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慧眼識破騙局,謹防求職陷阱
求職是每個人都會經歷的過程,但是在求職的過程中,我們也會遇到一些陷阱,讓我們難以找到一份合適的工作。為了幫助大家更好地應對求職難題,本文介紹慧眼識破騙局,謹防求職陷阱,并分享一些應對方法。
慧眼識破騙局,謹防求職陷阱
接站騙局
【騙術分析】
這一類騙局里,騙子們以求職者朋友(或同事)的身份出現,容易獲得信任,利用異地求職者與家人聯系渠道不暢通這一點,切斷求職者與外界的聯系,然后大肆行騙。這類騙局,通常需要以下同個組成部分:
1)騙子們要選擇一個外來求職者較多,并且樂于在此聯系朋友的地方,這個地方通常是在當地的火車站及長途汽車站附近。
2)騙子們需要知道求職者所使用電話的號碼。
3)阻止求職者打通朋友的電話。
4)假借朋友的朋友名義回電話,謊稱朋友有事不能來接你,委托他接你,指定一處見面的地方,讓你迅速離開這個電話亭。
5)見面后以幫你辦暫住證、邊防證等各種名義騙走你的錢,或趁你不注意將你的包或其他貴重物品拿走。
【防騙招數】
要防范接站這一類的騙局,要注意以下幾點:
1)外出求職盡可能不與陌生人談論自己及朋友的詳情或告知陌生人自己和朋友的聯系方式。
2)外出求職最好自己配一個手機,方便與家人、朋友進行聯系,避免因為缺乏聯絡工具而讓騙子有機可乘。
3)到異地求職的求職者一定要注意與朋友了聯絡,在沒有朋友本人指引的情況下,不要相信第三者。
4)在火車站、汽車站這些騙局高發地點打電話,要注意確認接電話人的身份,不要輕易相信自己沒有見過的人。
【常見指數】★☆
【狡猾指數】★★★☆
【上當指數】★★☆
【城市分布】多分布在一些城市的火車站附近,珠三角的城市多見。
針對親友的騙局
【騙術分析】
這一類騙局不是針對求職者,而是針對求職者的家人或者是朋友。騙子們通過種種手段,切斷求職者與家人朋友的聯絡,冒稱公安、交通或醫院等單位工作人員,然后以求職者遇到突發事件的名義要求其家人或朋友匯錢到指定的賬戶。這種詐騙通常包括這樣的幾個環節:
1)獲取求職者及其家人、朋友的基本信息。
2)設置種種條件,要求求職者將通訊工具切斷,切斷其與朋友及家人的聯系。
【防騙招數】
對于此類的騙局,求職者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1)在外出求職時就應該告知家人、朋友、老師,并告知你處出的地點和時間段。
2)定期與家人、朋友、老師保持聯絡。
3)外出求職盡可能不與陌生人談論或透露自己家庭的詳情或告知陌生人自己及家人的聯系方式及地址。個人簡歷盡量不要包括家里的具體聯系方式,因為沒有哪個用人單位會打你的家里電話,倒是騙子們有可利用。
4)自己的手機或相關信息丟失或被盜后,立即通知家人、朋友、老師,不要給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機。
5)當碰到類似的事情時,不要驚慌,在電話中主動揭穿犯罪嫌疑人的伎倆,以免對方心存幻想而不斷來電騷擾,隨后立即打電話給自己的家人、朋友、老師,告之此類事件的真偽,提醒親友切勿上當受騙。不要相信陌生人以任何借口要求匯款。
【常見指數】★★
【狡猾指數】★★★☆
【上當指數】★★☆
【城市分布】全國各地,這一騙局多是在南方城市發生。
