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事跡(范例12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對事跡都再熟悉不過了吧,事跡有兩種用途:一是宣傳典型,二是評選先進。那么相關的事跡到底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科學家事跡,歡迎大家分享。
科學家事跡1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重視保持口腔清潔、預防牙齒疾病的國家。據河南安陽殷墟出土的甲骨文記載,遠在公元前13世紀的殷商奴隸制社會,古人就對口腔疾病有了比較詳盡的記錄。但限于當時人們的認識水平,把牙齒患病的原因統統歸于鬼神所起的作用,自然也就不會想到用刷牙來防治牙齒疾病了。
進入封建社會,一些醫生明確指出:受了風和吃了東西后不漱口,是引起齲牙的原因。于是,從公元20xx多年前起,中國人就有了漱口的習慣。如《禮記》中就有:“雞初鳴,堿畬漱”的記載。不過,單憑漱口是不能將牙齒上的污垢、食物殘渣等完全去掉的'。因此,古人又想出了用手指或柳枝揩齒來清潔牙齒。
在敦煌壁畫中有一幅《芳度叉頭圣圖》的畫,上面畫著一個和尚,為了清潔牙齒,正蹲在地上,左手拿著漱口的水瓶,用右手中指在揩他的前齒。這說明,至少在唐代,我國人民就有了揩齒這種衛生習慣。柳枝揩齒是用牙刷刷牙的先驅。在唐代,人們將柳枝的一端用牙咬成刷子狀,然后蘸藥水來揩齒。到了宋代,有人主張每天至少要揩齒兩次,早晚各一次。考古發現,在遼代應歷九年即公元959年的古墓中,有2排8孔的植毛牙刷,說明我國當時在口腔衛生方面的已經很先進。我國最早發現的這一牙刷,比歐洲的牙刷至少早600百年。
1490年,中國制造的牙刷其清潔面垂直于刷柄,用從西伯利亞野豬肩胛部位割下的毛,植入竹柄上制成。當時的歐洲還處于用手指或亞麻布浮石粉擦牙的階段。可見中國制造牙刷的工藝當時在世界上是非常發達的。直到清代,一名法國傳教士來到中國,看到中國的牙刷大為驚奇,并將樣本和制作工藝帶回歐洲。
科學家事跡2
很多同學都有自己崇拜的科學家,如:發明電話的諾貝爾;發明原子彈的愛因斯坦;發明孔燈的諸葛亮和發明固定連續攝影機的馬萊……
我崇拜的科學家而是發明了電燈的愛迪生。
在愛迪生小時候,別人都叫他阿爾。小時候的阿爾很愛發問,常常問一些奇怪的問題讓人覺得很煩,家人也好,路上的'行人也好,都是他發問題的對象,如果他對于大人的答復感到不滿時就會親自去實驗,例如有一次阿爾看到了一只母雞在孵蛋,他就問媽媽為什么母雞總是成天坐在那里呢?媽媽就告訴他母雞在孵蛋,阿爾便想如果母雞可以那我也一定可以,過了幾天爸爸媽媽發現阿爾一直蹲在木料房里,不知道在做什么,當家人發現阿爾在孵蛋的時候每個人都捧腹大笑了起來……
八歲的時候阿爾就去上小學了,可是他只上三個月的課就退學了,阿爾在上課的時候,媽媽常被叫到學校去跟老師說話,這是因為阿爾常常提出一些老師認為很奇怪的問題,老師認為他是一個低能兒童,于是媽媽就決定自己來教導阿爾,并決心把阿爾教成一位偉大的天才,就這樣阿爾便開始了他的自學課程,阿爾被媽媽教的很好,后來阿爾也得到了允許,可以在地下室里設置一個實驗室,為了不讓別人亂動他的實驗品,阿爾還想出妙計,就是在每一個實驗品的瓶子上貼上毒藥標簽。
愛迪生從小就喜歡用他那與眾不同的大腦袋思考一連串的問題。他看到鐵匠將鐵在熊熊的烈火中燒紅,然后錘打成各式各樣的工具時,就晃著大腦袋提出一個又一個問題:火是什么東西?火為什么會燃燒?火為什么是紅的?火為什么這么熱?鐵在火中被燒之后為什么會發紅?鐵紅了為什么就軟了?回到家,小愛迪生在自家的木棚里開始了他最初的實驗。他抱來干草,并將其點燃,他想弄明白火究竟是什么。然而,小愛迪生的第一次實驗就引來了一場火災,將家中的木棚燒掉了。
看到這里,我感到非常慚愧。因為我做事情沒有像愛迪生這樣堅持不懈:每次,我做數學作業時碰到了一點點難處,心里就會想:管他呢,這題我回家再做!就這樣,許多難題都是媽媽親手幫我解決的,我根本沒有去做。現在,我感到非常的后悔。
這幾件愛迪生小時候的故事告訴我們:做任何事情都要付出努力才可以成功。同學們,你們一定要記住哦!
