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小學語文說課稿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編寫說課稿是必不可少的,編寫說課稿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么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學語文說課稿,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語文說課稿1
一、說教材:
《裝滿昆蟲的衣袋》是蘇教版實驗教材第九冊第二單元的第二篇課文。這一單元圍繞“自然的奧秘”這一主題選編了4篇課文:《去打開大自然綠色的課本》、《裝滿昆蟲的衣袋》、《變色龍》和《金蟬脫殼》。通過這個單元的教學,學生不僅能學到語文方面的知識,還能從不同的側面認識到觀察的重要,學習觀察的方法,豐富自然知識。根據本冊閱讀教學的重點,根據文章表達的順序給文章分段。本單元后三篇課文的教學要落實“讓學生能聯系語言環境和生活實際,憑借語言文字理解課文內容,想象課文所描繪的情境,知道課文大意,體會人物內心世界”這一目標。《裝滿昆蟲的衣袋》是敘事寫人的文章,主要敘述了昆蟲學家法布爾小時候的兩件事。兒時的法布爾對昆蟲充滿了好奇,在一天傍晚,他獨自尋找“紡織娘”,忘記了回家;八九歲時去放鴨子,他卻花了大量時間觀察昆蟲并把捉到的蟲子裝在了衣袋里,父親的責罵也沒有改變他對昆蟲的迷戀。課文并沒有寫法布爾是怎么成為一名昆蟲學家的,而是記敘了他小時候對小蟲子非常著迷的兩件事。讀著《裝滿昆蟲的口袋》,一個迷戀昆蟲的孩子躍然紙上。所以,在教學中我首先要讓學生弄清楚文章究竟寫了法布爾小時候對小蟲子著迷的哪幾件事,然后再從人物的動作、語言、內心來體會人物的精神。教學中我努力引導學生去閱讀、發現文章的美和營造氛圍,使學生和“我”一起感受到大自然的無窮魄力。
《裝滿昆蟲的口袋》這篇課文需要兩個課時完成,今天我講的是第二課時的教學設想。根據上面的情況我制定了本課時的教學目標為:
1、要讓學生從法布爾的故事中受到啟示,從小養成善于觀察、善于發現的好習慣,培養熱愛自然、熱愛科學的志趣。
2、從課文的具體描寫中體會出法布爾對昆蟲的著迷,從而走進人物的精神世界。
3、學會搜集資料,通過課外資料的補充,使學生的情感得到進一步延伸,使課文內容得到進一步拓展。
4、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其中的第二目標也是我本課教學的重難點。
二、說教學方法:
根據本課的教學目標和學生有限的生活積淀、自身的閱讀體驗,在本課教學中,我運用了情境教學法、變序教學法、激發閱讀興趣法。讓學生按照“找重點句個人體會——全班交流——感情朗讀(走進人物內心世界)”和“在文中認識人物——從課外知識中認識人物”兩個方法學習全文。讓學生自主感悟、自主想象,在愉快的氣氛下全面地認識法布爾,從而培養熱愛自然、熱愛科學的志趣。
三、說教學過程:
本課我采用了變序教學法。先讓學生學習與課文中心緊密聯系的第2、3自然段,再學習第一自然段;接著學習第4至10自然段段;最后在交流資料后學習課文的最后一自然段。這樣采用變序設計,能立體解讀文本,它是以“突出重點,緊扣中心為,發展思維,培養能力”為目的的。具體教學過程如下;
(一)、提問導課,直奔主題:
讓學生用一句話表達對小時候的法布爾的了解。然后讓學生明確本課的學習任務:走進課文,近一步認識法布爾。
(二)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1、教學2、3自然段我主要采用了情境教學法。情境教學法的一般運用有形、有聲、有情的情境,吸引學生進入課文,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發展學生的聯想和想象,從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并在語言訓練中培養能力,發展智力和情感。
學習這兩句話:“一天傍晚,暮色籠罩了田野,爸爸媽媽忙完了農活,發現法布爾不見了。不由得著急起來,在田野上高聲呼喊兒子。”和“三天前,法布爾就告訴媽媽,花叢里經常傳出一種動聽的聲音,不知是誰唱歌。現在,他終于找了這位‘歌唱家’。”時我讓學生想象為了找到這只紡織娘,法布爾可能遇到了哪些困難?他是怎么克服的?從此走進法布爾的`生活。并創設對話情境,入情入境地與學生對話,激發起學生對話的欲望與熱情,在對話中學生自然地走進文本,與法布爾共同感受捉紡織娘的辛苦,捉住紡織娘的那份喜悅,所呈現的是師、生、文本之間平等對話的美麗場景。
2、《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要注重情感的體驗和積累,而朗讀能發展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情趣,學生朗讀能力逐步提高,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就會逐步加深。因此,恰當地、充分地激發學生的情感,讓學生可以融入文本進行感情朗讀,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發展思維,發展語言和陶冶情感。因此,課文第三大段我就從這一方面去努力。
學習這句時(1)他把鴨子趕進池塘以后,就去水邊逮蝴蝶,捉甲蟲,或是蹲下來靜靜地觀察奇妙的水底世界:漂亮的螺殼、來回穿梭的游魚、五彩繽紛的蠕蟲……
我讓學生想一想,法布爾在岸上,還可能干些什么,觀察到些什么有趣的自然現象?體會法布爾生活的無憂無慮和抓緊時間觀察大自然。
(2)他把這個小寶貝放進蝸牛殼里,包上樹葉,裝進自己的衣袋,打算回家后再好好欣賞。
師出示課件比較句子:他把這只甲蟲放進蝸牛殼里……打算回家后再好好欣賞。
(讓學生說說自己平時把什么當寶貝,)
(3)法布爾難過極了,眼淚刷刷地往下掉,很不情愿地把心愛的小寶貝放進了垃圾堆。
指導讀爸爸、媽媽對法布爾的訓斥,再聯系自己生活實際體會法布的委屈。
這一環節的設計,我主要是創設情境和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走進法布爾的內心世界,體會他對昆蟲的癡迷。
(三)交流資料,感情升華:
1、帶學生走進昆蟲世界,并讓學生看后談自己的感想。
2、請學生交流預習時搜集到法布爾迷戀昆蟲的有關資料。
3、出示《昆蟲記》的節選—卷心菜毛蟲
4、在音樂聲中,教師用充滿詩意的小結、飽含深情的話語介紹法布爾的一生,使學生沉浸在一種美好的情境中。
這一環節的設計,把課內知識與課外知識巧妙地結合在一起,使學生對法布爾這位偉大的昆蟲學家有多層面地了解,學習情感體驗得到自然延伸。
這時,讓學生齊讀最后一段,情感得到近一步的升華。
(四)、拓展文本,追求超越:
1、出示法布爾的精心獨白讓學生齊讀。
讓學生從書本中走出來,去生發,去拓展,去創造,“跳出文本看世界”,使學生受到法布爾細致觀察、嚴謹治學的精神的熏陶和感染
2、作業:讀法布爾的《昆蟲記》,辦一個主題展
這樣的課外作業多角度拓展了學生學習課文的渠道,讓學生學習語言的同時,運用語言,不斷提高自身的語文素養。
三、說板書設計:
板書作為一種重要的教學手段,在歷史教學中所起的作用是多方面的。板書既能幫助教師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材中的難點,又能幫助學生掌握教學思路,提高邏輯思維能力,還能加強教學的直觀性,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增強學生的記憶力和理解力。
“著迷”和“癡迷”兩個詞是本課中心的體現,“三天捉紡織娘”和“衣袋鼓鼓囊囊”是說明文章中心的具體事例。而成為著名的昆蟲學家是法布爾的成就,他能激勵學生細致觀察、嚴謹治學。可愛的甲蟲是為了增加板書的美觀,再說它也是課文中的“角色”呦!
小學語文說課稿2
我說課的內容是《兩只小獅子》第一課時。我將從教材分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等幾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兩只小獅子》,《兩只小獅子》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二冊第七單元的一篇課文。該單元教材是以好孩子、好品質為主題編排的,《兩只小獅子》是一篇挺有意思的童話故事。課文主要講述了兩只小獅子的不同生活態度:一只小獅子非常勤奮,每天練習生活的本領;另一只卻懶洋洋的曬太陽,什么也不干。通過一勤一懶兩只獅子的對比,以及獅子媽媽對懶獅子的教育,告訴學生從小應該勤奮學習,學會生活的本領,不能依靠父母生活的道理。通過本課及本單元的學習,培養學生從小養成良好的品質。
二、說學情
一年級學生具有好奇、好動的心理特點,容易被新鮮的事物,活動的東西所吸引。通過一個多學期的語文學習,我班的學生對于課文朗讀有著濃厚的興趣,并喜歡模仿各種語氣、神態、動作進行朗讀和表演。可以說學生已經初步具有了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的能力和欲望。這些正是學習本課的有利因素。但是,現在的孩子大多養成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不良習慣,在生活上依賴性較強,我想他們對故事富有的教育意義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這與文中懶獅子的特點不謀而合,因此本文的學習應與學生生活實踐緊密結合。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我對教材的理解并結合一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本課時我擬定了如下三個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朗讀疑問句。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圖文對照,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認識兩只小獅子的不同表現,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知道人應該自食其力勤奮刻苦,學會生活的本領,不應該依靠父母生活的道理。
四、說教學重難點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閱讀以利于積累、體驗、培養語感。"因此本課的教學重點是: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讀中體會兩只小獅子的不同生活態度。
結合教材內容及學生的閱讀能力,確定本課時的教學難點是:理解獅子媽媽對懶獅子說的話。
五、說教法學法
在這堂課中,為充分體現"教師主導、學生主體、朗讀主線"的原則,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年齡特點,主要采用情境教學法、情感朗讀理解法、農遠資源輔助教學法,為學生營造一個民主、生動、活潑的學習環境。學法則以朗讀、感悟、體驗為主,旨在讓學生動口、動腦,全程參與,主動獲取知識。
六、說教學程序
新課標指出:教師應努力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讓他們在感興趣的、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體驗,從而真正成為語文學習的主人。本著這樣的指導思想,特將本堂課的教學過程擬定為以下四個環節:
(一)激趣導入、感受樂趣
眾所周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一點對于低年級學生尤其重要。創設好的教學情境,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自然地進入學習情境,形成良好的課堂學習氣氛。于是,上課伊始,我就創設情境,激趣導入,讓學生感受樂趣。
首先我一邊用課件演示一列火車駛入大森林,一邊高興地說:"小朋友,咱們一起坐上火車去大森林里玩玩吧!瞧,誰來歡迎我們了,咱們和他們打個招呼吧!"接下來獅子媽媽想考考同學們,如果誰能把這些生字讀正確,誰就可以給小獅子喂肉吃,小獅子會快快長大,你就可以成為一名合格的飼養員。這種情境的創設讓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既鞏固了上節課所學生字,又激發了他們學習的興趣。
(二)品讀課文、體驗樂趣
《新課標》中明確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尤其是第一學段的閱讀要求中提出:對感興趣的人物和事件要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基于以上對《新課標》要求的理解,及本課重難點的把握,我在這一教學環節中分三步進行:
第一步:取名字,初讀感悟。
為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初讀感悟之中去,我精心設計了一個學生感興趣的情境(出示兩只小獅子圖片):讓學生幫助獅子媽媽解除煩惱--給小獅子取名字,并要求取名字的理由得從課文中找。聽說要給小獅子取名字,學生們興趣盎然,都迫不及待地打開課本盡情地朗讀著,這樣自然而然的把學生引入到課文的學習中去。然后讓學生自主交流討論,最后選擇大家認為最好的名字。例如勤勤、懶懶。
第二步:說理由,深入研讀。
接下來說理由這一環節就是為了引導學生深入探究。
我將抓住課文中的.一些重點詞、重點句讓學生展開想象,訓練學生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例如要讓學生分別找出描寫"勤勤""懶懶"理由的句子,他們一定能從課文中找出這兩句話:一只小獅子整天練習滾、撲、撕、咬,非常刻苦。另一只懶洋洋的曬太陽,什么也不干。,于是再以課文插圖為背景課件
出示這兩句話,讓學生直觀、形象地感受兩只小獅子的不同表現。再緊緊抓住"刻苦"一詞,讓學生展開討論:
1)說說勤勤刻苦練那些功?
當學生回答后,指名學生來表演一下,學生一定非常踴躍。接下來我又問:
2)勤勤一天到晚地這么練會遇到哪些困難?
