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村日記集錦
我們在工作上讓他們擔重任、唱主角、挑大梁的同時,也要不斷“搭梯辟道”,多為他們排憂解難、消除顧慮,以下是為你介紹的駐村日記集錦,歡迎閱讀以及瀏覽!
駐村日記(1)
屈指算來到xx村已12天了。這些天來,走村串戶,訪貧問寒,與這里的村社干部、黨員和村民談心、交流、拉家常,收獲頗多。在這里,人們的生活有貧有富,但更多的是貧困。農民們很辛苦,家家戶戶幾乎都耕種著三十畝以上的耕地,有的還耕種四五十畝,這在我的家鄉及好多農村是少有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這里的人們早已習慣了這種繁忙的生活。
但是這些天來一直讓我感動的是,他們即使生活條件不好,家家都有一本難念的經,但這些鄉親們一個個都活的挺有精神。寫到這里,我就想起現在的許多城里人,吃穿不愁,但總拉著一張苦瓜臉,無精打采,生活在郁悶的世界里。我們的“上班族”們坐在寬敞的辦公室里,面對電腦一臉茫然,好似有無盡的煩惱。
在這里,我們與貧困戶聊天,他們說有許多寒苦,但他們相信黨和政府,對今后的生活充滿了信心與希望。我想,這就是他們以陽光的心態面對生活的緣由吧!
九點半時,我們幫扶組的同志們都到齊了。今天我們去走訪的是三社,也叫松把社,距離我們的根據地村委馬主任家還有兩公里。我們向東徒步行走走十來分鐘,眼前出現了一道大坡,這個自然村剛好社坐落在山腰上。放眼向前望去,這里都是一道道的大山梁,山成排、溝成行。我這時才突然明白,xx村的名稱可能就是這樣得來。順著山坡土路向下繼續行走了十多分鐘,就到了三社。向下望去,廢棄的莊廓隨處可見,真正像樣的農家不多,巷道里也不見個人影。一路上聽老謝說原先這個社有26戶,現在只剩10戶。我們連走了三戶,但家家都鎖門。
在老謝的提議下,我們徑直來到原村支部書記孫萬發家。走進他家時,他正要出門去收割玉米,見到我們他很熱情地讓我們進屋。看上去家里條件并不好,像樣的只有一臺電視機,上邊還赫然寫著“農村黨員遠程教育收視器”。我突然想起了一件事,前些日子有人說村上有個電視在孫x家,但大家都怕得罪人,誰也不愿去要回來。老謝說他家在這個社還算最好,以前這個孫書記工作干得也不錯,青海《黨的生活》還專門報道過他,可是后來群眾反映不好,換屆時沒能當選。攀談中我們得知以前他當過民辦教師,如果再堅持兩年就轉正了。
他有兩個兒子,老大在外跑車,收入也可以,但因為他們這個地方條件太差,已過結婚年齡的兒子一直說不上媳婦。他說這個社、包括整個xx村的小伙子們都很難說媳婦,姑娘們沒人愿意到這個山大溝深的窮地方來當媳婦。好在他的二兒子很爭氣,現在上天津石油大學,快畢業了,工作已簽約。
談到村里的工,他說這里的群眾有條件的想方設法自己搬走了,留在村里的'都是最困難的,大家都迫切希望政府幫助他們搬出大山溝。我在心里想,xx村也算大村,整體搬遷不太現實,但是通過政府適當扶持鼓勵自行搬遷還是可行的,作為幫扶工作組我們還是多反映吧!
駐村日記(2)
5月9日 多云
又是一年芳草綠,又是一年五月天。從2011年5月到宿遷工作,轉眼間已經第四個年頭了。四年來,我深深地喜歡上了宿遷,融入了宿遷,特別是一年一次的“三解三促”駐點調研,已經成為我滿心期待的事情。
這次“三解三促”去哪兒?近來我一直在思考,最終選擇到“三集中”農民集中居住區去。因為在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小康建設的當口,實施土地集中、人口集中、項目集中“三集中”,是宿遷推進新型城鎮化的一個大膽探索,也是老百姓意見相對較多、矛盾比較集中的領域。平時,干部報喜的很多,群眾抱怨的也很多。“三集中”究竟利多還是弊大,基層群眾究竟怎么看,到底認可不認可,我們的工作有哪些不足,在“三集中”的過程中還有哪些“四風”問題?我想利用這次 “三解三促”的機會,走到農民群眾身邊,主動上門,敞開大門,聽聽他們的真心話、大實話。
這次,我特地選擇了兩個調研點,一個是宿城屠園,另一個則是泗洪界集。這兩個地方我都想去看看,更深入、更全面地去了解這項工作。
在屠園,晚飯后,我急忙趕到小區廣場。在那里,我和社區群眾有個約會,一起觀看一場露天電影—《沂蒙六姐妹》。電影開場之前,我特地拿起話筒,告訴大家我是誰、住在哪、來干什么,也邀請大家到“家”里來串門,有什么事要反映、有什么話要說,直接來找我。在調研的第一天,以這樣的方式向大家報個到,如此“高調”還是第一次。
過去的駐點調研,村里的群眾對我的行程并不了解,甚至有的還不知道我來過。通常都是我去找上門,他們很少來串門,往往是走哪看哪,見誰問誰,接觸到的群眾有限,了解到的情況也并不全面。所以,這次我決定“高調”一回,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接觸基層、接觸群眾。
我想,只要能聽到真聲音、真意見,找到群眾的不滿意在哪里,弄清存在的問題在哪里,找準基層干部作風急需改進的地方在哪里,這樣的“高調”很有必要!
