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實習報告
隨著人們自身素質提升,報告使用的頻率越來越高,報告具有雙向溝通性的特點。我們應當如何寫報告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地理實習報告,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地理實習報告1
一、實習概況
為了配合自然地理的教學,提高教學質量,鞏固教學成果,使同學們對自然地理知識有更加感性直觀的認識,我們山西師范大學城市與環境科學學院地理科學專業10級的同學們在高老師、郭老師和衛老師的帶領下,到西部進行了為期13天的自然地理實習。
本次暑假實習從8月7日開始,從山西師范大學出發,途徑楊凌鎮、西安市、蘭州市、青海省、中衛市、銀川市、包頭市,經過了黃土高原、青藏高原、xxxx高原三大地貌單元。到8月20日結束,返回臨汾市。主要認識了崩塌地貌、堰塞湖、丹霞地貌、喀斯特地貌、背斜、向斜、斷層、草原、沙漠等,不僅使我們見識到祖國大好河山的秀麗和壯觀,也使我們對已學過的地貌知識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二、實習內容
1、翠華山崩塌地貌、冰洞與風洞、堰塞湖翠華山是自然風景名勝區,位于西安市南23公里的秦嶺北脈,海拔2132米,面積1785公頃。以“終南獨秀”和“xx地質地貌博物館”著稱。翠華山旅游景區由碧山湖景區、天池景區和山崩石海景區三部分組成。
山崩時,巨大的礫石相互碰撞、擠壓、壘疊,在巨礫間留下許多幽深的縫隙。冰洞和風洞就是這類縫隙中最特殊的兩種。冰洞和風洞位于翠華峰崩積體的上部,海拔約1200米。冰洞較深,洞內地勢低陷,形成形狀不規則的外洞與內洞。由于缺少與洞外進行冷暖空氣交換的條件,因而洞內外夏季溫差可達到23℃以上,外洞陰冷,內洞結冰常年不化。風洞是由兩塊巨大礫石呈“人”字形相互支撐而形成的狹長縫隙。洞呈狹長的三角形,長30余米,高15米。洞內常年不見陽光,氣流經過時,速度加快,風力變小。游人進入洞內,便覺涼風嗖嗖。
山崩地質形跡和地貌類型保存齊全,特別是山崩凌空面及冰風洞以北的崩塌石海區由于巨石相互疊置,高低錯落,植被茂密,通達性極差,加之石體本身的耐受性,遺跡保存的更加完好。山崩后山谷兩側形成的垂直斷裂面,天然大壩堵截了太乙河上游的山間流水,在壩后1公里處,形成一個面積為0.14方公里的天然湖泊堰塞湖。可劃船、垂釣等。此湖有“秦嶺明珠”之稱,為秦嶺72峪唯一一處堰塞湖。
2、劉家峽丹霞地貌
丹霞地貌是發育于中上、白堊系紅色陸相砂礫巖地層中、由流水侵蝕、溶蝕、重力崩塌作用形成的赤壁丹崖及方山、石墻、石峰、石柱、嶂谷、石巷、巖穴等造型地貌,是紅層地貌的一種類型。丹霞地貌屬于紅層地貌,是一種水xx構造地貌。所謂“紅層”就是在中生代侏羅紀至新生代第三紀沉積形成的紅色巖系,一般稱為“紅色砂礫巖”。現在懸崖上可以看到的粗細相間的沉積層理,顆粒粗大的巖層叫“礫巖”,細密均勻的巖層叫做“砂巖”。它是指紅色砂巖經長期風化剝離和流水侵蝕,形成孤立的山峰和陡峭的奇巖怪石,是巨厚紅色砂、礫巖層中沿垂直節理發育的各種丹霞奇峰的總稱。主要發育于侏羅紀至第三紀的水xx或緩傾的紅色地層中,這種地貌以粵北地區韶關市內的丹霞山最為典型,所以稱為丹霞地貌。
丹霞地貌主要分布在xx、xx西部、中歐和澳大利亞等地,以xx分布最廣,其中又以丹霞山面積最大,發育最典型、類型最齊全、形態最豐富、風景最優美。
丹霞地貌發育始于第三紀晚期的喜馬拉雅造山運動。這次運動使部分紅色地層發生傾斜和舒緩褶曲,并使紅色盆地抬升,形成外流區。流水向盆地中部低洼處集中,沿巖層垂直節理進行侵蝕,形成兩壁直立的深溝,稱為巷谷。巷谷崖麓的崩積物在流水不能全部搬走時,形成坡度較緩的崩積錐。隨著溝壁的崩塌后退,崩積錐不斷向上增長,覆蓋基巖面的范圍也不斷擴大,崩積錐下部基巖形成一個和崩積錐傾斜方向一致的緩坡。崖面的崩塌后退還使山頂面范圍逐漸縮小,形成堡狀殘峰、石墻或石柱等地貌。隨著進一步的侵蝕,殘峰、石墻和石柱也將消失,形成緩坡丘陵。在紅色砂礫巖層中有不少石灰巖礫石和碳酸鈣膠結物,碳酸鈣被水溶解后常形成一些溶溝、石芽和溶洞,或者形成薄層的鈣華沉積,甚至發育有石鐘乳。
3、青海省青海湖
青海湖,位于青海省東北部的青海湖盆地內,既是xx最大的'內陸湖泊,也是xx最大的咸水湖。由祁連山的大通山、日月山與青海南山之間的斷層陷落形成,湖盆邊緣多以斷裂與周圍山相接。距今20到200萬年前形成湖初期,形成初期原是一個大淡水湖泊,與黃河水系相通,那時氣候溫和多雨,湖水通過東南部的倒淌河泄入黃河,是一個外流胡。至13萬年前,由于新構造運動,周圍山地強烈隆起,從上新世末,湖東部的日月山、野牛山迅速上升隆起,使原來注入黃河的倒淌河被堵塞,迫使它由東向西流入青海湖,于是青海湖逐漸變成了閉塞湖,加上氣候變干,青海湖也由淡水湖逐漸變成咸水湖。
青海湖具有高原xx性氣候的特點,光照充足,日照強烈;冬寒夏涼,暖季短暫,冷季漫長,春季多大風和沙暴;雨量偏少,雨熱同季,干濕季分明。
4、中衛騰格里沙漠、草方格沙障
xx第4大沙漠。位于阿拉善地區東南部,介于北緯37°30′至40°,東經102°20′至106°。面積約4.27萬xx方公里。行政區劃主要屬阿拉善左旗,西部和東南邊緣分別屬于甘肅民勤、武威和寧夏的中衛市。沙漠包括北部的南吉嶺和南部的騰格里兩部分,習慣統稱騰格里沙漠。
沙漠內部沙丘、湖盆、山地、xx地交錯分布。其中沙丘占71%,湖盆占7%,山地殘丘及xx地占22%。在沙丘中,流動沙丘占93%,余為固定、半固定沙丘。高度一般為10至20米,主要為格狀沙丘及格狀沙丘鏈,新月形沙丘分布在邊緣地區。高大復合型沙丘鏈則見于沙漠東北部,高度約50至100米。固定、半固定沙丘主要分布在沙漠的外圍與湖盆的邊緣,其上植物多為沙蒿和白刺。在流動沙丘上有沙蒿、沙竹、蘆葦、沙拐棗、花棒、檉柳、霸王等,生長較巴丹吉林沙漠為好。在沙漠西北和西南的麻崗地區還有大片麻黃,在梧桐樹湖一帶沙丘間有天然胡楊次生林,頭道湖、通湖等地,有1949年后營造的人工林。
騰格里沙漠形成的兩個主要原因,就是干旱和風。加上人們濫伐森林樹木,破壞草原,令土地表面失去了植物的覆蓋,沙漠便因而形成。沙漠的形成,除了干旱氣候條件與濫伐森林樹木,破壞草原外,還要有豐富的沙漠物質來源,它們多分布在沉積物豐厚的內陸山間盆地和剝蝕高原面上的洼地和低xx地上。沙源有來自古代或現代的各種沉積物中的細粒物質。如xx的塔克拉瑪干沙漠和古爾班通古特沙漠的沙源于古河流沖積物;騰格里沙漠、毛烏素沙漠和小騰格里沙漠的大部分沙源于古代與現代的沖積物和湖積物;塔里木河中游和庫爾勒西南滑干河下游的沙漠都來自現代河流沖積物;騰格里沙漠和賀蘭山、狼山-巴音烏拉山前地區的沙丘來源于洪積-沖積物;鄂爾多斯中西部高地上的沙丘來源于基巖風化的殘積物。
氣候終年為西風環流xx,屬中溫帶典型的xx性氣候,降水稀少,終年盛行西南風,主要害風為西北風,風勢強烈,風沙危害為主要自然災害,但光熱資源豐富,發展農業具有潛在優勢。
草方格沙障是一種防風固沙,涵養水分的治沙方法,用麥草,稻草,蘆葦等材料在沙漠中扎成方格形狀。在xx的典型應用是寧夏的沙坡頭的治理,其治理的'起因是為了保護此地鐵路線(如附近的包蘭線)免受沙漠淹埋。草方格沙障一是能使地面粗糙,減小風力,再一個可以截留水分,如雨水,提高沙層含水量,有利于固沙植物的存活。草方格沙障固沙成本高,費工大,但對于保護交通干線非常有效。
三、實習總結
大學的第一次長途實習很快結束了,不過我們從中實在學到了不少東西,能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習中更使我們提高了繼續學習的熱情。本次實習令我們加深了對自然地理學知識的了解,更深刻認識到了學習自然地理學的意義,鞏固了學習成果,體會到“學以致用”的道理,并且學會了一定的考察地質地貌的方法要領和細節。例如,出外實習要對考察對象做一定的了解,合理安排考察路程和考察內容,學會基本的考察報告的寫法,充分認識到地質地貌考察的必要性和艱苦性,激發了我們自己考察家鄉和各地的典型地質地貌的興趣,這些都將對我們日后的學習乃至工作起到積極的作用。
地理實習報告2
第一章、齊齊哈爾——大連沿途主要城市經濟特點
這次從齊齊哈爾到大連乘坐2210次列車,沿途主要經過了大慶,沈陽,長春,鐵嶺,沈陽,鞍山等市,這些城市經濟各有特點,以下是一些介紹。
(一)大慶
簡介
大慶位于黑龍江省西部、松嫩平原西部,為中國第一大油田、世界第十大油田大慶油田所在地;是一座以石油、石化為支柱產業的的新興城市。大慶是中國最大的陸上油田和重要的石油化工基地,。自二十世紀建市以來,累計出產原油二十多億噸,上繳利稅一萬七千億元人民幣,出口創匯五百多億美元。 經濟綜述
大慶的經濟主要依賴石油,十一五期間,經濟發展實現整體跨越以原油持續4000萬噸穩產為標志,百年油田建設穩步推進;截至十一五計劃結束,大慶市地區生產總值由1400億元增長到2900億元,地方經濟增加值由310億元增長到1100億元,固定資產投資由302億元增長到1036億元,糧食總產由47.4億斤增長到101.1億斤,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由216.8億元增長到591億元,地方財政收入由70億元增長到175.5億元,主要指標都翻一番以上,實現歷史性突破。以原油持續4000萬噸穩產為標志,百年油田建設穩步推進;以120萬噸乙烯改擴建為標志,石化產業戰略升級;以沃爾沃汽車等產業龍頭項目引進為標志,地方工業突破發展;以建成百億斤糧食產能基地為標志,現代農業實現跨越;以北國之春夢幻城和新華08國際石油資訊中心開工建設為標志,服務業加快提升。地方經濟總量突破千億元,油與非油經濟比例由65:35調整到52:48,萬元GDP綜合能耗下降20%,發展方式不斷轉變,經濟結構持續優化。大慶綜合實力位列全國地級城市第21位。大慶油區是中國屈指可數的幾個大型油區之一。除石油勘探和油田開發外,石油煉制、石油化工工業發展很快石油化工產品有燃料油、潤滑油、化纖、化肥、乙烯等80多種。隨著石油工業的發展,建材、輕紡、塑料、食品加工、裝備制造等工業也得到發展。油化支撐、地方壯大,工業經濟持續快速增長。20xx年,大慶市實現工業增加值2320億元、增長11.3%。原油保持穩產。生產原油4000萬噸、天然氣30億立方米,實現增加值1500億元、增長1.8%。石化擴能增效。120萬噸柴油加氫、5.2萬噸聚丙烯酰胺等項目建成投
產,120萬噸乙烯改擴建、30萬噸聚丙烯二期等大項目加快推進,規模以上石化工業實現增加值360億元、增長27.8%。地方工業高速增長。建設投資千萬元以上項目245個,其中億元以上項目72個。大慶聯誼石化恢復生產、實現銷售收入20億元,展華生化科技等企業加快壯大,全市凈增規模以上企業181家,規模以上地方工業實現增加值290億元、增長55%。園區經濟加快發展。高新區實現工業增加值261億元、增長56%,倍增目標如期實現。經開區、林源工業區以及各縣區專業園區功能整體提升,全市園區工業增加值增長55%。
地方工業是推動大慶發展的又一支重要力量。近三年來,地方工業一直保持40%左右的.增長速度,形成了石化和農產品加工、紡織、新材料、機械制造、電子信息“1+5”的接續產業發展格局,金鑼、奧維、華科、大慶盛永家蠅、日月星、惠爾康等一批企業迅速做大做強,辟建了大豆產業園、精細化工園、皮革城、輕紡城、石蠟工業園、橡膠工業園、注塑城、塑編城等19個優勢產業園區,初步形成了產業集群。20xx年全市地方工業實現增加值130億元,同比增長40.7%。大慶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是中國唯一一個依托石油、石化優勢創建的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20xx年實現技工貿總收入322億元,工業總產值229億元,工業增加值56億元,利稅26億元。
(三)長春
簡介
長春,東北地區中心城市之一。中國區域性中心城市之一。中國最大的汽車工業城市。中國第一汽車集團公司和長春電影制片廠座落於此,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最早的汽車工業基地和電影制作基地。長春是吉林省省會,東北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金融、貿易和交通中心。
經濟綜述
20xx年長春全市GDP實現4040億元,增長15.2%;全口徑財政收入實現800億元,增長42%,地方財政收入實現283億元,增長56.5%;規上工業總產值實現7000億元,增長23%;固定資產投資按新口徑累計完成2450億元,同比增長30%;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達到20400元和7400元,分別增長14%和12%。主要經濟指標增幅繼續位居15個副省級城市前列。