有的同學可能會說:"勤勤會累得滿頭大汗,還有的同學可能會說:"勤勤會累得趴在地上起不來。"于是我告訴學生,它遇到很多很多的困難仍然堅持練習,這就是刻苦啊!當學生感悟了詞語和句子的含義后,自然地生成了情感,這時讓學生帶著情感讀,一定能讀得聲情并茂,要比老師先講解怎么讀要好得多。
第三步:動畫配音、感情朗讀
至于文中的懶獅子,雖然學生能很容易地從文中找到說明其懶的理由的句子,但要達到理解感悟的目的并不容易。為突破這一難點,同時結合本文是以對話為主的特點,再加上小朋友都喜歡看動畫片,因此我特意設計了"動畫配音"這一教學環節來促使學生朗讀感悟。
首先讓學生自讀對話,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及對課文的理解,給小樹和懶獅子添加不同的語氣詞。接下來鼓勵學生大膽地說體驗、演動作、扮角色,再通過師生對讀、分角色讀、帶著頭飾表演讀等多種形式的朗讀,理解懶獅子的惰性及依賴心理,達到品讀感悟之目的。最后出示小樹和懶獅子對話的動畫課件,讓學生給動畫配音,加深理解和感悟。
(三)拓展思維、升華樂趣
每一篇課文都要給學生一種思想的啟迪。這篇課文的教育價值就在于教育學生如何看待生活,是做一個勤奮的人還是懶惰的人。所以在第三版塊"拓展思維、升華樂趣"中設計了"勸獅子"這一環節,引導學生勸勸懶獅子,就是讓他們樹立正確的生活觀。同時,這也是讓學生將課文語言內化為自己語言的機會,為學生提供了運用語言的舞臺。
首先讓學生討論:你覺得懶懶這樣想對嗎?它如果繼續這樣下去會有好的生活嗎?你想勸勸懶懶嗎?學生的情感被撥動起來了,一定有很多話想對它說。學生暢所欲言后,用課件演示獅子媽媽勸懶獅子的動畫,再齊讀媽媽的話,體會媽媽對它的教育。最后總結全文,告訴學生這個故事不只教育這只懶獅子要學會生活的本領,其實也在教育我們小朋友,你們從小也要學會生活的本領,不能依靠父母生活。
(四)布置作業、延伸樂趣
因為這篇課文沒有一個圓滿的結尾,給讀者留下一個空白--那只懶惰的獅子聽了媽媽的話后會有什么改變呢?對于學生而言是個很感興趣的問題;對于教師而言則是訓練學生思維的有效亮點。
1、演一演:找幾個好伙伴,一起來演演這一故事。
2、說一說:懶獅子聽了獅子媽媽的話和同學們的勸說,會怎么想,怎么做?請說給學習伙伴聽一聽。
我設計這樣的作業,讓學生任選其一,不僅給學生留下了思維的空間,還可以滿足不同學生的需要。
七、說板書設計
我的板書主要采用貼畫配文字的"圖文式"板書,此板書圖文并茂,色彩鮮艷,符合兒童的心理特點和認知水平,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能引導、發散學生創造性思維。
27兩只小獅子
(圖)勤勤整天練習滾、撲、撕、咬,非常刻苦。
學會生活
的本領!
(圖)懶懶懶洋洋地曬太陽,什么也不干。
總之,在整個教學設計中,我旨在體現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培養學生多種能力的指導思想。我想在上課時,如果能環環相扣,層層推進,那么實現本課時的教學目標必定會水到渠成。
【板書設計】
這堂課的板書做到了形象直觀,條理清楚,便于學生理解,起到了深化主題、回顧中心的作用。總之,本堂課的設計重自主、重探究、重合作、重感悟、重體驗,從學生的愛好出發,尊重學生原有的認知和經驗,并在學生自主的基礎上建構課堂教學,力求體現新的課程觀念。
小學語文說課稿3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們:
你們好!我說課的內容是新課標人教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第8課《月亮的心愿》第二課時。這篇文章以月亮的內心變化為線索,借助小女孩珍珍為了照顧生病的媽媽,放棄郊游的事,贊揚了關心父母、體貼父母的美好品質。
重點: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課文所蘊含的思想感情。
難點:理解月亮心愿的含義和小女孩美好的心靈。
教具:掛圖、生字卡片
【教學目標】
1、鞏固識字,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從小就要關心別人,為別人著想。
〖教學過程〗
一、首先是復習生字導入
二、細讀討論
1、然后讓學生自由讀讀課文,說說月亮姐姐的心愿是什么?通過上一節的學習,學生很快就說出來:(板書:好天氣下雨)
2、我就問他們:“月亮姐姐為什么這么奇怪,變來變去的?”讓同學們帶著問題齊讀1、2自然段,同時結合插圖一想想:月亮在笑什么呢?通過朗讀,有的學生說:“她看到小女孩的背包裝滿了食物,小女孩在睡夢中都露出了甜甜的笑容,所以笑了。”“這時候呀,月亮姐姐就想到要跟太陽商量,讓明天有個好天氣,這是為什么?”同桌互相討論一下。通過討論,同學們會說:因為月亮看到小女孩為郊游準備得那么充分,想讓孩子們高興地去郊游。所以想讓明天有個好天氣。(哦,原來是這樣。)月亮姐姐在找太陽公公的途中,又經過另一家的窗前,她看到了什么?
3、現在我們再來看看插圖二:
月亮姐姐的表情與第一幅圖中有什么不一樣?孩子們搶著說:月亮姐姐皺起了眉頭。“發生什么事了?”讓同桌帶著問題分角色讀一讀課文的4—7自然段。讀完后結合插圖說說你知道了什么?當有的孩子說出珍珍的媽媽病了,躺在床上,珍珍正端著一盆水走來過時,我趁機問:“你們猜猜,珍珍要干什么?”有的說要給媽媽洗臉,有的說幫媽媽擦汗等等,我打鐵趁熱,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說一說:“除了這些,她還會為媽媽做些什么事呢?”孩子們紛紛說:喂媽媽吃藥、做飯給媽媽吃等等。“郊游是一件多么開心的事呀,珍珍想不想去?為什么?”有的學生說:珍珍不想去。因為她不能丟下生病的媽媽自己去玩。“你知道珍珍的心愿是什么嗎?”讓男女同學分角色讀志媽媽和珍珍的對話后再回答回答問題,有的學生說:珍珍想照顧媽媽。(板書:照顧媽媽)“你覺得珍珍是一個怎樣的孩子?”引導學生說出:珍珍是一個懂事、有孝心、愛媽媽的好孩子。(板書:懂事、有孝心、愛媽媽)學到這里,我就讓學生帶著自己的理解讀4——7段。
[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學生在情境中自讀感受語言,有助于增強語感、發展語言,并且能夠產生真切的情感體驗,讀好課文,對于理解課文蘊涵的思想感情有很大的幫助。]
“聽了珍珍和媽媽的悄悄話呀,月亮姐姐什么話也沒說,悄悄地走了,她的心里在想什么呀?”讓學生默讀第8段找出答案。學生很快就就找出來了,大聲說:月亮姐姐想讓明天下雨!
問:“月亮為什么要改變心愿呢?”引導學生理解:因為下雨了,大家都不能去郊游了,就可以等著為照顧生病的媽媽而不能去參加的珍珍了。“這時候呀,月亮姐姐皺了皺眉頭,作出了一個決定,你想知道是什么嗎?快讀讀最后一個自然段。”很快,有聰明的學生說:月亮姐姐先讓雷公公下了兩天的雨,這時,珍珍媽媽的病已經好了,再讓太陽公公有個好天氣。問:“你知道月亮姐姐這樣做的目的是什么嗎?”這時候,很多學生都能大聲地說出來了:讓孩子們一個都不少地去郊游。(板書:讓孩子們一起快樂地去郊游)“月亮的心愿實現了沒有?”學生大聲說:實現了。“你高不高興?(高興)那就帶著你的感覺讀讀最后一個自然段吧。”
接下來,讓同學們看著板書,回答問題:你喜歡課文中的誰?為什么?在父母生病或不舒服時你是怎么做的?
三、朗讀課文
最后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板書設計:8、月亮的心愿
(sorry,板書設計內容粘貼不了)
本課板書我以一顆心為造型,以課文的標題為中心,以月亮的內心變化為線索,形象生動地將課文內容躍入眼前,看起來簡潔明了,內容突出了課文的重點,有利于引導孩子們理解課文,學會怎樣關心父母、體貼父母。
小學語文說課稿4
一、說《大綱》和教材:
本課教學目標是,知識與能力方面,掌握認字規律,培養學生的難音字的識別能力。過程與方法方面,自主與合作結合,在“音節找朋友游戲”“學做積累果”中,讓學生認識字、讀準音,并學會整理出難音字練習“有意記憶”。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通過閱讀《祖國多么廣大》的學習,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情感。教學重點是認讀“我的發現”“日積月累”中的字詞和短文。 教學難點是在“音節游戲”和“做積累果”中掌握難音字的識別和整理方法。要做到的教學突破是引導學生觀察、發現,學會整理和識記難音字的巧法。
本課的教學準備有課件,“我的發現”中的6個生字塊;“日積月累”中的詞語塊,還有音節游戲的拼音字母塊和一冊生字中的《難音字表》、“難音字積累樹”(用于示范教學)。
二、說學生實際:
一年級學生才入學不久,好奇心強,對手工、游戲、創新思維等有特殊的興趣和愛好,他們在一冊的語文學習中打下了一定的拼音基礎。所以,完成本課時的教學內容較容易。但要讓學生掌握知識的學習技巧,還必需教師的引導和啟發,特別是對“難音字”的區別,是整個低段語文教學的維點。我從一年級趣起,就注重和加強了學生對“難音字”的積累和巧記。本梨時就是根據教材內容,專為學生設計的一堂“巧積難音字”的課。希望大家聽后提出保貴意見。
三、說教學方法:
1、運用多媒體演示。它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以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它屬觀察法、演示法教學。
2、實施啟發式教學。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發現一些巧記法,打牢拼音和漢字基礎。它屬啟示法、模仿法教學。
3、設計興趣式作業。展示《難音字積累表》和“難音字積累樹”,鼓勵學生學會手工和操作。它屬操作法、練習法教學。
4、體現合作式學習。小組學習討論活動的設計,強化了學生對知識的發現和自由學習記憶。它屬討論法、讀悟法教學。
5、拓展創新式思維。引導學生做各種知識裝飾物的活動等,就是學生創新思維的開發。它屬創新法、聯想法教學。
6、注重情感式育人。本課中“祖國多么廣大”的理解,貫穿著“愛祖國”的教育。它屬情感法、朗讀法教學。
7、進行游戲式指導。生字塊、詞塊的開火車游戲和“音節找朋友”的游戲,是學生表現兒童年齡行為特征的最佳手段。它屬游戲法、提趣法教學。
四、說教學過程:
〖環節一學會發現“加減法”,巧認字形 (完成“我的發現”和“我會認”)
1、漢字可真奇妙,我們通過自己的觀察,發現了漢字的`許多規律。今天,我們就來看誰最會發現。(師出示課件⑴內容:第111頁的“我的發現”)
2、在書中畫出生字。
3、出示生字塊“廠、甲、申、句、兄”,齊認讀字和音節。
吳老師提醒大家,“申”字是翹舌音和前鼻韻,要讀準。現在大家來當小老師,我當學生,請小老師們提醒我的拼音認讀吧!
4、做“字找音節朋友游戲”。(師示范……學生仔細觀察)
5、出示課件⑴,大家發現了什么?(第一組減一畫成新字;第二組加一畫成新字;第三組加兩畫成新字)
6、舉例說說,大家是怎樣巧記這些字的?(“鳥”去點成“烏”……“日”加撇成“白”、里加豎成“田” ……“口”下加八成“只”、上加“十”成“古” ……)
7、小結過渡:生活中巧記漢字的方法很多,如編順口溜、字謎等,大家多去觀察發現,就會記住更多的字。
〖環節二學會發現“難音字”,巧連字音(完成“我會連”)
1、下面的學習內容更難一點,我相信,什么困難也難不倒大家的!請看課件②的難音字:你有什么發現?為什么這些字屬“難音字”?
字( zì ) 志( zhì ) 南( nán ) 蘭( lán ) 深( shēn )
生( shēnɡ ) 今( jīn ) 京( jīnɡ )
(師板書)──記少不記多 。
難音字: zcs n en in
2、生按上面四種字母,學會積累出課件⑵中的“難音字”。
(板書)
zcs 字 n 南 en 深 in 今
3、帶有這四種字母的難音字還有很多很多,你都積累了哪些?
