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說課稿初中模板錦集七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會被要求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的知識。那么大家知道正規的說課稿是怎么寫的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說課稿初中9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說課稿初中 篇1
各位評委早上好!我說課的課題是《重力》,原標題是《重力 力的示意圖》。我計劃將本節課分為兩個課時,第一課時講力的作用效果,三要素,示意圖。第二課時講重力。下面,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對《重力》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
1.首先是教材的作用和地位。《重力》是(蘇科版)八年級物理第八章第二節的教學內容,在學習重力力之前,已經學習了力的概念,測量等,本節課再學習常見的,具體的一種力——重力,有承上啟下的作用。 “重力”是人們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一種力,在力學學習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如在對物體進行受力分析時,都必須先研究重力對物體的運動有無影響。因此,《重力》在力學中處于基礎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一節課
2.教學目標
根據重力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教學大綱的要求,通過本節課的教學應達到如下的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①知道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產生的。了解重心。
②了解重力的大小跟物體的質量成正比,會用公式G=mg計算重力或質量。
③了解重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下的。
(2)過程與方法
①通過參與探究活動,學習擬定簡單的科學計劃,能收集實驗信息。
②通過分析實驗數據,學習信息處理的方法,有初步的信息處理能力和初步分析概括的能力。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通過觀察和實驗,使學生樹立以觀察和實驗的方法來研究物理問題的思想,使學生樂于探索自然現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原理。
3.教學重點和難點
由于重力的大小和方向都是通過實驗來研究的,其研究問題的方法對今后進一步學習有指導意義,所以列為本課的教學重點;而知識的應用——重垂線,則為本課的教學難點,這是因為對剛開始學習力學知識的初二學生來說,缺乏理論聯系實際的經驗。
二、說教法
根據本節課感性材料豐富的教材特點和初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采用的教學方法是:引導發現法、直觀演示法和講解法。
引導發現法屬于啟發式教學,本課將通過教師的引導、啟發,使學生積極參與,主動探索和發現物理規律。直觀演示法就是通過插圖、實驗、多媒體等直觀教學手段,使物理情景具體化、形象化,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知識由具體感知向抽象思維的轉化。這兩種教學方法配合使用,再加上精確的講解,嚴密的推理,力求達到“教”與“學”的優化組合。 體現了“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符合素質教育對學生的要求。
三、說學法
在教學過程中,加強學法指導是當前教學方法改革的一個重要課題。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要使學生從“學會”轉化成“會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要注意學法的指導。根據本節的內容特征,我主要是指導學生如何主動去觀察思考、動手實驗、初步掌握研究常見力的學習方法。
四、說教具及設備
1、選擇教具依據
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豐富的教學用具及設備選取得當有利于提升訓練的密度及廣度,能使教學過程從抽象到形象。進行課堂演示實驗并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不僅提供了大量的教學信息,使學生在生動形象的環境中得以迅速了解和掌握重力和質量的關系。還能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他們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從而達到提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目的。
為此,我選擇以下的教具及設備:
2、教具:彈簧測力計、鉤碼、圖片等一些器材。
設備:多媒體
五、說教學過程
由于八年級學生是第一次利用力的基礎知識來研究常見的力,所以本節課將根據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按照教材的編排,設計如下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3分鐘)
利用多媒體展示圖片(牛頓在蘋果樹下思考,蘋果下落)普通的現象,偉大的問題,(飛流直下的瀑布、高臺跳水的運動員、踢出去的足球落向地面等)。教師接著問:產生這種現象是由于什么原因呢?(引入新課,板書課題。)由于學生在小學自然課上已有物體受地球吸引的認識,學生會比較容易說出吸引等詞。
(這樣引入可以激發學生想要學習重力的愿望)
(二)新課教學
1、什么是“重力”(5分鐘)
進一步從力的作用效果啟發引導學生分析現象產生的原因,蘋果向下落?蘋果的運動狀態改變了沒有?改變了?為什么?受力了。所受的力是誰給的?地球。地球對他附近的物體由于吸引的作用而產生的力。總結得出重力的概念: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力叫重力。(因為插圖直觀、形象,容易調動學生的興趣。)學生知道了重力的概念后教師接著讓學生充分例舉他們熟悉的重力現象,使他們意識到地球周圍的一切物體時時刻刻都受到重力的作用。接著以下落的蘋果為例,分析施力物體和受力物體及重力的三要素。并按重力的方向、大小、作用點的順序組織教學。
2、重力的“方向”(8分鐘)
這也是本課的一個重點內容。教學時先做演示實驗 ,用細線把物體懸掛起來,靜止時讓學生觀察線的方向是豎直方向。然后剪斷細線,同時讓學生觀察:物體在重力作用下沿什么方向下落?這樣又一次讓學生自己去“發現”:重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下的。
為了讓學生正確了解“豎直向下”,避免與“垂直向下”相混淆,我做如下的演示:把一小球用細線懸掛在水平放置的鐵架臺上,觀察細線的方向。然后再把鐵架臺底座一側抬起(模擬在不平地面的情況),在抬起過程中再次觀察細線的方向。提出問題:兩種情況下觀察的方向是否一致?與當地地面情況是否有關?是否與當地地面一定垂直?學生經過分析得出:重力方向不一定始終垂直于地面,教師這時可指出:但它垂直于水平面,我們觀察到的這個方向與重力的方向是一致的,稱為“豎直向下”
對于重力方向的應用這部分內容,由于學生缺乏這方面的感性認識,在了解上有一定的難度,所以教學時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重垂線在生活中的應用,增強感性認識。再讓一位學生利用重垂線進行操作,檢查窗臺、桌面是否水平?其他同學分析其工作原理。循序漸進學生易于了解。
3、重力的“大小”(10分鐘)
這部分內容我想設計為學生探究性實驗。這樣做的目的有兩個:一是使學生有機會參與課堂教學,自主地進行物理規律的探索,體現自主性原則;二是再次練習使用彈簧秤測量力的大小,提升學生的動手能力。引導學生體會探究性實驗的過程:提出問題,猜想假設,實驗論證,得出結論。
本節課中讓學生用彈簧測力計測量不同數量鉤碼的重力,并把數據記錄下表,由學生分析數據、總結實驗結果。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學生學會對實驗信息的收集及用比值分析處理數據的方法,從而培養學生處理信息的能力和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學生實驗將數據填入書上的表格中,教師引導學生分析:質量增大幾倍,重力也相應增大了近似的倍數,即(結論):物體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質量成正比。
比值約是9.8N/Kg,是個定值,用g表示,在粗略計算時,也可取10N/Kg,接著介紹g的值讀法和含義后指出用G表示重力,m表示質量嘗試讓學生按數學關系寫出物理公式表達形式。在得出公式后進行運用:分析例題,書寫演算過程,同時強調解題時應注意的問題(只有m的單位用千克時,計算出的重力G的單位才是N ),培養學生利用重力
公式解決問題的能力。另外介紹:在同一地點g是恒量,如果位置改變,g就不是一個定值了。
4、重力的作用點——“重心 ”(5分鐘)
教材對“重心”的概念沒有涉及,但生活中很多現象都可以用重心的知識來解釋。因此,在了解重力的大小和方向后,可適當補充重心的知識。這個內容比較抽象,為了幫助學生建立這個物理模型,可通過用手托住一把尺子的小實驗引入重心的概念:重心是重力在物體上的作用點。同時告知學生當尺子平衡時的重心就在手指的上方。重心在的位置不僅跟物體的形狀有關,而且還跟材料是否均勻有關。向學生出示圓形薄板和方形薄板等質地均勻、外形規則的物體,指出其重心就在它的幾何中心上(演示)。通過這樣的教學處理,學生便對重心的概念有了一個具體的感知,知道物體受到的重力可以看作集中在一個點上。利用這個重心的平衡特點,還能找出材料不均勻或形狀不規則的物體的重心,至于如何找出不規則物體的重心,在這不做細講。個別基礎好或感興趣的同學可介紹他們通過課后思考題進行探究了解。
6、課堂小結(學生說說本節課的收獲)(2分鐘)
通過課堂小結使學生對本節課的知識點進行回顧、梳理,這樣做既可以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了解又可以在學生的頭腦中建立一個知識點的整體印象。
7、課堂檢測與評價(4分鐘)
(通過課堂練習對學生的掌握情況進行檢測,既可以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了解,同時還可以發現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在對問題分析、解決,從而提升教學效果。)
最后以一個話題討論:“假如沒有重力,世界將是什么景象?”結束。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他們的思維。(3分鐘)
8、板書設計
第三節 重 力
一、重力的概念: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力叫重力。(G)
二、重力的三要素
方向:豎直向下
大小:G=mg
作用點:重心
以上是我對本節課的一個構想,不足之處還請大家多多指點!
