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大學生就業情況的調研報告
我們眼下的社會,報告與我們的生活緊密相連,寫報告的時候要注意內容的完整。我們應當如何寫報告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關于大學生就業情況的調研報告,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于大學生就業情況的調研報告1
摘要:近年來,我國高等教育不斷進行改革,高等教育加快了從“精英化”向“大眾化”轉變的步伐,高校大學生數量迅速增加,大學生就業問題日益凸現。通過本次問卷調查,我們進一步了解分析了大學生就業觀念以及大學生為就業所需要提高的素質能力和就業工作指導,尋求緩解大學生就業壓力的途徑。
關鍵詞:大學生;就業
1前言
1.1提出問題
近年來,用人單位所招職工幾乎都為大學畢業生。在這個大學生多如牛毛的社會,大學生已經不能領時代潮流,將大學生視為天之驕子的時代早已過去。許多大學生正為找工作而煩惱。這就是說,大學生難找到工作,而大學以下學歷的便難上加難。這就是在告訴我們,大學生要有憂患意識。
高等教育大眾化時代,社會“精英崗位”依然存在,但大學生選擇它的機會成本大大提高了,除了少數精英人才外,大部分畢業生將會“大眾化就業”,接受“大眾化崗位”的選擇。隨著高等教育大眾化進程的加快,大學生就業模式從“國家包分配”到“雙向選擇,自主擇業”的轉變以及就業市場化程度的提高,大學生的價值觀和就業價值取向也不斷發生變化,呈現出一些新特點。調查研究新時期大學生的就業價值取向,把握其變化趨勢,及時掌握相關信息,可以為大學生就業與就業政策的實施及教育實踐提供重要的參數,對解決大學生就業中的實際問題、針對性地做好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加強對大學生價值觀和就業觀的教育引導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為了解我校大學生的就業期望,自身素質的評價,學校就業指導,對就業形勢的看法,旨在了解當前的就業形勢對大學生的影響;通過對影響大學生就業因素的調查,更好地調節用人單位與畢業生之間的供需關系;為當代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發展作一個新的描述;幫助大學生盡快認識自我,學校為學生提供就業引導,使學生能謀取理想職業。為同學們在今后的求職就業過程中提供參考。
1.2背景說明
經過了去年嚴峻的就業形勢,大家對20xx年大學生就業形勢,格外關注。去年全國大學畢業生達727萬,被一些人稱為“史上最難就業季”。然而20xx年,大學畢業生有749萬人,大學高校畢業人數創歷史最高,堪稱“史上更難就業季”。據《20xx典范企業人才招聘狀況報告》顯示,盡管20xx典范企業在市場上收入平均增長23.4%,招聘規模達到38萬人,平均每家招聘683位大學應屆畢業生,比20xx的606人增加了12.8%。但20xx大學畢業生人數達到749萬,是高校畢業生人數最多的一年。加上14年尚未就業的大學生,今年20xx年大學生就業形勢仍難好轉。在這樣的形勢下,如何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就成為了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
2研究方法
2.1被試
選取本所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共計4個年級的70名大學生作被試(以班為單位整群抽樣),剔除4名被試的無效問卷和量表,實得66名被試的有效問卷和量表66套。
2.2工具
自編調查問卷向被試學生發放,此次調查問卷調查采取隨機抽樣形式,主要對畢業生的擇業價值取向、薪酬標準、就業地點、專業滿意度、擇業心情、就業服務等問題進行
調查。本次調查共發出問卷70份,實際回收的有效問卷66份,有效率為94%,其中男生占51.5%,女生占48.5%。由于在抽樣調查中,充分考慮了樣本的代表性和性別比例的協調性,因此此次調查較為客觀地反映了當前大學生擇業心態。為方便學生答題,問卷均采用選擇題形式,分為單選和多選。
2.3數據處理
本研究采用問卷星統計分析軟件進行數據處理。
3研究結果
3.1大學生自我定位不清
