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術說課稿14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說課稿,說課稿有助于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那么應當如何寫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高中美術說課稿,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高中美術說課稿 篇1
一、說課的內容
讓色彩呈現生命“平面設計”一節課。按結構可分為如下八個步驟
(一)、開場白:(說課題意介紹、教學形式介紹、自我介紹等)
(二)色彩平面設計課是高二年級美術特長班高考應試的中心內容,也是本章的重點課節之一。教學內容是在表現性色彩和抽象性色彩間學習與研究的思維方式,要從三維空間轉化到二維平面上,從主觀色彩表現至抽象語言,用色彩表現出情感的符號,是藝術審美、藝術品位的培養。導練學生學習設計色彩能力的訓練,是具象與抽象、有彩色與無彩色表現等豐富巧妙的構思表現手法。使其自然色彩經過分析概括和提煉成為設計色彩,從整體認識超越自我的隨意想象和色彩的印象效果。擺脫一切寫實強烈的主觀狀態,舉一反三地思索,集體參與配色練習,共同探討,師生對話互動,明確理解色彩的三屬性及其相互關系,把握理念走出應試教育教學誤區。為以后的學習設計色彩知識奠定堅實的基礎,并具有廣泛深遠的現實意義。本節課的特點之一是研究“色彩感覺”,對客觀事物的視覺心理印象,加以象征性的表達結構及其呈現生命節奏的色彩構圖,助于學生對藝術的高度概括與理念深入理解。特點之二是“色彩的心理”,用簡練概括的教學語言描述色彩給予人的心理影響,分析比較復雜的抽象化現象。特點之三,“色彩的象征性”,給視覺上體現色彩美的內涵與審美印象,運用科學有效的方法對學生進行傳授藝術美。特點之四,“平面設計的表現方法,配色步驟與綜合演練”,運用比較的方法協調色彩間的相互關系,指定領域補充內容,形式多樣的綜合實踐。倡導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和探究方式。
(三)、通過課程的實施是以提高學生的設計思維,開闊藝術視野,突出學生實踐,體現學生主體,優化課堂教學效率。以“導”“講”“練”“評”并進的教學模式與具體方法,正確理解平面設計色彩的抽象性語言和互應關系,使色彩在形狀、構圖、圖形、風格、樣式等不同的要素中創造出和諧的平衡狀態。要求學生在課堂內領悟、分析、歸納、探究的藝術方法,掌握其本質特色,由淺入深地進行學習色彩關系與配色方法,學會研究問題,從整體素質角度去謀劃課堂教學的有效方法,主動地去激發,溶合學生“學的意識”。
(四)、如果能抓住色彩語言,色彩的表現形式,色彩的象征性與配色方法,也就把握了平面設計要素與變化規律。所以在本節課教學中,要把色彩語言,色彩的表現方法作為教學重點。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以科學的手法提高學生的設計能力和正確的操作過程。以群體教學與個別幫助為基本形式,開發學生的藝術潛能,改進教學方法,更新教育觀念,面向教學改革的趨勢探究藝術,發展藝術。
高二年級特長生思維能力較單一性,他們習慣表現于寫實性色彩,使學生感到有些困難。因此對設計色彩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多量分析、比較、探索、創新等各個環節的教學難點。要密切聯系新舊知識,利用演示和講解來完成范畫,活躍課堂氣氛,把突破難點的過程當成鞏固和加深對舊有知識的理解應用過程。同時培養學生分析能力的過程,從而全面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和要求。
(五)、學生學習設計的興趣正在從直觀——因果——概括認識轉化,他們的思維也在從具象轉化為抽象,三維立體轉化為二維平面。所以通過傳授使學生多觀察設計色彩,運用類比引導學生建立立體交叉模式討論平面設計的要素與變化規律,歸納出設計的根源,讓學生全面理解教材(課程)。于此這節課可采用綜合運用直觀演示、講授、自學、討論、點評并電教手段多種形式的教學方式。教學中教師要端正教學思想,跨越思維導練,激勵創新意識,優化課堂教學基本環節,以導練為起點重視教學過程,加強師生間的雙向活動,生生間展開討論。積極樹立起適合未來的藝術時代的多元化、多向量、多層次和高雅美的現代藝術教育設計觀,進而發展人的全面思維和審美情趣。由于本節課的內容較多,教學容量大,教師要嚴格控制教學進度,順利完成本節課的教學任務。
(六)、從以上分析,教學中了解到平面設計教學的內在因素,并向教師提供一些教學活動方式。滲透設計教學傳授藝術理念,要更加掌握藝術知識技能為中心,培養能力發展智力為方向,突出重點把握難點,目標明確,層次分明等過程,演示教學把“低能”轉化為“潛能”的一種教學模式。
教學程序:
1導入新課:(組織教學、鞏固知識、引入課程)。
——以創設學習環境,激發學習興趣為導入新課的指導思想,列舉生活、實踐、臨摹、寫生、創作、印象主義為例,引導學生觀察歸納他們的共同特征,再說明平面設計表現形式的重要性及現實意義。例如:可以稍加詳細地闡明電腦數字化設計色彩的優勢,將虛擬空間的現實性,復制修改的快捷性,設計制作的方便性等方面,使運用繪圖軟件Adobephotoshop來完成藝術作品,引發出新的視覺形式。即先從最簡單的基本形式開始,再逐步深入了解復雜的表現過程。強化平面設計知識,研究設計基礎,讓學生多觀察、體驗、分析、比較、創新等思維能力,進入新課的軌道。
2新課教學:(板書設計、示范作圖、啟發談話、組織討論)。
——現代教學論認為,設計課不僅具有傳授藝術知識的功能,而且還有培養能力發展智力其審美功能。是按照新課程改革要求運用合作、自主、探究的學習方法,引導學生演示操作入手,介紹復雜的技能過程。通過實踐、體驗、創新、民主、開放、以科學的課程理念開發潛能。增進師生之間的密切聯系,并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創新問題等過程。
了解色彩的三屬性及相互關系、無彩色系和有彩色系表現方法、色彩的感覺、象征、聯想、調和等相關知識的掌握,不同國家、民族、地域、對色彩的喜愛與禁忌有所不同,對色彩基本上都是按照當地風俗習慣來使用的。面對實際把握特征,體現藝術風格。
配色的步驟:
1、根據配色目的由大色塊處著手(如基色或主色),通過大的色塊確定畫面主要色調的冷暖、明暗、華麗、樸素等氣氛。
2、當畫面大的色調確定后,再根據配色的目的確定一個適合的主色。
3、決定主色和基色之間的輔助色,使主色與基色之間有一個過渡的色彩,并在對比中達到協調。
4、決定賓色,這時應該根據所需營造的畫面效果與布局來考慮色彩的對比,均衡等關系。
5、我們在配色時,注意到色彩的流行性和地域的色彩嗜好的時候,不能被傳統習慣所限制,應該充分發揮個性,避免使用個人的習慣色,雖然個人常用顏色會令你信心十足,但更要拓展擁色的范圍到不常用的或者不喜歡的顏色,才能達到創新的色彩領域。
6、利用比較的方法,使色彩相互間的關系更加的協調,并且依照個人美感經驗和配色目的等,作細微的調整。
7、最后根據畫面的需要決定是否使用點綴色。此時,可按教室里每行或每組內找一名學生敘述。為了使學生進一步深入了解變化規律,教師引導學生一起完成設計內容,以提高教學效率。
并提出一些問題:★平面設計的作用是什么?然后啟發學生分析歸納得出結論。
在分析操作過程中,學生的形象思維所面臨問題,一是學生習慣表現于寫實性分析操作,對抽象性分析感到有些困難;二是學生對單一性分析操作時表現效果良好。在引導學生討論問題時,按照作品本身的發展規律出發抓住本質特色,每一步討論有根有據,使學生分析操作討論問題的能力得以培養和提高。
3常規練習:(巡回輔導、教師總結為相結合)
為使學生所學知識掌握的牢固性、穩定性、藝術性、并把知識技能遷移到設計之中。此環節上進行鞏固和練習。具體做法是先留幾分鐘時間讓學生回顧本節課中所講解的內容。接著做另一個方面的工作:1打開本節課完成的作品,修改或添加文字及顏色,以便靈活掌握設計風格。讓學生分析討論,師生對話互動,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2學生所設計的作品能分清寫實性與抽象性,并把握色彩變化規律,使之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4布置作業
為使學生系統全面理解和掌握平面設計原理,要求學生集體配色練習,分析色彩間的秩序和對比關系。選擇不同色調畫面,用色塊剪貼的方法做若干張色彩分解練習。此作業的目的是通過對現成品的構成要素的運用,培養學生開發性地利用現成品進行再構成的能力。其次,運用所學知識技能準備一幅抽象性平面設計素材,并預習下節課內容。
(七)、板書:設計版圖的直觀性,全面性和系統性較強,在電腦屏幕上保留的時間較長,對學生視覺的刺激作用明顯。將把虛擬空間設計成有聲有色的版面,虛實相應,色彩豐富的狀態。教學中新建畫面與打開的素材要按順序疊放靠左,以免影響作畫過程。作畫的顯示比例要大一些,必要時使用縮放工具,用導練的方式進行操作,使之把設計的稿件剪切并粘貼到另一個空文檔中,將某些環節留給學生分析作圖,這樣操作時效果較為理想,設計完成之后關閉所有的素材和不必要的畫幅,然后將成功的作品保存或打印輸出即可。
(八)、以上是讓色彩呈現生命(平面設計)一節課教學認識和對教學過程的設計,從提出問題到圓滿解決,教師通過以講解和演練啟發,同時引導學生回顧學過的設計知識,靈活運用表現風格。使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逐步深化,即要掌握知識也學會感性認識與理性認識的分析與研究方法。
我們已經學完了讓色彩呈現生命(平面設計)一節課,通過設計操作學到了一些設計色彩的特點和表現方法,對客觀事物視覺的心理現象。運用比較分析的方法協調色彩間的相互關系,指定領域補充內容,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從三維立體轉到二維平面的抽象語言,優化設計效果,把“低能”轉化為“潛能”,形成一套新穎的藝術設計模式。積累了一些審美知識、技能、經驗,同時提高了學生的品德素養。初步具備了設計課程相關素材,雖然講完一節課程,但對設計的游歷應是剛剛開始,希望同學們的設計知識以理念為開端,在你們的一生中不斷去感受美,體驗藝術人生,豐富自己的情感與聯想,陶冶情操,提高心智領略出藝術的無限自由,做一名身心健全,健康向上的藝術人生。
