【精華】幼兒園小班說課稿集合9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助于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那么應當如何寫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小班說課稿9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兒園小班說課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下雪了》是小班幼兒手冊上的一個童話。一年四季只有在寒冷的冬天才能見到自然界中最美麗的雪景。喜愛潔白的小雪花是幼兒的天性。由于小班幼兒對小雪花的知識了解的不多,而且有很強的求知欲,渴望了解雪花的特征,作為教師必須抓住這自然景觀,培養幼兒探索精神,激發對大自然的熱愛,因此我設計了這節《下雪了》,通過觀察、聽童話,讓幼兒充分感知雪的特征,體驗雪的樂趣,還培養了幼兒堅強勇敢的意志品質。
二、學習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圖片、影象資料感受雪后美景,豐富幼兒對雪的認識。
2、情感目標:激發學生對雪的向往,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3、發展目標:培養和發展想像力與探索能力。
三、學習重點:
通過童話,感知雪的特征,體驗雪的樂趣。了解雪后景色的美麗及小動物們對雪的聯想,體會小朋友們喜悅的心情。
四、教學難點:
領悟童話中的聯想
五、教法與學法
教法: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苯逃睦韺W也認為“學習者應同時開放幼兒多個多元智能,更準確有效地掌握學習對象!睘榇,本次活動,我主要采用以下兩種教法:
1、“四讀”教學法
一讀:感受雪前天氣變冷,呈現畫面。
二讀:感受雪中紛紛揚揚,說出小動物們對雪的認識。
三讀:感受雪后雪大-景美-小朋友的喜悅。
四讀:激發幼兒的聯想,體會童話中的情感。
2、演示法
通過播放多媒體課件,使幼兒對雪有形象的認識,使其發揮傳統教育手段不可替代的功能,使幼兒的理解和認識更透徹。
學法:
根據小班幼兒注意力時間短、好奇心強、愛動的心理特征,我設計了多通道參與法,新《綱要》中明確指出“使幼兒能用多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活動的過程和結果!币虼,活動中,我充分開發幼兒的語言智能、邏輯智能、視覺智能、音樂智能等多元智能,使幼兒在全方位多感官的體驗中掌握知識。
六、教學準備:
實物:投影儀、教學掛圖、照片若干,用籃子裝好泡沫削,錄音機,《雪絨花》磁帶,雪花片
七、教學程序
本節課的活動過程,我設計了情境導入、欣賞探索、想象體驗、引入生活四個環節。
1、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先談話導入“小朋友們現在是什么季節,天氣冷嗎?”。
事先準備好“雪花”(泡沫削)放在有縫隙的籃子里,籃子放在空調吹風出,打開空調,雪花從天而降,“小朋友們快看,天上飄落了什么?”幼兒一定會興奮地說道下雪了。“你們喜歡下雪嗎?接著播放《雪絨花》音樂,讓幼兒回憶下雪時的情景,在柔美的音樂中輕柔飄舞,此時注意不能讓幼兒太興奮以免影響下面活動的發展,而因靜靜地帶他們在座位上飛舞輕柔地使他們安靜下來。
2、欣賞探索
首先出示《下雪了》圖片,引導幼兒欣賞圖片,幼兒對新的刺激物很感興趣,看到圖片會自由的說出看到的東西,此時我把一分鐘留給幼兒,讓他們說說自己看到的。
講童話部分,我決定運用“四讀”法有感情的講童話。
一讀:感受雪前天氣變冷,呈現畫面。幼兒看圖聽童話“哪位小朋友愿意說說你看到或者你觀察到的東西”鼓勵幼兒說,引導幼兒觀察雪景。
二讀:感受雪中紛紛揚揚,說出小動物們對雪的認識。要求聽聽小動物們和小朋友們是怎么看雪的。“都來了哪些小動物?”“聽到他們在說什么呀?”
三讀:感受雪后雪大-景美-小朋友的喜悅。教師出示雪花片引導幼兒觀察雪花,感受雪后美景!扒魄蒲┗ㄊ裁搭伾?”“數數幾瓣”“下雪時雪花飄在臉上什么感覺?當你伸出小手來接住雪花想看看雪花什么樣子的時候,手上的雪花怎么不見了?手上有什么?“地上有厚厚的雪花時,小朋友們都去干什么了?”
