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一年級秋天說課稿
作為一名教職工,時常要開展說課稿準備工作,借助說課稿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那么問題來了,說課稿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一年級秋天說課稿,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一年級秋天說課稿1
一、教材分析
《秋天》是一首描寫秋天迷人景色和豐收景象的詩歌,抒發了作者對秋天的熱愛和贊美之情。全詩分為三部分,第一小節為第一部分,總寫了秋天的特點。第2—6小節是課文的第二部分,詳細描繪了秋天的迷人景色和豐收景象。第7小節是課文的第三部分,寫作者在明麗的陽光下撿一片秋葉珍藏,表達了作者對秋天喜愛和留戀之情。全詩采用擬人化的手法,形象生動,易于朗讀、背誦。教學時,結合學生的生活積淀,體會秋天的迷人景色和豐收的喜悅之情,進一步激發學生對大自然、對生活的熱愛之情。
二、學情分析
讓學生走進秋天的一段視頻,一幅幅圖畫,實際體會秋天的.迷人景色。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過程與方法:通過感受北方秋天景色的美麗,體會人們的喜悅之情,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感。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了解秋天的特點,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
教學重點:領略詩歌簡潔的語言中的意蘊,體會作者對秋天的熱愛和贊美之情。
教學難點:通過誦讀感受詩歌的美。
四、過程分析
1、導入
用秋天的風景視頻導入,把學生直接帶入秋天。自然、貼切
2、抓住動詞分析、感悟擬人修辭手法的能把虛的物寫實,能讓靜的物動起來。如“打滾”、“奔跑”、“輕輕涂掉”這些詞原本是描寫人動作的詞語,作者卻用它們來描寫秋風,這樣一來就把虛的東西寫實了,把靜止的東西寫活了。這就是動詞擬人化的作用。讀著這些句子似乎秋風也有了可愛的個性,讓我們忍不住產生了對秋風的喜愛之情。擬人化的動詞讓描寫秋風的文字有了鮮活的生命活力,這就是擬人修辭手法的魔力。“抓一把……香氣……輕輕涂掉”寫出了秋風的調皮、可愛,體會到夏秋之交空氣的清香,也可以看出作者對秋天的喜愛。
3、秋實一節放手讓學生去自學。教育家葉圣陶說過,教是為了不教。秋風一節的精講,已經教會學生通過品析動詞來感受事物特點和作者思想感情的學習方法,“秋實”一節和感覺跟“秋風”一樣,所以放手讓學生實踐。
4、秋光這一部分的學習,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順學而導,解疑與感悟相結合,展開學習過程,效果自不待言。
5、背誦。(在朗讀以及理解的基礎上背誦,使學生的記憶力得到鍛煉,同時也可掌握一種理解記憶的方法。)
6、作業布置:
我們閱讀的能力的提高,在于平時培養孩子善于搜集素材的能力,現在正值秋天,本課又學習了秋天,讓孩子課下搜集關于秋天的詩句,美詞名段,利用閱讀課品讀,交流,極大地增強了孩子的語文學習興趣。
本課是一首詩,學生感悟的是精煉的語言。語文的最終落腳點在寫作上,所以要在平時適量地布置一些動筆寫的作業,培養了孩子的寫作興趣,增強孩子的寫作能力。
6、板書:
板書緊緊抓住作者筆下秋天的景物,個個列出,看著板書就可以一部分一部分背下來,最終使學生體會到秋天的景色迷人和豐收喜人,中心明確。
小學一年級秋天說課稿2
一、說教材
1、單元及教材分析
《秋天》是人教版語文的教學內容,具體編排在第三單元第四課,屬于“關注自然”單元,我準備用一課時完成本課教學。本單元選取了《春》、《濟南的冬天》等文情并茂的優美詩文,易于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的能力。《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要注重從課文整體的角度進行教學;簡化教學頭緒,強調內容綜合。要重視朗讀和默讀,加強閱讀方法的指導,要突出詞句理解、文意把握、內容探究等方面教學。
