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人生海海》有感(通用19篇)
讀完某一作品后,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于自己的讀書感悟,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后感了。那么我們該怎么去寫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讀《人生海海》有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讀《人生海海》有感 1
初讀這本書,我覺得他是太監,讀到一半我覺得他是上校,讀完這本書我覺得他是英雄。人生海海,是人生就像大海一樣寬廣,你不知道它的深度,更無法觸及他的寬度。正如我們不知道有一天我們的日子會過成什么樣子,也不知道我們會活到多大年齡。這些不是我們所能掌控的,生活自有他的軌跡,但是上校在經歷了如此多的生命的打擊之后依然沒有放棄熱愛生活,沒有放棄給爺爺寫大字報。正是這種對于生命無限的包容和熱愛,以及對于他人的悲天憫人的情懷和不計較個人的恩怨得失的大智慧能夠讓他在經歷了人生的種種磨難之后依然能夠安然地活下去。
恐懼和羞恥心就像是一粒種子,一旦在人的心中種下,就會生根發芽,并不斷地長大。上校那么勇敢的一個人,在戰場上殺敵無數,救人無數的人,卻被自己身上的一個名字所打倒。爺爺是被自己所謂的面子所打倒,其實也是怕自己丟了老祖宗的臉的恐懼讓他鋌而走險揭發上校,釀成這樣家破人亡的悲劇,爺爺和父親的`結局并不比上校好到哪里去。至少上校是了無牽掛地離開了這個世界但爺爺和父親呢?
愛的對立面往往是恨,恰恰也是所有不幸的開端。林阿姨因為愛上校而不得被慘遭小人暗算,一生都在贖罪,不管怎樣,大概是命運的兜兜轉轉吧,最終兩個人還是結婚了。人生海海,多行不義必自斃。多行善事,就是在為自己鋪路,上校一生善良,最后雖然落的個傻癡的下場,但因為年輕時救過林阿姨的命,為自己的后半生鋪下了路,也為自己積下了福。
人生就像大海,生活軌跡就是內心達到終點的目標,內心向善終有所報。
讀《人生海海》有感 2
或者是自己的恐懼。他們只記得興高采烈的活,卻不抬頭看一看真正的生活。忘卻了慈悲,慈悲也便忘卻了他。
——愛人是一種像體力一樣的能力。
有的人在愛人這方面肌肉萎縮,有的人在這方面卻肌肉發達。上校是肌肉發達的人。整本書里,似乎就只有上校在純純粹粹的愛人。我把他理解為慈悲。他的一生,充滿傳奇。我不喜歡劇透,所以就不說小說情節了,總之,他的一生,充滿傳奇。但這份傳奇充滿了曲折,悲苦,絕望,上校卻自始至終沒有埋怨過。他養貓,除了老媽和一個朋友,就再無其他羈絆了。人們對他猜忌詆毀,他卻報之以德,他救他們,他幫助他們。
人們心里有秤的,場上,無人響應。這里的圍觀群眾不同于余華筆下的群眾。這里的.群眾是清醒的。亦或者這里的群眾或多或少都獲得過上校的幫助,感受到上校的道德,所以良知取代了麻木。
讀《人生海海》時,我會恍惚想起余華的《兄弟》和《活著》,我無法對他們做對比,但我可以感受到,兩位作者不同的處理方式。正如書腰上麥家寫的:我想寫的是在絕望中誕生的幸運,在艱苦中卓絕的道德。我要另立山頭,回到童年,回去故鄉,去破譯人心和人性的密碼。余華的筆更冷峻,麥家的筆更慈悲。麥家保持了他最大的善意,幾乎給人物們以最大的體面。但往往是因為體面,使得人物更加立體,因為他們竟然全都有理由,有了理由,變不好苛責他們了。
——真正的英雄主義,就是認清了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熱愛生活。
上校是個英雄嗎?我想他是的。他對生死司空見慣。——“今天死在這里的人有一半什么都沒有留下”。上校太了解死亡了。他太理解戰爭了。對戰爭有充分理解的人,不會去抱怨。龍應臺《天長地久》中有一篇《卿佳不》,戰后三十載,悠悠半生,才得一封平安信,把自己三十年人生寥寥數語帶過,問只一句:卿佳不?那場戰爭活下來的人,大多不愛抱怨吧!有什么比生死更能讓人認識生活真諦的呢?人間事,除了生死都是小事!即便是上校的妻子當初一時執念深重鑄成錯誤,終究她還是看清了,看明了,她娓娓道來,沒有恨沒有怨像在說最普通不過的事一樣。
有時候,我會充分的理解《活著》,那種無論如何,抱怨無用,只能承受的意味。但有時候,我又不能理解這本打開我閱讀世界的書的真諦。《活著》好難好深,但每每遇到不抱怨苦難的書,我便想起它,覺得自己好像抓住了一絲釋義。
佛說,眾生皆苦。
但無論如何,會活著,要活著,必須活著,只能活著,肯定活著。有時候我會錯覺生活的真諦便是活著。但活著的真諦是什么?
對于生活,除了接受,別無他法。既然如此,不如熱愛!
人生海海!