四讀:激發幼兒的聯想,體會童話中的情感。讓幼兒感受雪的特征,是教學重點。再引導幼兒捕捉雪景的特點,引導幼兒用自己的話語說出雪中的情感感受。激發幼兒閱讀童話的興趣。
3、想像體驗
幼兒看圖,用自己的語言說童話。引導幼兒想像雪花的特點大膽的說出來,或者表演,也可創編童話。
4、引入生活
此活動可根據本活動的時間安排,時間不夠可安排在區域活動中做延伸。播放準備的各種雪景照片,哈爾冰的冰燈,霧凇,云南玉龍雪山等照片,迅速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激發幼兒主動探究的興趣。教師充分調動其對雪花探索的積極參與性。
為了進一步鞏固幼兒在本活動中學到的童話,我與幼兒一起看圖說童話,并在《雪絨花》音樂中結束此活動。
當然,在以后的活動中,比如美術中可以延伸對雪花的認識,做雪花布置新年的教室。
幼兒園小班說課稿 篇2
一、但是由于剛入園的小班幼兒年齡小,四肢運動不協調,在玩的過程中自我保護意識比較弱,不能很好地把握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對一些可能會造成的傷害缺乏防范意識和應對能力,也就使得“滑滑梯”存在著一定的危險,容易導致意外事故的發生。為此,我設計了本次活動《滑滑梯真快樂》。
二、活動目標:
活動的目標是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導向作用。根據小班幼兒年齡特點和實際情況,為滿足幼兒的認知、能力、情感需要,我制定活動目標如下:
1. 知道玩滑梯的正確方法,懂得在玩中要保護自己.
2. 有初步的安全意識,感受和同伴一起游戲的快樂。
三、活動的重點與難點
本次活動的重點是:知道玩滑梯的正確方法,懂得在玩中要保護自己。難點是:有初步的安全意識。在與幼兒的交談中,我了解到部分幼兒懂得如何正確滑滑梯,但有意識去遵守這一規則卻比較難。因此我通過引導幼兒講述自己已有經驗、觀看視頻、實踐體驗等方法鞏固對這一規則的認識,讓幼兒通過幼兒親身體驗,逐漸強化安全意識,從而突破本活動的重難點。
四、活動準備:一個教學活動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是否創設了適宜幼兒發展的學習環境。我主要做了以下準備工作,
幼兒園小班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1)說課內容:小班下學期學習活動--《老鼠阿姨的禮物》
(2)教時:一教時(3)教材地位:“認識自己”在新課程中是一個重要的主題,是以培養幼兒自我認知、自我保護能力為核心,根據幼兒年齡特點,以“同心圓”的形式逐年深化,小班是“小寶寶”“學本領”,中班是“身體的秘密”,大班是“我自己”(身體真有用,和影子捉迷藏,我和別人不一樣)。根據小班幼兒的關鍵經驗,著重培養幼兒關注自己的五官和四肢等明顯的外部特征,初步體驗它們的用處,為日后逐步欣賞和保護自己的身體打好基礎,也初步掌握充分運用多通道感知器官與外界環境互動!独鲜蟀⒁痰亩Y物》以繪本為載體,以幼兒喜聞樂見的動物朋友為主角,貼近幼兒的經驗。“老鼠阿姨送的禮物是什么?”這是貫穿整個故事的線索,在謎底揭曉前不斷刺激著小班幼兒的好奇心。故事中兔子的長耳朵、小豬的大鼻子、青蛙闊闊的嘴巴以及松鼠的靈巧小手,暗示著它們能用各自的本領解決問題。同樣,送禮物的環節也讓幼兒學會自如正確地待人接物。因此,教材的使用既符合幼兒的生活經驗,也能激發幼兒的閱讀興趣,是達成學習活動目標的很好的支持。
二、活動目標
1、根據閱讀繪本的特點和小班幼兒發展重點,我將目標定位于:
(1)情感目標:對故事充滿期待與好奇,感受正確地待人接物。
。2)知識目標:通過操作,進一步理解眼睛、耳朵、手、鼻子、嘴巴等器官的作用。
。3)能力目標:仔細觀察畫面,大膽表達自己的猜想,回顧五官與手功能的生活經驗。
2、重點:理解眼睛、耳朵、手、鼻子、嘴巴等器官的作用。
難點:(1)通過動物有代表性的器官,進行整體辨認,尤其是青蛙和松鼠。
(2)通過蒙眼操作,猜出老師禮物盒里的禮物。
3、活動準備:
盒子一個(中間有蓋子,便于開啟);糖果多于幼兒人數(圓形、方形、硬糖、軟糖都要準備一些;其中六顆糖放在盒子里,其他放在某位教師那里);眼罩人手一個,沙球和鈴鐺各一個;眼睛、耳朵、手、鼻子、嘴巴的卡片,黑板、磁鐵;ppt、音樂。
四、說教法
根據繪本學習的需要和幼兒“做中學”的年齡特點需要,我主要采用了觀察法、情境教學法、操作探索法。
首先,對于小班幼兒而言,他們有著強烈的好奇心,通過ppt逐一展示動物的代表性器官,能極大的激起幼兒的參與興趣,在幼兒的猜測中,由易(兔子的長耳朵)到難,挑戰遞進,引導更多的幼兒通過觀察,回顧已有經驗,進行動物辨認,在觀察的過程中,幼兒的觀察能力和對五官、手的外部特征有了更加深刻的印象,主人公的出場變得緊張有趣。
其次,我將故事內容作為教學情境,通過配樂講故事,將老鼠阿姨要來送禮物的故事引出來,現場充滿新奇感和期待感,幼兒始終期盼著活動繼續進行,并能隨著故事情節進一步明確五官和手的功用。