長春的投資環境日臻完善,擁有國際、國內航線三十四條,鐵路、公路四通
八達,已同世界一百八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實現長途電話直撥和圖文傳送。九八年市政府相繼出臺了鼓勵外商投資、鼓勵國內投資、進一步改善投資軟環境等一系列政策規定,良好的投資環境吸引了許多國際知名的大公司紛紛來長春投資興業。目前,長春地區已有外商投資企業二千多家。已同日本的仙臺、英國的伯明翰、美國的小石城、加拿大的溫澤等十一個城市結為友好城市,與六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穩定的經貿關系。長春地處世界三大黃金玉米帶——吉林黃金玉米帶的核心區域,農業高度發達。中國十個產糧大縣有七八個來自吉林省,而其中大半位于長春平原。圍繞農業以及農產品深加工帶動長春農牧業發展動力強勁,20xx年長春的玉米深加工能力超過美國,居世界第一。長春皓月集團是世界上最大的清真食品生產加工企業,其清真產品遠銷中東和阿拉伯世界,贏得廣泛贊譽。
(四)鐵嶺
簡介
鐵嶺市是遼寧省14個省轄地級城市之一,位于遼寧省北部,松遼平原中段。建國60多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鐵嶺經濟建設日新月異,已成為聞名全國的糧食主產區、優質農產品生產加工基地和新興的煤電能源之城。
經濟綜述
農業
鐵嶺素有“遼北糧倉”之稱,擁有4個全國商品糧基地縣,正常年景全市糧食總產量25億公斤以上,其中玉米20億公斤,出口量占全省三分之二。鐵嶺是遼寧省畜牧業生產基地,全市肉牛、生豬、鹿、羊和家禽飼養量已分別達到126萬頭、328.5萬頭、2.5萬只、55.2萬只和8660萬只。西豐縣、昌圖縣、鐵嶺縣、開原市為全國桔桿養牛示范縣,鐵嶺市是全國桔桿養牛示范區;昌圖縣、開原市、鐵嶺縣為全國瘦肉型商品豬基地縣;“昌圖黑豬”是遼寧省地方優良品種;昌圖縣被國家命名為“中國豁鵝之鄉”;西豐參茸藥材市場為中國東北地區最大的參茸集散地。全市蔬菜種植面積達117萬畝,年產量270萬噸。其中保護地面積達26萬畝,年產各類鮮細蔬菜160萬噸。
工業
現有機械、電子、冶金、煤炭、橡塑、食品、制革、醫藥、化工、紡織等35個
地理實習報告3
一、前言
人文地理學是高等師范院校地理科學專業開設的一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而實踐教學是本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次實習既是人文地理課程教學的繼續,也是讓我們學生掌握好人文地理野外考察與研究方法的一個獨立環節。
實習內容:(1)工業地理,包括重工業(柳工),輕工業(兩面針),汽車工業(五菱),化學工業(柳化)。分別了解不同工業類型的布局,工業流程,原料,產品特征和結構等;(2)城市地理和城市規劃,選取了城市規劃展覽館、馬鞍山、博物館、高新區、步行街(cbd)5個實習點,分別了解柳州市的城市規劃概況、城市職能、城市內部地域結構等;(3)旅游地理,選取了柳侯公園(市區公園)、龍潭公園(市郊公園)、“百里柳江”3個實習點,分別了解公園景區的特征、旅游景觀等;(4)土地利用與規劃,選取農莊果園1個實習點,了解果園用地的選擇、果園樹種選擇、果園小區設計、果園田間工程規劃設計等。
實習地點:柳州市
實習時間:**/07/01—**/07/06
二、城市地理與城市規劃
2.1城市概況
柳州市位于廣西中部偏東北,西江支流——柳江的中游,為湘桂、黔桂和枝柳鐵路的交匯處,南距南寧250公里,北距桂林150公里。柳州市區山環水繞,是一個北、東、西三面為低山丘陵包圍南面張開的巖溶盆地,城中石山拔地而起,具有典型的巖溶地貌特征。柳江蜿蜒曲折呈橫s形自西北穿繞城市向東南方向流去,流經市區的河道長度是74公里,形成了河流階地地貌和巖溶地貌迭加的特點。柳江河道彎曲,將市區分為河南、河北兩部分,繞城如壺形,故柳州又稱“壺城”。
柳州是廣西重要的`工業城市,自治區第二大城市,少數民族聚居區。**年行政區劃調整后,柳州市轄三江、融水、融安、鹿寨、柳城、柳江六縣。柳州市區分柳北區、柳南區、柳中區和魚峰區。**年柳州市地域面積18617km2,人口362.5萬人,其中市區面積658.31km2,市區人口114.44萬人。
柳州市于1994年1月被國務院公布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屬于歷史文化名城中的一般史跡型城市,其中還包含地方及民族特色型,即位于民族地區的城鎮由于地域差異,文化環境,歷史變遷的影響,而顯示出不同的地方特色或獨自的個性特征,民族風情,地方文化,地域特色而構成城市風貌的主體。
2.2城市發展史
2.2.1柳州石器時代文明
(1)白蓮洞遺址
遺址位于柳州市市郊東南12公里的白面山南麓。1956年中科院古脊椎動物研究所古人類研究室華南洞穴調查隊在廣西調查巨猿和人類化石時,在白蓮洞土層中發現四件石器,1件扁尖的骨錐和1件粗制骨針。這些石器均由礫石打制而成,石質為硅質灰巖和石英巖。后經堅定,認為該洞的堆積屬于“舊石器時代晚期”,白蓮洞遺址年代跨度在3萬年左右,跨越舊石器時代至新石器時代,這正是人類經濟形態由攫取型向生產型飛躍的階段,該遺址層位齊全,是南亞熱帶罕見的全球性古氣候信息儲存庫。
(2)大龍潭鯉魚嘴貝丘遺址
位于柳州市大龍潭公園內龍山南麓一名為鯉魚嘴的巖夏處。1980年由兩名柳州市博物館工作人員在調查摩崖石刻時發現。該年10月至11月,廣州文物工作隊和柳州市博物館對遺址進行挖掘,發現墓葬6座,,陶片,石器,骨器,及蚌器等千余件以及大量水生,陸生動物遺骸。**年進行第二次發掘,明確了遺址的堆積狀況和自然遺物,包括礫石打制石器,陶片,骨器,燧石石器以及石核石片等千余件。
鯉魚嘴遺址的發現和發掘為人們認識和研究華南地區的3石器工業技術的發展提供了大量的、新的實物資料和器物標本,對探討柳州地區史前人類的生產,生活及地理環境都有十分重要的學術意義。
2.2.2封建時代至解放前文明史
百越時期柳州位于先秦時期的百越之地,相關的有西甌越,南越等百越分支。柳州的蠻王城遺址處于父系氏族公社時期,距今約40**年。秦朝時期,現在的柳州地方隸屬秦桂林郡,但秦政權對地方控制力并不強。漢武帝時,路博德率軍進行了漢平南越之戰(公元前1**年),元鼎六年(公元前1**年)冬,滅南越國,同年在現在柳州的地方建城,稱之為潭中縣屬郁林郡。清朝平定南明后,相對的穩定使得柳州城成為廣東,貴州和湖南間的貿易中心,今魚峰區太平街一帶就有的太平圩,槎山圩,喇堡圩,上汀圩和思浪圩等。清雍正十年(1732年),柳州設古州運館,辦理柳古(今貴州榕江縣)間航運之倉挽運業務。柳州主要向南方輸送木材,糧食,并向北運鹽。當時在今柳州高中內建立了粵東會館,今景行小學內建立了湖南會館,十二中今群眾藝術館有江西會館,今柳州劇場附近的福建會館, 和今青云路近樵家巷處廬陵會館等,柳州的商業地位在當時達到了一個高峰。當時柳州城內出現了大量表現行業特色的地名,意味著城市手工業和服務業的發展。
地理實習報告4
一、地貌學的意義
地貌學是研究作為人類生存環境的固體地球表面及表層的物質形態特征、物質組成、內部結構、空間分布、成因及其演變規律的學科。地貌學研究的對象及研究方法隨著人類社會及科技發展而發生改變,隨著人地關系的改變而改變。地貌學研究,不僅在理論上作為人類對地球家園最基本、最直接的特征——地貌形態的形成規律的探索和解釋,而且在實踐上可以為資源開發利用、土地利用、環境管理、災害預防、區域可持續發展等多方面服務。地貌學的研究成果可應用于資源開發、環境保護、自然災害防預、工程建設、可持續發展管理等方面,對于國家的經濟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關于研究地貌方法的敘述,突出野外的現場工作、實驗室分析方法和技術、數據處理方法、過程和機制的研究方法、數值模擬方法、高新技術,多學科交叉等,以利于培養學生的能力,但由于條件的限制,我們只進行野外考察,學習,認識一些典型的地貌類型。
二、 花崗巖地貌
紅色風化殼花崗巖本是地下深處形成的巖漿巖類,后因構造隆升以及地表受到長期的侵蝕作用而出露地表。花崗巖在地表分布廣泛,可占地表火成巖面積的20%~25%。國內外地質、地理學家對花崗巖地貌研究認為主要有兩種:一是形成高山峻嶺;二是形成雄偉渾圓的山體和低矮的丘陵崗地。前者為構造侵蝕的花崗巖峰林地貌,這種地貌主要發育在高差的山區,多由巖株狀的花崗巖體組成,花崗巖巖石祼露,巖體內多組斷裂和節理發育,受冰川或流水強烈切割和風化侵蝕后形成了雄偉高聳、峰巒重疊、谷深坡陡的奇峰深壑,往往成為風景旅游勝地,如我國著名的黃同、九華山、 天柱山、三清山、華山等風景名山。后者由穹隆狀的花崗巖體形成,在氣候條件的作用下,巖體上常發育厚層的,形成紅土丘陵地貌,如我國華南花崗巖丘陵地區,或經風化剝蝕后也可形成雄偉渾圓狀山體,如海南島的五指山等。花崗巖紅土丘陵表層結構松開的風化殼極易發生散流沖刷和暴流侵蝕,成為崩崗侵蝕等水土流失災害的高發區,這類花崗巖地貌以我國的華南地區最為典型。以上這兩類花崗巖地貌均與我們的生產和生活密切相關,了解其特點和形成機制,有助于更好地開發和保護花崗巖地貌旅游資源,以及因地制宜地開展花崗巖風化丘陵地區的土地退化的防治工作。
XX年5月25,上午8點,在學校出發,往南寧的東北方向前進,經過五塘,老師跟我們解釋說南寧市正北方向是寒武紀巖,我們往東北方向可以看到寒武紀地層,背斜山。該階段為邕江及小型支流沖出來的小形盆地,呈現波狀地形,臺地和河谷,該地區以植水稻、玉米為主,少量的花生,由于雨水較充足,丘陵上的種桉樹,這種耗肥需水大的經濟樹種。公路兩側是寒武紀砂巖、沉積巖,能清楚地看見地層節理。
再往前走地形變化較大了,可以看到花崗巖風化殼,花崗巖是塊狀結構的巖石,堅硬密致,孔隙率約為1%,因而透水性比頁巖還要差,只有頁巖的1/5。花崗巖屬于不透水的巖石,容易產生地表散流與暴流的沖蝕。巖性結構堅硬,抵抗侵蝕能力很強,所以花崗巖能夠形成高峻的山地,然而,花崗巖巖體有豐富的節理,在節理或斷裂集中的地方往往出現崖壁,因為那里的地下水活動較強,巖體抗剪力較弱,易于進行重力崩塌作用,加之巖體結構堅硬透水性差,節理交錯,因此花崗巖容易風化。土壤相當貧脊,以高嶺石為主,礦物機質較少,植被難以生長,且水土易流失。如果植被不好即遭到人為的破壞,導致崩崗,崩崗地貌是一種發育于熱帶,亞熱帶山區的嚴重水土侵蝕地貌。通常指發育在紅土丘陵地區(特別是花崗巖丘陵)的沖溝溝頭部分,經不斷地崩塌和陷蝕作用而形成的一種圍椅狀侵蝕地貌。因此該地區人煙荒蕪,有零星村落分布。
到達昆侖關,看典型的花崗石紅色風化殼,沿著節理進行的風化作用,可以向巖體內部深入形成很厚的風化殼。地層在三十米以上。我們來到花崗巖崩崗侵蝕區,用地質捶敲打巖石,判斷此處巖石多為白云母。其巖性主要為粗粒或中粗粒(斑狀)黑云母花崗巖、黑云母花崗巖、有局面中粒(斑狀)角閃黑云母二長花崗巖、肉紅色黑云母花崗巖。我們用地質捶敲該巖石,易于散裂,說明花崗巖風化殼粘粒含量少出粒較多,膠結性弱,結構疏松。
在車輛行駛的路上,我們看到一閃過的灰色巖石。老師說那是火山凝灰巖,三疊紀噴發出來。這主要由粒徑<2mm的火山灰(炭屑,晶屑,玻屑)及火山碎屑等(含量50%以上)固結而成的巖石。分選性差,碎屑多具有棱角。巖石外貌有粗糙感,可以清楚看見層理。我們近距離地觀察看了風化不夠徹底的紅色風化殼,其碎屑較多,是三疊紀形成的,層面較薄,長期發展下去最終形成高嶺石、氧化鐵、氧化錳等氧化物。人為破壞植被會形成坡面細流。不過,我們看到的.不是自然的雨水沖刷的坡面細流而是挖土機挖出的爪痕。
三、峰林洼地地貌
在前往上林的途中,可以看到峰林地型。峰叢、峰林、孤峰及溶丘可總稱為峰林地形,它們是巖溶地區的主要正地形,都是在高溫多雨的熱濕熱氣候條件下,長期巖溶作用的產物。其成因復雜,是巖性純、厚度大、產狀平緩、分布廣的碳酸鹽巖地區地表水的侵蝕、地表水及地下水的溶蝕、以及沿節理裂縫所進行的機械崩塌等綜合作用的結果。峰叢多分布于碳酸鹽巖山區的中部,或靠近高原、山地的邊緣部分。峰叢頂部為尖銳的或圓錐狀的山峰,而基部相連結簇狀。在峰林地形中代表發育較早階段的地形,但也有人認為它是峰林、洼地地形形成之后,地殼抬升,巖溶進一步發展改變而成。廣西西部,西北部,靠近云南,貴州高原的邊緣部分都是發育了峰叢。而峰林主要發育在濕潤熱帶、亞熱帶(年均溫)>20℃,年降水量>1500毫米)老師說這是發育不成型的峰林,成分不純,雜質較多,叫錐狀峰林,桂林地區的峰林叫塔狀峰林。這里的下邊地層為不可熔巖,上邊是可熔巖。
到了上林,我們在那里吃了午飯。
從金龍洞出來我們往西北方向前進,坐著車上,我們看見一些沒有水的坑,老師說,那是干谷。干谷為巖溶區特有的景觀。巖溶地區發育了古河谷,當地殼上升,地表河流不是隨之下切,而是沿著后期在谷底上發育的巖溶孔道(漏斗、落水洞等),將水吸干,谷底干涸遂形成干谷。有些干谷在暴雨季節尚排泄部分洪水,則稱半干谷。干谷的形成也可以由于河流發生地下截彎取直現象,使原來的地表彎曲河流段變為干谷。因此在干谷地段常保留昔日河流沖積物的殘余。在巖溶地區,由于地表河流常發生遇落水洞或溶洞而轉為地下伏流的現象,這種河谷遇石灰巖而突然截斷,當這種河谷變為干谷時就稱盲谷。
