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說課稿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用到說課稿,說課稿有助于提高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那要怎么寫好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說課稿,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說課稿1
一、說教材
《荷花》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六冊第四單元的一篇課文。課文按看荷花的順序展開,寫了公園里一池美麗的荷花和“我”看荷花時并被如詩如畫的美景陶醉而浮想聯翩,抒發了作者對荷花以及大自然的熱愛與贊美之情,是一篇培養學生語感、豐富語言積累的好教材。為此根據課程改革和語文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學會本課10個生字,1個生字只識不寫,理解新詞,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能力目標:以學定教,引導學生讀懂課文。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
3.情感目標:通過創設情景、借助媒體,品味詞句,深入感知課文,欣賞荷花的美麗,體會荷花的神韻,和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情感。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
這樣確定教學目標,符合本課特點,能切實培養學生的語感,全面提高語文素養,使語文學習具有趣味性、審美性,體現工具性與人文性。
二、說教學重、難點
其中1、2兩個目標是本課的教學重點,而體會荷花的神韻,體會大自然的美,深化學生的閱讀感受則是教學的難點。
三、說教學程序
根據三年級學生形象思維比較發達的特點,我打算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旨在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調動學生的興趣,激發學生情感,使他們投入課文所設置的情景中進一步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提高他們的審美水平
第一課時:設置形象生動的情境,引導學生借助漢語拼音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從整體上感知課文內容,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在語境中認識10個生字,重點指導讀好后鼻音的生字“蓬、夢”,多音字“骨”;指導生字的書寫時,重點注意“蓬”是上下結構的字,“翩”字要寫緊湊。
第二課時
(一)復習舊知,設問激趣。
針對本課生字的發音特點出示重點新詞組織學生認讀,讀好后鼻音、兒化音以及疊詞。在學生齊讀課題后提問:同學們看過荷花嗎?請你用一個詞來形容一下你見過的荷花。(美麗、漂亮、亭亭玉立、千姿百態……)在作者心中,荷花又是怎樣的呢?今天,讓我們隨著作者再次走進公園,再去看看荷花。
這個環節既對上課時的學習進行了反饋,也使學生產生想看荷花的想法,激發學生學習課文的欲望,為本課時的學習奠定了基礎。
(二)創設情境,理解課文。
第一自然段:略講
通過指名朗讀,了解“我”看見荷花的時間和地點。抓住“一……就……”的句式,感受荷花清香,抓住“趕緊”和“跑”體會作者的急切心情,讀出作者的感受。
第二自然段:詳講
教學第二自然段,我打算以一個開放性的問題:“在荷花池邊你看到了什么?”引導學生閱讀課文。在組織討論時,以學定教,從學生的意愿出發,確定學習語句的順序。讓學生讀讀課文,說說自己的感受,動手比畫比畫,結合展示的畫面與語言的渲染,展開充分的想象,盡情感受荷葉的茂盛之美、形態之美,荷花的姿態之美、色彩之美。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以游人的身份用觀賞者的'眼光讀課文看課文,使他們產生真切的體驗,把自己的感受融入朗讀之中,自然地表達贊美、喜愛之情。
第三自然段:
第一句通過一組荷花的圖片和語言的渲染,引導學生進行觀察,讓學生對荷花的風韻有了更深層次的感性理解。
第二句是本文的一個難點,我引導學生大膽質疑,進行梳理后確定重點問題,放手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教師深入其中傾聽學生發言,并適時給予指導。再組織交流,加以點撥。理解“畫家的本領可真了不起”時,先激活學生頭腦中已有賞析方法,引導他們從“色彩”、“姿態”等多個角度去評價眼前的這一池荷花,再次品讀第二、三自然段,感受荷花的美。理解“活的畫”時引導學生聯系上下文,感受荷花的勃勃生機。“畫家”一詞的理解,在教學中要尊重學生獨特的感受和理解,不同的學生對此一定會有不同的理解,學生可能會說是“夏天”,是“大自然”,或許還會說是中荷花的人,這些答案都可以給予肯定。
(三)三自然段的設計
從文本出發,讓學生從文到圖再到文,抓住課文中的關鍵詞句,細細品位,并為學生創設情境,使學生的感受從文本的美轉向對大自然的美的升華。
第四自然段:
這一段借助“一幅活的畫”來想像荷花,描寫中“我“與荷花融為一體。因此我設計了一個活動化的表演情景,讓學生來扮演荷花,通過肢體語言來體會“翩翩起舞、隨風飄動”;并通過錄象、音樂的渲染,使學生與作者產生共鳴。讓學生戴上頭飾,扮演文中“蜻蜓、蝴蝶、小鳥”,講述清早飛行的快樂、昨夜做的好夢,并進行創造性對話,說說小蝦、蝴蝶、小鳥可能會對美麗的荷花說些什么。讓學生在充分交流的基礎上給學生配上音樂圖片朗讀課文,讓學生置身其中,走進文本,走近作者心靈,進入美的境界,再次進感受美。
這樣設計讓學生在充分發揮想象的同時,既訓練了學生說話,又讓他們置身荷花中,進一步感受荷花的動態美 ,使學生的審美能力得到發展,審美水平得到提高。
第五自然段:
扣住“才”、“不是”、“是”等關鍵詞,討論“我怎么會有這樣的感覺?”從而感受到此時“我”完全陶醉其中、沉浸其中。而荷花的美也就不言而喻了。
四、個性作業、自主設計
總結:在教學活動中我掌握好宏觀調控,調整控制好節奏速度,在提問時,注意根據問題的難易程度,有針對性地選擇不同能力和水。
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說課稿2
一、說教材分析
《花鐘》這篇課文是人教版小學三年級語文上冊第四組中的第一篇精讀課文,本文共分為三個自然段,課文按照“歸納現象——揭示原因——實際運用”的思路,說明不同的花會在不同的時間開放及其原因,最后講植物學家據此修建“花鐘”,十分奇妙。文章思路清晰,文質兼美。它和后面的《蜜蜂》《玩出了名堂》等課文相互聯系,密切配合突出本單元“細心觀察”這個專題,激發學生善于觀察,勤于思考,并和前面第三單元相連,引導學生們探索大自然的神奇奧秘。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并結合本文的上述地位和作用,依據三年級學生實際的識字和閱讀水平,我將本課時的三維教學目標確定為:
首先,知識與能力目標:學生能正確讀寫課后生字,學生能了解并簡單運用多樣的句式表達,即可用多樣的句式造句等。
其次,過程與方法目標:學生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并養成圈點勾畫的閱讀習慣。最后,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學生能養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認真思考的習慣。
這三個目標是有機統一的整體,環環相扣、層層遞進。
三、說學情分析
進入三年級,學生已經具有過渡年級學生的學習特點,有了比較強的學習能力和比較豐富的語言積累,能通過自己的閱讀讀懂花開的時間、順序以及原因,但是對于描寫花開的詞語的句式需要老師的指導才能理解和運用。本班大部分學生喜歡閱讀,樂于表達,但在閱讀中缺少方法,表達的.單調、枯燥。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給予適當地指導,注重感性與理性的結合,理論與實踐的結合。
四、說重難點
根據本單元的教學重點和本文的內容特點,我認為本文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能讀懂課文內容,同時能感受體會到作者語言表達的準確性與多樣化。而結合學生的具體學情,我將教學難點設置為:學生學習使用不同的句式表達同一個意思。做這個安排,主要是考慮到這部分是學生的思維認知困惑區,三年級的學生在這方面正處于啟蒙的階段。
五、說教法學法
要促進學生發展,演繹語文精彩,必須要有以學生為主體的科學合理的教法、學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基于新課程理念和本文的特點,在教學過程中,我將采用的教法主要是情境教學法、講授法、對話法、探究法、自學輔導法、多媒體輔助教學等。當然,“授人以魚不如教人以漁”,教的最大化要落實于學的最大化中,學法主要是閱讀法、自主合作探究法等。
六、說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倒敘揭題。
出示花鐘課件,欣賞揭題。
【運用多媒體課件,欣賞花鐘圖片,通過倒敘的形式,利用第三自然段內容直觀揭題。】
(二)在線檢測,鞏固詞語。
推送“在線檢測”習題,學生答題,教師解析、反饋。
【基于“人人通”平臺,利用移動終端,檢測學生對詞語的掌握程度,實現實時數據傳輸,便于及時解析、反饋。】
(三)品讀解析,自主探究。
1、分享互動,品讀第一自然段
(1)默讀第一自然段,圈出文中描寫的花的名字,數一數寫了幾種花,這幾種花分別在什么時候開放?
(2)師生共同完善“花鐘”圖
(3)比較賞析句子,嘗試運用不同表達方式
①出示句子:凌晨四點,牽牛花開了;五點左右,睡蓮開了……
②讀一讀,說說你的感受。
③出示比較句:凌晨四點,牽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
④填一填,比一比:這些句子和剛才的句子有什么不同?
⑤練一練:課文中未進行形象描寫的午時花和夜來香,進行仿寫。
⑥說一說:文中的省略號表示什么?“花鐘”圖中缺省的四個鐘點的花或搜集的同時段的花。
⑦寫一寫:選擇你喜歡的一至兩種花進行仿寫,拍照上傳,反饋評析。
(4)齊讀第一自然段。
【利用移動終端,實時傳輸學生作品,有效進行讀寫結合的反饋評析。】
2、自主探究,解析第二自然段。
(1)自讀第二自然段,思考:為什么不同的植物開花的時間不同?
(2)在第二自然段中畫出原因,指名說一說。
(3)作者以什么花為例來說明?結合搜集的資料說一說,其他花在不同時段開花的原因。
【學生自讀自悟,自已搜集資料,自己解析問題,真正實現學生自主探究性學習。】
3、簡析小結,齊誦全文
(四)課后延伸,布置作業。
1、我是小作家:仿照第一自然段,將搜集到的課外的花寫一段話,上傳至家校幫,分享交流,評選“最佳小作家”。
2、制作一個“花鐘”,拍照上傳到家校幫,評選“最美花鐘”獎。
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說課稿3
一、教材分析
《花鐘》是一篇很美的文章,第一自然段介紹了不同的花卉開放的時間也不同,第二自然段介紹了不同植物開花時間不同的原因,第三自然段講植物學家利用花的這種特點制作了有趣的花鐘。單獨這一篇文章,不同的老師會有不同的理解,針對不同的年段會有不同的教學設計。
針對三年級上期這個特定的年齡段及課文在整個教材中的位置,我們需要確定這篇課文在發展學生語文素養方面應發揮的具體作用。
根據教材的位置,結合課后的生字和練習,我對教學目標有了這樣的“定位”——通過該課的學習,學生要會認8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爭奇斗艷、芬芳迷人、艷麗、蘇醒、嬌嫩”等詞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讀懂課文內容,激發學生觀察興趣,初步培養學生留心周圍事物,認真觀察和思考的習慣;學習用不同的說法表達同樣的意思。確定了以上教學目標以后,我對教材內容進行了處理與定位。
在《花鐘》一文的教學中,我將教學過程分為兩個課時,我所說的是這一課的第一課時,主要引導學生學習了生詞,課文學習的重點放到第一自然段,借文學詞學句。
具體的課時目標是:
1、學會本課的8個生字,會寫要求“艷、內”等14個字。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結合語境理解詞語,并用欣賞的心情朗讀和背誦自己喜愛的部分。
3、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課文用不同的說法表現鮮花開放的特點。
重點是:感悟到鮮花開放的不同表達方式。
難點是: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學習用不同的說法表達同樣的意思。
二、說教法,說學法
首先嘗試進行巧妙的`學科融合,讓師生、生生在簡單的對話中,數學、常識、語文三門學科的知識都有巧妙的融合、重組:讓學生學會看鐘,是早上幾點,下午幾點,還是晚上幾點,這是數學方面的知識技能;而讓學生知道不同的花開放的時間是不同的,了解什么花大致是幾點開,這又是常識知識;“萬壽菊開了,大致是下午三時。薔薇開了,大致是凌晨五點。”這又是用“大致”進行了說話訓練,接著找“也許、左右、大概、大約”等詞來替換,不僅加深了對“大致”的理解,更是一種詞語的活用,詞語的內化。實現一舉多得。其次注重愉悅的情感流淌通過教師、學生和文本的對話,在知識環境中尋求人的“適意安居”。淡化了教學行為,淡化了僵硬的學習,而學生卻學得那樣輕松自然,愉快充實。讓學生表現出強烈的求知欲。課堂中我始終引導學生去感受,去發現。欣賞了花鐘畫面,讓學生感受到了花鐘的美,科學家做法的奇妙,并通過兩個句子的比較,讓學生通過讀、辨,感受到了平常說的口頭語,是那樣單調、枯燥,更為重要的是激起了學生去尋求,去感受,去體驗豐富、生動有趣的語言美的愿望。尊重學生經歷了可貴的情感體驗。新課標要求我們在教學的過程中注意學生的情感體驗。本節課的學習過程,展示了學生心靈成長的過程,是一次情感經歷的過程。
課上,始終用飽滿的、真摯的情感喚起學生的熱情、激情。如:在引導學生讀第一自然段時,說“欣賞了這么美的句子,看到了這么美的花,老師也禁不住想放聲朗讀,同學們愿意給我一個展示的機會嗎?就這樣,學生的情感得到了熏陶、感染、升華,從而更加產生了對花鐘、對各種花的喜愛,對語言文字的熱愛之情。讓學生充分的語言實踐。國家新課標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課堂教學應是學生語言實踐活動的主戰場,因此,在閱讀教學中,不僅要重視基礎知識教學,注重語言的積累運用,注重朗讀、默讀等綜合感知的能力的培養,還要注重提高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
三、說教學程序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①語言引述:鮮花是我們都喜愛的。它裝扮著我們的世界,豐富了我們的生活。交流一下你知道哪些花,喜歡什么花,為什么,好嗎?