高中美術說課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中國畫從題材內容來分類,分為人物畫、山水畫和花鳥畫三大類。在整個教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節內容屬于民族文化傳統類教材,對學生進行傳統文化教育和激發民族審美情感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2、教學目標
①知識目標:讓學生對中國繪畫的藝術特點作基本的了解和認識。
②能力目標:通過引導學生掌握欣賞美術作品的方法,提高學生的美術欣賞能力
③美育目標:通過美術作品的欣賞,使學生開闊眼界,增長知識,陶冶愛國主義情操。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趣味,樹立正確的審美觀點。
3、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對我國悠久的文化傳統和繪畫藝術作基本的了解和認識
教學難點:涵蓋面比較廣,無法詳細地進行介紹。引導學生掌握美術作品的欣賞方法,提高美術欣賞能力。
二、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是教育觀念的具體體現、是實現教學目標的重要手段。我根據“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采用以下教學方法
1、比較分析法:通過中國作品《朝元圖》與外國作品《蒙娜麗莎》的比較,學生能夠形象地分析并得出結論:中國古代人物畫生要的造型手段是“線條”。
2、引導探究法:美術作品欣賞是個體的審美活動。繪畫作品是靜態的物質形態,如果讓學生獨自找出審美的切入點,并展開欣賞,最后得到健康審美感受,是比較困難的。這一過程需要教師的逐步引導,所以我采用“引導探究法”。
3、運用投影儀輔助教學
三、學法(主要培養其思維能力)
美術欣賞活動是一種個性化的情感活動。在教學生掌握美術作品欣賞方法的同時,也應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充分的培養和鍛煉,比如:
1、描述:形象思維為主。
2、感受:由形象思維轉為抽象思維為主 感性認識 理性認識
3、理解
4、評論:上升為創新思維。
四、教學程序
教學過程
導入探究課題:由祖國燦爛文化,優秀繪畫傳統導入課題“形神兼備遷想妙得”,講解關鍵詞“形”、“神”。
新知探究:
環節1:
我國早期的獨幅繪畫作品——帛畫
重點介紹我國古老的帛畫《龍風仕女圖》,了解中國畫基本形態確立時期的繪畫水平和藝術風貌。
請同學們迅速瀏覽課本1—2段,請第一組的一位同學回答,同組的同學補充,教師總結講述。
《龍鳳仕女圖》這幅古畫是古代葬儀中使用的旌幡,反映了當時楚國上層社會流行的死后升天的意識。在畫面中,描繪了龍鳳在引導墓主人的靈魂升天的情景:畫面右下方有一位側身行進的婦女,發髻高盤,闊袖長袍,雙手合十,其上方有一龍一風正騰空飛舞,引導仕女前行。此畫以毛筆繪成,畫法為線條勾勒兼平涂著色,構圖主次分明,造型生動。
環節2:
敦煌莫高窟壁畫
了解《鹿王本生圖》繪畫故事情節。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
環節3中國古代人物畫
《步輦圖》:閻立本 這幅作品忠實地表現了唐代中央政權與邊遠民族的友好交往,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人物動態較為拘謹而重面部特征的刻畫。
《文苑圖》韓晃 描繪了文人雅集的場景。構圖疏密得當,設色淡雅,筆法細勁流利,衣紋略作顫筆,人物刻畫細致入微、動態各異、形神兼備。
《采薇圖》:畫中人物刻畫生動傳神,森森然正氣溢與筆端。衣紋簡勁爽利,以襯托人物剛直不阿的性格。樹石畫法粗簡,墨色濕潤。
《張卿子像》:明代肖像畫的代表作,畫家對人物面部的刻畫細膩,富有體積感,衣紋用筆簡潔,人物比例適度,體態自然,栩栩如生,體現出畫家非凡的觀察與表現能力。
《漁翁漁歸圖》:清代畫家黃慎的作品,畫面人物動態生動,富有生活情趣。此圖為水墨大寫意,水墨交融,畫家以狂草入畫,畫風粗豪奔放,氣勢貫通,別具一格。
環節4
中國古代山水畫
重點欣賞:(北宋、南宋、元代的山水畫作品)
1、設疑、討論、解疑
剛才的欣賞對中國山水畫的發展有了初步的了解和感受,看到同學們有種意猶未盡的感覺,很想再進一步去理解山水畫的內涵,好!接下來就讓我們以小組合作討論的方法來欣賞幾幅較典型的山水畫作品。
2、圖片:北宋范寬《溪山行旅圖》
南宋佚名《深堂琴趣圖》
元代倪瓚《六君子》
3、小組討論搶答
屏幕出示:(1)這3幅在選材和表現手法上有什么異同?
(2)這3幅畫分別表現了怎樣的意境?
(3)你比較喜歡哪幅作品,為什么?
小組代表發言:
小結:同學們說的很精彩,觀察的也很仔細,能夠說出一些內涵的東西,老師著重講解一下這三幅作品更深刻的意義。
范寬的《溪山行旅圖》以俊偉屹立的大山、一瀉千尺的飛浴、路邊淙淙溪水及山路上的驢隊行旅為對象,真實的畫出北方山川的壯美,使人如身臨其境。他所畫的崇山峻嶺,往往以頂天立地的章法突出雄偉壯觀的氣勢,又用碎而堅實的筆墨皺出富有質感的山石,山麓畫以叢生的密林,成功的刻畫出北方關陜地區“山巒渾厚,勢壯雄強”的特色,被譽為“得山之骨,與山傳神”。
《六君子》圖是倪瓚的作品,三段式平遠構圖,近處有六棵樹,中隔大片湖水,畫上端有一疊遠山,以渴筆畫山石樹木,山石作折帶,皴間用披麻效,樹木頗具姿態,景物不多而充滿深秋時的凄涼靜寂氣氛。畫上有黃公望等人的題詩。所謂“六君子”也就是畫中的六棵樹。畫家為這些樹木寫照,另有寓意,黃公望的題詩己點明。倪瓚的作品筆墨松秀簡淡,絕少有設色者,甚至連圖章也不用,畫中多長詩,作楷書,力求樸素清雅,其畫風在元明兩代中也獨具特色。
《深堂琴趣圖》此畫雖不知何人所作,但從畫面中可看出畫風嚴謹不茍,水墨設色兼工,皆精而不冗,洗練而有情致。畫幅雖小而神氣迥出,表現悠遠的空間及濃郁的詩意。
環節5
中國古代花鳥畫
中國花鳥畫不是僅僅為了準確地描繪現實中的花卉禽鳥,而是集中地體現了中國人與自然生物的審美關系,借此抒發白己的情感,間接地反映社會生活,體現一定的時代精神。
讓我們以小組合作討論的方法來欣賞幾幅較典型的花鳥畫作品,請一位同學回答,同組的同學補充,教師總結講述。——
《芙蓉錦雞圖》:體現了趙估所倡導的觀察物象要細致入微,寫實表現要精準傳神,畫面構成要有詩的意蘊的美學思想。
《榴技黃鳥圖》:所繪黃鳥造型準確,富有生趣,畫面渲染精妙,富彩鮮潤,體現出畫家對花鳥情趣的觀察達到精細入微的程度,融注了宋人對自然界的獨特審美情懷。
《荷花水禽圖》:畫面上孤石倒立,殘荷斜掛,一只縮著脖子、好像瞪著白眼的水鳥孤零零地蹲在石頭頂上,顯得極其冷落孤僻,很像是畫家的自我寫照。全畫筆墨簡練,畫中大片空白更增強了作品悲涼的氣氛,正如古人所說的“無畫處皆成妙境”。
五、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欣賞和分析了中國古代繪畫作品,中華民族的祖先為我們留下了豐富多彩,輝煌燦爛的繪畫藝術瑰寶,而我們通過從帛畫、壁畫、人物畫、花鳥畫、山水畫中領略到中國古代繪畫的風采。下節課我們將要學習外國古代繪畫擷英,請同學們提前預習。
高中美術說課稿 篇3
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美術鑒賞第16課《美在民間永不朽一一中國民間美術》。我主要從教材分析、教法運用、學法指導和多媒體教學過程演示四個步驟加以闡述:
教材分析
一、本課的內容、地位、作用
本課的教學內容分四大問題層層遞進。通過介紹最有代表性的藝術樣式,了解民間美術與民俗的關系,欣賞課文圖板中優秀的民間美術作品,來理解民間美術的特征。本課知識容量大,因此我根據教材把握住它的基本精神,以便更有效的傳授各知識點。理解相關概念是本課教學的一個重要方面。這個方面要放到課文的整體精神和結構中去才能有利于課堂的深入。并借助于本課或相關美術作品進行教學,這樣可以使學生有更形象的認識,而不致陷入概念之中。
二、教學目標:
1、通過講述、演示和欣賞使學生明確民間美術的基本概念。
2、了解豐富多彩的民間美術形式、民間美術的藝術特征以及民間美術與民俗的關系。
3、使學生明確民間美術的重大意義,豐富和發展學生的藝術創造力。
三、教學重點:讓學生了解中國民間美術中最有代表性的藝術樣式以及民間美術與民俗的關系,理解民間美術的特征。
四、教學難點:是第二部分“如何界定民間美術?”和第五部分“如何理解民間美術的特征?”這兩部分內容理論性較強,其中還有一些專業名詞。
教學方法:
依據本課的性質及學生狀況,我主要采取“激發啟發—引導分析”的方法,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具和實物教具,不斷采用欣賞,啟發、歸納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在實例的引導下,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自覺性,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使每個學生都能參加到動腦的積極思維中,真正做到面向全體。運用視頻、圖片欣賞,實物觀察和觸摸,激發學生興趣,優化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效率。并提問學生,組織討論,這樣多法并用,即培養了他們分析作品的能力,又啟發了學生的思維。
學法指導:
引導學生采用觀賞、觀察,實踐,討論歸納的方法學習。用多媒體展示相關視頻,并巧妙導出本科課題。要有新意,有氣勢,有激情,使學生產生躍躍欲試的心志,。再給學生提出要求引導學生觀欣賞藝術作品并自主探究、親手創作,了解豐富多彩的民間美術形式、民間美術的藝術特征以及民間美術與民俗的關系。討論明確民間美術的重大意義,豐富和發展學生的藝術創造力。
教學內容:
一、導入探究課題(時間:5分鐘)