《秋天》是現代著名作家何其芳20歲時所作。詩不長,僅三節。很精粹,但容量大,而且畫面感很強。以“秋天”為“經線”,以幽谷、農舍、漁舟、牧羊女……諸般景致為“緯線”,為我們編織了三幅絢麗多彩的秋景圖。它們具有既來自人世又遠離塵俗的清靜、清遠、清甜、清柔的特點;表現了詩人對秋天喜愛和贊美之情;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大好河山、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本詩語言流暢、優美,是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和審美教育的好教材。
2、教學目標的預設
依據本單元本課特點,從“知識和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考慮,預設本文教學目標如下:
認知目標:有感情的反復朗讀并背誦全詩;進行語言積累;
能力目標:把握詩歌意境,感悟詩人思想感情;培養學生解讀、鑒賞詩歌意象的能力;
情感目標:培養學生熱愛自然、健康高尚的審美情操。
3、教學重、難點的預設
依據以上兩點,我預設本課的教學重、難點如下:
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反復吟誦,感悟詩句含義,體味詩歌清遠、閑靜的意境美。
教學難點是揣摩詩歌的清麗的意象和質樸曉暢、情景交融的特色。
二、說教法
1、教學的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里指出:“教學過程應突出學生的實踐活動,指導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科學地訓練,全面提高語文能力。”所以我根據本課目標和內容,從學生已掌握的知識基礎、發展水平出發,應用各種教學手段調動學生主動性,使他們在教師的引導下圍繞中心議題發表各自的意見,相互交流,相互啟發,相互爭議,激發他們主動去獲取知識,培養健康情感。
《教學中要重視的問題》指出:“語文教學中,……要重視積累、感悟、熏陶和培養語感。”,而本文是文質兼美的寫景詩歌,適于朗讀,所以講析文章時,讓學生在反復誦讀中領悟文章描繪的自然美。
2、學情分析
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和認知水平,是教師授課的依據與出發點。而七年級的學生已經具有初步感知課文和聯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對語言文字也具有一定感悟能力。而新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理念,就是要培養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這節課,作為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我盡量充分發揮教師的作用,引導學生一步一步探究來完成教學的目標。
3、教學方法
根據課文文質兼美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采用的教學方法有:激發興趣法(引秋)、問題導引法(品秋)、討論質疑法(品秋)、誦讀法(誦秋)。
主要以出示秋天的風景圖片、使用相關的課件來輔助教學。
4、說學法
我認為教師教給學生學法,正是實現葉圣陶老先生提出的:“凡為教者必期于達到不教的目標”。而教學是教師和學生的雙邊活動,我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質疑為主線”的教學思路進行學法指導,采用了主體思維法、小組討論法及反饋練習法。
在指導過程中,先調動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積極性,然后根據一系列緊扣教學的問題,使學生自主地思考、分析、討論,從而解決問題,并在課文賞析后完成課后問題進行鞏固。使學生從感知到理解,從感性到理性,從學會到會學,學生既學到了知識,又提高了能力。
5、反饋調控措施
根據我所授課班級學生底子薄、認知水平低、自覺性差的現狀,我估計學生可能會在“品秋”“寫秋”環節中出現困難,這時教師可根據當時的情況,就出現困難的環節,以對話的方式談談自己的看法,拉進師生距離,啟發、引導學生發散思維,更好的完成本課的教學目標。
三、說教學過程
這節課我是按“引秋--誦秋--品秋--寫秋”進行教學的。其中我把教學重點突出在“誦秋”環節;在“品秋”環節中突破本課的教學難點。
(一)引秋(2分鐘)
教師給學生們展示秋天的風景圖片,請學生說說看了圖片,想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由此創設情景導入。(出示課題)
