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訪農村寒假社會實踐報告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農村寒假社會實踐報告
我國國家性質(國體)在階級即政治上的表現是人民民主專政,人民民主專政是我國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對人民實行民主和對敵人實行專政的國家政權,人民是國家的主人。
一、農村自治發展歷程
我國從1980年村民委員會產生到1988年村民委員會組織法式行前的萌芽時期。人民公社解體后,農村自發選舉產生了村民委員會,進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務。提高了地方的穩定和諧性和經濟的繁榮發展。1982年憲法確定了村民委員會的法律地位,我國從此走上了一條家庭承包制基礎上組織農民、管理農村的新道路。1988年到1998年村民委員會有了進一步的改善發展,從思想上認識分歧較多到逐步統一,從示范探到基本普及,以“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明珠監督”為主要內容的制度框架逐步建立,呈現了自治形式多樣化,效果顯著。1998年后,村民委員會從基本普及到全面展開,從推進“四個民主”到開展農村社區建設,制度體系初步確立。促進了民主政治發展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2007年,黨的十七大報告確立了我國社會主義的四項制度之一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的重要內容,促進了農村的大發展,發繁榮。
二、農村自治實施中的問題
我省村民自治制度的實施雖然取得了重大進展,對促進我省農村經濟發展,保障農民當家作主的權力以及推動基層黨組織建設發揮了積極作用。但其中還存在很多問題,首先推進村民自治是一項長期、艱巨、復雜的歷程,在充分肯定的基礎上還必須清醒的看到我省當地的國情性質,必須認真研究解決,加強調查發現問題。
三、農業發展的落后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糧食是農民發展的立身之本。可當今我村大多數年青人外出務工,只有少部分老人在家耕耘。農業上出現了嚴重的“民工荒、勞工荒、農民荒”等問題。年輕人成了鄉村稀罕物,極少年輕人呆在家鄉,大多數外出務工。“三農”問題突出尖銳、日益嚴重。田野中橙黃稻草遍地,土地荒漠化嚴重,無人耕種,自然破壞無不可及,山上幾乎看不到樹,只有茅草或光禿禿的一片一片。貪腐嚴重,官員實名無才干,百姓們也被上了幾次當無心出力,個個自保,圖平安富裕,沒了前十年那種熱情與團結,感受不到了家鄉的溫馨。但外表上,人往外流在給經濟上的增長與發展效益帶了不少的同時卻也給農村經濟的發展帶來了嚴重的務農勞力缺乏及相應的一系列問題也連續反出。再加上我國人多地少,城市發展空間有限,農業人口多與城市化發展之間的問題等等。所以我們這首先要摸清問題,要有正確的指導方針,就樣就能很好的引領農村社會的發展。好多學者認為,將農業人口快速的轉變為城市人口,加快城市化進程,就可以解決中國的三農問題,并實現全民族的小康生活,其理論依據是,西方發達國家工業化城市化的成功經驗。我認為這是片面和不符合實際的經驗主義,與我國的現實情況不符,照搬西方的發展模式,一定不會成功。
兩百年前工業革命時期到現在,總的來說,工業產品稀缺,社會需求大,生產能力小,對勞動力的需求大,隨著工業技術的成熟,生產力的提高,工業從業人員在相對減少,多余的人員轉入第三產業,所以西方國家得以順利的工業化城市化。當今的中國已不在是以往的西方發展的時期,工業產品產能過剩,社會需求漸緩,工業生產力隨著生產技術的革命,已不在是依靠人力來滿足對生產的需要,而是通過技術的革新,來擴大生產,所以工業對人力的需求已沒有大的空間,不要全部指望增加工業,發展第三產業,來增加從業人員,來進行城市化道路。各個行業的人口的比例在一定的時期是相對固定的,超出一定的范圍,就會出問題。
西方社會工業化、城市化進程中是以全球為市場的,工業產品面向全球,工業人口相對需求大,城市化道路是以農業人口變為工業人口為主要特征。當今社會以發生本質的變化:(一)、發達國家的工業已經在萎縮,美國汽車工業就是一個例子;(二)、全球各個國家都在發展工業,我國工業的發展空間在壓縮;(三)、人口總量還在增長,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人口數量,這就為,需求低工資的大量使用產業工人的工業生產提供了保證。(四)、工業人口的需求與人口總量增加的相對關系相比較,工業人口的需求相對在不斷減小;(五)、全球工業的發展趨于平緩,就當前來說已沒有新的工業增長點;(六)、農業人口轉為工業人口的趨勢強烈;農業的機械化程度不斷提高,農業人口又在不斷的涌向城市,工業又沒有足夠的崗位,中國就業問題嚴峻、產業工人工資低(近幾年國家大力提倡加工資,設定最低工資標準,可實際上工資還是相對的低。)就是最好的例證。所有這些因素,都在預示中國的發展道路,不能照搬西方發達國家的發展道路,一定要本著我國的基本國情,制定我國的發展道路,不能單純依靠農業人口轉變為城市人口的發展道路。我國是一個十三億人口的國家,應當大力發揮人口多的優勢,發展精細農業、差異農業、精耕細作,大力深度開發農業產業,及相關產業,以增加農業從業人口為目標,以改善全民族的生活水平為目標,制定農業發展戰略,制定國家發展戰略。
