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說課稿初中范文匯編七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是進行說課準備的文稿,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說課稿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說課稿初中9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說課稿初中 篇1
權利義務有約是八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13課第三目的內容,現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及依據、教學難點及依據、教學方法的選擇、教學基本程序及分析七個方面做一說明。
【教材分析】
1、教材內容
在權利義務有約這一目里,教材主要講了兩個問題:一、正確行使權利,二、自覺履行義務。
2、編寫意圖
教材之所以安排這目內容,是因為權利與義務是法律關系的核心內容,它們存在并貫穿于各項法律之中,共
同構成了法律的大廈。增強權利與義務觀念,是法制教育的重要目標。具有權利意識,尊重和維護自己的權利;也具有義務觀念,自覺履行自己的義務,這是公民意識的重要內容。
3、地位
本目內容不論是從全書來講,還是從本課書來講,都具有落腳點和總結的性質。從全書來看,學生在前兩個單元了解了與自己密切相關的具體權利、義務,很自然地就會落實到什么是公民權利和義務,它們之間的關系是什么,以及如何正確行使公民權利,自覺履行公民義務上來。從本課書來講,本課書第一、二目已經在認知方面介紹了什么是公民權利和義務、公民權利和義務之間的關系如何,這一目自然地要落實到行為要求上,即如何正確行使權利,自覺履行義務。
【學情分析】
由于當代中學生絕大多數是家里的獨生子女,所以養成了他們很多人中以我為中心的心理,他們中有些人義務意識淡薄,有些人在行使自己權利的時候,不關注國家、集體、社會的利益和他人的合法權益。另外,由于中學生是弱勢群體,有可能面對侵權受到傷害,而不知道用合法的方法和程序去保護自己。因此,對他們進行權利、義務教育,使之明確如何正確行使公民權利,自覺履行公民義務就是一件非常必要的事情。
【教學目標】
“理解權利與義務的關系,學會尊重他人的權利,履行自己的義務”,是《思想品德課程標準》提出的教學目標。依據《課程標準》的要求,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1)認知目標:在本課學習中學會正確行使公民權利、自覺履行公民義務的具體要求。
(2)能力目標:在本課學習中增強聯系實際分析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通過本課學習增強權利、義務意識,進而增強社會責任感。
【教學重點及依據】
(1)學會正確行使公民權利
在社會主義法治社會中,我們每個公民都享有法律賦予的權利。然而我們在明確自身享有的合法權利的同時,還應該懂得如何正確行使法律賦予的權利,這樣才能擁有安全、美好的生活。
(2)學會自覺履行公民義務
在社會主義法治社會中,我們每個公民都肩負著法律規定的義務,也正是依靠每個公民自覺地履行法律規定的義務,才能建設法治國家和社會。所以,自覺地履行義務是十分必要的。
【教學難點及依據】
如何使學生在本課書的學習中真正樹立起權利意識和義務意識,以使他們在以后的學習、生活中真正能做到正確行使公民權利、自覺履行公民義務是本課書的難點。因為要想發揮思想品德課的思想教育功能,認知、情感、行為三方面缺一不可,而長期以來,我們在教學中往往重知識而輕情感的陶冶和行為的培養,致使思想品德課缺乏應有的實效性,在導致這一現象的眾多原因中,情感的陶冶和行為的培養較知識教學來講要艱巨和復雜的多是其中一條重要的原因。這節課我把教學難點確立為權利義務意識的培養和正確行使公民權利、自覺履行公民義務的行為要求,原因也就在于此。
【教學方法】
案例教學法
【教學基本程序】
1、復習提問:什么是公民權利?什么是公民義務?公民權利和公民義務之間的關系如何?
2、導入:有人說:“既然憲法和法律給了我權利,那么我就可以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了。”你認為對嗎?
3、講授新課:
教學內容
創設情境
(出示案例)
討論分析
理論提升
拓展延伸
正確行使公民權利
情景一:在一輛旅游車上,旅途的勞累使絕大部分旅客們正在閉目養神,只有張亮等四個小青年喝著啤酒在旁若無人地高聲談笑。旅客們皺起了眉頭。旅客甲站起來拍拍張亮的肩膀說道:“小兄弟,請聲音輕點,別影響大家休息”。張亮不耐煩地說道:“言論自由是我的權利,我想怎么說就怎么說,你管得著嗎?”
情境二:汽車在繼續行駛,張亮四人仍在談笑,興致勃勃的張亮邊喝著啤酒,邊拿出記號筆把剛編的打油詩寫在車座背上和車廂上。隨行的導游小姐看見了走過來阻止,張亮蠻橫地說:“今天怎么都和我過不去,我是掏了錢給旅游公司的,我愛怎么著就怎么著,汽車又不是你的,你管得著嗎?”
情境三:汽車在繼續行駛,突然張亮捂著口袋大叫起來:“我的錢包不見了,誰偷了我的錢包?”汽車內一陣騷動。稍許,張亮盯著旅客甲說到:“剛才就你靠近過我,肯定是你偷了我的錢包,你那賊眉鼠眼的樣子一看就是個小偷,我要搜你的身。”旅客甲急了紅著臉答道:“你別侮辱人,我沒偷,你憑啥要搜我的身。”這時有其它旅客附和道:既然你沒偷就讓他搜一搜,以證明你的清白。
情境四:四個青年圍住了旅客甲,局面僵持著,有幾個旅客起哄著要下車,這時司機說道:“前面有個派出所,我們去請民警協助調查吧!”征得絕大多數旅客的同意,司機將車開到派出所,尋求警察的幫助。沒多久,警察就查出了混在游客中的小偷,幫張亮找回了失竊的錢包,在事實面前,張亮為自己的魯莽而感到羞愧。
你認為張亮的行為對嗎?為什么?
你認為張亮的行為對嗎?為什么?
如果你是旅客甲你該怎么做?張亮的說法和做法對嗎?為什么?
司機做法的啟示?我們在行使權利時還應注意什么?
公民在行使權利時要尊重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權利
公民在行使權利的時候,不得損害國家的、社會的、集體的利益。
公民行使權利時要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
公民行使權利時要采用合法的方式,按照法律程序
大家回憶一下,在我們自己的生活經歷中,有沒有類似不正確行使權利的行為?如果有,今后該怎樣努力?