招聘會騙局
【騙術分析】
招聘會確實為求職者與用人單位提供了便利,起到了橋梁作用。但是,現在的求職者發出“參加一次招聘會,就像一場小賭博”的怨聲,說明當前招聘會的不足與缺陷已日益凸現,許多招聘會確實充斥著欺騙,招聘會組織者只要租下場地,就可以一只手收參展企業的展位費,另一只手收應聘者的門票錢,可謂一興兩得。一些招聘會主辦方為了吸引求職者,獲得門票收入,會采取一些欺騙手段,而一些參加招聘會的企業往往也是為了一些招聘之外的目的而參加。我們將求職者在招聘會中可能遇到的騙局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1)主辦方虛報招聘會規模與質量。
2)參加招聘會的企業掛羊頭、賣狗肉。
3)招聘會主辦方與個別有點名氣企業簽訂協議,招聘企業只充門面,出工不出力,只招不聘,招聘會名不副實。
4)個別騙子公司借助招聘會大肆行收集求職者簡歷,在招聘會后行騙。
【防騙招數】
要防范這一類的騙局,求職者要注意以下幾點:
1)有選擇地參加一些適合自己的招聘會。
2)選擇一些從前已經舉辦過幾次,有著較好口碑的招聘會。
3)在招聘會上遇到一些明顯與正規招聘不符的企業,敬而遠之。
【常見指數】★★★☆
【狡猾指數】★★☆
【上當指數】★★★★☆
【城市分布】全國各地。
網上招聘會騙局
【騙術分析】
隨著互聯網的普及,網絡求職已經成為求職的最重要的一個途徑。求職者在人才網站上登記個人求職資料,利用網站上的招聘住處投遞求職資料,更容易尋找到合適的工作,但是招聘網站上的某些招聘信息也會像陷阱一樣,讓人不小心就會掉進去。求職者在網上求職時可能遇到以下幾種騙局:
1)黑企業打著招聘的名頭騙取錢財。
2)招聘企業長期招,只招不聘。
3)招聘企業將人才網當成是商業炒作與廣告宣傳的平臺。
4)企業借助人才網以招聘的名義進行人力資源調查。
5)招聘借機收集企業難題解決方案。
6)企業與網站同步進行廣告宣傳。
7)招聘企業虛報、多報招聘崗位。
【防騙招數】
對于網絡招聘騙局,求職者如果不加識別,要么浪費時間,要么損失金錢,所以一定要保持警惕。求職者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選擇一些正規的求職網站。
2)凡是遇到索要報名費、押金、手續費的企業,求職者應當立即放棄。
3)對一些自己沒有在網上投遞簡歷但是卻突然接到通知獲準面試的,一定要先通過第三方核實企業情況。
4)網上求職,注意保密。
5)注意核實用人單位詳細情況。
【常見指數】★★★☆
【狡猾指數】★★☆
【上當指數】★★★☆
【城市分布】全國各地。
黑職介騙局
【騙術分析】
這里所指的黑職介并非只是指沒有經過工商注冊,完全以騙取求職者錢財為目的非法中介。為了賺取黑心錢,個別擁有合法手續的職業中介機構同樣也會設置各種名目壓榨求職者,二者都可以稱之為黑職介。不過多數的黑職介都是根本都沒經過注冊的。
黑職介通常是“一間小屋,兩個電話、三個人”,使用“立刻上崗”、“月薪優厚”等吸引求職者,不少中介還拿出“道具”,如某某公司“急聘”的職位表、服務承諾書等等,其目的就是騙求職者掏錢。也有的中介還會以辦理類似“服務卡”、“上網費”等名目收取費用,當求職者交納數目不菲的中介費或介紹費之后,他們就會列出一堆要么不要人、要么條件極差的企業讓求職者去面試,甚至有的企業根本不存在,他們的目的就是拖到求職者身上的錢財用盡后自動離開。