來到古零鄉,該地區屬于峰從洼地,地層漏水嚴重,以種植玉米為主。 在高大宏偉的靈陽寺下面,老師說這是典型的白云巖(18)我們用地質錘敲打和用放大鏡觀察,發現白云巖和石灰巖的區別。白云巖是指以白云石為主要成分(50%以上)的碳酸鹽巖,常混入方解石,粘土礦物,石膏等雜質。外貌雖與石灰巖相似,但硬度略大,較堅韌,滴稀鹽酸(5%)不起泡或微弱起泡,而石灰巖是起很多的氣泡。白云巖風化面常有白云石粉及縱橫交叉的刀砍狀容物。途徑古寨路口,老師給我們介紹該地區為淺洼地,地表水出不去,只能從地下水出去,形成喀斯特干谷。串株狀洼地,土層薄,植物難以生長,當地居民飲水質量很差,經濟落后。
傍晚,我們在周圍都是山的馬山縣住宿。
四、 巖溶地貌
巖溶(或稱喀斯特),是一種發育以碳酸鹽巖等可溶巖地區的特殊自然過程,其基本特征是其區域地貌發育形成一系列與巖石的可溶性相關的獨特地貌和水文特征。包括各種封閉洼地、漏斗及地下水系,地表巖石表面可以形成特殊的溶蝕形態,地下可以形成洞穴及相應的洞穴堆積物,其外在表現為區域特殊地貌和水文現象,形成人們通常所說的奇峰異洞,如峰林、峰叢、石林、石芽、暗河、天生橋、盲谷、豎井、天坑以及形態各異的巖溶洞穴等。我國巖溶地區分布廣泛,集中分布于廣西、云南、貴州、四川、湖南、山西、西藏等地。巖溶發育的主要區域碳酸鹽巖地層分布面積約137多萬平方千米,如果再加上埋藏于地下的碳酸鹽巖溶,則總面積可達300多平方千米,約占我國陸地國土面積的1/3.巖溶地貌常常形成特殊的風景資源,成為旅游勝地,如我國世辦自然遺產中的九寨溝、黃龍寺、桂林山水,世界地質公園云南石林,以及眾多的旅游洞穴。
影響巖溶地貌的因素
作為巖溶發育的物質基礎——巖石主其可溶性特征,實際上屬于地質條件范疇。從沉積學的角度分析,不同沉積相的碳酸鹽巖可以形成不同的碳酸巖結晶狀況、巖石結構和巖石構造,并導致了溶蝕作用的差異,進而對地貌發育產生影響。不同沉積相碳酸鹽巖之間的裂隙也同樣是巖溶發育的重要基礎。不同類型地層的組合,如砂巖等非巖溶巖層與巖深巖層的組合方式,可以影響到區域或小范圍地下水活動,造成不類型的巖溶地貌發育,如半巖溶、全巖溶。巖溶地區水文現象具有地表分水嶺與地下水嶺不重合的現象,地下河的存在則是巖溶地區特殊水文現象。巖溶地區的地貌與水文是相互作用的。地表、地下水流的流體力學性質、流動性及流量對于侵蝕或沉積地貌的形成均有較大的影響。經常流動的水體,通過多種化學過程(如混合溶蝕)和機械過程,能較大地提高水的溶蝕力。巖溶地區不同地下水動力帶的地下水不同運動方式,具有不同的巖溶溶蝕特征并直接導致了不同類型的洞穴系統的發育。此外,巖溶地區土下存在一個特殊水文帶——壤下帶(subcutaneous zone),是土下可溶巖體頂部次生裂隙發育的地帶,此處溶蝕作用活躍并對巖溶地貌形態發育影響巨大,是直接與特殊地下水動力相關的表層巖溶對巖溶地貌形態發育影響巨大,是直接與特殊地下水動力相關的表層巖溶(epikarst)地貌帶。
到了大龍湖水庫,我們下車沿著公路走,觀看了兩邊的巖性,是二元結構,泥盆紀和石炭紀交結而成,形成峰叢洼地,這里水庫漏水嚴重,在這里修建的水庫都要進行多處的人工修補。巖性以石炭紀方解石為主,植被較少,其表層風化程度較深,可以看見多處的沿著節理風化的方解石似乎要崩塌下來。還看見與灰質巖相似 藻類苔蘚系巖。
我們來到了水庫邊上的巖溶洞,這里主要成分是常濕鈣質淋溶土。溶洞的形成是早期的地下河崩塌溶蝕,以化學沉積為主,形成的自然拱。在巖溶地區,溶洞是指由于巖溶侵蝕作用及后期的沉積作用改造而形成的洞穴。溶洞是巖溶作用形成的各種洞穴的總稱,而洞穴則是指可以容納人們進入的地下空間。廣義上包括地下大小不同的各種類型的洞穴,包括落水洞,豎井和復雜洞 穴系流等。狹義的溶洞是指發育在潛流帶或季節變動帶內形成的水平延伸為主,通常有地下河作用的曲折分布的洞穴。溶洞是喀斯特地貌區別于其他地貌類型的最為顯著的特征地貌類型。地下河是巖溶地區沿大型巖溶管道或洞穴廊道集中排泄,具有較穩定流量的地下常年徑流,也稱暗河或伏流。地下河對地下水運動而言,從分散層流運動形式或發展為線性集中紊流運動。從地貌作用上,從簡單的化學過程(溶蝕,淀積)發展為兼有化學溶蝕淀積,流水沖蝕機械侵蝕和堆積,崩塌等復合過程。地貌營力大大加強,地下河可以有河床卵石及兩側漫灘卵石沙粒堆積,因此我們可以看到洞壁上有很多的鵝卵石。
這個洞很大,我們下去后可以看見洞頂往下有很多的石鐘乳,表明水有波動,蒸發出來,濺水沉積而成。確切的說,石鐘乳是洞穴沉積中常見的類型,是由于洞頂裂縫出滲出富含碳酸鈣水流發生淀積,從洞頂向下垂直懸掛生長的碳酸鈣沉積體,由方解石成層結晶構成,懸掛如古鐘,外形如乳,下端常有短鵝管凸起,故得名。石鐘乳內部呈層狀結構,垂直剖面中心常有鵝管。石鐘乳的生長速度快慢不一,而且有階段性,大多每30-50年生長一厘米。在破損的石鐘乳上,我們可以看到雪白的晶粒巖石,是方解石。在洞頂上,我們還發現了旋窩腳洞,這是地下河小型支流沖出來的。腳洞是溶蝕作用在巖溶石山基部水面附近形成的淺洞,其成因一般認為是與池沼靜水環境或靜水滴水環境下水面溶蝕作用相關。腳洞發育后期可以成為地表水轉入地下通道,故腳洞可以成群分布并相互貫通,成因上仍然是與地表,地下水的溶蝕侵蝕作用相關。也常與河流沖蝕或差異溶蝕有關,也有的是溶洞崩塌破壞的殘余。我們深入伸手不見五指的洞里,聽見一些滴水聲,是從巖洞頂部滴落下來的。洞里還彌漫著泥土的味道夾雜著腥味,仔細一看是蝙蝠屎,用電筒往上照,發現黑黑乎乎的一片蝙蝠,說明洞里是非常潮濕陰暗的。
5月26日,8點40分,我們往馬山縣的東北方向前進,地勢逐漸陡峻,是典型的峰叢洼地也叫溶蝕洼地,巖性以石炭系的碳酸鹽巖為主,石多,土少,水缺。溶蝕洼地是巖溶地區的負地形,在峰叢或峰林之間呈封閉或半封閉狀。平面形態為圓形或橢圓形,長軸常沿構造線而發育,面積約數幾到數十平方公里。洼地底部呈線凹形,有時因漏斗及落水洞的分布而略有不平。表層堆積有厚度不等的殘余紅土及水流沖刷來的紅土堆積。洼地與峰林地形同步形成,開始在峰叢之間可能形成一些由巖溶漏斗、落水洞集中的小凹地;而后小凹地水流集中,使地表及地下的巖溶作用均強烈發展,漏斗落水洞逐步擴大,遂形成今天看到的洼地。地殼相對穩定時期越長,洼地面積越大。在地殼間歇上升區,可以形成不同標高的洼地,或在溶蝕洼地之中形成類似“谷中谷”現象。該地區的淺洼地方種植玉米,山坡上種植根系發達的竹子。為提高當地居民的生活條件,政府出資在山坡上修建了很多小型的蓄水柜。
我們到達了里當鄉民樂村,下車觀察了此處的洼地。老師說洼地至少有一個排水口。這地區易旱易澇。旱是因為地下漏水,儲存不住水。易澇是因為地下河有的地方管道過小,泥沙進入管道造成擁塞,來水太猛就無法消去,洪水一漲就淹沒了洼地。我們仔細觀看了白云母灰質巖。老師說由于沖蝕風化,生物作用如苔蘚類植物作用,使巖層上逐漸形成土壤。我們還真看到巖層上面的小渦有一層薄細粒。不過我懷疑是風把周圍的土吹上去的。老師撥開巖石下面的土壤,發現土壤掩蓋的巖石部分很光滑。用手觸摸感覺涼絲絲的,很濕滑。老師說這是土下溶蝕。我們還去看了傳說中的地下河,感覺很平常,不像想象中那樣急流、洶涌,倒像地溝水。用手觸摸,沒發現與平常水有什么不同。
五、流域地貌
河流是陸地表面的一種自然水體,是流水與地表相互作用的統一體。大氣降水或地下涌出地表的水,匯集在地表低洼處,在策略作用下經常地或周期性地沿低洼的地方流動,就形成了河流。河流沿途接納支流,形成的干支流系統,就是水系。每一條河流或每一個水系的流域。兩相鄰流域之間地面高程最高點的連線,就是兩個水系的分水嶺。水流不間斷地作用于河谷,而河谷又反過來約束水流。兩者相互作用形成了各種各樣的河流地貌。
1、河流地貌過程
沖刷會使河床減低,擴大過水斷面;而淤積引起河床抬高,縮小過水斷面。由于過水斷面的擴大或縮小,流速減小,輸沙力降低,沖刷就逐漸停止。斷面縮小,流速加大,輸沙力加強,不再發生堆積。這種自反饋機制,稱為河流的自動調節作用。它反映了水動力、泥沙與河床形態之間相互作用的關系。實際上,反映了水與巖石(包括松散沉積物)相互作用,塑造河流地貌的過程。
2、彎曲型河床
彎曲型河床是最常見的河床。河床曲率等于或大于1。5,平面上河床蜿蜓曲折,河漫灘寬廣,深槽緊靠凹岸,最深點位于凹岸頂點偏下游處,河彎的曲率半徑愈小,水深愈小,水深愈大。河床橫斷面不對稱,凹岸深槽與凸岸邊灘位于兩個反向河彎之間轉折點,通常稱其為過渡段淺灘,故縱剖面亦具有階梯狀坡折。
彎曲河床的生成因素有多種,其中最主要的是單向環流作用。當水流經過微彎河床凸岸時在離心力作用下,水流射向凹岸,,使凹岸水位抬高,由此產生了水面橫比降和橫向壓力,該力作用方向凸岸,力的大小由水面到水底相同。由于離心力在水面大,水底小,它與黃壓力相加產生的合力方向是:表層向著凹岸,底層向著凸岸。水流也隨著合力方向而運動,即表流流向凹岸,這樣就構成了單向環流,由于它發生在彎道,故又稱為彎道環流。這種環流與河流的縱向流水結合起來,構成了一種螺旋形的環流。單向環流與河流中射向凹岸的表面及其下降水流,流速大,侵蝕力強,結果使凹岸后退,其河道形成深槽。底流是從深槽流向凸岸的上升流,流速慢,搬運能力減弱,造成堆積,形成邊灘。上、下兩個深槽之間的過渡河段,也因上升流而堆積出河心淺灘。在凹岸不斷侵蝕后退,凸岸不斷堆積前移之下,原來微彎的河床也就變成彎曲河床了。
再往北東東方向前往賓陽不一會地形驟變,呈現在我們眼前的是寬闊無垠,綠油油的水稻。這是河流(紅水河)掃出的的平坦地面,以彎曲河流掃蕩為主。由于彎曲河流凹岸不斷侵蝕后退,凸岸不斷堆積喬移,日長月久就形成了平原。由于該地區水水份充足,光照條件好,因此可以大規模的種植水稻。沖擊平原是人類文明發源較早的地區,經濟發達,文化深厚。
我們前往大龍湖人工水庫,途中我們下車觀看了一條季節性河流沖出的河谷。現在河流已干涸,能看見許多的鵝卵石,這些鵝卵石大多是沒有被磨圓的,說明河水沖刷不夠。河周圍生長著矮灌木叢,其中稔子樹很多,正值花開時期,很漂亮。
我們原路返回馬山縣,在白沙鎮觀看了擺在路邊的觀賞石。由于此類觀賞石在大化最為典型,因此也稱為大化石。這類觀賞石在紅水河形成,成分主要是碳酸鹽巖,經地熱形成變質巖。由于形狀怪異,自然構造美,因此具有一定的觀賞價值。
接著,我們繼續往東南方向前進,這是二疊紀石灰巖形成的峰叢,地勢較平坦,種植水稻,坡上種植桉樹。到達兩江,我們沿河流上游走,真切看到河流的側向侵蝕,凸岸露出一些鵝卵石。
老師指給我們看了河漫灘。當河流洪水泛濫時,除河床外,谷地部分也被淹沒,被淹的河底灘地就是河漫灘,平水期初露。當河流發育到一定階段,旁蝕(測蝕)作用占主導地位,河谷不斷展寬,為河漫灘發育奠定了基礎。分布在河床兩側洪水時被淹沒的平整地面,叫做河漫灘。
通常情況下,v型谷的谷底幾乎為河床所占據。粗粒沉積物一部分在河床上堆積,另外在河流凹岸地段,由于流速較緩也有堆積,形成濱河床淺灘。隨著曲流的發展,淺灘不斷展寬加高,以致在平水期大片露出水面形成雛形河漫灘,并與谷坡的坡積裙相連。這時因河谷還是比較狹窄,洪水期與平水期流速相差不大,所以雛形河漫灘上主要沉積了粗粒河床相的推移質沉積物,較細的懸移物質被帶往河流下游。河谷再繼續展寬,淺寬的灘上水流速度更加變小,即使在洪水期時粗粒碎屑物已不能被帶上灘地,只有較細的懸移質能沉積在這里。這樣,便形成了具有二元結構的河漫灘沉積。
而河漫灘沉積的表層往往為細粒的粘土和沙粉,而其下往往是粗粒的河床沉積物,這就是典型的二元相沉積結構。平原河流河漫灘具有二元沉積結構,下部是粗粒的河床相沉積,而且越近底部顆粒越粗,越到上部顆粒越細。河漫灘上層的細粒沉積物是洪水泛濫時懸移質沉積,多為粉砂淤泥。隨距河床距離的增加,沉積物有逐漸變細和變薄的趨勢。
河里和河岸的鵝卵石都是從大明山沖刷下來的。鵝卵石成分多種多樣。有含有晶粒的石英,有易敲碎的泥巖和砂巖,有花斑洞的花崗巖,有較硬的變質巖,有黃銅礦、錫礦,花崗巖寒武紀輕變體,變質程度較深的鉛變巖等。同學們拿著地質錘敲打各種巖石,辨別其成分,玩得不亦樂乎。
此次地貌野外實習課完滿結束,我們學習到了很多課本上描述不是很清楚的東西。通過實踐,我們收獲了很多。
地理實習報告5
一、實習目的:
通過濕地和漓江上游貓兒山的調查,了解河流的形成及其地形地貌
二、實習時間
實習時間:第十八周
20xx年6月15日,實習動員以及實習準備——了解本次實習是主要任務注意事項;
20xx年6月20日(星期三),貓兒山調查,于下午三點左右驅車返校,
20xx年6月21日(星期四),會仙濕地調查,早上八點半乘車出的出發,于中午12點左右返校;
20xx年6月22日—20xx年6月24日,在校書寫實習報告。
三、實習成果
3.1貓兒山簡介
貓兒山,位于興安縣西北部,距興安縣55公里路程,離桂林市區81公里路程。廣西貓兒山自然保護區跨興安、資源2縣,面積5.3萬公頃。是五嶺之一的越城嶺主峰,最高海拔2142米,它不僅是廣西第一峰,也是華南第一峰。因山頂峰酷形似蹲伏的貓兒而得名。貓兒山為自治區級自然保護區,屬森林生態系統類型,主要保護對象為典型常綠闊葉林生態系統及鐵杉,水源涵養林。1976年秋,國家在這里建立了貓兒山林區保護站,劃出1.7萬公頃為絕對保護范圍。整個保護區地勢呈葫蘆形,中部高,四周低,向東南傾斜。中部的八角田、南部的通大坪、西部的三十六包為山間盆地,其余均是山巒連綿的峰叢地帶。貓兒山自然保護區是廣西主要的水源林區之一,是漓江、資江、潯江三條江的發源地,連接珠江、長江兩大水系。發源于此的河流有39條,其中流入漓江的有19條,匯入資江的有4條,匯入潯江的有16條。
