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小學說課稿范文錦集6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有必要進行細致的說課稿準備工作,借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怎樣寫說課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說課稿7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學說課稿 篇1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大家好!
讓同學們興高采烈地走進我們的課堂,是我們當老師最大的愿望。讓學生在我們的課堂上享受歡快和成功是我們老師孜孜以求的。今天,借此機會,與大家一起分享我的說課,讓我們一起探討,共同成長。
一、說教材
我說課的內容是三年級第一冊第3單元第5課,結合新課程標準和大綱提出的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總體目標和具體要求我將本課教學目標設計如下:
語言知識目標:
1.學習單詞:能聽、說、讀數字one—five
2.學習句型:能聽懂會說Howmany??并根據實際情況做出回答.
能背誦韻句:one,two,three,four?
語言技能目標:
1.能準確認讀新單詞,讀準句型。
2.能運用句型進行實際交流
情感態度目標:
能夠運用數字和Howmany???句型談論身邊物體,培養學生對英語的興趣。
結合教學目標的要求,我把本課的重難點設置為
重點:
Numbers:聽、說、讀數字one—five。
難點:
one—five的實際運用。
二、說教法和學法:
(一)小組活動學習法
我把全班按照座位分成5個小組,用前面課文剛學過的5個英語名詞命名,課堂各項教學活動均以小組活動為主線,個人和結對活動為輔,學生之間互相交流,競賽,共同完成學習任務,在合作中感受學習英語的樂趣及交流的意義,也通過小組成員之間“榮辱與共”的關系而形成同步學習的環境。
(二)游戲教學法
在調動學生積極性和主動性方面,我采用了游戲法,讓全班參與其中,形成師生互動,提高教學效果。尤其是教授a、e、i、o、u和1-5時用的TPR(全身動作反應法)。這是比較流行的一種兒童學習英語過程中可以采用的活動,可以通過動作來表現兒童對輸入的語言理解是否達到了內化的程度。
(三)鼓勵法
課堂評價主要以鼓勵性評價為主分別采用了師評、互評為主要方式,課上老師恰當的使用激勵性評語和贈送小禮物的方法讓學生渴望成功的心理得到滿足,這也是激勵學生積極投身英語學習的一個最簡單而有效的方法。
三、說教具
依據英語教學的直觀性,趣味性、實踐性的教學原則,結合合作學習和任務型教學的新理念,我利用了自制的星圖、小紅旗、卡片、磁帶等媒體設計教學,學習則利用骰子、小貼紙等積極參與教學活動。
四、說教學程序
整個教學程序我采用了以舊帶新,闖五關基礎操練后,鞏固提高運用英語數字。
Step1.Review
1、通過問候語復習了第二單元的交際項目
A:Howareyou?
B:I’mfine,thankyou!Andyou?
A:I’mfine,too!
2、通過給教過的5個字母找對5顆星的位置認大小寫朋友(用口訣記住b和d)。
3、由5顆星的序號引出怎樣用英語表達數字。
4、還是由5引入介紹接闖五關的游戲規則。
〔設計意圖:在游戲比賽中鞏固所學知識,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活躍了課堂氣氛。分組競賽,培養了團隊意識。〕
Step2.Presentation&Practice
1、老師教授事先寫在小黑板上的單詞(已用紅筆畫出元音字母,字母組合以不同顏色下劃線標注,吸引學生注意),從5開始教授并配合比手指,主要先糾正讀音,介紹音形對照和用動作圖畫巧妙地識記元音字母a、e、i、o、u。
2、用大小聲的形式教授并鞏固one-five和Howmany并小組比試①。
3、擲骰子游戲②:同桌PK擲骰子看數字讀英語比賽Howmanypointscanyousee?,5小組是以豎排為單位的,相鄰兩人就屬于不同的小組,兩人要互相監督,剩下一組學生自覺(老師有時間也幫忙監督),之后老師統計總結各小組過關情況。
〔設計意圖:機械單調的重復會使學生感到厭煩,從而喪失學習主動性。在這一環節,老師將又簡單又好玩的“擲骰子”與數字操練有機結合融為一體,從而進行靈活的變換和有效的操練,非常生動有趣。〕
4、快速反應:比相應數目的手指在相應的身體部位(1頭,2肩,3手,4膝,5腳)上并配合用英文數數的音樂,熟練后各組派代表比試反應③。
〔設計意圖:全身動作反應法鞏固了數字的讀音和手勢表示,讓學生在興趣盎然的狀態中掌握了本課的重點——5個數字的英語。〕
5、用唱反調的形式教授let’s,run,can,see,fish,hen和比試④。
〔設計意圖:用大小聲和唱反調的形式吸引學生注意力要集中。〕
Step3.Consolidation
1、課文P19&P20結合實物進行認讀比賽⑤。
2、課本P21Let’schant。配合動作,要求回家后再練習并背誦。
3、課本P21Lookandsay
Step4.Assessment評價
總評價:數每一組獲得的星級數
〔設計意圖:最后評價也以每組過關的星級數多少為定,環節設計與數字息息相關。〕
Step5.Homework
1、課本P22Lookandcount
2、預習數字6-10。〔設計意圖:趁熱打鐵,培養學生的預習能力。〕
3、查找生活中的數字資料,用英語表達出來,下節課匯報。(電話號、車牌號、火警、急救電話等等)〔設計意圖:生活之中用數字,使學生的學習由課堂延伸到了課外,讓學生積極地去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體現了學用結合,以用促學的教育理念。同時發展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總之,這節課不論是新舊知識的創編,還是游戲的設計,都是希望盡可能緊地抓住學生,吸引學生,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中來。當然由于我以前從事初中教學,教學對象不同(初中側重知識的傳授,小學側重于游戲中學習玩中學習),所以教學經驗有限,肯定還有許多不足之處。“一輩子做老師,也一輩子學做老師”,因此希望大家指正!