4、獨立完成書中112頁的“我會連”的題。(師投影展示,把“難音字”積累在板書中:祖 藏 總)
5、師示范出題中“難音字記號”,生照著學做記號。(師投影展示)
〖環節三練習積累“常用詞”,讀準字音(完成“我會讀”)
1、各小組自由認讀第112頁的“我會讀”內容,找出詞中的“難音字”,并作上記號。
2、抽生交流找出的“難音字”,并積累在板書中──( zcs )尊 ( in )心。
3、檢查學生做“難音字記號”的情況。(師投影展示)
4、分組開火車認讀“詞語卡”。
5、小結拓展:大家學得真快,請選個詞說句話,看誰說得好。各小組自由認讀第112頁的“我會讀”內容,討論找出詞中的“難音字”,并作上記號。
〖環節四積累運用“難音字”,讀背短文(完成“讀讀背背”)
1、各小組自由認讀第112頁的《祖國多么廣大》,討論找出文中的“難音字”,并作上記號。
2、抽生交流后,出示課件⑶《祖國多么廣大》訂正。
3、看課件⑶,練習有感情朗讀,大家讀懂了什么?(抽生自由說后師板書)
祖國廣大──春 天大興安嶺──雪花飄舞長江兩岸──柳枝發芽海南島上──盛開鮮花
4、自由背誦,并交流記憶方法。(看板書、記地名、想景物……)
5、小結過渡:生活中背誦的方法也有很多,大家去發現和選擇適合自己的,記憶會更快更準。
〖環節五學習裝飾“難音果”,巧積易記(完成“拓展訓練”)
1、我按今天的方法發現積累了一冊的“難音字”,把這些字做成了“難音果”,掛在了樹上,放家中觀賞。(師出示自做的“難音果積累樹”)
2、請大家評一評“積累樹”。(花美、字美,為盆景添了色增了輝。又把難音字掛盆景中,便于在休息時觀賞和常記,盆景把家變成了知識屋。)
3、我做的方法是這樣的:(板書:“難累果”──找、貼、掛)
⑴ (師投影展示一冊《難音字表》)找出“難音字”。
⑵ 用圓硬紙塊貼上“難音字”,穿上掛繩,做成“難音果”。
⑶ 把“難音果”掛盆景中。
4、布置作業
⑴ 找二冊生字中的難音字,填入表中,還可把積累出的字,自編出順口溜來記憶。注意不要有字重復。
⑵ 有興趣的學生,回家制作“難音字積累樹”,以后舉辦一次有關裝飾物的展示會。
〖環節六創新思維引導。
語文的知識很多,我們可根據這種方法,發明和制作出無數的裝飾物,如謎語積累花、古詩積累條、多音字積累牌、新聞積累袋……放置家中,會讓你的房間更美觀、更富有知識的情趣。
五、說板書設計:
難音字 zcs 字 祖 藏 總 尊 n 南 en 深 in 今 心
祖國廣大──春天;大興安嶺──雪花飄舞;長江兩岸—──柳枝發芽;海南島上──盛開鮮花。
“難音果”──找、貼、掛
【教學反思】
本課時注重了學生的積累能力的培養和訓練,做到了以“游戲”“創新思維”的智力開發為主,拓寬了教材所要求的知識度,為 學生掌握“難音字”提供了巧記的捷徑。
不足之處在于,教學內容的容量過大,還可精簡一些,讓課程的知識緊跟“難音字積累”的主題,從而,讓學生以此方法,去自學《語文園地六》的前四項內容。如這樣改進后,本課的教學會在學生“積累難音字”能力方面,有較高的突破和提高,又可留出很多時間,讓學生靈活運用,去發現和尋找“難音字”,教學效果會更好。
小學語文說課稿5
一、說教材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第18課《頤和園》。它是一篇精讀課文,屬于寫景游記。文章按總—分—總的結構,按照游覽的順序,移步換景,用生動的語言、準確的詞匯、恰當的比喻、貼切的過渡,開頭總述頤和園的美麗,結尾與開頭呼應,再現了頤和園這座古老的皇家園林的秀麗景色,字里行間流露出喜愛之情。
二、說目標
根據《新課程標準》及教材要求,確定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目標:理解課文內容,感受課文內容的優美。
(2)情感目標:體會作者優美的語言,從中得到陶冶,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3)能力目標:
a、通過對詞句的理解,讀懂課文,能用自己的話講述課文主要內容,訓練學生語言的概括能力,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b、借助課外資料理解課文內容,培養學生搜集信息的能力。
三、說重難點
本課的教學重點:1、理清課文內容,了解2至5自然段開頭一句的作用,明白
文章的寫作順序。
2、指導學生朗讀和背誦課文,積累、運用語言。
本課的教學難點:領悟并學習作者按游覽地點變化、抓住特點寫景的方法。
四、說學法
為了較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盡可能達到目標,我主要讓學生采用朗讀法、對話法、想象法、圈劃法、背誦法、摘抄法等,來學習課文。
五、說教學流程
(一)導入,整體感知
1、板書課題(“頤”的左邊用紅粉筆寫,落實它的字形),讀好課題。
2、快速瀏覽課文,概括介紹頤和園的一句話。引出第一自然段,男女生分讀。再讓學生根據這句話把頤和園的特點濃縮成兩個字,隨機板書:大、美。
(二)品讀,觸摸語言
這是課堂的重難點所在,將文路、教路和學路結合起來。我主要分四步走:第一步:悟言之有序——在初讀中,明白作者記敘的順序
1、生初讀,主要自學有關生字詞。
2、我問學生:作者給我們介紹頤和園,是按照什么順序的?(板書:游覽順序)生讀二到五自然段,我再問:你是從哪些詞句中看出來的?請用波浪線劃出來。
3、我根據學生的回答,組織學習交流:
(1)句子——進了頤和園的大門,繞過大殿,就來到有名的長廊。走完長廊,就來到了萬壽山腳下。登上萬壽山,站在佛香閣的前面向下望,頤和園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從萬壽山下來,就是昆明湖。
(2)我最后問:你讀完這些詞句,發現什么?(作者的觀察很有順序——言之有序;都是過渡句,在文中起承上啟下的作用)根據這些詞句,你能猜到作者著重要介紹的景物嗎?請把它們圈出來。(板書:長廊、佛香閣、昆明湖)第二步:悟言之有物——在細讀中,體會作者表達的準確
1、學習“長廊句子”
(1)找到相關句子。
(2)感受怎么表達?你發現什么?(板書:顏色、長度、美麗)
(3)體會語言:“幾千幅畫沒有哪兩幅是相同的。”這句話表達了一種怎樣的意思?(全部是不同的)
(4)我接著問:文中像這樣的表達的句子還有嗎?找出來讀一讀!
“這么多的獅子,姿態不一,沒有哪兩只是相同的。”
2、學習“佛香閣”句子
(1)生讀三四段;
(2)作者先后怎樣觀察?請你圈出表示作者在不同的地方觀察的詞語。反饋:板書:抬頭一看—下面—向下望—正前面—向東遠眺
(3)怎么介紹“佛香閣”?出示句子研讀——你能調換一下詞語的順序,也能將將它介紹清楚嗎?——比較一下,哪一句更順口?
(4)怎么介紹昆明湖?——“昆明湖靜得像一面鏡子,綠得像一塊碧玉。游船、畫舫在湖面慢慢地滑過,幾乎不留一點兒痕跡。”——這句話寫出了什么?讓你
想起怎樣的詞句?(水平如鏡、優美畫卷??)——你能給“滑”字換一個字嗎?你從中感受到什么?(水靜、水平、水美)
3、學習“昆明湖”句子
(1)作者觀察到什么?讀第五自然段
(2)交流:板書:堤岸、石橋、垂柳、小島
(3)重點介紹什么?怎么介紹得清楚?
第三步:悟言之有法——在總結中,回顧作者的觀察的.方法
1、討論:作者是怎樣介紹清楚的?
2、梳理歸納:準確選擇觀察點——有順序介紹——多角度觀察
第四步:背背抄抄——積累語言
選擇自己喜歡的三句話,背一背,抄一抄。
六、說板書設計
長廊:顏色、長度、美麗游覽順序頤和園{佛香閣:抬頭一看—下面—向下望—正前面—向東遠眺言之有序
(大、美)昆明湖:堤岸、石橋、垂柳、小島
總之,在本課的教學思路的設置中,我遵循“整體—部分—整體”的原則,在教學中盡量把教書與育人,傳授知識與發展智能,教師的主導與學生的主體有機的統一起來,從而促進教學的優化。
七、教學反思
因為全文比較長,知識點比較多,為了使一堂課充實飽滿而又不顯得面面到面面松,所以許多的亮點都舍去了。比如說文中的三大景點僅以長廊和昆明湖為例進行了細致全面的講解和剖析。讓學生充分完整的掌握了長廊和昆明湖的特點。但同時也忽略了萬壽山和十七孔橋的教學,讓學生采用小組學習的方法,感覺學生有一些知識理解的不夠深刻,時間的匆促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1)朗讀指導上:這節課因為容量比較大,所以在朗讀上指導不到位。
(2)整個教學過程,自己設計得比較死板
(3)學生的發言不夠積極。大部分學生在平時的課堂中都不樂于動腦筋,不善于表現自己。
小學語文說課稿6
一、說教材。
《春雨的'色彩》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第二篇課文,這個單元是圍繞"多彩的春天"這一主題編寫的。俗話說,春天是一幅七彩的畫,春天是一首無言的詩,春天是一曲悠揚的歌,春天是一個講不完的故事。《春雨的色彩》寫的是春雨的童話故事。故事中,小燕子說春雨是綠色的,麻雀說春雨是紅色的,小黃鶯說春雨是黃色的。春雨到底是什么顏色的呢?這個問題的答案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讓學生帶著這個問題在讀書中感受到春雨給大地帶來的變化,感受到課文中蘊含著的道理和情感,憑借課文展開想象,并發表自己的獨立見解,激發學生探究大自然的奧秘。
二、說教法和學法。
班內學生大多屬于外向的類型他們活潑、好動,愛說、愛笑,獨立,喜愛新生事物,熱愛大自然,更喜歡用自己小小的畫筆和語言來描繪和敘說自己心中的春天和美麗的大自然。所以教學時候主要讓孩子在通過與文本的對話交流中更深刻的感悟教材體驗、自覺的毫無刻意的積累豐富的詞匯,并不由自主的從文本中走出來真實的體驗春雨,感受春雨給大地帶來的生機與盎然。
1、以題統文法設計:
講讀不僅從課題入手,而且始終抓住課題,統攝全文,使講讀精要,條理清楚,環節緊湊,學生理會深切。學生在激趣導入后,抓住課題進行探究。
2、誦讀法設計:
"讀書百遍,其義自現",運用多種形式的讀來達到理解課文,提高閱讀能力,進行語言訓練的目的。
3、直觀法設計:
根據課文內容,借助多媒體課件,向學生展示"春雨的色彩"、春雨后的圖片,春雨的聲音來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開展豐富的形象思維活動,加強對課文的理解,激發學習興趣。
4、表演法設計:
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通過學生分角色表演,充分從情感上熏陶學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有效地進行語言訓練,培養表演能力,提高學習興趣。
5、文本擴展法設計:
課文無非是個例子。我們的教學活動就是借課文中的"例子",提高學生興趣,培養學生愛好,從而學生的思維。這篇課文顯而易見,是讓學生了解春雨給大自然帶來的變化。因此,我在課后設計了讓學生到外面看一看,并把看的結果畫出來,跟大家交流。這樣做是對新課程標準提出的合作學習方式具體地運用。
三、說教學程序。
(一)、討論揭題,引入新課。
每一次學習新的課文,課題其實早已被學生熟知,但是為了讓學生對課題產生更多的質疑,我先讓學生欣賞歌曲《小雨沙沙》,然后談談自己想到了什么?再進行板書:春雨。告訴學生今天要學習的課文,這時,細心的學生會給老師糾錯,應該是:春雨的色彩。老師提出疑問:春雨也有色彩?看圖。
通過唱歌《小雨沙沙》,讀課題后給老師糾錯及老師的疑問,再加上對春雨課件的觀看,激發學生對課文內容的遐想,產生強烈的讀書欲望。
1、出示課文第一自然段,應用自由讀、同桌互讀、"我會讀",讓學生拼讀討論春雨的樣子,春雨的聲音。并指導朗讀"沙沙沙,沙沙沙"。
2、出示課文最后一段,進行多種形式朗讀,邊讀邊思考:讀了這個句子,你有什么疑問嗎?鼓勵學生大膽地提問,比如:"大家"指的是誰?大家爭論的是什么問題呢?等等。在這里,我沒有讓學生按課文的順序學習,而是讓學生讀最后一自然段后質疑,這樣就能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
3、范讀,出示課文第2~5自然段,弄清以上的問題,并在句子中識字。
(二)、情景感悟,對話朗讀。
1、看圖,說說圖中畫了哪些鳥。(拿出三種鳥的頭飾)
2、分角色朗讀,討論:
⑴三種鳥分別認為春雨是什么顏色的?他們的根據是什么呢?(這樣可以加深學生對這三種鳥對春雨顏色的認識)
⑵春雨從天上落到不同的植物上,課文用了不同的表示動作的詞,能找出來嗎?