自覺履行公民義務
情景一:我校為家境貧困、生病的同學捐款(用欣賞、贊揚的語氣描述這件事情)
情景二:京華時報xxxx年5月24日報道:昨天,市地稅局舉行了“個人所得稅代扣代繳先進單位和榮譽個人座談會”,市地稅局局長王紀平為600戶先進代扣代繳單位中的聯想控股等10名代表,以及387位個人所得稅榮譽納稅人代表中的潘石屹、唐國強、范曾等10人,頒發了榮譽證書。
情景三:因原始身份證模糊不清,考研女生小青(化名)為自己辦了一張和原證件相同信息的假身份證。xxxx年1月14日,考試期間,小青因偽造證件被所報考的清華大學研究生招生辦公室取消考試資格。
我校師生的行為體現了憲法提倡的什么公德?你還知道哪些法律提倡和鼓勵公民去做的義務?
你如何看待這件事情?如果這些人不納稅的話會有什么結果?你還知道哪些法律提要求公民去做的義務?
你如何看待這件事情?你還知道哪些法律提要求公民去做的義務?
說課稿初中 篇2
在過去的幾年中,開展素質教育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眾多教育工作者對教學方法、教學結構、教學評價等問題作出了深刻的反思和改革。尤其是99年6月份召開的第三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中共中央、國務院頒發了《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進一步明確了教育改革的實質,并賦予了素質教育時代的特征和新的內涵。素質教育的核心是創新教育和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
新的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初級中學《數學教學大綱》明確指出,“能夠解決實際問題”是指:能夠解決有實際意義的和相關學科中的數學問題,以及解決生產和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能夠使用數學語言表達問題、展示交流,形成用數學的意識。
又增設“初中數學中要培養的創新意識”主要在是指:對自然界和社會中的現象具有好奇心,不斷追求新知、獨立思考,會從數學的角度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并用數學方法加以探索、研究和解決。
要在學校教育過程中,貫徹這一精神。課堂教育就必須有創新的情景和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積極誘因。也就是說,課堂教育必須創設一個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特點的、適合教育規律的和生動活潑,讓學生積極主動發展的情境。
因此,近期我們不斷探索新形勢下的課堂教學,下面就讓我通過“一元一次方程的應用——追及問題”的教學設計,展示我們對問題的思考和實踐,向在座的領導、專家請教,并衷心的希望你們給我提出寶貴的意見,改進我們的教學,進一步提高教學效益。
我們這堂課主要有五個特色:
1、學而時習之。
2、新課當舊課上。
3、重視引導學生再創造,再發現。
4、突出學習和強度,角度和反思。
5、創設情景,讓學生主動積極參與。
一、學而時習之。
“學而時習之”就是說,通過反復地、多次地進行對知識的復習、鞏固,提高學習能力,使知識學習呈螺旋式結構。這是符合人的認知規律的。這里我們具體設置了三種類型的題目。
(1)、對知識進行系統的復習。例如課前訓練一中的1-6題與13-15題,作業部分的1-5題,通過對以往學習的知識進行系統復習,使基本技能再形成。
(2)、過去學生經常出錯,疑難的重要知識點進行析疑、再次理解。例如:課前訓練一,第7-10題和作業第6-10題,我們有意設計一些隱藏錯誤或缺漏的題目讓學生養成質疑的習慣和能力,對自己學習嚴格要求,并時常進行反思,這也是創造性思維的發展的基礎。
(3)、練題例如課前訓練11-12題,作業11-15題,都是以大題小做的形式出現,讓學生了解哪一些是關鍵之處,通過局部訓練提高學生學習的強度。
有些老師認為訓練題的題量不少,學生在課堂上完成嗎?但我們在求學生定時不定量目的是為不同層次學生提供了更多的空間。在教學實踐,不少教師都埋怨學習學生的知識遺忘率大,學習的內容有章節性和階段性,針對這些問題,我們采用學而時習之的思想。但不是說要在3分鐘過后,我們不論學生完成實踐了多少都讓學生必須進入課堂訓練二的部分。
二、新課當舊課上。
這里具體體現在課前訓練二上,這里遵循了從人的學習規律而設計的。古人云:“溫故而知新。”因此,把新課當舊課上,讓學生在教師創設的情境下,完成一組遞[進的變式的訓練課。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學習了新課。另外,把現代數學手段引進課室,通過電腦的聲、色、象等功能,把動態與靜態的結合起來,使不能完整看到的現實問題,再次呈現眼前。
第1題是相遇問題,通過電腦模擬情境,讓學生進一步對相遇問題的本質有深刻的理解,并復習解應用題的一般思維習慣與解題步驟,強化學生的實踐路和找相等關系的能力,為本節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問題1在第1題中改變條件,產生了不同于相遇問題的新情況,重點是讓學生知道追是及有一定條件下的。
問題2在問題1的基礎上改變了條件。從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去同向追及問題作全面的正確的分析,通過電腦模擬,直觀地反映兩種情況的數量關系和本質。第一種,隨著時間增加,距離越越大,也不能追及。第二種,隨著時間的增加,距離越來越短,有可能追及。然后再與問題1結合在一起,通過對比向學生交待一個追及問題必須具備的三個條件:1、速度不同;2、快者追慢者;3、同方向。讓學生觀察模擬后,加以想象、分析,先畫出線略圖再完成局部訓練題,弄清追及問題的數量關系。
而問題3,實質是問題2中的追及問題,不同的只是甲、乙兩人的距離,不是本身固有的,是通過先后出發而產生的。也就是說;“把兩人相距40千米“用“讓乙早出發12分鐘“代替,其實,還是將問題3回復到問題2上。
在這里我們對本節例題作適當的處理,把原例題放入A組練習中,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解決了本幾節的問題。打破了傳統教學中例題一定在講解的習慣。整個訓練二,以一題多變化作為新課當舊課上的切入點,創設一個讓人學得輕松,學得容易,學有所得的氛圍。
三、重視引導學生再創造、再發現。
為了發揮分層教學的優勢,我們設計了兩種層次的題目,定時不定量要求各層次的學生完成。從而使學生在一節課內,不同趣點,不同在求地在原有基礎上得到鞏固和發展,讓學生有收獲感、滿足感,提高對學習的興趣。
