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關于小學語文說課稿14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時常需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的知識。那么什么樣的說課稿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關于小學語文說課稿,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關于小學語文說課稿1
說教材:
《小蝦》是北師大小學語文第六冊“可愛的小生靈”單元的第一篇課文,通過對小蝦吃東西、打架等方面的細致描寫,寫出了小蝦的可愛,表現了作者對小蝦的喜愛之情。
課文比較淺顯易懂,以生為本、以讀為本、以教會學生學習方法為目標,通過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使學生在讀中理解詞語,積累詞語,體會小蝦的特點,感悟作者的喜愛之情。
說教學目標:
根據單元教學目標和學生學情,我確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8個生字,能在語言環境中正確的認讀、運用。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通過學習了解小蝦的生活習性及各種有趣的活動,體會作者的喜愛之情。
4、抓住重點詞語理解一段話,體會作者是如何圍繞一句話把寫具體的。
說教學重點:
了解小蝦的生活習性,抓住重點詞語理解課文內容。
說教學難點:
學習作者圍繞一句話把寫具體的方法。
說學生:
三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閱讀能力,能對所讀的課文質疑,能借助工具書理解詞句,并能聯系上下文對相關詞句談談自己的感受,具備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有利于教學的開展。
說教學理念:
閱讀教學過程是每個學生精心讀書獲得個性體驗和獨特感受的過程,是教師引導學生在閱讀實踐中不斷實現自我建構,學會閱讀,促進表達的過程。同時也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發展性和創造性。
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5分鐘)
1、出示小蝦圖片,談話導入新課。 (直觀導入,激發興趣)
2、板書課題《小蝦》,指導書寫“蝦”字。
3、學生在本子上練習寫“蝦”字兩遍。(落實寫字目標)
4、質疑課題:看到這個課題,你想知道關于小蝦的什么呢?
二、自讀識字 (6分鐘)(掃清閱讀障礙,對課文內容初步感知)
1、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不認識的字先畫下來。
2、出示詞語,檢查生字掌握情況:
(1)同桌二人開火車讀
(2)全班開火車讀
(3)指名部分同學讀詞語。
三、學習課文(28分鐘)
1、梳理課文內容:3分鐘(提高閱讀能力和歸納能力)
(1)通過預習和剛才的朗讀,你們讀過課文后獲得了一些什么信息?
(2)按自然段梳理內容:每個自然段分別介紹了小蝦的什么知識?
2、了解小蝦的外形:6分鐘
(1)快速默讀1、2自然段,畫出描寫小蝦外形的句子。
(2)指名一個同學讀句子
(3)用自己的話說說兩種小蝦的樣子。
(4)男女生分組讀句。
(5)出示,口頭填空檢查學習效果。
(6)出示兩種小蝦的圖片,分辨。
3、學習第三自然段,感受小蝦的有趣。19分鐘(自主合作探究學習)
(1)指名讀第三自然段,其他同學畫出體現小蝦有趣的句子。
(2)指名讀體現蝦有趣的句子。
(3)畫出動作的詞、板書。
(4)四人小組學習,模仿體會小蝦吃東西時的小心和吃飽后的自在。
a、出示四人組活動要求。
b、交流感受。
(5)齊讀這一自然段,體會小蝦的可愛。
(6)找出表示順序的詞,用表示順序的詞說一句話。(備用環節)
(7)出示,小結,點名中心句并進行課堂小練筆。
關于小學語文說課稿2
【說教材】
《藍樹葉》是學生進入二年級以來的第一組講讀課文的第二篇。課文以麗麗借綠鉛筆為線索,記敘了一件發生在兩位小同學之間的事。課文非常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能使學生產生心理共鳴,讀后自然受到助人為樂的思想教育。為了便于學生理解,教材還配有兩幅插圖,第一幅圖照應第二段的內容,第二幅圖照應第五段的內容。根據《大綱》要求和本組訓練重點,教學時要體現如下思想:
1.發揮漢語拼音幫助識字的作用,讓學生通過拼讀音節讀課文,掌握生字字音,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2.詞句訓練低年級閱讀教學的重點,讓學生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來理解詞句。
3.注重朗讀訓練與指導。要求學生根據不同的標點符號讀出停頓和語氣,還要根據不同人物選擇不同的語氣、語速,能分角色朗讀課文。
4.緊扣課文思考題,理解課文重點。教育學生從小就以助人為樂為美德。
"麗麗為什么沒有接園園的綠鉛筆"是課文重點;"園園看見麗麗畫藍樹葉為什么臉紅了"是學生理解的難點。
【說教法】
1.引讀法
麗麗四次借綠鉛筆的經過采用教師引讀,不僅可以幫助學生突破朗讀的難點,培養學生語感,還有助于學生對課文的理解,體會文中主人公的內心世界,悟出作者運用語言文字的妙處。
2.圖文結合法
這篇課文雖不是看圖學文,但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圖無疑對深入理解課文內容有極大幫助。本人備課時仔細觀察圖,就發現文中第一幅圖與課文內容有明顯不符。倘若學生也能發現這一問題,不僅可見其觀察細致,還可加深對課文的理解,真可謂一箭雙雕。
3. 遷移法
(1)學習第二至四段,圍繞"借"與"不愿借"的四次對話,著重講讀第一次對話,通過圈、點、劃、讀、議領悟出學習方法,再讓學生按此方法去讀第二至四次對話,使學生在讀中領悟其中的規律。
(2)通過學習最后一段,結合課后第3題的訓練,實現由讀話到寫話的遷移。這種練習的設計有利于發掘學生創新精神,切實減輕學生過重負擔,提高教學效率。
【說學法】
1.課題入手法
題目是課文內容的高度概括,是課文畫龍點睛之筆。學生開始接觸課文,首先看到的是課題。正確地理解課題,從中得到學好這一課的啟示是非常重要的。教學這一課,我試圖讓學生通過"你們見過的樹葉都是些什么顏色的"釋題入文。就這樣經過一段時間訓練,學生會逐步養成一見課題便會產生一系列疑問、聯想,對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極有益處。
2.課后題入門法
每篇課文后的問題往往給學生以重要的提示。這一課我以課后題為學生掌握學習方法的突破口,引導學生學好課文。倘若長此以往,學生都能得到這樣的訓練,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即帶著強烈的目的去讀書,邊讀邊思考,不僅會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而且能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3.圈點勾劃法
從學生學習品質來考慮,讓學生在課文中動筆劃記號,如給重點詞句圈圈、點點、勾勾、劃劃、將長句子用符號標上停頓、語氣重音等。訓練重點不脫離課文語境,在聽讀過程中,動靜合理交替,讓學生學習時思維"聚焦",有利于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從而達到由"學會"向"會學"過渡。
【說教學】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導入:"你們見過的樹葉都是些什么顏色的"當板書課題后,啟發學生:"看了課題,你想知道些什么"讓學生質疑,如:"樹葉為什么是藍的呀"變教師提問為學生質疑,喚起學生學習的情趣和好奇心,促進主體的發展。
(二)借助拼音,初讀課文
1.學生借助拼音逐段讀課文。
2.指導朗讀,如長句子要注意停頓、斷句。
(三)教師范讀,進入情境
通過教師聲情并茂的朗讀,把學生帶入作者創設的情境之中,以喚起學生的生活體驗,使他們的感情與文中主人公的情感同頻共振。
(四)緊扣問題,自主學文
抓住一個"借"字,緊扣課后三個問題引導學生朗讀課文,讀懂四次對話,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第二至四段采用引讀,然后指導學生著重讀第一次對話,畫出重點詞。運用第一次對話的學法,學習第二、三、四次對話。第四次對話,可引導學生同桌分角色表情朗讀。學習第二段時,還可與觀察文中插圖結合起來。
講讀最后一段
思考:園園看見麗麗畫了藍樹葉,為什么臉紅了(結合觀察第二幅插圖)從園園的神情聯想她在想什么,答案讓學生自悟自得,教師只作相機誘導,從而使學生受到思想教育。
(五)質疑啟思,合作學習
學生可能會問:"園園不肯將鉛筆借給同學,是不是一個壞孩子"或從麗麗的角度提問:"麗麗不接筆,很有自尊"可引導學生發表意見,深入討論,不必強求一致。為學生構建互動的模式,營造主動探索、合作學習的氛圍。
(六)適時運用,實現遷移
在課后第3題"填空,再讀一讀"之后,出示:"一個星期后的一堂美術課上,老師要同學們剪紙。可是坐在園園前面的曉曉沒有帶彩紙,園園看見了,會怎樣呢"請同學讀題、思考、討論,先說說,再寫下來。
這個練習以填空引出教學內容,憑借"臉紅"去揣度人物心理,用延續情節引導想象事情的必然發展。整個教學片段融聽、說、讀、寫、思于一體,又滲透思想教育,沒有多余的講解,訓練扎實而有效,實現了知識的正遷移。
關于小學語文說課稿3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師:我有一個好朋友,你呢?誰是你的好朋友?(生搶著回答)
師:昨天老師碰到了困難,好朋友伸出了熱情的手,來幫助我,讓我感到很快樂。那么你們在平時的生活中有沒有遇到這樣的情況?朋友是怎么幫助你的呢!(生自由發言)
小結:是呀,其實在生活中我們都難免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和麻煩,是我們的朋友伸出友愛的雙手,互相幫助,互相關心,任何困難都會隨之解決,我們的生活才會更加溫暖,更加美好。(出示課題)
(課堂的導入從生活的細節入手,讓學生在自然的生活中進入課堂,讓課堂體現生活。)
二、聽故事,悟道理
1、創設情境,老師把課文以講故事的形式講給大家聽。
故事中的小女孩遇到了什么困難?阮恒又是怎樣幫助他的呢?(點擊)如果你是小女孩的朋友會怎么幫助他?請你們來說一說好么?(學生講看法)
討論:剛才同學們講得都很好,但你覺得哪個同學講的更好,為什么?