說課稿初中 篇2
一、課程在人才培養方案中的地位和作用
《聲樂》是音樂專業教學的重要課程,是整體音樂教育的重要環節,在人才培養方案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以技能表現為主要特征,全方位地反映和培養了學生各方面的素質。如:音樂基本素質:基本樂感、音準、節奏;理解、表現和欣賞作品的能力,以技能和修養駕馭作品的能力等;
可以培養人的多種素質。如:穩定、細心的品質和自我調節的能力,聲樂作品給予人的修養、情操和人格的再造和提升;
對于音樂教育專業的學生來說,歌唱技能是必須掌握和今后從事小學音樂教學的一項重要基本技能。
二、課程教學設計及改革思路
(一)教學目標
以全方位素質教育為依托,基礎與速成、技能與素質的平衡和統一的高職聲樂教學目標體系,具化為三個素質能力的達標:
專業技藝素質:切實駕馭聲音的基本能力
聲樂綜合素質:聲樂學科內的全面素質
歌唱教學素質:基本職業能力
(二)教材分析
本課程所用教材為:《聲樂教學曲庫》(自編)
《聲樂教學曲庫》(自編)是在現有正式出版的聲樂教材基礎上,結合我院實際生源情況,圍繞人才培養方案進行分析、歸納總結出來的。我們進行了聲音類別、程度難易的分類,共分為八個級別五個聲部,按照因人而異、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進行教學,突出實用性、應用性的特征,適應我院的教學情況,同時也為廣東省乃至全國的高職聲樂教育教材提供了可借鑒的參考。
(三)主要教學方法和手段
1.教學方法
敘述講解
演唱示范
啟發討論
2.教學手段
“望”:以視知覺為媒介的教學手段
“聞”:以聽知覺體現教學功能
“問”:聲樂教學中的語言、思維交流功能
“切”:聲樂教學中觸知覺教學功能
(四)實踐教學內容及環節的確定
1.課程導入
提出本課堂的要求,了解學生對本課堂的準備情況(身體、心理、課前功課準備等)
2.技能訓練
機能訓練:呼吸肌能、聲音支點肌能、咬字吐字肌能等
技巧練習:連音練習、頓音練習、跳音練習等
3.作品重點、難點訓練
4.作品分析
5.演唱作品
6.總結
(五)課程所需的教學條件
琴房,鋼琴,琴凳。鏡子,音效條件(建設當中)。
(六)課程教學的參考資料
1.主要參考文獻
沈湘著:《沈湘聲樂教學藝術》,上海音樂出版社1998年版。
林俊卿著:《歌唱發音的機能狀態》,人民音樂出版社1993年版。
俞子正、田曉寶著:《聲樂教學論》,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xx年版。
2.參考教材
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組編:《聲樂》,上海教育出版社。
《聲樂教學曲集. 中國作品》(1—4),人民音樂出版社。
《聲樂教學曲集. 外國作品》(1—4),人民音樂出版社。
霍立等編:《新編中國聲樂作品選》(1—9),遼寧人民出版社。
(七)多媒體課件的建設狀況
本課程為技能課,暫時無多媒體計劃課件。
三、教學對象分析及教學效果預測
(一)教學對象分析
本課程教學對象是音樂系所有學生。
五年制音樂教育專業:學生年紀偏小,發聲器官未發育成熟,聲音處于變聲后期,聲音能力較弱;且音樂基礎較弱,接受能力參差不齊。
三年制音樂教育專業、三年制初等教育(綜合藝術)專業:發聲器官基本成熟,有一定的聲音能力,掌握了簡單的音樂知識和發聲技能,能演唱簡單聲樂曲目。
三年制表演藝術(音樂表演)專業:發聲器官基本成熟,有較強的聲音能力,掌握一定的音樂基本知識和發聲技能,能演唱一定難度聲樂曲目,有一定的音樂表現力。
三年制文化管理專業、三年制表演藝術(計算機音樂)專業:發聲器官基本成熟,有一定的聲音能力,掌握一定的音樂基本知識和簡單發聲技能,能演唱簡單聲樂曲目,對流行音樂有著特別的求知欲。
(二)教學效果預測
五年制音樂教育專業、三年制音樂教育專業、三年制初等教育(綜合藝術)專業:能了解、掌握聲樂發聲基本技能,熟練掌握視唱技巧,具有一定的聲樂教學能力。
三年制表演藝術(音樂表演)專業:熟練掌握發聲技巧,能完整演唱、表現作品,具有一定的聲樂輔導能力。
三年制文化管理專業、三年制表演藝術(計算機音樂)專業:有正確的聲音概念,了解發聲原理,掌握基本發聲技巧,對聲樂作品有一定的鑒賞力。
(三)總體教學效果預測
專業技藝素質方面:熟練掌握歌唱發聲技巧,能切實解決駕馭聲音的能力。
聲樂綜合素質方面:通過聲樂學習達到人文素養的一定提高。
歌唱教學素質方面:能掌握一定的教學方法,具備今后從業中所需聲樂教學、輔導技能。
說課稿初中 篇3
各位專家、評委,上午好,剛才我們欣賞了一些四川風光圖片,大家是否感到緊張的氛圍有所緩解,情緒比較愉悅呢?謝謝!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調控情緒,保持樂觀心態》
《調控情緒,保持樂觀心態》是陜教版教材七年級上冊第三課情緒萬花筒第二目的第二課時,本節課是基于第一目和第二目第一課時的教學之后,學生已經了解了什么是情緒,明確了消極情緒和積極情緒對個人有不同影響的前提下,來組織教學的。我打算從五個方面介紹我是怎樣設計這一課時的教學的
一、教學目標
根據《思想品德》新課程標準和教材的基本要求,遵循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回歸生活的基本理念,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情況,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培養學生主動關注自己情緒變化的意識,保持良好、健康、樂觀、向上的心態,積極面對每一天。
能力目標
提高對積極情緒和消極情緒的辨別能力,培養學生用理智控制和選擇適當方法調控情緒的能力。
知識目標
了解主動調節和控制情緒的不同方法及作用。
二、教學重難點
本課的教學重難點是學會一些調控情緒的方法,主動調控消極情緒。
初中生的情緒表現很不穩定、不成熟,兩極性明顯,自我控制能力較差。因此,讓學生掌握轉視法、宣泄法等調控情緒的方法,主動調解消極情緒就顯得尤為重要。