根據問卷調查的數據統計結果來看,98%的在校大學生規劃過自己的就業目標,但其中77%的`同學對此目標不明確,只有21%的大學生有明確的就業目標。如此可見,當代大學生對自己未來的就業情況不太重視,本著過一天是一天的“寒號鳥”精神,沒有什么精神動力。
表1
圖表2顯示,在對自己的興趣特長及能力的了解方面,只有18.2%的人非常了解自身能力,72.7%的人比較了解自身能力,還有9.1%的學生完全不了解自身能力。由此可見先進大學生的在校生活太過松泛,很多學生不僅不重視專業學習,更不重視自身綜合素質的培養,導致越來越多的大學生畢業后對未來的迷茫。
表2
圖表三顯示的是四個年級對以后自身職業發展的優劣勢的看法,可以看出不論是剛入學的大一還是即將畢業的大四學生,都有約60%的人不太清楚自己在職場中的優劣勢,甚至還有16.7%的大四學生沒考慮過這方面情況,這再次體現了在校大學生有相當數量的人對自身定位不明朗,對未來缺少思考和規劃。
表3
3.2大學生“官本位”觀念減輕
在“選擇就業單位”問題的回答中,根據圖表4可看出選擇“政府機關”的同學占16.7%,僅排在第五位。與此同時,絕大多數同學仍然最看重事業單位,尤其是國有企業單位,而以往“政府機關”這一熱門行業并未顯出優勢。非國有企業也成為學生的重要選擇之一,比例高達47%,說明當代大學生對“官本位”就業需求逐漸減輕,正逐步樹立自主就業意識,不斷適應社會發展需求。
表4
3.3大學生重經濟待遇,更重發展前途
設置“選擇職業時考慮的因素”選題時,共設計了“收入及福利”、“工作地點”、“工作穩定程度”、“單位發展前景”、“個人發展機會”、“專業對口與否”、“個人興趣愛好”、“日常工作環境”、“單位類型與規模”9個選項,根據圖表5可以看出,在眾多的選項中,選擇了“收入福利”回答的學生比例達到60.6%;選擇“單位發展前景”和“個人發展機會”的同學各占到56%和53%。
表5
根據圖表6可以看出,在“企業收獲”問題中57.5%的學生仍然把酬薪福利放在首位,但也有33%的學生覺得從企業獲取先進的管理模式很重要,還有28.8%的學生重在實現自我價值。
表6
從這兩幅統計圖中可以很明顯地看出:絕大多數同學認為選擇職業時“單位發展前景”、“個人發展機會”、“收入福利”的三個因素起著關鍵的作用。可以看出隨著時代和社會的進步,新一代大學生的個體意識逐漸加強,更加注重自我價值的實現和關注生存條件。
在擇
業觀上既重經濟待遇,把它作為生活的基礎,同時更重視前途發展,有較強的事業心。
3.4大學生就業地區選擇趨向多元化
大學就業選擇多元化更多體現在對工作地域的選擇方面,目前大學生就業“孔雀東南飛”的狀態日趨明顯,在表7中可以看出,雖然選擇“有較大發展機會”的學生比例仍然高達45%,顯得稍為偏高些,但選擇其他城市的比例也接近50%,這也說明在就業單位地理位置的選擇上已不僅僅是經濟發達地區或大城市,中等城市也逐漸成為畢業生選擇的重點,與當前社會上人才回流趨勢相吻合。
表7
就對“一線城市蟻居”問題的看法中,四個選項比例差別不大。在表8中可以看出贊同去一線城市蟻居發展的學生占47%,剩下53%的學生則認為這種擇業行為太過于盲目且會增加一線城市的就業壓力,更不利于自身發展。由此可見,大學生在選擇就業地區上更加理性化,多元化。
關于大學生就業情況的調研報告2
高校畢業生是重要的人才資源,然而隨著近幾年來我國高校畢業生數量的急劇膨脹,大學畢業生就業難已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熱點。就業難是一個復雜的社會問題,從教育內部分析,就業難問題主要體現在經濟社會快速發展變化與高校專業設置調整相對滯后、市場需求與人才培養結構失衡等諸多方面。大學生就業狀況已經成為衡量高等學校辦學質量的重要指標之一,如何解決好大學生就業難問題,是推進高等教育可持續發展的一項重大課題。此前,我國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會議提出,“要進一步加強畢業生就業服務體系建設,努力構建一個更加完善的、符合‘全程化、全員化、專業化、信息化’四化標準的畢業生就業服務體系,可見,就業難的問題嚴峻而緊迫。
一、調查對象與方法
(一)調查對象
20xx年2月8日、9日、10日,筆者以我省福州市4所高校(福建農林大學、福建師范大學、福州大學陽光學院、閩江大學)的20xx年夏季畢業班學生為對象進行問卷調查,以此來了解福建省高校畢業生的就業發展情況。(二)調查方法
本次調查以書面問卷為載體,采用自行編制的“高校畢業生就業情況調查問卷”,通過隨機調查,讓他們自行填寫,并向福州市8所就業指導機構發放問卷8份。向4所高校學生發出100份,隨機抽取100名學生調查,以較客觀的方式收集到一定數量真實可靠的原始數據。
