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智忠和愚忠,孰是孰非?
跳槽、流動成了職場上的主旋律。大部分職業經理人則像老鼠一樣,從這個洞鉆到那個洞,沒辦法在一個企業扎下根來,然后一飛沖天。企業抱怨員工忠誠度喪失,沒有誠信,員工覺得不應在一棵樹上吊死,不跳槽難以實現個人發展。孰是孰非?筆者認為,應從經濟變革的大背景下看待就業者的忠誠,對于員工或者從業者來說,忠誠于某一個固定的企業“生老病死”,是“愚忠”,只有忠誠于自己的事業,忠誠于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才是“智忠”,才是真正的忠誠。當今的工作環境確實發生了變化,種種跡象都在表明:過去那種看起來像是婚姻的工作關系現在已經不復存在了,取而代之的更像是一種約會的關系,過去那種安全、長期的工作概念已變得難以想象。同時,新一代勞動者對待工作的態度也與以往有所不同。來自普華公司對全球各地1500名MBA的調查表明,在他們被問及挑選第一位雇主所考慮的因素時,排在前五位的因素分別是:工作的挑戰性、公司重視工作與生活的平衡、福利有競爭力、工資有競爭力和財務有實力。由此可見,新一代勞動者也不再相信終身雇傭體制時的那種規矩,他們更愿意冒險、喜歡獨立,他們更期望工作有流動性、管理上更為靈活。
加拿大人對公司的“忠誠”程度在傳統上雖不能與日本人相提并論,但長期以來,雇員對公司保持“忠誠”仍被大多數加拿大人視為一種“美德”,同時也被認定為是提高企業競爭力的重要因素之一。但目前,加拿大人對公司的“忠誠”程度正在滑坡,其中特別是新一代人,絕大多數已“明確”表示,不愿再像其父輩那樣,為一個公司“賣命”終生。一項民意調查顯示,在30歲以下的新一代雇員中,認為應該“忠誠”于受雇企業的還不到10%。相反在他們的父輩這一代人中,由于大多擁有僅為一家公司工作的經歷,故往往對年輕一代頻頻跳槽頗有微詞,責備他們對自己的企業不夠“忠誠”。那么,為何新一代加拿大人不能像他們的父輩那樣,忠心耿耿地為一家公司服務一輩子呢?
研究青年人思想和行為的專家羅伯特·伯納德分析說,對公司保持“忠誠”已成為被新一代加拿大人遺忘的價值觀。他們比較“現實”,往往認為:我為公司干活,公司付我一份報酬,等價交換,如此而已。他們還目睹了他們的父輩或其他資深雇員被老板無情地解雇的事實,把社會看得比其父輩要冷酷、嚴峻得多。此外,他們在擇業時考慮的往往集中在此公司是否有利于自己事業的發展,著眼點與二、三十年前相比大不一樣了。
其實,人生最大的痛苦不是奮斗,而是抉擇。選擇的無序性、隨意性影響我們科學、嚴謹、準確地定位自己。穩定當然沒有錯,而且它會隨著歲月的增加而變得更加重要。但這并不是說你只能守株待兔,而是要抓住機遇,及早找到更適合你的事業的位置。在紛紜變幻的市場中,勞動者的配置如流動的活水,在自我追求和客觀需求的情形下,變更職業是絕對的,不變則是相對的。體制帶給你這樣的契機,你不必再擔心被困在某一角落而終生不得遷徙,勞動力的所有權屬于你自身,你可以以最佳的方式出售。
在目前的職場概念中,企業不再是自己的家。在企業工作只是一個過程而已。所以在做職業規劃時,不要僅限于從目前的職位出發,而應站在整個職涯的高度為自己進行規劃。規劃時要從兩個體系著手:第一個是自我體系,第二才是企業內部體系。如果只是把自己綁在目前的企業身上,自己所遭受到的動蕩沖擊的可能性和程度也就越大。被企業“炒”掉最大的危險就是已設計好的職業規劃半道中斷后的茫然和無措。由于這時的抵抗力最低,會很容易犯一些低級錯誤,而使自己的職業發展愈加混亂。
職業生涯和你的結合是否美滿和諧,將決定你一生中幸福與悲傷,成功與失敗。選擇無怨無悔的事業才能使你的職業生涯閃耀出迷人的光彩。(胡慧平)
來源:職業女性
【智忠和愚忠,孰是孰非?】相關文章:
智退上司“色心”02-18
去智聯的面試經歷02-23
傾聽創業感悟 “智”造美好未來11-09
廣州智新陽光設計電腦培訓02-27
揚智(科技)筆試題目分享 ZZ11-21
安踏創始人丁志忠的創業故事11-25
比亞迪創始人楊龍忠或離職02-15
安踏創業人丁志忠走世界路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