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小學數學說課稿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說課稿,借助說課稿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那么優秀的說課稿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數學說課稿,歡迎閱讀與收藏。
小學數學說課稿1
一、說教材及學情
《分數的意義》是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一課。在這一單元中,然后《分數的意義》十分重要,學好這部分資料,將會對后續建構真分數、假分數等概念以及學習分數基本性質、分數四則運算、分數應用題等資料奠定堅定的基礎。
《分數的意義》是在學生已經初步認識了分數,并且明白把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平均分成若干份,取這樣的一份或幾份,能夠用分數來表示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重點是使學生理解不僅僅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可用自然數1來表示,許多物體看作的一個整體也可用自然數1來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單位“1”,進而總結概括出分數的意義。基于學生的知識基礎及對教材的編排情景,然后我確立該課如下的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難點。
1、知識目標:建立單位“1”的概念,理解分數的意義,然后明白分數各部分的名稱及意義。
2、本事目標:經過直觀教學和動手操作,使學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礎上,理解并構成分數的概念;培養學生的實踐、觀察及創新本事和口頭表達本事。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教學的重點:建立單位“1”的概念,理解分數的意義。
教學的難點:建立單位“1”的概念。
二、說教法: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要讓學生親身經歷數學知識的構成過程,然后也就是經歷一個豐富、生動的思維過程,使學生經過數學活動,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所以,在教學中我以學生發展為立足點,以自我探究為主線,然后以求異創新為宗旨,借助多媒體輔助教學,引導學生動手操作,觀察辨析、自主探究,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進取性、主動性,讓學生全面、全程、全心地參與到每一個教學環節中。在教與學的過程中,使學生觀察、操作、口頭表達等本事得以培養,使學生的創新意識得以開發與增強。在教學中主要采用了創設情境、動手操作及自主探究的教學方法,即把問、說、講、
做的權利和時間交給學生,力途為學生營造一個寬松、民主的學習氛圍,充分調動學生眼、口、腦、手等多種感官參與認識活動,讓孩子們真正感受到“我能行”。然后全課以“實踐導入,喚醒已知—動手操作,創造分數—媒體演示,揭示產生”三大主線貫穿全課。
三、說教學流程:
(一)游戲導入,激發興趣
做“說一不二”游戲
(1)2塊橡皮泥:1+1=?錯了!一塊橡皮泥再加一塊橡皮泥等于一塊。
(2)5塊糖:你猜2+3=?
2+3怎樣等于1呢?(5塊糖放進一個袋子里,不是一袋糖了嗎?)
(3)50+50=?反應太快了!怎樣等于“1”呢?這100個蘋果不是就是“1”筐蘋果嗎?
(4)誰也舉一個說一不二的例子呢?
經過游戲導入,使學生在出乎意料的答案中產生對學習分數的興趣,調動了學生已有的認知經驗,對分數單位“1”在生活中有初步感知,為后面突破難點奠定基礎。
(二)動手操作,創造分數
1、動手操作,感知意義
學生四人一組為單位,每組有一套學具,8顆棋子、2塊糖、10粒豆子、一幅熊貓圖等,然后讓學生選一種或幾種學具自我動手創造分數,并提出要求:在創造分數的過程中,你能夠動手擺一擺、分一分、說一說、你把誰看作了一個整體,你是怎樣分的,創造了一個怎樣的分數。學生操作、匯報交流展示的是學生把不一樣物體看作一個整體所創造的分數。(課件)
此環節的設計意圖是讓學生直觀地感知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及許多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幾份的數,都可用分數來表示,也就是初步感知分數的意義。
2、師生互動,理解意義
在學生初步感知意義的基礎上,采用師生互動的形式,借助多媒體課件,幫忙學生進一步理解意義。互動分為兩次,第一次借助小旗圖,(課件)以教師首創了一個分數12為例,激活學生的思維,“還是這幅圖,你能創造不一樣的分數嗎?”激發他們創造的欲望,學生動手操作必須會創造出不一樣的分數如(課件)。第二次出示熊貓圖的辨析題(課件)教師引題“當我們把6只熊貓看作一個整體,把這個整體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這個整體的幾分之幾?由于教師給出了三個答案,進而引發學生的思考,在學生辯解、交流中,明白把這個整體平均分成3份每份就是這個整體的三分之一。(課件)
此環節的設計意圖是直觀的幫忙學生感知份數與個數的不一樣,從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分數的意義,為概念的建立奠定了基礎。
3、深化整體,總結意義
在上一環節成功教學之后教師小結“剛才我們把8面小旗,6只熊貓分別看作了一個整體。”從而再一次揭示了一個整體,經過直觀演示、使學生明確單位“1”能夠是一個圓、一個計量單位、還能夠是許多物體組成的一個整由此拓展“我們還能夠把什么看作一個整體”,學生自由回答,有的可能會說“我把一張餅看作一個整體,把4個棋子看作一個整體,把全班50套桌椅看作一個整體,把全校師生看作一個整體等等,從而深刻體驗了一個整體的含義,進而引出單位“1”。最終借助一組練習題,經過對12、35兩個分數意義的理解,逐步總結出分數的意義,即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一份或幾份的數,叫做分數。進而揭示課題,完成板書。
4、巧妙練習,強化意義
比如為“14”這一分數配圖(課件)教師提出要求“大家看那里有一個分數,你能試著給它配幾幅圖嗎?配出一幅的是達標,2幅以上的是良好,3幅以上的是優秀。”借助激勵性的語言,學生們必須會躍躍欲試,可能會出現許多不一樣的作品。那么同是分數14,為什么會出現這么多不一樣的作品呢?那是因為學生假設的整體不一樣,也就是單位“1”不一樣,所以所配出來的圖是不一樣的。借助為分數配圖這一環節,從另一個側面進一步強化了分數的意義。
(三)媒體演示,揭示產生
其資料就是分數的產生過程,其目的就是創造一種寬松、愉悅的氛圍感受數學文化。(課件)
整個教學過程教師所起到的作用就是引導、點撥,學生是在一種自主、自動的時間和空間中,經過自我的思考,到達學習目標的。實現了先進教育思想與現代教育技術的有機融合。
(四)反饋練習,拓展創新
這一環節,教師根據學生反饋的信息及時調控教學,使學生切實掌握知識,到達訓練和提高的目的。為了能使面向全體和因材施教相結合,讓每一位學生獲得成功,我設計下列練習:
1、用分數表示下頭各圖中的涂色部分
2、用下頭的分數表示圖中的涂色部分對嗎?為什么?
以上兩道題是基本練習題,目的是:突出本節課的重點、難點、深化對分數意義的理解。
3、游戲“奪紅旗”
男、女各一隊,派代表到前面奪紅旗,但要聽教師指揮,拿對了紅旗歸這一隊,錯了機會自動轉給下一隊,教師當發令員,其他同學當小小裁判員。女同學代表到前面拿走全部的211、男同學拿走剩下的19、女同學拿走剩下的14、男同學拿走剩下的23、女同學拿走剩下的12,剩下的一面獎給全班。
此題設計加深了學生對分數意義的理解,又增強了學習的趣味性,貼合小學生的心理特征,同時訓練學生的思維,培養了學生思維的廣闊性、靈活性。
(五)、全課小結,揭示課題
“這節課,我們一齊學習了分數的意義,對分數有了進一步的認識,關于分數還有很多很多的知識哪!同學們課下繼續去學習、去探究吧!”教師將學生的學習興趣延伸到了下節課。
小學數學說課稿2
一、課題
人教版數學教材第五冊第一單元91、92頁的《分數的初步認識》。
二、教材分析
《分數的初步認識》這一單元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一些整數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從整數到分數是數的概念的一次擴展,又是學生認識數的概念的一次質的飛躍。
因為從數到分數無論是在意義上還是在讀法和寫法上以及計算方法上,他們都有著差異。這一部分的認識是比較抽象,較難理解的內容。
認識幾分之一又是這部分最基礎的知識。因此在教學上,應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通過大量的具體事例直觀的使學生理解分數的含義,幫助學生建立分數的初步概念。
學好這一部分的內容,即為學習分數的初步認識作了鋪墊,更為小學生以后的學習小數和進一步系統的學習分數打下了基礎。
三、說教學目標
每一節成功的數學課,都必須確立一個明確的目標,并且緊緊圍繞這個目標展開教學活動,才可能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我從以下三方面來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認識幾分之一,感悟幾分之幾;會正確地讀寫分數,知道分數各個部分的名稱。
2 .過程與方法:
讓學生經歷從日常生活中抽象出分數的過程,通過直觀演示、操作、觀察,小組合作一系列學習活動,感受幾分之一的形成過程。
3 .情感與態度:在動手操作,觀察比較中培養學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學習精神,體會分數在生活中的價值,使之獲得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
四、說教學重難點:
認識分數各部分的名稱,初步掌握簡單分數的寫法和讀法,體會學習分數的必要性。教學難點:理解分數的意義并能完整的表述分數的含義。
五、說教法學法俗話說: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結合這節課的具體情況,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學方法: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學習方式。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教法與學法的設計著眼讓學生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進行獨立思考,鼓勵學生提出問題,發表自己的見解,并與同伴進行交流。教師只給予適當的幫助和指導,并引導學生開展討論,創設主動參與、積極探究的氛圍,讓學生會學、愛學。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人的心靈深處總有一種把自己當作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我覺得,有效的數學學習,應該是學生經歷和體驗知識形成的一個過程,這個過程需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
這節課我主要采用了自主探索,動手實踐,觀察發現,合作交流等方式引領學生展開學習,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六、說教學程序:
(一)情境導入,認識分數
1.創設情景:“分蘋果”
2.揭示課題:分數
[設計意圖:思維始于疑問,而好奇是兒童的天性,是學生探索未知世界的起點。
因此,課始結合學生生活實際,創設問題情景不僅將分數產生在平均分的前提下表現出來,而且使學生探究意識也孕育而生】
(二)動手實踐,自主探究。
教學例1;
(1)分月餅【設計意圖:學生能體會到分數的產生是來源于生活中的,并且是在平均分的情況下才產生的分數,著重突出“平均分”,使學生“于無疑處生疑”,而后通過解疑感悟分數的實際意義。】
(2)學生通過折一折,涂一涂,畫一畫,動手操作,自主探索1/2 【設計意圖:激活學生的生活經驗,從具體的物體圖形的一半出發,溝通一半與新知1/2的聯系。】
(3)分數的讀法和寫法及各部分的名稱。
【設計意圖:在教學中對教材進行適當的處理,從學生的認知水平出發,從簡單入手,屬于知識性的教學。】
(4)舉例生活中的1/2
(5)學生舉例其他分數
(6)創造其他分數
(7)說說自己所創造分數的意義【設計意圖:給學生創造一個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讓他們自己動手分圖形,在小組合作中感悟、去比較、去解決新問題,將學生提升學習的主人,促進學生的參與意識,強化學生的思維。】
2.教學例2
(1)學生自己動手折一折1/4
(2)展示學生1/4的不同折法【活動是通過教師有意識的引導,學生主動地去嘗試建構1/4的意義,整個環節從操作實踐開始,以準確的數學語言描述完成,既重視操作,又重視知識點的學習,著眼于設疑和解惑,形成有意義的建構。】
(三)分層練習,鞏固提高。
1.折一折。
2.看圖填分數。
3、找一找生活中的分數。【設計意圖:緊緊圍繞本課的重點,分層練習,有效地鞏固所學知識,通過各種不同層次類型的練習,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中調節了課堂氣氛,調動了學生的興趣。
同時練習注重了層次性,開放性,發展性,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人人都能從中有各自的收獲,盡顯潛能。】
(四)質疑反饋,總結評價今天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綜上所述,在這節課的設計中,教師遵循學生獲得和應用概念的認知規律,讓學生在自己的具體活動中主動參與學習,經歷一個“體驗——感知——理解——概括——運用——提高”的認知過程。
以上是我對《分數的初步認識》第一課時《認識幾分之一》的教學設想,不妥之處請老師們批評指正。謝謝。
小學數學說課稿3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我是號考生,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法學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這幾個方面來展開我的說課。
一 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年級上冊第單元的內容,探究學生在學習了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學生進一步學習的基礎,本節課的內容是本單元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幫助學生建構知識體系的重要環節。
二 教學目標
基于以上對教材的分析,依據新課程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結合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了解,掌握的方法
過程與方法目標:經歷探究的過程,培養學生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讓學生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感受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價值。
根據以上對教材的分析和教學目標的制定,我把作為本節課重點,把作為難點
三 教法學法
新課標要求,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為讓學生充分理解,掌握本節課教學內容,結合學生理解能力,教學中我主要通過學生參與式的教學模式,采取講授引導法,練習法等教學方法,配合現代教學手段,使學生積極參與到活動中來,樂于學習,勤于思考。在學法上倡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法,于是把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通過自主思考,合作交流,討論探究等方式展開。
四 教學過程
根據以上的分析我將本節課設計如下環節:
環節1: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為了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結合學生的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我通過情景導入的方法引入新課,孩子們,請認真觀察這幅圖,你發現了什么?同學們可能會說,在學生紛紛發言的基礎上,我適時總結出與本節課相關的數學信息,引入新課,出示課題。
(這樣的設計能很快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感受生活中出處處有數學,為探究新知埋下伏筆)
環節2: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課程倡導的三種重要的學習方法,教學中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學習經驗,把學生看成重要的學習資源。因此本環節,我大膽放手,把學生分成小組,結合本節課知識特點,我設計以下步驟:1自主學習,獨立動手2小組合作,質疑探究。3選派代表總結發言。在學生探究的過程中我也會及時走入學生中,發現問題,適時引導。對代表的發言給予充分的肯定。并結合學生的發言,正確概括總結出本節課的重點:
(通過我的引導讓學生在自主學習,合作探究中,掌握本節課重點,把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體現了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
環節3:綜合實踐,鞏固提高
實踐練習的方法是幫助學生鞏固新知,運用新知,發展創新思維的重要手段,因此我設計了以下分梯度的練習:1,鞏固提升題,如2,開放創新題.