誰幫助的方法更好?為什么?
小結:是呀,看來當我們看到別人遇到困難的時候,也要義無反顧的去幫助。對待朋友就要真誠無私。
師:那么當你們需要別人幫助的時候每次都得到了幫助嗎?
使學生明白:(1)有付出就有回報。
(2)只有你真心對待朋友,朋友才會真心的對待你你。
(生活情境的再現能充分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在活動與討論交流中,讓學生感受到朋友交往和朋友相處的態度,這就是生活的經驗與積累!在課堂教學中體現生活的本質。)
三、演演“愛心劇”
1、師:明白了這些道理,接下來,讓我們一起走進“愛心劇場”真正體會一下阮恒的內心世界。(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
3、師:是呀,在生活中,我們看到別人有了困難,都能主動的伸出雙手去幫助他,這樣互幫互助,更何況是好朋友呢?幫助朋友多重要。雖然自己很矛盾,但為朋友,即使是付出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
3、再讀課文,說說你的感受。
(陶行知先生曾說過:非得給學生機會訓練其道德行為不可。愛心劇場是來源與生活的情境再現,在生活中我們需要朋友和朋友需要我們的時候很多很多。它符合道德行為必須加以訓練的規律,因此足以讓學生在讀文中真正感受到朋友的重要。體味到生活的滋味)
四、情感熱線
1、師:再次讀了課文,老師知道小朋友都已經懂得了怎樣對待朋友,怎樣去幫助朋友。那么當你得到朋友的幫助或是幫助了朋友時一定有很多想法和感受吧,你愿意和大家交流一下嗎?讓我們一起走進“心連心情感熱線”吧!
2、說說真實的事例,說說內心的感受。(學生上講臺,說自己的感受)
3、看故事《兩肋插刀》,聽聽小熊的感受。
師:小朋友說的真好,得到朋友的幫助時我們很快樂,當我們幫助了朋友,同樣我們也感到了快樂。但是幫助朋友必須是正義的,有益的。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播放課件)
師:小熊受人欺負的時候,小猴也幫助它找了許多朋友去打架,給它解恨。如果你是小熊,你會有什么感受呢!(生說)讓我們一起聽聽小熊的感受吧!
(回憶生活的點滴,暢談心中的感受,此時此刻,學生已經從課堂走進了生活,情感也因此得到了升華。)
五、齊唱《朋友》
師:是呀,小熊說的對,只要幫助朋友是對的,但要講方法。有好的會溫暖伙伴的心!有害的也會傷害朋友的。讓我們共同伸出自己的手,來唱一首朋友的歌。出示歌曲〈朋友〉
六、小結:課外延伸
1、通過今天的交流和學習,我們小朋友之間的友誼更加深厚了。老師希望大家都能在生活中建立純潔的友誼。在遇到困難的時候,互幫互助。和你的朋友手牽手,唱一唱《朋友》
(歌曲是情感的延續,課堂的延伸,現實生活的回歸。讓課堂回歸了生活。)
七、教學反思與分析:
陶行知先生曾說過:“教育不通過生活是沒有用的,需要生活的教育,用生活來教育,為生活而教育。”這就是說,人的認識活動是與人的情感活動、生活經驗緊密聯系在一起的。新課標的基本思想特別強調了課堂教學要聯系學生的生活,指出當前課堂教學改革的重點,應放在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并使學生的課堂學習與生活實際相結合上。因此,在教學設計過程中我非常注重課堂的學習與生活實際之間的聯系,充分體現課堂教學回歸生活,實現德育與生活教學結合的目的。
一、從生活入手實現道德教育
語文教材上的內容都來源于生活,然而,我們的教材只呈現一個生活狀態,一個范例,不是特定學生當前現實生活的寫照,而我們的孩子是活生生的人,他們的生活環境千姿百態又是千變萬化的。因此,我們教學的設計要根據學生的生活層面,組織活動,展開活動。
在教學中我以教材為例子,努力掙脫教材的禁錮,在教材與兒童生活之間建立內在的有機的聯系,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尋找課堂教學的素材,為孩子們打開生活的窗戶,從具體的生活事例引入課堂,能更加容易的被孩子們所接受,也更能激發強烈的道德情感,這就為孩子形成正確的道德觀念奠定了基礎。
二、讓孩子在生活中豐富道德體驗
生活是學生成長土壤,更是他們形成良好個性品德發展的基礎,讓孩子回歸生活,體驗生活,無疑是豐富學生生活的有效手段。
三、讓孩子在實踐中為生活增添色彩
通過關注兒童的現實生活,挖掘兒童的現實生活,促進兒童文明健康地成長,積極向上的生活,即在生活中發展,在發展中生活,是“學以致用”。即為學生開辟一條與他生活于其中的世界交互作用、持續發展的渠道,讓他們在廣泛的生活世界中提升自我,謀求與社會、和諧發展,從而創造出更富有意義的生活。
總之,課堂教學生活化就是課堂就是生活,生活就是課堂,二者是相輔相成的,不可分割的。只有將二者緊密的結合起來,學習才有興趣,情感才能激發,教學才能真正體現實效。
關于小學語文說課稿4
一、說課內容簡介: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二年級上冊20課《紙船和風箏》,是第五單元中的第四篇課文。
二、教材解讀:
(一)文本解讀:
《紙船和風箏》講的是一個很感人的故事,故事講了小松鼠和小熊因為紙船和風箏成為了好朋友,后來又因為一點點小事而吵架,最后兩人互相體諒,互相寬容,又和好如初。
故事的動人之處在于,當松鼠和小熊因為一點小事吵了一架之后,他們表現出的內心失落和難忍的痛苦,以及修補“裂縫”的獨特的方式和感人場面。當我們的感情和友誼產生“裂縫”的時候,賭氣只能使“裂縫”擴大,容忍和諒解才是最好的解決辦法。只要我們帶著一顆童心,帶著對真摯友情的向往,去學習課文,就一定會受到深深的感染。
對于這樣一篇文章,敢于率先伸出友誼之手的人,是令人敬佩的。通過文章的學習使學生在學習中反思、在反思中自悟、從而克服自私、任性、以自我為中心等不良品格。
另外本篇文章有兩大特色:首先這是一篇童話色彩濃郁的文章,生動有趣的場景和通俗淺顯的語言易于讓學生走入文本,理解文本。其次本文的語言也很有特色,如:“祝你快樂”!“祝你幸福”!“如果你愿意和好,就放一只風箏吧”!通過對此類語言的學習,使學生在人際交往中能更好地溝通。
(二)、文章在本單元中的地位及作用
第五單元是圍繞友好相處,團結合作這一專題編寫的。從識字五到語文園地,從團結起來力量大,到相互稱贊、學會欣賞別人,到相互幫助、和睦相處,尊重別人的生活方式。本篇課文是本組教材中的第四篇課文,通過學生對本篇課文的學習,讓學生在相互稱贊、學會欣賞別人的基礎上能更好地與人溝通。
三、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一)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這8個要認識的生字是:壞、松、扎、抓、祝、福、句、幸。會寫8個字,這8個要會寫的生字是:壞、松、扎、抓、祝、福、句、幸。理解詞語“快樂、幸福、飄蕩、漂流、難過。”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松鼠和小熊之間深厚的友誼之情。
3、抓住“松鼠高興得哭了”這句話,引導學生體會松鼠為什么高興得哭了?從而使學生明白當我們的感情和友誼產生“裂縫”的時候,容忍和諒解才是最好的解決辦法。
(二)教學重點:
1、認識8個生字,這8個要認識的生字是:壞、松、扎、抓、祝、福、句、幸。會寫8個字,這8個要會寫的生字是:壞、松、扎、抓、祝、福、句、幸。理解詞語“快樂、幸福、飄蕩、漂流、難過。”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松鼠和小熊之間深厚的友誼。
教學難點:抓住“松鼠高興得哭了”這句話,引導學生體會松鼠為什么高興得哭了?從而使學生明白當我們的感情和友誼產生“裂縫”的時候,容忍和諒解才是最好的解決辦法。
四、設計理念:
1、充分利用兒童的生活經驗進行識字教學,在識字教學的過程中注重教給學生識字方法,力求識用結合。
2、為學生創設多種語文實踐的機會,加強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
3、“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充分尊重學生的感受,體驗和理解,留下足夠的空間為學生張揚個性,激揚美性服務。
五、教學設計:
(一)、實物導入,引發學生興趣
1、教師一手拿折好的紙船,一手拿著風箏:“請看老師手里拿的是什么?”根據學生回答,師板貼實物紙船和風箏。
2、板書課題:20.紙船和風箏
3、指導讀課題,讀了課題你有什么問題嗎?紙船和風箏之間到底發生了一個什么樣的故事呢?
(激發學生的閱讀期待,針對兒童的心理特點,巧妙地創設情境,構建一個個引力強勁的磁場,抓住學生的心,激發他們的興趣與探知欲望)
(二)、自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讀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2、匯報交流自學情況:
(1)、讀生字卡
(2)、找朋友游戲——連字成詞【在游戲中鞏固生字,在輕松愉快地氣氛中學習,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鍛煉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3)請學生說說讀了課文后你讀懂了些什么?
(三)、讀文識詞,通讀理解。
1、學習1—6自然段
(1)自讀1—6自然段,小松鼠和小熊之間發生了什么事?為什么說紙船和風箏讓小松鼠和小熊成為了好朋友?