⑶識生字"淋、灑、滴、油"。
⑷從哪些詞語可以看出小鳥們在爭論?該怎樣讀出爭論的詞語。為了增強訓練過程的趣味性,我運用了多種朗讀方式:自由朗讀。分角色戴上頭飾表演讀。
⑸創設情景演一演:在多次的讀以后,我問:"春雨到底是什么顏色的?"學生就會把自己讀書所體會到的東西一一作出陳述。(春雨是無色的,但它卻給我們帶來五彩繽紛的世界。)在這里,我又讓學生欣賞了春雨后的圖片,培養他們的美感,感受到春雨給大地帶來的變化,并領略到大自然的神奇、美麗。欣賞了圖片之后,我設計了兩個問題:春天里還有哪些小動物,他們眼中的春雨是什么顏色的?小朋友,你眼中的春雨是什么顏色的?為什么?我認為春雨不能只是無色的這一種答案,只要學生能發揮自己的想象,馳騁在想象世界里,春雨的色彩是五彩斑斕的。好的語文教學,應該是引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圖片展示的目的在于拋磚引玉,使學生引起對春雨的色彩的興趣,激發查找資料的愿望。
(三)、作業布置
布置作業時,我設計了一個關于看春雨給大地帶來的變化的作業。這個作業我分成了幾種形式:
1、畫一副關于春雨的畫;
2、講一個關于春雨的故事;
3、唱一首關于春雨的歌;
4、寫幾句關于春雨的話。學生可以自由選擇做作業,可多選。
四、說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
春雨的色彩
(小燕子圖)綠色
(麻雀圖)紅色
(小黃鶯圖)黃色
小學語文說課稿7
一、 緊扣教材說使用:
課文《窮人》是北京課改版十二冊,四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是俄國文學泰斗列夫·托樂斯泰的一篇小說。本單元課文都是敘事寫人的,塑造的這些人物都向我們展示了人與人之間最寶貴的情誼,都閃爍著至善至真的人性光輝。三篇文章在塑造人物上各顯其能,有的側重在典型材料的選擇上,有的側重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的刻畫上,《窮人》則側重環境、心里的描寫。所以,理解、感受人物的思想感情固然重要,學習、體會寫人的方法,并在習作中學習運用也是不容忽視的。
課文講的是漁夫和妻子桑娜,在鄰居西蒙死后,主動收養她的兩個孩子的故事,真實地反映了沙俄專制制度統治下的社會現實,表現了桑娜和漁夫勤勞、善良,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別人的美好品質。課文用樸實、準確的語言,恰如其分地表達了真情實感,讓人深受感動,本課除了題目全文沒有一個“窮”字,但“窮”到什么地步,我們卻能在文中感受得十分真切。贊頌窮人富于同情,熱心助人的美德,課文中沒有一句直接贊美的話,然而窮人的高尚品質卻被表現得感人肺腑。收養孤兒,本來就是一件感人的事,而作者把收養孤兒這件事安排在一個五個孩子的家庭里,生活已經十分艱難的窮人桑娜家里,這就更感人至深了。桑娜抱回兩個孤兒以后,作者細致地描寫了她緊張,擔憂,甚至后悔矛盾的復雜心理活動,盡管一家生活十分艱難,收養兩個孤兒,無異于給他們極為沉重的生活雪上加霜。文中桑娜夫婦沒有說一句豪言壯語,然而他們那種善良,淳樸的美好心靈,卻深深地感染著讀者。因而,本課的教學重點確定為:從桑娜夫婦的思想和言行中感受窮人的美好心靈。教學難點:理解桑娜矛盾的內心,感悟桑娜夫妻的心靈之美。
教學目標是:情感與價值觀目標:讀出自己的理解,說出自己的思考,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沙皇統治下俄國漁民的悲慘生活,感受到桑娜與漁夫善良、寧愿可以受苦也要幫助別人的高尚品質。過程與方法的目標:
1、從文本讀進去,想開去。
2、感受、交流桑娜的內心世界。知識與技能目標:1理解文中的重點字、詞、句。
3、學習作者是怎樣用樸實的語言表達出真情實感。
二、針對學生現狀說學情
六年級學生對事物的判斷已經有了自己獨到的見解,但學生出現了抓表層易、知本質難;知思路易、明思想難的現象。由于本課與學生實際太遠,我們的學生都被幸福和富裕包裹著,沒有“窮”的感受和認識。理解起來,相對困難一些。
三、結合學情說教與學的優化
(一)說教法: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如何將這三者之間的對話落到實處?對于高年級閱讀教學,感悟品味是我們在課堂教學中常使用的方式。因此,在本課中,我準備抓住桑娜內心活動的.變化這條情感線索,采用啟發質疑、以讀促悟、層層深入的方法引導學生領會文章的內涵。
(二)說學法:
學生走進文本,親近文本,在直接、整體的觸摸語言中,有所感悟,并在“悟”中有自己的所得,同時,充分挖掘文本的情感因素,讓學生反復品味文本,體會作者表達的精妙以及語言蘊含的內在情感,激發學生的內心感受,引導學生“披文――入情――入境”,引導學生從文本讀進去,想開去,用“心理視線”的方法讀書,領悟語言文字,讓學生的情感得到激發,智力受到啟迪,并受到美的熏陶。以此實現學生與文本深層次的對話。我主要引導學生從問題入手,采用“自讀自悟、品讀關鍵詞句、合作探究”的方法進行學習。
四、說教學過程
以“既立足于文本,又超越文本”的閱讀教學的理念為指導。 以“自主思考,合作探究”來落實重點、突破難點。
(一)讀題激疑
上課伊始,我在學生目光的注視下在黑板上鄭重地寫下“窮人” 兩個字,然后,我問學生:“看到‘窮人’兩個字,你的腦海里能浮現出什么樣的形象?”學生描述自己印象中的“窮人”形象。學生可能會說到“賣火柴的小女孩”,可能會說到“三毛”……然后導入:“今天我們來學習被稱為‘俄國文學泰斗’的列夫·托勽斯泰的作品《窮人》,這位文學巨匠會給我們講述一個有關窮人的什么故事?會和你想的一樣嗎?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這樣設計的目的之一,是激發學生探求新知的興趣,著力體現自主與探究式學習,增強學生讀書的目的性。目的之二是為了努力構建開放而有活力的課堂。在學生了解課文內容后,我讓學生用一句話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并找出課文哪些自然段是講這個意思,旨在化繁為簡,化難為易,直奔文章重點,同時使學生學習全文時有一種居高臨下的感覺。
(二)深層研讀。
對課文重點部分的學習,我主要設計了幾個問題。由于文章篇幅較長,為了實現長文短教,擬用抓重點詞句的方法分析理解 ,以點帶面的導讀法,幫助學生讀懂全文。第一個大問題是:大師就是大師,全文除了題目外,沒有一個窮字,但“窮”到什么程度,我們卻能真切的感受,讀讀課文,你發現了嗎?讓學生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這部分內容。這一問題的設計旨在落實課標充分尊重學生自主的要求,促使學生從自讀中獲得感悟。在交流這一問題的時候,對重點段的朗讀要注意指導,充分診視學生的獨特感受和體驗,強調讀出自己的感受。落實新課程標準“尊重學生學習中的獨特感受”的要求。指導學生由讀不好到讀好的過程是新課標“知識和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有機統一的要求。在課文其他幾處朗讀體驗中,同樣要貫穿這一指導思想。
第二大問題是就這部分內容提出自己不懂的或感興趣的問題。此題設計的意圖是使閱讀更加自主,體現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新課標理念下我們大力提倡學生在自讀中邊讀邊悟,在自悟中理解,做到能悟則悟,不能悟則生疑,能生疑則質疑,能質疑則解疑。這一環節正是基于前面自讀自悟的前提下產生的,是在學生充分自讀的基礎上進行的。對這些問題的解決,老師扮演了孩子們戰勝困難的鼓勵者、討論探究的合作著者及孩子發表獨特見解的支持者這一應有的角色。在這一環節中
(1)抓住桑娜內心的矛盾心理,引導學生揣摸人物的內心,讓學生通過讀走進人物內心世界感悟到漁夫、桑娜淳樸、善良,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別人的美好心靈。
(2)抓住“熬”字,升華情感。抓住“嗯”這個字不同的讀法,揣摸漁夫矛盾的心理。對這部分的學習,是從學生出發,以學定教,順學而導。以交流的策略替代傳統的學生應答,使設計具有彈性,旨在適應課堂教學現場生成的特點。
(三)深化主題。
我設計了這樣的結束語:“漁夫和妻子桑娜收養了鄰居西蒙的兩個孤兒,以后的日子將是何等的難熬,相信此刻同學們的心中都充滿了無限的憂慮。請大家打開想象的翅膀,續寫‘桑娜拉開了帳子’以后……”這樣結束課文,意在喚起學生的共鳴,給學生留下一個思維空間,既發揮了他們的想象能力,又提高了其寫作能力。
(四)簡介作者
導入時的作者簡介是教師“灌”給學生的,學生印象不深。而此時的了解是在對作者產生無限敬佩之情之后的“甘泉”,是學生的需要。
教材只是一個“例子”,是學生學習、使用的一個工具,如何發揮教材的最大功效,使學生最大限度獲益,是我努力追求的目標。
小學語文說課稿8
《驚弓之鳥》選自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這是一則成語故事,講的是古時候魏國一位有名的射手更贏不用搭箭,居需拉弓,便使天上飛過的一只大雁掉下來的事。從中反映出更羸善于觀察;善于思考;并能根據所見所聞做出正確分析。全文共九個自然段。先講述了更贏射大雁的經過和結果;接著講述了更贏不用箭射下大雁的原因。因此可以按內容的不同把分成兩個部分。也可按事情發展的順序分三段來理解。教學中為了突出重難點,采用分兩部分的方式比較合適。
第一部分是的前五自然段。首先便交代更贏是古時候魏國有名的射箭能手。接下來的四個自然段較為具體地講到了事情的經過和結果。如文中所述,更贏見“一只大雁從遠處慢慢地飛來,邊飛邊鳴,”便斷言他“只要拉一下弓,這只大雁就能掉下來。”這種技藝非親眼所見,誰人會信。難怪魏王會“信不過”自己的耳朵,認為是自己聽錯了,但隨之而來的情形便足以印證了令魏王難以置信的話。“更贏并不取箭,”這句話原本毋需用一個“并”字也能講通,但通過一個“并”字,卻很好地強調了“不取箭”的事實。但聞“嘣”的一聲弦響,只見“那只大雁直往上飛,拍了兩下翅膀,忽然從半空里直掉下來”。同樣是一個“直”字卻準確地描繪出前后兩種不同的情形,前者是寫大雁一個勁兒往高處飛,飛得急;后者是寫大雁一點兒也不能飛了,掉得快。讀文至此,我們定會拍案叫絕。
第二部分是的后四個自然段。這部分內容以更羸與魏王對話的形式出現,尤以更贏所揭示的不用搭箭能射下大雁的原因為重。前文中更羸只拉弓射雁的事實著實令魏王“大吃一驚”,由前面的“是嗎?”“你有這樣的本事?”兩個懷疑到近乎不相信自己耳朵的問句到“啊! “真有這樣的本事!”兩個驚訝到近乎不相信自己的眼睛的驚嘆句便很有力的說明了這一點。課文并未就此點明其中的道理,而是在魏王驚嘆之余,寫到了更羸令魏王覺得“更加奇怪”的一番話:“不是我的本事大,是因為我知道,這是——只受過箭傷的鳥。”這里,我們應該注意更羸話前的提示詞語“笑笑”兩字可不簡單,因為這笑中包含著更羸對眼前事實的最清晰的認識。然而這其中的玄機卻是我們和魏王所不知道的。這話語連同這話語前不可思議的神情對剛親眼目睹完讓人不可想象的只彎弓取鳥場面的魏王來說,當然更是覺得奇上加奇了,不是嗎?“你怎么知道的?”魏王的疑問也是我們讀到這里的疑問,當把這些不可思議的疑問推向高潮的當口,讓更羸用諸語道破天機,應當說是作者有意安置的精妙之筆。更羸的這段話總共有四句。第—句說的是他看到和聽到的情況。看到的是——“它飛得慢”;聽到的是——“叫的聲音很悲慘”。第二句說他根據看到的和聽到的進行分析:從:飛得慢”知道“它受過箭傷,傷口沒有愈合,還在作痛””;從“叫得悲慘”知道“它離開同伴,孤單失群,得不到幫助。”這兩個倒裝的因果關系句有力地強調了“飛得慢”和“叫得悲慘”的原因。而這些原因正是更贏由所見大雁飛的情形分析所得。第三、四句是他進——步的分析、推理和最終所得出的結論。 倒裝因果關系的句段組合是這篇課文在寫作上突出的——個特點,小至更羸對大雁分析的句子,大至整篇課文的結構安排,不僅反映出更羸善于觀察,善于思考的特點,也有力的突出了的中心內容。
