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術說課稿(15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說課稿,說課稿是進行說課準備的文稿,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們該怎么去寫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初中美術說課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初中美術說課稿1
我認為教師上課其實就是一門表演藝術,關鍵是要讓學生能來聽你的課,看你表演。首先要讓學生喜歡你,然后才會喜歡你上的課,這是上好一堂課的良好開端。而且教師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積極開展師生的雙邊活動,激發學生的興趣。
老師一進教室不應該立刻侃侃而談,不知學生在不在聽,只管自己講,也不注意學生有什么反應,所以要讓學生來聽你的課,一進教室在講臺上立定,目光循視全體學生一遍,確定學生都進入角色了才可以開始講。
一、 說教材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九年制義務教育全日制中學美術課本第二冊第3課《形塊的分割與構成》,本課內容分兩課時完成。
a) 本課形塊的分割與構成聽起來比較抽象難懂,(初一學生比校難理解,通過演示創設情景把題目改為木散為器,帛裁成衣較易理解)其實也比較容易,指是將原有的形象打散成一個個美的、單一的、變象的設計元素,然后將這些元素組合成全新的形態。這兩個看似獨立的步驟卻是現代圖案設計中的一個統一的過程叫變異過程,是現代圖案設計的基本原理。通過這個形塊的分割與構成的`練習能基本了解圖案設計過程,為后面學習圖案設計打下基礎。
b) 前后知識聯系:本課內容是在第一章
教學難點:形塊的分割與構成,分割的規律,構成的方式。
二、 說教法、學法
學生分析:初一學生心理剛開始成熟但又不成熟,思維習慣于對客觀事物進行摹仿、再現。而且對圖案在頭腦中還沒有正真形成圖案設計過程的觀念。為開啟學生豐富的想象力,使學生實現從再造思想到創造思維的躍進,嘗試著用分割與構成的創作練習,使學生體會到創造過程的甘苦。
為了使學生激起更大的興趣與熱情,由被動變為主動,既鍛煉學生形象思維能力(腦),構成能力,創造能力;也可以鍛煉學生的表現能力(手);同時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眼)。真正體現眼腦手的協調并用的原則。
根據學生情況,我采取以下教學方法:
1、 情境創設教學法:
學生總是在一種情境氛圍中接受知識效果最好,通過創設與教材情感相符合的情境,使學生輕松的掌握知識。在導課的時候創設"桌面整理"的活動,看誰分塊布置合理,使桌面既美觀又便于使用,使學生初步了解分割與構成的觀念。
2、 觀察、發現法
觀察、發現法有助于發展學生的智力,思維的主動性,體現學生的主體,是學生有效的學習方法,體會象科學家那樣探索發現真理的滋味。讓學生觀察"花瓶與人頭"的圖案畫,使學生發現從不同角度觀察會有不同的畫面,激發學生進行分割練習的欲望。
3、 演示、練習法
這是在美術課中最常用的方法,演示"人"的圖案分割構成,教師演示只是讓學生掌握其中的分割構成的方法,而不是讓學生抄襲教師的想法,給學生建議,引導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力,
學生練習,根據教師指導,對所學的知識用實際,先選定要構成什么圖案,再劃分為幾塊,概括成幾個幾何形或自然形,分割裁剪,最后拼合成預定的圖案。可以展示學生豐富的想象力。
c) 本課教學內容:主要是分割和構成的概念,分割的規律,構成的方式,先臨摹,再通過分割與構成獨立完成一張作品。
三、 說教學過程
本節有三個高潮一開始導入和中間講解
(以學生自己動手練習引入)師生問好后,教師巡視學生桌面上的用品,桌面上只有書、作業本、文具盒、尺、筆、圓規等用具,讓學生在再短的時間內整理好,使"桌面"上即整潔、美觀,又要便于使用方便,看學生怎么布置這個桌面。(學生準備教師巡回指導講評)這是桌面的分塊與布置,再結合教室的布局,最后引申到課桌以及家具的制作方法和衣服的裁剪與縫紉。
初中美術說課稿2
教材分析:
印象主義繪畫是19世紀xx年代在法國出現的藝術流派。在西方近現代科學的啟發下,他們對繪畫的光線、色彩的表現進行了獨到的探索,并為西方現代主義繪畫的發生創造了條件。
本課向學生介紹了印象主義繪畫的許多作品,其中包括印象派,新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的畫。從欣賞中,使學生知道印象主義繪畫探索的藝術原則和表現形式的獨特風格,以及印象主義繪畫尤其是后印象主義繪畫在主觀與客觀藝術與自然的關系的革新及重大意義。
本課要講清楚各個派系的畫家、作品的名稱、觀念和形態的共同點和差異是什么?并重點分析畫面色與光的千變萬化的科學依據是什么?使學生聽后感到多而不繁,雜而不亂,達到教學目的。
教學目標:
了解印象主義繪畫的藝術觀念,及表現自然界瞬息萬變的光色效果的藝術風格。
提高對西方繪畫作品的欣賞能力。
感受印象主義繪畫的形式美感。
教學重點:
認識并了解西方印象主義繪畫的藝術觀念與風格。
感受印象主義繪畫色彩變化的形式美感。
教學難點:
對西方印象主義繪畫的藝術觀念的理解。
教學方法:
欣賞法、討論法、講解法。
學習方法:
上網查資料法、總結法。
教學手段:
為了更好的完成教學目標,采用現代教學媒體棗網絡查找資料,實施創設情景,激發學習興趣;主動探索,強化獨立思考意識;點撥導思,激發學生自學能力。
教學過程:
一、導入
繼浪漫主義以后,在19世紀xx年代,法國又出現了一個新的藝術流派,就是印象主義繪畫。印象主義的畫家們走出畫室,直接面對自然進行繪畫,他們熱中于表現自然界瞬息萬變的光色變化和對自然的直接感受。他們不象古典主義,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畫家那樣強調畫面的故事情節和主題思想,而是受光學理論的啟發,把所描繪的客觀物象作為繪畫研究的實驗媒體,探索和表現它們在自然光下所呈現的微妙色彩變化。使得畫面在色彩上有一個嶄新的面貌,為以后現代主義繪畫奠定了基礎,創造了條件。(實物投影欣賞不同畫派的作品及網上查找有關印象主義繪畫的資料,請學生分析他們之間的異同點,教師最后總結引出正題。)
二、講授新課:
欣賞印象派畫家莫奈和馬奈的作品。
《日出·印象》是描繪日出時在晨霧籠罩中的港口景象。該畫表現一種瞬間的視覺感受和活波生動的作畫情緒,以往官方學院派藝術的那種呆板僵化的色調蕩然無存,注重對光色效果的追求。
《酒吧侍女》色調明快而熱烈。
以上兩幅作品先請同學談欣賞后對該作品的感受是什么?最后教師總結。
總結:印象主義繪畫的'藝術風格是活波、生動、明快、熱烈、注意光色的變化。
2、欣賞新印象主義畫家修拉的作品《大碗島的星期日下午》。
教師介紹該畫的背景及藝術風格和特點:該畫描繪的是巴黎附近一個小島上風和日麗的下午,人們在悠閑散步,垂釣,游玩的場面。畫家采用筆觸明確,色彩鮮明的點彩畫法,在繪畫藝術上注意純粹形式的分析和探索,畫面顯得呆板而缺乏生氣。
小結:新印象主義,實際上是印象主義畫派的一個分支,它流行于18xx年以后的一段時間里。這一畫派把印象主義繪畫發展到了一個極端。他們主張絕對禁止在調色板上調和顏色,而只能以原色的小色點排列或交錯在一起,讓觀眾的眼睛自己去起調色作用,很像五彩繽紛的鑲嵌畫,有人稱他們為“點彩派”。
3、欣賞后印象主義畫家塞尚,凡高,高更的作品。
《靜物:蘋果與橘子》
該畫中的各種物體,盡管沒有像古典靜物畫中強調的那種真實的質感,但其堅實,硬挺而內在的形體結構給人以獨特的感受。色彩單純、響亮而飽和,在對比中又使畫面富有明快的節奏感和韻六律。塞尚的這種理性分析與主觀表現,引發了人們繪畫觀念上的變革。塞尚被20世紀的藝術家們稱為“現代繪畫之父”。
《向日葵》
這幅作品以包滿而純凈的黃4534535aaa色調,展示了一個畫家內心中似乎永遠沸騰著的熱情與活力,宣泄著畫家對生命的盡情體驗與永久的激動。凡高那種狂放不羈的風格對后來的野獸主義繪畫產生了很大影響。
《塔希提婦女》
這幅畫是后印象主義另一位畫家高更的作品。畫家以飽滿而濃烈的色彩、寬大而又果斷的筆觸、稚拙而又粗礦的線條,將兩位土著婦女平實而又厚重的表現出來。畫面給人一種濃郁的土著生活氣息,充滿渾樸天真,神秘而久遠的原始感。高更的作品具有主觀化的自然情境。
小結:后印象主義畫派,注重如何在繪畫中強調表現畫家的主觀情感和內心世界,不在片面追求外光和色彩效果在畫面上產生的真實感覺,而是具有更為主觀化的感情因素和象征性的精神觀念。這種觀念的變革,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初中美術說課稿3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好!我說課的內容是初中美術14冊第十課《活潑有趣的帽子和文化衫》。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說課:
一. 教材分析
(一)指導思想:由于學生的日常衣著大多數是學校的校服,或是家長幫他們選購的服裝、帽子,所以,學生們外出旅游或參加某些活動時,從他們的穿著方面,就很難反映出性格特點和個性品位。其實學生對于衣衫的設計都有自己的想法,本課的設置就是讓學生們親自設計繪制文化衫,這一活動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審美情趣、體會服裝除了實用功能以外的'文化內涵和藝術品味。讓學生盡情發揮想象力,促進創造力的發展。
(二)教學目標的確定
1. 知識目標:
(1) 恰當的圖形、文字或符號在文化衫上的運用。
(2) 用自己喜歡的適合主題的色彩去搭配自己的文化衫。
2.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創造能力和小組合作能力。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發現美、創造美是每位學生都應具備的素質,通過文化衫的設計,讓學生更加認識自我,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培養學生之間互相協作的精神。
(三)教學重、難點的確定
1. 教學重點:色彩搭配、手工制作和個性化風格的表現。
2.教學難點:怎樣找到適合主體的元素,設計出具有個性的作品,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增強學生對生活的熱愛,培養他們創造美好生活的愿望和能力。
3.教學方法:根據本課的教學內容,我主要采取“引導—-自主探究”的方法,以文化衫為線索,充分運用教具,采用展示,啟發、討論、歸納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在教師的引導下,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每個學生都能參加到動腦的積極思維中。運用投影、音樂等教學手段,加強教學的直觀性,優化課堂教學,激發學生興趣,提高課堂效率。學生分組活動,互評互比,這樣多法并用,即培養了他們集體合作的能力,又啟發了學生思維。
二.教學程序:
本節教學由秀、學、談、做、展、評六個部分組成。
1.秀:學生穿上自己準備的文化衫進行表演,激發學生學習熱情 揭示本課主題。
2.學:通過文化衫秀的欣賞,讓學生了解文化衫的含義、起源、蘊含的意義使學生對文化衫產生不同的情感審美習慣。
3.談:教師通過展示各種圖案的文化衫,豐富學生視覺,讓學生分析制作文化衫適合主體的元素有哪些,教師給予總的歸納,引出下一環節。
4.做:以小組的形式先思考后制作,同學間互相幫助體現合作精神。
5.展: 讓學生穿上自已做好文化衫進行展示,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自我展現能力