設計意圖:輕松的心情利于學生快速進入學習狀態。讓學生帶著自己的感受進入課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欲望;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觀察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
(二)誦秋(8分鐘)
本環節以讀為主,使學生對文中所描繪的“秋”有個總體印象。
一、 初讀課文,劃出文中的生字、詞。
二、 教師范讀,學生劃出朗讀節奏、分辨朗讀語氣、語調。
三、 學生自讀與賽讀,并在學生中互評,教師給予適當的鼓勵。
四、 請學生找出自己喜歡的詩節朗讀,也可找出你認為詩中用得好的詞語,做適當的.批注,并與同學交流。教師也可找出自己喜歡的詩句、詞語與學生進行交流,對學生加以引導。
設計意圖:這樣就能使學生入景、入情的感知課文內容。使學生在初步掌握朗讀技巧,培養語感的同時,還能夠掌握精讀的方法、培養學生語文學習的方法和習慣,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也注重了對學生智力素養中注意力的培養,使學生的認知能力以及非智力素質中的興趣與情感得以提升,鍛煉學生的自信心。同時也突出了本課的教學重點。
(三)品秋(20分鐘)
在此環節中,學生組成小組,主要圍繞教師給出的三個問題討論、質疑,探究全詩。
①找出每節詩的點睛之句。
②詩中刻畫了幾幅圖景,請分別給它們命上整齊、漂亮的名字。
(教師根據學生的討論發言,板書。)
③這首詩創造出了一種什么樣的氛圍?
(歸結出詩文的特點并板書出來。)
設計意圖:本環節以學生討論為主,教師輔助引導為輔,使學生能夠很好的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使教學目標中的能力目標得以實現。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的精神,共同分享合作的樂趣,感受成功的喜悅。這實際上也是教給學生一種閱讀的方法,在學生的領悟能力得到鍛煉的同時,檢測了學生的思維品質,語言的歸納、整合能力,并使之得以提高。把學生對詩的理解上升到了一個高度。
請學生仔細聆聽詩人的深情絮語(教師有感情的朗讀),展開想象的翅膀,看看在自己的頭腦中形成了怎樣的畫面,并把它描繪出來。
設計意圖:這是對本課知識掌握情況的反饋。教師可以通過學生描繪的圖景,了解到學生對詩文的理解程度,若學生理解有不足之處,教師可以自己頭腦中的圖景加以引導。這不但培養了學生的聯想與想象能力、口頭表達能力,還使學生感悟到詩的意境美,以突破本課教學的難點。
(四)寫秋(15分鐘)
這個環節著重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與情感態度兩方面的語文素養。
1、請學生根據自己的認識,也以“秋天”為題寫一首小詩或畫一幅畫。并給大家展示出來。
設計意圖:根據“閱讀最近發展區”的原理,進行知識的遷移訓練,注重語文的實踐活動,讓學生養成一種關注自然、體驗自然和發現美的習慣。也可提高學生的文化品位和思想觀念。體現了教學目標中的能力目標。
2、請同學們一起歌唱秋天(試背)
設計意圖:教師可在學生試背過程中,在此出示與詩文有關的圖片,讓學生邊看圖片邊回憶詩文,進行背誦。這可以使學生智力素質中的記憶力得到鍛煉,同時也可掌握一種理解記憶的方法。在朗讀以及理解的基礎上背誦,達到了教學目標中的認知目標。
3、布置作業:①查找描寫秋天的詩歌、名句。
設計意圖:在積累字詞句篇的同時,鍛煉了學生篩選、查找資料的能力。
②完成課后“研討與練習”三:比較《秋天》與《秋景》,說說兩首詩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有什么異同。
設計意圖:這是對學生本課所學知識的驗收以及培養學生思維方面的拓展與延伸。
(五)、板書(略)
在這節課的授課過程中,我能夠擯棄傳統教學中以教師分析、講授詩歌意境為主的做法,積極嘗試用新課程改革的理念,創設校本實例及校本意境,盡量使課堂充滿活力,把課堂還給孩子,積極努力嘗試調動學生的能動性。讓孩子們在學習中互相合作,共同探討直至最后能獨立品詩、寫詩或作畫,以突出語文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同時我認為這也體現了與其他相關學科之間的滲透。讓孩子們通過讀詩來感悟生活,通過聯系生活,更好的品味詩意,領悟意境,我認為這充分體現出了語文的人文性,為孩子營造了一個“大語文”的氛圍。
小學一年級秋天說課稿3
一、說教材
《秋天》是人教版-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第-篇課文,該單元以“寫物”為主題展開。《秋天》是一篇散文,主要寫了秋天的景色,表達了作者對秋天的喜愛和贊美之情。