A組訓練題是本節知識的直接運用,面向全身學生,要求每個學生都掌握本節基本技能的方法。
第1、2題用填直線型示意圖和填表的形式讓學生弄清已知與未知之間的關系,把實際問題建立抽象的,科學的數學模型。
B組訓練題較A組靈活,適用于學有余力的學生。
(1)-(3)題是通過對A組題目進行變成訓練形成的。因為是通過題型多樣化,讓學生從多角度去思考問題而后用局部與全過程相結合,多渠道拓展學生的視野。
第(4)題,學生要考慮兩種情況;目的是通過分類討論的思想,培養學生思維的嚴密性。
第(5)題,把常規的追及問題變為一個人,自身追及問題,這題比較注重思維訓練,目的是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并注重聯系實際,注重應用數學,保證了數學成為再創造、再發現的教學。從而使學生從定勢思維過渡到發散性思維。從不同角度地讓學生分析問題,充分體現了學習的強度,讓學生始終處于一個主動參與的狀態。
同樣這里也是限時20分鐘,但并不是說,在20分鐘學生必須全部完成,學生因應自己的情況,有選擇的進行練習。
以上不同起點的練習設置,不但照顧了差生,解放了優生,同時也調動了中層學生的積極性,達到抓兩頭,促中間的效果。
四、突出學習的速度、角度、強度和反思
在當今的社會,人必須有時間觀念、競爭意識和社會責任感,而學習就必須有速度和強度。所以我們設置了限時訓練和反饋卡。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對自己的事負責,促使他們有一個時間觀念。從而提高解題速度,并與其他的同學產生一種競爭意識,形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和學習風氣。
俗語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從“學會”到“會學”就必須在教學中體現學習的角度。也就是說,必須培養學生思考和解決問題要從多角度進行,強化聯系,強化轉換。所以我們在引入訓練時運用變式,分類討論的形式。目的是培養學生分析、思考的角度性。在練習的設計上,通過局部訓練,填圖或填表弄清題目的已知與未知的關系,培養學生審題的角度。而B組題主要是培養學生思維的角度,使優生有更多的空間去提高解題能力,學會多角度去思考問題。通過更高層次的要求,鍛煉了優生思考問題的零活性。
在教學過程中要體現學習的強度,就必須在課內利用一切的時間,對本課內容進行多次的、反復的訓練,以達到熟練和應用自如的強度,具體表現在本節重點和難點的反復,大容量的局部訓練和具有層次安排的題組訓練上。
例如:課前訓練一和作業中對新舊知識的系統復習,通過多次鞏固達到強化訓練的目的。
又如:練習中的局部訓練。在一堂課,只有45分鐘,時間是有限的,老師不能面面區到的為學生講解全部知識,只能有針對性的集中解決本節的重點和難點,這就要求通過局部訓練來強化學生的基本技能的形成。進一步體現在教學過程中“生為主體,師為主導”的指導思想。
另外,我們設計了強化A組題,在學生完成A組訓練題后,可以自由選擇是進入強化A組題還是進入B組訓練題中。這部分的設計主要是讓學生養成客觀的自我評價,和為在A組訓練中未能形成基本技能的學生再次創造一個條件和空間,務求使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再次有機會形成基本技能,充分體現學習強度和分層教學。
“學問”的意義就是在學習過程中必然有問題存在,并且要主動的通過多種渠道解決問題,掃除成長中的障礙。
作業中反思的設計,是培養學生對自己嚴格要求,通過對所學知識的回顧、反省,并不斷好問、好思的解決問題,從而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
五、創設情境,讓學生主動積極參與
學生學習最好的動力是對素材的興趣。所以,我們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為學生創設了情境,把數學問題溶入到一個與他們密切相關的生活問題中,使學生形成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
說課稿初中 篇3
這節課是九年義務教育人民音樂出版社第13冊第7單元《熒屏樂聲》的內容。
歌曲介紹:我設定本課的教學目標之一就是指導學生用優美的聲音唱好歌曲,這也是本課的教學重點。在本課中,還有兩首情緒歡快活潑、演唱形式多樣的欣賞歌曲,因此本課第二個教學目標設定為通過欣賞電影《音樂之聲》插曲,感受歌曲形象和情緒,擴大音樂視野。
教材分析:
1、歌曲背景:《雪絨花》是美國電影《音樂之聲》中的一首插曲,隨著電影的播放而傳遍全球,成為全世界人民喜愛的歌曲之一。
2、歌曲分析:歌曲為帶再現的單二部曲式,采用四三拍子和中等的速度,就決定了它的格調優雅恬靜,情緒沒有較大的起伏 ,歌曲通過對雪絨花的贊美,抒發了對大自然的熱愛,寄托了主人公對親人、對祖國深深的祝福。
3、影視音樂:影視歌曲屬于影視音樂的范疇,影視音樂是指專門為電影電視劇創作、編配的音樂。
教學目標:本課的教學總目標是通過歌曲《雪絨花》的學唱及欣賞,感受影視音樂,加深對歌曲內涵的理解,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其具體目標為:
1、通過學習歌曲,達到能有表情的演唱的要求。培養學生的音樂表現力。指導學生用悠長的氣息和優美的聲音演唱《雪絨花》,激發學生對大自然、對祖國的熱愛,樹立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
2、通過視聽結合感受影視音樂在應是作用的作用。
3、初步了解電影《音樂之聲》故事情節,通過學唱歌曲《雪絨花》,感受三拍子音樂的節拍特點。
教學設計:為了讓學生更好的體驗作品的意境、領略音樂的無窮魅力,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熱情,本課教學環節進行如下設計:
2、本課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以欣賞電影片斷為手段,引導學生在欣賞過程中注重對歌曲的表現形式、演唱形式以及歌曲風格方面進行對比,拓展學生思維。
3、在學習歌曲時,以教師語言啟發為主,培養學生自學的能力,通過操作、歌唱比較分析歌曲旋律,使學生能夠唱準相似樂句,解決歌曲難點。并通過演唱歌曲,再從歌詞中感受旋律,以表達歌曲的情緒。
4、始終注意引導學生的思維,在欣賞電影片斷和聽老師演唱前,都先向學生提出的要求和問題,讓他們明確欣賞目的,以便更好地理解作品。
教學方法:在教學中,我采用多種教學手段,發揮視、聽的完美結合,設計情景、創設氛圍、解決難點、以境激情。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層層遞進,通過對《音樂之聲》故事的介紹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使學生興趣盎然的參與到音樂的教學活動中,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感受能力和表現能力。
