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事跡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里,大家或多或少都會用到過事跡吧,事跡是用于表揚先進、樹立典型,使廣大干部群眾見賢思齊,有所效仿,從而盡心竭力地做好本職工作而如實記載和反映工作、學習中涌現出來的先進集體、先進人物的優秀事跡的書面材料。那么什么樣的事跡才是規范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事跡,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1、伍濤
汪建平與伍濤座談交流,詢問了解他們的工作生活情況。他指出,作為17萬鐵建青年的優秀代表,伍濤同志及其帶領的青年團隊賡續鐵道兵的紅色血脈和奮斗基因,多年來扎根基層、志存高遠、腳踏實地,以實際行動踐行了新時代中國青年應有的“自找苦吃”的精氣神,展現了鐵建青年舍小家為大家的家國情懷和知重負重的精神風貌。站在新起點,邁向新征程,青年員工施展才干的舞臺更廣闊。他勉勵伍濤及其團隊接續奮斗、開拓進取,發揮好榜樣的力量,用實際行動感染激勵更多鐵建青年用實干成就夢想。汪建平強調,當前,中國鐵建正扎實開展主題教育,廣大青年要心懷“國之大者”,向榜樣看齊,立大志、干大事,做銳意進取、開拓創新的時代先鋒,努力掌握更多關鍵核心技術和專業技能,在加快建設世界一流企業征程中展現青年風采。
伍濤感謝企業多年的培養和領導同事的關心支持,表示榮譽無上光榮,既屬于個人,也屬于集體,更屬于中國鐵建。他們將帶領團隊再接再厲、刻苦鉆研,在強企興企的征途上做開拓者,做實干家,更好地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帶動更多青年在新時代新征程的賽道上跑出更好的成績。
據悉,伍濤和他所帶領的鐵建重工新疆公司高端采棉機研發團隊矢志“打造更智慧更好用的中國采棉機”,研制出智能六行采棉機,不僅填補了國內空白,還打破了國外壟斷,為促進國產智能農機裝備研發及智慧農業建設作出重要貢獻。
2、左超
左超:扎根光學成像技術,為了看得“更遠、更廣、更清晰”不久前,在第八屆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總決賽冠軍爭奪賽上,由南京理工大學85后青年教授左超指導的學生科創項目“光影流轉—億像素紅外智能成像的開拓者”從全球340萬個項目中突出重圍,代表江蘇省高校首次在該項賽事上斬獲全國冠軍。
“他是一個真正熱愛做科研的老師,大部分時間都花在做科研上。他也是一個非常好的老師,非常樂于和學生分享自己關于學術的想法。”面前的左超老師戴著眼鏡,斯文干練。這位總能給學生帶去力量的老師,是南京理工大學電子與光電技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30歲入選國家“優青”,35歲當選國際光學工程學會和美國光學學會會士,擔任國家重大儀器研制項目負責人。
這些年來,左超扎根計算光學成像技術領域,致力于創新機理探索與先進儀器自主研發,助力我國高端光學儀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記者了解到,在江蘇省前沿引領技術基礎研究專項等重大科研任務的支持下,左超團隊在國際上率先開展了計算光學成像研究,提出了“非干涉定量相位顯微成像”創新理論與方法,引領“結構光條紋投影輪廓術”走向實時甚至瞬態三維成像領域。
3、邵茹鵬
邵茹鵬是一位來自蒙城縣的“00后”。在瑞士巴塞爾舉行的20xx世界技能大賽上,邵茹鵬代表中國參賽獲得精細木工項目金牌,這既是我國在20xx世界技能大賽特別賽上獲得的首枚金牌,也是我國在該賽事舞臺上獲得的首個精細木工項目冠軍。
邵茹鵬為第46屆世界技能大賽特別賽已經準備了4年,從每天早上8點鐘開始,一直訓練到晚上9點鐘,除了吃飯,其他時間幾乎都在訓練。20xx年邵茹鵬代表上海參加首屆全國選拔賽獲得銀牌,20xx年第46屆國家隊第一輪選拔中獲得第一名。同年,他還獲得了“全國技術能手”稱號。
如今,邵茹鵬在上海市科技學校擔任家具制作項目教練。“能獲得全國五四青年獎章我很激動,非常感謝國家、團中央、各級團委對我本人以及廣大技能青年的認可。這對廣大技能人才也是強有力的鼓舞,希望能有更多年輕人走上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路。”邵茹鵬說。
4、黃文學
從一個懷揣夢想靠月收入幾百元的打工仔,到一個嶄露頭角擁有40多名工人的企業帶頭人;從一個只有初中文憑的毛頭小子,到一個敢于創新,追求進步的業界精英,平凡的黃文學用十幾年的坎坷經歷成就了非凡的事業,實現了人生的價值,詮釋出一段白手起家的創業傳奇。
黃文學,男,1967年出生,陜西省城固縣董家營鎮莫爺廟村人,現任大巴山食品廠總經理,先后被評為致富帶頭人、產業發展帶頭人、“十大青年創業者”;他所創建的大巴山食品廠解決了當地40多名青壯年農民的就業問題,為當地農民工再就業做出了貢獻。
全心全意創事業
“梅花香自苦寒來”,黃文學所走過的道路并非一帆風順,相反,他的創業歷程充滿了荊棘,但他憑著頑強的拼搏精神、堅忍不拔的毅力,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打造出發揮自身價值的事業平臺。
一、艱苦的童年生活磨礪出他不屈的性格。
俗話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黃文學的創業故事和他貧窮、艱苦的童年生活是分不開的。黃文學1983年學習畢業后,擔任莫爺廟公社農村電影放映員,多年來勤勤懇懇工作,頂風雨冒嚴寒,爬山涉水,走村串鄉,把文化娛樂送到千家萬戶,20xx年電影走向滑坡,黃文學前往上海無線電二廠打工,他總想自己干出一番個人的事業,20xx年返鄉,20xx年看準了食品加工項目,用打工掙的錢,又向親友借款、貸款創辦了大巴山食品廠。
