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優秀說課稿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說課稿,編寫說課稿是提高業務素質的有效途徑。那么大家知道正規的說課稿是怎么寫的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數學優秀說課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數學優秀說課稿1
各位評委你們好:我說課的內容是《九年義務教育》第7冊134頁—136頁《面積和面積單位》,本課內容是在學生學了長方形和正方形以及它們的周長計算的基礎上來進行教學的。學生學了這部分內容,為以后學習平面幾何圖形的面積打下基礎。面積的學習,是學生第一次接觸,相對較難,教材首先讓學生通過觀察所熟悉的物體表面的大小來幫助理解面積的含義,在認識面積的意義后,接著學習面積的單位,使平面圖形的大小有了度量的標準,這樣就減少了認識上、理解上的難度。基于對教材的以上認識,按照大綱的要求,確定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知道面積的含義,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并知道他們實際的大小。
2、能力目標:初步學會用面積單位測量圖形的面積。
3、情感目標: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理解面積的意義,認識面積單位。
教學難點:面積概念及常用的面積單位形成的過程。具體教學過程如下:
(一) 激趣導入新課。
讓學生說說多功能教室有哪些物體,和你家的房子比較一下誰大一些?并問學生想不想知道多功能教室到底有多大?比你家房子大多少?從而順其自然的導入新課。教師板書:“面積”。這一環節的設計,主要是想體現數學就在我們的身邊和生活之中,拉近了本課的所學的內容與學生的認知之間的距離,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及學習的積極性。
(二)探索面積的概念
這一環節分兩步來完成 第一步認識面積首先讓學生通過用手摸數學書的封面、文具盒的面和課桌的桌面,看電腦中的兩個鏡框的畫面,來感受物體表面有大有小。接著讓學生畫平面圖形,讓學生知道平面圖形也有大有小。在此基礎上,讓學生想、議、說,給他們的大小起個名字,最后師生共同總結面積定義,教師板書。這一環節的設計,從學生熟悉的事物和已有的知識入手,通過眼看、手摸、口述、用腦思考等多種感觀參與到面積概念的形成過程中,豐富了學生的表象。教師及時捕捉學生的反饋信息,引導學生抽象出面積的概念。第二步,比較面積的大小,引出面積的單位首先讓學生知道正確比較面積的.大小,必須有統一的標準,教師先出示一個正方形,一個長方形,學生用觀察法比較,會有三種答案,用疊起來的方法比較(試一試),還是不能確定大小,教師根據學生的兩次信息反饋,鼓勵同學們大膽創新,有意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教師再演示,在兩個圖形上分別畫上同樣大的小方格,通過數小方格的數量,學生明白方格多的面積就大。在學生已經知道用數格法來比較兩個圖形的面積前提下,運用游戲的方法來比較同樣一個圖形,可以是6格也可以是12格,從而產生了矛盾,達到了學而思,思又惑,惑求解的目的,經過師生共同分析原因,知道要正確地比較兩個面積的大小,必須有一個統一的標準。接著教師巧妙引出面積單位這一概念。測量長度要用長度單位,測量面積要用什么單位?告訴學生今天先學習三個常用的面積單位,板書: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指出面積單位還有別的,如“平方千米”也是一個面積單位。以上環節的教學,學生的思維在師生共同提出問題、產生矛盾、解決矛盾的過程中一直處在積極探索之中,培養了學生思維的靈活性,發揮了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作用。
(三)認識面積單位
這個環節分三步來完成:第一步讓學生自學課本并出示相應的自學提示。第二步是分層次來學習三個常用的面積單位:“1平方厘米”的教學以“教”為主;具體環節如下:找,從自己備的學具中找出面積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想:看著1平方厘米并把它印到腦子里。比, 比一比你手上的哪個指甲大約是1平方厘米。畫, 畫一個面積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量, 量一量你的橡皮大約是多少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教學以“扶”為主;“1平方米”的教學以“放”為主。以上利用多種方法的教學,促使學生鞏固了面積單位,發展其空間觀念。第三步用單位面積測量物體表面的面積 。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際中去解決問題,促進理論同實踐的結合,為此,在教學中都進行了操作練習讓學生去量一量橡皮、書本封面、課桌,并讓學生學會估量黑板和教室地面的面積。
(四)鞏固練習
主要設有填空題判斷題和操作題。目的讓學生明白
(1)正確運用三個常用的面積單位,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滲透長度和面積的區別,為下節課做好鋪墊。并且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求知欲,體現因材施教的原則,為學生提供創造性思維的空間。
課堂小結后我安排了這樣一個思考題,讓學生用1平方米的正方形去測量我們的操場,這個方法可行嗎?為后續學習埋下伏筆。總之,本課采用的教學方法從實際生活引入,創設問題情境,注重學生的信息反饋,引導學生參與知識形成的全過程,使學生各方面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理想的發展。
小學數學優秀說課稿2
我說課的內容是青島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九單元《統計》,我的說課分為5步
一、說教材
本課時內容主要是數據的分段整理,不要求學生獨立設計分段。分段整理數據是基本的統計活動,教材通過購買校服,引出按身高數據分段整理,感受分段整理的必要性。教學中,要讓學生結合實際問題,自主設計分段方法,并經歷整理、分析的過程,感受畫正字法整理數據的優越性。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初步學會簡單的分段整理數據的方法,能對統計的結果進行簡單的分析。
(2)能力目標:經理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統計過程。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并解答簡單的問題,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和操作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結合實例有機地進行家鄉情的教育。
教學重點:體驗收集、整理數據的過程。
教學難點是:能對數據進行合理有效的分段整理;
二、說學情
二年級的學生在第一學段,學生已經能夠按統計對象的某些屬性,如品種、形狀、顏色、用途……進行分類統計已有所體驗,并學會了一些簡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數據的方法,能根據統計結果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在此基礎上,再次經歷統計過程,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收集和整理數據的必要性,感受統計是解決問題的方法之一。
三、說教法與學法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根據教材內容的特點和小學生好動、注意力容易分散、求知欲強等心理特征,在教學中,我采用談話法、觀察法、討論法、練習法等多種教學方法。
學法
1、探究嘗試、自主學習法:讓學生去親身體驗數據產生的過程,使學生人人參與,以學生為主體,結合教材內容,緊密生活實際,讓學生自己帶著數學走入生活,解決和分析生活中的`一些數學問題,從而提高學生的分析、估計、判斷能力為以后的終生學習打下基礎。
2、交流反思互補法:通過同學之間相互講解、演示、操作等方法讓學生開動腦筋,互相討論,找出解決問題的途徑。
3、練習促進法:引導學生通過搜集全班同學的身高數據,1分鐘拍球,城市環境等有針對性地練習,使學生在迫切完成任務和強烈的探究興趣驅動下, 對本來枯燥的統計知識產生一種新鮮感和真實感自覺地參與到學習中形成技能技巧,從而獲得了成功的愉悅體驗。
四、教學過程:分為6 步
(一)、激趣導入新課
師:今天同學們都穿了校服,真漂亮,感覺也很整齊。同學們都知道我們學校很快就
要給你們換新校服了,那么我們在換新校報之前都做了哪些準備工作?由此引出
(測量身高)而我們做的測量身高這個準備工作就是我們在做校服之前的收集數據。
(板書:收集數據)
你們當初的身高記錄單,老師還替你們保留著呢。
(出示學生身高記錄單。)
(二)操作體驗,合作交流,自主探究
1、在換新服之前,老師為什么要給你們每一個人都測量一下身高呢?
(根據身高,每一個人就可以選擇不同大小的校服。)如果服裝廠給你們做校服,會不會給們每一個人都單純設計一種型號呢?為什么?
2、質疑:如果你是服裝廠的工人師傅,你將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呢?
引導學生說出(把身高差不多高的人,統一成一種型號,這樣做幾個型號就行了。) 那么你準備把全班的校服分成幾種型號呢?(大號、中號、小號)
老師和學生把校服的型號統一確定一下,你們認為老師的這樣的確定合適 嗎?身高120~129cm的適合穿小號,身高130~139cm的適合穿中號,身高140~155cm的適合穿大號。
小組討論:那么現在你們有辦法知道我們班上大、中、小號的校服各要訂做多少套嗎?
匯報:哪個小組已經有辦法了愿意來交流一下?其他小組能對他這種方法作一下評價嗎?
小結:其實剛才同學們說的這種方法,就是把我們班所有同學的身高分成幾段來統計,
我們可以分成幾段?(3段)是哪三段呢?
(小號:120~129cm 中號:130~139cm 大號:140~155cm)
3、同桌合作 提出合作要求: (1)每一段分別有多少人呢?(2)你打算用什么方法來收集每一段的數據呢?(3)互相合作,用自己喜歡的方法來整理每一段的數據,填寫在這張記錄單中,根據記錄單,并完成統計表。(4)同學們在整理的時候應該注意合理分工,老師建議你們一名同學來報身高,另一名同學負責記錄和整理。
身高(cm) 人 數
120~129
130~139
140~149
匯報:哪一個小組愿意把你們整理的方法,以及得到的結果到上面交流一下?