(2)指名交流。師隨機板書:快樂、幸福
(3)指導朗讀“祝你快樂”!“祝你幸福”!當小松鼠和小熊在紙船和風箏上寫上這兩句話的時候,心情會怎樣呢?你能通過自己的朗讀把這種心情表現出來嗎?
(4)指名讀,小老師讀,齊讀。
(5)齊讀1—6自然段。
2、學習7—11自然段
(1)自由讀7—11自然段,小松鼠和小熊之間又發生了什么事?
(2)指名交流,隨機板書:飄蕩、漂流,分別寫在紙船和風箏的實物下方。
(3)聯系實物,比較識字“飄、漂”,你是怎么記這兩個字的?
(4)用“飄蕩、漂流”造句。
(注重教給識字方法,充分利用已有的實物,聯系兒童的已有的生活經驗,區分同音字“飄、漂”的形和義,并且力求做到識用結合,用“飄蕩、漂流”造句。)
(5)指導朗讀,讀出小松鼠和小熊難過得心情。
師:小松鼠和小熊為了一點小事吵架,心情一定很——
生:難過、傷心。板書:難過
誰能讀出小松鼠和小熊現在的心情?
(6)指名讀,齊讀。
(7)最后他們和好了嗎?他們是怎么做的?出示:“如果你愿意和好,就放一只風箏吧”!指名讀,小組讀。
(8)齊讀7—11自然段。
(四)、解決難點,深入理解。
1、指名讀11節,既然小熊愿意和小松鼠和好,小松鼠應該很高興,為什么還要哭呢?而且是高興得哭了,他又在高興什么,哭什么呢?
(這部分是本課的難點,這里學生對文本的解讀可能會多樣化,也許小松鼠是在為小熊又愿意和它做好朋友了而高興,也許它是在為自己首先和小松鼠和好而高興,也許它是因為害怕小熊還愿不愿意和它做好朋友而哭泣,也許它在是擔心小船會不會順利被小熊收到而哭泣……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要充分尊重學生對文本的感受,體驗和理解,留下足夠的空間為學生張揚個性。)
2、讓我們帶著這種復雜的心情,齊讀11節。
3、如果你是小松鼠,現在你會在紙船里寫點什么呢?生試寫1到2句話。
(在理解文本的基礎上,學生內心的童心童趣被激活了,可能會有很多不同的感受,適時地設計小練筆讓學生寫一寫,既是對文本的補白,又是為學生提供了運用語言的平臺。)
4、匯報交流。
5、齊讀課文
(五)、鞏固生字詞
1、指導學生把詞卡貼在黑板的大樹上,摘下來領讀、齊讀。
2、開火車讀。
3、指名讀。
【把詞卡貼在黑板的大樹上,摘下來領讀、齊讀,在讀中加深對詞句的理解,體會詞語的含義。】
(六)、指導書寫生字
1、教師范寫。
2、小組合作,互相評價。在生字中找你認為寫得好的字,沖它笑一笑,或再高興地讀一遍。
【語文教學要有人文性。讓學生享受到成功的愉悅,從而培養學生認真寫字的習慣。】
(七)、作業:
1、把這個故事用自己的話講給好朋友聽,并用你喜歡的方式表達你的.心意。(把學到的故事講給身邊的好友聽,這也是對語言運用的絕好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能力會得到同步的發展,給學生創設了語文實踐的機會。)
2、每篇積累
讓學生從本課中找到喜歡的詞句,并記住它。【語文學習是一個積累的過程。每一課都讓學生去發現好詞、好句,并記住,既可以在日積月累中學到豐富的語文知識,又能讓學生養成時時積累、事事積累的好習慣。】
(八)、板書設計
20、紙船和風箏
快樂 幸福 紙船和風箏實物
飄蕩 漂流
難過
高興得哭了
設計理念:板書上的這幾個詞,是貫穿全文的關鍵詞,把小熊和小松鼠心情變化過程清楚地呈現出來,使學生很快能理清文章脈絡,放在黑板上學生反復識記,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關于小學語文說課稿5
一、教學分析
《操場上》這篇課文是課改實驗教材小學語文一年級識字部分的第四課,本課是以體育活動為主題,有一幅圖、六個詞語和一首兒歌組成。詞語都是體育活動的名稱,其中第一行的活動以手為主,詞語中的動詞都帶著提手旁;第二行的活動以腳為主,動詞都是足字旁。兒歌描繪了下課后同學們在操場上活動的情景,告訴小朋友參加體育活動可以使我們的身體更健壯。這節課我們主要學習詞語部分。
二、教學目標
1、認識14個字,認識“足字旁”“提手旁”。
2、有積極參加體育活動的愿望。
三、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認識這14個字。
2、教學難點:能夠熟練運用。
四、教學理念
1、通過出示用比較形象的圖畫引出詞語,學習詞語。
2、通過各種活動進行詞語的復習。
五、教學過程設計
(一)、教學新的詞語
1、 從球入手,先教學球。用一個“小朋友,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件禮物”引出球,從球的圖象到球字的出現。拼讀球,個別拼再集體拼。從圖象入手,可以引起同學們的注意,加深印象。讓同學說說你認識這些球嗎!(出示各種各樣的球)
2、從球再引入到一些關于球的運動。先從打乒乓球、打籃球、打排球的圖象導入,讓小朋友看著這些圖片說話,這里關鍵是說完整的話,告訴小朋友乒乓球、籃球、排球我們都是用打的,我們都稱它們為“打球”,拼讀“打球”。
3、我們再看看別的球類運動。用圖象分別引出“拍皮球”、“踢足球”,讓同學說完整的話,一起教學“拍皮球”、“踢足球”,拼讀個別讀,再集體讀。
4、用圖象引出“跳高”、“跑步”、“拔河”,說話他們在干什么?再集體拼讀。
(二)、復習
1、把詞語放在一起,讓小朋友帶拼音讀,然后再去掉拼音讀,再打亂順序讀。
2、“你做我猜”,讓他們再次熟悉這些詞。先老師示范,然后分組表演,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再集體表演,在表演中感受這些詞語,熟記這些詞語。
3、換角色,老師在上面表演,讓小朋友把事先準備好的詞語小條舉起來,把詞語跟動作結合起來。
4、把事先準備好分好類的小條進行分類,引出按提手旁分類和按足字旁分類,教學提手旁足字旁,重點是教學足字旁。
5、把詞語放進句子中,讓小朋友讀,訓練小朋友把詞語放進不同的語境。
關于小學語文說課稿6
一、說教材
本單元以“舟船”為主題組合單元,從船上發生的故事、比喻的船、船周圍的風景,以及折紙船、航天飛船等方面選編課文,并通過語文天地中的“暢所欲言”,把對船的認識擴展到更廣闊的領域。“日積月累”的練習,引導學生積累詞匯、成語和古詩。“初顯身手”中起名字的練習,有助于學生用最簡練形象貼切的語言,概括自己的理想和追求。“筆下生花”指導學生寫簡單的作文。
《沙漠之舟》是一篇描寫動物的說明文,課文以“沙漠之舟”為題,著重介紹了駱駝適應沙漠生活以及它如何幫助人們穿越沙漠,被稱為“沙漠之舟”的原因。全文共有四個自然段,按照內容的不同可以分為兩個層次來理解。
第一層次(第一自然段):講駱駝適應沙漠生活的原因。第一句是總起句,交待了駱駝生活的環境是沙漠。接著結合駱駝的身體特點,從身高、脖子長——望得遠,嗅覺靈敏——找水源,避旋風,鼻孔會閉——擋風沙,腿上有胼胝——不怕燙,腳掌寬厚、腳趾分開——不會下陷,背上有駝峰——儲存養料,六方面講述了它適應沙漠生活的原因。課文在介紹駱駝適應環境的獨特身體特點的過程中,也展示出沙漠廣闊無垠、干旱炎熱、缺少水草、風大沙燙、沙地松軟的特點。
第二層次(第二至四自然段):介紹駱駝被稱為沙漠之舟的原因。三個自然段從駱駝能給人們帶路、指引方向,預報大風和能馱東西,是沙漠里重要的交通工具,這三方面介紹駱駝在沙漠中的重要作用。也正因為這三方面人們才會把它看作渡過沙漠之海的航船,稱它為“沙漠之舟”。
課文的兩部分內容上有著密切的聯系,正因為駱駝適應沙漠的惡劣環境,所在沙漠環境中暢通無阻,才能給人引路,預報大風,馱運物品,才能當之無愧地被稱為“沙漠之舟”。
二、說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駱駝適應沙漠生活的生理特點,明白人們為什么把駱駝稱為“沙漠之舟”。
2.學習課文抓住特點、選擇有關材料、具體化的描寫方法。
3.能將課后資料進行修改,插入課文相關段落,完善和補充課文內容。
4.培養學生愛動物的情感,增強保護動物的意識。
三、說學情和重難點
根據教材編排的特點,我確定本文教學的重點為:學習課文抓住特點、選擇有關材料、具體化的描寫方法。難點為:理解為什么把駱駝稱為“沙漠之舟”。
四、說教法
本課教學采用“問題探究”的教法,引導學生帶著問題,自己去讀懂課文,獲得知識。凡是學生能讀懂的,都讓學生自己去讀。每一次讀,教師都提出明確的要求,引導學生主動探索、理解。著重對學生自主合作能力的培養。同時,引導學生通過查閱資料,充分利用課外資源補充課內有限的內容,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五、說教學設計
本文教學分兩課時完成。第一課時的內容主要是圍繞問題:為什么把駱駝稱作“沙漠之舟”?引導學生自主合作學習課文;第二課時的內容主要是指導學生書寫本課的生字及合理修改選擇資料,補充課文內容;引導學生運用課文中所學到的方法,觀察自己喜歡的動物,進行練筆。
(一)啟發談話、揭示課題
教師開課時先板書“舟”字,然后提問學生“舟”什么意思?船是在哪里航行的?緊接著出示沙漠的圖片,板書:沙漠,問學生沙漠里有船嗎?板書:之,指著板書問學生:沙漠之舟指的是什么?當學生異口同聲的回答沙漠之舟指的是駱駝時,教師可以接著說為什么人們把駱駝稱為沙漠之舟呢?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很自然的過渡到學習課文這一環節。
(二)初讀課文,自學生字
學生有了興趣,讀課文時的熱情就會高漲,教師對學生提出明確的朗讀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遇到不認識的字自己想辦法解決。想想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字詞和問題,全班一起解決。
(三)精讀課文,感悟理解
在學生對課文有了初步的了解后,教師通過兩個問題:駱駝為什么能在沙漠里生活?人們為什么把駱駝稱為沙漠之舟?幫助學生理清文章的層次,方便下面的學習。
學習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
邊看圖邊問學生:駱駝生活在哪里?你看到過沙漠嗎?沙漠是什么樣的?(學生可能回答:沙漠一望無際,氣候干燥,很少下雨,缺水,氣溫變化大,時常刮大風,卷起黃沙,沙漠地帶植物稀少,動物也不多)
