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社區疫情防控事跡材料(通用5篇)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有寫事跡的經歷,對事跡很是熟悉吧,事跡可以起到宣揚特定的時代精神、引導讀者認識先進,學習先進的作用。什么樣的事跡才是規范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2022年社區疫情防控事跡材料,歡迎大家分享。
社區疫情防控事跡材料 篇1
三月,蔚藍海岸,威海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然而,為這座城市奮戰了11天的一位白衣戰士,卻在春風中遠去。
3月20日6時45分,省直支援威海核酸檢測隊隊長、山東省立醫院臨床醫學檢驗部主任技師白曉卉,因突發疾病搶救無效去世,年僅42歲。
回憶起與白曉卉在威海并肩奮戰的日子,山東省立醫院臨床醫學檢驗部副主任技師吳曉本哽咽了。“事必躬親,責任感極強”,這是她留給吳曉本最深的印象。
3月9日凌晨4時抵達威海后,白曉卉顧不上休息,立即前往威高諾潤檢驗所查看實驗室條件,指揮運抵的儀器設備試劑裝配調試工作。當天14時,白曉卉作為第一組的一員,投入到核酸檢測工作中。
“隊長的工作已經很繁雜了,不僅要參與疫情處置決策,還要布置分隊的工作,可她還要在實驗室參與一線檢測操作。”吳曉本說白曉卉“一天到頭手和嘴都不閑著”。此外,她多次通過視頻會議,進行樣本采集、運送、保存以及生物安全等相關知識的教學培訓。
身在威海,濟南的工作她也記掛在心。“上次聊天時,她提示我威海采用的實驗記錄表好用,我們可以借鑒一下。”山東省立醫院臨床醫學檢驗部主管技師邱旸,翻著兩人的一頁頁聊天記錄,那是白曉卉分享的她在威海工作的新發現新想法。
快速準確完成大量核酸樣本的檢測是疫情防控的基礎,但對于檢驗人員來說意味著挑戰。
“檢測時需要穿防護服戴護目鏡,防護服內又悶又熱,有時護目鏡上都是水珠,只能從邊邊角角看過去夾樣。”白曉卉曾這樣描述檢測工作。為此她鉆研如何提高檢驗效率,總結,優化,崗位精細化,操作流水化,日樣本檢測量超過萬管。
為了減少穿脫防護服的次數,每次檢測工作都要持續數小時,加上防護服厚重封閉,一輪檢測下來,往往汗水浸濕了衣服,臉上布滿了護目鏡的壓痕。許多比她年輕的同事結束一個班次回到房間都感覺累,可從沒有人從她口中聽到過“累”這個字。
3月19日凌晨3點,白曉卉和同事們返回酒店休息。“酒店離海,那么近。”回程的路上,白曉卉突發感慨:“等解封那天,我們去海邊吧!”然而,白曉卉沒等到那一天。
社區疫情防控事跡材料 篇2
“我感覺自己是很普通的勞動者,也沒有很突出的成績,也沒有很多感人的事,我覺得自己還是很普通的。”2021年,白曉卉當選“齊魯最美職工”時這樣說。
雖然年紀輕輕就擔任醫院臨床醫學檢驗部副主任,成為泰山學者青年專家、博士生導師,但白曉卉一直把自己當做一名普通的檢驗人。
2020年7月,喀什出現疫情。白曉卉帶領山東省第二批援疆醫學檢驗隊支援喀什地區第一人民醫院。“見到我,她直爽地說:‘工作的事你來安排,我們聽你的。’”喀什地區第一人民醫院檢驗科核酸組組長沙銀中不敢相信,眼前這位聽候自己安排的就是業內赫赫有名的白教授。
輪到白曉卉休息時,她會給沙銀中打個電話,“你們需不需要支援?”一天晚上,實驗室收到五六千管樣本的緊急檢測任務,白曉卉電話得知情況后,帶著隊員立馬趕到,投入檢測工作。
作為一名奮戰在邊疆的檢驗人員,沙銀中深知,白教授絕非“普通”,而是像天山雪蓮花一樣的“珍寶”。