(學生上臺利用實物投影進行交流)
啟發:剛才有的小組是用打勾(畫豎線、畫正字、數數)的方法來進行整理數據的,
在這些方法當中,你最喜歡哪一種方法呢?(畫正字)為什么呢?今后,同學
們在統計數據的時候就可以用自己最喜歡的方法來進行整理。
質疑:我們能不能把你們這些打勾或是畫正字等等的記錄單直接交給服裝廠呢?還應
該怎么辦? (板書:制成統計表)
統計表中的“合計”起了什么作用?
(①反應總人數 ②檢驗分段整理的數據有無錯誤)
4、現在我們已經完成了我們班同學身高情況統計表,通過這張表格你能知道哪些信息?(合計有多少人,每一段有多少人)
服裝廠的工人師傅如果看到了這張統計表后,會明白哪些問題?
(每種型號的校服要做多少套,一共要做多少套校服。)
談話:服裝的工人師傅通過這張統計表知道了每種型號的校服要做多少套,一共要做多少套校服,這個過程就是分析數據。
(板書:分析數據)
(三)回顧交流“分段整理數據”的方法與感受。
1、 大家現在回想一下,剛才我們是怎樣整理出我們班大、中、小號的校服各有多少套的?可以小組討論一下。
2、 小結:其實像這樣把身高數據進行分段整理,有助于我們快速而準確的整理數據,從而能幫助我們解決一些相應的問題。我們今天學習的就是數據的分段整理)
(板書:數據的分段的整理)
3、現在請同學們回想一下,我們剛才是如何解決購買校服的問題的,我們經歷了一
個怎樣的統計過程?引導學生總結出:
(①收集數據 ②分段整理 ③制成統計表 ④分析數據)
(四)尋找生活中的統計知識
統計在我們生活中應用廣泛,通過對原始數據進行分段整理,再進行統計分析,是我們解決問題當中的一個很重要的方法。你能不能舉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例子,也用到了“數據的分段整理”。 (學生舉例)課后,也希望同學們能注意收集生活當中的有關信息,自覺運用統計方法來解決問題。
(五)拓展應用,延伸發展
談話:剛才我們利用解決了定做校服的實際問題,統計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運用普遍,下
面我們就來看幾個例子。
1、課本100頁1題 老師還專門對二年級一班1分鐘拍球比賽成績。
你能根據上面的數據填寫下面的統計表嗎?
(1) 讓學生自己完成統計表。
(2) 交流分段統計的結果。
(3) 提問:這道題把數據分成了幾段?看了統計的結果你能知道哪些信息?
2、 師:同學們喜歡拍球說明同學們都想通過體育鍛煉來增強自己的身體素質,可是,
人身體素質的了好壞很多時候還跟我們周圍的環境有關系,特別是跟我們日常的空氣質量有關系,空氣質量到底會對人類產生哪些影響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好嗎?
課件出示空氣污染短片:看了這個短片,你有什么感想?
談話:現在同學們已經對空氣質量有了一些了解,我們生活的城市----諸城,它的空
氣質量情況又如何呢?上網調查一下我們諸城某一年某一個月的空氣質量記錄嗎?你能根據污染指數的分級規定,用畫正字的方法來整理數據嗎?再根據整理的數據完成統計表,填寫完統計表后,根據統計表說一說你覺得諸城市的空氣質量情況如何?為什么?作為一個諸城的小市民,你覺得能為改善諸城的環境做些什么?
整理好了以后我們明天來匯報交流一下。
(六)反思感悟今天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四、說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應是課堂上所講內容的簡縮,簡單明了、富有條理性,使學生能夠利用板書清楚地了解到本課所講的內容,我的板書設計如下:
數據的分段整理
收集數據 分段整理 制成統計表 分析數據
五、設計理念
A、重視激活學生的生活經驗
本課的導入,為了更加貼近每個學生生活經歷,我創設學生做校服的情境,學生經歷了統計的全過程,感受到統計表與身邊的人和事是息息相關的。同時讓學生調查環境污染情況,也是深有教育價值的。
B、重視引導學生進行分析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教師不應只做教材忠實的實施者,而應該做教材的開發者和建設者,要學會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引導學生經歷“數據收集,數據整理,統計制表,分析數據”的全過程,而學習重點放在分段整理數據上,在交流比較的過程中優化出畫“正”字的方法 。學生的分析是推己及人,符合孩子心理實際的。
小學數學優秀說課稿3
各位老師好!今天我說課的課題是
一、說教材(教材分析):
1. 教材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內容在全書和章節中的作用是:《 》是 版數學教材第 冊第章第節內容。在此之前學生已學習了基礎,這為過渡到本節的學習起著鋪墊作用。本節內容是在中,占據 的地位。以及為其他學科和今后的學習打下基礎。
2. 教育教學目標:
根據上述教材分析,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及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2)能力目標:通過教學初步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實際問題,讀圖分析,收集處理信息,團結協作,語言表達能力以及通過師生雙邊活動,初步培養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培養學生加強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3)情感目標:通過的教學引導學生從現實的生活經歷與體驗出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或另分成三個層次目標: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3. 重點、難點以及確定依據: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 ;難點是
下面,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使學生能達到本節課設定的目標,再從教法和學法上談談:
二、說教法(教學策略)
1. 教學手段:
在教學過程中擬計劃進行如下操作。基于本節課的 特點,著重采用 的教學方法。
2. 教學方法及其理論依據: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主導”的原則,根據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采用學生參與度高的學導式討論教學法。在學生看書,討論的基礎上,在老師啟發引導下,運用問題解決式教法,師生交談法,圖像信號法,問答式,課堂討論法。在采用問答法時,特別注重不同難度的問題,提問不同層次的學生,面向全體,使基礎差的學生也能有表現機會,培養其自信心,激發其學習熱情。有效的開發各層次學生的潛在智能,力求使學生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展。同時通過課堂練習和課后作業,啟發學生從書本知識回到社會實踐。提供給學生與其生活和周圍世界密切相關的數學知識,學習基礎性的知識和技能,在教學中積極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和動機,明確學習目標,老師應在課堂上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主體的內驅力。
3. 說學法(學情分析)
(1)學生特點分析: 年級的學生認知處于發展階段是,抓住學生特點,積極采用形象生動,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和學生廣泛的.積極主動參與的學習方式,能激發學生興趣,有效地培養學生能力,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生理上表少年好動,注意力易分散
(2)知識障礙上:知識掌握上,學生原有的知識 ,許多學生出現知識遺忘,所以應全面系統的去講述;學生學習本節課的知識障礙,知識學生不易理解,所以教學中老師應予以簡單明白,深入淺出的分析。
(3)動機和興趣上:明確的學習目的,老師應在課堂上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學習的內驅力。
最后我來具體談談這一堂課的教學過程:
4. 說教學流程:
(1)由引入:把教學內容轉化為具有潛在意義的問題,讓學生產生強烈的問題意識,使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成為“猜想”繼而緊張的沉思,期待尋找理由和證明過程。在實際情況下學習可以使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與經驗,同化和索引出當肖學習的新知識,這樣獲取知識,不但易于保持,而且易于遷移到陌生的問題情境中。
(2)由實例得出本課新的知識點
(3)講解例題。在講例題時,不僅在于怎樣解,更在于為什么這樣解,而及時對解題方法和規律進行概括,有利于學生的思維能力。
(4)能力訓練。課后練習使學生能鞏固并自覺運用所學知識與解題思想方法。
(5)總結結論,強化認識。知識性的內容小結,可把課堂教學傳授的知識盡快化為學生的素質,數學思想方法的小結,可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數學思想方法在解題中的地位和應用,并且逐步培養學生良好的個性品質目標。
(6)變式延伸,進行重構,重視課本例題,適當對題目進行引申,使例題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串聯,累積,加工,從而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
(7)板書
(8)布置作業。
針對學生素質的差異進行分層訓練,既使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又使學有余力的學生有所提高。
教學程序:
課堂結構:復習提問,導入講授課,課堂練習,鞏固新課,布置作業等五部分
小學數學優秀說課稿4
各位專家領導,早上好!