二、調查結果與分析
(一)調查結果
本次調查共發出問卷108份,回收問卷96份,其中有效問卷96份,回收率89%,問卷容量為108。
經統計結果顯示,61%的學生認為目前的就業形勢十分嚴峻,很難找到合適的工作,而大多數學生在半年內才找到工作,約占47%。結果也顯示很多人對自己畢業后能夠很快找到工作的自信度均偏低,非常自信的僅占8%,分別有47%的認為一般般和31%認為沒自信。從學歷層次的比較來看,就業狀況落實率呈現兩頭高中間低的特點:博士生和碩士生的落實率最高,均為86.2%;其次是專科生,為79.7%;本科生的落實率最低,為67.4%。67%學生認為高學歷者更容易就業。同時,在調查的學生中各有38%和42%認為職業的高低好壞和崗位的薪酬高低較為重要。他們在應聘時認為用人單位最關心的是綜合能力和發展潛力,比其他條件約高出25%的比例。
二)調查問題分析
1、在校期間很多學生并未對自己的未來打好堅實的基礎,導致立即就業形勢困難
很多學生認為走入社會脫離校園這還是很一件很遙遠的事情,因此,在剛踏入大學時,他們整日沉迷游戲,自甘墮落,消磨了大把美好時光,在大學四年既沒有認真學習基礎知識,又沒有積極參與實踐活動,等到臨近畢業才開始醒悟過來,但是一切都已經來不及了。在大學他們沒有做好完整的規劃,沒有壓力感與觀念,因此在愈來愈激烈的人才市場,他們無法找到合適的崗位。
在被調查的學生中,82%的學生并未對自己的職業生涯打好規劃,其中35%的認為有沒有規劃是一件無所謂的事情,未來的發展誰也說不準,就因為這樣的想法,他們空虛的度過了本該努力的時光,錯失了培養發展自己的.舞臺。嚴峻的就業形勢在很大程度上也取決了個人的綜合能力,沒有基礎知識,沒有任何社會經驗,我們終將被緊迫的就業市場淘汰。
2、大學生就業觀念存在問題
很多大學畢業生,尤其是名校的畢業生,剛剛畢業,剛剛踏入社會,就認為自己高人一等,希望自己的薪水高出社會現實水準。從而對一些企業的相對較低的薪水不屑一顧。調查顯示,42%的畢業生認為薪酬高低是自己選擇崗位的考慮的一個很重要因素,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薪酬高低成了評判工作好壞的標準,然而由于近幾年來大學畢業生數量的激增,很多公司對于新手的工資并沒有很大提升,好的工作工資高的崗位也越來越高。因此很多畢業者自信心開始被打擊,失去了繼續找工作的熱情。其次,很多求職的畢業生不顧自身的條件,片面追求大城市,不愿去一些小城市發展,數據顯示有65%認為不愿意或者實在沒辦法才選擇去小鄉鎮發展;對單位選擇過高,看重國家機關、大單位等,對一些小企業不感興趣,致使高不成低不就。同時,多數學生一味追求高福利好待遇。據統計,38%的被調查者對于職位,例如政府單位很有偏向。
3、各企業選人挑剔,嚴格的要求阻礙了多數求職者
在高校畢業生“就業難”的同時,用人單位也普遍存在著“選材難”的問題。很多企業為了裝門面,對于博士碩士生優先入取,讓剛畢業的大學生失去了競爭機會。企業注重學歷也是導致就業難的一個問題,尤其是面對越來越多的大學生的當今社會來說。據調查,68%的畢業生認為企業在招人的時候注重個人文憑的高低。同時,企業人士認為"對社會缺乏了解"及"能力不足"也是困擾大學生就業的主要因素,這與大學生的選擇有一定區別。大學生更傾向于"求職方法技巧欠缺"及"對企業的用人標準不太了解"是困擾他們的主要因素。
盡管高學歷對于找工作是個很大的優點,但是由于博士碩士數量也是每年都在不斷增長,因此,很多企業要求求職者應有豐富的社會經驗或者專業技能,而不是僅有的基礎專業知識,這將是應屆大學生值得思考的一個問題,企業是不會無緣無故不要應屆生的。在我們調查的問卷中也發現,大于60%的畢業生認為公司在應聘時注重個人的社會經驗以及綜合能力和專業技能。這將對越來越多缺少社會實踐經驗的大學畢業生是一個很大的挑戰。由于缺乏實地操作。很多中的他們擁有優秀的專業成績,動手能力卻遠遠落后。
4、就業政策不夠完善
我國缺乏完善的大學生就業發展促進體系,如全國性的大學生就業信息數據庫、大學生職業發展跟蹤信息、大學生就業力評價體系等等。同時缺乏政府、高校、企業、社會等全民參與的大學生就業創業平臺;這就導致了大學生自主創業偏少,工作崗位競爭激烈。據統計,約有67%的畢業生認為當今企業注重學歷,學歷越高,提供的職位也就越好,然而顯然這就對那些學歷并不是很高但是綜合能力很好的人來說是極不公平的,那么社會也就會錯失一名具有極大潛力的人才。目前就業市場上,現行政策很少關注大學生的職業的導向、社會交際的培養,這就導致了他們在就業市場上處于弱勢地位。
三、解決對策
