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情日記走訪記錄范文精選
民情日記是繼承和發揚黨的優良作風的具有創意的好活動,以下可能是您需要的精選民情日記走訪記錄范文,歡迎閱讀!
民情日記走訪記錄范文【1】
我是市供水總公司24名精準扶貧幫扶隊員的其中一員。我的扶貧對象是新橋河村村民萬坤兵一家。因萬坤兵的兒子六歲時不幸患上“股神經纖維瘤”,為治療花光了家中所有積蓄。后續每年定期的復查和治療帶來的巨大經濟壓力,孩子身體上和心靈上遭受的折磨,讓孩子的奶奶精神上受到持續打擊,導致身體和精神狀況每況愈下,繼而喪失勞動能力,這給因病致貧的家庭雪上加霜。在幫扶過程中,我心中時時在思考:怎樣從根本上幫助這一家人從經濟層面和心理層面雙脫貧呢?
萬坤兵的妻子向紅,在照顧一家老小的同時,還要打工補貼家用,原本樂觀開朗的她,面對物質上的困境、精神上的重擔,在看不到希望的生活中,變得有些消沉。在以往的幫扶過程中,除了按政策有針對性地做好醫療救助、助學扶智以外,我一有機會就盡量從言語上開導她。
2月29日,向紅突然聯系到我,電話里聲音低沉、語焉不詳。得知她正在陸城,我馬上將她邀請到我的辦公室。
正如有些生理上的`疾病會導致病人性格上的問題一樣,在貧困戶中,物質上的貧困很容易讓人出現心理上的“貧窮感”和“被拋棄感”,如果能有人及時疏導,加上配套的其他扶貧舉措到位,就能讓貧困戶真正完成“心理脫貧”。
得益于總公司一直以來持續而扎實的幫扶走訪工作,讓向紅對我產生了信任感,需要幫助時能首先想到我。在辦公室坐定后,我為她倒了一杯熱茶,兩人促膝談心,閑話家常。讓她揪心的是:兒子的病又到了復查治療期,家人相繼生病后的世態炎涼,工作上遇到了不順心的事,人到中年,各種精神負荷壓得她喘不過氣來。同為母親,又身為同齡人,我特別能設身處地理解她的難處。
仔細聽著她的講述,我不斷鼓勵她正面思考,相信黨和政府,相信在大家共同幫扶支持下,困難只是暫時的,只要配合醫生治療,堅定孩子復健的信心,生活就會充滿希望。中午,我約上她和她打工單位的主管,一起吃了個簡單的便飯,進一步深入了解和解決她工作中的問題,同時,也結合自己的工作經驗給予了她一些建議。
我深知,這個家庭最缺的是“希望”。對癥下藥,精準滴灌,他們的脫貧目標不難實現,難的是家里每一個成員能夠堅定信心,在上級和我們的幫助下,扛過這一段困難時光。我真誠地希望,每個貧困戶都具備向紅勤勞、善良、堅強的品質,我們也將盡其所能,幫助他們早日脫貧。
民情日記走訪記錄范文【2】
1月6日上午,我來到了**鎮**村走訪。這天碰巧是小寒,氣溫在5℃以下,還下著蒙蒙小雨,有點冷颼颼的。**鎮是我掛點聯系的鄉鎮,也是我基層工作的主陣地之一,想起那些農民朋友以及與我一道干事創業的同志們,雖未天天見面,但心中總是念念不忘、心暖乎乎的。
**村現有人口2680人,其中貧困人口138人,占全村總人口
5.1%;耕地360余畝,人均純收入2200元左右。
一個國家對老人的態度,反映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代表著一個國家民族的文化素養。尊老、敬老、愛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作為一名黨員干部,我們有責任也有義務去弘揚和繼承這一優秀文化傳統。于是,我們首先來到位于鎮政府旁邊的'光榮敬老院。鎮民政所長介紹到,光榮敬老院創辦于上世紀50年代,占地5800多個平方,目前有供養對象52人,管理人員4人。看到我們進來,院里所有老人都很開心,不由自主的鼓起了掌聲。在給老人講明來意并送上春節祝福后,老人們樂開了懷,就仿佛晚輩回家與他們團聚一樣。隨后,我們察看了敬老院的食堂和宿舍,詢問了老人們的伙食、住宿等情況。據院長介紹,敬老院現有耕地1.8畝,加上黨和政府每年的補貼、關懷,院里每年收入超過