駱駝為什么能在沙漠里生活呢?請學生默讀課文的第一自然段,想想:駱駝身體各部分有什么特點?這些特點跟駱駝在沙漠里的生活有什么關系?把相關的詞句劃出來。先在小組內交流,然后全班交流。在學生自己讀懂的基礎上,教師運用板書,有條理地列出駱駝的生理特點及作用,使學生獲得清晰的認識。
教師板書:身高、脖子長——望得遠。
嗅覺靈敏——找水源,避旋風。
鼻孔會閉——擋風沙。
腿上有胼胝——不怕燙。
腳掌寬厚、腳趾分開——不會下陷。
背上有駝峰——儲存養料。
在提到旋風的時候,可以向學生質疑:旋風是什么樣的?指名讀讀課文的第三自然段后,說一說。在講到駝峰時,教師可以詢問學生:駱駝是怎樣利用駝峰儲存養料維持生命的?(這里可以讓學生提前查閱資料,補充課文內容里沒有的知識。駱駝可以一連幾個星期不吃不喝,可是到了有水草的地方,它能用十分鐘的時間一口氣喝完七十九公升水,相當于好幾桶呢。)
學完這部分后,指導學生朗讀課文,并觀察一下:駱駝身上的這些特點是按什么順序介紹的?經觀察后學生不難發現,這部分是按從上到下,從頭到腳的順序介紹的。
教師可以接著總結:觀察這一段除了第一句外,其他的這些句子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前半句介紹特點,后半句說明作用。講清這一點,既有利于學生正確理解句子的意思,也有利于提高閱讀能力。那么這樣寫有什么好處?引導學生總結出這樣寫的好處是條理清楚,層次分明。讓學生總結出寫作方法,便于學生寫作時能靈活運用。
學習第二部分(第二至四自然段):
人們是怎樣利用駱駝的這些特點來為人類服務的呢?根據要求,自學課文的第二至四自然段。
1.駱駝為什么能在沙漠里給人們帶路?(駱駝身體高,能望遠,人們利用它來為旅行的人帶路)
2.駱駝為什么能在沙漠里預報天氣?(駱駝嗅覺靈敏,人們可以用它來預報氣象)
3.駱駝為什么能馱很多東西?為什么能在沙漠里作長途旅行?(駱駝有寬厚的腳掌,腿上有胼胝,背上有駝峰,人們可以利用它做沙漠里的交通工具。所以人們把駱駝稱為沙漠之舟)
啟發學生把駱駝的特殊本領和第一自然段駱駝的生理特點、作用,有機地聯系起來,使學生從整體上更好地掌握課文的內容,有助于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
指導朗讀第二至四自然段。
(四)總結全文
默讀全文,想一想:沙漠和大海有什么類似的地方?人們為什么把駱駝比作沙漠之舟?學生對科學知識文章缺乏有關知識,在教學中,適當作些必要的補充,有助于學生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并鞏固獲得的知識。設計此問題就是要具體幫助學生準確地理解為什么駱駝是沙漠之舟。
(沙漠和大海類似的地方:大海和沙漠都是“寬廣無邊”茫茫一片;大海波濤起伏,沙漠里“到處是高高低低的沙丘”;海上的風浪很大,沙漠里的大風“很可怕”,經常“卷著沙粒飛滾”。駱駝和船類似的地方:船是海上重要的交通工具,駱駝是沙漠里的重要交通工具。)
小結:這篇課文簡要地介紹了駱駝的生理特點和特殊的本領,說明它適于做沙漠里的交通工具。讓學生知道課文分兩部分。第一部分寫駱駝身體各部分的特點和作用。是按從上到下、從頭到腳的順序介紹的。第二部分寫駱駝的用處和它與人們的關系。由于作者對駱駝很熟悉,所以能抓住駱駝的特點,寫得生動具體。又由于作者觀察仔細,而且有順序,所以文章寫得有條有理。
第二課時的內容主要是指導學生書寫本課的生字。特別是“趾、脂、胝”音形義比較著來記,注意“嗅”字不要丟了大上的點。另外要引導學生做課后的第二題,合理修改選擇資料,補充課文內容;引導學生運用課文中所學到的方法,觀察自己喜歡的動物,進行練筆。
(五)作業
1.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2.選擇自己喜歡的動物進行練筆。
關于小學語文說課稿7
一、說教材
《霧凇》選自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七冊第29課。課文以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了吉林霧凇瑰麗而奇特的景象,并說明了霧凇奇觀形成的原因。全文共3個自然段,結構清晰。第一自然段講在三九嚴寒之際,松花江畔的十里長堤上,出現了霧凇奇觀。第二自然段交代了霧凇形成的原因。第三自然段講人們漫步在松花江邊,觀賞著這千姿百態的霧凇奇景,都會情不自禁地發出由衷地贊嘆。本課安排三課時,我要說的是第二課時的教學設計。在第一教時中,我以指導學生讀通課文,感知了課文大意,所以第二教時的教學目標確定如下:1.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了解吉林霧凇奇觀形成的原因以及霧凇的奇異景象,使學生受到美的陶冶。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霧凇之美,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3.學生借助網絡瀏覽信息,進行交流,不斷溶入自己的思想觀念,培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其中,通過朗讀來了解霧凇奇觀形成的原因及霧凇的奇異景象,感受霧凇的美是本課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二、說過程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首先我讓學生談談自己的收獲,然后請他們到教師制作的網頁上進行新的學習探究。這一環節主要是在復習舊知的基礎上創造一種氛圍,為學生的個性化學習提供了一個平臺,激發學生學習新知識的興趣,為深入學文提供了更多的感性知識,降低了學生理解文本的難度。
2.細讀品位,整體感悟課文共三個自然段,但都是重點段,需要細讀。這時要注意指導學生抓關鍵詞語,通過反復朗讀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在讀中明白霧凇形成的原因,在讀中體會霧凇的美,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從心里產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這一環節我是這樣設計的:①打破文章結構,學習第一、第三自然段,體會霧凇的美。一、三自然段分別寫了陽光照耀下和清晨的霧凇的美景。在教學時,我先讓學生快速默讀找出表現霧凇美的句子。接著通過范讀或指讀的方式說說應該抓那些關鍵詞讀好這句話。然后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最后啟發學生:為什么會有霧凇這個奇觀的?從而過渡到下文的教學。②學生質疑,自主學習第二自然段。在教學中我先讓學生找出概括霧凇形成原因的句子。接著讓學生圍繞句子,提出疑問:a.嚴寒季節具體指什么時候?b.霧氣是從哪里來的?c.霧氣遇冷以后會有什么變化?d.霧氣怎樣凝結成霧凇?e.飽和的霧氣指的是什么?然后組織學生根據興趣選擇問題并組成學習小組討論解答。最后交流過程中讓學生再次走進文本感悟語言就水到渠成了。
3、網上活動,拓寬認識隨著時代的發展,因特網讓我們的世界變得更精彩,你足不出戶就能了解到想要的信息。關于霧凇還有很多的知識有待我們去探究,學生可以通過上網來拓寬對霧凇的認識。這一環節的設計充分利用了網絡資源,帶領學生由“小教材”(課文文本)走向“大教材”。它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拓寬了學生的認知,培養了學生搜集信息的能力,提高了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關于小學語文說課稿8
余秋雨先生曾經這樣贊美莫高窟:“它是一種聚會,一種感召,它把人性神化,賦予造型,又用造型引發人性,……于是,它讓人走進神話,走進寓言。”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蘇教版語文第九冊第五單元的一篇課文《莫高窟》(第二課時),分為六部分:
一、說教材
(一)教學內容
《莫高窟》一文介紹的是我國西北邊陲敦煌莫高窟里的彩塑、壁畫和藏經洞,贊揚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課文是一篇寫景的文章,作者以“總—分—總”的形式來結構全文,敘述具體,文質兼美。課文共有5個自然段,分為三段,分別介紹了莫高窟的地理位置及其概貌、莫高窟的彩塑、壁畫和藏經洞的特點以及莫高窟是舉世聞名的藝術寶庫。
這個文本既要領會語言文字的優美,更要從中學會寫作方法。
(二)說教學目標和重難點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作者之間對話的過程。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感悟、積累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給學生打下扎實的語文基礎。同時注重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促進學生持續發展。”結合課標對第三學段的要求,我擬定的《莫高窟》第二課時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能準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莫高窟的藝術特點,體會文中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
