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培個人研修日志
教學質量的提高關鍵在教師。以師為本,著力提高教師教學業務水平,以下可能是您需要的國培個人研修日志,歡迎閱讀!
國培個人研修日志篇一
參加這次國培計劃小學英語骨干教師培訓班學習應該是我參加過的所有學習、培訓活動安排日程最滿,單天學習時間最長的一次了,讓我真正體驗到了什么叫做“白加黑,五加二”。因為考慮到大家的安全起見(聽說之前的某學科國培計劃培訓班在某大學出了嚴重的事故,因此,教育部對后來的培訓活動要求非常嚴格),要求我們業余時間不準外出,平日學習期間不準請假,沒有雙休日,沒有活動日,所有的晚上7:00-9:00要參加學習、交流、研討活動,每天完成兩份聽課問卷,晚上再完成一份調查問卷,然后還要在遠程研修平臺上發帖評論、提交作業,因此,幾乎天天晚上要等到11:00以后才能睡覺。
為了防止我們私自外出,本次大會的組織者還特意把我們安排在離北京外國語大學幾十公里之外的一個偏僻荒涼,交通極為不發達的大興區(不知道是否真的如此,反正我們學員都是這樣猜測的)。許多學員都戲稱這是一次真正的“魔鬼訓練”。
我也有同感,但我又不得不承認,這次的收獲是巨大的,從某種層面上來說,可能就是一次洗腦的過程。這次給我們上課的都是在某領域內的全國頂尖級的教授,雖然他們給我們講授的在實際教學中并不能適用或者暫時實行不了,但是那畢竟是代表了一種理念,一種趨勢;學員又是來自全國各地的頂尖級的骨干,雖然都是南腔北調的,但是不影響我們交流。課前飯后,我們彼此坦誠相對,互相溝通,既談經驗與收獲,也談困難與煩惱;每天晚上的交流與研討,讓我們在激烈的`爭論中互通有無,思維碰撞;晚上的網上研修,讓我們能夠靜下心來好好思考這一天的學習所獲所思。
雖說很忙活很累,但是我覺得又和平日的工作有所不同。平日忙里忙外,除了抓管理,還要教好學;除了忙校內的工作,還要不斷的迎接著上級的各項檢查,因此,很忙,也很累,尤其是心總不能靜下來去好好的思考某些問題。難得有這樣的一次機會,我也就給自己定下了一個目標:除了完成規定的培訓學習任務外,每天至少寫一篇研修日志,一方面算是對這次學習活動的總結,另一方面也能為今后的一些工作提供一些借鑒吧。
由于水平有限,再加上時間很緊,所寫稿件匆匆而就,來不及精打細敲,因此語言不一定優美,用詞不一定恰當,個別語句可能也不一定通順,還請閱者能夠多多包涵并多提寶貴意見。
國培個人研修日志篇二
我有幸參加了遠程教師培訓,在培訓中,認真聆聽了來自遠程的專家,學者的講座,使我更新了觀念,改變了認識,不僅為我今后的教學指明了方向,同時也使我對未來的教學工作更加充滿信心。
總結多位專家教授的講授內容,聯系自己的教學實踐,反思存在的問題和今后的努力方向:
1、態度決定一切。多位老師都提到過。原來總以為上完課就萬事大吉,對課堂對自己都要求不高。這樣是對學生的不負責。隨著年齡的增長,做教師的這種使命感責任心讓我意識到我們必須端正態度,積極主動,象李老師說的愿干想干才是作好老師的前提。提升修養,淡薄名利,把工作當成一種享受。
2、加強各種學習。尺有所長,寸有所短。再加上我個人能力不高,從教本學科時間短,常常感到力不從心。要善于學習,學習身邊的教師的長處,珍惜每一次外出學習機會,加強書籍上的理論研究,,網絡上學科資料等等,總之要善于學習有益與教學的方方面面,并應用到教學實踐中去,構建高效愉悅和諧課堂,讓我們師生都有幸福感。
3、傳統和現代手段相結合。我在平時的'教學中利用的不很充分。要注重圖文轉化,構建腦圖,注重版圖、讀圖、析圖各個方面。利用好這種傳統的教學手段。當然,科技的發展,如多媒體課件給了我們極大的方便。對于教學中的難點如經緯網地球的運動等,用課件能幫學生去理解,直觀形象,有效突破難點,激發學習興趣。把多種教學手段根據教學實際需要,有機結合,揚長避短,最大可能的提高課堂效率。
在培訓中,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來自施晶暉老師講的教師幸福感的講座。她給我們講了現代教師的九項修煉,即做讀書人,反思一生,具有教改精神,擁有大愛之心,能寫作,具有演講口才,關注細節,高度重視學校與家庭的合作,乃至良好的心態,積極地心態,快樂的心態。施老師從這九個方面給我們講解了怎樣做一個幸福的,快樂的讀書人,怎樣才能做一個中國最好的教師。他的講解給了我很大的震撼,反思自己的從教歷程,距離這九項修煉成功的教師真是相差太遠,也使我決心在今后的教學中要多讀書,多反思,提高自己的教學修養,努力體現教師的價值,力爭成為一名合格的骨干教師。