(一)教師創設問題情景,導入探究課題
播放視頻《俏夕陽》。20xx年春節晚會,以唐山皮影藝術為題材的舞蹈《俏夕陽》深受觀眾的喜愛,以皮影舞蹈的形式烘托出春節歡快喜慶愉悅的氛圍。
皮影是融音樂、舞蹈、美術、戲劇等民間文藝于一體的藝術形式,廣泛流傳于民間,皮影又是民間美術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民間美術是中華民族的藝術之根。共同走進中國民間美術。
(二)學生領會新課意圖,愉快接受課題
1、感受音畫氣息由此產生共鳴,并激發學習興趣。
2、交流本課探究的意圖、必要性。
二、新知探究(時間:16分鐘)
(一)根據圖片和舉例讓學生分析民間美術的范疇,民間美術的界定,民間美術的多種形式。
(二)就民間美術的三種最具代表的藝術樣式作深入探究:
剪紙:學生討論回答是否見過剪紙作品,反映的是什么內容。教師作詳細講解:剪紙可以用來表達喜慶與祝福,剪紙還是最普遍最單純的民間美術,剪紙還是各種民間美術的基礎。欣賞黑板上張貼的剪紙作品,可見剪紙藝術的要求很嚴格。另外,剪紙不僅可以用剪刀,還可以用刀刻。總結剪紙的三種形式。再來看一幅非常有代表性的作品一一《五福捧壽》。剪紙中有一類是做刺繡的底樣,北京地區俗稱花樣子,使用刀具在紙上刻成,內容有花烏蟲魚各種題材,巧手繪制在枕頭、鞋頭、肚兜等物品上。學生欣賞實物展示,總結剪紙的種類:分為窗花、刺繡花樣、頂棚花、門箋、禮品花等。
刺紛:中國有四大名繡,分別是:蘇繡、粵繡、蜀紛、湘繡。刺繡的應用范圍很廣,我們來看能用在什么地方?學生思考回答:可用于服裝、鞋帽、枕頭、帳簾、錢包、香包等。接下來屏幕上展示的是苗族婦女的刺繡作品。藝術大師劉海粱對苗族刺繡給與很高的評價:“縷云裁月,苗女巧奪天工,蘇繡、湘繡比之,難以免俗。”教師說明:少數民族中蘊藏的民間美術種類繁多,風格各異,它是中國民間美術中最重要的部分,應引起我們的注意。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民間美術也是多樣的,要學會尊重少數民族文化,學習優秀的民間藝術遺產,不斷豐富民間美術的寶庫。
欣賞“五毒的小布鞋”,提問:民俗中是如何體現民間美術的?民間美術總拿民俗做文章,他們之間究竟有什么樣的關系呢?學生思考并回答:民間美術和民俗活動有極為密切的關系,是伴隨民俗活動而發展的。民間美術的題材與語言多有民俗依據,它必須符合民俗觀念、民俗傳說和民俗活動的要求;民間文化也離不開民間美術,許多民俗活動都是通過民間美術增加了色彩和情趣;民間美術既是民俗文化的造型載體,更是民族精神的視覺象征。
年畫:提問為什么春節時家家戶戶都要貼年畫?學生思考回答:為了滿足納福迎祥、萬象更新的民俗需要。年畫種類繁多,題材內容異常豐富,當然如今已不常見了,但在我國部分農村依然保持貼年畫的風俗。教師闡述:中國不僅有四大名繡,還有三大年畫產地分別是:天津楊柳青、江蘇桃花塢、山東濰坊楊家埠。欣賞不同類型的年畫作品,感受中國民間美術的親切和生活的美好。
三、創設互動探究平臺(時間:16分鐘)
(一)欣賞中國民間的剪紙、刺繡、年畫、泥塑、玩具等美術作品,讓學生思考探究中國民間美術多種類別之間的共性,并回答:就作品的內容和采用的美術形象而言,民間美術有寓意和象征的特點,在造型上,特別概括和質樸、大方;在色彩上,較多采用大紅、黃、綠、藍等較鮮艷的顏色,對比明顯,鮮亮而富有喜慶氣氛。
(二)欣賞民間美術作品并讓學生給這些作品起名字,教師給與評價
四、歸納總結:系統知識,德育滲透。(時間:3分鐘)
教師闡述:從這堂課中我們了解了民間美術的種類及藝術特征,以及怎樣欣賞民間美術作品。有一句話這樣說:“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文化的才是永久的。”一個民族沒有自己的民俗文化是非常可悲的,希望同學們從自身做起,共同關注生活,關注民間美術,讓民族文化傳承下來。
教學的主要功能是教會學生學習,本課通過教師啟發、引導、點撥,調控探究方向,及學生自己合作探究,在寬松的教學情景中開展了豐富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在盡最大學力能夠到達的區域內學習。知識是能力的基礎,能力是知識的升華,升華的途徑是應用與整合。通過應用使知識與方法得到整合,讓學生運用本課所學知識,立足實際,活學活用,回歸生活,使學生感到學有所獲。既要關注學生掌握美術知識、技能的情況,更要重視對學生美術學習能力、學習態度、情感與價值觀等方面的評價。強化內在的激勵作用,弱化評價的甄別與選拔功能。
高中美術說課稿 篇4
我今天的說課的題目是《從傳統到現代》,我主要從一說教材,二說教法,三說學法,四說教學過程設計,五說板書設計來加以闡述。
一、說教材
《從傳統到現代》是湘版高中美術新課程實驗教科書《美術鑒賞》第二單元第六課。本課通過賞析一些美術作品使學生學會解讀現代主義美術作品,準確把握現代主義美術的特征以及與現代社會的.關系。
我根據教材內容和新課標的要求,結合學生的實際能力,我設計了如下的教學目標:
1、了解東西方文化的碰撞對中國藝術的發展產生的影響;
2、了解中國美術在走向現代化的進程中所經歷的主要過程;
3、了解中國藝術家突破傳統、追求創新的主要思路與觀念。
在學習了新課程標準,深入理解教材的基礎上,我設計了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及難點:
本課的重點是:在現代社會文化背景下的中國藝術是如何突破傳統,走向創新的。
本課的難點是:美術"現代化"的方式和原因。
二、說教法
我根據教學目標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新課標倡導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的思想,在教學中,我將采取以下幾種教學法:
故事激趣法:在開始采用講故事的形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欲望,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熱情;
啟發談話法:整個課堂運用談話法,在與平等對話過程中,力圖抓住關鍵,培養學生分析事物,解決問題的能力;
3、 創設情境法:用課件的展示把學生帶到特定的情境中,使其產生一定的體驗,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4、 提問教學法:采用分層次,分目標地選擇學生來回答問題的方式來進行課堂教學,鼓勵所有同學積極參與。
三、說學法
在教學過程中,以幫助學生形成獨立觀察、獨立思考,自主學習的意識的宗旨,我將采取以下幾種學法進行學習:
(1)觀察體驗法: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觀察,引發學生豐富的聯想,活躍思維,引導學生在觀察作品時形成自己的看法,并作一些大膽的猜測,避免用一些所謂藝術史上的定論來否定學生的觀點,讓學生做適當的論證,通過比較的方法辨析不同類別的美術作品。
(2)合作學習法:在學習活動中,讓學生通過分組討論交流,大膽的表達出自己的感受,交流彼此的經驗,形成互動探究的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
四、說教學過程設計
圍繞教學目標,依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本課的教學過程分為三大環節
第一環節:復習并導入課題
回顧上節課所學習的歐洲3個美術流派,并由安格爾的作品《浴女》引出且以講故事的方式講述劉海粟使用人體模特寫生的事件,在新文化運動中提出進行美術革命的的要求,進而導出課題《從傳統到現代》
第二環節:新授
在這個環節里我分為五步驟:
步驟一:
通過幻燈片向學生展示人民大會堂中的巨幅山水畫《江山如此多嬌》。以啟發談話法與學生交流作品所具有的強烈的民族風格和時代感,提高學生審美鑒賞能力,由此得出現代中國山水畫既保留了傳統山水的一些創作技巧,又進行了合理的突破,更多地從作品與環境的整體關系去權衡,具有更宏觀的現代意識。
步驟二:
講述日寇侵華時中國人民悲慘的生活,并伴隨著音樂展示愛國畫家蔣兆和的《流民圖》將學生帶到當時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情境中,使其對人民流離失所的生活產生一定的體驗。采用小組合作形式進行,讓學生討論《流民圖》與文人畫中的人物畫有何不同。教師擔任協助、引導的角色,使學生深入地掌握比較式鑒賞,提高美術素養,得出現代中國人物畫將傳統中國畫的材料和技法與西方繪畫的造型方法相結合,將以前文人畫不加以表現的真實社會生活納入到繪畫中,既保留了民族的藝術形式,又吸引了西方的表現方法,走的是一條中西合璧的道路。
步驟三:
在這一步驟主要講解藝術家們將由國外引進的素描和油畫吸收,并將之本土化,用來表現中國的主題。具體以作品《田橫五百士》、《血衣》、《父親》為例賞析,通過講述田橫五百士的故事引起學生學習興趣,了解作品所體現的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精神;講述我國的土地革命,以提問教學法加深對《血衣》理解,以觀察體驗的學習方法讓學生自主學習加深對《父親》的印象。
步驟四:
通過幻燈片展示多幅傳統年畫與現代年畫,比較之間的不同,以提問教學法和觀察體驗法進行師生交流,得出西方文化進入中國之后,一些新的事物納入了年畫的表現范圍,表現內容也不再是門神福祿壽,更多的洋溢著生活氣息,藝術形式上也有所創新。
步驟五:
與學生交談他們喜愛的漫畫作品,集中學生注意力,導出漫畫作品《三毛流浪記》和《西游漫記》,由學生發揮想象,講述作品中描繪的小故事,鍛煉其表達能力,總結作品產生的社會影響和作用。
第三環節:歸納總結
新課程理念非常注重學生自己學習評價,因此采用師生共同總結本課所學的內容和知識,使學生了解這節課的優差點。
五、說板書設計
本節課的板書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多媒體直接展出,并采用了文字與圖片相配合的方式,這樣既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又加強了學生對作品的記憶。
本次的說課到此結束,請各位評委老師進行指導,謝謝!
