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小學數學說課稿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說課稿,說課稿是進行說課準備的文稿,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優秀的說課稿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學數學說課稿,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數學說課稿1
一、簡析教材
循環小數是個新知識。這部分內容概念較多,又比較抽象,是教學的一個難點。教材通過例7和例8,先讓學生做除法。通過實際計算,發現這些除法無論除到小數點后面多少位都除不盡。根據學生計算出的除法豎式,讓學生觀察它們商和余數的關系,由于余數是重復出現,商也重復出現,而且這樣的重復是循環不斷的,從而引出循環小數的概念。進而簡單介紹循環小數的簡寫。接著,教材通過兩個數相除時商的兩種情況介紹有限小數和無限小數的概念。最后簡單教學循環小數的近似值。
以前學生對小數概念的認識僅限于有限小數,學了循環小數等概念,小數概念的內涵進一步擴展了,學生認識到除了有限小數以外,還有無限小數。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理解和掌握循環小數的概念;掌握循環小數的計算方法。
2、能力目標:培養觀察能力,提高計算能力。
3、思想目標:引導學生探索知識的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教法學法
依據新課程的理念和學生的認知規律,我在教學中采用了如下的教學學法。
1、以趣激趣,引入新課
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斯基指出:“如果教師不設法使學生產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狀態就急于傳授知識,不動情感的腦力勞動只會帶來疲倦;沒有歡欣鼓舞的情懷,沒有學習的興趣,學習就會成為學生的負擔。”可見,新課導入中激趣的重要性。新課開始,我采用故事情境法,讓學生體驗“循環”的意思,從而說說生活中的“循環現象”,深入理解循環的意義,為后面學習新知作個好的鋪墊。
2、主動探索,建立認知
新課程指出: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依據這一理念,在教學過程中我設計一個小組計算的動手情境,讓學生動手計算,引導學生主動探索,通過讓學生試算、觀察、比較、討論等充分調動學生多種感官的參與,讓學生全面參與新知的發生、發展和形成過程。幫助學生在大腦中建立多層次多網絡,讓學生更深入理解小數還可以分成有限小數和無限小數,無限小數中還有循環小數等。
3、練習中滲透數學思想
好的練習設計能夠鞏固學生的知識,進而延伸知識,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教學完新知后,我設計了三類練習,一類是填“有限小數、無限小數、循環小數”,在學生填完后我適當進行總結,深入滲透“循環小數是無限小數,但無限小數不一定循環小數;有限小數一定不是循環小數”的思想。第二類是練習循環節的近似值,這也是本課的教學內容之一,主要讓學生理解循環小數的簡寫形式時進一步鞏固以前學過的求近似值,加強知識間的聯系。最后我設計了一道“趣味數學” 題,一方面讓學生學研究循環小數的規律,另一方面感受數學給我們帶來的內在美。
四、教學過程:
(一)故事引入
1、講故事“從前有座山……”讓生說說為什么這個故事講不完?
2、揭示“循環”,讓生舉例生活中的循環現象。
3、引入到數學現象中。
以故事引入,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這也是現在課堂所追求的一種情境教學。并讓學生結合生活說說循環現象,為新知教學架梁鋪橋。
(二)探索新知
1、小組合作計算四道題目,其中一道的商是除的盡的,三道的商的是除不盡的。并組織討論:將這些商分分類,你們發現了什么?
2、交流總結得出:有限小數和無限小數以及循環小數。
3、重點研究:循環小數的特征(得出定義及探索是怎樣發現它是循環小數的)
4、讓學生出題判斷是否是循環小數,加強理解循環小數的定義。
5、深入得出:循環小數一定是無限小數,無限小數不一定是循環小數,有限小數一定不是循環小數。(并舉例證明)
6、看書并教學循環小數的簡寫形式。
這部分內容是本課的重點,我采用小組合作探索的方法讓學生自主地研究小數的兩種形式:有限小數和無限小數及循環小數。這充分體現新課標提出的“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最后一個環節的設計DD看書質疑,對新知及時進行鞏固,并讓學生提出想學習循環小數的簡寫形式,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
小學數學說課稿2
各位評委上午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數學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通分》棚的內容。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法和學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作業布置八方面進行說課。
一、教材分析:
通分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分數的基本性質和求幾個數的最小公倍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分數基本性質的直接應用,在分數加減法中常常用到。因此通分是分數四則運算的重要基礎,是比較異分母分數大小和計算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重要步驟,所以必須使學生切實掌握好這部分內容。
二、學情分析:
學生在三年級上學期已經初步學習了比較分子是1的分數,以及同分母分數的大小,所以在學習這部分內容時難度不大,重點讓學生講解判斷大小的理由并及時歸納總結。至于異分母分數比較大小,一部分同學其實已經知道利用分數的基本性質進行比較,那么教師就可以利用學生的這一成果運用舊知識解決新問題來引入通分,再通過自學環節,順理成章的讓學生轉入本節的重點學習中。
根據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我將教學目標確定如下: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通過教學,使學生掌握比較分數大小的方法,能準確快速地比較各類分數的大小,理解通分的意義和作用。
過程與方法:讓學生經歷觀察、分析、合作、交流、歸納等一系列數學活動,運用多種策略解決問題。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滲透轉化的數學思想,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根據教學目標我將教學重難點確定如下:
四、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通分的意義,掌握通分的方法。教學難點:異分母分數的比較。
根據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及教學重難點,我將采用以下教法和學法:
五、教法和學法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要讓學生親身經歷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也就是經歷一個豐富、生動的思維過程,使學生通過數學活動,1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因此,在教學中我以學生的發展為立足點,以自我探究為主線,以求異創新為宗旨,采用啟發誘導、合作探究等教學方法,引導學生觀察辯析、合作交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讓學生全面、全程、全身心地參與到每一個教學環節中。在教學中,教師不單要把知識傳授給學生,更重要的是教給學生獲取知識的方法。所以本節課我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
①讓學生學會運用舊知識解決新問題,并且上臺講解,實現兵教兵。②發現特征后能用語言表達出來。③能自學的盡量讓學生自學。④通過觀察、分析,引導學生掌握對事物本質進行總結的方法。
根據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我設計了如下教學過程:
六、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我將出示3個小題的題目。
1.把六分之一和十二分之五化成分母是24的分數。說說根據什么性質來化的?
2.求下面兩組書的最小公倍數。 24和36
26和39 3、比較大小
7分之5和7分之3
17分之9和15分之9 說說同分母、同分子分數比較大小的方法是什么?
一、激趣引入,自學導航。
1.出示地球的圖片。
2 (1)這是地球,我們的家,你有什么想說的?
(很美,要好好保護它;水的面積多還是陸地面積多;)(2)出示例4的條件:從數據(3/10和7/10)上分析陸地多還是海洋多?師:地球上的海洋比較多,所以地球又叫做水球、藍星。
師:對這兩個分數,很容易比較它們的大小,是因為它們什么相同?除了分母相同的分數能比較它們的大小以外,還有哪些分數我們也能比較它們的大小?(分子相同,分子分母都不同,)
設計意圖:創設情境激發興趣,滲透愛護地球的環保教育,讓學生回顧舊知識:分母相同的分數是怎樣比較的,講清楚理由,這也為下面的學習打好基礎并埋下伏筆。
二、導學反饋
1.師:昨天已經讓同學們預習了課本第73頁,學生邊匯報,老師邊引導小結方法:
師:第一行的分數你是怎樣比較的?第二行呢?
2分母相同,分子越大分數越大;分子相同,分母越大分數越小。
師:這些分數都能直接比較大小。
設計意圖:這部分內容學生已經掌握,這里老師引導學生小結規律,培養學生歸納概括的能力,也為后面引出異分母分數做好鋪墊。
2、隨堂練習P73做一做
(三)探究新知
情景導入:豆類含有較高的蛋白質,經常有利于人體健康。今天我們就來認識其中的兩種————黃豆和蠶豆。
黃豆:我是豆類家族的一員,我的個頭小小的,皮膚黃黃的,我叫黃豆,我的蛋白質含量大約占5分之2、 蠶豆:我也是豆類家族的一員,我的個頭比黃豆大很多,皮膚是棕色的,我是蠶豆。我的蛋白質含量大約占4分之1、(1)52和4 1與上面的分數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分子、分母都不同)
(2)你會比較它們的大小嗎?課本介紹哪種方法?(板書課本的方法)課本介紹的方法叫什么?(板書課題通分)(3)你還想到哪些方法?
學生邊匯報,老師邊板演過程,引導思考方法:(投影學生的方法)①化成同分母分數比較大小②化成同分子分數比較大小③化成小數比較大小④畫圖比較
3、小結:同學們想到的方法真多,我們在以后的學習中常常會用到通分的方法。
設計意圖:有了前面同分母和同分子分數的比較作為基礎,學生通過看書自學,能更好地明白異分母分數為什么要通分再比較大小,同時也培養學生認真讀書的能力,提高他們的審題能力。這里的教學中還設計了:“你還想到什么方法?”的問題,讓學生的思維不僅局限在通分這種方法上,體現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
4.學生質疑:在預習中你還有什么疑問想提出來?預設學生會問以下問題:
(1)什么叫做異分母分數?什么叫做公分母?(2)怎樣進行通分?通分有什么作用?
(老師有意識地板書:異分母分數
)下面我們就帶著問題深入學習通分。
設計意圖:通分是本節課的重難點,學生雖然預習了,但還有很多問題弄不明白,這時候應有足夠時間讓學生提出質疑。
(三)即時鞏固:課本74頁做一做
通過練習完成對本節課知識的鞏固。
(四)反饋總結:
這節課我學會了什么?共發言幾次?在什么方面表現較好?給自己的表現可以打幾分?
七、作業布置:
練習十八2 3
八、板書設計:
把異分母分數化成和原來分數大小相等的同分母分數,叫做通分。我的說課完畢,謝謝!