5月13日 晴
到鄉鎮調研,在廣泛接觸群眾的同時,我也給自己定了“三條”,即和鄉鎮黨委書記單獨談一次心、和鄉鎮干部座一次談、在鄉鎮食堂吃一次工作餐。在屠園和界集,我都利用晚上時間,和兩位鄉鎮黨委書記分別談了一次心。在每人一個半小時的談心中,我也認真體會著基層干部的苦和憂。
除了在發展上、工作上面臨著許多實實在在的“苦”,基層干部在精神上、情感上還面臨著不少道不出、言不明的“苦”。這其中,不被理解之“苦”,對他們的困擾最大。一方面,“上面”不理解。縣(區)機關往往對鄉鎮要求的多、服務的少,指責的多、指導的少,機關干部多以裁判員、督查員身份自居,主動服務意識、自覺支持意識薄弱。有的地方僅上級機關對鄉鎮“一票否決”的考核就多達13項。另一方面,“下面”不理解。對各項惠民工程,他們都盡心盡力,都很想盡快干出成果,但有些工作,少數群眾不認可,甚至有抵觸情緒。干部拼命干、群眾不買賬,有的遭到了網上杜撰舉報,更有的利用秸稈禁燒,故意點火,讓干部受處分。還有,“外面”不理解。受少數腐敗的影響,不少群眾誤以為基層干部就是吃吃喝喝、松松垮垮、作風粗暴、素質低下,是“撈油水”的代言人、辦事不力的“代過人”,很少有人能理解他們的酸甜苦辣,更鮮有人能看到他們常年奔波于田間地頭、風里來雨里去的那份辛勞,看不到他們的那份樸實與堅守。
群眾的呼聲要重視,基層干部的苦與憂也要多關心。我們在工作上讓他們擔重任、唱主角、挑大梁的同時,也要不斷“搭梯辟道”,多為他們排憂解難、消除顧慮,讓更多的優秀基層干部受重用、受關愛、受理解。
駐村日記(3)
10月15日 星期一 晴
在鄉里開完鄉的見面會,立即與村總支書記況培友趕到花梨村委,準備下午召開村民組長及村民代表大會。
下午2:00的會上,我簡要的介紹了自己的基本情況和工作經歷,把省委、市委和縣委“幫、聯、駐”工作的有關精神向大家進行了講解,向大家闡明了在掛幫期間主要做的工作和下步工作的方向,希望大家給予支持,多提意見。看到鄉親們傳來的的眼神,我感慨:“下基層駐村掛幫,就是要帶著感情、帶著責任、帶著關懷,努力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促發展,用辛苦指數換來老百姓的幸福。”
10月17日 星期三 多云
今天上午,我同村委主任韋建平一道,騎著摩托車到村長溝組收取2013年度新農村合作醫療款,走訪組群眾,了解村民生產生活情況。
村民們都不在家,我們就到田邊地里找。通過了解,由于今年下半年天氣多陰雨連綿,農村大多數群眾的玉米收不到家,在地里受潮霉變,收到家的玉米等農作物因無法晾曬,也不同程度受潮霉變。“大家要趁天氣好,趕緊把未收的莊稼收回來,趕快曬干規倉。”我和韋主任說,“實在都沒有人手的,就給村里面說一聲,我們組織黨員突擊隊來幫忙哈。”村民們紛紛表示感謝。“走,我們到下一家!”韋主任說。
10月22日 星期一 陰雨
“宋支書嗎?我是花梨村六組的蘭文志。我想請村里面的到我家去做哈我老母親的工作,好讓她搬出老屋。”“好的,馬上來。”接到電話,向況支書和韋主任匯報后,我與村支兩委一起到花梨村六組蘭文志家調解家庭矛盾糾紛。通過了解,其80歲老母親因家庭矛盾,不愿搬出已成危房的老屋,其二兒子蘭文志怕她有生命危險,又做不通老人家的工作,所以才打電話向村里求助。經過大家一個多小耐心細致的思想工作,終于讓她同意搬出危房老屋,到二兒子蘭志文家居住,促進了家庭的和諧。
10月24日 星期三 陰
“喂,你好,你是羅玉平嗎,我是村里面,快來領你家的糧倉。”我幫助村福主任楊夢打村民聯系電話。從楊夢處得知,今年上半年花梨鄉政府分給了花梨村政府補貼彩鋼板新型糧倉44個的指標,現在糧倉已經運到村委門口了,要趕緊發放下去。我同村支兩委成員一道幫助村民群眾捆綁上車、運輸,發放說明書,向村民群眾講解安裝、使用和保養維護等知識。“這個糧倉質量很好,大家拿回去趕緊裝上糧食。”況支書說,“回去宣傳哈,這一批沒得的群眾只有等下一批了,可以先到村里報名。”忙到下午5點鐘,糧倉終于發完了,雖然有點累,但我心里很高興,既為群眾辦了事,又讓群眾認識了我。
【駐村日記集錦】相關文章:
駐村干部駐村日記05-08
昌都駐村日記05-12
最新駐村日記05-12
駐村下鄉日記05-08
駐村日記精粹11-20
駐村日記制度11-20
駐村日記201711-20
扶貧駐村日記11-20
駐村日記和民情日記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