(這樣多層次的練習能很好的幫助學生掌握重點,突破難點,而且使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
環節4:課堂總結,布置作業
課堂的最后我會與同學們暢談本節課的感受與收獲,并再次強調,這樣讓學生對本節課知識進行及時梳理,并掌握學習方法,感受數學課堂的魅力。
根據本節課內容與學生情況我為學生布置有針對性的作業:1.必做題:課后練習,進一步使知識得到鞏固與提升。2.選做題,請同學們結合本節課內容,兩兩結合,相互出題,這樣也使教學延伸到課堂之外。
五 板書設計
我的板書條理清晰,能很好的掌控學生的思路,使抽象的思維具體化,能幫助學生建構科學的知識體系。
我想通過本節課的教學展現獲取理論知識,發展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思維,正如數學家克萊因所說,數學是一種理性的精神,使人類的思維得以運用到最完美的程度,因此在教學中我注重引導學生進行理性思維,培養學生質疑能力,對問題不斷探究,提高對問題思考的完美程度。
以上是我全部的說課內容,謝謝各位評委老師!
小學數學說課稿4
一、說教材
教學內容: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北師大版第十二冊第三單元總復習中的內容《平面圖形的周長和面積總復習》
(這部分內容是在繼前一課時,已經復習各種平面圖形的概念、特征、性質以及各種圖形之間的聯系基礎上,系統復習小學數學中學習過的平面圖形的周長和面積,梳理溝通各種圖形周長、面積之間內在的關系,同時構建知識網絡,形成知識體系,從而使學生數學知識得到鞏固,又使學生的數學能力得到培養和訓練。這對于學生系統地掌握小學階段的平面幾何知識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學生進一步學習其它平面幾何知識與立體幾何知識的基礎。根據本班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學習能力、數學《課程標準》的精神以及教材要求,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
二、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引導學生回憶、整理平面圖形的周長和面積的意義及其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并能熟練地應用公式計算。
能力目標:通過小組學習活動,讓學生在討論、交流中參與學習活動,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學習能力。
情感目標:滲透“事物之間是相互聯系的”等辨證唯物主義觀點,引導學生探尋知識之間的相互聯系,構建知識網絡,從而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并從中學會整理知識,學會學習方法。
(這樣的目標設計,打破了傳統公式教學的規律,從過于注重知識本身轉化到更多的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和情感體驗,立足教學目標多元化。不僅要使學生掌握認知目標,還要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發展各方面的能力,體會“事物之間是相互聯系的”等辨證唯物主義觀點,而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
教學重點:整理完善知識結構,正確解決實際問題。(根據教材的特點,結合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我把本課的教學難點確定為:)
教學難點:理解平面圖形周長、面積計算公式之間的內在聯系。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六個平面圖形紙片、三張白紙。
三、說教法、學法:
教法:
情景教學法、指導點撥法、觀察法、歸納法
(新課程標準指出,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上。新課程標準還指出,教師是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因此,教師應擺正自己的位置,盡量創造條件和氛圍讓學生去說、去想、去做,使學生經歷回憶、整理、建構的思維過程。(數學教案 )于是,在教學中,我采用情景教學法、指導點撥法、觀察法、歸納法等方法,借助多媒體課件和教具直觀形象的表象,動態生成的效果,對比與歸納事物的內在聯系和變化規律。同時,充分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使教學形式更加生動、活潑,教學過程更加緊湊、高效。)
學法:
自主、合作、探究回憶整理—→形成知識網絡—→探究實際問題
(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在學習活動中的參與狀態和參與度是決定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是單純的依賴模仿和記憶,而是有目的的主動建構知識的過程,因此,在學法的選擇上體現讓學生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通過回憶整理—→形成知識網絡—→探究實際問題的系列學習活動,經歷自己建構知識的過程,達到掌握知識、培養能力、獲取積極情感體驗目標。)
(這節課為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我以學生的學為立足點,設計了如下教學程序。)
二、說教學程序: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出示一幅畫)
師:怎樣能把它掛在墻上又能保存更久?(討論、交流、匯報)
生:鑲個鏡框,加塊玻璃
師:這是個好辦法,如果鑲個鏡框我要多長的木條(或鋁合金),加塊多大的玻璃呢?這要用到我們學過的什么知識呢?
生:這幅畫的周長和面積
揭示課題:平面圖形的周長與面積總復習
(在本課開始,我出示了一幅畫,并告訴學生,這是我最喜歡的一幅畫,請學生幫忙想想辦法,怎樣能把它掛在墻上又能保存更久,讓學生去討論、交流,然后全班匯報。很多學生都說要給它鑲個鏡框,加塊玻璃。而鑲鏡框要用到周長知識,裝玻璃又要用到面積知識,自然引出本課所要復習的內容:平面圖形的周長與面積,這很好地抓住了學生的興奮點,大大激活了學生已有的知識積淀,使學生以良好的心理態勢進入后繼的梳理復習。)
(二)、分步梳理,引導建構
師:看到課題,你想到了什么?生:……
(課件出示六種平面圖形)
1、復習周長和面積概念
周長:圍成圖形所有邊長的總和面積:圖形所占平面的大小
出示了兩組圖形,分別讓學生觀
察,比較、討論。通過這兩組圖形的比較,引導學生發現:
(1)、面積相等的圖形,周長不一定相等。(2)、周長相等的圖形,面積不一定相等
(梳理知識是復習課中很重要的一環。讓學生在老師點撥下自己整理,及時反饋,從而理清知識間的脈絡,及時查漏補缺,找準各平面圖形周長與面積的意義、計算公式,有助于學生更好地形成清晰的知識網絡。
板書完課題之后,我說:看到課題,你想到了什么?這樣,讓學生在記憶庫中再現已學過的平面圖形,然后分層次先復習平面圖形的周長與面積概念,緊扣“所有邊長的總和”和“所占平面的大小”突出了“有、無計算公式”的思考方法,使學生的思路更為清晰、明朗。然后,我出示了兩組圖形,分別讓學生觀察,比較、討論。通過這兩組圖形的比較,引導學生發現:
(1)、面積相等的圖形,周長不一定相等。
(2)、周長相等的圖形,面積不一定相等)
2、復習平面圖形的面積(我接著再復習平面圖形的面積,強調了“各面積公式的推導”,喚醒學生的思維鏈接,促使學生的理解更全面。
在復習平面圖形的面積時,我是這樣做的:
首先讓學生在小組合作中利用學習材料中的六種平面圖形選擇自己印象深刻的一個,進行思考,交流它面積的推導過程,然后,根據它們在推導過程中的關系,認識到最基本的圖形——長方形,體驗轉化思想,對知識進一步高度概括,還滲透了學法指導。讓學生知道構建網絡圖也是一種復(2)、怎樣剪下一個最大的正方形?正方形的周長和面積各是多少?