小學數學說課稿3
平面圖形的拼組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內容。本單元內容是在上學期“認識物體和圖形”的基礎上教學的,通過上學期的學習,學生已經能夠辨認和區分所學平面圖形(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形)和立體圖形(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體)。這里主要通過一些操作活動,讓學生初步體會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的特征,并感知平面圖形之間的聯系,和平面圖形與立體圖形的一些關系。本課時的內容是平面圖形的拼組。教材通過讓學生折一折、剪一剪、做一做的活動,體會和發現長方形、正方形邊的特征,并感知平面圖形之間的互相轉化過程,如:在做風車的過程中,讓學生先把長方形的紙轉化成正方形的紙,再把正方形的紙剪成做風車葉片用的三角形,做成的風車轉起來的軌跡形成圓形;再如教材在做一做中設計了這樣一道題,怎樣把一個圓形剪成正方形,教師在處理這道題時,還可以讓學生把剪成的圓形再剪成正方形。同時教材還通過擺一擺、拼一拼的活動讓學生感知平面圖形間的關系,從而學習用聯系變化的觀點看事物。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操作,使學生體會所學平面圖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長、正方形邊的特征。
2、通過觀察、操作,使學生初步感知所學圖形之間的關系。
3、通過數學活動,培養學生用數學進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創新的意識。
4、 通過學生大量拼擺圖形,發現圖形可由簡單到復雜的變化及聯系,感受圖形美。
【教學重難點】
體會平面圖形的特征,感知平面圖形間的關系。
【教法學法】
《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指出:數學為其他學科提供了語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術發明的基礎。學生是開放的、有創造性的個體,他們會帶著自己的知識、經驗、靈感和興趣參與課堂的師生交往;他們會用自己的猜想、驗證來豐富課堂,使數學課堂充滿活力、充滿生命氣息。因此,讓學生經歷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體驗數學學習充滿著創造,感受到數學的嚴謹性和結論的確定性,進而培養學生用數學的思想方法思考問題的意識。這正是學生適應未來生活必須的基本素質。帶著這些對新課程的認識,在《圖形的拼組》教學中,我采用猜想、驗證、操作等方法,具體如下:
1、運用猜想、驗證的數學思維方法:對于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邊的特征,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有所感受,在教學中教師組織學生先大膽的猜想長、正方形邊的特征,再運用語言引導學生想辦法驗證猜想,從而使學生初步感受數學的思維方法,感知數學的嚴謹性。
2、動手操作,積極互動法:教師組織學生動手折、剪、拼等,運用多種感官理解圖形的特征和聯系,在實踐中進行探究性學習,進一步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和應用能力。
3、觀察討論、交流合作法:新課程倡導自主、探究、合作、實踐的學習方法,要求教師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親身實踐、獨立思考、合作探究交流。教學中,教師組織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小組合作交流,并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提出交流的方法和步驟,讓學生有序、有目的、有方法的交流,提高交流的實效性。
【說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景
出示風車。問:“這是什么?”(風車)“喜歡玩風車嗎?”(喜歡)“誰給大家介紹一下做這樣的風車需要哪些材料?”(小棒、釘子、紙……)
“用什么形狀的紙呢?”(正方形的紙)。
(二)探究新知
師:“小朋友們說的很對,做風車要用正方形的紙,正方形我們上學期已經認識過了,它是我們的老朋友了,回憶一下我們還認識了哪些圖形?”(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形……)
1、探究長方形的邊特征。
“我們先看長方形(課件出示一個長方形介紹對邊)在長方形里上面的邊與下面的邊相對,象這樣的一組邊叫做一組對邊。找找看長方形里還有哪兩條邊也是一組對邊?一個長方形里有幾組對邊?”(讓學生指出來)
“請你觀察一下,你認為長方形的對邊有什么特點?(對邊一樣長)你能想辦法證明嗎?”
教學設想:對于長方形邊的特點,學生已有感性的認識,這一環節,從學生的已有知識經驗出發,先激活學生對長方形邊的特點的感性認識——猜想階段,再讓學生驗證猜想。
“解決這個問題前,老師提出一個要求:
(1)請每一個同學都獨立思考,盡可能多的找出不同的方法。
學生讀要求后,拿出準備的長方形紙操作,尋找方法。
小組交流匯報:
師:大家稍停一下,很多同學都想出辦法來了,下面小組交流。請看要求:
(2)小組內的同學一個一個輪流說,聽不懂要問。前面同學說過的后面同學不要重復說。
(3)小組整理成果,準備向全班匯報:(你們小組想出那些辦法?)
(匯報交流,教師總結并板書:對邊相等。)
教學設想:在學生猜想階段,教師先讓學生獨立思考再小組合作,每一步的要求明確具體,可操作性強,教給學生合作的技巧,增加合作的實效性。
2、正方形的邊的特點。
“小朋友真能干,自己找出長方形邊的特點,老師想出道小題考考你們,敢做嗎?你能把長方形紙變成做風車用的正方形紙嗎?誰愿意上前來表演?”(要求邊剪邊說過程)
“你能說說正方形里有幾組對邊嗎?(要求學生指出來)你認為正方形的四條邊有什么特點呢?(四條邊一樣長)你能想辦法證明嗎?”(注意引導,怎樣能讓四條邊對齊)
匯報交流,總結并板書,四邊相等。(過程同上)
3、做風車感受圖形的轉換
“小朋友們不僅能干而且聰明,現在我們放松一下,做個風車玩玩,誰愿意上來教大家做?(要求觀察:正方形可以剪出四個一樣的三角形)吹一吹,讓你的風車轉起來。看一看風車轉起來象什么形狀?”
“你們做的風車真漂亮!老師有個建議,希望你們把風車送給我,讓我布置學校的展覽室,好嗎?”(收集風車)
教學設想:做風車的過程,就是讓學生感受平面圖形之間的相互轉化。學生作完風車后,教師設計用風車布置展覽室的情景,既避免學生在下面的學習中轉移注意力,有培養學生愛學校的意識。
(三)簡單圖形的轉換
“我們只是用一張紙做了一個簡簡單單的風車,就發現正方形可以剪成四個一樣的三角形,三角形一折,做成風車,風車轉起來是個圓。你能用我們學過的圖形拼出更多的圖形嗎?”(學生用學具拼擺圖形,展示。)
說說你發現了什么?”( 如:我發現兩個一樣的長方形可以拼成一個長方形或正方形……)
教學設想:通過動手操作,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用相同的圖形拼擺出各種各樣的圖形,感受平面圖形之間的關系和數學中的圖形美。
(四)鞏固應用
1、“你們的表現讓我忍不住要送給你們一件禮物,希望你們能用它們拼出一個新的圖案。”給學生送禮物(29頁的1題:用8個相同的直角三角形可以拼出什么形狀?)要求小組合作。
各小組展示匯報,評議哪組好,評出最佳合作小組。
2、“你們用自己靈巧的小手設計那么多的漂亮的圖案,簡直就是小小的設計師。老師想請小設計師幫我個忙,行嗎?老師搬家要鋪地板磚,你能幫我設計一下地板磚的花色嗎?”(學生用地板磚模型動手設計。完成教材29頁2題。)
展示,交流,你認為老師選哪一種呢?
(五)圓形轉化成正方形
“你們用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拼出各種各樣的圖形,可是圓形一直沒用,它可不高興啦,我們現在把它請出來好嗎?(課件出示圓形)瞧圓形給你們出了一道難題,它說你能把我轉化成一個正方形嗎?(學生思考,嘗試,在學生實在沒有辦法時,要求看書。)著急了吧,別急,讓咱們的好朋友——數學書幫幫我們吧。”(完成28頁做一做)
“看書前,老師給大家提出要求: (4)請仔細看書,看懂后說給同桌聽。不懂的地方向同學請教。
學生仔細看書,交流,請同學向全班解釋。
根據書中提供的方法拿出圓形紙剪一剪。請一個同學示范講解,帶領大家一起完成。
你有什么收獲?你能把正方形再轉化成圓形嗎?
【教學反思】
數學教學的歸宿是:教為了不教,學為了會學。會學習是學生進一步發展的終身學習所必備的基本技能,其關鍵是要讓學生理解學習的方法,并在應用方法中感悟學習方法的優越性,進而使學生心里產生“我會學”的成就感,激勵學生進一步主動學習。讓學生在40分鐘里得到的不僅是數學知識,更主要的是數學學習的方法。通過這節課的教學,我感悟到:
一、結合生活進行教學,選取學生身邊的教學素材。
學生學習數學有兩種體驗:成功體驗和生活體驗。當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所見的情景在教學中以不同形式再現時,學生就會有興趣,有沖動感。在教學中,我讓學生做 “風車”,讓學生拼擺各種圖形、設計地板磚的花樣等,這些活動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在活動中發現圖形可由簡單到復雜的變化及聯系,感受圖形美。
二、讓學生親身經歷過程,感受數學的嚴謹性。
關注學習過程,有助于學生學會學習。在教學中,教師充分關注學生學習過程,尊重學生認知水平和已有經驗。如在教學長方形、正方形邊的特點時,教師采用先猜測再證明的方法,先用眼看邊有什么特點,再用自己已有經驗想辦法證明自己說的沒錯。從而是學生感受到數學學習的嚴謹性。
三、重視小組合作的實效性。
新課程倡導小組合作探究學習。在教學中教師根據一年級學生的特點,提出具體合作要求,使合作具有極強的可操作性,同時讓學生在合作中學習了合作的技巧。
小學數學說課稿4
尊敬的各位考官,各位評委:
大家好!我的說課內容是《》。本節課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法與學法、教學準備、教學過程、板書設計、課后反思第幾個方面來闡述。理論依據將貫穿于以上流程中。
一、教材分析
本課是教科版小學科學 年級 冊第 單元第 課,在學生學習了之后,進而發展為對 (觀察、學習、研究)的課。《 》一課主要讓學生了解 ,讓學生通過認識 的慨念。通過這一課的學習為今后學習提供感性認識和理性基礎。
二、說學情
年級的學生有了自己的科學思維方式,對科學探究過程有所了解,具備了一定的操作能力,對比試驗的方法學生已經接觸過,有一定的了解。但學生的思維還缺乏嚴謹性,知識遷移的水平也有較大的差距,因此學生設計對比試驗,尤其對試驗的細節還是有困難,需要老師的指導。
三、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要求和本單元的教學特點以及教材的編排,并考慮到學生現有的認識結構和心理特征,這節課我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過程與方法:
1、在觀察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對問題作出假設性解釋。
2、通過實驗獲取證據,用證據來檢驗推測。情感、態度、價值觀:滲透科學猜想意識,培養科學探究興趣。認同認真實驗,獲取證據,用證據來檢驗推測的重要性。
四、教學重點、難點:重點:(有共性、重要價值的內容)
難點:(不易理解抽象復雜的內容)
五、教法和學法
基于本節課的特點:我采用由淺入深,由簡單到復雜,由已知到未知,循序漸進的順序,
重點運用探究式、互動式的方法去教學,逐步使學生學會掌握____________________概念的
一個系統模式。
1、探究式教學法,首先是根據目標去創設疑問再引導學生觀察實驗,操作實驗并且在實驗的過程中去思考,去引出新概念最后歸納總結應用。
2、而互動式教學法體現在整節課堂中,例如在教師的講解過程中,有學生的猜想、討論和回答,在學生的實驗過程中有教師的指導、答疑等。師生之間不停地進行“信息”交流,會使課堂氣氛變得活躍,有助于學生注意力的集中和學習積極性的提高,也有助于教師及時得到反饋,改進教學方法。
3、本節課還采用了復習、歸納、閱讀、講解、討論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對學生進行多種能力的培養和訓練,提高學生的素質。說學法
我們常說:“現代的文盲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掌握學習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學中要特別重視學法的指導。我們知道學生學習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學生主動獲取、整理、貯存、運用知識和獲得學習能力的過程,,我覺得在教學中,指導學生學習時,應盡量避免單純地、直露地向學生灌輸某種學習方法。而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主要滲透以下幾個方面的
學法指導:
1、培養學生學會通過實驗、觀察獲取相關知識,并得出科學結論的探究式學習方法。
2、指導學生以實際生活的經驗和對教材的閱讀,從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使學生學會自主學習的方法。
3、利用學生分組實驗和小組討論,使學生在溝通中創新,在交流中發展,最大程度的發揮合作學習的作用。
六、教學準備
為了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利用以下材料輔助教學。
小組器材
演示器材
七、 說教學過程
最后我來具體談一談這一堂課的教學過程:
聯系生活,激趣導入
眾所周知,新課程標準提倡從學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出發,將科學探究作為課
程改革的突破口,激發學生的自主性和創新意識,從而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
