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體驗日記
已到了一天的末尾,今天我們都做了什么了呢?是時候認真地寫好日記了。為了讓您不再為寫日記頭疼,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端午節體驗日記,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端午節體驗日記1
農歷五月初五,就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端午節的習俗可多啦,有掛艾香、吃五黃、包粽子、吃粽子、掛香包等。
這天,讓我印象最深的便是包粽子了。奶奶先把買來的糯米淘好,浸在水里,然后拿出已經準備好的粽葉放在電飯煲里加水煮,奶奶告訴我,煮過的粽葉在彎折時不容易破。粽葉煮過后,水是紅色的,所以棕葉還要清洗幾遍才能用。噢,還差粽子里需要的蜜棗,我和奶奶把蜜棗買了回來。
一切準備好后,開始包粽子啦!奶奶把棕葉向下彎成錐形,先在里面放一些糯米,再放上一兩顆蜜棗,最后再放上一層糯米,把多出來的粽葉折好。奶奶扎粽子可熟練了。只見她一手捏著粽子,一手抽出一段線,線一端用嘴咬著,三下兩下地在粽身上纏繞幾圈,然后兩手打個結扎好,一個大粽子就包好啦!我也想包,奶奶同意教我,奶奶手把手教了我很久,我才做出來一個粽子,包粽子看似簡單,做起來卻很難哪!不一會兒,奶奶就包出了很多好看的粽子。奶奶叫我把包好的粽子五個五個地綁在一起,這樣煮的時候容易翻動。煮好的粽子香噴噴的,好吃極了。
吃上幾個粽子,爸爸提議我們去看賽龍舟。到了現場已經是人山人海,比賽開始了,人們喊著:“加油!加油!”條條龍舟咬得緊緊的,時而這條快,時而那條快,龍舟過去了,但人們的加油聲還沒停。
這個端午節,我們掛了艾香、吃了五黃和粽子、看了龍舟賽,過得特別有意義。
端午節體驗日記2
端午節是中國傳統的節日。在我們家鄉還把端午節叫做“五月端午”,因為它是陰歷五月初五這一天。而我更愿意把它叫做“粽子節”,因為在這幾天,我都可以吃到美味香甜的大粽子。不僅如此,端午節的習俗也很多呢。
在我們家鄉端午節雖比不上春節、中秋那般隆重,但是家家戶戶也是很重視的。就拿我們家來說吧,在進入陰歷五月初一這一天,媽媽就把提前買好的紅葫蘆貼在了門口,和窗欞外面。貼葫蘆也有講究,葫蘆的口要朝上,我就不明白了,問媽媽為什么要貼葫蘆,還要這樣去貼。媽媽說:“端午節貼葫蘆,掛葫蘆是為了趨災避邪保安寧的。”“那為什么口朝上呢?”“聽老人們說是為了把毒蟲,災難全都收起來,讓家家戶戶安寧。”媽媽笑著說。原來如此啊。當然貼葫蘆只是一個開始,因為到了五月,正是蚊蟲開始活躍的時候了,家里的老人們,也愛把剪好的葫蘆縫在小孩的衣服后背上。在肩頭還要縫上一個小布老虎,以求平安。媽媽說我小時候就有這樣的衣服,但是我已經不記得了。初一這一天我們還要吃雞蛋,至于什么原因我就不知道了。反正媽媽這天早晨要煮上一大盆,家里的每個人都要吃上幾個。到了初五這一天,家家門口都插上艾草,也是驅蚊避邪的。曬干的艾草還被姥姥做成了小香包送給我,當然這也是保平安的。這一天重頭戲就是吃粽子。媽媽早早的就把米、棗、葉子泡上。泡好后大家就開始包,一個個粽子就在大人們的手中包好了。煮熟的粽子透著葉子的清香,咬一口,米黏黏的,棗甜甜的,真好吃!
