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清明傳統(tǒng)文化的手抄報
無論是在學習還是在工作中,大家都接觸過不少的手抄報吧,借助手抄報可以培養(yǎng)我們動手、動腦的習慣。還在苦苦尋找優(yōu)秀經(jīng)典的手抄報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清明傳統(tǒng)文化的手抄報,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清明傳統(tǒng)文化的手抄報1
三月的清明,江南總是在紛飛的雨里,草在枯黃里露出淺淺的綠意,更讓人覺得這個時節(jié)的委頓。野外祭祖的人們,用刀斷去墳頭枯萎的草木,擺上幾碟粗陋或者精致的祭品,放一掛或長或短的鞭炮,看著鞭炮的煙塵飛入四野的雨霧中,心緒便也就凄涼如這曠野里漫漫的風。
還是去年清明的前夕,偶然的緣故,回到家中,路上卻遇見我七十多歲的叔公,他對我說道:“你回來的正好,就是清明了,隨我掛青去吧!”
過得兩天,就到了清明。那天稀稀落落的下著雨,我們便在漫著雨氣的山林里不停的走著,尋找著祖輩的安息之所,清整著他們的墳塋,在墳前擺上一碟碟的祭品,用就近砍下的細竹竿穿上一張張的紙錢插在墳頭,再放上一掛鞭炮,默默的鞠躬和禱告。我跟著他很謹慎小心的做著這些事情,偶爾動作大了一點他就會提醒我——“他們在看著我們呢!”
就這樣,我一邊很仔細的忙活這些事情,一邊聽他說祖輩們生前的那些故事,所有的事情做完后,我便引燃鞭炮的火線,看著那咝咝作響的火星極為迅速的游走,然后是轟然的爆響,山谷里空洞的回音和遠方鞭炮聲一起在這彌漫的云煙里來回波蕩。我的記憶,卻在這些聲音里風一般的穿行著時光,回到往昔的歲月里去。
我不由想起我的爺爺來。我最后一次看見他,是在他的床上,幾個年老的阿婆,幫他擦洗著身體—一他躺在他那張睡了一輩子的床上,再也沒有起來。
時至今日,我的記憶,仍然在靜默的時候,或者是午夜的夢里,無數(shù)次的穿過幽暗的時間的長廊,回到那個夜晚。我似乎仍然坐在那門檻上,抓著一個堂姐的手,看著那幾個阿婆忙碌著,而他微微仰著頭,舒展著身體躺在那里。那時或許有風,或許沒有,屋內(nèi)的燈似乎卻是緩緩搖擺著的,淡黃的燈光柔和的瀉下來,照在他裸裎的軀體上。那一刻的他,在我的印象里,比任何時候都要寧靜安詳。我無數(shù)次的去回想那天自己的感受,一個七、八歲的孩子不知道什么叫做悲傷,只是茫然的看著,心中一點的驚慌,也是因為看見別人的哭泣。而以后的歲月里,當我懂得越來越多時,每當想起那些過往的事情,想起那些死去的親人,心中便涌起一種難言的情緒來。
那次回來的途中,叔公不時的回過頭去看看,然后對我說,“要記得他們在哪里啊,以后我們不在了,你們就得自己來找了!”我想起我們經(jīng)過的那累累的墳塋,其中有一些上面已經(jīng)滿是老鼠洞和狐坑,甚至都塌陷了下去,那些,應(yīng)該都是無主的荒墳罷。可是,如果一代代的往上追溯,那么多我們沒有拜祭過的祖輩,他們,現(xiàn)在又在哪里呢?
也許,所有的記憶,總是要被淡忘的,我們所能做的,就是記得更久一些。
清明傳統(tǒng)文化的手抄報2
插柳,作為清明節(jié)重要的文化符號,歷經(jīng)唐宋元明清,似乎一直沒再衰微。這與寒食習俗截然相反。
在南宋的京城,清明時節(jié),屋檐插柳已蔚然成風。
當時,家家都到西湖邊上折柳,甚至把湖邊柳樹都糟蹋得不成樣子了。故有詩人感嘆:“莫把青青都折盡,明朝更有出城人!
柳樹屬于楊柳科,泛指其中柳屬、鉆天柳屬的500多種植物。柳樹也有性別,可分為“柳男”與“柳女”;柳花花序由若干朵小花組成,被稱為|荑花序。
柔荑,在古時常被比作女子的手,贊其溫軟、細滑!对娊(jīng)碩人》中描述道:“手如柔荑,膚如凝脂……美目盼兮!”