2.6萬元,能夠滿足全院正常的開銷。
從敬老院出來后,我們又走訪慰問了農村低保戶謝桂英、貧困戶葉光福和困難黨員謝紹海。在體弱多病的謝桂英老人家里,我要求鎮里的干部,要及時對老人的房屋進行檢修加固,并叮囑
老人一定要注意安全,有什么困難要隨時向當地黨委、政府報告,也可以直接跟我說。看著老人信賴的眼神,我們離開了謝桂英老人家。在困難黨員謝紹海家中,我了解到,他今年67歲,早年曾在部隊服役5年,已患腦溢血多年,生活難于自理,加上妻子多年前患上了糖尿病,至今仍需打針服藥維持生命。家里就老倆口,靠著政府的困難補助及自己的一點養殖收入維持生活。交談中,老人還講出了心里話,作為一名黨員,再也沒能力為黨的事業做貢獻,心里很愧疚。從他家里出來后,我心里久久不能平靜,深深體會到一名基層黨員信念的堅定和對未來的美好憧憬。
通過今天的走訪,讓我真正了解了基層,真正聽到了一線的呼聲。回顧今天的走訪,短暫而又難忘,讓我對走訪有了更深的感觸,同時也有不少收獲。
收獲之一:走訪調研密切了干群關系。緊緊依靠群眾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革命戰爭年代,正是依靠群眾我們黨才取得了偉大的勝利。走訪調研架起了領導干部與人民群眾之間溝通的橋梁。通過走訪調研,深入基層、集思廣益,服務群眾、排憂解難,切實轉變干部作風,改善黨群干群關系,對進一步凝聚人心、凝聚力量、推動發展、促進和諧有著重大意義。
收獲之二:走訪調研發現了真實問題。在走訪慰問中,群眾說的最多的話是感謝,而我卻親身感受到了困難群眾生活的不易。近年來,雖然農村的生產生活水平有了一定提高,但基礎設施配套不完善問題依然突出,路難走、水不暢、環境差等現象還普遍存在;雖然我們加大了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對生活困難的群眾每年都發放低保資金、一次性生活補貼,但這也只是杯水車薪,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還有“空巢”老人的生活問題,看病貴、就醫難等問題,仍需要我們付出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解決。
收獲之三:走訪調研明確了努力方向。此次走訪調研過程中,我一直在思考著,如何促進農民增收?如何加快農村經濟發展?這讓我想起了鄧小平同志的那句話:發展是硬道理。發展是解決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我想,要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最根本的就是要加快發展,造福群眾。因此,我們要牢記“發展為先、生態為重、創新為魂、民生為本”的理念,全力以赴搞好“四化”建設。
為官一任,發展一方。作為黨員領導干部,無論居于何職,都要經常深入基層走訪群眾、了解民情。基層是一個大舞臺,更是一個傳遞百姓心聲的平臺。今天的走訪,感人肺腑,受益匪淺。基層是我家,群眾是親人。我想,身為一名黨員干部、人民的公仆,不僅要帶著責任和義務,更要帶著真情和祝福走進基層,走進我們的親人,那樣,才能走的更真、更實、更遠……
民情日記走訪記錄范文【3】