謝謝大家!
小學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富饒的西沙群島》內容是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第二篇課文。本單元安排了四篇介紹祖國大好河山的文章,分別向學生展示了遼闊祖國的迷人景色與地方特色。《富饒的西沙群島》本課是本單元的第二篇課文,文章按海面、海底、海灘、海島的順序具體形象地介紹了西沙群島的瑰麗風光和富饒的物產,表達了作者對西沙群島的熱愛,對大自然風光的熱愛。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讓學生了解我國南海水域的廣闊與富饒,感受西沙群島風光的魅力。二是學習課文里的優美語言,積累好詞佳句。這也是本課教學的重難點。
(一)說教學目標
根據大綱要求,結合本課特點,特制定本課教學目標:
1、認識14個生字,會寫15個生字。能正確讀寫“富饒、五光十色、珊瑚、成群結隊、千奇百怪、祖祖輩輩等詞語。
2、讀懂課文主要內容,了解我國南海水域的廣闊與富饒,感受西南海島風光的魅力,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積累好詞佳句。體會西沙群島的美麗和富饒,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
(二)說教學重難點
理解作者從哪幾個方面來表現西沙群島的美麗和富饒,讓學生了解文章采用總-分-總的寫作方式并學會運用。
二、說教法學法
本課我將采用以下教和學的方法:
1、自主學習法。初讀課文自主識字,再讀課文,整體感知時,我都采用了自主學習法,讓學生自主讀課文,把學習主動權交給學生,在自主讀的同時教給讀書的方法。
2、合作學習法。讓學生再讀課文,整體感知時,我采用了合作學習法,通過學生自主讀全文,交流、探究,產生思維火花的碰撞和情感、認識的交流,說說讀懂了什么,哪些地方沒有讀懂。
三、說教學過程
第一環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教學開始,我先向學生播放西沙群島的風光圖,通過欣賞圖片,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把學生自然地引到本課的主題——富饒的西沙群島。
第二環節:整體感知,掃清障礙。
1、檢查生字詞的認讀情況。
(課標指出,識字寫字是閱讀的基礎。在學習課文前檢查學生預習情況,既為學習課文作好準備,也加強了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
第三環節:整體把握課文(采用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方法)
1、學生通讀全文,了解每段的大意,用自己的話說一說。并簡要概括。
2、學生默讀課文,邊讀邊做標記,看看這篇文章講課意見什么事情?富饒的西沙群島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并把自己從文中了解到的內容作上記號并向全班匯報。通過匯報,學生對課文有了一個整體的感知,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第四環節:精讀感悟,從中感受細沙群島的廣闊和富饒
我采用以下方法我采用以下幾個步驟:
1、讓學生默讀第一自然段,通過看地圖了解西沙群島的地理位置,知道什么是群島,同時明白“風景優美,物產豐富”是西沙群島總的特點。
2、朗讀2~6自然段,整體感知
課文主要是圍繞“風景優美、物產豐富”兩個方面向我們具體介紹西沙群島的,下面就請同學們自由朗讀2~6自然段,想想畫畫,看看哪個自然段寫的是西沙群島的風景優美?哪幾個自然段寫的是西沙群島的物產豐富的呢?