一個人要有真本事,就應該闖一闖。20xx年,黃文學滿懷著創業激情回到了家鄉,邁出了創業的第一步,俗話說,萬事開頭難,擺在黃文學面前的問題數不勝數:廠房選址沒有著落、頭期資金還沒有落實、技術員工沒有到位……在眾多的困難面前,黃文學沒有膽怯,回鄉后的黃文學,干事業最重要的是要先人一步、快人一怕、高人一籌。初期由于資金不足,尋找了一所廢棄的小學,購買了部分生產設備、設施,他看準了市場前景,于是堅定不移地做起了食品生產、銷售工作。他帶領著自己的技術骨干們,加班加點的研發樣品,8月份的天氣異常炎熱,但憑著他們的創業激情和拼搏精神,僅花了一個多月的時間,就開發完成了好幾個樣品,并于當年9月份將產品正式推向市場,令人驚喜的是,該系列產品一上市就異常火爆,供不應求,實現了產銷兩旺的目標,黃文學的創業之路成功的邁出了第一步。
二、良好的創業環境為工廠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
創業環境是影響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因素,近年來,隨縣政府為促進生產要素流動,刺激創業和就業,不斷改善創業環境,為創業大軍平穩較快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黃文學感受到地方政府營造的良好創業環境,在各職能部門的關心和扶持下,黃文學帶領著大巴山食品廠的全體職工努力奮進,拉開了企業不斷做大做強的序幕。
為了生產出質量一流、美味的食品,黃文學引進了一批先進的生產設備,并在員工隊伍中普及了操作技術,這樣,一個高素質、高產量、高環保的食品生產廠家在董家營鎮這個人杰地靈的地方站穩了腳跟。
飲水思源勇擔當
在黃文學看來,做企業也要飲水思源,財富取之于社會,就要用之于社會,幾年來,黃文學積極服務青年就業,幫助下崗職工再就業,為政府解決城鎮人口就業、下崗職工再就業和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做出了重要貢獻。
一、實現農民工本地就業,減少留守老人、兒童數量。董家營鎮的老百姓僅靠種地很難維持生活,村里的青壯年勞動力大多會選擇出外打工,留下老人照顧年幼的兒童,因此,平時在村子里很難看到青壯年,村里的小孩也得不到很好的教育,擁有著艱難的童年記憶的黃文學建廠一件事,就是招收村里的青壯年剩余勞動力,實現村民的就近就業,這樣,村民既能兼顧家庭,又能掙錢補貼家用,獲得了村民的一致好評。
二、推薦村民就業,帶動村民一起致富。黃文學知道,僅靠自己一人之力想要解決全部村民的就業問題是遠遠不夠的,因此,他極力聯系兄弟企業,推薦村民們就業,并為無技術、無經驗的村民提供免費的就業培訓,解決了相當大一部分的村民就業難題。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黃文學的努力下,20xx年,村里大部分剩余勞動力得到了合理的運用,僅大巴山食品廠就招收了40多名農民工,并計劃進一步擴大工廠規模,解決更多的農村剩余勞動力的就業問題。
精心管理建隊伍
黃文學自擔任大巴山食品廠總經理以來,深深地知道,要想企業更快更好的發展,員工的素質一定要不斷提高,于是,他抓管理、抓業務、抓隊伍,開創了現代化企業管理的新局面。
一、抓管理,上下一心謀發展。大巴山食品廠招收的員工大多是農村剩余勞動力,而且和黃文學是鄉親,員工素質不高,紀律意識不強,為了提升員工的紀律意識,黃文學通過精心組織,建立健全了各項規章制度,引進了先進的生產設備,并選配了最優秀的管理人才加入進來,為了說服鄉親們遵守規章制度,黃文學以身作則,并經常與員工溝通交流,最終建成了一支紀律性強的員工隊伍,形成了上下一心謀發展的良好氛圍。
二、抓業務,身先士卒求發展。工廠的銷售市場發展是工作的重點也是難點,黃文學帶領全體員工共同分析市場,劃分區域客戶,分區分片逐個進行營銷,他克服重重困難,身先士卒,各個商場進行攻堅,為工廠產品銷售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也帶出了一批優秀的業務高手。
三、抓隊伍,提升素質共發展。創業中的黃文學認識到,萬事以人為本,人的基礎打不好,事業就很難發展,于是,他制定了“一小時學習制”,每天抽出一小時,組織員工開展業務培訓與交流,并在工廠內部設立了讀書角,鼓勵員工工作之余不忘學習,另外,他還經常派員工走出去學習,回來后與其他員工共同交流,在不斷的培訓交流和學習中,員工的整體業務素質、綜合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在黃文學的不斷努力下,20xx年,大巴山食品廠年銷售額達到了320萬元,并定下了20xx年突破450萬元的目標。“創業有起點,事業無終點”。黃文學深知,今天取得的成績,只是明天事業的一個基點,只是人生中的一小步。在今后的生產經營中,他一定會高舉“青春創業”的旗幟,勤勤懇懇,兢兢業業,為家鄉農民工再就業做出更多的貢獻。
5、白響恩女船長
白響恩曾作為中國第五次北極科考破冰船“雪龍號”二副,兩度駕船穿越北冰洋,航行18500海里。
北冰洋氣候寒冷,令航海探險家望而生畏。28歲那年,白響恩懷著對國家極地探險事業的崇高敬意和對科學執著的探索精神,迎難而上,直面冰海。她拒絕任何特殊待遇,在高緯度極寒惡劣氣候條件下,克服氣旋、大霧、冰山等嚴峻挑戰,以及穿越北冰洋頻繁倒時差帶來的常人難以忍受的身體不適,始終堅守崗位。
在學校,白響恩是積極樂觀向上、勇于探索創新的優秀青年女教師。她本科、碩士、博士都選擇了航海專業,經過長達10年的航海學習,總結了過去學習中航海教育在實踐中的不足,不斷探索創新教育模式,主編《航海英語聽力與會話》和《航海導論》等航海專業書籍、制作航海系列微視頻,豐富課堂教學形式,注重培養學生的航海實踐應用能力。