“寫作特點”語言簡煉、層次清晰;描寫生動、細致充滿詩情是本文最大的寫作特色。
結合單元教學要求和本課特點,依據新課標中“知、過、情”三個維度,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能正確讀寫本課要求掌握的生字詞/了解本課寫作背景和有關作者的文學常識;
2.整體理解文意,概括課文含義,提煉作者表達的情感,把握文章主要內容;
3.品味重要詞句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由于本課主要描寫秋天,體現作者對秋天喜愛的情感。我將本課的教學重點確定為:
1.體會優美的意境。
2.揣摩,品味本文優美的語言。
因為低年段的語文教學要將指導學生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作為語文學習的重要任務。讀正確就是能讀準字音,讀出輕聲、兒化等。讀流利就是不單字讀,要努力做到連詞讀,不丟字、添字,能正確停頓等。作為本冊教材的第一個課文單元,從一開始就要重視朗讀基本功的訓練,提醒學生用普通話朗讀,讀準字音,重點讀好“一”的不同讀音。要重視教師的范讀作用,采用多種方式引導學生充分朗讀,通過傾聽、模仿和比較,不斷提高朗讀能力。
二、說教法和學法
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達到教與學的和諧完美統一。基于此,我準備采用的教法是講授法,點撥法。講授法教師可以系統的傳授知識,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學法上,我貫徹的指導思想是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具體的學法是討論法、朗讀法和勾畫圈點法,讓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閱讀習慣。此外我準備用多媒體手段輔助教學
三、說教學過程
為了完成教學目標,解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課堂教學我準備按以下五個環節展開。
環節1導入新課,我設計的導語是一年有四個季節,春夏秋冬。那么現在是什么季節?這節課就讓我們到大自然中去欣賞秋天那美麗的`景色。此導語以師生對話的方式展開,消除了學生上課伊始的緊張感,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環節2落實基礎,整體感知首先,教師請學生借助課后生字提示自由朗讀圈出生字解決字詞問題,教師有針對性的對某些容易讀錯寫錯的生字詞進行指導,例如“秋樹片等”。這為學生閱讀文本掃清了障礙,也體現了語文學科工具性的特征。接下來,教師請數位學生分段朗讀課文,(或者是聽范讀),教師請其他學生邊聽邊圈畫出每段的關鍵詞句,理清文章脈絡,教師根據學生板書文章脈絡。(教師板書)新課標對學生閱讀的要求是: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內容。此環節力圖將學生置于閱讀的主體地位,以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為出發點,學生邊讀邊思考,在聽讀中理清思路,鍛煉學生的聽說讀和概括能力,解決教學重點。
環節3研讀賞析新課標中明確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教師以多媒體出示課件,教師請學生先自由讀在分組讀。課件的設置一脈相承,學生積極主動的思維和討論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從而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進而解決教學難點。
環節4拓展延伸好處: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滿足學生的好心,提取學生興趣,觀察周圍環境的變化,看看秋天都變化了些什么,分組討論交流等等之類。
環節5課后作業
小練筆:寫一寫美麗的夏天
好處:鞏固知識點,發揮學生想象力,理論-實踐,學以致用
四、說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書力圖全面而簡明的將授課內容傳遞給學生,清晰直觀,便于學生理解和記憶,理清文章脈絡。以上,我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和板書設計四個方面對本課進行了說明,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各位老師。