讀《人生海海》有感 3
羅月昨日通讀完《人生海海》,深刻體會到何為人生海海;“海海人生,敢死不叫勇氣,活著才是勇氣”這句話的真諦。心情有些許復雜,正如一些讀者所說,此書里面的每一個人物,就好比甄嬛傳里面的角色,單獨來看,沒有一個勝利者,大家都活成了悲劇,可大可小的悲劇。
而其中最讓人悲惋的莫過于少校,一位意氣風發、滿身傲骨的少年,被逼成一個人事不省的傻子。即便如此,他也從來不怨任何人,即使是一直傷害他的人,他仍然會選擇原諒、包容。我無法設身處地的站在少校的角度去面對這個社會,或者說是我不敢去面對,因為我知道我很難做到——在認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熱愛生活,至少現在非常難,難于上青天;誠然,若經歷過少校的那些事,我不太可能再熱愛生活,甚至不能坦然面對生活。在我看來,少校有一種氣度、一種胸襟、一種氣節;獨自與殘酷的世界作斗爭,雖然遍體鱗傷,但他的但行好事,莫問前程讓他后半生過得不那么苦澀。未來充滿許多不確定性,雖然每個人都不知未來會怎樣,但只要我們堅持原則、但行好事,即使沒有回報,將來回首,也是坦坦蕩蕩的一生。
爺爺一輩子穩穩重重、滿腹經綸、受人愛戴,卻終究抵不過流言四起;因為“面子”他犯下了連自己都無法原諒的錯誤。他因一念之差迷失自我,將少校出賣,最后吊死在豬圈。爺爺應該是解脫了吧,可是,村民們的唾罵又怎會止于他的贖罪?在那些“正義”的村民眼里,他不配葬于本村,他的.子孫后代也會因他而累受牽連;甚至父親亦如此認為,所以不讓家里人回老宅,而自己留下來“驅鬼”,為爺爺繼續贖罪以保下一代安寧。
小瞎子是悲劇的導火索,但他受到了應有的懲罰,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遭受摧殘。“我”和父親都放下了對他的仇恨,甚至父親在彌留之際讓“我”找人給他看病,救治好他的手。后來,他卻是如此可笑,一如既往地恩將仇報,之前造謠一直救助他家的少校,乃至侮辱;如今在“我”父親百年之后,還出言侮辱褻瀆“我”的父親。這讓人悲憤不已,這時更能突顯他的人性之惡。人生海海,海海人生,有少校那樣的英雄,卻也不乏小瞎子這樣的“畜生”,他的罪惡嘴臉實在令人唏噓不已。
人生百態,世事無常,要學會堅強,莫失去良知。我們不求活得多么精彩,但至少,應該向少校學習,做一個有本事、有擔當又睿智的人。要相信:這世間天大的事都不足為懼。凡事看得淡,又不隨波逐流,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已做事的方式;不浮夸,不張揚,有凡事盡握我手之強大自信,方能不負青春、不負人生,不枉此生千辛萬苦來此人間一趟。
讀《人生海海》有感 4
麥家重磅力作,莫言、董卿盛贊。上校贏了所有的仗,卻敗給一個微不足道的秘密。茅盾文學獎得主麥家暌違8年,打磨5年,挑戰常人不敢落筆之處,解密人性的荒唐與高尚。人生海海,何必在意一時沉浮!
其中有一句話讓我觸動很深“世界很大、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不能太任性著性子,該低頭是要低頭,該認錯時要認錯”。人要低頭做事,赫爾岑說:“書——這是一代對另一代精神上的遺訓,這是講究牟的老人對剛剛開始生活的青年的中選,這是行將去休息的站崗人對走來接替他崗位的'站崗人的命令。”期待一種精神!
文字樸實、精準、幽默,開始讀是會捧腹大笑,看到最后,合上書竟會黯然淚下!“人生海海,敢死不叫勇氣,活著才需要勇氣。”
世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在認清了審過真想后依然熱愛生活的人,精彩的地方就在于其充滿跌宕起伏,我們雖然不知道前面能遇到什么困難,但是我們可以決定面對困難的態度。假如生活欺騙了我們,我們不要悲傷,我們也不要生氣,要相信,歡樂的日子中獎來臨。
如果用一首詩來形容《人生海海》,那就是“回首向來蕭瑟處,也無風雨也無晴”。
讀《人生海海》有感 5
空檔時間,看完了麥家的新書《人生海海》,腦海里不斷的回味書中的一些片段,總想寫點什么,思緒萬千,卻無從下手。
麥家說,人生太復雜,太寬廣,如果沒有一顆悲憫心,沒有一點所謂的生命的頑強,在人生面前基本上是要敗下陣來。他在這本書中塑造了多個人物形象,愛講道理的爺爺,沉默寡言的父親,滿身是迷的上校,老保長,活觀音,小瞎子……每個人的命運,都和上校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跟隨一個孩子“我”,用耳朵去聽,聽爺爺父親的爭吵,聽爺爺老保長用煙酒秘密交易上校的故事,聽表哥小瞎子講上校的故事。
上校對大家來說就像一個謎,他每天不用干活,卻每天大魚大肉;他家的貓吃的比別人家孩子還要好;他是一個太監,但是又不太像;村民們一邊看不起上校,卻有什么事都會和他商量。
上校,一個聰明執著的人格爽朗,幽默,陽剛,天不怕地不怕。最愛兩只貓,一黑一白,哪怕入獄也拜托父親照顧兩只貓。他上過幾方戰場,一套純金打造的手術刀,救過幾方大人物。卻在政治的洪流中,幾度淪為罪犯,顛簸起伏。歷經抗日內戰抗美援朝多次戰爭洗禮,多次面臨死神威脅,經歷坎坷,最終擺脫不了肚皮刻字的鬼影和心魔,最終被逼得用救了無數傷員的手,割了小瞎子的舌頭挑了他的手筋,還是沒逃出會上的侮辱,瘋了,從此再也沒有了心理上的痛苦。
老保長,一個吃喝嫖賭,三句話不離女人的`老家伙,卻在上校被時,拼盡性命的保護上校;在老巫頭心病難醫,身體每況愈下時,講出上校的故事,以寬老巫頭的心;在老巫頭,為洗刷兒子的清白,導致上校被捕時,立馬與之斷絕關系。
我的爺爺,一個在孫子眼里無事不曉,豁達開明,時時口出哲理的老頭,隨著事件的展開,形象一點點崩塌,他只不過是一個要面子維護他的家族聲譽的普通農村老頭兒,舉報上校,最終在周遭的唾棄下在良心的譴責下自殺身亡。
我,因為爺爺的舉報上校被捕,遭受村民的唾棄,開始了逃亡之路。非法偷渡西班牙,歷經千辛萬苦,認識了前妻,好日子才剛剛開始,前妻又車禍身亡。帶著亡妻的骨灰,流浪三年。認識現在的妻子,重新開始生活。對故鄉的眷念,22年后再次踏上故土,家已破,人已亡。記憶里那個偉岸的上校,已是智力退化至5歲的老頭,每天快樂無憂的生活著,他的妻子林阿姨帶著贖罪一心一意的照顧著上校。
這本書,看的很揪心,那個秘密每一次都要呼之欲出,卻又峰回路轉的岔開,繼續讓上校更多故事一一呈現。小說里沒有一個完人,每個人身上都背著自己的缺陷和污點。在特定的歷史里,每一個人都在苦難里掙扎,可每一個人都在努力的活著,就像上校,經歷了戰火,誣陷,牢獄之災,最后屈辱瘋掉,仍然努力的活著。
我們現在的生活已沒有歷史的磨難,和平的時代,快速發展的國家,讓我們能用揚眉吐氣的生活。可生活不會永遠一帆風順,人無遠慮必有近憂。遇見困難的時候,希望我們都能認清了生活真相后依然熱愛生活。
好好活著,好好生活