今天我要為大家講的課題是
我將要從教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準備、教學過程等六個方面進行詳細闡述。
首先,我對本節教材進行一些分析
《 》是版小學數學新課標教材( )年級冊第()單元()的第()課時內容;在此之前,學生已學習了(),這為過渡到本節的學習起著鋪墊作用。而本節內容又是學習( )的基礎,因此,在()(本單元或數與計算等內容)的學習中,占據()的地位。
二、 教學目標
基于上述教材結構與內容分析,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心理特征及生活經驗,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2能力目標:
3情感目標:
三、 教學重點、難點
本著課程標準精神要求,在吃透教材基礎上,我確立了如下的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通過突出重點
難點:通過突破難點
下面,為了講清重點、難點,使學生能達到本節設定的教學目標,我再從教法和學法上談談:
根據新課標精神的要求,在數學教學活動中,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應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而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因此,我認為學生應采用這樣的學法:
1、積極投入到活動中,仔細觀察,更要多動手操作;
2、和其他同學一起合作學習,共同探究;
3、將知識與生活緊密聯系起來,學以致用。
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教”是服務于“學”的,與這些學法對應,教師該做的是:
1、準備大量的實物和模型,為學生的觀察、操作活動提供材料;
2、營造好學習氛圍,組織好活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活動、主動探究;
3、適當指導,幫助學生提高。
四、教學準備
為了更好的達成本節課的課堂教學目標,老師需要做如下的教學準備:
1、《 》多媒體課件;
2、教具:
3、學具:
五、教學過程
接下來,我重點談一談本節課的教學過程:
本節課,我設置了()個教學環節,一是: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興趣,導入新課;二是探索新知,解決問題;三是聯系生活,學以致用。四是小結評價,這里我著重講一下前三個環節。
在導入新課時,我采用( )導入,這樣導入的目的是:
第二個環節是探索新知,解決問題,這一環節是達成本節課教學目標的'關鍵環節,為了分散重難點,便于學生掌握,我分成了()個層次進行教學,逐步遞進;首先是( )學生活動,目的是:
其次是()學生活動,目的是:
再次是()學生活動,這樣做的好處是:
通過這( )個層次的學習,分散了重難點,增加了學生動手操作的活動,經歷了探索的過程,使學生獲得了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從而有利于達成本節課的教學目標。這是第二個教學環節
第三個教學環節是:聯系生活,學以致用。安排這一環節是引導學生將知識與生活聯系起來,感受( )數學知識的使用價值,激發學生學習數學尤其是()知識的興趣,培養學生數學思考的意識和能力;同時,為了照顧到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情況,我設置了三個梯度的練習內容,一是判斷題,是本節課所學知識的再現,需要所有學生都要掌握的;二是運用知識解決問題,是對所學知識的靈活運用,需要中等以上學生掌握;三是拓展運用,這有一定的難度,便于學有余力的同學進行研究,同時也為下節課或()知識作鋪墊和準備。
總之,本節課總體上是本著“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的基本理念,力求做到注重知識與生活的聯系;注重學生在活動中學習知識,通過學生親自動手操作,自然地完成學習過程,掌握知識,從而達到新課標的要求。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不足之處,請各位專家給予批評指正!
小學數學優秀說課稿5
一、說教材
本節課是人教版六年制小學數學第十一冊第五單元百分數中的內容,是在學生理解了百分數的的意義和寫法,掌握了百分數和小數的互化的基礎上學習的。
學情分析:根據教材特點,我也對學生做出了以下分析
學生的基礎知識掌握情況還可以,同學之間的相互質疑,解疑的能力有一定的水平。但學生在分析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較薄弱,學生從數學的角度提出問題、理解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強。
二、說目標:
根據數學課程標準與本課教材特點以及學生學情和設計理念,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1、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通過觀察、計算,主動探索的活動,認識利率,初步掌握利率計算及作用。進一步提高學生運用百分數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結合儲蓄等活動,學習合理理財,逐步養成不亂花錢的好習慣。。
教學重、難點:
進一步提高學生運用百分數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體會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三、說教法
我試圖引導學生通過以下的學習方法掌握新知:1、自主探究法,讓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經驗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2、抽象概括法,讓學生通過抽象,概括出解決此類問題的一般方法。3、互助學習法,在互助合作中體驗成功的愉悅。
四。、說過程
根據本節課的知識結構及六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發展水平,優化教學過程,實現“尊重學生,注重發展”的課堂教學要求,我設計了以下三個環節:一、情景導入;二、新課講解;三、鞏固練習。
具體教學過程如下:
1、情景導入。
隨著改革開放,社會經濟不斷發展,人民收入增加,人們可以把暫時不用的錢存入銀行,儲蓄起來。這樣一是支援國家建設,二是對個人也有好處,既安全和有計劃,同時又得到利息,增加收入。那么,怎樣計算利息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的內容。
2、鞏固練習
(1)介紹存款的種類、形式。
存款分為活期、整存整取和零存整取等方式。
(2)、閱讀P99頁的內容,自學討論例題,理解本金、利息、稅后利息和利率和含義。
(3)、學會填寫存款憑條。
(4)、利息的計算。
3、鞏固練習。
“數學源自生活而應用于生活”這句話充分說明了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下面,我繼續沿著抗震救災這一主線設置情境,安排了三個層次的練習。在練習的設計上,我兼顧了習題的層次性和開放性,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參與練習,以求訓練思維、培養能力、形成技能。
1、小華把得到的200元壓歲錢存入銀行,整存整取一年。她準備到期后將錢全部取出捐給“希望工程”。如果按年利率2.25%計算,到期后小華可以捐給“希望工程”多少元錢?
2、李老師把20xx元錢存入銀行,整存整取五年,年利率是3.60%,利息稅率為20%。到期后,李老師的本金和利息共有多少元?李老師交了多少利息稅?
3、小明的爸爸打算把5000元錢存入銀行(三年后用)。他如何存取才能得到最多的利息?
第一題的情境設計為希望工程捐款,在問題的設計上需要學生仔細思考,真正理解問題的含義后才能做對,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第二題目的是要檢驗學生對本課例題的理解程度。第三題為開放性題目,可以讓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總之,作為教育者的我更加注重在數學課中自然地融入思想教育,盡可能的使數學課堂凸現人文精神,使每一個孩子能力得以提高,情感得以升華!
小學數學優秀說課稿6
一、說教材:
質數和合數是在約數和倍數以及能被2、5、3整除的數的特征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質數和合數是求最大公約數、最小公倍數以及約分、通分的基礎。因此這部分內容的教學不僅要使學生掌握質數、合數的概念,而且能記較快地看出常見數是質數還是合數。這一節內容中抽象概念較多,而且有些概念容易混淆,如:質數與奇數、合數與偶數等。
教學目標:
1.學生能理解質數、合數的意義,會正確判斷一個數是質數還是合數。
2.能初步弄清質數與奇數、合數與偶數等概念的'區別及聯系,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把握水平。
3.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
4.培養學生的觀察、比較、歸納、概括能力。
教學重、難點:
1.掌握質數、合數的概念,準確判斷一個數是質數還是合數。
2.奇數、偶數、質數、合數的區別與聯系。
二、說教法、學法:
首先,在學習準備中讓學生根據以往的
知識經驗,對小組號碼數字進行分類(按奇數、偶數分,按位數分等等)。對學生不同的分法老師都給予肯定,同時引導學生對非零自然數的另一種分法,即按一個數的約數的個數來分,從而引入新課。
其次,教師引導學生寫出自己小組號碼數的約數,并繪制成表,讓學生觀察表“按約數的個數來分”該怎樣來分。通過觀察、比較,發現這三類數的特點,歸納、概括出質數、合數的概念。然后教學例2:質數和合數的判斷。教師指出還可以通過查質數表來判斷一個數是質數還是合數,并引導學生制作質數表。從而使學生初步發現質數和奇數、合數和偶數等概念的區別及聯系。
再次是一些練習題鞏固所學知識,拓展學生思維。最后課堂小結布置作業。
三、說教學過程:
(一)學習準備:
讓學生根據以往的學習經驗,對自己的小組號碼數進行分類(按奇數、偶數分,按位數分等等),同時引導學生對非零自然數的另一種分法,即按一個數的約數的個數來分,從而引入新課。
(二)探究新知:
1. 建立質數、合數概念:
找約數進行分類、觀察歸納出質數、合數概念。
2.教學例2:質數和合數的判斷。
“你認為怎樣去判斷一個數是質數還是合數?”
告訴學生還可以通過查質數表來判斷,并指導學生制作質數表,引導學生發現,初步弄清質數與奇數、合數與偶數等概念的區別及聯系。
(三)鞏固拓展應用:
1.填空 2.判斷 3.思維訓練
(四)全課小節: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你有哪些收獲?還有什么問題?
