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社會工作實踐總結論文
一個新的嚴謹的理論的出世,一定伴隨著跨越不同的組織層次。下面是社會工作實踐總結論文,為大家提供參考。
社會工作實踐總結論文1
2017年12月3日,我們社會工作2012級3班的同學來到了來到了烏魯木齊水磨溝區葦湖莊雨虹自閉癥服務中心,開始了為期兩周的康復實踐。時間不長,我們體會甚多。明白了那句話:讀萬里書,不如行萬里路。
本次實踐的目的在于通過理論與實際的結合、個人與社會的溝通,進一步培養與人相處的技巧、團隊協作精神、待人處事的能力等,尤其是觀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實際工作能力,以便提高自己的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希望能幫助自己以后更加順利地融入社會,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
一般來說,學校的生活環境和社會的工作環境存在很大的差距,學校主要專注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專業技能,社會主要專注于專業知識和實踐能力的結合。要適應社會的生存要求,除了要加強課堂上的理論知識外,還必須要親自接觸社會參加工作實踐,通過對社會工作的了解指導課堂學習。實際體會社會對社會工作者的基本素質要求,以培養自己的適應能力、組織能力、協調能力和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工作能力。
我們在實踐期間,與自閉癥服務中心工作人員一同參與了三部分的矯治課程,分別是生活自理課、動手實踐課、音樂課。三部分課程各不相同,對于自閉癥孩子來說都是很大的挑戰,因而我們也很用心。
首先,我們進行的是生活自理課。在矯治中心工作人員的帶領下,我們志愿者每人負責帶一名兒童,輔助他們學習戴圍巾、戴手套、戴帽子。在常人很容易做到的戴圍巾等任務,在我們的課程上卻難以進行,自閉癥孩子有的不愿意參加,有的不愿意學習,有的認知有障礙,難以理解所教的內容。盡管這樣,我們作為志愿者,一點一滴手把手的給孩子們進行教學,讓他們認識并學習生活自理,在這節課上,我們深刻感受到自閉癥孩子真的很需要人去關愛,社會需要一個愛護自閉癥孩子的大環境,我們也應該呼吁更多人加入到這個服務隊伍中去。
接著,我們進行了動手實踐課。這節課我們來到了矯治中心的活動場地,我們每個志愿者帶一名自閉癥孩子動手捏橡皮泥,做游戲,折紙等一些少兒的活動。孩子們在活動中展現了他們的天真活潑的一面,我們志愿者在活動中也做到了志愿者的耐心服務。我們很難去想象,對于常人家的孩子,如此簡單的游戲,對于自閉癥孩子卻如此困難,為何這樣簡單的快樂也要剝奪,我們真心希望社會大眾更多的關注到自閉癥孩子。
最后,音樂課作為結束活動登場。在音樂課上我們志愿者和自閉癥孩子圍成一圈坐在一起,我們教孩子打手鼓、唱兒歌、做簡單的節奏動作。在這很歡快的氣氛中,出現了些插曲,有的孩子玩著玩著突然大哭起來,有的孩子總是欺負旁邊的孩子,還有的孩子坐立不安,來回走動,很是影響課程的進行,我們看著在這些可愛的孩子的影響下和他們一起玩兒、一起做動作、一起打節奏、一起拍手鼓。
雖然已經是大三,但對于實際社會工作還是茫茫然的,畢竟書本上的只是一個概念,具體操作并沒有教你。難得的實習機會,我想把它做好。在這段時間學會了一些比較瑣碎的事情,但確實體會到了工作的辛酸,覺得自己在學校所學的專業知識嚴重不足,不能適應激烈的工作要求,像那些實際操作性極強的工作,我們這些剛出來沒什么工作經驗,而且本身就沒好好學學校的專業課的人來說,根本無法和那些老手相競爭,有時候感覺確實無從下手。
回顧這兩周來,我們的實踐情況,捫心自問,坦言總結。在諸多方面還存在有不足。因此,更要及時強化自己的工作思想,端正意識,提高實踐的方法技能。
首先,在不足點方面,從自身原因總結。我們在一定程度的存在有欠缺的知識技能,打動服務對象。作為一名志愿者,我們的首要目標就是架起一坐連接我們與服務對象的橋梁。為服務對象帶來改變。在這個方向的`指導下,怎樣用真誠的心,打動服務對象,就顯得尤為重要。因此,在以后的實踐工作中,我們必須努力提高溝通能力,同時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不斷為下一階段工作積累寶貴經驗。
