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態實習報告
你正在瀏覽的實習報告是城市生態實習報告 李韻然 00213031
2003.4
一、實習概況
1. 實習目的:通過自己的所見所聞,以及同當地居民或公園游客的交流, 增進我們對于城市生態系統的基本要素、城市人與環境關系的認識,以及了解人們對于環境的真正需求。
2 . 實習路線及內容:2003年4月5日,早八點,在北大逸夫二樓前集合出發,經圖書館至燕南園,停留進行觀察調查;經靜園至翻尾石魚;從北大西門出至蔚秀園及承澤園,解散進行調查;在海淀公園調查后,經六郎莊、北京城市綠化隔離帶、京密引水渠,從南如意門進入頤和園,沿昆明湖南岸、頤和園北岸、萬壽山北坡一路觀察,聽取老師講解;約14:30實習結束。
3. 實習達到的目標:通過老師的講解以及自己的觀察,將課堂上講授的知識同實際聯系起來,發現原來我們身邊有許多細節都被我們忽略了,一些習以為常的事情背后還有大文章。通過實習,也認識了一些動植物,增加了知識。
二、實習記錄
1. 逸夫二樓經圖書館至燕南園途中:
在圖書館前回望,通往東門的那條路,左邊是繁忙的建筑工地,右邊是教學樓,僅有的那片可憐的草坪是看不到的。雖還是春天的早上,但還是給人一種熱的感覺。也許因為是新建不久的,路兩旁幾乎沒有一棵樹。北京春季多風,有時還會夾雜著工地上的土,形成一個小型“沙塵暴”,令這條路有些讓人望而卻步,尤其是在夏天,大家都要低頭疾走,當然這種情況在出了東門以后也沒有得到緩解。缺乏綠色,也使這條路讓人感到很暗淡,有些過于嚴肅。
不能說這條路上完全沒有綠色,還有一片草坪。關于它我問了問周圍的同學,有的說沒什么感覺,有的說它晚上還不錯,還有的說剛來的時候覺得綠油油的挺好,后來就沒注意了。我覺得這和人的心情有關,剛入學當然覺得什么都好,后來也就沒心情注意了,還是“低頭疾走”要緊。晚上其實是草坪里的燈好看。這么說來它存在的意義似乎不大,不如種些樹,因為在地學樓前,我覺得弄成一個小型的實習場地,大家可以分辨分辨巖石,認識認識植物,比在屋子里印象要深刻。
老師還提到如何設計這條路以配合圖書館及周圍景物的問題。
2.“世外桃源”——燕南園:
(1)老師在園內一片草地中講解:
了解并認識了一些植物,如耐踐踏的車前草,開著紫色小花的二月蘭,堇菜和蒲公英等。這些野生的植物不需要人們特殊的照顧,自生自滅,但是生生不息,二月蘭謝了,三月蘭花開,種類更加豐富。
(2)自己在園中的觀察:
與園外相比,園中的人工雕琢很少。墻角,路邊都長著野花。注意到園中很少有鐵柵欄,草地的邊界都是由一種植物,再在上面簡單的架一根竹竿組成的。植物都是活的,長葉開花后應該很漂亮。我想這個效果是鐵柵欄無法擁有的。在里面還看到三只野貓,兩白一黃。
(3)同園內居民的交流:
有一位40多歲的叔叔在自家門前的地里給玉簪花分株,訪問中他說這一小片地里的植物都是他種的。問他住在這里同住在樓房哪個好,他說當然是這里好,因為這里人的密度小,活動空間大,還可以種花草。
在詢問一位住在園中30多年的老大爺時,他指著園中的一個花壇說,那里以前是一個游樂場,現在修了反而少了個娛樂的地方。
在問及住在此處還有什么不如意的時候,被訪的人一致對園內的公廁表示不滿,說不僅環境差了,而且人也雜了。有一位50年代就居住在這里的老奶奶說這里的植被亂七八糟的,自己想種點花,又會被人折走。
3.靜園:
據老師介紹,這里以前是一片蘋果樹林,但為修草坪被砍掉了。靜園的草坪可以任人踐踏,目前黃綠相間,野草為綠。
4.未名湖:
有一個插曲令我印象深刻。一個人正在湖邊的長椅上看書,突然身邊開始噴水,嚇的差點跳起來,原來是給草坪澆水的時間到了。我覺得這是設計的一大失敗。設計要處處為處在其中的人著想,也許坐椅與噴頭不是一起建的,但后來添加的應考慮到整體,不能將一個一個設施隔離起來。