(五)布置作業:
練習十三的第2、3題。
小學數學優秀說課稿7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早上好,根據評委老師的要求,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真分數和假分數》。我將從教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法學法、教學過程以及板書設計這幾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
真分數和假分數是蘇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認識分數》中的內容,這部分內容是在概括了分數意義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主要包括認識真分數和假分數以及初步探索并解決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的實際問題,進一步拓展對分數的認識。這部分內容分3課時進行教學,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第1課時即教材第38頁例2、例3,39頁練一練。
學生在前一階段所認識的分數都是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數,而且這些分數表示的都是一個數量中一部分與這個數量的關系。例2利用學生對分數意義和分數單位的已有認識,通過在圖形里涂色,先后引出對4/4和5/4的認識。例3讓學生通過在圖形里涂色進一步豐富對假分數的認識。在此基礎上,教材引導學生對上面例題中的分數進行分類,結合學生分類后的交流,明確真分數和假分數的含義。“練一練”安排了兩道題,第1題是讓學生用分數表示每組中的涂色部分,鞏固對假分數的認識,第2題是讓學生讀分數,并說出題中的分數哪些是真分數,哪些是假分數。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課程標準、教材具體情況以及高年級學生特點,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理解和把握“真分數”和“假分數”的意義,能正確判定真分數和假分數,加深對分數意義的理解。
(二)過程與方法: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數感,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實踐、創新、語言表達等能力。在動手操作,自主探索與交流合作中,把握觀察、分析、比較的`方法。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了解分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增強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意識,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三、說教學重難點
理解真分數和假分數的意義、能正確判斷真分數和假分數。
四、說教法學法
布魯納說過:“最好的學習動機莫過于學生對所學材料本身具有內在的興趣。” 所以在數學教學中,要努力把數學這種內在力量顯示出來,使學生潛移默化的對數學產生深刻的興趣。本課教學中通過讓學生涂一途、說一說、分一分、比一比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操作中學習,在小組合作交流中學習,以教師為引導、學生為主體。
五、說教學過程
《新課程標準》全新地強調:“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研究性學習作為培養學生學習能力的重要學習方式愈來愈受到重視。所以在設計“真分數和假分數”這一課時,我力圖把研究帶入學習之中,讓學生在學習中進行研究,在研究中學到知識、發展能力。
分數教學有兩個最基本的概念,一個是分數的意義,一個是分數的單位.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了這兩個概念,學習分數就可以舉一反三,因此在教學真分數和假分數時,我首先幫助學生從分數意義上理解和掌握新課的內容。通過讓學生敘述分數的意義,回答分數的分數單位及有幾個這樣的分數單位等內容,為學生學習真分數和假分數奠定基礎。例2通過讓學生涂色的操作,使學生經歷假分數的產生過程。教學時,讓學生根據制定的分數涂色,思考:分別把一個圓平均分成了幾份?要表示這樣的幾份?每個分數中各有幾個1/4?從而使學生由“1/4里有1個1/4,3/4里有3個1/4”順利類推出4/4里有4個1/4?從而讓學生認識到:表示5個1/4要用兩個圓,先在第一個圓中涂出4份,再在另一個圓中涂出同樣的一份,把這兩個圓中涂色部分合在一起就能表示5個1/4。同時還要明確:5個1/4應該寫成5/4.
教學例3時,可以先讓學生按要求在每組圖形里涂色,再要求說說涂色時的思考過程。要讓學生說清楚每個分數的分數單位以及每個分數中各有幾個這樣的分數單位,以使學生進一步豐富對假分數的感知。在此基礎上,充分發揮教師主導和學生主體的作用.用提問的方式啟發學生思考,讓學生合作探究,引導學生學生比較例2、例3中每個分數分子和分母的大小,提出“你能根據分子和分母的大小關系給這些數分分類嗎?”然后依據學生的分類,引導學生在已經掌握的分數概念的基礎上,通過觀察、比較、抽象、概括,從特殊到一般,理解并掌握真分數、假分數的概念,自己得出應用的判斷和結論。通常人們把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數叫做真分數;把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數,叫做假分數。(板書)。
練一練1,通過涂色,讓學生從圖形中感受真分數和假分數,教師在這時要進一步追問“你能說說這些分數的分數意義以及分數單位嗎?”第一個圖形還可以問“誰能把沒涂色的部分用分數表示?”讓學生初步感受3/5和2/5合在一起就是“1”,為六年級學習相關應用題做鋪墊。在練一練第2題中,還可以進行搶答,下列句子表述的對不對,“分子比分母小的都是真分數”“分子比分母大的都是都是假分數”“假分數的分子和分母一樣大”,這些搶答可以讓學生思維活躍并且鞏固學生對真分數和假分數的理解。
六、說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能夠將教師對教材的深刻理解用精要的書面語言展示給學生,將教師的教學思路以直觀、清晰的形式教給學生,快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所以在板書時要做到了書之有用,本節課板書把真分數和假分數的區分以圖示的形式展現給學生,清晰明了。
小學數學優秀說課稿8
教學內容:六年制小學數學第八冊第P64-66頁。(人教版)
教學目標:1.從學生已有生活經驗出發,通過觀察、類比、歸納、驗證、運用等方法深化和豐富對乘法分配律的認識。
2.滲透“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認識事物的方法,培養學生獨立自主、主動探索、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數學的應用意識。
教學重點:充分感知并歸納乘法分配律。
教學難點: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義。充分感知并歸納乘法分配律。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設想:本課試圖在一種開放的教學環境下,讓學生通過“聯系實際,感知建模;類比歸納,驗證模型;質疑聯想,拓展認識;聯系實際,深化認識;歸納概括,完善認識”的探索過程來逐步豐富對“乘法分配律”的認識。培養學生積極參與、合作探究、勇于質疑、大膽表現、主動探索的學習精神和創新意識,體現課堂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原則。充分體現了“為解決實際問題而學習數學”的新理念。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作好鋪墊。
1.回顧:說說已學過的乘法交換律和結合律,并用字母表示。
2.初次感知規律:〖算一算
①(3+2)×43×4+2×4
②2×(11+9)11×2+9×2
③20×5+4×5(20+4)×5
【1.計算①、②兩組算式各等于多少?
2.比較兩組算式相同點和不同點;3.可用什么符號連接?】
3.觀察、激趣、導入。
第③組算式老師不用計算,就可以判定用等號連接,這是為什么呢?難道這里有什么奧秘嗎?今天,我們就一同來研究這個問題。
二.聯系實際,探究規律。
㈠影幕演示:
1.學校購買校服。每件上衣35元,每條褲子25元。買這樣3套校服,一共要多少元?
【①學生讀題,弄清題意。②上臺演示,合作討論,研究策略。
③展示思維過程,探究解題規律。】
2.分析比較:仔細觀察兩種方法有什么不同?
3.結論:兩個算式的結果如何?用什么符號連接?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發現其中有什么規律?
㈡探究概括規律:
1.再一步觀察、分析、比較去發現規律。〖多媒體操作引導
a.觀察這些等式,等號左邊算式有什么特點?〖多媒體演示
b.繼續觀察,等號右邊的算式又是怎樣計算的?先算什么?
后算什么?
c.這兩個積又是怎么得到的`?
結論:把兩個加數分別同這個數相乘。概括起來,說一說?
兩個數的和同一個數相乘,可以把兩個加數分別同這個數相乘,再把兩個積相加,結果不變。這叫做乘法的分配律。
2.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
如果用a、b、c分別代表三個數,你會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嗎?
3.逆用乘法分配律、
我們知道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用,除法是乘法的逆運用。那么,乘法分配律有逆運算嗎?你會運用嗎?敢接受我的考驗嗎?
三.質疑聯想,拓展認識。
四.鞏固運用規律。
(一)數學醫院:判斷正誤。
①2×(6+5)=2×6+5-----〖
②(25+7)×4=25×4×7×4-----〖
③35×9+35=35×(9+1)=350------〖
(二)連一連:
3×17+5×17(22+44)×30
(18+4)×618×6+4×6
22×30+44×3060×20+60×30
60×(20+30)(3+5)×17
(三)填一填:
①(12+40)×3=×3+×3
②15×(40+8)=15×+15×
③78×20+22×20=(+)×20
④66×28+66×32+66×40=(++)×
(四)做一做:①103×32②99×32
(五)鞏固與發展
(六)課外發展
五.聯系實際,深化認識。
咱們來解決一個實際問題試試。【多媒體演示】
為了豐富同學們的課余生活,學校準備購置足球和排球各20個,根據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數學哪些問題?