(3)、怎樣在這個正方形紙上剪下一個最大的圓?你是怎樣確定圓心的?圓的周長是多少和面積各是多少?(我設計這題的目的在于讓學生通過觀察、動手操作,弄清這三種圖形之間的內在聯系)
有意義的學習是建立在學生的主觀愿望和知識經驗的基礎之上的。在課堂教學中,除了要注重培養學生思維的獨立性,還要注意培養學生吸取別人意見、與人合作的精神。在前面的教學過程中,我有意識安排了三次小組合作交流,讓學生在合作中回憶周長、面積意義、公式;讓學生在合作中回想各平面圖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讓學生在合作中思考各平面圖形面積公式之間的聯系等。同時教師把自己放在與學生平等的位置上,與學生融為一體,既分工又合作,這樣既能使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展示自己的思維,獲得成功的體驗,又使學生學會協作,互助互補,活躍思維,同時培養學生思維的辯證性。
通過前面三次討論,這時,學生的知識網絡已形成。
(三)、綜合實踐,學以致用“數學的價值在于應用”,數學即生活。于是,我設計了這樣一些與生活實際緊密相聯的練習:
第一層應用公式基本練習
第二層——聯系生活,綜合應用3、猜一猜誰先到達終點。
一天,楊爺爺和喜洋洋相約到建材市場買建材。它們以同樣的速度同時從家里出發,分別沿著各自的路去線建材市場買建材。,先想想看,誰先到達終點?然后想辦法驗證自己的想法。(而設計這道題,則是為了讓學生明白我們看待事物不能光看表面就下定論,要通過分析再下結論。)
第三層————數學探究,總結規律學習整理知識的好方法
三、說全課小結,交流評價
這節課的交流評價主要分為學生互相評價和自我評價,評價對學生而言是很重要的。蘇霍姆林斯基說:“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這種需要正是學生在精神上特別強烈需求的。”引導學生到評價的過程中,正是為學生提供了發現、研究、探索的空間。學生在評價的過程中,傾聽別人發言,進行評價交流,深入學習,最終獲得知識,這也正是布魯納所說的“知識的學習”的一種手段。因此學生課堂上的互相評價也是他們展開自主學習的過程。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還說過:“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學生通過對自己在課堂上的學習狀況的總結和正確認識,對他人成功經驗的借鑒和不斷內化的自我估量,構筑自己的認知結構,提高自己的學習水平的過程。在教學活動中,培養和發展學生在學習上的自我評價能力,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于開發他們的學習潛能,發展他們的個性特長,提高教學質量具有重要的意義。自我評價是一種內在教育,不僅僅是個人對其身心活動的評價,而且還包括別人對自己的影響的認識,以便在學習的過程中正確認識自己,把握自己,提高自己。
四、說板書設計平面圖形的周長和面積
(下面說一下我的板書設計,這樣的板書設計,摒棄了傳統數學復習板書的多與雜,力求做到知識性與整潔性的統一,讓人一目了然,體現本節課的重點。)
(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無論在課始還是課終,教師都應該讓學生面對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使學生經歷“生活問題——-數學問題——-生活問題”的變化過程,使學生在在實踐和應用中體會數學與自然及人類社會的密切聯系,了解數學的價值,使學生感受到我們生活的世界是一個充滿數學的世界,從而更加熱愛生活,熱愛數學)
小學數學說課稿5
一、說教材
《乘法估算》是人教版三年級下冊第50頁的教學內容,這是在三年級上冊兩位數乘一位數的乘法估算的基礎上來學習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估算方法。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估算,是通過把兩位數看成整十數來計算的。教材把乘法估算編排在口算整十乘整十,整百數乘整十數的后面,這樣的安排既能夠使學生提高口算能力,又能夠使學生比較容易理解和掌握乘法估算方法。 估算是《標準》中要加強的計算教學內容。估算在實際生活中具有廣泛的應用價值,是學生應當掌握的一種重要的計算技能,估算活動對于開拓學生的思維也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教材把估算方法的應用設置在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還列舉了多種估算方法,切實體現了“提倡算法多樣化”的教學改革理念。
二、說目標
根據教材特點我準備從知識、技能和情感三個方面說一說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1、學生能結合具體情境,在積極參與和合作學習的過程中進行乘法的估算,并且能夠說明估算的思路。
2、能運用乘法估算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具體問題。
3、給學生創設主動探索估算知識的空間,培養估算意識提高估算能力。
4、學生體會到估算的必要,增強學生學好估算的信心。 教學重點:使學生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估算方法。
教學難點:
靈活運用乘法估算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具體問題。 (過渡語:如何把教材的內容以生動活潑、清楚明了的教學方式來引導學生學習,是重中之重。這涉及到教師怎么教,學生怎么學。教法和學法相輔相成,不可分割。)
三、說教法和學法
教法:
《課標》中指出,第一學段學生的思維以形象思維為主,因此應當選擇符合兒童心理特征的素材。例如選擇學生所熟悉的生活情景,選用圖文并茂、生動有趣的素材內容,相信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興趣。同時,應該創設運用估算方法來解決實際問題的情境,讓學生有機會體會估算的意義,形成和掌握估算的技能。在教學中,還要鼓勵學生探索和嘗試不同的估算方法,發展學生靈活運用不同計算策略來解決問題的能力。重要的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積極引導學生,鼓勵學生開拓思維,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學法:
學生在輕松、開放的課堂氣氛紅,積極參與到創設的問題情境中,自主探索適合自己的估算方法,開展組員間的合作學習和交流,實現智慧的碰撞,體驗成功的喜悅,使學生能夠在思考和探究中學習到估算的不同方法,讓學生能夠在自主探索、獨立思考和合作學習、互相交流中共同進步。 教師的“教”將要做到:創設情景、激發興趣、鼓勵探索、引導發現;學生的“學”才能做到:勇于嘗試、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共同發展。
四、說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教育學和心理學的研究表明,當學習材料與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相聯系時,學生對學習才會產生興趣。因此,本節課在探索新知識之前,創設了去超級市場購物的情境。 同學們,下午我們將會舉行一個聯歡會,我們還要買很多很多水果,讓我們一起去超市購物吧! 今天特價:柚子每個3元。假如要買21個,大約要花多少元錢? 這是學生以往學過的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估算方法,是把兩位數看成整十數來進行估算的。這個環節不僅使學生對兩位數乘一位數的知識點進行了復習,也為新知識做了很好的鋪墊,還讓學生熱情地投入到教師所創設的情境中,積極參與問題的解決,從而順理成章地過渡到新知識的探索。假如有350名同學參加聯歡會,這個小禮堂能坐得下嗎? 在實際生活當中,像這樣的問題我們也不需要它的實際數據,可以運用估算的方法算出它的大概數據就行了。 現在就讓我們估一估350名同學能不能坐得下? 這樣使學生感受到學習兩位數乘兩位數估算的必要性。
(二)、探索新知 葉圣陶先生說過:“當教師就像幫助小孩走路一樣,扶他一把要隨時準備放,能放手就放手。”因此,我在教學中只在關鍵處啟發、點撥,留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 學生已有兩位數乘一位數的估算經驗會把兩位數看成整十數進行估算,我估計學生學習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估算不成問題,我運用知識遷移這個教學方法,放手讓學生去探索,在積極主動參與中領悟到乘法估算的方法。
1、獨立思考,想一想你會怎樣估算?
2、然后小組交流自己的估算策略。 鄭毓信教授曾經這么說過:“沒有經過個體深思而匆忙展開的討論如無源之水,表達的見解既不成熟也不具備深度,更談不上個性和創見。”我們的課堂需要靜思默想,表面的熱鬧只會掩蓋學生的思維,學生有自己想才會有交流的欲望。因此,合作交流必須建立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
3、讓學生匯報估算方法,并引導說出估算思路。(一邊展示算法,一邊小結估算方法。)我估計學生會出現這樣的幾種估算方法: 把兩個因數看作與他們接近的整十數,再用口算確定他們積的范圍。 ①18×22≈400(個) 20 20 把其中一個因數看作與他們接近的整十數,再用口算確定他們積的范圍。 ②18×22≈440(個) 20 ③18×22≈360(個) 20 當學生說出估算思路時,老師可以及時適當進行賞識性的表揚。 與此同時,教師對各種估算方法都不急于評價,而是積極引導學生采用多種算法。在劉兼教授的訪談錄中,曾經有這么一句話:在提倡算法多樣性的同時,老師要不要提出一種最好的解法呢?所謂最好的方法,要和學生的個性結合起來,沒有適合全體學生的方法。每個學生的學習方式、思維方式都是獨特的,我們要尊重學生自己的選擇,不能以一個或一批學生的思維準則來規定全體學生必須采用的所謂最好的方法。 因此,教學中我是這樣引導學生的:你喜歡用哪一種方法?并說說你喜歡的理由。 這樣不僅尊重了學生個性的思維方法,還培養了學生的個性發展。 探究新知后,我安排有層次性的練習,讓學生在練習中鞏固估算方法,培養估算意識,增強估算信心。
(三)、鞏固提高
1、基本練習 “
學以致用”,學習新知識后的練習是學生內化知識的主要環節,也是學生鞏固估算方法的環節。 出示“做一做”,教材第59頁。 A、看圖并獨立完成,選用自己喜歡的估算方法。 B、完成后請與同桌互相說說估算策略。 讓學生將所學的新知識及時反饋,鞏固了估算方法。
2、提高練習
如果脫離了豐富多彩的背景材料,學習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因此在基本練習后我把提高練習設置在情境之中,。讓學生在具體生活情景中靈活運用乘法估算,提高估算能力。(教材第61頁,7、8題) 用生動活潑的動物園圖片把學生帶進動物園,選擇自己喜歡的動物進行估算,再在小組內進行介紹。 在這道練習中,學生可能會遇到這樣的難點:“1分鐘”與所給條件的單位名稱不一致,老師在這關鍵處應及時提醒學生。 第8題的練習比第7題更深一個層次,文字中沒有把數學信息列舉給學生,而是讓學生在圖中找數學信息。培養了學生搜集數學信息的能力,還進一步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愛玩是小孩子的天性,設置“玩”的環節是針對兒童這一特點及教學目的所考慮的。學生在游戲競賽中表現自己,在玩中學,在學中玩,同時估算技能得到提高。 估算搶答比賽,以組為單位,答對一題獎一個蘋果,答錯一題倒扣一個蘋果。 通過游戲,培養學生思維的敏捷性,寓練習于游戲之中,學生將會帶著激情參與活動,估算能力得到再一次的提高。
3、開放練習
開放性的問題有利于學生發散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的發展,給學生一個更廣闊的能力展現的空間,更能照顧到全班每一個學生。 乘法估算在實際生活中經常使用,而且呀!估算的世界也是多姿多彩的。現在就請同學們運用今天所學的知識編一道乘法估算的應用題。 這樣的設計,使學生感到“課雖盡,而意無窮。”有助于學生繼續保持學生的興趣,增強估算意識,感受到乘法估算在生活中無處不在。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
(四)自我評價
這節課你學得高興嗎?你有什么收獲? 讓學生參與總結,既便于了解學生對新知識的掌握情況,又能使學生學會自我評價,享受成功的喜悅。
(五)布置作業
請同學們寫一篇與乘法估算有關的數學日記。
小結
本節課創設情景,讓學生充分認識估算的意義,掌握乘法估算的多種方法,并能解決實際問題,使學生喜歡了估算。在培養學生估算能力的過程中發展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創造性。使學生充分獲得成功的體驗,學習興趣高漲,積極投入到探索之中,在合作交流中獲得共同發展。課堂就像廣闊的天空,每個學生能在這片天空中領略乘法估算的無窮奧妙。
小學數學說課稿6
一、教學內容分析:
圖案設計是建立在學生具有一定空間觀念基礎上,對有關圖形知識的一個鞏固過程。它是對學生空間觀念,基本圖形知識以及動手操作能力的一種綜合培養。
首先課本給出了四幅精美的設計圖案為背景,告訴學生這些有個性的美麗圖案都是用直尺、圓規、三角尺畫出來的。由此引起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其次,以實物照片的形式給出了“六花瓣”圖案的設計過程,在思考與動手的過程中,讓學生了解用圓規將圓三等分和六等分的方法。
最后,讓學生通過觀察,思考并展開充分的討論與交流完成所給出圖案的設計。
二、目標的設定與重難點的確立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目標之一:“要使學生具有初步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在情感態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發展。”在教學設計上,通過創設的豐富背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和主動探索,并在實踐中積累教學活動經驗,發展有條理的思考。由于在圖案設計過程中,經常要用到等分圓,因此怎樣用圓規將圓幾等分應是本節內容的重點。另外,在畫圖前,怎樣觀察并分析出圖案的基本構成是圖案設計的關鍵,也是本節的重點所在。課程目標:
1、通過圖案設計活動,鞏固有關圖形知識,進一步建立空間觀念。
2、熟悉圓規的使用技能,了解將圓六等分,三等分的方法。
能力目標:
1、在探索和實踐的過程中,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和口頭表達能力。
2、發展學生有條理的思考及創作、欣賞能力。情感目標:培養學生勇于探索和積極參與的精神。重點:熟悉圓規的使用技能,了解三等分圓與六等分圓的基本方法。
難點:在設計過程中,對圖案基本構成進行有條理的分析,并能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
三、教法選擇
1、教學結構和教學基本思路以動手操作為主,以經歷探索,思考與分析的過程為重,在創設的生動,形象的背景下進行教學設計。以精美圖案的設計為背景,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發他們的學習熱情。通過對“六花瓣”圖案操作過程的演示,向學生介紹六等分圓與三等分圓的基本方法。進一步熟悉圓規的使用技能。最后一環,通過學生對圖案構成的分析與操作來歷經觀察,思考,交流與合作最終作出圖案的一個過程。
2、重難點突破法書中以實物照片形式演示的情景過程中,怎樣將一個圓用圓規分成六等分和三等分是本節內容的重點。教學時首先要介紹圓規的作用和使用方法,并提醒學生畫圓時必須要確定圓心和半徑。其次,在等分圓的方法講解之前應先讓學生經歷思考,交流和組織語言表達的這樣一個過程,然后再演示作法,從而讓學生更容易掌握這種基本作圖的方法,突出了重點。
3、圖案設計之前對其構成的分析是能作出圖形的關鍵,也是本節的難點。因此在突出重點的.基礎上,還要鼓勵學生多觀察,多動腦,充分展開合作與交流。必要時再加以適當的引導。特別是每次畫圓時,必須讓學生說出圓心在哪里,在分析出了圖案的基本構成,明確了這些基本構成的畫法之后,那么按一定的順序和步驟,就能設計出一幅圖案來,從而便于難點分散,最終突破難點!