黑職介騙局通常有以下幾種方式:
1)張冠李戴式。
2)候鳥遷徙式。
3)信口開河式。
4)合演雙簧式。
【騙術分析】
黑職介類的騙局是求職者最容易遇到的求職騙局之一,因為通過職介模式求職的多是一些中低學歷的人,缺乏足夠的辨別能力,往往輕易就掉進了黑職介設下的陷阱。
對于這些騙局的防范,希望求職者可以增強對職業中介機構的辨析能力,如果一定要通過職介進行求職,應該尋找那種正規的職業中介。
根據我們的調查,各地的職業介紹中介機構都是由當地勞動部門管理的。職業介紹機構按性質分為政府主辦和民營主辦兩大類,前者基本都是正規的,民營職介機構則是良莠不齊的,需要認真核實。根據勞動保障監察部門的提示,求職者到職業介紹機構登記求職時要特別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職介機構有無正規的證件。
2)職介人員有無上崗資格。
3)求職者到職業中介服務機構求職應聘,應與職業中介機構簽訂《求職招聘合同書》。
4)求職者到職業中介服務機構查閱、咨詢職業信息時,應注意查閱用人單位的委托招聘書和用人單位的招聘簡章,如沒有,可視為不可靠信息。
【常見指數】★★★
【狡猾指數】★★☆
【上當指數】★★★★☆
【城市分布】全國各地,求職熱點城市多見。
黑企業招聘騙局
【騙術分析】
黑企業類的騙局是求職者是常遇見的騙局,多數求職者在求職過程中都可能遇到這樣的騙局。黑企業多是非法的未經注冊的企業,當然也有個別經過合法注冊的公司。這些企業的共同特點都是騙取求職者的錢業作為自己的“經營項目”。黑企業的騙局流程一般是這樣的:
1)四處發布招聘廣告,以優厚的特遇、寬松的要求來吸引求職者注意。
2)設計種種名目向求職者收取各種費用,具體的許騙形式包括如下。
a:收取報名費、資料費、工本費、建檔費。
b:取收各類押金、上崗費、服裝費、培訓費等。
【防騙招數】
要防范黑企業的招聘騙局,求職者需要注意兩點:
一是對于各種名目收費的企業都要敬而遠之。國家法律是禁上去用人單位向求職者收取任何費用的(少數正規企業的正規培訓與考試需要交納一定的費用例外)。
一是在求職的時候,盡可能了爭招聘企業的情況,及早識別騙子公司的身份,避免不必要的金錢與時間損失。
至于具體的應對措施,我們建議求職者將應聘分為招聘信息分析、面試的準備、面試中留意三個環節,從這三個環節對招聘企業進行分析辨別,避免上當受騙。
第一環節:招聘信息分析。
第二環節:面試前準備。
第三環節:留意面試情況。
【常見指數】★★★★
【狡猾指數】★★★☆
【上當指數】★★★★☆
【城市分布】全國各地,求職熱點城市多見。
銷售式騙局
【騙術分析】
在這一類騙局,騙子將求職者變成了銷售產品的工具。求職者先交押金或買產品才能上崗,看似招聘,其實在推銷商品。行騙者為了取得求職者的信任,往往是承諾可以隨時退款,必要時甚至采用一些托兒,誘使求職者交錢。這些產品通常都是化妝品、禮品、飾品,看似利潤很高,其實都是一些假冒偽劣產品,價值極低,很難銷售下去,等到求職者想要退貨時卻遭遇百般阻撓,或者人去樓空。
【防騙招數】
求職者在應聘時只要遇到招聘方提出要交押金或先買產品時,就要離開,不要在這樣的工作上浪費時間。
【常見指數】★★☆
【狡猾指數】★★☆
【上當指數】★★☆
【城市分布】全國各地。
傳銷騙局
【騙術分析】