初中美術說課稿4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繽紛家用電器》,下面我將從教材、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和難點、教學方法、學法、教學過程、等幾個方面對這堂課的教學設計進行講述。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教材所處的地位及前后聯系)
本課是湘版八年級美術上冊的第3單元內容,屬于“設計·應用”類型課,以日常家用電器的造型設計作為教材的主體內容,旨在培養學生關注日常生活中的設計產品,形成面對生活實際需要的設計意識,通過探究性的學習過程,提高學生自主探索的學習能力。
2、 教學目標
教學的目的是通過家用電器設計活動,讓學生從中體會到家用電器設計的規律性知識。提高學生對家用電器設計的學習興趣,加深對家用電器審美價值的本質認識、,進而培養學生欣賞美、發現美、創造美的能力。根據初中學生心理、智力發展水平以及當前美術教學的實際情況,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為:
(1)知識目標:
*能夠參與有意識的市場調查、信息收集和處理活動,培養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習慣。
(2)能力目標
*能夠根據整理的調查信息,提出改良產品設計的方案,并畫出大膽創新的創意稿。
*能夠掌握家用電器設計效果表現的基本技巧,繪制具有一定美感的創意效果圖。 。
(3)發展目標:
*能夠培養學生面對生活需要的設計意識,體驗設計對人們生活品質提高及社會進步所產生的積極作用。
(4)情感目標:
A.培養學生認真學習的態度和探索新知識的興趣。
B.培養學生以審美之心來觀察事物,感受生活,看待社會。
3、教學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
本課側重于培養學生面對生活需要的設計意識
(2)難點
如何構思立意,根據功能、形狀、顏色、材料、質感等方面設計出更人性化的家用電器。
攻破這一難點在教學中我運用多種方式講解:一、運用手工繪畫表現;二、運用多媒體手段對家用電器多層次的展示,來加深學生的理解和認識,同時讓學生親自動手實踐。
通過以上教材分析,才能使學生達到教學目標 ,我準備用下列教法和學法:
二、說教法
日常家用電器,是學生接觸最多的電器產品,教師通過對日常家用電器作用的提示,引發學生對日常家用電器設計的思考,并安排學生參與課前市場調查,到市場觀摩各具特色的日常家用電器,建議學生針對家用電器產品使用者的情況,市場銷售的情況,國內外同行業的產品情況等展開調查。例如學生針對產品使用群體分類調查時,可分別記載長輩與同學對此產品的意見反饋。在調查過程中用表格形式記錄產品特點,例如可以視其功能、形狀、顏色、材料、質感等予以記錄,再給予等級印象評定。特別是把喜愛的日常家用電器錄下來以便交流。
教師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交流日常家用電器的調查結果,討論喜愛的家用電器的特性和不同設計形式,分析怎樣的家用電器更具有市場吸引力。通過交流進入學習情境。教師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對家用電器設計的相關知識進行歸納與總結,如家用電器的設計要從功能、形狀、顏色、材料、質感等方面去考慮,結合圖例講解,培養學生設計時的創新意識和人性化觀念。
湘教初中美術 繽紛家用電器說課稿,標簽:美術說課稿,美術說課教案,
三、說學法
整個基本學習過程由“信息調查——設計創意——效果表現”三部分組成,先是學生分組自行進行市場產品調查,收集相關信息,然后整理資料,提出設計方案,進行創意設計構思,再繪制設計創意稿,嘗試獨立創意設計,最后繪制產品設計效果圖。對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或者學生比較棘手的問題,教師進行適當的引導,鼓勵學生之間的學習互動與交流。在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強化自己的角色意識,始終以學生的朋友身份出現,讓學生時刻感受到與教師處于平等的地位。
四、說教學過程:
生:信息調查——設計創意——效果表現
師:引導觀察——情景創設——啟發點撥——匯總歸納
1、信息調查
首先發動學生以學習小組的方式,分工協作調查了解與一件家用電器相關的產品信息,并整理成文字資料。這件家用電器可以選擇學生自己家中認為設計不夠滿意的'產品,也可以直接調查學生自己喜愛的家電產品,比如MP3播放器、隨身聽等電子產品,目的是為“活動二”的設計改良活動順利展開做準備。
2、分析講解課文范畫,感知課文
通過教材供的家用電器圖片,使學生了解到好的產品造型設計體現了產品的形、色、質諸多要素的最佳組合。并遵循以人為本的設計原則。根據其實用和審美的功能,在材料、構造、色彩和裝飾等方面進行的綜合設計。對設計手法給予一定提示使學生獲得更多信息,用作學生練習時參考。消除學生的畏難心理,樹立學習信心,集中注意力積極主動的學習,把學習當作一種愉悅的享受,為學好本課搭好基架。
3、自主探究, 設計創意
嘗試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在課外進行“活動一”的資料整理,寫出調查總結的同 時,畫出通過小組充分醞釀的家用電器改造方案創意稿,并寫上設計說明后,再進入到“活動二”的課堂教學中來。教師讓各個學習小組之間交換創意稿。每組學生 從消費者的角度對其他小組同學的設計創意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每組同學也可以積極闡明自己原有的設計創意主張,補充、完善本組的改良設計。這時教師在教室里巡回指導,發現問題及時解決,教學過程始終在學生互動促進中進行。
4、展示與評價
最后每組自評后將一張最好的作品上交,在屏幕上進行展示點評。學生介紹分組對比原有家用電器的設計,介紹本組最佳設計作品的特點,教師積極引導同學之間探討各組設計作品的特點與不足所在。
五、說板書設計 :
美術課的板書應融畫與一體,因此,在教學中,應將示范講解與板書相結合,將范畫、多媒體課件相對應,做到直觀清楚,突出主題,照顧全面。
初中美術說課稿5
單元總目標:
1、 從古今中外的優秀繪畫作品中,體會到勞動____人類創造力的源泉,勞動是許多畫家經常表現的重要題材之一。不同時代的畫家通過勞動題材所表現的主題是不一樣的,表現手法和藝術風格也是多種多樣的。它們所體現的思想內涵和藝術性的高低存在著明顯的差別。通過欣賞,提高學生對美術作品的審美能力和分析作品的能力。
2、 通過對表現勞動題材的優秀繪畫作品的欣賞,培養學生對勞動的情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念。
單元課時:
本單元分2課時教學。
活動安排:
◆觀賞與描述:
* 你是否知道和理解這些美術作品所表現的勞動的性質和情節?
* 你對作品所表現的勞動場景有什么感受?
* 你對作品中人物的勞動心情和態度有什么感受?
◆分析與研究:
* 你對這些作品和作者知道多少?
* 你了解作品的時代和社會特點嗎?
* 你能不能想像作者的創作意圖和要表現的主題?
◆討論與解釋:
*你從這些表現人類勞動的美術作品中獲得了什么樣的審美感受?
*不同的人物對勞動有什么不同的態度和感情?
◆體驗與評價:
*你對人類勞動的意義有什么體驗和聯想?
*你對"勞動創造世界"有什么體會和看法?
活動一
1、課題 勞動____人類創造力的源泉(上)
2、學習領域 欣賞*評述
3、課時 1課時
4、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教具:欣賞掛圖、課件、課外收集表現勞動題材的美術作品、課本等。
學生準備學具:課本、鋼筆、筆記本、自己收集到的作品等。
5、課堂教學
(1)引導階段
① 通過欣賞(用課件展示)表現勞動題材的中外美術作品,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引起學生對學習美術的興趣。
② 教師宣布本課時教學任務及采用的學習方式方法,要學生注重對中外美術作品的比較、分析,談自己對作品的初步感受和理解。
③ 學生預習,看課本上的圖片和文字,認真觀察、思考問題。
(2)發展階段
① 欣賞、評述《在激流中前進》
☆ 展示圖片,學生欣賞、討論。
☆ 請幾名學生根據預習時提出的問題談自己對這幅作品的初步感受和理解。
☆ 教師歸納總結:
《在激流中前進》(油畫)
作者:杜鍵,上海人,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教授。
本作品是作者在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研究班學習時的畢業創作。為此,作者曾先后到山西禹門口、陜西寧家川等黃河險急渡口體驗生活,搜集創作素材。作者以簡練的藝術語言,雄健有力的筆觸,凝重的色調表現了黃河船工們齊心協力在黃河的激流濁浪中奮力前進的驚險場景。作者運用襯托和對比的手法來刻畫黃河船工在勞動中所表現的驚人力量和百折不撓的精神。這主要表現在洶涌激蕩的河水與般工們沉著穩定的姿態的對比,大面積奔騰而來的黃河濁浪和小船的強烈對比。
② 欣賞、評述《糧食》
☆展示圖片,學生欣賞、討論。
☆請同學根據預習時提出的問題談自己對這幅作品的初步感受和理解。
☆教師歸納總結:
《糧食》(油畫)
作者:(蘇聯)雅布隆斯卡婭,衛國戰爭后著名女油畫家、基輔美術學院教授。
本作品是她青年時期時榮獲國家獎的成名作,約4米寬的巨幅作品,表現了蘇聯集體農莊女莊員在豐收的`打谷場上勞動的場面。在夏日的明亮的陽光下,集體農莊女莊員們在堆積如山的金黃色麥粒的打谷場上,緊張而有秩序地勞動著。女莊員們興奮的笑臉和歡快而有節奏的動作,充分顯示了經過戰爭洗禮后的蘇聯勞動人民高漲的勞動熱情和嶄新的生活風貌。作品構圖宏偉,形象生動,主題鮮明,內容和形式得到了完美的統一。
③ 欣賞、評述《牛耕》,寫觀后感受交流。
☆展示掛圖,學生欣賞。
☆分組討論、寫觀后感。
☆學生發言,根據預習時提出的問題談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教師歸納總結:
《牛耕》(甘肅嘉峪關魏晉時期的墓磚畫)
這是從甘肅嘉峪關魏晉時期5號墓中出土的、原位于墓前室壁的一幅磚畫。我國自漢代以來,統治階級厚葬之風俗盛行。墓室中繪有大量的磚畫。這幅磚畫與同一墓室的其他磚畫的最大特點是,除了表現墓主生前宴歡、舞樂等享樂生活外,大部分是表現勞動人民從事各種生產勞動的場面。是墓主為了祈求死后永遠有一批勞動群眾供他們驅使奴役、但從一個側面形象地反映了當時勞動人民生產勞動的狀況。這幅表現牛耕的磚畫,畫面十分單純,但作者頗具匠心。如兩頭牛有意畫成一黑一白,以對比的手法突出畫面的明快感。再如,畫扶犁者,只寥寥幾筆,不僅生動地畫出了扶犁者的形態,而且其緩步前行時的姿態極富運動感。
④ 欣賞、評述《清明上河圖》
☆展示掛圖,學生欣賞、討論。
☆學生自愿發言,根據預習時提出的問題談自己對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教師歸納總結:
《清明上河圖》(中國畫)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
作者:張擇端,北宋畫家,東武(今山東諸城縣)人。
本作品是一幅生動反映北宋都城汴梁繁榮景象的、具有重要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的著名之作。全畫內容大體分為三段,開頭是畫汴梁的郊野風光,中段是以虹橋為中心的汴河(當時稱"上河",此河是當時國家的漕運樞紐,南北商業交通要道)及其兩岸舟車運輸、手工業生產和商業貿易等繁忙的活動場景;后段為巿區街道的繁華場面。教材中所選的是中段也是描寫最精彩的一段。一艘滿載著貨物的大船,即將通過虹橋。橋下湍急的水流使大船好像一時失去了控制,船工們一面急忙放下桅桿和帆,一面正緊張地控制著船頭前進的方向,有的在指揮,有的在擲纜繩,以使大船安全地通過虹橋。相映成趣的是,大船過橋的緊張又極具戲劇性的場面,吸引了橋上眾多的行人。他們都在聚精會神地注視著橋下發生的一切。橋上橋下相互呼應,構成了一幅熱烈、緊張而又極其生動的畫面。雖然畫中人物都畫得很小,仔細一一看去,個個都很生動,十分耐看,足見畫家對生活的觀察十分仔細,描繪人物的舉止形態具有極其深厚的藝術功力。從而使這一段描繪成為整個《清明上河圖》中最吸引人、最令人過目不忘的場景。