四、學法指導
本節課以學生的實際操作為主,要求學生具有一定的動手能力。這要求學生建立在有關圖形知識的基礎上了解等分圓的基本作法。另外,在探索與實踐過程中還要體現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和良好的口頭表達能力。因此,在課堂上主要采取積極引導,主動參與,合作交流的方法來組織教學。
五、教學輔助手段的使用 利用直觀形象的圖案模型來體現本節內容的知識性與趣味性,有利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與探索的熱情。小黑板上的圖案便于觀察、討論與分析等一系列過程的進行。
六、作業設計
P145隨堂練習2、作出圖示的圖案(目的在于鞏固等分圓的基本作法)3、利用直尺,圓規,三角尺自己設計一個美麗圖案。(可在全班進行評比,調動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
小學數學說課稿7
一、說教材
《平均分》是人教版二年級下冊表內除法(一)——除法的初步認識里面的內容。表內除法是學生學習除法的開始,也是今后學習除法的基礎,它是較難理解的數學概念。而除法的含義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礎上的。要突破除法學習的難點,關鍵是理解分,尤其是“平均分”。因此平均分是除法學習的基礎的基礎,對除法學習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教材設計了各種情境,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在編排時從分東西引入,展示兩種不同的方法,把每份分得同樣多的分法稱為平均分。
為了使學生更好的理解"平均分",緊接著向學生提供了充分的實踐機會,讓學生充分參與平均分各種實物,通過看一看、擺一擺、分一分、說一說這些活動,讓學生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學生由多次經歷的“平均分”的過程,找出平均分的方法,并在頭腦中由感性思維而形成抽象思維,為學生認識除法打好基礎。建立表象——動作思維——抽象思維, 這是一個根據小學生年齡特點而設置的螺旋式的知識上升的過程。
二、說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目標:
學生動手操作知道“平均分”的含義能按要求對物體進行平均分,初步了解平均分的方法;
培養學生自主探索與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問題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目標:
讓學生通過觀察,動手操作,體驗“平均分”的含義。懂得從不同角度進行平均分,從而培養學生的思維性,靈活性。
情感發展目標:
通過小組的擺,分,觀察等數學活動,培養學生主動與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識;培養學生(大多獨生子女)的平等意識。
三、說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使學生知道“平均分”的含義,了解平均分的方法
難點: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為認識除法打好基礎。
四、說教法、學法
教法:自主探索、情境演示法、嘗試指導法。
學法:小組學習、合作交流。
五、教具、學具
教具:多媒體課件、小紅花
學具:小棒
六、說教學設計
(一)、教學設計的指導思想
1、從生活實際出發,體現知識的形成過程,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2、課堂上注重學生多方面的發展,如動手操作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合作交流能力等,努力實現三維目標;
3、立足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4、教學過程中,注意創設情境和氛圍。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采取了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形式,如創設故事情境、實踐操作情境等。
5、注意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結合班情、學情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本課就根據學生的需要對教材的例題、練習都作了處理。
(二)教學設計的過程
第一流程:創設情境 引入課題
低年級的孩子喜歡生動有趣的故事,因此我用富有感染力的語言,說:“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碰到分東西。比如:老師給我們分本子;分蛋糕。現在我們一起來聽聽猴子媽媽給猴子兄弟倆分桃的故事。想不想聽?”
教師一邊講故事,一邊演示課件。(從前有座山,山上住著猴媽媽和她的兩個雙胞胎孩子。有一天,猴媽媽到山那邊摘了6個紅紅的桃子,她一進門,就給了猴哥1個,把剩下的5個全給了猴弟弟。猴哥一看,可不高興了:“媽媽!媽媽!你偏心!你不公平!”猴媽媽笑了笑,從猴弟弟那兒又分給他一個,可猴哥還是不滿意,說:“媽媽!媽媽!你還是不偏心!”猴媽媽看了看,說:“好好好!從弟弟那再分給你一個。”猴哥看著自己眼前的3個桃子,高興地笑了,說:“媽媽!現在這樣分才公平!”
聽完故事,學生思考:為什么猴哥說現在這樣分就公平了?由學生回答找到答案——同樣多。
“對,同樣多,也就是平均分。我們今天就一起去研究研究“平均分”好嗎?”
師板書,“小小研究員們,你們準備好了嗎?表現好老師可要發獎品哦!”
(設計意圖:這樣用故事引入,既會引發他們的興趣,又讓他們明白數學與生活有聯系,使他們愿意參與到數學的學習活動中來。用上小小研究員的稱呼,更能激發學生的成就感。)
第二流程:建立表象 理解新知
1、創設情境
師:“小朋友們,你們喜歡春天嗎?”
師:“春天到了,陽光明媚,花兒開了,草兒綠了,到處都是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瞧,二(1)班小朋友明天要去春游了!”
師出示課件,請小朋友觀察他們買了哪些食品。(①許多的礦泉水、面包、橘子、糖果等食品②把這些食品兩個兩個的分一類或三個三個的分一類。)
2、觀察食品的分法(任意分——平均分)
提問:看了大屏幕,你們想說什么?(如:面包每份都是2個也就是每份的數量相同。可讓學生自由地說)
3、建立平均分的表象
根據學生的回答,由面包或礦泉水再次引出平均分。
師板書:每份分得同樣多,叫平均分。
學生讀,找出關鍵詞。
師:“你還能從圖中找出哪些東西是平均分的?”
判斷練習,分得同樣多的打“√”,不是同樣多的打“×”。
(設計意圖:本節注重讓學生在春游的情境中自主發現平均分,完整地敘述平均分,在學生意識中形成一個平均分的表象。在進行敘述平均分的過程中,運用這樣的語言:你認為他說的怎樣,誰能比它說的更好?讓學生互相評價,充分調動起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
第三流程:實踐操作 提升新知
把全班學生分成每4個人一組的學習小組,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給予充分的時間,讓他們自主探索研究。
1、把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幾根?
小組匯報分法。(1個1個地分;2個2個地分…小組合作時學生用不同的方法平均分,教師在匯報交流時,進行分法的優化)
2、把15根小棒平均分成5份,每份幾根?
通過小組合作平均分,在經歷平均分的過程中,進一步明確平均分的含義,會用簡潔而完整的話敘述平均分的結果。
3、把16根小棒平均分,有幾種分法?
學生小組合作學習,匯報交流后,做課件中的填空練習。
這是一道開放創新的綜合練習,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的平均分知識靈活創新地解決實際問題,并為下節課包含除作準備;同時,能在最后的結果中發現“被除數不變,除數越小(大),商就越大(小)”的除法規律。
(設計意圖:實踐操作,讓學生在分東西的時候再次感受平均分,培養學生合作交流的能力,通過讓學生說分的過程,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
再次操作,通過分實物,觀察,交流,讓學生經歷平均分的全過程,體現分法多樣化。 )
第四流程:評價總結 深化應用
1、學生總結(教師一邊補充一邊展示課件)。
2、師評價學生的學習表現
師:“今天這節課,小朋友表現得非常棒,老師要獎給你們每組12多小紅花。來!小朋友掌聲表揚一下自己!”
師:“請你們用我們今天所學的知識,以最快的速度分好小紅花!”
3、思想教育
師:“嗯!小朋友們確實表現不錯!那,還記得老師剛開始講了個什么故事嗎?”
“那,老師有一個問題,要是你是我們故事中的猴哥哥,你會怎么做呢?”
(設計意圖:向學生滲透思想教育,生活中并不是處處都要平均分,小朋友們要互相禮讓。只要我們每個人都能互相謙讓,我們的周圍、我們的世界才會更美好!)