小學一年級秋天說課稿4
一、說教材
本文抓住時間特點選取初秋季節典型景物的變化,從整體入手,由天空到田野,由植物到動物,形象直觀地寫秋天豐收的景象,描繪出一幅天高云淡、五谷豐登的秋景圖,展現出作者對秋天的喜愛、贊美之情。
教學重點:認字和寫字,練習朗讀,背誦第一自然段。
教學難點:分辨漢字,認識偏旁。了解課文內容。
二、說學生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低年級閱讀教學要使學生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養成閱讀興趣是學生持續閱讀和提高閱讀能力的保證。
一年級學生具有好奇、愛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點,容易被新鮮的事物,活動的東西所吸引。所以我在教學過程中采用課件、卡片、圖片來吸引學生的興趣。
三、說教法
從本課課文的特點考慮,從學生實際出發,教學時主要采用情境教學法、圖文結合、隨文識字的教學策略。在生字學習中,鼓勵學生采用多種識字方法進行識記。在學生識記生字的基礎上,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創設情景,給學生直觀、形象的感受,感受大自然的美麗。
四、說教學流程
本課的教學程序,主要設置六個環節。
(一)、出示圖片,導入新課
借助多媒體課件,播放秋季美景的圖片創設情境,調動學生的感官,引領學生直觀地感受秋天到來時的景色變化,使學生初步感受到秋天景色的美麗,激發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為接下來的課堂教學做鋪墊。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新課標指出:"閱讀是個性化的行為,學生是閱讀主體,應始終處在積極主動的地位。
1.請大家打開課文,認識自然段。
2.播放配樂范讀課文,同學們認真傾聽,注意自己不認識的生字。
3.請學生借助拼音自由大聲課文。注意:把句子讀通順,讀準字音。
4.教師逐段檢查學生對課文的朗讀情況,要求能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不丟字,不添字,不重復。
(三)、隨文識字,品讀課文
品讀學習第一自然段。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運用多種識字教學方法和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提高識字教學效率。本環節設計,在隨文識字中,將識字教學置于一定的課文情境中,通過字理識字、加一加、文字與圖片聯系等多種方法,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教學過程中落實了“借助讀物中的圖畫閱讀”的要求,引導學生學會看課文的插圖,注重對學習方法的指導,引導學生借助圖畫和自己的生活經驗來理解詞語的含義。同時,引導學生進行說話練習、積累豐富的詞語,為學生提供了語言訓練的機會。另外,在教學過程中要扎扎實實落實本課新認識的'筆畫書寫,讓學生在寫好筆畫的基礎上進行生字的整體書寫。學生通過觀察生字的結構,加深生字書寫的整體印象,從而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
(四)、拓展練習
1.鞏固生字:大雁南飛
2.我會說:用“秋天來了,天氣涼了”說句子。
通過生字認記練習和句式練習說話,鞏固生字的認記,練習說完整的話,喚醒學生的生活經驗,拓展學生的思維,進一步感受秋天的多樣性。
(五)、引導學生看板書,試著背誦課文第一自然段。
1.齊讀課文第一自然段。
2.板書引領,指導學生背誦。
3.請個別學生展示。用填空形式練習背誦。
這一環節的設計在于落實本課的目標,力求背誦在課堂上進行。在熟讀的基礎上,結合對課文的內容理解、生活體驗,再現圖片,抓關鍵詞引導學生背誦。
(六)、作業布置,拓展延伸
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引導學生到大自然中去觀察、去思考、去感受,從而豐富學生的體驗,為下一節課的“畫秋天”“說秋天”做鋪墊。
五、說板書設計
“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板書既是一門科學,又是一門藝術。本課我抓住了景物的“關鍵詞”,用粘貼畫有形有字的形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力求言簡意賅,對教材的內容概括得精煉、正確、有趣味性。