22元25元
六.歸納概括,完善認識。
請同學們回憶這節課的學習過程,想想,通過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小學數學優秀說課稿9
一.說教材:
《認識鐘表》是一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的內容。`本節課要求學生對整時的認識,是學生建立時間概念的初次嘗試,也為以后“時、分”的教學奠定了基礎。教材在編寫上注意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生動具體的學習數學。按照“認識鐘面結構——整時的讀寫法——時間觀念建立”的順序編寫。
一般來說,一名6歲的兒童每天起床、吃飯、上課都要按照一定的時間進行,這樣在生活中潛移默化就感知到了時間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因此,我把本節課的目標定為:
1.認知目標:
通過觀察、操作使學生初步認識鐘面的外部構成;結合生活經驗總結出認識整時的方法;知道表示時間的兩種形式。
2、情感目標:
通過觀察、操作交流等活動,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和合作學習意識。
3、思維拓展目標:
(1)使學生初步建立時間觀念,自覺養成遵守和珍惜時間、合理安排時間的良好習慣。
(2)使學生初步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重點:充分認識鐘面的外部構成,掌握認讀整時的方法;
難點:正確說出鐘面上所指的整時。
二、說教法學法:
這一節課的教學對象是一年級的學生。他們年齡小、好動、愛玩、好奇心強,在四十分鐘的教學中容易疲勞,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據這一特點,為了抓住他們的興趣,激發他們的好奇心,我采用了愉快式教學方法為主,創設情境,設計了色彩鮮艷的課件,讓學生在課件所創設的情境中學習。同時我還采用了動像發現教學法,讓孩子們通過合作交流發現鐘面的結構,這樣既活躍了學生的思想,激發了認知興趣,而且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為了更好地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通過讓學生想一想、數一數、說一說、比一比、寫一寫、撥一撥等多種形式,讓學生積極動眼、動耳、動腦、動口,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學習體驗來學習新知,積極開展本節課的教學活動。
三、總體設計:
本節課我安排了四個教學環節:(1)創設情境,誘發興趣。(2)自主參與,探索新知。(3)應用新知,解決問題。(4)引導學生總結全課
第一層:創設情境,誘發興趣。
在這個環節中,我首先用課件出示鬧鐘聲和錄音讓大家猜謎,當同學們猜出鬧鐘,再說說它的作用。這樣引出課題。目的在于引發學生強烈的興奮感和親切感,營造積極活躍向上的學習氛圍,為學習新知創設良好的情景。
第二層:自主參與,探索新知
在這一環節,我分了兩大步驟來完成:
第一步驟是初步認識鐘面
在這一部分內容里,我注重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引導學生觀察課件上的鐘面和自己的'學具鐘表看發現了什么?充分的讓學生說一說,數一數,主動探索性觀察解決問題,把自己發現的與同桌小朋友交流,合作學習,在交流的過程中,學生的思維是凌亂的不是在序的,不容易將知識轉為內化,如:有的學生發現有長針也有短針等,在教學設計中我充分地考慮到這一點,采用了電腦輔助教學,讓時針和分針作自我介紹,用充滿童真的語言來吸引孩子。接著再跟著電腦數,得出鐘面的基本結構,也強調了時針走的慢,分針走的快的特點,這樣的組織讓學生的思維有序了,同時以培養了學生語言表達能力。這比教師直接給予答案,更能使學生記憶深刻,充分體現了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原則。
第二步驟是學習整時的認、讀、寫。
學生在生活中雖然有的能認識整時,但概念是模糊的,為了更好的抓住重點,突破難點,我將3個鐘面板在黑板上,學生通過觀察對比、討論交流,最后達成共識:這三個鐘面的分針都指12,引導總結出當分針指12時,時針指幾就是幾時。為了更好的讓學生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強對時針和分針的區分,做一個時針和分針交朋友的小游戲。最后讓學生動手操作,撥一撥,在這里教師作示范按順時針撥動鐘面,再讓全班同學參照老師的方法,一人說時刻,一人撥鐘面。這為今后的教學作鋪墊。
在教學整時的兩種寫法時,我先介紹漢字“時”表示的方法,在教學電子表形式時,充分利用教材,出示主題圖,引導學生觀察桌子上放著什么?你在哪兒見過這樣的鐘?自然巧妙地把知識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打開學生的記憶大門,使學生從生活中找出答案,通過對8時的兩種書寫形式的教學,使學生理解和掌握了整時兩種寫法,再通過練習,讓學生板演黑板另外兩個鐘面的寫法。使學生學以致用,促使知識內化。
第三層:應用新知,解決問題
在這一環節中寓教于樂,溶練習于游戲中,讓學生玩樂中鞏固知識,在這里我主要設計了,小朋友一天的作息安排。
1.我用課件出示小朋友的一天,讓學生邊看錄像邊互相說“小朋友什么時間在做什么”然后讓學生評一評他的安排合理嗎?這樣將數學課堂教學變為學生認識生活,認識數學的活動課,體現“數學源于生活,賦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也為后面的作業打下鋪墊。;
我先讓學生說說在這40分鐘里學會了什么樣?你是通過什么方法知道的?讓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整理、鞏固。并布置作業擴展訓練,回家在爸爸媽媽幫助下為自己設計一份作息時間表。
以上是我對“認識整時”這部分內容的分析和教學設想。
小學數學優秀說課稿10
設計理念:
本節課采用"實踐引領"的方式,為學生提供了一個熟悉的、生動形象地操作實例,借助于"用12個大小完全一樣的小正方形拼、畫成一個長方形"的操作情境,讓學生通過操作和想象,自覺主動地完成動作與思維的建構。同時,讓學生用乘法表示出來,為學生脫離操作情境、主動尋求數與數之間的"因倍"關系進行了鋪墊。從而使學生在這一系列自主操作、想象思考中充分體驗、主動建構數學概念。
學者分析:
教學對象是五年級的學生,教學內容是五年級數學:找因數。按照學生的平均水平進行教學設計。學生的年齡在10到12歲之間。大多數學生的數學成績良好,少數學生存在學習障礙,不喜歡學習。總的來說,學生學習氛圍比較濃。
這節課以拼圖活動為切入點,讓學生在拼圖中探索找因數的方法,學生都會很感興趣的,以此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發現新知,這也是符合新課程的理念。學生從二年級就開始接觸乘法,對"因數"這個名詞已有初步的認識。這節課結合拼長方形列算式、找因數,學生很容易接受。通過活動,培養學生仔細觀察,認真思考,學會與別人合作交流的良好習慣。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在用小正方形拼長方形的活動中,體會找一個數的因數的方法,提高有條理思考的習慣和能力。
2、在1--100的自然數中,能找到某個數的所有因數,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動手操作與觀察討論,分析、比較、歸納。
2、正確找出一個自然數的因數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滲透遷移的學習方式。
教學重點:
用小正方形拼長方形的活動中,體會找一個數的因數的方法
教學難點:
體會找一個數的因數的方法,能準確、有條理的找出一個數的因數。
教具準備:
課件、小正方形。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情導入
同學們喜歡做拼圖的游戲嗎?請你拿出準備好的12個小正方形拼一拼,看誰拼出的長方形種類多。
二、交流探究,體會方法
1、拼長方形
請你用12個小正方形拼成一個長方形,有哪幾種拼法?
學生用事先準備好的小正方形卡片獨立操作,邊擺邊做好記錄。
2、畫長方形
請大家把自己剛才拼好的長方形畫在書中相應的位置上。
讓學生把剛才拼的方法在教材第8頁的方格上畫出來,邊畫邊思考:每種拼法的長方形的長與寬各是多少?用乘法表示出來。
教師巡視,指導學生畫出長方形。
拼法一:長是12厘米,寬是1厘米,1×12=12
拼法二:長是6厘米,寬是2厘米,2×6=12
拼法三:長是4厘米,寬是3厘米,3×4=12 3、小組合作學習。
⑴以小組為單位,每個成員把自己拼、畫的想法與同伴交流,組長做好記錄。
⑵在合作交流中總結出找一個數的因數的基本方法,即用乘法思路想:哪兩個數相乘得12?然后一對一對找出來。
3、全班交流匯報。
各組由1人在全班匯報思考的'過程,再次體會"想乘法算式"找一個數因數的方法。
小結:由此我們可以知道12的因數有1,12,2,6,3,4。
4、引導思考
找一個數的因數怎樣做到既不重復又不遺漏呢?
通過以上的拼、畫、小組交流,學生已有所發現。
結論:找一個數的因數的方法可以用乘法依次一對對的找。
三、知識應用,拓展提高
1、填空
24=1×24=2×()=()×()=()×()
24的全部因數:X
2、實踐操作
在方格上畫長方形,使得它的面積是16cm2,邊長是整厘米數。(每個小方格的邊長是1cm)
3、思考
48名學生排隊,要求每行的人數相同,可以排成幾行?有幾種排法?如果有37名學生呢?
四、課堂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此時此刻有何想法?(學生自由總結,師適時給與點評。)
五、板書設計
找因數
1×12=12 2×6=12 3×4=12
12的因數有:1,2,3,4,6,12
小學數學優秀說課稿11
一、說教材
我教學的內容是小學數學第十一冊第二單元分數除法應用題例1、例2。這部分內容是在學過分數除法的意義和計算法則、分數乘法應用題、用方程解已知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的文字題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同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應用題一樣,本小節教學的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的應用題,也是由于分數乘法意義的擴展,相應地除法意義的具體含義也有了擴展而產生的新的應用題。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我確定本節課的
教學目標是:
(1)會分析簡單的分數除法應用題數量關系。
(2)能列方程正確解答簡單的分數除法應用題。
(3)培養學生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教學重點是:能用方程正確解答分數除法應用題。
教學難點是:
確定單位“1”、分析數量關系
二、說教法:
本節課我貫徹“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思維為主線”的原則
1、自主探究、尋求方法
讓學生充分自主探究、尋求分數除法的解題方法。
2、設計教法體現主體
課堂設計以學生為主體,教師是領路人,注重學生間的合作與交流各抒已見、取長補短、共同提高。
3、分層練習、注重發展
練習有層次,由嘗試練習到綜合練習到發展練習,層層深入。
三、說教程:
一、導言:
以前我們學過了分數應用題,這節課我們繼續研究分數應用題,(板書:分數應用題)。
二、復習:
1.說說下面各題中應該把哪個看作單位“1”,數量之間相等關系怎樣?
①吃了一筐白菜的2/5。
②一本書的價格正好是一支鋼筆價格的2/5。
③小明體內的水分占體重的4/5。
三、自主探究、解決問題
1、教學例1
①小明體內所含的水分是28千克,占體重的4/5,他的體重是多少千克?
仔細觀察看一看有沒有什么發現?
立做,做完組內交流,組長分好工,做好記錄,看看哪個小組方法多,你們小組準備由誰發言,用幾句話表達自己小組的方法。
小結:老師也認為用方程解比較容易,因為它的解題思路與我們以前學的分數乘法應用題的思路是一致的,也是根據題中的敘述的條件明確把誰看作單位1,然后根據一個數乘分數的意義列出等量關系式,由于單位1是未知的,要設成x,列出方程進行解答。這也是我們本節課所要掌握的已知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的應用題用方程解的方法。
2、教學例2。
②小明買一條褲子是75元,是一件上衣的2/3,一件上衣是多少錢?