再次,我為幼兒提供操作探索的機會,將故事情節遷移到幼兒親身體驗上,逐一請幼兒感受五官和手的功能。
五、學法
根據教材特點,我引導幼兒運用多通道感知法,在操作中學習,使幼兒真正成學習的主人。
幼兒先用猜測的方式,腦力激蕩,預設不用眼睛也可以猜出禮物內容的方法,通過教師提供嘗試機會,驗證想法,對于“聽”“聞”“摸”“嘗”的功用有了切身的體會。之后,老師再準備新的禮物,幼兒在真實情境中的操作,通過多通道感知,對自己的五官和四肢功用產生積極正面的認知,猜測正確也能增強幼兒的成就感。經過這樣的活動過程,幼兒了解自己可以充分運用各種感知器官了解外界環境,與環境互動,掌握多通道感知的學習方法。
六、教學程序
根據小班幼兒思維特點和本活動目標要求,我設計以下活動環節:
1、聚焦禮物,激發興趣2、突顯局部,仔細觀察3、操作體驗,再識感官4、猜測禮物,感受快樂首先,聚焦禮物,激發興趣。幼兒喜歡禮物,從談論禮物入手,容易打開他們的話匣子,此處為導入部分的談話,需簡短些,教師要關注對話中幼兒的應答,并引出故事名稱。
其次,突顯局部,仔細觀察!袄鲜蟀⒁痰亩Y物會送給誰呢?”作為主要提問,在給予幼兒充分表達的基礎上,了解幼兒的原有認知水平,也更激發起幼兒觀察各動物代表性器官,為多通道感知法的運用提供線索。其中,對于小班幼兒而言,辨認兔子的耳朵沒有難度,辨認小豬的鼻子主要突出它的鼻孔;辨認青蛙時要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它闊闊的嘴巴,避免與鱷魚混淆;最不容易辨認的是松鼠,可以通過ppt揭曉答案的方式巧妙地讓幼兒在關注局部的同時聚焦動物具有代表性的器官,再整體辨認。
再次,操作體驗,再識感官。老師先拋出一個問題“平時我們都是用眼睛看東西,現在把眼睛蒙起來還能猜測出禮物是什么嗎?”,請幼兒自由表達,對于說能的幼兒要追問“用什么辦法猜出來?”并通過真實游戲方法的運用,請幼兒分別戴上眼罩,通過用手摸、用鼻子聞、用嘴巴嘗的方法猜出老師需要的沙球和鈴鐺,感受多通道感知法的運用。老師繼續講述故事“小動物也在學你們的好方法,看…”一面給幼兒自信和自豪感,一面使幼兒對“聽、聞、摸、嘗”再次強化。
最后,猜測禮物,感受快樂。教師通過出示禮物盒,說明盒內就是老鼠阿姨的禮物,請幼兒戴上眼罩,猜猜禮物到底是什么,通過在真實情境中的操作,進一步鞏固眼睛、耳朵、手、鼻子、嘴巴等器官的作用。通過謎底揭曉,鼓勵幼兒一起數糖的數量,老師有機整合一一對應等數概念,引導幼兒數數糖、數數小伙伴,感受“多和少”,當幼兒帶著禮物愉悅離場時,之前所創設的教學情境隨新奇感的滿足而結束。
縱觀整個教學程序,我始終從幼兒好奇、樂玩的心理出發,將故事作為教學情境,通過故事懸念與幼兒嘗試等相互交融開展教學,激發幼兒主動探索,積極嘗試多通道感知學習,在寬松、愉快的氣氛中對五官和手的功能有著進一步的體會,并潛移默化的滲透著待人接物、一一對應等教育價值,活動形式多元,內涵豐富。
幼兒園小班說課稿 篇4
活動內容偶得于幼兒一日活動中
小班一日活動結束的時候,我拿出遺忘的一些衣物問:“哪個寶寶的東西沒有拿呀?”往往會有些孩子漠然地面對自己的衣物卻視之不理,這是孩子缺乏對自己生活中事物的關注的表現。在小班年齡階段的目標上中有一條:要引導幼兒觀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直接接觸物品的特征獲得初步的經驗,用簡單的句子描述自己的發現。因此我嘗試設計了一個小班科學活動——我的外套,引發幼兒對自己日常用品小外套的關注,提高幼兒觀察及一些其他的能力。
活動材料來之于幼兒常態生活
《綱要》中指出:幼兒園教育活動的選擇要做到“既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有助于拓展幼兒的教育和視野”。根據這個原則,教育者必須關注與幼兒最貼近、最生動、最感性的現實生活,通過價值判斷、從中發掘、篩選有利于幼兒健康發展的生活作為幼兒園課程的教育內容。同時,活動的內容決定了活動的材料來自于幼兒的日常生活。秋季來臨,天氣漸涼,小朋友來園時穿外套的越來越多,隨著時代的發展,時裝潮流同樣也影響著孩子們的日常穿著,幼兒外套的款式可謂琳瑯滿目。外套的色彩、圖案、面料、裝飾可以說有很多教學價值蘊藏其中,而且我們每天接觸的日常用品是最為方便最簡便的教學具,不要刻意的制作不要精心的準備,隨手可得,又最能引發幼兒對身邊事物的關注,繼而在關注的基礎上發展幼兒相關經驗。
活動價值在確定目標過程中逐步挖掘
在剛開始的活動設想中我對“我的外套”的教學價值分析是:
1.觀察分辨不同與相同不同在于顏色、花紋圖案、大小、材料;相同在于衣服結構衣領衣袖紐扣。
2.在生活情境中穿脫、整理的能力。但是繼而深入思考一下發現自己把幼兒感知范圍散的點很多,范圍很寬泛,幼兒的學習是粗淺的、全面的“百科全書”式的。在一個集體活動中如何發揮出更有效的教學價值呢?小朋友的一件外套是不是只有科學常識方面的教學價值了呢?外套上的一些設計的細節不同能不能挖掘更多的教學價值呢?