讀《人生海海》有感 6
《人生海海》是麥家老師的一部杰作,這部小說以其深刻的人文關懷和獨特的敘事風格,深深打動了我。在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仿佛置身于一個充滿神秘與傳奇的世界,跟隨主人公的腳步,經歷了一場關于人性、命運和道德的深刻探索。
《人生海海》中的主人公——“太監”,是一個充滿神秘色彩的人物。他的人生經歷充滿了曲折和變化,從最初的懵懂少年到后來的權謀高手,他的命運始終與時代的變遷緊密相連。麥家老師通過對“太監”內心世界的深入挖掘,展現了他在權力斗爭中的掙扎與無奈,以及在面對命運時的堅韌與勇敢。
除了對“太監”的刻畫,麥家老師還通過其他角色的塑造,展現了人性的復雜與多樣。每個角色都有自己的故事和秘密,他們的命運交織在一起,構成了一幅豐富多彩的人生畫卷。通過這些角色的互動和碰撞,我看到了人性的光明與陰暗、善良與邪惡,也看到了人們在面對命運時的不同選擇和反應。
《人生海海》中的故事背景設定在中國的近代史時期,這一特殊的時代背景為故事增添了厚重的歷史感。麥家老師通過對歷史事件的重現和對時代氛圍的營造,讓我感受到了那個時代的風云變幻和人性的扭曲。同時,小說中也蘊含了對權力、道德和信仰的深刻探討,這些探討讓我對那個時代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思考。
麥家在書中強調了“活著才需要勇氣”的觀點。上校在面對生活的苦難時選擇了自我囚禁,這種行為讓我們看到了一個人在面對困境時的軟弱和逃避。與此相反,那些經歷過更大痛苦的慰安婦們,她們在噩夢般的生活中堅持下來,甚至勇敢地站在公眾面前。這種對比讓我深深地感受到,真正的勇氣不是面對死亡,而是面對生活的苦難。
《人生海海》的'敘事風格也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麥家老師運用了多線敘事和時空交錯的技巧,使得故事結構復雜而富有張力。這種敘事方式不僅增加了故事的趣味性,更讓我在閱讀的過程中不斷產生思考和感悟。同時,麥家老師的文字簡練而富有力量,他能夠用最樸實的語言描述最深刻的情感和思想,讓我為之動容。
麥家在書中提出了對英雄主義的反思。他認為,一個真正的英雄不僅僅是行動上的智慧,更重要的是思想上的勇敢。上校雖然在行動上顯得聰明和果斷,但在面對生活的困境時,他卻選擇逃避,這讓我們對他的英雄形象產生了質疑。
《人生海海》是一部充滿哲學思考和人文關懷的作品。它讓我重新審視了人生的意義和價值,也讓我更加珍視身邊的人和事。同時,這部小說也提醒我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和獨立的思考能力,不要被權力和利益所驅使,要堅守自己的信仰和原則。我相信《人生海海》會成為一部經典之作,永遠留在讀者的心中。
讀《人生海海》有感 7
是一個同學推薦我讀的。
花了三個晚上,我讀完了這本書。
在浙江的一個農村里,“我”的爺爺是當地知識淵博的人,小時候的我總是聽著爺爺講各種各樣的道理,講各種各樣的故事。在我們村,有一個綽號叫做“太監”(又被人叫做“上校”)的人,他身上藏了許許多多的故事。而這些故事,都是我從爺爺和他的朋友們那里聽來的。
上校聰明又溫柔,果敢而幽默,是許多男人幻想中的集合體。如果你想打仗,他在抗戰時期打過鬼子,在朝鮮打過美帝;如果你想體驗臥底生活,他當過特務;如果你想要花不完的金錢,他憑借自己的醫術,得到了許多有錢人的賞識;如果你想要許多的女人,他的床上功夫還特別好。這樣的一個人,卻是孑然一身,除了信觀音的母親,只有一黑一白兩只貓作伴。就是這個傳奇人物,以及伴隨他身上的'各種各樣的秘密,讓這本書讀起來趣味感十足。
上校就像一個超級英雄,和大部分的超級英雄一樣,上校也有他致命的弱點——標志他作為漢奸的證據——肚子上的刺青。為了隱瞞這個秘密,上校不惜傷害了村里的村民。
問題在于,他不是漢奸,是個十足的愛國者,是個為了國家流過汗,流過血的英雄。
上校的結局是悲慘的——在十年特殊時期,他的母親被判三年,死在牢里。而他被公開審理,在臺下的人希望扒掉他的褲子看他的刺青。在生命如同草芥的戰場,見識過無數戰友尸體的上校依舊保持樂觀,卻在這個時候,為了維護自己的名聲,不讓那個刺青玷污自己,瘋了。
上校的結局是幸運的——由于他的獨特的魅力,曾經他幫助的一個上海小護士接待了瘋的像孩童一般的上校,成為了他的妻子,也成為了他的“母親”,照顧了上校的后半生。
男人至死是少年,可有的男人卻長大了。能一直當少年的男人是幸運的,被迫要成長的男人是不幸的。少校至死沒當過漢奸——至少在他自己的世界里從來沒當過。瘋癲之后的少校如同孩子一般,被妻子緊緊保護在身后,不知道這樣一種結局對于上校來說是幸運還是不幸。
在故事的結尾,作者麥家引用羅曼羅蘭的“世界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那就是在認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熱愛生活”來激勵故事中的自己,他也給出了自己的解釋——敢死不叫做勇氣,活著才需要勇氣——這也是書名《人生海海》的最好詮釋。
讀完全書,書中的人物,事件在我的腦海中交織,旋轉,發酵。所有的故事仿佛成為我自己的回憶,而回憶過去總是安全的,不像未來,充滿了冒險。
出租屋里的洗衣機壞了,隔壁的鄰居還在吵架,外面的街道上傳來了機器發動的聲音,那晚本該是個不眠之夜,可我睡得很香。
讀《人生海海》有感 8
麥家在《人生海海》末處寫道:人活一世,總要經歷很多事,有些事情像空氣,隨風飄散,不留痕跡;有些事情像水印子,留得了一時留不久;而有些事情則像木刻,刻上去了,消不失的。
人生似海,起落浮沉。“人生海海”,這極富詩意的四個字裝載了厚重的人生況味,這其中既有日常滋生的殘酷,也有時間帶來的仁慈。
每天打開手機,螢螢發光的屏幕里總有層出不窮的輿論風暴,讓人深感錯愕。這恰恰是最為真切的,也是我們不能回避的現實。
“度日”“消磨時光”的常用語令人以為生命的利用不外乎在于將它打發、消磨,并且盡量回避它,無視它的存在,仿佛這是一件苦事、一件賤物似的。
其實很多事情都沒有意義。
也不知從何時我慢慢不再為那些表面的'東西動心,更喜歡自然的東西,對自己寬容一些,不再和那些不必要的東西死纏爛打,越活越簡單,堅持自己的形式——讓那喜歡閃光的事物盡情閃光,以最低調最隱幽的方式生存著。哪怕,人前黯淡,人后,亦黯淡。
通常,在一個單位都要從最基礎做起,這似乎也是天經地義的事,但問題往往是,由于長時間工作而喪失了向上流動的可能,其中原因可能非常復雜,主觀、客觀都有。這些毫無成就感的工作常常會給人帶來沮喪感,時間久了,人又開始習慣了這種沮喪感。
我們可能看到的未來就是成為某個部門的主管,但問題是你成為主管的條件也并非完全靠你努力就能具備的,況且成為他又能怎樣呢?