科學家事跡3
荷蘭有位名叫楊瑞恩的眼鏡匠,每天都忙著磨鏡片。
有一天,調皮的孩子們把磨好的鏡片帶到二樓去玩。有個孩子把兩片鏡片疊起來看東西,驚奇地大叫著:
“多奇怪呀,那么遠的鐘樓怎么跑到眼前來了?”
孩子們輪流看著,一個個都驚奇地叫起來。
楊瑞恩聽到孩子們的叫嚷,跑到樓上來,拿過重疊的鏡片一看,頓時驚呆了:明明是在遠處的鐘樓,怎么會一下子跑過來了呢?
孩子們的意外發現,引起了楊瑞恩的研究興趣。經過不斷的鉆研和改進,他終于發明了望遠鏡。
牛頓從事科學研究時非常專心,時常忘卻生活中的小事。有一次,給牛頓做飯的老太太有事要出去,就把雞蛋放在桌子上說:“先生!我出去買東西,請您自己煮個雞蛋吃吧,水已經在燒了!”
正在聚精會神地計算的牛頓,頭也不抬地“嗯”了一聲。老保姆回來以后問牛頓煮了雞蛋沒有,牛頓頭也沒抬地說:“煮了!”老太太掀開鍋蓋一看,驚呆了:鍋里居然煮了一塊懷表,雞蛋卻還在原地放著。原來牛頓忙于計算,胡亂把懷表扔到了鍋里。
牛頓一人在家中的果園中,由于邊走路邊思考問題,無意間撞到園中的蘋果樹,這時一個蘋果正好砸在牛頓的頭上。牛頓突然從問題中醒悟過來,撿起了蘋果,這時他又陷入一個問題:為什么蘋果會落到地上,而不是飄上天空。最終牛頓提出一個最簡單的.現象產生的舉世定律:萬有引力。
幾十年前,波蘭有個叫瑪妮雅的小姑娘,學習非常專心。不管周圍怎么吵鬧,都分散不了她的注意力。
一次,瑪妮雅在做功課,她姐姐和同學在她面前唱歌、跳舞、做游戲。瑪妮雅就像沒看見一樣,在一旁專心地看書。姐姐和同學想試探她一下。她們悄悄地在瑪妮雅身后搭起幾張凳子,只要瑪妮雅一動,凳子就會倒下來。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了,瑪妮雅讀完了一本書,凳子仍然豎在那兒。從此姐姐和同學再也不逗她了,而且像瑪妮雅一樣專心讀書,認真學習。瑪妮雅長大以后,成為一個偉大的的科學家。她就是居里夫人。
年春天,愛因斯坦已16歲了。根據德國當時的法律,男孩只有在17歲以前離開德國才可以不必回來服兵役。由于對軍國主義深惡痛絕,加之獨自一人呆在軍營般的路易波爾德中學已忍無可忍,愛因斯坦沒有同父母商量就私自決定離開德國,去意大利與父母團聚。
但是,半途退學,將來拿不到文憑怎么辦呢?一向忠厚、單純的愛因斯坦,情急之中竟想出一個自以為不錯的點子。他請數學老師給他開了張證明,說他數學成績優異,早達到大學水平。又從一個熟悉的醫生那里弄來一張病假證明,說他神經衰弱,需要回家靜養。愛因斯坦以為有這兩個證明,就可逃出這厭惡的地方。
誰知,他還沒提出申請,訓導主任卻把他叫了去,以他敗壞班風,不守校紀的理由勒令退學。
愛因斯坦臉紅了,不管什么原因,只要能離開這所中學,他都心甘情愿,也顧不得什么了。他只是為自己想出一個并未實施的狡猾的點子突然感到內疚,后來每提及此事,愛因斯坦都內疚不已。大概這種事情與他坦率、真誠的個性相去太遠。
科學家事跡4
郭永懷是我國近代力學事業的開拓者之一。他和錢學森、周培源、錢偉長等一道,規劃了我國高等學校力學專業的設置。他和力學家們運籌帷幄,認真研究了近代力學的發展方向,制定了學科的近期發展規劃和遠期奮斗目標,使我國力學學科的面貌大為改觀,特別是近代力學科學一起步就有很高的基準,只短短的幾年功夫,在某些方面就已接近于世界先進水平。
早在回國以前,郭永懷就同談鎬生探討過回國后如何培養力學人才的問題。回國后,他始終把培養科技人才當作頭等大事來抓。