于是我綜合分析了外套中隱含的一些教學價值,從幼兒的經驗和領域學科特點出發,將常識性的知識經驗積累和數學能力相結合重新調整教學設計,對活動的重點進行重新調整:
1.在疊放的衣服中找出自己的外套,對觀察外套有興趣。
2.嘗試在游戲中按外套的一個特征進行分類、數數。
活動環節在目標引領下嘗試設計
緊扣活動目標,我設計了兩大環節:第一個環節是找找自己的外套,要求幼兒在疊放的衣服中找到自己的衣服,發展幼兒從局部判斷整體的思維能力,提高幼兒的感知敏銳度,增加感知活動時的注意力,在這一環節教師指導的重點是如何引導幼兒從各種角度觀察,引發幼兒的主動回憶后提高每一個幼兒關注自己物品的敏銳性,將個別經驗轉化為集體經驗再轉化為個別經驗的一個驗證。難點是關注一些細節現象,發現幼兒的觀察特點以及幼兒間存在的觀察能力的差異,適時進行引導。第二個環節是分類游戲,關注外套的“前面大門”這一個最明顯的觀察點讓幼兒關注不同的款式,在這一個環節中引導幼兒發現外套一個細節的不同,獲得一些常識性經驗。第三個環節在第二個環節的基礎上進行,要求幼兒運用已有經驗進行數數,在幼兒手口一致點數的基礎上發展幼兒數數的能力。在數數的過程中我注重的是幼兒原有經驗手口一致地點數,提升的是幼兒包含自己在內時的一個點數的新經驗。
幼兒始終是活動的主體,生活是豐富多彩、靈動鮮活的,如何兩者相互結合,是我本次活動嘗試的出發點和歸結點。
幼兒園小班說課稿 篇5
小班小朋友他們的思維是具體形象的,在學習過程中要著重于感知事物的明顯特征,并盡量與他們自身有著較強體驗的日常生活經驗結合起來,因此,為小班安排的活動內容更需易貼近幼兒的生活。這次的主題則選擇了“秋天的水果”。
大家都知道,秋天是各種水果收獲的季節,秋天的水果是多種多樣的,它們不僅有不同的名稱,還有形狀的不同,顏色的不同,味道的不同等。對于小班的幼兒,他們的認識是具體的,只能根據外部的特征來區別事物,水果中的不同最直觀的是外形,幼兒對此已有了一定的經驗認識,但水果中除了外部的不同,它的內部也藏有許多的教育契機。
活動目標:
1、在活動中,養成愛動手動腦的習慣。
2、能運用多種感觀感知蘋果、桔子的特征。
3、樂意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
活動流程:
第一環節:觀察蘋果、桔子。
第二環節:游戲“摸水果”。(鞏固對蘋果、桔子的認識。)
第三環節:品嘗蘋果、桔子。
第一環節,“觀察蘋果、桔子”。
小班的孩子有意注意的時間較短,在整節課的開始部分,我就充分利用孩子的這段有意注意時間,讓幼兒觀察蘋果與桔子有那些方面的不同,這是整個活動的重要環節。我要鼓勵幼兒去觀察,去發現這兩樣水果的不同,并鼓勵幼兒大膽地用語言講述自己的發現。開始時,教師與幼兒圍坐在大桌子旁,告訴幼兒:秋天到了,水果豐收了。這里都有哪些水果呢?它們都是什么樣子的?讓幼兒找一找蘋果與桔子的不同,告訴老師你是怎么找到的?蘋果是圓形的,桔子也是圓圓的;蘋果是紅色的,桔子是黃色的。
小班小朋友他們最初表達的一定是他們直觀看到情形,多數以單詞的表達形式出現,如圓圓的,紅紅的,等等。這是老師的作用除了幫助孩子表達清楚,還可以通過順口溜的形式,把形狀與孩子生活中某些相似的東西聯系起來,如:“蘋果蘋果紅紅的,桔子桔子黃黃的”等等。同時,為了讓幼兒進一步觀察蘋果與桔子的不同,可以用刀子將蘋果和桔子切開后進行比較。
第二環節為游戲“摸水果”。
小班的孩子們好動、好玩,對學習的認識很大的程度依賴于行動!懊钡挠螒颍湍軡M足孩子們好動的天性,在游戲中讓幼兒體驗學習的快樂。此環節,我將水果裝于一只布袋中,讓幼兒蒙住眼睛后伸進一只手進行摸索,并回答摸到了什么水果,然后拿出來進行驗證,看回答得是否正確。
這一環節的重點是強調營造一個愉快、歡樂、無拘無束的'游戲氣氛,讓孩子們充分體驗到游戲的快樂,讓孩子們有充分表現自我的機會。
第三環節為“品嘗蘋果、桔子”。
經過以上一段時間對蘋果與桔子進行比較,幼兒的神情應得到一定的放松,這時讓幼兒品嘗蘋果與桔子,比較一下它們的味道有什么不同,如“蘋果是甜甜的,還有點酸酸的;桔子不僅甜甜的,而且水份還多多的!