在此基礎上,她還主持和參與極地航行和港航專項課題72項,積極參與航海科普。她主編航海系列教材并主持建設4門市重點課程,為海洋強國建設培育新人。她編撰的《北極(西北航道)航行指南》為海上絲綢之路備用通道建設打下基礎。她作為特邀專家參與編撰的《北極(東北航道)航行指南》,填補了中國極地水域航海圖書資料的空白。
6、茅盾
(1896-1981):中國著名作家,在20世紀30年代和40年代被譽為中國文壇巨匠。他的作品對現代中國文學幾乎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筆下的人物形象生動傳神,取材廣泛,而且涉及歷史、文化與經濟方面的問題。
茅盾獲得青年五四獎章的事跡中,最著名的就是他的小說《子夜》和《腹地》,這兩部小說成為中國文學的經典之作,為他贏得了廣泛的贊譽。
7、肖勇
(1962年出生):中國著名物理學家,在21世紀通過對納米尺度半導體物理的研究做出卓越貢獻。他是理論和實驗方面都取得了長足進展的杰出學者之一。他發表的科學論文被國際同行廣泛引用,獲得的榮譽包括國家青年科學獎和青年五四獎章。
肖勇的研究成果對推動納米技術領域的進展和發展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8、王建成
(1972年出生):中國著名企業家和投資人,在21世紀初期創立了阿里巴巴和淘寶網。作為一位有著前瞻性的企業家和創業者,王建成對互聯網的熱情和對創新的執著追求,使他贏得了眾多榮譽和稱贊。
他還熱心公益,創辦了雅昌藝術基金會,為中國美術事業的發展作出了杰出的貢獻。王建成的成功對中國互聯網業的壯大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9、王京生
(1978年出生):中國杰出的生物學家之一,通過研究分子細胞生物學,成功解決了一系列的基因調控問題,開創了分子生物學的先河。他的研究領域包括腫瘤細胞生物學、神經生物學和感染與免疫學等多個方面,發表的論文在國際上具有很高的影響力和知名度。
他榮獲國家青年科學獎和青年五四獎章,成為中國生物學領域的杰出代表之一。
10、科學家張俊生
張俊生,1983年出生于湖南衡陽,是一位材料科學家。他在2017年獲得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
張俊生博士主要研究方向是納米光電材料與器件。他與團隊研發出了世界上首款碳基納米發光材料,極大地提升了發光效率。他還開發出了一種高效太陽能電池材料,可以實現更高的光電轉化效率。
張俊生在科學研究中始終秉持著創新精神,對科學的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是國內青年材料科學家中的佼佼者。
11、女企業家李海霞
李海霞,1979年出生于山西太原,是一位著名企業家。她在2019年獲得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
李海霞在23歲時創立了自己的第一家公司。她相信只有創新和不斷進取才能讓企業在市場中保持競爭力。逐漸發展壯大的公司也成為了解決農村就業問題的重要力量。
李海霞積極參與公益事業,致力于減貧扶貧,關注弱勢群體。她帶領公司組織了大量的公益活動,資助困難學生,幫助貧困地區的兒童和老人。
12、醫生孫博
孫博,1977年出生于陜西寶雞,是一位癌癥醫學專家。他在2015年獲得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
孫博博士是國內多家醫院的主任醫師。他主要從事腫瘤基礎研究和臨床轉化研究,為癌癥患者提供了有效的治療方案。
孫博一直是科研工作者的杰出代表。他取得了多項醫學突破,發表了大量重要論文和專著。他在醫學界享有很高的聲譽,為國家的醫學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13、記者雷巖
雷巖,1988年出生于河南焦作,是一位著名記者。他在2018年獲得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
雷巖是一名富有傳播力的記者。他先后在多家媒體擔任記者和編輯,關注社會熱點問題,深入調查報道。他的報道多次引發社會熱議,引起廣泛的關注和反響。
雷巖旗幟鮮明,言辭犀利,不畏強權。他代表著一批有責任感的記者,用扎實的實際行動詮釋了新聞工作者的社會責任。
14、京劇演員小龍女
小龍女,1995年出生于北京市,是一位京劇演員。她在2020年獲得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
小龍女從小酷愛京劇,特別喜歡梅蘭芳先生的藝術風格。她從5歲開始學習京劇,經過多年的努力終于成為了一名出色的演員。
小龍女不僅在舞臺上精湛表演,還通過學習和探究京劇傳統的藝術特色和歷史淵源,為京劇文化傳承注入新的活力。她是國內京劇界的杰出代表之一。
15、張晨
十指翩躚,琴聲悠揚,走進安慶特殊教育學校教學樓五樓的教室,張晨正嫻熟地彈著鋼琴,教學生們學唱民歌《茉莉花》。
13歲那年,因為視網膜脫落,張晨徹底失去光明。2002年,張晨被長春大學特殊教育學院音樂系鋼琴專業錄取,成為安慶市第一位盲人大學生。2022年,她作為畢業的研究生代表在安慶師范大學2022屆學生畢業典禮上發言,成為了全國首位視障聲樂碩士。張晨的勵志事跡引起了媒體的聚焦關注,一經報道,這份昂揚向上、勇敢自信的精神也讓社會各界深受感動與鼓舞。
“這份榮譽是認可,也是鞭策,當時心里就想今后要更加努力負責,為特教事業做出自己的更大貢獻。”2023年5月,張晨榮獲第27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回憶起去北京領獎的場景,她依然難掩激動。張晨曾獲第二十七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2020年度中國自強之星、第二十五屆安徽省青年五四獎章、安徽省優秀研究生、安慶好人等榮譽稱號,今年3月她再次榮獲全國三八紅旗手稱號。