1956年,我國恢復建立研究生制度。郭永懷積極籌劃力學所的研究生培養。在第一批招生中,他一人就帶了5名研究生,以后又親自帶過幾批。他主張:培養人才要“言教、身教,以身教為主”。在教學和科研中,他自己做表率,經常同年輕人一道解決一個個具體的技術問題。在培養研究生和助手時,他注重使他們在理論分析和實驗研究兩個方面都得到提高。他對年輕人的指導和幫助是啟發式的、循序漸進的,重點強調掌握科研方法,提高科研本領,而不僅僅是解決某些具體問題。在他的培養下,研究生中有不少已成為所級學術領導人或博士研究生的導師。
1957年,郭永懷和錢偉長組織并領導了清華大學力學研究班。他除負責研究班的日常組織工作外,還親自執教,講授流體力學概論。開課前,他把輔導教員找來,親自帶領他們到有關高等院校的實驗室參觀,對一些關鍵問題給予一些啟示,再讓他們為課程安排一個實驗計劃,使這門課做到理論聯系實際。臨畢業前,郭永懷親自指導安排學員們的畢業論文題目,并設法每周都同輔導教員和學員碰頭,了解進展情況,幫助解決問題。清華大學力學研究班前后共辦了三屆,畢業生達290多名。現在這些學員分布在全國各地的各個部門,特別是在國防科研單位和重點院校的力學系或力學專業教研室,他們起著頂梁柱的作用。
郭永懷在培養人才方面不遺余力。1958年,他兼任中國科技大學化學物理系主任和北京大學數學力學系教授,講授高速邊界層。執教中,每堂課都凝結了他的心血。他評論和分析學者們成功與失敗的經驗,使初入門的研究人員都深受啟發,甚至終生受用。在講到求解各種形式的N—S方程時,他總是眉飛色舞,侃侃而談,指出采用什么樣的變換有希望獲得成功,走哪一條路是徒勞的,會遇到什么問題,癥結何在。凡聽過他課的`人都感到回味無窮。陸士嘉也常常趕來聽郭永懷的講課。她當時曾評價說:“只有他能講得這樣傳神。”
郭永懷是一位優秀的教育家。他將自己比作一顆石子,甘愿為青年人的成長鋪路。他深感大批培養優秀人才是我國科技事業發展的重要保證。培養學術接班人這一艱巨任務在他的工作安排上占有突出的地位。他的一言一行都體現了這一點。1961年,他曾寫道:“當前的打算是早日培養一批骨干力量,慢慢形成一支專業隊伍。”隨后他欣慰地說:“由于幾年的工作,已經見到效果。”獻身我國的核武器事業
1960年5月,郭永懷被調到核武器研究院(九院),并兼任該院副院長。他在處理好力學所日常工作的同時,把大量精力花費在研制核武器這項對我國政治、國防和科技發展有重大意義的事業中。在原子彈研制初期,郭永懷主要負責力學方面的領導工作。
在原子彈理論探索階段,郭永懷對一些關鍵問題的解決作出了重大貢獻。例如,當時在第一顆原子彈采取什么樣的引爆方式上存在不同意見,郭永懷通過比較兩者的優劣,大力支持“爭取高的,準備低的”的方針,即以較高級的“內爆法”作為主攻方向。又如,在炸藥爆轟波的理論計算上,郭永懷正確地提出用一維特征線法進行,解決了一大批理論和技術難題。為了使大家了解爆轟學,郭永懷還親自講授了爆炸力學。
在爆轟物理試驗過程中,郭永懷經常深入試驗現場,指導工作并協助開展試驗。當時,為確定原子彈爆轟聚焦技術方案,爭論是很熱烈的。年輕的物理學家陳能寬提出了一個難度和風險都很大、但卻能少走彎路的聚焦方案。許多人對此持懷疑態度。郭永懷從力學角度反復估算,大膽支持采納這個方案。為了配合爆轟試驗,郭永懷還指導設計部人員進行不同試驗元件的結構設計,使爆轟試驗得以順利進行。
郭永懷十分重視并經常在九院的會議上反復強調核彈的武器化和系列化,指出要努力做好核武器的后期發展工作。在此后的進程中,他一直負責總體結構設計、外型設計以及環境模擬實驗的指導與把關。他很早就安排了一系列與武器化有關的預研課題,包括結構設計、外型設計、飛行彈道、物理引信、環境試驗項目與設備等。在彈體結構設計中,郭永懷提出了許多獨特的設想,包括薄殼結構、通用核航彈等。它們都在后來的工作中逐步得以實施,對核武器的輕型化、實戰化和系列化以及新原理實驗具有重要的意義。
