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范先進事跡材料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事跡材料吧,事跡材料以先進對象的先進事跡為主要內容,以敘事為主要表達方式。那么事跡材料怎么擬定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模范先進事跡材料,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模范先進事跡材料1
本人自2001年參加工作以來,一直擔任班主任教學工作,現任八年級(10)班班主任及兩個班的數學教學工作,兼任初中數學教研組長。自工作以來,一直堅持出滿勤,從不遲到、早退,從不曠課,一直在教育教學第一線,一貫忠誠黨的教育事業,愛崗敬業,教書育人,為人師表,以校為家,任勞任怨,恪盡職守,甘于奉獻,團結同志,關心集體,真正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教學新理念。任教10年來,在平凡的工作中,做出了許多不平凡的事跡,也贏得了廣大師生及學生家長的一致好評。現將本人簡介如下:
一、思想政治方面
堅決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忠誠黨的教育事業,以實際行動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各項政治學習,用科學發展的理論去指導自己的教學工作。
二、教育教學方面
對教學工作,從不馬虎,本著對學生負責,對家長負責,對人民的教育事業負責,堅持認真備課,努力增強上課技能,提高教學質量,認真布臵和批改作業,注重個別學生的輔導,注重分層次教學。努力增強上課技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三、班主任工作方面。
自2001年參加工作以來一直擔任班主任工作,班主任工作是一件責任大,事繁瑣的工作。對學困生,我首先做好他們的思想工作,克服他們的自卑心理,多次進行反復教育,以樹立學習的自信心和勇氣,增強他們的紀律觀念;對優等生,對他們精益求精,逐步培養他們的抗挫折的能力,做好學生的楷模。我深知良好班集體的形成跟班主任的勤奮有直接關系。因此我每天早出晚歸,到教室檢查學生到校及紀律、衛生打掃情況,沒來的學生要及時給家長打電話,違反紀律的.要及時進行批評教育。曾有多次,為了輔導學生,為了對一部分學生進行思想教育,自己忍累挨餓,心力交瘁,但心里還是很充實的。也經常為了學生,我不顧自己的身體,也顧不上自己的孩子及家人。作為一名母親,我覺得虧欠孩子的太多、太多!但也總覺得自己在干一項神圣的職責,是領導、家長及學生的信任使我背負責任,是強烈的責任心使我激流勇進。
總之,希望能以廣大教職工的肯定和支持為鞭策,以領導的關心為動力,不斷完善自己,勤奮工作,開拓進取,為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做出更大的貢獻。
模范先進事跡材料2
師德即教師的職業道德,是一種精神體現,一種深厚的知識內涵和文化品味的體現!其實,在日常的教育教學工作中,許多教師都在用行動詮釋著師德的真正內涵。師德需要培養,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每一位教師的自我修養!
李興榮是墊江實驗中學高中化學教師。他于1986年7月畢業于墊江師范學校,在教育這片凈土上辛勤耕耘了25年。25年來,他把愛的陽光灑向他的事業,灑向他的學生。愛崗敬業,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無私奉獻是對他的真實寫照。
一、勤奮好學,拼搏進取