過程與方法:學會自主學習課文,讀懂課文內容,學會提出問題,與他人合作進行探究性閱讀。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借助多媒體及具體的語言材料,感受莫高窟的博大精深,體會敦煌莫高窟藝術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激發對祖國燦爛文化的熱愛。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抓住重點詞句,了解莫高窟的彩塑、壁畫的藝術特點。
教學難點:憑借具體的語言材料體會莫高窟的美和古代勞動人民的偉大從而激勵學生熱愛我國燦爛民族文化。
二、說學生
本節課的教學對象是五年級學生,他們已經有了一定的思維和閱讀能力。通過本單元前幾篇課文的學習,學生對品讀課文佳句,欣賞風景名勝,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通過以前的學習他們掌握了一定的語文學習方法。
四、說教法、學法
1.創設情境教學法
課中,我采集了大量的“彩塑”、“壁畫”、“藏經洞”等圖片,挖掘圖片中的情感意義,引發學生想象,讓學生學會表達,多角度的思考。把學生帶進真實的生活場景,讓學生對照圖片,理解課文。
2.閱讀感悟法
閱讀是體會民族語言之優美的重要途徑,它能幫助學生加深對文本的理解,同時也可以幫助他們感受我們民族語言的聲音之美。通過閱讀想像畫面是進入文本很好的策略。因此,在教學中我通過多種形式的閱讀,讓學生感悟體驗,再通過讀來表達自己所體驗到的情感。
3.自主、合作、探究法
學生課堂自由研讀、課后搜集等環節無不滲透著自主探究的方法。
五、說教學流程
(一)激趣引入教學
用優美的文字導入并點題,再加之重點語段的出示,讓學生初步感受莫高窟的藝術,充分激發起學生對莫高窟的向往,既復習了上節課的內容,也為后文的學習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精讀細品,領略風采
1.品味“彩塑”
課文第二自然段描寫的是莫高窟的彩塑,我先讓學生自讀讀課文,然后思考、交流:這一自然段里描寫了什么,是圍繞那句話來寫的?讓學生學會找中心句。
文中出現的佛教人物基本脫離了學生的生活經驗,讓學生感受神態各異的彩塑有助于學生理解課文,因此我適時地展現各種彩塑,使文字活了起來,讓學生主動、自然地進入到了課文中。在接觸了彩塑絢麗多姿的形象后,學生對文中詞語的理解也愈加深刻。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從文字到圖片再回歸文字,使學生對莫高窟彩塑藝術有了全面深刻的認識。在這過程中點出點面結合的寫作手法,然后進行追問:面對這一尊尊彩塑,游人們無不嘖嘖稱贊。如果你是游人,你會怎樣贊嘆?引導學生思考、交流。最后,我充滿激情地小結:感受著前人高超的彩塑藝術,我想在座的每一位同學心中都會涌起一股自豪感,你想不想記住這段文字,然后由填空開始指導背誦。
2.回味“壁畫”
教學這一段時,我首先讓學生自己讀課文,畫出能體會到壁畫“宏偉瑰麗”的語句,在學生交流時引導學生欣賞圖片,尤其是飛天圖片,用文中的語言進行描述。然后引導學生學習文中的句群,再運用這種描述方法,寫一寫飛天還有哪些形態。所有這些都實實在在地引導學生理解、積累、運用祖國豐富的語言文字。
這一段的教學充分利用了信息技術的優勢,通過豐富多彩的圖片感知,有效地帶領學生領略了壁畫的“宏偉瑰麗”,激發了學生的閱讀興趣,深深地感受了作者用詞的精確和祖國豐富的語言文化,語文教學與信息技術整合優化的方便快捷在這里得到了充分的顯示。
3.體味“藏經洞”
“畫出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拋出話題,讓學生勾畫。適時播放文物被盜的文字資料,“看了這些你有什么感想?”再次讓學生體會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并激發他們對侵略者的憎恨。接著,教師順勢組織學生帶著惋惜和憎恨之情朗讀第四自然段。
4.學習最后一段。
小學階段學生的思維處于形象思維階段,教學中我采用直接切入重點段的學習,分別介紹洞穴里的“彩塑”、“壁畫”、“藏經洞”,借助資源激發學生的想象力。《莫高窟》一文體現了作者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充分挖掘文本的情感因素,讓學生反復品味,同時體會表達的精妙以及語言的內在情感,以激發學生的內心感受,從而引導學生“披文——入情——入境”,用“心理視線”去讀書、去領悟語言文字,讓學生得到情的激發、美的熏陶。
(三)寫法指導
這一堂課的教學設計應力圖體現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諧統一,偏廢任何一方都不可取。所以在最后讓學生自己總結寫法,讓學生不僅會學課文,更會用課文來學語文,也為學生以后的寫作打基礎。
六、說板書設計
板書要引導學生把握教學重點,全面系統地理解教學內容。根據課文的內容,體現簡潔明了、統領全文的原則,表現文章的結構特點,我設計了以下的板書:
彩塑:精妙絕倫
壁畫:宏偉瑰麗智慧的結晶
藏經洞:珍貴文物
以上是我就《莫高窟》(第二課時)的課堂教學闡明了自己的設計思路。當然,在實施過程中,新的情況會隨時出現,新的問題會隨時生成。我將以教材為起點,以新課程標準為依據,做出科學的判斷,采取合理的措施。不當之處,懇請各位領導、老師批評指正。
關于小學語文說課稿9
我說課 的內容是《富饒的西沙群島》,這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五冊第六單元的一篇寫景的講讀課文。課文作者用準確生動的語句,按海水、海底、海灘、海島的順序具體形象地介紹了西沙群島的瑰麗風光和富饒的物產。抒發了作者熱愛祖國大好山河的情感。全文圍繞“富饒”展開描寫,思路清晰,結構嚴謹,譴詞用語精確而具體。
課本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讓學生了解我國南海水域的廣闊與富饒,感受西沙群島風光的美麗。
二、是學習課文里的優美語言,積累好詞佳句。 我本節課打算進行第二課時的教學。具體目標1、是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想象交流觀察,使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感受和了解西沙群島的美麗富饒。2、是能把觀察到的景色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背誦好詞佳句3、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山河的情感。 課文中描寫西沙群島海水色彩繽紛和海底物產富饒的段落是本節課學習是重點,對于遠離海域的學生來說也是學習的難點。
結合學生年齡小以形象直觀認知為主的年齡特征,根據兒童遠離大海對大海既陌生又新奇的心理特點,教學中我準備利用情境教學法,采用多媒體課件展示西沙群島的美麗風光,豐富物產。指導學生觀察,以圖帶文,以文為本,圖文并茂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而且本課語言優美,詞語準確生動。因此我將從學生學習需要和學習興趣出發安排,在教師學生文本之間平等對話的過程中充分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引導學生多種形式地讀,以讀代講,讀中理解,讀中感悟,讀中積累語言,鼓勵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以上教學設計理念下,具體教學過程我是這樣設計的:
一、 情境激趣 溫故知新上課伊始,我將放映西沙群島的風光片,同時配樂解說到:上節課 我們已經初讀了22課《富饒的西沙群島》,這節課老師將帶領同學們共同走進錄象中的西沙群島,瞧:在風光秀麗的南海邊上的這片島嶼就是西沙群島,它像祖國的南大門是海防前沿的哨所。這里的海水鮮艷明亮,色彩繽紛;海底下數不清的各種魚群在五顏六色的珊瑚叢中穿來穿去;海灘上有趣的大海龜正在產卵呢,還躺著千奇百怪的貝殼,多有趣啊;海島上綠樹成蔭,群鳥紛飛。通過看錄象,聽配樂解說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回顧了課文內容,體會意味,給生以美的享受,這樣既調動了學生的感官,使其感悟到文章的形象美和意境美,從而激發學生進一步學習的欲望。
二、平等對話 體驗美感 在學生饒有興趣地看完錄象回顧完課文內容后,我便布置學生快速默讀課文1-4段,找出自己喜歡的段落。培養學生默讀能力。然后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自己喜歡的段落。邊讀邊動筆畫出能表現出西沙群島美麗和富饒的詞或句,培養學生動筆墨讀書的好習慣。讀后引導學生把畫出的語句在小組內與小伙伴讀并想象句子描寫的畫面,從而指導學生合作學習。
在小組學習后,引導學生匯報。我相機放錄象,把‘五光十色瑰麗無比的海水’“見都沒有見過的各種魚,顏色艷麗形狀奇特的珊瑚”“成千上百的海鳥”等形象展現在學生的眼前,從而增強了沒的感染力,更讓遠離海域的 孩子們通過直觀形象理解這些生僻的詞句,感受南海海域的秀麗風光豐富物產。在看錄象的同時,我引導學生用簡潔的語言說說看到的內容,并就自己喜歡的部分大膽想象,在學習海水一段時,指導學生用“因為————所以”句式說話。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想象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更在創造性地使用教材的基礎上實現了學生與文本之間0距離對話。
另外,我認為課文中蘊涵的感情,必須通過朗讀傳達出來。因此在學生匯報時,我指導多種形式的讀,如個別讀自己喜歡的部分,齊讀海水的美麗,配樂讀配畫讀海底物產的豐富并試著背誦一兩句喜歡的句子。
通過多種形式的讀把學生帶進文章意境中, 使學生在讀中去體會去感受,去琢磨,不但了解作者說什么,而且與作者心靈相通,在加深理解能力提高朗讀能力的同時,激發學生對西沙群島的熱愛,從而使學生在欣賞、想象、有感情的朗讀背誦中體會西沙群島的美麗富饒。