常說,人要有夢想,夢想可以有,但大部分夢想是實現不了的。即使實現不了那也沒關系,我們依然可以活得很好,或者說,有些夢想實現不了更好,這意味著沒有付出有可能是很沉重的代價。生活中,大多數人是平凡的,平凡沒有什么不好,平凡自有它的幸運和樂趣。
在我們擁有夢想的時候,通常都是一廂情愿的,對生活和社會還不了解,隨著時間的流逝,與生活的朝夕相處,逐漸會感到那些夢想越來越遠,有人會因此郁郁寡歡,有人會開始淡忘夢想,也有不幸的是當你的心再一次被喚醒,開始反思或是抱怨目前的處境。
讀《人生海海》有感 9
很多人都會記得,《阿甘正傳》中甘曾說:“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下一顆是什么。”其實人生也像一次徒步,你永遠不知道前路還有多少個山丘在等待著你去翻越。
今年暑假伊始,就正好碰上了麥家的《人生海海》分享會,為了不讓自己聽得云里霧里,趕緊騎車去新華書店買了兩本翻閱。緊趕慢趕,終于在分享會前的上午看完了整本書。
合上書本的那一刻,我并不能十分確定的告訴自己:“我看懂了這本書。”只能說,里面的有些意蘊應該是被我看出來了。這本書應該存在著麥家對這幾十年變遷的一種看法,也應該承載著他對大源蔣家村的一種鄉愁,或者用他自己的話來講,是他“和故鄉的一次和解”,也是“一個離家多年的孩子的一次歸來”。
但我從中能讀出更多的卻是一種人生的無奈,也是一種“海海”。是上校對于自己難以被村里人認可,被這個時代拋棄的無奈;是爺爺本想幫助這個家,卻最終落得一個罵名的無奈;是父親面對自己最好的兄弟瘋了的無奈;也是我在飽經了各種磨難后對歲月的無奈。正如這本書的名字《人生海海》一樣,人生真像海一樣起伏不定,有各種可能。苦難、愛情、命運都不過海海,而所謂的英雄主義,不過只是認清了生活的真相,依然深深的熱愛它。我們總想著自己能夠像貝多芬一樣“扼住命運的咽喉”,卻殊不知自己已在窒息的邊際。
李宗盛在2013年的《山丘》中曾這樣寫道:“越過山丘,才發現無人等候。”
第一次聽《山丘》是在2015年的初春,天氣還是微微有些涼意,大人說李宗盛的歌只四五十歲的男人在數杯酒下肚后去輕輕哼唱。那時不懂李宗盛的過往,也更不懂他的歌詞那時,只是覺得李宗盛的唱法很奇怪,跟說話一樣,著實有點好笑。對于那份滄桑的歌詞,可能還是那段旋律更能吸引我。也直到今年暑假看了麥家的.《人生海海》才略微明白了歌詞中的心酸與無奈。
其實李宗盛和上校在很多方面都有著相似的經歷。都是年紀輕輕便有了很大一番作為。可人生海海,李宗盛最終還是和林憶蓮離了婚,相較與二人結合時期的作品而言,他的才華也逐漸黯淡了許多;反觀上校,他在一次大會上精神受到極大刺激發了瘋,最后智力只停留在七八歲的小孩的層次上。
不得不感慨,世上的不幸總是相似,而有幸卻永遠少得可憐。一座又一座的山丘橫亙在眼前,用狡黠的眼神注視著將要筋疲力盡的徒步者。每一個人都正如古希臘神話中的西西弗斯一樣,燃燒著生命將巨石不但推向高處,卻總會在最后無功而返。
人生海海,無論是命運、生活、愛情都不會一帆風順。得非所愿的,求而不得是生活的主體。相較于早已選擇放棄的坐以待斃,慷慨赴死雖然悲壯,但這起碼證明過我們曾奮斗過。能接受的兼容后變成活色生香的回憶,無法接受的放過自己,放過生活,平靜的接受,悲天憫人的同時也不放棄樂觀、自信、勇敢、熱愛。
就像李宗盛,人生已經可以望到盡頭,心中對歌唱,對音樂,卻還有一份戀戀不舍的執著。明明知道時不我與,但卻偏偏癡心不改。那些曾經在自己人生中,經歷的如風往事,像是已經忘記,卻又常常涌上心頭。無限滄桑過去,猶如眼前身后的座座山丘,越過一重又是一重,沒有翻過去的喜悅,也沒有翻不完的沮喪。好像那些有故事的人,經歷無限滄桑,最終只剩下飽經世事的目光,看淡一切,在那不滅的夢想里,度過一天一天的生活。
什么才是生活的本來面貌?是消除一切壓力與焦慮,擺脫所有傳統習俗與社會輿論,隨心所欲,自由自在,還是體認到自由與責任永遠相伴相生,人必須在責任與壓力中淬煉生命?前一種只是烏托邦,后一種才是真實世界。既然如此,我們只有并且最好欣然,接納世界的真實模樣,接納生活的本來面貌。在此基礎上,不墮信心,不失希望,不斷從中汲取前行的力量。
人生的起伏,境遇的順逆,各種風景都在山上。20歲的人剛開始登山,新鮮的喜悅溢于言表,30歲風景正盛卻也逐漸難掩旅途勞頓,40歲人生登頂閱盡繁華之后還多了對后半程的思慮,人過50向死而生,考慮終極命題終于不再像個笑話,所有愛過的東西都在意識中逐漸趨于永恒。
前路漫漫,海海的山丘后還是海海的山丘,但即使“還未如愿見著不朽就把自己先搞丟”,也要“不自量力地還手,直至死方休”。
讀《人生海海》有感 10
失眠
這天夜里十四歲的我第一次嘗到了失眠的滋味,是一種夜色,也有重量、形狀和氣味的滋味,像沒睡在床鋪上,是睡在黑色空氣上,睡在目不暇接紛亂和狂熱的思緒里。這些思緒互相仇恨,穿著黑衣圍攻我,讓我雖然一動不動卻累得不行,好像血液的流動需要齒輪轉動才能帶動。每一次,我徒勞又努力地緊閉雙眼,卻總能清晰地看見黑夜像一面無處不在的鏡子在窺視我,在討厭地看守我,不準我逃離。