四、農業的發展方向
人類的農業生產現已經歷了:刀耕火種的原始農業;自給自足的傳統農業。正在經歷的機械化生產的石油農業。在不遠的未來將出現一種新的農業生產模式,暫且稱之為:系統化集約化專業化良性循環的生態農業。循環是農業生產的特點。自然循環再生產,是指生物有機體通過同它所處的環境之間,物質、能量的交換、轉化,而不斷生長、繁殖的過程。在能量守恒、物質守恒的原則下,不論是植物,還是生物其殘體和排泄物也必定要回到土壤中,成為再一次植物的養料來源,如此循環不已。自然循環再生產是自然界生命運動的客觀規律。農業就是人類利用自然循環再生產所從事的勞動。農業生產是在人的意的再生產規模是隨著社會的發展而不斷擴大的,人類對自然再生產過程的干預能力,是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而不斷提高的。社會經濟發展和科技進步之間相互處進,農業生產技術是在社會、經濟、科技三大因素的相互作用下,不斷的由低水平向較高水平發展。人類對自然的干預從微不足道,發展到今天,已經對自然環境造成了極大的危害。刀耕火種的原始農業、自給自足的傳統農業時期,由于社會、科技、經濟各個方面的原因,人類對自然環境的破壞、干預,可以說是還在允許范圍之內。當農業進入現在機械化生產的石油農業時期,人力、畜力變成機械動力,農家肥變成化肥,在科技的作用下,農產品產量大幅提高,人類對自然的干預能力大幅度的提高,當貪婪的人類無節制的向自然索取的時候,自然界的恢復能力,遠遠沒有人類的索取的能力大,這時自然界的平衡遭到破壞,土地的再生產能力在不斷的榨取下,亦然發出警告,土地貧瘠、沙化、板結、有機質持續減少,土質惡化,自然環境遭到破壞。造成的原因不是機械化的應用,也不是化肥、農藥的應用,更不是科技發展而帶來的,這些因素只是起到了催化的作用。正真的原因,而是沒有按照農業的根本規律來發展農業,使得農業生產的產業鏈條斷裂,農業的產業結構紊亂不合理,農業不能按照循環的客觀規律發展。所以我們應當先搞清楚農業的發展規律。并按照其規律來發展農村的現代的農業。
五、農村教育的衰弱
教育是一個國家持續發展的關鍵。而現在我家鄉村里的教育改革更是一團糟糕,從思想上人們一概不知,行動上你看我我看你,沒一個帶頭做好榜樣的。這些問題不僅影響農村孩子接受教育,而且使農民對新知識的吸收及民主與法治的貫徹實行造成障礙。這不但是問題而且將是農村教育的危機。雖然義務教育由原來的鄉里建設的行政村小學,實施了義務教育改革,小學上學免費,減輕了農村上學難的貧困問題。但現在我們這的農村基本上每一個小孩在家,大多數多被爸媽帶走出外,有的孩子就跑到經濟、教育好點的地方去上學了。所以基本上只剩幾個小孩在農村上學,這樣導致有的小學校園已經荒廢,人去樓空,被調用來養豬、雞等。這樣如此一來,我國國家對鄉村小學教育的教學、住宿等基礎設施和教職工等經費將面臨著巨大的損失,財政資金的使用績效將受到影響,無效果。所以,我希望國家能進一步統籌城鄉義務教育,進一步的完善縣城、大中小城市的基礎教育學校規模,平等地對待義務教育。加強農村義務教育的投入水平和校舍的前瞻性,摸清情況,提早應對,暫緩建設新的村小學,加大中小學的生活住宿補助等。
六、建議:
不管怎樣,我覺得當地政府在拿出有限資金籌辦農村建設時,要想辦法滿足農村人民的需求。改變農村教育現狀,加大農村教育的重視和適當資源的投入,最大限度地改變農村教育資源不足的狀況。首先要把教育經費的挪用作為重點抓,把有限的教育資源用到實處。迅速成立一個調查小組,查清鄉村小學、中學的負債狀況以及教師的工資問題,對因負債建校舍的,要通過財政撥款支付,使學校能較好地運轉;其次加大對農村教育的投資。放寬私人投資辦學,來補充政府投資教育的不足,建立一個機制對農村教育投資監督。對農村教師問題要切實做好改變教師的素質,加大師資力量并進行良好的培訓,提高師資水平,建立良好的師資隊伍,對不合格的民辦教師給予辭退,招收有大專學歷的畢業生回鄉任教,同時對教師的福利等問題要根據實際給予改善。最后是加大農村教育資源分配,當地政府應該把農村教育作為一項重要任務來抓,在分配資源時著重加大農村教育的經費,為農村教育提供土地資源和其它的設備,完善農村措施及發展力度。讓孩子們上學有好的教育,村民有穩定的工作。
【農村寒假社會實踐報告】相關文章:
走訪農村寒假社會實踐報告05-04
農村社會實踐報告08-31
農村社會實踐報告實習報告06-22
寒假新農村建設社會實踐活動08-05
暑假農村社會實踐報告范文06-15
關于農村的社會實踐報告范文07-13
暑假農村社會實踐報告范文08-27
關于農村的社會實踐報告范文07-29
農村社會實踐報告(精選14篇)09-07
寒假打工社會實踐報告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