小學一年級秋天說課稿5
教材分析:
《秋天到了》是一篇寫景散文,本文抓住時間特點,選取初秋季節典型景物的變化,描繪出一副天高云淡、五谷豐登的秋景圖,展現出作者對秋天的喜愛、贊美之情及迎接秋季的喜悅之情。全文有三個自然段,每段觀察角度、觀察點各不相同,合起來構成一幅秋季全景圖。第一自然段:先交代秋天到了,接著便縱觀全局,以天氣轉涼與黃葉飄飛這一整體性變化寫秋天總的特征。第二自然段:取仰視角度,寫秋之天及秋之雁陣。第三自然段:為遠眺,寫豐收的田野。
學情分析:
秋季景色眾多,但作者選景典型,所選“天氣變涼”“樹葉”“天空”“大雁”“田野”即田野中的“棉花”“高齡”“稻子”都很具有代表性,孩子們對這些景物不是都很了解,對“樹葉”“天空”他們常見到也能觀察到它們的變化,但田野里的變化他們就不了解了,所以課前我先拍攝了一些有關田野景色的照片,又在網絡上了找了一些有關“棉花”“高粱”“水稻”“大雁”的圖片制成幻燈片,也便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突破難點,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懷。
教學策略:
在教學過程中我采用以讀代講為主,教師指導為輔的學習方法。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從朗讀中感受秋天的基本特征,從朗讀中領略作者對秋天的贊美之情。對學生課堂上的表現,及時給予肯定,多鼓勵表揚,培養學生的自信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 、能借助拼音,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 練習用“秋天““一會兒……一會兒”口頭造句。
3、 圖文結合理解課文內容,知道秋天的一些特征。初步認識自然段。
過程與方法:
4、 通過美圖結合,讓學生觀察到秋天的美,通過有感情朗讀讓學生感受到秋天的美,直至熟讀成誦。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5、 通過朗讀課文、背誦課文使學生知道秋天是個美麗的季節,培養學生觀察大自然的興趣,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教學重點、難點
1.圖文結合理解課文內容,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初步認識自然段。
3.用“秋天”、“一會兒”練習說話。
教學程序:
第一部激情導入。出示秋天景色的圖片,使學生初步感受到秋天景色的美麗。第二部初讀課文。首先通過課件、老師講解、演示使學生非常直觀的認識什么是自然段,并讓學生自己找出第三自然段,并且標出。然后初讀課文要求要求能讀準字音,讀出完整句,不頓詞、斷句。
①學生借助漢語拼音讀準字音。
②逐段朗讀,并結合圖片,看一看圖中都有什么?
③老師請三位同學每人讀一個自然段,說一說:秋天到了,我們周圍發生了很多變化,你在圖中都看到了什么?第三部品讀課文,學習感情朗讀。這一部分是本文的重點,也是難點。首先朗讀第一自然段,通過課件使學生了解“一片片”和”一片”的不同并指導朗讀。理解課文,熟讀成誦。然后品讀第二自然段,了解大雁是怎么飛的,滲透品德教育、環保教育。并用“一會兒……一會兒”練習說話,借助課件指導朗讀直至背誦。最后品讀第三自然段,出示棉花、高粱、稻子的圖片,使學生真實地感受到豐收的季節到了,感受到豐收的喜悅,并讀出這種喜悅的感情。第五部總結升華。通過畫一畫,畫出學生心中自己的秋天,再說一說“你喜歡秋天嗎?為什么?”說出學生心中自己的感受。最后自己總結“這一堂課你的收獲是什么?”自由表達,使學生成為課堂真正的主人。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老師一直是個引導者,一年級的孩子剛從學前班出來好動精神不集中,所以我盡量設計一些漂亮的課件使他們在快樂中不知不覺中在欣賞秋天的美麗感受大自然的富饒的同時,順著我的指引愉快地接受新知,鞏固新知。
【小學一年級秋天說課稿】相關文章:
小學說課稿:秋天的懷念09-21
小學一年級秋天說課稿范文(精選7篇)10-01
小學一年級秋天說課稿(通用5篇)10-01
小學秋天的雨說課稿(精選11篇)10-01
小學語文《秋天的雨》說課稿通用03-21
小學一年級說課稿03-30
小學語文秋天的雨說課稿范文(精選6篇)10-09
小學秋天的雨說課稿范文(通用9篇)10-01
小學一年級體育說課稿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