3、同位交流,品位重點
(1)學習第二段,找出風景優美的句子。說說“五光十色”的意思,并進行替換詞語進行比較,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性。
(2)研讀第3~4自然段,潛水到神奇的海底,看看有哪些物產。(引導學生快速瀏覽,找出西沙群島的物產,用筆畫下來。)
(3)引導合作學習:海底不僅有各種各樣的珊瑚、懶洋洋的海參和全身披甲的大龍蝦,而且還有各種各樣的魚。同桌兩人合作學習第4自然段。思考“西沙群島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魚”的意思。
4、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通過上面的學習和之前的閱讀積累,學生已經掌握了一定的閱讀學習方法。因此教師應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體會貝殼的美麗、海龜的有趣、海鳥的多,從而升華情感,體會西沙群島的美麗和富饒。
5、鞏固全文(將本堂課的教學重點落實之后,我將引導學生將個人情感有一個升華)
四、說板書
好的板書通常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我這一課的板書是這樣的:先板課題:富饒的西沙群島,然后在下邊板出它的兩個特點:風景優美,物產豐富。簡單明了,起到了有效輔助教學的作用。
小學說課稿 篇3
教材分析:
《航天飛機》是一篇生動有趣的兒童科普文章。通過一架銀色飛機兩次遇到航天飛機的情景,具體介紹了航天飛機的特點和作用,幫助學生增長科學知識,激發學生探索科學奧秘的熱情。全文采用擬人化的手法,既介紹了有關航天飛機的科學知識,又有情有景,有人物的心理活動和對話,適宜于進行朗讀指導。
學生特點分析:
三年級學生具有想象力豐富,主動性強,情緒易受感染等特征,而且具有一定的自主閱讀感悟的能力。所以,易于對學生進行朗讀,想象等綜合能力的培養。
教學目標:
1、了解航天飛機的外形,特點和作用,培養學生熱愛科學的興趣。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運用“邊讀邊體會”的方法,讀中感悟。
3、通過課外上網,查資料的方法,使語文與實踐相結合,培養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并培養學生的小組合作能力。
4、通過有選擇地完成星級作業,尊重不同學生能力發展的特點。同時使語文學科與其他學科結合起來,開發智力,發揮想象,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教學設計的理念及意圖:
以《新課程標準》為指導,以課件為輔助教學,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
1、落實語言文字的教學,以讀為本,運用“邊讀邊體會”的方法,讀中感悟。
我認為作為一門語文課程的教學,應該體現語文課的特點。語文教學的本質是加強以讀為主的語言文字的實踐活動。《新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應該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同時也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現。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在教學中尤其要重視培養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能力。新課程強調了語文課的本質特點,指出了語言文字教學和學生語感培養的重要性。所以,我在設計教學過程時,重點放在了解航天飛機的外形,特點和作用上。并運用“邊讀邊體會”的方法,從個別讀,指兩生比賽讀,小組分角色讀,集體讀等形式,在讀中感知,讀中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在讀中提高語文素養。
2、實踐“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模式。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
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要,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往往是多元的,因而也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我在教學中力求體現這種模式。為了能讓學生有一種自主探究的意識,并激發學生的興趣。設計了一系列問題,引導學生分三次有淺入深地研讀課文,去尋找答案。
(1) 教學的開頭,我先讓學生從各種各樣好看的圖片中找一找航天飛機,
再以同學們找得對不對呢?來質疑引入。然后,引導學生該怎么辦?到書上去找答案,進行探究性學習。最后通過討論,學習航天飛機的外形來證實同學們判斷是否正確。
(2) 在了解航天飛機的特點和作用時,我以同學們課外還了解到了哪些知
識導入:再以同學們想不想一起來認真讀一讀課文看看課文向我們介紹了哪些知識?來引入課文內容的學習。讓學生自己讀課文,在自己讀課文中找出句子,再通過小組合作交流,最后集體來討論。在討論中理解航天飛機的特點和作用。
3、語文與實踐相結合,培養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
