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的典型事跡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對事跡都再熟悉不過了吧,事跡是為了表揚先進、弘揚正氣、推動工作,對工作、學習中涌現出來的先進集體、先進人物的優秀事跡如實記載和反映的書面材料。事跡到底怎么擬定才正確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工匠的典型事跡,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工匠的典型事跡1
蛟龍號載人潛水器是目前世界上潛深最深的載人潛水器,其研制難度不亞于航天工程。在這個高精尖的重大技術攻關中,有一個普通鉗工技師的身影,他就是顧秋亮——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O二研究所水下工程研究開發部職工,蛟龍號載人潛水器首席裝配鉗工技師。
10多年來,顧秋亮帶領全組成員,保質保量完成了蛟龍號總裝集成、數十次水池試驗和海試過程中的蛟龍號部件拆裝與維護,還和科技人員一道攻關,解決了海上試驗中遇到的技術難題,用實際行動演繹著對祖國載人深潛事業的忠誠與熱愛。
作為首席裝配鉗工技師,工作中面對技術難題是常有的事。而每次顧秋亮都能見招拆招,靠的就是工作四十余年來養成的“螺絲釘”精神。他愛琢磨善鉆研,喜歡啃工作中的“硬骨頭”。凡是交給他的活兒,他總是絞盡腦汁想著如何改進安裝方法和工具,提高安裝精度,確保高質量地完成安裝任務。正是憑著這股愛鉆研的勁,顧秋亮在工作中練就了較強的創新和解決技術難題的技能,出色完成了各項高技術高難度高水平的工程安裝調試任務。
已近花甲的顧秋亮仍堅守在科研生產第一線,為載人深潛事業不斷書寫我國深藍乃至世界深藍的奇跡默默奉獻。如今,他又肩負起了新的挑戰——組裝4500米載人潛水器。
工匠的典型事跡2
孟劍鋒是北京工美集團的一名鏨刻工藝師,他用純銀精雕細琢鏨刻的“和美”純銀絲巾,在去年北京APEC會議上,作為國禮之一贈送給外國領導人及夫人。從業二十年來,他追求極致,對作品負責,對口碑負責,對自己的良心負責,將誠實勞動內化于心,這是大國工匠的立身之本,中國制造的品質保障。
純手工國禮出自我手
北京APEC會議上送給外國領導人和夫人的國禮中有一件看起來是草藤編織的果盤,里面有一條柔軟的銀色絲巾,絲巾上的圖案清晰自然,賞心悅目。為了分別作出果盤的粗糙感和絲巾的光感,孟劍鋒反復琢磨、試驗,親手制作了近30把鏨子,最小的一把在放大鏡下做了5天。
追求極致超越自我
追求極致,這是孟劍鋒給自己提的標準。支撐果盤還需要4個中國結作為托兒,工藝標準并沒有規定它們必須是手工加工。技師們準備用機械鑄造出來,再焊接到果盤上,但是,鑄造出來的銀絲上有砂眼,盡管極其微小,孟劍鋒心里卻怎么也過不去這道坎。在他心目中,沒有瑕疵,并且是純手工,這才配得上做國禮。
如今,已經是國家高級工藝美術技師的孟劍鋒,對自己還有更高的要求,他覺得要干好工藝美術這行還應該懂繪畫,現在有時間就和愛人一起出去寫生、練素描。孟劍鋒說,有一天,他一定會拿出一個像樣的繪畫作品,就像做鏨刻那樣,他就是要超越自己,追求極致。
工匠的典型事跡3
港珠澳大橋是粵港澳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其中島隧工程是大橋的控制性工程,也是目前世界上在建的最長公路沉管隧道。工程采用世界最高標準,設計、施工難度和挑戰均為世界之最,被譽為“超級工程”。
在這個超級工程中,有位普通的鉗工大顯身手,成為明星工人。他就是管延安,中交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Ⅴ工區航修隊首席鉗工。經他安裝的沉管設備,已成功完成18次海底隧道對接任務,無一次出現問題。接縫處間隙誤差做到了“零誤差”標準。因為操作技藝精湛,管延安被譽為中國“深海鉗工”第一人。
零誤差來自近乎苛刻的認真。管延安有兩個多年養成的習慣,一是給每臺修過的機器、每個修過的'零件做筆記,將每個細節詳細記錄在個人的“修理日志”上,遇到什么情況、怎么樣處理都“記錄在案”。從入行到現在,他已記了厚厚四大本,閑暇時他都會拿出來溫故知新。二是維修后的機器在送走前,他都會檢查至少三遍。正是這種追求極致的態度,不厭其煩地重復檢查、練習,練就了管延安精湛的操作技藝。