5.蔚秀園:
主要是同居民進行交流。大家似乎還是抱怨的比較多,都反映小區中的一個死水溝蚊蠅滋生,臭氣熏天,垃圾成堆。據了解,這個水溝以前水是清的,水源是地下的自來井,居民也不多,后來蓋房子,把水填了,把山推了,自來井不出水了,活水變成死水了,清水自然也混了,臭了。當問及對小區內的植物有何看法的時候,大家的意見也是出奇的一致,說現在太亂,草亂七八糟的,還是要搞搞綠化,弄利落點好。問她們野花難道不好嗎,回答是花期太短,不象種的花那樣開的長,也沒有那么多種類,而且也沒有種的花花朵大,好看。
居民的觀點似乎與老師自然即是美的觀點有些矛盾,這種情況在燕南園中也有發生,人們還是需要整齊的草坪和人工栽種的花朵。是因為我們訪問的都是些老人家,她們
6.海淀公園:
還是以自己觀察和同別人的交流為主。在公園中沒呆多久就感到很曬,問在公園中健身的人,也反映這里的樹陰太少了,夏天只能很早或傍晚來。一個看著孩子玩耍的阿姨說,這里雖說很曬,但離家比較近,有一些健身設施,孩子也愛到這里玩,有總比沒有要好。
我觀察到,這里樹少,天空比較空曠,反而成了放風箏的好地方,公園也因地制宜,門口就有賣風箏的。其實沒樹也有別樣的樂趣。
公園中有殘疾人康復區,兒童區和老年人健身區,區內都有適合不同人群的健身設施。而且每區的地都是用橡膠鋪的,軟而不滑,這是在很多小區或公園里面被忽視掉的。
7.去往頤和園的路上:
在萬泉河邊,被眼前景象驚呆,河床中已沒有水,只有一層散發惡臭的淤泥。固化的河道,水的匱乏,使其沒有了生機。
經老師講解,路上那些穿著“鎧甲”的樹木是皮很名貴的杜仲。我不明白為什么要把這種樹種在路邊,給樹木的養護添加麻煩。是為了讓路人認識新植物嗎?樹上沒有掛牌,而且讓人認識到它的珍貴之處,樹就更危險了。是它適合種在此處,或是它長成后別有一番景象嗎?
到了所謂的綠化隔離帶,是將“京西稻田”除掉后的產物,覺得還沒有路邊的樹多,土倒是不少。老師介紹一種名為灰藜的一年生植物,該種先鋒植物,無人管理,也可茁壯成長。
8.頤和園南如意門:
門前就是昆玉河,又稱京密引水渠,岸邊已被固化。該條河流同八一湖相連,構成了所謂的京城水系,已經成了人們游北京的一條水上路線。駛過兩條游船,但均沒有按照當初開通此路線時所說的,為保護水體,將窗子封住,不知會給河水帶來多少垃圾。
采訪中,得知以前的岸邊滿是樹,水里魚也不少,但為了修路,樹砍了,岸修了,現在魚不見了,由于來往的車輛很多,又沒有樹,土也很大。我仔細觀察河水,發現水中有不少水草,靠近岸邊處還有垃圾。
9.頤和園內:
頤和園主要由昆明湖和萬壽山兩部分構成,兩者均為自然形成。
沿西堤六橋而行,一路楊柳依依,桃花盛開,同門外相比,簡直就是兩個世界。在同游客的交流中,大家都很喜歡這里的風景,覺得“沒白花門票錢”,反面的聲音沒有聽到。
湖邊老師講解由蘆葦和茭白組成的濕地系統,這種濱水系統,凈生產力高,不僅美化環境,還可以造福環境。我夏天來游園的時候,綠色的蘆葦配上藍色的湖水,再加上湖面波光粼粼,是很漂亮,但當時不了解它原來還有這么多生態功能。對一些景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這也是此次實習的一大收獲。
公園中正在進行整修,一圈印有花草樹木的圍帳將工地與游覽區隔開,從遠處看,圍帳和園中的花草融為一體,不仔細看,簡直無法分辨。這比起那些路邊常見的突兀的圍帳,更讓人覺得舒服。但不幸的是我們還是看到有一條管道從工地延伸到湖邊,烏黑的水正排到湖里。圍帳很高,無法看到里面,不知這水是施工后的廢水,還是將需要整修的湖段排空時,湖底含有淤泥的水,要是后者,還是情有可原的。