在環境試驗方面,郭永懷在建立我國核武器環境試驗設備及分析研究上起了主導作用。他從技術人員的配備、課題的安排、試驗項目的確定和試驗設備的籌建等多方面入手,使我國有了一整套大型、精密、試驗范圍較廣的設備,包括沖擊、噪聲、振動、過載、溫濕度、霉菌、鹽霧的組合試驗設備和大型離心試驗機等。他還親自出馬,找有關單位協商研制專門設備。
郭永懷的科研眼光長遠,在他心中始終裝著武器化階段的長遠計劃。他提出動態環境試驗要開展隨機振動、高速沖擊和噪聲試驗。為了提高核武器的適應性,他提出開展拓寬溫度試驗。九院當時分工不分家,郭永懷的注意力也常常超出力學領域之外。他特別關心“安全論證”課題的研究。“安全論證”就是研究當飛機投下核武器后,能否以及怎樣安全躲過光輻射、沖擊波的威脅。為了保證絕對安全,郭永懷極力主張理論計算與模型空投試驗結合進行。為此他還親自過問并參與計算核航彈和氫彈空投過程中的飛行彈道、傘—彈彈道特性。在他的倡導下,經過嚴格的計算與分析,每次核試驗飛機都安全返航。
他對我國核武器事業的貢獻是多方面的。例如,他對核武器系列化發展提出許多建議和設想;他指導進行了反潛核武器的水中爆炸力學研究、水洞試驗以及調研工作;對研究發展潛地導彈也作出了貢獻。此外,郭永懷還應兩彈結合時期的需要,對我國核武器科研體制提出了重要設想。
1968年10月,郭永懷再次赴青海,籌劃我國第一顆導彈熱核武器試驗工作。在離開青海之前,他對這次國家試驗進行過評價發言。當時,試驗的理論方面有“過早點火幾率”問題;實驗方面有設計內球新結構問題;材料加工方面正考慮產品自熱和裝配貯存問題;在整體系統方面有“彈、傘、機”的協同配合問題。郭永懷從這次熱試驗的準備情況瞻望1969年和以后的任務,大膽提出今后設計要重新考慮上述各方面的問題,為我國核武器的機動、安全、和小型化指明了方向。12月5日,郭永懷從蘭州乘飛機返京。當飛機在北京機場著陸時,發生了一等事故,郭永懷不幸以身殉職。
郭永懷為我國的力學事業、國防科技事業貢獻了畢生精力。他在回國后的短短12年時間里所做的工作之多令人嘆服。他參與了我國小型地空導彈、氫氧發動機和反導導彈的研制;他翻譯并出版了普朗特的名著《流體力學概論》,組織翻譯了《爆炸力學》;他擔任了《力學學報》和《力學譯叢》兩個雜志的主編;他是中國力學學會理事和中國航空學會副理事長。郭永懷的學術成就和高尚品德受到人們的敬仰和欽佩。為了紀念他,中國科學出版社分別于1982年和1990年出版了《郭永懷文集》和《郭永懷紀念文集》。1988年12月5日,在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大院東側綠蔭叢中為郭永懷樹立了一尊漢白玉雕像。郭永懷的光輝形象將永存人間。
科學家事跡5
燈是人類征服黑夜的一大發明。19世紀前,人們用油燈、蠟燭等來照明,這雖已沖破黑夜,但是仍未能把人類從黑夜的限制中徹底解放出來。只有發電機的誕生,才使人類能用各色各樣的電燈使世界大放光明,把黑夜變為白晝,擴大了人類活動的范圍,贏得更多時間為社會創造財富。
真正發明電燈使之大放光明的是美國發明家愛迪生。他是鐵路工人的孩子,小學未讀完就輟學,在火車上賣報度日。愛迪生是個異常勤奮的`人,喜歡做各種實驗,制作出許多巧妙機械。他對電器特別感興趣,自從法拉第發明電機后,愛迪生就決心制造電燈,為人類帶來光明。