他說,實驗室之前開展核酸檢測一天一個批次,疫情期間一天要做到五六十批次,樣本量激增,風險就會增加。白曉卉和她的山東同行開展了9天培訓,用在全國各地豐富的檢測經驗為例,告訴喀什的檢驗人員,大樣本情況下流程如何優化,人員如何分工,儀器如何保養……“在最無助的時候,白教授給了我們行動和心理上的支持,是對我們巨大的幫助。”沙銀中說,有位檢驗人員第一次得知接手樣本為陽性后怕得睡不著,經過白教授的培訓,成長為應對疫情的頂梁柱。
面對學生,白曉卉像一朵康乃馨。在研究生王麗麗眼中,白曉卉治學嚴謹,是值得尊重的白老師。白曉卉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2項、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特別資助項目1項,發表SCI論文50余篇。在生活中,她又是那個在臘八節訂臘八粥,元宵節帶大家聚餐看電影,婦女節送來巧克力的白姐姐。有一次做實驗,前期實驗失敗,王麗麗難過又愧疚。白曉卉拍拍她的肩膀:“這條路不通就換另一條,不是每個實驗都能達到預期效果。”
在大學同學眼中,白曉卉是熱心腸。大學期間,白曉卉獲得保送研究生資格后,攬過了“后勤部長”的工作,給忙于考研的同學買飯、采購。性格中藏不住的俠氣和豪氣,為她贏得了一個親昵的綽號“白大哥”。
在中學同學眼中,白曉卉天資聰穎。1980年,白曉卉出生在高唐縣梁村鎮韓寨村。“她從小到大一直擔任班長,高中時有次因病請假兩個多月,回校后她考試成績照樣排名前列。”白曉卉初高中同學、高唐縣人民醫院醫生苗靜說。
她還是慈祥的母親,孝順的晚輩。因為工作繁忙,周末也要在實驗室加班,為了多一點親子時間,她經常帶兩個孩子一起來實驗室寫作業。“曉卉特別孝順。”白曉卉的叔叔白允舉說,曉卉奶奶在世時,她只要有時間就回老家看望奶奶,大包小包給老人買禮品,陪老人聊天,臨走時還執意給老人留些錢。
社區疫情防控事跡材料 篇3
2020年6月,北京新發地發生疫情,山東省第一時間組派山東醫學檢驗隊支援北京。得到消息后,白曉卉立即報名。“當時大家考慮到她家里有兩個孩子,大的上小學,小的當時還沒上幼兒園,勸她別去了,可她還是報了名。”山東省立醫院臨床基礎檢驗科主任劉蕓說。
這朵綻放在抗疫一線的“鏗鏘玫瑰”,將芬芳灑向大地。
作為山東醫學檢驗隊隊長兼臨時黨支部書記,她北上支援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核酸檢測工作。她同隊友們與北大人民醫院檢驗科人員混編,停人不停機,24小時輪班工作。在48小時內緊急改造完成了布局相對合理、符合生物安全要求、具備4個功能區和高壓滅菌的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實驗室,創造了令北京同行稱贊的“山東速度”。
當年7月,新疆疫情又起。還處在支援北京后隔離期的白曉卉,表達了赴疆抗疫的請戰愿望:“我有經驗,讓我上。”
今年1月,白曉卉再次踏上征途。作為領隊,她帶領由6名同事組成的檢測隊奔赴河南。同行的劉蕓親眼見到她安排各項事宜:進實驗室開展檢測,和當地醫療機構、疾控部門業務對接,接收標本,協調班車司機……忙得甚至難抽出時間與孩子視頻。聽到年幼的孩子在電話里對白曉卉喊“媽媽你什么時候回家”,劉蕓關上門退出去,“不忍心聽。”
危險、辛苦,但白曉卉無怨無悔。“我愿意以我所學,盡我全力,用心守護患者健康。”此前接受采訪時,白曉卉吐露心聲。她是這樣說的,更是這樣做的。白曉卉用實際行動,踐行了一名共產黨員的誓言。
在以白曉卉醫生為代表的抗疫一線力量持續奮戰下,山東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
省立醫院旁,白玉蘭花兒靜悄悄地開。白曉卉的同事們,擦去眼淚返回操作臺,繼續為疫情防控堅守崗位;她年輕的學生返回實驗室,要用更好的實驗結果告慰恩師;在新疆,她帶過的檢驗隊伍,成為阻擊疫情的重要力量……
百卉芳華,滿目春光;英雄之花,永不凋謝!