在山上我們看到了幾百年前的水土保持工程,很不顯眼,老師不講,我是不可能發現的。工程對山體的改變不大,只是將山坡改造成魚鱗狀,有點象階地,這樣可以加強下滲,減緩水流的速度,從而預防了水土流失。但我想這只適用于水量不大的時候。
在山上還看到一些丟了腦袋的佛像,對取走佛祖腦袋的人頗不理解,這是一種褻瀆,也是一種低素質的表現。
約下午兩點在山上解散,實習結束。
三、分析與討論
注意到這次實習中不論是老師的講解,自己的觀察還是進行訪問的過程中,都提到了不少關于植物的問題,因此這一部分想著重探討周圍環境中植物的選擇,以及對實習過程中想到的問題進行解答。
1. 關于居民對周圍植被看法的問題
在調查中,絕大多數人都認為應該對環境進行修理,而對野生的植物則有一些深惡痛絕,這與老師的一些觀點有些背道而馳。
那么究竟什么樣的自然環境能讓人覺得舒服,使人產生深刻的體驗呢?研究表明①,首先,要看人是否對自然環境感興趣;其次,要看自然環境的物理特征。例如,一片矮樹林旁邊是一片綠草如茵的草地,人們從矮樹林中一條小路穿過,坐在草地上玩耍,會產生一種擺脫都市枯燥、乏味、緊張工作壓力的感覺,心情愉快;而在另一種情況下,一片雜草叢生的荒地,無法通過的灌木叢,這類自然景色往往失去對人類的吸引力。
因此,我想整齊修剪過的草地,花園,還是有它們存在的心理基礎的。我們在學這門課之前不也是對一些人工修剪,設計過的園藝作品贊不絕口嗎?這似乎是很多人的心理需求。我們不能完全否定人類對環境的改造,市中心的花壇,綠地,在心理學上,能夠有較高的清晰度,更能夠吸引人。當然,任何改造都要有一個限度,適可而止。
老師是從生態的角度來考慮這個問題的,自然生長的植物有諸如,種類豐富,無需太多人工管理等優點。從城市整體的角度來講,還是要以自然植物為主,這樣對資源和環境都有益處。但處處都是這樣,未免讓人產生荒蕪雜亂的感覺。居民的不滿就是一個很好的實例。
當然這又引出另一個問題,是人們的心理需求重要,還是環境生態重要?設計要以人為本,又要以環境為基礎,兩者兼顧似乎很有難度。如何處理,改變人的觀念?這是一個緩慢的過程,在改變的過程中,我們應該尋求一種合適的立足點,將二者有效的調和起來。但,這立足點在哪里呢?
2. 關于路邊種植杜仲樹的問題
前面提到,在去往頤和園的路上,對路旁種植穿“鎧甲”的杜仲樹不理解,回來后特意查了一下該樹的特征,發現自己當時的看法過于簡單,是錯誤的。
當時看到你正在瀏覽的實習報告是城市生態實習報告 的樹,因為是剛移植過來的,樹干很細,也沒有枝葉,再加上那圈鐵衣,覺得不是很美觀。其實,據查得的資料②,杜仲干形直,枝繁葉茂,樹冠多呈圓形或圓錐形,遮萌面積大,且樹體抗性強,病蟲害很少,不需噴灑農藥,是城市園林綠化非常理想的樹種。北京、南京,杭州、洛陽等城市利用杜仲作行道樹或進行公園、庭院綠化,均取得了非常滿意的效果,而且由于杜仲根系發達,耐干旱瘠薄,也是廣大山丘地區理想的水土保持樹種。杜仲樹耐旱,耐寒,耐堿,卻不喜濕熱,在北京種植非常理想。
杜仲樹的藥用價值也很高,可以說渾身都是寶,尤其是它的樹皮,這也是給它穿衣的原因。但在查閱資料的過程中我發現,杜仲樹的樹皮具有再生的特性,即使對主干某一區段樹皮進行全部環剝,只要及時采取保護措施,短期內在剝掉皮的木質部上又可長出新的樹皮,3~4年后即可趕上未剝皮部分樹皮的厚度。通過環剝皮還可以促進樹株直徑的生長。杜仲不管幼樹或老樹都存在樹皮再生能力,但其中以幼、壯齡樹再生能力最強。所說的保護措施,簡單來說就是用有網眼塑料薄膜包裹樹干。
我想,既然剝皮不會給樹造成太大的損傷,反而在一定意義上說還對樹有好處,何苦要把樹圍起來呢。而且我看那鐵圈很小,沒有給樹留生長的空間,不如沒有。希望這是因為樹還沒完全長好,進行保護的緣故,以后能看到小樹解脫枷鎖。
那我們要怎樣選擇種植的植物呢?