其次,注意我們在服務過程的細節,謹記助人自助的理念。用自己真誠的微笑,清晰的語言,細致的關懷,體貼的服務去征服和打動服務對象的心。讓所有接收到我們我們服務的對象,都有所改變。樹立起我們的優質服務。
再次,要深化我們的實踐工作素養。熟悉服務方法,把握服務技巧,做到爛熟于心。學會面對不同的對象,采用不同的服務技巧。力爭讓每一位服務對象都有所提升。
最后,端正好自己心態。不論做任何事,務必竭盡全力。這種精神的有無,可以決定一個人日后事業上的成功或失敗,如果一個人領悟了通過全力工作來免除工作中的辛勞的秘訣,那么他就掌握了達到成功的原理。倘若能處處以主動,努力的精神來工作,那么無論在怎樣的工作崗位上都很難有所建樹。
實踐是學生大學學習課程后的最重要的實踐環節。通過這次的實踐,我們對自己的專業有了更為詳盡而深刻的了解,也是對這幾年大學里所學知識的鞏固與運用。從這次實習中,我們體會到了實際的工作與書本上的知識是有一定距離的,并且需要進一步的再學習,我們可謂受益非淺。僅僅的二周的實踐,我們受益終生。通過此次實習,不僅培養了我的實際動手能力,增加了實際的操作經驗,縮短了抽象的課本知識與實際工作的距離,對實際的工作的有了一個新的開始。實踐是每一個學生必須擁有的一段經歷,它使我們在實踐中了解社會,讓我們學到了很多在課堂上根本就學不到的知識,打開了視野,增長了見識,為我們以后進一步走向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
社會工作實踐總結論文2
我的論文選題是“跨學科融通視野下社會工作者專業認知與歸屬感研究”。
首先整理一下老師們的意見和建議:
1.社會工作碩士畢業論文應注重實務研究而非理論,需更換實務課題。
2.整個論文框架邏輯混亂,思路不清晰。
3.論文選題太模糊,跨學科融通并不影響社會工作者的歸屬感。
4.探討社會工作的存在意義,多為哲學層面,沒有實際研究意義。
師之建議,我之不足,自應遵從并逐令改之。然而因個人興趣濃厚,且條件多有限制,所研究問題又確實存在,又得導師支持,實屬無奈,不愿棄之。開題述說之前,思路并未整理透徹,以致如此。
科學具有主觀性。
扎根實務的老師希望學生能多寫理論研究的論文,偏理論研究的老師則更希望學生能將理論融入實務。慶幸的是,并不是所有的老師都排斥社會工作專碩研究生做純理論研究。我們無法排除個人價值觀或相同文化群體的影響,考慮到各種原因,如是否能順利拿到畢業證,老師希望學生保守寫論文。
價值觀對社會工作者的實務及研究工作既有直接的影響,也有間接影響。社會工作不僅僅是分屬不同學科利益的集合,同時還是一系列解決問題的不同策略。在科學研究領域,個人觀點無足輕重,科學證據是最終的裁判。然而,社會工作理論研究真能做到如此客觀嗎?社會工作者的自身價值觀以及人們行事遵循的個人信念,會以怎樣的方式作用于具體的社會工作研究當中?
當價值觀以客觀事實的形式出現時,我們常常很難認出它們。客觀現實的確存在,但我們總是透過信念與價值觀的眼鏡觀察它們。哲學家休謨于200年前指出的在科學描述與道德評價之間的鴻溝,直到今天也沒有縮小。
當社會工作者在進行研究工作時,價值觀會對其產生一定的影響作用。
由于在社會工作領域從事研究工作的學者通常持有共同的觀點和價值準則,在相同的文化群體之中,他們的研究假設一般不會受到挑戰,我們便傾向于認為那些被西方社會心理學家稱之為社會表征的共同信念,是相當重要且無需加以驗證的。然而,有些時候,社會工作者在實踐工作中不得不面臨的困境,將潛在的問題暴露出來,從而引發我們去關注這些假設,如婦女工作者的政治保守主義更傾向于接受對社會行為中性別差異的生物學解釋。
不可忽略的是,近年來社會工作的發展步伐加快,但對中國社會工作本土化的理論、 價值理念、知識體系、實務操作的研究還處在非常薄弱的狀態。發表的論文缺乏系統性,社會工作理論與實務的銜接也存在重大問題,多為重視社會工作的實務操作而輕視理論研究。
社會工作面臨實務與理論脫節的困境,若不能形成專業的本土理論知識體系,社會工作實務的交流只能流于形式,不能在更大范圍內推廣可取經驗。一線社工在所接觸到的眾多案例中不免會發現無法處理的孤例,僅僅依靠社會工作的介入無法達到理想的效果。所以在某種程度上講,學術界與一線社工之間缺乏互動溝通是導致上述現狀的主要原因。但是處于許多兩難境地,并非無從著手,這時,跨學科如神經生物學(抗逆力)、犯罪心理學(青少年犯罪心理)、醫療(身體及精神疾病)眾多領域的專業知識及理論同社會工作方法的綜合運用,便有了用武之地。