實習內容:
3.11:當天十一點左右,自貓兒山景區經烏龜江,往山上觀察,行至海拔約500m處返回
從山腳往山上觀察,發現貓兒山山腰以下基本被人工竹林(毛竹林)覆蓋,山頂處,可觀察到覆蓋的植物比較低矮。沿途經過烏龜江,水清澈見底,無明顯的污染,表明水質較好,河床中發育鵝卵石,并可見明顯的階地。途中,可見常綠闊葉林和竹林交錯生長,蝴蝶等昆蟲易見。沿途裸露的巖石為花崗巖,并發育有落水洞。
從山腳至山上海拔約500m處,由于人工竹林的覆蓋以及高差不足,難以觀察到植被的分布規律。但,可觀察到,山腰以下的植被以闊葉林和竹林為主,山頂部分植物較為低矮,由此可見貓兒山的植物分布基本符合垂直分布規律。
貓兒山地處亞熱帶季風氣候森林植被生長茂盛,土壤礦物分解較徹底,成土過程主要是脫硅富鋁化過程和旺盛的生物富集過程。主要土壤類型為紅、黃壤系列土壤。土壤的垂直分布規律明顯。土壤質地多砂壤土至粘土,土壤剖面層次發育明顯,鹽基和粘粒的淋溶遷移和淀積作用強烈,表土有機質含量豐富,肥力高。根據實地觀察,有機土的厚度約為10—20cm,發育較好。
3.12:下午兩點左右,步行至十里峽谷處。
該處景色宜人,河床中巨大的石塊隨處可見,流水澄澈,潭中水由于含沙量小,泥沙顆粒小,浮游生物少,在陽光的照射下呈現分外迷人的青藍色。該處的巖石巖性為花崗巖。然而,該處植被也是以人工竹林為主,原始的生態環境已經被破壞。
3.2會仙巖溶濕地簡介
濕地,指的是天然或人工、長久或暫時性的沼澤、濕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帶,帶有靜止或流動,或為淡水、半咸水、咸水水體者,包括低潮時水深不超過6米的海域。濕地在調節氣候、涵養水源、降解污染物、保護生物多樣性等方面,都能發揮重要作用.。
會仙濕地位于會仙鎮睦洞、四益、新民、文全村委,四塘鄉大灣村委和雁山區竹園村委,地跨東經110°08′38″-110°16′57″,北緯25°05′08″-25°08′34″。濕地范圍涉及2縣(區)3鄉鎮6村委47個自然村約2.2萬人,總面積約78km2。唐朝長壽元年(公元692年)開鑿的古桂柳運河(相思埭)由濕地中心穿過,是濕地的重要組成部分,運河使漓江與洛清江相連接。會仙濕地地貌是喀斯特峰林平原,地勢平坦,石灰巖孤峰林立,海拔小于500m。該區域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受太陽強熱幅射和季風環流的影響,四季分明,夏長冬短,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1835.8mm,年平均蒸發量1569.7mm。濕地內的植物主要有:樟樹、楓香、苦楝、烏桕、松樹,黃荊、柃木、水楊柳、十大功勞、蘆葦、三角葦、黃茅草、野苦草、五節芒、野牡丹、藍絲草、馬尾草和厥類。主要動物有:鯉魚、草魚、塘角魚、斑魚、鰱魚、黃鱔、白鱔、鰱拐魚、鯽魚、龍蝦、鰍魚、福壽螺、燕子、燈鳥,白鷺等。前往濕地的途中,發現濕地附近的水稻田邊各種農藥瓶隨處可見。沿途觀察會仙巖溶濕地的水質,發現水質一般,并隨處可見生活垃圾,對該濕地造成嚴重的污染。外來物種水葫蘆、小龍蝦及福壽螺,因為缺少天敵,大量的繁殖,對當地的生態多樣性造成不可恢復的破壞,甚至導致某些物種失去生存空間而從該地區消失。人類活動的加劇,以及全球氣候變暖,逐漸對濕地蠶食圍墾、開荒造田、圍湖造塘,擠占河道,使原有濕地不斷受到破壞,水面逐漸萎縮,地面逐漸疏干,沼澤和濕地生態遭到嚴重破壞。據了解會仙濕地中,分水塘、睦洞湖的水體屬輕度污染,獅子巖一帶屬中度污染,運河新橋一帶屬重污染,灌塘南處屬嚴重污染。由于向會仙濕地傾倒生活垃圾或者農田中未被莊稼吸收利用的化肥殘留,使部分水體中氮、磷等營養成分含量過高,導致水體中,特別是靜止水域,大量滋生以水葫蘆為代表的水生植物,不但破壞濕地景觀,更嚴重的是逐漸將水域淤塞,甚至退化成陸地。
近半個世紀以來,隨著水量減少,加上近年開荒造田、圍湖造塘行為的增多,會仙濕地的面積已從25平方公里減少到現在的6平方公里。,但濕地卻仍在以每年800至1000畝的速度“縮水”。捕魚現象十分嚴重:湖面上隨處可見小塊白色泡沫塑料,小船經過它們的身邊也沒能改變它們的位置。一小塊白色泡沫塑料的下面就有一只地籠,一般直徑在一尺五(0.5米)左右、高約7寸(0.23米),里面投放餌料,幾乎所有誤入地籠的魚蝦都逃不掉。在整個觀察過程中,竟然沒有發現一只飛鳥,這也是極其不正常的現象。以前有大片看不到邊的蘆葦,現在全都不見了,充斥視線的,是人工開挖的魚塘和荒草地。
途中,經過龍山,登頂俯瞰濕地,心中有各種感嘆,若如此美景就此消失,該是多大的遺憾。龍山的巖性主要為灰巖和白云巖,典型的巖溶地貌。
臨桂會仙濕地在調節徑流、蓄洪抗旱、防治污染、調節氣候、控制土壤侵蝕、維持生物多樣性、保護環境等方面有著其它系統不可替代的作用。濕地生態修復是調蓄水資源的重要措施。水資源調蓄功能的優劣直接關系到水源的蓄積和排泄,對當地老百姓生產、生活用水的供應及旱、澇災害的`減災能力等方面也有重要作用。因此,在目前的形勢下,挺高環保意識,加大保護力度已經刻不容緩。
四、實習感受
通過本次的河流地貌認識實習,在感嘆自然鬼斧神工的同時,不僅陶冶了情操開拓了視野更讓書本的理論和實際情況很好的結合起來,實際情況和經典案例是有區別的,在遇到不同的情況需要我們運用平時所學,認真思考,野外實習就給了我們這樣的機會。我們要認真觀察,從中刻苦鉆研,方能打牢基礎,為解決日后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做好鋪墊。另外,在本次實習中,所發現的情況也給我們敲響了警鐘,貓兒山的人工竹林、會仙濕地的外來物種對其生態多樣性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損失。貓兒區開發、改濕地為農田、魚塘,污水排放進入濕地等等人類活動造成的破壞是觸目驚心的,人類活動對大自然的影響是不可避免的,但如何讓影響最小化,如何與自然和諧相處,這是我們不得不思考的問題。
參考文獻:
《廣西師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1年03期
《自然地理學(高等教育出版社)》
地理實習報告6
20xx年7月,我被安排到綏化市一所中學進行為期一個學期的教育實習,實習內容主要為初中地理教育的教學工作。一個月的實習生活,讓我初嘗了身為一名教師的酸甜苦辣,也更讓我體會到當一名教師所肩負的責任。我在這里收獲一段快樂而難忘的時光。我不僅從各個老師和學生們的身上學到了很多東西,而且和他們成為朋友,更重要的是,這段時間的實習鍛煉,使我完成了由學生到實習老師的華麗轉變,提升了個人素養。在實習期間,我積極努力地投入實習工作:一方面認真備好教案,并虛心向有經驗的老師學習和探討地理課的教學方法;另一方面,利用實習之余,我還在實習學校針對初中學生對地理成績的普遍偏低開展了教育調查。此次調查,主要是為了通過掌握目前初中生地理成績偏低的主客觀因素,針對調查所反映的現狀探討出其中的原因,并最終提出一些具體可行的解決措施,為以后我的教學生涯提供更為有效可行的教學方法。
一、調查概況
初到我所實習的中學,我便發現該校學生的的地理成績普遍較低,而且成績跨度較大,而且通過其他學校實習教師的的了解,我發現該校的地理成績狀況,在其他學校也很普遍。為了找出這一現象的原因,我開展了這次調查,希望通過調查結果,可以有針對性的采取措施,從而提高學生的成績。
二、調查對象及方法
1.調查對象
綏化市中學初一、初二年級學生
2.調查方法
問卷調查
三、調查結果
本次調查共涉及初一、初二年級200名學生,發放問卷200份,從回收的問卷的結果來看:
地理太難學不會23人其他原因原因枯燥乏味地理是“副科”課業太多年級初一年級沒有興趣20人不重要18人沒有時間16人16人初二年級32人24人16人20人15人
占總人數的百分比:
四、調查結果分析
通過此次調查,可以將調查結果分為兩大原因:學生的主觀學習欲望不高和教師的教學方法不當兩大方面。
1.學生的主觀學習欲望不高
在調查中,許多學生對地理這門學科有很多消極的想法,比如:這門學科不重要,沒有學習的必要,或者以后有時間的時候再學也不晚;地理課沒意思不好玩;知識太多太凌亂,不知道學什么等等一系列的想法。這些想法直接導致了一部分學生放棄了對地理的學習,在地理課上溜號、做其他科的作業甚至睡覺的情況比比皆是。
還有一部分學生,有學習地理的想法,但是由于時間利用的不當,沒有分配給地理學科的時間,同學們紛紛表示,其他科的作業都沒有時間做,怎么會有時間來學習地理。尤其是初一的學生,他們剛剛從小學升到初中,面對如此繁重的課業負擔,無法適應這么多的科目都有作業、都需要復習,所以很多學生紛紛“取主舍次”,放棄地理,只在上課時聽老師講。可是在初中階段地理一周的課節不多,學生們往往在這節課上學會了,但經過一個星期的“沉淀”,再上課時,便不記得上節課的內容了,只在考試前死記硬背,無法理解,成績自然不會理想。這樣便會打擊學生們的自信心,沒了自信便不想學了,如此惡性循環,成績很難提高。
2.教師的教學方法不當
一個學識淵博、見多識廣且又會靈活運用多種方法教學的老師自然會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因為強大的個人魅力是征服學生的一大法寶。從調查情況來看,在其他原因這一選項中有50%的學生認為他們不喜歡地理課的原因是由于老師的緣故,他們不喜歡老師的授課方法,甚至有些同學聽不懂,比如在講地球的`公轉自轉、太陽的高度角的時候,很多學生想不明白它們到底是什么樣子的,沒有一個實觀的視覺效果,所以學生似懂非懂,尤其在做題的時候,表現更為明顯。所以現代化教學手段在地理課中尤為重要。但是并不是說有了現在化的教學手段就萬事大吉了。學生對現代化的教學手法一開始還是比較喜歡的,很感興趣,可是等時間一長也就無所謂了。有的學生告訴我,上課老師用多面體教學時間把握的不是很好,有時太快,記筆記記不下來,有時太慢,學生聽起來又感覺到無聊。
調查中,我還發現一些學生認為老師“偏心”,尤其是對待學習成績好與差的同學態度上。調查中有一個學生問我如何看待老師只關注成績好的學生,還問我今后要是當老師的話會不會也這樣。我回答他們說:老師關注成績好的學生是因為他們能聽老師的話,而一般情況下后進生的自覺性差,經常不聽話,自然惹得老師不開心。老師也是人,存在一定的偏差是正常的。但我在具體的實踐當中發覺,學生是很希望老師能關注他們的。無論是成績好的學生還是后進的學生,對這一問題的看法是一致的。而且只要能多關注后進生,他們會很感動、進步很大。看來老師要用一種平等的心態去對待學生,多鼓勵后進生這一點對于老師和學生的溝通很重要,好的溝通有利于老師更好地教學,也有利于學生更加愛學習你所教的那門課。
五、對策與措施
1.以生動的教學風格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
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只有學生對他所學的科目提高興趣了他們才有可能很快地提高成績。老師可以多組織一些地理活動課,讓學生積極地參與進來,叫學生在自己的參與中意識到學地理的重要性。上課時老師可以多舉一些生動、形象的例子,讓學生有個直觀的感受,而不僅僅是理論上的枯燥理解。對知識的解析要深入淺出,例子最好能貼近生活,最好是當下發生的,人們關注的事情,這樣能更好地讓學生展開討論,進而使學生興趣更進一步。
2.善于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
正確對待現代多媒體技術。多媒體應用到現在的教學中去確實的教育史上的一大進步,它的直觀性、生動性、豐富性對教學有著巨大的促進作用,但我認為在應用現代多媒體技術的同時要把握一個度,過度地使用多媒體可能回引起學生的反感,這一點從上面的調查不難發現。對一些背景的解說,我建議最好能用多媒體教學,在課件中多制作一些圖畫、flash,這樣會讓學生一下子對地理產生興趣,從而帶著好奇心去學習新知識,枯燥的文本就會容易讓學生感興趣。
3.以知識點串聯的形式來激發學生興趣
知識點的串聯是將不同知識進行有機結合,它反映了客觀世界事物之間是相互聯系和相互轉化的。經調查表明,學生的興趣往往產生于學生認識各種事實和現象之間的那些知識結合點。能有效地將知識點串聯起來,可以抓住學生的學習興趣。此外,由于地理的知識點相對來說比較散,及時的對知識點的歸納總結,也可以是學生直觀地了解所學的重點,便于知識的系統掌握。
4.善于與學生進行溝通,尊重他們