本篇位于本冊教材的第八組,在訓練重點上由逐步“弄懂每個自然段的意思”的訓練進而訓練學生“把一段話寫清楚”。教學時,應抓住課文的重點段,首先在弄懂自然段的意思上下功夫,再在此基礎上體會怎樣把一段話寫清楚。針對本冊教材的具體情況,大綱要求教學中讓學生繼續學習默讀課文,能初步理解課文內容,能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課文中的詞句,學習分析自然段,歸納的主要內容,學習課文是怎樣用詞造句、連句成段的。針對大綱對本冊教材的要求和課文自身的訓練重點,對于本課的教學我擬定以下的教學目標:思想教育方面:理解課文內容,使學生了解更羸能不用箭只拉弓射下大雁的原因,懂得對事物要仔細觀察,并進行分析、推理,得出正確的判斷,才能把事情做成做好。培養能力方面:通過理解更羸說的一段話,進行讀懂自然段意思的訓練,并體會怎樣把一段話寫清楚;基礎知識訓練方面:學習本課生字詞,理解“能手”、“‘本事”、“大吃一驚”、“孤單失群”等詞語的意思,并懂得“驚弓之鳥”這一成語的意思,練習復述課文:培養非智力因素方面:養成認真讀文、勤觀察、善思考的習慣。這篇課文主要通過更羸只需拉弓,不必取箭即可射下大雁的故事,反映他遇事善于觀察、善于思考,而最后一個自然段更羸的話集中體現了這一點,因此擬定為教學重點,而對于更羸觀察、思維的過程及準確的判斷是學生不易理解的,教學中將其作為難點來處理。
《小學語文教學法原理》告訴我們,語文教學中的閱讀,是關系到培養讀寫能力和發展智力的一種發展性閱讀。發展性閱讀是一種“雙向”心理過程。首先是從語言文字到思想內容。讀一篇,先要讓學生感知文字,從字詞到句,從句子到段落,從段落到全篇,逐步讀懂。發展性閱讀的“雙向”過程是安排閱讀教學程序的重要依據。 結合《驚弓之鳥》一文的具體情況,針對小學語文教學法閱讀教學的基本規律,在教學中的具體操作程序是這樣安排的:
在第一課時中,首先揭示課題,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初步感知這個成語故事的大致內容,借助拼音,讀準生字,通過查字典并結合上下文內容初步理解生字、新詞的意思,在了解課文大意的基礎上根據記敘的內容,按老師的提示:射落大雁,道出原因,將課文分成兩個部分。第二課時首先在第一課時揭示課題的基礎上進一步有意安排了揭示分析課題導入新課的`環節。由故事演繹而來的“驚弓之鳥”是一個成語,課文對更羸善射的技藝集中體現在對一只受過箭傷的大雁準確分析和推理上,以上這些不宜過早出現,因此適當地變換形式,以幾個淺顯的小問題切入,有利于學生漸入佳境。我是這樣做的:在進一步揭示課題時,學生明確故事里的這只鳥是只怎樣的鳥?以此喚起學生對大雁這種候鳥的生活習性的再認識,為下文講更羸如何只拉弓射雁略作鋪墊。故事里講到了哪些人?主要講誰?這一問題旨在讓學生在下面的學習中立足于了解的中心人物更贏的特點。在本節課新授伊始,提出這兩個問題,即是對第一課時學習內容的回顧,又能使學生在明確問題答案的基礎上自然地將更羸與這只與眾不同的大雁聯系在一起,為下文的學習設置一個寓有形于無意的思維環境。
在學習課文第一部分時,我采用的是按順序講讀的方法,抓重點詞句理解更羸是怎樣觀察和怎樣做的。首先讓學生默讀這五個自然段,一邊讀一邊思考每個自然段講什么?而“弄懂自然段的意思”是前一組課文的訓練重點,讓學生默讀課文有利于學生思考問題。在學生默讀后,提出問題:
第一自然段介紹了哪些內容?這一自然段雖然只有一句話,但交代了更羸是什么時候、什么國家、什么身份的人。在讓學生理解“有名的射箭能手”時,我引導學生從理解“能手”到理解“射箭能手”,再理解“有名的射箭能手”。“能手”是說有著某種專長而社會地位一般的人,“射箭能手”是說射箭的技藝不同一般且僅此而已,加上“有名”兩字可看出更羸善射已是家喻戶曉,以至下文說到魏王要他陪自己打獵,這樣一步步地獲得明確的概念,有助于發展學生邏輯思維能力。
第二自然段有幾句話?各講些什么呢?讓學生分清句子的意思,重點理解第二句,提出“這只大雁有什么特殊的地方?”的問題,引導學生抓住“一只”、“慢慢”等詞語認識事物的表象。大雁喜群飛而徙,“一只”說明它掉隊了或是有其它意外情況。“慢慢”是說飛得慢而吃力。在學生了解了大雁的特殊之處后,讓學生相機體會三個句子是怎樣聯系在一起的:先講“去打獵”,再講“雁飛來”,后講“指雁說”,這幾個意思是一步一步講的,能看到現象已是不易,看到就說理見自信。再通過指名朗讀加深對句意的認識,注意人物說話時的語氣,重點讀好上面提到的一些詞語。
對三、四自然段的學習先指名朗讀,要求學生朗讀時注意魏王說話的語氣,通過對“信不過自己的耳朵”的理解,引導學生體會更羸對魏王所說的話讓人感到奇怪。因為這是從來也未曾聽說過的。“你有這樣的本事?”讓學生體會魏王言語中對更贏有神奇般的本領感到極其懷疑。在學生對魏王的這種情況有了更深的理解后,再讓學生帶著體會到的這種感情來朗讀,以加深對內容的理解,并結合指導朗讀,要學生注意其中標點符號的作用以及為什么要這樣使用、這樣表達。
課文的第五自然段也只有一個句子,先讓學生讀一讀,看這一個句子中講了幾層意思,引導學生從前后聯系中發現其中的兩層意思:弦響、雁落,培養學生的分析和概括能力。在這一自然段中對語言文字的訓練,我是這樣安排的,引導學生思考:“更羸并不取箭”這句話中不用“并”也能講通順,現在用上“并”起了什么作用?讓學生領會作者用“并”是加強語氣,強調更贏不取箭只拉弓就射下大雁,從容自若,成竹在胸。而后出示字幕:“……那只大雁直往上飛,拍了兩下翅膀。忽然從半空里直掉下來。”用紅筆在其中兩個“直”上加點,讓學生理解這兩個“直”在不同的句子里,有著不同的意思。“直往上飛”是說大雁聽到弦響一個勁兒往上飛,飛得急;“直掉下來”是說大雁一點兒也不能飛了,掉得快。這樣,教師在學生還理解不深的關鍵詞語上,畫龍點睛地做些指點,啟發學生體會作者遣詞造句的精妙,從而深刻地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并懂得怎樣運用語言文字更好地表達思想感情,培養學生通過揣摩詞句深入理解課文的能力。在此節有更深入的體會后,讓學生通過加重關鍵詞語氣的朗讀來更好地體驗這種感受。在學生朗讀后,出示能直觀反映這段內容的課文插圖的投影片,讓學生仔細觀察圖中更贏的動作,更贏和魏王的不同神態。采用這種直觀的電教手段,不僅能加深學生對內容的理解,還能激發學生表達的欲望,有效地鍛煉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最后要求學生輕聲讀全文的第一部分、邊讀邊想:這一部分主要講了什么?旨在讓學生在分析自然段的基礎上,抓住主要內容,概括段意,這也體現著大綱的要求。
在學習課文第二部分時,我采用抓重點段輔以練習,講練結合的方法。安排幾組練習突破重、難點,理解更羸是怎樣分析推理的。首先要求學生默讀這部分課文,思考這四個自然段各寫了什么?你認為哪一段是重要的?讓學生從整體上初步感知更贏所說的原因,再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深入理解最后一個自然段內容。這部分內容是以對話形式出現的,而且對話人的表情較為豐富,因此在初步感知內容后,要學生分角色來朗讀課文,指導朗讀時,引導學生注意把魏王“大吃一驚”的句子與第一部分中對更贏的話表示懷疑的句子作比較,“以理解”大吃一驚”的意思,進而體會更贏的話感到“更加奇怪”的原因,理解更羸“笑笑”的意思是因為事情的發生全在他的意料之中,在逐步對內容有更深理解的同時,再用感情朗讀來表達,并加以評議,從而溝通了從認識到理解的橋梁,也為更好地揭示中心段落打下基礎。
的最后一個自然段是本課的重點段,教學中我是這樣設計的:首先出示這一自然段內容的投影字幕,指名朗讀這段話,看這一自然段有幾句話?各寫了什么?在引導學生回答出這些問題的基礎上,要學生判斷這其中那些是更羸看到的和聽到的?聯系前文中“一只大雁從遠處慢慢地飛來,邊飛邊鳴”一句想一想,句中只有一個“鳴”,更羸怎么知道它的聲音很悲慘?引導學生結合大雁的生活習性進而體會出更贏善于觀察和思考的特點。第一句講他看到和聽到的現象,第二句還是說現象嗎?‘引導學生認識到這是在分析現象產生的原因。對現象產生原因的分析部分,先引導學生結合句子意思理解“愈合”和生孤單失群”的意思,還要讓學生注意到這兩個并列關系句式的句子結構,因為這一句是對前一句現象的分析,側重交代的則是原因,于是在這里,我還設計了這樣的練習,讓學生用這種句式來說一說強調原話,以加深對這一內容的理解。(可出示字幕投影片)“大雁飛得慢,因( );叫得悲慘,因為( ),”讓學生當堂練習,在教師的指導下了解哪些是觀察到的,哪些是經過分析得出的,認識到任何分析、推測都是建立在觀察的基礎上的,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在深入理解這兩句的基礎上使學生懂得更贏根據看到的、聽到現象進行了分析,得出“這是一只受過箭傷的鳥”的判斷。然后重點討論:更羸又是怎樣進一步分析的呢?仍出示訓練題目:“大雁拼命往高處飛,因( )掉了下來,因為( )。”使學生能模仿前面學過的句式自己獨立思考、分析,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抓住兩組相同的關聯詞“一……就……”結合更羸前面的分析,即可使學生清楚地知道不用箭只拉弓便可使大雁掉下來這一嚴密的推理過程。《心理學》告訴我們,分析和綜合是思維的基本過程。教學中,引導學生了解這兩個分析推理的過程,不僅能使學生深刻地理解課文的內容,同時又培養了學生分析、推理的思維能力。這樣,把能力的訓練落在了實處。最后要求學生在齊讀后概括課文這一部分的主要內容。
至此,本課時的板書已經形成,板書的內容正體現著更羸從觀察到分析、推理和實際情況的全過程。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了深刻的認識,在此,要求學生根據板書來說一說更羸是怎么知道不用箭只拉弓就能把大雁射下來的,在這里引導學生用學過的“……”,因為“……”的句式說出:更羸不用箭,只拉弓就射下雁,是因為大雁受過箭傷。通過這個說話練習,既培養學生說的能力,又對學生進行分析推理的思維訓練,在發展學生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學生邏輯思維的能力。總結全文時,先讓學生朗讀全文,想一想前一部分寫了什么?后一部分寫了什么?作為讓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總體回顧,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揭示“驚弓之烏”這個成語的意思,并通過舉例來說明對這個成語的理解。此處,還可讓學生思考:如果按事情發展的順序來分段,可分幾段,每段寫了什么內容。這樣,可以進一步培養學生在學習課文的基礎上分段,概括段意的能力。最后,讓學生練習復述這個成語故事。作業是促使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鞏固并將知識轉化為技能的重要環節。針對這則成語故事的具體內容并結合課后練習的要求,在新授課后我布置學生在課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這個基礎上繼續練習復述課文內容,這里提醒學生注意復述與背誦的區別,引導學生盡量用自己的話,用講故事的語氣進行復述。
板書是一種重要的教學輔助手段,也是課堂教學中不可缺少的有機組成部分。《驚弓之鳥》一文的板書設計力求體現更羸對事物的細致觀察,準確分析、嚴密推理到情況的落實,從中可以發現抓住重點、突破難點的途徑,并能用較為清晰的思路引導學生復述課文內容。
附板書設計:
28.驚弓之鳥
慢慢飛來 受過箭傷還在作痛 一聲弦響 嘣的一聲
拼命高飛 直往上飛
一只大雁 孤單失群得不到幫助 傷口裂開 拍兩下翅膀
邊飛邊鳴 掉了下來 直掉下來
(觀察) (分析) (推理) (實情)
5 O
小學語文說課稿9
一、利用巧妙:說教材學情