每一份榮譽都是一份認可,更是一份對自己的承諾,張晨也在以實際行動,踐行著自己的諾言。
音樂里的“踏青”
“二月天楊柳醉春煙,三月三來山青草漫漫......”張晨在為孩子們伴奏,視障孩子們在歌聲里也能感受春天的美好。在最近的音樂課上,《上春山》成了必學曲目,廣受學生歡迎。“現在正是春光燦爛的季節,但因為安全考慮,孩子們很少能有春游的機會,選擇這首歌作為教學曲目,就是為了滿足孩子們的小小心愿,讓他們足不出戶就能感受到春日的美好。”張晨解釋道。
出生一個月時,張晨被診斷為先天性高度弱視,模糊的微光伴隨著她的童年。13歲那年,視網膜脫落讓張晨的世界徹底陷入了黑暗。
“剛看不見的時候會很煩躁,直到我聽到一首曲子——德彪西的《月光》。那首曲子就讓我覺得,一只大手撫摸過我的內心,然后我就可以安靜下來。原來看不見,其實也沒有那么可怕,我在音樂當中可以找到一些光明的感覺。”命運關上一扇窗門的同時也打開了一扇窗,張晨逐漸發現自己在音樂上的天賦,考上了大學,成為了母校的一名教師,也成功考上了碩士研究生。
經歷過痛苦的失明生活,張晨與視障群體就有了相同的情緒與情感,有了共通的理解和覺知,這種同理心使她能強烈地體會到千萬盲童們的無助,就像她自己所說的“正因為我自己是盲人,我才知道那些孩子們需要什么。”于是研究生畢業后,張晨再次回到特教學校教書,她要用音樂之光來照亮殘障孩子們的世界。
針對盲生身心特點,她總結出“具身認知理論下多審美通道統合的音樂教學法”,讓音樂引導孩子們的心靈去感知世界。她充分利用盲人特有的聽覺、記憶等優勢,將這些感官覺知構成一種通感,從而最大限度補償了盲生的視覺缺陷。
“我看到它們了,那是圣潔的白色,那是充滿生機的綠色,還有那深邃的藍色......這都是張老師用音樂教我看到的。”一位盲童男孩動情地描述著他腦海中的“色彩”。
一些盲童從未完全看過世界,對顏色沒有直觀概念,張晨便不斷地幫助、引導,讓音樂通過感官與色彩建立知覺聯系。讓音樂牽引著盲童們不斷地去感知色彩、感受世界,從而也不斷燃點著盲童們內心的光和愛。
閃爍微光的螢火蟲
張晨每天的工作和生活忙碌且充實,早上五六點起床,洗漱后便開始一天的工作。她要給全校10多個班的近100名視障孩子上音樂課,每周都是滿滿的16節課。除了視障,她還有多重障礙的學生。為了讓孩子們學到更多本領,她不辭勞苦,身兼數科教學,音樂、盲文、英語、盲人計算機,針對不同孩子的特點,她為他們制定個性化教學方案。
這一年來,張晨在專注教學之外,也變得更加關注學生的心理,“希望他們不再因為殘疾而自卑,而是能找到自信心,在音樂中快樂成長,變成有追求的青年,長大后有能力回報社會。”張晨說,很多孩子從小就比較內向,再加上父母常年不在身邊,缺少關愛,與他們相處時,尤其要注意方式方法。
由于安慶市特殊教育學校是一所寄宿制學校,許多學生一個學期只能回家一趟,張晨會盡可能在課余時間給予他們一些陪伴,問問他們想吃什么、缺什么生活用品,“以前專注于上好課,現在會多跟他們交流,多關心他們的想法。”
在張晨看來,她與學生之間既是師生關系,也是朋友關系。有一回,一年級學生小正(化名)在上課時,偶然提到想吃漢堡,張晨默默記在心里。“等到周末,我便買了漢堡、薯條、可樂,去宿舍送給他,小伙子高興地手舞足蹈。”張晨回憶。
也就是從這件事開始,小正經常在放學后等著張晨,和她分享每天在學校發生的故事,性格也逐漸變得開朗起來。“看,這是他前兩天送的手機支架,孩子知道我喜歡拍視頻,特意讓家里人幫買的。”張晨笑著說。
“一點一點發著微光,一閃一閃尋找未來方向,螢火蟲啊,努力去照亮。”這是張晨創作的一首名叫《螢火蟲》的歌,她希望自己的點點微光可以照亮視障學生的路,同時在全社會的包容和支持下,讓這條道路灑滿陽光,“這是我選擇成為教師的原因。”
走出去,感受外面的世界
教學工作很充實忙碌,張晨會利用中午時間給“七彩旋”音樂社團排練。2009年,張晨在安慶市特殊教育學校成立了“七彩旋”合唱團。合唱團的孩子們,錄制校園歌曲、創作演繹音樂廣播劇。“取這個名字,就是希望學生們能在音樂中感受到世界的七彩。”張晨說。
在她的努力之下,“七彩旋”音樂社團和孩子們多次在全國全省獲獎,有學生還獲得機會參加了北京冬殘奧會開閉幕式國旗入場和文藝演出。快樂的音符播散在心間,學生更有自信了,對學習和其他事情也更有動力,明顯覺得他們變得更活潑、學習動力更強。
“考上本科后,很多同樣患有視障的朋友聯系到我,詢問經驗,也開始備考。但在他們心中,本科也許就是‘天花板’了。”張晨說:“我想通過自己考研這件事,讓他們看到視障者更多的可能性,讓他們也勇敢地去追求夢想,不要給自己的人生設限。”
“她和我們同樣是視障者,但是她通過自己的努力取得碩士學位,然后還一直在給自己充電,一直在努力前行著,她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學生林世豪說。
這些年,張晨高興地看到,來越多的學生敢于選擇多樣化的未來。她說,希望和普通人一樣有更多選擇的權利,視障者能做的事情很多,如果有足夠的支持,她覺得很多事情都是可以做的。
張晨也被許多學校邀請去分享交流,“從小學、中學到大學都有。”在中小學主要是勵志講座,分享個人經歷激勵他們;在大學,會在藝術類院校分享自己的專業成長路徑,在師范院校分享教學理念和方法,以及如何教育特殊的孩子,“我特別想傳遞的事,如果以后遇到了有殘障的孩子,千萬不要拒絕他們,因為他們能獲得學習的機會太來之不易了。”
正是因為知道殘障兒童求學的不易,當她在社交媒體上的粉絲來求助時,她便答應了為一名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的藏族少年線上教授聲樂知識,還計劃在今年暑假,前往這名少年家中教授盲文。“很多殘障兒童因為各種原因錯過了上學的好時機,有的是不知道有特殊學校,有的是對入學有顧慮,希望今后特殊學校能越來越多,能放寬年齡的限制條件,讓更多殘障兒童、青少年有機會到特殊學校就讀。”張晨說,也希望特殊教育學校的學生能多一些機會“走出去”,感受外面的世界。
16、廖竹