新課標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在第二學段(3——4年級)綜合性學習要求1,2兩條他是這樣寫的。(1)能提出學習和生活的問題,有目的地收集資料,共同討論。(2)結合語文學習,觀察大自然,觀察社會,書面與口頭結合表達自己的觀察所得。我在教學時,運用了課內與課外相結合的方法,來體現語文教學的實踐性。我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在課外從網上或課外書上收集有關航天飛機的資料,目的是:(1)體現實踐性(2)課內引向課外,拓展學生的視野,豐富課外知識。(3)體現小組合作精神。在教學完航天飛機的外形后,我讓學生說說課外已經知道了哪些航天飛機的'資料,使學生書面與口頭結合,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同時,與我們學校在搞的綜合實踐課題相結合,與區級課題“開展綜合實踐活動促進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發展”相結合。我想,既然課題已在進行中,所以應該在語文課堂中也能體現出來。
4、多形式地復述,內化課文語言。
在教學的第四個環節設計了在老師提出的兩種方法中任選一種來介紹“航天飛機”。這樣既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有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深化與理解。
5、開發智力,發揮想象,并與其他學科聯系起來。
課的最后,我設計了星級作業,按不同的難易程度分為一,二,三星級作業。目的讓差生有保證,讓優生有發展。更好地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并尊重不同學生能力發展的特點。與其他學科聯系起來,開發智力,發揮想象。通過自由選擇合作完成作業,也體現了同學們的合作精神。
6、運用課件進行教學。
本堂課,我多次用到課件。但歸納起來,有四方面的作用:(1)在課的第一個環節,我讓學生欣賞各種飛機的圖片,來激發學生的興趣。(2)在分析航天飛機的外形和飛出大氣層的情景時,運用課件起到了加深課文內容的理解。(3)在課文中的詞句難以理解時運用。在理解“專程”時,讓學生看課件理解要比老師口頭講效果好多了。(4)起到了小黑板的提示作用。
7、重視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
本課教學時,我著重培養學生的朗讀,表達,動手,動腦,想象能力,發展學生的合作精神。
小學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寫熟悉一個人》要求學生把熟悉一個人寫下來。可以多方面介紹他(她),也可以通過一兩件事寫出他(她)特點,讓他(她)給人留下較深印象。這次習作要求學生寫真實人,寫真實事表達真實感情。
二、說導寫生長點分析
“動態生成”是新課程倡導重要理念,也是我校課題實驗研究主題。 我們認為新理念下動態作文課堂生成應是價值引導下自主建構。如何在作文教學實踐中科學而藝術地把握好“動態生成”這一理念,真正使我們作文教學過程成為提升學生作文能力和提高學生作文素養過程?根據學生習作心理特征,對照本次習作教學目標,我們認為可以抓住以下幾個生長點以達成生成自主建構。
1、在創設情境中生成建構。“情以物遷、辭以情發”作文教學情境創設能喚醒學生原型體驗,生成表象,激起學生習作欲望。因此教師可采取多種形式“因寫設境”。比如:教師優美生動語言描繪、照片演示,視頻再現等,使學生入乎其內,并融情于境,真正做到不為文選情,而是言其心聲,進而達到如鯁在喉,不吐不快傾吐境界。
2、在“閱讀期待”中生成建構。閱讀期待往往會影響習作方式、風格,所以虛擬“閱讀期待”有利于學生習作時表達。比如,本次習作教學在引導學生對熟悉人找特點、說具體,教師可順水推水,虛擬“閱讀期待”,最想對他(她)說一句話?或你想用什么方式來表達?學生自由表達,最后訴諸筆端。這樣學生習作就充滿著真情實感。
3、在對話交流中生成建構。說照片、談視頻,評范文等板塊教學,是生生互動,師生互動過程,是情思交流,思維碰撞過程。教師應努力營造平等、和諧對話氛圍,鼓勵學生我口說我心,我心說我人,充分尊重學生童言雅趣,讓學生在對話交流中活躍思維,及時捕捉靈感并及時記下,讓學生在對話交流中耳濡目染,暢所欲言,互相欣賞,互相悅納,分享表達快樂。
三、說教學設想
《新課程標準》以全新教育理念,明確指出寫作教學應貼近兒童生活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要說真話,寫真事,抒真情。因此,本次作文教學,我以“真”來打開學生心靈窗口,以“真”來激發學生表達熱情,以“真”來牽引學生體驗多彩生活。為此,我做如下設想。
(一)教師選材,讓學生感受真實。
為帶動學生寫真實人,寫真實事,我以本班學生為對象,照片、錄象等資料,讓學生覺得生動有趣真實,拉近師生寫作心理距離,使學生從心里愿意去體驗“真實”。
(二)教師范文,讓學生享受真實。
我范文描寫是我班崔巖學生,開頭對照鏡子,那是一個留著短發,長著一對大眼,翹著嘴唇小男孩,那就是我,他活撥好動,愛幫助別人。下面就寫他怎樣幫助別人,真實生活,語言樸實,感情真摯,能打動學生心,讓學生感受到真實力量,拒絕虛假空話,享受真實語言帶來感動。
(三)自由表達,讓學生做到真實。
1、內容表達真實。學生寫人,身份、性格、愛好、品質等各不相同,是一個平常人,有著喜怒哀樂,有著優點缺點。只要是學生熟悉人,都可以作為習作對象。這樣選擇范圍讓學生無須去弄虛作假。