②直觀感受:老師搜集了一些有關花兒的資料,想欣賞一下嗎?(展示多媒體課件)
③讀題引疑:這些花兒不僅美麗,而且在它們身上還蘊藏著許多奧秘呢,(出示課題,讀題讀后有什么疑問嗎?逐段朗讀,探究發現①朗讀、理解第一自然段。
a、自讀第一自然段,讀準字音,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理解新詞,讀通句子。
b、朗讀展示。營造樂讀的氛圍,激勵學生用欣賞性的語氣讀給大家聽,其他同學可欣賞性地聽,聽后可仿讀,可評點。(多人次多形式地讀)
c、引導發現。朗讀了這么多遍,同學們對這些花兒一定有許多新的發現,能和大家交流一下嗎?(交流要點:一是花兒開放的樣子不一樣,二是開放的時間不一樣。教師可根據學生的發言相機引導。若學生發言先說花兒開放的樣子不一樣,可順勢讓學生接著說說自己最喜歡哪一句,然后說說這方面的感情發現并結合指導有感情朗讀。若學生先說到花兒開放的時間不一樣,也可讓學生先找出各種花的不同開放時間。)
d、感情朗讀。讓學生帶著自己的體驗和感受(驚喜、詫異、喜愛等)再入情地朗讀全段課文。
e、再引生疑。讀了這段課文,同學們又會自然地生發出哪些問題呢?(主要是“為什么這些植物開花的時間會不同”)
②順勢深入,探究解惑。
a、默讀課文第二自然段,畫出表示植物開花時間不同的原因的句子。
b、交流并朗讀“植物開花的時間,與……有著密切的關系”和“還有的花,需要昆蟲傳播花粉,……”等句子。
c、用自己的話說說曇花和牽牛花的開花時間和溫度、濕度、光照等有什么關系。
據理推測,合理想象
①在四人小組內交流一下自己熟悉的花什么時候開放,推測一下這是什么原因。
②全班交流。
當堂作業
①學習生字,交流學法。
a、出示生字卡片,觀察生字,交流寫字經驗。
b、書寫生字。
②填寫句子,體會表達。填寫課文中用不同說法來表達鮮花開放的句子,并自己仿一句。
課后延伸
①學生自由結合,繼續搜集各種花不同時間開放的資料,看誰搜集的資料翔實,豐富,為下節課的拓展活動作準備。
②抄寫詞語表中列出的本課的新詞。
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說課稿4
《我們的民族小學》是小學三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文章描寫我國西南邊疆地區的一所民族小學,在學校里,各民族的小學生身著鮮艷的民族服裝,把學校裝點得絢麗多彩;古老的銅鐘,還有鳳尾竹,更增添了學校的鄉村氣息和民族特色。來自不同民族的學生,穿戴不同,語言不同,但都成了好朋友,在祖國的大家庭里,在鮮艷的五星紅旗下共同生活,在同一間教室里學習。孩子們課上認真讀書,課下盡情玩耍,連小動物也來聆聽讀書和來看熱鬧,可見對孩子們的幸福生活是多么羨慕。這體現了祖國各民族之間的友愛和團結。體現了學校團結的氛圍,反映了學校的歡樂、祥和氣氛。課文中就詞句的理解,以學習伙伴的口吻,以吐泡泡的形式,作了一些提示。目的是引導學生讀到這里對所提示的內容要進行思考。本文對第一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話作了提示:我好像看到了這樣的'情景,即好像看到了同學們向小鳥打招呼,向老師問好,向國旗敬禮。
課文層次清楚。先寫上學的路上和來到學校時的情景;再寫課上和課下,最后以自豪贊美的感情點題:這就是我們的民族小學;古老的銅鐘,鳳尾竹的影子,使人感到鐘聲悠悠不絕,影子綿綿縈繞,這的確是一所令人難以忘懷的學校。
說教學目標:
根據課標要求,教材特點和學生正處于從低年級升入中年級的過渡時期這一實際,我確定以下四個教學目標:
1、會認5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坪壩、穿戴、打扮、歡唱、招呼、飄揚、蝴蝶、好奇、孔雀舞、游戲、招引、熱鬧、古老、銅
鐘、粗壯、鳳尾竹、潔白、搖晃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了解民族小學學生幸福的學習生活,體會課文表達的自豪豪和贊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團結的教育。
4、抄寫描寫窗外安靜的句子,初步體會這些句子的含義。
說教法、學法:
在語文教學中,要講究訓練的科學性,體現訓練的層次性。我設計以下手段:
1、品味重點詞語,加深對課文的理解,主要是讓學生品味安靜、熱鬧這兩個詞,并注意教學方法的變化。組織學生從樹枝不搖了,鳥兒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聽同學們讀課文,這些句子中體會當時的安靜;并進一步引導學生想象校園里為什么這么安靜?,從而懂得這些表現安靜的句子的含義。在讓學生體會熱鬧中,通過想象大家除了可以在大樹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戲外,還有可能作什么?通過學生大膽而豐富的想象,使下課后的熱鬧與上課時的安靜形成強烈的對比。
2、加強讀的具體指導,我們不贊成純技巧的朗讀指導,但是我們認為建立在文章內容基礎上的朗讀技巧的指導還是必要的。注意讀的層次變化,從自由讀到指名讀,加強讀的評價,再齊讀,再指導。在反復朗讀中,引導感悟,激發情感。
3、加強學法指導。教學的目的,不僅要使學生學會,而且要引導學生會學。通過圈劃,讓學生理清文章思路;通過讀,體會文章的思想內容,表現文章的思想感情;通過比較句子,促進語感。
說教學重難點: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通過對課文的整體把握和對重點詞句的理解,了解我國各民族兒童的友愛團結及他們幸福的學習生活,體會貫穿全文的自豪、贊美之情。難點是體會描寫窗外的安靜和小動物湊熱鬧的句子的表達效果。
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說課稿5
一、教材分析
《荷花》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是葉圣陶先生的作品。課文描述了公園里的一池美麗的荷花和“我”看荷花時的感受。全文文字簡短,卻把一池的荷花寫活了,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課文按照看荷花的順序進行敘述,語言樸實優美,想象力豐富,對荷花的描寫形象逼真,富于感染力,讓我們讀后產生一種美感,情操得到陶冶。課文一開始先告訴我們清早一走進公園的門,就趕緊往荷花池邊跑去,是因為有一陣荷花的清香吸引了“我”。直截了當,引人入勝。
接著,講那一池美麗的荷花——色彩鮮艷,形狀各異,就像一大幅活的畫。作者展開豐富的想象,敘述上有聲有色,動靜結合,真的把一池荷花繪成了一幅美麗的荷花圖。最后,作者把自己比作一朵荷花,將自己看荷花時的全部感情都融入到文字當中去,感染了讀者,讓我們讀后不僅欣賞到一池美麗的荷花,而且也獲得了一種情感體驗。課文作者因景入情,以情觀景,情景交融,不僅寫出了荷花的豐姿,而且寫出了荷花的神韻,使讀者既賞心悅目,又有身臨其境的感覺。讓學生隨著教學過程的推進,入情、動情、抒情、移情。通過教學讓學生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感受荷花的美麗,培養學生愛美的情趣和熱愛大自然的感情。我所教的三年級的孩子們思維活躍,接受新事物較快,但由于生活在農村,對荷花了解甚少。正是考慮到這個特殊原因,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巧妙地運用多媒體技術引導學生認識和欣賞荷花那不同尋常的美。
二、教法和學法
教法:1、采用情境教學法,使學生感覺如臨其境,易于理解。
2、直觀教學法:通過多媒體的直觀演示,激發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突破教學難點。
3、以讀代講法。教學時讓學生通過各種形式的讀,讀中理解,讀中體會。
學法:1、遵循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的“三為主”原則,學生采用:看、聽、讀、品的方法學習。
2、抓住重點詞體會句子。
3、采用探究性學習方法,使學生在閱讀后自主探究合作。
三、教學過程
根據教學目標和重難點的設定,我把荷花第二課時的教學設定為三大環節:
(一)課件播放荷花圖片引入,整體感知(在初讀課文和激發動機中——入情)
葉圣陶先生說:“入境始于親。”新課開始,教師要讓孩子情感的河水蕩漾起來,使他們對新課的學習,形成一種期盼的欲望,關注的心理。為此,我設計了如下環節來導入新課:今天,我們先來個謎語“開在炎炎烈日下,長在清清碧波中,身陷污泥心地潔,芳香撲鼻醉人心。” 這么美的荷花,大家喜歡嗎?讓我們一起來欣賞。我利用多媒體創設情景,把孩子們帶到荷花池。如此激情導入新課,學生的聽覺、視覺、思維、想象,“多頻道”運作,情緒一下子被調動起來了,形成了“未成曲調先有情”的良好的課堂基調。教學也因為學生的入情,而進入了積極的狀態。
(二)直奔重點,品味美麗(在感受課文描寫的形象中——動情
在欣賞畫面以后,讓學生聽錄音并思考:“哪幾段直接寫了荷花?”這一問題的提出讓孩子直接去學課文的二、三自然段。
在學生充分讀后交流。交流的方法是:找出自己覺得美的句子,說說美在哪里,能講出理由更好。通過自主學習,孩子們一定能大膽地、自由地表達自己的觀點。然后借助圖畫(課件出示):從“挨挨擠擠”體會荷葉的茂盛之美;從“碧綠、嫩黃”體會顏色之美;從“冒、飽脹、破裂”體會荷花的長勢之美;從“有的……有的……有的……”體會一池荷花千姿百態的美。
在引導學生通過“冒”字,體會荷花競相開放的蓬勃生機,我設計了以下的教學過程:(按)首先從文字入手,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和上文中的“挨挨擠擠”一詞初步感悟荷花向上“冒出”的生命力。接著引導學生讀悟這段文字,在頭腦中形成畫面。在此基礎上(按),向學生展示白荷花在挨挨擠擠的荷葉中冒出來,挺立
于荷葉之上盎然盛開的畫面,并配上教師富有激情的'語言渲染。學生的認識得到了深化,體會到“冒”用得好。他們自主的再次誦讀課文,豐富情感體驗。既而又從文中的“展開”、“露出”、“飽脹得要破裂”等詞句中,體會出這一池美麗的荷花競相開放的生機與活力,至此,學生內心對大自然這位高明畫家的無比贊美之情油然而生。
在品味荷花的美麗之后,我運用課件再現畫面(按),感受一大幅活的畫,理解“畫家”,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然后我讓孩子們對著滿池的白荷花說出他想說的話。有前邊豐富的表象儲備,加上自己對表象的體驗,孩子們一定會迫不及待地舉起小手、毫不拘束地暢談心得,又使他們心中美的體驗得到升華。這是與課文情感相碰撞產生的火花。這樣設計,借助文本而又超越文本,引導想象,既發展了學生的形象思維,又加深理解和豐富了課文內容,培養了創造能力。
如詩的畫面,優美的文字,讓學生自讀感悟,互讀點評,用聲音之美展現文字之美、景物之美。最后就能熟讀成誦,由讀到背,必將十分順利地達到能力目標中的背誦目標。
(三)體會意境、升華情感(在表情朗讀和語言訓練中——抒情、移情)
課文的第四自然段是寫當“我”仿佛就是一朵荷花時眼前出現的景象。學生理解想象文中“我”忽然覺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時眼前出現的景象,這,是教學的另一個難點。我利用課件呈現一池生機盎然的荷葉荷花,(按)在優美的背景音樂中,讓學生的視覺感受形之美,聽覺感受聲之美,仿佛置身其中,課文中描寫的那種想象的原來似乎不可捉摸的情境變得可聞可見了。(按停)這時,學生不由自主的產生了學習探究的欲望:“作者看到這一切,他又是怎么想的?為什么會產生這種想法呢?”于是,學生積極主動的自讀自悟互相交流。“覺得自己就是一朵荷花,和滿池荷花在微風中翩翩起舞”,就有了與作者相似的體驗,情感上與作者產上了共鳴。通過感知領悟和積極豐富的想象,學生再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出對荷花的美的感受。不僅理解了語言文字,想象力也得到了的發展。