小學數學說課稿8
今天,我對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圓的周長》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
《圓的周長》是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第二節內容,學生是在三上冊已經學習了正方形、長方形等直邊圖形的周長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是本單元的重點之一,為下節圓的面積以及下冊圓柱表面的學習打下了基礎,同時通過本節課的學習,進一步培養學生動手實踐、團結合作、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從學中受到啟發受有教育。
二、說學情
本節課的學習對象是六年級學生,通過五年的學習,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已達到一個高度,知識的累積也達到了一定的深度,操作理解與歸納等方面的能力較強。但是思維深度不夠,個性差異較大。所以在教學中要正確引導學生精心操作、細心觀察、準確歸納、同時多關注個性化思維展示。
三、說教學目標
依據本節的內容和學生的學情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1、讓學生在合作學習中認識圓周率,并通過測量與計算理解圓周率,最后討論歸納,推導園的周長公式。突破難點,突出重點。
2、通過學習,給學生一個自由、充足的展示平臺,提高學生合作、操作、觀察等方面能力,從而體現教學課堂是學生的主體,教師的主導。
3、在合作學習中,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感受集體力量的偉大、個性魅力的獨特,以及科學知識無窮的奧妙與吸引力。從而做到教學課堂育人的實質。
四、說教學重點難點
一節教學是否成功的知識基礎,就是要看是否突破難點,突出了重點。學習圓的周長,就要先讓學生認識理解圓周率,然后由圓的周長與直徑關系,再推導圓周長的公式。所以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難點是圓周率的理解,重點是圓周長公式的推導,并能計算圓的周長。
五、說教學方法
要突破這個難點,突出這個重點,就要讓學生親身體驗去操作、去感受,讓學生用現代化的教學工具通過測量、計算、總結。只有這樣學生才能真正的理解圓的周長與直徑之關系。所以這節課我主要采用了教師引導為輔,學生合作實踐為主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操作去理解圓周率,再歸納推導得出圓周長的計算公式。體現了教學課堂就是:合作學習、實踐操作、總結歸納這一本質。
六、說學法
由于本節知識可操作性強,而且高段學生也有較強的操作能力,所以合作學習、實踐操作、總結歸納,就是學生的主要學習方法,同時教師引導學生合作就要齊心、觀察就要細心、測量盡量準確、總結力求完整。
七、說教學流程
課堂教學的一切理念與方法,都體現在教學過程中,而教學過程是整個課堂教學設計的關鍵,所以我們設計盡量做到新穎、合理、符合學生實際。
1、組織教學
組織教學時課堂教學必不可少,它貫穿于整個教學的始終,所以一上課我先讓學生觀察并比較,今天的課堂有什么不同,接著再讓學生檢查自己書和學具是否準備好,以告訴學生教學課堂必須做到仔細觀察,認真比較,而且要有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
2、創設情景
本節課學習的內容是關于圓的知識,而圓在生活中隨處可見,所以我就采用大家都熟悉的月亮,課件出示:一輪滿月高掛夜空,靜靜的水面沒有一波紋,這樣的畫面讓學生展開無限的想象,同時也讓學生在課間煩躁的心情得以慢慢平靜,思維回到課堂。一輪圓月讓學生想到了教學上的“圓”,從而引出新知。數學用于生活源于生活。
接著課件出示一組直邊平面圖形曲線圖形,讓學生觀察“圓”的與眾不同即復習了舊知,同時又激起了學生學習新知的興趣。
3、新知識探索
這是本節課的重點,我安排4個主要環節
(1)、認識圓的周長
周長學生已有了解,但是圓是曲線圖形,它的周長到底是什么?在圓的什么位置?這個概念較抽象。所以我先用課件出示:烏龜賽跑,并演示跑一圈就是圓的周長。
再讓學生摸手中的圓形紙片一周,就是圓的周長,從而得出周長的概念。
(2)、思考圓周長與什么有關系
要突破難點,就是要讓學生理解圓周長與直徑的關系,認識圓周率。所以我先讓學生結合上節內容來猜想。圓的大小與什么有關?給學生一個思維空間合作的空間,為下一個操作環節做知識與思維的輔墊。
(3)實踐操作(認識圓周率)
先猜想,再操作,用實踐來驗證猜想并在驗證過程發現新的規律。本節課如果抓難點,重點也就是不攻自破。圓周率是我們祖先幾年前就利用原始的工具,經過無數次的實踐與驗證得來的。所以讓學生親身體驗操作、討論、分析,學生勢在必行的,于是我安排讓學生測量周長,接著再計算,得出數據,并觀察、比較、歸納,得出圓的周長總是直徑的3倍多一些,即圓周率。在測量圓周長時我安排了一個先獨立猜想,再討論,最后展示一個環節,目的是讓學生明白,圓的周長可以測量得到,但是測量很麻煩,而且有局限性,激發學生去思考、去操作找一個規律能很快、很準確得到圓周長的方法,讓知識牽引著學生的思維,不斷的去發揮去創新、去思考、去總結。最后在教師提供的學具下,學生通過測量與計算總結歸納出圓的周長總是它直徑的3倍多一些。即圓周率。然后教師課件出示:“祖沖之”,讓學生自學閱讀,這一環節是整個教學流程的重點,讓學生在操作中去體驗,去感受,去領悟。
(4)、總結公式
當學生理解了圓周率,知道了圓周率實際上是圓周長與它直徑的一個比值,我便及時安排學生歸納總結出圓的周長計算公式。
接著便設計2道例題與3道鞏固練習,以加強對新知識鞏固和理解,最后做全堂總結,整個教學流程我把握住讓學生先觀察再體驗、先猜測、后實踐、最后總結、歸納,學生全程參與、全程體驗,完全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
八、說板書設計
板書是一節課的精華的體現,展示了一節課關鍵詞,重點和難點。所以本節課,我先板書了圓周長的概念,加強學生記意,接著板書了圓周長與直徑的關系式,以及圓周率有關知識,加強學生的理解,最后板書圓周長的計算公式。整個板書簡練、有序、重難點突出,為學生知識積累做了一直觀的補充。
九、說教后反思
教后反思是對課堂教學一個自查,查漏補缺,然后進行總結和反思:本節課教學中,在學生的測量時教師意識重要的引導學生有一個正確的測量方法否則就會導致誤差太大,得不出想要的結果,另一個就是在學生通過操作計算得出圓周率后,一定要及時引導后學生仔細觀察圓周率是一個無限不循環的小數,我了計算簡單計算是方便取近似值3.14,它實際比3.14要大。
小學數學說課稿9
平面圖形的拼組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內容。本單元內容是在上學期“認識物體和圖形”的基礎上教學的,通過上學期的學習,學生已經能夠辨認和區分所學平面圖形(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形)和立體圖形(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體)。這里主要通過一些操作活動,讓學生初步體會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的特征,并感知平面圖形之間的聯系,和平面圖形與立體圖形的一些關系。本課時的內容是平面圖形的拼組。教材通過讓學生折一折、剪一剪、做一做的活動,體會和發現長方形、正方形邊的特征,并感知平面圖形之間的互相轉化過程,如:在做風車的過程中,讓學生先把長方形的紙轉化成正方形的紙,再把正方形的紙剪成做風車葉片用的三角形,做成的風車轉起來的軌跡形成圓形;再如教材在做一做中設計了這樣一道題,怎樣把一個圓形剪成正方形,教師在處理這道題時,還可以讓學生把剪成的圓形再剪成正方形。同時教材還通過擺一擺、拼一拼的活動讓學生感知平面圖形間的關系,從而學習用聯系變化的觀點看事物。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操作,使學生體會所學平面圖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長、正方形邊的特征。
2、通過觀察、操作,使學生初步感知所學圖形之間的關系。
3、通過數學活動,培養學生用數學進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創新的意識。
4、 通過學生大量拼擺圖形,發現圖形可由簡單到復雜的變化及聯系,感受圖形美。
【教學重難點】
體會平面圖形的特征,感知平面圖形間的關系。
【教法學法】
《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指出:數學為其他學科提供了語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術發明的基礎。學生是開放的、有創造性的個體,他們會帶著自己的知識、經驗、靈感和興趣參與課堂的師生交往;他們會用自己的猜想、驗證來豐富課堂,使數學課堂充滿活力、充滿生命氣息。因此,讓學生經歷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體驗數學學習充滿著創造,感受到數學的嚴謹性和結論的確定性,進而培養學生用數學的思想方法思考問題的意識。這正是學生適應未來生活必須的基本素質。帶著這些對新課程的認識,在《圖形的拼組》教學中,我采用猜想、驗證、操作等方法,具體如下:
1、運用猜想、驗證的數學思維方法:對于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邊的特征,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有所感受,在教學中教師組織學生先大膽的猜想長、正方形邊的特征,再運用語言引導學生想辦法驗證猜想,從而使學生初步感受數學的思維方法,感知數學的嚴謹性。
2、動手操作,積極互動法:教師組織學生動手折、剪、拼等,運用多種感官理解圖形的特征和聯系,在實踐中進行探究性學習,進一步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和應用能力。
3、觀察討論、交流合作法:新課程倡導自主、探究、合作、實踐的學習方法,要求教師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親身實踐、獨立思考、合作探究交流。教學中,教師組織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小組合作交流,并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提出交流的方法和步驟,讓學生有序、有目的、有方法的交流,提高交流的實效性。
【說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景
出示風車。問:“這是什么?”(風車)“喜歡玩風車嗎?”(喜歡)“誰給大家介紹一下做這樣的風車需要哪些材料?”(小棒、釘子、紙……)
“用什么形狀的紙呢?”(正方形的紙)。
(二)探究新知
師:“小朋友們說的很對,做風車要用正方形的紙,正方形我們上學期已經認識過了,它是我們的老朋友了,回憶一下我們還認識了哪些圖形?”(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形……)
1、探究長方形的邊特征。
“我們先看長方形(課件出示一個長方形介紹對邊)在長方形里上面的邊與下面的邊相對,象這樣的一組邊叫做一組對邊。找找看長方形里還有哪兩條邊也是一組對邊?一個長方形里有幾組對邊?”(讓學生指出來)
“請你觀察一下,你認為長方形的對邊有什么特點?(對邊一樣長)你能想辦法證明嗎?”
教學設想:對于長方形邊的特點,學生已有感性的認識,這一環節,從學生的已有知識經驗出發,先激活學生對長方形邊的特點的感性認識——猜想階段,再讓學生驗證猜想。
“解決這個問題前,老師提出一個要求:
(1)請每一個同學都獨立思考,盡可能多的找出不同的方法。
學生讀要求后,拿出準備的長方形紙操作,尋找方法。
小組交流匯報:
師:大家稍停一下,很多同學都想出辦法來了,下面小組交流。請看要求:
(2)小組內的同學一個一個輪流說,聽不懂要問。前面同學說過的后面同學不要重復說。
(3)小組整理成果,準備向全班匯報:(你們小組想出那些辦法?)
(匯報交流,教師總結并板書:對邊相等。)
教學設想:在學生猜想階段,教師先讓學生獨立思考再小組合作,每一步的要求明確具體,可操作性強,教給學生合作的技巧,增加合作的實效性。
2、正方形的邊的特點。
“小朋友真能干,自己找出長方形邊的特點,老師想出道小題考考你們,敢做嗎?你能把長方形紙變成做風車用的正方形紙嗎?誰愿意上前來表演?”(要求邊剪邊說過程)
“你能說說正方形里有幾組對邊嗎?(要求學生指出來)你認為正方形的四條邊有什么特點呢?(四條邊一樣長)你能想辦法證明嗎?”(注意引導,怎樣能讓四條邊對齊)
匯報交流,總結并板書,四邊相等。(過程同上)
3、做風車感受圖形的轉換
“小朋友們不僅能干而且聰明,現在我們放松一下,做個風車玩玩,誰愿意上來教大家做?(要求觀察:正方形可以剪出四個一樣的三角形)吹一吹,讓你的風車轉起來。看一看風車轉起來象什么形狀?”
“你們做的風車真漂亮!老師有個建議,希望你們把風車送給我,讓我布置學校的展覽室,好嗎?”(收集風車)
教學設想:做風車的過程,就是讓學生感受平面圖形之間的相互轉化。學生作完風車后,教師設計用風車布置展覽室的情景,既避免學生在下面的學習中轉移注意力,有培養學生愛學校的意識。
(三)簡單圖形的轉換
“我們只是用一張紙做了一個簡簡單單的風車,就發現正方形可以剪成四個一樣的三角形,三角形一折,做成風車,風車轉起來是個圓。你能用我們學過的圖形拼出更多的圖形嗎?”(學生用學具拼擺圖形,展示。)
說說你發現了什么?”( 如:我發現兩個一樣的長方形可以拼成一個長方形或正方形……)
教學設想:通過動手操作,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用相同的圖形拼擺出各種各樣的圖形,感受平面圖形之間的關系和數學中的圖形美。
(四)鞏固應用
1、“你們的表現讓我忍不住要送給你們一件禮物,希望你們能用它們拼出一個新的圖案。”給學生送禮物(29頁的1題:用8個相同的直角三角形可以拼出什么形狀?)要求小組合作。
各小組展示匯報,評議哪組好,評出最佳合作小組。
2、“你們用自己靈巧的小手設計那么多的漂亮的圖案,簡直就是小小的設計師。老師想請小設計師幫我個忙,行嗎?老師搬家要鋪地板磚,你能幫我設計一下地板磚的花色嗎?”(學生用地板磚模型動手設計。完成教材29頁2題。)
展示,交流,你認為老師選哪一種呢?
