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說課稿
作為一名教職工,通常會被要求編寫說課稿,借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說課稿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說課稿,歡迎大家分享。
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說課稿1
一、教材
1、教學內容:五年制小學數學第七冊第三單元小數的意義和性質第三課時:“小數的性質”(課本第64—65頁,例1—例4)包括:
(1)小數的性質;
(2)小數性質的應用(六年制第八冊第四單元)。
2、教材所處地位:本節是系統學習小數的開始,為后面學習小數四則計算做了必要的準備,起鋪墊作用。
3、教材的重點和難點:對小數的性質這一概念的理解是本節的難點,小數性質的應用是本節的重點。
4、教學目標:
(1)識記理解小數的性質;
(2)根據需要把小數化簡或是把整數改寫成指定數位的小數。
二、教法
1、通過直觀、推理讓同學充沛感知,然后經過比較歸納,最后概括小數的性質,從而使同學從形象思維逐步過渡到籠統思維,進而達到感知新知、概括新知、應用新知、鞏固和深化新知的目的。
2、采用快樂教學法,激發同學的學習興趣,鼓勵同學積極發言和敢于質疑,引導同學自身動腦、動手、動口、動眼以和采用對口令搶答等多種形式的鞏固練習,使同學變苦學為樂學,把數學課上得有趣、有益、有效。
三、學法
通過本節教學使同學學會運用直觀的教學手段理解掌握新知識,學會有順序地觀察問題、對比分析問題、概括知識和聯想的方法。
四、教學程序
(一)談話法導入新課
在商店里,經常把商品的標價寫成這樣的小數:手套每雙2.50元,毛巾每條3.00元。這里的2.50元、3.00元分別是多少錢?(2.50元是2元5角,3.00元是3元)為什么能這樣寫呢?這是小數的一個重要性質,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容,并板書“小數的性質”。
(二)講授新課
1、研究小數的性質
(1)出示例1,比較0.1米,0.10米和0.100米的大小。
首先讓同學拿出事先準備好的米尺(10厘米以上),在米尺上找出1分米、10厘米、100毫米是同一點,說明:1分米=10厘米=100毫米(板書)。
請同學們看米尺想,1分米是1/10米,可寫成怎樣的小數?(0.1米);10厘米是10個1/100米,可寫成怎樣的小數?(0.10米),100毫米是100個1/1000米可寫成怎樣的小數?(0.100米)
板書:因為1分米=10厘米=100毫米
所以0.1米=0.10米=0.100米
在這里應用直觀演示法,變籠統為具體。然后板書準備比較,觀察上下兩個等式,說明0.1、0.10、0.100相等,再添上“因為”、“所以”、“=”。
A、從左往右看,是什么情況?(小數的末尾添上"0",小數大小不變)
B、從右往左看是什么情況?(小數的末尾去掉"0",小數大小不變)
C、由此,你發現了什么規律?(小數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
在這里應用了比較法,便于發現規律,揭示規律,總結性質。
(2)為了進一步證明小數性質的可靠性出示例2:比較0.30和0.3的大小。(圖略)
教師指導同學自學例2。
教師指示,同學考慮:
①左圖是把一個正方形平均分成幾份?(100份)陰影局部占幾分之幾?(30/100)用小數怎樣表示?(0.30)
②右圖是把一個正方形平均分成幾份?(10份)陰影局部占幾分之幾?(3/10)用小數怎樣表示?(0.3)
③引導同學小結從圖上可以看出:0.30是30個1/100,也是3個1/10.0.3是3個1/10。所以得出:0.30=0.3。
④由此,你發現了什么規律?