誦讀之后,課件再次呈現一池美麗的荷花,(按)伴隨著優美的音樂,學生深情的觀賞,(看)這時,教師的話音柔和的響起:“在這美麗的荷花池中,蜻蜓飛過來,小魚游過來,它們會跟荷花說些什么呢?”(按停)畫面為學生創設了語言實踐的情境和想象的廣闊空間,此刻,學生產生了表達語言的強烈的欲望。(按)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進入角色,在荷花池中盡情嬉戲,抒發內心情懷。
四、板書設計
聞到:清香
葉:茂盛
(挨挨擠擠、碧綠)
看到:荷花—美一大幅活的畫
花:姿勢多
(全開、剛開、未開)
(一朵有一朵的姿勢)
想到:仿佛是荷花
板書內容突出了課文的重點,符合兒童的心理特點和認知水平,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能引導、發散學生創造性思維,也為背誦有困難的學生理清了思路。
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說課稿6
一、說教材
《荷花》是蘇教版語文教材第六冊第四單元的一篇寫景記敘文,寫的是“我”去公園賞荷,陶醉于白荷花的豐姿神韻,與荷融為一體的事,贊美了荷花婀娜多姿、生機盎然的美,表達了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作者因景入情,以情觀景,情景交融,不僅寫出了荷花的豐姿,而且寫出了荷花的神韻,使讀者既賞心悅目,又有身臨其境的感受。
二、說教學
認知目標:
1、會認會讀生字。掌握“蓮蓬、飽脹、挨挨擠擠”等詞語。
2、讀懂一至三自然段。
能力目標:
1、通過看圖說話、寫話的練習,提高語言的運用能力。
2、進一步培養學生利用網絡信息資源進行學習的能力。
情感目標:
1、通過自主探究、交互合作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團結協助的精神。
2、通過看圖,讀文,展開想象,品味詞句去欣賞荷花的美,從而加強語感的訓練,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激發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三、教學對象分析
1、所任教的班級有較好的朗讀能力,初步懂得欣賞詞句,本節課將發揮學生的優勢讓學生充分誦讀課文,運用以往領悟的品讀詞句的方法欣賞本課遣詞造句的特點。
2、學生有一定的自學能力和合作意識,有利于實施自主探究基礎上開展同伴互助合作的學習方式。
3、學生基本掌握文字輸入,上網瀏覽等計算機基礎,但熟練程度不一。因此更需發揚合作精神,共同完成學習任務。
四、教學資源設計
課前,教師將師生合作搜集到的荷花相關資源虛擬成專題網站——“荷花小站”。“荷花小站”設有六個部分,分別為“走進課堂”、“增長見識”、“燦爛文化”、“荷花資源”、“在線測試”、“荷言荷語”。這當中既包括課堂教學所用的資源,也包括供學生課后拓展性學習的資源。
五、教學策略及教法設計
教學策略:
為了使語文學科教學與信息技術達到最佳的整合,教學設計“以生為本”,從學生素質的良好發展出發,努力把信息技術素養的培養(如對語言信息進行查找、篩選、獲取、歸納、編輯的能力)與語文學科的任務(如大量讀書,品味詞句,情感熏陶,聽說讀寫的訓練)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充分發揮其各自的優勢、揚長避短,優化課堂教學。
“荷花小站”六個部分中,“走進課堂”部分集文字、圖片、影像、音樂于一體,給學生的自主探究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加上教師適時的點撥,恰當的啟發,激發了學生的想象,使學生對詞語的品味、感悟更立體、更豐富、更有個性化;“在線測試”則把欣賞精美的圖片與說話、寫話結合起來,并可以通過網上論壇讓師生對寫話練習進行欣賞、評議、修改,有效地加強了語言文字的訓練。其余的幾個部分為學生提供了網絡大量的信息資源,使教學不局限在課本中,拓展了學生對荷花多角度、多層面的認識。
教法設計:
本文教學以建構主義理論、情境教學理論為指導,采用了“情境、主動、交互、發展”的教學模式,借助網絡及多媒體提供的豐富資源及強大的交互功能創設情境,調動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積極性,發揚自主探索、交互合作的精神,理解和品味語言,激發情感,喚發想象,增強表達欲望,從而了解荷花,熱愛大自然,使語文素養和信息素養多方面得到更好的發展。
六、教學過程:
(一)、網絡導入,設境激情:
我們常說,兒童的情懷是一灣淺淺的小河,無風不起浪,無物不揚波。所以,新課伊始,我給學生送上一陣微風,讓孩子情感的小河蕩漾起來,是他們對新課的學習產生一種期盼的欲望,關注的心理。我是這樣導入新課的:荷花,高雅清香,冰清玉潔,歷來被人尊稱為“花之君子”。自古以來,文人墨客贊美荷花的詩篇、畫幅數不勝數。
而杭州西湖的曲院鳳荷則獨樹一幟、久負盛名。讓我們伴著美妙的《采蓮曲》,一起去荷花池邊欣賞荷花的美麗風姿,好嗎?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懷著對荷花的急切向往之情,打開“荷花資源”中的“荷花視頻”,欣賞荷花的美景。此時,學生的視覺、聽覺、想象、思維“多頻道運作”,全身心感受,“未成曲調先有情”,他們已深深陶醉在美侖美奐的境界里,為領略課文的.真味打下了良好的情感基調。
(二)、通讀全文,整體感知:
當學生激情澎湃、嘆為觀止的時刻,我引領孩子“走進課堂”,盡情地、美美地讀一讀葉圣陶老爺爺的《荷花》一文,體會文中的荷花給自己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從整體上把握住課文的主要內容,并知道課文的第二、三自然段寫了荷花形態各異的美。
(三)、細讀與想象并行,領悟課文意境美
在學習課文第二、三自然段時,我給學生明確的學習任務及方法:初次在反復美讀后,指導學生感情背誦描寫荷花不同姿態的句子。
(四)提供創造平臺,讓想象激情飛揚
眾所周知,課文只是個例子。我在引導學生美讀成誦之后,帶領學生進入“在線測試”。讓學生一邊觀察多姿多彩的荷花,一邊展開豐富的想象,給婀娜多姿、萬紫千紅的荷花取上新穎別致的名字,用優美的語句描繪荷花的迷人風韻。通過練習、交流、點評,提升了學生的審美能力,激發了他們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五)、拓展學習時空,豐富學習資源
當課接近尾聲處,我讓學生自主瀏覽網站上的其他欄目,拓寬了學生的視野,為學習下節課作知識上的鋪墊。
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說課稿7
一、說教材簡說
今天我上的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第五冊第29課《掌聲》,課文寫的是殘疾女孩英子內心很自卑,一個偶然的機會讓她不得不面對全班同學的目光。想不到的是,同學們給了她鼓勵的掌聲。掌聲從此改變了英子的生活態度,她變成了一個活潑開朗的人,開始“微笑著面對生活”。課文通過英子的變化表現了同學之間的鼓勵和關愛。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整體把握課文內容,感受英子在掌聲前后的變化,從而體會到掌聲的巨大作用。
二、說教學理念
重視人文素養和文化積累,強調閱讀感悟和語言運用,關注學習過程和方法,強調開發,引導創新。
三、說教學設計
1、引入。因為是第二課時,所以我在提出了讀書的要求——在讀流利的基礎上讀出感情。直接出示課題,讓學生說說課文寫了幾次掌聲,劃出文中寫掌聲的句子。課題引入簡短精要,緊扣教學重點。
2、精讀。整個教學過程都圍繞兩次掌聲展開。讓學生找出描寫掌聲的句子后讀一讀,就讓他們說說教室里為什么會驟然間響起了掌聲?這是一個怎樣的英子,從哪些地方看出來?當老師點到英子的'時候,她的神情動作是怎樣的?等幾個大問題,把課文1、2、3自然段都帶進去了。探究點抓得準,探究的有深度,學生經歷了強烈的情感體驗。第二次掌聲的處理是讓學生說說為什么教室里又會響起熱烈的掌聲?英子得到掌聲后心理會想些什么?等幾個問題略顯簡單地教學過去了。教學重點很突出,學生自主意識很強,很好地體現了學生學習的主體性。
3、情感的提升。由于學生對文本體會得很深刻,所以,通過從怎樣的英子變成怎樣的英子這個大問題很自然地讓學生體會到掌聲的巨大作用。例如,舊有一生在課堂上說這是完美的英子,老師立刻抓住生成時機,讓該生說說為什么你認為此時的英子是完美的,該聲說:“英子只是行走不方便,其它方面并不比別人差,甚至更好。現在她克服了自卑的心理,勇敢地表現自己,所以我覺得她是完美的。”說的多好啊,體會的多深刻啊,這不就是老師苦苦追求的結果嗎!所以說體會應該是建立在良好的理解上的。
4、整堂課教學環節緊密,環環相扣,但我不忘語文課的語言訓練。例如:驟然、猶豫等詞語的理解,鼓勵的書寫指導,并且把這些語言文字的訓練很好地結合到閱讀理解課文中,相鋪相成,相得益彰。
5、對作業的設計,我分三個層次——讀、抄、寫。在預設中,我猜想選有感情地讀課文和抄寫感受最深的句子的學生會比較多,那么,我會讓學生讀讀句子,并說說體會到什么。結果在課堂上,大部分學生都出乎意料得選擇了給英子寫回信,那么我靈機一動,讓學生把寫好的回信裝在信封里,寫上英子收放在傳達室里,并耐心等待英子的回信。顯然,學生很有興趣,我們艘知道肯定是老師寫的回信,但是形式上這么一變,效果就完全不同了。
以上是我的一點淺薄的認識,望大家指正。
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說課稿8
一、說教材
《荷花》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的一篇課文。課文按看荷花的順序展開,寫了公園里一池美麗的荷花和“我”看荷花時并被如詩如畫的美景陶醉而浮想聯翩,抒發了作者對荷花以及大自然的熱愛與贊美之情,是一篇培養學生語感、豐富語言積累的好教材。為此根據課程改革和語文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學會本課10個生字,1個生字只識不寫,理解新詞,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能力目標:以學定教,引導學生讀懂課文。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
3、情感目標:通過創設情景、借助媒體,品味詞句,深入感知課文,欣賞荷花的美麗,體會荷花的神韻,和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情感。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
這樣確定教學目標,符合本課特點,能切實培養學生的語感,全面提高語文素養,使語文學習具有趣味性、審美性,體現工具性與人文性。
二、說教學重、難點
其中1、2兩個目標是本課的教學重點,而體會荷花的神韻,體會大自然的美,深化學生的閱讀感受則是教學的難點。