(二)質疑猜測,引發前概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提出問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練習選用學生一方面進行知識回顧,另一方面進行思維發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被老師帶入了新課的教學內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實驗設計,探究科學概念按照課本從學生較熟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入手學習,而后介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由宜到難,由熟悉到陌生,使學生在實驗過程中體驗__________與社會的關系、體驗__________科學的發展。
實驗一:
1、教師提出如何解決問題 學生答:(實驗)
2、學生提出問題,教師隨機點撥
3、在交流中概括出比較合理的實驗步驟及要求:
4、反復做幾次。
5、分發記錄單小組交流。
實驗二:
(四)拓展探究,形成科學概念
實驗后,我留出充分的時間,及時的讓學生對所學的知識進行鞏固練習,抽查學生,講述他們思路和答案,從而使我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和了解教學目標是否達成。 之后我再對習題進行詳細講解,并適當引申題目, 設計一些富有啟發性的習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串聯、累積、加工,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使學生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具體問題的能力得到提高。
(五)回歸生活,應用科學概念
[設計意圖:學習知識的目的就是讓學生在掌握知識后轉化為技能,學以致用,運用所學知識解決新的問題。
(六)、課堂小結: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我要給學生充分表現自已的機會。因此在本節課前及課程教學完成之后,讓學生自已來歸納總結本節課所學習的內容。 首先是我向大家提問: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讓學生分組討論總結,然后我再進行補充,總結性復述,最終把課堂教學傳授的知識轉化為學生頭腦中的知識。
(七)、布置作業:
針對學生素質的差異進行分層訓練,既使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又使學有佘力的學生有所提高,從而達到拔尖和“減負”的目的。我布置如下作業:
(八)、板書設計:
一個好的板書,可以使人一目了然,清晰易懂。因此,本課我采用了知識網絡式板書,把黑板分為三部分,把知識要點寫在左側,把知識的推導過程寫在中間,實例應用寫在右邊。的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小學科學課程是以培養科學素養為宗旨的科學啟蒙課程。”、“學生是科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是學生學習科學的主要途經”。學習科學課程,有利于小學生形成科學的認知方式和科學的自然觀,并將豐富他們的童年生活,發展他們的個性,開發他們的創造潛能。現談一下自己在教學中的一點反思。
一、科學課程要面向全體學生。
這意味著要為每一個學生提供公平的學習科學的機會和有效的指導。同時,它
充分考慮到學生在性別、興趣、生活環境、文化背景、地區等方面存在的差異,在教學評價等方面鼓勵多樣性和靈活性。種子埋藏在土里,只是具備了發芽的內部條件;只有當它感受了陽光的溫暖才會發芽!
我們要做的就是使學生感受到——我是課堂中的一分子,而且是不可缺少的!
這對學生建立信心、合作意識、集體意識是非常重要的。
二、學生是科學學習的主體。
學生對周圍的世界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積極的探究欲,學習科學應該是他們
主動參與的過程。科學課程必須建立在滿足學生發展需要和已有經驗的基礎之上,提供他們能直接參與的各種科學探究活動。讓他們自己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教師是科學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領者和親密的伙伴,對學生在科學學習活動中的表現應給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并以自己的教學行為對學生產生積極的影響。
三、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
探究既是科學學習的目標,又是科學學習的方式。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是學生學習科學的主要途徑。科學課程應向學生提供充分的科學探究機會,使他們在像科學家那樣進行科學探究的過程中,體驗學習科學的樂趣,增長科學探究能力,獲取科學知識,形成尊重事實、善于質疑的科學態度,了解科學發展的歷史。但也需要明確,探究不是惟一的學習模式,在科學學習中,靈活和綜合運用各種教學方式和策略都是必要的。
1、教學中應注意對學生進行發散性提問題的訓練,一般安排在探究活動的
起始階段。
2、鼓勵學生大膽猜想,對一個問題的結果作多種假設和預測。
3、教育學生在著手解決問題前先思考行動計劃,包括制定步驟、選擇方法。
4、注意搜集第一手資料,教會學生觀察、測量、實驗、記錄、統計與做統
計圖表的方法。
5、注意指導學生自己得出結論,教師不要把自己的意見強加給學生。
6、組織好探究后期的小結,引導學生認真傾聽別人的意見。
總之,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能使自己建立現代的教學理念,將新的教學理念轉化為自身的行為,構建理論與實踐結合的橋梁,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以上是我對《 》這節課的說課。
小學數學說課稿5
一、 說教材:
“負數的初步認識”是人教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第一課時的內容。是在學生系統地認識整數、小數、分數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負數的引入是數系的一次擴展。教材通過大量的現實情境,讓學生感悟由于生活和生產的需要,用已學過的數(即正數)已經不能明確地表達意思,而產生了負數。在認識負數的過程中,使學生初步感知數量的方向性和相對性。通過對0的進一步認識,感悟到0不僅可以表示一個物體也沒有、表示起點,也可以表示兩個量的分界線。
我根據課標要求,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的認知規律,設計了如下的學習目標:
(1) 學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了解負數,知道負數和正數的讀、寫方法,知道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2) 學生初步學會用正、負數描述現實生活中一些簡單的具有相反意義的數量,進一步加深對負數的認識。
(3) 通過了解古代中國認識和使用負數的情況,體會到中國古代文明對于數學發展的卓越貢獻,激發民族自豪感。
二、 說教法與學法:
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的學習只有通過自身的操作活動和創造性的做才可能是最有效的。根據這一指導思想,(教法)在教學中,我充分發揮教師“導”的作用,精心設計環節,誘導學生思考,鼓勵學生概括交流,并讓學生運用知識去解決問題。
依據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學法)在教學過程中,我采取教師創設情境,讓學生展開觀察、猜想、比較、交流、歸納等數學活動,聯系生活中應用負數的例子,讓學生主動參與獲得知識的過程,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發展學生的數感。
三、 說教學流程:
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我設計了以下四個教學環節:
第一環節:巧設情境、感知引入——引出負數
課前我設計一個熱身游戲,名字叫《截然相反》。要求學生根據老師的語言,說出一句相反的話,比如向前走2步——向后退2步,轉來了2名學生——轉走2名學生,存入300元——取出300元,運進2噸——運走2噸等等。這樣設計既活躍了課堂氣氛,拉近老師和學生的距離。又與所學的負數有直接聯系,能迅速地把學生帶入到“相反”的意義中,為負數的學習做好鋪墊。緊接著,我將提出問題:數學上如何記錄意義相反的量呢?引出負數。于是動態生成學習目標:認識負數,用正負數來表示意義相反的量。引出負數后,我直接描述性的介紹,像什么樣的數叫正數,像什么樣的數叫負數。當學生知道它們的概念后,進行寫出幾個正數和負數的練習,將游戲中的數用正、負數表示,并指出正數書寫時可以省略+號,強調負數在書寫時不能省略負號。并
讀出正數和負數。介紹有關負數的小知識,讓學生感受到我們的祖先是最早認識和使用負數的,這是多么的了不起啊! 第二個環節:體驗內化、探求新知——認識負數
學習完了上一個環節后,我讓學生聯系生活,想一想生活中的負數,從每天都有的天氣預報引入課本的幾個城市某日的天氣情況,要求學生讀出這幾個城市的最高溫度和最低溫度,初步明確零上溫度和零下溫度的不同表示方法。在介紹完溫度計的基本知識后,讓學生找到10攝氏度和零下10攝氏度,(課件出示)學生會在沒有給出0刻度的溫度計上輕易找到14攝氏度,但學生在找零下10攝氏度時,發現應該確定0攝氏度,加深他們對分界點0的認識。設計學生找一找這個環節,其目的有兩層意思,一、由靜態化為動態,通過小小的“找”喚起更深層次的思考,是學生明確感悟到:溫度中,0攝氏度是區分零上溫度和零下溫度的分界點,比0攝氏度高的是用正數表示的,即正數都比0大,比0攝氏度低的用負數表示,即負數都比0小,其二、學生動手操作,增強學習興趣,即將正數、負數、0的概念有機的整合到了一個新的概念中,實現了對零的再認識,突出了本節課的教學重點,通過對0的質疑,突破了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的難點。 第三個環節:回歸生活,拓展應用
既然負數是在生活中發現的,那么我們就應該“取之于生活,用之于生活”。在練習環節中,我為學生提供大量的生活中的信息,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自己身邊的問題,使練習變的既有趣又有用,我設計了兩種練習:
1、 基礎練習:以書本做一做第一題為基礎,我將題型以“快速搶讀并判斷”的游戲方式出現刺激學生的思維,既活躍課堂氣氛,又能在不知不覺中讓學生熟悉的掌握知識。
海拔中的正負數。因為學生對于海拔并不熟悉,所以,先利用課件讓學生知道什么是海平面,什么是海拔高度等,既拓展了學生的課外知識,又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知道高于海平面的用正數表示,低于海平面的用負數表示。
2、 形成性練習:存折中的正負數。讓學生解釋存折中的一些信息,并加以拓展練習,提出存折上還有多少錢這一問題,滲透正負數的運算,讓學生學到實用的數學。
第四個環節:課堂總結、知識延伸
這個環節主要讓學生總結本節課的知識,我相信,只要教師為學生搭建一個交流、開放、寬松的“舞臺”,學生就能熟練輕松地總結知識。
四、 板書設計
認識負數
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負數<0<正數
設計意圖:我摒棄了傳統概念教學的板書,力求用簡潔的文字將概念意思表述清楚,用形象的數字說明正負數的含義,道破了本
節課的重難點,使學生一目了然,充分掌握。
小學數學說課稿6
一、說教材
首先談談我對教材的理解,《比的意義》是人教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一節的內容,本節課的內容是認識比、比的意義和理解比、分數、除法之間的聯系和區別。
本節課是在學生學習了除法、分數等知識以后進行學習的,為本節課的學習奠定基礎。本節課的學習也為后面學習比的性質以及利用比解決實際問題起到鋪墊的作用,同時本節課的學習為生活提供了幫助。
二、說學情
接下來談談我班學生的實際情況。新課標指出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所以要成為符合新課標要求的教師,深入了解所面對的學生可以說是必修課。本階段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分析、歸納、類比等能力,能夠將一些抽象的事物具體化,而且在生活中也為本節課積累了很多經驗。所以,學生對本節課的學習是相對比較容易的。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以上對教材的分析以及對學情的把握,我制定了如下三維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理解比的意義,會讀寫比;認識比的各部分名稱;掌握求比值的方法,能準確的求出比值;理解比、分數、除法之間的聯系和區別。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和思考,理解數學知識之間是相互聯系的,體會變中有不變的思想。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提高對數學的興趣。
四、說教學重難點
我認為一節好的數學課,從教學內容上說一定要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而教學重點的確立與我本節課的內容肯定是密不可分的。那么根據授課內容可以確定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理解比的意義。教學難點是:理解比和分數、除法之間的關系。
五、說教法和學法
現代教學理論認為,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教學的一切活動都必須以強調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為出發點。根據這一教學理念,結合本節課的內容特點和學生的年齡特征,本節課我采用講授法、練習法、小組合作等教學方法。
六、說教學過程
下面我將重點談談我對教學過程的設計。
(一)新課導入
首先是導入環節,我會展示這樣兩個問題。
1.六(一)班有男生25人,女生20人。男生人數是女生人數的幾倍?女生人數是男生人數的幾分之幾?