教學過程:
首先,在新課的導入上,發揮綜合發揮視、聽結合的作用。先放一遍四個電影歌曲片段,讓學生感受音樂的同時了解歌曲片段的共同點。第二個環節是歌曲的學習。教唱歌曲《雪絨花》這首歌曲是一首三拍子的歌曲,其中是這首歌曲的難點,在解決這個難點節奏時,利用一個伴奏的小游戲擊掌和捻指參與到音樂中感受4 3拍子的強弱關系。 通過這種方式,又較好的解決了歌曲的難點,調動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為后本堂課最后的的4 3拍指揮教學奠定了基礎。這首歌曲的曲調寫得很美,所以在學唱前,采用WU的模唱方法,不但可以熟悉歌曲的主旋律。還是本課一個很好的練聲曲。
教唱歌曲:
(1)首先通過樂理教學初步解決節拍問題。之后聽老師演唱歌曲,再帶問題聽錄音,回答老師的問題看看這首歌的調號和拍號,幾拍子的?強弱規律是什么?學生通過反復聆聽熟悉歌曲旋律,很快能解決剛才的問題,再通過用“WU”哼唱旋律后,再讓學生唱準相似樂句,解決歌曲難點。
(2)在進行歌曲處理時,也是從歌曲所表達的主題,歌曲的旋律等方面對學生進行啟發,以使他們從內心感受到歌曲的魅力,更好地表達歌曲的情緒。學生唱好歌曲后我提問:“我們怎樣才能將這首歌唱得更富有感染力呢?歌聲很動人!老師還要告訴你們一個歌唱的好方法:那就是”要想把歌唱好,情感的表現很重要“。指導學生把三拍子的強弱關系唱得明顯一點。
第三個大環節是情感升華及拓展。本課的一個主要教學目標就是理解歌曲內涵,進行愛國情感的滲透。在教學環節的設計中,只有很好的挖掘歌曲的創作背景,才能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歌曲所表達的情感。《雪絨花》這首歌曲是電影《音樂之聲》中的插曲,共出現了兩次。第一次是奧地利上校在家中為他的孩子們演唱,歌聲輕柔浪漫,體現了家庭的溫馨幸福;第二次出現是在奧地利被德國占領后,上校不愿歸屬德國,在他與的民眾告別時,懷著對祖國、對人民的眷戀之情,再次演唱了這首歌。他把”雪絨花“隱喻為奧地利國家不屈的人民,深刻的表達了上校的愛國之心。把這些感人的情景以錄像形式進行播放,讓學生在聽覺、視覺上得到豐富的體驗,幫助學生理解歌曲中情感的升華。
說課稿初中 篇4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初中思想政治課程每冊教材的內容都遵循一個內在邏輯:即成長—交往—規則—理想,本站題在教材中主要承擔交往這一環節。七年級的學生剛剛進入青春期,開始在各個方面追求獨立思維,這也包括與人交往上,這個時候凸顯帶溝問題。本站題就是結合初中學生的人際交往和社會性發展的特點,幫助學生學會人際交流與溝通,使學生知道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根本,能夠感激父母,做一個孝敬父母的人。
2.教學內容
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本站引導學生關注父母對自己的'愛,告訴學生應該尊重父母、孝敬父母,努力跨越代溝。
3.教材編排特點
本站題分立三個知識層次,首先講對待父母的態度 ,即尊重父母。然后講對父母的孝敬意識和行為。最后由與父母溝通,引出父母子女之間一個特別內容---代溝。這三個知識層次的組合不是隨意的。三個知識層次都能支撐站題所表明的觀點,即孝敬父母。這樣便把知識簡單化了,容易使學生明確本課的主題思想,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提高學生理解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
4.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①引導學生關注父母的愛,并給予回報。
②探討與父母溝通的方法。
(2)能力目標
①鍛煉學生觀察、感受、體驗、參與生活的能力。
②培養學生辨證地認識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③在親情互動中加強學生口頭及書面的表述能力。
(3)情感態度目標和價值觀
①不斷地嘗試體驗親情互動帶來的快樂。
②使學生樹立孝敬父母的意識,以及培養孝敬父母的行為。
5.教學重點、難點:要努力跨越代溝。
6.教學準備:多媒體、投影材料。
二、說教法
1.自我介紹法
本站主要是讓學生樹立孝敬父母的意識,以及培養孝敬父母的行為,為了拉進與學生的距離,鼓勵學生袒露自己的心扉。我先用自我介紹法,介紹自己在初中階段生病住院,父母細心照顧自己的親身經歷導入新課。這樣既溝通了師生的情感,也把自己融入到教學資源中,具有親和力,學生很容易就接納了老師,同時也會積極主動地談自己的感受。師生很快地都進入角色中,相互教育學習。
2.討論法和辯論法
代溝問題是本站的教學重點和難點,代溝問題的突出和突破,我采用的是討論和辯論賽。在討論中,讓學生展示才藝,交流對策;在辯論中,教師及時點撥和引導,學生積極思考,進行辯論。這樣在激烈的討論和辯論中代溝問題從思想上迎刃而解。由此幫助學生初步學會辯證地看問題,逐步培養多角度看問題的思維方式。
3.講故事和演小品
對于本站的核心內容——孝敬父母,我讓學生講故事或演小品的形式使學生身臨其境,積極地發揮主觀能動性,這樣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使學生體會到學習的快樂。
4.榜樣法
在本站的教學中,從學生當中樹立榜樣,利用榜樣的力量幫助學生很好地孝敬父母,這樣更有教育意義。
三、說學法
1.學情分析
七年級的學生基本為獨生子女,在對待子女的家庭教育方面,往往是來自家庭的溺愛使得學生比較容易形成以自我為中心的價值觀,不善于與他人交往,不懂得關愛他人,也不知道如何去與父母溝通,做一個孝敬父母的人。
2.學法指導
在上課前,組織學生進行社會調查,收集與課文相關的材料。精心設計討論題和辯論題,盡量把材料編成案例、小品形式,將課文內容用藝術的形式形象生動地表現出來,讓學生去表演、去評判。滿足學生的表演欲望和好奇心。在課堂中,教師創造一個輕松和諧的自由展示的氛圍,讓學生充分發表意見,鼓勵不同觀點的爭辯,并且和顏悅色地啟發開導學生,由淺入深地開拓學生思路,再深入淺出地把學生從問題中引導出來,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師生共同構建知識網絡。培養學生理解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說教學過程