另外,如何把調控情緒的方法轉化為內心主動的需要,對中學生而言,確實有一定難度,也需要較長的內化過程。
三、課程資源的利用和開發
1、教材資源: 陜版教材的編寫注重了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發展基礎,列舉的例子也多來自于學生的生活實際,因此使用教材中的一些例子在教學中是有效的。
2、學生資源:學生的日常活動、游戲、興趣、現有的認知發展基礎和差異都是很好的課程資源。
例如:繪畫是低年級學生比較喜歡的一種游戲方式,而“天氣預報”又是學生已有的生活常識,學生中常出現的不良現象,這些都應該是一種課程資源。我把這些資源引入課堂,使課堂教學更貼近學生,更為生活化。
3、教師資源:
教師本身也是課程資源。分享故事環節中,教師講自己的情緒故事,可以豐富教育內容,讓課堂“活”起來,同時也營造了師生平等、互動的教學氛圍。
四、教法學法
1、情景教學法
歌曲《快樂老家》引入,借以盡快調動學生興趣,營造尋找快樂的教學氣氛,讓學生在尋找快樂的情景中去主動的學習。
2、角色體驗法
提供漫畫等情景,讓學生扮演角色,使他們在不同的角色中去體會不同的調節情緒的方法。
3、自主探究法
用繪畫的方式,讓學生自主探究個人情緒變化的情況與天氣預報的符號的對應關系,學生會很有興趣的去分析和評價自己的情緒。
五、教學過程
課前準備:通知學生帶繪畫紙和水彩筆,教師準備好自制多媒體課件。
一、新課導入(3分鐘)
采用音樂導入,情景激趣。設計意圖是引入課題,讓學生產生學習興趣。多媒體演示歌曲《快樂老家》,教師引導學生拍手、跟唱。看學生都把注意力投入到課堂上來時,教師問:“想不想做快樂的人?跟我走吧,去尋找讓自己快樂的方法。”
二、新課學習
首先是啟發誘導,繪畫探究,時間8分鐘。設計意圖是采用自主探究法,讓學生了解自己的情緒變化狀態,知道當消極情緒占上風時應主動地采取行動,調節情緒。指導學生閱讀課文第二框第四◎的內容,告訴學生可以把不同的情緒與天氣符號對應,根據自己的情緒變化制作一幅“情緒晴雨表。”學生會被這個新穎的活動方式所吸引,用手中的彩筆畫出富有創意的圖畫。并紛紛主動展示自己的圖畫。教師問:看看自己是“晴天”多,還是“陰天”多?有沒有“電閃雷鳴”的時候?為什么?學生回答時要恰當評價,先評價 “晴天多”,鼓勵孩子“你是個快樂少年,恭喜你”。后評價 “陰天”等其他消極情緒,過渡到下一環節。
情緒“晴雨表”這個活動不但貼近七年級學生的生活,還有很強的趣味性,所以每個學生都能愉快而又主動地參與到活動中來,包括一些成績和語言表達能力較差的學生。畫完后,又讓同學展示他們的作品,相比問答式教學,學生參與的面更廣。而且使絕大多數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促使教學目標很好的達成。
新課教學的第二環節是“變變晴雨表”,時間15分鐘。方法是角色體驗,合作探究。設計意圖是采用自主探究法,讓學生了解自己的情緒變化狀態,知道當消極情緒占上風時要主動的采取行動,調節情緒。我設計了三個情景,都是學生學習、生活中常常出現的場景。情景一是考試沒考好,情景二是喜歡的球隊輸了,組織學生即興表演。表演中突出自己面對消極情緒怎么辦?表演后學生進行自評和互評,看看這些調控情緒的辦法恰當不恰當。情景三在學校中比較常見,我問:“你有什么好的方法來幫幫她?” 讓大家提建議。相比前邊的表演,大家可能會拘謹,不愿意對這種現象做出評價。這時,我就出示卡通短片,同時告訴大家這種方法叫自嘲法,是用幽默的方法化尷尬為自然,變消極為積極。我又指出嘲笑別人的做法是不尊重他人人格。動畫短片會使同學們活躍起來,給畫中的同學出主意,這樣對曾經嘲笑別人的同學也是一種教育。整個活動過程中,學生每說出一種辦法來,我就板書在黑板上,恰當的方法和不恰當的方法對照著書寫,對不恰當的方法還及時反饋給學生。師生一起找出了宣泄法、自嘲法、轉移注意力等常用的方法,達到了活動設計意圖,突出了教學重點。
新課教學第三環節是“故事分享,師生互動”,時間12分鐘。在優美舒緩的背景音樂中,老師先講述自己高考失利后,一度背上思想包袱,又怎樣在老師和朋友的幫助下,采用自我激勵法和自我暗示法,終于“陰轉晴”,走出情緒低谷的故事。這一環節的設計意在融洽師生關系,老師真實的故事使學生產生親切感,激發學生主動參與的欲望,講出自己的故事。然后學生開“心情故事會”,分組講自己調節情緒的故事,再推出講的好的同學到全班講。實現了學生合作學習和經驗交流,學生從上一活動的幫助別人到這里的超越自己,實現了運用能力的提高,學習了自我激勵、自我暗示、升華法等運用理智控制情緒的方法,再次分解教學重難點。
當我講自己調節情緒的故事時,優美的背景音樂和我的真實經歷,會走進學生的心靈,深深地感動在場的每一位學生,我相信:孩子們會收到了我傳遞的信息,體會到我的感受。接下去的學生講調節情緒的故事就變得十分容易了,學生的故事會讓我了解他們的煩惱和苦悶,體會到初一學生的單純和真誠。短短的十分鐘,師生的分享和交流讓我們的心走得更近。在不知不覺中,情感得到交流,知識得到傳遞,認識得到升華。
新課教學的最后部分是歸納辨析,課堂小結,時間3分鐘。師生一起歸納剛才提出的調控情緒方法,并結合教材上p34的圖畫,辨析方法的適度性。在教師指導下,學生鍛煉歸納能力和辨別能力,小結本堂課的內容,使知識更系統、更牢固。
三、結束教學(4分鐘)
由于這是第三課《情緒萬花筒》的最后一課時,要讓教學落腳到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上,讓學生保持樂觀積極的心態。雖然幾課時的教學都圍繞了目標,但還要有所強調。因此我設計了品味短文,升華提高。學生齊讀短文《快樂的小馬駒》后,并用一句話寫出自己的收獲,看誰寫得精煉、精彩。結合前幾課時的教學,我也贈給學生幾句話,表達我的感受和對學生的美好祝愿,結束第三課的教學。
以上是我的全部教學過程。在45分鐘里,我要努力保持生動、幽默、有趣、貼近生活的課堂氛圍,促使教學目標圓滿實現。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請各位專家和評委批評指正,謝謝!最后,歡迎大家