三、說教學程序
根據三年級學生形象思維比較發達的特點,我打算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旨在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調動學生的'興趣,激發學生情感,使他們投入課文所設置的情景中進一步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提高他們的審美水平
第一課時:設置形象生動的情境,引導學生借助漢語拼音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從整體上感知課文內容,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在語境中認識10個生字,重點指導讀好后鼻音的生字“蓬、夢”,多音字“骨”;指導生字的書寫時,重點注意“蓬”是上下結構的字,“翩”字要寫緊湊。
第二課時
(一)復習舊知,設問激趣。
針對本課生字的發音特點出示重點新詞組織學生認讀,讀好后鼻音、兒化音以及疊詞。在學生齊讀課題后提問:同學們看過荷花嗎?請你用一個詞來形容一下你見過的荷花。(美麗、漂亮、亭亭玉立、千姿百態……)在作者心中,荷花又是怎樣的呢?今天,讓我們隨著作者再次走進公園,再去看看荷花。
這個環節既對上課時的學習進行了反饋,也使學生產生想看荷花的想法,激發學生學習課文的欲望,為本課時的學習奠定了基礎。
(二)創設情境,理解課文。
第一自然段:略講
通過指名朗讀,了解“我”看見荷花的時間和地點。抓住“一……就……”的句式,感受荷花清香,抓住“趕緊”和“跑”體會作者的急切心情,讀出作者的感受。
第二自然段:詳講
教學第二自然段,我打算以一個開放性的問題:“在荷花池邊你看到了什么?”引導學生閱讀課文。在組織討論時,以學定教,從學生的意愿出發,確定學習語句的順序。讓學生讀讀課文,說說自己的感受,動手比畫比畫,結合展示的畫面與語言的渲染,展開充分的想象,盡情感受荷葉的茂盛之美、形態之美,荷花的姿態之美、色彩之美。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以游人的身份用觀賞者的眼光讀課文看課文,使他們產生真切的體驗,把自己的感受融入朗讀之中,自然地表達贊美、喜愛之情。
第三自然段:
第一句通過一組荷花的圖片和語言的渲染,引導學生進行觀察,讓學生對荷花的風韻有了更深層次的感性理解。
第二句是本文的一個難點,我引導學生大膽質疑,進行梳理后確定重點問題,放手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教師深入其中傾聽學生發言,并適時給予指導。再組織交流,加以點撥。理解“畫家的本領可真了不起”時,先激活學生頭腦中已有賞析方法,引導他們從“色彩”、“姿態”等多個角度去評價眼前的這一池荷花,再次品讀第二、三自然段,感受荷花的美。理解“活的畫”時引導學生聯系上下文,感受荷花的勃勃生機。“畫家”一詞的理解,在教學中要尊重學生獨特的感受和理解,不同的學生對此一定會有不同的理解,學生可能會說是“夏天”,是“大自然”,或許還會說是中荷花的人,這些答案都可以給予肯定。
(三)三自然段的設計
從文本出發,讓學生從文到圖再到文,抓住課文中的關鍵詞句,細細品位,并為學生創設情境,使學生的感受從文本的美轉向對大自然的美的升華。
第四自然段:
這一段借助“一幅活的畫”來想像荷花,描寫中“我“與荷花融為一體。因此我設計了一個活動化的表演情景,讓學生來扮演荷花,通過肢體語言來體會“翩翩起舞、隨風飄動”;并通過錄象、音樂的渲染,使學生與作者產生共鳴。讓學生戴上頭飾,扮演文中“蜻蜓、蝴蝶、小鳥”,講述清早飛行的快樂、昨夜做的好夢,并進行創造性對話,說說小蝦、蝴蝶、小鳥可能會對美麗的荷花說些什么。讓學生在充分交流的基礎上給學生配上音樂圖片朗讀課文,讓學生置身其中,走進文本,走近作者心靈,進入美的境界,再次進感受美。
這樣設計讓學生在充分發揮想象的同時,既訓練了學生說話,又讓他們置身荷花中,進一步感受荷花的動態美 ,使學生的審美能力得到發展,審美水平得到提高。
第五自然段:
扣住“才”、“不是”、“是”等關鍵詞,討論“我怎么會有這樣的感覺?”從而感受到此時“我”完全陶醉其中、沉浸其中。而荷花的美也就不言而喻了。
四、個性作業、自主設計
總結:在教學活動中我掌握好宏觀調控,調整控制好節奏速度,在提問時,注意根據問題的難易程度,有針對性地選擇不同能力和水。
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說課稿9
一、說教材
《掌聲》是蘇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七單元中的一篇精讀課文。本文生動地記敘了身患殘疾的小英在上臺演講時得到了同學們熱烈的掌聲,在這掌聲的激勵下,克服憂郁自卑的心理,鼓起生活的勇氣變得自信開朗的故事。
作者以飽蘸愛心的筆墨,用樸素無華的語言,把學會尊重,學會關心的主題寓于這個動人的故事之中,讀來十分感人。這樣一篇感人至深的課文給了我們一次出色的愛的教育機會。
二、說學情
陶行知說過:“你不知道學生的能力,不知道學生的需要,那么你就是有天大的本事也不可能教好學生。”因此,教師只有對學生有了全面的了解,才能真正有的放矢、優化教學。
本文教學對象是三年級學生,他們天真、活潑、想象力豐富,而且語言的組織能力和表達能力都有了一定的基礎。本文語言質樸簡單,對他們來說讀懂這個故事應該沒有什么困難,但是平淡的敘述后面卻包含著充沛而深厚的情感。對于正常人,對于缺少生活經驗的三年級學生來說,卻很難體會其中的辛酸。如何調動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在學生和小英之間搭建一座心靈的橋梁,帶學生進入殘疾人的生活、心理是教學中應解決的最重要的問題,促進學生實現文心和人心的和諧交融。
三、說教學目標
依據課程標準提出的三年級階段學習目標及教材特點,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我設計了如下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難點:
1、知識與能力目標: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重點詞語“猶豫、憂郁……”的意思;并背誦最后一個自然段。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抓住重點詞句以及有感情地朗讀,了解小英的情感變化,深刻領會“掌聲”的內涵。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懂得人與人之間需要尊重、鼓勵,要主動去關愛別人,特別是身處困境的人;同時也要珍惜別人對自己的關心與鼓勵。
教學重點:指導學生朗讀課文,把握課文內容,感受小英在掌聲前后的情感變化,理解人與人之間是需要鼓勵和關愛的。
教學難點:通過感悟語言,揣摩神態和動作的描寫來體會小英的心理變化,從而感悟掌聲的內涵。
四、說教法和學法
1、設計理念:《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因此在教學中,以“掌聲”為突破點,緊扣小英情感變化這條主線,將掌聲前、掌聲后的小英進行對比,指導學生用“抓人物的神態、動作、語言來體會人物內心世界”的閱讀方法,用心去學,動情去讀,體會小英的情感變化,從而充分領悟掌聲的內涵。
陶行知說過:“先生不應該專教書,他的責任是教人做人;學生不應該專讀書,他的責任是學習人生之道。”進而引導學生真正理解文本最后一段的內涵,學會尊重、學會關愛別人,升華情感,將暖暖的愛意滲透到生活當中。
2、教法
為人師者,教法為要。教若渡河,教法乃舟,無舟則望洋興嘆;教若登山,教法如繩,無繩則見山徒呼。可見,教法在教學過程中的重要性。
基于設計理念,我設想本課時的教學將著眼于“情”,扎根于“讀”。我主要采用“悟讀法”“讀書指導法”“啟發法”。朗讀是學習語文的傳統方法,也是審美傳情的極好手段。指導學生用“抓人物的神態、動作、語言來體會人物內心世界”的閱讀方法,啟發引導學生以“掌聲”為突破點,緊扣小英情感變化這條主線,用心去學,動情去讀,體會小英的情感變化,從而充分領悟掌聲的內涵。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認知規律局限了其理解和表達的快速到位,需要在對語言文字的層層讀悟中漸漸達到悟情和傳情。所以本課教學我著力體現“以讀為本,讀中感悟,悟中生情”的教學特色。
3、學法
陶行知曾說過“與其把學生當天津鴨兒添入一些零碎知識,不如給他們幾把鎖匙,使他們可以自動去開發文化的金庫和宇宙之寶藏。”強調了學法指導的重要性,教師的責任不在教,而在于教學生學,教師要教給學生受用一生的能力和本領。
與教法相適應,以學生為主體,主要采用朗讀感悟法、想象體會法、聯系生活法,現代心理學認為:“人的知識獲得是自主習得的過程。”因此,要在自主閱讀、小組交流、自悟表達中體會情感,讓學生在扎實的語文實踐中提高語文素養。在學習最后一個自然段時,讓學生聯系自己的實際,談感受,談身邊的人與事,由此真正理解最后一段的內涵。
五、說教學過程
(一)字詞回顧,巧妙導入
導入語:上節課我們已經完成本課的生字新詞學習,理解了重點詞語的意思,指導了書寫,并初讀了課文,我們認識了一位新同學小英,那么這節課讓我們去和小英交個朋友,深入了解她,好嗎?
1、學生聽了老師范讀后自讀課文。
2、選取了“小英殘疾”和“小英變化”的三個標志性句子,同時考察學生重點詞語和多音字的掌握情況:
(1)因為小時候生病,一條腿落下了殘疾,她不愿意讓人看到她走路的樣子。
(2)小英猶豫了一會兒,最后慢吞吞地站起來。我們注意到,小英的眼圈兒紅了。
(3)說也奇怪,從那次演講以后,小英像變了一個人似的。
3、抓住第(3)句提出一個問題:從這句話中,你知道以前的小英是什么樣的嗎?由此引入教學過程的下一步:緊扣“變化”,體驗情感。
【這個環節由字到詞,由詞到句,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領悟讀音、用法,指導朗讀。在不露聲色的朗讀指導中,幫助學生理清故事的脈絡。對于三年級的孩子來說,要學會抓住文章中的主要內容,不要生硬提拉與代替,而是準確把握學生現有的位置,設立一個腳手架,引導學生一步步向上攀援。】
(二)緊扣“變化”,體驗情感
1、了解過去,感受小英的憂郁自卑。在感受小英的變化時,我主要做法先是讓學生抓住“默默地、不愿意、猶豫、慢吞吞、眼圈紅了”等表現人物神態、動作的字詞品讀體會,并引導學生想象體驗小英的生活和內心世界,從而理解小英的性格特點。在學生深刻體會了小英的憂郁孤獨,內心涌動著對小英的同情和關懷的基礎上,順勢指導多種形式的朗讀,讀出我們內心的同情,讀出小英的.憂郁自卑的內心世界。
2、了解現在,感受小英的自信開朗。挖掘文本空白處:注意第五段的省略號,引導學生想象小英在學校里還會做什么?還會有哪些變化?
3、抓住關鍵詞語概括文章主要內容。
抓小英前后變化的關鍵詞“自卑憂郁”與“自信開朗”。
在教學過程中,不僅重視教法,更強調學法指導。正如培根所說:“關于方法的知識,是世界上最寶貴的知識。”我國也有這樣一句古話:“授人以魚,只供一餐;授人以漁,可享一生。”
【在這個過程中,暫時跳過了文本中表現“掌聲”的段落,對教材的重組意在達到這樣的效果——小英的前后變化構成了強烈的情感沖突和矛盾:究竟是什么使得那么憂郁自卑的小英變得如此自信開朗?這中間究竟發生了什么?這股強大的力量究竟是什么?學生正是帶著這樣的疑問進入文本的核心部分。】
(四)聚焦“掌聲”,感悟內涵
兩次“掌聲”背后的意義分別是什么?