對待學生要一視同仁,賞識每一位學生。無論學生的成績好與差,老師都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人格,這也是一個合格教師的基本要求。現在我們講尊重,不僅僅只是要求學生尊重老師,而且還要求老師尊重學生,作為一個老師要知道,你只有尊重學生,學生才能更好地尊重你。另外,對于成績差的學生也要積極地鼓勵他去學習,這樣的學生只要一有進步,就應該及時表揚,表揚是促使差生進步的一種好的方法。在平時的教學中盡量少批評學生,以鼓勵為主,即使是批評學生時,也要注意方法,語言最好不要尖銳刻薄,不要傷害學生的自尊心。有批評錯的地方也應該向學生道歉,這一點恐怕老師們很難做到,其實學生的寬容之心并不比老師差,真心地向學生承認錯誤的老師可能會更加受學生尊重的,我在實和調查的過程中就有這樣的感受。
結語
實習任務圓滿的結束了,而我在這次實習期間調查也讓我對老師有了新的認識和看法,雖然其中有些看法也許不盡正確,但畢竟這是我通過實際調查得到的結果,我會從中吸取一些優秀老師的做法,結合自己實際的水平應用到今后的教學中去。在這次實習中,使我真正體會到做一位老師的樂趣,同時,它使我的教學理論變為教學實踐,使虛擬教學變為真正的面對面的教學。這讓我更加堅定了獻身教育事業的決心,我將繼續以認真和高度負責的態度虛心學習,不斷完善自己,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和能力水平。實習給我的大學生涯留下了難忘的一頁,其中的點點滴滴,其中的酸甜苦辣,令我們回味,催我們成熟。短暫的工作時日不僅磨練了我的意志,也使我對今后的人生道路有了真確的方向。經過這段時間的實習,我覺得我更加成熟了,認識到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重要性。教師是一個很特別的職業,肩負著傳承人類文明的重任,是人類的文化橋梁,隨著思想境界的提升,我也切實體會到了實習的重大意義。
地理實習報告7
一.序言
自然地理學及其相關學科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野外教學實習對本專業本科學生來說是一次啟蒙教育,是以認識為重點的自然地理基本概念、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三基)訓練的實踐過程。其目的旨在通過短期的野外實踐使同學們對自然地理學研究的主要內容和特點有一個比較全面的、概括性的了解,進一步鞏固和掌握課堂教學的基本內容,為以后我們的學習與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為了加深們對上學期所學習的關于土壤和植物的有關知識內容的理解,5月3日至5月8日我們環旅學院09級地理科學與地信學生在辛曉十等老師的帶領下在桐柏淮源國家森林公園進行了為期五的野外實習考察。
這次實習主要是通過老師講解、實地考察與實際操作等方法,來識別不同的植物種類、觀察土壤剖面及劃分土壤剖面的層次(水簾洞東)、垂直帶觀察(太白嶺)、采取與制作植物樣本(桐柏山腹地)、觀察植物群落演替的變化及對植物群落的調查(桐柏縣城郊鄉劉灣村龍潭風景區)。
二.桐柏自然地理與經濟地理概況
桐柏縣位于豫南桐柏山腹、南陽盆地東緣、國道312公路和寧(南京)西(安)鐵路縱貫縣境東西,土地面積1941km2,轄9鎮7鄉,總人口42萬。千里淮河于此處發源,南北氣候在這里交替,桐柏山連起豫鄂兩省,中原與南楚文化相互交融。桐柏資源豐富,區位優越。桐柏地處,四季分明,雨量充沛,生物種類繁多,宜林山坡164萬畝,連片草場40萬畝,森林覆蓋率50.1%,被專家譽為“天然生物物種基因庫”。資源富集,尤以旅游、礦產、林果、畜牧、水產、土特產著稱,被譽為“全國特大資源寶庫縣”。已探明礦藏56種,全縣人均可采礦量價值是全國人均值的14倍,每平方公里可采礦量價值是全國平均值的25倍。其中,天然堿儲量居亞洲第一、世界第二,被譽為“中國天然堿之都”。有全國最大的露天金礦銀洞坡金礦、全國四大銀礦之首的桐柏銀礦。盛產木瓜、板栗、茶葉等農副土特產,被稱為“木瓜之鄉”。
桐柏山屬于秦嶺——大別山褶皺帶,崛起于太古代到元古代,形成于中生代的燕山運動,中間經過加里東運動。大致走向為西北——東南走向,其西為長江流域,東為淮河流域,其分水嶺大致為固廟——太白頂盤山公路一線。特殊的地質形成過程使地貌結構復雜,由南向北,溝谷發育,切劃深度較大。因而奇山異石較多,地下礦產十分豐富,初步探明礦藏達60種,原礦價值人均占有量是全國人均數的14倍。這里有亞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天然重質純堿礦,有位居國內四大銀礦之首的露天開采金礦,還有在世界首次發現,被國際礦物質學會命名的“桐柏礦”和“圍山礦”。國際礦物質學會和中科院曾多次派學者到這里考察,桐柏山被學術界稱為“中國地質之謎”、“地質博物館”、“地質櫥窗”。紅石崖為景區稀有丹霞地貌,崖分上下三層,高數百米,望若紅霞,上多溶洞、瀑布、溫泉,為景區不可多得的勝景。桐柏山還是南北氣候的過渡帶,江淮兩大水系的分界線。既有北國山體的雄渾,又有南疆風光的秀麗。因此,奇山異石眾多,山泉瀑布隨處可見,植被完好,動植物各類紛繁,南北交匯,相互滲透。具有良好的過渡帶森林生態系統,植物區系南北兼容,稱為中原獨特的天然生物物種基因庫和自然博物館,自然植被成為景區一大獨特的景觀。
三.土壤地理實習(部分)
1.土壤剖面的挖掘
①選擇標準:土壤剖面要具有自然的代表地帶性,還要盡量減少人為的影響,不應在道路兩旁,也不能位于山腳因為山腳有山上土壤堆積,不具代表性。應該選擇在山腰地帶。
②挖掘標準:土壤剖面應挖掘一個寬 1m、深達母質的坑,必須沿山坡垂直與水平挖下去,剖面與山坡的等高線平行,為了便于觀察剖面應呈斗型。還要注意要保留枯枝落葉層。剖面上方人不要踩,否則會影響腐殖質層性狀。
2.土壤剖面的分析描述(表)
四.植物地理實習(部分)
(一).認識植物
在桐柏山自然保護區內有植物種類2019多種,我們在實習的第一天主要是認識一些植物,然而我們所認識的植物卻不足100種。下面就簡單介紹下我們所認識的部分植物種類:
1、國槐:豆科,喬木,奇數羽狀復葉,葇狀花序,豆粒狀果實。
刺槐:豆科,喬木,又稱洋槐,帶托葉刺。
龍爪槐:豆科,喬木,是國槐的變種,在生長期時把芽打掉而就成。
紫穗槐:豆科,灌木,羽狀復葉,卵形、基部圓形,兩邊都有白色柔毛、穗狀花須。
2、辛夷:木蘭科木蘭屬,又名木蘭、紫玉蘭,為中國特有植物,年幼時皮光滑,年長時皮粗超。花紫色,落葉,是優良的綠化植物,可入藥。
3、梧桐:樹干通直,樹皮淺綠色光滑。葉子厚紙質,有缺刻,曲裂,掌狀三裂。果實是蓇葖果,屬梧桐科。
泡桐:玄參科,葉子紙質、無缺刻,葉子背部有絨毛,花呈喇
狀一般為紫色,枝干有髓。
懸鈴木(法國梧桐):一般作為行道樹,果實有三球(一球的為美國梧桐)。
油桐:球形果實,大戟科,葉基有兩個紅色腺條。
4、棕櫚:棕櫚科,葉鞘纖維質,包莖,葉柄長,葉圓扇形,所以又扇子樹,掌狀深裂,葉脈為輻射狀平行脈。
5、河南楊:楊樹有20多種,葉子邊緣波浪形鋸齒狀,兩側壓扁葉尖較尖,屬楊柳科,總脈狀花絮形成的果實。
柳:楊柳科,葉子條形葉,葉脈只有一條。
6、油菜:十字花科,角果。
7、花椒樹:樟科,葉軸有狹翅,小葉有5-7片,莖上有皮刺,奇數羽狀復葉,果實是球形(花椒)。樟科一般具有皮刺,葉軸有狹翅,果子有辛香味,樟科還有野山椒,它的刺較大。
8、雪松:寶塔形樹形,一束7~15針以上。
9、銀杏:叉狀脈,叉狀分枝,也有缺刻,邊緣不十分整齊。
10、楝樹:屬于楝科,奇數二回羽狀復葉,葉子是倒卵圓形,葉緣有粗鋸齒,奇數二回羽狀復葉,互生,它的果實是橢球狀,圓錐花序。
11、香椿:楝科,奇數羽狀復葉。臭椿比它的葉基部多了兩個線點
12、枸樹:屬桑科,葉子掌狀深裂,花為粉紅色毛絨花,聚花果實。
13、枇杷:葉輪生,葉子是厚革質,葉緣是粗鋸齒,葉輪生,果實球形,屬薔薇科,葉面不平整,有凹凸感。
14、金銀花(二花):忍冬科,二花瓣,右旋纏繞。
15、女貞:大葉女貞的葉子光滑革質,卵狀,羽狀側脈,卵狀,葉緣是披針形,球狀花序,喬木。
小葉女貞是球狀圓錐花序,灌木,葉紙質。
16、紅葉李:屬薔薇科,灌木。
17、楓楊:胡桃科,果實帶翅,葉柄具狹翅。羽狀復葉,葉子革質。18、合歡樹:葉子較小,二回羽狀復葉。粉紅色傘房花序,小葉小,葉長有1cm左右。屬于豆科。
19、荷花玉蘭: 木蘭科,常綠喬木,葉子是大型白色,厚革質,葉被帶銹斑,花在葉后開。
白玉蘭:落葉喬木,先開花后展葉,軟革質葉。
20、側柏:柏科,屬常綠喬木,干皮淡灰褐色,條片狀縱裂。小枝排成平面,兩中央葉與兩側葉交互對生,雌雄同株異花。
圓柏(龍柏):蠟質狀葉,葉子不在一個平面上。
翠柏:柏科,葉子只有刺狀葉形。
21、大葉黃楊(冬青):衛茅科,葉厚質,帶鋸齒。
小葉黃楊:黃楊科,葉全圓。
22、鹽膚木:漆樹科,葉柄具翅,林下灌木。
23、馬尾松:松科,兩針一束,針較軟,荒山綠化的先鋒樹種,耐瘠薄,樹木可很高大。
油松:松科,兩針一束,針較硬。
24、黃荊:掌狀復葉,馬鞭草科。
26、枸骨樹:葉盾牌形,邊緣帶刺。
27、杉樹:松科,常綠喬木。樹干端直,樹形整齊,針狀葉,較硬。
(二).植物標本采集與制作
植物標本包含著一個物種的大量信息,諸如形態特征、地理分布、生態環境和物候期等。是植物分類和植物區系研究必不可少的科學依據,也是植物資源調查、開發利用和保護的重要資料。我們可以通過標本來了解植物,所以植物標本的制作是有實際意義的。
(1)標本的采集
采集要求:①標本要大于臺紙。②標本在采集過程中要選擇葉子無蟲眼和缺損的。③采集具有代表性的、稀有的植物。④草本植物要采全株,掘出根部,保持完整:蕨類植物要采全株,帶孢子囊與根莖;種子植物花、果實至少要有其一。
(2)標本的制作
① 把采集的植物固定在臺紙上,分兩種方法,一是用白乳膠粘貼、二是用針線固定(尤其是根和莖);
② 放的時候要美觀,一般把植物豎放在臺紙上,草本植物太高大時,中間莖可剪掉一部分。也可把植物彎成U型或Z型;
③固定葉子的時候以正面為主,也要有部分背面;
④對于比較濃密的葉子要進行修剪。剪去葉子時要留下葉柄,顯示此處有葉子。 若為復葉剪去葉子的一邊;
⑤刷保護膜:要對白乳膠進行調試,當白乳膠刷在植物上時,植物不變色方可。
(三).植物群落樣地調查
植物群落的調查目的是:1、識別植物群落、2、了解植物群落的結構及其動態變化規律。3、闡明植物群落和環境因素的關系
樣方法是研究植物群落數量特征的主要方法。
Ⅰ樣方位置要選代表當地自然環境植被狀況
Ⅱ樣方的面積選取方法:隨機選取一個最小面積地塊,統計其中植物的種類和種數與種類,然后逐漸向外擴展地塊面積,沒擴展一次登記一次新發現的種類,這樣不斷擴大地塊面積,直至基本上不再增加新物種為止。
在實際操作中,一般都是按照經驗來選取樣方面積。一般來說熱帶地區樣方面積較大,為100*100m,而北亞熱帶就較小了,喬木用10*10m面積的,而草本地用2*2m就可以了,溫帶一般用8*8m的樣方。
我們在劉灣村一具有代表性的山麓對該地進行了植物群落的調查,采用樣方法,用標尺線山腰圍成一個10x10平方米的正方形樣地,統計其中植物的種類和數量。
(四).觀察植物群落演替
生態系統的演替,是指隨著時間的推移,一種生態系統類型(或階段)被另一種生態系統類型(或階段)替代的順序過程。生態系統演替的原因可分為內因和外因。內因是生態系統內部各組成成分之間的相互作用,它是生態系統演替的主要動因。以內因為動因的演替,稱為內因演替。外因是外界加給生態系統的各種因素。以外因為動因的演替稱為外因演替。
在我們實習的地方,一進山門看見的山上的植物基本上都是馬尾松,因為它是荒山綠化的先鋒樹種。往里走可以看見馬尾松逐漸減少,山上為常綠針葉落葉混交林,再往里走馬尾松基本上消失,屬于常綠闊葉落葉混交林。到了實習地點后,植被變成與當地氣候、水文相適應的植物并最終演替成當地的`頂級群落。
(五).山地垂直帶譜
指在山區由于海拔高度的變化而形成不同的植物分布帶而言。從低海拔處向高海拔處上升,每升高1OOm,年平均溫度約下降0.6℃,而相對濕度卻有增加。垂直分布的模式是從熱帶雨林過渡到闊葉常綠樹帶、闊葉落葉樹帶、針葉樹帶、灌木帶、高山草原帶、高山凍原帶直至雪線。
在我們所實習的太白嶺,海拔高度<500米屬于常綠針葉林,500米<海拔高度<800米屬于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800米<海拔高度<1000米屬于落葉闊葉林,>1000米屬于亞高山草甸和灌叢。
五. 實習總結
在夏至未至的五月初,我們在辛老師的帶領下在桐柏山進行了為期四天的野外實習。這次短暫卻充實的實習讓我收獲頗豐!野外實習將老師課堂所講的知識與具體實際相結合,加深了對課堂所學基本知識和理論的理解,培養了理論聯系實際的思維能力。
這次實習也是一次艱苦的行程,我們每天都要走幾十里的山路,在這里,我們觀賞了水簾洞風景區,登上了海拔1140的太白頂,還有淮河源,同學們不怕苦不怕累,堅持前進不掉隊!我們逐步樹立艱苦奮斗的思想作風和勇于探索的科學求實精神。在行進的過程中,同學之間互幫互助,鍛煉了大家的團隊精神,增進了相互之間的友情!