愛迪生在認真總結了前人制造電燈的失敗經驗后,制定發詳細的試驗計劃,分別在兩方面進行試驗:一是分類試驗1600多種不同耐熱的材料;二是改進抽空設備,使燈泡有高真空度。他還對新型發電機與電路分路系統等進行了研究。
愛迪生將1600多種耐熱發光材料逐一地試驗下來,唯獨白金絲性能量好,但是白金價格貴得驚人,必須找到更合適的材料來代替。1879年,幾經實驗,愛迪生最后決定用炭絲來作燈絲。他把一截棉絲撒滿炭粉,彎成馬蹄形,裝到坩鍋中加熱,做成燈絲,放到燈泡中,再用抽氣機抽去燈泡內空氣,電燈亮了,竟能連續使用45個小時。就這樣,世界上第一批炭絲的白熾燈問世了。1879年除夕,愛迪生電燈公司所在地洛帕克街燈火通明。
為了研制電燈,愛迪生在實驗室里常常一天工作十幾個小時,有時連續幾天試驗,發明炭絲作燈絲后,他又接連試驗了6000多種植物纖維,最后又選用竹絲,通過高溫密閉爐燒焦,再加工,得到炭化竹絲,裝到燈泡里,再次提高了燈泡的真空度,電燈竟可連續點亮1200個小時。電燈的發明,曾使煤氣股票3天內猛跌百分之十二。
繼愛迪生之后,1909年,美國柯進而奇發明了用鎢絲代替炭絲,使電燈效率猛增。從此,電燈躍上新臺階,日光燈、碘鎢燈等形形色色的燈如雨后春筍般登上照明舞臺。
燈使黑暗化為光明,使大千世界變得更光彩奪目,絢麗多姿。
科學家事跡6
隨著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科技的進步,電池已經深入到我們工作、學習和生活中的每一個角落,如計算器、鬧鐘、電蚊拍、手電筒、 Mp3、手機等,都需要電池才能工作。其用量越來越大,生產量也就越來越大——目前,全國生產電池的企業有1400多家,每年生產電池約140億節;但據了解我國電池的回收率還不足2%。因此,加強廢舊電池的回收、管理以及開發廢舊電池已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嚴峻問題之一。
據說電池的歷史非常的悠久,世上最古老的電池起源于大約200年前,而這個被叫做“巴格達電池”的`電池,現在還保存在伊拉克首都的博物館內。
1791年,意大利物理學家法尼發現了以全金屬片接觸青蛙肌肉事會有肌肉收縮的現象,他誤以為那是青蛙肌肉所產生的動物電流所致;1800年意大利物理學家伏特發明了伏特電池。他透過不同的全金屬片之間所產生的電位差作為電流。伏特電池可以說是當代電池的起源,其后由大衛與法拉第等科學家的努力,建立了電池學與電池的基礎。
科學家事跡7
愛迪至12歲時開始他艱苦的闖蕩生涯,他作過火車上的報童,學會了發報技術,到過波士頓、紐約,一直到24歲時才有了自己的工廠和美滿幸福的家庭,愛迪生在1878年時宣布要發明一種光線柔和、價格便宜的安全電燈。為了找到合適的燈絲,愛迪生試驗過硼、釕、鉻、碳精以及各種金屬合金,共1500多種材料,歷時13個月,但是都沒有成功。一些人吹起了冷風,說愛迪生這次是“吃進了自己啃不動的東西”。
一個曾經在愛迪生那里工作過的物理學家稱這個試驗是“大海撈針”。但是,愛迪生不怕失敗,堅持試驗,下決心要從大海中撈起針來。功夫不負有心人。1879年10月10日星期天下午5時,愛迪生點亮了用碳化棉絲作燈絲的燈泡,他親自觀察和做記錄。
這一次,燈泡明亮、穩定,1小時、2小時、3小時、……燈泡一直亮著。從19日、20日到21日,沒有一個人去休息。直到21日下午2時,當點燃到第45個鐘頭的時候,愛迪生叫助手把電壓加高一點,燈泡更亮了。又過了幾分鐘,燈絲終于燒斷了。12月21日,紐約先驅論壇報用整版篇幅詳細報道了燈泡試驗成功的消息。愛迪生獲得了全部專利,人們公認白熾燈是由他發明的。1879年除夕,愛迪生把60個燈泡點亮了掛在門羅公園里,當時下著大雪,竟有2500多人頂著大雪來參觀。