高中美術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托物寄情》選自湖南美術出版社美術教材選修模塊《美術鑒賞》第三單元第三課,屬于高中美術鑒賞模塊,主要內容是涉及美術與自我的關系,即藝術家個人經歷造成的內心世界是如何在其美術作品中體現的。主要包括“言”志與“抒”情,通過對傳統繪畫作品的賞析,理解中國畫托物寄情的特點,通過本課的學習逐步提高學生的藝術鑒賞能力,養成健康的審美情趣。
二、說學情
高中的學生具有更強的探究精神,思維比較活躍,見解獨到,同時觀察能力與感知能力增強,在美術學習中也希望了解更多本質性的、美術理論方面的知識。對于中國畫托物寄情也有一定的理解但是并不全面。所以在教學中我要為學生提供更加豐富的感性材料,幫助學生理解知識。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以上的分析和新課標的理念,我確定了如下三維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熟知中國畫托物寄情的特點并且能夠理解作品中所傳達的情感。
過程與方法:通過對美術作品的描述、分析、評價等,認識美術作品與生活以及藝術家之間的關系,從而理解托物寄情,提高審美能力。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養成善于觀察、善于發現的好習慣并且增強熱愛生活的意識,感悟美術作品所滲透的情感,從而陶冶情操,提高美術素養。
四、說教學重難點
根據美術學科的特點和本課的現有知識,我的教學重難點確立如下:
重點:美術作品中所表現的藝術家的個人情感。
難點:美術作品中滲透出的藝術家個人情感的審美價值。
五、說教法、學法
教師只是作為學生主動建構知識的幫助者、促進者,而不是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所以我采用了以下的教法與學法:教法為情境法、展示法、實踐練習指導法,而學法則用自主探究法、比較分析法。
六、說教學準備
采用PPT課件輔助教學,既加強了課堂的交互能力,又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可以對他們進行藝術熏陶。
七、說教學過程
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大部分學生學習以感性認識為主,而感性認識事物的特點是生動性、直觀性和具體性,根據學生的這種規律,為了促進教學目標的實現,本節的教學我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為指導思想,重在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自主發展的綜合素質,實現學生的主動發展,具體的教學環節我是這樣設計的:
環節一:激趣導入
精心設計好導入,無疑是一堂課成功的關鍵一步,它的目的是引人入勝,使學生興趣盎然的融入到活動中去,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為此,我將引導學生朗誦描寫植物的詩詞,進而總結出古人運用繪畫的方式傳情達意,揭示課題《托物寄情》。
通過這樣的方式來引起學生的興趣,讓學生自然而然的進入學習狀態,并進入本課的學習。
環節二:描述分析
接下來我會直接提出問題:誰知道中國傳統繪畫中的“四君子”?為什么稱它們為“君子”?學生結合已有的認知水平能夠快速的回答出四君子,即梅、蘭、竹、菊,并且講解每一種植物都有一定的氣節的呈現,引導學生初步認識中國傳統繪畫的表現題材。
《課程標準》中強調美術課程需要凸顯視覺性。所以,我將展示《墨梅圖》引導學生觀察并思考問題:作品給你什么感覺?表現了畫家什么情感?學生回答后,我會予以肯定并總結出作品傳達了畫家孤芳自賞的性格。緊接著我會展示《墨梅圖》上的題詩“吾家洗硯池頭樹,個個花開淡墨痕”,并再次引導學生思考畫家傳達的情感,從而師生共同總結出畫家還傳達了對異族統治的不滿。在此時結合作品的筆墨特點我會拋出問題:畫家為什么要畫成“墨梅”?請學生交流探討進而引導學生認識水墨是中國傳統繪畫的形式,王冕是借用傳統的表現方法,但在這里又賦予了新的含義:“不要人夸好顏色”,看重的是梅花的高尚品格。
托物寄情并不僅限于具有固定情感象征意義的植物,還有畫家筆下特定的情感,為此我將展示徐渭《墨葡萄圖》提出問題:結合題款思考徐渭傳達了什么情感?怎么傳達的?在學生回答后我會講解徐渭的生平經歷并總結出徐渭透過作品,表現了徐渭狂放灑脫、憤世嫉俗的性格,表現了一個落魄悵然的文人形象。
此環節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變靜為動,融聲、形、色為一體,學生能夠更容易的掌握美術作品的特點和藝術規律,調動學生自主學習和參與教學的積極性,同時培養學生的辨識能力。
環節三:總結解釋
通過作品的賞析,學生已經熟知了托物寄情在植物上的表現,進而我會引導學生總結出中國傳統繪畫通過對植物的人格化,寄托自己的精神情感,表達更深層次的自我。
這樣總結的方式,幫助學生加深重點知識的理解,為后面的課堂活動做鋪墊工作。
環節四:欣賞評價
最后,我設置了“欣賞評價”的環節,主要是讓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遷移運用,理解本課的精髓,說出自己的收獲。故此我將展示《墨蘭圖》《墨竹圖》《菊花小鳥》等作品,并且設置小組討論:作品傳達了畫家怎樣的情感?師生總結,共同感受。
通過對多個作品的欣賞,使學生對各種藝術風格,世界多元化藝術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從而激活學生思維,拓展視野。
環節五:小結作業
在課程即將結束時,以回顧式的方式引導學生對中國畫托物寄情的表現特點進行歸納和梳理,讓學生對本節課的知識有一個更加系統全面的認識。
為了加深學生對于托物寄情的認識,我布置了一個拓展延伸的作業:思考四君子在其他的美術門類中的運用。
這一環節從學生的角度檢驗本堂課的教學設置和教學效果,真正踐行“學生為主”的教學理念,時刻以學生的接受程度和學習反饋為標準來提高自身的教學素養,探究更貼合學生學段的教學方法。
八、說板書設計
為了充分體現課程內容,以便于學生能夠理解掌握,我的板書清晰、直觀、明了,重難點突出:
高中美術說課稿 篇6
我說課的內容是人美版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一美術鑒賞第19課《中外園林藝術》。我主要從教材分析、教法運用、教具和教學過程四個方面加以闡述。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學目標
園林是人與自然緊密結合、相互交融的產物,園林是建筑藝術的一朵奇葩,創作素材廣泛,創作手法豐富、靈活。我們極有有必要將中外優秀園林藝術介紹給學生,開闊他們的眼界,提高審美品位,感受園林藝術“巧奪天工”的魅力,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我們中華民族園林藝術的特殊地位,也是我們學生必須了解的。因此確定本課教學目標如下
通過本課的教學,使學生深刻領會到中國園林藝術的精髓,體會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強民族自豪感,同時拓寬眼界、兼容并蓄,領略外國造園藝術的成就,不能故步自封,這樣才能對中外的園林藝術概貌有一個總體的認識,從而客觀評價中國園林在世界上的地位、意義和價值,更好的理解民族傳統,將其發揚光大。
(二)重點
園林藝術的發展過程中,形成了風格迥異的分支,各有其獨特的文化傳統、審美追求、造園手法和藝術風格。無需爭辯他們之間藝術水平的高低,而應包容的看待藝術的多樣性,因此確定本課重點是:
幫助學生了解中外園林的主要流派及其特征,建立對園林藝術概況的認識,培養初步的鑒賞能力。
(三)難點
園林藝術表面看來五光十色,而形形色色的風格其實都是不同的表現形式。這些形式背后有更深層的自然、社會、文化乃至生活方式等原因,復雜交織在一起。這種相互關系及其內在規律,是我們在學習藝術史中應當特別注意的。因次確定本課教學重點為:
探索不同園林藝術流派的產生原因及發展脈絡,從而學會分析藝術現象背后的本質原因和決定因素。
二、教法:講授 、演示、討論
三、教具: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
通過提問同學們曾經游覽過或者通過電視、雜志等媒體了解過那些園林建筑,其中說出學生們最喜歡哪個來導入本課
教師活動:展示一段蘇州園林和西方幾個典型園林的視頻介紹,綜合了解一下園林藝術,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學生活動:感受、欣賞、簡單回答,產生認識和欣賞的強烈動機,從而進入良好的學習準備狀態。
(二)中國山水園林
這節在本課做重點介紹,分皇家園林和私家園林兩方面介紹,讓學生了解中國古代造圓被是同書法、繪畫藝術緊密相連的,有濃厚的文化氣息、與古典文學淵源深遠、并且深受寫意山水畫的影響。
教師活動:多媒體展示頤和園、拙政園、留園等著名園林
提出問題:a、中國園林大致分為那兩類?B、它們在表現上分別有什么特點?C、蘇州園林有什么獨特風格?有那些典型代表??
學生活動:觀看多媒體展示,通過了解課本內容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
總結出:中國古典園林寫訪自然、寄情山水的藝術特色
(三)日本傳統園林“枯山水”
枯山水繼承了中國山水的藝術特色和中國園林有很深的淵源,但通過其發展演變又不同與中國山水而獨具特色。
教師活動:多媒體展示日本東京龍安寺方丈園,提示學生觀察欣賞其獨特的藝術特色。
學生活動:欣賞討論,明確枯山水的獨特風格。
師生共同總結出:枯山水的園林藝術是與宗教哲理相結合的藝術,善用沙石創造氛圍,闡明日本園林與中國園林的淵源和發展演變過程及對西方園林的
影響。
(四)西方三國古典園林
意大利、法國、英國同屬于西方的古典園林藝術,他們有相同的文化背景而又各有特色,在這里我們并在一節通過比較的方法來了解西方的古典園林,通過比較找出他們的異同點這樣能更好的理解西方古典園林藝術。這一部分內容較多,通過多媒體有重點的對各國代表性的園林進行分析概括,盡可能的達到言簡意賅。
教師活動:
1、展示圖片,意大利《法爾奈斯莊園》、法國<<維貢府邸花園》)、英國《布倫海姆風景園”
2、展示講解過程中適時提出問題:A、分析比較三國古典園林各自的特色。
B、他們與中國古典園林相比有何不同?