自從擔任駐村干部后,我發現在的農村已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農村,許多人都不可能有整塊時間參加座談、接受調查,在剛開始那一段時間,我幾乎逢人就問,有空就去走訪,甚至連三輪車工和小商小販也要有目的地聊上幾句,時間不長就大體做到“三個基本熟悉”,即:一是對所在村的村容村貌基本熟悉;二是對所在村的黨務、村務、財務等現實狀況基本熟悉;三是對社情民意,尤其是對當前農村干部群眾在干什么、盼什么、缺什么、怕什么、想什么等,也都基本熟悉。每當閑下來時,注重認真寫好《民情日記》,有許多都是自己的.所見所聞和親身經歷后的深刻體會,受到大家的好評。然而,更重要的是,我感到通過全方位調研,全方位了解掌握村里的情況,對于當好一名稱職的農村工作指導員起到許多幫助作用。駐村期間,我始終注重把深入調查研究、加強對農村實際問題的理論思考當成駐村工作的“重頭戲”。截止目前,已先后走訪各類家庭戶、145戶,召開各類小型座談會、調查會50次,結識各類群眾朋友多達200余人。
排正村是經濟比較強的村,各項工作齊頭并進,村“兩委”干部和其它行政人員工作積極、自覺,都很珍惜自己的工作崗位,如果僅憑一般聽聽匯報,聽聽介紹,滿足于面上情況的了解,很難發現這個村有什么大的缺點和不足。然而,通過全過程參與村里大大小小會議和活動,我很快就發覺一些需要糾正和克服的問題。比如,村“兩委”成員爭先創優意識不夠強,只求過得去,不求過得硬,存在自我感覺良好和孤芳自賞的心理傾向;農村黨員隊伍先鋒模范作用難發揮,村干部普遍認為,只要不給村里添麻煩就謝天謝地了,對于如何加強教育和管理缺少過硬招數,組織開展活動甚至存在怕惹事、怕花錢等思想想法。針對類似問題,我注重通過村“兩委”聯席會議、平時與村支部書記和村委會主任等談心交心,開誠布公地說出自己的意見,提出自己的建議,及時提醒他們要引起足夠重視,均能得到他們的理解和采納。
我在平時走訪座談中了發現,盡管村民群眾對村干部總體滿意,但也時不時聽到一些議論,對村級財務、村級工程發包等說這說那。究其原因,盡管村干部兩袖清風,人人清清白白,但群眾對村干部有意見,我認為大多與村干部落實相關制度不到位、不規范有關,特別是在處理涉及群眾切身利益問題上,該發揚民主的沒有充分發揚民主,該向群眾作出宣傳解釋的,因存在這樣那樣擔心,沒有很好地向群眾進行宣傳解釋,以至群眾對許多事情若明若暗,甚至一頭霧水,難免胡亂猜疑,動輒發表不滿言論。為了幫助村干部強化規范意識,以民為本意識,去年5月份和6月份,我在幾次會議上都反復強調落實村務公開和民主管理制度的極端重要性;我又從網上直接下載一系列有關資料供村“兩委”成員學習參考。在多數情況下,我則把主要精力放在跟蹤督導上,并注重隨時隨地聽取村民群眾的意見,當好“傳聲筒”,在村干部和群眾之間架起一座橋梁。原先,村里《村務公開欄》年久失修,破破爛爛,有礙觀瞻,群眾有反映,在我的建議和督促下,村里及時投入經費進行修繕加固和粉刷裝點,欄目內容也比以前更加具體、實在了,群眾非常滿意。
【民情日記走訪記錄】相關文章:
村官走訪記錄民情日記09-08
村官民情日記走訪記錄06-29
社區民情日記走訪記錄07-05
民情日記走訪記錄大全08-25
2016年民情日記走訪記錄06-29
民情日記走訪記錄本07-04
民情日記走訪記錄多篇03-09
民情日記走訪記錄(通用22篇)04-22
精準扶貧民情日記走訪記錄06-29
單位民情日記走訪記錄(精選8篇)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