羞愧
鏡子里經常出現一個神秘的身影,這哪是解圍?這是雪上加霜,痛打落水狗。我更加羞愧,雖有一百個念頭,有千言萬語想講,想罵人,想打人······卻沒有選擇,只是一聲不吭,縮著身子、垂落著頭,灰溜溜地走了。我感到,背上背負千條目光,兩條細腿撐不住、在打戰。我第一次認識到羞愧是有重量的。
哭
四處沒有開燈,我從月光里走過去,什么也看不到,一片烏黑,那嗚咽聲仿佛也變得烏黑,像在哭。他的聲音我似曾相識,又像被黑夜包裹著,使我無法辨識。只有一點很清晰,很奇怪,就是:他好似不會哭好似不敢哭,不肯哭,哭得亂七八糟的,時而嗚嗚咽咽,泣不成聲,時而哼哼哧哧,怒氣沖沖。
廢
就這樣,上校亦步亦趨跟著父親,拉著腦袋,佝著腰,僵手僵腳的,深一腳淺一腳的,停停走走,向大門移去,挪去。出門時他雙腳連門檻都邁不過,差點被門檻絆倒。他像一下子變成比爺爺還要老邁的老頭子,像發生的事情把他迅速報廢了。
描寫對爺爺的感情
風從門縫里一縷縷切進來,身上已經有些涼意。椅子上搭著一條棉毛薄毯,爺爺有老寒服,空常拿它捂膝蓋和小腿,毯子上附著爺爺的體味和腳氣。我是在爺的腳氣中長大的,小時候我總要抱著爺爺的腳才睡得著,現抱著毯子,感覺又抱著爺爺的腳,昏昏欲睡,又不忍睡去,
告別
一切都是命,這話爺爺以往多回講過。那天,我十分后悔回家沒有和爺爺告個別,我猜他一定為我的無情無義傷心死了。這大概是他的命,對我好言好待十六年,卻沒有得到我分鐘的話別,爺爺講過,一分鐘的和好扺得過一輩子的仇恨,我和他正好反過來。想到這點我忍不住大聲哭起來。那時船正好起航,陣陣輪機聲把我的哭聲吞沒得連我自己都聽不見一絲毫。
放不下仇恨
報紙紙上說,人要學會放下,放下是一種饒人的善良,也是饒自己的智慧。我這一生許多事都放下了,但有些事又怎么放得下。在鞋廠給皮鞋釘了六年扣子、深知個道理,扣子不是鞋可以脫下,扣子釘上去后就跟鞋子長在一起,脫不下的;有些事長進血肉里。只有死才能放下。我已經等了二十二年。一切都是為了回來。象一個人不能把自己拎起來一樣,我放不下回來的念想。我活著就是為了回來。
內心的痛
人活一世,總要經歷很多事,有些事情像空氣,隨風飄散,不留痕跡;有些事情像水印子,留得了一時留不久,而有些事情則像木刻,刻上去了,消不失的。我覺得自己經歷的一些事,像烙鐵烙穿肉、傷到筋的疤,不但消不失,還會在陰雨天隱隱疼。
哪里埋著你親人的.尸骨,哪里就是你的故鄉。
多年以后,年齡和成功贈予我豁達和寬容之心,讓我和命運達成諒解協議,對小瞎子生出同情心,一年又一年,同情心像樹的年輪最后長成善心義舉,真心幫助過他。但在一九九一年對他只有恨,恨之入骨!
愛
你太可愛了,就是這樣對他猛沖猛打,什么都不顧忌,狂熱,什么姑娘的面子、尊嚴,都放下,只要他一個字:愛!我親人都死光了,孤獨了,太需要個人來愛我,而天下哪里去找他這樣的好人?:英俊、能干、英勇、幽默,只要他答應愛我,我為他死的心都有,這種心情你可能很難理解的。
人生海海總知道吧,就這意思。”十七歲的鄉下傻小子,付得出死的勇氣,卻拿不出活的底。當時我連“人生海海”也不知什么意思。她撲哧一下笑了,我這是一句閩南話,是形容人生復雜多變但又不止這意思,意思像大海一樣寬廣,但總的說是教人好好活而不是去死的意思,“記住,人生海海,敢死不叫勇氣,活著才需要勇氣,“
難怪你能活著回來,是她替你死了。”是我替她在活,但話到嘴邊被我咬住,不想說。父親的冷漠和自私讓我覺得對不起前妻,而我寧可對不起自己也不能對不起她,她是藏在我心中最深的痛。
愛是人是一種像體力一樣的能力,有些人天生在這方面肌肉萎縮。看到這句話時我腦海里首先跳出的形象是父親,然后是上校:上校是父親的反面,天生在愛人這方面肌肉發達。兩人是相反類型的人,也許正因此才互相吸引,能做好兄弟。我這輩子沒交到上校這樣的好兄弟,但兩任妻子都屬于上校型的了。報紙上說,這世上最好的朋友是錢、我一人賺兩頭,更夠了。
讀《人生海海》有感 11
初讀這本書時,感覺和《活著》有點像,只是說不出來哪里不太一樣,它們都用故事來牽引著我不停的想要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么,正像書中那個年少的“我”,渴望著知道“上校”的所有故事一樣。
然而,讀著讀著,發現它們不一樣,一個是以第三者角度去描述一個故事,而另一個是以第一人稱來描述一個故事,這個故事雖然已經既成事實,但在讀的過程中,仍感覺到會出現變化和轉機。尤其是作者對小時候心理狀態的描述,簡直就是活現了一個小孩子的樣子,那種和大人們迥異又想要世界上的事情要符合大道理的心態,太讓人有代入感了。
可是,換做是我,可能會對幾十年前的事情記憶的那么清楚嗎?甚至那些人物抓耳撓腮的小細節都能記清楚,又讓我感覺到故事是不是被豐富過。