《秋天的懷念》是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二單元的第一篇課文,屬精讀課文。本單元主題為“人間自有真情”在,這一單元的課文都是以“愛”為主題,一個“情”字貫穿每篇文章的始終。《秋天的懷念》是當代作家史鐵生寫的一篇懷念母親的散文,作者回憶了母親在自己癱瘓后的幾件小事,一個個平凡的細節為讀者詮釋了偉大母愛的內涵,課文語言含蓄,情感真摯細膩。
這篇文章有幾個巧妙之處。巧妙之一:文章所寫時間是秋天,學生學習的時間也恰好是秋天,便于學生理解兩個關鍵詞“秋天”“懷念”。巧妙之二:七年級學生正是人生觀價值觀初步形成時期,本課正好讓學生接受母愛的熏陶與感染,感悟人間真情,及時地來一次愛的洗禮;同時,七年級的學生也具備了一定的閱讀與理解能力,理解課文的內容和主題并不難。巧妙三:進入初中,自然會遇到很多困難,這篇文章真實地再現了作者從脆弱走向堅強的過程,能讓學生的內心真正受到震撼,從而感恩母親,熱愛生活,在感恩中理解愛,在熱愛中樹立“好好兒活”的信念。
二、自主學習:說教法學法
在這篇文章的學習中,我安排的教程由易到難,以學生找畫面為突破口,既能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又能步步深入,引導學生理解主旨,內心受到震撼,從而熱愛家庭,熱愛生活。教學設計按照“說畫面,理情節——感變化,明情感——探主題,明責任”的思路,步步深入,然后把揣摩語氣、品味詞語、標題分析、主題歸納等環節讓學生自我揣摩與思考,教師相應點撥與評價。
我認為像本文這種情感濃重的作品應該重在閱讀與感悟。《新課程標準》對作品閱讀的要求是“逐步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因此,我設計的教法是在整體閱讀中感知,在品讀中感悟和感動,同時也靈活運用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充分體現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這篇文章的學習以讀為主,既有學生的泛讀,也有老師的指導閱讀,還有分角色朗讀和對比閱讀,讓學生在讀中感受情感,在讀中領悟主旨,內心能有些許收獲。
三、緊扣線索:話板塊教學
本課的教學流程分為四個板塊。
(一)充分閱讀,做好課前預習,初步感知情感。
課前預習不是泛泛地讀,除了掃除字詞障礙外,更多的是引導孩子思考問題,不管上課時間有多緊,必須拿出一節課來給學生自習,培養孩子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
首先讓學生廣泛閱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容,掃除字詞障礙;然后介紹作者,了解有關經歷,讓學生感受到作者雖殘疾但成就很高,更突出文中的事情對作者的影響之大;再介紹文中關鍵人物“母親”,從作者人生經歷中感受母親偉大。
預習中還布置了思考題,既是對預習的檢測,也為后面的老師新授做好準備。
(二)指導朗讀,進入師生互動,探討情感變化。
這是課堂的新授部分,這一板塊分為四部分。
1.說畫面,理情節。
初讀課文,了解基本情節:文中共有哪幾個畫面?試著用簡潔的語言概括。這是一個學生能自主解決的一個問題,用它作為突破口,能很好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但概括時可能不會很全面,老師要及時點撥補全。
2.感變化,明情感。
這一部分老師指導朗讀,讓學生自己感受作者情感變化,老師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詞語來概括。這是這篇文章的關鍵之處:作者由開始的暴怒無常到最后自己堅強起來。
3.探主題,明責任。
這部分是教學的重點,我抓住兩個關鍵點。第一是討論“母親遇到了什么情況”這個問題,讓學生明白:母親遇到困難,自己做堅強的母親,也想讓兒子成為堅強的兒子,母親認為自己有責任教兒子堅強。第二是抓住文中的一處語言“好好兒活”進行理解,從易到難,先讓學生把第六自然段的沒有說完的話補充完整:“我那個有病的兒子和我那個還未成年的女兒……”然后分析開頭段和結尾段中“好好兒活”的含義:前面是母親鼓勵兒子堅強,最后是兒子明白母親的含義,準備堅強生活下去。這部分除了分析外,更多的是讓學生感受到母愛的偉大和家庭的重要,讓學生內心真正受到震撼,從而感恩母親,熱愛生活。
4.賞菊花,探寫法。
這是本篇文章的一個難點,只需點到為止,不用深講。這一部分設計了一個問題:文中兩次提及看菊花,有何用意?老師可以適當點撥:當時母親已病入膏肓,為什么要那么迫切的帶作者去看菊花?秋天的菊花與其它花兒有什么不同?
師生互動這一環節安排由淺入深,由畫面到情感再到主題,最后探寫法,重點在第三環節,難點在第四環節,每一部分是單獨的,但又環環相扣。既吸引學生的興趣,又能在關鍵時刻弄清重點。
(三)以退為進,靜看小組展示,發揮學生作用。
“老師講、學生聽”這種課堂模式已經讓學生困倦,怎么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我在此教學板塊設計了“小組展示”這一環節,用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可以檢測課堂效率,更可以把這些可講可不講的東西讓學生自主消化。設計了四個方面內容:第一,朗讀指導;第二,字詞品味;第三,標題分析;第四,主旨歸納。
(四)讀寫結合,嘗試思考延伸,剖析自己情感。
其實每個人都是被上帝咬過一口的蘋果,學習本課,要讓學生正確看待自己的缺點和生活中的困難。如果能夠寫下來,既能提高學生寫作水平,又能為以后的習作積累素材。
四、經典美文:談學習感悟
教學這篇文章,是對自己情感的洗禮。人要能客觀辯證地看待生活中的困難,我們只是凡夫俗子,身邊的這點困難算什么呢?同時,作為一個母親,我也深深明白,母愛不僅僅是愛和給予,還有一份責任。
同時,我在教法上也有很多收獲。譬如,找到一個突破口很重要,既能調動學習積極性,又能突出重點。又如,整個課堂思路要清晰,語文課很忌諱老師閑扯漫談,重難點把握要恰當。再如,那些可以不需要老師來處理的事情交給小組展示就好,既能訓練學生,還能調動課堂氣氛。還有,語文課的重點在于讓學生在朗讀中感悟,老師適時指導朗讀,會指明課堂方向,變換不同方式的朗讀,學生受益匪淺。
教好這篇文章,就是對母親最好的懷念,也是對逝去的史鐵生最好的懷念!
小學語文說課稿10
一、說教材
《一分鐘》是一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的第2篇課文,《新課程標準》要求語文教學注重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而這篇課文內容貼近學生的生活,本文又以小學生喜愛的故事形式出現,內容較為通俗。主人公元元因為早上多睡了一分鐘,帶來的是20分鐘的遲到,是一路焦急的等待和不停的嘆息,是步行的辛苦和臉紅的尷尬,是深深的后悔和寶貴的教訓。故事與學生實際生活聯系十分緊密,教學中很容易引導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體驗、理解課文內容,從中受到教育和影響。
二、說學情
由于一年級的學生還比較小,時間觀念不強,對于如何珍惜時間缺乏感性認識。本文是一篇十分優秀的文章,教學時要充分利用教材資源創設情境,在讀中感悟,從中體會元元的`焦急與尷尬,也使這件事成為寶貴的教訓,促使每個學生都能對自己嚴格要求,珍惜時間、科學利用時間。
三、教學目標
1.用自主識字、隨文識字等方法,認識13個生字,會寫7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初步學習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3.借助“要是……就……”句式,根據課文內容進行簡單推斷,聯系生活實際,初步學習管理時間。
四、說教法
在這堂課,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學方法。
1.現場感知法。
為了讓“一分鐘”這個課題深入人心,在課堂開始我采用現場感知法,讓同學們現場親自感受一分鐘,并與課堂的40分鐘形成對比,從而使一分鐘的概念形象化,為整篇課文打下堅實的基礎。
2.悟讀法。
整個課堂里,我始終貫穿著讀。朗讀時學習語文的傳統方法,也是審美傳情的極好手段。初讀,了解文章大意;再讀,領悟時間的寶貴與懂得珍惜時間的道理。生字詞的學習,也是在讀中學,學里讀。
3.適時點撥法。
學習生字詞時,我們不僅要解釋它們,更多的是創設情境以便適時點撥學生自己去領悟。并時刻與課文內容相結合,依托文本來教學。這就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印象。
五、說學法
根據課程理論標準,在學習過程中,要發展學生個性,培養學生合作精神,于是,本課我準備讓學生主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進行學習。
六、教學過程
現在,我將重點說一說教學過程,為了讓“一分鐘”這個課題深入人心,在課堂開始采用現場感知法,正式上課前,全體同學立正站好,兩臂平舉,一動不動地站立,看誰能堅持一分鐘,最后讓同學們談自己的感受。目的是讓學生感知一分鐘是多長,同時引入本課課題。
(一)初讀課文,認識生字。
1.學生自由讀課文,認讀生字。
2.出示生字,學生自主識字。向大家介紹好的識字方法,共同討論。
3.認讀生字:同桌互讀、開火車讀。
4.教師指導寫字。觀察字形,師范寫,學生書空,描紅,臨寫。
5.多個游戲檢查學生預習情況,并鞏固本課生字。
(1)“一分鐘”組詞。讓學生聽從教師指令,從“我會認”和“我會寫”的生字中選擇幾個,進行組詞比賽,看誰組的詞多。
(2)“一分鐘”找朋友。讓學生聽從教師的指令,用偏旁和字組成新字,看誰組得多。
(3)“一分鐘”猜謎。教師把生字編成謎語。如:門里有市場(鬧),每人都用心(悔),過去一寸來一尺(遲),人戴鴨舌帽(欠)以組為單位讓學生猜謎,看哪組猜得多。
(二)讀悟課文,把握大意。
根據一年級學生的學段目標而言,他們可以自己閱讀一些簡單的課文了。所以,循序漸進的初讀,不僅層層遞進,也有利于讓學生們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所以在課文的第二環節,采用多種悟讀方式。
1.范讀課文。學生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2.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3.指名朗讀,指導讀好有關句子。注意朗讀的節奏及語音、語調。同時,教師引導復述課文。動畫復述按順序出示課文的幾個鏡頭:睡覺、過馬路、等公交車、走路、遲到進課堂、后悔,請同學們邊看邊讀有關的課文段落,然后進行復述。
(三)通讀全文,感知質疑。
我會請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小組內讀課文,討論解決下面問題:
1.從課文的結尾我們讀到元元非常后悔,元元后悔什么?
2.元元遲到20分鐘,是因為元元貪睡20分鐘嗎?
3.元元只多睡了一分鐘,為什么會遲到20分鐘呢?
通過分組學習、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每一分鐘時間的珍貴。
(四)精讀品味,升華情感。
1.品讀第1自然段。
丁零零,鬧鐘響了。啊,元元該起床了,還得上學去呢。可是課文里的元元是怎么做的呢?指名學生讀第一段。鬧鐘響時,元元在干什么?想什么?
2.品讀第2--4自然段。
引導抓住“剛想走過去,紅燈亮了”來體會元元“要是早一分鐘就好了”的嘆息和心情。并指導朗讀,讀出嘆息、自責的語氣。
再抓住“好一會兒”“才”“跑”“眼看”“車子開了”來體會元元又一次的嘆息“要是早一分鐘就好了”,并指導朗讀,讀出更多的嘆息、焦急、后悔、自責的語氣。
抓住“等呀等”“一直”來體會元元的焦急心情。
3.品讀第5、6自然段。
引導抓住“紅著臉”“低著頭”“非常后悔”這些詞語。引導學生想象,元元此刻心里會想些什么呢?如果你是元元,你會對自己說句什么話?