學生活動:
1、伴隨多媒體展示,欣賞各國優美的古典園林藝術精品,感受至高無上的審美情趣。
2、參考概括課本知識,同時完成相關問題
最后總結出:三國不同的造園風格,英法兩國古典園林具有代表性的造園大師及其作品。
(五)現代景觀園林
這一節作為欣賞輕松的環節,用多媒體展示豐富多彩的現在園林藝術,讓學生繼續開闊視野,了解現代園林藝術的實用、多樣性和開放性。
回顧總結:這節課我們欣賞和比較、分析了中外古典園林藝術重要作品及其風格、特點,認識到園林藝術和人類生活的密切關系和他的獨特意義
五、板書設計
本課采用多媒體展示
高中美術說課稿 篇7
一、教材分析
1、教學基本思路:
A教材主要處理的是美術家的自我認同跟社會環境的關系,也就是說,美術家究竟怎樣看待自己的職業?教師可以通過歷史的透視和具體美術作品的分析,來理解美術家的自我跟社會角色之間的關系。在某種程度上,美術家的自我和社會之間存在著一定程度的矛盾。社會試圖分派給藝術家一個明確的身份:工匠、雜役、職業畫師、藝術家;但美術家卻往往把自己看做一個完整的"人",游離于各種身份之間。畫家或雕塑家僅僅是一種通常的稱謂和職業身份,不能反映某個具體藝術家的個性特點。而美術家更重視的,可能正是自己的人格和個性。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把這條中心線索跟對美術作品的分析聯系起來,層層深入地體現這條線索,并且貫徹到教材提供的兩個"活動建議"當中去。
B、教學材料分析
教材提供的美術作品可以分為三組,反映出美術家表現自己的不同方式:《拉斯科巖畫》和《埃及墓室壁畫》是通過匿名的手段來表現自我的。這幾件作品年代較早,藝術家還沒有充分的自我意識,并且社會也沒有給予藝術家很高的地位,不允許他們過于明顯地突出自己。嚴格說來,在這些作品創作的時期,還沒有我們現在意義上的"藝術家",原始時期的"藝術家"實際上是巫師,而在古埃及和中國的商周時期,"藝術家"的準確身份是工匠,甚至是奴隸。
第二組作品,是14世紀以來的一些美術家的自畫像。教材中的幾幅自畫像已經涉及到這個問題。我們可以看到,除了阿爾泰米西亞?真蒂萊斯基之外,其他畫家的自畫像都沒有用作畫的工具來暗示自己的畫家身份。相反,丟勒像基督,普桑像貴族,金農像隱士,而倫勃朗則把自己畫成一個真實、樸素、平凡、有血有肉的市民。
真蒂萊斯基的自畫像稍微有點特殊,或許因為她是一個女畫家。實際上,當時女畫家的自畫像往往也不把自己畫成畫家,而是畫成淑女。
除此之外,真蒂萊斯基和金農都是用的側面像,這也具有某種心理暗示的意味。一般而言,在正面像中,美術家可以和觀眾達成交流,而側面像則似乎表明畫家更愿意自行其是,因而其個性也更加孤僻和鮮明。
第三組作品是處于創作或生活場景中的美術家。在這里,美術家的工作環境也具有一定的含義。委拉斯貴支的畫室是在皇宮,侏儒、侍女、小公主和鏡子里的國王和王后清晰地表明這個場所的性質。畫家本人是"宮廷畫師",負責記錄這些人物和事件。而維米爾卻是耐心地坐在自己那狹小的畫室里描繪一位抱樂器的姑娘。跟《宮娥》相比,這是一個再平凡不過的地方。委拉斯貴支自畫像面前那塊巨大的畫布表明他記錄的是重要的事件和宏偉的景象,而維米爾那塊小畫布則說明他更專注于普通生活的細節。
2、教學目標:了解美術家社會地位的變化以及這種變化同文化、經濟、政治因素的關系;了解創作者的自我意識在作品上的表現方式;學會把特定的視覺圖式以及風格特點跟藝 術家的生活、生存環境聯系起來,以一種歷史的觀點來看待美術作品。
3、教學重點、難點及確定依據:重點:美術家社會地位的歷史變化;自我和社會的關系。本課的難點:引導他們深入理解自我和社會的關系。
4、三維教學目標及確定依據
知識與技能:學生要在學習中了解分析類似的美術現象的方法,學會舉一反三。初步掌握基本美術欣賞語言的表達方式和方法,來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形成美術基本素養。
過程與方法:學生能以個人或集體合作的方式參與欣賞討論,豐富視覺審美經驗,發展美術鑒賞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學生能體驗美術活動的樂趣,獲得對美術學習的持久興趣;激發創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審美情操,完善人格。
5、課程資源的開發及有機整合
a、教材或課程所需圖片的多媒體課件。在制作的課件中,教師可以提供一些有特點的自畫像或肖像畫作品供學生參考,領會塑造、表現性格的一些方法。將觀察的內容一一地加以列舉并比較,引導學生將觀察與分析科學化、系統化,并運用教材所介紹的知識對比較的結果進行分析。
B、在課前,請同學們從網上或者書中查閱一些關于肖像刻畫(繪畫、攝影),然后到課堂上與同學們分享。
二、學法指導
學情分析:高中生已經具有一定的認識能力和判斷能力。但由于高中階段學生的社會意識以及生活經驗的局限,可能對本課的主題理解的不夠深入,所以教師在教學中手段要盡量多樣化,在課前,讓學生去查找一些這方面的資料或者故事拿到課堂上與同學分享。
心理調節的方法指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鼓勵他們查找資料,大膽想像和發表自己的意見并能體會美術作品的美術語言與形式特征 。
知識建構的方法指導:從學生對美術家工作和生活的想像入手,結合具體美術作品的分析,來逐步引導學生理解教材的主要思想和內容。一方面發揮學生的想像力,另一方面通過歷史背景的講解來加深學生對美術家的自我與社會的關系這個問題的認識。適當運用啟發式教學和相互討論的方式來促進學生的思考。
三、教學方法及手段
教學方法的選擇及依據:主要采用"比較鑒賞法",提問法,討論法、觀察法等。適當運用啟發式教學和相互討論的方式來促進學生的思考。
理論依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中指出: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借助多媒體課件、圖片等資料進行教學。
四、教學程序
創設問題情景導入、激發興趣誘發探究
A、圖片欣賞導入
1。圖片欣賞: 每個藝術家即使在表現同一個對象時,也會具有自己鮮明的特點,并且還欣賞過金農的作品《月》。(出示圖片)
2。提問: 請同學們想像一下,畫《月》的這位藝術家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學生口頭描述對金農的想像。)
B、講授
1。 思考提問: 現在我們來看藝術家本人對自己的描繪。(出示金農的《自畫像》)
看看跟我們想像的有什么不同?藝術家為什么要這樣畫?(學生討論)
小結:美術家對自己的看法可能和我們想像的不一樣。
2。作品欣賞:《拉斯科巖畫上的手印》、《埃及工匠正在制作獅身人面像》。
思考:這幾件美術作品表現的是什么內容?有沒有藝術家留下的痕跡?怎樣留下來的?
進一步思考:這些作品是什么時候留下來的?當時屬于什么樣的歷史時期?藝術家處于什么樣的地位?(學生討論,教師進行適當的講解。)
3。作品欣賞:三幅《自畫像》(丟勒、普桑、真蒂萊斯基)。
這是一組自畫像。仔細觀察畫面,回答下列問題:
a。是正面還是側面?男畫家還是女畫家?年輕還是年老?
b。你是否知道這些藝術家的相關背景?他們分別屬于什么時期?
c。畫面是否暗示出創作者本人是一位畫家?通過什么方式來暗示的?如果沒有這種暗示,那又是為什么?(結合學生回答的情況,教師進行必要的講解。)
4。完成第61頁的"思考與交流":倫勃朗的三幅自畫像。
這些自畫像各自反映出作者什么樣的心情?(中年以后的倫勃朗接連遭受不幸,晚年竟然落到靠救濟金度日的地步,自畫像也表現出一種濃厚的滄桑感。)
C、集體討論 :對比分析《宮娥》和《畫室》。
1。畫家所在的環境或場所有什么區別?2。畫家自己是以什么方式出現在畫面上的?
3。能否看出畫家對自己職業的看法?
D、分組討論: 1。討論和分析對象:《聽琴圖》、《西園雅集圖》。
2。思考: a。畫的是什么樣的場景? b。作者是以什么身份在畫畫?
(教師講解:在中國古代,純粹的畫家地位很低,被稱為"工匠";而文人兼畫家這一身份卻具有很高的地位。)
五、總結
在各個歷史時期,美術家的社會地位不同,他們對自己的看法也不盡一致。例如《聽琴圖》,宋徽宗是一位畫家,但又是一位皇帝。這件作品既體現了他對繪畫的興趣,也表明了他至高無上的身份。
活動交流 :課下完成"活動建議一",教師選出一些作品進行評議、交流。
高中美術說課稿 篇8
一、課題:《泥土的生命--古代陶器與瓷器》
二、教學分析
學生分析:陶器和瓷器在學生的生活中隨處可見,關于陶器和瓷器的性質及其原材料、工具,工藝技法等方面的特點便于理解,這是本課教學的一個有利條件;但學生對古代的陶器和瓷器是陌生的,因此,教師需要針對這一情況廣泛地搜集相關材料,幫助他們加強認識與理解。
教材分析:本課內容量大,知識的專業性強。要在短短的一節課里帶領學生了解我國古代陶器與瓷器的藝術成就很困難。教師要抓住不同時期的重點作品展開教學,注重向學生滲透鑒賞的點,使學生學會方法,以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地分析其他相關作品。
三、教學目標:
1.認識目標:了解中國原始社會陶器的產生、藝術成就及中國古代瓷器的藝術成就。
2.技能目標:學會從造型與裝飾結合的方面欣賞工藝美術作品。
3.情感目標:感受我國陶瓷藝術的燦爛輝煌及其對人類的偉大的貢獻。
四、教學重點:
古代陶器藝術特點及其與當時生活的聯系;瓷器的幾個重要的種類及其藝術特色。
五、教學難點:
陶瓷雖是學生們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用品,但古代陶瓷對于學生來講,又是陌生的,本課的教學直觀性較差。
六、教學設計思路:
從生活當中我們對陶與瓷的感受入手,導入本課。按照陶器與瓷器產生的先后順序分別介紹我國古代陶器與瓷器。全課把握住陶與瓷的區別,用對比的方法和展示相關視覺材料的方法輔助教學,加深學生對內容的理解,進而達到教學目標。
七、教學準備:
教師課前仔細搜集相關材料,有視覺圖片,有視頻資料,又有現代陶瓷的實物教具,從各個角度幫助學生理解相關知識。
八、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略)
(二)導入新課:
教師出示生活中陶器、瓷器各一件
這兩件作品給你帶來哪些不同感受?
那么陶和瓷有又有什么聯系呢?有什么共同點呢?
《泥土的生命--古代陶器與瓷器》
(三)講授新課:
1.關于陶器:
a.產生
b.材料
c.燒制溫度
d.特質
e.古代陶器的藝術成就
重點了解馬家窯--半山--馬廠文化的彩陶藝術。(借助圖片了解彩陶的圖案,分析它們的藝術特色以及與當時生產、生活的聯系)
從造型、裝飾結合的方面重點了解《舞蹈紋彩陶盆》等作品。
白陶和黑陶的介紹。
2.關于瓷器:
a.產生
b.材料
c.燒制溫度
d.特質
e.瓷器相關知識的介紹:
借助現代瓷器的教學實物,了解其品類及不同特點,增強感性認識。
f.古代瓷器的藝術成就
重點了解宋代瓷器的名窯、景德鎮瓷器等。(關看視頻:現代人模擬的官窯和景德鎮民窯,以了解我國瓷器藝術輝煌燦爛面貌的形成的主要原因)
官、哥、鈞、汝、定窯的地理位置,藝術成就;元代青花瓷的了解。
從造型、裝飾結合的方面,重點引導學生了解《貫耳瓷瓶》、《玫瑰紫海棠式花盆》、《青花海水龍紋瓷扁瓶》。
(四)課堂總結:
陶瓷藝術是中華民族的創造,是對人類的偉大貢獻。歷史悠久,品種繁多,優秀作品浩如煙海。希望今天的課能夠起到一個拋磚引玉的作用,激起大家了解陶瓷藝術、走進陶瓷藝術的興趣與愿望!