2.甲地到乙地的路程是160km,汽車行駛100分鐘可以到達,汽車行駛的速度是多少?
復習利用除法解決問題的應用題,為后面比的相關知識的學習做好鋪墊。
(二)新知探索
接下來是教學中最重要的新知探索環節,我主要采用講解法、小組合作、啟發法等。
我先播放“天宮一號”發射過程視頻。并介紹20xx年10月15日,我國第一艘載人飛船“神舟”五號順利升空。宇航員楊利偉叔叔在飛船里向人們展示了聯合國旗和我國國旗。
提問:這面國旗就是楊利偉叔叔展示的國旗,長15 cm,寬10 cm。比較這面國旗長和寬的關系,你會提出怎樣的問題?
我預設學生會有如下答案。
預設1:長比寬多幾厘米?寬比長少幾厘米?15-10=5(cm)
預設2:長是寬的幾倍?15÷10
預設3:寬是長的幾分之幾?10÷15
根據學生的回答我會追問1:剛才我們用15÷10來表示長是寬的幾倍,我們又可以把它們之間的關系說成長和寬的比是15比10。請同學們想一想,10÷15表示寬是長的幾分之幾又可以怎么說?15比10和10比15一樣嗎?能隨便調換兩個數字的順序嗎?
在學生充分回答了以后,我介紹“神州”五號進入運行軌道后,在距地350km的高空做圓周運動,平均90分鐘繞地球一周,大約運行42252km。那么飛船進入軌道后平均每分鐘飛行多少千米?引導學生用比來表示。
接下來讓學生思考,比較上面兩個例子,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并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探究。
根據學生的討論,我們共同總結出。相同點,都用除法,又都能說成幾比幾;
不同點,第一個例子中的比是同類量的比,第二個例子中的比是不同類量的比,不同類量的比得到的是一種新的量如路程和時間的比表示的是速度。
接下來讓同桌交流:誰能歸納一下,兩個數的比表示什么意思?
師生共同總結:比的概念以及各項的名稱,什么是比值以及如何求比值。
在兩個數的比中,比號前面的數叫做比的前項,比號后面的數叫做比的后項。比的前項除以后項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比值通常用分數表示,也可以用小數或整數表示。
為了讓學生對于比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提問:大家現在對“比”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誰能舉幾個生活中的“比”的例子?
屏幕出示足球比賽場景圖片,比分為2:0。
追問:這是比分,這里的2:0是什么意思?你們覺得這個“比”想說明的意思和我們今天學的“比”一樣嗎?
引導學生發現比的后項相當于除法中的除數,分數中的分母,不能為0。
追問:比的后項相當于除法中的除數、分數中的分母,那前項呢?比號呢?
共同總結除法、分數、比三者之間的關系。
至此本節課的主要教學內容已經完成,做到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在講解的過程中,一直堅持以學生為主體這一課改理念,讓學生充分理解本節課的知識。
(三)課堂練習
接下來是鞏固提高環節。
1.小敏和小亮在文具店買同樣的練習本。小敏買了6本,共花了1.8元。小亮買了8本,共花了2.4元。小敏和小亮的練習本數之比是( ):( ),比值是( );花的錢數之比是( ):( ),比值是( )。
2.3:( )=24 ( ):8=0.5
這樣的問題的設置,讓學生對知識進一步鞏固,讓學生逐漸熟練掌握。
(四)小結作業在課程的最后我會提問:今天有什么收獲?本節課的課后作業我設計為:課后練習1、2、3題。這樣的設計能讓學生理解本節課的核心,達到活學活用的目的。七、說板書設計我的板書設計遵循簡介明了突出重點部
小學數學說課稿7
各位評委:大家好!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蘇教版小學數學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稿四年級(下冊)第八單元《對稱》。
一、說教材
首先,來說說我對教材的理解,本單元是在三年級初步學習了軸對稱的基礎上繼續教學軸對稱圖形,采用對折等方法確定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繼續教學平移,要把簡單的圖形在方格紙上連續平移兩次;繼續教學旋轉,要在方格紙上將簡單圖形旋轉90°。在內容的編排上先教學對稱,再教學平移,然后教學旋轉。本課一共分三課時,我這節課教的是第一課時。本課的重點在于結合實例,感知軸對稱圖形,發展學生的空間思維。本課的難點在于空間知覺的建立與培養。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本課的教學重、難點以及四年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已經在三年級初步學習了軸對稱圖形,認識了軸對稱圖形的認知水平,我確定了如下的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結合實例,感知對稱現象和軸對稱圖形的形狀。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觀察,操作、認識軸對稱圖形,并能在方格紙上畫出簡單圖形的軸對稱圖形。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體會數學與日常生活緊密相連的道理。
三、說教法
我來談談我對教法、學法的認識,根據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及教學目標的特點,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按照學生的認知規律,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指導思想,采用引導發現法、直觀演示法、動手操作法等教學方法,在教學中,教師精心設計一個又一個帶有啟發性和思考性的問題,創設問題情景,誘導學生思考、操作,激發學生探求知識的欲望,逐步推導歸納得出結論,使學生始終處于主動探索問題的積極狀態,從而培養思維能力。學法應遵循自主性與差異性的原則,讓學生在“觀察一操作一概括一檢驗一應用”的學習過程中,自主參與知識的發生、發展、形成的過程,使學生掌握知識。
四、說教學程序
我來談談我對教學程序的預設,課堂教學是學生數學知識的獲得,技能技巧的形成,智力、能力的發展以及思想品德的養成的主要途徑。為了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我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了系統地規劃,遵循目標性、整體性、啟發性、主體性等一系列原則進行教學設計,并分為如下的五個教學環節:
(一)、復習舊知,引入新知;
(二)、動手實踐,探索新知;
(三)、鞏固練習,拓展延伸;
(四)課堂小結,深化新知。
(一)、復習舊知,引入新知
首先向學生們提出疑問,老師說“同學們,在學習新知識之前呢?老師要向大家請教幾個問題,我們祖國首都的天安門,它是什么圖形?具有什么特點?”學生根據三年級所學的知識順利的回答出來。接著再提問兩個差不多的問題引導學生回答。這樣做是為了讓學生們對過去所學知識進行進一步的鞏固與加深,也為了學習新知識打下良好的基礎,做好準備工作。其次老師再提問同學們“哪位同學能夠給老師舉出幾個軸對稱圖形的例子呢?”引導學生做出回答。繼而鼓勵同學并教給他們一個表揚的小口訣。我這樣設計是為了加強復習的強度,讓學生更加體會到軸對稱圖形的樣子,開拓學生的思維,增加想象的空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鼓勵可以讓學生感覺到自己被尊重、被認可,自然而然產生自豪感,有利于學生學習新知識的積極性。
接著我給同學們動手演示,將一張長方型紙一面涂上顏色,然后沿中線對折,提問“同學們,你們發現了什么?這個圖形有什么特點呢?”引導學生做出回答。(板書:對稱圖形)這樣設計是鍛煉學生上課要仔細的學習,不能馬虎,給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其次提問“同學們,剛才哪位同學看到了老師是根據什么折的線,是隨便折的嗎?我看看誰觀察的最仔細。”學生做出回答后,老師給予表揚并且加以明確,引出本課的教學內容。(板書:軸對稱圖形)我這樣設計的意圖是讓學生們養成凡事都要認真觀察的好習慣,表揚學生可以讓學生產生對新知的巨大興趣,引發去探求新知的積極性。老師明確答案是為了規范學生的數學用語,自覺形成一種研究數學問題就應該嚴密的觀念。
(二)、動手實踐,探索新知
首先我讓學生們自己去體驗一下什么是軸對稱圖形。用長方形紙折出對稱軸并畫出來,讓學生走上講臺為同學們講解。這樣可以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進一步認識軸對稱圖形,也鍛煉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同學講解是讓學生也體驗一下當老師的感覺,而且在講解的過程中對知識的認識也會更全面。其次再以正方形為例,折出對稱軸,這樣可以讓同學進一步體會軸對稱圖形。再次向學生展示老師剪出的美麗圖形,老師說“同學們,我這里有些好看的圖案,知道我一共用了多長時間就剪出來了嗎?”引發學生的興趣,為了下一步的教學。老師逐步指導學生也可以剪出如此美妙的圖形,讓學生將自己的作品粘到黑板上,表揚同學們都是一群心靈手巧的好孩子。我這樣設計是為了讓學生展開充分想象的空間,動手動腦融為一體,融會貫通,將自己的作品粘到黑板上,可以讓學生在心靈上獲得很大的滿足感,鼓勵學生會讓學生有一種被重視、被認可的開心。
(三)、鞏固練習,拓展延伸
在這個環節中我預設了三個層次練習。
第一個層次:動手操作題
62頁上的“試一試”,首先讓同學們動手119頁上的圖形,動手折一折,并且提出要求看看哪些是軸對稱圖形,哪些不是,如果是的話有幾條對稱軸?在62頁的圖上畫出來。學生開始動手操作,老師巡視。這樣設計的意圖是讓同學們加深對所學新知識的鞏固,而且動手實踐可以讓同學提高興趣。
第二個層次:搶答題
引導學生回答問題,多叫一些學生,因為機會均等,出現錯誤,要及時糾正,可以讓同學自己來,老師起輔助作用。我這樣設計是為了給每一個同學機會,讓同學自己糾正錯誤可以促進同學們之間的友情,懂得互相幫助。
第三個層次:練習題
63頁第2道,我采用讓學生上講臺為同學們講解的方式,可以讓同學們加深記憶,并且有一種做小主人的感覺。解決第3道題時,我讓同學們用語言描述出來,這樣做是為了讓學生們鍛煉口語表達能力,口齒清晰。解決第4道問題時,因為有困難,可以讓同學們進行小組討論,我這樣設計的意圖是鍛煉同學們的小組合作精神。
第5道問題當成家庭作業布置給學生回家完成。這樣設計是讓同學們懂得拓展延伸。
(四)課堂小結,深化新知。
我讓同學們回憶一下這節課所學的知識,并且發言,老師給予獎勵。可以叫這節課回答問題比較少的同學。我這樣設計的意圖是回顧整節課所學,鞏固知識,叫回答問題少的同學來回答是考慮到因材施教、因人而異,照顧到每一位同學,鼓勵學生更好的進一步的學習。
小學數學說課稿8
說 教 材
一、說教材分析及構思
本節知識,是在 “用字母表示數”的基礎上編排的。方程是表示等量關系的一種模式,學習方程最重要的方面是能夠根據具體問題中的數量關系,找出等量關系列出方程。教材編排時,創設了多方面的問題情境,使學生通過對多個實例的討論,發現了方程能刻畫現實生活中的很多問題,從而體會到方程的作用,并產生積極的學習愿望。這對于學生學習方程起了重要的作用。所以,在設計預案時,基本遵從教材體系。