為了更好地體現"以人為本,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我將這節課的教學內容大致分為:創設情境、暢所欲言,身臨其境、小品表演,故事演講,學生討論、辯論這四大部分。
1.新課導入
上課前,介紹自己在初中階段生病住院,父母細心照顧自己的親身經歷導入新課。然后引導學生暢談自己被父母關愛的經歷,感受父母的愛。如:父母帶自己在公園玩耍等。
2.我們應該尊重父母
讓學生表演自己與父母在生活中的代溝引發的矛盾,引導學生列出父母的可貴品質和作為平凡人的表現。
針對父母的兩方面,讓學生談談自己的看法。引導學生全面地看待父母,理解父母,端正對待父母的態度,即尊重父母。
3.我們要孝敬父母
讓學生說說歷史上著名二十四孝的故事,談談自己對孝的理解。這一環節要注意一方面借說歷史上孝的經典故事,使學生明確孝敬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中華民族文化的一個特點。另一方面也要推出當今孝敬的典型事例,讓學生有真實感。如:花木蘭替父從軍、田世國捐腎救母等。
4.要努力跨越代溝
從學生自身實際生活出發,以談話、交流的方式,讓學生說說生活中體現代溝的事情,并以這些具體事情為載體,展開對代溝的探討,針對存在的體現代溝的事情,分析其中的共同點,以及造成代溝的原因,從而探究努力跨越代溝的方式、方法。代溝實際上是雙刃劍,針對代溝的利與弊讓學生展開自由辯論,這樣在激烈的討論和辯論中代溝問題迎刃而解。從思想上跨越代溝后,進一步引導學生與父母溝通。如:零距離接觸……
5.小結
讓學生欣賞歌曲《媽媽的吻》,老師對課文內容進行小結,在歌聲中結束新課。
五、說學生自評
利用問卷法,讓學生就問卷上的題目,看一下自己對父母有多少了解。了解不夠,請今后與父母多溝通。
你是否了解你爸爸媽媽?
1.你父母親的生日是_________.
2.你父母親的體重是_________.
3.你父母親的身高是________.
4.你父母親穿_______碼鞋。
5.你父母親喜歡顏色是________.
6.你父母親喜歡食物是________.
7.你父母親喜歡的日常消遣活動是_____________.
8.你父母親喜歡做的運動是_____________.
9.你媽媽經常用來教育你的口頭禪是__________.
請你如實回答。
有心的同學可以把答案寫在一張紙寄給你父母評分。
答對6題以下的請你以后多與父母溝通。并下定決心,我今后會這樣做___________________.
說課稿初中 篇5
教材的作用和地位
《重力》是(人教版)八年級物理第七章第三節的教學內容,“重力”是人們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一種力,重力的知識對學習壓力、支持力、浮力等知識的學習非常重要,又是學習壓強、功的基礎。“重力”是“力學”中的基礎,在力學學習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在對物體進行受力分析時,都必須先研究重力對物體的運動有無影響。本節課由“重力的大小”“重力的方向”“重心”“重力的由來”四部分內容構成,分別從力的概念和力的三要素兩條線來認識重力。因此,《重力》在力學中處于舉足輕重的地位。
教材處理
在授課中本人認為把“重力的由來”由最后學習內容調整為首先進行學習再學習重力的概念比較符合知識的認知邏輯順序。
學情分析
八年級同學們正處于青春期,具有強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同學們對重力的現象比較熟悉,有一定的認識基礎。農場孩子,純樸上進,通過半年的物理學習,同學們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實驗探究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但他們缺乏一定的探索問題的能力。
根據20xx版物理課程標準對重力學習要求,同學們的情況以及教學內容我確定本節的教學目標為: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知道重力是因萬有引力而產生的。
2、了解重力的作用效果,會由質量計算重力大小。
3、認識重力的方向,理解“重心”的含義。
過程與方法:
1、了解牛頓關于“地球吸引月球”的理論思想,知道萬有引力的存在。
2、通過實驗探究“重力的大小與質量的關系”認識并掌握求重力的公式。
3、通過“重錘實驗”“找重心實驗”理解并感受重力的方向與作用點---重心。
情感、態度價值觀:
1、通過實驗認識“質量”與“重力”關系。
2、通過對重力產生的原因的探究,了解牛頓的貢獻,激發同學們向科學家學習的意識,樹立探索太空奧秘的理想和信念。
根據教學目標和我校同學們的實際情況我確定本節課的重點、難點為:
重點:掌握重力的“三要素”;能進行重力大小的計算。
難點:重力的方向;重心的含義。 為更好完成教學目標根據同學們的實際情況,我采用的教學方法是:
教學方法和手段:
采用直觀演示法、引導發現法、讀書自學和講解法等,多種方法配合使用,運用多媒體直觀展示,引導同學們自主學習加上教師講解,將達到“教”與“學”的優化組合。體現了“同學們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
1、選擇教具依據
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實驗教學是物理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落實物理課程目標,全面提高同學們科學素養的重要途徑。教學用具及設備選取得當有利于使教學過程從抽象到形象。使同學們在生動形象的環境中得以迅速理解和掌握重力和質量的關系。還能激發同學們們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他們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培養同學們動手操作能力,從而達到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目的。
為此,我選擇以下的教具及設備:
2、教具:下落物體視頻、多媒體課件、鐵架臺、彈簧測力計、重錘線、鉤碼、三角板、坐標紙、鉛筆、細線、橡皮
根據本節課教學內容,采取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我設計以下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教學
1、導學內容:
播放視頻: 石往山下滾,水往低處流,雨從空中下落,月球圍繞地球轉,拋物下落。演示系繩橡皮圓周運動,撒手后運動情況。
問題:以上現象發生的原因是什么?什么是萬有引力?誰發現萬有引
力?什么是重力,用什么表示?物體只要在什么附近就會受到重力?