而不管這個故事如何,我仍然相信這是真實的,我看過好多類似的故事,有從民國的有解放初期的,這些故事都照應著這本書的真實。尤其是情感的真實,不論是親人、朋友、還是夫妻之間的感情,是那么的真切,來龍去脈是那么的明白。
看到臨近尾聲時,我感覺自己有點缺氧甚至有快要窒息的感覺,那種對人生命運的無奈,對主人翁的.“好運”和“挫折”相連接的惋惜,無法用言語來表達。而整部作品以人生海海來命名,又正是因為受這個事情的巨大沖擊。這是從我看來,對故事主人翁第一個最大的沖擊,從這里,我看到了一點主人翁的轉變,后來雖然他仍有很多事情放不下,變得更像一個周圍的普通人,處理這些事情的方式也在轉變,變得尊重生命本身,而不是“面子”。
“面子”其實是這本書的核心,到最后,主人翁都想解開影響面子的心結,這個心結從主線人物“上校”開始,蔓延到每一個支線人物。人言可畏,這不僅僅是在特殊時期才會有的,在一個特定文化下成長起來的人,他內心對一些事情的執念,甚至比人生本來的意義來的更重要。活著,不僅僅是活著那么簡單,而必須在別人眼里“清白”的活著,才會感覺到心安。
“瞎子“是徹頭徹尾的壞蛋,用這個壞蛋的不要“面子”來反襯其它人的要“面子”,直到最后,仍然在凸顯這個對比,這是作者對道德的一種人生追求,也是傳統意義下作為人的基本。
最后,就如看完《活著》一樣,我的心情不是那么好,但也讓我更加深刻的認識了人生,人生海海,世界是多么的復雜多變,讓我們以感情去看待生活,她讓我們透徹的感受“喜怒哀樂”,而經歷完海海人生,就會淡漠感情去看待生活,就像是看了一場戲。最終,所有人的歸宿都一樣,誰也逃不了這個安排,而只是在如何面對這個安排上,又因為經歷的不同而不同。
推薦朋友們看一看,可以對自己如何定義生活有一點幫助,也可以讓我們更真切的去看人世間的真情。
讀《人生海海》有感 12
看到騰訊出的《文學的日常》,史航對話麥家,才知道他,然后花了三天時間讀了這本《人生海海》。
看了文學的日常,感覺麥家是個怎么都不開心的人,是如此的悲觀主義,麥家的工作室在西溪濕地,風景如畫。但還是不開心,小心,謹慎。
《人生海海》我讀到了父子關系,英雄主義,自我和解。
父子關系里最讓我感動的是爺爺對父親的愛,爺爺愛的付出跟父親所感受到的往往會有差異,甚至背道而馳,很多的父子關系都經歷相背,而隨著時間的流逝慢慢相近,但是相背的力道太大,兒子往往要花一輩子時間才能感受到父親的愛。更可悲的是,有時候沒有和解的`機會,父親會先離開。
上校是沒有欲望的,耶穌式的。所以他不是真正的人,他是神的化身。整本書我看到的都是麥家自己在跟自己和解的過程,小瞎子就是他心中的魔咒。當他看到黃金手術鉗的時候描述“在我手上,它確實是吉祥的,靈丹一樣的,一下驅散了蛀噬我多年的心病。我輕輕撫摸著包,心底暖洋洋的,感到又一只溫柔之手在撫慰我,也許正是上校在天之靈的手吧”這個時候,小瞎子這個魔咒被擊碎,在不完美的人生中,麥家接受了過去,砥礪前行。
讀《人生海海》有感 13
第一次讀麥家的書,是從一個公眾號推薦來的,劇情挺引人入勝的,一開始由兩個不同的稱號(上校和太監)吸引著人繼續往下讀想揭開謎底。在那樣一個食物和精神都貧瘠的年代,在那樣一個落后的山村,上校滿身抱負,一心投入愛國事業中,忍辱負重,奈何命運常常捉弄于人,一個在戰前殺敵,戰后救死扶傷的民族英雄,最終卻被一群乳臭未干的小毛孩紅衛兵們整得精神失常。令人唏噓憤懣。
然而,讀完覺得故事略顯蒼白牽強,雖然最終的謎底是上校為的是保護自己肚皮上的刺青,不愿被人知曉,寧愿被人稱作太監,放棄喜歡的女人,甚至那樣一個善良正直的男人不惜割掉別人的舌頭,挑斷其手筋腳筋,但是,作為一個外科手術專家,去掉肚皮上的`字很難嘛,所以全書最終的解釋是那塊刺青的時候我覺得有點失望,不過最后小瞎子和“我”說的那段詆毀父親的話,以及后來證實是假的,讓我覺得這是這本書的亮點,最后并沒有洗白小瞎子,讓他懺悔,而是讓他繼續是個混賬,我覺得這里對人性刻畫的太出彩了。有些人從小到大就是壞沒法改變的。
總之,故事描述的還不錯,文筆很好!
讀《人生海海》有感 14
初讀這本書,我覺得他是太監,讀到一半我覺得他是上校,讀完這本書我覺得他是英雄。
人生海海,是的人生就像大海一樣寬廣,你不知道它的深度,更無法觸及他的寬度。正如我們不知道有一天我們的日子會過成什么樣子,也不知道我們會活到多大年齡。這些不是我們所能掌控的,生活自有他的軌跡,但是上校在經歷了如此多的生命的打擊之后依然沒有放棄熱愛生活,沒有放棄給爺爺寫大字報。
正是這種對于生命無限的包容和熱愛,以及對于他人的悲天憫人的情懷和不計較個人的恩怨得失的大智慧能夠讓他在經歷了人生的種種磨難之后依然能夠安然地活下去。
恐懼和羞恥心就像是一粒種子,一旦在人的心中種下,就會生根發芽,并不斷地長大。上校那么勇敢的一個人,在戰場上殺敵無數,救人無數的人,卻被自己身上的一個名字所打倒。爺爺是被自己所謂的面子所打倒,其實也是怕自己丟了老祖宗的`臉的恐懼讓他鋌而走險揭發上校,釀成這樣家破人亡的悲劇,爺爺和父親的結局并不比上校好到哪里去。至少上校是了無牽掛地離開了這個世界但爺爺和父親呢?