方程是等式里的一類特殊對象,傳統教材都用屬概念加種差的方式,按“等式+含有未知數→方程”的線索教學方程的意義,考慮到方程是在刻畫生活中的等量關系時產生的,所以,在北師大教科書里沒有從方程和等式的內涵上作太多比較,但等式是方程的生長點,為了有利于方程概念的建立,教學時適當借助天平加深對天平的理解是必要的。天平兩臂平衡,表示兩邊的物體質量相等;兩臂不平衡,表示兩邊物體的質量不相等。讓學生在天平平衡的直觀情境中體會等式,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教材的三幅情境圖,由淺入深,由具體到抽象,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體會認識方程。處理時,對于第三幅情境圖,是一個重點,根據學生認識的深入程度,可適當讓學生體會到等式的“值等”和“意等”,并允許學生根據不同的認識找到不同的等量關系,列出不同的方程,但主張學生根據明顯的數量關系列方程。然后在此基礎上總結抽象出方程的含義。練習強調學生在按照“數量關系--等量關系—方程”這樣一個過程,通過想一想,找一找,說一說,寫一寫等不同的形式學會用方程來表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并體會到方程的作用,為以后運用方程解決實際問題打下堅實基礎。
二、教學目標和重點、難點。
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理解并掌握方程的意義,弄清方程與等式之間的關系。
2 、能力目標:正確地應用方程的意義辨別方程,幫助學生建立初步的分類思想。培養學生認真觀察、思考的學習品質及抽象概括能力,在合作學習中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
3 、情感目標:加強師生的情感交流,使學生在民主和諧的氣氛中獲取新知;滲透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的啟蒙教育。
教學重點:建立方程的概念。
教學難點:正確區分等式與方程的含義。
以上是根據新課標要求、教材特點和學生認識特征而確定的。
說 教 法
新課程標準指出 “ 以學生發展為本 ” 必須為學生身心的全面發展和素質提高提供更為有利的條件。那么教師只能通過組織者、合作者、引導者的身份,使學生主動參與到整個學習過程中。根據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和規律及教材特點,這節課,我主要采用 “ 直觀教學法 ” 、 “ 演示操作法 ” 、 “ 觀察法 ” 等教學方法,為學生創設一個寬松的數學學習環境,使得他們能夠積極自主地,充滿自信地學習數學,平等交流各自對數學的理解,并通過相互合作共同解決所面臨的問題。我設計了如下三個方面的教學手段:
1 、用直觀的操作和演示,讓每位學生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理解和歸結出結論。
2 、恰當運用現代教學手段,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努力促進本節課教學目標的實現。
3 、充分利用身邊的事物,創設情境,激發興趣,讓學生能在輕松、愉快而且有趣的氛圍中理解、掌握知識。
說 學 法
為了使學生獲取 “ 方程的意義 ” 這部分的知識,在課堂教學中,我注重學生學習知識的過程,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在特定的數學活動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強學生學習知識的自信心。讓學生動眼觀察,動手操作,動腦思考,動口表達,真正理解和掌握方程最基本的知識,培養學生探索、發現和創新能力。
說 教 學 過 程
課堂教學是教學的主渠道,根據教學要求為實施教學計劃突破教學的重、難點,我將教學過程分為以下四部分。
一、借助生活經驗,感悟等量關系
1.從蹺蹺板感受平衡
師:大家都玩過蹺蹺板吧?這兒有一個簡易的蹺蹺板(展示圖)現在老師坐在左邊, A同學坐在右邊,會出現什么情況?沈老師坐在左邊,請籃球名星姚明坐到右邊,會出現什么情況?接下來,我還坐在左邊,讓啊啊老師坐右邊,結果蹺蹺板平衡了,說明了什么?如果用一個數學符號來表示這種情況,你用哪個?
設計意圖是從學生熟悉的游戲引入,既讓學生深刻體會到了“平衡”,又能較好的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2.從天平感受等量關系
師:這是我們在科學課里用到的天平,(展示一天平圖) 我在右邊放了一個300克的砝碼,請你們在右邊放你喜歡的東西,要讓天平平衡,你會放什么東西?(學生自由說,師引導學生體會到只要放上的東西的質量是300克都行)展示天平圖(左右一樣重):看看這幅圖,誰能說一說這兩種東西的質量關系。 設計意圖是,學生自由放東西的過程中能較自主的體會到等式的“值等”
二、探究學習,發現方程。
(一)具體情景中感受方程
1.展示天平圖四(一平衡天平,左放一小砝碼和一草莓,右放一大砝碼):這里面有相等關系嗎?誰來把這個相等關系說出來?(根據學生回答多媒體出示)接下來我告訴你這兩個砝碼的質量,現在只有草莓的質量是未知的了,我們選一個字母來表示。左邊的質量可以怎么表示?(根據學生回答出示)右邊的質量呢?(出示)這兩個質量?(相等)(板書x+20=30),我們就得出了這樣一個表示兩邊相等的數學算式,可以簡單的叫它等式。學生借助天平分析數量關系,從而找到一個等量關系,在根據這個等量關系得出一個含有未知數的等式。
2.出示88頁的月餅圖:(另處的內容不出現)
你從圖中獲得了什么數學信息?(4塊月餅的的質量一共是380克)
你所說的“是”在這里是什么意思?(相等、等于)
那這里有沒有一個象前面那樣的相等關系?(有)
老師可不明白了,這里可只有月餅這一種東西,誰和誰等啊?學生回答,出示:4塊月餅的質量=380克
等號的左邊是什么?右邊的380克表示什么?(出示4塊月餅的質量),哦,原來兩邊表示的是同一個意思!非常聰明的4、2班。如果用字母y表示一個月餅的質量,各位高手,你能寫出一個等式來嗎?(板書)
如果我說5個月餅的質量是475克,你還能寫嗎? 厲害厲害。借助月餅圖讓學生體會到等量關系其實是值的相等和意義的相等。
3.出示88頁水壺圖的左半幅:
夏天來了,天熱了,各位高手也要多喝水了。看看,東西挺多的,有水壺,有杯子,有熱水瓶,它們都是用來做什么的?它們的盛水量之間還有這樣的關系。你發現這里面的相等關系了嗎?(同桌互相說)把你找到的相等關系在紙上寫出來。如果每個熱水瓶能裝z毫升的水,你能根據你找到的相等關系寫出等式來嗎?試一試,在紙上寫一寫。(師巡視)誰來說一說你找到的相等量關系是什么,你寫的等式又是什么。指出z在數學里為了和2相區分,一般要在中間加一點。這道題的相等關系很多,把你認為最好找的找出就可以了。(估計學生中的情況有: 2z +200=20xx; 2z=20xx-200; 20xx-2z=200)讓學生找最直接的等量關系,寫最直接的方程,不提倡學生掌握多種方程,但要求每個學生清楚自己是依據哪一個等量關系列的方程。作好幾種特殊情況的處理:如形如x=……類型。)借助這一較復雜的情景圖,讓學生體會到如尋找相等關系,如何用含有未知數的等式來表示生活中的相等關系。
4.出示圖片,(一大杯水和一小杯水,小杯水質量已知,總量已知)請仔細觀察這幅圖,然后按要求獨立完成。誰來把你的等式說給大家聽一聽。你是怎么想的?放手讓學生經歷分析數量關系——尋找等量關系——建立方程的過程。
(二)總結抽象,認識方程
請同學們觀察我們列的幾個算式,它們有什么共同點?(都有一個未知數(板),都是等式)像上面這些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叫方程(板)。
方程,在我們國家有悠久的歷史,請看短片。既然方程在我們國家有這么悠久的歷史,那老師要考考大家,看你是不是真的認識它了。展示。今天,我們又認識了一個數學朋友——方程(板課)接下來,老師要考考大家,看你們是不是真的認識方程了。設計意圖是,認識方程,并了解方程的歷史,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進行思想教育。
(三)及時練習,辨析方程
1.認方程(出示),辨析方程,并說理由,較深入認識方程的特點。
2.寫方程。(看來大家和方程還真的很熟了,你能寫出一個方程嗎?寫在紙上,誰來說一說。大家都說得很好。)變式訓練,多角度強化對方程的認識。
三、解決問題,運用方程。
在我們生活學習中,會遇到很多的數量,用我們今天學的方程(板課)可以很輕松的表示它們之間的相等關系。
1、看圖列方程:
展示(1)題,這個方程怎么寫,在紙上寫出來。x+20表示什么?50+20又表示什么?兩邊相等,不錯。
展示(2)題:這道題的等量關系是怎樣的?怎么列方程?很能干,列方程就是先找等量關系,再寫方程。
展示(3)(4)題,學生獨立思考,做題。完成的可下位與同學交流。指名說結果。
2.根據題意列方程。樹上原來有x只小鳥,飛走了6只,又飛來了8只,樹上現在一共有23只小鳥。設計意圖是讓學生運用方程,體會方程。
3.根據方程編數學情景。X+5=12,x÷8=6(大家都有能夠根據數學情景寫方程了,反過來,你能根據我的方程編數學情景嗎?同桌相互說來聽聽。現在我請一位勇士來說一說。)逆向訓練,有助于學生開闊數學視野。
四、 總結:今天這節課我們學了什么內容,你覺得方程在數學里、在生活里有什么用?老師覺得今天大家很能干,其中,有46個孩子表現超級棒,有X個孩子還如果再認真一點,全班50個孩子就都超級厲害了。請大家根據我們班今天的表現情況寫一個方程。準備好了,跟老師一起說:x加……為我們自己的精彩鼓掌。這樣,運用所學知識進行總結,學生易于接受。
五、 個性作業。(課件:A組:書90頁第(5)(6)題,B組:哥哥有180枚郵票,弟弟有60枚,哥哥借弟弟的郵冊看了后,弟弟發現兩人的郵票一樣多了。你認為發生了什么事情?你能寫出一個方程嗎?你能想辦法驗證你寫的方程是否正確嗎?)分層對待,培養學生的正確價值觀,同時又激發學生繼續學習的欲望。
說 板 書 設 計
板書:
含有未知數的等式
x+20=30
4y=380
5y=475
2z+200=20xx
x+200=450
這種設計既體現了新知識的形成過程,又滲透了探究新知的思考方法,突出了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小學數學說課稿9
一、說教材
(一)說課內容
“圓的認識”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第十一冊第四單元“圓”中的第一節課。這節課的內容包括:圓的特征、圓心、直徑和半徑。
(二)教學內容的地位和作用
“圓的認識”是在學生直觀認識圓和已經較系統地認識了平面上直線圖形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它是學習曲線圖形的開始。它與“圓的周長和面積”、“軸對稱圖形”的學習關系十分密切。所以正確樹立圓的表象,掌握圓的特征,是本課的首要任務。
(三)教學目標
根據教學內容、教學大綱要求以及學生的認識特點、年齡特征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為:
1、使學生認識圓,掌握圓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個圓里半徑和直徑的關系。
2、使學生通過觀察、猜想、動手操作等數學活動過程認識圓,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和初步的探索能力。
(四)教學重點、難點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掌握圓的特征;理解同圓或等圓中半徑和直徑的關系。因為這是今后系統地學習“圓”的知識的重要基礎。
二、說教法、學法
根據教學內容知識間的內在聯系和學生的認知規律,遵循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的原則:
1、根據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及學生的認識水平和認知規律,這節課采用演示、操作等直觀方法進行教學。通過教師的教具演示和學生的畫、折、量等動手操作,使學生獲得充足的、豐富的感性材料。在充分感知的基礎上,通過敘述操作過程,把感知經過思維轉化為表象,并在教師的指導下,抽象概括出圓心、半徑、直徑等概念。
2、在教學中充分利用學生生活中的問題,引導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去思考問題,掌握知識。認識圓的特征,探索求證圓的特征的方法,使學生在自主的活動中學會學習。
(一)激趣:
生活導入(西瓜、奧運五環)引出圓是平面圖形。用圓的原因是比球更直觀,例舉生活中的圓。
(二)初步感知:
1、設疑引起思維沖突:直尺畫圓(圓的特征)圓是一條曲線圍成的封閉圖形。
2、通過看古人畫圓、多媒體畫圓、嘗試畫圓,師板演,二次畫圓,總結圓規畫圓(畫圓步驟:定點、定長、旋轉圓規)定點不能移動,定長不能改變。
(三)認識半徑
老師想把剛才畫圓的圓規兩腳之間的距離畫出來,應該從哪一點畫到哪一點,用手指,可一畫幾條,無數。區分圓上、圓內、圓外。
(四)認識直徑
讓學生上來用直尺擺,還可以怎么擺,無數條,關鍵是什么。
(五)認識半徑與直徑的關系
讓學生在自己的圓里,一條半徑,再畫一條、再畫一條,通過量一量,得出半徑有無數條,長度都相等,強調在同一個圓內,所有的半徑相等。再通過量一量或折一折,半徑、直徑的長度有什么關系,得出:D=2RR=D/2
為什么有些圓大有些圓小,是不是你們的圓規質量有問題?
定長決定大小,定點決定位置
(六)鞏固:
找一找,哪些是直徑,哪些是半徑?注重對學生思維的培養,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七)拓展:
生活中的圓的作用,車輪,把對圓的認識延伸到點的軌跡,為后續學習作鋪墊。
這一練習的設計,遵循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原則,意在學生對圓有了一定的認識之后,就讓學生運用剛才所學的知識去解決實際的問題。這時,出示多媒體課件,加以驗證。學生積極思考、熱情高漲,學習興趣極大地被調動起來。
這節課利用多媒體教學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鼓勵學生對新知識的探究,讓學生在成功中享受喜悅,增強信心,實現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目的。學生不僅認識了圓的各部分名稱,學會了畫圓、而且掌握了圓的特征,半徑直徑之間的相互關系,更重要的是通過學生的主動探究過程,使學生從知識的積累和能力的發展走向素質的提高;使學生學會了從不同角度來思考問題,創造性思維得到了培養和發展。
三、教學反思:
我能按新課標的精神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學習方式,并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創設學習情境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感受圓在生活中的作用。在探究圓的各部分名稱及特點,我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來激發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的熱情,并通過各種形式的教學活動,引發學生思考,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和空間想象力,增進學生對數學的理解和感受。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從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以獨立思考、小組合作的形式,探究新知,同時在活動中培養學生互助、合作交流的意識,教師僅僅作為一名“參與者、合作者”參與活動。課堂氣氛活躍,每個教學環節緊湊,教學導語清晰、連貫能吸引學生。
圓的認識是學生對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直線平面圖形認識的擴展,是對曲線圖形的初步認識.本課的教學注重聯系生活實際引入學習內容,加強操作實踐,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力求體現新課程的理念,注重創設生活化的學習情景,激發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的熱情,通過各種形式的教學活動,引發學習思考,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和空間想象力,增進學生對數學的理解和感受。簡要歸納主要有以下三個特點:
1、重視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從學生感興趣的`車輪為什么做成圓,車軸放在輪的中央,讓學生帶著生活中問題學習數學知識,讓學生觀察圖片、觀察實物,最后引導學生概括圓的概念。整堂課始終處于現實背景中,緊密聯系生活實際,教師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啟發學生原有認識,構建數學模型,體現了數學學習的價值。
2、重視學生的操作實踐活動.動手實踐是學生學習數學的主要方式之一,它有利于讓學生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促進學生對抽象的數學知識的理解.在本節課的教學中,無論是在對圓的各部分認識中,還是對圓的特征的探索,教師都讓學生通過折一折、量一量、看一看、想一想等活動,去進行自主探索發現,獲取圓的有關知識,掌握圓的特征.注重學生的操作活動,讓學生在做中學數學。
3、充分發揮現代信息技術的作用.新的課程理念指出,要充分發揮現代信息技術在學生學習中的工具作用,致力于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樂意投入到探索性的數學學習活動中去.在本節課的教學中,通過多媒體計算機的輔助作用,創設學習情境,直觀、形象、動態地展現知識的形成過程,讓學生感受到圓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和廣泛運用,體現數學的價值,同時,促進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深刻理解,建立清晰的概念。
小學數學說課稿10
一、 說教材
《小數乘整數》是在整數乘法、積的變化規律等知識的基礎上教學的,同時為后面學習小數乘小數、小數除法等知識作鋪墊。
我根據教材的知識建構和學生思維特點,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經歷將小數乘整數轉化為整數乘整數的過程,體會轉化的方法,能正確計算并能對其中的算理作合適的解釋。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用轉化的方法學習小數乘法。教學難點是引導學生理解算理。
二、 說教法
1、 情境教學法
2、 啟發質疑法
3、 學練結合法
三、說學法
1、 自主探究法
2、 聯系實際法
(怎么教才能突破教學中的重難點,實現上述目標呢?我準備采用“情境教學法”、 “啟發質疑法”、“ 學練結合法”“物質化的和非物質化的教學手段的運用(如:多媒體體課件整合各種音相資源、自制卡片、小磁鐵、教師富有感染力的語言、肢體動作等)以期望學生能利用已有的知識經驗,聯系實際,自主探究,正確遷移類推,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和開拓創新的能力。)
四、說教學設計
依據教參,緊扣教本,我充分利用語言的親和力、電腦課件和自制卡片等物質化和非物質化手段,整合各種教育資源安排我的教學:
(一)創設情境 激趣導入
課堂伊始,怎樣才能迅速抓住學生的心,讓學生很快的進入課堂學習呢?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充分挖掘主題圖的內涵,創設明明一家準備進行戶外放飛風箏前的采購活動,用聲情并茂的話語把學生帶入現實生活的情境中,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從學生熟知的購買食品入手,(意在復習整數乘法,同時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而后提出明明家準備購買三個喜鵲風箏,要學生幫助算要多少錢,還要學生談想法,這時學生的情緒高漲。老師要學生先把自己的想法寫下來,能寫幾種就寫幾種。教師巡視,走近學生,傾聽心聲,幫助有困難的學生,融洽師生間的關系,當學生和老師的親近感進一步增強時,他們自然會踴躍發言,急于把自己的想法與老師分享、與同學們分享。并主動參與購買風箏的行列中。這時老師唯一能做的就是與學生一起快樂分享他們的智慧,凸顯計算策略多樣化,并引導分析比較得出將小數化為整數的這種方法是比較簡便的,學生在輕松快樂的氛圍中學會了知識。“如果是你,你會怎樣買?買幾個?共需多少錢?”更是把此次購買活動推向了高潮。學練結合及結合情景圖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就像春雨潤物細無聲。
小學數學說課稿11
估算是一種數學思想。“乘法的估算”就是在不需要精確計算的情況下,進行的一種簡便的、粗略的計算。要讓學生明白這種數學思想,具有估算的意識和能力,教學時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按照自己的需要、思維習慣和個體差異,采取不同的估算策略,從而體會估算的實際意義,學習不同的估算策略,并能運用自己的估算策略解決實際問題。
一、猜一猜
師:(電腦出示校園圖)“同學們,誰了解我們學校多少啊!”
師:我們學校學生的人數有多少?(提供信息:大約是1700人,比1700人少)板書:1700
生1:1680師:少了生2:1695師:少了
生3:1699師:對并板書:16991700
師:我們學校的老師人數是多少?(提供信息:大約是70人,比70人多)
板書:70
生1:71師:少了生2:78師:多了
生3:75師;還是多了生4:73師:對
并板書:7370
師:我們的多功能教室的座位有多少個?(提供信息:大約是180個,比180個少)板書:180
生1:178師:多了生2:177師:真聰明
并板書:177180
人教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說課稿《乘法的估算》:師:我們學校的電腦有多少臺?(提供信息:大約110臺,比110臺少)
板書:110
生1:109師:多了生2:105師:少了
生3:106師:你真棒!并板書:106110
師:這些數中1699、73、177、106是什么數?1700、70、180、110是什么數?那么它們之間可以用什么符號連接呢?
生:準確數,近似數。約等號。分別寫出約等號。
板書:1699asymp;170073asymp;70177asymp;180106asymp;110
師:約等號象什么啊?
生1:“約等號象波浪一樣,等號是直直的兩個短橫。”
生2:“我覺得約等號象飄揚的國旗。”
生3:“我覺得約等號象是等號喝醉了酒一樣,歪歪扭扭的。”
師:揭示課題,板書:乘法的估算
二、學習新課
師:學校關心每一個學生,準備購置一些物品。
師:(出示電腦)每臺電腦4980元,要購買6臺大約需要多少錢?