(五)圓形轉化成正方形
“你們用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拼出各種各樣的圖形,可是圓形一直沒用,它可不高興啦,我們現在把它請出來好嗎?(課件出示圓形)瞧圓形給你們出了一道難題,它說你能把我轉化成一個正方形嗎?(學生思考,嘗試,在學生實在沒有辦法時,要求看書。)著急了吧,別急,讓咱們的好朋友——數學書幫幫我們吧。”(完成28頁做一做)
“看書前,老師給大家提出要求: (4)請仔細看書,看懂后說給同桌聽。不懂的地方向同學請教。
學生仔細看書,交流,請同學向全班解釋。
根據書中提供的方法拿出圓形紙剪一剪。請一個同學示范講解,帶領大家一起完成。
你有什么收獲?你能把正方形再轉化成圓形嗎?
【教學反思】
數學教學的歸宿是:教為了不教,學為了會學。會學習是學生進一步發展的終身學習所必備的基本技能,其關鍵是要讓學生理解學習的方法,并在應用方法中感悟學習方法的優越性,進而使學生心里產生“我會學”的成就感,激勵學生進一步主動學習。讓學生在40分鐘里得到的不僅是數學知識,更主要的是數學學習的方法。通過這節課的教學,我感悟到:
一、結合生活進行教學,選取學生身邊的教學素材。
學生學習數學有兩種體驗:成功體驗和生活體驗。當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所見的情景在教學中以不同形式再現時,學生就會有興趣,有沖動感。在教學中,我讓學生做 “風車”,讓學生拼擺各種圖形、設計地板磚的花樣等,這些活動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在活動中發現圖形可由簡單到復雜的變化及聯系,感受圖形美。
二、讓學生親身經歷過程,感受數學的嚴謹性。
關注學習過程,有助于學生學會學習。在教學中,教師充分關注學生學習過程,尊重學生認知水平和已有經驗。如在教學長方形、正方形邊的特點時,教師采用先猜測再證明的方法,先用眼看邊有什么特點,再用自己已有經驗想辦法證明自己說的沒錯。從而是學生感受到數學學習的嚴謹性。
三、重視小組合作的實效性。
新課程倡導小組合作探究學習。在教學中教師根據一年級學生的特點,提出具體合作要求,使合作具有極強的可操作性,同時讓學生在合作中學習了合作的技巧。
小學數學說課稿10
一、教材分析
一年級的學生在入學前,經過了學前教育,很多孩子在未學習這一課前,已能數出100以內數,而且在他們的生活體驗中,常常會接觸到100以內的數。但孩子們的頭腦中,還未有100以內數的概念,這一課教學就是要幫助孩子建立100以內數的概念,為以后學習數學其他知識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礎。
教材很注重學生數感的建立,主題圖給了學生100這個數有多大的概念,通過估計和比較建立數感。教材還十分重視讓學生實際操作,例題1、2、3的教學都是在學生的動手實踐中進行,通過操作建立100以內數的概念,初步掌握數100以內數的方法。
經過對教材的理解的分析,確定以下教學目標、教學重點、教學難點。
教學目標:
1、在學生已有知識基礎上,學會數100以內數,建立100以內數的概念,能夠運用數進行表達和交流。
2、引導學生觀察、操作,初步體驗數與生活的密切關系,培養學生的主動探究精神。
3、與實際生活相聯系,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
教學重點:建立100以內數概念,正確數出100以內數。
教學難點:數數時接近整十數到整十數的過渡。
二、教法和學法
1、動手操作學習,通過讓學生動手操作,注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各種感官協同活動,做到在觀察中思維,在思維中操作,概念的形成由具體到抽象,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2、合作學習,師生合作,生生合作貫穿教學全過程,注意學生之間的信息交流,培養孩子的合作意識,團隊精神,營造平等、互助的學習氛圍。
三、教學過程
1、本課學習是建立在學生20以內數的認識和已有的生活經驗的基礎上的,他們對100以內數看似了解,卻概念模糊,教師在引入時為學生創設學習情境,給孩子們送來禮物,100顆星星,通過觀察、估計、比較逐步建立數感。
2、數植物的種子,首先向學生展示1粒種子的大小,接著讓孩子抓一把進行估數,這時也是想通過操作建立數感,但這數感建立已進一步擴展到了視覺,觸覺,和空間的范圍,然后動手數一數,通過數數達到要驗證估計是否準確,學生主動探索數數方法的目的。最后以匯報的形式與全體進行交流。學生數數的方法多種多樣,有些是方便快捷,也有些是繁鎖緩慢,在這時,對于各種方法的優劣我不進行評論,而是讓各種方法得以展示,至于哪一種方法較好,孩子們在操作中是能夠體會到的。
3、數100,這一環節以學生的操作學具為主,要求就更進一步了,物品選擇,正好要數出100,還得讓人一眼看出有100。提出這些要求的目的在于引導孩子們選擇自己認為是方便、快捷的方法把任務完成得又快又好,并在操作中發現,10個十是100,100里面有10個十這一知識點。通過數出數量是100的實物,讓孩子經歷數1到100的過程,建立100以內數的概念,逐步突破本課的難點,數接近整十數到整十數的過渡。
在這插入課本36頁的練習題2這幅小皮球圖,我認為并不重在數出100,而在于用什么方法來數,由于有格子,整齊排列,又有色彩間隔,學生可以較好的去思考以不同方法數出皮球的數量,可能會五個五個數,十個十個數,二十個二十個數,五十個五十個數,前面所學知識既得到鞏固,又得到發展。
4、數數。
邊擺小棒邊數數,讓學生在操作中體會到十的形成,學會數100以內的數,通過操作突破本課難點,數數時接近整十數到整十數的過渡。
以競賽形式練習數數,使得課堂氣氛熱烈、愉快。孩子的學習興趣高漲。知識在有趣的活動中得到鞏固。
猜數游戲的設計意圖在于培養孩子的數感。游戲中部分孩子不斷提醒同伴“猜得太大了,大了,小了,很接近了……”,另一部分孩子在幫助下所猜出的數不斷接近目標數,直到猜中。游戲過程中學生的數感得到培養,對100以內數的認識越來越深刻。
5、生活中的數
100以內數生活中有很多,通過學生的說一說,讓孩子感受到數學知識與生活是如此貼近,知識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
小學數學說課稿11
一、說教材:(我對教材的認識)
1、說課堂教學指導思想及課程標準:
根據新課標的指導思想:學有用的數學和應用數學的思想,在課堂教學活動中,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培養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動手探究問題的能力與協作精神作為指導設計本課教案。
2、說教材地位、特點、作用。
本冊書的數學問題基本都來自于學生身邊熟悉的事情。體現了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的特點。本課內容“實際問題與一元一次不等式”,是在學習了一元一次方程及不等式的基本性質之后學習,這一部份內容又是后繼學習的基礎,并且在實際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起承上啟下的作用,所以非常重要。本節內容共3課時,本課為第一課時。
3、學生情況分析:
初一學生比較的活潑,參與的意識較濃,對于解一元一次方程較為熟練;但在理性分析問題的能力較弱,對生活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的轉化能力——建模思想較差。
4、說教學目標:
鑒于上述原因,參照新課標要求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重難點如下:
a知識目標:
①能夠列一元一次不等式解決具有不等關系的實際問題;
②進一步體驗不等式的解法;
b能力目標:
①發展學生由實際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的能力;提高計算能力。
②培養學生對一類問題建立一種數學模型,類比以及分類的數學思想。
c情感目標:
①強化用數學的意識從而樂于接觸社會環境中的數學信息,愿意談論某些數學話題,能夠在數學活動中發揮積極作用。
②通過探索數學問題,增強學生之間的配合,敢于面對數學活動中的困難,體驗解決問題的成功感。
重點:①由實際問題中的不等關系列出不等式;
②探究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難點:列一元一次不等式描述實際問題中的不等關系。
二、說教法與學法指導
1、說教法
課堂教學是一個師生互動的發展過程,結合本節課實際情況,我采取了:
①觀察,分析討論——師生互動
②在解法探究中采取由特殊到一般的歸納方法,靈活運用;讓學生體驗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并且采用多媒體教學,有利于學生討論活動的開展。
2、學法指導
學會用一元一次不等式模型來解決問題,鼓勵努力克服困難;多角度認識問題,學會探究問題的方法。
三、說教學程序
1、提出問題,分組討論,交流(我把這一活動分解為4個小問題)(大約15分鐘)
2、由上面的問題出現的不等式而探究不等式的解法,讓學生利用不等式的性質類比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總結不等式的解題過程(約5分鐘)
3、鞏固解題方法,給出2個簡單的不等式,讓學生在黑板上來做(約5分鐘)
4、拓展與發展,給出問題2(第三個活動)沒有分解成小問題(指導學生先獨立,后合作探究)建模的思想(大約12分鐘)
5、小結:讓學生談談對本節課的認識和收獲(大約3分鐘)
不同層次的學生會有不同的認識,我將作恰當的補充。
讓學生思想感情上的升華——克服困難的品質。
四、說板書
我把問題1的解題過程分步書寫,讓學生能從中體會研究問題的方法,讓學生的知識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
五、說作業:P1401—4,9
評價上課效果,對本課的內容鞏固,反饋作用
小學數學說課稿12
一、說課內容
義務教育人教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第12~14頁《平均分》
二、教材簡析
除法是本冊教學的重點內容,它的含義又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礎上的,因此平均分這部分知識就充分顯示出它的基礎性和重要性。教材安排了兩教時,主要是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通過實踐操作明確平均分的含義。包括以下幾層內容:(1)例1通過主題圖創設情境,由“每份分得同樣多”引出平均分的含義。(2)通過例2、例3,讓學生經歷平均分的過程,進一步建立平均分的概念。例2是已知總數和份數的等份除,例3是已知總數和每份數的包含除。本課時的教學內容是例1、例2。通過平均分的學習,為學生學習除法積累豐富的感性知識,從而順利地理解除法含義。
根據新課標要求和以上教學內容的特點,本課要達成的教學目標如下:
1、讓學生通過實踐操作明確“平均分”的含義,形成平均分的表象。初步了解平均分的多鐘方法。
2、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動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能力。
3、在實踐探究中培養學生的平等意識、體驗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成就感。
除法的含義是建立在平均分含義的基礎上,因此我覺得本課的教學重難點是引導學生主動探究出“平均分”的含義,形成表象。而兩年級學生的思維完整性還不夠,因此本課的教學難點讓學生初步了解平均分的多種方法,為除法的認識和計算作準備。而要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關鍵是讓學生始終在生活情境中學習探究,并通過動手操作經歷問題解決的過程,從而形成清晰的表象。
三、教學設想
為達成教學目標,設計本課時我意圖體現如下教法:
1、采用主題式教學,以具體生動的生活情境為依托,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探究的積極性;
2、通過多次的動手操作,引導學生多種感官參與,經歷數學的建模過程。
3、以小組合作為主要學習形式,每個活動面向全體,同時在開放性練習的設計上又注重個性的張揚。
同時又設計了與教法相適應的學法,即:
1、讓學生始終在具體的情境中經歷“提出問題、理解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
2、通過小組合作,給每個學生創造充分的動手實踐機會,在各種形式與內容的分一分活動中體驗平均分的特點和方法。
3、練習的設計注重學生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基礎的問題解決在新授后同步完成;綜合的實踐應用放在課尾,以開放生動的形式加以呈現。
鑒于以上教學法的設想,我在備課時對教材內容做了自己適當的處理,并試圖用以下一個教學流程來展示我的教學:
1、通過分配獎品的實際問題的提出和解決,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在自主選擇分配方法上感受平均分和不平均分各自的作用,同時初步理解“每份分得同樣多”的含義。
2、通過小組合作平均分配禮物,在經歷平均分的過程中,進一步明確平均分的含義,會用簡潔而完整的話敘述平均分的結果。
3、通過判斷練習,鞏固平均分的特點,引導學生按要求平均分,并能把不平均分變成平均分。
4、再次小組合作,引導學生用不同的方法平均分,并在匯報交流時,進行分法的優化,滲透除法的計算。
5、開放創新的綜合練習:“我是小小設計師”,通過學生感興趣的“為演出服選擇紐扣式樣和數量”,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的平均分知識靈活創新地解決實際問題,并為下節課包含除作準備;同時,能在最后的結果中發現“被除數不變,除數越小(大),商就越大(小)”的除法規律,并注重學生審美意識和統籌安排能力的培養。
四、教學實施
備課時的教學理念、教學意圖必須通過課堂教學實踐,通過學生動態表現的綜合分析才有其真正的價值和意義。在開展對本課教學時我分以下幾個步驟努力實施我的備課精神: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1)談話創設情境:小朋友,我們莊市小學的活動可豐富啦,在剛剛結束的語文知識競賽當中,XX班的XX、XX、XX分別取得了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學校準備了6本精美的筆記本獎勵給這三個小朋友,你覺得怎么分比較好呢?(學生自由發言)
(2)這三個小朋友非常聰明,在數學測驗當中她們又獲得了并列第一名,還是6本筆記本作為獎品,這次你會怎么分?