三、搭建平臺 張揚個性在引導學生交流學習二——四自然段后,布置學生自主合作根據愛好把五六自然段用畫一畫,讀一讀,演一演等形式表現出來。小組內合作互助,在全班展示時自我評價與他評相結合,為學生搭建自我展示張揚個性的平臺,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將以引導者,合作者的 形象出現,不以乏味的說教把知識強加給學生,而讓學生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耳朵聽,用自己 口去讀,用自己 的腦去想,給學生自由感受的空間,并以適當親切的評價語言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參與意識。使學生在課堂上思維活起來,力求在輕松愉悅的情境中,和諧融洽的氣氛中,朗朗的讀書聲中完成40分鐘的學習。
以上只是我個人對這堂課膚淺的想法,有很多不足之處,敬請賜教。
關于小學語文說課稿10
一、教材分析:
(一)內容簡介
人教版六年制小學語文第八冊第2單元的《尊嚴》是一篇略讀課文。本課寫的是美國煤油大王哈默年輕時的一個故事。在一個寒冷的冬天,在路上,他饑寒難忍,但是他拒絕了送到眼前的食品,理由是他不能白吃人家的食物,從這件事可以領會到,只有尊重了自己,才能得到別人的尊重。引導學生從年輕人樣子容貌形狀、行動和語言的句子中,領會到年輕人有抱負的思想;從杰克遜大叔對女兒的發言中,了解到這種自負的難得,是本課講授的重點和難點。選編這篇課文的目標是進一步訓練學生從內容中領會盡想的本領,同時使學生從哈默的故事中受到教育,樹立自負、自強、自主的精力。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學會本課四個生字
2、能力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運用“從內容體會思想”的方法,引導學生抓住人物的神態、動作、語言體會人物的品質。
3、情感目標:從描寫年輕人神態、動作、語言的句子里體會到年輕人自尊的品格,從中感受“自尊者自立”的道理。
二、學情分析:
四年級學生處在向高年級過渡階段,應該逐步掌握閱讀方法,形成自主的學習能力。同時四年級學生有了一定的認識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易形成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堂,這些對學習本課都是十分有利的。
三、教法與學法:
基于教學目標的制定和重難點的提出,結合《新課標》理念,采用自讀感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實踐創新等教學法,努力構建開放而有活力的新型語文課堂。始終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生學習伙伴的教學理念。
四、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
1、同學們,聽到過這么一句話嗎?“天有不測風云,人有禍福旦夕”。自然界它會給我們帶來豐收和喜悅;可有時它也會給我們帶來無情的災難。(課件)
(1)1959年至1961年我國發生了建國以后最嚴重的一次旱災,無數人因饑餓而死亡。
(2)1995年,尼加拉瓜發生火山爆發,使數千名災民流離家園。
(3)20xx年12月,印度尼西亞海域發生了地震并引發了海嘯,遇難人數幾十萬,無家可歸的人不計其數。
2、各種災害過后,面對廢墟與荒涼,災民們饑腸轆轆。看著顆粒無收的田地饑腸哭無淚。除了排成長隊,等待救濟,他們無計可施。同學們,假如你是一十饑腸轆轆、筋疲力盡的逃難人,有人將食物送到你面前,你會怎么做?(課件出示課文插圖)可是有一個年輕人他沒有這么做,這究竟是為什么呢?讀完《尊嚴》這篇課文,你就知道了。板書課題:尊嚴
(二)自學質疑
l、自讀課文,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2、根據閱讀提示自由讀書感悟,勾畫出描寫年輕人神態、動作、語言的句子,想一想,從這些句子中你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地方不懂?同桌相互交流各自讀懂的和不懂的問題。
3、質疑問難。
(三)小組合作學習、探究交流。
l、小組合作學習。重點通過年輕人的神態、動作、語言,想象他當時的心理活動,體會他自尊、自強的精神。學生在朗讀中提出不懂的問題,如食物擺在年輕人面前時,從他說的話里,你知道他是怎么想的嗎?當聽說“沒活”時,他也會怎么想?當聽杰克遜大叔說要他捶背時,他又會怎么想?學生提出問題后再進行朗讀。
2、說一說、演一演、議一議(課件)
(1)說一說:讓學生自由說出文中自己最喜歡的語句或感受最深的地方。
(2)演一演:在學生自由暢談后,引導學生分角色朗讀“對話”部分和欣賞即興表演“對話”部分。
(3)議一議:為什么杰克遜大叔對女兒說:“別看他現在什么都沒有,可他百分之百是個富翁,因為他有尊嚴?引導學生放開討論,要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并聯系實際說說自己的體會。
(四)交流收集有關“尊嚴”格言(課件出示)
尊嚴就是拒絕乞討;
尊嚴就是以自尊贏得別人的尊敬;
人必自敬,然后人敬之。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志士不飲盜泉之水,廉者不受嗟來之食。
(五)延伸拓展:(課件)
1、模仿格言的寫法,擬一條自己的人生格言。
2、課外找一找有關表現一個人有尊嚴的小故事來讀一讀
五、板書設計:這樣的板書設計既簡明扼要,又重點突出。
(以上幾個步驟的設計,為學生創造了一個寬松、愉快的學習氛圍,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張揚了學生的個性,實現了語文學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諧統一,構建了課內外聯系、校內外溝通、學科間融合的語文課程體系,為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搭建了一個良好的、健康的、自主的發展平臺。)
關于小學語文說課稿11
【教學目標】
1、認識9個生字,會寫“見、白、田、電”4個字。認識2個偏旁“舟、門”。
2、能正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背誦。
3、學會歌曲《小小的船》。
4、創設愉快的教學情境,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促進學科之間的相互滲透、融合。
【課前準備】課件、電子琴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互動對話
1、師生在音樂中問好。創設情境:全場燈滅,只剩下大屏幕上的夜空,星星一閃一閃的。(課件)
2、請學生看大屏幕:小朋友,星星在夜空中一閃一閃的,多美啊!看到這么美的夜晚,你想說些什么?(學生自由發言)你希望出現的是怎樣的月亮?(圓圓的月亮、彎彎的月亮、……,課件出示彎彎的月亮)。
3、燈亮,歌曲《小小的船》起,學生隨意動作,感受意境。
二、初讀課文,自主識字
1、這首歌的名字叫《小小的船》,它就在我們的書本里。輕輕打開書,輕輕讀一讀,待會兒告訴大家你特別注意了哪個字的讀音。
2、反饋(根據學生說的情況,師出示課件中的相關生字變成紅色,拼音也變成紅色,并請生認讀。)
⑴ “閃、只、船”是翹舌音。
⑵ “星星”是后鼻音,第二個“星”讀輕聲。
⑶ “坐”是平舌音。
⑷ “彎彎的、小小的、藍藍的、閃閃的”中的“的”都要讀成輕聲。
3、小組合作學習:組長負責組織大家鞏固生字的讀音,并帶領組員讀整首兒歌,讀的形式隨意。
4、反饋:小小的船教學實錄說課稿
⑴ 個體讀:會讀幾句就讀幾句。(請學生評價)
⑵ 小組齊讀。(學生評價)
⑶ 全班一起讀一讀。
三、指導朗讀,學科融合
1、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一句邊讀邊想:怎么把你的喜歡表現出來?(讀、表演、加動作等;允許自己獨自進行,也可以與伙伴合作讀。)
2、反饋,學生評價。
3、放錄音:聽得出是幾拍子的歌曲嗎?要求用手勢表示。(老師示范打節拍)
4、師范唱,學生為師打節奏。
5、師為學生伴奏,學生輕輕地哼旋律。(需要電子琴)
6、學生輕輕地跟唱。
7、師生合作唱歌,要求一邊唱一邊閉上眼睛想:你在天上看到了什么?(師生一起唱唱動動、隨意站位)
四、展開想象,啟迪思維
1、剛才你看到了什么?課件出示句子:我看到了( )。
2、誰能說得更好?課件出示句子:我看到了( )的( )。
3、誰還能說說:我看到了( )在( )。 (課件出示句子)
第二課時
一、再次朗讀,練習背誦
1、指名朗讀。
2、還記得怎么唱嗎?讓我們再來動一動。(師生隨意站位、唱游)
3、你能記住哪一句?自己先想個好辦法,然后組長負責小組交流。
4、交流:先請學生背一句或幾句,然后說說是用什么辦法記住的。
二、啟發想象,拓展延伸
1、小組討論可以怎么說:“彎彎的月亮像( )。藍藍的天空像( )。閃閃的星星像( )。”同時師再次出示“看見”一詞讓學生認讀。
2、交流:可以從顏色、形狀等方面展開想象。
3、 師小結:課文中的月亮、星星、天空被小朋友這樣一說,就好像化了妝一樣,讀起來給人美美的感覺,也讓人感到非常清楚。
4、自己想象說一說:( )的( )像( )。
三、鞏固識字,練習書寫
1、小組交流:這首兒歌中一共要認9個字,你已經認識哪幾個了?先請組長組織伙伴們在小組里交流一下,互相說說是用什么辦法記住的。還要注意認真聽別人的識字方法。(小組活動)
3、反饋:如“坐”──兩個人坐在土上面;“閃”──門里有個人一閃而過,……。
4、請你說說,你平時在哪些地方看見過這些字?師同時再次出現“看見”一詞。
5、這篇課文還要寫4個字,除了兒歌中的一個之外(出示“見”),其余三個你還認識嗎?(出示“白、電、田”)你在哪里看見過它們?你能用什么辦法記住它?
6、先自己在紅字上描一描,你覺得哪個字特別難寫,需要大家的幫助?