社區疫情防控事跡材料 篇4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荊州一醫醫護戰士輪番上陣,不畏風險,逆風而行,隔離的是病毒,凝聚的是希望。原神經外科副護士長王麗娜,2月21日,進入隔離三區負責護理工作。隔離三區分為三個樓層,有25名護士,都是從各個護理單元抽調出來的護理骨干,王麗娜團結帶領這群兄弟姐妹們,用仁愛之心與患者一道共同抗擊疫情。
因為病毒的傳染性,有很多家庭聚集性發病。21日,父女兩人,想住在一間病房里,可是根據新冠肺炎病人收治規范,患者一個陽性,一個疑似病人,是不能住在同一間病房,面對這種情況,護士長王麗娜反復給患者做工作,耐心對患者講解分開收治的重要性,最終患者表示理解,并接受分開在兩個單間病房里。
一天,患者劉大姐反饋病房電視不能正常觀看,王麗娜在后勤人員的電話遙控下,經過半個多小時的努力,調好了電視。這一刻,聽著患者小孩似的歡呼,看著患者歡笑的面龐,王麗娜也開心的笑了。在與劉大姐的交流過程中,王麗娜了解到劉大姐前不久才失去了親人,而全家又都被感染隔離,母親在醫院重癥監護室治療,在重重的`打擊下,這位上有老下有小的劉大姐心理負擔太重了,在掌握了這一情況后,王麗娜每天都要去看望劉大姐,跟她聊上幾句,了解一下她的心理動態,樹立了她戰勝疾病的信心。
患者丁先生是一位回民,由于食堂提供的飲食不合習俗,后來,護士們為他點全素的中餐和晚餐,但是丁先生還是“吃不飽”,22日中午,丁先生的朋友為他送來了愛心午餐,此時正是中午12點多鐘,支助工友、隔離區外勤人員都是最忙的時候,還沒吃午飯的王麗娜為了解決患者的問題,決定自己化身一名快遞員,找到丁先生的回民朋友,取來他們為丁先生準備的愛心午餐,送到隔離病區丁先生的手中,王麗娜了解到丁先生的朋友每天都會給他送一次愛心餐,為此,專門預定了志愿者,使這份特殊的愛心能夠每天按時到達丁先生的手中。
王麗娜說:“我們每天的工作雖然很繁瑣、很勞累,但對患者來說,我們醫護人員就是他們的希望。除了給患者最好的醫療護理,還要和他們一起互動,關心患者的身心健康,從而增強抗疫心勝的信心。”
社區疫情防控事跡材料 篇5
1月24日,荊州一醫主治醫師王道亮是第一批進入隔離病房醫療人員,第一輪換崗后,剛解除隔離觀察的王道亮再次主動請戰,重返抗擊疫情第一線。疫情當前,使命必達。王道亮一直以實際行動踐行著醫務工作者的初心和使命。
一個念頭:救人
“患者的心率快速下降,如果不做緊急處理,患者會很快出現心跳驟停。”王道亮毫不猶豫地沖上去,給患者開始實施胸外心臟按壓,進行搶救,隨著急救藥物開始起效,患者的生命體征逐漸平穩,轉危為安。
搶救時空氣中的氣溶膠密度較大,暴露的危險更大,實施胸外心臟按壓時大幅度的動作可能會導致防護服的破損。面對危險,誰不珍惜自己的生命,但是搶救患者,必須爭分多秒。在搶救之前,王道亮設想過萬一遇到危險情況應該怎樣做,然而真正操作起來,這種擔心早被拋到腦后,“光想著怎么救人了。”好在一切順利,沒有發生意外。這樣驚心動魄,與死神抗爭的場景無時無刻不在隔離病房內上演,高壓力、高緊張的狀態是工作日常,半夜起來搶救患者更是習以為常。
一種態度:責任
每天早上8點王道亮都會準時穿上防護裝備。查房時,王道亮都問的特別細,包括患者的流行病學史,體溫、咳嗽等癥狀,年齡、基礎疾病,檢查結果及用藥情況,等等,進而做出判斷。
對確診患者,王道亮責任就是執行新冠肺炎專家組治療方案。患者個體差異很大,有的癥狀輕,有的危重,有的恢復快,有的遲遲不見慢,有的還伴有心臟病、高血壓等其它疾病……王道亮和醫療團隊采用綜合療法和個性化治療,確保每一名患者得到科學合理的救治。“這既是為患者負責,也是為患者家庭和社會負責,把好治療最后一道關口,讓患者順利康復,安全回歸家庭和社會。”王道亮說,這就是戰“疫”醫生必須承擔起的特殊的責任,和他一起并肩作戰的一線醫護人員還有很多,“他們都很年輕,也更辛苦,夜班8個小時,不能休息,特別困時,只能趴在桌子上及躺椅上稍作休息。”
一個信念:擔當
“這次新冠疫情,我們以前沒有遇到過,但是出于醫生的職責,生命相托,關鍵時刻我們必須托得住。必須有信心、有能力,更是有擔當有責任去盡力救治患者。”王道亮已經1個多月沒有回家了,新年安排的節奏全部打亂了,家里的大小事情都是王道亮愛人在安排。
王道亮每天要工作十多個小時,而且沒有休息日。他說經過這次實戰有了隔離病房工作的經驗,比如穿脫防護服、怎樣對病人檢查治療等。按照要求,出隔離病房后需醫學隔離觀察14天,2月25日,王道亮立刻申請再次進入隔離病房。他希望,現在沒有新增病例,按照這樣的節奏持續,疫情早日結束。疫情結束后,自己最想做的事情是將手里沒有完成的手術做完。
【2022年社區疫情防控事跡材料(通用5篇)】相關文章:
社區疫情防控事跡材料04-25
社區疫情防控標語02-22
社區疫情防控先進集體事跡材料04-25
疫情防控社區志愿者事跡材料04-25
社區疫情防控先進典型事跡材料04-25
疫情防控事跡材料04-25
社區疫情防控志愿者事跡材料(通用6篇)04-26
社區疫情防控培訓總結02-17
社區疫情防控年度總結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