堅持科教興國,促進大學生提高自身能力,制定職業規劃。
全國高校應重視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施予學生壓力,適當開展講座,向他們強調學習的重要性。同時,學校應加大職業指導的力度,讓學生對自己的未來職業有一定的了解和目標。同時,加強就業指導課程建設,在教材選擇上,要充分考慮到理論聯系實際。職業規劃關鍵是要依據自我實際,這就要求所有學生要對自己有所了解。通過個人分析認識自己,估計自己的能力,確認自己的性格,
關于大學生就業情況的調研報告3
一、前言
【調查背景】:我國大學擴招后,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已經是一個不爭的現象,且有可能越來越難的趨勢。一方面和中國經濟結構體制和教育改革落后有關,更和當今大學生的就業觀滯后有關。
2.【調查目的與意義】:主要了解在校大學生就業期望,自身素質的評價,學校就業指導,對就業形勢的看法,旨在了解當前的就業形勢對大學生的影響;通過對影響大學生就業因素的調查,更好的調節用人單位與畢業生之間的供需關系;為當代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發展作一個新的描述;幫助大學生盡快認識自我,學校為學生提供就業指導,使學生能謀取理想職業,為同學們在今后的求職就業過程中提供參考。
3.【調查時間】20xx年5月28日——20xx年6月7日
4.【調查地點】:滄州市
5.【調查對象】:滄州市各大高校學生
6.【調查方式】:問卷調查
7.【調查過程】:首先調查問卷,然后到各高校進行調查問卷,調查完畢后,做數據分析,歸納與整理。
二、正文
1.大學生就業問題現狀:
大學生就業難,遍地都是大學生。每到找工作的時候,大家都會爭先恐后得去招聘會擠,到頭來可能有些人花了錢進入會場,卻連和招聘官交談的機會都沒有,很多人投了簡歷都如石沉大海,無聲無息去也。“找到一份合適的工作實在太難了。”很多應屆畢業生從心底發出這樣的`慨嘆。20xx年,據估算全國至少有80萬名畢業生要面對“一畢業,即待業”的窘境。很明顯,我們人才缺口大和大學生就業難形成一個矛盾,當高教供給與社會需求之間出現失調時,便會出現一個“擴招怪圈”:高校擴招——本科畢業生就業難——碩士生、博士生甚至博士后層層擴招——就業矛盾“后推上移”——高一層次畢業生擠壓低一層次的畢業生,層層擠壓,整個社會就業形勢更趨嚴峻——繼續加速擴招。如此形成惡性循環,容易引發教育通脹,由此帶來的畢業生就業矛盾被“后推上移”,隱患將日益凸顯。而且會加劇人才“高消費”現象,大馬拉小車,造成教育資源的嚴重浪費。
2.大學生就業問題出現原因分析:
從調查的數據看出,大學生未來就業形勢嚴峻主要是由社會、學生、學校和用人單位四方面造成的。主要問題體現在大學生的心理狀況、本身的工作能力和學校的就業指導工作不足和社會用人單位對大學生的要求嚴重不一致造成的。我們就這四方面原因進行了分析:
(1)用人單位
用人單位選擇大學畢業生,最主要是看重學生如何“調整就業心態”,而“提高職業素質”、“提高技能”反倒其次;而大學生甚至學校看來,“提高技能”及“提高職業素質”是最主要的,“調整就業心態”并不重要。用人單位認為“德才兼備”是用人的恒久標準,單位對畢業生“品德”的重視程度遠遠比畢業自身的重視程度要高得多。
(2)自身原因
①、畢業生就業觀念存在誤區。一是選地域。在大學生的意識中,大都市總是意味著機會、高薪和前途,這導致最需要大學生的地方少人問津,而都市的大學生求職者則人滿為患。二是挑單位。大學畢業生都希望選擇一個地域條件好、待遇優厚、社會地位高的職業。三是重薪酬。高薪水、高福利等盲目求富觀念在大學生中流行,帶來了就業難。
②、畢業生綜合素質缺憾。一是學業不精。有的學生在學校里只是混,沒有靜下心來學習。二是社交能力欠缺。說話辦事的能力、溝通合作的能力、交際公關的能力欠缺。三是缺乏社會實踐經驗。有的學生很不重視社會實踐,甚至連學校要求的暑期社會實踐都不能認真完成,更談不上學到具體的實踐。
【大學生就業情況的調研報告】相關文章:
婦女就業情況調研報告06-24
大學生就業情況調研報告【熱門】05-11
關于大學生就業情況調研報告[精選]05-11
大學生就業情況調研報告通用05-13
大學生就業情況調研報告[通用]05-13
女大學生就業情況的調研報告11-14
農村青年就業情況調研報告01-28
大學生就業情況調研報告5篇05-28
大學生就業情況調研報告(精選10篇)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