此次實習認識了很多原來經常見到卻說不出名字的植物,采集并制作了數十種植物標本,初步掌握這些動植物的形態特征、生長生活習性、所屬科目、分類地位、生態分布等知識。了解組織專業野外工作的基本方法,學會動植物標本的采集、處理及制作,為將來從事工作掌握必備的知識和技能。
這次的野外實習使同學們對地理科學有一個基本的初步的了解,培養同學們對大自然的熱愛,陶冶同學們的情操,達到轉變和鞏固學生專業思想和提高從事專業工作的興趣。
通過實習,也發現了自己生物方面知識的匱乏,對野外實習的準備不充分等問題。還有就是桐柏山的各項實習條件不是太好,植物、土壤的實習還是到寶天曼效果會更好一點。
實踐出真知,地理學專業更是如此,我們的實習也正是把我們所學應用于實踐,在實踐中學習,逐步成長。
地理實習報告8
海子說: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喂馬、劈柴,周游世界。20xx年xx月xx日,我跟自己說:從明天起,做一個無悔的人民教師,教書、育人,獻身教育。從這天開始,我將要背負教師的使命,在順德均安中學開始我教師生涯。
根據我們的實習計劃,我們要先進行為期兩周的聽課。在這兩周里,我保證了每天至少聽3節地理課,而且我即選擇了一些經驗豐富的教師的課,也選擇了一些新教師的課程;即有聽重點班的課,也聽普通班的課。每節課都能讓我獲益匪淺,這些地方有每個教師對教材的不同理解,同時也有教師對課堂的把握和調控。在每一節課后,我都會跟上課的老師討論一下自己對該節課的看法,希望老師能夠給與我更多的意見,自己能夠從中獲得更多的知識。而在聽課的這兩周我深深感受到我們平時在學校中學習的知識的局限性;我們平時雖然一直都有到微閣練習師范技能,但是我們的練習對象距離實際是那么的遙遠,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他們所提出來的問題很多都是我們不能理解的,而我們僅僅用我們的思維去備課和上課,學生還是會出現各種各樣我們想象不出來的問題。所以,學會從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從學生的角度來備課,是成為一位稱職的教師必不可少的一步。
而在這個聽課見習的過程中,我把我暑假準備好的教案根據本學校學生的情況作了調整,并將這些教案交給指導老師,讓他給我提一下意見,好讓我回去可以修改我的教案,為下一個部分的上課準備。
由于學校的進度比較慢,我們剛剛去實習的時候還是在學習第一章第二節的部分,而第三節地球運動是比較抽象,對學生的要求比較高,所以我也不敢向老師提出要上這一部分的要求,但是在國慶節前兩天,老師突然向我提出讓我上一下地球公轉的意義,我抱著試一下的心態跟老師提出先讓我備課,再回復他。但是,由于時間比較急促,而且內容也比較抽象,我在那么急促的時間中根本無法集中精力備課。最后,我還是覺得讓老師去上這一節課,我還是先聽一下老師上的課,自己沉下來好好備課再去上,要不我會浪費了這一個機會。第二天,講過我的備課,還有老師的修改意見,我終于上了我人生中的第一節課,真真實實的一節課。在這一節課上,我結合了flash動畫和自制的地理教具,讓學生化抽象為形象,讓他們理解了晨昏線的定義以及地球上晝夜長短情況的變化,通過課堂的練習,我能夠了解到學生能夠基本達到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對于我的第一節課,指導老師給與我肯定和建議,他肯定了我的教態以及對本節課教學流程的認識,但是,他提出的建議更值得我深思:
1、提問的技巧,提問的時候要學會區分集體回答和個別提問,并且不要提問一個學生不懂就自己講下去了,應該要繼續提問,了解一下這個問題是個別學生不懂還是很多人不懂,而決定講解的詳略。
2、掌握畫板圖和寫板書的大小,粉筆的用力。
3、將每一個知識點盡量落實到書本上,讓學生少抄筆記,多聽講。
4、課件上的字數不要太多,控制好每張幻燈片停留的時間,如果一閃而過的幻燈片那就沒有用了。
上完這一節課后,我根據指導老師給我的意見修改了課件,同時反思自己。我覺得這一節課我沒有相信我的學生,這是我最大的失敗之處。可能在接近兩個星期的聽課中了解到學生的基礎不是太扎實,而作為一名新老師的我希望得到學生在課堂上的積極響應,無論從練習的選擇還是課堂上提問的問題都是選擇相對比較簡單的,所以導致學生在我的地理課上不斷的重復著簡單的記憶內容,這樣的重復記憶教學方式既沒有給與學生應有的信心,更把寶貴的課堂時間浪費在重復知識點上,沒有對知識點同過練習來深化,這是非常愚蠢的一種教學方式。
在第一節課之后,陸陸續續開始了我實習的上課階段。在這個階段中我上了5節新課,5節重復課,或者對比起同專業的很多同學,我的課遠遠要比他們的少。但是,我覺得每上一節都需要一個思考,沉淀,升華,成長的過程,如果我們的實習在備課和上課忙忙碌碌,完全沒有自己思考的時間,我們只會落得一個庸庸碌碌的下場,很難有進步。所謂的進步,是要在實踐和思考的過程中,不斷反復練習的過程。所以,我會做好每一節課,珍惜每一節課,反思每一節課。
在10月25日,我有幸代表我們實習隊上一節面對學校領導的匯報課。但是由于通知比較緊急,我的準備時間非常少。我根據老師給我的建議制作了課件,準備好了上課講課的稿,先在一個普通班上了這一節課,出乎意料的他們掌握的不錯,讓我也挺有成就感的.,那一節課老師沒有過去聽我的課,也讓我放開了來上課。下午的第一節,終于到我的匯報課了,早早的來到了課室,課室后面陸陸續續的走進來了學校的領導和我們的實習隊隊員,把本來就不大的課室擠得滿滿的,但是,我一點都不覺得害怕,我覺得站在講臺上的我,眼中就只有我的學生,留意不到那些要來聽課的老師和隊友們。值得要提一下的是我要上匯報課的是這一個年級中被老師們說最“活躍”的一個班,但是,他們在上課的過程中都能夠做到認真聽講,配合我課堂提出的要求。課后,我詢問了來聽課的地理教師的意見和建議,指導老師認為我的這一節課有幾個問題:
1、上課要注意要多用專業的術語,講話不要太過生活化。
2、語速太快,感覺在趕課。
3、選擇練習的時候知識點重復了,練習不夠典型。
但是當我去問其他的老師的時候,他們看到了我的另外一些需要改進的地方:
1、要繼續琢磨教材中的知識點,盡量用一個圖來講通知識點,圖不要換來換去。
2、重點應該放在地質構造的實際應用中。
3、讓學生多多思考,特別在課堂的活動中,可以將課堂活躍起來的,但是,煽動力和引導能力還不夠。
從老師們的建議中,讓我思考一個問題,每一個教師對于課本都有不同的理解,每一個教師都有不一樣的教育理念,所以他們對一節好課的評價是不一樣的,對每一個知識點的講解的想法也是不一樣的。那么,我們要怎么尋找到自己的教學中心呢?我覺得最終我們還是把我們的教學目標建立在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上,只要學生能夠達到我們的教學目標,能夠產生了對地理濃厚的興趣,這就是達到了我們一節課的標準。所以,我希望我自己能夠講出我自己的教學風格,我只希望我能夠成為麥艷嫻第一,而不是誰誰誰的第二。
除此之外,我還在另外一個問題上思考了很久,就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提高課堂的效率我們應該怎么取舍?對于高一的學生來說,地理是一門副科,在均安中學里一個星期地理課只是開了2.5節課。面對了總多的學科爭時間的現象,我們教師的確應該考慮如何最好的利用課堂的40分鐘,讓這40分鐘發揮最高的效率。與此同時,高中地理必修一是自然地理為主的,我認為這是很適合讓學生產生對大自然的敬畏和愛的一個學期,能夠引導學生引導正確的科學觀,也可以利用多講實例,多聯系新聞來提高學生對地理的興趣。但是,提高興趣就要花費課堂寶貴的時間,那么我們應該拿捏好這個度呢?我不同意那種以考試優先的教學,我希望能夠讓學生接觸到一個不一樣的地理課堂,別開生面,與現實密切相關的地理課堂。因為我自己也曾經是一個愛學地理的高一學生,所以我最后選擇上了這一條地理的道路。
作為一名地理教師,讓我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教師的難,要上好節課的難。而且,實踐對于我們教師這一個職業是多么的重要。在這兩個月中,我深深地愛上了這一個偉大而神圣的身份,我希望以后能夠抱著這樣的一份熱情和愛,上好每一節課,做一個優秀的地理教師。
地理教育頂崗實習報告20xx年xx月xx日,我被安排到汨羅市黃柏中學進行為期一個學期的頂崗實習。實習內容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地理教育教學;二是班主任管理工作。在實習期間,我積極努力地投入實習工作:一方面認真備好每一堂課,并虛心向有經驗的老師探討交流地理課的教學方法;另一方面跟隨原班主任學習班主任管理的一般流程以及注意事項等。同時,利用實習之余,我還在實習學校針對初中學生對地理課的學習興趣開展了教育調查。此次調查,主要是為了通過掌握目前中學生對地理課學習興趣情況的第一手資料,針對調查所反映的現狀探討出其中的原因,并最終提出一些具體可行的解決措施以方便的今后的教學工作。
一、調查概況
剛來到黃柏中學不久,我便發現該校學生的地理成績普遍較低,而且成績跨度較大,通過與該校地理老師的交流與探討,我發現這兒的學生對地理的學習興趣都不是很高,而且此種現象在這片區域的其它中學也比較普遍。為了找出這一現象的原因,我開展了這次調查,希望通過調查結果,可以有針對性地采取措施,提高學生對地理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學生的地理成績。
二、調查的具體目標和方法
(一)、具體目標
1、當前中學生對地理課學習興趣的現狀
2、探討出現這一現狀的具體原因
3、針對原因制定相關解決措施
(二)、調查方法
問卷調查法
三、調查結果
本次調查共涉及本校初一、初二各2個班,主要以發放問卷,訪談,觀察等方法進行調查。共發放問卷180份,收回有效問卷150份。從回收的有效的問卷來看:學生對地理的學習興趣程度狀況并不樂觀。對地理課非常感興趣的學生有28人,占總人數的18.7%;對地理課比較感興趣的學生有36人,占總人數的24%;對地理課排斥討厭的學生有30人,占總人數的2x%。從調查情況來看,對地理課的學習不感興趣的學生占較大比例,而真正特別感興趣的學生不到五分之一,這就說明目前初中生對地理課這一門課程的學習情況處在一個整體不感興趣的狀態,盡快找出學生對這門課程失去學習興趣的原因并制定切實可行的對策已成為一個刻不容緩的趨勢。
四、調查結果原因分析
1、地理課內容抽象枯燥
在本次調查中,許多學生都認為自己不喜歡地理課的原因就是地理課的內容太過于單調,枯燥無味,學起來沒勁。地理本身是一門涵蓋范圍很大的學科,其內容與生活實際緊密相連,具有一定的實用性和趣味性之外,而有一些計算類的知識與數學聯系密切,涉及學科比較廣,讓學生學起來感覺枯燥乏味。而且絕大部分學生最喜歡的授課方式是將地理課理論知識與生活中的實際聯系起來講解,然而對于那些對于生活不是很實用的一些數據性內容是無法做到的,這樣自然就會減少學生對地理課的學習興趣。
2、學生的教育價值觀偏向功利化
從調查結果來看,存在30%的學生認為地理課的內容缺乏工具性、實用性,感覺自己學了以后根本沒什么用途。其實這也反映了目前的初中生的教育價值觀出現了偏差,他們把目前的學習只是作為實現自己功利目標的一個手段。對于地理課的學習,他們老是喜歡從經濟的角度去衡量該課程的實用價值,實用價值大的部分就有更高的學習興趣,而實用價值低得部分學習興趣就偏低。同時他們也要求地理課能夠滲透更多的實用技術,一旦達不到他們的要求,學習興趣自然就會下降。
地理實習報告9
緒論:自然地理實習是自然地理教學中十分重要的教學環節,是使學生在課程理論學習基礎上,通過對基本自然地理(地質、地貌、土壤、植物、水文等)現象的野外實地考察和現場實踐獲得感性知識,并鞏固和加深對所學理論理解,獲得理論與實際相結合能力的必要手段。搞好實習工作對于提高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提高自然地理課程的教學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地貌學
考察地點:新鋪地質公園花江大峽谷北盤江大橋龍宮格凸河
考察時間:10月28日——31日
考察目的和要求:
1,通過實習,使學生初步了解安順主要地貌類型,基本特征及其分布規律,并分析其成因。了解地質、水文、氣候、土壤與植被對地貌發育,地貌災害與防治的影響。
2,使學生學習掌握地貌野外考察全過程的程序和方法,包括資料收集、野外觀測、標本與樣品的采集等
3,通過實習,使學生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培養學生實踐能力。了解掌握有關一起和工具(羅盤,海拔儀等)的使用原理和方法。
考察內容;
(一),區域地貌觀測實習
1,認識安順主要的地貌類型及其特征。
2,通過對地形圖地貌的判讀,觀察安順地貌的分布規律。
3,認識地貌災害(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滑坡等)及防治。
4,初步分析地貌對農業產業布局的影響。
(二),北盤江河流地貌觀測實習
1,觀測河流侵蝕地貌特征。
2,觀測河流階地地貌特征。
3,觀測河流凹凸岸的流水作用特征。
4,觀測河流干流交匯處的地貌特征。
(三),喀斯特地貌觀測實習
1,觀測地表喀斯特地貌特征和分布規律。
2,觀測地下喀斯特地貌特征和分布規律。
3,觀測喀斯特地貌對農業發展的影響。
實習心得:通過者一次的野外考察,同學們不僅訥訥掛鉤親自動手來操作實驗,而且還置身于不同的地質,地貌類型之中使我們的理論知識與實際得到了聯接,補充了我們平時在學校學習生活中的空缺。其次,通過這樣的考察,提升了同學們的學習熱情,不管雜實習前和考察后,我們的同學都認真的投入到準備資料和收集數據成果的過程中,學習氣氛更加濃厚。第三,在考察過程中,同學們不僅能夠互相幫助,而且還能在考察,實驗中互相協作,這使得同學們之間的感情得到了增強,集體感更加強烈,對我們以后的學習和生活都是很好的幫助。
水文學
沿貫城河考察:
地點:玉碗村污水處理廠寧谷
水溫:15.05度15.73度15.64度
ph值:888
透明度:22.2厘米28厘米26厘米
經過分析此水為劣五類水,造成貫城河污染的原因有:
(1)大氣降水
(2)農田排水
(3)城市生活污水
(4)工業廢水
(5)工業廢渣和城市垃圾淋溶水
龍宮風景區
測水深:用一根繩子吊一個大石頭沉入水流底部,然后讀取數據
測透明度:先套上盤子再吊上石頭沉入水中直到看不到盤子為止
第7小組測量結果:水深2米,透明度1.17米
實習心得:通過者一次的野外考察,同學們不僅訥訥掛鉤親自動手來操作實驗,而且還置身于不同的水文條件之中使我們的理論知識與實際得到了聯接,補充了我們平時在學校學習生活中的空缺。其次,通過這樣的考察,提升了同學們的學習熱情,不管雜實習前和考察后,我們的同學都認真的投入到準備資料和收集數據成果的過程中,學習氣氛更加濃厚。第三,在考察過程中,同學們不僅能夠互相幫助,而且還能在考察,實驗中互相協作,這使得同學們之間的感情得到了增強,集體感更加強烈,對我們以后的學習和生活都是很好的幫助
地質學
實習地點:關嶺國家地質公園,花江大峽谷
試驗方法:羅盤的使用方法
羅盤的使用主要是中央的磁針,天池外的內盤是鋼制的,天池底色一般是白色的,底部劃有一紅色直線,有一端是有兩個紅點在紅線的左右,紅線是以南北定位的,有紅點的一方是子方(正北方),另一端是午方(正南方),上面有一根很靈敏的磁針,磁針有一端是有一個小孔的。使用羅盤時,雙手分左右把持著外盤,雙腳略為分開,將羅盤放在胸腹之間的位置上,保持羅盤水平狀態,不要左高右低,或者前高后低。然后以你的背靠為坐,面對為向,開始立向。這個時候,羅盤上的十字魚絲線應該與屋的正前、正后、正左、正右的四正位重合,如果十字線立的向不準,那么,所測的坐向就會出現偏差的了。固定了十字魚絲的位置之后,用雙手的大拇指動內盤,當內盤轉動時,天池會隨之而轉動。一直將內盤轉動至磁針靜止下來,與天池內的紅線重疊在 一起為止。有一點是非常重要的,就是磁針有小孔的一端必須與紅線上的兩個小紅點重合,位置不能互掉。這時顯示坐向方的魚絲線(是橫的那一條)與內盤各層相交。我們要找尋的各種數據和資料,就顯示在這條魚絲線所穿越和涵蓋的.區域上。然而,羅盤上有十多二十層,究竟那一層才是坐向呢?就是二十四山那一層了。它就在天池附近。魚線向方上的那一個“山”,我們用它表示向,魚絲坐方上的那一個“山”,我們用它表示坐。譬如說,向山是子,坐山是午,我們便稱之為坐午向子。知道自己宅中的坐向后,將羅盤放在全屋的中心點,便可以由坐向求出全屋的方位(或宮位)。
關嶺國家地質公園:
關嶺國家地質公園位于安順以西100公里,花江大峽谷北岸新鋪鄉,是世界上第一個以展示2.2億年前(晚三疊世)海生爬行動物和海百合化石為特色的國家地質公園。200多平方公里范圍內普遍出露的三疊紀海相地層中,埋藏有2.2億年前古生物海百合、菊石、蚌類、海龍、魚龍、楯齒龍等化石,共同構成了極其豐富、美妙的古深海系統。出土化石的種類多而且數量大,體形完整,形態精美,具有極其重要的科研價值和觀賞價值。龍化石經專家研究,首次用“中國龍”、“關嶺魚龍”、“瓦窯龍”、“新鋪魚龍”、“貴州魚龍”等地名命名龍的種屬。
實習心得:通過學習我了解到,產生地質作用的力。來自地球內部的稱為內能,主要有地內熱能、重力能、地球旋轉能、化學能和結晶能。來自地球外部的稱為外能,主要有太陽輻射熱、位能、潮汐能和生物能等。
更重要的是羅盤的使用方法,為以后的實習打好了基礎。
土壤學
實習地點:花江大峽谷板貴鄉
實習內容:板貴鄉土壤的測定與取樣
土壤的容重:1,用環刀取土,兩邊用刀削平。
2,用天平稱出環刀和土的質量;404.5克
3,用天平稱出環刀和石子的質量,67.5克
4,算出環刀的體積,石子體積,201.816立方厘米
最終算出結果為:1.8克/立方厘米
土壤質地:成細條,易斷裂,為中壤土
酸堿度:8
土壤含水量:取一塊土,先稱出其質量(15克),再把其烘干,再稱其質量(12克),算出水分的質量(3克),然后用水的質量除以總質量即為土壤含水量(1/5)。
土壤結構:土壤結構是土壤固相顆粒(包括團聚體)的大小及其空間排列的形式,不僅影響植物生長所需的土壤水分河養分的儲量與供應能力,而且還左右土壤中氣體交流、熱量平衡、微生物活動及根系的延伸等。
土壤是由固體、液體和氣體三類物質組成的。固體物質包括土壤礦物質、有機質和微生物等。液體物質主要指土壤水分。氣體是存在于土壤孔隙中的空氣。土壤中這三類物質構成了一個矛盾的統一體。它們互相聯系,互相制約,為作物提供必需的生活條件,是土壤肥力的物質基礎
實習心得:通過學習我認識到土壤學的主要研究內容包括土壤組成;土壤的物理、化學和生物學特性;土壤的發生和演變;土壤的分類和分布;土壤的肥力特征以及土壤的開發利用改良和保護等。其目的在于為合理利用土壤資源、消除土壤低產因素、防止土壤退化和提高土壤肥力水平等提供理論依據和科學方法。
總結:經過為期五天的實習考察,我對綜合自然地理的了解更為深刻,不僅更好的完善了野外知識,而且更是對課堂知識做了更好的補充。更多的了解地質地貌,水文土壤在現實生活中的形態特征,完善了我們的知識體系,讓我們明白了地理科學研究的價值所在,意義深刻,終生難忘!