1、畫出描寫掌聲的句子。
2、“假如你就是小英的同學,你想通過掌聲告訴小英什么呢?”,表達出自己對掌聲的體會,充分展示感悟的過程。
3、想象說話:“聽到這樣的掌聲,假如你就是小英,你想說些什么呢?”讓學生的思維、情感在反復的朗讀、品味和相互啟發中,逐漸清豐富起來,真正懂得“掌聲’的內涵就是“愛”。
4、在此基礎上,學生有感情、投入地去讀最后一種自然段,并嘗試背誦。
【新課改要求語文教學要加強對學生的朗讀訓練,不但要從朗讀技巧上指導,而且還要引導學生入情入境,表達出思想感情。所以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朗讀是貫穿始終的。在經過品析詞句,創設情境體會人物心情后,讀好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五)聯系實際,延伸情感
在這一環節中,我設置了讓孩子看生活中需要給予“愛”的掌聲的人的圖片,如“殘疾人自強不息”、“生活、學習中同學們互相幫助”等圖片,體現本課的主題“愛”,再啟發孩子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說說“你要把你的“愛”的掌聲獻給誰,你的掌聲中想表達些什么”,引導孩子在生活中學語文,在生活中用語文,享受語文。
(六)作業布置
“給班級里的一位同學或周圍的某一個人,寫一句鼓勵的話或進行一次幫助”
【新課標注重學生本位,強調練習應少而精,富有啟發性,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因此我沒有布置硬生生的認知組合的作業,這樣的作業設計,學生進一步受到思想教育,延伸了情感。】
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說課稿10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八組的一篇精讀課文《掌聲》。
一、說教材
《掌聲》是一篇精讀課文,本課生動地記敘了身患殘疾而憂郁自卑的英子在上臺演講時得到了同學們熱烈的掌聲,在這掌聲的激勵下,她鼓起生活的勇氣,從此變得樂觀開朗。作者用樸素的語言以英子“自卑——感激——樂觀”的感情變化為線索,利用這個學會尊重、學會關心人的小故事,告訴我們:人人都需要掌聲,尤其是當身處困境的時候;要珍惜掌聲,同時我們也不要忘記把自己的掌聲獻給別人。因此,指導學生朗讀課文,了解英子的.情感變化,深刻領會故事的內涵是本課的教學重點。
二、說教學目標
依據三年級階段的學習目標和教材特點,我將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定為:知識目標:能認讀生字新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能力目標:體會人物的內心變化,引導學生初步學習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的方法。
情感目標;理解課文內容,知道人與人之間需要關心、鼓勵,懂得要主動去關愛、鼓勵別人,也要珍惜別人對自己的關心與鼓勵。
三、說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整體把握課文內容,感受英子在掌聲前后的變化,領會“掌聲”的內涵。
教學難點:通過英子的語言、動作的描寫來體會英子的心理變化。
四、說教學策略
為了達成目標,突破重難點,在教學中,我采用情境創設法、角色互換法、悟讀法等教學方法,讓學生自主閱讀,小組交流,自悟表達中充分感知、感悟、思考語言材料,體會文章的情感內容,從而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的學習精神。
五、說教學過程
第一板塊:情境導入
這一板塊,我利用現成的教學場景,讓學生在兩次不同的掌聲中感受掌聲有不同的意義,為下面學習感受英子在掌聲前后的變化,領會“掌聲”的內涵做好鋪墊。
第二板塊:初讀課文,讀準字音
在這塊中,由于本課難讀的字詞、句段較多,我在教學時,先從字詞入手,再過渡到句段,讓學生在循序漸進中讀通、讀好語言材料。
第三、四板塊:走近人物,感受英子的“情感”變化,體會“情感”變化原因
我在教學這兩部分內容時,先讓學生感受憂郁、自卑的英子,接著讓學生感受開朗、自信的英子,然后讓學生在英子前后的強烈變化中尋找變化的原因,我認為這樣來設計教學步驟,學生較容易理解,也為后面突出掌聲的作用做好鋪墊,更有利于通過此環節來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第五板塊:體會兩次掌聲的含義
在這一環節中,我讓學生通過英子在兩次掌聲中的變化和對學生的情景設置,“你想對英子說點什么?”來激發學生對別人的愛,在愛中體會兩次掌聲的不同意義。最后,在英子的來信中感受掌聲帶給英子的巨大變化,再將這種鼓勵上升為人間大愛,就此為結束語結束課文。
第六塊:作業設計
讀了英子的來信,請你給英子寫寫你想對她說的話。布置此作業是為了讓學生明白:人人都需要掌聲,需要關愛,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再次感謝各位領導和老師們,謝謝您們!也希望各位能給我多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讓我在今后的教學中得到更好的改進。
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說課稿11
一、說教材
《掌聲》是一篇精讀課文,本文的作者是以回憶的語氣來寫這段小學的經歷。文章生動地記敘了身患殘疾而憂郁自卑的小英在一個偶然的機會,讓她不得不面對全班同學的目光,上臺演講,想不到的是同學們給了她熱烈的掌聲,在這掌聲的激勵下,她鼓起生活的勇氣變成了一個樂觀開朗的人的故事。
作者以飽蘸愛心的筆墨,用樸素無華的語言,把學會尊重,學會關心的主題寓于這個動人的故事之中,讀來十分感人。課文以小英“自卑——感激——樂觀”的情感變化為主線貫穿全文,表現了同學之間的鼓勵和關愛,是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好教材。
本課的教學目標是:
1、知識目標:
①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最后一個自然段。
②學會本課10個生字,認識11個字,理解生字組成的新詞。
2、過程目標:扣住詞語理解句子,扣住句子體悟感情,扣住感情升華知識。
3、情感目標:懂得人與人之間需要尊重、鼓勵,要主動去關愛別人,特別是身處困境的人;同時也要珍惜別人對自己的關心與鼓勵。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指導學生朗讀課文,了解小英的情感變化,深刻領會“掌聲”的內涵。教學難點是初步了解小英在掌聲前后內心的變化。
本節課用兩課時進行教學。第一課時內容:質疑問難,初讀感知,理清課文脈絡,書寫指導。第二課時內容:自主讀悟,聯系對比體會小英情感變化及其原因,學文悟理。
二、說教學方法
(一)說教法
從“同學們的掌聲”為突破口切入,然后逐步延伸擴展。由“感受掌聲——研討掌聲——拓展掌聲——升華掌聲”構建完整嚴謹的教學鏈條,由“掌聲”照亮教學全過程。
(二)說學法
學生在自主閱讀、小組交流、自悟表達中體會情感。在學習最后一個自然段時,讓學生聯系自己的實際,談感受,談身邊的人與事,由此真正理解“人人都需要掌聲”的內涵。
三、說教學過程
(一)感受“掌聲”
1、請同學們輕聲讀全文,思考:“課文哪個自然段描寫了掌聲?”
2、現在大家自由讀第四自然段,畫出小英開始演講前,課文中描寫同學們掌聲的`句子。
獨白:這個環節是為了讓學生感受到課文的重點,在學生充分讀思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抓住這個理解全文的關鍵——“掌聲”,為下文教學作鋪墊。
(二)研討“掌聲”
1、現在小組討論:小英演講前描寫同學們掌聲的句子包含了什么?
2、交流重點句:(課件出示)“就在小英剛剛站定的那一刻,不知是在誰的帶動下,驟然間響起了一陣掌聲。那掌聲熱烈、持久,小英感動得流下了眼淚。”先體會“熱烈、持久”詞語中所表達的同學們當時激動、興奮的心情,領會同學們此時的掌聲包含著鼓勵、支持。
獨白:該環節的設計是緊扣“掌聲”引導學生討論交流,在理解關鍵詞的基礎上,讓學生設想小英感動得流淚的前后情感的變化,目的在于讓學生鎖定獨特對象,產生情感共鳴,由此而倍添親切之感。
(三)拓展“掌聲”
1、同學們讀第四自然段下半部分的內容,思考:在小英演講結束時,課文又是怎樣描寫同學們的掌聲的?
2、引導學生讀悟重點句:(課件出示)“班里又響起了經久不息的掌聲。”引導學生從體會“經久不息的掌聲”中看到同學們對小英的贊賞、肯定。
3、讓學生設身處地思考:假如你當時也在場,你想對小英說什么?假如你是小英,又想對大家說什么?
獨白:該環節設計的主要目的是由重點詞拓展開去,進一步感受“掌聲”,并挖掘文本空白點,讓學生充分展開想象深入人物內心世界,豐富“掌聲”內涵,使前后兩次掌聲有機結合起來。
(四)升華“掌聲”
1、自由讀全文,思考討論:從那以后小英發生了哪些變化?為什么會有這些變化?體會她“自卑——感激——樂觀”的情感變化過程。
2、領悟最后一段話的深刻內涵。
(1)齊讀句子:(課件出示)“是啊,人人都需要掌聲,特別是一個人身處困境時。讓我們珍惜別人的掌聲,同時也不要忘記把自己的掌聲獻給別人。”
(2)討論交流:“掌聲”的內涵(鼓勵、幫助、關心、支持)。
(3)再讀該段,談談自己的感受和體會。
3、聯系實際談談自己或身邊的人關心、幫助別人的事。
4、欣賞歌曲《愛的奉獻》。
同學們你們聽完這優美動情的歌曲,你想說些什么呢?
師升華感情:對,同學們,人人不僅需要掌聲,也就是需要鼓勵、幫助、關心、支持。人人都有長處和不足,對自己的缺點、甚至是缺陷,不應該自卑,應該鼓起勇氣,面對生活,這樣才能開辟出一片美好的天地;我們正常人,也不要去取笑有殘疾的人,因為每個人都可能會遇到困境,會遇到需要別人鼓勵的時候。所以對別人的關愛要珍惜,也要把自己的關愛獻給別人。讓我們的掌聲響起來,只要人人都獻出一份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獨白:該環節設計是在學生品讀語言文字的基礎上,帶領學生巧作對比,從小英情感變化中領悟“掌聲”的重要作用,并讓學生談談自己與他人的愛心行動。課尾輔以動情的歌曲,升華了文章的“重點”,讓課堂充滿人文情懷,將暖暖的愛意滲透到學生生活當中去。
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說課稿12
一、教材
《花鐘》一文是三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緊扣“細心觀察”這個專題的第一篇課文。文章僅用3個自然段將鮮花之美、花鐘之奇描述的生動形象、情趣盎然。
選擇本篇課文的理由語言優美,輕易引起學生的朗讀愛好,通過充分朗讀,讀出對花的熱愛,讀出對修建奇妙的花鐘的贊嘆。特別是第一自然段,用詞正確,多樣,優美,特別引用了擬人的寫作手法描寫了不同種類的鮮花開放的美好姿態,詞句表達豐富多樣,有序有趣。在朗讀理解的基礎上能夠遷移運用。
本篇課文綜合了語文,科學,思品,美學,生物等學科知識,多角度發現課文中的知識點,在觀察中體驗成功的快樂,從而培養學生仔細觀察和思考的信心和能力。
條理清楚,讓學生了解寫作的一般思路:回納現象—揭示原因—實際運用。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方面:會認8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爭奇斗艷”等詞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運用多樣的句式表達。
情感與價值目標:激發觀察的愛好,初步培養學生留心觀察四周事物和認真思考的習慣。
三、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理解不同的表達方式。
教學難點:學習運用多樣的`句式表達。
四、教學過程(下面我就重點講講第一課時的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進
導進是吸引學生學習課文愛好的關鍵,必須簡單精煉,因此我打算先用多媒體出示課件,讓學生在優美的輕音樂中欣賞花卉,在視覺和聽覺上獲得美的享受,同時讓學生用詞語或句子說說自己的感受,積累語言詞匯。然后老師小結,引出課文的第一句話:鮮花朵朵,爭奇斗艷,芳香迷人,學習生字艷,并指導朗讀句子。接著導進課題:知道嗎,這么美麗的花兒還蘊躲著許很多多的奧秘呢!板書課題――花鐘。然后讓學生就課題提題目(什么是花鐘,花鐘上都有哪些花)。激起孩子們的好奇心。
(二)自主朗讀,感悟文意
固然課前我都有讓學生預習,但是很多學生都沒有預習習慣,因此還是提示朗讀要求,給學生充分的時間朗讀課文,養成正確的朗讀習慣。
1、這個環節我先讓學生自由郎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課文,喜歡的部分多讀幾遍(可電腦出示朗讀要求)。
2、接著,通過個別讀,小老師帶讀,齊讀等方式學習生字詞,為課文學習解除攔路虎,考慮到學生的基礎,在這里只要求讀準,不對詞語進行解釋,然后把詞語送回課文,指名分段朗讀,指正錯誤,再讓學生說說朵朵鮮花中究竟躲著什么奧秘,引出課文第一段中心句:要是我們留心觀察,就會發現,一天之內,不同的花開放的時間是不同的,并齊讀句子。
(三)研讀第一段
第一段按時間順序描寫,語言優美,用詞正確多樣,知識點豐富,是第一課時的重點,也是難點。在這一環節中,我設計了“讀讀連連”、“比較品讀”、“拓展說話”、“升華感情”四個內容。
1、讀讀連連:課件出示時間,花名,開放的詞語,請同學們讀一讀,說說自己的發現(時間順序),根據課文內容連起來,讀讀你喜歡的句子并說說原因。
2、比較品讀:
我用“你能把花開時的不同樣子讀出來嗎?”這一題目來帶動整段的朗讀。先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自讀自悟,讓他們與文本做親密交流;然后在學生朗讀展示過程中,教師做針對性的激勵性評價,讓學生在朗讀中領悟,在朗讀中陶冶情操。
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說課稿13
【教學方法】
1、依據本單元組的訓練重點和講讀課文的要求,通過課后思考題,逐段讀議,理解課文主要內容。
2、抓住重點詞語,體會人物思想感情。
3、通過完成教師設計的綜合練習,把握課文要領,深化記憶,并促成學生形成良好的認知結構與遷移能力。
【教學過程】
一、分析題眼,疏理線索
1、學生自學課文,初知大意,讀準生字字音,查字典基本弄清新詞含義。
2、抓住題眼“爬”,進行議論:
⑴爬山的“爬”是什么意思你認為用“爬山”好還是用“登山”好,為什么?