師生一起小結、板書如下:
例2:0.30=0.3
小數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這叫做小數的性質。
為了協助同學對小數性質的理解,教師強調指出:為什么在小數的末尾添"0"或去"0",小數的大小就不變呢?(因為這樣做,其余的數所在數位不變,所以小數的大小也就不變。舉例說明)小數中間的零能不能去掉?能不能在小數中間添零?(都不能,因為這樣做,其余的數所在數位都變了,所以小數大小也就變了。舉例說明)整數是否具有這個性質?(沒有,理由同上第二點)
2、小數性質的應用
教師談話:根據這個性質,遇到小數末尾有"0"的時候,一般地可以去掉末尾的"0",把小數化簡。
(1)化簡小數
出示例3:把0.70和105.0900化簡。
提問:這樣做的根據是什么?(把小數末尾的"0"去掉,小數的大小不變)弄清題意后,同學回答,教師板書:0.70=0.7;105.0900=105.09。通過這組練習鞏固新知,為以后小數作結果要化簡作準備。
口答:課本“做一做”第1題。
(2)把整數或小數改寫成指定數位的小數
教師談話:有時根據需要,可以在小數的末尾添上"0";還可以在整數的個位右下角點上小數點,再添上"0",把整數寫成小數的`形式。
如:2.5元=2.50元、3元=3.00元
出示例4:不改變小數的大小,把0、2、4改寫成小數局部是三位的小數。
小組討論后,2人板演,其余同學齊練,訂正,褒揚。
0.2=0.200、4.08=4.080、3=3.00
練習:口答課本第65頁的“做一做”第2題。
討論小結:改寫小數時一定要注意下面三點:
A、不改變原數的大小;
B、只能在小數的末尾添上"0";
C、把整數改寫成小數時,一定要先在整數個位右下角點上小數點后再添"0"。(想一想為什么)
3、同學仔細閱讀課本第64頁的例1、例2,記住并理解小數的性質;閱讀課本第65頁例3、例4掌握小數性質的應用。
五、鞏固練習
1、練習十三第1題:下面的數,哪些"0"可以去掉,哪些"0"不能去掉?指名同桌對口令,其余同學當小評委。
第2題:把相等的數用線連起來,先在書上填好后,再提問找朋友。一個同學在第一欄里按順序報數,其他同學準備當朋友。
第3題:下面的數假如末尾添"0"哪些數的大小不變,哪些數的大小變化?小組討論,提問訂正,找規律(小數的末尾添"0"大小不變,整數的末尾添"0"大小變了)。
第4題:化簡下面小數,采取搶答來完成。
第5題:先填書上再口答訂正。
2、練習十三第6題:用元作單位,把下面的錢數改寫成小數局部是兩位的小數。2人板演,其余同學齊練,評價鼓勵。
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說課稿2
說教材
1、教學內容:
《認識幾分之幾》是蘇教版小學數學第八冊P95-96的教學內容。這一內容的編排從具體到抽象,從感性到理性,從實踐到理論,再用實踐檢驗理論,指導學生認識幾分之幾,從而認識分數。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掌握一些整數知識的基礎之上初步認識分數的含義。從整數到分數是數的概念的一次擴展:無論是意義上、讀寫和計算方法上分數和整數都很大的差異。這部分知識的掌握不僅可以使學生理解簡單分數的含義,建立分數的初步概念,也可為今后的學習分數和小數打下初步基礎。
分數的含義是分數的加、減法的基礎,也是以后認識小數的基礎,所以認識分數是本單元的重點。由于學生在生活中一般沒有接觸過分數,沒有“分數”的概念,因此認識分數是教學的難點。
2、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通過實物、圖形和學生熟悉的具體事例,使學生初步認識幾分之一知道幾分之一這樣的數是分數,能正確的讀寫幾分之一,并能借助圖形明確幾分之一的含義。認識分數的各部分名稱,使學生在借助圖形的情況下比較幾分之一的大小。
能力目標:通過小組合作、討論操作,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分析、概括等思維能力。并且學會與人合作,能與他人交流,聽取他人的長處的過程和結果。通過分一分、折一折等活動使學生初步認識幾分之幾并體會。
情感目標:初步認識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體驗生活中的數學,從而對數學產生一定興趣,能夠積極的參與其中。
3、教學重點及難點
教學重點:根據實物來認識幾分之一,從而感受到什么是分數。
教學難點:認識分數。
教法與學法:
依據學生的認知規律,本節課的教學方法中力求體現以下幾個方面的理念:從生活中出發,為學生創設探究學習的情景;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始,運用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協作能力;運用電化教學手段增加教學的新穎性,引導學生以多種感官參與學習的全過程。
新課程標準指出,必須轉變學生舊的學習方式。本節課在學生學習方法的引導上力求體現:在生活中讓學生感受數學,并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探索成功的快樂;通過動手操作、獨立思考和開展小組合作交流的活動,完善自己的想法,形成良好的學習方法;通過練習,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聯系生活實際解決問題來增加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并體驗數學的樂趣。
教學過程:
根據教材的特點及學生的認知規律,為了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本課運用電教手段,重點采用……來組織教學。
一、創設情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1、幼兒園的阿姨要給小朋友們發水果了,如果有40個水果分給40個小朋友,那每個小朋友可以分到多少?