⑤ 欣賞、評述《搗練圖》
☆展示掛圖,學生欣賞、討論。
☆學生發言,根據預習時提出的問題談自己對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教師歸納總結:
《搗練圖》(宋代摹本,現藏美國波士頓美術館)作者:張萱,盛唐著名人物畫家,擅長畫婦女。現存的宋代摹本《搗練圖》和《虢國夫人游春圖》是他的代表作。
《搗練圖》因描繪唐代婦女制"練"(一種絲織品)的勞動場面而得名。全畫共畫了十二個人物,按制練的工序分成三組;右邊一組描寫四個婦女用木杵搗練,教材中所選的正是這一段。中間一組描寫兩個婦女在理線,左邊一組描寫兩個婦女把練拉直,另一個淘氣的小孩在下面來回玩耍,在中間和左邊兩組人物之間有一小女孩蹲在地上,用團扇在扇炭盆。十二個人物組織得疏密有致、動靜適宜。讓我們看到了當時制練的勞動過程。作為一件藝術品,其重要的價值還在于作者描繪這一勞動場面的高超技巧。這主要表現在由四個婦女組合而成的畫面,既符合生活的真實,又有獨具匠心的安排;人物站立的位置和姿態各不相同,既統一,又富有變化。"豐頰肥體"的人物造型,具有唐代婦女的共同特征。描畫勾線工細又勁健,設色富麗而又勻凈雅致,衣服的質感也得到了很好的表現,充分顯示了唐代的工筆人物畫已經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
3、課后拓展
(1) 請同學展示自己收集的圖片,欣賞、評述、交流,課后寫自己的心得體會。
(2) 課余時間,多搜集優秀中外美術圖片,通過欣賞提高自己的審美素養。
活動二(第二課時)
1、課題 勞動____人類創造力的源泉(下)
2、學習領域 欣賞*評述
3、課時 1課時
4、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教具:欣賞掛圖、課件、課外收集表現勞動題材的美術作品、課本等。
學生準備學具:課本、鋼筆、筆記本、自己收集到的作品等。
初中美術說課稿6
一、教材分析
1、內容、作用:人像寫生,對于沒有受過繪畫訓練的農村初中學生來講有些難度,不能要求過高,表情制作,旨在引導學生運用繪畫規律與網絡流行相結合,感受繪畫造型的樂趣,以及勇于探索的學習熱情。
2、教學目標:根據新課程標準和教材要求,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為:
知識與技能能目標:了解人物的臉型分類及常見面部表情的特征,能用剪貼的方法表現情緒和表情。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欣賞、觀察掌握面部表情的規律并嘗試繪制表情,完成表情的制作。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在觀察、繪制面部表情的過程中,感受繪畫制作的樂趣,激發勇于探索的學習熱情。
3、教學重點:掌握喜、怒、哀、樂等表情的特征及人物臉形的種類。
教學難點:結合喜、怒、哀。樂表情特征進行大膽想象表現,完成表情制作。
二、教學方法:
依據本課的性質及學生的特點,我主要采取“啟發――引導”法,以圖例為線索充分利用多媒體,不斷采用欣賞、啟迪、討論、展示、交流相結合的教學方法,使學生能主動參與發現新知識的欲望,同時在師生的互動中培養學生合作能力,增強合作意識,領悟課程中人與人之間信息的美好情感的'傳遞,從而感受知識的價值、情感的價值。
三、教學過程:
導入:
1、播放有豐富表情的影片(截取憨豆先生夸張表情片段)出示課題——情緒表情
2、“喜形于色”分析情緒與表情之間的聯系并總結:
畫人愁,嘴角下彎皺眉頭
畫人怒,咬牙瞪眼眉頭豎
畫人笑,舒眉眼彎嘴角翹
3、欣賞蒙克的作品
《吶喊》
4、人物臉形的分類
5、化難為易,把握特征并示范用剪貼的方法制作表情
6、巡視指導,提示:不同情緒可選擇相應顏色的卡紙(色彩與心情)
7、展示評價并總結:以鼓勵為主,肯定學生的創作熱情和成果,以此激發學生學習美術興趣。
初中美術說課稿7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親愛的同學們大家好:
我是XXX號參賽選手,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黑白裝飾畫的美感》,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教學評價、板書設計五個方面,進行我的說課。
一、(首先)教材分析:
1、本節課在整體知識結構中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課是九年義務教育人美版初中教材第十八冊第四課《黑白裝飾畫的美感》,(出示板書)本課是“造型61表現”領域的教學內容,結合作品欣賞的綜合課型。確定本節課在整體知識結構中起到承前啟后的作用。
2、教學內容:
本課通過學生對相關知識的學習,使學生可以了解用一種顏色與紙的對比,所表現出的對形體的概括與表現力,學習它以一種與眾不同的藝術語言所表現出作者的構思,感受黑白裝飾畫藝術的魅力。并且提高學生的形象思維和感知能力,激發學生的想象力。
3、教學目標:
根據《美術新課程標準》的三個緯度和學生的心理及認知特點,我確定本節課要達到以下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認知黑白裝飾畫的藝術特點和多種表現效果,了解黑白裝飾畫的創作過程。使學生掌握對黑白裝飾畫分析、理解、評價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目標:
本節課通過大量圖片的欣賞,教師引導學生,對不同風格的黑白裝飾畫分析比較,共同討論的方法,讓學生嘗試根據生活中的形象或圖片中的形象,運用不同的工具材料和繪畫方法,創作一幅黑白裝飾畫。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通過對各種風格的黑白裝飾畫分析評價,培養學生對美術學習的興趣,并掌握正確的評價方式。發展潛在的藝術個性,大膽傳遞主觀思想和感情。提高對黑白裝飾畫的審美能力,激發學生對生活的熱愛。
4、根據我對教材分析的理解,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
欣賞圖片,讓學生對黑白裝飾畫的表現特征、藝術效果和思想內容進行了解和掌握,從而進行對彩色照片和黑白裝飾畫的`分析比較。
難點:
具體分析、理解本節課所學的內容,使學生能夠獨立、正確地理解黑白裝飾畫的美感,完成有創意的黑白裝飾畫設計。
二、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
根據本節課的特點,我運用的教學方法有:直觀教學法、體驗教學法、合作教學法、鼓勵教學法等;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育思想和初中學生心理特點,我先采用引導教學,用幻燈片放映一些不同特征的黑白裝飾畫圖片,激發學生的興趣,勾起學生主動學習的求知欲望,然后提出問題,進入課文。接著放映不同藝術特色的裝飾畫并作出比較,讓學生在頭腦中對本課所學的內容有一個完整的感性認識;突出本課的教學重點。
學情分析:
讓學生學會看作品,在看的過程學會思考,形成自己的審美價值觀,感悟出黑白裝飾畫的美感,并運用到生活中。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索精神,并養成認真細致的學習態度。
三、教學過程設計
我將從課前準備—激趣導課—欣賞討論—實踐操作—教師總結幾個方面進行我的教學。
1、課前準備:教師準備各種不同的黑白裝飾畫圖片,帶進課堂讓學生欣賞。
2、激趣導課
首先,我先讓學生欣賞一個黑白效果的視頻短片,讓學生在神秘中接觸到本節課所學的內容,感受黑白美感。接著我會出示熊貓圖片,提問:“熊貓一生當中的兩大愿望是什么?”學生在老師的幫助下總結出答案:第一是熊貓想照一張彩色照片;第二個是想去掉黑眼圈。這樣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出黑白畫的獨特魅力。
接著,我讓學生觀察一下教室今天有什么不同,學生發現教室的墻上貼滿了不同風格的黑白裝飾畫,并分成小組進行討論。這樣創設情景讓學生在這種氛圍中更好地體會黑白裝飾畫的美感。從而引出本節課的教學內容。讓學生感受到黑白裝飾畫的色彩要素是有黑白灰三種要素構成的。
最后,回到課本上的圖片,具體地分析每幅作品由于表現形式的不同,使得效果截然不同,以學生的自行探討為主,教師適當地加以補充。提出問題:同樣是表現人物的黑白裝飾畫,它們有什么不同?引導學生分析這幾幅圖片,會發現有的比較厚重,有的比較簡練,讓學生在思考中對本節課產生好奇,在欣賞的過程中了解由于點線面的構成不同,以及黑白灰所占的面積不同所以效果也不同。這樣我用問題激發學生的興趣,勾起學生對本節課的學習欲望。
在這個環節主要讓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自主學習本節課的教學內容。
3、欣賞討論
我們看到的水墨畫它體現出了黑白灰的層次美;那么在平淡的年代里人們追求豐富多彩的世界,在多彩的年代人們又返樸歸真想回歸自然,因為隨著時代的變化,人們追求的是一種心態美。例如懷舊照片和黑白的攝影等對于情感的表達是色彩很難達到的。而黑白裝飾畫不僅僅是簡單的用黑白來紀實,而是用一種顏色與紙的對比關系,對客觀物象進行重新塑造,進行主觀歸納,畫面是由基本元素點、線、面基本要素組成的層次,形成一種單純的美。
首先,我用幻燈片給學生展示多種風格、多種材料的黑白裝飾畫作品。并提出問題:你對教材中“黑白裝飾是一種顏色通過與紙形成的對比關系創造的富有裝飾性的繪畫”這句話是怎樣理解的?學生觀看作品,并分組討論。分析黑白裝飾畫的內容與風格、交流對黑白裝飾畫的個人看法,挑選自己喜愛的作品。通過大量的欣賞,引起學生對黑白裝飾畫的興趣。展示學生的個性風格。
接著,我繼續拿出幾組黑白畫和彩色畫進行對比。尋找黑白畫中存在的吸引力。同樣的畫面(房子、鞋、餐具、風景、人物),但彩色的照片和黑白裝飾畫卻給人不同的感受。
我找學生用幻燈片演示從色彩照片到黑白裝飾畫的過程,讓學生從中感受黑白裝飾畫給人帶來的美感。并總結:彩色照片給人視覺上有很大的沖擊力,表達出作者豐富的情感;而黑白裝飾畫就會給人一種概況,想像的空間,人為創作的東西也會越多,表現出的就是另外一種感受;從黑白裝飾畫到彩色照片轉變的過程也體現了社會的發展與進步;它們各有各的美,各得其美,各美其美。
接著我用一年四季做比喻,秋天給人帶來繁榮、豐富的感覺;而我卻喜歡冬天,它把豐富、繁榮變得簡約、概括,給人一種純潔,平靜的感覺。這樣以學生為主體,師生互動交換觀點,培養學生主動思考的學習態度。
最后,請同學說說作品的獨特之處。歸納總結:
黑白畫裝飾畫的表現形式除了點、線、面以外,(出示板書)還有:明度、線條、錯覺、轉換、仿影、對比、象征和變形等給我們一種單純的美、簡潔的美、淡雅的美。
在這一環節,主要讓學生通過對圖片的大量欣賞比較,自己體驗黑白裝飾畫給人帶來美感的同時,感受彩色照片和黑白裝飾畫的不同感受,讓學生在討論中學習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從而把整個教學過程推向高潮。
4、實踐操作
幫助學生確定自己喜愛的一種風格。嘗試根據生活中的形象或照片,創作一幅黑白裝飾畫。安排好畫面的整體黑白關系,使黑與白互相交替、互相穿插,富有節奏,是構成一幅好的黑白裝飾畫作品的先決因素。
首先我以花卉的照片為例,介紹黑白裝飾畫的三種處理方法:
第1種,用記號筆勾輪廓。可以在背景上用點點烘托花朵。
第2種,背景涂黑。可以把背景沿輪廓涂滿黑色。
第3種,把花瓣涂黑,背景處理成灰色。
鼓勵創新意識,學生自由組合,按小組創作。培養學生大膽表現自己感受的能力,提倡分組交流的方式。