(3)比較這兩種不同的分法,你發現什么?到小組里說一說吧。
(4)小結:是呀,像第二次每個小朋友分得同樣多,這樣的分法叫做什么?(平均分)
(5)第二次你們為什么平均分呢?(因為他們名次相同)
第一次是平均分嗎?為什么這樣分?
(6)師:是的,在生活中有時需要平均分,有時卻不需要平均分。
現在這三個小朋友想把6要筆記本送給結對的兩個小伙伴,怎么分比較好?
(每個小朋友都分3本)
(7)這種分法叫什么?那么我們可以這么說:把6本筆記本平均分給2個小朋友,每個小朋友分到3本。
誰能這樣說一說?自己說一遍吧。
(8)6本本子平均分給幾個小朋友?(2個)平均分給2個小朋友,我們也可以看作平均分成2份,每個小朋友分到幾本?(3本)可以說每份都是3本。說明每份分得怎么樣?(同樣多)
像這樣,每份分得同樣多就叫做平均分。
(二)實踐操作,體驗平均分的過程
1、創設情境
新學期,XX小學的愛心小火苗行動開始了!每個小組也把準備好的獎品送給你
們組結對的小朋友吧。看看你們組的學習用品是什么?共有幾件?要求平均分給幾個結對的小朋友?
2、小組合作,分一分,說一說,并把結果填在紙上
匯報;媒體任意出示下面幾句話:
把4個鉛筆盒平均分給4個小朋友,每個小朋友分到()個。
把12塊橡皮平均分給6個小朋友,每個小朋友分到()個。
把8把尺子平均分給2個小朋友,每個小朋友分到()把。
把10本本子平均分給2個小朋友,每個小朋友分到()本。
3、同步練習,鞏固平均分的特點
寒假里,XXX家來了幾個結對的小朋友,他拿出了好多好吃的招待他們。想一想,是平均分嗎?為什么?
(1)10個香蕉:4、6
(2)12個面包:3、3、3、3
(3)8盒年奶:3、3、2
(4)把八塊巧克力平均分給四個小朋友,誰分的對呢?(書上16面第二題。用手勢表示)
師:第三種第份分得的同樣多,為什么不對呢?
(要求是平均分給四個小朋友,它是平均分給兩個小朋友,每份數和份數搞錯了。)
那你覺得在平均分的時候要注意什么呢?
(要看清分的份數,再看看每份是不是同樣多)
(三)進一步經歷平均分的過程,探究多種方法
1、師:我們學校也準備了一些圖書要送給手拉手兄弟班級呢。15本書平均分給5個小朋友,每個小朋友分到幾本?你們會怎么分?小組合作分一分吧。
2、匯報結果(學生可能有不同的方法,但聰明的學生就會在平均分的時候,用上乘法口訣來幫忙,為學習除法作了準備)
3、每人動手分一分
低年級的小朋友制作了許多賀卡,一共有九張,平均分給三個手拉手班級,每個班分到幾張,選你喜歡的方式按要求分一分,并說一說分的結果。
你是怎么分的?為什么這么分?
4、想一想,說出分的結果
大隊部還準備了12個書包,平均分給希望小學4個班,每班分到()個
(四)全課總結
(五)再次體驗,拓展思維
1、創設情境,提出活動要求
六一節的時候,我們要和結對的小朋友同臺表演呢。學校設計了一些演出服(出現5種式樣的衣服,)少了些什么?一起來當一回小小設計師,小組合作為這些漂亮的衣服配上紐扣吧。
先聽清楚老師的要求:每組都有12粒紐扣,平均釘在一種式樣的衣服上,每次要分完哦,你們想平均釘在幾件衣服上,試一試擺一擺,并把結果填在練習紙上。
2、學生匯報,媒體出示結果
12釘在(1)件衣服上,每件衣服釘(12)粒。
12釘在(2)件衣服上,每件衣服釘(6)粒。
12釘在(3)件衣服上,每件衣服釘(4)粒。
12釘在(4)件衣服上,每件衣服釘(3)粒。
12釘在(6)件衣服上,每件衣服釘(2)粒。
12釘在(12)件衣服上,每件衣服釘(1)粒。
問:仔細觀察結果記錄,你們發現了什么?
你們知道為什么釘的件數越多,平均每件的紐扣數就越少呢?(總數不變)
小朋友們真了不起,想出了這么多種方案,選出你們覺得最適合這件衣服漂亮的配法,將紐扣粘在真正的樣品上。完成的小組,就一來將你們的作品展示給大家吧!
小學數學說課稿13
自新課改以來,小學數學教材中,每份數和份數已經沒有了原有的界限,也就是說,在解答簡單的有關每份數和份數的應用題時,無需再考慮算式的意思。然而正是在<課標>的理念倡導下,使我在執教<小數乘整數>一課時遇到了障礙。
如:一根鐵絲,每次截取2米,4次共截取多少米?此題可以列式為:2×4或者4×2,可是到了五年級,由于受其影響,學生理解小數乘法的意義時顯得有些吃力。如:一根電線每次截取0.2米,4次共截取多少米?有學生列式為0.2×4,也有學生列式為:4×0.2,到底是0.2×4正確,還是0.2×4和4×0.2都正確呢,倘若按低年級的要求,又怎么讓學生明確0.2×4和4×0.2在意義上的不同呢?如果從小數乘整數的意義上來理解,這道題應該是求4個0.2相加的和是多少?而4×0.2則符合一個數乘小數的意義,即4的十分之二是多少。我認為應該讓學生從小數乘整數的意義來理解此題,正確列式為0.2×4,因為教材之所以通過兩個層面來講解小數乘法的意義,不難看出這兩部分是有著本質的區別。
小數乘法例題是以買東西為題材,因為它容易激活已有的經驗,有助于學生領悟算法。前后共提出三個實際問題,教學三個乘法豎式,各有重點。三個豎式中教學的乘法知識綜合起來,就是小數乘以整數的計算法則。
第一個問題是求蘋果多少元,計算9.6×3。學生第一次遇到小數乘以整數,可以想到的方法是把9.6元看成96角,于是把小數乘法轉化成整數乘法。還可能想到9.6元是9元6角,于是分步計算求得結果。這些方法都是接受小數乘以整數的認識基礎,看著教材中的豎式,體會9.6×3應該分兩步算,以及每一步算什么,引導學生對算法深入地思考,既可以聯系前面的算法作出具體的解釋,也可以根據小數的組成進行推理。通過9.6×3的教學,學生初步理解小數乘以整數的基本算法:可以像整數乘法那樣列豎式計算。
第二個問題求每千克香蕉多少元,計算12×5。整數乘法中,小數乘法中,教材先在積的右下角點上小數點。
還有一點在教學時應該注意。小數乘法的例題只是初步體會它可以用豎式計算,算法的得出在“試一試”后。所以,例題和“試一試”的教學要一氣呵成,待形成計算方法后再進行練習。小數乘法例題里的三個計算都有預設的教學內容,需要及時鞏固,才能進入后面的教學。所以,每個問題解決以后,都要適量安排練習,使教學的新知識消化、內化,保障后面的教學能突出重點。
基于以上的要求,本人教學過程如下:
一、引入課題:由一個生活中討價還價的情景,引入避免可笑的情景,可以用小數乘法也可以用小數乘法來解決,這樣引出課題,學生產生強烈學習小數乘法的愿望。
二、教學例題:
1、創設情景:創設一個購物的生活情景,引出蘋果如何算。
2、進行估算單價。這是生活中經常要甬道的。
3、獨立探索,讓學生用自己的方法來解決9.6×3的積。其中重點是解決用豎式來做的方法,知道積的小數點為什么要和被除數的小數點對齊的算理,如果對答案有懷疑的還可以檢算。
4、理解算理:繼續探索:12×5=?5.7×6=?學生完成試一試以及改錯的練習,最后學生自行總結小數乘法的方法。
三、鞏固練習:結合生活中的里子積場促銷活動,請同學幫忙買哪種比較合算,最后提示學生學好小數乘法就不會出現開始的笑話了,只有多算、多練,才能提高口算以及計算的基本技能。學生能主動探索,找到計算的方法,由情景的引入,引起學生學習小數的欲望,由討價還價的場景吃到學好小數乘法的必要性;學生能通過探索、討論、嘗試掌握小數乘法的方法。最后的試一試又是兩道題學生對后面加不加小數點起爭論,加了就把數改了。
這一節內容很多,同樣小數乘法,各種可能遇見的問題都在這一教時完成,有些貪多不爛,部分同學在云里霧里,算理不能理解的非常到位,象這樣的課如何呈現,如何處理例題與試一試中5種不同的種情,而且還要放手讓學生主動探索。
小學數學說課稿14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我說課的教學內容是()
2、教學地位:本課是在學習了()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同時又是后面學習()的基礎。
3、教學目標:
(1)使學生結合具體的情境,探索并發現(或理解并掌握)(),會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使學生主動經歷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過程,培養觀察、比較、分析、歸納、概括等思維能力。
(3)使學生在探索()的過程中,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4、教學重點、難點:為了使學生能比較順利地達到教學目標,我確定了本課的重點和難點,教學重點是(),教學難點是()。
二、說教學方法:
從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和認識規律出發,為了更好的突出本課的教學重點,化解難點,我采用了以下教學方法:
(1)直觀演示,操作發現(或觀察比較):教師利用直觀教具(或多媒體)的演示,引導學生觀察比較,再讓學生動手操作討論,使學生在豐富感性認識的基礎上探索新知,理解新知,應用新知,從而鞏固和深化新知。
(2)巧設疑問,體現兩“主”:教師通過設疑,指明學習方向,營造探究新知的氛圍,有目的,有計劃,有層次地啟迪學生的思維,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使學生在觀察、比較、討論、研究等活動中參與教學全過程,從而達到掌握新知和發展能力的目的。
(3)運用遷移,深化提高:運用知識的遷移規律,培養學生利用舊知識學習新知識的能力,從而使學生主動學習、掌握知識、形成技能。
三、說學法:
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學會觀察、比較、歸納、概括出(),讓學生主動探索、主動交流、主動提問。
四、說教學過程:
本節課我主要設計了四個教學程序:情境導入(或復習導入)、探索新知、實踐應用、反饋總結。
(一)情境導入(或復習導入)
(評價: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已有的知識基礎出發,找準了新知識的起點,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
(二)探索新知
這一程序主要安排()個教學環節:
(評價:讓學生充分經歷了操作、觀察、比較、想象、推理、反思、歸納、概括等數學活動與數學思考,發現了(),充分的探究活動,既培養了學生的合理的推理能力,又有效促進了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
(三)實踐應用
(評價:練習是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思維的重要手段,針對本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有層次、有針對性地設計上述練習,目的是讓學生進一步鞏固新知的理解。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前提下進行拓展練習,可以深化教學內容,培養思維的靈活性)(四)反饋總結: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的什么內容?你有什么收獲?