整個活動是圍繞著水果展開的,以充分展現孩子們自主的表達,并在愉快、輕松的游戲中學習、感知。滿足孩子們的好奇心,又能激發幼兒喜愛吃水果的興趣。在活動中,教師是引導者,幼兒是主體。我會關注每一個孩子在活動中的情況,并幫助膽小的孩子能大膽地去游戲,去表現;也要保護敢說敢做的孩子的積極性,發揮他們的想象力,并給予肯定;還要注意那些一般不起眼的孩子,挖掘他們的潛力,使不同能力層次的孩子得到發展,其次,活動結束時還要鼓勵幼兒們多吃水果,這樣才能使我們孩子們的身體長得棒棒的。
擴展閱讀
說課的基本形式是“四大模塊”模式,它由說教材、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程序構成。按照這種基本模式要求的框架去進行說課,能夠有效地避免教學中存在的隨意課、盲目課和單純的傳授課等不規范、教法陳舊的教學形式,逐漸形成符合教學規律,利于學生成長的新的教學模式。這種模式對于初登講臺、經驗不足的年輕教師或雖然有教學經驗但初次接觸說課的教師來說,是一種全面把握教材,宏觀感受教學全過程,快速規范教學行為的好方法,便于教師逐漸提高研究層面,取得更大收益!八拇竽K”的具體操作如下:
第一,說教材。這一板塊包括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內容要說清這一課在整個教材的位置,又要說清在這本書以及本單元的位置。只有既清楚學生原有知識水平,又清楚學生后續學習內容,才能定位準確。內容確定,目標從三維角度即可確定,勿需多說。
第二,說教法與學法。針對內容,針對學生情況,找準重難點,設計教學方法,用什么樣的方法來實現以上目標,如何引導學生完成學習任務,體現教師的主導和學生的主體作用。
第三,說教學程序。上面兩個板塊的內容搞清楚以后,下面就是如何實施的問題,采用何種方式導入,如何突顯重點,突破難點,要說出具體的方式方法等,將教學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情況進行預設,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都可一一說明。第四,說板書設計。這一板塊如有,可說明其作用,如無,不用贅述。其中第二、第三板塊是說課中的亮點,它體現了教師的教學思想、教學風格以及教師的整體素養。說課就如一篇論文,體現了是什么(教學內容)、為什么(教法與學法的設計)、怎么樣(教學過程的實施)三方面的問題。
幼兒園小班說課稿 篇6
一、說設計意圖
小班幼兒正處于具體形象思維階段,通過日常觀察,時?匆姾⒆釉邳c數仍然存在于唱數階段,沒有辦法進行手口一致地點數.《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指出,“教材的選擇既要符合幼兒現有水平,又要有一定的挑戰.”因此,5以內的基數是符合小班下學期需要與發展水平的.那么如何讓孩子在玩中學呢?我選擇孩子們喜歡的動物形象“小象和大象”,創設“去小象家做客”這一情境來完成本次的教學活動——大腳印、小腳印.
二、說目標
目標是教學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導向作用,根據《指南》和活動內容,結合幼兒的實際發展水平我制定了,適合幼兒最近發展區發展的兩個目標:
1.知識目標:初步感知5以內的數量,能夠手口一致的點數并說出總數.
2.情感目標:聽到指令后能準確點數并做出反應,體驗數數活動的樂趣.
為了更好的完成本活動教育目標,我把活動的(重點)確定為:能手口一致的點數,并說出總數.活動的難點定為:聽到指令后能準確點數并做出反應.
三、說活動準備
活動準備是為了完成具體活動目標服務的,同時幼兒是通過環境、材料相互作用獲得發展的,活動準備必須與目標、活動主體的能力、興趣、需要等相適應,所以,我既進行了物質準備又考慮到幼兒的知識經驗準備.為了更好的進行教學,我為本次教學活動準備了
物質準備
1.情景表演去小象家做客,蔬菜卡片:兩顆白菜、三根黃瓜、四個茄子、五個西紅柿.
2.數腳印,4個大圓、5個小圓.貼在地面上,當做大象、小象的腳印.