愛的對立面往往是恨,恰恰也是所有不幸的開端。林阿姨因為愛上校而不得被慘遭小人暗算,一生都在贖罪,不管怎樣,大概是命運的兜兜轉轉吧,最終兩個人還是結婚了。
人生海海,多行不義必自斃。多行善事,就是在為自己鋪路,上校一生善良,最后雖然落的個傻癡的下場,但因為年輕時救過林阿姨的命,為自己的后半生鋪下了路,也為自己積下了福。
我覺得,人生海海這個名字真的好。其實想打九分,但是又沒有九分這個選項,剛開始給了八分,后來想想還是給了十分,希望麥家能夠再出一些這樣的精品吧,這個時代需要您這樣優秀的作家來蕩滌我們浮躁的內心。
讀《人生海海》有感 15
剛看完一本麥家的《人生海海》。這是名家新著,有理有趣。
在虛構的村莊里,卻有著一群活生生的人:最有傳奇色彩的人物“上校”,“我”家里的主心骨“爺爺”,滿嘴跑火車的老保長、年少貪玩的“我”……
書的開始是一片異樣卻安寧的村莊,村民們吵吵鬧鬧,對上校多種版本的猜測;后來66年那個黑暗的年代到來,上校被抓,傷了“小胡子”后逃走,后由于爺爺的告密又被抓,再后來就瘋了。“我”因為爺爺的告密而不容于村莊,于是被送出村莊,再回來時已經物是人非。上校已經只是個只有六七歲心智的殘疾人了。好在結局不差,有了愛人的悉心照料,最終死得安然。
看這部小說,像看到了一個真實的.村子。任何事都可能引來風言風語,人情往來之間有著斤斤計較,人總是容易被懷疑,被取綽號。
看這部小說,也是聽了很多道理,看到了人生。“爺爺的話”,報紙上的話都有其道理。上校起起落落的一生,印證了“人生海海”四字。分享幾句書中的話:
尤愛最后一句,這種睿智的話有些人終其一生都不能悟到,有些人則是要在失去幸福時才知道珍惜。
最煩的是就長輩,總是那么在意別人的看法,用別人的道德標準來看待自己孩子的出息。偏偏那又是親人,說不得,勸不動。其實,自己過得順意就行,何必在意別人的看法,被別人一句話就懷疑人生呢?
讀《人生海海》有感 16
這是一個關于好人沒有得到好報的故事,當看到主人公一次次受到命運不公的對待,會憤懣,會鬧心,我很不喜歡這類的情節,如果好人過的不好,怕影響我成為好人的心。這個上校,自帶主角光環,聰明睿智,勇武敢當,以我沖動的心性,看到這種不公的結局,應該氣的心里堵的慌才對,因為是斷斷續續看的,這種情緒就被縮小了。在看《野性的證明》時,我郁悶了很久,因為本是英雄,不該末路,應該有更美好的人生,卻受了許多無端的委屈和連累。當看到小瞎子說的主角父親與他的`事時,我被深深的震驚了,是不愿相信,也不能相信的事。這個父親在我看來,是再重情不過的人,不能做這樣的事,幸好結局不是那樣子的走向,不然真不知道自己如何自處;如果是那樣,我感覺看到這本書的感覺就崩塌了,就好像堅守的東西被毀掉了一樣。讀到后半段,開始的是憤怒,讀到后面,慢慢就變成感嘆了,情緒被慢慢拉長,一直拉長,拉長成一種無力感,讓人不想去爭辯,去控訴,只能緩緩地吐出一口氣,像是對結局的妥協。
他是個明亮磊落至善的人,又因為聰明能干,能不在乎流言,能以德報怨,成了圣人般的存在,在哪里都聲名遠播。只是一輩子為了肚子上的刻字擔驚受怕,如果是真的做了也就算了,可是明明是有原因的,又怎么甘心被無辜的冤枉與詆毀。
我遺憾這個主人公沒有一份愛情,其實我還挺盼望女主角出場的。作者總是寫道報紙上說,報紙上說,讓我有印象。這個世界里,有死要面子的人,也有不要面子的人;有最真誠善良的人,也有壞到底的人;跟風輿論的人多,獨立的思考的人少。如果上校不是因為貓,大抵也不是這個結局,我想,人生還是要無牽無掛是最逍遙的,不用到哪都惦記著,貓可能在某一程度上代替了伴侶的作用吧。
人生海海,雖然沒有明了的文字解釋,但我想,我已經感受到了它的含義。人生很寬廣,我們都沉浮于其中,我們會經歷很多事,好的壞的笑的淚的,不論經歷了什么,還請好好活下去。
我更喜歡看善惡有報的故事,命運不公的故事容易使人不忍與心郁,當知曉結局時,更容易書寫出激昂的文字,熱血的腔調,好似要將這么多的不甘訴諸于筆端。但是在現實中,公平的確好像沒有想象中多。
讀《人生海海》有感 17
看過《風聲》,看過《解密》,才知道都是麥家的作品。在薇婭直播間搶購的一本書,風格絕對不似之前的諜戰,就當做一個故事讀。
偏遠的村子里,有一個上校,古怪的很,不干活居然也生活的很好,有一套金子做的手術套裝,誰家有事都會去找他商量,但是傳言很多,好多人背后偷偷叫他“太監”。上校似乎并不在乎什么,只在乎他養的兩只貓,而整個村子里,只有父親與上校關系最好。可是,紅衛兵的時代,打破了這樣的平靜。上校瘋了,爺爺因為告發被村子排擠上吊自殺了,而“我”的家,也散了,父親為了讓我們活下去,都偷偷送到別的地方生活。但是命運沒有給大家圓滿的生活,二哥二嫂,母親,父親相繼去世,最后上校也在他后半生智力僅為七八歲的兒童的生活中安詳去世了,陪伴他的還有一直照顧他的林阿姨。
書中經常提到“報紙上說”,讀到最后才明白,那是源于書中“我”在國外艱苦生活的經歷,被人欺負的時候,認識了前妻,她就用報紙上面畫了一句話安慰我,從此,那是“我”在日常生活中安慰自己的一種方式。
“生活不是你活過的樣子,而是你記住的樣子。”每個人的大腦容量能記住多少,人的一生那么長,到最后我們會記住什么呢。而每一段記憶都是我們選擇的路。上校的人生跌宕起伏,如果在小說里,那的確是精彩的人生。而如果這些事真實的發生在一個人身上時,我覺得那是悲劇。上校的生活,他選擇記憶了什么,或者說,他不得不記住什么。記住的那些他承受了太多,被人誤解,被人辱罵,但是就是不能讓人揭開他曾經的恥辱。最后的瘋癲是對他一種解脫,上天讓他不記得了,才是救贖。痛苦的源泉是揭開回憶,不是不想忘,是越想忘記越是記得牢固。誰都想把痛苦的記憶挖去,但是它們卻像綿延的.根,駐扎在了我們細胞的每個角落,但凡觸及一點類似的東西,那回憶如同海嘯,侵襲整個思緒。