2、語言表達真實。從說真實到寫真實,學生個性化經歷在個性化語言表達中得到展示,學生有機會說實話,吐真情,養成真實表達習慣。
所以,在本次習作教學中,我愿意和學生在同一起路線上,一起學作文,寫作文,一起去領略本色作文魅力。
小學說課稿 篇5
一、 說教材分析
1、教材說明:
《泊船瓜洲》寫的是詩人停船在瓜洲之后,望著僅僅一江之隔的京口,想到離京口并不很遠的南京,不禁勾起濃濃的思鄉之情,表達了作者對家鄉深深的思戀和熱愛。通篇立意含蓄悠遠。
2、學生分析
五年級的學生已學過多首古詩,他們大部分能借助注釋、工具書、想象畫面等多種方法來讀懂古詩的大意,具有一些學習古詩的情感基礎和知識基礎,這為以詩讀詩、以詩學詩、以詩悟詩、創設詩韻課堂奠定了基礎。
3、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大體理解詩意;背誦并默寫古詩。
(2)、領悟詩人思念家鄉的思想感情,使學生受到熱愛家鄉的教育。
(3)、感受詩句的優美,品味詩人用詞的精妙,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語感。
教學重點:理解詩句意思,體會詩人所表達的真摯感情。
教學難點: 體會詩的意境。
二、設計理念
圍繞“讀中求解,讀中求悟”這一主題,,從語言文字入手,緊抓重點詞句,反復咀嚼,反復品味,反復朗讀,引領點撥學生把握詩詞意象,提升對古詩的感悟與理解能力。
三、說教學方法
基于對教材這樣的理解,針對學生的學情,下面我談談本課所采取的教學策略。
1、情境教學法
教學本首詩,我準備通過導語創設情境,簡筆畫圖片再現情境,語言描繪情境等多種手段,創設各種學生樂于接收,能享受其間的情境,使學生在多向互動的情境中感悟、誦讀、表達與創新。
2、讀悟教學法
小學語文古詩教學必須在朗讀中培養學生的語感,在讀中感悟,在讀中發展思維,在讀中理解,在讀中陶冶情操。所以我著重指導學生讀文、能有感情地背誦。
3、想象法:在教師的啟發鼓勵,開啟學生想象的閘門,揣摩人物內心的情感,抒發學生內心的情懷并發表獨到的見解,與詩人產生情感的共鳴。
四、說學習方法;
1、學生自己或者合作收集資料,培養學生收集資料的能力。
2、通過有感情朗讀、背誦、討論交流體會等活動,能夠學會學習古詩的方法,提高學生情商素質修養。
五、說教學過程
圍繞教學目標,我依據“讀——理解——感悟—鞏固延伸”這樣的格局設計了以下四大教學板塊:
(一)、展示搜集的資料,導入新課揭題、解題,簡介時代背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定格古詩教學的情感基調。
(二)、初讀感知,了解古詩大意這個環節我準備分三步:第一步通過自由讀、指名讀等形式指導學生把詩讀正確,讀得字正腔圓,重點指導讀準“間”讀jiàn(因為是“間隔”的意思);“萬重山”的“重”讀 сhóng;“還”讀zhong;第二步通過指點學生掌握讀詩規律,指導學生讀出詩的節奏,初步讀出古詩的韻味;
(三)第三步指導學生結合注釋讀懂詩意。
具體操作如下:先指導學生用以前學過的方法,即看注釋,查閱資料,邊讀邊想象等方法來讀懂古詩的大意,再和同位交流自己對句詩的理解。在交流的過程中,針對五年級孩子對詩中出現的三個地名比較模糊,我準備在黑板上展臺現長江簡圖,讓學生來看看三個地名,同時借助板畫指導學生理解第一、二行詩句的意思,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思考:在你看來,詩人離家近還是遠?學生也許有兩種答案,即覺得詩人離家很遠,或是詩人離家很近,師及時根據學生的回答組織教學,讓學生分別說出近和遠的原因,趁機引導學生抓住“一水”、“只隔”來領悟詩人實際離家的距離和他心中離家的距離,初步感悟詩人對家鄉的思念之情,并引導學生在感悟的基礎上朗讀古詩的前兩行,從而理解了詩句的意思。
(四)、走進詩境,體悟詩意
這一部分教學是本節課的重點部分,我準備采用想象、感悟、讀詩等手段引領學生感悟古詩韻味及詩人對家鄉的留戀和不舍之情,具體操作如下:
1、抓文眼“又”和“綠” 想象畫面,感悟詩境。
出示詩句“春風又綠江南岸”,引導學生理解“綠”的含義,并讓學生依據詩句想象江南的春天是一幅幅怎樣的畫面?接著突出“又”字蘊涵的深意:作者看到春天滿目的新綠,想到春天去了有再來的時候,而自己離開了家鄉,什么時候能再回來呢?引讀:此時此刻,詩人他怎能不想——明月何時照我還。遠望著美麗的故鄉,遙想著難舍的親友,詩人怎能不問——明月何時照我還。此時,學生通過誦讀最后一行詩,對詩人對家鄉的思念和依依不舍之情有了進一步的感悟。
……
經過這樣反復的吟誦,使學生深刻體悟作者的思鄉之情。
2、誦讀古詩,升華感情。
在以上分步品讀古詩的基礎上,再引領學生整體誦讀古詩,這不但是回歸到古詩的本體上來,更是學生情感的再次回歸和升華。
3、背誦古詩。
(四)、拓展延伸:
1、展示有關表達思鄉的詩句讓學生誦讀。
2、思念家鄉、親人是一種美好的感情,同學們可以通過寫信、打電話等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思念之情。
通過上述四個板塊的設計,緊扣目標,層層推進,不斷設置語言感悟、品讀的實踐點,引領學生體會詩人濃濃的思鄉之情,并將本課古詩輻射到其余相關詩句,升華了學生的理解和記憶,不僅積累和運用了詩句,還為學生提供了一個釋放和表達思念家人、朋友的情感空間
“讀中求解,讀中求悟”,顧名思義,讀是解與悟的方法和前提。在教學設計上,我安排了很多的讀,但仍然無法實現讀中求解、求悟,只能從解悟入手促讀。貌似指導學生“如何讀”以促解悟,而細想,確實有些牽強。這也是我在古詩教學中存在的困惑:短短數十字,學生在不解的情況下如何讀?這樣的讀又如何促解促悟?