2、同學們活動:
同學們觀看視頻,引發思考;閱讀教材,p9導讀與p12重力由來,回答問題。
3、設計意圖:
從生活情境中尋求規律,形成理論,樹立探索太空的理想,激發向科學家學習意識,讓同學們自然進入課題。
(二)實驗探究,尋求規律
1、導學內容:
托起不同的鉤碼,感受它對手的壓力,提出問題,猜想質量與重力之間有何聯系?分組實驗,用測力計和鉤碼探究質量與重力之間遵循什么規律,總結結論。設計,填寫表格。
以m為橫軸,G為縱軸建立平面直角坐標系,描點繪圖像,計算G/m,小結g=9.8N/kg.總結重力公式。
2、同學們活動:
同學們感受后回答,質量大的鉤碼對手的壓力越大,說明重力越大。同學們分組實驗,利用測力計測量相應鉤碼重力,利用直尺鉛筆描點、作圖,分析規律;填入表格并計算比值,總結G = mg 。(一次函數類型)
3、設計意圖:
通過實踐探究活動,培養同學們動手能力,同學們學會正確的探究規律、方法、步驟和基本操作思想,引導同學們建立理論來源于實踐,規律就在身邊的認識,培養同學們觀察能力,激發同學們學習興趣。
(三)分析歸納,理解應用
1、導學內容:
P11,先閱讀后例題解析,分析小結整理過程;重力的方向;解決用什么工具確定豎直向下的方向?平面是否水平?我國與美國重力的方向是同向嗎?有何規律?p12,重心,質量分布均勻,形狀規則物體重心在哪里?
2、同學們活動:
同學們即時解答例題,板書解析;同學們閱讀重力方向與重心部分內容,回答問題,同學們小組討論重力的方向應用及規律。同學們尋找規則物體重心。
3、設計意圖:
熟悉公式,規范解題步驟;理解力與重力關系,掌握重力三要素;提高同學們閱讀學習能力,體驗物理來源于生活,從物理走向社會。
(四)課堂訓練 鞏固新知
1、下列分析哪些是正確的?
A.物體被拋出后總要落到地面,是重力作用的結果
B.籃球拍到地板上有彈起,是重力作用的結果
C.地球上各地的重力方向都是相同的,均指向地心
D.宇宙飛船離開地球很遠后,可認為不受地球的重力了。
2、關于物體重心,下述正確的是?
A.物體上各部分受到的重力,都作用在物體的重心上
B.一個均勻鐵環,它沒有重心
C.籃球打足氣后,它的重心也在球心處
D.向一個杯子中慢慢地加水,杯子和水的重心會越來越高。
3、某同學用彈簧秤稱一盒牛奶,示數如圖,則這盒牛奶
的質量有多大?(g=10N/kg)
4、某同學的“體重”(質量)為50kg,則他的重力是多少牛頓?當他乘坐飛船,離地球較遠時,質量是多少千克?(地面附近g=10N/kg)
設計意圖:檢測從基礎鞏固、能力提高、發展思維三個層次對本節課所學內容進行強化訓練。使不同層次的同學們都能學有所得,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五)課堂小結 感悟新知
關于重力
(一)重力產生的原因——萬有引力
(二)重力大小G=mg,g=10N/kg
(三)重力的方向和作用點:方向豎直向下,作用點是重心
設計意圖:讓同學們談收獲,通過課堂小結使同學們對本節課的知識點進行回顧、梳理,這樣做既可以加深同學們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又可以在同學們的頭腦中建立一個知識點的整體印象及物理思想方法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形成情況,教師根據情況再進行小結。
(六)課下作業 鞏固升華:
設計意圖:1-3題考查重力公式的應用,訓練同學們在解題過程中注意公式、運算過程和結果的規范與準確。4、5題考查同學們是否知道重力的方向總是豎
設計意圖:簡明扼要呈現本節課重點內容,便于同學們系統掌握本節知識。
說課稿初中 篇6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
我是來伊通第五中學的錢小平。今天我說課的內容選自人教版八年級物理第四章光現象第三節《平面鏡成像》的教學內容。為了使本次說課清晰流暢,明了直觀。我將從以下幾方面(教材分析、學情分析、以及教法與學法、教學過程設計和板書設計)來進行我的說課。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首先我們來看教材,平面鏡成像是對光現象的進一步認識,與此同時它是在學習了光的直線傳播與光的反射的基礎上,學習認識平面鏡成像,是前兩節課知識的應用;另外本節課學生將首次較完整的研究 “像”這個概念。它的一些研究方法和思路,為后面一章研究凸透鏡成像奠定了基礎,所以,它具有重要的承上啟下作用。
2、教學目標及確定教學目標的依據
通過以上對教材的分析,我確定了本節課的三維教學目標,首先我的知識與技能目標確定為一下三點(了解平面鏡成像的特點;了解平面鏡能成虛像;理解平面鏡在實際中的應用)。接著是過程與方法目標確定為以下兩個方面(經歷平面鏡成像特點的探究,學習對實驗過程中信息的記錄;觀察實驗現象,感知虛像的含意)。最后,是情感目標確定為以下三點:(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中領略物理現象的美妙與和諧,獲得發現成功的喜悅;感受科學技術對人類生活的影響)。這三個目標中,情感目標是動力保障,知識與技能目標是基礎,過程與方法幫助學生獲得終身學習的能力。
3、教學重點與難點的確定
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在確定了教學目標之后,結合本節課所學知識的特點,我確立了如下的教學重點、教學難點,本節課的重點是:探究并知道平面鏡成像的特點。難點有兩個:知識方面虛像概念是一個難點,因為“虛像”比較抽象,本身“看得見,摸不著”,這構成了本節的一個難點;而在探究活動中由于學生缺乏經驗,思維能力不強,預計對于采用兩個相同的物體,并且用玻璃板替代平面鏡的研究方法感到不易理解,這就構成了本節課的探究設計中的難點。
二、學情分析
接下來,我們來看學生的情況。本節課教學對象是八年級的學生,學生在本課之前已經學習了光的直線傳播和光的反射定律,已經具有前提知識。平面鏡成像是學生在生活中接觸非常多,也是他們感興趣的現象。加之學生正處于從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的過渡時期,對身邊的事物存在著好奇心,具有強烈的操作興趣,這使本節課探究活動的實施具有了很好的基礎。另一方面學生對平面鏡成像雖然有一定的感性認識,但他們往往容易受生活經驗的主觀影響,得出一些錯誤的認識。
三.教法、學法分析
由于初二學生的思維主要是由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他們對于物理的興趣主要是直觀認識,還沒有能過向抽象認識轉化,所以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演示實驗和學生探究實驗讓學生直觀體驗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在如何研究虛像的環節中運用平面鏡和平板玻璃的對比讓學生更直觀感受虛像。因此,這節課采用直觀演示法、講授法、討論法、實驗法等教學方法。
四、教學過程設計
本節課的教學由以下的教學流程展開(新課引入、新課教學、總結歸納、實際應用、反饋練習、布置作業)。
為達到教學目標,教學中以了解、學習研究物理問題的方法為基礎,掌握知識為中心,培養能力為方向,緊抓重點突破難點,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探究性,具體教學過程設計如下:
1.首先是第一環節:新課引入。由于本人教學物理的同時兼班主任工作,經常會有調皮的孩子在課堂上照鏡梳妝,要不就趁著科任老師不注意偷偷地在有陽光時用鏡子,鋼尺在墻上或是黑板上反射光斑。很多老師都很困擾,雖然學生對平面鏡很熟悉,但對于成像規律及特點不很清楚,為了使學生對本節課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我從教參四個引入方案中選擇了第一個,也就是最簡單的一個。我用一塊較大的平面鏡,同時讓學生自帶小鏡子,讓學生觀察自己在平面鏡中所成的像,進而引導學生思考并提出一些他們感興趣的問題:
例如:
(1) 你的像在平面鏡中的什么地方?
