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武狀元程若川的事跡
程若川,字號、生卒年不詳。南宋休寧汊口人。武狀元。歷任監丞、滁州太守等職。曾奉詔出使金國。《休寧縣志》與解放軍出版社出版的《中國歷代武狀元》均有傳。
腋挾石墩走汊口
汊水下游靠近黃山市府所在地屯溪有個古村落名叫臨溪,與上游汊口村相距10多華里,也是程氏聚族而居的地方。程若川的舅舅是這個村有頭有臉的人物,性格豪爽,樂于助人。程若川與這位娘舅很投緣,平日沒事也喜歡往臨溪跑。秋后的一天,程若川又來到舅舅家,幾個相熟的小伙子湊在他舅舅家門前的平坦上,談天說地,沒扯幾下就纏著練武的程若川演示拳腳。若川也不推讓,一下子揮刀,一下子舞棒,引得男女老少圍著看。幾番套路舞下來,若川大氣不喘一口。有人還嫌不過癮,指著他舅舅門前的兩個白光發亮的圓石墩,要若川單手舉起來。若川知道這兩個圓石墩是舅舅偶然從汊水河中發現的天然白石,石質堅韌,圓整光滑,每個足有150斤重,當時舅舅是請兩個壯漢抬回家的.。150斤重的石鎖,他單手隨便揮舞,但這滑溜溜的石墩沒有把手,也沒有凹槽,手無從把握。眾人心下都怪那人多事,擔心若川無法舉起來,沒料想,就在眾人遲疑之際,只見若川一弓腰,左手在右邊石墩上一拍,右手在左邊石墩上一拍,騰地一聲起,兩個圓石墩就象著了魔一樣乖乖翻上若川的兩只手掌,紋絲不動地高高挺在空中。眾人一片歡呼。若川淡淡一笑說:“這不算什么。不過,這兩塊石頭倒是練掌力的好東西。”舅舅見外甥如此了得,當即高興地說道:“你練功有用。那就明天叫人用車給你送到汊口去吧。”若川搖搖頭說:“不用車送,我現在就自己帶回去。”說罷,向舅舅和眾人一抱拳,身子一彎,兩只白白的圓石墩就已夾在兩腋之下,快步如飛地走在回家的路上。一幫小伙子為了飽眼福,一路跟在后面,直到汊口大勝門程若川的家。10多里田間小道,程若川挾著兩個300多斤的石墩路中居然沒歇一下。人們口耳相傳,無不佩服。
口嚼人眼驚強敵
程若川曾奉詔出使金國。當時南宋為金王朝的附屬國,南宋皇帝對金國皇帝自稱為侄皇帝。金國來使,南宋皇帝要降座迎接,屈盡陪臣之禮。南宋使臣出使金國則往往受盡金國的侮辱。程若川到達金國后,金人知道他是武狀元,晚宴時,特地從宋朝俘虜中斬殺了一名與程若川相識之人的頭顱來款待他。那人頭兩眼圓睜,耳鼻間尚流淌著鮮血,程若川看在眼里,莫名的悲憤在心中涌動。金人凝視著他,面露譏剌的笑容。短暫的沉默之后,只見程若川右手在人頭上閃了一下,那人兩只大大的眼球就已飛進程若川的嘴里,隨之響起嘎吱嘣脆的咀嚼聲……金人一個個目瞪口呆,無不驚呼:“真乃奇男子!”連忙換上美味佳肴,以禮相待。
程若川故里——汊口
汊口在休寧縣城東南30公里,汊水與盈豐河匯流處。整個自然村由河西楓溪與河東后田、上門三個行政村組成,約300余戶1200人左右。程為全村第一大姓,劉、汪、陳三姓次之。據《休寧名族志》記載,汊口程氏始遷祖名叫程沄,為南朝陳國云麾大將軍程靈洗之后。唐末,黃巢農民起義軍轉戰南北,進軍歙州時,程沄帶著弟弟程湘、兒子程南節招募鄉勇,依憑臨溪東密巖“絕壁如垣”的天然屏障,筑寨死守,擋住起義軍的連連進攻,大獲全勝,被淮南節度使楊行密封為都知兵馬使、東密巖將兼馬金嶺防拓事等要職。由此聲威日隆,駐扎在黟山等地的散兵游勇紛紛歸附,汊口程氏人丁也因此而日益興旺。后代子孫為銘記祖上“血戰沙場、保境安民”的功德,炫耀自己將門之后的顯赫地位,便在汊口中街筑了一個“攔路門亭”,亭翹四角,門呈拱形,上鐫“大勝門”三個金光閃閃的大字。行人過往,文官下轎,武官下馬,以示尊崇。此后,汊口村崇文尚武之風盛行,一批批文臣武將在汊口程氏家族中應運而生。宋代有內相程珌、武狀元程若川、學者程若庸;明代有著名武術家程沖斗;近代有辛亥革命志士程家檉等風云人物。此外,歷代程氏族人考中進士、舉人者多達40余人,諸如監生、貢生之類的秀才更是不計其數。“一河二宰相,五里三狀元”的民間傳說,正是汊口人才輩出的生動寫照。
【關于武狀元程若川的事跡】相關文章:
關于創業事跡的材料10-18
關于女性創業事跡的材料08-21
關于偉人的事跡材料01-17
最新關于名人成功的事跡范文01-05
關于創業事跡材料08-24
ACCP4.0課程和ACCP5.0課程10-13
ACCP2.0課程和ACCP3.0課程10-13
加拿大留學關于川特大學的介紹10-13
ACCP3.0課程的簡介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