廖竹生1997年9月出生在贛州市寧都縣對坊鄉半逕村。他的雙手手腕先天畸形無法伸直,如今卻能夠靈活使用電腦,運用多種電腦軟件;他原來是家里的“拖油瓶”,如今卻是殘疾朋友創業致富的榜樣,更是廣大青年人奮斗事業的標桿。
“我從不認為比任何人差,我的全身都充滿了力量。”在廖竹生25年的成長路上,他始終有一雙堅強的隱形翅膀,指引他攻克一道道難關,向著不屈的人生勇往直前。
靠著堅強的意志,廖竹生開始學習生活自理。“我雙手不靈活,就把事情提前做、重復做,做得不比別人差。”廖竹生記得,為了能夠獨立吃飯,他失敗了很多次,但嘗試了更多次。當他第一次顫悠悠拿起筷子時,一旁的父母并不說話,眼角卻泛起淚花。漸漸地,廖竹生克服了穿衣、洗澡等難題,還能干簡單的農活。
初中畢業后,他選擇到寧都縣技校學計算機技能,把更多的讀書機會留給了弟弟妹妹。但由于雙手不靈活,電腦基礎又薄弱,相對別人很簡單的操作,他不得不放棄休息時間反復練、加倍學,這樣才跟上其他同學的節奏,得到老師的贊賞。
走出技校,面臨就業的他又遇到了難題。一次次上門找工作遭到拒絕,原因都一樣,“你做不了這樣的工作”。面對種種困難,在當地政府的幫助下,他參加了寧都縣第一期免費電商培訓班,走近電商園,走進電商時代,從使用電腦,到軟件運用,再到開淘寶店,激發了他的生命之光,燃起了他創業的夢想。
他一邊認真學習,一邊思考互聯網帶來的商機。賣什么會更好?在學校老師的指導及電商孵化園的幫助下,他與六名同學組建了一個小團隊,在網上專售時尚千層底布鞋。就這樣,他的網店開起來了。當第一筆訂單成交,他高興地哭了。“沒有政府的幫扶,想都不敢想能開起網店。”“突破精神貧窮的禁錮,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獲得人生“第一桶金”后,廖竹生開始更加從容自信起來。
接著,他創辦了自己的工作室,開網店,搞直播,承包臍橙園。從連累家人的“拖油瓶”到年入近十萬的“勵志哥”。
“青春不僅要奮斗,更要成為照亮他人的火炬。”廖竹生創業過程中,始終不忘幫助身邊的殘疾朋友、困難群眾以及更多需要鼓勁的“弟弟妹妹”。
廖竹生在尋找就業出路時,就深深感受到殘疾人要有一份適合的工作有多難。所以他聚合一些身殘志堅、志同道合的兄弟姐妹,共圓創業夢想!
就這樣,他與50多名重度殘疾人,成立了首個殘疾人“勵志園”創業團隊。“雖然我們身有殘疾,但我們都有一顆不氣餒的心。大家聚指成拳,相互依靠,共同打拼事業,不再做家里和社會的‘拖油瓶’。”廖竹生說。
從2016年開始,廖竹生和他的“勵志園”團隊采取“電商團隊+種養基地+農戶”的模式,與多個種養基地簽訂采購協議,雙方利用各自優勢,形成產業聯盟,這樣不僅保證貨源質量,而且直接解決了許多農戶的銷售問題,現在已經有越來越多的農戶希望和他們合作,帶領大家共同致富。
“做電商、直播帶貨,不能靠噱頭,更不能虛假宣傳。”只要有空,廖竹生都會來到寧都技師學院,與這里學電商的同學交流。“隨著網絡電商迅速發達起來,學習網絡知識學生也越來越多。但是網絡世界也是‘虛擬’的世界,為了不讓學生在創業中投機取巧,誤入歧途,這是我的責任和義務。”
廖竹生贏得了社會的尊重和點贊,先后榮獲“全國自強模范”“全國脫貧攻堅奮進獎”“中國好人”“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等多個“國字號”稱號。談及作為贛州近年來唯一榮獲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稱號的個人,廖竹生并沒有過多激動,而是強調自己肩上的責任更大了。“青年是祖國的未來,我們是有責任、有擔當的一代,我們必定學好本領,奮斗不止,不負韶華,請黨和國家放心,強國有我們。”廖竹生說。
17、藍天英雄於若飛
於若飛,1990年3月出生,甘肅岷縣人。2012年在校加入藍天救援隊,現任藍天救援隊甘肅省、寧夏回族自治區聯絡官、甘肅藍天救援隊隊長,2020年4月28日,於若飛獲頒第24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
自2008年上高中起,於若飛就廣泛地參與社會公益活動,先后為家鄉岷縣幾所小學的700余名小學生捐書捐物。他從事公益救援工作6年,參與生命救援工作120余次,并多次參加中國國際救援隊、國家地震緊急救援訓練基地等相關單位的專業救援培訓,積極學習和探索救援技術及防災減災實用自救技術,累計為各類單位、學校開展防災自救知識講座與防災演練300余場,受益人數78000余人。
2012年5月,岷縣發生泥石流,於若飛向學校請假回家做志愿者,并在參與兩天的物資發放后,作為向導帶領當時在現場救援的藍天救援隊赴災區深處進行災情調查和水上打撈泥石流遇難者遺體。救援結束回到學校后,於若飛加入了當地的藍天救援隊,開始了他公益救援的生涯。
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發生7.0級地震,於若飛隨隊友趕赴雅安市蘆山縣開展救援工作。
2015年4月25日,我國近鄰尼泊爾發生8.1級地震,於若飛代表甘肅藍天救援隊奔赴尼泊爾參與國際救援。
在這些救援行動的參與過程中,於若飛一心將挽救生命為己任,共計營救幸存者7人、挖掘打撈處理遇難者200余人、醫療救治400余人。累計志愿服務時間達5400多小時。其所在的甘肅藍天救援隊隊伍成員累計志愿服務時間達27萬余小時。
18、地下油藏“攝影師”秦寧
秦寧,女,漢族,1985年2月出生現任中國石化勝利油田物探研究院首席專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副總工程師。榮獲第25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
秦寧喜歡稱自己是一名“攝影師”,但她的“拍攝”對象是錯綜復雜的地下油藏。2013年博士畢業后,秦寧通過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入職勝利油田,自此便堅守在石油勘探的一線。