從授課過程來看,反映出對新課標理解的不透徹,從而造成這樣或那樣的缺憾。
小學五年級泊船瓜洲說課稿2
一、說教材分析
1、內容分析
《泊船瓜洲》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二組第一篇課文《古詩詞三首》中的第一首,《泊船瓜洲》是膾炙人口、情意綿綿的思鄉詩,表達了作者對家鄉深深的思戀和熱愛。
《泊船瓜洲》一詩,據說是詩人王安石應召自江寧赴京任翰林學士,途經京口而作。末句感慨仕途多險,前途未測,表示的是再次赴京榮遇之際,對仕途沒有足夠信心之時,所有的鄉情仕意。當然,對于小學生而言,這一點可以不必深究。如果從詩的字面上看,可以說,是一首膾炙人口的思鄉詩。全詩的大意是:從京口到瓜洲僅是一江之隔,而京口到南京也只隔著幾座山。春風又吹綠了長江兩岸,明月什么時候才能照著我回到家鄉。這首詩寫的是詩人停船在瓜州之后,望著僅僅一江之隔的京口,想到離京口并不很遠的南京,不禁勾起了濃濃的思鄉之情。通篇立意亦含蓄悠遠。
2、學情分析
學生已學過很多古詩,他們能借助注釋、工具書、想象畫面等多種方法來讀懂古詩的大意,對學習古詩抱有一定的熱情。
3、教學目標
a、通過看注釋,查閱資料,邊讀邊想象等方法,感知詩詞大意,用自己的話講述詩句的意思。
b、結合畫面、音樂、想象江南春的美景,揣摩作者用“綠”的精妙,反襯作者的思鄉之情。
c、通過意境的創設、書寫作者的心聲、拓展資料的展示,來體會作者深深地思鄉情懷,順勢指導感情朗讀、背誦古詩。
4、教學重難點
重點是通過想象江南春美景、書寫作者的心聲、背景的資料拓展來體會作者深深地思鄉情懷;釋破“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的“綠”字的用意是本課的難點。
5、教學準備
教師:制作好課件;反復朗讀并背誦詩詞,深層次地體會情感,透徹地理解詩意。
學生:字典;搜集描寫春天的詩句、明月的詩句;搜集王安石的詩句;搜集作者的資料等等。
二、說教學策略
1、情境教學法
蘇藿姆林斯基說過:“兒童是用色彩、形象、聲音來思維的。”教學本首詩,我準備通過板畫再現情境,音樂渲染情境,導語創設情境,語言描繪情境等多種手段,創設各種學生樂于接收,能享受其間的情境,能使學生在多向互動的情境中閱讀、感悟、表達與創新。
2、讀悟教學法
小學語文教學必須在朗讀中訓練語言文字,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感悟,在讀中發展思維,在讀中陶冶情操。
3、想象法
挖掘教材的空白處,讓學生開啟想象的閘門,抒發內心的情懷,發表獨立的見解,揣摩人物的內心,產生情感的共鳴。
三、說教學過程
圍繞教學目標,我設計了以下五大教學板塊: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因為學生已積累了很多古詩,所以我準備用以“愁”為主題的詩句進行師生對詩的形式引入,讓學生快速地進土詩的課堂。之后就導入課題,再讀題、解題:重點是指導讀準“泊”,理解“泊”。
(二)、初讀詩文,感知詩意。
這個環節我準備分三步:第一步通過自由讀、指名讀形式指導學生把詩讀正確,重點指導讀準“間”讀jiàn(因為是“間隔”的意思);“萬重山”的“重”讀 сhóng;“還”讀huán;第二步通過范讀、模仿讀,指導學生讀出詩的節奏,讀得字正腔圓;第三步指導學生讀懂詩意。第四步先指導學生用以前學過的方法,即看注釋,查閱資料,邊讀邊想象等方法來讀懂古詩的大意再交流自己分別讀懂了哪個字或哪句詩的意思。我準備讓學生上黑板板畫的形式來幫助學生建立空間的概念,同時也借助板畫指導學生理解第一、二行詩句的意思,從而解決初讀理解上的難點。再借助板畫了解詩人此時人在何處(瓜洲)。
我覺得這一板塊的教學能達成目標一。
(三)、品讀詩文,想象江南美景(綠)
第三板塊教學為了突破難點,我準備采用讀詩、換詞、想象、音樂畫面等手段釋破“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的“綠”的精妙,具體操作如下:
1、讀“綠”
我先通過引讀法,從視覺、聽覺、觸覺、嗅覺等多種感官調動學生讀詩的興趣,反復吟誦“春風又綠江南岸”。
2、悟“綠”
第一環節先讓學生理解“綠”的原意,再理解它在詩中的意思,接著通過換詞,再引用王安石的典故,體會“綠”的精妙。第二環節主要是讀和想象。先讓學生自由練讀,浮現畫面,再把腦海中的畫面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出來,接著點擊春天“鳥語花香”的音樂,追問學生:你腦海中浮現的畫面能不能用我們積累的詩句來說一說,從而整合了其他描寫春天的詩句。有利于創設詩韻的課堂,還激起學生對學習古詩的興趣。
這一板塊的設計,使教學難點迎刃而解。
(四)、回憶往事,感悟鄉愁。
1、學生寫話、交流
這一環節中,我結合上面的想象,創設情境,讓學生想象寫話,回憶家鄉的美好時光,為漂泊他鄉而思念故鄉之情做好鋪墊。
2、緊扣“還”字,反復誦讀
這一環節準備借助音樂、引讀、詩人的北京資料,一步步敲擊詩人想還卻不能還的無奈的心情。這一板塊的設計是為了達成目標三,突出教學重點。
(五)背誦全詩
(六)拓展延伸