建議:1,希望每個學年都能有這樣的實習考察機會。
2,在以后的野外考察中能多做點不同的實驗,以及給我們多講解不同的機械儀器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3,以后的考察地點能更具有代表性。
4,以后的試驗希望能夠很好的帶動同學的集體,協作意識。
展望:1,能夠延長考察時間,使同學們更好的掌握考察知識。
2,希望能夠出省,考察到外省一些好的人文,自然地理資料。
3,希望能和別的高校進行學術交流。
地理實習報告10
一、前言
20xx年春季學期我們已經在課堂上學習了綜合自然地理課程,對自然地理的綜合研究在理論上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認識,自然地理學實習報告。此次實習,我們通過路線考察的方式,從森林公園到龍王洞實地觀察了張家界的自然結構,并對張家界的自然環境有了切實的體驗。此外,在考察過程中我們還初步掌握了自然地理野外實習的方法,為將來繼續深入開展地理科研工作奠定了基礎。本文著重記錄此次實習的實習內容。
二、張家界的自然地理概況
張家界市(原名大庸),位于湖南西北部,距省會長沙398公里(以市政府所在地永定區計算)。張家界距長沙全程高速320公里;它的地理位置坐標是:北緯28°52′至29°48′,東經109°40′至111°20′。東與常德市的石門縣與桃源縣交界,南與沅陵縣毗連,西與永順縣、龍山縣接壤,北與湖北省的鶴峰縣與宣恩縣為鄰,總面積95616平方公里,東西最長167公里,南北最寬96公里。
張家界市地貌構造復雜,主要有山地、巖溶、丘陵、崗地和平原等,山地面積占總面積的76%,其中最具特色的是石英砂巖峰林地貌,為世界罕見。城市地勢西北高,沿澧水向東南傾斜。武陵山脈自貴州云霧山分支,入張家界市后又分成三支山系貫穿城市全境。張家界市境內山巒重疊,地表起伏很大,最高點海拔1890.4米,最低點海拔75米。
市境地貌以山地為主,地勢西北高,沿澧水傾斜,中部沿澧水兩岸呈北東向緩低,南部山地向沅水遞降。武陵山脈自貴州云霧山分支入張家界市,又分三支。北支由湖北來鳳龍山入市轄桑植縣歷山,桂英山,青龍山;中支沿澧水之北有天星山,紅溪山,朝天山,青巖山,茅花界。南支行于澧水,沅水之間,有七星山,崇山,天門山,延入慈利縣的大龍山,天合山。三支均到東到洞庭湖沖積平原而消失。
張家界以其得天獨厚的旅游資源聞名于世。以中國第一個國家級森林公園張家界和天子山、索溪峪兩個自然保護區組成的武陵源風景區面積達369平方公里,區內以世界罕見的石英砂巖峰林峽谷地貌為主體,集桂林之秀、黃山之奇、華山之險、泰山之雄于一體,藏賂、橋、洞、湖、瀑于一身,有“擴大的盆景、縮小的仙山”之美稱。
張家界更是生物資源的寶庫,區內有木本植物106科320屬850種,脊椎動物146種。其中有國家級保護植物56種,國家級保護動物40種。珍奇樹種有銀杏、珙桐、紅豆杉、櫻花等;名貴藥材有靈芝、天麻、何首烏、杜仲等;珍稀動物有娃娃魚、獨角獸、蘇門羚、華南虎、云豹、獼猴、靈貓等。
張家界市森林資源豐富,全市有林業用地面積1012畝,占71%。森林覆蓋率達64.61%,名列全省第一。城市實施了“美化、亮化、凈化”工程,人均擁有綠地1、55平方米,是理想的生態旅游區、國際度假區。
張家界的`氣候適中,地處北中緯度,屬中亞熱帶山原型季風濕潤氣候。因此,雨量豐沛(歷年平均降水量為1400毫米),陽光充足,無霜期長,嚴寒期短,年平均氣溫16℃左右。夏季最熱月氣溫27℃,冬季最冷月平均氣溫為4、3℃(以1月最冷,極端氣溫在零度左右到4℃)。這樣的氣候,不僅適合動物的繁衍與植物的生長,更適合觀光旅游。
由于張家界市地處武陵山脈腹地,東臨魚米之鄉八百里洞庭湖,西頻湘、鄂、川、黔四省邊界地區,所以歷史上就是著名的物資集散地,據地方志書記載,早在明代,這里就商賈云集的地方,不僅周邊貿易發達,同時,還有來自福建、浙江、江蘇、廣東等地的客商到這里經商辦企業。今天,這里的公路,鐵路四通八達,民航也已開通。可以肯定,一個朝氣蓬勃,現代化的旅游新城正以她的嶄新面貌崛起在世人面前!
地理實習報告11
一、實習區域的地理位置:
江蘇省蘇州市與南京市,地理位置為北緯31度14分—32度37分、東經118度22分—119度14分。
二、實習區域的自然地理概況:
南京為江蘇省會,地處長江下游平原景色優美是我國著名的風景旅城市,地理優越,風景佳麗,有國家生產力布局中最大的經濟核心區——長江三角洲、寧鎮丘陵小區、江淮平原,屬北亞熱帶季風區,四季分明,雨水充沛,光能資源充足,平均氣溫15.7度,南京市面積為6516平方公里。
地質地貌
(一).南京地區地質地貌簡介:
從南京向東到鎮江再折向南東東抵武進縣境孟河一帶,綿延了一系列丘陵、低山,稱為寧鎮山脈。它全長約100余公里,標高一般為100—200米,最高峰為南京紫金山主峰,海拔448米區內其它較高的山頭還有:棲霞山、幕府山、孔山、湯山、侖山。這里地層發育齊全,從震旦系到第四系均有出露。構造變形程度中等,構造現象清楚典型,巖漿巖類、火山巖類眾多且出露廣泛。加之這里地質研究程度高,交通便利,觀察容易,已成為地質旅游和教學實習的良好場所,在國內享有盛譽。
二、典型的地質地貌地區
1、六合方山
1、南京長江北岸六合、儀征一帶,聳立著十余座由玄武巖構成的錐狀火山丘及平頂方山,如瓜埠山、靈巖山等,屬于六合火山群的一部分。
2、組成火山錐的巖層及其特征:
構成該火山基底的巖石是第三紀中新世的浦鎮組(相當于洞玄觀組),它主要出露在方山的東南坡,為一套膠結疏松的砂礫層,中、上部為棕黃色砂礫層夾砂質層,礫石形狀圓滑,成分以石英巖、石英砂巖及燧石等為主,有清晰的大型單向斜層理,含硅化木化石,屬河流相沉積物。覆蓋在浦鎮組之上的巖石是一套灰黑色火山集塊巖及火山角礫巖等火山碎屑巖。火山碎屑成分主要是各種形態的火山彈、火山渣、火山礫,此外還有少量磨圓度很高浦鎮組礫石,填隙物為火山灰。
在火山碎屑巖之上為橄欖玄武巖。它呈新月狀圍繞山頂分布(北坡火山口開裂和缺失),造成方山頂部的懸崖和陡坎,厚50米至70米。巖石呈暗紫紅色和深灰色。微晶質或隱晶質,具氣孔構造。
此外,玄武巖在此處柱狀節理明顯,形成了石柱林,多為六棱柱,少數五棱、七棱柱。這是因為玄武巖溢出地面后圍繞結晶中心收縮冷凝裂開,最終形成六棱柱。石柱多垂直于巖層層面,相對于地面傾斜。
2、湯山—孔山—棒槌山—湖山—大石碑地區
湯山位于南京東郊寧鎮褶皺束南帶,由三列山組成,其走向北北東。北列山海拔高度在120—169米,包括排山與棒槌山;中列山山勢較高,一般標高為160—250米,包括孔山、火石峰等,主峰孔山高341.8米;南列山簡稱湯山,其主峰標高為292.3米。三列山之間是兩個谷地。
1)地層
這里地層出露齊全而清楚,易于觀察。寒武系、奧陶系以及志留系下統均分布在湯山。中列山與南列山體之間的谷地為志留系所在,谷地的形成是該地巖性軟弱,易受侵蝕所致。
下中泥盆統茅山群很不發育,僅零星見于中列山。
上泥盆統五通組至下二疊統孤峰組發育良好,均產出在中列山,因采石公路達山頂,剖面切割的清楚,化石豐富。
上二疊統龍潭組地層位于中列山北側谷地之中,谷地的形成是該組地層巖性軟弱,易受侵蝕所致。在谷地中段黃花岸附近因公路穿過,有龍潭組下部的頁巖與砂巖暴露,其中植物化石很多。
下中三疊統青龍群組成并列山體,在棒槌山西端便道旁其下部地層剖面十分清晰,盛產瓣腮類及頭足類化石。這里也局部暴露了上二疊統頂部的大隆組地層。在北列山的西北方向有一引起低緩的`丘崗,是由中上三疊統黃馬青群與下中侏羅統象山群組成。
(1)上泥盆統五通組(孔山北坡)
底部為灰白色石英礫巖及石英砂巖,厚層狀,層次清楚。下部為灰白色石英砂巖,厚層狀,間夾薄層粉沙巖。具有縫合線構造以及單向斜層理。上部為黃褐色砂巖及粉砂巖,夾有較多灰白色粘土巖及灰黑色碳質頁巖,局部夾扁豆狀薄層赤鐵礦。在灰黑色頁巖及灰黃色砂巖中可找到斜方薄皮木、亞鱗木及楔葉木等化石。頂部為灰白色中厚層狀石英砂巖,縫合線構造十分發育。在距此地約100米的地方觀察到波紋構造,是流水作用產生的波浪狀構造保存在沉積巖層的層面上。該處的波痕為流水波痕。流水的波痕形態不對稱,波峰波谷均較圓滑,陡坡的方向代表流水的方向。
(2)下石炭統高驪山組(孔山北坡)
假整合與金陵組之上。金陵組頂部的侵蝕面起伏不平,因受過氧化,顏色發紅,面上有鐵錳質薄層堆積。下部是灰白色、深灰色、紫紅色頁巖夾薄層砂巖,含灰褐色泥質生物屑微晶灰巖透鏡體,含腕足類化石碎片。中部是灰黃色石英砂巖、粉砂巖,夾數層灰紫色、灰綠色、灰色頁巖。上部是灰白色、灰綠色、紫紅色、灰黑色粘土質及粉砂紙頁巖,夾少量薄層砂巖,總厚約36米。
(3)上石炭統船山組(孔山組兩邊)
與黃龍組為假整合接觸。黃龍組頂面因受到侵蝕起伏不平,且因氧化顏色發紅。但厚度約40米。為淺灰色與深灰色互層的厚層生物屑灰巖、微晶生物屑灰巖及微晶灰巖。具有縫合線構造,可借以判識剖面。中部及上部產有核形石,為圓形球,似豆粒大小,灰白色,即見于深灰色灰巖中,也見于淺灰色灰巖中,是藻類生物聚集而成的。它是識別船山組的重要標志。頂部有一層及富海百合莖的生物屑灰巖。本組產有麥粒蜓及假希瓦格蜓等化石。
(4)下二疊統棲霞組(大石碑北壁斷層下圖)
與船山組為假整合接觸。厚度約為130米。分為四部分:
①臭灰巖段,為灰黑色富含瀝青質生物屑微晶灰巖,中厚層狀,發育縫合線構造。風化面上有沿層面方向延伸的眼球狀及扁豆狀小溶溝。產米斯蜓。底部有一層數十厘米厚的灰黃色泥質頁巖及生物屑灰巖,其中產介形類化石。
②下硅質層段,灰黑色燧石巖夾同色具紋層構造的含硅質生物微晶灰巖,露頭零星。
③棲霞本部段,為深灰色微晶生物屑及生物屑微晶灰巖,中厚層狀。盛產灰黑色燧石結核。具有縫合線構造。有時還見微層理,化石豐富,常見早阪珊瑚、奇壁珊瑚、中國孔珊瑚等。化石突出于巖石表面,極易找到。
④上硅質層段,為灰黑色燧石巖夾同色具紋層狀生物屑微晶灰巖。露頭零星,在深槽中可以找到擬紡錘蜓等蜓類化石。
(5)下、中三疊統青龍群(棒槌山)
與大隆組為整合接觸,厚約500米。分為上青龍組與下青龍組。在棒槌山西段人工剖面出露下青龍組,可分為四部分:下部是黃綠色頁巖、泥巖,夾薄層微晶灰巖,產蛇菊石及克氏蛤。中部是灰色薄層微晶灰巖及黃綠色頁巖、黃褐色泥巖互層,層理清晰,產佛來明菊石等。上部是灰色中厚層及薄層微晶灰巖夾黃褐色泥質微晶灰巖、鈣質頁巖、薄層瘤狀微晶灰巖及微晶礫屑灰巖。頂部是厚層微晶灰巖,多被覆蓋,僅在死虎巖附近山包上出露清楚。上青龍組未見在此出露。棒槌山巖性是頁巖夾雜砂巖。巖層走向:東北西南220度,傾向:東南西北332度,傾角:65度。
2)構造
(1)湯侖背斜是寧鎮山脈南帶的主體構造。核部由上寒武統觀音臺組構成,兩翼由奧陶系、志留系以及上古生界組成。有時在翼部還有次一級褶曲構造出現。軸向主要為北東向,往東逐漸變為北東東向,為背斜。該背斜延長約60~70公里,寬度約為4~5公里。該褶皺北翼較陡,南翼較緩。
北翼:走向:東南西北87度,傾向:南北0度,傾角:84度。
南翼:走向:東南西北87度,傾向:南北180度,傾角:19度。
(2)陽山碑林
在陽山的這個采石場遺址,朝南的石壁上還可以看到一處明顯的斷層,這個是一個正斷層。大石碑斷層兩盤位移明顯,上盤下降,下盤上升。垂直底層距約三米左右。因為斷層面傾角較陡,故往往引起錯覺。斷裂面張開寬度不一,最寬處約一米多。裂隙內填著再結晶方解石與紅褐色粘土。內長有小樹和雜草,起著生物風化的作用。使該裂縫慢慢變大,根據以上特征,推斷該斷層為正斷層。