但是阿姨只買到了20個,40個小朋友怎么分呢?請同學慢來幫幫這未阿姨。
該怎么分呢?誰能夠幫助這位阿姨?
并用電腦演示怎么平均分二分之一。
板書1/2讀數
把學生帶進這樣的情景和氛圍中,喚起學生主動參與和學習新知的動機,從而引出“兩個人要平均分一個,結果應該如何表示”,在問題的召喚下,學生的好勝心和學習興趣被升。從而在生動的具體的情景中體會二分之一。
2、中午吃點心的時候,幼兒園的阿姨又要給小朋友們分發點心了,今天阿姨沒的是大餅,把10張大餅分給30個小班的小朋友,又應該怎么分呢?才能使小班的小朋友覺得合理呢?
電腦演示把一個圓平均分成3分,一份是其中的三分之一。
板書1/3讀數
使學生認識三分之一,并使學生了解要平均分,其中的一份是三分之一。
3、午幼兒園里的小朋友要做手工了,這時老師需要把一張紙分給5位小朋友,那她應該怎么分呢?
電腦演示把一張紙平均分成5份,其中的一份是五分之一。
板書1/5讀數
使學生認識五分之一,使學生了解和體會平均分。
4、手工上還需要繩子,每一根繩子需要分給10分小朋友,又應該怎么分?
電腦演示把一根繩子平均分成10份,取其中的一份是10分之1。
板書1/10讀數
利用學生好勝的心理來組織,激起學生的興趣,使學生主動參與其中。在這樣的一個輕松的氛圍中,使學生接觸分數,認識分數,了解平均分,對本課是一個鋪墊,使學生很快的融入本節課中,自覺主動作為學習的主人來參與其中,既激發了學習的興趣又為接下去的新知作鋪墊。
二、觀察總結,動腦動口
請學生觀察板書,問他們什么樣的數叫做分數呢?分析,概括,總結。
引導學生觀察,分析,概括,總結的'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講解分子,分數線,分母的名稱和意義。
結合板書請學生來講一講。
三、注重合作實踐,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
1、拿三張完全相同的長方形紙,分別折出它的1/2,1/4,1/8,并分別涂上顏色。
老師說出幾分之幾,他們就把知好展示出來。
2、小組合作,制造分數
利用準備好的材料來制造分數(如線,紙等)
1/2,1/4,1/8,1/10
交流怎么制造出這樣的分數的,你是怎么想的?
在這個環節中,盡量是學生多做多說做看多交流,老師放手使學生在動手中深刻的體會到要“平均分”,并且驗證自己的觀點,并通過小組間的討論與合作,得出結論,不僅達到了強調“平均分”的目的,而且思考的過程中,充分尊重和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促進學生自主學習,也教會了學生通過實踐尋找例證的學習方法。從而使學生操作,思維,語言相結合,深刻的體會分數的含義,這樣的設計還有利于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概括等能力得到鍛煉,也使學生去體會與他人合作的力量和提取別人的長處。
四、聯系生活實際,促進認識的發展和評比
比較分數的大小
用電腦演示1/2和1/3的多少來使學生從直觀中感知哪個分數大哪個分數小。
用電腦演示1/4和1/3的多少來使學生從直觀中感知誰大誰小。
板書1/2大于1/31/4小于1/3
使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你能不能結合你的學習和生活,說一個你在生活和學習中運用分數的例子?”“相同大小的物體,平均分的份數越多(越少),每一份反而越小(越大),你在生活中有遇到這樣的例子嗎?”這些提問不僅讓學生體會到分數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也讓學生在書本知識和生活實際的聯系與比較過程中促進了認識的發展、深化,從而培養了學生觀察、歸納、概括、比較的能力。
小結:請學生結合板書來總結一下本節課所學習的內容。
總之,本節課的設計力求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想方設法創造生動活潑的教學情景,使學生始終處于好奇好學的良好氛圍中,讓每一位學生學有多得,都能體會學習的成功和喜悅。
【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說課稿】相關文章:
小學四年級下冊數學說課稿10-11
小學數學的說課稿02-04
[精華]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說課稿06-08
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條形統計圖》說課稿04-02
小學四年級下冊數學說課稿5篇【必備】12-10
小學四年級下冊體育說課稿11-18
小學四年級下冊體育說課稿[精選]03-11
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說課稿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