總之,這次培訓,雖然只有短短的七天,卻使我感觸頗多,從思想上受到了極大地鼓舞,在今后的教學中要不斷地學習,不斷地反思,不斷地研究,努力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理論水平和教科研能力,在實踐中反思,在研究中成長,努力把自己打造成一個發展型教師。
國培個人研修日志篇三
中午我們在談到昨天程教授的課時,我忽然感到,其實他給我們的最為深刻啟示是:即使是古代詩詞,也于今天的生活息息相關,從古人的詩作中,我們不僅可以感知他們的情懷和內心世界,學習到基本的寫作技巧,更重要的是我們的生活居然沒有離開過古人曾經的滄桑世事,他們所經歷的我們也正在經歷著和將要經歷的。所以在這個意義上說,學習古典詩詞,最重要的恐怕不是寫作技巧,而是學習他們為人處世的態度,認知他們在詩詞中所透露的情感,感悟他們對這個世界的思考,從而為我所用,處理好我們和這個世界中的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其他動物的關系,從而提升自己的生活質量——這是我們所要追求最高目標。事實上,我們教育學生,就是要讓學生明白,學習是美好的,生活是美好的,學習就是為了過上美好的生活。這一點在今后的語文教學尤其是古代詩文教學中應當好好矯正和貫徹的。
今天聽了五節我們教師自己通過“工作坊”集體備課的說課或教學課。真是深有體會:完美的課是不存在的`!我們國家級骨干教師集體的智慧都讓大家議論紛紛,仁者見仁的,更不用說平時我們在學校里的公開課了。所以,我覺得,對于開設公開課,我們尤其是青年教師應當有一份平和的心態,不必懷著“被批斗”的心情接受大家的意見或建議,在教學上,沒有哪一個人的意見就是絕對的真理,俗話說,條條大路通羅馬,教學也一樣,你的方法可行、有效,他的方法未必就不可行、無效的,在我看來,只要適合自己所面對的學生、適合施展的專長的教學就是好的,至少是對的,因為教學的對象是學生,施教者是你自己,這兩個因素是最基本的因素——雖然我們還要考慮教學是否有效地處理了教材、準確理解了編者的意圖。
其次,我覺得,閱讀教學首先應當基于文本來解讀文本,如何解讀文本呢?我認為課前必須努力尋找文本的裂縫(學生可能的困惑點、難點、盲點等),尋找和設計好教學的切入點;根據文本的特點確定教學的方式方法,我們感到,讀,尤其是默讀、速讀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必不可少,有的還必須朗讀(有感情的朗讀),比如文學作品,今天的《再別康橋》,我覺得就設計得比較好,這位老師凸顯了朗讀(她自己也很善于朗讀,我看,但是,他卻在不斷調動學生來朗讀),通過朗讀領悟文本中透露的作者的情感;而議或評是課堂教學的靈魂,如果議還是基于文本的討論,那么,評則是引導學生對文本展開鑒賞、探究的能力的訓練,這是非常高的要求的。閱讀教學還應當引導學生探究文本以外的東西。這也是孫紹振教授的觀點,今天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和《咬文嚼字》兩篇文章的教學,我覺得還是比較好的體現了這一點,前者引入文本中幾個情景描寫對象真假的探究,后者對課題的理解上則不僅引經據典,而且引入教師自己的解讀,不僅體現了教師闊大的教學視野,而且有利于拓展學生的思維。關于這兩點,我在我寫的《散文教學活動的組織藝術》一文里也作了充分的闡述,在教學中我也是這樣做的——雖然做的不是很好,但我的教學還是得到了學生的充分肯定,學生的成績也在不斷提高。
第三,我們普遍認為,一節課還是應當追求“一得”的,現在我們中的許多老師往往什么都想一下子就塞給學生,結果造成滿堂灌,這種急功近利式的教學只會讓學生產生抵觸情緒,時間久了,他們就會對你的教學感到厭倦,所以,就產生了溫教授說的,到了高校的學生對語文教師的評價往往不是很高甚至不太看好。
但是,今天的課堂教學仍然出現了這樣的現象,比如作文講評課“讓思維有序深刻起來”,我和幾位同學都認為首先是課題就不太好,因為它包括了兩個知識點,而要在一節課里解決兩個問題,恐怕難以做到甚至一個也無法充分解決,更何況授課者還要求學生開展寫作訓練——雖然是200多字,可要在一節課內完成是不現實的。其次這節課在談到高考優秀作文的要素時,列舉了許多條件,這讓我們有點眼花繚亂,要是真給學生講,我想他們也不會很明白、清晰的。我本人也上過關于提高議論文思辨性的公開課,當初我也是采用對比法、歸納法等,調動了最臨近策略、知識分享策略、同材互評策略等多種策略組織教學,但我只重點解決如何圍繞事例展開議論、如何安排議論結構,我覺得只要學生掌握了分析事例、把握結構的方法就達到了我的教學目標。要進行寫作訓練,只能移到課外,或再用一節課進行專門訓練,因此我覺得,我的課還是注重“一得”的。