生1:4980+4980+4980+4980+4980+4980=29880
生2:4980×6=29880
生3:不對,它只要大約數,不需要準確數。
生4:4980×6asymp;30000把4980看成5000,5000×6=30000,所以4980×6asymp;30000
師:(出示購買影碟)每張8元,要買62張,帶500元夠嗎?
生1:62×8=496夠了
生2:60×8=4802×8=16480+16=496夠了
生3:62×8asymp;480把62看成60,60×8=480所以62×8asymp;480夠了
生4:62×8asymp;620把8看成10,62×10=620所以62×8asymp;620不夠
生5:62×8asymp;600把62看成60,8看成10,60×10=600所以62×8asymp;600不夠
師:引導分析,準確的數是多少?哪個估計的數與準確的數最接近呢?
生:把62看成60,60×8=480最接近496
師:“這說明了什么問題?”
生1:“估計的數字和準確的數字相差不遠。”
生2:“估計的數字和準確的數字相差的太遠的話,說明了估計的就不準確。”
生3:“估計的數字可能比準確的數字多一點,也有可能比準確的數字少一點。”
生4:“就是說估計的數字大約在準確數字的左右,不能多出來很多,也不能少的太多。”
生5:“估計的數字不論比準確數字多還是少,我覺得要越接近越好。”
三、應用與拓展
師:學校為了綠化校園,準備買一些樹,同學們來參謀參謀吧。
(出示:樟樹每棵28元,廣玉蘭每棵68元,鐵樹每棵103元,桂花樹每棵185元,松樹每棵57元,并介紹了每種樹的特點)
要求:買5棵樹,選哪種好?大約要花多少錢?說說你的理由。
………………
師:(出示買一個足球82元,一個籃球99元,一個排球78元,各買4個,一共大約要多少錢?)在自學本上做做,請學生講。
生1:82×4+99×4+78×4asymp;1040
生2:(82+99+78)×4asymp;1040
師:(出示10種書的價錢)
要求:不超過1000元,每種書購買在5——10本之間。
反思:
學校是學生學習的地方,每一位學生都很關心自己的學校,本節課中教師就是利用了學生與學校的特殊的關系,從多方面讓學生感受到學校對自己成長的關心,也讓每個學生參與到學校的管理當中來,做學校的小主人,為學校的建設出謀劃策。這也是新教材對學生提出的要求,體現了人文關懷。另一方面,給學生創設一個良好的心理環境,讓他們可以大膽的表達自己的見解。語言是思維的外殼。孩子們怎么想的,只有通過他們的言語得以表現。在教學的過程中,老師注意給學生創設一個良好的心理環境,讓他們的思考和情感得到完全的放松和充分的尊重,這樣他們的想法和意見才得已盡情的流露和表述,不同的看法和結論才可以在一步步的表達中得已完善,每個孩子的思維和情感也得到了發展。再次整節課的設計體現了選擇性、開放性、層次性、多樣性,給了學生探究的空間,不僅是形式的開放,還有理念的開放,層層遞進,信息量大,體現了算法的多樣化。重要的是體現了數學的特點,從生活中來,再回到生活中去,解決了生活中的問題,知識的獲取不是老師硬塞給孩子們,而是孩子們在具體的情景中積極的思考,不斷的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課堂上生生、師生的交流和諧而又自然的融為一體,思維的碰撞不斷燃起知識的火花,孩子們的學習欲望自然高漲,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也得以充分的發揮。學習知識的主動性也得到了最好的體現。
小學數學說課稿12
一、說教材
本課的教學資料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第2—4頁。學習在日常生活中對東、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識已經積累了一些感性的經驗,并經過第一學年的學習,已經會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本課在此基礎上,使學生學習辨認東、西、南、北四個方向。
二、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具體要求和本節課的教學資料,結合學生實際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結合具體情境,認識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并能用這些方位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
2、過程與方法目標:(1)學會在給定的條件下確定平面圖上的方向;學會看簡單的路線圖,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線;(2)經過現實的教學活動,培養學生辨認方向的意識,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經過活動體驗,培養學生熱愛生活,學以致用的意識和小組合作的精神,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結合具體情境,認識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并能用這些方位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
教學難點:學會看簡單的路線圖,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線,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四、說教學策略
1、學情分析
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對東、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識已經積累了一些感性的經驗,并經過第一學年的學習,已經會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對本課學習打下了堅實基礎。
2、設計理念:
(1)讓學生學習有價值的數學
教師進行數學教學時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不能死摳教科書,應避免讓學生死記枯燥的概念。這節課從學生的興趣引入,選擇了學生樂于理解,有價值的教學資料為題材在教學過程中密切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自主的學習。
(2)合作、探究、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
新課改善取倡導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其目的是讓學生學會學習。要切實實現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合作探究是重要的方法之一。
3、教法
這節課我主要采用互動、合作、探究的教學方法,放手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里,根據自我的學習體驗,用自我的思維方式經過師生、生生到動,合作,探究等方式,自由地、開放地去探究,去發現,去"再創造"新知識。
4、說學法
課程標準指出必須轉變學生舊的學習方式。本節課在學生學習方法的引導上力求體現:在具體的生活情景中,讓學生親身經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探索成功的歡樂;經過師生,生生互動、探究、合作完善自我的想法,構成自我獨特的學習方法;經過靈活、趣味和富有創意的練習,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本事;聯系生活實際解決身邊問題,體驗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
5、教學準備:CAI課件,每組學生一張學校平面設計圖,學生按教室的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就坐。
五、教學流程
(一)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教學一開始,讓學生介紹恩施的旅游景點,自然引入課題位置與方向。不僅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數學的興趣,并且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增強了學生對教師的親切感。
(二)活動體驗,學習新知
1、辨別方向
步驟1:學生介紹辨別方向的方法:
看太陽辨別方向,學生說后,師生邊說邊做;用指南針辨別方向;在深山看樹葉辨別方向;看積雪辨別方向;看北極星辨別方向(學生說后,師生邊說邊做)。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充分匯報,交流生活中辨別方向的方法,將已有的前、后、左、右的方向知識與東、南、西、北建立聯系,使學生體會到生活中經常要用方位的知識,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
步驟2:用方位詞介紹教室的情景,讓學生介紹教室的四個方向各有什么東西,使學生進一步熟悉東、南、西、北四個方向。
步驟3:游戲活動,聽口令做動作
活動(1):教師叫口令,師生做動作;東邊的同學起立跺跺腳,西邊的同學起立拍拍手,南邊的同學起立摸摸臉,北邊的同學起立揮揮手。
活動(2):學生幫忙教師叫口令:面朝西的同學坐下、面朝東的同學坐下、面朝南的同學坐下、面朝北的同學坐下。
活動(3):學生到教室中間聽令做動作,向東站好,向南一轉,向西一轉,向北一轉。
活動(4):學生叫口令教師做動作,面向南站好,向東一轉,向北一轉,向西一轉。
形式多樣的游戲活動,寓教于樂,讓學生在做中學,生動具體的教學情境不僅僅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并且讓學生在活動中不知不覺,簡便愉快地理解了數學知識。
步驟4:引導學生歸納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的排列規律。讓學生去發現,有利于學生掌握這四個方向的關系,培養學生歸納概括本事。
2、體驗方位的相對性,你們組在教師的哪個方向由于三年級的學生正處于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轉化的關鍵時期,此時抽象邏輯思維在很大程度上仍然直接與感性經驗相聯系,仍然是有很大成分的具體形象性。所以,借助師生間的位置關系,讓學生體會東、南、西、北四個方位的相對性容易理解,效果很好。
3、制作學校平面圖:利用學具擺出學校的平面圖,既讓學生感受到學校建筑布局合理、美觀,又讓學生認識了學校建筑物所在的方向。
(三)實踐運用,發展新知
經過靈活趣味,富有創新的練習,看簡單的線路圖回答:三(6)班的向秀坤家住市政府宿舍,放學回家怎樣走?三(6)班同學到市地稅局看花園怎樣走?確定胡教師要去的廣場或超市;小導游摸擬走風景點。讓學生把所學的有關方向運用實際生活中,使學生獲得充分的解決問題的經驗,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培養了學生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本事。
整節課是由各種活動貫穿其中,有"說一說"、"做一做"、"猜一猜"、"走一走"、"畫一畫"等活動,充分體現了課程標準中數學的生活性,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數學教學必須以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等新理念,使學生愿學、樂學、教學重難點突出,課堂氣氛簡便、愉悅,是一個立體化的開放式教學,學生也從中獲得很多的知識信息,提高了各種本事。
小學數學說課稿13
【說教材】
數學,以其豐富的內容,開放的思維,嚴密的邏輯,使孩子們產生強烈的興趣。今天我說課的內容《小數乘整數》就是這樣一個與生活緊密聯系的內容。它是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第2—3頁的內容。本教學內容是小數乘法這一單元的起始課,學生已有整數乘法的知識經驗和認知水平,教學時與整數乘法聯系,便于引導學生將整數乘法的經驗遷移到小數乘法中來。
【說教學目標】
結合當前的課改形勢,我認真研讀課標,分析教材,制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讓學生掌握小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能正確地進行筆算,并能對其中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釋。
2、能力目標:使學生經歷自主探索小數乘整數計算方法的過程,滲透轉化的數學思想,培養簡單的邏輯推理能力。
3、情感目標:使學生體會小數乘法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感受數學源于生活,生活需要數學,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用轉化的方法學習小數乘整數,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教學難點:正確地列豎式計算小數乘法,處理好積中小數點的位置。
【說教法學法】
如何突破重難點,完成上述三維目標呢?根據教材的特點,本節課采用以討論交流、自主探究為主要方式進行教學。在教學中我先采用情境教學法,創設買風箏的生活情景。接著用遷移類推法引導發現法,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認識基礎,引導學生由整數乘法的經驗類推到小數乘法。
本節課的學習以學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為主要學習方式。
【說教學程序】
為了達成以上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讓學生在豐富的活動中感受學習的過程,掌握學習的方法,我以買風箏這一生活情境為藍本,創設了生動的教學情境,設計了如下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課一開始,我問道:同學們,你們是怎樣度過這個愉快的暑假的?這一天,小紅、小明、小麗跟著爸爸、媽媽來到公園游玩,他們被眼前美麗的景色深深地吸引著、陶醉著。這時,小明看見公園一角有位阿姨正在賣著各式各樣的風箏,買風箏的人真多,可熱鬧了。
緊接著我出示四種不同形狀的風箏及單價。提問:如果你來幫他們選,準備買哪種形狀的?買幾個?