至于論文框架邏輯混亂,思路不清晰。我承認是自己將“客觀認同”和“主觀判斷”混淆了,很像是一場自說自話的鬧劇。本論文思路的著重點是社會工作的跨學科理論體系建構,并非是對社會工作的認同及歸屬感。我的觀點是“社會工作面臨理論研究與實務操作脫節的專業化困境,必須尋求跨學科的理論體系建構的幫助,以社會工作跨學科的理論體系建構為起點,重新理解‘拋卻價值評判之后的社會工作的存在意義’,就會使公眾乃至社會工作者對社會工作的理解進入一個新的維度,對社會工作的實務開展或新理論的構建都有借鑒意義。”
但客觀認同并不一定等同于客觀事實,雖然有大量的事實不符合客觀認同,但作為有效討論的基礎,客觀認同是并不在討論的范疇之內的`。比如社會工作的專業認同。我們大部分人對社會工作的認同和歸屬感,多半只停留在價值道德層面,往往顯得廉價而蒼白。科學研究是可證偽的,而價值因素是不可證偽的,因此道德是無法用科學研究證明的。
自從卡爾 · 波普爾提出科學必須可以證偽以來,科學界已經把可證偽性作為科學的基本標準之一。非科學的本質不在于他的正確與否,而是在于它的不可證偽性。于是數學和邏輯學便被劃分為非科學的。同樣,心理分析學說,占星說,骨相學,馬克思之后的"馬克思主義"也都是非科學的。它們都不可被證偽。數學和邏輯學之所以被劃分到了非科學的原因在于他們并不需要經驗去檢驗它們,他們被休謨稱為必然真理。
然而加拿大滑鐵盧大學和美國杜克大學的心理學家們最新發表的一項研究發現,“不可證偽性”可以增強人們的信念。換句話說,不可證偽性其實是虔信者的催化劑,自己的信仰和價值觀越是無法用事實來驗證,越是要訴諸于模糊、神秘的因素,他就愈加深信不疑。
雖然很難理解,但請一定要理解,科學往往只是其中一類動機,人們很可能是由于其他更重要的心理動機做出選擇,比如傳統、意義、價值感、目標感等等。價值因素是歸屬感的動機,而不是原因,彼此之間只是相關關系,無法構成單一的因果關系。
隱含的價值觀也會影響到我們對概念的正確理解。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常隱含這種價值判斷,對婚外情的評價是追求"婚姻解放"還是給予“道德譴責”,這取決于我們的個人價值觀;人們把自己反對的社會影響稱作“洗腦”,把自己從不嘗試的性行為稱作“性變態”,價值觀隱含在我們對社會科學的種種建議與標簽之中。
既然如此,公眾對社會工作的理解僅僅是建立在價值評判上,即社會工作就是為了幫助別人,只不過是運用專業的社工方法而已,忽略了社會工作的學科體系建構的存在,從而造成了大量的誤解。而對事物存在的根本解釋是拋卻先驗價值觀之后此種事物的存在邏輯,而不應該建立在這種簡單的價值評判之上,將社會工作的存在原因放置在它的學科體系構建當中,也就是各個學科當中的重要理論、學說構成社會工作的理論基礎。
我還是堅持,一個新的嚴謹的理論的出世,一定伴隨著跨越不同的組織層次。心理學、生物學為什么擁有自己的理論體系,就是因為它們天生就是跨越不同組織層次的學科,從社會生態跨越到人類的大腦和心靈。21世紀,隨著生物技術、計算機技術、統計技術等的發展,抗逆力研究超越了早期的研究成果,形成整合性的多元的跨學科研究,特別強調讓神經生物學重新進入現有的抗逆力理論和實踐框架中。
所謂的專業化,實不能固守一畝三分地不知變通,而是在跨學科理論建構的基礎上,在實踐領域有所突破。要把專業知識普及推廣到社會實踐生活當中,并從社會實踐當中總結本土性理論。一句話,從自身專業限制中跳出來,各學科中對社會工作有重要作用的專業知識和社會實踐崗位的結合才是發展和推動社會工作專業化的現實道路。
以上針對此次開題存在的諸多問題和建議,重新整理論文思路,以及總結我的論文當下的處境,實在坎坷非常。但我依然堅持跨學科的理論研究。對跨學科融通概念的清晰理解,對于梳理社會工作的專業化困境有很大幫助——在社會工作還沒有發展壯大之前,規范、制度只能導致專業的限制。而此時,認知顯得比實務更加緊迫。
后續在老師提出的建議的基礎上,加強對選題設定及論文邏輯框架的改進。
【社會工作實踐總結論文】相關文章:
社會實踐論文3000字(通用8篇)07-19
大學生社會實踐論文(精選15篇)07-26
暑假社會實踐論文3000字(通用6篇)08-18
社會工作專業求職簡歷模版07-26
個人教育實踐總結07-31
社會實踐總結范文12-18
社會實踐總結范文11-08
社區講課實踐活動總結07-26
社會實踐成長總結07-30
假期的社會實踐總結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