傳銷是求職者常見的騙局之一。國家取消傳銷之后,一些傳銷組織轉入地下,繼續進行傳銷業務。也有一些合法注冊的企業打著正常招聘的名義發展傳銷人員,求職者進入到傳銷組織之后往往失去自由,因為多半被“洗腦”,欲罷不能,越陷越深。傳銷騙局通常有以下的形式:
1)高薪誘惑
2)親戚朋友同學介紹
3)路邊招工,街頭廣告招工。
【防騙招數】
現在,傳銷組織的手法也越來越高明,傳銷被冠以“直銷”、“復式酬銷售”等各種名稱,甚至發展到了互聯網上,但是傳銷通過發展下線而非通過銷售產品實現贏利的本質沒有任何變化。求職者只要認清這一點,對于傳銷騙局就不難識破了。因為傳銷為國家所禁上去,所以目前傳銷的會員發展基本是在朋友同學親戚中進行,求職者如果突然接到遠方的某個親戚、同學或朋友的電話,說是要介紹一份好工作這樣的情形,一定要認真地對待,不要輕易相信,以避免陷入傳銷的陷阱。
【常見指數】★★★★
【狡猾指數】★★☆
【上當指數】★★★
【城市分布】全國各地。
網絡傳銷騙局
【騙術分析】
隨著網絡技術的不斷普及,經濟邪教開始在互聯網悄然滋生,不行分子多以網絡倍增、網絡連鎖、電子商務、全求遠程教育等名義搞傳銷,作案方式手段更加隱蔽狡猾,與傳統相比有許多新的特點,如果沒有足夠的警惕,往往陷入其中。
在這里,我們對網絡傳銷進行一個全面地分析:
1)網絡傳銷的種類。
從類型來看,目前網絡傳銷主要包括三種。
a:傳統傳銷的網絡版,借助互聯網推銷實物產品,發展下線。但這種模式過分明目張膽,已經被逐漸拋棄。
b:靠發展下線會員增加廣告點擊率來給予酬金回報,通過網絡瀏覽付廣告獲得積分,并由單一的點擊廣告發展為點擊廣告、收發e-mail、在線注冊等多種形式并存。
c:多層次信息網絡營銷(mlm)模式。
2)網絡傳銷的特征。
相對于傳統的傳銷,網絡傳銷具有更多更大的欺騙性與復雜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a:虛擬性更強。
b:更具欺騙性。
c:隱蔽性強。
d:跨地域性傳播。
【防騙招數】
有些求職者將網絡傳銷當作是一種創業的途徑,這是一種錯誤的認識,因為這完全是一種違法的行為,創業的途徑有千萬種,但是一定要注意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
對于網絡傳銷的防范,只需不相信網絡傳銷的種種誘惑,不參與其中就可以了。
【常見指數】★★★★☆
【狡猾指數】★★☆
【上當指數】★★☆
【城市分布】全國各地。
名不符實的招聘騙局
【騙術分析】
為什么沒有將這一類騙局歸到黑企業騙局里面,是因為與黑企業純粹的目的相比,這一類企業主要是為了留住求職者而采取一些手段,對于求職者而言,這樣的做法雖然沒有造成巨大的精神和時間損失,但也是一種欺騙。這些做法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使用虛假職位進行招聘。
2)使用不實的虛假薪酬欺騙求職者。
3)在工作地點欺騙求職者。
【防騙招數】
針對這一類的招聘騙局,求職者只需要在求職時盡可能多地了解到具體的情況:
1)應該盡可能詳細地了解所應聘崗位的具體工作內容,不要因為急于獲得一份工作而盲目地決定就職。
2)求職者在找工作時不要一味追求所謂高薪,在面試時更要了解清楚企業的薪酬情況,了解企業所承諾的薪酬里面有沒有附加條件,避免個人利益受損。