愛迪生是一個講究實際的人。他的座右銘是:“我探求人類需要什么,然后我就邁步向前,努力去把它發明出來。”有人說,發明是命運的產物,愛迪生是天才。愛迪生卻感嘆地說:“天才,百分之一是靈感,百分之九十九是血汗!”
當有人問他在發明燈泡的1萬次失敗期間是怎樣堅持下去的時候,他說,在這個過程中他從未失敗過;相反,他找到了1萬種無效的'方法。他一生中寫下的3350本詳細記錄發明設想、實驗情況的筆記,就是這段話的有力佐證。愛迪生77歲那年有人問他:“您什么時候退休?”
他脫口而出說:“在我出殯前的那一天!”有一次,有人半開玩笑地問愛迪生:“您是否同意給科學十年休假?”愛迪生嚴肅地回答說:“科學是一天也不會休息的,在已經過去的億萬年間,它每分鐘都在工作,并且還要這樣繼續工作下去。”的確,愛迪生實踐了自己的諾言,他已經80多歲了,為了“做出更多的發明”,仍在勤奮地工作,致力于從本國的雜草中提取膠乳。
科學家事跡8
1592年,意大利著名生物學家伽俐略創制成功第一支溫度計。那是一根有刻度的直形細長玻璃管,封閉的一端呈球形,未封閉的一端插在水里;當周圍的氣溫發生變化時,管內水柱的高低也隨之發生變化,由此得知氣溫的高低。但是,由于水是露在大氣里的。水柱的升降除受氣溫的影響外,還受到大氣壓的.影響,因而僅憑水柱高低測量氣溫的變化往往欠準確性。為了解決這一問題,1654年,伽利略的學生改用酒精代替水,制成一種不受大氣壓影響的溫度計,并首次被意大利醫學教授圣托里奧用于測量人的體溫。大約10年后,意大利人阿克得米亞又用水銀代替酒精制成另一種溫度計,從此,這種溫度計開始被廣泛應用于臨床診斷。雖然水銀溫度計被廣泛應用于臨床中,但人們又發現它有許多不方便的地方。于是,在1867年,英國倫敦的一位名叫奧爾巴特的醫生根據測量人的體溫的特點和需要,又研制出一種專門用于測量人或動物體溫的溫度計,至此,體溫計才正式誕生,并一直被沿用至今。
當然,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體溫計也在不斷地被革新換代。1984年,芬蘭的一位醫療器械設計師又發明了更方便、準確的電子體溫計。隨后不久,美國的一家醫療器械公司又發明研制出一種專用于嬰兒的奶嘴式體溫計。可以預言,在高新科技飛速發展的明天,一定會研制出更先進、更科學、更準確的新型體溫計。
科學家事跡9
史蒂芬科學家霍金(Stephen Hawking)於1942年1月8日生於牛津,那一天剛好是伽利略逝世三百年。可能因為他出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時代,所以小時候對模型特別著迷。他十幾歲時不但喜歡做模型飛機和輪船,還和學友製作了很多不同種類的戰爭游戲,反映出他研究和操控事物的渴望。這種渴望驅使他攻讀博士學位,并在黑洞和宇宙論的研究上獲得重大成就。
科學家霍金十三、四歲時已下定決心要從事物理學和天文學的研究。十七歲那年,他考到了自然科學的'獎學金,順利入讀牛津大學。學士畢業后他轉到劍橋大學攻讀博士,研究宇宙學。不久他發現自己患上了會導致肌肉萎縮的盧伽雷病。由於醫生對此病束手無策,起初他打算放棄從事研究的理想,但后來病情惡化的速度減慢了,他便重拾心情,排除萬難,從挫折中站起來,勇敢地面對這次的不幸,繼續醉心研究。