3、鐘山地區
1)地層
(1)中、上三疊統黃馬青群(紫金山)
主要是紫紅色鈣質頁巖、粉砂巖、砂質頁巖和頁巖,夾有數層細礫巖、含礫砂巖,巖層有明顯的沉積韻律。有蟲跡、交錯層理、波痕和微層理等原生構造。巖性自下而上可分:底部為礫巖層。中部為紫紅色粉砂巖、粉砂質頁巖夾頁巖,發育大量蟲跡及交錯層理。上部是暗灰色的泥質砂巖夾黃色砂質頁巖,波痕發育。紫金山巖性是石英砂巖,巖層走向:東西94度,傾向:南北183度。
地理實習報告12
一、 實習目的
1. 了解地下溶洞的形成過程
2. 了解石菊花、石筍、石鐘乳、石柱、石幔簾和邊石壩的形成條件和機制
3. 溶洞形成相關地質現象的觀察和分析
二、 實習內容
1.簡介:
瑞晶洞位于浙江臨安市昌化地區的石瑞鄉蒲村。東距杭州130公里,南鄰千島湖125公里西離黃山166公里,北連天目山國家自然保護區51公里。該洞洞體呈垂直狀,異常高大。第一洞廳垂直高度達82米,堪稱國內第一,洞內巖溶景觀密度大、品種齊全,尤其是洞內有著大量的“石花”,大大小小的石花布滿洞頂,使瑞晶洞 成了世上罕見的地下花園。
2. 地下溶洞的形成過程
地下溶洞的形成是石灰巖地區地下水長期溶蝕的結果,石灰巖里不溶性的碳酸鈣受水和二氧化碳的作用能轉化為微溶性的碳酸氫鈣。由于石灰巖層各部分含石灰質的量多少不同,被侵蝕的程度不同,就逐漸被溶解分割成互不相依、千姿百態、陡峭秀麗的山峰和奇異景觀的溶洞。溶有碳酸氫鈣的水,當從溶洞頂滴到洞底時,由于水分蒸發或壓強減少,以及溫度的變化都會使二氧化碳溶解度減小而析出碳酸鈣的沉淀。這些沉淀經過千百萬年的積聚,漸漸形成了鐘乳石、實習石筍等。如果溶有碳酸氫鈣的水從溶洞頂上滴落,隨著水分和二氧化碳的揮發,則析出的碳酸鈣就會積聚成鐘乳石、石幔、石花。洞頂的鐘乳石與地面的石筍連接起來了,就會形成奇特的石柱。
3.石菊花、石筍、石鐘乳、石柱、石幔簾和邊石壩的形成條件和機制
(1)石菊花
石菊花是石灰巖溶洞的特有品種,在洞內有著大量的石菊花。大大小小的石菊花布滿洞頂,形態各異。石花的化學成分為碳酸鈣,由針狀、細柱狀晶體組成,其多直接長在石灰巖石上。石化是包氣帶毛細滲水的產物,即含碳酸鈣的地下水通過巖石縫隙緩慢從巖石中滲出,碳酸鈣中氧氣不斷溢出,形成結晶。
(2)石筍、石鐘乳、石柱
洞中長著高大的石筍和石鐘乳。石筍是直立在洞里的尖錐體。當飽含著碳酸鈣的水通過洞頂的裂隙滴至洞底,由于在洞穴內有時溫度較高,水分蒸發,水中二氧化碳溶解量減少,鈣質析出,沉積在洞底,日積月累自下向上生長的就形成了石筍,自上而下生長的則形成了石鐘乳。
洞中還能看到幾根石柱,貫通底部和頂部。這是由于石筍和石鐘乳不斷生長,最后連在一起形成了這種柱狀物。
(3)石幔簾
在溶洞的四廳中我看到一幅壯觀的場面,一高達30米左右的“接天帷幔”矗立在廳中,那是有一連串層次的石蓮臺、石瀑布構成的石幔。洞廳中還掛著一連串的石旗和石簾。石幔是由于滲透的水中碳酸鈣沿溶洞壁向下沉淀成層狀堆積而成,其形狀如布幔。
(4)邊石壩
在洞底出現了一些隆起的像河壩一樣高為幾厘米至幾十厘米的壟崗狀地貌,這就是邊石壩。它是由滲透水中的碳酸鈣沉積而成的
.4. 溶洞的塌陷、斷裂構造、石柱的錯斷現象
溶洞形成后,由于某些地段發生了輕微地殼運動,洞廳中被水侵蝕過的`層面發生了塌陷;地殼的下沉使原本在同一平面的巖層被拉伸,形成了斷裂構造;原本筆直的的石柱也由于地殼的下沉,導致中部被拉伸而斷裂,這就是石柱的錯段現象。
三、實習總結
這次實習我收獲頗豐,不僅見到了美麗的溶洞地貌,感受到了美妙的大自然風光,也進一步了解了地下溶洞的形成過程以及溶洞的一些代表性地貌和形成機制。此外,這次野外實習鍛煉了我的實踐動手能力,我學會了對地貌的觀察,內容的描述,數據的記錄等野外工作方法。
地理實習報告13
實習地點:
xx
實習內容:
土壤的容重:
1、用環刀取土,兩邊用刀削平。
2、用天平稱出環刀和土的質量。
3、用天平稱出環刀和石子的質量。
4、算出環刀的體積,石子體積,201.816立方厘米。
最終算出結果為:1.8克/立方厘米
土壤質地:成細條,易斷裂,為中壤土
酸堿度:
土壤含水量:取一塊土,先稱出其質量(15克),再把其烘干,再稱其質量(12克),算出水分的質量(3克),然后用水的質量除以總質量即為土壤含水量(1/5)。
土壤結構:土壤結構是土壤固相顆粒(包括團聚體)的大小及其空間排列的形式,不僅影響植物生長所需的土壤水分河養分的儲量與供應能力,而且還左右土壤中氣體交流、熱量平衡、微生物活動及根系的延伸等。
土壤是由固體、液體和氣體三類物質組成的。固體物質包括土壤礦物質、有機質和微生物等。液體物質主要指土壤水分。氣體是存在于土壤孔隙中的空氣。
土壤中這三類物質構成了一個矛盾的統一體。它們互相聯系,互相制約,為作物提供必需的生活條件,是土壤肥力的物質基礎
實習心得:
通過學習我認識到土壤學的主要研究內容包括土壤組成;土壤的物理、化學和生物學特性;土壤的發生和演變;土壤的分類和分布;土壤的肥力特征以及土壤的開發利用改良和保護等。其目的在于為合理利用土壤資源、消除土壤低產因素、防止土壤退化和提高土壤肥力水平等提供理論依據和科學方法。
總結:經過為期五天的實習考察,我對綜合自然地理的了解更為深刻,不僅更好的完善了野外知識,而且更是對課堂知識做了更好的補充。更多的了解地質地貌,水文土壤在現實生活中的形態特征,完善了我們的'知識體系,讓我們明白了地理科學研究的價值所在,意義深刻,終生難忘!
建議:
1、希望每個學年都能有這樣的實習考察機會。
2、在以后的野外考察中能多做點不同的實驗,以及給我們多講解不同的機械儀器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3、以后的考察地點能更具有代表性。
4、以后的試驗希望能夠很好的帶動同學的集體,協作意識。
展望:
1、能夠延長考察時間,使同學們更好的掌握考察知識。
2、希望能夠出省,考察到外省一些好的人文,自然地理資料。
3、希望能和別的高校進行學術交流。
地理實習報告14
寫 作 要 求
1、報告內容要以自己的野外觀察和記錄為主。在把各種野外資料加以總結、概括的基礎上進行寫作。
2、在充分掌握前人資料的基礎上,以自己的野外觀察和記錄為主,立論正確,依據可靠,敘述簡練,圖文并茂,主次分明,邏輯性強,富有創造性,內容真實、豐富、簡明、扼要。要求文字工整,圖件美觀。
3、實習報告可以手寫,也可打印。圖片可插入,草圖要求手繪。
4、實習報告必須自己獨立完成,如有抄襲或雷同情況,視具體情況給予雙方同學降低成績等級、判為零分等處分。本次實習作廢,重新安排參加下一年級野外實習。
5、字數一般在1500字左右。
6、實習報告必須用統一的泰山學院旅游與資源環境系地理野外實習報告書模板。其中的格式、字型、字號等一律不得擅自改動。
實習報告的基本內容
題目:×××地理野外綜合實習報告書
一、前言
主要說明實習地點、目的`、意義、實習內容及路線安排等。
二、實習區概況
1.實習區的范圍、地理位置、交通概況等(可附位置圖)。
2.實習區自然地理概況
區域地質概況(構造、地層)等、地形地勢基本特點及成因、河流、氣候,植被、土壤等概況。
3. 實習區社會經濟概況。
三、具體實習內容
可以以實習線路為主線進行介紹。主要說明實習點、實習方法、內容、結論、收獲。也可以寫專題報告。
四、結束語
概括性地總結野外實習的主要成果,自己的收獲和體會;野外實習方法上有哪些提高;哪一部分實習收獲最大;野外實習對課堂知識的理解和將來參加工作的意義等。
地理實習報告15
學 院:環境科技學院
課程名稱:人文地理學
學生姓名:xx
專 業: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
學 號:XX18010227
指導教師:xx
二零xx年六月二十八日
課程名稱:人文地理學
學 分:
實習周數:一天
實習地點:
實習時間:XX-6-24
實習的目的:
人文地理學是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的專業基礎課,人文地理學野外實習是對課堂理論教學的繼續,是培養學生掌握小區域調查與研究的基本方法,以及進行德智體美的全面教育,具有十分重要意義。
通過人文地理學野外實習可以學生印證在課堂上和教材所學的人文地理學基本知識和基礎理論,從而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并提高地力思維能力;還可以使學生掌握區域調查的基本方法,從而結合實際研究問題的初步訓練,為從事專業工作和參加社會經濟建設研究打下良好的專業基礎。
實習的要求:
(1) 掌握實習區域地理環境結構的基本特征、自然、人文條件與資源分布情況,及其對經濟發展的影響。
(2) 了解實習區域人類活動與地理環境之間的關系,尤其是人類活動對地理環境的影響,分析不同地區人類活動的差異性與相似性及其形成因素。
(3) 了解實習區域的文化、民俗等方面的情況,探討如何利用社會文化因素來促進經濟的發展,尤其是旅游業的發展。
(4) 探討不同自然環境特征下,民居建筑的形成原因。
(5) 提交一份人文地理學野外綜合實習調查報告。
建筑特色
村落的選址布局
皖南宏村古村落選址、建設遵循著周易風水理論,強調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和對自然環境的充分尊重,在這種理論指導下的村落選址建設,注重物質和精神上的雙重需求,有科學的基礎和很高的審美觀念。宏村的形態多為聚居形態,沿山勢、水勢、布局靈活多樣,整個村落的整體輪廓與所在的地形、地貌、山水等自然風光取得和諧統一,體現了皖南古村落的特有風貌。
從宏村的`平面圖中我們就可以看出:宏村正好處于西溪的內河灣處.其實在這樣的地點建宅是有道理的.由于河曲外側長年受到水流的沖蝕,而造成土地的流失,進而面積會縮小,甚至造成地基的坍塌;反之河曲內側由于泥沙的沉積,不但土地面積會不斷地增加,而且還減少了洪澇災的隱患因此從選址開始,"理水"就成為了宏村建筑布局的核心.宏村的人工水系既是生活系統,又是農田水利灌溉系統,同時也是圍繞風水理論而精心規劃的一套精神系統.水在宏村同時具有實用功能,審美功能和象征
宏村的典型布局是“枕山、環水、面屏”,形成一相對封閉的環境,即可背靠山石遮擋冷風又可面水,使房屋迎風納氣,調節局部環境的舒適度,獲得良好的景觀效果。
理水觀念
走進村落,便為其豐富的水資源所吸引。該村座北朝南,東西兩面均有山溪河流突起村莊。
山環水繞古村莊,南湖自古津玻璃,天杰地靈之月沼,碧波蕩漾映古墻……宏村水系景觀最美的屬月沼和南湖,因其民居建筑以及周邊合理的水系規劃所形成的獨特的水脈景觀而著稱。把自然與人文天然為一體,可謂巧奪天工。
月沼
月沼是宏村牛形村落的“牛胃”,是由一泓天然泉水擴建而成的月沼常年活水長流。月沼是泉水和水圳的融合,它將村中的泉眼和溪水混合使用,兩股活水融合后,池塘水便清澈流淌,年年不竭。
南湖
湖位于宏村南首,南湖的開挖是繼月沼之后宏村又一浩大的人工水系,是村中水的總匯之所。
【地理實習報告】相關文章:
地理的實習報告07-26
地理的實習報告范文05-19
地理專業實習報告02-28
地理的實習報告范文10-31
植物地理實習報告03-15
人文地理實習報告01-29
綜合地理野外實習報告03-18
土壤與植物地理實習報告范文11-30
人文地理實習報告范文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