我真的很喜歡端午節,更喜歡傳統節日中蘊含的美好祝福。
端午節體驗日記3
我喜歡團團圓圓的中秋節,也喜歡熱熱鬧鬧的春節,但我更喜歡家鄉的端午節。
端午節前幾天,媽媽帶我去超市買包粽子的材料,如綠豆、五花肉、粽葉、糯米。買完東西后我們又去了小姑姑家,邀請小姑姑們來我家過端午節。
回到家,媽媽和我們就開始忙碌起來。媽媽先洗鍋燒水,把粽葉放到鍋里煮軟,接著把糯米和綠豆分別放到盆子里用溫水浸泡半天,把買回來的五花肉切成長條,放盆子里加上調料腌制備用。然后把煮軟的粽葉用冷水清洗干凈,放漏網里晾干。這個時候綠豆和糯米也泡好了,媽媽把糯米清洗干凈撈出來,晾干水分,讓我們我們把綠豆皮搓掉,因為有皮不好吃。在搓綠豆皮的時候,如果搓久了手就會又紅又癢,我才搓了不久就開始抱怨道:“哼!這么難搓,我不搓了。”小姑姑們就安慰我說:“這么小的困難你就放棄了,加油,我們一起搓。”經過我們一起堅持不懈的努力,終于把綠豆皮搓干凈了。在床上好這些,媽媽就開始交教我們包粽子。媽媽告訴我們左手拿粽葉,右手拿勺子把糯米挖到粽葉上,再在糯米上蓋上一層綠豆,把五花肉放在綠豆的中間,接著再蓋上一層糯米,用繩子把粽葉困起來。放到鍋里煮幾個小時就聞到了粽子的香味,饞的我們垂涎三尺。
我們問媽媽:“粽子可以吃了嗎?”媽媽說:“小饞貨們,可以了。”聽了這話,我們高興得跳了起來,我挑了一個最大的粽子,把繩子解開,再把粽葉剝開。我看著那黃黃的糯米上有許多綠豆,好像一件黃色帶綠點的小花裙。我咬了一大口,這糯米一點兒也不口,又香又甜,里面還有我愛吃的肉。
我喜歡端午節,每次都能吃到媽媽和我們一起包的粽子,真是太幸福啦!
端午節體驗日記4
“粽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你猜猜這是我們的哪一個傳統節日?那當然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
端午節有許許多多的習俗,比如:劃龍舟、包粽子,用各種方式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其中我最喜歡的是包粽子。一大早,我就像條小尾巴似的跟著媽媽身后學習包粽子。媽媽先把材料拿出來:有白花花的糯米,有綠油油的粽葉,還有像一條條辮子似的粽繩。材料準備好了,我們可以開始包粽子了,媽媽先示范給我看。首先拿一片粽葉折疊圍攏,做成一個“小漏斗”狀的小窩窩。然后,放一勺糯米,再放一點肉餡,接著用剩下的粽葉把它全部包起來,為了以防它裂開,最后用粽繩,把它綁得嚴嚴實實的,一個粽子就包好了。
我心想:這不是挺簡單的嘛!該我親手開始包粽子了,我學著媽媽的樣子做。沒想到,到了第二個步驟,那些調皮的糯米娃娃一個接著一個的跳出來,害得我包都包不好,媽媽看見了,就走過來幫我。過了一會兒,我們的粽子包好了。看著包好的粽子,他們形狀不一:有的包成了圓形,有的包成了三角形,還有的包成了牛角尖。我趕緊小心翼翼地拿去煮,過了一小時,粽子煮好了,我聞著這粽子的香味,連口水都要“飛流直下三千尺”了。我們開始吃粽子了,姐姐看見我狼吞虎咽地吃,嘴邊還沾著煮熟的糯米,情不自禁地笑了。
這個端午節過得真是與眾不同,因為我吃到了自己親手包的粽子。
端午節體驗日記5