(五)課后作業與拓展:
選擇一些瓷片或陶片,觀察其胎、釉的差異;從觸摸中體會兩者的質感,從瓷器與陶器叩擊的聲音中比較兩者的不同。
宋元以來有哪些重要的瓷窯,其產品各有什么特色?
高中美術說課稿 篇9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初步了解和認識什么是意象藝術,如何來辨析意象藝術。
【過程與方法】
通過比較分析,初步掌握什么是意象藝術,通過對意象藝術的藝術形象和藝術語言的分析,以及藝術家的意圖方面來辨析意象藝術的主要特征。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理解意象藝術的創作構思,提高審美素養,開闊眼界,理解多元化藝術。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意象藝術的藝術特點。
【難點】
感受意象繪畫所表達的藝術家主觀的精神世界。
三、教學過程
環節一:設置情境,導入新課
教師展示一組繪畫作品,分別是《布羅格利公主像》《帶帽的婦人》,引導學生觀察其中的不同。并說一說自己喜歡哪一組,為什么?引出馬蒂斯的一句話“夫人,那不是一位女士,那是一幅畫”,帶著疑問揭示課題。
環節二:欣賞作品,探究意象藝術
(一)感知怪異
多媒體展示一系列意象藝術的作品,引導學生并談一談對這些作品的第一印象是什么?(怪異)
繼續追問:這些作品為什么會產生“怪異”的感覺?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造型與色彩夸張
(二)分析怪異
1、展示蒙克的《吶喊》,引導學生觀賞并思考:作品描繪了什么內容?給你以什么感受?
學生回答:一個受到驚嚇的人,給人一種神秘不安的感受。
2、繼續引導學生欣賞作品并小組討論:蒙克是如何描繪這種不安的?試從色彩、形象、線條等方面進行分析。
學生交流探討,教師總結:
①造型—骷髏般神經質的人物;
②色彩—紅色與深藍、墨綠形成鮮明了對比;
③線條—直線與曲線形成對比
3、教師點名蒙克會描繪不安是與他的生活經歷分不開的,有哪位同學分享一下蒙克的相關資料?
學生自愿分享,教師總結:蒙克,1863年出生在挪威一個知識分子家庭,然后相繼經歷了父母與姐姐的死亡以及妹妹的精神分裂,這一系列的打擊使蒙克深深的感受到了恐懼與不安。
(三)解釋意象藝術
意象藝術到底是什么?怎樣理解意象藝術?有什么特點?
學生總結回答,教師總結:意象藝術是對客觀世界的主觀表達。
環節三:交流探討,辨析意象藝術
1、討論問題:意象藝術的“怪異”與藝術家的觀念是怎樣的關系?你能舉例說明嗎?
意象藝術的怪異源自于藝術家對客觀世界的主觀表現,美術作品不僅可以再現客觀世界,而且可以表現藝術家的個人情感、觀念和意識。
舉例:《星月夜》表現的是一個被高度夸張變形并充滿強烈震撼力的星空景象,運用的平直、粗短的線條,表現出一種寧靜;而上面的這些則是運用了一種彎曲的線條,這樣形成了強烈的對比,表現了梵高當時意象的一種特點,體現出了抑制的強烈感情。
2、展示一系列的意象藝術作品與具象藝術作品,并且設置辯論活動:你是否認為意象藝術比具象藝術更有表現力?為什么?
學生辯論,教師總結:意象藝術更傾向于心理真是而不是眼見的真實的傳達,盡管它可能“怪異”甚至“丑陋”,但它在藝術上卻更集中、更典型,因而形成它突出的長處,從整體上超越了具象美術在形象和時空上的限制,延伸了我們對事物和現實的認識,使我們對事物和現實有了更為全面和宏觀的把握。藝術家的主觀能動性在意象藝術中發揮了決定性的作用,使我們看到或者感受到了現實中沒有也無法呈現出來的東西。
環節四:小結作業,拓展提高
1、總結回顧意象藝術的特點。
2、課后作業:觀察自己身邊的藝術形象,說說哪些是屬于意象的造型。
高中美術說課稿 篇10
我說課的內容是人美版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一美術鑒賞第20課《城市建設開發與古建筑的保護》。我主要從教材分析、教法運用、教具準備和教學過程四個方面加以闡述。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學目標
本課關注的是當今城市建設中的古建筑保護問題,探討如何協調二者之間的關系。客觀的說,這個問題是當前中國許多城市在建設開發中都會遇到的普遍問題,也是城市規劃與發展中的重點和難題,因此確定本課學習目標:
1、使學生正確認識文物古跡,盡早樹立起尊重文物、尊重歷史的觀念。
2、以城市建設與古建筑保護為出發點,引導學生學會從生活中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并通過自己的思考尋找解決方案。
(二)重點
城市建設開發與古建筑保護二者之間歷來存在著難以協調的矛盾,城市建設勢在必行,而古建筑保護常常得不到很好的貫徹,因而在這兩方面之中,偏重的是保護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保護,因此確定本課重點是:
幫助學生全面認識古建筑階值,樹立保護古建筑的觀念。
(三)難點
文物建設和歷史地段具有重要而豐富的階值,我們首要的任務是對他們進行有效的保護這是我們本課所要闡述的古建筑保護的出發點和原則,因此確定本課教學難點:
學生通過思考,探討保護與開發的協調方式。
二、教法
講授、演示、討論
三、教具
課件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
教師活動:通過播放一段關于城市建設破壞文物古跡的電視記錄片,提出問題:大家想一想為什么要探討城市建設開發與古建筑的保護?如何協調城市建設開發與古建筑保護?
學生活動:感受、思考并回答,初步了解本課主題。
(二)為什么要探討城市建設開發與古建筑的保護
這節在本課是引導部分,目的是讓學生認識到城市建設和古建筑保護存在矛盾,而往往是后者得不到人們的重視,闡述古建筑保護的必要性。
教師活動:通過建筑家梁思成與老北京城保護的故事,來樹立古建筑保護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提出問題:
A、你記憶中有消失的古建筑嗎?對這些古建筑你有什么看法?
B、你覺得應該如何保護他們?
學生活動:觀看多媒體展示,通過了解課本內容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
總結出:城市開發和古建筑保護這一問題巫待得到重視,我們必須通過正確的方法協調二者之間的關系,科學全面的保護古建筑。
(三)城市特色與古建筑密不可分。
這一節是本課的基礎部分,主要探討了古建筑與城市之間的相互關系,通過闡述古建筑的價值來說明古建筑在現代城市中所不可替代的積極作用,說明古建筑和城市的關系非常密切,是城市文文化的標志和特征。
教師活動:多媒體課件展示巴黎城市古建筑和我國周莊風景。提出問題:
1、你了解你所在城市有怎樣的歷史傳統?有什么樣的古建筑?
2、你認為這些古建筑在城市發展中能起到什么作用?
學生活動:欣賞討論,回答問題。
師生共同總結出:具有特色的古建筑是城市風貌的點睛之筆,能夠奠定城市文化的基調。良好的城市規劃能充分烘托出古建筑的璀璨奪目,并使之與現代城市風景相得益彰。
(四)如何協調城市建設開發與古建筑保護
這節是本課的核心部分,探討了如何協調城市建設開發與古建筑的保護。讓學生明確城市開發和古建筑保護存在那些矛盾和沖突,對這些利益沖突我們該如何協調。
教師活動:
1、展示各國城市改造的成功例子:例如北京平安大街、法蘭克富火車站等。
2、展示講解過程中適時提出問題:
A、城市開發和古建筑保護存在那些矛盾?
B、應該如何協調城市開發和古建筑保護?