3.大小呼啦圈兩個.
知識準備
幼兒已對4以內數量有經驗和認識.
四、說教學法
(一)教法
小班幼兒的年齡小,好動,愛玩,好奇心強,注意力容易分散.《指南》中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為了吸引孩子的興趣,激發他們的好奇心,我采用適宜的方法組織教學.活動中我運用了:
1.情景表演法:活動導入部分既要讓幼兒發現問題,引出下面一系列的疑問及探索,又要通過幼兒感興趣的方式設置懸念,因而我設計了“去小象家做客”這一情節,并通過情景表演的方法啟發幼兒思考來理解數的概念.
2.談話法:在活動中適當的問題有助于活躍幼兒的思維,啟發學習,有利于幼兒獲得新知識和發展智力,培養語言表達能力和較好的語言習慣.因而我設計了“數腳印”著一環節,通過談話法讓幼兒感知5以內的數量.
3.游戲法:根據“幼兒園活動組織應以游戲為基本形式,教育寓游戲之中”這一精神,我采用了游戲法,游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是引導幼兒主動學習的重要方式.
運用這些方法,我克服教師說教的傳統形式,讓幼兒在游戲中、快樂中獲得知識,習得經驗.
(二)學法
以幼兒為主體,創造條件讓幼兒參與游戲活動,既讓幼兒獲得了學習的技能又激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為了更好地突出幼兒的主體地位,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通過讓幼兒看一看、數一數、說一說、玩一玩等多種形式,讓幼兒積極動眼、動耳、動腦、動口,引導幼兒通過自己的學習體驗來學習新知,積極開展本節課的教學活動.
五、說活動的過程
為了達成預期的教學目標,我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了系統性的規劃,遵循目標性、整體性等原則,設計了三個環節來展開:
第一環節:創設情境,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活動開始我以創設情境“去小象家做客”引入活動.師:“小朋友今天我們要去小象家做客,我準備了些蔬菜.先請小朋友數一數,每種蔬菜有幾個?”這時引導幼兒伸出右手食指,從左向右依次點數并說出總數.
此環節以“去小象家做客”引入活動,能有效的吸引孩子,引發孩子的興趣,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讓孩子通過數蔬菜的數量,探索、感知5以內的數量,并能跟著老師嘗試用手口一致的方式點數1~5以內的數量.
第二環節:數腳印.
(1)水果數好了,現在我們就到小象家做客.請小朋友坐好,閉上眼睛,跟老師一起數數,當我們數到5的時候你們就把眼睛睜開,睜開眼睛時我們已經到小象家了.咦?今天小象不在家,孩子們快看地上有大大小小的腳印,猜猜這會是誰的腳印呢?(幼兒說出是大象和小象的腳印)
(2)然后讓幼兒一起數一數,大腳印有幾個?小腳印有幾個?
此環節是為了讓孩子們再次感知5以內的數量,并能嘗試自己來點數,突出了本活動的重點,發展幼兒的觀察能力.
第三環節:游戲“量腳印”
為了讓活動更完整、更有趣,我設計了“量腳印”的游戲,小班的孩子參與游戲的積極性很高,從而把整個活動推向高潮.
(1) 老師和小朋友交替念兒歌《腳印》.當老師說到“5個小孩那么大”時,5名幼兒跑到大圓內,老師和小朋友一起數一數,看看是否正確.
(2) 游戲繼續,老師和小朋友交替念兒歌.請幼兒依次參加游戲,進行嘗試,教師可以隨機變化兒歌中的數量,幼兒聽到指令后做相應判斷.
此環節是運用游戲,讓孩子加深對5以內數量的認識,讓孩子聽到指令后能準確點數并做出反應,體驗數數活動的樂趣.
結束活動:活動結束后讓幼兒數數周圍物品的數量,并且提示幼兒要一個一個的點數.
這節課,我通過以上三個環節的教學設計,既遵循了概念教學的規律,又符合幼兒的認知特點,在教學過程中讓幼兒動口、動手、動眼、動腦為主的學習方法,使幼兒學有興趣、學有所獲.