1986年8月,李興榮被分配到墊江偏遠的曉興小學,從走上講臺的那一刻起,他就定下了終身從事教育并要當一名好老師的愿望。他注重自我教育,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政治學習和業務學習,積極參與學校的各項活動,大量捕捉各方面的信息充實自己。認真鉆研《教育心理學》和《教育學》等知識,這為他后來的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990年9月李興榮參加了離職學習,兩年學習期滿后被調入墊江四中,在那工作的14年間,自覺訂閱《中學化學參考》、《考試研究》、《化學苑地》等專業雜志,在很短的時間內,迅速適應了中學的管理與教育,教育教學成績顯著提高,深受師生好評。1999年他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并擔任行政管理工作,雖然任務重了,但學習提高的機會也多了。在此期間,經常參加學校的優質課、匯報課、展示課以及縣上組織的教學大賽,撰寫的《元素周期表中的幾個關系》、《新課程下學生管理與教育策略》等文章得以發表與交流。于2006年9月以選調教師中第一名的身份選調入墊江師范學校。
二、勇挑重擔、默默奉獻
參加工作25年,擔當班主任工作16年,行政管理7年,教了5屆初中畢業班,8屆高中畢業班。李興榮老師無論教哪個班級,都努力做同學們的知心朋友,幫學生們排憂解難。他關愛每一個學生,他對學生的愛,是愛在平凡之中,愛在點滴之處。當學生學習上有困難,他總能在非常繁忙的工作之余,為學困生“開小灶”;當學生之間有了小摩擦,他總是細心詢問、公平處理,努力去解開他們的心結;當學生有厭學情緒,則耐心加以疏導;當學生生病或遇到困難,他更是真誠地付出關愛,讓他們時時沐浴著師愛的陽光,處處感受著師愛的溫暖。
在這些年中,李興榮老師一直是超負荷工作,曾同時擔任教研組長、備課組長、年級組長、班主任、同時還有2個班的化學課的教學工作,經常是很早到學校,晚上10點多鐘才拖著疲憊的身軀回到家里。
三、班級管理、求實求新
李興榮老師始終以一名“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來要求自己、鞭策自己,注重自我思想品德和綜合素養的提高。多年來一直擔任班主任,本著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教育事業、熱愛學生的一種精神,以良好的師德形象去影響和教育學生,言傳加身教,在班級管理工作上取得了突出的成績。
在班級管理工作中,李興榮老師始終圍繞著“把班級還給學生,讓班級充滿成長氣息”這一指導思想,探索有利于學生自我教育、自主發展、符合學生年齡段特征的班級文化目標,發展學生的自我意識,提高學生個體和群體的自我教育能力。在班級文化建設和班主任工作方面做了大量細致的工作,創出了特色,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取得了卓著的成效。
李興榮老師經常跟學生說:“這個班不是我一個人的`,也不是幾個班干部的,是我們大家的,每個人都是班級的主人。”通過集體討論,師生共同選定了《我相信》作為班歌,經常在班里唱班歌會讓每個人更加喜愛這個班級。通過召開班級學生代表會議,確立以“堅定、堅強、堅持”做為班訓。通過班級海選,確定以“嚴謹代替松散,行動代替愿望,創最好班級,做最好自己。”做為班級口號。在全體學生的共同倡議下,確定了班級座右銘是梁啟超的《少年中國說》中的“中華少年,頂天立地當自強”,還有以勵志歌曲《陽光總在風雨后》作為班級行動歌曲等等,所有的這些舉措都能幫助學生更加喜歡這個集體,做集體的主人,使班級變成了他們的家。班級凝聚力也就得到了進一步強化。