小學數學優秀說課稿范文: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三年級上冊第18頁例2。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在學習本課之前,學生已學過加法計算,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加法計算法則,會筆算三位數的連續進位加法,為后面學習連續退位的減法作好鋪墊。
3、教學目標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和對教材的理解、分析,以及鄉村學生的特點,我將該節課的教學目標定位為:
(1)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加法計算法則,會筆算三位數的連續進位加法。
(2)學會結合具體情境進行計算。這樣的目標定位既是對知識的探究,也是對學生自身技能的培養,同時,通過具體語境的創設,使學生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也伴隨著教學目標的逐步實現而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
二、說學生
三年級學生的思維主要以形象思維為主,抽象邏輯思維較弱,因此在教學前我準備錄音帶和配套的畫面,以增強直觀形象性,符合學生心理發展的特點,而且學生之前已學過加法計算,并具有一定的問題意識、與他人合作的意識。在數學課堂上,孩子們敢想敢問,敢于發表自己不同的看法,這些情況都為本節課的學習奠定了基礎。
三、說教法創設情境,激發探究欲望。數學來源于生活,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創設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情境,“藍貓”這個讓孩子們心動的形象的出現,增加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四、說學法
分組討論與自主探究相結合。讓學生“活”起來,是優課的一個重要特征,面對同一個問題,學生能夠主動地去發現、探索,他們就迫不及待地想發表自己的見解,于是通過分組討論的形式,為學生展示自我提供了舞臺。在課堂上學生始終是學習的主人,而教師真正把學習的時間和空間還給學生,讓其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共同創造的機會,有效促進了師生互動、生生互動。
五、說教學流程
1、創設情境,復習引入
如:同學們,你們看過《藍貓淘氣三千問》嗎?你最喜歡誰?又如:“藍貓”得知我們同學學習了很多知識,今天它來到我們教室考考同學們,大家有信心嗎?等等。巧妙地滲透生活觀念,精心設計問題,借助“藍貓”這個可愛的卡通形象,創設了良好的活動情境,自然地進入到“三位數加三位數的連續進位加法”中來。
2、合作學習,探究新知
(1)播放錄音帶,出示配套的畫面和題目:“藍貓”說:“誰能就題中給我們的信息提出一個用加法計算的問題?”長此以往,問題在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得到了解決,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通過學生討論,教師小結,使學生進一步領會了估算的方法。可是,如果“藍貓”想知道一個精確數,你們說怎么辦?真可謂是“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紛紛各抒己見。如:用豎式計算;把相同數位對齊等等。此環節學生先獨立計算,再小組交流,最后平臺展示。不但使學生有了獨立思考的空間,而且使每個學生都有機會發表自己的看法,進一步解決了本課的重點。
(2)接著聽錄音,從“藍貓”的錄音中,你學到了什么?(先跟同桌說一說,再發言匯報。)
生1:我知道了用豎式計算時要相同數位對齊。
生2:我學到了筆算加法時,哪一位上的數相加滿十,就要向前一位進1。
生3:我還學到了在計算時,別忘記加上進位的1。如此,抓住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把數學知識編成學生感興趣的“藍貓”小故事,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把所學知識進一步鞏固。
3、自主練習,體驗成功
師:我為大家準備了幾個“藍貓”圖片,想要嗎?(出示“藍貓”圖片,你答對了圖片后面的題,“藍貓”圖片就屬于你。)此環節利用游戲形式出現,再一次激起學生的學習欲望,學生為能得到“藍貓”圖片,而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
六、說板書設計
連續進位的加法376248=376248這樣的板書設計簡單明了,不拖泥帶水,有助于吸引學生的眼球。
反思:整個教學環境,學生自始自終在一種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習,“藍貓”的每次出動都牽動著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致使整個教學過程,學生都能夠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而老師則注重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意識,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同時學生也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學生在聆聽“藍貓”錄音的過程中,更拉近了學生與數學知識的距離。整堂課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
小學數學說課稿15
一、 說教材
人教版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六年級數學上冊第62—63頁。圓的周長是在學生初步認識了圓,掌握長(正)方形周長計算方法的基礎上學習的,它又是學生初步研究曲線圖形的基本方法的開始,為以后學習圓柱、圓錐等知識打好基礎。通過圓的周長的教學,使學生能夠理解圓周率的含義,發現圓的周長與直徑的關系,掌握求圓的周長的計算方法,并運用計算方法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同時,通過本節課的學習,進一步培養學生動手實踐、團結協作、解決問題的能力,并使學生從中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因此,圓周長的知識在幾何初步教學中是很重要的。 根據以上結構特點的分析和學生的認知規律,確定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1)認知目標:使學生理解圓周率的含義,在體驗圓周率的形成過程中,讓學生發現、總結和運用求圓周長的計算方法。
(2)能力目標:通過引導學生探究圓周率的形成過程,培養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和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勇于探索、積極思考、團結協作的良好行為習慣,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數學的價值。另外,通過對有關資料的了解,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學重難點和關鍵
重點:推導圓周長的計算方法。
難點:學生以合作實踐,討論交流的方式探究圓周率的含義。
關鍵:理解圓的周長與直徑的關系。
教學具的準備
多媒體課件,模型圓,幾個直徑不同的圓形,線、直尺等。
二、說教法
為了突出教學的重點,突破教學的難點,本節課在教學方法上力求體現以下幾方面:
(1) 運用啟發式的教學方法,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
新課標強調:教學是教與學的交往、互動,要突出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突破了"以教為中心,學圍繞教轉"這一傳統的教學方式,把學生放在學習的主體地位。具體的做法是:讓學生利用學具動手操作,發現規律,從而推導出圓周長的計算方法。在探索過程中,老師給予點撥引導,做學生學習的引路人。
(2) 巧用多媒體的動態演示,豐富感知,激發學習興趣。
這節課在學習探索圓的周長時,借助多媒體課件,動態演示測量的方法--"繞線法""滾動法"以及圓周長與直徑的關系。直觀動態的演示,使學生獲得了生動形象的感性認識,為準確測量、實驗發現、公式的推導奠定了可靠的基礎,同時也激發學生探索新知的欲望。
(3)小組合作、實驗發現法。
本節課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組織形式,我引導學生親身經歷測量、計算的實驗過程,使學生在實驗過程中有所發現,有所爭議,有所創新,互助互學,構建活動化教學過程。
三、說學法
"教法為學法導航,學法是教法的縮影。"鑒于這樣的認識,在強調教法的同時更注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在學習過程中,我主要指導學生掌握以下的學習方法:
(1) 動手操作法。通過學生動手實踐,尋求測量圓周長的方法,培養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激活學生的思維。
(2)合作交流法。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主要方式,也是當今數學教學提倡的學習方向。通過學生的團結協作,自主探索,討論交流,培養學生的團結合作精神,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
四、說教學過程
根據教學內容,我將教學過程分為5大環節。
㈠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我利用“課件”演示唐老鴨和米老鼠在公園里跑步的情景。瞬間就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激起了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接著說明:他們剛剛跑完一圈,就爭吵起來了,都說自己跑的路線長。那么,到底是誰跑的路程長呢?我引導學生觀察并思考:如果要求唐老鴨所跑的路程,實際上就是求正方形的什么?怎樣求?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復習正方形的周長知識。接著提問:如果要求米老鼠所走路程,實際就是求圓的什么呢?從而引入課題:圓的周長(板書)
可是,圓的周長現在我們還沒有學,無法算出米老鼠跑的路程,我利用這個問題設下了認知障礙,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望。
㈡引導探索新知
⒈直觀感知,認識圓周長。
我讓每個學生拿出準備好的圓,先摸一摸圓,初步感知圓的周長就是圓一周的長度。然后通過電腦屏幕上的動畫演示讓學生再次感知了“圓的周長”后,我設計了2個問題:圍成圓的這條線是一條什么線?學生回答“曲線” (板書)我又問:這條曲線的長就是圓的什么?學生回答“圓的周長” (板書),最后問學生:你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什么是“圓的周長”嗎?揭示圓的周長概念(并完善板書)。培養了學生把思維過程轉化為外部語言,更增強了學生對圓周長的感性認識,并形象理解圓周長的意義。
揭示了“圓周長”的概念后,我以一個實物圓,問學生可以怎樣測量圓的周長,引導學生說出用繩子繞圓一周可以測量出圓的周長,并演示 “繩測法”讓學生觀察。接著又問:“你還有其他方法測量嗎?”引出“滾測法”,并觀看課件演示,教師指導操作要點,充分認識了圓的周長。
⒉揭示矛盾,產生探索新知欲望。
我利用課件出示“摩天輪”圖片,以及(演示)小球的運動軌跡甩出一個圓,顯然,用剛才的“繩測法”、“滾測法”都無法測量,產生矛盾,從而使學生產生了去探討求圓周長的一般方法的欲望,為后面的教學埋下了伏筆。
⒊操作實驗。
(這一部分是本課的教學重點,我分成3個層次進行教學)
第一層次:觀察猜想。
(出示三個大小不同的圓)讓學生猜一猜,圓的周長與它的什么有關系呢?有怎樣的關系?引導學生初步得出:圓的直徑越長,它的周長就越長。
第二層次:驗證猜想。
我讓學生同桌合作,先測量,再填表:
圓的周長(cm)
【小學數學說課稿】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的說課稿10-29
小學數學《數學廣角》說課稿12-08
小學數學說課稿11-25
小學數學《統計》的說課稿01-04
精選小學數學的說課稿范文01-03
小學數學教學的說課稿01-14
小學數學的優秀說課稿11-05
小學數學優秀說課稿06-26
《小學數學乘法》說課稿08-14
小學數學《周長》說課稿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