借柔荑喻柳樹之花,可見古人對柳之愛。
每一朵柔荑小花發(fā)育成熟后,花內(nèi)的小蒴果逐漸裂開,帶著種子的白色柳絮,便漫天起舞。
柳是我國的原生樹種,另外,它也是我國被記述的人工栽培最早的植物之一,甲骨文中就已有“柳”字。
古人為什么選擇清明時節(jié)折柳枝插于門上呢?后人對此解釋不一,分歧頗多。
蕭放博士有自己的見解。他以為,古人選擇柳枝避邪,主要因為柳樹是春季應(yīng)時佳木,得春氣之先。在四野一片蒼茫之際,柳樹最先吐出新綠。所以楊柳常常被用來作為春天的標志。
而另一種說法似乎更具說服力,也頗有實用意義。據(jù)載,有的地方在清明時插柳條于屋檐,是用來預(yù)報天氣。而這樣的說法正契合了古諺“柳條青,雨;柳條干,晴了天”之說。
更有意思的是,柳葉也不輸給柳條。夏秋時節(jié),柳葉會在陰雨天前變白,客串一把“天氣預(yù)報員”。
傳統(tǒng)節(jié)日清明“屬”陽歷
清明節(jié)是中國重要的傳統(tǒng)民俗節(jié)日之一,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
清明節(jié)起源
春秋戰(zhàn)國時代,是中國漢族的節(jié)日,為中國二十四節(jié)氣之一,時間約在每年的陽歷4月5日前后。清明節(jié)后雨水增多,大地呈現(xiàn)春和景明之象。這一時節(jié)萬物“吐故納新”,無論是大自然中的植被,還是與自然共處的人體,都在此時換去冬天的污濁,迎來春天的氣息,實現(xiàn)由陰到陽的轉(zhuǎn)化。
古有清明前一天為“寒食節(jié)”之說,相傳起于春秋時期晉文公悼念介子推“割股充饑”一事,后逐漸清明寒食合而為一。唐代掃墓日期一般在寒食節(jié),宋后移到清明。傳說中“寒食節(jié)”的起源地就在山西中部介休,介休一名的來歷即是為紀念介子推“割股充饑”而不圖為報,最終在此被大火燒山而亡,綿山也因此又稱“介山”。
相傳大禹治水后,人們就用“清明”之語慶賀水患已除,天下太平。此時春暖花開,萬物復(fù)蘇,天清地明,正是春游踏青的好時節(jié)。踏青早在唐代就已開始,歷代承襲成為習慣。踏青除了欣賞大自然的湖光山色、春光美景之外,還開展各種文娛活動,增添生活情趣。
做“寒食”迎清明
風俗清明節(jié)流行掃墓,其實掃墓乃清明節(jié)前一天寒食節(jié)的內(nèi)容,寒食相傳起于晉文公悼念介之推一事。唐玄宗開元二十年詔令天下,“寒食上墓”。因寒食與清明相接,后來就逐漸傳成清明掃墓了。明清時期,清明掃墓更為盛行。古時掃墓,孩子們還常要放風箏。有的風箏上安有竹笛,經(jīng)風一吹能發(fā)出響聲,猶如箏的聲音,據(jù)說風箏的名字也就是這么來的。
清明節(jié)還有許多失傳的風俗,如古代曾長期流傳的戴柳、射柳、打秋千等,據(jù)載,遼代風俗最重清明節(jié),上至朝廷下至庶民百姓都以打秋千為樂,仕女云集,踏青之風也極盛。
新中國成立后,人們都在這天祭掃烈士墓,緬懷革命先輩。
清明詩句
1、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淌狻镀脐囎印ご壕啊
2、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高翥《清明日對酒》
3、啼紅正恨清明雨!w令畤《蝶戀花欲減羅衣寒未去》
4、賞芳時節(jié)清明日,清明把酒釋別愁!肚迕骷涝姟
5、時霎清明,載花不過西園路!獏俏挠ⅰ饵c絳唇·時霎清明》
6、清娥畫扇中,春樹郁金紅!獪赝ン蕖肚迕魅铡
7、林臥愁春盡,開軒覽物華。——出處:孟浩然《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8、白下有山皆繞郭,清明無客不思家!邌ⅰ肚迕鞒署^中諸公》
9、巷陌秋千,猶未清明過!K軾《蝶戀花·雨霰疏疏經(jīng)潑火》
10、才過清明,漸覺傷春暮。____李冠《蝶戀花·春暮》
11、清明又近也,卻天涯為客!芙M《憶少年·年時酒伴》
12、綠柳朱輪走鈿車!鲎杂冢簹W陽修《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
13、燕歸花謝,早因循、又過清明!{蘭性德《紅窗月·燕歸花謝》
14、花落草齊生,鶯飛蝶雙戲。——出自于:孟浩然《清明即事》
【清明傳統(tǒng)文化的手抄報】相關(guān)文章:
清明節(jié)傳統(tǒng)文化手抄報內(nèi)容03-31
清明的手抄報圖片大全04-03
清明由來手抄報內(nèi)容04-03
清明節(jié)手抄報04-04
中華傳統(tǒng)文化手抄報12-24
大學生清明手抄報02-07
清明節(jié)手抄報內(nèi)容04-03
清明書手抄報圖片大全11-25
清明節(jié)的手抄報漂亮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