⑵你爬過山嗎請你說說是怎樣爬的。
3、按“爬山前──爬山時──爬山后”把文章分為三部分,再指名讀課文有關的自然段。
二、品釋詞語,明白道理
1、默讀課文第一、自然段,討論:
⑴天都峰有哪些特點它的高和陡課文是怎么寫的找出課文中描寫天都峰“高”和“陡”的句子來讀一讀。
⑵指名朗讀這兩個自然段。并用自己的話來說一說天都峰的高和陡。
2、抓住“不再猶豫”“奮力”“終于”這些關鍵詞語,要求學生默讀課文三到七自然段,體驗人物的動作、語言:
⑴“我”是怎樣“奮力”向峰頂爬去的課文是怎么寫的想象一下,如果是你,將如何向峰頂奮力爬去。再讀課文,通過上下文理解“奮力”這個詞。
⑵最后大家都爬上峰頂了,用了“終于”一詞,體現了“我”什么樣的心情。
3、自讀八至十自然段,討論:
⑴老爺爺為什么要謝“我”“我”為什么又要謝老爺爺“居然”是什么意思在這里用上“居然”這個詞強調了什么如果用上別的`詞語效果一樣嗎舉例。分角色讀“老爺爺”和“我”的對話。
⑵齊讀爸爸說的話,討論:“吸取”是什么意思“我”和老爺爺是怎樣互相“吸取”力量的你從“爸爸”所說的話中懂得了什么道理
三、綜合練習,鞏固遷移
指導有感情地朗讀全文,完成以下練習:
1、填空:來到天都峰腳下,我看到天都峰峰( )路( )時,我心里( ),有點( )。這時看到一位白發蒼蒼的老爺爺也來爬山了,于是我不再( ),( )向峰頂爬去,( )爬上了天都峰頂。老爺爺對我說:“你的勇氣( )了我,現在( )也爬上來了!”我說:“我才是從您的勇氣中( )到力量的呢!”
2、齊讀“我奮力向峰頂爬去”這一自然段,再讓學生用“一會兒……一會兒……”的句式說話,課后寫成片斷。
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說課稿14
一、說教材
《荷花》是蘇教版語文教材的一篇寫景記敘文,寫的是“我”去公園賞荷,陶醉于白荷花的豐姿神韻,與荷融為一體的事,贊美了荷花婀娜多姿、生機盎然的美,表達了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作者因景入情,以情觀景,情景交融,不僅寫出了荷花的豐姿,而且寫出了荷花的神韻,使讀者既賞心悅目,又有身臨其境的感受。
二、說教學
認知目標:
1、會認會讀生字。掌握“蓮蓬、飽脹、挨挨擠擠”等詞語。
2、讀懂一至三自然段。
能力目標:
1、通過看圖說話、寫話的練習,提高語言的運用能力。
2、進一步培養學生利用網絡信息資源進行學習的能力。
情感目標:
1、通過自主探究、交互合作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團結協助的精神。
2、通過看圖,讀文,展開想象,品味詞句去欣賞荷花的美,從而加強語感的訓練,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激發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三、教學對象分析
1、所任教的班級有較好的朗讀能力,初步懂得欣賞詞句,本節課將發揮學生的優勢讓學生充分誦讀課文,運用以往領悟的品讀詞句的方法欣賞本課遣詞造句的特點。
2、學生有一定的自學能力和合作意識,有利于實施自主探究基礎上開展同伴互助合作的學習方式。
3、學生基本掌握文字輸入,上網瀏覽等計算機基礎,但熟練程度不一。因此更需發揚合作精神,共同完成學習任務。
四、教學資源設計
課前,教師將師生合作搜集到的荷花相關資源虛擬成專題網站——“荷花小站”。“荷花小站”設有六個部分,分別為“走進課堂”、“增長見識”、“燦爛文化”、“荷花資源”、“在線測試”、“荷言荷語”。這當中既包括課堂教學所用的資源,也包括供學生課后拓展性學習的資源。
五、教學策略及教法設計
教學策略:
為了使語文學科教學與信息技術達到最佳的整合,教學設計“以生為本”,從學生素質的良好發展出發,努力把信息技術素養的培養(如對語言信息進行查找、篩選、獲取、歸納、編輯的能力)與語文學科的任務(如大量讀書,品味詞句,情感熏陶,聽說讀寫的訓練)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充分發揮其各自的優勢、揚長避短,優化課堂教學。
“荷花小站”六個部分中,“走進課堂”部分集文字、圖片、影像、音樂于一體,給學生的自主探究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加上教師適時的點撥,恰當的啟發,激發了學生的想象,使學生對詞語的品味、感悟更立體、更豐富、更有個性化;“在線測試”則把欣賞精美的圖片與說話、寫話結合起來,并可以通過網上論壇讓師生對寫話練習進行欣賞、評議、修改,有效地加強了語言文字的訓練。其余的幾個部分為學生提供了網絡大量的信息資源,使教學不局限在課本中,拓展了學生對荷花多角度、多層面的認識。
教法設計:
本文教學以建構主義理論、情境教學理論為指導,采用了“情境、主動、交互、發展”的教學模式,借助網絡及多媒體提供的豐富資源及強大的.交互功能創設情境,調動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積極性,發揚自主探索、交互合作的精神,理解和品味語言,激發情感,喚發想象,增強表達欲望,從而了解荷花,熱愛大自然,使語文素養和信息素養多方面得到更好的發展。
六、教學過程:
(一)、網絡導入,設境激情:
我們常說,兒童的情懷是一灣淺淺的小河,無風不起浪,無物不揚波。所以,新課伊始,我給學生送上一陣微風,讓孩子情感的小河蕩漾起來,是他們對新課的學習產生一種期盼的欲望,關注的心理。我是這樣導入新課的:荷花,高雅清香,冰清玉潔,歷來被人尊稱為“花之君子”。自古以來,文人墨客贊美荷花的詩篇、畫幅數不勝數。
而杭州西湖的曲院鳳荷則獨樹一幟、久負盛名。讓我們伴著美妙的《采蓮曲》,一起去荷花池邊欣賞荷花的美麗風姿,好嗎?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懷著對荷花的急切向往之情,打開“荷花資源”中的“荷花視頻”,欣賞荷花的美景。此時,學生的視覺、聽覺、想象、思維“多頻道運作”,全身心感受,“未成曲調先有情”,他們已深深陶醉在美侖美奐的境界里,為領略課文的真味打下了良好的情感基調。
(二)、通讀全文,整體感知:
當學生激情澎湃、嘆為觀止的時刻,我引領孩子“走進課堂”,盡情地、美美地讀一讀葉圣陶老爺爺的《荷花》一文,體會文中的荷花給自己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從整體上把握住課文的主要內容,并知道課文的第二、三自然段寫了荷花形態各異的美。
(三)、細讀與想象并行,領悟課文意境美
在學習課文第二、三自然段時,我給學生明確的學習任務及方法:初次在反復美讀后,指導學生感情背誦描寫荷花不同姿態的句子。
(四)提供創造平臺,讓想象激情飛揚
眾所周知,課文只是個例子。我在引導學生美讀成誦之后,帶領學生進入“在線測試”。讓學生一邊觀察多姿多彩的荷花,一邊展開豐富的想象,給婀娜多姿、萬紫千紅的荷花取上新穎別致的名字,用優美的語句描繪荷花的迷人風韻。通過練習、交流、點評,提升了學生的審美能力,激發了他們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五)、拓展學習時空,豐富學習資源
當課接近尾聲處,我讓學生自主瀏覽網站上的其他欄目,拓寬了學生的視野,為學習下節課作知識上的鋪墊。
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說課稿15
說教材
《讓我們蕩起雙槳》是江蘇教育出版社小學語文第五冊的一首兒童歌曲的歌詞,它描繪了一群少先隊員課余時間蕩舟北海、盡情歡樂的動人的情景。引導孩子通過聲情并茂地誦讀課文,想象北海公園綠樹紅花、碧水清波的迷人景色,感受少先隊員們泛舟碧波的愉快心情是教學重點所在。在真切感受少先隊員“幸福生活”基礎上,理解是“誰給我們安排下幸福生活?”培養孩子熱愛黨、熱愛社會主義的感情是教學難點所在。
說教學目標
孩子們學習這首詩歌所要達到的目標有三:
1、學會本課的生字,理解詞語的`意思。
2、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熱愛黨的思想感情,懂得珍惜童年的時光,熱愛生活,努力學習。
3、在反復誦讀詩歌中,理解課文內容,感受少先隊員們的愉快心情,知道是黨、祖國給我們帶來的幸福生活,培養孩子們對黨的感恩心理。
說教學重難點
1、練習有感情朗讀課文并背誦,并通過想象說出詩歌描繪的情景。
2、理解是“誰給我們安排下幸福生活?”培養孩子熱愛黨、熱愛社會主義的感情。
說教法
1、采用多種方式教學,讓學生輕松、易懂的掌握知識。例如:分組朗讀比賽,這樣不但讓學生逐步熟悉課文,也培養其語言表達能力。
2、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發現、解決問題的能力。
說學法
1、以學生為主,老師引導學生合作學習。例如:學習過程中,充分利用小組合作學習,如朗讀、默讀課文時,學生自主發現錯誤,并由其他成員解決,達到互補互促,共同提高。
2、舉一反三,當堂掌握。
說教學過程
一、歌曲導入
“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首好聽的歌曲。你們想聽嗎?下面老師就把這首歌放給你們聽。聽的時候可以把課本翻開第一頁,邊聽邊看課文,看看歌詞和課文有什么聯系?播放歌曲。指名回答。
[設計意圖:符合小學生心理,易于引起學生的興趣,集中注意力,達到初步熟悉課文目的。]
隨后板書課題,同時教學課題中的兩個生字,達到了隨文識字的效果。
二、簡介作者
[設計意圖:加深對課文的印象,拓展知識面]
三、精讀第1節,感受景美
首先激趣:下面就讓我們蕩起雙槳,劃進美麗的北海公園。接著教師伴隨音樂范讀,生邊聽邊想象:自己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什么?再指名讀,結合讀,引導感悟:“讓我們蕩起雙槳,小船兒推開波浪。”
1、小朋友們來到北海,劃船時心情怎樣?聯系生活加深體驗。
2、小船兒是怎樣“推開”波浪的?輕輕的、重重的?做做動作加深體悟。
“海面倒映著美麗的白塔,四周環繞著綠樹紅墻。”
1、借助彩圖感受白塔高大雄偉。
2、借助彩圖感悟“環繞”一詞所體現綠樹之茂密、紅墻之綿長。
“小船兒輕輕飄蕩在水中,迎面吹來了涼爽的風。”
1、借助動作感受小船飄蕩在水中的情景。
2、聯系生活體驗“涼爽的風“吹在身上的感受,并試著讀出這種感受。最后,再次配樂誦讀,加深體會。
四、精讀第2節,感受人樂
首先老師激趣:綠樹紅墻,碧波蕩漾,小船兒在水中輕輕飄蕩,此時少先隊員們在干些什么?心情怎樣呢?讓孩子自由讀2節體會。再指名讀,結合孩子的讀,指導體悟:
1、“紅領巾”是誰?
