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就業情況調查報告集合15篇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里,越來越多的事務都會使用到報告,多數報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發生后撰寫的。一聽到寫報告就拖延癥懶癌齊復發?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大學生就業情況調查報告,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大學生就業情況調查報告1
實踐參加者:張宇翔
時間:20xx年x月x日
高校擴招以來,大學生就業難一直是全社會重點關注的焦點問題,而對于大學生來說與就業緊密聯系著的就是專業的選擇,專業選擇的對否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就業結果的好壞,對于現在的大學生來說專業的選擇越來越迷茫,總是在自己喜歡的專業亦或是熱門專業之間徘徊。同時,這也就出現了大學生就業問題。
短短的幾天,去調查了我們當地的上一屆的大學畢業生,了解到了很驚人的消息:大多數在超市或者在商店幫忙做服務工作。雖然在談話的過程中我了解到她們會找到其他更適合自己的工作,不會讓自己的大學學歷白白浪費在這些事情上,但是我覺得事實確實有些殘酷。
大學生就業是我國就業問題中帶有戰略性的核心問題。用多維視角和發展觀的思維審視目前大學生就業難的現象,不難看出現象的背后有很多令人深思的問題,而這些問題多是發展中、前進中出現的。清醒地分析、科學地把握會找到多渠道解決的方案。就業問題是近年來困擾中國社會的一個突出問題,而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社會人群,與之相關的就業問題似乎也被賦予了更加突出的重要性。大學生就業問題的緊迫性尤其因近幾年應屆畢業大學生的人數不斷增加而顯得更為突出了。
關于近年來日益引起政府、社會與學界廣泛關注的大學生就業問題,社會上普遍流行的觀點大多建立在一些直覺或理論分析的基礎上,而就業問題作為一個重要的公共政策領域,需要真實、可信的事實材料和同樣可信的客觀分析作為基本地需要。根據有關調查表明對于工作與專業的對口程度的估計,本科和研究生層次的對口率明顯高于專科生的層次。另外對就業信息來源渠道的統計分析可以看出,目前高校畢業生從學校獲得的就業信息依然是占主導地位的,從學校獲得信息的百分比是47.7%,從專門性的人才招聘刊物上獲得的比例是11.4%,從親戚朋友和熟人介紹的信息中獲得的是10.5%,與用人單位直接談話中獲得信息的是9.7%,在人才洽談會上得到信息的是8.8%,從新聞媒介廣告上獲得的是4.2%,從企業的招聘廣告中獲得的是3.8%。
一 、當前大學生專業選擇趨勢
(一)盲目選擇,由于應屆畢業生人數的不斷增多,就業壓力的增大,學生在選擇專業沒有從自身出發,更多的是看什么是熱門專業或是父母的要求來選擇自己的專業。
(二)會因為所謂的性別問題而忽視或放棄選擇某些專業。由于舊思想的束縛,認為某些職業只適合女生或男生,因此而放棄自己喜歡或或被需求的.專業。然而在現在這個社會,一些行業不再僅僅局限于女生或男生,對于護士或是秘書這些職業不再僅僅是女生享有的特權,男生也同樣可以從事甚至是很需要的。而對于電子行業或是機械等一些其他的行業女生也同樣可以做,也會很受歡迎。
(三)有些同學自己不做主,父母也隨便他不作什么要求,就問老師,有老師幫他選擇了自己以后的方向,這也是比較盲目的。
二、當前大學生就業現狀和特點
從本次調查的結果來看可以看出一些關于大學生就業現狀特點。
(一)女生就業難度大于男生
根據調查問卷顯示,男生的正式簽約率或是已有意向但未簽約的比列都高于女生,可見女生的簽約率和意向率都明顯低于男生,面對就業壓力,有相當一部分的女生“不想馬上就業”或者“繼續深造”,也有一些女生認為用人單位選拔不公正導致自己求職難。
(二)理工類簽約情況好于文科類
根據調查結果,理工類畢業生“已簽約”比例為33.9%,“有意向但尚未簽約”的比例為35.6%,而文科類學生的簽約率和意向率分別只有29.6%、14.8%,都明顯低于理工類學生。因為如此,相當一部分學生
(三)從事與自己專業不對口個工作。
在調查中有對被調查者提問到: 對于“您目前所從事的職業和您在大學所學的專業?”的回答,肯定“對口、吻合”的只有26%;選擇最多的是“有關系但非本專業對口工作”,占43%;最少的是“沒關系,卻是我的愛好和特長”,有9%;根本沒有關系的有22%。