截至目前,秦寧已完成研究課題20余項,3項成果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出版專著2部,申報國家發明專利18項,獲得軟件著作權1項,以第一作者的身份發表論文40余篇,榮獲山東省科技進步獎等近10項省部級獎勵和榮譽。
秦寧的家鄉距離油田很近。小時候,每當看到附近農田里石油工人忙碌的身影,她都覺得很好奇。高考后,秦寧毫不猶豫地報考了石油勘探專業。畢業時,外國知名公司向她拋出了“橄欖枝”,導師則希望她留在學校從事科研工作。可秦寧覺得,要想實現“為國找油”夢,一定要去油田。因此她放棄了出國和留校的機會,選擇扎根勝利油田,為實現最初的夢想不懈努力。
入職初期,秦寧滿懷激情,但由于自身儲備的知識有限,加之對生產現場感到很陌生,她成了“每天在機房里像插不上手的局外人”,這讓她覺得很難受。沒有第一手資料,秦寧就親自到野外跑現場。冬天跑到施工現場,她穿了好幾層棉衣,還是被凍得嘴唇發紫。此外,因為勘探野外沒有廁所,生活十分不方便。現場沒有速度自動拾取流程,她就借助軟件、咨詢國外專家,自己設計了一套拾取流程。該流程不僅讓作業用時縮短了一半,還降低了人工成本,后來被大規模推廣應用,大幅提高了油田作業效率。
灘淺海探區是我國石油開發的重要陣地,但是灘淺海水陸雙檢資料處理難度大,常規技術難以滿足精細勘探的需求。秦寧帶領團隊,通過幾十次的思路調整,近百次的測試分析,幾乎將所有可能的技術方案都進行了論證。他們不僅找到了出現數值誤差的原因,還在國內首次提出了一種新的水陸雙檢融合技術,有效壓制了鳴震干擾,提高了地震資料的分辨率,為日后探明勝利油田千萬噸石油儲量打下了堅實的技術基礎。
19、陳獨秀
陳獨秀先生是我黨早期的領導者、組建者,通過電視劇《覺醒年代》,相信大家對陳獨秀的真實形象有了一個新的認識。
在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的前后,陳獨秀提出了許多真知灼見,其中雖不乏極端言論,但也表明陳獨秀充滿書生意氣的革命者思想。
作為“五四運動”的發起與組織者,陳獨秀曾提出:“科學與民主是人類社會進步的兩大主要動力,青年朋友們一定要發憤圖強,既廢除封建糟粕,摒棄一切不合理,同時也要向前看。”
他與毛澤東屬于亦師亦友的關系,在居住上海期間,陳獨秀曾經與青年毛澤東有過數次長談,甚至還是毛澤東參加革命的引路人,這一點也是同樣毋庸置疑的。
20、李大釗
同樣是電視劇《覺醒年代》,讓年輕的朋友們記住了留著兩撇胡子,為人正直的守常先生。
李大釗與陳獨秀同為“五四運動”的發起、組織者,李大釗先生對言論自由的看法是“五四運動”精神的重要表現。
他是學識淵博,勇于開拓的著名學者,在中國共產主義運動和民族解放事業中占有崇高的歷史地位。
此外,在李大釗看來,“五四運動”與俄國十月革命一樣,是具有歷史意義的大事。
“五四運動”不僅是爭取民族獨立和解放的運動,同樣也是中國學生用直接行動向世界傳達反抗強權的舉動,更是知識分子與普通民眾相結合的大聯合運動。
李大釗先生也不止一次說過:“青年知識分子應該將這種聯合精神堅持下去,并積極投身民族解放事業。”
21、瞿秋白
瞿秋白是“五四運動”中的骨干,1919年5月4日,瞿秋白率領俄文專修館的同學參加了天安門示威游行和火燒趙家樓的壯舉。
第二天,為營救被捕的30多名學生,他領導同學參加了北京各專門以上學校實行的總罷課運動。
1919年7月17日,瞿秋白在《晨報》上發表了《不簽字后之辦法》的文章,要求北洋政府“萬勿與日本簽訂喪權條約”,提醒全國人民“今日政府不可靠”,主張各地學生聯合會“多出書報,切實研究外交和政治”。
這充分表現出了瞿秋白是運動的骨干和中堅力量。“五四運動”對瞿秋白的影響也是深刻的,他重新審視中國社會問題。
后來瞿秋白順應時勢發展,通過閱讀李大釗、陳獨秀的文章,接觸馬克思主義,成為中國共產黨早期領導人。
但不知因為何故,在“五四運動”相關的出版刊物和資料中,很少出現瞿秋白的名字,這點實在令人遺憾。
22、梁啟超
梁啟超曾經與康有為一起發動“公車上書”,至1929年梁啟超先生去世,在其30多年政治生涯中,他的名字與中國近代史上許多大事件都聯系在一起,其中就包括了“五四運動”。
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進行時,梁啟超就主張中國在一戰結束前參加“協約國”,從這個方面來看,梁啟超為“五四運動”奠定了第一塊基石。
到運動爆發后,梁啟超對其批判精神持肯定態度,同時反對當時的中國全盤西化。
由此可見,梁啟超并不是“五四運動”的敵對者。作為一個學術大家,他與“五四運動”關系密切,用各種各樣的方式促進與肯定了“五四運動”。
雖然梁啟超不像陳獨秀、李大釗那樣直接參與運動,但他對“五四運動”的爆發起到了積極地推動作用。
只可惜,梁啟超先生的文化觀以及對政治、局勢的研究帶有濃厚的時代與階級的局限性,使得他的改革或者對政治的看法稍微有些“保守”。
23、魯迅
提起“五四運動”,魯迅先生是不得不說的一位重要人物。
在“五四運動”中,他以激進的革命民族主義者的英姿沖殺在思想文化的前線。他高舉“民主”“科學”這兩面旗幟,建立了豐功偉績,為后人留下寶貴的思想文化遺產。
“五四運動”結束后,魯迅與瞿秋白一樣,開始認真地學習起馬克思主義。來到上海的魯迅,更是自覺系統地用馬克思主義思想來解剖和武裝自己。
因此,我們在紀念“五四運動”,包括五四青年節時,同樣要學習與緬懷魯迅。
魯迅先生有著對“五四運動”加以馬克思主義改造精神的重要貢獻,使得這種精神發揚光大,具有新的內容。
我們作為被魯迅先生寄予厚望的新青年,要能夠承擔起新的歷史任務,這是我們的責任。
24、胡適
胡適在中國近百年歷史中是個毀譽參半的人物,他祖籍安徽績溪,后赴美國留學。1916年,胡適向陳獨秀主辦的《新青年》投稿,提出了“文學革命”的問題。
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的時候,胡適正陪同杜威先生在上海訪問,當時他們對北京發生的事情一無所知。兩天后,胡適才通過報紙了解到事情的經過。