幼兒園小班說課稿 篇7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小班下學期,《有趣的動物》這一主題活動。選用了小朋友生活中比較熟悉并喜歡的小兔子和長頸鹿為角色,講述了一個長頸鹿阿姨助人為樂的故事,特別是小兔子們親親長頸鹿阿姨這個情節既讓人覺得有趣又很符合小班小朋友的年齡特點,生活中我們也會經常看到自己班的小朋友親親老師的小手或者臉蛋來表示他對老師的喜愛之情。又考慮到現在的小朋友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特別是小班幼兒年齡小,個個都"以自我為中心",缺乏友愛互助的品質,所以我覺得這個故事既符合小班幼兒年齡特點,又符合孩子的現實需要,因此,我選擇了這個故事,并將它與語言和社會兩個領域相結合。
。ǘ┙虒W目標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語言領域中提出:"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并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以及要"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根據這一目標和要求,結合小班下學期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語言發展水平:幼兒年齡小,注意力容易分散,以自我為中心。我從認知、能力和情感三方面提出了本次活動的目標。
1、認知上:在游戲情景中理解故事內容,加深對長頸鹿的認識。
2、能力上:積極參與故事清潔的討論,愿意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3、情感上:體驗友愛互助給大家帶來的快樂。
。ㄈ┙虒W重、難點
目標中提到:在游戲情景中理解故事內容,體驗友愛互助帶來的快樂。因此,在活動中,我把這點作為教學重點。小班幼兒在語言表達方面不完整,有時只說了半句話就無法再說了,或表達不出心中的想法,根據幼兒的語言發展情況,我確定本次活動的難點是:用比較完整的句子表達自己的想法。
(四)教學具的準備 為了更好地服務于本次的活動目標,完成活動內容, 我做了以下準備工作:
1、物質上的準備 我給小朋友們準備了小兔頭飾,這是為了讓幼兒更能進入到小兔這一游戲角色中;根據故事,我布置了小河、森林等情境以及道具長頸鹿,這是為幼兒在情境中游戲,并能加深故事的理解而準備的; 音樂,是為了進一步營造游戲的氣氛而準備的。
2、知識上的準備 我讓幼兒先認識長頸鹿,了解了長頸鹿的基本特征。幼兒練習過爬及滑這兩個基本動作。
二、說學情
小班幼兒年齡在4歲左右,他們處于典型的游戲年齡階段,是角色游戲的高峰期,他們對游戲特別感興趣,平時總喜歡把自己想象成故事中的某一角色,但由于詞匯貧乏,幼兒在游戲中想說又不知該怎樣說,即使說了也很難把自己的意思表達完整。因此,我想通過活動,讓幼兒體驗游戲的樂趣,給幼兒提供說話的機會。
三、說教法
教育心理學認為:"學習者,同時開放感知通道,比只開放一個感知通道,能更準確有效地掌握學習對象。"根據幼兒的學習情況,本次活動我運用了情境教學法、角色游戲法、體溫法等。 i. 情境教學法:我嘗試打破以往僅用圖片進行故事教學的傳統模式,而是根據故事內容,為幼兒創設情境,幼兒就仿佛置身于真實的環境中,許多不能理解的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幼兒有了時間的經驗,聯想也就豐富了。如小兔子馬上要去參加演出了 ,又過不了河,這讓幼兒覺得多么著急啊,他們會主動地想出各種方法過河。當他們真正過了河,參加了表演,這種心情和我們以往用圖片江湖上,讓幼兒通過圖片理解的效果是完全不同的。 ii. 角色游戲法:角色游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特別是善良、可愛的兔子形象,深受小班幼兒的喜歡,讓他們自己來扮演這一角色,不僅能增強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還能充分讓他們表現自我、大膽說話。 iii. 提問法:這是語言活動中都能用到的方法。在教學中,我嘗試改變以往語言教學總是先講完故事再進行提問的模式,將單一性、回憶式、封閉式的提問方法改成多樣性、啟發式、開放式的提問。如小兔子應
該怎樣過河呢?我們該怎么感謝長頸鹿呢?等等這些問題既能啟發幼兒的思維,又能讓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表達自己的想法。
四、說學法
整個活動我以幼兒為主體,變過去的"要我學"為現在的"我要學",讓幼兒在看看、聽聽、想想、說說、玩玩的輕松氛圍中掌握活動的重點、難點,幼兒運用了討論談話法、游戲聯系法等學習方法。 i. 討論談話法:幼兒在討論、談話中能無拘無束地說出自己的理解與看法,是幼兒練習說話的好機會。 ii. 游戲練習法:幼兒在游戲中,邊游戲邊聯系故事中的有些句子,正體現了《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提出 的"語言能力是在運用過程中發展起來的。"
五、說活動程序
結合幼兒年齡特點及活動目標,我設計了以下三個環節:
1、交代角色,引出課題,激發幼兒興趣。2、在游戲情境中討論出故事情節。 3、完整講述故事。 a)交代角色,引出課題,激發幼兒興趣。
興趣是幼兒主動參與的關鍵。開始部分我就將小朋友的角色交代清楚,并直接告訴他們要去參加"動物聯歡會"了,小朋友們最喜歡去參加表演了,所以,他們的興趣很快就被調動起來了。
b)在游戲情境中討論出故事情節。
這個環節我提出了以下幾個問題讓幼兒討論:
1、我們應該怎么過河?