3)如果求職者對工作地點有要求時,要問清對方工作的具體地點,對于一些分支眾多的企業尤其是要咨詢清楚。
【常見指數】★★★☆
【狡猾指數】★★★☆
【上當指數】★★★★☆
【城市分布】全國各地。
騙子公司的十大特征
在這里,我們列出騙子公司常見的十個特征,供畢業生朋友們參考,如果你所遇到的面試公司具備以下的一個或幾個特征,就需要認真考慮了。
1)沒有注冊;
2)在網站上可以查詢到行騙記錄;
3)沒有獨立網站;
4)招聘信息名不副實、介紹模糊;
5)面試地址在一些偏僻的地方。
6)面試過程極不專業;
7)辦公環境與辦公設施較差;
8)需要求職者交錢;
9)騙子公司多使用商貿公司、貿易公司、化妝品公司、房地立經紀公司等名義。
當然,并不是所有這些公司都不能相信,只是求職者在遇到這樣的公司時,一定要先核實一下這家公司的情況。
慧眼識破騙局,謹防求職陷阱
陷阱一:招聘公司與職介所是一家。應聘者到職介所后,工作人員會盡量以高薪等條件引誘求職者答應參加某單位面試。不久后,“招聘方”負責人趕到,草草“面試”后,就答應招用應聘者。之后,職介所會索取中介費、保證金,并要求求職者第二天報到上班。但當求職者到達“公司”時,卻發現并不存在。
對策:遇到這種情況應聘者首先應要求對方出具公司的相關證照,同時理性看待“優厚”的薪酬。正規的招聘決不可能如此隨意地通過面試,其實,招聘方與職介所是一家,從而欺騙學生。
陷阱二:虛假信息讓應聘者防不勝防。這類陷阱一般都是利用輕松工作和優厚待遇引誘應聘者,當應聘者為這些心動時,其他收費項目就隨之而來。不少應聘者都會痛快地當場掏錢以獲得工作。但等上班后,應聘者就會發現,也許在招工信息上寫的是文員,但實際上卻是每天去散發傳單之類的“雜活”。
對策:應聘者可以通過了解對方公司的實力和工作性質來判斷該信息的真實性,千萬不能被“高薪”所蒙蔽。
陷阱三: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一天完成40家公司的市場調查、一個月用珍珠穿成幾條領帶……這種看起來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是很多不良公司的慣用伎倆。他們想讓應聘者知難而退,這樣可以“名正言順”地扣下應聘者所交納的費用。
對策:這種方式具有很大的隱蔽性和欺騙性,應聘者過了一段時間才會發現上當受騙。
陷阱四:軟硬兼施騙完開溜。一些不良公司會租用一個寫字間,然后引誘涉世不深的大學生去應聘。只要應聘者進了門,對方便會花言巧語加威脅恐嚇,錢一到手便開溜,換一個地方重新“布局”。
對策:應聘者如果被騙子威脅恐嚇,要想辦法脫身,然后撥打110報警。
陷阱五:巧立名目亂收費。這類公司大多要求收取培訓費、工本費、服裝費、保證金等,卻很少開收據。很多求職的大學生因迫切需要得到工作,紛紛上當。
對策:在用工過程中,以這些名義進行的收費行為是違反勞動法規的。應聘者可以不交并向勞動部門投訴。
陷阱六:跨省招工行騙。一些不良公司往往利用職介所刊登一些跨省招工的信息。因為是跨省招工,一方面應聘者無法核實“外省公司”基本情況,另一方面相關部門要對其進行調查也有難度。
對策:按照勞動法規,跨省招生必須出具本單位所在地、縣級以上人民勞動力市場主管部門的證明。
慧眼識破騙局,謹防求職陷阱
陷阱一
“高薪”誘你搞傳銷