對于五四愛國運動,胡適認為至少有五大成效。同時他也對“五四運動”提出了批評,認為學生以罷課作為武器進行斗爭,對敵人毫無損害,對自身卻有極大的危害。但是,對學生運動也給予了充分的肯定。
作為新文化的發起與倡導者之一,胡適在中國近現代的文化、教育和政治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五四運動,雖然是一場由學生發起的愛國運動,但它也是中國新民主主義的開始,對中國共產黨的建立和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這場運動的主力是學生和青年,他們的愛國精神、為真理和正義而戰的精神、不畏強暴和黑暗政治精神,值得任何時代的青年和學生學習。
五四青年征文 1
歷史永遠不會被人們所淡忘,而創造歷史的人們,更是值得我們學習。
1919年,是一個劃時代的歷史事件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起點。五四精神在x年后的今天依舊閃爍著耀眼的光芒,凝聚著新一代的青年。五四運動樹立了不朽的歷史豐碑。然而更為彌足珍貴的是它留下的'.寶貴的精神財富。
五四文化是理想的高揚,是創造的噴薄,是情感的自然,是青春的激情和幻想。青春的憂郁和苦悶,青春的直感和率真,青春是繼往開來的偉大力量。
當我踏入這所學校的第一步起,我就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確立了新的目標,加今的理想已不再是兒時的幻想,年輕的翅膀,漸漸學會在風中飛翔,沒有蝶兒翅膀的美麗,也內有雄鷹翅膀的堅強,遨游遼闊蒼穹,已不再是妄想穿越暴風驟雨,也許有一天,我會受傷,但對遠方的向往,我永遠不會彷徨。
在崗位上,等待我的將是各種挑戰。我英勇攀事業高峰,親身經歷實現中華民族全面振興的偉大進程。這是我的光榮與責任,充分發揮敢闖,敢昌,敢于創新的優勢,立足本職,開拓進取,使自己成為各行各業的生力軍。
在校我更應遵紀守法,倡導文明新風,在社會主義建設中,站在風口浪頭,使自己成為時代的弄潮兒。
我清楚地認識到只有加強學習,努力學習才能更好地適應時代發展的客觀要求,做到與時俱進,充分發揮好學,能思,敢為的特點,把自己的人生價值同黨的事業,祖國的命運,人民的意愿有機結合起來,不斷改造世界觀,人生觀。使自己成為“四有“新人,邱結爾用他一生的成功經年告訴我們,成功根本沒有什么秘訣可言。如果真是有的話,就是“堅持到底,永不放棄。”青年是社會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在這個新世紀,我們一定要腳踏實地,開拓進取,不辜負先輩們的努力,成為新世紀的力量!
五四青年征文 2
在五四青年節到來之際,共青團中央與全國青聯于網上向全社會公示了第25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入圍個人或集體名單相關資料,“中國青年五四獎章”是給予當代中國優秀青年的最高榮譽獎項,這個獎的宗旨在于樹立政治進步、品德優秀、貢獻突出的青年典型與模范標桿,更是反映當代新青年的精神風貌、品德修養、價值追求等,為廣大青年們豎起了一面永不倒的.“精神旗幟”和學習榜樣。
在第25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入圍個人名單中有位特殊人物,他的照片只是人物輪廓,沒有實體樣子,照片最顯眼之處就是他的胸前有一面鮮艷的五星紅旗,對于他的介紹雖然只是寥寥幾字,但卻是最令人難忘、最感人肺腑一位“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我們不知道他是誰,但我們知道他是英雄。
五四精神,薪火相傳。一百多年前的五四青年愛國運動在無數熱血青年學生知識分子和廣大工人階級代表們的感召下拉開了序幕,他們勇于探索真理、敢于革舊創新、以創造可愛之中華為己任,用行動詮釋了一代青年當有時代之責任與擔當,并用文字喚醒了一代國人思想上的覺醒與感悟。一百多年后的今天,我們向先輩致敬,傳承五四精神,做朝氣蓬勃的青年一代,更以行動彰顯了新時代新青年當有的“五四精神”。青年強則中華強,青年們肩負著時代的重任,承載著社會的期望,他們是家庭的頂梁支柱,是民族的未來之柱,更是國家的中流砥柱。
五四青年征文 3
花開正好,微風不燥,轉眼之際,又到了一年的五月之際,此時腦海中不禁響起了一首激昂的歌,一首關于人生正好激情四射的屬于青春的歌,“我們是五月的花海,用青春擁抱時代,我們是初升的太陽,用生命點燃未來 ”,在這個熱情激揚的五月,讓我們一起揚帆起航,放飛充滿活力的青春吧!
時值五月,不由的想問,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應該要有什么樣的.精神?是那星星點點卻永不熄滅的.心中信仰嗎?是為了自由獨立而敢于奮斗的堅持嗎?我想應該都是吧。一百年前的五月,一群意氣風發的青年用自己的熱血與生命驅逐了那無盡的黑暗,為祖國爭取了光明,為國家獨立和富強拼盡熱血的付出精神,是青年為我們的祖國譜寫出了壯麗詩篇,這是屬于青年的精神,那時有人曾經說過:“中國碰上了數千年來未有之變局”,我想,這句話說的正是那群熱血的人,他們的精神永遠值得我們每個人學習。
在高速發展的世界中,我們生活的世界也正在面臨從所未有的變局,作為中國人,無論是少年,青年,中年還是老年,都應該學習五四的精神,點亮自己心中所應該堅持的信仰,弘揚五四精神, 繼往開來,創造屬于我們的新時代。
青春是足跡,夢想叫遠方,未來的我們不迷茫,未來的世界,一定會因為我們的熱血奮斗而改變著模樣!
五四青年征文 4
"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不錯的,我們應該珍惜這一段短暫的時光,努力奮斗,彰顯時代風采,使青春時光變得充實,快樂。青春的時光這么短暫,而現在又處于黃金時代的我們又要怎樣擔當起青春的使命呢?