相比較之下,我覺得《囚綠記》就上得成功多了,他對學生的問題做了種種預設,對文本展開由淺入深的探究,很好地達到了對文學類文本可以多元解讀的目的。《再別康橋》也體現了一課一得的理念,對教學目的的設計都比較到位。對此,我覺得自己的教學還要在這個方面多努力,提醒自己,教學上,是不可能一口讓學生吃成一個胖子的——更何況, 如果真“胖”了,也不太好,不僅形象不好,也會消化不良,變為病態之人的。
第四,手術刀式的分析教學痕跡仍然存在,尤其是文本分析時,老師們很容易就這樣做了使得語文教學失去了應有的語文美感。溫教授提出,每當有了這樣的痕跡時,就應當積極回歸到讓學生個體去體驗和想象,尤其是文學作品,即使是冥想五分鐘,引導學生想象作品中的人物、情感、意象、情景、態度等等,都可以說是成功的。對此,前面我說過,現在很多語文教師存在浮躁心理,即使平常的語文課也很難給學生有冥想的時間——大家總放心不下,總認為與其讓學生自己體悟不如自己講來得干凈利索,更別說是開設公開課或研討課了(當然當前我們教師的評課導向也很成問題,動不動就是教學目的是否明確,教態是否端正,板書是否清晰有條理等等這些無關多少痛癢的東西,大家很少甚至不會去考慮本節課教給了學生什么,該不該教給學生這樣的東西,這些東西又應該運用什么方式方法才最有效等等)。所以,我們有義務也有責任改變存在的問題,也有義務和責任引領身邊的教師明白什么叫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自主學習、探究、感悟的概念。
國培個人研修日志篇四
“國培計劃(20xx)”示范遠程學習,從20xx年9月15日起至20xx年11月10日結束,歷時57天。我有幸參加本次國培計劃語文學科培訓,榮幸地成為初語17班的學員。本次培訓,我始終如一堅持上線學習,認真學習各門課程:案例解讀、新課程理念、專家講座、互動交流等等。我在忙碌中快樂著,在學習中收獲著,在交流中感動著。我慶幸自己加入了一個專業、規范、有著先進理念的培訓團隊,欣喜著國培帶給我的種種收獲。這次培訓是緊張、充實、忙碌、有序交織在一起的,近兩個月的學習,讓我受益匪淺,教學理念、教學水平有了顯著的提升,現將我參加此次培訓的心得總結如下:
一、國培,更新了我的教育觀念
本次培訓學習,我發現教育是需要遠見卓識的。每位專家老師精彩的.講座,如同頭腦風暴讓我對新課程有了更高更新的認識,教學思想方法的探討,比較前沿的教育理論知識,以及如何開展課例研究有了明確的方向。從各位專家的親身體驗,從國內教育到國外理念,讓我猶如呼吸到清新的空氣,為之振奮。
二、國培,啟迪我去思考
聽了上海師范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王榮的講座,我深刻認識到教學反思在教師專業發展中具有非常生動和豐富的價值。反思有助于教師發現新的教育意義,反思有助于理解“我的理論”,建構“實踐知識”,反思有助于教師更加關注自我專業成長的歷程,反思有助于教師不斷增強對教育教學的自信心,反思有助于增強教師的教育教學責任感。一名教師具備了自覺反思的能力,就會經常反思,在反思中成長發展,在反思中提升教育教學能力,在反思中增強教師職業幸福感。
三、國培,開啟了我的智慧
參加這次“國培”,我的內心是充實的,我在培訓中漸漸成長。我有收獲、有理念、有疑惑、也更有壓力,我要把在國培學習的知識用到教學當中,把專家教授們的理念轉化為自己今后的行動指南。力爭做一名真正的“優秀教師”、“骨干教師”,讓我們與“國培”研修同行,讓“國培”研修因我們而精彩!
總之,感恩國培,讓我有了一次學習提升的機會,國培學習雖然短暫,但無論是從思想上,還是專業上,對我而言,都是一個很大的提高。我將把這些全新的教學理念、教學模式輻射到語文教學中。
【國培個人研修日志】相關文章:
國培研修日志05-15
國培的研修日志09-28
國培研修日志08-15
國培研修日志09-01
(精選)國培研修日志07-05
國培計劃個人研修日志06-02
國培研修日志個人總結07-04
國培計劃研修日志06-01
國培數學研修日志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