學生活動:
通過多媒體展示,參考概括課本知識,分4組進行討論,并且每組派一個代表發言,闡述自己觀點。
最后教師總結建筑是人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珍貴的文化遺產,一但毀壞就不可能復原,我們要特別重視古建筑的保護。
(五)小結本課,提示下節安排。
五、板書設計
高中美術說課稿 篇11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色彩心理》是選取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的《高級中學美術課本》(試用)第三章《美術作品的藝術語言》的部分內容。這一章包括形體、明暗、色彩、空間和肌理共五部分,我從中選取色彩這一節加以擴展,成為本節課的內容。本課從首先回顧色彩的基礎知識,然后通過游戲,讓學生體會色彩心理的作用,并聯系生活去感受色彩心理。采用Authorware制作的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既加強了課堂的交互能力,又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可以對他們進行藝術熏陶。
2、教學目標 :
美術欣賞課教學的目的是通過美術基礎知識的傳授,使學生學會對美術作品的欣賞方法,進而培養學生欣賞美、發現美、創造美的能力。根據高中學生心理、智力發展水平以及當前美術教學的實際情況,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為:
(1)知識目標:
掌握有關色彩的基礎知識
(2)能力目標:
A。提高學生的色彩感知能力
B。培養學生對色彩的實際運用能力
(3)發展目標:
A。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B。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C。培養學生適應未來社會競爭和發展的能力
(4)情感目標:
A。培養學生認真學習的態度和探索新知識的興趣
B。培養學生以審美之心來感受生活,看待社會
3、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1)常見色的心理效應
(2)常見色的色彩聯想
教學難點 :常見色的心理效應
二、說教法學法:
本課的教學過程 主要強調師生的互動,在整個教學過程 中,教師只是作為學生主動建構知識的幫助者、促進者,而不是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在傳統的美術欣賞課教學中,教師習慣滿堂灌的教學方式,講典故、說故事、聊趣聞,逗得學生哈哈大笑。但學生終究處于被動灌輸的地位,他們不會主動去體會藝術作品的魅力、不能將課堂中學到的美術知識運用到生活中,一節課下來,除了大笑外,別無收獲。因此本節課的基本設計思路就是教學過程 中學生的自主探究知識能力的培養,讓學生保持高度的探索欲、嘗試欲,并通過與實際生活的聯系,更多地體驗一種成就感,進一步激發他們強烈的創造欲望。本課的基本教學程序如下圖:
生 初步感知——樂中體驗——討論探究——知識擴展——情感升華
互 動
師 引導觀察——情景創設——啟發點撥——匯總歸納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設計了兩個游戲,讓學生通過游戲來自主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學生每參予一個游戲,都會思考完成游戲的辦法,學生在初步感知的基礎上感受到色彩的魅力,然后在游戲中體驗,在討論的環節中聯系實際,自由發揮,對討論結果探究驗證,最后在理論的指導下進行知識擴展。教師從學生遇到的問題入手,引出學習任務,然后啟發學生進行討論,對討論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或者學生比較棘手的問題,教師進行適當的引導,最后同學生一起總結歸納。在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強化自己的角色意識,始終以學生的朋友身份出現,讓學生時刻感受到與教師處于平等的地位。在設計游戲時要注意游戲的趣味性,以活躍課堂的氣氛。
三、說過程:
四、說注意事項
1、因為課件的導入 環節中插入了音樂,在導入 部分欣賞圖片時,應注意及時把音樂關上,以免授課的其它環節受到影響。
2、在"游戲一"中,要強調學生看到屏幕上的色彩,說出自己想到的內容時從兩個方面來想:一是實際物體;二是聯想到的心理。如看到紅色,實際的物體可以想到紅旗、血、太陽等,而聯想到的心理有熱情、危險、食欲等。
3、在學生討論時,教師應引導學生聯系自己的實際生活體會色彩心理的靈活運用,如自己的服裝、校園的環境、教室的布置等。
4、本課的內容緊密聯系生活,加上游戲式的教學法,課堂的氣氛非常活躍,教師應注意調控課堂紀律,把握好課堂的活躍程度。
五、小結
本節課以建構主義理論為指導,以游戲驅動為主線,以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為中心,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勤于動手、敢于創新,課堂氣氛活躍;從教學效果看,知識目標完全達到,能力、發展和情感目標基本實現。
以上從六個方面闡述了"色彩心理"這一節課的有關設想,不足之處,請各位領導、各位老師批評指正。
高中美術說課稿 篇12
1、開場白:
各位好!今天我來說課有兩個目的,一個是不缺單位,另一個是因為我參加了全市高中美術新課程標準教學比武研討會,回來后我就寫了一個總結報告向學校教導處匯了報,在這里我準備把外面學習的經驗和收獲結合相關內容把我對高中美術新課程標準的理解和認識說出來,請領導、評委和同志們批評指正。
2、說教材:
《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美術》是根據《普通高中美術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編寫的,供高中學生選用,共有《美術鑒賞》、《繪畫雕塑》、《設計工藝》、《書法篆刻》和《現代媒體藝術》五個系列共計9本書,我校選發的教材是《美術鑒賞》,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美術鑒賞》上篇第二單元第七課《新的實驗》,也是上篇的最后一課。它既是第二單元的收尾之篇,也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
3、說教學目標:
① 引導學生了解20世紀中后期出現和形成的一些新的藝術表現形態,并了解他們新的藝術創作理念和特點。
② 通過認知——討論探究——再認知的欣賞過程,培養學生的鑒賞能力(探究能力、理解感受能力)和創新能力。
③ 拓展學生的視野,提高審美能力,形成多元化的藝術審美觀和價值觀,逐步樹立寬廣包容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創新精神。
4、說教學重點、難點:
先說教學重點:了解20世紀中期以來的藝術家的多種藝術“新實驗”(現代實驗性藝術),以及他們獨特的藝術創作理念和表現手法。
再說難點:大膽發表自己對“新實驗”的感受和見解,通過討論探究獲得對新藝術的再認知。
5、說教學方法
為了完成教學目標,突破重點難點,我準備采用如下一些教法和學法。
教法:引導法,演示法
學法:討論探究法,辨析法
教法和學法分別體現了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性,在新課程標準中,教師與學生的角色與傳統教學的角色來了一個互換,教師始終是課程結構的建構者、組織者、開發者、設計者,而學生是整個教學過程的承載者、探索者、實踐者、創造者,學生才是教學的核心和教學的意義所在。
6、說教學準備
老師準備:采用多媒體設備和相關的ppt課件,湖南美術出版社《美術鑒賞》教材,教材,參考圖片和相關網頁。
學生準備:湖南美術出版社《美術鑒賞》教材、筆記本等。
7、說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學流程 學生活動及目標定位
一、課題導入 用多媒體出示波洛克“滴淌畫”的圖片,然后請同學們發言,波洛克在干什么?他的作畫方式與你以前所見的方式有什么不同?你能從他的畫中看到些什么?想到些什么?板書課題:《新的實驗》
從波洛克作“滴淌畫”中引起學生的好奇和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思考和感受畫家的“新實驗”的與眾不同。
二、觀察、感受、探究 第一節:學生自讀全文,自賞每一幅圖片。 第一節:學生通過閱讀欣賞圖文,對20世紀中期以來藝術家的“新實驗”有一個粗略的了解和感受。
第二節:學生圍繞如下幾個問題以小組為單位展開討論,并以小組為單位總結發言。
1、你對現代藝術的看法如何?
2、你同意P51“思考與交流”里的一些評論嗎?
3、P50—52頁這么多作品中你最喜歡哪一件作品?最不喜歡哪一件作品?說出你的理由。 第二節:學生通過討論和總結交流 感受的同時,探究現代實驗性藝術的特點:
1、強調藝術的非理性和無意識,從而否定了藝術創作對客觀世界的理性把握;
2、主張藝術的本質在于制造新奇,追求所謂的原創性;
3、嘗試以現成品和自然物來代替藝術品的制作過程,從而取消了藝術與非藝術的界限;
4、企圖打破藝術博物館體系以及收藏制度,主張藝術向自然靠攏,以此來對抗現代資本主義商品社會對藝術的占有和消費。
第三節:老師引導學生將P50-52的每幅作品按現代實驗藝術的特點分類,可列出分類表。 第三節:主要是引導學生對現代實驗藝術作品的重新評價,再認知。
三、拓展探究 學生欣賞現代興起的一些新美術形式:沙畫和地畫 讓學生通過欣賞進一步了解現代新實驗性的藝術表現形式、表現手法、風格特點,提高鑒賞能力。
四、總結 正如德國藝術家博伊斯所說:“在這個多元的時代里,藝術是一個不斷擴張的概念,它與生活的界限正在不斷地模糊”。的確,在當代似乎什么都可以成為藝術。果真如此嗎?也許經過歷史的“大浪淘沙”能夠留下來的“真金”并不多。
高中美術說課稿 篇13
一、 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高中美術教材的內容,是一節關于色彩的造型表現課。我們對于色彩很熟悉,但平時并不會很積極、有意的觀察和了解,本課則是要讓學生深入的來了解色彩的特點,感受色彩所反映的人的精神世界,并了解自然界中各種各樣的色彩,讓學生進一步了解自然、研究自然。本課和社會科學、自然科學有著密切的聯系,對于色彩的一些科學知識,需要讓學生有一定的了解,但教學重點在于對色彩的特征、內涵等美術方面的刻畫。
本課的目標可分為兩課時來完成,第一課時重了解、研究表達色彩分類與要素,第二課時則進一步了解色彩的調和與應用。在這里我將以第一課時作為我的說課內容。
二、 教學目標:
通過觀察,了解人類色彩的特征,激發興趣,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表現能力。
教學重點:對色彩的色相的刻畫。
教學難點:用不同方法來表達色彩以及表達色彩的情感意義。
三、 教法分析:
大自然和生活是我們最好的老師,而對于色彩,我們再熟悉不過了,因而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我認為可以引導學生發現身邊世界的色彩的精彩和神奇,并通過欣賞課件出示的大量精彩圖片,打開學生的眼界和思維空間,促進學生進行大膽的想象和表達。在活動過程中教師的主要任務就是引導和組織學生自己學習、自主發現,鼓勵學生大膽想象,激發他們的表現欲望,培養自學能力,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四、 學法分析:
要讓學生們能積極主動的學習,選擇方法是很重要的,在本課中我設想運用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通過一次次的觀察,自己先討論色彩的不同特征與對應的心理,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得到肯定,使他們獲得進一步學習的興趣和動力;同時我讓學生在發現過程中再進行一次次的小練習,使學生的發現得到鞏固和形象表現。在本課的學習中,我運用了多次的觀察、比較、總結、創作環節,幫助學生學會觀察,自己去看、自己去想、去畫,從而使學生能更為大膽自由的進行表現。五、 教學過程設計:
(一)新課導入:
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課堂氣氛,我問同學們我們之前學習的素描和人物速寫有什么共同的特點,同學們稍加思考后回答:都沒有色彩。這樣立即引起了他們對色彩的注意。然后我讓同學們閉上眼睛,切身感受一下:如果著個世界沒有色彩,你會是怎樣的心情?同學們會說是痛苦傷心的。由此來教育同學知道色彩的重要性,并導入新課。
(二)新授:
首先,我讓學生拿出自己實現準備好的不同顏色的小卡片,細心觀察一下:我所出示的圖片,小結一下色彩的特點,使學生對色彩的結構形成簡單但正確的認識。
接下來,我請同學們互相觀察周圍的色彩(這樣互相觀察的方式比直接看圖片更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同時也更貼近生活),使學生們進一步了解色彩的不同,此外不同性別、年齡、種族的人色彩也有不同。從而上關于色彩三要素內容。
在初步了解了色彩的色相、純度、明度后,我出示幾幅簡潔的范作,請學生用同樣簡潔的方法畫一畫自己比較感興趣的色彩。這個小練習的目的是鞏固之前學習的色彩的特征。
(三)深入
我神秘的告訴同學們:“你知道嗎,色彩在不同的情況下會發生許多變化哦”,學生的好奇心立即被調動起來,這時課件出示各種表情圖片,“看看,他們的色彩發生了什么變化?”學生立即恍然大悟,原來是在不同燈光下人的色彩會發生變化。接下來再詳細的分析幾種燈光下的色彩變化。
(四)欣賞構思
在畫過有表情的色彩以后,請學生欣賞用橡皮泥制作、彩紙剪貼、電腦繪畫、廢舊材料組合的一些關于色彩的美術作品,使學生了解更多表現色彩造型的方法,鼓勵學生大膽想像、構思,思考自己用什么樣的色彩、什么形式來表現自己的想法與情感等。
(五)作業評價
學生進行關于色彩的造型表現,可大膽選擇自己喜歡的表現形式,鼓勵學生大膽的想像,創作內容上可以新穎、多樣、別具一格,并提醒學生可以將前兩次作業的內容融合進現在的創作。
作業展評時,為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把問的權利和評的權利都交給學生,鼓勵他們大膽自由的表述自己的創作意圖、對別人作品的看法等,真正體現學生的主體意識,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
(六)總結
最后,進行課堂總結,并請同學們課后收集有關色彩的圖片和資料,為下一節課做好鋪墊。
高中美術說課稿 篇14
隨著說課的發展及其應用范圍的擴大,說課逐漸成為現階段極其重要的一種教研活動。那么湘教版高中美術該如何寫說課稿呢?接下來小編為你整理了湘教版高中美術說課稿,一起來看看吧。
湘教版高中美術說課稿:人間生活
一、教材分析
這節課主要講述《人間生活》(中國古代美術作品部分):教材例舉了從唐代到宋代的較有代表性的人物畫作品,并分析了這些作品所體現的社會觀念。本節課通過對這些作品進行講述與思考、體驗與探究、使學生真正認識理解畫家是如何表現世俗生活的。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了解中國隋唐、五代以及宋代比較有代表性的人物畫、風俗畫作品。
能力目標:體會并理解美術作品是如何表現世俗生活的。
情感目標:感受中國古代美術作品的美,培養學生對中國文化的熱愛。
【教學要點】
重 點:美術作品如何表現世俗生活的。
難 點:體會作品所表現的生動生活。
興趣點:畫家是怎樣捕捉并表現精彩的生活。
二、教學方法
運用啟發式教學、討論法、練習法等相結合。
綜合運用感悟式鑒賞、形式鑒賞、社會學式鑒賞、比較式鑒賞。
三、教學過程
(一)、課前(5分鐘)準備
1、播放背景音樂《生活》。
2、出示字幕: 《美術鑒賞》上篇 第二單元 第四課:人間生活 第1課時
主講:石門縣第一中學 歐文博
(二)、復習導入:(2分鐘)
以古箏曲為背景音樂,多媒體課件(每幅6秒的速度)展示關于宗教方面的美術作品。并同步講述:隨著歷史的不斷發展,宗教和政治因素的不斷減弱,藝術家們開始把世俗生活作為藝術表現的主要內容。他們的靈感主要來自于現實社會中真實的生活場景,即描繪人間生活。
板書課題:人間生活(第1課時)
(三)、新課講授(28分鐘) 創設情景:
1、播放影視片段《滿城盡帶黃金甲》的局部 (3分鐘)(以啟發式、談話式)(3-4學生回答)
(1)、看視頻思考以下問題: 劇中講述的是什么朝代的故事?劇中婦女的體型是胖還是瘦?她們穿戴的服飾有何特色?在你印象中這個朝代的社會狀態是怎樣的?