(2)在平面鏡中,你的像大小跟你的大小一樣嗎?
(3)當改變你與平面鏡的距離時,你的像的大小改變嗎?你的像到鏡面的距離怎樣變化?本設計方案中提出的相關問題,并不要求學生立即回答,只是為了引起研究興趣,為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中“提出問題”作必要的鋪墊。2.此時,學生已經非常迫切的希望能夠進一步探索,所以第二個環節我將進行新課教學,組織探究平面鏡成像規律的教學。為了使學生從平面鏡成像的特點角度去認識熟悉而又陌生的平面鏡,我提出一系列問題讓同學們進行討論,提出猜想。由于學生的積極主動,將提出下列不同猜想(像與物左右相反;物體離平面鏡越近像越大;像與物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
在此基礎上我引導學生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由于這是突破探究過程中難點的關鍵,首先由我提出:“如何來探究像與物的大小關系呢?”以明確探究目的。緊接著,啟發學生思考,讓同學們進行討論,分析自己之前的猜想,在設計中,學生可能對“怎樣比較像與物的大小”感到困難,如果是這樣,我將提出啟發性的問題,“我們怎樣比較兩個物體大小是否相等呢?”再經過一番討論,使學生明確關鍵就是找一個跟鏡前物體完全相同的物體[替身物體]與像進行比較。到這里確定可行的實驗方案,學生就可以進行實驗了。同學們選定器材:平面鏡、平面鏡固定底座、兩支蠟燭(模型)、白紙、刻度尺、用白紙充當光屏,進行實驗。
虛像的概念和平面鏡成像原理是初中光學的一大難點,為了突破這一難點,為后續學習掃除障礙,我引導學生通過作圖來理解他們,這樣既鞏固了對反射規律的認識,又培養了學生研究新問題的能力。
小組展示實驗并在課堂上交流探究結果時。此環節由學生自己總結,教師做適當引導,然后師生共同整理探究結果:
(1)虛像
(2)像和物到鏡面的距離相等。
(3)像和物的大小相同。
(4)物、像的連線跟鏡面垂直
(在這里學生會得到像不能用白紙呈接到的結論,暫不急著說是虛像,而是提出疑問,為什么像用紙接不到呢?從而進入平面鏡成像原理的教學。之后再回來補充虛像的特點。)
3.總結歸納:實驗結束后師生一起總結歸納,得出平面鏡成像特點。
4. 接下來展示平面鏡成像之美,使學生體會到平面鏡給我們的生活增添了許多美麗。其實,平面鏡的作用遠遠不止這些,那么,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那些應用平面鏡的例子呢?我可以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討論一些平面鏡成像的應用,例如水面倒影等。同時我用多媒體向同學們展示平面鏡在生活中一些常見的應用,師生進行交流生成了動態的課堂效果,使課堂變得更精彩。
5.并進行針對性反饋練習。加深對平面鏡成像特點的理解與記憶。
6.最后一個環節是布置作業:作業包括必做題和選做題。根據農村中學學生現狀,我一直堅持分層次作業。必做題是對本節課知識的鞏固和反饋;選做題是學優生對本節課知識的綜合和拓展,同時,使學生的思維得到發散延伸。
六、板書設計
最后是我的板書設計:板書設計包括四方面的內容。
板書的設計意圖是突出重點、再現過程。
以上是我對《平面鏡成像》教學設計的一些認識,有不妥之處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
說課稿初中 篇7
一、材
1、地位、作用和特點
《學會與老師溝通》是初一思想品德第三單元第二課第二課時內容。本單元是根據學生進入中學后,生活接觸面的逐漸拓寬,會越來越多地面臨與人相處的問題而設置的。本課是在同學們學完第一課《親子之間》,了解了父母與子女之間的矛盾和糾葛,學會了協調這類矛盾的方法之后,轉入處理師生交往中的各種隔膜。同時,為下一課時掌握與朋友友好相處的“金鑰匙”奠定基礎,使學生盡快學會處理中學里新的人際關系,減少不和諧產生的負面影響,為今后的學習、生活打下的基礎。因此,本課是七年級上冊教材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方面,現實意義十分重大。
本課的特點之一:活動“說一說”,是學生對他的一位老師一天工作情況的記錄。可以設計成學生課前準備活動,既可作為課堂教學資源,也是完成課堂教學情感目標的一個有效的方式。
特點之二:采用具體事例,引導學生進行閱讀、思考、,讓學生從中得到,體會老師的辛勞,從而能主動去關心老師,化解師生之間的矛盾沖突。
2、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及確定的依據
根據新課程的,結合初中生的心理特點,在這個人生的“第二起跑線”,能夠協調好與各位老師之間的關系,對于較快適應中學生活意義十分重大。重點確定為讓學生主動溝通,積極協商,配合老師的工作,并領會師生關系的重要性。
難點是讓學生克服緊張、拘謹的心態,在日常的學習生活確應用與老師之間溝通的方法,真正達到師生的和諧。
3、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了師工作的的特點,認識到和諧的師生關系,對適應初中學習的重要性,主動與老師溝通,營造融洽和諧的師生關系。培養學生積極主動與老師溝通的能力,培養學生掌握正確的與老師溝通的方法。
2、過程與方法:通過系列活動,讓同學感受到和諧的師生關系的重要性,克服閉鎖心理、意識的不良影響,積極、主動、與老師交往。通過記錄老師一天的活動,引導學生體會老師的辛勞,學會關心老師。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學習,盡量消除師生間的隔膜,體會和諧的師生關系帶來的快樂,使生活充滿樂趣,學習更自信更輕松。培養學生關心老師,尊敬老師的良好情感。
二、法