七十年代,他和彭羅斯證明了著名的奇性定理,并在1988年共同獲得沃爾夫物理獎。他還證明了黑洞的面積不會隨時間減少。1973年,他發現黑洞輻射的溫度和其質量成反比,即黑洞會因為輻射而變小,但溫度卻會升高,最終會發生爆炸而消失。
八十年代,他開始研究量子宇宙論。這時他的行動已經出現問題,后來由於得了肺炎而接受穿氣管手術,使他從此再不能說話。現在他全身癱瘓,要靠電動輪椅代替雙腳,不但說話和寫字要靠電腦和語言合成器幫忙,連閱讀也要別人替他把每頁紙攤平在桌上,讓他驅動著輪椅逐頁去看。
科學家霍金一生貢獻於理論物理學的研究,被譽為當今最杰出的科學家之一。他的著作包括《時間簡史》及《黑洞與嬰兒宇宙以及相關文章》。雖然大家都覺得他非常不幸,但他在科學上的成就卻是在他在病發后獲得的。他憑著堅毅不屈的意志,戰勝了疾病,創造了一個奇蹟,也證明了殘疾并非成功的障礙。他對生命的熱愛和對科學研究的熱誠,是值得年輕一代學習的。
科學家事跡10
認為幾何是埃及人從實踐經驗中歸納總結出來的,它的希臘文原義是“測地術”。當時,橫貫埃及的尼羅河每年都要泛濫,沖毀地界,人們在水退之后必須重新丈量、分配土地,幾何學便在這種年復一年的測量中得以萌發、成長起來。公元前7世紀到公元前6世紀之間,希臘賢之一的泰勒斯創立了希臘幾何學。泰勒斯青年時代進行過多次旅行。曾在埃及居信過一段時間,他認真學習埃及人的數學知識,在測地術的基礎上創立了幾何學。居說,他在那沒有登上金字塔就算出了胡夫金字塔高131米,使當地的司祭們大為震驚,博得了埃及國王的賞識。他的測算是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質作出的。泰勒斯回到故鄉米勒都斯后,建立一所學校來傳授他的數學和其它科學知識。泰勒斯以后,希臘許多數學家和哲學家對幾何學又作了修改、補充和發展。
公元前330年,歐幾里德在雅典誕生了。他做過柏拉圖的學生,后擔任亞歷山大大學數學教授,建立了以他為首的數學學派。他把大地和蒼天轉化為一幅由錯綜復雜的圖形所構成的龐大圖案,又運用驚人的智慧把這個圖案拆開,分解為簡單的組成部分:點、線、角、曲線、平面、立體。把一幅無邊無際的圖卷,譯成初等數學的語言,也就是歐幾里德幾何學。他的幾何學創立后,身邊聚集了許多慕名而來的學生,其中既有窮人的孩子,又有富家子弟,甚至還有國王。
學生們都很尊敬歐幾里德,簡直把他當作偶像來崇拜,因為他“像一個父親那樣教導他們”。當然,也有一些趨炎附勢之徒來跟他學幾何,歐幾里德對他們非常鄙視。一次,一個貴族子弟學了第一定理后,急不可耐地問他:“學習幾何學究竟有什么用呢?”見歐幾里德沒有理睬,他以為老師沒有聽見,就又重復了一遍。歐幾里德轉過身對仆人說:“快拿一些錢給這位先生吧,他沒有錢是不肯學的!”公元前3世紀,歐幾里德的'杰出著作《幾何原本》問世了。他在總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用公理代的方法建立了一座宏偉的幾何學大廈。該書問世后,曾以手抄本的形式廣泛流傳了一千八百多年;印刷術出現后,它又被翻譯成全世界各種文字,我們在中學里所學的平面幾何與立體幾何知識,其主要內容就是來源于兩千年前的這本書。
科學家事跡11