說課稿初中 篇4
本節課我從下面三個方面談一談教學的構思。
一、教材分析
1、本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節教材中摩擦力的測量涉及到二力平衡知識的具體應用,“增大和減小摩擦的方法”是摩擦力在日常生活和工、農業生產中知識的具體應用,通過學習本節教材的知識,提高了學生利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這一節課無論在知識學習上還是培養學生的能力上都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2、教學目標的確定
認知目標:知道摩擦力的種類,會用彈簧測力計測量摩擦力的大小,知道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知道摩擦在實際中的意義以及增大和減小摩擦的方法。
技能目標: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培養學生利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體驗自然科學的價值,體驗知識來源于實踐而又作用于實踐的辯證關系。
3、重點、難點的確定
重點:滑動摩擦力的影響因素;增大和減小摩擦的方法
難點:摩擦產生的原因和滑動摩擦力的方向。教材對滾動摩擦沒有單獨講述,而是作為減小摩擦的方法來講,這在初中還是適當的。
二、教法和學法
施教之功,貴在引導,重在轉化,妙在開竅。引導轉化作用就是教師的主導作用,不能簡單的把“啟發式教學”看作是一種教學方法,而是要運用啟發式教學的思想去指導教學。本著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的原則,本節課我打算采用以教師引導,學生探究和實驗為主的啟發式教學方法。
三、教學程序的設計
依據本節教材編排的順序,依據學生的認識規律,我設計了下面的教學程序和相應的具體操作:
(一) 創設情境,實驗引入:今天上課之前,我帶了幾個小玻璃球準備和同學們一起進行科學研究。但在來學校的路上,小玻璃球變臟了。老師給他們洗干凈了。現在,請兩個同學把玻璃球請出來。(請兩個同學上臺20秒夾球)
提出問題:玻璃球為什么不好夾?——學生討論回答
你認為摩擦力是一種什么樣的力?
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敘述摩擦力。
(二) 新課學習
1、認識什么叫摩擦。
先請同學們把手平放在桌面上,手心朝下,一起來做幾個動手實驗。1.手平放在桌面上,用力推或拉,使手在桌面上運動,感受有沒有一個阻礙手運動的力;2. 手平放在桌面上,用力推或拉,但保持手不動,感受有沒有一個阻礙手運動的力;3. 手平放在桌面上,保持手不動,也不用力推或拉,感受有沒有一個阻礙手運動的力;進而引入摩擦力的定義及種類。并進一步指出,在靜摩擦、滑動摩擦、滾動摩擦中,滑動摩擦是初中學習的重點,自動導入到本節第二個環節“影響滑動摩擦大小的因素”的學習。
(三) 關于第二個環節的學習,我打算請學生上講臺來完成書本上138頁的“影響滑動摩擦大小的因素”實驗。一個學生上臺實驗過程中,其它學生仔細觀察,如發現臺上學生操作有誤,即可舉手取而代之。這樣做有幾點好處:其一、臺上學生得到了動手的機會;其二、臺下的學生在整個過程中也由于有了驅動力,就不僅僅只是看“熱鬧”,而轉為聚精會神看“門道”了,這樣即使他們沒有上臺,但對這個實驗也絕對印象深刻;其三、實驗是同學動手做的,而不是老師包辦的,故而實驗結論更有說服力;其四、實驗裝置只須一套,對實驗器材簡陋的部分學校,這個方案應該是可取的。
在實驗過程中,教師起著從旁引導的作用。一開始提出問題:如果要測一個力,大家首先會想到什么測量工具?(彈簧測力計);彈簧測力計是測什么力的?(拉力);如果想讓彈簧測力計上的示數等于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該讓木塊在長木板上做怎樣的運動?(勻速直線運動);這里運用了什么知識?(二力平衡知識)。這時再讓學生仔細閱讀書上的這一實驗,然后再點一位同學上臺操作實驗。完成書本138至139的實驗后,再讓同學開動腦筋想想:如果想通過實驗知道滾動摩擦和滑動摩擦誰大誰小,可以怎樣來設計一個實驗,誰想到誰就上臺來操作,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
(四) 第三個環節是“增大和減小摩擦的方法”。我打算由身邊事例進而總結得出理論。
增大摩擦的方法:(1)增大壓力;(2)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
減小摩擦的方法:(1)減小壓力;(2)減小接觸面的粗糙程度;(3)用滾動代替滑動;(4)使接觸面脫離。
接著順帶提問:我們觀察到一般的交通工具如自行車、汽車、火車都裝有輪子,這是采用什么方法來減小摩擦?而現在有一種新型交通工具——磁懸浮列車,它是沒有輪子的,但它的時速可達到500公里以上,是當今世界最快的地面客運交通工具,它又是利用什么途徑來減小摩擦的呢?
(五) 以分組搶答形式完成一些課堂反饋題:
1. 體操運動員在比賽之前,雙手為什么先要擦上鎂粉?而當他想要做回環動作時,雙手又不能抓得太緊,為什么?
2. 某鄉親想清除黃豆中的砂粒,他把黃豆放在傾斜的桌面上,黃豆就順著斜面滾下桌面,而砂粒都留在桌面上,這主要是由于
A.砂粒比黃豆密度大 B.砂粒比黃豆體積小 C.砂粒受到的滑動摩擦比黃豆受到的滾動摩擦大 D. 砂粒受到的滑動摩擦比黃豆受到的滾動摩擦小
3.一輛重100牛頓的小車,使它沿水平地面作勻速直線運動,需用推力10牛頓,這小車受到地面對它的摩擦力為
4.下列事例各是哪種類型的摩擦:
用黑板擦擦黑板時的摩擦
人走路時,鞋底與地面的摩擦
行駛中的汽車輪子與地面的摩擦
(六) 請一位同學朗讀下面小文章,加深對摩擦力的認識。
小議摩擦力
在人類生存繁衍的自然界,無處不存在著摩擦。那么,在我們的身邊究竟有哪些常見的摩擦呢?