“我平時最喜歡聽的就是錘子敲擊時發出的聲音。”管延安說,20多年鉗工生涯,有艱苦,但他也深深地體會到其中的樂趣。
工匠的典型事跡4
“學技術是其次,學做人是首位,干活要憑良心。”胡雙錢喜歡把這句話掛在嘴邊,這也是他技工生涯的注腳。
胡雙錢是x飛機制造有限公司的高級技師,一位堅守航空事業35年、加工數十萬飛機零件無一差錯的普通鉗工。對質量的堅守,已經是融入血液的習慣。他心里清楚,一次差錯可能就意味著無可估量的損失甚至以生命為代價。他用自己總結歸納的“對比復查法”和“反向驗證法”,在飛機零件制造崗位上創造了35年零差錯的紀錄,連續十二年被公司評為“質量信得過崗位”,并授予產品免檢榮譽證書。
不僅無差錯,還特別能攻堅。在ARJ21新支線飛機項目和大型客機項目的研制和試飛階段,設計定型及各項試驗的過程中會產生許多特制件,這些零件無法進行大批量、規模化生產,鉗工是進行零件加工最直接的手段。胡雙錢幾十年的積累和沉淀開始發揮作用。他攻堅克難,創新工作方法,圓滿完成了ARJ21—700飛機起落架鈦合金作動筒接頭特制件制孔、C919大型客機項目平尾零件制孔等各種特制件的加工工作。胡雙錢先后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勞動模范、全國道德模范稱號。
一定要把我們自己的裝備制造業搞上去,一定要把大飛機搞上去。已經55歲的胡雙錢現在最大的愿望是:“最好再干10年、20年,為中國大飛機多做一點。”
工匠的典型事跡5
張冬偉,滬東中華造船集團焊工。
殷瓦焊是世界上最難的焊接技術,殷瓦板牛皮紙一樣薄,一條LNG船上的手工焊縫長達13公里,一個針眼大小的漏點,都有可能帶來致命后果。
而他的焊接技術不但質量百分百有保障,外觀上也完美無缺。
寧允展,南車青島四方機車車輛股份有限公司高級技師。
他是CRH380A的首席研磨師,是中國第一位從事高鐵列車轉向架“定位臂”研磨的工人,被同行稱為“鼻祖”。
從事該工序的工人全國不超過10人。
他研磨的轉向架裝上了644列高速動車組,奔馳8.8億公里,相當于繞地球22000圈。
工匠的典型事跡6
“人生最大的喜悅就是每個人都說你做不到,而你卻完成了它!”這是張琪最喜歡的一句座右銘。
張琪是格力電器石家莊有限公司總裝二分廠4A班一名員工。自20xx年入職以來已四年有余,從一名普通的操作工到班組中流砥柱,從一名輔助工到技能人才,除了時間的沉淀以外,更可貴的是他勇于奮斗,甘于奉獻的精神。那一年還是學徒的他估計不會想到幾年之后自己可以取得如此優異的成績。
20xx年,默默無聞的張琪成為了在總裝分廠人盡皆知的明星。憑借扎實的技能功底,他在分廠舉辦的“工匠精神”打螺釘技能大賽上一鳴驚人,創造了xxx的記錄。輝煌的背后,是日復一日的堅守和從不懈怠的勤勉。
剛到崗位的時候什么都不懂,師傅教什么,自己就做什么。但慢慢他發現如果僅僅是進行這種流水賬一樣的工作,自己并不能得到進步和提高。于是他開始主動出擊,遇到不懂的問題就求教師傅和同事。穩重的性格讓他能夠沉下心來思考,也有毅力堅持。中隔板的固定沒有一定的崗位技能使不能勝任的,而且還有可能出現鈑金件劃傷的危險。技能不熟練,跟不上生產節奏,頻繁出問題,這對于每一個位新員工來說都會不可避免的,而對于張琪來講,將這個不適合時間縮減到最短,是他急需解決的難題。于是他就下班跟對班學習,去培訓基地練習,每天要達到什么樣的進步,都對自己制定了嚴格的要求。在自我追趕的過程中,張琪在操作技能上慢慢的更加得心應手,他堅信:適合你的方法不一定適合我。在實際生產過程中張琪認真觀察,實地研究,對于崗位操作摸索出屬于自己的一套規律,使自己工作效率以及工作質量得到了巨大的飛躍。
一件件優質的產品,無不凝聚著張琪的心血和汗水。做專、做精、做細、做實的“工匠精神”在張琪的身上體現的淋漓盡致。如今,張琪依舊在自己的崗位時刻堅守著,看似平凡樸素,實則不平凡。
一個有品質的精細時代已經來臨,這樣的時代必將呼喚“工匠精神”。張琪憑著對職業的敬畏、工作的執著以及產品負責的理念,創造一個不一樣的人生。同時,也告誡我們,踏實工作、立足崗位、創先爭優,只要你不甘平庸,就一定也能像大國工匠們那樣在平凡崗位上演繹精彩的人生!
【工匠的典型事跡】相關文章:
典型事跡的材料08-16
張海迪典型事跡01-12
就業援助典型事跡08-11
典型事跡材料12-13
女性創業典型事跡04-29
家長典型事跡材料01-20
典型事跡材料匯總08-14
典型事跡:科學建家08-02
勞模典型事跡材料08-16
尊師孝親典型事跡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