4.梳理全文。
元元是不是遲到了以后走進教室才后悔的?自由讀課文,找一找哪些句子具體寫了元元非常后悔。出示課文中描寫元元非常后悔的句子。引導學生根據課文內容做說話練習。
(五)聯系實際,升華主題。
聯系實際,能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文意,為此做一下引導:“20分鐘等于半節課,在半節課中,同學們可以學到多少知識呢?”讓學生自由回答自己在半節課中學到的知識。
“遲到20分鐘就等于錯過對這些知識的學習,而耽擱的20分鐘是由一分鐘引起的,可見一分鐘重不重要呀?”通過這一反問,讓學生在此感悟一分鐘的重要性,懂得每一分鐘都有很大的用處,進一步讓學生懂得時間的寶貴,我們應該加強時間觀念。
引導學生說一說自己有沒有跟元元類似的經歷。以“我一分鐘能做什么”為主題,交流自己的切身感受,體會時間的寶貴。(課件出示有關時間的名人名言,希望大家珍惜每一分鐘,做一個和時間賽跑的人。)
小學語文說課稿11
我說課的內容是語文《草原》這一課,根據新課程標準的教育理念上好這堂課必須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一、把握教材聯系,深入領悟教材《草原》是一篇寫景狀物、抒情言志的范文,在本組教材中占重要地位。因此,我認為本課的教學要求:
一是讀懂課文,從中受到偉大祖國地域遼闊,景色秀麗,各族人民團結友愛的教育。
二是品讀課文,談出自己的見解。
三是學習本課生字新詞,能找出課文中打比方的句子,并理解句子中把什么比做什么。
四是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一自然段。
本課分兩課時進行教學,我設計的第一課時,教學目標確定為:學會字詞,理解句子并體會思想感情;了解草原的遼闊壯美,受到各族人民團結友愛的教育;嘗試談出自己閱讀時的理解和感受,這是教學的重點。
二、強調以人為本,靈活選擇教法以學生為主體,靈活選擇教法,大膽放手,嘗試讓學生自讀自悟,教師適當引導運用以下教法:
(一)導讀法。
①導預讀,激發學習興趣;
②導感知,理解清文章條理;
③導理解,嘗試自讀自悟;
④導運用,注重知識遷移。一句話,本課的.教學設計和施教之功主要體現在"導讀"二字上。
(二)演示法。讓學生邊看錄像邊聽誦。這樣既縮短了學生的生活距離,又為認識草原的遼闊、秀美了借鑒,具體生動的圖像把學生帶到美的意境中,有效地幫助學生學習了語言文字。
(三)談話法。在教學中的分段學習、理解內容等過程,我多處采用談話法,讓學生自讀討論,再以自由談話的方式匯報自己的收獲。這樣,學生所理解掌握的內容能得到及時反饋,使學生在談話運用知識分析、解決問題,從而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和審美能力。這樣活躍了學生的思維,激發了認識興趣,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
三、強調自讀自悟,大膽更新學法新課程標準強調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的職能不再是"教學生會念書",而是要創設一定的情境,引導學生主動地探索,研究性的學習。同時重視朗讀的訓練,"以讀為本,以讀代講"。因此,教學中我注重對學生進行以下學習方法的指導。
(一)預習方法的指導:學生學習語言的規律主要是感知語言,因而在預習中注重讓學生反復誦讀,領會文意,提出問題,同時,查閱與課文有關的資料。
(二)思維方法的指導:教學中,我通過分析、引導學生抓住字詞句的內在聯系,誘導學生學會由表及里地思考問題,如"走了許久,遠遠望見了一條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帶子--河!"一句,我引導學生從標點符號入手,注意句中為什么用"!"。體會作者見到河時,那分驚喜,這樣的逐層設疑理解,能掀起學生層層思考的漣漪。
(三)讀書方法指導:我教給學生讀書的方法是:抓住關鍵詞句,理解景物特點;品讀精彩語段,說出自己見解;大聲朗讀課文,體會思想感情;分析表現手法,用以指導寫作。
四、強調大膽嘗試,優化教學程序本課時教學,我注重讓學生大膽嘗試,自讀、自語、自動地發展。
(一)嘗試預讀,激起閱讀興趣課前,讓學生搜集有關草原美景的圖片,上課時用實物投影展示給大家看,再放錄像,讓學生邊看邊想象,最后依據"預習"中提出的要求,畫出含義深刻的句子,并嘗試著在旁邊注上自己的體會。
(二)嘗試感知,理清文章條理1、整體感知:課文主要寫了什么?表達了怎樣的感情?2、理清條理:作者是按怎樣的順序來敘述的?
(三)嘗試感悟,談出自己見解這一環節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以讀為本、以質疑研討為主線,以自主發展為靈魂的教學思想,學生大膽嘗試,問題讓學生提出,疑問讓學生自己討論,方法讓學生自己歸納,教師則點撥關鍵處,營造一個民主、寬松、和諧的學習環境,使全體學生在積極的參與和協作中主動讀書、自覺感悟、主動發展。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然后討論,你認為哪句話最美?美在哪?
2、仔細品讀課文,嘗試大膽說出自己的體會和收獲。
3、嘗試有感情朗讀,體會草原的遼闊壯美及作者喜愛之情。這時,讓學生各抒己見,大膽地說出自己的見解,教師適當點撥一些重點詞句。如:羊群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又下來,走到哪都像很無邊的地毯,繡上了白色的大花。這里用比喻的,把羊群比作大花,具體恰當地描繪出羊群在草原上的情景。
(四)嘗試運用,注重積累、遷移。
1、找出文中打比方的句子,仔細讀一讀,說一說句子把什么比作什么。把你喜歡的句子抄下來。
2、觀察一處景物,寫一段話,用上打比方的表現手法。本堂課,我重點采用"以讀為本,以讀代講"的教學方法,課堂上沒有繁瑣的一問一答,沒有教師瑣碎的分析講解,而是讓學生自讀、自悟,課堂上書聲瑯瑯,議論紛紛,學生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真正體會到了讀書的樂趣。
小學語文說課稿12
一、說教材
《項鏈》是小學語文一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的一篇課文,本文猶如一段優美的風光片:大海蔚藍,寬闊無邊;沙灘金黃,綿軟細長;浪花雪白,嘩嘩而來。幾個小娃娃赤著腳,拾海螺,撿貝殼。他們臉上寫滿快活,嬉笑著,奔跑著,享受著美好的生活。
課文如同影視拍攝一般,從大海遠景切入,慢慢推至近景,逐一展現海邊最富特色的沙灘、海浪、海螺、貝殼,并對之作色彩描繪;然后又呈現腳印、沙灘、大海的遠景,很有動感。其中,對小娃娃動作的描寫先后有序,一一氣呵成。篇末把小娃娃的腳印比作大海的項鏈,非常傳神。作者巧妙構思,把從生活中捕捉到的美好畫面加以詩意表現,學生從中可以受到潛移默化的美的熏陶。
二、說目標
1、認識“藍,又”等11個字,會寫“白、和”等字,并認識禾木旁。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體會小娃娃海邊玩耍的快樂。
3、了解課文內容,知道大海的項鏈是什么
三、說結構
課堂不應該是死氣沉悶的,特別是語文課堂更應該是生動的、“活”的'課堂,對于小學低段的孩子來說,保持課堂活力最有效的手段莫過于活動與游戲了。所以我利用闖關走迷宮,青蛙跳荷葉等形式,將第一課時中的生字學習設置成形式多樣化,讓學生不斷克服難關,不斷得到成就感,在每個生字學習中,我設置了不同的活動,以此來讓學生保持充足的學習動力。
四、說教法
新課標指出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而我認為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重在積累。如果是單一的死記硬背對學生來說無疑是非常枯燥乏味的,學生的學習也將事倍功半,所以我主要采用了“游戲活動法”,寓教于樂。
五、說學法
課標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為此我采用了“自讀自悟、小組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和問答法。
六、說過程
一、導入談話
同學們,你們見過項鏈嗎?你們見到的項鏈都是什么樣的呢?今天呀有一個小娃娃也給我們帶來了一串項鏈,你知道他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嗎?那我們一去看看課文吧。
二、課件出示本課的插圖
板書課題《項鏈》,讓我們一起去讀課文吧。
三、初讀課文
1、聽老師讀。
2、你自己讀讀看。請學生自己小聲的讀一遍,注意自己讀自己的呦,不要齊讀。
3、一邊讀一邊圈出本課的生字及自然段。
四、生字學習
(一)學習生字
1、哪一位同學可以試著看拼音讀一下本課的生字。
lán yòu xiào zhe xiànɡ hé bèi wá guà huó
藍又笑著向和貝娃掛活
jīn
金
2、分析生字:一個一個生字分析:看生字拼音是幾拼音節,什么偏旁部首,什么結構,怎樣組詞。是否多音字,反義詞等,例如
學習生字和:音節:兩拼音節,偏旁:禾木旁“禾”,認識禾木旁“禾”結構:左右結構,請同學組詞,最少說三個詞,可以一起說,也可以找學生說。
3、就這樣一個一個學完本課生字。
4、利用走迷宮的形式復習這些生字。
著:多音字
zhe笑著
zháo睡不著,著火,著急
和:多音字
hé和氣
hú和了
huo暖和
反義詞
黑——白笑——哭
這節課我們要記住
一個偏旁禾木旁“禾”
(三)我書中的組詞
1、請學生圈出本課中的生字組詞
如果本課有現成的組詞,就直接圈出來,如果本課的生字沒有現成的組詞,可以寫一個,以備以后忘了組詞可以隨時翻看。
2、利用青蛙跳荷葉的形式吸引孩子們的興趣,進而鞏固這些詞語,
五、朗讀生字
(一)帶拼音朗讀生字
1、學生齊讀:說出音節,偏旁部首,結構,每一個字組兩個詞語。
2、學生領讀
(二)去掉拼音朗讀生字
我會讀:齊讀——男生讀——女生讀——分行讀——開火車讀——自讀。
六,請將生字寶寶帶進課文里面進行朗讀。
1、學生自讀
2、分自然段找人讀。
3、在老師帶領下齊讀。
七、小結
1、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了什么?
2、學生說。
3、老師總結:我們學習了本課的生字,認識了一個偏旁禾木旁
4、初讀了課文
八、下節課我們做什么?
1、下節課我們將進行朗讀課文,分析課文
2、請同學們自己在課下把本課生字讀給同桌或爸爸媽媽聽。
小學語文說課稿13
一、課本闡述:
《麥哨》描寫了盛夏時節鄉下曠野里即將豐收的情形和孩子們在其間玩耍嬉戲的情況。這一是篇文質柔美的課文。一是意境之美:文章為我們顯現了一幅兒童在故鄉高枕而臥玩耍的高興局面,讓我們感覺到故鄉風景的感人,故鄉生存的滿意。其二是語言之美美:文中用了排比、擬人、比喻等修辭伎倆,很多語句都值得門生去咀嚼積聚;首尾呼應,兩段表達相近意思卻用了差另外說話。可以大概使門生在領會語言美的底子上感覺到故鄉生存的美,引發了他們向往大天然的情緒。于是本文是熏陶學生情操,培養學生語感,豐富他們語言藝術。
二、學情分析:
我們都知道,由于聽力障礙,聾啞學生語言相對比較貧乏,閱讀理解能力相對與同年齡的來說差距比較大。再加上本文描寫的鄉村孩子淳樸、自然、歡快的田園生活,對于現在的學生來說距離比較遠,因而體會其中的情趣也比較難的。在教學中,要從彌補缺陷出發,從發展學生語言的角度去考慮。
《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素養重在綜合,它以語文能力為核心,是語文能力和語文知識,語言積累,審美情趣,思想道德,思想品質,學習方法習慣的融合。”據此,我擬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三、知識目標:
1、學習認識8個生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體會作者豐富生動的語言,感受鄉村孩子淳樸自然,歡快清新的童年生活。
3、積累文中的優美語言。
四、能力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比喻、排比、擬人等修辭手法的運用。
2、能結合對文本的理解,展開想像,感悟出鄉村生活的歡快、柔美。
五、情感目標:
感受鄉村孩子淳樸自然,歡快清新的童年生活。陶冶情操,激發學生向往大自然的情感。
其中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豐富生動的語言,感悟鄉村生活的歡快、柔美是本課的教學重點。而讓學生體會鄉村生活的歡快、柔美,激發他們對大自然生活向往的情感又是本課的難點。為了突出重點,分散難點,我采用多媒體課件作為輔助教學工具,補充了一些美麗的鄉村圖片,讓學生直觀感受。
結合以上分析,我預設本課用三個課時完成教學任務。第一課時,學習生字新詞,初步了解課文內容。第二課時,學習課文,感受語言之美、意境之美。第三課時,鞏固知識,升華情感,完成練習。
首先我簡要說說第一課時的教學設想,本節課我打算從以下幾個環節來完成教學任務。
一、實物導入,理解課題。
由于學生沒有見過麥哨,而且對于聾啞學生的來說直觀形象的實物能夠幫助他們理解,加深印象。所以我在直接明確題目,讓學生用“麥”和“哨”分別組詞后,出示一些麥桿,讓學生知道麥哨就用麥桿做的哨子。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聾生的朗讀有時候是比較盲目的,有的就是為了讀而讀。為了提高他們的閱讀理解能力,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我設計了:“讓我們在這麥哨聲中,走進文本,去聽聽這是怎樣的聲音?”“在這哨聲中,你看到了怎樣的情景?”兩個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邊度邊思考,去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三、讀通課文,學習新字詞。