“只要你加入我們的團隊,3個月后就拿到月薪3000元左右,隨著你業績的增加,你的工資將逐月增加。”面對這樣的誘惑,你會動心嗎?兩位表演上當的學生稱:他們與這家公司洽談時,公司不看畢業證書,只填一張表格,隨后便通知他們說被錄用了,并準備帶他們去廣西、云南等地。在去廣西的途中,他們意識到是傳銷后,便在南下途中下車,逃了出來。
陷阱二
收保證金哄你買東西
有兩名畢業生遭遇了這樣的求職經歷:他們經一家職介所介紹后,到成都一家化妝品代理公司應聘業務主管,經過初試、復試后,公司負責人稱要試用3個月,叫他們先學會推銷公司代理的化妝品,每人交了150元信譽保證金,但沒有拿到收據。經過實踐,他們發現這些產品根本無法推銷。后來他們在一家大型商場了解到,這套化妝品的銷售價格是70至80元。原來,這家公司采用這種“招聘”辦法,變相地向求職者賣化妝品。
陷阱三
“沒經驗也可”引你入“套”
據了解,由于很多用人單位都要求求職者具有工作經驗,這樣將一些應屆大學生擋在了“門”外。剛畢業的大學生在人才市場,常有“矮一截”的感覺。因此,當應屆大學生在廣告上看到“無經驗也可”等字眼時,就會眼前一亮,不加思索地爭著填寫履歷,對招聘公司的背景則一概不問,最后可能吃虧。一名大學生填了表后,對方要求收取100元的保證金,屢次找工作受挫的他,毫不猶豫地交了這筆錢。半個月后,他被宣布走人,要求退還保證金,他卻拿不出憑據。
陷阱四
粉飾工種逼你辭職
有多名大學生有這樣的經歷:廣告上說是招聘“經理”,月薪1800元。當他們交了50元的中介費,辦完手續后,被安排在離中介所不遠處的一家公司工作。結果上班第一天,公司負責人就叫他們“先從基層干起”,讓他們先在1個月內,每人推銷價值1萬元的保健品。1個月下來,他們6人中,沒有哪一個完成了任務,自然被辭退了,不但連基本工資沒拿到,還出了中介費。后來他們通過明查暗訪,發現這家所謂的公司就是職介所的人開的,專門用來騙人的。
陷阱五
騙了培訓費就“炒”你
一名同學經職介所介紹,應聘到一家保健品公司,在與公司簽訂合同時,公司提出為了提高其工作業績,公司將對所有新進人員進行為期半個月的培訓,公司將邀請某某大學知名教授來講課,因此這筆費用(280元)將由個人承擔。當該同學猶豫不決時,對方工作人員勸說:“培訓后,你終生受益,這筆錢出得值得。”聽這一說,該同學想通了,便交了培訓費,結果講課的并非什么知名教授,當培訓結束時,公司通知他:培訓不合格,你被辭退了。
慧眼識破騙局,謹防求職陷阱
陷阱一 給虛職
小張在某網站上看到一家用人單位要招聘行政主管,按照該公司的職位描述,小張覺得挺合適就前往應聘。經過簡單的咨詢了解之后就上班了。然而小張這才發現,所謂的“行政主管”一職,并沒有下屬。主管的職務其實就是一個文員職務,還有就是打雜。小張問人力資源部經理為什么職位與工作范圍不符?經理說行政的事情都歸你管,還不是主管是啥?小張這才明白,這家用人單位用招主管的辦法招文員。
分析:現在很多用人單位在招聘過程中,為壓縮成本不愿意給應聘者高工資,但是這樣又很難吸引眾多求職者前來面試,所以他們會用 “給虛職”的招聘手段,把職位設得虛高,吸引應聘者自動“上鉤”。
支招:如果求職者對公司不了解,不妨先到這家公司“實習”幾天,摸清狀況再簽勞動合同。如果求職者是在人才市場應聘,最好觀察其他應聘者與用人單位的交流信息,從側面了解其實際情況,以防有詐。
陷阱二 戴高帽