教師巡回指導。練習中,根據學生需要,幫助學生解決一些設計上和技術上的困難,及時展示一些創意好的草圖。有共性問題統一講解,并進行個別輔導,發現好的作品及時展示表揚。鼓勵學生有創新意識。這樣給學生技術上的支持,幫學生樹立信心,使學生能在練習過程中體會到創作樂趣,提高創作能力。
通過展示學生的作品,請同學互相談對作品的想法和感受。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及情感表達能力。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讓學生掌握本節課所學內容的同時,通過實踐操作的過程讓學生對本節課有一個整體的了解和提高。
5、教師總結
本節課通過欣賞作品、對作品的分析、討論,了解黑白裝飾畫的基礎知識,讓學生感知黑白灰以及他們的關系,引導學生欣賞、認知黑白灰給人帶來的美感,嘗試用黑白裝飾畫的美感來表達自己的感受。
學習如何對物體進行概括,如何運用黑與白表現出繪畫的裝飾效果,如何用語言交流自己對黑白裝飾畫的感受和認識。
讓我們認識到黑白裝飾畫的獨特魅力,只要我們不斷地學習,選擇不同風格不斷地創新,就能夠設計出很好的畫面來表達我們的美好生活。
四、教學評價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遵循 “教師為主導”的作用,讓學生在欣賞、比較、歸納、總結幾個方面深入學習。讓大部分學生達到能夠自主、正確的掌握黑白裝飾畫的基本要素,了解黑白裝飾畫和彩色照片給人的不同感受;讓個別領悟性較好的學生達到除了掌握本節課的基本教學內容以外,還能夠獨立、創新、發揮自己的個性,通過自主學習和師生共同討論,達到一個更高的認知水平。
最后,讓每一位學生都能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對美有一個更深的認識和追求。
五、板書設計
下面請大家看我的板書設計,一個好的板書有微縮教案之稱,我以大綱契領的板書達到條理清晰,一目了然。體現了整個教學的過程,突出了重點和難點,這樣看起來簡單明了,從而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對美的追求。
板書設計: 黑白裝飾畫的美感
一、基本要素:點線面
二、基本方法:節奏韻律 對比調和
初中美術說課稿8
一、說教材
《插花》選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第1課。本課主要講解插花在生活中的運用,一是插花本身的藝術性,二是插花能夠裝飾居室,給人一種賞心悅目的感覺。通過對本課的學習,學生能夠認識插花藝術的魅力,從而能夠制作出造型豐富的插花,提升自己的造型能力。
二、說學情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已有的思維結構和認知水平是我授課的重要依據。初中學生理解能力相對小學階段有了很大的提升,也有了一定的理論基礎,但是對繪畫的藝術功能等專業知識點了解還不夠。所以本課以創作的角度出發,帶領學生一起學會制作插花,感受插花帶來的快樂。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以上的分析和新課標的理念,我確定了如下三維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了解插花藝術的對稱式、均衡式、自由式等基本形式,能夠運用高低錯落、疏密有致、虛實結合等相關知識來進行藝術表達,裝點生活。
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思考、討論、實踐等形式,學生能夠學會插花藝術,并能夠進行藝術創造。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提高動手操作能力,體驗美術在生活中的運用,感受藝術的魅力。
四、說教學重難點
基于我的教學目標,為了使課程有的放矢,我設置的教學重難點如下:
重點:感受插花的藝術性,學習插花的造型語言。
難點:靈活運用插花的基本形式,完成一幅插花作品。
五、說教法、學法
依據“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的原則,結合學生的特點采用如下教學方法:講授法、提問法、設置情景法。
在學習的過程中,我準備讓學生采用小組合作法、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從而有效的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的意識。
六、說教學準備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好的教學準備能夠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因此,我做了如下的準備:PPT課件、各種花材、造型別致的花器等。
七、說教學過程
接下來是本次說課的重中之重,我將教學過程分為以下幾個部分:
活動一:激趣導入
精心設計好導入,無疑是一堂課成功的關鍵一步。本節課我將帶著花束及插花作品走進教室,以最直觀的方式引導學生觀察:散落的花卉和經過精細設計的插花作品,哪一個更具有藝術性?為什么?學生通過觀察能夠發現插花作品更具有藝術性,能為生活增添光彩。由此引入《插花》。這樣設計的目的是能通過吸引學生注意力,引發他們對插花藝術的初步感知。
活動二:描述分析
為了使學生更為深入的了解插花的魅力,我將出示不同的花卉卡片,在學生手中傳閱,并組織“快問快答”的小游戲:看到花卉圖片時,以最快的速度說出這種花卉代表的`花語。我的學生會積極參與游戲,傳閱卡片,并說出卡片對應的花語,如:康乃馨代表母愛;向日葵代表光輝;雛菊代表天真等。
藝術作品通常表現它本身的藝術性以及實用性,從而展現一種裝飾的效果。為此我將展示室內插花作品,引導同學觀察交流:你最喜歡哪一件作品,為什么?這一環節我會鼓勵學生大膽交流想法,并進行總結:由于插花作品中花卉的選擇以及花器的選用不同,也會給居室帶來截然不同的裝飾效果。
在學生感受插花帶來美感的同時,我會趁熱打鐵,繼續向學生展示郁金香、蘆葦花等不同的花藝作品,提出問題:說一說插花的構圖形式有哪些?不同的構圖安排給人什么樣的感受?這個問題稍有難度,因此我會組織學生前后四人為一小組,進行3分鐘的討論,最后我會與學生共同總結:插花的構圖形式有對稱式(外形整齊、對稱);均衡式(穩定);自由式(別致自然)。
通過這樣循序漸進、層層設問的方式,逐步引導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深入的了解不同的插花藝術表現的思想以及裝飾的效果是不同的。這樣一來,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觀察能力,還能使學生的思維之間發生碰撞,激發更多的探究性思考,養成良好的美術學習習慣。
活動三:示范講解
實踐是美術學習的基礎,為了幫助同學們解決技法上的難點,在這個環節我會進行示范講解。
首先向學生展示并介紹插花用的工具,而后通過視頻播放插花過程,引導學生觀看并思考:插花造型的基本原則是什么?我也會適時提示學生瀏覽教材,嘗試作答:基本原則包括①高低錯落;②疏密有致;③虛實結合;④俯仰呼應;⑤上輕下重;⑥上散下聚。最后,我會幫助學生總結插花的基本步驟,分別是選定主題——選擇花器——設定構圖——點綴裝飾——作品命名。
活動四:實踐展評
在學生實踐環節,我會利用大屏幕出示課堂實踐要求:自主選擇花材,運用造型原則制作插花,并為自己的作品命名。學生創作期間,我也將巡視輔導,提示學生使用刀具時,注意安全。
在大部分同學都完成創作的情況下,我會在班級內開展“插花沙龍”的作品展,組織學生展示作品,大膽介紹設計思路;引導學生之間相互欣賞交流,并鼓勵學生從花材、花器的搭配、構圖的選擇等方面多角度評價作品。最后,我會做總結性的評價。
該環節的設置體現了新課標中教學評價對象和方式多元化的要求,利用自評、互評和師評的方式能夠檢驗本節課的教學成果,激發學生向更高目標努力的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還能幫助我總結反思,改進教學。
活動五:小結作業
在課程最后,我將通過師生共同回顧的方式,總結本節課的重點內容,同時引導學生能夠關注自然,養成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感。最后布置一個開放性的課后作業:將自己的插花作品帶回家,來裝飾自己的居室,使學生切實感受到美術與生活的聯系,進一步提升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
初中美術說課稿9
一、教材分析:
本課是江蘇少兒版七年級《美術》第14冊“設計.應用”單元中的一課。“線”是最具表現力的造型要素之一,而本節課提到的“立線”則是有影子的線,它把生活中的各種線形的材料通過一定的方法“立”了起來,使其有了一個動手設計制作的過程,也令作品具有了很強的裝飾性,體現了設計應用課美化生活和環境的作用。因此,本課內容的設置較有新意,動手又動腦,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材料的選擇較貼近生活,便于學生搜集和尋找。通過教學,使學生能在作品的賞析中感受藝術之美;在作品的設計中培養創新意識;在作品的合作中體驗創作的樂趣;在制作過程中養成耐心細致的學習態度。總之,它對提高學生的審美素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動手實踐能力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二、學情分析:
1、本課的教學對象是初一的學生,他們對事物已具備初步的線造型能力,且普遍對動手制作興趣較濃,而“立線裝飾”正符合了這個年齡段的特征,動手動腦相結合。但是,他們對線造型設計的手段和方法知之不多,特別是正確合理地運用生活中各種線形的材料進行創作,使其具有很強的裝飾性不甚了解,因此,本節課的教學設計力求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充分利用大量的范畫作品,通過作品的賞析,師生的互動,教師的啟發和正確的引導,讓學生感受藝術作品之美的同時,逐步了解和掌握立線裝飾作品造型設計的要點和難點,使其創作更具美感。
2、作為設計應用領域的“立線裝飾”,其主要的設計目的和用途就是美化裝飾生活和環境,而課本所提供展示的范畫形式單一,很容易捆住學生的思維,削弱他們的學習興趣,因此,我幾乎在每一個知識點的傳授中都有意識地增加了一個或一點拓展的知識,以此開闊學生的視野,打開思維,使立線裝飾的設計不斷由單一到多樣,由平面到立體,進而向全立體拓展,培養學生改善生活,美化生活,創造生活的設計意識。
三、教學目標:
1、了解立線裝飾的特點,掌握立線裝飾作品的設計和制作方法。
2、感受各種立線裝飾作品的藝術美,提高審美素質。
3、體驗合作與創作的樂趣,培養學生的實踐和創新能力。
四、教學重點:
了解立線裝飾的特點,感受各種立線裝飾作品的藝術美,利用各種線狀材料進行立線裝飾作品的設計與制作。
五、教學難點:
在設計制作的過程中,如何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充分利用各種材料的質感和色彩,合理運用各種造型要素和造型方法,使立線裝飾作品真正具有“裝飾”之美。
六、教具準備: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實物投影儀,瀝粉制作材料,KT板,紫沙泥,粗細不一的跳繩,相關范畫和工具材料。
學生準備:各種卡紙,生活中各種線狀的材料,相關制作工具。
七、教學過程:
(一)觀察比較,導出課題
教師引導學生觀察校園里爬墻虎的藤條并和一個表現爬墻虎的藤條的平面裝飾畫作品對比。提問:兩者有不同點?
學生觀察比較這兩幅作品,經過討論說出它們的不同點:一個是用黑水筆直接描繪而成的平面的線,另一個則是立體的線。
[設計意圖]:通過兩幅同一題材作品的比較和分析,讓學生對立線有一個初步的直觀認識,并自然引出課題——立線裝飾。
(二)活動參與,深入主題
教師引導學生觀察一幅有大象造型的紙立線裝飾作品,并設問:立線裝飾的主要特點是什么?