“生活是部壓榨機,把人榨成了渣子,但人本身是壓榨機中的頭號零件。”小瞎子是個無賴,借著紅衛兵開始作威作福,審訊上校,編造謠言,挑撥離間。他的人生開始的確挺慘的,但是,壓榨別人可能是他認為或許補償的一種方式。大家的悲劇,或許不完全是他造成的,但卻是他引起的。活著難嗎?真的挺難的,雖然我還沒到下有小的地步,但是也有中年危機的壓力。從出生開始,我們的生命曲線是上升的,但隨著歲月的增長,我們的曲線就到達了頂點,開始向下走。曾經我們對生活充滿向往,但是生活卻無情的壓榨我們,我們用盡力量去熱愛生活,卻只是自己的一廂情愿,不是我們付出多少,生活一定會回報多少。最終,我們向生活低頭,麻木的任生活在我們身上肆意劃下傷痕,同時,也壓榨別人來獲取平衡,最后,不知道是生活壓榨了自己,還是我們相殘壓榨了彼此。
“生活是如此令人絕望,但人們興高采烈地活著。”上校被抓起來后進行審訊,各種侮辱和傳言屢屢不斷,逼瘋了他,但是林阿姨照顧他,雖然智力不高了,但是人卻精神富足,甚至成了養蠶能手。小瞎子被上校割斷了舌頭,手筋腳筋,依舊活著,后來甚至學會了上網,甚至有人迷戀他。“我”被迫離開家鄉,到國外求生,機緣巧合遇到了前妻,開了自己的店,后來又遇車禍,懷孕的前妻和孩子一起離開了。雖然過了幾年撿垃圾的生活,但是又遇到現在的妻子,慢慢開起了公司。生活不停的讓我們遇到劫難,還好,我們用自己那僅存的堅持熬了過去,即使當時很難很難,還好,抱著一點點的希望,我們走到人生盡頭。不一定是興高采烈地,但最起碼,活著。
我不知道對于生活不抱有更好的期望,繼續活著如同行尸走肉是否正確,但是人生下來就背負了責任,選擇死亡也許真的可以一了百了,但是對于別人,我們有虧欠。只有活著,才能有希望;只有活著,才能彌補過錯;只有活著,才能遇見。
讀《人生海海》有感 18
上校活著的勇氣是什么?人生海海中上校是一個悲情人物。
抗日、內戰、文革……歲月如此的艱難,為什么還活著?這是我讀這部小說讀到中間的時候的冒出的一個疑問。
讀到最后,作者把發生在故事中的人的悔恨、遺憾、悲憫、不羈的感情緩緩地放空,最后選擇仁慈了一切。
人生如同大海,沉沉浮浮,起起落落,這里面既有每個人日常滋生出的一地雞毛,灑落到具體人物上就是那么的殘酷與無情,那種生活所帶來的悲與喜,哀與樂都是如此真切、殘酷,看看我們身邊熟悉的人,何不是在這樣的人間中度過;也有時間帶來的'仁慈,善良的,作惡的,上天悲憫人間切切,即使人間嘴臉各異,皮囊萬千,歲月終究饒過了所有人。
我想,這大抵就是人來人間,對短短幾十年生命歷程葆有的最基本敬畏,也是對生命敬畏的最大安慰。對于愛哲學的人來說,“死亡”,一直以來都是無法繞過的問題。對它,從來都是不害怕,因為終究是要來的,所以不懼;又因為終究要來,所以給予了足夠敬畏。從呱呱落地到安然離世,從不愿面對生活到勇敢活著,既是對生活不易的抗爭,也是對生命的激烈享受。
但是對于人生的探討終究是一個大的問題,哲學上永恒的一個命題,淺薄如己,深度難探,去談,終究是那么泛乏無味。只是,這人生就那么一次,有時候又只是短暫一瞬就離開這世界了,既是多么美麗,又是那么的短暫。短到我們像是伸手就能觸摸的地方,所以又覺得還是可以簡單的聊聊我們生活中的那些日常小事。
看看身邊的那些故交,有些都沒來得及再次打招呼,都已經離你而去,那聲“下次見”、“下次找你吃飯”、“再見”……都變成了無聲的“下輩子見”、“下輩子找你吃飯”、“下輩子再見”。可是,親愛的,下輩子,你在哪里?
讀《人生海海》有感 19
麥家的《人生海海》買了很久時間,最近抽空才看完。看完后,心中百味雜陳,不斷回味書中的片段,總想記錄點什么,卻無從下手,不知從何落筆。
人生海海是一句閩南語,是指人生猶如茫茫大海,潮起潮落,漂泊無定,暗含人一生之中存在著許很多多不確定的因素。
麥家說,人生太困難,太寬廣,假如沒有一顆悲憫心,沒有一點所謂的生命的頑固,那在人生面前根本上是要敗下陣來。
這本書圍圍著“上校”這個神奇的人物塑造了多個人物形象:愛講人生道理的爺爺、緘默寡言的父親、世故圓滑又帶些許仗義的老保長、冷漠殘酷無知的小瞎子、因愛生恨一往情深相扶終老的林阿姨......
這本書,看的讓人很揪心,那個隱私每一次都要呼之欲出,卻又峰回路轉的岔開,岔出上校身上更多的故事娓娓道來。小說中沒有一個完人,每個人身上都背著自己的.缺陷和污點。在特定的歷史洪流中,每一個人都在苦難中掙扎,每個人都在掙扎中努力的活著。
在故事的末尾,林阿姨在謹慎料理完上校的遺體,自己也冷靜的穿戴好一套和上校一模一樣的壽衣,靜謐的追隨他所愛的人而去,她最終活過了他,又最終如愿陪他同死而去,也許這是為了與所愛的人在另一個世界仍能廝守,此時此景,淚水瞬間模糊了整個世界......
世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看清了生活的本質后,仍舊酷愛生活。
生活從來不完備,不完備才是生活。
【讀《人生海海》有感】相關文章:
《人生海海》讀書筆記04-28
人生海海讀書筆記12-14
《人生海海》讀書筆記06-11
人生海海讀后感12-26
《人生海海》讀后感12-28
人生海海讀后感03-22
《人生海海》讀后感12-27
人生海海讀后感01-02
人生海海讀書筆記15篇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