史蒂芬·威廉·科學家霍金(英文名StephenWilliamHawking),1942年1月8日在英國牛津出生[1],當天正是伽利略逝世300年忌日。人稱宇宙之王。曾先后畢業于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并獲劍橋大學哲學博士學位。他之所以在輪椅上坐了46年,是因為他在21歲時就不幸患上了會使肌肉萎縮的盧伽雷氏癥,演講和問答只能通過語音合成器來完成。他是英國劍橋大學應用數學及理論物理學系教授,當代最重要的廣義相對論和宇宙論家,是本世紀享有國際盛譽的偉人之一,被稱為在世的最偉大的科學家,還被稱為宇宙之王。1942年1月8日生于英國牛津的科學家霍金剛好出生于伽利略逝世300周年紀念日之時。70年代他與彭羅斯一起證明了著名的奇性定理,為此他們共同獲得了1988年的沃爾夫物理獎。他因此被譽為繼愛因斯坦之后世界上最著名的科學思想家和最杰出的理論物理學家。他還證明了黑洞的面積定理,即隨著時間的增加黑洞的面積不減。這很自然使人將黑洞的面積和熱力學的`聯系在一起。1973年,他考慮黑洞附近的量子效應,發現黑洞會像黑體一樣發出輻射,其輻射的溫度和黑洞質量成反比,這樣黑洞就會因為輻射而慢慢變小,而溫度卻越變越高,它以最后一刻的爆炸而告終。黑洞輻射的發現具有極其基本的意義,它將引力、量子力學和統計力學統一在一起。
科學家事跡12
斯蒂芬.科學家霍金,是本世紀享有國際盛譽的偉人之一,現年60歲,出生于伽利略逝世周年紀念日,劍橋大學應用數學及理論物理學系教授,當代最重要的廣義相對論和宇宙論家。70年代他與彭羅斯一道證明了著名的奇性定理,為此他們共同獲得了1988年的沃爾夫物理獎。他因此被譽為繼愛因斯坦之后世界上最著名的科學思想家和最杰出的理論物理學家”。他還證明了黑洞的面積定理。科學家霍金的生平是非常富有傳奇性的,在科學成就上,他是有史以來最杰出的科學家之一。他擔任的職務是劍橋大學有史以來最為崇高的教授職務,那是牛頓和狄拉克擔任過的盧卡遜數學教授。他擁有幾個榮譽學位,是皇家學會會員。他因患盧伽雷氏癥(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癥),禁錮在一張輪椅上達20年之久,他卻身殘志不殘,使之化為優勢,克服了殘廢之患而成為國際物理界的超新星。他不能寫,甚至口齒不清,但他超越了相對論、量子力學、大爆炸等理論而邁入創造宇宙的“幾何之舞”。盡管他那么無助地坐在輪椅上,他的思想卻出色地遨游到光袤的.時空,解開了宇宙之謎。
科學家霍金教授是現代科普小說家,他的代表作是1988年撰寫的《時間簡史》,這是一篇優秀的天文科普小說。作者想象豐富,構思奇妙,語言優美,字字珠璣,更讓人咋驚,世界之外,未來之變,是這樣的神奇和美妙。這本書至今累計發行量已達2500萬冊,被譯成近40種語言。1992年耗資350萬英鎊的同名電影問世。科學家霍金堅信關于宇宙的起源和生命的基本理念可以不用數學來表達,世人應當可以通過電影——這一視聽媒介來了解他那深奧莫測的學說。本書是關于探索時間本質和宇宙最前沿的通俗讀物,是一本當代有關宇宙科學思想最重要的經典著作,它改變了人類對宇宙的觀念。本書一出版即在全世界引起巨大反響。《時間簡史》對我們這些喜用言語表達甚于方程表達的讀者而言是一本里程碑式的佳書。她長于一個對人類思想有接觸貢獻者之手,這是一本對知識無限追求之作,是對時空本質之謎不懈探討之作。
【科學家事跡】相關文章:
科學家事跡_科學家精神10-11
科學家事跡10-11
古代的科學家的事跡05-05
科學家事跡集合02-23
科學家的生平事跡03-09
科學家事跡 14篇06-18
科學家事跡(9篇)10-12
科學家事跡9篇10-11
科學家事跡(15篇)11-08
科學家事跡15篇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