在老師的啟發引導下,學生用手去觸摸作品——感受到紙的硬度和畫面的凹凸;用燈光從不同的角度照射作品——看到畫面上有“大象”的影子落下;從不同的角度觀察作品——發現“大象”的輪廓線有粗細不等的變化。進而得出立線裝飾的主要特點是:有影子、有質感的變化。
[設計意圖]:此環節通過學生的主動參與和體驗得出問題的結論,既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探究性,又培養學生全面觀察和分析事物的能力。
(三)作品賞析,感受設計要點
1、師生共同賞析紙立線裝飾作品
此賞析過程共展示了六幅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主要采用由教師設疑,啟發引導,學生討論,解答問題的教學思路共同感受立線裝飾作品中造型設計的要點。
(1)整體欣賞六幅作品——得出造型設計需夸張,要富有裝飾美感。
(2)欣賞作品1和作品2——得出造型設計可以是具象的,也可是抽象的。
(3)欣賞作品3和作品4——得出造型設計有對稱和均衡之別。
(4)欣賞作品5和作品6——得出“立線”的不同形態和有秩序的排列給
造型設計帶來很強的裝飾性和形式美感。
[設計意圖]:讓學生感受紙立線裝飾作品的藝術美,充分體會紙立線的基本造型方法在具體作品中的靈活運用給人帶來的`裝飾美感,掌握基本的造型要素和基本方法。
2、游戲:紙立線變變變。
此環節是在前一個環節基礎上的一次拓展,即讓學生嘗試用不同的紙通過擰、編、纏的方法,使紙變化出多種不同“立線”的形態,以改變單一的把卡紙裁成條狀立起“作畫”的方法。
[設計意圖]:以紙為媒介,拓展學生的思維,豐富紙立線裝飾作品的表現形式。
(四)作品評述,掌握設計難點
1、教師設問:立線裝飾除了紙材,還可以用哪些材料?并用課件展示用其他線形材料創作的立線裝飾作品。
學生邊欣賞邊歸納老師的提問,即除了紙材,還有電線、各種繩子、毛線、火柴、泥條、吸管、鉛絲甚至樹枝等。
2教師再提問:這些不同材質創作的立線裝飾作品的有何特點?
學生在教師的引領和啟發之下,邊欣賞作品邊回答老師的問題。即:由于材質的不用,作品給人的感覺不同,如毛線給人輕柔之感,而鉛絲則給人剛直之感。并進一步討論分析出在作品的創作中,應把造型和材料有機地結合起來,即以型選材或以材設型。
[設計意圖]:感受各種立線裝飾作品的藝術美,充分利用生活中的材料創造美,學會把材料的質感作為豐富造型設計的重要元素,以增加作品的表現力和裝飾性,培養學生綜合分析事物的能力。
(五)演示討論,歸納設計步驟
教師展示瀝粉立線裝飾作品,簡單介紹瀝粉立線裝飾的原理和特點,并在實物投影儀上進行演示,進而由學生歸納總結出立線裝飾的設計步驟。
[設計意圖]:此環節既讓學生了解、感受了瀝粉立線裝飾作品的藝術美,同時又直觀地展示了作品的設計制作步驟。
(六)拓展知識,豐富設計方法
教師提問:立線裝飾的底版除了各種平面的紙材和板材外,還能有其他形式的底版嗎?接著,結合實物和圖片啟發誘導學生
(1)先出示把臉作為底版的貓頭鷹立線裝飾作品。
(2)再用課件顯示底版為盤子的泥條立線裝飾作品。
(3)最后展示用立線裝飾的塑料杯子。
在老師的啟發下,學生逐步歸納出底版除了紙材和板材外,還可以有以下三種表現形式:
(1)底版可以作為造型設計的一部分并與之相融合成一個整體。
(2)底版可以是生活用品。
(3)底版除了是平面的,還可以是立體的。
[設計意圖]:拓展底版的表現形式,既豐富了立線裝飾作品的設計方法,又能進一步打開學生的設計思路,使作品與生活的聯系更密切。
(七)合作設計,動手動腦
1、分組合作,快樂體驗
(1)在桌子上設計制作立線裝飾作品。
(2)在地上直接用各種跳繩創作立線裝飾作品。
(3)用泥條在白色KT板上創作立線裝飾作品。
[設計意圖]:鼓勵學生大膽選用不同的創作方式,既拓展了創作空間,又增大了作品尺寸,同時也讓學生充分體驗了立線裝飾作品創作的樂趣。
2、作品展示,評議交流
學生先分組展示作品,派代表上臺進行交流,而后學生互評,最后教師點評總結。
[設計意圖]:檢驗課堂教學效果,并給學生提供一個展示和交流的機會。
(八)開闊眼界,激發思維
1、教師結合圖片,簡介法國蓬皮杜文化藝術中心奇特的建筑結構。它的設計獨樹一幟,整個建筑是由鋼管和玻璃管構成,并把鋼管故意裸露在外面,象一個工廠車間。啟發學生用“立線裝飾”的視角去整體欣賞它,會發現它的建筑結構實為一個全立體的立線裝飾作品。
[設計意圖]:通過法國蓬皮杜文化藝術中心獨特建筑結構的賞析,開闊學生視野,激發創新思維,使立線裝飾由平面向全立體拓展。
2、提出課后思考題:現代家庭裝潢為了美觀,通常把電線和水管埋在墻里, 這樣做會給出現故障需要維修時帶來很大的麻煩,若把它們直接裸露在墻外,你將如何對它們進行科學而巧妙的設計,使其既實用又美觀呢?
[設計意圖]:拓展課堂知識,把立線裝飾的設計與生活實際相聯系,增強學生學會運用知識改變生活、美化生活、創造生活的意識,并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動手實踐能力。
(九)寄語學生,升華情感
同學們:在創意無限的設計海洋中,愿你們插上想象的翅膀,開動腦筋,大膽探索,勇于創新,把我們的生活裝點得更加美好!
八、教學評價:
1、學生是否真正掌握了立線裝飾作品的設計和制作方法。
2、在作品的欣賞評價中,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熱情如何。
3、學生的作品設計是否具有一定創意的裝飾美感,且能積極投入到合作創作中。
九、教學反思:
通過教學實踐,給我最大的切身感受是,在新課程的改革實施中,教師不僅僅是一個被動的教材實施者,他也應該是一個積極的教材參與者。
本節課所呈現的教學內容很簡單,就是利用生活中各種線形的材料通過一些基本的設計知識和方法,進行有目的的創意、設計和制作活動,使其成為一件具有裝飾性的立線裝飾作品以美化生活和環境。如果只是按照教材中的內容去傳授,那么,學生的思維勢必受到約束,反饋出的作業情況也會受到課本范畫的影響,雖有創意,但不會有太大的突破和創新,學生的積極性也不能被最大程度的調動起來,因此,我在認真吃透教材的基礎上,對教材的知識和內容進行了拓展和延伸,并巧妙地滲透在教學的設計中,既激發了學生的創新思維,豐富了立線裝飾作品的表現形式,又調動了學生創作的熱情,使得作品的呈現樣式更加多樣化、立體化,生活化。
點評:本課是設計應用領域中獨具魅力的一課。“立線裝飾”也是學生一看就懂一學就會的一種方法,然而要讓學生真正體會到它的美感,創作出別巨匠心,富有個性的作品來卻不容易。為此,教師把著力點放在了打開學生思維上,學生的思維放出的奇光異彩使這節課特別精彩。
教師從引導學生觀察校園中的爬墻虎藤條入手,一下子使學生的思維跳出了局限的底版上的立線裝飾,并由此找到了生活中的不同材質的立線,既感受了不同材質的美又由不同的材質拓寬了學生的思維,符合新課程中以多種媒材進行創作的理念。游戲“紙立線變、變、變”既給了學生方法又使學生的思維豐富了、活躍了。此外,最后的拓展,通過播放裸露在樓道里的電線和水管的錄像,引導學生對這些不美的立線進行加工設計,使之既美觀又實用,至此,學生的思維逐步走向生活,走向深刻,具有價值。而介紹全立體的法國蓬皮杜文化藝術中心的奇特建筑結構,又使得學生的思維從平面走向了立體。
初中美術說課稿10
教材分析:
本課是第15冊第7課的教學內容,屬設計應用類課程。教材嘗試改變立體構成教學單調的技法訓練模式,在生活中尋找一些常見的可以產生累積效果的素材,讓學生在學習立體構成——累積構造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練習中,擴大眼界,培養對立體構成——累積構造的欣賞能力,動手能力和創造能力。在內容設置上注重與生活的聯系和審美的滲透,從而提高學生對立體構成中形式美規律的認識,增強對生活的熱愛。
教學意圖:
八年級的學生對于立體構成這部分知識的學習通常是在設計制作類的課程中涉及到,并沒有形成獨立的教學單元內容,因此相對來說學生對立體構成的知識不是十分熟悉的。事實上,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大到建筑設計小到家中物品的擺放,累積構成的實際運用的例子比比皆是,本課教學的設計強調聯系學生的實際生活中的素材,激發他們的興趣,使他們更自覺的關注生活,熱愛藝術。同時,累積構成又是一種很適合學生集體參與創作的作業類型,從累積材料的選擇到立體構成的完成過程都讓學生合作完成,由此可以培養學生的協作意識,培養集體榮譽感。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立體構成的基本知識和累積構造的制作練習,使學生了解累積構造的基本規律
2、通過對生活中運用實例的欣賞,提高學生對立體構成作品的欣賞能力。初步培養開發學生立體形態的創造潛能,重視聯系實際能力的培養,發展綜合實踐能力,創造性的解決問題。
3、增強對自然和生活的熱愛,陶冶學生情操,提高審美能力,培養集體榮譽感。
教學重點:
學習設計師通過不同形式的累積構成設計的具有形式美感的“墻體”
教學難點:
理解累積構造方式的基本規律,并嘗試運用實踐。
教具準備:
教具:各色彩卡紙,雙面膠,剪刀,刻刀,部分作品,多媒體課件
學具:各色彩卡紙,剪刀,美工刀,膠水或雙面膠,水彩筆或水分顏料等。
分組:每組準備相同的材料。(體現小組合作的精神、競爭意識和創新意識)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以學生參觀世博會的親身經歷導入本課的主題:有趣的墻。
教師:前段時間在上海舉辦了第41屆世界博覽會,有沒有同學去過世博會呢?
學生:有
教師:同學們在世博會的參觀的過程之中,對什么印象最深刻?
學生:…
教師:老師在假期也去參觀了世博會,可惜游客過多,許多展館都沒能參觀,但世博會的場館還是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場館的外墻讓我非常驚訝,原來墻壁還能如此的有創意!
二、 以有趣的墻面為案例,讓學生在欣賞中體會立體構成的美。
教師:下面我們來欣賞幾個世博會的場館。
西班牙館:
又名藤條籃子,藤條的外墻是藤板用鋼絲斜向固定,像魚鱗一樣排列,既牢固又美觀。這些深淺各異的藤板都是在孔子的故鄉山東制作完成的,不經過任何染色,藤條用開水煮5小時可變成棕色,煮9小時接近黑色,這就是這些藤板色彩不一的“秘訣”。
英國館:(表現環保理念)
又名種子圣殿,英國館的主題是種子,外觀像一朵蒲公英,由6萬根亞克力管組成,管子的底部放著900種共26萬顆種子,全部是瀕臨滅絕、稀缺品種。
韓國館:(表現民族文化)
韓文被直接體現在展館的外觀設計之中
匈牙利館
匈牙利館在建筑表現上有一個很明顯的特點——無論館外館內,參觀者都能看見一根根大約直徑10厘米的木套筒“從天而降”。
教師:世博會的墻真是構思巧妙!那讓我們同學們也來試一試!