1、拓展其余有關鄉愁的詩句。
2、你還知道哪些關于鄉愁的詩句
通過上述六把板塊的設計,緊扣目標,層層推進,不斷設置語言實踐點,體會詩人濃濃的思鄉之情。并將本課詩句輻射到其余詩句,升華了學生的理解和記憶,不僅積累和運用了詩句,還為學生提供了一個釋放和表達情感的空間。
小學說課稿 篇6
各位評委、老師們:
你們好!我說課的題目是《日食和月食》。
一、教材分析
《日食和月食》是義務教育課程規范實驗教材教科版《科學》六年級下冊《宇宙》單元中的教學內容。
本課內容分為"了解日食現象"、"推測日食的成因"、"推測月食的成因"三個局部。
日食和月食,是同學們聽說過或觀察過的兩種有趣的天文現象。從教材的角度來說,把這兩種現象作為同學們學習的主題,有三個目的:一是因為這兩種現象對同學有吸引力;二是這兩種現象都涉和了同學在本單元要建立起的有關宇宙的基本概念,即天體是運動著的,日食和月食的成因是地球、太陽、月球三者之間的相對運動形成的;三是培養同學們從現象到實質的邏輯推理能力。
本課是同學們在學習了"地球的運動"以和"在陽光下"兩個單元以后認識發展的必定方向,從這個意義上說,這一局部內容是同學認識天體運動的典型資料,也是本單元學習的一個基礎局部。
二、學情分析
六年級同學通過中年級的科學課學習,已經形成了一定的科學態度,并掌握了一定的科學方法和能力,比方模擬實驗,類比推理能力。而教材對月食局部的光學傳達原理進行了淡化處置,突出了科學探究的思路和方法。同時也沒有強調用文字表述月食的形成過程,而是讓同學通過模擬實驗和類比推理,自身總結月食發生的原因。這種說課稿,既體現了同學為主體的指導思想,也突出了科學探究的教學理念。
三、教學目標
1、通過本課教學,使同學知道什么是日食和月食,明白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2、培養同學的實驗能力(做日食成因的模擬實驗),推理能力(根據日食現象推想日食的成因,根據日食的成因推想月食的成因)和想象能力(空間想象力)。
3、通過認識太陽、地球、月球三個天體的關系,使同學體會到自然事物(天體)是相互聯系的、運動的,運動是有規律的。
四、教學重難點
1、重點:指導同學認識日食的成因。
2、難點:根據日食成因推想月食成因。
五、教法和學法
1、教法:
(1)激發興趣,適時誘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考慮到本節課的教學內容相對籠統,而同學由于年齡的特點,籠統思維能力相對較差,所以我倡議以形象直觀思維為主,使用多媒體作為輔助教學手段,變籠統為直觀,為同學提供豐富的感性資料,激發同學的學習興趣。
(2)樹立正確的科學世界觀。引導同學模仿課件自身動手做實驗,破除"天狗吃了月亮"的迷信思想,樹立科學的世界觀。
2、學法:討論交流(看到的想到的),模擬實驗(日食的成因),小組合作,類比推理(月食的成因)。
六、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日食、月食視頻、動畫,日食、月食成因示意圖。
2、同學準備:電燈泡、小皮球。
七、教學過程
(一)教學引入
1、談話:同學們,你們見過太陽發生過圓缺現象嗎?
2、同學質疑、分析、發表自身的意見:根據同學已有的知識水平,多數知道這種現象是日食現象。(此時教師適時加以追問:關于日食你有什么問題嗎?同學分別提出想要研究的問題。如:日食是怎樣形成的?為什么會有日食現象……)揭示課題。
(二)學習新課
1、認識日食的成因
(1)下面我們來看一段關于日食的錄像。
(2)談話:根據剛才的錄像,你認為日食可能是怎么形成的?把你的想法和同組的小伙伴一起說一說。
(3)同學分組活動,討論日食的形成,并匯報討論結果。(根據同學的討論和已有的認知水平,同學對日食的形成原因有一些淺顯的認識,對此,我和時給予肯定)
(4)在同學討論的基礎上,我進一步提出:日食究竟是怎樣形成的呢?讓我們來考慮這樣一個問題:發生日食現象是太陽自身在一段時間內變黑了,還是太陽的光輝被某種天體擋住了?你認為哪種可能性大?(同學通過討論認為最有可能是太陽的光輝被某種天體擋住了)
(5)我又接著提出:假如是某種天體擋住了太陽的光輝,可能是哪個天體?我引導同學帶著這個問題來討論以下幾個問題:(顯示討論的問題)
①太陽被遮擋的局部邊緣是什么樣的?(弧形的)這說明擋光的天體是什么樣的?(圓的)
②在日食過程中,有時太陽的整個球面都被擋住了,成為黑色,這說明擋光的天體,從地球上看有多大?(與太陽一般大小)哪個天體可能是這樣的?(月球)
③太陽被遮擋的局部從哪邊開始,向哪邊移動?(從西邊開始,向東邊移動)這說明什么?(說明這個天體是自西向東運動的)哪個天體是這樣運動的?(月球)
(6)那么,綜合以上分析,你認為可能是哪個天體擋住了太陽的光輝?(月球)
(7)這時我提出:為了證實你們的想法對不對,我們可以做個實驗來驗證一下。
(8)同學利用實驗用具,自身設計實驗證明推斷的正誤,并匯報結果。
①利用電燈泡當作太陽,皮球當作月球,甲同學的頭當作地球。
②讓乙同學拿著"月球"圍繞著"地球"自西向東轉動,當"月球"運行到"地球"和"太陽"的中間時,三個天體大致成一條直線的時候,讓甲同學再看"太陽",還能看見"太陽"嗎?