當太陽重又點亮一個新的黎明,你睜開雙眼,此刻你的眼球和眼皮之間已經完成了今天的第一次摩擦而你卻全然不知。
接著,你撩開被子伸手去抓衣服,衣服被抓過來靠的是它與手之間的靜摩擦。如果這力消失了,即使你勉強將衣服攬在懷里,但鬼才知道你如何才能將它穿到身上,因為你根本抓不住衣襟,紐扣一個都甭想扣上,姑娘的裙帶是永遠系不住的。
穿好衣服蹬上鞋子,你邁步走向洗漱間。這時,鞋子與地面及鞋子與腳之間都產生了較大的摩擦力,使你穩步前進。
接下來牙刷又利用它與牙齒之間的滑動摩擦幫你除去牙垢。我們口腔中的牙齒根據功能可分成切牙、磨牙、尖牙等不同種類。其中磨牙(口腔里側偏乎的牙)的作用是磨碎食物,有人認為食物是被壓碎的,這純屬錯誤,不信你可以做一個咀嚼動作體會一下。這使我們馬上意識到一個正常的人用餐是離不開磨牙的,而磨牙的工作是離不開磨擦力的。
完成上述事情之后,你可能去上學或去上班。當你登上自行車時,你可曾知道,它的后輪是主動輪,所受地面的摩擦力是向前的,起動力作用;而其前輪則是從動輪,所受地面的摩擦力是向后的,起阻力作用。當你拐彎時千萬要減速慢行,因為拐彎所需的向心力是由地面與車輪之間的摩擦力提供的。因為這種摩擦力是有限的(最大值叫最大靜摩擦力)故車速也是有限的。如果地面上有冰雪,更要注意,因為這時摩擦力是很小的,弄不好會人仰車翻造成交通事故。如果你想剎車,千萬不要誤認為只有軋皮與車輪之間才有摩擦力。車輪與地面之間摩擦力也起制動作用。
如果你在機關、學校工作或學習;那么寫字和畫圖是常用鉛筆和圓珠筆的。用鉛筆時,“鉛”是靠紙將其磨掉而在紙上留下徑跡的;圓珠筆筆端的“圓珠”只有受到紙的摩擦力才會轉動,從而把油墨引出來,留下印跡。在特別光滑的紙面如油紙上是無法使用鉛筆或圓珠筆的。
如果你在工廠、倉庫或碼頭上工作,那么傳送帶該是一件常用的工具了。正是傳送帶給了物體一個靜摩擦力,才使物體隨其所動,達到傳送的目的,如果,失去此力,就會只是皮帶走,不見物體動,即原地打滑。
你知道砂輪、砂紙、砂布都是做什么的?它們都是專門制造摩擦的。如果你做的是金屬器件的拋光工作或油漆工作,你肯定離不開它們。
如果你是車工,會發現車刀工作一段時間就變熱了。這是因為車刀與工件之間產生了摩擦力,木工也會發現鋸子或鉆頭工作一會時間變熱的現象,這也是它們與木料之間產生了摩擦所致。
牢累了一天,你可能打算痛痛快快的洗一個熱水澡。當拿起搓澡巾時,你會想到為什么它的表面非常粗糙嗎?它也是為了和你的皮膚產生一點不可忽視的摩擦啊!
當你上床脫去毛衣時,會聽到“霹、啪”的輕響,有時還刺疼了你的皮膚。這是因為毛線之間摩擦產生了靜電的原因。接著,你將合上雙眼酣然入夢,這樣你的眼球與眼皮就完成了一天的最后一次摩擦。
如此看來,摩擦無時不有,無所不在,它滲透在我們的衣、食、住、行工作當中,離不開,甩不掉。它有時十分可愛,有時又相當討厭。我們應當經常觀察它、研究它、揚其所長,避其所短。很好地駕馭它。
(七) 課后作業:
(1) 以“假如沒有摩擦”為題,寫一篇科幻小文章。
(2) 觀察自行車上哪些地方存在摩擦,其中哪些是有益的,哪些是有害的 ,你能想出哪些辦法來增大或減小它們
說課稿初中 篇5
一、指導思想
本課以“健康第一”為指導思想,以學生發展為中心,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關注學生的不同需求,著眼于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幫助學生學會體育與健康的學習,為終身體育奠定基礎。
二、教材分析
技巧教材中的動作有著很好的鍛煉價值。通過魚躍前滾翻的練習不僅可有效地增強體質,發展力量、速度、協調性等身體素質,而且能夠培養學生勇敢、果斷、克服困難的精神。魚躍前滾翻是技巧運動中滾翻類動作,它是在小學基本掌握前滾翻動作方法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典型特點為:一是要躍起,身體要有騰空;二是保持空中身體姿態后,兩手稍遠撐,有控制的屈臂,低頭前滾。
三、學情分析
水平四的學生,具有肌肉耐力差,易疲勞,善于模仿,求知欲強等特點。因此,在實施體育教學中,充分考慮學生情況,不僅要加強學生的耐力,也要加強力量、協調等素質。并充分尊重學生的實際,給學生更多地展示空間,評價方式多采用鼓勵、啟發等語言,樹立自信,熱愛體育。男女生存在差異性,所以在魚躍前滾翻的新授課中注意進行區別對待,關注到個體差異性。
四、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能說出魚躍前滾翻的動作要點;女生能夠獨立完成遠撐前滾翻,男生能夠正確展示魚躍前滾翻并做到蹬地有力有騰空,滾動圓滑方向正。
【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模仿、小組討論、合作學習等方法,發展速度、協調、下肢力量等身體素質,提升交流交往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樹立勇敢果斷、不怕困難、勇于進取的優秀品質,養成團結協作的意識和參與體育運動的習慣。
五、教學重難點
【重點】
有騰空,前滾圓滑
【難點】
撐墊屈臂有控制
六、教學方法
1.講解示范法:通過精練適度的語言講解,使學生獲得正確的動作概念;以優美的示范,利于學生模仿正確技術。
2.糾正錯誤法:由于學生之間存在個體差異,完成練習的情況各有不同,通過糾正習得正確的技術動作,避免運動損傷的產生,提高學習的自信心。
3.完整練習法:通過完整動作的學練,幫助學生建立動作的整體概念和動作間的練習。
4.游戲比賽法:通過游戲與比賽的穿插,幫助學生在樂中學,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與練習效率。
5.分組練習法:通過體育小組的形式進行練習,并進行組間競賽,教師可以有針對性的進行教學,并能提高學生的競爭意識。
6.保護與幫助法: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運動技能,克服心理障礙,保證練習的安全。
七、教學過程
(一)開始部分(3分鐘)
1.課堂常規:集合整隊,報告人數,師生問好,教師簡要介紹教學內容,強調紀律安全,檢查服裝,安排見習生。
【教學意圖】課堂常規的進行可以讓學生迅速進入上課狀態,并以熱情飽滿的態度進行學習,鍛煉學生做事不拖沓的習慣;課前對于著裝的檢查以及安全的提醒可以提高學生的安全意識,避免危險的發生。
(二)準備部分(8分鐘)
為了降低肌肉粘滯性,防止運動中損傷,我將帶領學生進行以下熱身活動:
1.花樣跑
方法:學生成兩路縱隊繞操場慢跑一圈,期間插入8字跑、螺旋跑等。
2.配樂韻律操:伸展運動、下蹲運動、體側運動、體轉運動、腹背運動、全身運動、跳躍運動、整理運動。