三、試一試,壘一壘,在實踐中學習
請一位同學到黑板上來,用模擬的`磚塊設計一面墻。
教師:有沒有同學再來試一試?但要求是不能和剛剛一位同學一樣
通過幾位學生嘗試壘墻
教師:
定義:
以一個基本型為主體在骨式內進行重復排列,我們稱這種基本形式為累積構造。
骨式的變化:
上下、左右、前后、傾斜…
基本型的變化:
累積構造可以是以單個塊材為單位,同時也可以將幾個塊材組合為一個單元后再進行累積。
總結:
累積構成能表現一種有秩序的視覺形象,使人感受到秩序美。有秩序的排列表現出的韻律美,表現出協調、和諧的感覺。
四、制作示范:
教師制作示范
1、以步驟性的示范,減緩學生自我實踐過程中的盲目性。
2、以多個類型的示范,激發學生的想象力,避免出現完全照搬的現象。
五、你也露一手:
A、作業:以小組為單位,自由設計制作你心目中的藝術墻
B、要求:
(1)每組設計制作的基本形
(2)發揮想象累積組合
(3)制作過程中要注意刀具的安全
C、教師巡回輔導,加強技術指導。
六、互評:
(1)選一位對本組的作品進行點評,并向同學介紹你的創意、你們的作品產生什么樣視覺效果?
(2)評選你最欣賞的一組作品。
初中美術說課稿11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一切景語皆情語。"我想說:"一切色彩皆情感。"《向日葵》這一課就是最好的印證。這一課需要2課時來完成,這里只介紹第一課時的安排情況。在教學中為了突顯并運用這一主題,我將從以下四方面進行闡述:眼中有課本,突出教材核心地位;腦中有目標,彰顯色彩情感魅力;心中有方法,實現自主合作探究;胸中有流程,達到授之以漁效果。
一、眼中有課本,突出教材核心地位
《向日葵》是湘教版的第三課。本課是以"色彩與情感"為主要取向的課程,選擇色彩表現為教學內容,通過引導學生欣賞觀察熟悉的景物進行發散思維,激發學生的想象力、表達能力和創作能力,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活動中了解色彩的象征意義和色彩使人產生的不同情感,并運用色彩進行個性化的創作。
二、腦中有目標,彰顯色彩情感魅力
本節課注重色彩、情感和意境的渲染,以豐富的色彩和生動的意境感染學生,激發學生的創作熱情。所以我把該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知識與能力目標:通過學習,讓學生體驗不同色彩給人的感受。
2、過程與方法目標:能夠嘗試運用色彩的情感特性、筆觸的表現力進行大膽表現;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讓學生獲得藝術創作的快樂,培養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
根據課程要求和學生需要,教學重點確定為:
能夠嘗試運用色彩的情感特性、筆觸的表現力進行大膽表現。
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以往的教學經驗,教學難點確定為:
讓學生理解藝術家作品中要表達的情感和學生的個性化的創作。
三、心中有方法,實現自主合作探究
根據七年級學生的學情特點:他們已初步接觸并嘗試過運用一些色彩進行搭配,以滿足自己的視覺需要和個人興趣,但對于運用色彩來表達情感方面還比較陌生。在教法和學法上要選擇能使每個學生自主去學習的方法,力爭在學生心中種下一個火種,點燃學生頭腦中的智慧和創作、生活的熱情。
因此,本節課以活動為載體,主要采用情境渲染法、觀察法、討論法、示范法、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強調師生互動,讓學生保持高度的探索欲、嘗試欲,更多地體驗學習的快樂和成就感,從而進一步激發他們強烈的創作欲望。
四、胸中有流程,達到授之以漁效果
本節課整個教學過程以情境導入-探究新課-創作體驗-展示評比-深化主題為線索逐步展開。
(一) 情境導課入美境,燦爛葵花向陽開
1、伴著《太陽出來喜洋洋》的歡快的節奏,讓同學們欣賞多幅不同形態和顏色的向日葵的圖片,并讓學生隨著音樂與向日葵一起舞蹈,感受向日葵亮麗的色彩和頑強的生命力。
2、出示課題《向日葵》和本節課教學目標。
設計說明:運用多媒體創設情境,給學習生動直觀豐富的視聽感受,使學生對向日葵的形象有一個初步的感性的認識,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吸引學生快速進入新課,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導入新課水到渠成。
(二)探究新課尋美源,大家一起去闖關
向日葵以它獨特的魅力征服了我們,也征服了一位世界著名畫家。下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這位藝術家,學習他運用色彩表現向日葵、表達情感的方法。
運用多媒體展示凡高自畫像,進入闖關1:
你知道這位愛畫向日葵畫家是誰嗎?請作以簡單介紹。
學生回答,老師簡要小結。
凡高是荷蘭人,世界著名畫家。他一生滄桑坎坷,在生活上經歷了很多苦難,但他在藝術上的追求卻非常執著,在他短暫的37年的生命里,創作了很多幅《向日葵》用來裝飾房間,還把整個房子都涂成了跟《向日葵》一樣的金黃色。
運用多媒體展示凡高的向日葵作品進入闖關2:
1、凡高的《向日葵》在顏色和用筆上有什么特點?
2、作品表達了畫家怎樣的情感?
(引導學生欣賞作品,分小組討論,然后由小組代表回答。)
根據學生回答情況教師作重點強調:
通過對作品的分析,我們能感受到凡高對向日葵的喜愛,對生活的熱愛。我們發現色彩和筆觸是表達情感的重要的手段。
出示圖片,進入闖關3:小游戲(你來選,我來猜)
出示一組不同色彩的圖片,欣賞比較,請同學們各自選擇一個喜歡的圖片,其他組同學猜猜為什么會選擇這個色彩的圖片,看誰猜得對!
(由于色彩的不同,我們對圖片的心理感受完全不同,這也說明:色彩可以表達情感。色彩于我們的生活無處不在,人們賦予不同色彩以不同的象征意義。)
然后與引導學生明確各種色彩的象征意義及給人的不同感受。
設計說明:《美術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要以活潑多樣的課程內容呈現形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因此,這一環節運用多媒體課件將畫面呈現出來,又通過闖關欣賞、討論、分析、游戲等多種形式激發學生的積極性,開啟學生智慧的閘門,了解藝術家經歷和作畫的背景,以此來引導學生體驗、思考、鑒別、判斷,有助于學生理解作品,讓學生學會從作品的色彩中感受畫家的情感,明確色彩和筆觸是表達情感的重要的手段,進而形成健康的審美情操,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
(三)老師示范我創作,色彩助我顯身手
1、老師示范創作能表達自己心情的向日葵。在創作過程中邊講故事邊畫畫,畫出特定情境中的向日葵。(注意:此環節不能以展示老師自己的`繪畫能力為目的,要盡量簡單而又能表達自己的情感,讓學生感到畫畫其實挺容易的。)
2、學生練習:
〈1〉改畫凡高的《向日葵》,畫面造型構圖不變,只改變畫面色彩關系。
〈2〉任意確定畫面造型構圖,畫自己心中的向日葵。
〈3〉明確要求:a、個人獨立完成或與其他組員合作完成均可;
b、先擬定一個主題(如:熱情的向日葵、憂郁的向日葵、向日葵在沉思……),再嘗試用色彩來大膽地創作,力爭表達出自己獨特的情感。c、能夠給作品起一個合適的名字并向同學們介紹自己的作品。
3、播放音樂,請學生跟著旋律輕松自由地進行大膽想象和創作。
設計說明: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運用個人獨創和組員間合作兩種方式讓學生把理論應用于實際,受之以漁,讓學生有所得,得之有法。這是打造高效課堂的良好途徑。要注意的是:現今的美術教學的目的是為了提高學生的美術素質,并不是培養畫家,因此,本環節只要學生能通過自主合作的方式大膽地用手中的筆在紙上涂抹,就應該鼓勵。
(四)互賞互評展風采, 多彩花兒放光芒
1、各小組選出優秀作品參與全班展示。
2、全班互賞互評,選出你心中的優勝作品。
注意:從色彩、筆觸、構圖、想象力、個性特點等多方面欣賞和評價作品。
設計說明:《美術新課標》指出:義務教育階段的美術教育中,評價主要是通過互相欣賞、討論、交流的方式促進學生的發展。因此這一環節應對學生抱以熱切積極的期望,并引導學生發現色彩的神奇力量,從多角度欣賞作品,尋找閃光點,體驗成功的樂趣,樹立自信心,鼓勵他們根據自己的特點提高學習美術的興趣和能力。
(五)、認識向日葵女孩,學習向日葵精神
展示"向日葵女孩"何平照顧弟弟的圖片,簡介何平的事跡,引導學生學習"向日葵女孩"的生活態度:要像向日葵一樣迎著太陽生活!