四、辛勤耕耘,成績斐然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李興榮老師先后獲得“墊江縣第二屆中小學教師教學大賽化學科教學能手”、“墊江縣教育裝備先進個人”、“墊江縣優秀專業技術人才”、“墊江縣優秀共產黨員”、“墊江縣先進班主任”多次在學校獲得“優秀教育工作者”“師德標兵”、“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
面對李興榮老師一疊厚厚的獲獎證書和榮譽證書,讓人感慨頗深,這些證書記載了他25年教學生涯由成長到成熟的歷程和軌跡,記載了他在教學園地辛勤耕耘結出的豐碩果實。從中我們可以感受到李興榮老師對教育事業的忠誠和摯愛,對學生默默無私奉獻的精神,更感受到他的勤奮鉆研、永不滿足的進取精神和與時俱進的風貌。
在榮譽面前,李興榮老師沒有半點滿足,只有學生學習的進步才是李興榮老師內心最大的慰藉。每天清晨,李興榮老師依然踏著露珠行走在學校校園;每天深夜,家里燈光下認真備課的背影依然是李興榮老師。三尺講臺,塑一座無字豐碑;幾支粉筆,寫一世不斷真情。漫漫人生路,李興榮老師一直用愛詮釋生命,用情詮釋對教育事業的無悔忠誠。
模范先進事跡材料3
漢族,生于1963年9月24日,現居住于縣鎮村三組。1970年,年僅7歲的因為摔傷導致肢體殘疾,從小深受身體殘疾的折磨,沒有被嚇倒,而是比常人付出更多的努力學習,漸漸長大的他了解到現今的鄉村還有很多像自己一樣的人,因為鄉村的醫療條件差導致得不到及時治療而致殘甚至致死,從那時起便立志長大以后一定要從事醫療事業,努力鉆研,救助更多像自己一樣的人們。
1982年高中畢業后,便進入了衛校學習醫術,從1983年從衛校畢業后至今一直從事農村基層衛生工作,30多年來,他立足農村,在最基層的醫療衛生崗位上默默奉獻自己,兢兢業業,任勞任怨,一心一意為廣大群眾著想,為病人排憂解難,從未出現醫療糾紛、更沒有出現醫療事故,贏得了廣大群眾的信賴和贊譽。農村醫療衛生工作是一項艱苦而光榮的任務,從醫三十多年來,總是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不管刮風下雨,不管白天黑夜,病人隨叫隨到,不怕苦,不怕累,不怕麻煩,精心治療,耐心護理,真正做到了讓患者滿意、讓家屬放心。
村有一位孤獨老人名叫李友全,已經八十高齡,2010年在一次外出途中不慎摔斷了腿,送到縣上醫院進行治療,確診后醫生告知:因李友全老人年紀過大且體弱多病,進行手術的話會有很大的`風險存在,不能進行手術治療,建議采取保守治療。回到家中的李友全因家中貧困,連基本藥費都付不起,在走訪中了解到這個情況,二話不說,按照醫院開給李友全老人的藥方便只身返回去抓藥,一年多的時間里,無償為李友全抓藥看病,還不時地上門照看他的生活,了解其病情的回復情況,直至2011年,老人的傷在的照顧下基本恢復。李友全有次聊天時對說道:“我活了這么多年,看了世間百態,有些辛辛苦苦喂大的子女在你患病時都有可能棄你而去,更何況是一個不沾親不帶故的人,可是你就是讓我看到了這個例外。”他拉著的手哽咽地說道:這世上還是好人多啊!
農村的醫療條件有限,危重病人需要送專業醫院治療,但是不管什么時候,只要病人和患者家屬有需求,都會隨車護送,陪同診療。在醫學并不怎么發達的以前,鄉村醫生一個人就要負擔起整個村上村民的看病診療,如今醫學雖然發展了,但是村上村民有些什么頭疼腦熱,小病小痛的,首先想到的還是村上的鄉村醫生。經常都會免費給村民進行測血糖、量血壓、測體溫、查心律、測脈搏等常規檢查,并講授一些基本的健康、防病知識,對村民進行健康教育,深夜急診、出診更是家常便飯。家住丘陵山區,本身比較偏僻,但是行醫以來不管環境有多差、條件有多苦、路程有多遠,風雨無阻地為周邊幾個村的村民治病,每天都要步行幾十公里,解決了村甚至是周邊幾個村患病群眾看病難的問題,在幾十年的行醫生涯中也搶救了百余人的生命。
2012年,村2組村民騰得芬在坡上做農活,不慎摔倒后昏迷不醒,有村民路過看見,第一時間便通知了,不顧自身殘疾及時趕到,對騰得芬進行了恰當的處理,并隨同把她送到了縣醫院。醫生說道:“幸好人送來的及時,而且先前做了恰當的處理,不然后果不堪設想。”騰得芬得知后,非常感謝,只是淡淡地說道:“這是我該做的。”在交談中,說道:“從我高中畢業踏入衛校的大門那天起,醫生這個行業我就把它當成了像吃飯睡覺一樣普通,也像吃飯睡覺一樣不可或缺,只要我還能走能動,我就不會放棄它。”