2、師范讀“紅領巾迎著太陽,陽光灑在海面上,”生聯系生活想象此時情景。
3、想象我們此時會唱些什么歌?角色體驗:現在,同學們就是水中的魚兒,為什么會悄悄望著我們?看到些什么?想到些什么?最后感情誦讀體會。
[設計意圖:讓學生活躍思維,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合作學習的能力。]
五、精讀第3節,感受情深
首先老師激發興趣:孩子們在盡情玩耍,此時想到些什么?然后結合孩子們的讀,引進材料,拓展背景,突破難點:
1、聯系文本,說說什么是“幸福生活”,聯系自身生活說說什么是“幸福生活”?
2、在舊社會小朋友們能不能這樣歡樂?為什么?最后通讀體會。
[設計意圖:教導學生愛父母、愛我們的祖國,愛黨,達到教書育人的效果。]
六、美讀品味,加深體會
生配樂誦讀,走進文本。
七、小結:談談學習這篇課文后的感受。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表達能力,拓展其思維。】
八、作業:
學唱這首歌曲。
九、重放歌曲。
板書設計
讓我們蕩起雙槳
自然
熱愛黨
祖國
我設計的板書清晰簡潔,有條理,學生易掌握。
教學效果預測
教學中我從整體到具體,再回到整體,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以“讀”貫穿始終,這樣既有利于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又給下節課做了很好的鋪墊。所以我相信這節課學生能夠在正確、流利、感情的朗讀的基礎上,使學生陶醉,產生共鳴,激發熱愛祖國、熱愛黨的思想感情,懂得珍惜童年的時光,熱愛生活,努力學習。
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說課稿16
1)《給予樹》說課稿
一、說教材分析
《給予樹》選自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八組課文的第31課。這一單元的課文均圍繞愛的奉獻來組織單元。這篇課文主要寫了圣誕節前夕,金吉婭把應該給家人買禮物的錢買了一個洋娃娃,送給了一個素不相識的小女孩,贊揚了金吉婭的愛心和她的善良品質。
課文從媽媽我的角度來敘述故事,通過我的觀察、心理變化及行為來體現金吉婭的善良品質。特別是通過孩子的做法和我開始對金吉婭的誤解,襯托了金吉婭的美好心靈。本文的語言平實,但它很真,真實,真誠。通過本文的學習,激發學生的情感,熏染學生的審美。
二、說設計理念:
《給予樹》這篇課文以愛為線索,突出體現了人物的思想感情。在教學中抓住愛進行教學。在文章中人物的思想感情是通過重點語句表現出來的。所以,在教學中利用感悟重點語句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為主要的教學方法。同時,要引導和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使學生在讀中受到潛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和情感的熏陶。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和價值觀三維度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金吉婭的言行和言語.
過程與方法:
1.采取分段讀,教師范讀等方式進行閱讀訓練,在讀中理解課文內容.
2.通過層層提問,讓學生在問答中尋找答案,認真思考體會人物的優秀品質.
情感和價值觀:
通過本課的學習,培養學生關愛他人的情感,用自己的愛,同情和善良之心,為這個美麗的世界增添一份熱愛,感受人與人之間的美好.
教學重點: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讀中悟情,體會金吉婭的善良和富有同情心,并從中受到感染和熏陶
教學難點:理解課文的最后一段話。
四、說教法與學法
教育學告訴我們:教學永遠是教與學互相作用的統一活動,其任務在于:通過教和學這種相互作用的統一活動,開發學生的潛能,發展學生的`身心素質。俗話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學法指導是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重要保證,是現代教學論的重要思想。掌握學習方法是現代人素質的重要標志。因此,我設定了以下教學法:
教法:
1.讀寫結合法,我利用讀與寫相通之處,讓學生寫愛心主語。
2.電化教學法,通過多媒體課件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及使學生置身于有吸引力的情境中,更好地促進學習。
3.朗讀感悟法,體現語文以讀為本的教學特點,通過反復品讀重點詞句,感悟人物內心情感,在朗讀中教給學生方法,進行及時評價,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從而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
4.師生互動法,根據教學目的、課文特點和學生認識發展規律,以問答談話形式師生進行互動,啟發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對課文中的主要問題進行思考,得出結論。
學法: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充分地讀,充分地感知、感悟、思考語言材料,從而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的學習精神。
四、教學流程:
(一)課前談話導入新課,激發學生興趣。
課堂氣氛的營造至關重要,良好的氣氛更易讓學生入情、入境,產生心靈的共鳴,尤其導入語所起的作用,是不容忽視的。在第一課時同學們已簡單交流搜集的圣誕資料的基礎上,我又把精心制作的課件在第二課時一開始播放,讓學生說說圣誕節與中國的春節(學生回憶春節歡快的生活),使學生立刻感受到圣誕節在西方國家的孩子們心中的位置就像中國的春節在孩子們心中的地位,這不僅使學生很快進入了文中主人公的生活,感同身受,還為后面的金吉婭用給家人買禮物的錢給一個盼望圣誕老人送給自己洋娃娃的陌生女孩買洋娃娃這一舉動的體會做了鋪墊。接著引入課題,讓學生看老師寫課題,讀課題,再次提醒學生給是一個多音字,并分清矛與予。然后讓學生對課題質疑,從給予樹是一棵什么樣的樹?走進文本。
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說課稿17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大家好!我說課的內容是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的第12課《荷花》。下面我從教材和學生分析、教法和學法、教學目標和重難點、教學過程、板書設計以及教后小結等六個方面作簡要的說明。
一、教材和學生情況分析
《荷花》是小學語文第六冊第六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是葉圣陶先生的作品。寫了“我”在公園的荷花池邊撫玩荷花并睜開想象的事,稱贊了荷花婀娜多姿、生機盼望盎然的美,表達了作者熱愛大自然的頭腦情感。課文作者因景入情,以情觀景,景象融會,不但寫出了荷花的豐姿,并且寫出了荷花的神韻,使讀者既賞心好看,又有身臨其境的覺得。讓學生隨著教學歷程的推進,入情、動情、抒懷、移情。課堂教學以情緒為紐帶,變得更富勾引力,使學生的勤學精力得到造就,促使學生在勤學、樂學中漸漸明白愛,明白熱愛高貴,尋求優美。這對于三年級的孩子來說,具有奇特的吸引力。我所教的三年級的孩子們頭腦活潑,擔當新事物較快,但由于生存在城鎮,對荷花了解甚少。正是思量到這個特別緣故原由,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奇妙地運用多媒體技能引導學生了解和欣賞荷花那差別平凡的美。
二、教法和學法
教法:
1、采用情境教學法,使學生感覺如臨其境,易于理解。
2、直觀教學法:通過多媒體的直觀演示,激發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突破教學難點。
3、以讀代講法。教學時讓學生通過各種形式的讀,讀中理解,讀中體會。
學法:
1、遵循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的“三為主”原則,學生采用:看、聽、讀、品的方法學習。
2、采用探究性學習方法,使學生在閱讀后自主探究合作。
三、教學目標和重難點
根據學生和教材特點,確定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的生字和由生字組成的新詞;
2、通過觀察畫面、創設情景、深入感知課文,欣賞荷花的美麗,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和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4、學習作者觀察事物、展開合理想象的方法。
本課的教學重難點是:在信息技術環境下有機整合語文教學,將課文重點部分的文字形象化、音效化,促進學生借助多媒體自主、個性化的閱讀。從而達到感受荷花之美,培養學生審美情趣和熱愛大自然的情感這樣的教學目標。
(三)教學準備:CAI課件、貫穿課堂始終的音樂素材。
四、教學過程
根據教學目標和重難點的設定,我把荷花第二課時的教學設定為四大環節:
(一)錄象引入,整體感知(在初讀課文和激發動機中——入情)
葉圣陶先生曾經說過:“入境始于親。”新課開始,教師要讓孩子情感的河水蕩漾起來,使他們對新課的學習,形成一種期盼的欲望,關注的心理。為此,我設計了如下環節來導入新課:今天,我們先來個謎語“開在炎炎烈日下,長在清清碧波中,身陷污泥心地潔,芳香撲鼻醉人心。”這么美的荷花,大家喜歡嗎?讓我們一起來欣賞。我利用多媒體創設情景,把孩子們帶到荷花池。如此激情導入新課,學生的聽覺、視覺、思維、想象,“多頻道”運作,情緒一下子被調動起來了,形成了“未成曲調先有情”的良好的課堂基調。教學也因為學生的入情,而進入了積極的狀態。
(二)直奔重點,品味美麗(在感受課文描寫的形象中——動情)
在欣賞畫面以后,我將以“作者是怎樣把看到的美景寫下來的呢?”的這一過渡語讓孩子直接去學課文的二、三自然段。
由于學生的個性品質存在著諸多差異,同一種方法不一定適合每一個學生。因此,我提供三種方法讓學生選擇:(朗讀法、畫圖法、討論法)朗讀法:用感情朗讀表達出你體會到的美;畫圖法:用五彩的筆描繪美麗的荷花;討論法:用語言和伙伴交流學習體會。學生根據自己的愛好和特長自由組合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學習。這樣設計教學,將使學生的自主性真正加強,學生的頭腦不再是儲藏知識的容器,而是被點燃的火把,閃出智慧的光芒和個性的亮點。
在學習后交流學習體會時,交流的方法是:找出自己覺得美的句子,說說美在哪里,能講出理由更好。借助圖畫,通過自主學習,孩子們一定能大膽地、自由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從“挨挨擠擠”體會荷葉的茂盛之美;從“碧綠、嫩黃”體會顏色之美;從“冒、飽脹、破裂”體會荷花的長勢之美;從“有的……有的……有的……”體會一池荷花千姿百態的美。
1、在引導學生提出“冒”字后,我將采用以下步驟讓學生深刻理解“冒”
(1)換詞體會“冒”的妙處;
(2)讀課文體會怎樣長才叫“冒”,選一個喜歡的詞填到這句話中,大聲朗讀、用心體會是不是這種味道?這樣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解讀“冒”,是對“冒”字內涵的領悟。
隨后出示迫不急待、興致勃勃地長出來的白荷花,讓孩子們想象,展開討論:它們長出來想干什么?通過小組討論交流,讓孩子在團結協作的氛圍中更進一步地理解課文,養成孩子們善于合作、互助學習的良好學習品質。
交流時,孩子的回答將思路開闊,富有情趣,這不僅僅是他們對語言文字的實踐,更是情感的流淌、靈性的涌動。
2、在品味荷花的美麗之后,我運用CAI課件再現畫面,感受一大幅活的畫,理解“畫家”,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3、我讓孩子們對著滿池的白荷花說出他想說的話。有前邊豐富的表象儲備,加上自己對表象的體驗,孩子們一定會迫不及待地舉起小手、毫不拘束地暢談心得,又使他們心中美的體驗得到升華。這是與課文情感相碰撞產生的火花。這樣設計,借助文本而又超越文本,引導想象,既發展了學生的形象思維,又加深理解和豐富了課文內容,培養了創造能力。
如詩的畫面,優美的文字,讓學生自讀感悟,互讀點評,用聲音之美展現文字之美、景物之美。最后就能熟讀成誦,由讀到背,必將十分順利地達到能力目標中的背誦目標。