最后根據學生的提問選擇有代表性的問題進行解答。
本環節我的設計意圖是:讓課堂走進兒童的生活世界,設計熟悉的買風箏活動為背景,把生活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易于激發童
心童趣,激發學生自覺地用數學的思維方式來觀察和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二、自主探索,理解法理。
這一環節是本節課研究的重點,理當重點突破。我是這樣做的:
(一)學習例1。
1、讓學生用自己認為最容易理解的方法解答,列式計算。
2、分析交流:請你寫出計算過程,并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這樣的設計為學生提供了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面向全體學生,充分關注學生的已有經驗和認知基礎,讓學生利用先前經驗獨立解決問題。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及獨立思考過程,鼓勵和提倡算法多樣化。讓學生表述自己的見解,加深對自己思路的認識,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學習的自信心。
3、體現算法多樣化。請你比一比,想一想,哪種解法較為簡單。
4、集體交流:評出較簡單的方法。
5、同步練習:請用你喜歡的方法為其他三個同學算出風箏的總價,看誰算得又對又快。
我這樣設計的目的是利用學生熟悉的元、角之間的進率,為將小數乘法轉化為整數乘法計算做準備。讓學生在分析、對比、交流中選擇解決問題的最佳途徑,滲透優化意識。同步練習,使學生加深理解,增加學習信心。
(二)教學例2。
1、出示算式:0.72=5=?
提問0.72不是以元作為單位
了,你應該怎樣計算?
2、集體匯報交流:小組派代表在黑板上列豎式計算,并說說自己是怎樣想的。
3、教師引導概括:先將0、72擴大到它的100倍,再按整數乘法的法則計算72=5=360,由于因數0、72擴大到它的100倍,要使積不變,積360應縮小到它的100倍。
4、提問:請你仔細觀察積3、60,你想到了什么?教師引導學生根據小數的基本性質,小數末尾的0去掉小數的大小不變。
(三)小結
1、提問:誰能說說小數乘整數可以怎樣去做?應該注意些什么?
2、引導學生總結小數乘整數的計算要點。
這樣的設計旨在體現《課標》中關于計算教學改革的基本理念:尊重學生的經驗,給予充足的學習時間,讓學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親身經歷數學學習的過程,理解和掌握小數乘整數的算理和方法,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同時滲透轉化的數學思想。
三、實踐應用,鞏固提高。
依據本節課的特點,我精心設計了如下三個層次的練習:
1、基本題。我安排第3頁做一做的第1題。并想一想:小數乘整數與整數乘整數有什么不同?
2、深化題。除了基本的練習題外,我還逐步加深難度,檢驗并提高學生進行小數乘整數的計算能力。我安排了《練習一》第1題列豎式計算下面各題。
3、拓展題:《練習一》第
2、3題。
我的設計目的在于以不同層次的練習題逐步加深學生對小數乘整數的理解,鞏固新知,強化重點,突出難點,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感受到學好數學,可以解決生活中的許多問題。
四、反思評價,完善認知。
我用提問的方式帶領學生總結本次課堂。
1、你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2、你覺得在計算小數乘整數時應注意什么?
【說教學預設亮點】
通過本節課的設想我體會很多,我認為最大的亮點有以下兩個方面:
1、轉變了教師的角色,充分體現了教師為主導的遵循課程理念。在教學中,注重讓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而不是機械地告訴學生。在小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的探索中,通過讓學生觀察、比較、體驗,使學生在交流中吸取其他同學的好方法。
2、轉變了學生的角色,充分體現了學生為主體的新課程理念。整節課教學中,教師始終注重體現以學生為主體教學原則,通過小組合作、探究學習等多種學習手段,真正體現了學生的主人翁地位,力爭創設濃厚的學習氛圍,形成高漲的學情。真正實現了要我學到我要學、我會學、我樂學的轉變。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說得不對的地方請各位專家、各位評委批評指正。謝謝!
小學數學說課稿14
一、簡析教材
教材是進行教學的評判憑據,是學生獲取知識的重要來源。教師要吃透教材、簡析教材內容、教學目的、教學重點、難點。
①教材內容部分要求說明講稿內容的科目、冊數,所在單元或章節;②教學內容是什么?包含哪些知識點;③本課內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和前后的聯系;④課程標準對這部分內容的要求是什么;⑤教學目標的確定,一般從知識與技能目標、過程與方法目標、情感教育目標幾個方面來確定;教學重點是教材中起決定作用的內容,它的確定要遵循課程標準、教學內容和教學目的。教學的難點是學生學習時困難所在,它是依據各學科特點和學生的認識水平而定。
二、闡述教法
教師在熟悉教材的前提下,怎樣運用教材,引導學生搞好學習,這是教法問題。教學得法往往是事半功倍。在撰寫說課稿時應簡要地說明:①教法的總體構造及依據;②具體采用了哪些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及理由;③所用的教具、學具。教學實踐證明,一堂課根據教材特點選用幾種不同才教法結合使用,可增強教學效果。
三、指導學法
學法包括“學習方法的選擇”、“學習方法的指導”、“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培養”。在擬定時應突出地說明:①學法指導的重點及依據;②學法指導的具體安排及實施途徑;③教給學生哪些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哪些能力,如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四、概說教學程序
這部分內容實際就是課堂教學設計,但要與流水賬式的條款羅列區別開,既要有具體步驟安排,又要把針對性的理論依據闡述融會其中。
擬定時應科學地闡述:①課前預習準備情況;②完整的教學程序(主要是:怎樣鋪墊、如何導入、新課怎樣進行、練習設計安排、如何小結、時間如何支配、如何通過多媒體輔助教學加大課堂的密度、強化認知效果);③簡要說明作業布置和板書設計;④教學過程中雙邊活動的組織及調控反饋措施;⑤教學方法、教學技術手段的運用以及學法指導的落實;⑥如何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以及各項教學目的的實現。 在撰寫時應重點講清楚每個環節安排的基本思路及其理論依據,還要做到前后呼應,使前三個方面內容落實到實處。
五、教學效果分析
對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主動性、深廣度的估計,學生達成教學目標狀況的估計。
說課活動分課前說課和課后說課兩種形式,不論是課前說課還是課后說課上述內容必須闡述清楚。課前說課還應說疑點,說明在備課中自己拿不準的疑點,求教于其他教師。課后說課還應包括“學生學得怎樣”的教學效果評估。
撰寫說課稿不必拘泥于固定、呆板的模式。可以分塊寫清,按部分闡述;可以按照整體構思融為一體,綜合論述。另外,在語言表述上,既要把問題論述清楚,又切忌過長,避免陳詞濫調,泛泛而談,力求言簡意駭,文詞準確,語言針對性強。
小學數學說課稿15
一、說教材分析,學情解析,目標定位
(一)教材分析:《方程的意義》是第二學段北師大版四下第七單元第二節的內容,它是學生學習了四年用算術思想解題后,在掌握了用字母表示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同時也是今后學習運用方程解決整數、小數、分數和百分數問題的重要基礎。
《方程的意義》對于兒童來說是一堂全新數學概念課,是算術思維的一種提升,是數的認識上的一個飛躍,在用字母表示未知數的基礎上,使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數學工具,從列出算式解發展到列出方程解,從未知數只是所求結果到未知數參與運算,思維空間增大,這又是數學思想方法上的一次飛躍,它將使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
(二)教學目標:結合教材的特點和學生已有的知識生活經驗以及新課標中概念教學的理念,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為:
1.結合具體情境,了解方程的含義。
2.會用方程表示簡單情境中的等量關系。
3、經歷從生活情景到方程模型的建構過程,進一步感受數學與生活之間的密切聯系。
4、讓學生獲得一些成功的體驗,進一步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產生對數學的興趣。
(三)教學重難點列方程時的數量關系與列算式時的思維過程有著明顯不同。用算術方法列算式時的數量關系是充分運用已知數量的運算得出未知數量,它把已知和未知完全隔裂開來,已知條件作為一方,要求的問題為另一方。而列方程的數量關系,是把已知和未知融合起來,共同參與運算。從列算式求答案的習慣思維轉向列方程表示等量關系,學生的思維會有一定的困難。基于以上的思考,本節課的教學重點確定為:方程意義的理解以及在具體情境中建立方程的模型。教學難點是尋找等量關系列方程。
二、說教學過程整堂課以“一切為了學生發展”為出發點,在不任意增加知識點,不任意拔高教學目標,并能更有效地完成教學任務地前提下,我對教學內容進行了大膽的改革。
教學活動安排了五個環節:
1、創設情景,抽象出等量關系等式是方程的生長點,學生在前幾冊教材里對等式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為了有利于方程概念的建立,我在教學中借助天平首先讓學生體會等式的含義。
活動一:感知平衡,體會等式含義課件出示一架天平,在天平一邊放上兩盒一樣重的牛奶(250克)和另一邊放上一杯500克開水),請學生仔細觀察后說一說你發現了什么?再請學生用一個式子表示天平現在所處的狀態。從學生的熟悉生活情境入手,既讓學生從天平“平衡”中體會到等式的含義,又能較好地激發了學生學習的樂趣。這樣的安排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
活動二:觀察發現,抽象出等量關系我創設3個具體情境,讓學生觀察天平從不平衡到平衡的變化過程,真正體會天平左右兩邊的質量相等,可以用等式表示。通過天平的動態變化得出若干個不同的等式,從而讓學生進一步加深對等式含義的理解。這樣設計,主要是給學生創造一個用眼觀察,用腦思考的機會,讓他們親自感知多個含有未知數的等式的來源,將“重視結論”的教學轉變為“重視過程”的教學,不生硬的塞給學生現成的結論,讓學生充分經歷方程模型的生成過程。
2.引導分類,抽象出方程的意義運用剛才得出的式子進行分類,并讓學生說說分類標準,從分類中直接導出本節課的課題:方程,在此基礎上,再次讓學生觀察,討論與交流,得出方程的特點,從而進一步理解方程的含義。這樣的設計我主要是給學生創造了一個大膽設想、敢于發現、抽象概括的機會,使學生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真正體會到自己獲取知識、發現知識的成功樂趣。
3.分層練習,鞏固新知在這一環節中,我設計了“找方程”、“猜方程”和“列方程”三個活動。通過活動加深理解消化鞏固所學的知識,并應用所學知識靈活解決實際問題。特別是數學游戲“猜方程”的出現,能引起學生強烈的爭論,讓學生在爭論中鞏固方程與等式的概念,使教學達到高潮,極大的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把學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到鞏固新知的過程中。
4.小結新知,明確收獲讓學生說一說自己本節課的收獲,目的在于讓學生對本節課的新知進行一次梳理,通過總結概括再次讓學生體驗到探索新知的樂趣。
5.拓展延伸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我設計了用方程表示出把我們倆變得一樣重的方法,這樣讓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有著不同的發展。(說說本節課的得意之處和遺憾地方)
【小學數學說課稿】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的說課稿10-29
小學數學《數學廣角》說課稿12-08
小學數學說課稿11-25
《小學數學乘法》說課稿08-14
小學數學說課稿06-25
小學數學優質說課稿11-25
小學數學《統計》說課稿11-25
小學數學《通分》說課稿12-09
小學數學教學的說課稿01-14
小學數學周長說課稿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