五月五,雄黃燒酒過端午。五月五,劃龍船,過端午。
這一天又到了端午節,充滿粽香飄逸。傳說在端午節這天吃粽子是為了紀念屈原。“節飛端午誰自言,萬古傳聞為屈原”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端午節是中華傳統節日,凝聚這老祖先的智慧的結晶。故鄉在端午節這一天,我們小孩子的手臂上要寄上午五彩線,帶上漂亮的香包,額頭上畫雄黃酒畫一個王字可以祛五毒。
今年夏天我去奶奶家過端午節,看見奶奶正在包粽子。包粽子是很講究的,需要碧綠碧綠的新鮮的竹葉,散發著淡淡的竹香,聞起來很好聞;“相思豆紅豆、甜甜的紅棗、浸泡在水里的潔白的糯米肥瘦相間的五花肉。我看著奶奶,輕車熟路的包著粽子。這時奶奶挽起袖子,把一張張粽葉卷成圓錐形,錐底鋪滿糯米,并且放一些甜甜的紅棗紅豆等等,并在上面再鋪一些糯米。然后熟練地用白線把它包裹成一個一“枕頭娃娃似的。我迫不及待地從奶奶手中拿起工具,嘗試著包粽子,由起初的包的不熟練到后來的完美。當粽子在蒸籠上蒸熟的時候,我拿起來吃的那一瞬間滿口的香甜和對屈原的敬意油然而生。
在故鄉我們,吃完粽子還要去看賽龍舟。來到湖畔,看到湖中都是龍舟,隊員們個個都在摩拳擦掌,似乎有些迫不及待。直線裁判一聲令下,這些龍舟都像離弦的箭一樣,飛快的沖出去。隊員們穿著紅白相間的衣服個個士氣昂然。他們頭上還帶著白手巾,上面寫著奮斗,奮斗,再奮斗。在湖邊的人們的加油聲和緊密的鼓點聲中,隊員們個個你追我敢的,都要沖向終點獲得勝利。
故鄉的.端午真精彩啊!我還想再過端午節。
端午節體驗日記6
“粽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每次聽到了這首童謠,我就知道端午節到了。
你知道嗎?關于端午節還有一個傳說呢!公元前278年,屈原因為愛國,政治抱負沒有實現,而看著平民百姓受到迫害,自己卻無能為力,他就跳到汨羅江而死。人們乘船去打撈他,在江里扔去粽子,后來就有了吃粽子,賽龍舟的習俗了。為了紀念他,農歷的五月初五也成為了端午節。
前幾天,我們過端午節,我看見媽媽在包粽子,我問媽媽:“包粽子難嗎?”媽媽說:“不難。”媽媽給了我一些材料,有蘆葦葉,糯米,大肉,豆沙,紅棗。我開始包粽子了,可是我一包,糯米就從粽葉里面漏了,我接連試了幾次,可是都沒有成功,我問媽媽:“你是怎么包的?”媽媽說:“左手捏住葉子的一頭,右手用三個手指捏住葉子的另一頭,輕輕往里一卷,卷成一個圓錐形的形狀,卷好后就往里面放準備好的材料,用線綁好,就行了。”
我按照媽媽說的,卷成一個圓錐形,放入糯米和大棗,拿出棉線一綁,四角粽子就包好了,過了很久,我才聞到了粽子的香味,我迫不及待咬了一口,那米香,葉香,大棗的香一起進去口腔,好吃極了,我自豪地說:“媽媽,我們兩個包的每一個粽子都很好吃。”
我很喜歡端午節,因為可以吃粽子,還學會了包粽子。
端午節體驗日記7
時間過得真快,感覺過了年沒幾天,一轉眼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端午節了。使我不由的想起兒提時在家鄉過的端午節了。