設計說明:此環節主要是為了進一步啟發學生感悟生命的意義,培養學生積極樂觀堅強的生活態度。這也符合《美術新課標》中提出的力求在美術課中體現素質教育,發展創造美好生活的愿望與能力的要求。
板書設計:
向日葵
色彩和筆觸可以表達情感
教師示范畫
設計說明:這樣板書,簡潔明了,形象直觀地突出了教學重點,對學生領會知識和自由創作能起到較好的輔助作用。
教育家夸美紐斯說過,"找出一種教育方法,使教師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學生可以多學。"這也是我對堂課的追求和努力的方向。以上是我對《向日葵》一課的設想,請老師們指正。我的說課完畢,謝謝大家
初中美術說課稿12
一、說教材
教材是上好一堂課的關鍵,正確理解教材有助于課程的順利展開。我說課的內容選自人民美術出版社九年級上冊第6課,本課屬于造型·表現學習領域,主要展示了黑白裝飾畫的裝飾美感,并引導學生通過點、線、面造型和反白效果來裝飾畫面。通過這節課的探究學習,一方面可以培養學生細心觀察物象的好習慣,另一方面可以鍛煉學生大膽創造美的能力。
二、說學情
合理把握學情是對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的具體落實,我面對的學生群體特點如下:九年級的學生有了一定的社會美、自然美和藝術美的廣泛體驗,產生了與評價藝術作品的藝術性、感染力、表現力等藝術手段有關的情感體驗,審美觀念正逐步形成。不過在此之前,他們已經有裝飾畫的造型經驗和能力,為這節課的學習打下了一定的基礎。因此我將通過圖片欣賞,引導學生多觀察,掌握用不同表現方法及裝飾手法創作一幅有美感的黑白裝飾畫。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以上對教材的分析和學情的掌握,我確定了如下三維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了解黑白裝飾畫的美感,學會黑白裝飾畫點、線、面的表現方法和夸張變形的裝飾手法,創作一幅有創意和美感的黑白裝飾畫。
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思考、討論和動手實踐,能夠創作一幅具有裝飾美感的黑白裝飾畫。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養成善于觀察,勇于創造的行為習慣。
四、說教學重難點
基于我的教學目標,為了使課程有的放矢,我設置的教學重難點如下:
重點:學習黑白裝飾畫的表現方法及其裝飾手法,感受黑白裝飾畫的獨特魅力。
難點:創作有裝飾美感的黑白裝飾畫。
五、說教學方法
依據“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的原則,我將采用談話啟發法、趣味提問法、小組討論法和示范教學法,從而引導學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進行學習。
六、說教學準備
俗話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好的教學準備能夠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因此我做了如下準備:多媒體課件、鉛筆和素描紙等。
七、說教學過程
下面就是本次說課的最重要部分,說教學過程。
環節一:激趣導入
我將出示一個腦筋急轉彎的題目,說一說熊貓一生當中最大的兩個愿望是什么?學生回答后,引導他們感受黑與白的樸素純凈之美,從而導入課題《黑白裝飾畫》。
通過這種腦筋急轉彎的.導入方式,營造活潑的課堂氣氛,使學生發散思維,從而克服學生接受知識的畏難心理并激發他們的創作欲望。
環節二:描述分析
我將用多媒體展示黑白裝飾畫《鄉村少女》,請學生仔細觀察思考,然后向學生提問:這幅作品描繪了什么內容?畫面給你什么感受?結合畫面內容,學生可以思考得出畫面描繪了一個扎辮子的小女孩挎著裝魚的籃子的形象,給人一種簡潔與凝練的質樸之美。接著追問:畫家如何表達畫面效果的?學生思考可以得出畫家運用黑白兩種樸素、純凈的色彩進行表現。白色的辮子反襯出深色的衣服,同時籃子也是通過籃子里黑白相間的魚反襯出它們的可愛形象的。教師總結出畫面利用黑白兩種樸素純凈的色彩,用簡潔和凝練傳遞出“海納百川”般豐富的審美信息,畫面運用黑白互襯的手法表現事物,以少勝多。
然后我會出示帶罐子的靜物圖片,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畫面內容,說說運用了哪些創作手法?并說說畫面物體有什么特點?讓學生小組討論,師生共同總結出:畫面綜合了點、線、面多種造型因素,大膽將室內外景物組合在一起,并進行概括、夸張和變形造成的裝飾效果。
繼續引導學生觀察無裝飾與有黑白裝飾畫貓的形象,對比分析它的裝飾美。學生思考回答,教師總結出裝飾過的貓身上布滿花朵紋樣,這種手法屬于添加法,是我國民間美術中常見的裝飾手法之一。
通過這樣循序漸進、層層設問的方式,逐步引導學生體會黑白裝飾畫的美感,學習其表現方法和造型手法,從而能自主創作出一幅有裝飾美感的黑白裝飾畫,符合本階段學生的思維水平和認知規律。同時通過小組討論的活動方式,可以使學生的思維之間發生碰撞,激發更多的探究性思考,養成良好的美術學習習慣。
環節三:示范講解
我將根據一組靜物照片示范一幅黑白裝飾畫。讓學生了解黑白裝飾畫創作過程中應該注意的事項,即創作時要對靜物形體進行夸張、變形、排列或簡化,拋棄其固有色,采用黑白色進行點線面的重組,表現畫面獨特的裝飾美感。這一過程體現了美術課程重視對學生個性和創新精神的培養,及時解決技法上的難點。
環節四:實踐展評
接下來便請學生選擇喜歡的題材和方法,自主創作一幅黑白裝飾畫。在此期間我會巡視指導,積極發現學生中的優秀作品,對部分學生進行技法指導。
創作結束后,我會請學生將作品展示出來,組成黑白裝飾畫展,并請他們介紹自己作品,同時請其他學生從畫面內容、表現方式和裝飾效果等角度欣賞交流,我會進行鼓勵性點評。
這一環節體現了新課標中教學評價對象和方式多元化的要求,利用自評、互評和師評的方式能夠檢驗本節課的教學成果,激發學生向更高目標努力的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
環節五:小結作業
課程最后,我會請學生主動匯報本堂課的收獲和體會,來對本課知識進行梳理并進行情感升華,讓學生認識到黑白裝飾畫我們生活帶來的美感。作業是請學生課后觀察生活中的事物,嘗試用黑白裝飾畫的方式把它們描繪下來。
這樣開放的作業可以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到美術和生活的緊密聯系,感受藝術創作的樂趣。
八、說板書設計
為充分體現課程內容,以便于學生能夠理解掌握,我的板書設計簡潔、清晰、重難點突出。
初中美術說課稿13
一、教學結構與內容簡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傲雪梅花”是初中美術第七冊第四課的內容,這一課內容屬于中國畫范疇中的一些基本的知識。作為學習中國畫的入門課,學習本課知識能使學生初步了解中國畫的分類、技法以及中國畫是怎樣運用筆墨進行作畫的。為以后學習、欣賞中國畫打下基礎。使學生能了解古代文人怎樣以物詠志抒發自己的情懷。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熟悉中國畫工具、材料、了解用線的表現方法,體會筆墨的韻味。能整體把握畫面的虛實關系,嘗試水墨的表現技法。
2、能力目標:能發展有個性的表現能力,領會中國畫所寄托的人格精神。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的愛國熱情、民族精神和審美情感。
(三)教學重點、難點:中國畫是通過筆、墨之間的關系來表現畫面關系,從而達到以物詠志抒發情懷。所以把筆、墨的表現方法作為本課的重點內容。古人是通過筆墨的表現來抒發情懷,展現個性。每一幅大師的作品都是他們人格的寫照。但是怎樣通過筆墨來表現個性又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因而把“有個性的表現筆墨的關系”作為本課的難點。
二、教學方法和手段:
1、采用討論的方式來解決“問題”,這樣體現了重教學過程,輕結論的教學理念。
2、運用計算機輔助教學的手段,利用課件進行教學。課件中使用大量的圖片進行直觀教學。最大限度的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通過教師演示調動他們積極參與討論課堂中出現的問題。
三、學法指導:
要求學生善于觀察,積極討論,勤于思考。培養學生在課堂中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習慣。
四、教學思路及設想:
整個教學過程以欣賞、筆墨嘗試到創作表現為線索逐步展開。
第一課時:介紹中國畫發展史、表現題材、技法分類。演示用筆用墨的方法。
第二課時:選用梅花的詩歌及圖片設置情境導入,然后介紹梅花外型及所蘊含的寓意、及象征精神,接著示范畫法及技法講解、學生分析和嘗試。
第三課時學生自主進行練習、創作。
教學中始終貫徹美術教學的目的——培養學生的美術素質,而不是培養畫家。
即學生只要知道怎么畫、為什么這樣畫,并不要求“他們”一定會畫的方針。
教學中教師應把握得出問題的過程,注重使用學生討論(教師參與其中)這一方法得出結論。
五、教學程序:(教學環節設計)
①創設情景,引入新課
②探索求進,學習新知
③教師示范,引導觀察
④展開討論,激發思維
⑤學生體驗,鞏固提高
以上教學環節設計的`依據是:學生感性到理性的認識發展規律;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相統一;傳授知識與增進民族情感相統一;掌握知識與形成能力相統一等教學規律。
創設情景,引入新課
通過王維的詩(謎語)引出新課,使學生認識中國悠久的歷史文化,培養他們的愛國熱情,增進民族自豪感。
探索求進,學習新知
1、運用課件進行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講解中國畫的發展史,增加學生的知識面。
3、通過大量的圖片展示,提高學生美術的素養。
教師示范,引導觀察
教師(示范)畫一張花鳥畫,讓學生觀察中國畫的用筆用墨。通過演示既可以讓學生感受中國畫是怎樣畫的,又可以通過觀察教師作畫,進行思考,進而領會中國畫的筆墨韻味。
展開討論,激發思維
讓學生討論教師演示時使用的筆法和墨法,通過合作、探究的形式得出結論。從而激發學生的思維,體現重視解決問題的過程的教學方法。(學生自己通過探索總結的結論,比教師告訴的結果印象會更深,掌握的時間會更長。利于學生將來能自主的學習,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
學生體驗,鞏固提高
現今的美術教育的目的是為了提高學生的美術素質,并不是培養畫家。因此,本環節,只要學生能大膽的用手中的畫筆在宣紙上涂、抹、甚至亂畫都行。
學生在體驗筆墨韻味的同時,他們(小組)之間會互相學習,學生自己會發覺誰“涂”得好、誰的不夠好。而這些體驗教師是無法直接告訴學生的。
本緩解教師應該給予學生鼓勵與贊揚,進一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通過體驗,學生能把掌握的知識轉化為技能或技巧。
初中美術說課稿14
一、教材分析 (初中美術教案7年級上冊01課 你、我、他)
初中美術教案本單元依據國家美術課程標準中"造型·表現"學習領域的階段目標設置,學生通過描述、分析、感受、嘗試來學習人物特征的表現方法。 初中美術教案7年級上冊01課 你、我、他
本課初中美術教案是入學后美術課的第一個教學單元,有意識讓學生通過觀察、捕捉人物特征,關注身邊的新同學,幫助建立融洽的同學關系,并發展藝術感知力和造型表現能力。以往教學中的人物素描課側重學生對人物造型、比例、結構的掌握,這個要求對初中學生而言有相當難度。依據課程標準模糊學科界限,降低專業要求的精神,本課更為強調培養學生捕捉和表現人物特征的能力,通過人物頭部的描畫來捕捉人物形象、性格、精神狀態等特征。
教材"活動一"安排學生觀察、描述同學的相貌特征,嘗試用相機捕捉同學最有特征的瞬間,其目的讓學生細心觀察人物特征,形成一定的視覺感受。教材首頁呈現與學生學習、生活相關的圖片,具有親切感,以利于進入教學情境。配合教學選擇宮六朝的人物頭像畫重點分析,引導學生感受畫家如可表現人物特征。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幫助引導學生觀察、分析人物特征,和學生一起探討人物特征的表現方法,有效地促使學生能較準確地說出身邊同學或繪畫作品人物特征。
教材學習活動安排環環相扣,層層遞進。在學習"活動一"已有感知的基礎上設置第二個學習活動,臨摹畫家的人物頭像作品,分析人物特征,體會用筆技巧,學生通過初步體驗,感受人物頭像的基本畫法,為"活動三"作準備。教材提供利用多種材質表現的范圖,使學生對不同媒材的表現效果有一定認識,而且難度上適合學生的實際水平。
"活動三"是本單元的重點,即讓學生自主表現,為自己或同學畫一張肖像畫。教材用設問的形式引發學生對表現方法的思考,鼓勵其采用夸張的手法大膽表現,使學生感受造型的樂趣。教材所附學生作業有一定示范作用。
"評價建議"一欄對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情感態度、知識技能的掌握提出相應評價標準,以供學生、教師參考。
資料庫對教材中出現的"肖像畫"概念作出解釋。
學習大空間中選擇了不司畫種的頭像作品,引發學生對繪畫種類、造型手段、表現效果的思考。