【教學意圖】靈活的慢跑形式可以增加趣味,負荷適宜;配樂韻律操替代了傳統的徒手操,在活動關節的同時,也讓學生在歡快的音樂中放松心情,融入課堂。
(三)基本部分(30分鐘)
1.導入:復習前滾翻,導入本節課學習的內容:魚躍前滾翻。
【教學意圖】復習導入可鞏固前面所學的內容,并建立知識間的練習,為學習新知識打下基礎,便于學生對知識學習的融會貫通。
2.示范:采用正面和側面示范,展示完整、準確的技術動作。
【教學意圖】通過優美、準確的動作示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動作表象。
3.講解:我會結合掛圖和自身示范,講解動作要領,并通過口訣的形式,幫助學生提煉體會動作的關鍵環節和重點。
口訣:兩腳蹬地臂前擺,身體迅速騰起來;順勢屈臂要低頭,向前依次滾動快;隨即屈膝又團身,抱腿成蹲肩要跟。
【教學意圖】掛圖直觀、形象,可幫助學生理解動作的發生過程;口訣易記、易體會,可幫助學生理解記憶動作發生的整個過程,并迅速抓住關鍵點,為接下來的練習打下基礎。
4.練習
為了提升蹬擺的協調性及蹬地撐地的準確性,我設置了以下兩個練習:
(1)蹬地擺臂的徒手預擺練習
(2)兔跳練習
方法:半蹲,兩臂后舉開始。兩腳蹬地,同時兩臂前擺躍起,兩手撐地,收腹、屈腿,兩腳落地成半蹲。
為了體會蹬地、撐墊、滾翻的技術配合及照顧男女學生的個體差異性我設置了第三個練習:
(3)遠撐前滾翻
在前面練習的基礎上,為了形成完整的動作表象,體會完整動作,設置了第四個練習:
(4)保護與幫助下的魚躍前滾翻體會練習
組織教學:教師講解保護與幫助的方法,并進行保護與幫助。全體男生和部分有能力的女生在教師保護與幫助下依次體會練習。
糾錯:屈臂、低頭過早;團身不緊,未能依次滾動。糾正方法:用信號(擊掌或語言)提示屈臂時機。多進行遠撐前滾翻練習。
為了解決練習中“沒有騰空”這一問題,并加強動作的連貫性,我設置了第五個練習
(5)越過低軟(海綿磚、小墊子等)障礙物的魚躍前滾翻,體會騰空。
組織教學:分為四個小組,小組內進行保護與幫助,并相互指導。
【教學意圖】通過循序漸進的練習,讓學生逐漸的掌握動作要領,更好地學習本節內容。通過教師的個別糾錯與集體糾錯,能夠迅速幫助學生回歸正確動作,解決重難點問題,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形成正確的動作技能。
5.組合動作創編展演
組織教學:4個學習小組,結合學過的體操墊上動作進行組內組合動作的創編。并進行組內練習。
要求:創編的動作安全第一,連貫流暢。練習結束后進行展演,并相互評價。
【教學意圖】通過這一環節,既可以鞏固本節課所學習的知識,又有利于知識學習的融會貫通,提升學生合作交流、自主創新的能力,激發學習興趣。
(四)結束部分(4分鐘)
1.放松活動—配樂放松操
2.課堂小結:學生總結學習情況,老師總結學練情況,表揚先進,激勵全體學生。
3.宣布下課、師生再見、回收器材。
【教學意圖】通過放松環節幫助學生恢復機體穩定狀態,為下節課做好身心準備。并通過學生和教師的總結,強化本節動作要點。針對本節課進行鼓勵性評價,為學生樹立信心,養成自我評價的意識。
八、場地器材
體操墊、錄音機、海綿磚。
九、預計負荷
練習密度:35%~40%;平均心率:130~135次/分;運動強度:中等。
說課稿初中 篇6
一、說教材
《游山西村》是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第二組的一首古詩。 本組教材是圍繞“觀察與發現”這一專題編排的。《游山西村》不僅寫了作者觀景的所見所聞,還寫了從觀察事物中得到的啟示。是人陸游以一個“游”字貫穿全詩,生動地描繪了豐收之年農村歡悅一片的氣象和鄉間的風光習俗,刻畫了農民淳樸、好客的品性,表現了詩人對農村生活的真摯感情。品讀重點字詞,加強感情朗讀,體會鄉親們的淳樸熱情以及詩人對農村生活的真摯感情。
教學本文的重點是引導學生欣賞古詩文,積累古詩名句,教學的難點是體會含有人生哲理的詩句。
二、說學生
對于四年級的學生來說,學習古詩并不陌生,已經有了一定的學習經驗。會背許多首古詩。但在理解詩句的意思和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方面卻又為很大的差異。因此,教給學習古詩的方法。另外,讓學生搜集陸游的相關資料及寫作背景。體現學習的快樂與自主。
三、說目標
教學目標:
1、有感情朗讀、背誦古詩,并能默寫古詩中的名句。
2、能借助詞典等工具書和生活積累理解詩句,品讀重點詞語,感受鄉親們的淳樸熱情以及詩人對農村生活的真摯感情。
3、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理解“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蘊含的哲理,嘗試加以運用。
四、說思路
一、回憶舊詩,總結學法。
二、依照學法,理解內容。
三、拓展資料,讀寫遷移。
教學過程
一、 初讀詩句,體會古詩韻味。
1.同學們你們平時積累了很多好詞好句,能說說“山”和“柳”開頭的成語嗎?(板書:山重水復 柳暗花明)
2.你們知道嗎?這兩個耳熟能詳、千古流傳的成語都出于同一首詩的嗎?
在這首詩中,有一座座連綿的山,有一條條交錯的河,有密密層層的柳,有明艷的花,在這之間,幾間農舍若隱若現。(師邊描述邊板畫)
1. 這么美的地方在哪里呢?(板書:山西村) 是誰發現的?(陸游)
現在讓我們一起去游覽一下這美麗的'山西村。
2. 初讀詩句,學習生字詞。
請同學們打開課文,讓我們來讀一讀這首詩。
5.老師要表揚全班同學,你們都能夠借助音節和工具書讀準字音,這樣做很好。現在誰想把這些生字準確得讀給大家聽。
課件:
Mò là hún yí
莫要 臘月 渾濁 疑問
6.你覺得哪個音容易讀錯的呢?哪個字容易寫錯的,要提醒粗心的同學。現在讓我們把你自己覺得難寫的那個字書空寫一遍。
7.教師范讀(課件:音樂)你覺得老師讀得好嗎?我相信你一定能讀得更好,一起讀。
二、了解背景,學習查找資料。
1. 出示資料,搜索有關這首詩或陸游的信息資料
2. 關注信息(臘酒的制作過程)
課件:
南宋著名詩人陸游,曾任隆興府通判,因極力推助北伐,被罷官。詩人回歸故里,內心郁悶。對照官場的偽詐,他更感受到鄉間生活的純樸自然。但他并未喪失信心,深信總有一天會重新為國出力。這種心境與游境相吻合,于是兩相交涉,產生了流傳千古的《游山西村》。
小結:這些信息挺重要的,可能對等下理解、學習、感悟詩歌有幫助,學習古詩特別需要借助資料。(板書:資料)
三、讀詩入境,贊民風民情。
1. 了解詩意,寫了農家主人熱情接待詩人的事。
現在我們跟著陸游去游山西村,看看他們在干什么?他們有什么活動呢?