③當"月球"不在"地球"和"太陽"的中間時,是否重新看見了"太陽"?
(9)在同學實驗的基礎上,我用課件演示日食形成的動畫。
(10)根據以上研究,參考日食形成的動畫,用自身的話說說日食是怎樣形成的?(月球圍繞地球轉,地球圍繞太陽轉。當月球轉到地球和太陽中間,三個天體大致成一條直線的時候,月球的影子就會投在地球上。處在月影里的人,由于被月球擋住了視線,就看不見太陽或只能看見一局部太陽,這就是日食。)
2、認識月食的成因
(1)問:既然有日食現象,會不會有月食現象呢?(演示月食過程圖)請你說一說你對月食的了解。(演示月食1演示月食2)
(2)演示月食圖
(3)討論:月食是怎樣形成的呢?你能根據日食的成因,想一想月食是怎樣形成的嗎?
(4)同學分組討論并匯報結果。
(5)演示月食的錄像
(6)能過討論,看了錄像后,你能用自身的話說說月食形成的原因嗎?(月球圍繞地球轉,地球圍繞太陽轉。當月球轉到地球背著太陽的一面,三個天體大致成一條直線時,月球就處在地球的影子里,太陽照在月球上的光被地球擋住了,這時就會發生月食。)
(三)鞏固應用
1、教師講解:日食和月食現象,自古以來就吸引著人們去研究,我國遠在三千年前,就有觀測日食的記錄,這是世界上最早的關于日食的記錄。
以前,由于人們不了解日食和月食的成因,對于日食和月食有各種猜想,其中有不少錯誤的、迷信的說法;經過多年的探索,人們才認識到日食和月食是太陽、地球、月球三個天體相對運動的結果。現在,人們不只知道日食、月食的原因,而且已經掌握了日食和月食的規律,能夠準確地計算出日食、月食發生的時間和地區。
2、鞏固練習:今天,我們研究了日食和月食的成因。請你試著做一做下面的練習:分別畫動身生日食和月食時,太陽、地球、月球三個天體的相互位置圖。
八、設計理念
《科學(3~6年級)課程規范(實驗稿)》指出:"小學科學是以培養科學素養為宗旨的科學啟蒙課程。"教學此課,我主要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展開探索的:
1、從舊知入手,因勢利導。同學已經在前面的一課中學習到了月相的知識,并聯想到日食和月食的的概念。從這里開始本課的教學,既體現了知識的連貫性,也使同學學得自然。在教學中,我把日食的形成的原理作為教學的重點,把月食的形成原理,作為一個探索作業的形式,既倡議了同學自主學習方式,同時也培養了同學的類比推理能力。
2、以圖解為載體,促進理解。天文知識的學習,一般是不可能直接觀察到的。所以,我就利用圖解來讓同學初步認識發生日食和月食的條件。這也是一種直觀教學的方法。
3、利用多媒體課件,加深理解。重現日食和月食發生時候的現象,這樣使籠統的東西更加形象化,從而有利用協助同學加深理解。
4、通過模擬實驗,培養能力。模擬日食和月食發生的過程。通過這個過程,既可以鞏固知識,同時又能培養同學的實驗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
5、通過畫圖練習,鞏固知識。同學學完了這一刻,真正能在腦海中留下印象的,主要還是示意圖;要想真正的理解日食和月食的形成,主要還是要借助示意圖。所以,在教學的最后環節,設計一個練習,就是讓同學畫示意圖。即使有少數的同學在前面的環節中還沒有掌握,那么通過畫示意圖,仍然可以理解形成的原理。
通過以上教學手段,使同學在直觀中理解知識,在考慮和討論中形成知識,在實驗練習中鞏固知識。
我的說課完畢,感謝大家,歡迎指教。
【實用的小學說課稿范文錦集6篇】相關文章:
實用的小學語文說課稿范文錦集十篇08-13
實用的說課稿初中范文錦集5篇07-09
實用的人教版小學語文說課稿范文錦集八篇08-13
實用的人教版小學語文說課稿范文錦集9篇08-13
【實用】說課稿初中范文錦集8篇07-07
【實用】說課稿初中范文錦集四篇07-02
實用的人教版小學語文說課稿范文錦集十篇08-16
實用的語文說課稿初中范文錦集五篇07-26
實用的數學說課稿初中范文錦集九篇07-26
實用的語文說課稿初中范文錦集8篇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