(看題)(立完成后說說自己的想法)
3、比較例1、例2有什么不同。
師:例1、例2雖然存在著不同指出,但是解題方法是類似的。我們再做兩道題看看是不是這樣。(投影出示做一做1、2)。請兩名同學在投影片上做,其他同學在本上做,做后請同學敘述怎樣做的,為什么這樣做。
小結:通過以上的學習,同學們覺得分數應用題在解答時的關鍵是什么?
四、練習
4、判斷下列說法是否正確。
五、總結全課
師:好了,同學們,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列方程來解已知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的應用題,學好這部分知識對于提高我們解決問題的能力,發展我們的思維有著重要的作用,同學們表現得非常好,希望你們繼續努力。
12、五年級數學分數與除法的關系說課設計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分數與除法的關系》
“分數與除法的關系”是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分數”第一節“分數的意義”中的一個教學內容。包含第22—23頁“例2、例3”及相關練習,教學時間為一課時。
在三年級教學分數的產生時,平均分的過程往往不能得到整數的結果,要用分數來表示,已初步涉及到分數與除法的關系;教學分數的意義時,把一個物體或一個整體平均分成若干份,也蘊涵著分數與除法的關系,但是都沒有明確提出來。例2就是在學生初步掌握分數意義的基礎上,教學分數與除法的關系。教科書從擺花盆的情境圖入手,再用填表的形式讓學生發現同一個平均分的問題可以用除法來解決,也可以用分數來表示,直觀地讓學生發現分數與除法的關系:如果用a表示被除數,b表示除數,分數與除法的關系可以表示為:a÷b=(b≠0)。教科書再用“試一試”的方式,用分數來表示除法算式的商,強化學生對這種關系的理解。
例3是應用分數與除法的關系來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一方面是要通過解決問題進一步強化學生對分數與除法關系的認識,另一方面也滲透了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的計算方法,同時學生可以自己提出多個數學問題并進行解決,傳遞了豐富的信息,而解決問題所產生的分數既有真分數,也有假分數,為例4的教學做了一定的鋪墊。
本課時的教材編排以生活情境和問題情境貫穿始終,以感知、發現、歸納、應用為主線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理解掌握分數與除法的關系,既鞏固了對分數意義的認識,又為后面學習分數的基本性質,特別是學習分數化小數作出了理論鋪墊,在整個第二單元的.教學中起著重要的承上啟下的作用。
因此,我認為本課時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掌握分數與除法的關系,會用分數表示除法的商。
本課時的教學難點有兩個:
一是理解具體情境中的(塊)和(m)所表示的意義,二是理解分數與除法既相聯系又有區別。
基于以上的分析認識,我將本課時的教學目標設定如下:
1、讓學生在具體的問題情境中通過觀察、比較、發現、歸納,理解、掌握分數與除法的關系,并能用分數表示兩個數相除的商。理解在除法中,除數不能是零;在分數中,分母也不能是零的道理。
2、引導學生參與探索分數與除法關系的全過程,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觀察、比較和歸納的能力。
3、讓學生體驗到分數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認識到許多實際問題可以借助分數來解決。通過理解分數與除法的關系,受到事物普遍聯系的唯物主義思想教育。
為了完成上述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主要采用創設問題情境,采用直觀演示,學生動手操作、引導歸納、小組合作學習等教學方法。
體現在下面“復習引入;探究發現;拓展總結”三環節教學過程中:
一、復習引入:
1、復習:
課件出示一盒月餅(8塊),“咱們繼續上節課的分月餅活動”,拿出1塊月餅,提問:
“拿出的這個月餅占整盒8個月餅的幾分之幾,這里是把誰看單位一,它的分數單位是多少?
如果把這一個月餅平均分給兩個同學,每個同學分多少塊?請你先列一個除法算式,再用一個分數來表示。”
重點讓學生說一說除法算式1÷2和分數表示的意義,板書“1÷2”
[這個環節承接了上一節課學生熟悉的分月餅情境,既復習檢查了上節課對分數意義教學中關于單位“1”和分數單位的知識,又通過一個相對簡單的引出“除法”與“分數”這兩個教學內容的主角,通過分一個月餅引出后面的分三個月餅。]
2、設疑:
“如果我們每組發三個月餅,四個同學來分,平均每人分多少塊呢?”
[創設一個有一定難度問題情境,讓學生無法一下子通過直觀的感覺解決,必須重新整理思路或者進行動手操作]
二、探究發現
1、動手操作分月餅,多種思路說分法。
以四人小組為單位,拿出三個表示月餅的圓紙片,在組內分一分,說一說,重點讓學生說出分的兩種思路。一是一個一個分:“把一塊月餅平分成4份,1份是塊,3個塊就是塊”;二是三個一齊分“把三塊月餅月餅平均分成四份,每份中有3個塊,就是塊”并輔以課件展示兩種分法的具體過程,讓學生清楚認知每人分得四分之三塊月餅的的具體含義。
教師相機板書“3÷4”
[學生對“3塊月餅平均分成4份,每份有塊”的思維過程既是本節課的重點又是難點。為此,為四人小組為單位進行探究切合了問題情境中的“4”個月餅的數字,便于檢驗平均分的結果,通過分一分、說一說、看一看、擺一擺這
樣的形式,可以讓學生直觀地感知、完整地思考、暢快地表達平均分的過程,尊重學生的個性思考,鼓勵多種思路。]
2、順向思維,快速練習,歸納認知。
將學生分月餅的思維順向發展,要求學生立思考完成例2,強調學生說出平均分的思路。板書“4÷5”
然后快速練習:
⑴、把3塊餅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多少塊?
⑵、把5塊餅平均分成8份,每份是多少塊?
⑶、把a塊餅平均分成8份,每份是多少塊?
⑷、把a塊餅平均分成b份,每份是多少塊?
學生先先寫出除法算式,再用分數表示結果,教師板書:
3÷5
5÷8
a÷8
a÷b
[通過這個練習完成從個別到一般的思維過渡,為充分發現分數和除法的關系創造條件]
3、歸納整理,明確關系。
通過上面的練習你發現了什么?引導學生總結出:
⑴、除法是表示“平均分”的算式,而分數是表示“平均分”的結果,是除法算式的商,板書“=”
⑵、找出分數與除法的關系,填寫完成下面表格。
并口述a÷b=的具體含義,結合除法算式的意義,討論為什么要有(b≠0)的條件(板書(b≠0))。
[這個環節重點要引導學生的發現,發現分數恰好是相應除法算式的結果,中間可以用止等號,發現除法算式各部份與分數各部份的關系,此處一定要通過指導學生用準確的語言進行表述,比如“被除數相當于分數的分子”中的“相當于”而不是“就是”,便于學生認識到分數與除法既相聯系又相區別。]
4、鞏固練習
課件出示練習題(參考“試一試”和“練習四第5題”):
3÷9=1÷6==()÷()15÷100=
[通過練習及時鞏固剛剛形成的分數與除法關系的認識,訓練學生準確快速地用分數表示除法的商。]
三、拓展總結
1、課件出示情境圖,學習例3。
學生簡述圖意后,教師提問:你能提出一些表示三種動物只數之間數量關系的問題并進行解答嗎?
[既要啟發學生提問的思路(不局限于一種動物的只數與另一種動物的只數相比,還可以是個體和群體相比,),又要要求說出是把誰看作單位“1”,體會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與求一個數是另一數的幾倍一樣,都是用除法的計算方法。]
2、現場運用,練習鞏固
讓學生根據班上的男生和女生人數,自由提出分數數學問題進行解答。
[讓學生將課堂所學用于解決身邊的數學問題]
3、總結所得,課后延伸
說一說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引導學生總結出本課的知識點,對本課時的學習形成一個完整的認識。形成分數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許多實際問題可以借助分數來解決的認識。同時留下下一步學習假分數、約分等知識的余味]
綜上所述,教學過程的三環節設計,注意了本課時在單元中的銜接,創設了學生熟悉的問題情境。直觀演示,動手操作,引導歸納,小組合作等教學方法體現了對重點的突出和難點的突破,讓學生通過觀察、比較、發現、歸納,理解、掌握分數與除法的關系,學生參與了探索分數與除法關系的全過程,能達成教學目標。
以下是時間安排和板書設計:
復習引入5分鐘;探究發現25;拓展總結10分鐘
分數與除法的關系
1÷2=
3÷4=
4÷5=a÷b=(b≠0)
5÷8=
a÷8=
小學數學優秀說課稿12
學生分析:
五年級(2)班共有學生62人,該班大部分學生基本上能在新授課時注意聽講,在學習活動的過程中能獨立思考,不懂的問題能主動提出來尋求幫助。同時,能在學習過程中把自己學習的成果或發現及時的表達清楚,班級中開始出現求異思維的氣氛。
其次,在四年級的學習中,學生已經接觸了解一些因數和積的概念。學習本單元的前三個課時后,學生能基本因數、倍數、奇數和偶數的概念。這些為學生能順利學習和掌握本課時的學習內容作好前期準備。
教材分析:
首先,“用小正方形拼長方形”對于學生來說,并不陌生、本課教材設計以“用小正方形拼長方形”做為學生學習活動的開始,在學生理解問題“用12個小正方形拼成一個長方形,有哪幾種拼法?”的前提下開始學習活動是基于學生已經掌握的基本經驗展開的。
其次,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的過程中必須注意指導學生的小組活動,讓學生在小組中把自己的操作過程和思考的過程表達清楚。交流的重點是學生思考的過程,體會用“想乘法算式”找一個數的因數的方法。在學生交流的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關注“有序思考”的方法,并逐步體會一個數的因數的個數是有限的.。最后,在設計找因數的練習題時,可以讓學生獨立嘗試,反饋時注意學生能否有序思考。
教學目標:
1、教學中幫助學生從已經據有的經驗出發,在用小正方形拼長方形的活動中,體會找一個數的因數的方法,提高有序思考的能力。
2、在1~100的自然數中,能找出某個自然數的所有因數。
3、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使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學習如何歸納學習數學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動經驗的能力、教學重點:體會找一個數的因數的方法
教學難點:
提高有序思考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情導入
師:同學們喜歡做拼圖的游戲嗎?