說:“對于村上患有高血壓、糖尿病、重型精神病的患者以及65歲以上的老人,我始終每年都堅持4次回訪,平均每三個月提供一次上門隨訪服務,同時為了關心老人身體健康,每年都積極配合衛生院為65歲以上老年人進行一次健康體檢。”在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實行以來,更是嚴格按照上級衛生部門的統一要求和部署,積極開展合作醫療門診統籌報銷,從未出現過私自存放農民醫療卡的情況,認真做到了補償單、補償登記表必須讓患者簽字的要求,真正做到了把黨和政府惠民政策落到實處,得到廣大群眾擁護和交口稱贊。在實行醫改以來,實行藥品零差價銷售,嚴格執行國家基本藥品目錄制度。
行醫以來三十多年如一日,熱愛本職,在技術上精益求精,以最大的熱情投入到了農村醫療衛生事業中,為村民們消除病痛。沒有違反國家法律法規,從沒有出現過任何醫療事故。每年公共衛生防疫和體檢服務到戶。村民們說起村的余醫生,都紛紛翹起大拇指,點頭稱贊。
模范先進事跡材料4
許張氏,女,漢族,1916年4月生,安徽省亳州市譙城區西關社區居民。
她沒有堅實的臂膀,卻四十年如一日為癱瘓兒子延續生命;她家庭貧困,卻回絕了10萬元的愛心捐款。許張氏,一位連名字都沒有的97歲老人,用自己的堅持和無私書寫著人世間最偉大的母愛。
因為生在舊社會,17歲時嫁給了同村的許奎元,人們就叫她許張氏。40年前,小兒子許全意不幸患上精神病,連家人都不認識,全家傾其所有為其治病,使原本貧困的家庭雪上加霜。從那時起,許張氏就衣不解帶地照顧兒子。1990年,老伴去世,年過七旬的許張氏只能獨自擔起照顧兒子的重任。1994年,許全意病情惡化完全癱瘓在床,生活不能自理。此時,許張氏的其他子女都各有家庭,生活都不寬裕。體恤兒女的許張氏硬是咬著牙自己堅持照顧許全意,喂飯、喂藥、洗澡、端便盆等都是許張氏自己動手去做。有時許張氏累得不想動,但是一想到兒子沒吃上口熱飯,心里就難受起來。每一天晚上,老人都要起身好幾次,看看兒子冷不冷、熱不熱,有沒有尿床。兒子的頭發、胡子都是她親手修剪。老人如今已是白發蒼蒼,腰背累得深深地彎了下去。病床上的許全意雖然瘦弱,但身上干干凈凈,沒有一點褥瘡,雙眼有神。雖然不能言語,但會用眼神與母親交流,完全沒有久病之人的那種木訥。
“二哥是我母親的.全部,她也不愿意拖累我們,我們想搭把手都不允許,更別說把二哥接到家里照顧了。”女兒許長榮說。許張氏說:“為了孩子,我要好好活著,活著一天就要照顧孩子一天。”也以前有人提議出資幫忙許奶奶的小兒子住進福利院,減輕老人的負擔,讓她安享晚年,但被許張氏一口回絕了。老人認為福利院的護理人員雖然不錯,但自己在家里親自照顧兒子就應更好些,她不愿意兒子受任何委屈。“我活一天,就帶著他一天。”老人眼神格外堅毅。
雖然家境貧困,許張氏卻有自己的原則,好心人送來的錢物一概不要。上海的一家企業老總在微博上看到許張氏的故事后,派安徽分公司的工作人員送來10萬元愛心捐款,但老人婉拒了。當地民政部門為老人和她的小兒子分別辦理了低保和城鎮居民醫療保險,這讓許奶奶每當和人聊天時,總是不忘念叨幾句感謝的話:“給政府添負擔了,共產黨好啊!”
許張氏榮獲第三屆安徽省道德模范榮譽稱號,入選“中國好人榜”。
【模范先進事跡材料】相關文章:
先進模范事跡材料06-08
先進模范事跡材料(精選12篇)10-25
先進模范事跡材料15篇06-08
擁軍模范單位先進事跡材料07-29
先進模范典型事跡材料(通用5篇)05-12
道德模范先進事跡材料900字08-10
道德模范個人先進的事跡材料(精選5篇)12-29
模范教師先進事跡材料06-24
師德模范個人先進事跡材料(精選10篇)07-07
先進人物模范事跡材料(通用16篇)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