4、在部分學生用“畫圖法”描繪荷花時,我將鼓勵學生把自己想畫的內容畫到大黑板上,它綜合運用文字、圖畫、線條、色彩等手段,變抽象為形象,強化表現力,讓學生的思想情操、審美觀點受到感染和熏陶。
(三)體會意境、升華情感(在表情朗讀和語言訓練中——抒情)
課文的第4自然段是寫當“我”仿佛就是一朵荷花時眼前出現的景象。這個自然段的學習,我主要采用各種形式的讀來體會意境:有自己輕聲讀,想象美麗的意境;有配音像朗讀,感受意境。在反復品讀欣賞后,荷花的美躍然紙上,呼之欲出;還有圖文對照讀,學生定會情不自禁地發出感嘆,學生的情感也達到了高潮,這一環節,不僅加深了學生對課文語言文字美的品味,而且促進了學生對優美語匯的積累和內化。然后抓住第四自然段的省略號讓學生想象:還有哪些動物會來和“我”交談,可能告訴“我”一些什么?一石激起千層浪,孩子的思維將又一次被激活。這樣,不但培養了學生的想象能力,還訓練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四)搜集信息、拓展學習(在操作創新的原動力中——移情)
我們要樹立大語文觀,構建課內外聯系,學科間融合的語文課程體系。課前,布置學生收集有關荷花的資料在課上進行交流。老師也將自己收集的資料與學生共享。我收集的資料有:作者簡介、荷花簡介、古文、古詩、各種圖片等。這樣,擴大學生信息量,拓展學生的視野,并讓學生在課外分小組將收集到的資料辦成小報,并進行評比,學生通過實踐創新,綜合能力得到鍛煉。
五、板書設計
荷花
聞到清香——觀察形態——欣賞姿勢——想象情景——回到現實
趕緊色彩美活化為荷花大自然
板書內容突出了課文的重點,符合兒童的心理特點和認知水平,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能引導、發散學生創造性思維,也為背誦有困難的學生理清了思路。
六、教后小結
1.教學從整體到具體,再回到整體,思路清晰,脈絡分明。
2.抓住作者寫荷花、荷葉的精妙之筆,咬字嚼句,反復進行品味,不僅讓學生欣賞作者遣詞造句的生動準確,而且通過遷移學習,訓練了學生的文字表達能力。
3.多法品讀,內化語言。對于文質兼美的文章,抓好讀的訓練是最好的教學本領。由于文章的“美”是通過多種讀法咀嚼出來的。準確、流暢、有情感地朗讀,能使學生迷戀,孕育發生共鳴,也只有熟讀才氣成誦,把課文語言內化為本身的語言。
4.教學中學路明白。全體學生在課堂上始終連結自主、積極、自動的運動。耳聽、眼看、口讀、腦想、手寫,“全頻道”運作,“多功效”和諧,“立體式”睜開。
本課的教學計劃,力圖以新的課程尺度為引導,樹立“大語文觀”的全新教學看法,奇妙地運用當代的教育技能,優化課堂布局、革新閱讀教學,化靜為動,變無聲為有聲,實現知識與本領、智育與美育的奇妙融合。
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說課稿18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大家好!我說課的內容是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的《荷花》。下面我從教材和學生分析、教法和學法、教學目標和重難點、教學過程、板書設計以及教后小結等六個方面作簡要的說明。
一、教材和學生情況分析
《荷花》是小學語文第六冊第六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是葉圣陶先生的作品。寫了“我”在公園的荷花池邊撫玩荷花并睜開想象的事,稱贊了荷花婀娜多姿、生機盼望盎然的美,表達了作者熱愛大自然的頭腦情感。課文作者因景入情,以情觀景,景象融會,不但寫出了荷花的豐姿,并且寫出了荷花的神韻,使讀者既賞心好看,又有身臨其境的覺得。讓學生隨著教學歷程的推進,入情、動情、抒懷、移情。課堂教學以情緒為紐帶,變得更富勾引力,使學生的勤學精力得到造就,促使學生在勤學、樂學中漸漸明白愛,明白熱愛高貴,尋求優美。這對于三年級的孩子來說,具有奇特的吸引力。我所教的三年級的孩子們頭腦活潑,擔當新事物較快,但由于生存在城鎮,對荷花了解甚少。正是思量到這個特別緣故原由,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奇妙地運用多媒體技能引導學生了解和欣賞荷花那差別平凡的美。
二、教法和學法
教法:
1、采用情境教學法,使學生感覺如臨其境,易于理解。
2、直觀教學法:通過多媒體的直觀演示,激發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突破教學難點。
3、以讀代講法。教學時讓學生通過各種形式的讀,讀中理解,讀中體會。
學法:
1、遵循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的“三為主”原則,學生采用:看、聽、讀、品的方法學習。
2、采用探究性學習方法,使學生在閱讀后自主探究合作。
三、教學目標和重難點
根據學生和教材特點,確定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的生字和由生字組成的新詞;
2、通過觀察畫面、創設情景、深入感知課文,欣賞荷花的美麗,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和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4、學習作者觀察事物、展開合理想象的方法。
本課的教學重難點是:
在信息技術環境下有機整合語文教學,將課文重點部分的文字形象化、音效化,促進學生借助多媒體自主、個性化的閱讀。從而達到感受荷花之美,培養學生審美情趣和熱愛大自然的情感這樣的教學目標。
教學準備:
CAI課件、貫穿課堂始終的音樂素材。
四、教學過程
根據教學目標和重難點的設定,我把荷花第二課時的教學設定為四大環節:
(一)錄象引入,整體感知(在初讀課文和激發動機中——入情)
葉圣陶先生曾經說過:“入境始于親。”新課開始,教師要讓孩子情感的河水蕩漾起來,使他們對新課的學習,形成一種期盼的欲望,關注的心理。為此,我設計了如下環節來導入新課:今天,我們先來個謎語“開在炎炎烈日下,長在清清碧波中,身陷污泥心地潔,芳香撲鼻醉人心。”這么美的荷花,大家喜歡嗎?讓我們一起來欣賞。我利用多媒體創設情景,把孩子們帶到荷花池。如此激情導入新課,學生的聽覺、視覺、思維、想象,“多頻道”運作,情緒一下子被調動起來了,形成了“未成曲調先有情”的良好的課堂基調。教學也因為學生的入情,而進入了積極的狀態。
(二)直奔重點,品味美麗(在感受課文描寫的形象中——動情)
在欣賞畫面以后,我將以“作者是怎樣把看到的美景寫下來的呢?”的這一過渡語讓孩子直接去學課文的二、三自然段。
由于學生的個性品質存在著諸多差異,同一種方法不一定適合每一個學生。因此,我提供三種方法讓學生選擇:(朗讀法、畫圖法、討論法)朗讀法:用感情朗讀表達出你體會到的美;畫圖法:用五彩的`筆描繪美麗的荷花;討論法:用語言和伙伴交流學習體會。學生根據自己的愛好和特長自由組合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學習。這樣設計教學,將使學生的自主性真正加強,學生的頭腦不再是儲藏知識的容器,而是被點燃的火把,閃出智慧的光芒和個性的亮點。
在學習后交流學習體會時,交流的方法是:找出自己覺得美的句子,說說美在哪里,能講出理由更好。借助圖畫,通過自主學習,孩子們一定能大膽地、自由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從“挨挨擠擠”體會荷葉的茂盛之美;從“碧綠、嫩黃”體會顏色之美;從“冒、飽脹、破裂”體會荷花的長勢之美;從“有的……有的……有的……”體會一池荷花千姿百態的美。
1、在引導學生提出“冒”字后,我將采用以下步驟讓學生深刻理解“冒”
(1)換詞體會“冒”的妙處;
(2)讀課文體會怎樣長才叫“冒”,選一個喜歡的詞填到這句話中,大聲朗讀、用心體會是不是這種味道?這樣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解讀“冒”,是對“冒”字內涵的領悟。
隨后出示迫不急待、興致勃勃地長出來的白荷花,讓孩子們想象,展開討論:它們長出來想干什么?通過小組討論交流,讓孩子在團結協作的氛圍中更進一步地理解課文,養成孩子們善于合作、互助學習的良好學習品質。
交流時,孩子的回答將思路開闊,富有情趣,這不僅僅是他們對語言文字的實踐,更是情感的流淌、靈性的涌動。
2、在品味荷花的美麗之后,我運用CAI課件再現畫面,感受一大幅活的畫,理解“畫家”,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3、我讓孩子們對著滿池的白荷花說出他想說的話。有前邊豐富的表象儲備,加上自己對表象的體驗,孩子們一定會迫不及待地舉起小手、毫不拘束地暢談心得,又使他們心中美的體驗得到升華。這是與課文情感相碰撞產生的火花。這樣設計,借助文本而又超越文本,引導想象,既發展了學生的形象思維,又加深理解和豐富了課文內容,培養了創造能力。
如詩的畫面,優美的文字,讓學生自讀感悟,互讀點評,用聲音之美展現文字之美、景物之美。最后就能熟讀成誦,由讀到背,必將十分順利地達到能力目標中的背誦目標。
4、在部分學生用“畫圖法”描繪荷花時,我將鼓勵學生把自己想畫的內容畫到大黑板上,它綜合運用文字、圖畫、線條、色彩等手段,變抽象為形象,強化表現力,讓學生的思想情操、審美觀點受到感染和熏陶。
(三)體會意境、升華情感(在表情朗讀和語言訓練中——抒情)
課文的第4自然段是寫當“我”仿佛就是一朵荷花時眼前出現的景象。這個自然段的學習,我主要采用各種形式的讀來體會意境:有自己輕聲讀,想象美麗的意境;有配音像朗讀,感受意境。在反復品讀欣賞后,荷花的美躍然紙上,呼之欲出;還有圖文對照讀,學生定會情不自禁地發出感嘆,學生的情感也達到了高潮,這一環節,不僅加深了學生對課文語言文字美的品味,而且促進了學生對優美語匯的積累和內化。然后抓住第四自然段的省略號讓學生想象:還有哪些動物會來和“我”交談,可能告訴“我”一些什么?一石激起千層浪,孩子的思維將又一次被激活。這樣,不但培養了學生的想象能力,還訓練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四)搜集信息、拓展學習(在操作創新的原動力中——移情)
我們要樹立大語文觀,構建課內外聯系,學科間融合的語文課程體系。課前,布置學生收集有關荷花的資料在課上進行交流。老師也將自己收集的資料與學生共享。我收集的資料有:作者簡介、荷花簡介、古文、古詩、各種圖片等。這樣,擴大學生信息量,拓展學生的視野,并讓學生在課外分小組將收集到的資料辦成小報,并進行評比,學生通過實踐創新,綜合能力得到鍛煉。
五、板書設計
荷花
聞到清香——觀察形態——欣賞姿勢——想象情景——回到現實
趕緊色彩美活化為荷花大自然
板書內容突出了課文的重點,符合兒童的心理特點和認知水平,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能引導、發散學生創造性思維,也為背誦有困難的學生理清了思路。
六、教后小結
1、教學從整體到具體,再回到整體,思路清晰,脈絡分明。
2、抓住作者寫荷花、荷葉的精妙之筆,咬字嚼句,反復進行品味,不僅讓學生欣賞作者遣詞造句的生動準確,而且通過遷移學習,訓練了學生的文字表達能力。
3、多法品讀,內化語言。對于文質兼美的文章,抓好讀的訓練是最好的教學本領。由于文章的“美”是通過多種讀法咀嚼出來的。準確、流暢、有情感地朗讀,能使學生迷戀,孕育發生共鳴,也只有熟讀才氣成誦,把課文語言內化為本身的語言。
4、教學中學路明白。全體學生在課堂上始終連結自主、積極、自動的運動。耳聽、眼看、口讀、腦想、手寫,“全頻道”運作,“多功效”和諧,“立體式”睜開。
本課的教學計劃,力圖以新的課程尺度為引導,樹立“大語文觀”的全新教學看法,奇妙地運用當代的教育技能,優化課堂布局、革新閱讀教學,化靜為動,變無聲為有聲,實現知識與本領、智育與美育的奇妙融合。
【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說課稿】相關文章:
小學三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11-11
小學三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15篇11-11
小學三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15篇)11-11
人教版小學三年級上冊語文《給予樹》說課稿01-13
小學三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匯編15篇)11-30
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說課稿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