李明是剛畢業的大學生,找工作時因為個人條件不足被多家用人單位婉拒。正當他彷徨之際,被某保險公司的工作人員介紹到一個招聘攤位前,面試他的是保險公司的總監。總監熱情洋溢的贊美和對保險行業美好前景的分析,令李明一掃之前的不快。總監還承諾他一進公司就是“經理”職務。
但李明進入公司才知道,幾乎每個人的名片上都是所謂的“經理”,他的“銷售經理”職位其實就是業務員,底薪只有幾百元,全靠提成才能拿到高工資。
分析:求職者想找到好單位不容易,用人單位在招聘中,往往會利用求職者急躁以及虛榮的心理,用給求職者“戴高帽”的這種方式進行招聘
支招:剛畢業的大學生,如果有條件并且喜歡嘗試接受挑戰性的工作,鍛煉自己也未嘗不可,但是如果自己不了解、不感興趣,無論用人單位多么急切和誠懇,都需慎重考慮。在應聘相應的職位時,更不要好高騖遠,被用人單位贊美幾句,戴個“高帽”就貿然答應,以免吃力不討好。
陷阱三 空許諾
根據自己的工作經驗,來自農村的張偉覺得自己應聘一般的職員應該沒問題。他在人才市場上看到一家物業公司招聘物業代表,于是前往應聘,月薪2000元也符合自己的預期。到公司上班之后他才發現,所謂物業代表,其實是不穿保安服的保安員。張偉安慰自己,保安員就保安員吧,騎驢找馬,以后再找也行,關鍵是月薪還不錯。但是,發了工資才知道,所謂的月薪2000元,其實是每天要上12個小時班,每月只休息2天,還得加上其他加班時間的工資總和。如果沒有加班,工資就是法律規定的最低工資。
分析:現在,很多用人單位很難找到普工,特別是保安員、搬運工等一線工人。于是,用人單位給這些普通的工種起了好聽的名字,比如物業公司保安員叫“物業代表”,餐館的服務員叫“資深客服”,售票員叫“客戶代表”,雖然工作性質沒變,但從稱呼上改變求職者對普通工種的厭惡和反感,使不明白的求職者會錯意,浪費時間和精力。
支招:求職者在求職時應該詳細詢問用人單位自己所應聘崗位的工種、薪酬構成等事項,不要被用人單位籠統的回答搪塞過去,或被招聘企業所宣傳的 “高工資”的誘惑而喪失判斷。
慧眼識破騙局,謹防求職陷阱
陷阱一:收費名目花樣多
如今求職者在海量的招聘信息前“天女散花”,但真正有回音的卻不多。廣種薄收令人心煩,偶爾接到面試電話就容易讓人失去戒備。當求職者跑到用人單位面試,有時會遇見單位收取“檔案費”、“押金”、“光盤費”、“體檢費”等等收費要求,這些費用還不便宜,大多成百上千,單位還頭頭是道:我們招人需要成本。
國家勞動力市場有管理規定:不允許招聘單位收取任何押金或是其他類似的費用。一家單位真正有招聘需求時,怎么會設置收費這樣的門檻?所以遇見面試拉起收費大旗的單位一定要堅決說“不”,因為這種費用的背后幾乎百分百是騙局!
陷阱二:假招聘,真推銷
給你一份產品,要求你在一周內盡力推銷,并以此作為考核應聘者的測試。《水煮三國》中給大家講過這樣一個故事。最近,這種考察模式似乎從“超女”類活動中得到了真人體驗式的啟發,越來越多地出現在一些正規企業的招聘題板之上。
不花一分錢,就能既簡單地找到銷售高手,又能解決當前業績問題,可謂一箭雙鵰。更令人疑惑的是,似乎沒有法規明確這樣的行為合法與否。可是仔細琢磨會發現,這樣的招聘方式無法防止作弊,缺乏公平性。如果招聘單位無法堅持一個相對公平的選拔模式,其動機就非常值得懷疑,他是否在暗示求職者自己買下產品以換取就業機會呢?這樣的企業怎能值得托付自己的職業生涯?