指導學生分自然段朗讀課文,把課文讀通順,相機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通過比較,舉例說明,組詞等方法幫助學生理解生字詞的含義。學會“和”“應”兩個多音字的詞義及運用。
四、再讀課文,理清文章條理。
引導學生再次默讀課文,說說課文幾次寫到了麥哨聲。然后朗讀比較,體會省略號的含義和兩段文字不同的措辭。
下面我具體講講第二課時的教學設想。
這一課時要讓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的同時,感受意境之美,品味語言之美,在“歡快、柔美”的氛圍中陶冶情操,產生對大自然的向往之情。依據《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這一目標,這堂課我圍繞“讀—說—抒—寫”進行教學,力求培養學生的語感,發展他們的思維,提升他們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主要從以下幾個環節組織教學,完成教學目標。
一、復習回顧,走進文本。
上課伊始,我用“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知道麥哨的聲音是什么樣的嗎?”“這聲音給你留下了怎樣的感受?”兩個問題,引領學生回顧知識,走進文本。導出“歡快、柔美”兩個中心詞,并讓學生學習一、二兩個小節。
二、圖文結合,感悟意境之美。
緊接著我讓學生說說“歡快”“柔美”的詞義,然后自由輕聲朗讀3—6小節,去鄉村的湖畔、田野、湖邊走一走,找一找哪里還能讀到歡快、柔美的感覺。在交流學習課文內容時,我引導學生抓住“白、彩、紅”以及“鵝黃嫩綠、金黃、黑白相間”等一些表示色彩的詞,來感受鄉村孩子的閑暇、歡快,即將豐收的.歡快以及田園的景色的柔美。同時補充一些田野風光的圖片讓學生欣賞,讓學生加深印象,感悟意境之美。這種借助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可以深入淺出地化復雜為簡單,化抽象為具體,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縮短學生認識過程。
三、品讀賞析,體會語言之美。
為了讓學生對文中的語句有更深的理解,培養他們的語感,幫助他們積累和豐富語言。在通讀3—6小節后,我又安排了細讀品味的環節。讓學生再來讀一讀,并找出你最喜歡的句子和段落多讀一讀。想想這個句子的意思,說說你喜歡的理由。然后組織學生交流,主要從“那一張張紅撲撲的臉蛋,蒙上一層晶瑩的細漢,猶如一朵朵沾滿露珠的月季花。”“金黃的油菜花謝了,結出了密密的嫩莢;黑白相間的蠶豆花謝了,長出了小指頭似的的豆莢;雪白的蘿卜花謝了,結出了一捧捧的種子。”“每根麥稈都擎起了豐滿的穗兒,那齊刷刷的麥芒,猶如樂譜上的線條,一個麥穗兒,就是一個跳動的音符。”這些句子中,學習比喻、排比、擬人等修辭手法。在一次次的朗讀中,品味語言的美。
四、小結全文,升華情感。
最后學習7、8兩個小節,讓學生說說“是誰又吹響了那歡快、柔美的麥哨?”為什么這哨聲是如此的歡快、柔美?總結出:是這閑暇的生活、即將豐收而美麗的田野讓這哨聲如此的歡快、柔美。然后再讓學生來學一學“嗚卟、嗚卟……”的麥哨聲,一同來感受。
五、課堂延伸,走進鄉村。
為了更好的彌補缺陷,發展聾生的語言,聾校的語文課堂,應該有它的側重點,那就是寫作的指導。所以為了升華本文的中心思想,讓學生感受鄉村孩子快樂的生活。我在最后安排學生觀察課文的插圖,把孩子們在湖邊嬉戲、玩耍的情景寫的再具體些的小練筆。
六、作業安排:
1、熟讀課文,摘抄文中柔美的文句
2、結合學習要領,自主閱讀《可愛的草塘》一文
板書計劃
結合學習語文的特點,在板書上我力圖表現出語文可讀性,讀寫訓練的落實,結合人文性的講授思緒,故而結合現實策劃了這個板書。
小學語文說課稿14
一、 說教材
本文記敘了18xx年6月震驚中外的虎門銷煙的全過程,揭示了虎門銷煙的偉大歷史意義,謳歌了中國人民愛國御侮的斗爭精神,是一篇愛國主義教育的好教材。
課文工6個自然段,是按事情發展順序記敘的,第一自然段虎門銷煙的時間,第二至五自然段具體敘述了虎門銷煙的全國程,并用生動的語言描寫了群情激奮、人心大快的銷煙場面;最后一個自然段揭示了虎門銷煙的偉大歷史意義。
二、 說目標
1.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結合課文具體的語句理解幾個重點詞語,并指導朗讀。
3. 感受虎門銷煙是一次偉大的壯舉,并通過朗讀來表現;培養學生熱愛祖國,抗拒毒品的意識。
三、 說教法
抓住課文第六小節中的中心句,引導學生自讀自悟,感受這次銷煙的偉大和壯觀,并通過朗讀指導來進一步的體會。
四、 說教學過程
一、復習。
1. 讀詞語。
2. 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什么?
二、新授。
1. 林則徐虎門銷煙是一次怎樣的事件,默讀課文,用文中的原句來回答。
(1)交流板書:偉大壯舉
(2)依次理解“舉”“壯舉”“偉大壯舉”。
(3)指導朗讀“偉大壯舉”。
2. 為什么說它是一次“偉大壯舉”,先來讀第二小節。
(1)自讀,思考:你從哪些句子中感受到這是一次“偉大壯舉”,畫出有關句子,圈出關鍵詞語,也可以寫上自己的感受或理解。
(2)交流。
你從哪些句子中感受到這是一次偉大的壯舉?引導學生找到有關句子,
你從哪些詞語中感受到的`?請具體說說自己的感受。(注意“擠”)
你還從哪些地方感受到這是一次偉大的壯舉?(人多)
小結指導朗讀。
3. 引讀第三小節,你從哪里感受到這是一次偉大的壯舉?
(1)交流出示“禮炮……”,從中你感受到什么?
(指導朗讀。)
(2)引讀“隨著……”用自己的話概括這段文字的主要意思。(模仿“先撒鹽巴”用簡單的語句概括。)
(3)看圖簡介銷煙過程。
4. 指名讀第四小節。
(1)師抓住“跳啊,叫啊”點評。
(2)練習后,再指名讀,并請學生模仿老師進行評價。
(3)齊讀。
5. 引讀第五小節。
(1)這一小節中哪些詞體現出這是一次偉大的壯舉?說說你的理解與感受。
(2)練習朗讀,評價。
(3)齊讀。
6. 觀看銷煙錄象。
你想對在場的外國商人說些什么?你想對林則徐說些什么?
7.小結齊讀課文。
三、作業。
1. 朗讀課文。
2. 預習小練筆:我站在林則徐塑像前
小學語文說課稿15
一、說教材
這是一篇短小精悍、語言簡潔、意境雋美的抒情散文,蘊含著非常深刻的道理。文章真切地描繪了一個盲童在花叢中用手、用心靈來感受美好春天的故事,表達了盲童熱愛生活,珍愛生命的強烈追求。
本文的教學重點是深入體會一些關鍵語句的含義,教學難點是感悟作者揭示的深刻道理。
依據《新課標》對本學段的閱讀要求和本冊教材特點,同時結合四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9個生字。正確讀寫“濃郁”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摘錄、積累好詞佳句。
3.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蘊含的道理。
4.體會盲童對生活的熱愛,感受作者對生命的關愛,懂得熱愛生活,珍惜生命。
我計劃用兩個課時來完成本文的教學。
第一課時:
1.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
2.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摘錄、積累好詞佳句。
第二課時:
1.深入研讀課文,體會盲童對生活的熱愛,感受作者對生命的關愛,懂得熱愛生活,珍惜生命。
2.拓展延伸,學習美國作家海倫·凱勒的散文《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并收集交流熱愛生命的感人故事。
二、說教法、學法
崔巒老師指出:我們欣賞并提倡“簡簡單單教語文,本本分分為學生,扎扎實實求發展”的回歸常態的語文教學。《新課標》明確指出: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向學生傳授學法,教學生學會學習。基于教學目標的制定和重難點的提出,結合《新課標》理念,我采用了自讀感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實踐創新等學習方式,全體學生在課堂上始終保持自主、積極、主動的活動。耳聽、眼看、口讀、腦想、用肢體語言表演,“全頻道”運作,“多功能”協調,“立體式”展開。努力構建開放而有活力的新型語文課堂。始終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生學習伙伴中的首席。
三、說教學程序
這里,我主要就第一課時的教學作一番陳述。
為完成第一課時的教學任務,我設計了情境激趣——整體感知——細讀探究——升華情感的教學模式。
(一)激發情趣,導入新課
葉圣陶先生說過:“入境始于親。”舞蹈《千手觀音》相信大家都很熟悉,課堂伊始,通過多媒體播放舞蹈片段,讓學生感受舞蹈之美。同時提出問題:一群聾啞人怎么能在無聲的`世界中,舞出如此整齊劃一的優美動作?這不能不說是個奇跡。同樣的奇跡也發生在一個叫安靜的盲童身上。是什么促使了奇跡的發生呢?一起到書中去找答案吧。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檢查預習,掃清閱讀障礙
a.自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碰到生字及不好讀的句子多讀幾遍。
b.自學生字,并在小組內交流識字方法,練習給生字組詞。
c.教師檢查生字認讀情況。
d.同桌對讀課文,互相指正、評價。
2.再讀課文,自讀自悟
a.用較快的速度再次閱讀課文,想一想課文主要寫了什么?請同學們試著說一說文中的小女孩安靜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b.默讀課文,邊讀邊標注出自己不懂的問題,尋找學習伙伴幫助解疑。
c.全班交流解決疑難問題。
(較為淺顯的問題,讓學生互相幫助解決;含義深刻的語句可以讓學生在書中畫出,暫時不做討論)
【整體把握既是閱讀理解的起點,又是閱讀理解的歸宿。初讀課文時,要引導學生弄清這篇文章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說一說文中的小女孩安靜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鼓勵學生把自己最先的感知表達出來。】
(三)品讀欣賞,體會感悟
教師告訴學生:剛才我們已經初步讀懂了課文的內容,但這對于閱讀一篇文章來說還不夠,還應對文章進行仔細的研讀。這篇課文有許多含義很深的詞句,讀時令人感到言盡而意無窮。下面請同學們仔細閱讀課文,找到這樣的詞句,并想辦法進行深入的理解。然后,與小組同學交流自己的學習體會。
1.閱讀標畫
讓學生閱讀課文,找出含義深刻的句子,并通過不同的辦法深入理解。這方法包括:聯系上下文理解,通過抓關鍵詞語去理解,通過有感情朗讀去理解,通過聯系生活實際去理解。
(學生邊讀邊畫出句子)
2.學生分小組匯報交流,讓學生說說自己對句子的理解
隨機出示重點句子,師生共同分享學習的收獲。我著重引導學生通過以下句子的理解去體會文章的主旨。
①安靜的手指悄然合攏,竟然攏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個奇跡!睜著眼睛的蝴蝶被這個盲女孩神奇的靈性抓住了。
請大家注意這個句子,作者傳神地描繪了這一奇跡。通過“悄然”、“竟然”、“奇跡”、“靈性”這些重點詞語的理解,從女孩子穿梭、停下、伸手、攏住蝴蝶這一系列的動作中,分明讓人感到這一系列動作根本不是一個盲童所能做到的,因此作者說安靜攏住蝴蝶“真是一個奇跡”。若不是有一種神奇的靈性在牽引著她、指揮著她,睜著眼睛的蝴蝶怎么會被盲女孩抓住呢?這神奇的靈性不正來自小女孩對春天、對大自然的熱愛嗎?與其說是蝴蝶被盲女孩攏住,不如說是生命的美好被盲女孩神奇的靈性所攝取、所捕捉。
②許久,她張開手指,蝴蝶撲閃著翅膀飛走了,安靜仰起頭來張望。
在理解這一句話的時候,我們不要忽視了課文插圖的作用。通過觀察圖畫上小女孩的神態、動作去體會小女孩豐富的內心世界。盡管安靜什么也看不見,但追隨著蝴蝶飛舞的軌跡,她豐富的內心世界里,已經感受到飛翔的快樂,人生的美好。
諸如此類地語句文中還有很多,比如:“我仿佛看見了她多姿多彩的內心世界。”“誰都有生活的權利,誰都可以創造一個屬于自己的繽紛世界。”等等。
3.指導有感情地朗讀
【通過反復研讀、思考、交流討論,結合上下文和自己的生活實際理解句子,總結出理解句子的方法,同時滲透寫作方法,讓學生學會邊讀邊思考,學會推敲句子的深刻含義。同時注重了句子理解后的朗讀指導,讓學生能夠在朗讀中感悟語言,體會情感,深化感受,不斷完善、升華各自的認識。從安靜身上,感受到一位盲童對春天的熱愛、對生活的熱愛、對生命的熱愛。讓學生的思維在碰撞中迸射出火花,從而對課文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四)總結拓展,升華情感
在學生交流之后,引導學生默讀課文,然后總結談話: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同學們都收獲了些什么,把自己的學習成果與大家一起分享。同時,你對下節課的學習還有哪些期待,也和大家交流交流。
(五)布置作業,課外延伸
1.從文中找出自己喜歡的詞句或段落抄寫下來并背誦。
2.按照課文后學習伙伴的提示,搜集熱愛生命的感人故事,辦一份以“熱愛生命”為主題的板報。
【小學語文說課稿】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經典說課稿11-06
關于小學語文說課稿 小學語文課說課稿02-21
小學語文掌聲說課稿03-02
小學語文說課稿06-12
【精選】小學語文說課稿07-04
小學語文《觀潮》說課稿11-14
小學語文《莫高窟》說課稿12-13
小學語文《草原》說課稿12-23
小學語文《影子》說課稿11-17
小學語文《坐井觀天》說課稿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