我覺得首先要了解植物的特性,以及當地的環境,因地制宜。不能將人的意志強加給環境。正如在實習中看到的,針葉樹的落針有一定酸性,會使周圍的土壤酸化,因此樹下的植被很少,我們強種上草也沒有用;還有在頤和園山坡上看到的側柏,它本是一種耐旱,耐堿的植物,所生長的地方往往植被不多,公園如果片面的追求綠化效果,鋪上草坪,為保養草坪又澆灌很多的水,反而會對側柏的生長不利。還有前幾年,北京提出要給楊樹做“節育手術”,因為每年一到春天,楊絮就鋪天蓋地,無孔不鉆,給人們的生活造成了不便,這是當初種植時所沒想到的。這些都是由于設計者不了解植物的習性造成的。形式不是我們追求的一切,和諧才是基礎。
同時我們還應該注意鄉土植物的應用。所謂“鄉土植物”是指未經人類作用引進的那些植物。“在鄉土植物中包括不少有較高觀賞價值的材料,它們生長繁茂,管理粗放,無需對土壤作特殊的處理,可供選擇用于公園、娛樂場所和庭院中的湖泊、溪流、池塘及噴泉花壇等處的鑲邊栽種。這是一個值得重視的研究課題。”(William Robinson)。應用鄉土植物種植可為城市居民區提供一個近似于自然林地和開闊田野的環境。孩子們在這里可以自由地攀爬樹木,摘取花朵和進行其他活動,而這正是現在很多設計沒有考慮到的。鄉土樹種還可以真實地反映出當地的季節變化,而引入的外來樹種卻不能反映季節的特點。在當前迅速發展變化的世界中。鄉土植物以其使人感到熟悉而又持久的風貌,也許更能引起人們對過去的懷念從而增強對生活的信心。
尤其是在土壤和其他條件不良的地段,鄉土植物可以依靠其較強的抗性來維持正常生長。在不具備表土的地段,更可顯現出其特殊的栽培價值。許多鄉土植物并不需要優良的表土。貧瘠的土壤反而可以防止其過量生長,并減少相應的管理問題,而且這些植物在貧瘠土壤中生長的壽命往往比在優質土中更長。燕南園中幾乎遍及各處的二月蘭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墻角,土坑都成為它生長的場所。
前面也有提到關于人們對修剪得很好的花壇,綠地的需求。鑒于以上所說的鄉土植物的優點,我們可以考慮以其作為園林設計,城市美化的主要原材料。這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實現生態和人們心理需求的統一。
最后,我想到靜園被砍掉的蘋果樹,也想到高中校園里的那排柿子樹,那是我們學校的一道風景,一到秋天樹上掛滿了柿子,但沒有人去摘它。長滿果實的樹木能給人一種成就感,一種滿足與欣喜。在校園等地種植一些適宜當地環境的果樹,讓人有一種回歸自然的感覺,應該被提倡。
四、收獲與問題
實習是一次用自己的眼和耳去感受環境的機會,在實習的過程中,經老師的講解,我體會到“生態無處不在”這句話。同時通過提出與解決問題,增進了知識,加深了理解,糾正了自己的一些錯誤認識。
在這次實習中,我感覺的最大的困惑就是,人們的需求或者愿望與生態的矛盾。要改變人的認識,但這絕非我們短暫的一生所能實現的,我們不能把全部的精力全放在糾正人的意識上面,還要努力去尋找協調二者的方法,而這個方法,應該就是我們要探索的問題。
與之相關的還有植物選擇,尤其是在城市中的問題,這雖在前面有所討論,但由于缺乏足夠的植物知識,顯然還是不全面的,需要更加深入的探討。
在海淀公園發現樹少反而成為人們放風箏的好地方,所以不應該僅僅以樹木的多少來衡量公園的好壞,還要看植物的分布以及其在人類活動中所起的作用。但究竟應該怎樣安排園中的植物,當然最好應該沿用其原有的狀態,減少對自然的破壞,再根據不同地方的特點來設計。而究竟具體應該怎樣做,還待討論。
五、資料來源及參考資料
① 《環境心理學》 俞國良 等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7
② http://www.e-nong.com/znjc/duzhong/Webs/d0001.htm
《風景園林植物配置》 Brian Clouston 陳自新等 譯 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1992
【城市生態實習報告】相關文章:
城市生態實習報告01-03
城市生態實習報告范文09-07
實習報告(城市生態環境)07-04
城市生態學實習報告09-05
生態學城市實習報告09-01
城市生態學實習報告09-02
城市生態學實習報告08-16
城市生態學實習報告11-21
城市生態系統實習報告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