課件出示:(接待客人的情景)
讓學生說出“吃,做,聊,唱,玩……
2.詩人在詩中只寫了一個“留“字,為什么不把之前同學說的動作詞寫到詩中呢?
(一個“留”已經包含了一切)
3.請同學們展開你豐富的想象能力,想象村里的人見到陸游會說些什么?現在老師來當陸游,你們當村民來試試。
出示:莫笑莊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帶著你現在的感受讀這句詩。
4.聯系背景,體會作者陸游受到款待以后的獨特心情。
從剛才的資料中可以知道陸游那段時間是最孤獨的時候,在那里受到村民的熱情接待,他的心情會怎么樣?帶上你激動的心情再讀這句詩。
四、品詞析句,悟人生哲理。
課件:陸游走的圖片
1.陸游離開村子的時候,發現這條村子的景象是什么樣?(提示:山,水,樹)
多美的村子啊!
2.課件出示:“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與“山清水秀疑無路,柳綠花紅又一村。”進行比較,體會詩句的意境及表達的準確。
3. 片段描寫,體會心情。
現在讓我們去體會一下陸游現在的心情。
課件:
(1)一座座山重重疊疊,一條條水縱橫交錯,走著走著,我 我的心情 。
(2)柳蔭深深,前路迷茫,穿過柳蔭深處,啊,鮮花明麗紅艷,眼前忽然一亮,又是一個村莊,我想那村莊 (村莊是什么樣的?陸游雖然未見,但已在心中憧憬,描繪)我的心情 。
請同學們拿起你的筆展開想象,寫下當中的情景吧!
5.小結:此時,詩人的心情有變化嗎?怎樣變的?你能讀出這樣的對比變化嗎?
課件: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五、適度拓展,賞詩人情懷。
這一重重的山啊一道道的水,我正在猜想到底有沒有路呢,忽然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美景就展現在我的面前。這樣的美景同學們可能沒有見過,但是,你們有沒有過這樣的相似的心思呢?
六.聯系實際,升華人生道理。
1.陸游僅僅寫山西村的美麗嗎?,自己的心情嗎?他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積極向上 樂觀
2.老師還想到了許多詩人也有著這樣的人生態度,例如:杜甫,王維,李白
3.課件出示:千百年過去了,這經典名句依然在我們耳邊回蕩,當我們( )的時候,我們相信——(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生活中誰沒有困難,生活中誰沒有挫折,誰沒有失敗,但只要牢牢記住這千古流傳的名句——(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我們一定能走向希望,走向光明,走向美好的未來!
七.作業
必做題:繼續讀詩,用喜歡的方式感悟詩境:配畫編故事配樂朗誦。
選做題:搜集有關作者陸游的生平資料。
板書設計:
游山西村
陸游
山重水復
柳暗花明
說課稿初中 篇7
一、說教材
1、 說課內容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第85頁的《三角形的內角和》。
2、 教材分析
《三角形的內角和》是探索型的教材。是在學生學習了三角形、長方形等基本圖形,以及角的度量、三角形的特征、分類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生對這一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又將為進一步學習幾何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礎。
仔細分析教材的知識結構,它是分成3個部分來呈現的。第一部分是讓學生通過量一量、算一算,初步感知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第二部分是通過拼角的實驗來探究并歸納三角形內角和的規律,第三部分是運用規律、解決問題。教材這樣編排由發現問題,到驗證問題,再到運用規律,充分體現了知識結構的有序性和強烈的數學建模思想,既符合四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又突出了本課教學的重點。
3、 教學目標
根據小學數學教學大綱對四年級學生的具體要求,結合教材特點及學生年齡特征,將本節課的目標制定為以下幾點:
認知技能:學生動手操作,在猜想后通過量、剪、拼、折的方法,探索并發現"三角形內角和等于180度"的規律。
數學思考:在操作實驗中,讓學生感受圖形的轉化過程及數學建模思想,初步培養學生的空間思維觀念。
解決問題:在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所學知識的重要性,初步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
情感態度:通過各種實驗活動,激發學習興趣,體驗學習成功感,并在教學中,感受生活與數學的密切聯系。
4、 教學重點難點
根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及對編者意圖的理解。將運用各種實驗方法探究三角形內角和為180度的過程并掌握規律,運用規律解決實際問題確定為本節課的教學重點。而同時學生難以理解不易掌握的探究規律的全過程則是本節課的教學難點。
5、 教學具準備
每個4人小組準備4個不同的三角形(銳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紙片至少各一個,且要求大小不一)、實驗報告單一份;
學生每人準備量角器、小剪刀、白紙各一張。
二、說教法學法
我要說的第二塊是教法學法。
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就是要讓學生"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強調"教學要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
因此,我運用"猜一猜--量一量--拼-拼--折一折--看一看……"的教學法, 讓學生大膽猜想,自主探索三角形的內角和是多少度?再通過測量、拼折、驗證等方式讓學生確定三角形內角的度數和。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歸納概括能力,又體現了學生動手實踐、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的學習方式。
在整個教學設計上力求充分體現"以學生發展為本"教育理念,將教學思路擬定為"談話激趣設疑導入-- 猜想--驗證{自主探究}--鞏固新知--全面提升",努力構建探索型的課堂教學模式。
當然,一堂課的效果如何,還要看課堂結構是否合理。接下來,我就來說說我的教學程序設計。
三、說教學流程
根據我對教材的把握和對學情的了解,設計了4個環節展開教學。
一、創設情境,發現問題
小游戲:猜一猜藏在信封后面的是什么三角形。
師:我們在猜三角形的時候,看到一個直角,就能斷定它一定是直角三角形;看到一個鈍角,就能斷定他一定是鈍角三角形;但只看到一個銳角,就判斷不出來是哪種三角形。看來在一個三角形中,只能有一個直角或一個鈍角,為什么畫不出有兩個直角或兩個鈍角的三角形呢?