7、師根據生說的字進行板演。如“見”的撇與捺的位置,“白、電、田”中的“日”要寫得寬扁一些等。---小小的船教學實錄說課稿
四、星級作業,能者多勞
以下作業請你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自選一項或幾項完成:
給課文中出現的生字各組三個詞語,會寫的寫下來。
給這些生字各組一個詞語,再用這個詞說一個句子,能寫的寫下來。
從課外書上找一找“( )的( )像( )”的句子,讀一讀,并背下來。
自己找一些寫月亮的兒歌,讀讀背背。
關于小學語文說課稿12
一、說教材
1.教材內容: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第十一冊第八組第二十五課《學弈》。
2.教材簡析:《學弈》這篇文言文選自《孟子·告子》,通過弈秋教兩個人學下圍棋的事,說明了做事必須專心致志,決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文章先說弈秋是全國最擅長下圍棋的人,然后講弈秋同時教兩個學習態度不同的人下圍棋,學習效果截然不同,最后指出這兩個人學習結果不同,并不是在智力上有多大差異。文言文是古代文明傳承的媒介,雖與現代文在用詞造句、朗讀上有很大差別,但兩者卻有著千絲萬縷、不可分割的內在聯系。從小學開始,在學生成語、名言警句、古詩詞的積累基礎上,讓學生接觸一點文言文,初步感知其語言特點,了解古人的思想道德觀點,對加強人文教育,提高學生語文綜合素養很有好處。選編本文的目的有兩點:一是因為它的思想內容好,強調學習要專心致志,有利于學生繼承發揚刻苦學習的優良傳統;二是因為它短小精悍,文字較為淺顯,適合小學生學習,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初步感悟了學習方法,為初中文言文的學習打下了基礎。
3.教學要求:
知識能力訓練點:學生通過教師引導以及小組自主合作,能根據課后注釋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內容。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做到正確、節奏停頓得當、抑揚頓挫,從反復誦讀中初步感悟文言文中特殊的語言現象。
過程方法引導點:通過教師引導,學生自悟自得,初步了解文言文學習的方法。(根據注釋、聯系上下文讀通、讀懂、熟讀成誦。)
情感態度滲透點:學生能從文中體會到做事必須專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能從課內外延伸結合中進一步了解我國輝煌燦爛的古代文化,增加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綜合素養。
4.教學重難點:
本課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古文,它與現代白話文相比,在用詞造句上截然不同,能否正確地斷句,流利地朗讀,是首先遇到的困難。因此要把指導學生朗讀和背誦作為本課教學重點。從理解課文方面看,難點在于讓學生參考課后注釋讀懂每句話的意思,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所以要將此點作為難點來突破。由此可見,兩者相輔相成,互相滲透,而利用CAI課件為學生提供形象生動的畫面,創設情境加強對學生朗讀的指導是突破本課教學重難點的關鍵。
二、說學情
為了使學生真正成為二十一世紀的主人,順應世界教育人本化的趨勢,必須把教育過程本身建構成學生主體性的開發、培養、提高的過程。讓學生在民主、寬松、自主的教學氛圍中全員、全程、全面地參與學習活動,生動活潑地、主動地得到全面發展。本課教學,是學生初次接觸文言文的學習,學生非常好奇,但遇到困難如何消除畏難情緒,讓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始終保有學習興趣,達到思維興奮點是組織教學的關鍵,因此在“備教材”的同時,我也在“備學生”上下了功夫。
關于小學語文說課稿13
一、說教材
1、教材內容:《少年閏土》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教科書小學語文第十一冊第五組第一篇課文。本組教材以“初識魯迅”為專題編排,四篇文章中只有《少年閏土》這一篇是魯迅的作品,選自魯迅先生的短篇小說《故鄉》。這是一篇經典名篇,它所散發出來的魅力是叫讀者不可抗拒的。這是一篇精讀課文,它在本單元中訓練學生用比較快的速度閱讀課文,通過對文中優美的、含義深刻的語句多朗讀、多體會,悟出課文所表達的思想情感。
全文以“憶——盼——見——佩——思”為線索分為五段。課文先描繪了“我”記憶中看瓜刺猹的閏土,接著寫與閏土相識、相處的過程。重點寫了閏土給“我”講雪地捕鳥、海邊拾貝、看瓜刺猹和潮汛看魚四件事。最后寫兩人的分別和友誼。刻畫了一個見識豐富而又活潑可愛、聰明能干的農村少年——閏土的形象,也反映“我”與他兒時短暫而又真摯的友誼以及對他的懷念之情,表達了魯迅熱愛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是閱讀訓練的好教材。
2、教學目標:
鑒于六年級學生的知識技能現狀和本組文“讓魯迅這一人物形象在學生心目中留下深刻的烙印”這一重要的目的要求,我特別對本課設計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知識能力落實點:新課標規定“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給學生打下扎實的語文基礎。同時要注重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促進學生持續發展”。本課要求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學習生字、新詞;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1自然段;感受少年閏土這一人物形象,了解閏土是個聰明、能干、活潑可愛的農村少年,理解作者對閏土的特殊感情;通過聯系上下文、時代背景、同學相互討論等方式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學習作者抓住人物的言行外貌概括人物特點的寫作方法。
過程方法指引點:新課程倡導積極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師的主要作用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運用對比、想像、朗讀等多種方法,進一步理解文本,真正做到學生與文本對話、學生與作者對話,產生心與心的情感共鳴。
情感態度滲透點:新課標規定,“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本文是學生初識魯迅,要讓學生了解魯迅先生的文學成就。本文通過“我”與閏土的對比,流露出“我”對生活在“高墻大院”中的不滿足,以及對豐富多彩的農村生活的向往。滲透著魯迅先生對勞動人民的熱愛和對封建主義的批判。要讓學生體會這些并能升華情感與作者產生共鳴。
教學重難點及解決方法:學習四件稀奇事,揣摩人物語言、動作,體會人物的特點和理解含義深刻句子是本課的重點,而理解一些含義深刻的句子更是本課教學的難點。
對于如何教會學生揣摩人物的語言動作可以采用模仿的方法,讓學生親自去演,既能激發學生興趣,又能豐富課堂。使學生全員參加都能積極動腦,大家暢所欲言,答案也就呼之欲出了。
對于如何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可以先讓學生課下收集寫作背景的資料結合其背景加以理解,老師再可以適當的引導,幫助學生體會其中所蘊含的情感。
二、說教法
根據課標提倡人文、自主、合作、探究、創新的精神,我根據;六年級學生的階段水平并結合本單元的重點,確定如下的教學方法:我的教學思路是快速閱讀課文,理出文章脈絡,總體感知人物的個性特點和事件;接著深入學習有關段落,體味少年閏土的性格特點,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這樣設計,學生對學習的內容一目了然,學習目的明確了,學生的主動性就被調動出來了。
三、說學法
教學中主要采用自主的學習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我會采取多種朗讀方式:自由讀,指名讀,想象畫面讀等方式來學習,在理解中朗讀,在朗讀中領會,在朗讀中升華感情。以讀代講,適時點撥,使學生走進文本能夠深深的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濃郁的情境中努力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重點詞句的研讀中我放手讓學生自行探究——自己發現問題、思考問題、最后解決問題;引導學生讀思結合,動靜結合,在研究中獲得成功的體驗,真正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學習的主載。
四、教學流程
本課共分三個課時來完成。
第一課時:了解課文大意;認識生字新詞,讀通課文;理清課文順序,給課文分段并命名。學習課文第1自然段并背誦。
第二課時:理解課文第四段中含義深刻的句子;了解閏土是個聰明能干、機智勇敢、知識豐富的農村少年,感受熱愛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
第三課時:感受作者和閏土之間的深厚感情,了解閏土樸實可愛的特點;學有余力的同學會模仿課文一處片斷,寫一段一個人外貌的話。
在這里主要說一下第一課時的流程。
1、創設情境,揭示新課。
出示“月光刺猹圖”(不用說出圖的名稱),教師在配樂中用優美的語言描述圖畫的內容引學生入境。介紹圖中的少年就是閏土,引出課題。(如“這是一個幽靜的夜晚,一輪金黃的圓月高高地掛在深藍色的天空中,圓溜溜的大西瓜靜靜地躺在海邊的沙地上。碧綠的瓜地里,有一位英俊少年,手捏一柄鋼叉,正向一匹猹用力地刺去,這少年是誰呢?對,這少年便是閏土,今天我們一起學習17課《少年閏土》。)
小學生因為認知上的限制,感性的情景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采用這種方法可以快速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并通過老師對閏土生動的介紹使閏土這個人物在畫面中鮮明地樹立起來,讓學生迫不及待地去鉆研課文。
2、介紹背景,初讀課文。