二、教學目標
◆學生能說出身邊人物和藝術作品中典型人物的某些特征,初步了解表現人物特征的方法。
◆學生能嘗試運用一定的方法,大膽地表現同學的特征。
◆學生能在交互活動中關愛他人、培養尊重他人的品質。
三、教學思路
教材篇首提供的'學生照片不是范圖,只是在教學過程中起提示作用,引發學生的共鳴,在活動一的環節教師可組織學生自己拍攝照片,在課堂上交流。人物頭部特征主要通過臉型、五官、發式表現是教材突顯的知識要點,教材提供了畫家的頭像素描范作,以及局部放大圖例,教學過程中可選擇重點分析。通過交流、欣賞、分析進入活動二的臨摹練習,教材提供難度適宜的素描頭像范例,在表現手法上提供不同樣式以供學生參考。在教學提示和活動三的要求中提到夸張手法的運用,可以通過教材圖例分析,還要選擇有典型代表性的作品講解。教材中提到肖像畫這一概念,以及提供的半身、全身的人物畫范圖,只是給學生提供選擇的空間,重點還是強調人物頭部特征的捕捉。
本單元學習需在欣賞感受中體驗繪畫作品的造型語言,因此范圖的選擇很重要,課前要做好充分準備。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各環節的導入注意以情動人,以趣啟智,‘結合設問的方式引導學生討論,鼓勵學生嘗試。相互分析同學特征的環節應有效控制課堂,對學生提出相應要求,避免攻擊性的語言,培養學生健康友好的心態。
安排學生戶外拍攝照片可采用小組合作方式,一方面加強學生的交流互動,另一方面能合理安排拍攝工具,有效控制教學進度。活動要有計劃、有組織進行,首先明確學習活動要求,講解攝影中的技術問題,然后分組安排組長,對其下達任務并要求及時反饋信息,最后強調紀律以確保活動的順利進行。
本單元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捕捉和表現人物特征的能力,要達到這一目的的方式方法很多,而圍繞著"同學之間的相互描述、相互表現"來組織教學是本單元較為理想的一種方式,因為對身邊同學的表現會讓學生覺得親切、有趣,從而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去學習,提高學生自己探索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圍繞著"同學之間的相互描述、相互表現"來組織教學,整個教學強調學生自主的學習行為,以及與其他同學合作的學習方式。
教學圍繞描述同學相貌特征展開,可以通過學生戶外拍攝的同學照片展示,或學生自己準備的照片交流,對同學的五官、臉型、發型等特點進行分析,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為教學的進一步深入奠定基礎,教師在學生描述過程中應不斷引導和啟發。接下來學生對同學的相貌描述轉化到對美術作品中人物形象特征的分析,使學生認識到人物題材的繪畫作品往往通過對人物的面部刻畫來揭示其內心世界,突出表現某一主題。在感受人物特征通過什么方面體現的教學環節中,應引導學生對范畫作深入交流,加強學生的藝術感受力,為臨摹作品做準備。第三個學習活動應重點講解夸張手法在人物特征把握中的運用,教學中對夸張手法結合范圖分析,同時可以對不同材質表現的不同畫面效果有所對比,豐富學生的造型手段。教學過程中還可以涉及對五官的角度和形態特點的分析,使學生把握基本造型特點。學生在"活動三"中嘗試為自己或同學畫一張肖像畫,教師應鼓勵學生選擇喜歡的表現手法大膽表現。學生作業減弱對造型、明暗的要求,強調學生對人物特征的把握,以及學生的獨特個性表現。 初中美術教案7年級上冊01課 你、我、他
教師在評價過程中關注學生是否能用較準確的語言說出同學以及繪畫作品中人物的特征,關注學生作業是否突出了人物特怔,同時學生在學習活動中表現出的參與意識、表達能力、合作精神也是評價的重點。對個性表現應予以肯定,并使學生明確提高的方向。鼓勵學生參照教師提供的評價指標或教材中的評價建議自評、互評。
四、教學選擇
教學可以按照學習活動設置安排課時。教材活動一安排學生觀察同學特征,并嘗試用照相機去捕捉同學特征。學生利用照相機觀察體驗,數碼相機是最佳選擇,便于及時在課堂上交流。這一活動的實施需要一課時。
教學也可以用兩課時完成,第一、第二個學習活動作一課時安排。在實際教學中由于照相設備、場地等諸多因素的限制,戶外教學可能難以開展,可安排課外完成,把拍攝的照片發送到校園網內的班級電子郵箱,或把自己滿意的照片帶到課堂上與同學交流,通過分析、描述、感受達到教學目的。
五、教學建議
1.關于教材處理的建議。
本課圍繞頭像表現這一主題,設置了描述特征、臨摹作品、嘗試表現三個活動。教材中提供的部分圖片資料只是起提示、參考作用,教師要根據實際教學需要選擇使用。教師在圖片選擇方面要作充分準備,教學導入圖片可選擇本班學生的頭像照片,滿足學生興趣需要,選擇的分析范圖要大而清晰。
2.關于教學情境創設的建議。
本單元是新學期開學后的第一個教學單元,良好而融洽的氣氛有利于教學活動的開展。教師要以飽滿的熱情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指導學生以拍攝方式捕捉同學的特征,學生在相互拍攝的過程中交流認識,使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在描述、感受中認識人物特征及其表現方法。
3.關于教學方法靈活運用的建議。
教學方法可根據教學需要、實際學情靈活處理,一般以談話法、比較法為主。談話應緊密圍繞人物特征及表現的相關問題展開,向學生提出問題,()提問要目的明確、有計劃、有步驟進行,使學生思維處于積極狀態,通過獨立思考、討論交流獲得知識。比較法的運用能有助于學生對客觀對象形成正確認識,通過生活中人物特征的比較,生活中人物與繪畫作品人物的比較,不同形象特征、不同表現形式的人物繪畫作品比較等等,幫助學生感受人物特征,把握造型表現的方法。
4.關于教學媒材和教學手段擇優使用的建議。
教師可利用數碼相機、攝像機隨堂拍攝本班學生,也可以用速寫形式示范捕捉本班學生特征。教學展示掛圖要大而清晰,作品可以教師自己創作,也可以放大臨摹。教師準備的學生臨摹資料建議大小合適,學生臨摹中無須考慮縮放問題。
5.關于采納不同教學組織形式的建議。
描述同學特征環節可以采用小組討論形式,以小組為單位交流照片,并評出特征最明顯的同學,選出代表針對討論結果發言,加強學生合作意識。學生作業可采用評比形式,通過學生互評選出形象特征把握最好的作業加以表揚鼓勵。
6.關于學習指導方法和學習小竅門的建議。
本課有意識降低難度來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但必要的知識點還應讓學生掌握,例如在學生臨摹練習中,教師應幫助學生分析范本,使其對范本的構圖、形象塑造、技術處理等問題有所理解,如有必要可以示范或準備步驟圖,避免學生不知所措,無從下手。
初中美術說課稿15
一、說教材
《民間藝術的色彩搭配》是人民美術出版社初中美術十四冊中的第7課。民間藝術是中華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主要來源于勞動人民之手,以其視覺上的優勢,運用最自發、最鄉俗的藝術語言,完美地體現了民間意識形態中最美好的理想和愿望,包含著豐富的歷史、文化、民俗和審美心理的積淀。突出特點是把對色彩的教學綜合化,在鞏固已有色彩知識的基礎上,重在強調對色彩的搭配練習。
二、說學情
中國民間藝術種類繁多,特色鮮明,鄉土氣息濃厚,要使學生對其認可并喜歡,必須先使學生對其深度有一定了解,基于學生已掌握基本信息手段,因此有必要在美術課中引導他們利用網絡等手段查找相關信息主動探究。應從民間美術的內涵入手,加深對民間美術的了解,增強興趣,進而感受民間美術的形式美感,探討民間色彩搭配的規律。是否能把學生從膚淺的認識帶入到對民間美術理解的氛圍中,是本課成功與否的關鍵。
三、說教學目標
【知識和技能】
明確民間美術的色彩搭配的主要特點,并學會運用對比的手法進行創作表現民間藝術;
【過程和方法】
通過利用網絡收集和處理信息,提高對民間藝術色彩搭配自主、探究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理解民間美術的文化內涵,增強愛國主義和民族自豪感,激發學習美術的持久興趣。
四、說教學難重點
【教學重點】
明確民間藝術色彩搭配的主要特點及規律;
【教學難點】
了解民間美術作品是怎樣運用色彩的強烈對比手法的,分析不同的色彩搭配體現的文化內涵。
五、說教學方法
(一)教法分析
在教法中,我運用了情景教學法和啟發誘導等多種教學方法。運用多媒體課件,網絡平臺等教具,采取多種教學手段,創設教學情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進而也豐富了課堂教學內容,增強學生學習和運用知識的技能。
(二)學法分析
基于本課教學內容的獨特性,因此在本節課當中主要采用自主學習法與合作學習法相結合,如此能夠更大程度的啟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其積極思維,強化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
六、說教學環節
環節一:激趣導入,引入新課
播放視頻,引導學生欣賞東北秧歌,使學生對生動絢爛的民間藝術有個強烈的感知印象,學生針對著衣者的色彩搭配談感受,引起他們對民間藝術色彩搭配的關注。
事實表明:在學生欣賞視頻的時候,色彩能夠吸引學生很大的注意力產生學習動力。進而引出本節課的課題:《民間藝術的色彩搭配》。
環節二: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一)說一說民間美術的在種類
設疑:根據自己對民間藝術的理解,嘗試說一說民間美術種類有哪些?
學生翻閱教材回答問題,教師總結。
(二)了解民間藝術形式及其色彩
在了解民間藝術的種類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從美術的角度分析民間美術的藝術形式是怎樣的?有什么樣的特點?
學生分組討論問題,并派小組代表回答問題。
目的:通過設疑方式,以此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體現美術學科強調視覺感受,以疑惑帶動興趣的新教學理念,并產生愉悅的學習心理,為深入地探究民間藝術色彩搭配的形式手法、文化內涵,打下了認知上的基礎。
環節三:自主探究,感悟新知
(一)教師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利用網絡資源進行相關信息(民間藝術)的調查,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以及收集和處理資料的能力,并在這一過程中感受民間藝術的色彩魅力和它所體現的文化內涵,進而解決本課的難點。
目的:利用網絡可以使學生更直觀的理解本節課的教學目標、重難點。
(二)教師明確具體步驟
1.學生登陸指定網址收集和處理資料,利用網絡教育平臺做以匯報。
2.代表性民間藝術作品賞析:組織學生以色彩為導向,分析民間美術的色彩搭配特點。
3.總結民間美術色彩搭配特點:純度較高的顏色、采用強對比的手法、地域性強。
4.回顧色彩知識:色相對比、純度對比、明度對比
5.通過再次欣賞不同形式的民間藝術作品圖片,進一步感受民間藝術的色彩魅力和它所體現的文化內涵,使學生對本節課的知識有一個回顧提高的過程。
通過教師引導,學生以合作討論、小組探究、分析發現等學習方式營造了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并且對民間藝術的色彩搭配做以小結,這樣不僅完成本節課的教學目標,且通過教師總結,使知識得以正確全面的呈現。從而解決了本課的重點,進而又一次地突破教學難點,以學生為主體,體現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中來,使學習不再枯燥無味。
環節四:放飛想象,實踐創新
根據學生自己對民間藝術色彩搭配特點的理解,利用畫圖軟件來完成民間玩具涂色練習,以此來解決學生在繪畫方面的不足之處。
通過實踐的方式完成本節課教學目標,培養了學生獨立意識,為學生終身發展打下基礎。
在整個活動中,教師力求做到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激發學生主動嘗試應用的樂趣,再一次突破了本課的難點,并感受到民間藝術來源生活,又應用于生活這一特征。
環節五:作品展示,交流評價
通過多媒體教學平臺展示作品的方式讓學生主動評價作品,使學生參與到教學中來,和教師一起擁有講臺,擁有說話的權利,提高學生語言表述能力,體現美術學科與信息技術學科的整合。
同時愉快的情緒體驗促使學生積極思維,主動參與,這為今后的學習作好了充分的心理鋪墊。
環節六:總結提高,情感升華
通過師生共同總結,培養學生對祖國優秀文化遺產的熱愛,加強民族自豪感,并把發揚傳播民族文化視為義不容辭的責任。課后學生之間可進行彼此間的交流。進行后續的學習。
目的:鼓勵學生學以致用,主張個性表現,強化民間文化的傳承意識,培養民族責任感與自豪感。
五、說板書設計
民間藝術的色彩搭配
一:民間美術的種類
二:民間藝術形式及其色彩
三:民間藝術色彩搭配的規律
【初中美術說課稿】相關文章:
初中美術說課稿10-11
【熱】初中美術說課稿03-02
人教版初中美術說課稿11-30
【優選】初中美術說課稿05-24
初中美術說課稿最新11-20
初中美術說課稿【熱】03-24
初中美術說課稿模板03-10
初中美術說課稿范文05-31
初中美術說課稿范文03-04
初中美術說課稿【推薦】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