三角形的這三個角究竟存在什么奧秘呢,我們一起來研究研究。
(創設的不是生活中的情境,而是數學化的情境。有的孩子認為一個三角形中可能會有兩個鈍角,還有的提出等邊三角形中可能會有直角,這兩個問題顯現出學生在認知上的矛盾,學生用已經學的三角形的特征只能解釋"不能是這樣",而不能解釋"為什么不能是這樣"。這樣引入問題恰好可以利用學生的這種認知沖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疑問與猜想中尋找驗證的方法。)
教學進入第二環節--引導探究
二、動手操作,探究規律
1.介紹內角、內角和,并提出猜想
師:我們現在研究三角形的三個角,都是它的內角。
課件演示:三角形的三個內角
師:今天我們就來一起探究《三角形的內角和》。猜一猜其它三角形的內角和是多少度呢?同桌互相說說自己的看法。
2.確定研究范圍
師:研究三角形的內角和,是不是應該包括所有的三角形?只研究黑板上這一個行不行?那就隨便畫,挨個研究吧。(學生反對)
請你想個辦法吧!
(通過引導學生分析,"研究哪幾類三角形,就能代表所有的三角形"這個問題,來滲透研究問題要全面,也就是完全歸納法的數學思想)
3.建立模型,解決問題
(一)測量法:
(1)學生自然想到要量出三角形每個角的度數就能夠求出三角形的內角和,從而證明三角形的內角和與三角形的大小和形狀沒有關系都接近180度。
(2)教師要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每人用量角器量出一種三角形(銳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三個內角并計算出它們的總和是多少?
(3)記錄小組測量結果及討論結果
實驗名稱三角形內角和
實驗目的探究三角形內角和是多少度。
實驗材料尺子剪刀量角器 銳角三角形紙片 直角三角形紙片 鈍角三角形紙片
方法一 三角形的形狀每個內角的度數 三個內角的 和
方法二
我的發現
(4)學生匯報量的方法,師請同學評價這種方法。
師小結:直接量的方法挺好,雖然測量有誤差,不準,但我們能知道,三角形的內角和只能在180°左右,究竟是不是一定就是180度呢,誰還有別的方法?
(二)剪拼法
學生匯報后師小結:能想到這個方法不簡單,拼成的看起來像平角,到底是不是平角呢,我們一起來試試看。(教師和學生剪一剪、拼一拼)
師:把三角形的三個內角湊到了一起,拼成了一個大角,角的兩條邊是不是在一條直線上呢?看起來挺象的,但在操作的過程中難免會產生誤差,有時會差一點點,誰還有別的方法確定三角形的內角和一定是180°?
(三)折拼法
學生匯報后師小結:我們要研究三角形的內角和,實際上就是想辦法把三角形的三個內角湊到一起,像剪和折的方法,看三個內角拼到一起是不是180度,都是借助我們學過的平角解決的問題。
這三種方法都不錯,在操作的過程中,有時會有誤差,不太有說服力。想一想,你還能不能借助我們學過的哪種圖形,想辦法說明三角形的內角和一定是180度?
(四)演繹推理法
(借助學過的長方形,把一個長方形沿對角線分成兩個三角形。)
師:你認為這種方法好不好?我們看看是不是這么回事。
(演示課件:兩個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內角和等于360°,一個三角形內角和等于180°)
師小結:這種方法避免了在剪拼過程中由于操作出現的誤差,非常準確的說明了三角形的內角和一定是180度。
(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學到方法,分享經驗,更重要的是領悟到科學研究問題的方法。就學生的發展而言,探究的過程比探究獲得的結論更有價值。)
學生用的方法會非常多,但它們的思維水平是不平行的。
直接測量法是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測量出每個角的度數,再用加法求和;
拼角求和法,也就是間接剪拼和折拼這兩種方法,都是通過拼成一個特殊角,也就是平角來解決問題;
而演繹推理法,即把兩個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合二為一,或把長方形一分為二,成為兩個三角形,這是更深層次的思考。
前兩種方法是不完全歸納法,能使我們確定研究的范圍只能是180度左右,而不可能是其他任意猜想的度數。最后一種方法具有演繹推理的色彩,把一個長方形沿對角線分成兩個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后,因為兩個三角形的內角和是原來長方形的四個內角之和360度,所以一個三角形的內角和就是360°÷2=180°,這種方法從科學證明的角度闡述了三角形的內角和,它有嚴密性和精確性。
本節課引導學生經歷從直觀到抽象、思維程度從低到高的過程,感悟數學的嚴謹性。讓學生在經歷量和拼之后,逐漸會在思維發散的過程中得到集中,集中為分的方法,最后將四邊形一分為二,五邊形一分為三,六邊形一分為四……,又會發現一些新的規律。】
4.驗證猜想"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度"
5.進一步感受
(1)三角形內角和與三角形大小的關系
教師出示一個小三角形,問學生內角和是多少度?再出示一個大的等腰三角形,問學生它的內角和是多少度?把這個大三角形平均分成兩份,每份內角和是多少度?你有什么發現嗎?
(2)三角形內角和與三角形形狀的關系
(演示不斷變化的三角形。)仔細觀察,在這個過程中,什么變化了?什么沒變化?(三個角的度數都在變化,內角和卻總是不變的)你有什么新發現嗎?
如果老師把一個角一直往下拽,猜一猜會怎樣?
(通過變化的三角形和三個內角的數據顯示,進一步感受三角形的內角和與三角形的形狀、大小都沒有關系;當把三角形的一個角一直向下拽,這個角變成了一個180度的平角,另外兩個角變成了0度角,雖然已經不再是三角形,也能從一個側面證明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度,使學生感受到極限的思維方法。)
6.解釋課前問題
用內角和的知識解釋課前的問題,為什么在三角形中不能有兩個直角或鈍角。
三、拓展應用,深化創新
本節課的練習由易到難,設計成三個層次。
1、基本練習--形成技能 2、變式練習--鞏固技能
3、 綜合練習--發展提高技能
○1.介紹科學家帕斯卡(出示帕斯卡的資料)
師:帕斯卡為科學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在我們以后學習的知識中,也有很多是帕斯卡發現和驗證的,他12歲就發現三角形內角和是180度,我們同學還沒到12歲,看你能不能通過自己的努力也去探索和發現。
○2.多邊形邊形內角和
(設計求多邊形的內角和,旨在把新問題轉化歸結為求幾個三角形內角和的問題上,滲透化歸的數學學習方法。)
四、總結全課,全面提升
我們用三角形內角和的知識知道了六邊形內角和,那么五邊形、七邊形……這些多邊形的內角和是多少度?有沒有什么規律可循,你能用學到的知識和方法去探究問題,相信你還會有一些精彩的發現。
整個教學設計以《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為指導,做到"導入新課--新,引導探究--實,分層訓練--活,新課總結--精"。
【【推薦】說課稿初中模板錦集七篇】相關文章:
【實用】說課稿初中模板錦集七篇06-22
關于說課稿初中模板錦集七篇06-07
說課稿初中模板錦集5篇06-10
說課稿初中模板錦集4篇06-04
關于初中體育說課稿模板錦集七篇07-25
實用的數學說課稿初中模板錦集七篇07-28
關于初中化學說課稿模板錦集七篇07-27
【必備】說課稿初中模板錦集九篇07-09
【必備】說課稿初中模板錦集3篇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