2、長頸鹿阿姨怎么幫助我們過河呢?(和長頸鹿阿姨一起討論后,小朋友們按照討論出的辦法過河)
3、我們怎么感謝長頸鹿阿姨?)鼓勵幼兒用較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從中體會友愛互助給大家帶來的快樂。 這一環節通過提問、游戲,讓幼兒在討論、談話中大膽地說出自己所看到的、所想到的,你一言我一語,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提高了自己的口語表達能力。它是解決重點,突破活動難點最關鍵的一個環節?紤]到故事中小兔子涂上口紅去親親長頸鹿這個教具存在著不衛生的因素,所以在設計活動時,我將故事的后半部分進行了一些修改。這樣既避免了衛生問題又激發了幼兒的擴散性思維,讓他們知道原來不只是嘴巴才可以親的。
c)完整講述故事。
這個環節其實重在揭示思想內涵,進行情感教育,我將它貫穿到整個故事的情節中,讓幼兒通過回憶的方式完整講述故事,同時我還運用了提問法,引導幼兒去發現本質:長頸鹿阿姨為什么笑得那么開心?你幫助過別人嗎?幫助別人后你的心里是怎么樣的?通過談話讓幼兒懂得友愛互助是能給大家帶來快樂的。
幼兒園小班說課稿 篇8
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我為大家說的課內容是《認識國寶熊貓》,
教學對象為:幼兒園小班的小朋友。
設計這堂課的指導思想是:在教學中,把幼兒知識和發展其認識能力相結合
設計亮點
1.根據幼兒的學習情況,本次活動我運用了直觀法、提問法、互動法等教學方法。
2.整個活動我以幼兒為主體,幼兒在看看、聽聽、的輕松氣氛中掌握活動的重、難點。
活動目標:
。1)知道熊貓是我國特有的珍惜動物。
。2)知道熊貓是生活在深山竹林里愛吃劍竹的動物。
活動準備:
幼兒去動物園看過大熊貓,與幼兒共同收集熊貓的玩具或照片,熊貓吃竹子的圖片一張,視頻。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觀察熊貓的特征和生活習性。
教師:小朋友很喜歡小動物,你們看,誰來了?(出示熊貓圖片)
。1)提問:你們喜歡熊貓嗎?為什么?
。2)提問:熊貓是什么樣子的?
(3)提問:它生活在哪里?它喜歡吃什么?
2.觀看視頻
3、引導幼兒討論大熊貓為什么是我國的國寶?
提問:你們知道大熊貓還有一個很好聽的名字叫什么?(叫國寶大熊貓)
它為什么是我國的國寶?(它是我國的特有的動物,很早就生活在我們國家,現在已經很少,我們都要愛護它。)
4、教師用關愛的情感與幼兒共同小結:大熊貓形態可愛,動作有趣,性情溫和,是我們喜愛的動物,它是我國特有的動物,可現在卻越來越少,它的生存面臨的危險很多,我們都要關心它。
幼兒園小班說課稿 篇9
1、知道龍蝦是蕭鎮的特色美食,培養幼兒愛家鄉的情感。
2、了解龍蝦身體外部和各部位的名稱。
3、觀察龍蝦的外形特征,用圖畫的形式讓幼兒認識龍蝦。
教學難點:知道龍蝦是蕭鎮的特色美食,培養幼兒愛家鄉的情感。
教學重點:觀察龍蝦的外形特征,從而了解龍蝦身體外部和各部位的名稱
二、教學準備:
龍蝦、龍蝦范圖一張,油畫棒、沒上冊色的龍蝦圖若干張。
三、教學過程:
1、引題:今天裘老師請了一位小客人來我們小班做客,小朋友猜猜看它是誰呢?
2、出示龍蝦,供幼兒觀察
師:在觀察龍蝦前,老師有幾個要求,小朋友在觀察完后要告訴老師,龍蝦是長什么樣的,它的形狀是怎樣的?
師提問:小朋友你看到了什么,請舉手告訴老師。
3、幼兒認識龍蝦
龍蝦有2只眼睛,2對觸角,一對短,一對長,有5對足,最前面的一對足上有2只大鉗子,這2只大鉗子叫螯,龍蝦還有尾巴。
4、介紹龍蝦是蕭鎮的每食特產及龍蝦的吃法。
你們吃過龍蝦嗎?龍蝦的味道可好吃了,你們在哪里吃過龍蝦?
龍蝦在我們蕭鎮是很有名的,它的吃法有很多種,有椒鹽龍蝦,清蒸龍蝦,紅燒龍蝦等等。很多游客都要來我們蕭鎮吃龍蝦,他們一般都會去我們蕭鎮的"大頭飯店"和"老太婆飯店"那里去吃,因為那里做的龍蝦很好吃,很出名的。
5延伸活動:給龍蝦公公涂色
今天龍蝦公公要去參加一個盛大的舞會,可龍蝦公公沒有漂亮的衣服,請我們小朋友來幫龍蝦公公穿上漂亮的衣服好嗎?讓它高高興興的去參加舞會好嗎?
【【精華】幼兒園小班說課稿集合9篇】相關文章:
【精華】幼兒園小班說課稿集合6篇06-20
【精華】幼兒園小班說課稿范文集合9篇08-03
【精華】小班說課稿模板集合5篇06-17
幼兒園小班說課稿集合6篇07-05
幼兒園小班說課稿集合九篇06-18
【精華】幼兒園小班說課稿合集六篇07-10
【精華】幼兒園小班說課稿模板6篇07-08
【精華】幼兒園小班說課稿模板六篇07-08
【精華】幼兒園說課稿小班語言三篇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