由學生匯報課下收集的關于魯迅的資料,老師總結歸納:這篇課文是我國現代偉大的文學家魯迅先生寫的,1919年魯迅回到了故鄉——紹興,兩年后,他就以這次回家的經歷為題材,寫下了小說《故鄉》。今天我們學的這篇課文就是《故鄉》里面其中的一段。學生快速瀏覽課文。畫出段落。
在這部份中,由于魯迅的語言文白相間,學生在字詞方面可能會出現問題,學生可能會提出不理解“其間、無端、素不知道、如許”等詞語,教師可通過課件練習幫學生理解;如果提出不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可放在深入理解課文時解決。
把下面的詞語與正確的解釋連線:
其間 只知道
無端 稀奇
素不知道 如此
如許 從來不知道
希奇 其中
單知道 無緣無故
3、重點講讀,以此推彼。
教師可以通過以下幾個問題,引導學生層層深入的理解課文第一自然段。
①三十年后,魯迅回到故鄉,腦中浮出一幅畫面,是什么畫面?(學生認真讀第一自然段,為畫面取名——“月夜刺猹”)
②閏土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小組討論,各抒己見:勇敢、活潑、機智……)
③當魯迅回憶這幕時,懷著怎樣的心情?(小組討論:懷念、不舍、留戀……)
④你讀完這段后有什么樣的心情?(羨慕……)
四個問題后學生就已經把第一段學的很透了,然后老師再提出要求:像這樣的畫面在課文中還有很多,你能找出來嗎?(小組分工合作找出其他三幅畫面——雪地捕鳥、沙灘拾貝、潮汛看魚)
在這個環節中,教師的四個問題其實就是交給了學生讀課文的方法,即:(板書)
讀懂畫面——命名
讀懂人物——印象
讀懂作者——情感
讀出自己——心情
體現了“教是為了不教”這一教學理念。
4、拓展延伸,升華情感
本課重點講了課文的第一段,而第一自然段也是全篇的重點。在這段文字中我們可以看出的閏土是一個勇敢、機智,喜歡刺激的少年,而在《故鄉》中,成年以后的閏土卻是呆板、痛苦,將一切希望都寄予神靈的愚昧農民,前后的對比反差之大令讀者深思。關于這點教師在講課時可以做適當的滲透。而對于“我”與閏土在年少時和成年時的強烈對比,如,年少時“我”非常羨慕閏土,自己生活在“高墻大院”之中 也應該做適當的滲透,使學生能夠更多的了解魯迅的思想
5、布置作業
閱讀魯迅的作品,寫一篇讀后感。
老師可以提供題目,如《我心目中的魯迅》《論閏土形象》《一代文豪——魯迅》《我看舊社會》等,也可以由學生自由命題。
關于小學語文說課稿14
一、說教材
通讀完人教版課程六年級上冊第七單元選編的4篇課文后,那一幕幕發生在人與動物、動物與動物之間的真摯感人的故事,讓我們的心靈受到一次次的震撼。《老人與海鷗》作為本單元的第一課,在統領單元的教學中就尤為重要。因此,在教學本課時要引導學生潛心讀書,體會作者的表達方法,把讀與思、讀與寫有機地結合起來,為后續3篇課文做好學法鋪墊。
本課講述了一個真實、感人的故事。一位普通的老人(吳慶恒)在翠湖畔偶遇一群北方飛到昆明越冬的紅嘴鷗。從此,老人與海鷗結下了不解之緣。十年如一日,風雨無阻地去照顧他的"兒女".老人去世后,海鷗在老人的遺像前翻飛盤旋,連聲鳴叫,后又肅立不動,像是為老人守靈的"兒女",不忍離開自己的"親人".閱罷,讓我們不得不慨嘆人與動物、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原來是那樣美好,如此動人。
二、說學生
六年級的學生經過五年的學習,已經具備了一些理解課文的能力,掌握了一些閱讀的方法。孩子天生就喜歡小動物,每個人與動物之間都可能發生很多有趣的、令人難忘的事,所以學習這篇課文,很容易和學生產生共鳴,教師只需精心設計好問題,引領學生自主的探究,發表個性化的見解。新課標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老師要關心個體差異和共同的學習需求,要保護好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意識。
三、說教學目標
課文結構清楚,可分為兩大部分,前半部分通過老人喂海鷗、呼喚海鷗的名字、與海鷗親切地說話等事例表現了老人對海鷗無私的愛;后一部分則通過老人死后,海鷗在老人遺像前翻飛、盤旋、肅立、鳴叫等悲壯畫面,展示了海鷗對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撼的情。以此我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預定為:
1.學習8個生字,正確讀寫并理解生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老人對海鷗的關愛之情。
3.抓住課文的重點詞句,體會句子的意思,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和動物之間的感情寫具體的。
本課教學重點是練習以較快的速度閱讀課文,用較快的速度閱讀課文,抓住重點詞句體會老人對海鷗的關愛之情。
四、說教學理念
閱讀期待是培養學生閱讀興趣的基礎,是閱讀教學得以有效展開的基礎。文本是死的東西,它只有經過學生閱讀之后所理解內容的回味和再思考,才能在學生的頭腦中形成栩栩如生的形象;也只有這樣的閱讀,才能開啟學生的心智,培養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因此,在閱讀教學中,要引導學生潛心閱讀,深入思考閱讀內容,得出自己的結論。本設計以人為本,以讀為本,引導學生進行個性化閱讀,在閱讀體驗中感悟文本,使學生"在交流和討論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斷,引導學生走進自主探究的境界,使學生感受人與動物的親情,感悟大自然的和諧之美。
五、說教學流程
本課書可分為兩個課時,我主要說說第一個課時的教學過程。我的課堂分為四個板塊:歌曲引題,走進老人與海鷗的故事——初讀感知,找到"井眼"——重點研讀2---13段,感受老人對海鷗的關愛——總結升華。
1.歌曲引題,走進老人與海鷗的故事
德國教育家弟斯多惠曾說過:"教育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學生的興趣"."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是一種渴求知識,探索事物的心理傾向。學生一旦對學習發生興趣,就會由被動學習轉化為主動學習,甚至達到樂此不疲,廢寢忘食的地步。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根據學生的心理特征發揮現代教育技術的優勢,創設情境,以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誘發學生強烈的學習動機,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上課之前,我先讓學生欣賞一首歌曲《一個真實的故事》,看著歌曲中的女孩,為了救一只受傷的丹頂鶴,滑進了沼澤地。瞬間,孩子們被這個不平凡的女孩所感動。女孩為丹頂鶴付出了一切,甚至于生命。這樣使學生在感情上得到了升華,情為之所動。隨后在轉入對文中這位不平凡的老人的學習時,相信孩子們也一樣被文中的老人所感動,為文中老人與海鷗之間感人肺腑的真情故事所感動。
2.初讀感知,找到"井眼"
通過讀兩塊詞語,讓學生明白課文主要描繪了兩幅畫面:老人喂海鷗和海鷗送老人,通過這一步,學生就理解了作者的排版布局。
3.重點研讀2——13段
本篇課文的重點在于引導學生抓住描寫老人神態、動作和語言以及描寫海鷗動作的重點語句,體會蘊涵其中的深厚感情。教學中尊重學生獨特的閱讀體驗,在生生交流的思維碰撞中感受老人對海鷗的愛及海鷗回報以老人的愛,在引導交流體會的同時,指導學生讀好有關的句子和段落。說感悟和朗讀有機結合,讀體現悟,悟促進讀。
真正的課堂教學活動是心和心地交流,是生命和生命地對話。此環節的教學設計,采用了先整體感知再深入感悟,符合學生的思維特點。不僅僅是停留在字、詞、句、段、篇地教學上,停留在聽、說、讀、寫能力培養的層次上,而是充分引導學生的個體生命在現實或特定環境中的感悟、體驗和交流,讓學生在回環往復的朗讀中去意會、感悟、體驗、產生同感,讓學生盡可能的進入老人與海鷗那浩瀚無邊的情感世界,去領略、品味老人和海鷗的情思,和作者最大限度地互相融合,達到人文合一的境界。
這一板塊分三步走:
第一步:一品"褪色",感受老人的節儉。
找出描寫老人外形的句子。讓學生抓住三個"褪色"來感悟老人生活的節儉。并補充材料:老人叫吳慶恒,是昆明一位普通的退休工人,無兒無女,當時的退休工資是308塊。以當時的生活水平而言,308塊并不少,相當于現在的1500元左右,足夠老人買一身體面的衣服,買一個像樣的包。讓學生自然體溫老人為什么要過著這樣檢樸的生活?
第二步:二品"褪色",感受老人的可敬。
讓同學們快速瀏覽2—13自然段,找出老人關愛海鷗的句子。為了讓學生感悟老人對海鷗的關愛之情,我讓孩子們找出老人喂海鷗和其他人有什么不同。在這一部分我是分四部分都的:第一步讓學生抓住老人一呼喚,海鷗就應聲而來感悟老人與海鷗之間非常熟悉;然后抓住老人為海鷗取名字感悟老人把海鷗當成了自己的子女。第二步抓住很小心、餅干丁、退開一步、圍欄上感受老人的細心,對海鷗的愛。第三步抓住節奏一詞理解兩者之間的默契。第四步抓住老人對海鷗十年如一日的付出老人對海鷗的關愛。通過一遍遍地朗讀、想象,加上多媒體課件中老人與海鷗的畫面,一次次充斥著學生的思維,教學難點迎刃而解。
第三步:三品"褪色",感受老人的永恒。
從教學的過程來看,閱讀教學中對詞句的理解要聯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然而我們的學生往往缺乏某些實際生活的體驗,因此,巧妙借助現代化教育技術來創設氛圍,不僅可以使學生如臨其境,增加感性認識,而且可以加速他們對文中相關詞語的理解、感悟,喚起學生的情感體驗。在教學這部分時,我通過收集資料,穿插了老人最后一次喂海鷗的畫面,并輔以一段悲傷的音樂。使學生在感情上得到了升華,情為之所動。隨后,我立刻在電腦中展現海鷗送老人時那震撼人心的一幕,讓學生在音樂"離開你的那一天"的伴奏中集體朗讀。并提問:此時,你就是白色旋渦中的一只小海鷗,你會鳴叫些什么?此時,學生們通過剛才的學習和朗讀,仿佛真得成了那一只只小海鷗,表達著對老人的依戀。
4.總結升華。本板書設計彰顯了行文思路,凸現了文章主旨,畫龍點睛地濃縮了文章的內容。
板書(略)
【小學語文說課稿】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經典說課稿11-06
小學語文的說課稿04-29
小學語文說課稿《村居》說課稿12-09
小學語文《假如》說課稿11-27
小學語文說課稿11-25
小學語文《太陽》說課稿06-25
小學語文優秀說課稿06-27
小學語文《觀潮》說課稿06-28
小學語文說課稿06-09
小學語文《鯨》說課稿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