根據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結合本校的實際情況,本人嘗試實施式教學。課堂以活動為依托,采用調查采訪法,小組討論法,師生組成“學習共同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自己討論解決疑難問題,自己內化實的情感,尊重和珍視學生獨特的情感體驗和有獨創性的理解,從文本中走出,以人為本。教師以組織者、指導者、幫助者和促進者的身份參與其中,努力實現“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這一新課程的最高旨和核心。
三、說
1、學情分析:中學階段,處于青春期的學生,隨著智力的發展和意識的增強,師生關系開始發生一些變化。在思想意識方面,他們開始有自己的思考,渴望得到老師的理解和尊重,他們要求擺脫對老師的依賴,有教強烈的“”心理。在行為方面,他們甚至容易產生抵觸情緒和行為,發生師生矛盾沖突,但又不知道如何較好地處理師生之間的矛盾。
在知識掌握上,七年級學生對于人際交往的具體方法比較難理解,同時獨生子女交往面較窄,人際交往經驗較缺乏,在新中的適應能力較差,因此,應注意采用日常學習生活中的具體事例來幫助理解、掌握。
2、指導:根據學情分析和貫徹“一切為了每一位同學生的發展” 的新課程,在教學中主要滲透以下幾方面的指導:調查法,小組合作討論法,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同時培養同學的合作意識和團隊。
四、具體活動過程構想及依據
1、新課導入:由學生表演情景劇導入,該短劇輕松活潑,適合七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營造氣氛,同時此劇來源于日常學習生活中,反映了師生之間的隔閡,點明主題。
2、新課教學:
(1)根據目標期望理論,對課本活動“說一說”進行創新,布置學生課前準備,了解自己老師一天的工作情況。在課堂上要開展“你說我說”活動,談談對老師一天工作的全新認識,是否和平時的想象一致。
這樣設計的目的:由于教師、學生角色的差異、地位的不同、看問題的立場和視角的分歧等等,師生交往的過程中有時就會產生一些隔閡。師生矛盾產生的現實原因還有學生對教師的工作缺乏感性的認識。通過這個活動可以讓學生從熟悉教師的工作特點開始,體會教師日常工作的辛勞,讓學生了解老師,從而能主動去關心老師,為化解師生之間的矛盾沖突,形成和諧關系打下一個情感基礎。
(2)創設情境一:在英語測試時,我沒有把英語課本放在課桌里被英語老師發現,受到了英語老師的,對此我毫無怨言,這次提醒我以后做事時要周到。但班主任在我時,有一句話卻深深地刺痛了我“別人為什么都把課本放在桌洞里,你這樣做了,這就說明內心深處仍有作弊的念頭”。
試一試:針對上述情境,如果你是那位學生或老師,你應該怎樣做?
這樣設計讓學生學會在適當的場合,采取一些適當的方式,通過適當的語言,把自己的想法告訴老師。讓學生了解到師生之間的地位是平等的,應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平等相待。學生要主動與老師交流、溝通,老師也應該經常傾聽學生的,彼此加深了解,互通有無,建立一種平等和諧的新型師生關系。這種學習方式讓同學感到親切,自然,在相互的討論中掌握了處理師生矛盾的方法,有利于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3)列舉一些尊敬老師的事例,如“程門立雪”、訪問美國,一下飛機就去看望自己的老師等。讓學生討論:尊敬老師要做到哪些?
這樣設計,是為了讓學生從以上所列舉的事例中通過自身的,認識到尊敬老師,最重要的的尊重老師的勞動;尊敬老師,要老師的;尊敬老師,要對老師有禮貌。避免了教師的空洞,挖掘了學生潛能,促進學生的自主發展,有的放矢地進行了品德教育,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懂得了處理好師生關系的前提是尊重老師,提高了學生的思想認識。利于促進學生品德教育回歸生活,達到學以致用,突破難點。
3、行為訓練:
想一想:當遇到下列情況時,你會怎么辦?
與老師意見不一致時;老師因不明錯怪你時;
當老師當眾地你時;當老師嚴格要求你時
通過對這些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經常會遇到的實際問題的討論和回答,可以檢驗課堂的教學效果,同時對學生處理師生關系時也有實際的指導意義。
4、:引導同學朗讀教材59頁《女老師的》,讀讀議議。
5、課后延伸:請你也試著當一天的班主任,并讓同學對你進行評價,最后,總結當過一天班主任之后的體會,以便更好地了解老師的苦與樂。
讓學生當一天的班主任是對課堂教學活動的延伸,這樣一方面可以了解本堂課的教學實效,同時,繼續發現問題,為下一節課的教學活動提供參考。
總之,對本課時的設計,我始終貫徹新課程“在活動中學,在活動中用,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的教學,以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和目標期望理論為指導,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教材進行合理的整合和再創造。嘗試實施式教學,采用調查采訪法,小組討論法,以活動為依托,師生組成“學習共同體”,注重學生的合作探究的培養,讓他們懂得分享,體驗課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以組織者、指導者、幫助者和促進者的身份參與其中,努力實現“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這一新課程的最高旨和核心。
【【精品】說課稿初中范文匯編七篇】相關文章:
說課稿初中范文匯編七篇06-23
【精品】語文說課稿初中范文集錦七篇07-21
【精品】語文說課稿初中范文集合七篇07-20
【精品】說課稿初中匯編3篇06-08
【精品】說課稿初中模板匯編4篇06-05
數學說課稿初中范文匯編七篇07-12
【精品】說課稿初中范文合集四篇06-08
【精品】語文說課稿初中范文匯編十篇06-26
有關初中體育說課稿范文匯編七篇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