請拿出準備好的正方形,在你們的小組里用你們準備的12個小正方形拼成一個長方形,有哪幾種拼法?
也可以使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拼擺或涂畫的方式獨立操作,邊擺邊做好記錄、
然后,把你拼擺的過程和你的伙伴說說。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學生:用12個小正方形自由拼(畫)長方形
(教師巡視,指導個別有問題的學生,搜集學生中出現的問題、)
師:剛才老師在觀察同學們學習時,發現了很多同學都用自己的方法解決問題、下面,把我們學習的成果在小組里交流一下,看看其他同學的學習成果,總結一下能拼出幾種長方形?
參與小組活動,指導學生總結學法、
師:你是怎樣拼的,說說好嗎?
學生代表一邊匯報,一邊將所拼的圖在黑板上進行演示
注意讓學生指圖說明。
2、思考:請同學們在合作交流中總結出找一個數的因數的基本方法全班交流
師:我發現同學們真的很聰明,誰愿意把你的想法說給大家聽?
(每個小組由一名代表在全班匯報思考的過程,再次體會“想乘法算式”找一個數的因數的方法。)
同學們用12個小正方形擺出了各種各樣的長方形,你能用算式表示出你一共擺了多少個嗎?
學生回答,老師同時板演
1×12=12 2×6=12
12×1=12 6×2=12
3×4=12 4×3=12
師:看得出來,同學們很用心思考,現在請同學們觀察一下黑板的算式,你發現了什么嗎?這6個算式最少能用幾種算式表示出來?
(3種,算式一樣的可選擇其中的一種說出來。)
及時板書:1×12=12 2×6=12 3×4=12
或:12=1×12=2×6= 3×4
師:由黑板上整理出的算式可見,12的因數有哪些呢?
(1、12 、2、6、3、4)
引導思考:找一個數的因數怎樣做到即不重復又不遺漏呢?
(通過以上的拼、畫、小組交流,學生已經有所發現。)
學生可能的答案
(1)我發現積是12的乘法算式中,它們的因數都是12的因數。
(2)我發現可以利用乘法口訣一對對的找12的因數。
師:誰能按順序說出來?
(1、2、3、4、6、12)
3、小結:找一個數的因數,可以用乘法依次一對一對的找。這樣有順序的給一個倍數找因數,好處就是不重復、不漏找。
(本環節自我注意:這里不應該是單一的巡視。教師要參與學生的活動。在活動中了解情況。在這個過程中也會積累生成的素材。在課堂中要力求精彩。這個精彩源于教學中的生成問題。而生成的問題就在你參與學生活動中尋找。教師要學會延遲評價,不要急于主觀解決問題。記得,學生能解決的教師務必不要代替。你給學生多大的空間,學生可能就會有多大的收獲。而且調控難度與學生解決問題過程,很可能就會有精彩的過程出現。)
三、鞏固練習
1、獨立完成第8頁“試一試”,注意關注學生是否注意有序思考。
(9的因數:1、3、9 15的因數:1、3、5、15)
2、師:同學們已經掌握了找因數的方法,現在看看誰找得快,請同學們做課本第9頁的練一練的第1、2題。
第1題學生獨立完成,同桌交流。
(教師巡視,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第2小題小競賽:看誰找的快
3、師:同學們已經學會了拼長方形找因數,現在能不能在小方格中畫出長方形找因數呢?請做第9頁的第3題。
(1×16=16 2×8=16 4×4=16)
(16=1×16=2×8=4×4)
(16的因數:1、2、4、16)
4、下面的數,各有幾個因數
1 19 4 32 11
5、板書:48名學生排隊,要求每行的人數相同,可以排成幾行?
請同學們先獨立思考,然后小組內交流一下。
師:誰能介紹不同的排隊情況
a每行8人可以排成6行,也可以每行6人排成8行。
b每行12人可以排成4行,也可以每行4人排成12行。
c每行24人可以排成2行,也可以每行2人排成24行。
d每行48人可以排成1行,每行1人排成48行。
e還有一種,每行16人可以排成3行,也可以每行3人排成16行。
1×48=48 2×24=48 3×16=48 4×12=48 6×8=48 12×4=48 16×3=48 24×2=48 48×1=48 48=1×48=2×24=3×16=4×12=6×8
師:還有沒有其他的排法呢?
指導學生用表格說明問題,鞏固有序思考的習慣。
每排人數(人) 1 2 3 4 6 8 12 16 24 48
需站幾排(排) 48 24 16 12 8 6 2 3 2 1
師:同學們想一想,一共有幾種排法呢?這種排隊法有什么竅門?
一共10種排法。
a每種不同排法的數都是48的因數。
b每種排隊的方法和拼長方形一樣,都是利用了找因數的方法。
c有順序的表示一個數的因數……
總結:同學們說得很好,我們利用找因數的方法可以解決很多實際問題。
四、總結與評價
師:這節課你學會了什么呢?用學到的方法我們都可以做些什么?
(拼圖形的方法找因數;用找因數的方法設計圖形;用找因數的方法解決問題。……)
師:這節課我們學會了找因數的方法,并能利用找因數的方法解決很多實際問題:如排隊、植樹、排桌子、分小組等等。在我們的生活中存在著很多數學奧秘,就看我們能不能發現,并應用所學知識去解決。
五、作業
在課余時間同學們多觀察,用數學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自我問答:找因數的方法有幾種?同學再次交流
小學數學優秀說課稿13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人教版數學第十一冊P43--44及練習題。
教材簡介:《比的意義》是人教版第十一冊第三單元的一節教學內容,這節課的知識點很多,有比的意義、讀寫以及各部分名稱;有比值的概念及其求法;還有比與除法、分數的區別與聯系等等。本節是用一種新的觀點、方法來認識數量關系的,不少概念既有聯系,又有區別。從比的概念可以直接導出比的基本性質和求比值的方法,比與除法、分數之間也存在著相互轉化關系,因此本節內容是這一章的教學重點。
教材在安排比的意義的學習時,分為三個階段:比的意義、比的各部分名稱、比與分數及除法的關系。比的意義教材是選取我國第一艘載人飛船的有關內容作為引入比的載體的,通過對具體例子的討論,明確了比的概念是建立在除法的意義基礎之上的,揭示了比與除法之間的本質聯系,是一種以“倍比”為基礎的比較關系。
教材在介紹比的各部分名稱時提出了比值的意義,它既是一個知識點,又有助于進一步理解比的意義。比與分數、除法的關系是本節課的又一教學要點,理解它們之間的關系,對后繼學習特別是綜合應用各種知識解決問題具有重要意義,同時也是理解比的后項不能為0的認知基礎。所以,要使學生真正理解并牢固建立起比的概念,讓比的意義作為一條主線貫穿于整個課堂教學之中。
設計意圖:
本課的設計意圖體現新課程理念中數學價值觀的轉變,即由原來的以知識獲取為目標轉變為關注學生的發展為主要目標。著重引導學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中學習。讓學生親自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獲得知識、技能、情感、態度等方面的發展。另外,教學設計在遵循教材編寫原理的基礎上,對教學題材進行了微調,提供現實背景,改變呈現方式,讓學生在充分參與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會合作、學會表達、學會交流、學會應用。
1.構建生活化的數學課堂教學。本課在設計時引用飛船的有關內容引出比的載體,使學生初步感受到比的意義和作用。再通過題組訓練,以及問題判斷等,讓學生在認知沖突的對立中走向統一,從而對比的意義有更深刻的`理解,進而全面、系統的構建起新知識的模型。最后通過生活中的比的應用,幫助學生拓展延伸比的認識,深化比的意義,學以致用,學用結合,在生活中找到數學原型,發展和提升學生的思維空間。
2.在數學教學中滲透“人文精神”。數學中蘊涵著美,在課堂教學中通過情境的創設增強學生的數學鑒賞和審美體驗,培養他們的審美情趣和能力,更好地激發他們的內驅力。充分發揮學生自身的課程資源優勢,促使學生積極參與學習,并獲得知識、技能、情感、態度等多方面的發展。
3. 學習過程從封閉預設走向開放、生成。通過創設富有挑戰性的問題情境,把“什么是比?為什么學習比,比有什么作用?”作為核心問題隱藏在整節課的教學思路之中,使學習始終處于觀察、探究、交流等高層次的思維活動之中,有效地激發學生強烈的探究欲望和知識生成,凸現學生學習主人地位,從而更好地為學生的發展服務。
小學數學優秀說課稿14
一、 教材分析:
1、知識內容:分數與小數的互化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課教學是學生在學習了分數的加減乘除混合運算后,而對于分數與小數的混合運算該如何做呢?因而必須要全都是小數或全都是分數這樣才能進行計算。這節課就在這基礎上進行的,目的是使學生掌握分數化成小數的方法以及小數化成分數的方法,也讓學生總結并掌握能化成有限小數的最簡分數的特點,能判斷一個最簡分數能不能化成有限小數。這樣就為今后學習分數與小數的混合運算打下良好的基礎。在本節課的教學中,體現了數學知識的內在聯系,讓學生從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通過習題練習、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積極探索分數與小數互化的規律。
3、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①使學生理解分數化成小數的方法,能根據分數與除法的關系把分數化成小數。
②使學生認識能化成有限小數的最簡分數的特點,能判斷一個最簡分數能不能化成有限小數。
(2)能力目標:
在學生對能化成有限小數的最簡分數的過程的參與討論中培養學生觀察、歸納、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感目標:
在找出能化成有限小數的最簡分數的規律過程中培養學生對待知識的科學態度和探索精神。
教學重點:
分數與小數互化的方法
教學難點:
能化成有限小數的分數的特點。
二、 教學分析:
根據本節教材特點,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按照學生的認知規律,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指導思想,通過“觀圖設疑,提出問題,自主探究,總結規律,形成概念,知識運用”等環節,逐步推導歸納得出結論,使學生始終處于主動探索問題的積極狀態,從而培養思維能力。
三、教學思路:
1.通過請同學回答說出九大行星如何比較它們的大小來激發學生興趣,提出數學問題;
2.結合課堂操練,逐步把握知識的本質,形成認知結構,總結規律。
四、教學過程:
一、觀圖設疑,提出問題
幻燈片顯示出九大行星,請學生說出有哪九大行星?并提出:已知水星、冥王星、月球的直徑分別是地球直徑的 ,問如何比較它們直徑的大小并指出哪個行星是最大的,讓學生帶著這個問題學習新課,這時學生的興趣已被調動。他們就能積極自主參與知識的發生、發展、形成的過程,帶著問題學習新課。 二、出示課題,自主探究 例1把下列分數化成有限小數,如果不能化成有限小數,將其結果保留三位小數。學生完成后,在視頻臺上展示部分學生寫的作業,然后教師請學生看自己的作業的對錯,并糾正。
并提問:
(1)把分數化成小數,其結果有幾種情況?(啟發學生說出有限小數與無限小數)
(2)能化成有限小數的分數有什么特點呢?(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并請學生代表回答,教師適時指導。)
三、總結規律、形成概念
通過學生積極討論,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參與學習,既發揮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又培養了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引導學生總結出:有的分數可以化成有限小數,有的分數不可以化成有限小數,請同學們再看一看什么樣的分數可以化成有限小數?什么樣的分數不可以化成有限小數?啟發學生從分母的最小公倍數著手。 最后總結出:一個最簡分數,如果分母中只含有素因數2和5,再無其它素因數,那么這個分數就可以化成有限小數,否則就不能化成有限小數。 例題2,請把下列小數化成分數,說說你是怎樣把小數化成分數的? 0.06,0.4,1.8,2.45,1.465, 歸納:(學生為主,教師點撥)
1、原來有幾位小數,就在1后面寫幾個零作分母。原來的小數去掉小數點作分子。
2、小數化成分數后,能約分的要約分。常用的因數是2和5。 對于小數如何化成分數的題目,課前了解到學生在小學時已學過把小數如何化成分數的方法,因而以學生練習為主,加以操練并鞏固,有錯誤的及時糾正。
四、學會運用,鞏固新知
例題3,將 ,0.54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 此題主要考查學生對今天學過的內容如何應用,是把小數化成分數好還是把分數化成小數比較大小好呢?最后回到今天剛開始的問題能解決嗎?哪個行星的直徑最大?可以通過什么方法知道?鼓勵學生用多種方法比較大小,開拓學生的思路。
反饋練習:
1、將下列小數化成分數:0.48、1.05、3.24 2、將下列分數化成小數:(不能化成有限小數的將其保留三位小數)
五、全課小結:
這節課,通過以上環節的教學設計,既遵循了概念教學的規律,又符合六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指導學生觀察、引導概括,獲取新知;同時注重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動口、動腦為主的學習方法,使學生學有興趣、學有所獲。 教學設計說明: 本節課主要是讓學生理解分數與小數的互化的方法以及總結出能化成有限小數的最簡分數的特點。學會分數與小數互化的方法,為以后學習分數與小數的混合運算作準備。本課首先從問有哪九大行星入手并從數據中如何比較它們的大小,引起學生的好奇和注意,并能主動參與學習活動,在活動中發揮自己的主體作用,也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積極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在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以分數和小數互化的方法為出發點,調動學過的有關知識,讓學生親自參與分數與小數互化的推理過程,體驗數學知識的聯系,并在此基礎上,通過觀察、討論,從中發現能化成有限小數最簡分數的特點的規律,并運用這些知識來解決多個分數與小數的大小比較問題。在學生參與了分數與小數互化的推理過程,掌握了互化的方法后,重點放在總結能化成有限小數的最簡分數的特點上,學生通過練習,歸納總結,提高了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水平。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小學數學優秀說課稿15
1.教材說明
教材將加法的初步認識和5以內的加法安排在一起進行教學。讓學生結合具體情境,初步認識把兩個數“合起來”是多少用加法計算,并會用適合自己的算法正確計算5以內的加法,同時使學生初步認識到應用前面所學的數的組成的知識來計算,比較簡便。
教材分為四個板塊:第一塊為加法的初步認識,主題圖是一個變化過程,讓學生在此變化中理解加法的含義,就是表示“合起來”,在教材中的主題圖里滲透了三個具體問題的含義,都可以用1+2=3這個算式來表示,滲透了不同的含義的事情可用一個抽象的算式來表達的數學思想,使學生初步感受、體會數學抽象的作用及數學的簡潔美。接著,教材安排了一個變化的情境圖,小丑合氣球,來進一步直觀形象地表達、說明加法的含義,讓學生通過看圖、理解圖意,明確求一共有多少用加法計算,說出加法算式,從而來幫助學生對加法的含義有更深一層的理解;第二塊“做一做”是一個讓學生自己動手擺學具的活動,如擺一個圓片,再擺一個,一共是幾個?擺兩個圓片,再擺兩個,一共是幾個?讓學生在操作中鞏固對加法含義的.理解,并能說出加法算式;第三塊為1—5的加法,在學生掌握了5以內數的順序及各數的組成,并初步知道加法含義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塊根據兒童不同的思維方式和思維水平初步體現算法多樣化的思想。通過三個小朋友計算4+1=?的思考過程,鼓勵學生說出自己計算的過程,尊重學生的想法,同時,引導學生使其初步認識到應用前面所學的數的組成的知識來計算比較簡便;第四塊教材安排了“做一做”練習。通過學生自己看圖計算3+2=5和2+3=5,3+1=4和1+3=4兩組算式,來進一步鞏固算理和初步感知交換兩個加數的位置和不變的道理。
2.學情分析
一年級的學生對加法含義已經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由于在進行加法教學前,學生已掌握了5以內數的順序和各數的組成,能夠自覺的運用加法進行計算,但不知道為什么要用加法進行計算以及我們是如何用加法進行計算的。因此,再進行加法的教學時,重點是幫助學生理解加法的含義,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計算的同時感知用數的組成計算的簡便。將他們對加法的感性認識提高到理性認識。
其次,學生已具備一定的語言表達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小組合作意識,因此,在本節課教學過程中也著重培養學生發展其動手操作、語言表達的能力和初步的數學交流意識,讓學生感受到與同伴交流的樂趣,也培養學生積極思考、認真傾聽他人想法的習慣。
3.教學目標
(1)通過操作、演示,使學生知道加法的含義;能正確讀出加法算式;使學生經歷與同伴交流5以內加法的算法過程,會用適合自己的算法正確計算5以內的加法;使學生初步體會生活中有許多問題要用加法來解決。
(2)通過學生操作、表述,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培養學生初步的數學交流意識,并感受與同伴交流的樂趣。
(3)培養學生積極思考、認真傾聽他人想法的習慣。
(4)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數學活動,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自信心。
4.教學重點
(1)知道加法的含義
(2)激勵學生說出自己計算4+1=5的過程
5.教學難點
(1)知道加法的含義
(2)使學生會用數的組成知識來計算5以內的加法
【小學數學優秀說課稿】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優秀說課稿08-18
小學數學優秀說課稿優秀03-07
小學數學優秀說課稿《數學廣角》12-12
優秀小學數學說課稿11-30
小學數學說課稿優秀02-10
優秀的小學數學說課稿10-11
小學數學優質說課稿優秀03-02
小學數學說課稿優秀02-02
小學數學優秀說課稿《畫角》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