(2)、學生思考回答:唐朝;比較暴露、領口低、顏色很鮮艷;國力強盛、經濟繁榮、思想開放。
(3)、教師小結:通過簡短視頻了解到唐朝宮女服飾特點及社會狀況。假如要你用繪畫的形式來表現唐代宮廷生活,你會畫嗎?有難度!那我們一起看看唐代宮廷畫家是如何描繪的。
提示同學們翻開課本第31頁。
2、展示圖片:張萱《搗練圖》(6分鐘)(啟發式、感悟式鑒賞)(3-4學生回答)
(1)、教師介紹:這是一幅唐代仕女畫,作者名叫張萱,宮廷畫師。這幅作品主要是描繪宮中婦女搗練時的情景。練是古代的一種白絹,經漂洗和沖搗后才會變白變軟。整幅畫可以分為三個部分,即搗練、織修、熨燙。我們來欣賞“熨燙”部分。
(2)、展示“熨燙”部分圖片。
(3)、教師提問: 你覺得這個片段哪些地方最有生活情趣?(學生思考交流并得出結論)
學生思考并得出結論:仕女扯白絹時挽袖,身子微微著力后仰;中間婦女手拿熨白絹器具,表情十分專注;小孩屈身來回穿梭于白絹下等。
(4)、活動:學生上臺模仿體驗“熨燙”部分人物動作及神態。
(5)、教師小結: 這些細節非常真實、生動,極富生活情趣,是畫家對生活細心觀察善于表現的結果。我們欣賞了唐朝畫家張萱畫的宮廷仕女搗練時的生活畫,下面我們再來看一幅表現宴請的作品。
3、出示作品顧閎中《韓熙載夜宴圖》(10分鐘)(啟發式、社會學式鑒賞)(3-5學生回答)
(1)、教師語:閱讀課本第32頁的文字內容,要求學生介紹這幅作品表現的內容。
(2)、教師小結:南唐后主李煜讓畫家去窺探大臣的生活,以了解大臣的為人。整幅畫采用了我國傳統表現連續故事的手法,隨著情節的進展而分段,以屏風為間隔。通過聽樂、觀舞、歇息、清吹、散宴等情節,敘事詩般描述了夜宴的全部情景。
(3)、出示《韓熙載夜宴圖》 “聽樂”部分。播放琵琶曲,讓學生判斷是什么樂器聲音?引導學生判別畫面中哪個是韓熙載,判別的理由是什么?韓熙載心情怎樣?
(4)、學生回答:琵琶;從坐的位置、相貌、穿著打扮;心情顯得很沉重。
(5)、教師小結:聽歌妓彈奏琵琶,韓熙載正襟危坐,戴著高帽,留著長胡子,內心顯得很沉重。
(6)、教師語:這幅畫中韓熙載邀請當時幾位名流志士也參加宴會,有太常博士陳致雍和門生舒雁、狀元郎粲、李嘉明等。除歌伎外,賓客都穿著官袍。
(7)、教師提問:哪位是狀元郎粲?畫家捕捉到他的動態,反映了他怎樣的心情?我們有這樣的舉動嗎?
(8)、學生回答:穿紅色狀元袍;比較得意、忘形(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
(9)、教師小結:通過畫家對服飾和動態的描繪我們認識了郎粲,體會到得意、忘形的心情。
(10)、教師提問:畫中李嘉明的側身、回頭,太常博士陳致雍、門生舒雁拍手掌跟聽音樂聯系嗎?
(11)、學生回答:有,他們聽音樂很投入。
(12)、教師語:畫家觀察非常仔細,表現了他們對音樂的不同感受。
(13)、教師提問:你們再仔細看這些歌伎們,她們對這種場景的感受以及她們在畫面中所占畫面比例說明了什么?
(14)、學生回答:女性身體比例較小,反映出當時歌伎們身份卑微、地位低下。
(15)、教師小結:通過探討、合作、交流等方式對這幅畫有了比較真實細致的了解,如果畫家沒有對生活細致入微的觀察不可能畫出這樣的畫來,同時這樣一幅畫對后人了解當時社會生活和韓熙載提供了寶貴真實的歷史資料。
4、北宋畫家張擇端《清明上河圖》(啟發式、形式鑒賞)(6分鐘)(4-8學生回答并體驗)
(1)、教師演示詩句:“歷經風雨八百年,繁華古都在眼前。千姿百態眾生像,盡在綿綿畫中間。揚名海外震國威,驚世絕技人人贊。”并思考這首詩是指哪幅中國名畫?
(2)、學生回答:北宋畫家張擇端《清明上河圖》。
(3)、教師語:《清明上河圖》是一幅反映市井生活得風俗畫,有人稱它為我國宋代的小百科全書。觀看視頻,思考這幅畫到底畫了些什么?有些什么特點?
(4)、教師演示:出示視頻《清明上河圖》并配樂《春江花月夜》。
(5)、教師小結:此畫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描繪市郊景象,第二部分描寫繁忙的汴河碼頭,第三部分描寫熱鬧的街市。繪畫的規模宏大,場面繁雜,且筆筆精到,一絲不茍,達到生動明確,惟妙惟肖的境界。
(6)、教師演示:出示范畫《清明上河圖》。
活動:讓學生分組走近欣賞、感受這幅名畫。并模仿體驗畫中人物動態的描寫。比如挑擔的人、賣東西的人、店里的小二、抬轎的人等等。(課堂氣氛達到高潮)
(7)、教師小結:剛剛我們一起著重欣賞了古代畫家的三幅美術作品,其中兩幅是表現貴族生活,一幅是描繪反映市井生活的風俗畫。那么,在當今我國現代畫家是否也在表現現今的人間生活呢?
5、出示:現代畫家忻東旺作品《早點》以及徐維辛作品《工棚》(形式鑒賞)(1分鐘)
(1)、教師語:這是中國現代畫家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忻東旺教授一幅同樣描述人間生活的油畫作品,畫家描述了是處于城市郊外農民工兄弟吃早點的情景,畫家對畫中的人物的表情、神態、動作、穿著打扮以及周圍環境進行了詳細刻畫,是當代社會普通人人間生活的真實寫照。在現代中國有很多像忻東旺教授這樣的畫家,以同樣的方式在關注人間生活。如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學院副院長、教授徐維辛作品《工棚》等等。
(四)、課堂總結:(1分鐘)
1、教師總結:今天我們一起分享了中國古現代畫家描繪世俗生活的美術作品,很有感觸和體會。可以說現實生活是畫家永恒的主題,沒有畫家對現實生活的熱愛和細致入微的深入觀察,古代畫家不可能,現代畫家也是不可能表現出的這么生動的“生活”畫面。假如你以“春游”為題,畫一幅畫,你會表現什么內容?用小短文的形式描述。
2、教師總結并同時演示上課內容:
(五)、實踐練習:(12分鐘)
(1)、出示文字:思考與交流:如果你以“春游”為題,畫一幅畫,你會表現什么內容?你會選取什么樣的對象?突出哪些細節?用小短文的形式描述。
(2)、教師提示:從人物主體形象(包括表情、動作、神態)周圍環境、道具等方面進行分析。
(六)、展示點評:(3分鐘)
要求3至4個同學就自己的描寫內容與大家分享。請其他同學評一評,你覺得他的描寫內容怎么樣?閃光點在哪里?有什么樣的意見。
教師最后點評:
(七)、作品欣賞:(3分鐘)
1、背景音樂:播放背景音樂古箏曲《高山流水》。
2、演示圖片:出示古代人間生活的一些圖片(20幅,每幅6秒)
3、結束語:這節課我們通過了中國古代畫家的一些代表性作品了解了中國古代社會人間生活狀況,透析作品我們看到畫家高超的技藝和對生活細節的細心觀察。而在我們的生活中,表現人間生活的素材很多很多,只有通過對生活得細心觀察才能創造出好的美術作品。謝謝大家!!
【高中美術說課稿】相關文章:
高中美術說課稿06-09
高中美術說課稿11-04
高中美術說課稿模板10-30
瓷器高中美術說課稿12-03
高中美術優秀說課稿12-02
湘教版高中美術說課稿11-22
湖南高中美術說課稿11-21
高中美術欣賞說課稿11-18
高中美術教材說課稿11-19
高中美術說課稿參考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