陷阱三:個人信息要保護
面試時需要提供個人身份信息以及身份證件是司空見慣的。可是部分不自覺的單位索取的信息未免過于詳細,諸如家庭成員、居住條件、收入水平等等,很多私人信息令求職者躊躇不已,到底填還是不填?更有甚者,尚未面試,不少單位已拿起別人的身份證復印,說要留檔。可是,身份證復印件結合求職者填寫的信息,真不敢想象一旦招聘單位有惡意的話,求職者會多出多少自己根本不知道的信用卡、手機號。
這方面,我要勸戒各單位的人事:現在是信息社會,禮貌早已不限于見面時的招呼,企業文化和個人素養在這上面都能反映。
陷阱四:先做后簽少保障
幾乎國內所有的用人單位都做不到先簽合同后上班,這是現狀的無奈。但是有些單位里好幾個月的求職者還沒有簽合同,這是值得警惕的。特別是對于簽訂就業協議書的大學生來說,畢業后必須再簽訂一份勞動合同,否則就業協議書中的條款無法適時終止效力,在違約金等方面會給應屆生造成很多不便。
為了防止單位故意不和求職者簽訂勞動合同,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關于確立勞動關系有關事項的通知》強調:“用人單位提出終止勞動關系的,應當按照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
陷阱五:文字游戲要看清
你的勞動合同上有沒有規定離職后不能去同行單位?你的勞動合同上有沒有規定培訓違約金?你的勞動合同上是否禁止你兼職?有多少人在簽訂勞動合同時仔細看過了每一個條款?
中國人比較好面子,覺得仔細看就是對單位不信任。可是求職者是否知道近兩年來,單位里的勞動合同越來越厚,因為單位越來越有利用勞動合同保護自己權益的意識了!在實踐中吃了虧,單位很快會在勞動合同中將漏洞補上。于是,一份份格式的勞動合同對求職者的限制也越來越多。因此求職者也要大膽地仔細閱讀合同條款,對于自己理解不明了的條款應勇于提問,這樣有利于雙方的溝通,也預防將來發生矛盾。
陷阱六:試用期不交社保
“試用期過后再補社保”,這是有些單位老板的說法。從表面看,這沒有什么不公平。反正都會補上的。但求職者往往忽視了“兩個萬一”:萬一試用期覺得不符合錄用條件而解除了呢?萬一試用期內發生疾病或工傷呢?前者也就沒有補社保的條件了;后者則難免激發勞資雙方的矛盾,造成穿小鞋的后果。社會保險既是保護求職者也是保護單位,從來就沒有法規說試用期是不用交社會保險的,相反,勞動部門一直強調社會保險應該從用工起繳納。所以,無論是在試用期內外,無論是否轉正,求職者都應該督促單位給自己繳納社會保險,保護自己的權益。
PS:外來務工人員除有引進人才居住證的以外,只能繳納外來人員綜合保險。
陷阱七:試用期沒有轉正
試用一批又一批,是某些行業內對低端員工的公開用工方式。少數非常著名的跨國企業也暴出類似的“新聞”,著實令人吃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二十五條明明規定:“勞動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一)在試用期間被證明不符合錄用條件的;……”到了有些人的口中,則變成了“試用期內員工可以隨時解除”,歪曲了勞動法本意,造成了廣泛的誤解。實際上,試用期內解除員工有一個重要的條件:證明不符合錄用條件。而什么是錄用條件,如何算是不符合錄用條件統統被求職者和單位所忽略。抓住這點,求職者就能對慣用“試用”計量的單位說“不”。
【慧眼識破騙局,謹防求職陷阱】相關文章:
如何識破求職陷阱?11-16
教你識破只“招”不“聘”的招聘陷阱10-18
求職陷阱:口頭承諾陷阱11-01
求職陷阱10-24
網絡求職陷阱的種類12-16
如何防范求職陷阱?04-20
常見的求職陷阱及應對辦法04-14
求職陷阱有哪些202303-30
常見的求職陷阱有哪些09-01
如何防范網絡求職陷阱?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