我們要擔當起青春的使命,就要知道青春的使命是什么。從個人的成長和發展來看,青春的使命是不斷的獲取新知和收獲經驗,為以后的人生打下堅不可摧的基礎;從服務國家和人民的角度看,我們要將最火熱的青春獻給最偉大的共產主義事業。當然,今天的學習也是為將來打下基礎。
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我們應肩負起歷史賦予我們的使命,努力學習,積極奮斗,奮發圖強,為實現"兩個100年的.目標"做出貢獻,為服務人民做出貢獻。
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我們不能被電子產品所誘惑。合理的利用他們了解歷史,憧憬未來。
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我們應該拓寬視野,有一句話說得好,"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行萬里路,再讀萬卷書"。我們在做到讀書的同時,也要到外面的世界看一看,積累經驗使自己的見識更廣,閱歷更加豐富。
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我們應趁早明確自己將來奮斗的方向,沒有目標的青春像沒有方向的小船,在大海中東走西走,最終也不會到達自己想要到達的目的地。
我認為青春的使命是確立自己將來的奮斗方向,多讀書去旅行,最后到為國家和人民作出貢獻,如果做到了以上的全部,那么你就完美詮釋了青春是什么,青春的使命是什么。這段青春的時光雖然很短暫,我們要趁這段時光沒有被時間的洪流卷走之前,努力奮斗,為將來祖國的建設做出貢獻!
五四青年征文 5
青年人是祖國的未來,是祖國的笑臉。
1919年的“五四”運動,是中國現代一件劃時代的大事,它標志著中國工人階級作為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歷史舞臺,標志著舊民族主義革命的結束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開創了嶄新的歷史局面。
現在距離“五四”運動已經有75個年頭,這個長期的艱巨征程,是以“五四”運動為起到,今天的我們務必牢記。
然而革命遠未結束,這也是我們在今天更有必要紀念“五四”運動的原因。“五四”運動首先是一個青年運動,熱血青年成為革命的`先鋒隊。這些青年學生、知識分子不是兩耳不聞窗外事的書呆子、極利主義者,他們熱愛祖國,以天下為己任,在國家面臨海外列強橫行之際,用青春和熱血開創了嶄新的時代而無愧于自己的人生。今天的我們就是要學習“五四”青年學子的愛國精神,關心國家的前途和命運,以天下為己任,把自己的人生和祖國緊密聯系在一起,而不只是關心個人的狹小天地、貪圖安逸。
做進步的愛國青年就要感受時代的.脈搏,就要對當前的中國社會有清醒的認知,今天的青年人存在著一個嚴重的問題——信仰缺失,當然,這不只是青年人自身的問題。但沒有信仰并不妨礙青年人用實際行動愛國。在這次行動中,青年人終于看清了帝國主義的真實嘴臉,借此也有大批青年反思自己已經形成的許多認識,從而真正的認識現實認識歷史,信仰就存在于這種探索中。
進步的青年必有崇高的理想。而這崇高的理想,莫過于建立一個自由平等、公平公正、幸福和諧的社會。這樣的社會與我們現在中國現狀有怎樣的距離?這些需要我們青年人自己來找答案。
紀念“五四”運動,就必須從“五四”運動開始沿著中國革命的足跡走到今天。在這條革命征程中,我們的先輩們為了心中的共產主義理想,拋頭顱灑熱血,披荊斬棘,歷經千難萬險,留下了寶貴的經驗和教訓,這些經驗和教訓是值得我們青年人去認真吸取的寶貴營養。
我們青年人要有愛國之心,與祖國同呼吸共命運,因為我們是祖國的笑臉!
五四青年征文 6
紀念五四并不是一句空話,也不是裝腔作勢,記憶涌上心頭,潛藏在心中的信念依舊堅定。我們要牢記那個年代的英雄,更要記住那個年代的精神;我們要牢記那個時代青年們的強國夢,更要記住那個時代青年們不屈不撓的英勇。如今的社會穩定,但我們新一代的青少年們也需要謹記五四精神。
謹記五四的什么精神?拼搏精神。
青春是什么?青春不僅僅是擁有年輕歲月。它也可以擁有昂揚斗志,揮灑著汗水,用血肉去拼搏,用青春去爭奪,用精神去奮斗,最后迎來一生的灑脫。這是青春應有的樣子。青春洋洋灑灑是幾萬字,用拼搏去譜寫人生中最輝煌的文章。
雨果說過:“青春是生命的春天。”青春本來就是富有激情的一個時代,每個人都像長在懸崖邊上的花朵,都在拼搏著,頑強的生活,在人生的頂峰綻放——自己的個性與風采。在今天這個充滿競爭的時代,我們不應該優柔寡斷,瞻前顧后。
執著與拼搏,青春與奮斗。
我們是在人生的'戰場中,手持著槍,血戰青春。所以我們更應該謹記五四精神,奮發圖強,腳踏實地的向人生的未來出發。
青春就像一輛出租車,盡管我們并不清楚這輛出租車會開往哪里,但坐車總比步行會先到達終點。未來是終點——青春的終點,雖然我們仍不清楚,終點會何時到達,但在最適合的年紀拼一把總比什么都不做要好的多。
每個人的青春都是稚嫩的,會有理想,也會倔強的去實現理想,把它放在心底最柔軟的一方天地,每當人們問起你,你都會小心翼翼的指著那個地方說:“那是我的理想。”為了自己的理想總會需要拼搏與奮斗,無數個日日夜夜,都在奮斗。無數個年年月月,也在奮斗。青春不是為了他人,而是為了自己,青春需要的是激情四射,而不是枯燥無味。青春既要拼搏,也要快樂。
因為我有青春,所以青春是動力。
虛偽的青春太做作,平庸的青春太單調。這些我都不要,誰也說不定,在你拼搏的時候,金色年華會青睞你一眼呢?我們的人生從頭到尾都只有一次青春的光臨,所以青春不容失敗。
為創造更好的明天,讓我們使出無限的力量繼續加油。
我與青春齊奮斗,攜手同看山河好。
【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事跡】相關文章:
“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先進事跡06-05
五四獎章獲得者主要先進事跡06-13
中國青年五四獎章事跡個人心得04-28
企業五四青年獎章獲得者事跡材料04-06
五四青年獎章獲得者事跡材料(通用11篇)03-30
五四青年獎章獲得者事跡材料(通用13篇)04-17
中國青年五四獎章學習心得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