那時候家里的經濟條件不大好,尚在兒童時期的我們對于端午節沒有太多的感情,那時候的我們除了玩,印象最深的就是在端午節時可以美美的吃上一頓母親親手做的粽子了。粽子一般是用糯米,再加上幾顆大紅棗,外面再包上波蘭葉(我們這兒的人對山上一種灌木的葉子的叫法,據說用這種葉子包的粽子味道特別清香),用桑樹皮緊緊地包扎起來,一個粽子就完成了。看上去很簡單,但是包粽子的準備工作卻是很麻煩的。在端午節的前一天,母親就早早的把糯米泡在水里,把波蘭葉和桑樹皮泡在另外一個盆里,這樣泡上大概一天的功夫吧。到了下午天不早的時候,母親才開始包粽子,一個一個的粽子在母親靈巧的手中誕生了。母親把粽子們一層層的排在大鍋里,然后再倒上水,直到水浸滿粽子為止。端午節的早晨大概三點鐘吧,母親就早早的起床了。母親把柴火點燃,爐火照亮了母親干瘦的臉頰和細細的汗珠,就這樣用文火慢慢的煮粽子,大約三四個小時吧。等到我們揉著睡眼惺忪的起床,母親就把大鍋端到了屋里,打開鍋蓋,一股粽子的清香就立刻在整個屋子里彌漫開來。我們往往是來不及洗手就忙著伸手去抓粽子,即使燙得手疼也不想撒手。現在回想一下自己那沒出息的樣都感到好笑。母親則看著我們貪婪的吃著粽子笑了。
如今吃粽子早已不是端午節的“專利”了,大街小巷整天吆喝著賣粽子的聲音,偶爾買上幾個來吃,也感覺沒有以前母親做的好吃,味道也大不如前,不知是何緣故?
端午節體驗日記8
說到端午節人人都會想到吃粽子,但是今年在諸暨過端午節則讓我體會了一次與眾不同的感覺。在這里端午節也要吃粽子,但是更必不可少的傳統美食是炸麥花。
集市上,隨處可見賣麥花的攤點。這麥花是一種油炸面食,形似麻花,但又是面皮炸成的,且顏色也更淺。入鄉隨俗,我也買了一點來嘗嘗看。
麥花帶著油炸食品特有的香味,輕輕咬一口,口感十分酥脆,帶著雞蛋的鮮味和芝麻的香氣,還有淡淡的甜。我對油炸面食不算青睞,因此只是嘗了一嘗。
站在攤位旁邊,趁著人不多的時候,我便向攤主詢問做法。攤子上有兩個人照管,一位是中年女子,一位是大叔,想必是夫妻。妻子負責制作麥花,大叔負責炸,后者明顯清閑些,當我詢問時,大叔便把制作方法和我娓娓道來。做麥花第一步要先和面,除了酵母,面粉中需要加入白糖或者紅糖,還要輔以雞蛋增加口感的潤,之后還可以撒一層芝麻。稍微發酵一下面團后,用刀切小塊,用搟面杖搟成大餅的樣子,再切成麥花皮。
第二步是翻花,將切好的正方形麥花皮沿對角線對折成三角形,沿著兩條直角邊切出特定的花紋,再來回翻動,就成了漂亮的麥花。
我看著老板娘翻麥花時手指快速上下翻飛,不由贊嘆。接下來就是最后一個步驟,把翻好的麥花倒入油鍋,翻動幾次,金燦燦的麥花很快出鍋啦。
聽說,這麥花也叫巧果,看那老板娘靈巧的雙手,的確配得上這個名稱,不過我們北方人眼中的巧果卻是另外一種油炸食品了。
中國地大物博,有道是“十里不同音,五里不同俗”,不同地區民俗不同,諸暨端午節的麥花讓我大開眼界。
【端午節體驗日記】相關文章:
日記:體驗勞動11-25
優秀暑假體驗日記11-23
初中親情體驗日記11-23
觀察小狗體驗日記11-02
最新螞蟻觀察體驗日記03-11
描寫小貓的觀察體驗日記10-29
體驗日記800字作文11-17
體驗游泳日記400字10-11
環保體驗日記100字10-07
游泳體驗日記400字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