智聯招聘的職業顧問:選擇“有關系但非本專業對口工作”的比例最高有兩點原因,第一是新職業不斷的推陳出新和老職業的內涵隨著科技發展的日新月異,人們所學的專業技能和知識很難像以前一樣定位在某一職業方向。如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類專業的畢業生開始適合從事軟件開發、經營和維護,或到高校和科研機構從事教學、科研和技術工作,隨著職業發展也可以從事IT咨詢、管理、市場營銷和售后服務等非技術工作。而理科出身的人未必需要從事科研、教學工作,數據分析員、生產研發,甚至投資分析等職業同樣適合他們。智聯招聘網的CEO劉浩先生就是北大物理系畢業,在耶魯學的法律,從事過風險投資,現在做了企業老板。
(四)實踐經歷、“干部”經歷讓畢業生加分不少
當今用人單位在招聘時往往比較看重求職者的工作經驗、動手能力以及團隊合作意識,如果大學生在校期間積極參加社會實踐和工作實習,同時又擔任過學生干部,那他在求職的時候更容易受到用人單位的青睞。本次調查結果顯示,在校期間參加過實踐實習的畢業生正式簽約率為39.1%,無實踐、實習經歷的學生正式簽約率僅有13.6%;擔任過學生干部的畢業生正式簽約率為36.1%,未當過干部的學生正式簽約率只有24.0%。
(五)多數學生就業心態趨于理性
在困難的就業形勢下,多數大學生能夠保持清醒的頭腦,對自身能力水平及就業環境做出正確的認識和評估,自動把薪酬標準降到合理區間。
三、大學生就業影響因素的深度分析
分析原因可以發現,一方面高校在培養學生的目標與社會的實際需求間存在較大的差距,高校規模效益與個性化培養之間存在著深刻矛盾,學校的評價標準與社會的標準本身也存在很大不同。另一方面,大學生的就業觀定位還存在一定的問題,目前的大學生絕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上大學的家庭成本也比較高,學生和家長的投資回報期望高,多數學生喜歡選擇白領、粉領等工作環境好的地方就業,不愿從事條件艱苦的基層工作。 大學生個人原因如下:
(一)、個人期待與就業環境之間的差距
大學生在求職過程中的個人期待,或者說就業預期,主要指即將畢業的大學生對自己未來就業前景的一種估計和預測,涉及對收入水平、就業地區和就業單位等方面的要求、預期和選擇。大學生的就業預期通常建立在大學生對自身能力素質及就業市場兩方面因素綜合考量的基礎之上,并將直接影響大學生就業的理性程度,影響大學生求職的行為和結果,最終影響大學生就業市場的供需狀況。客觀地講,當前大學生一般都能對自身能力水平及就業市場狀況進行正確的認識和評估,形成較為理性的擇業行為。薪酬一直被喻為大學生就業理性程度的“風向標”。根據此次調查的統計結果,大學生大多已走出開價虛高的誤區,有六成以上(66.10%)的學生將月收入定位在1000-20xx元之間。
(二)、個人能力與就業市場之間的差距
大學生的能力素質特別是專業技能是大學生成功進入職業市場的重要保證。本次問卷調查顯示,個人能力不足成為制約大學生就業的一個根本性問題。
1.就業能力仍有欠缺。就業能力與一般意義上的能力概念有所不同,其特指大學生進入人才市場所需的社會實踐能力、求職技巧等。
2.社會經驗普遍不足。
3.人際關系和社會關系有待拓展。中國社會是一個熟人社會,人際關系在就業過程中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盡管特定的社會關系網絡影響了整個用人環境的公正、公平,但就個體而言,它仍不失為進入就業市場、尋找就業機會的重要途徑。
總結:對于大學生的專業選擇要越來越慎重,不能因為一些次要原因而改變,當然在專業已選而無法改變的情況下也需要采取措施來彌補。將這一問題與大學擴招直接聯系起來可能具有似乎是顯而易見的說服力,但實際上是對人口因素的一種消極認識。還有在關注大學生就業問題并尋求解決問題的出路時,應避免將不同專業學生的就業率作為確定各專業招生規模的重要依據和標準,而應確立有遠見的國家文化戰略,并使大學教育包括專業設置服從和服務于這一長期目標。
學院:機械與汽車服務工程 姓名:張宇翔
班級:11汽服3Z
大學生就業情況調查報告2
我國大學擴招后,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已經是一個不爭的現象,且有可能越來越難的趨勢。這個方面和國際經濟形式近3年來連遭打擊,一方面和中國經濟結構體制和教育改革落后有關,更和當今大學生的就業觀滯后有關。針對這一社會現象,我們小組做了一次網上問卷調查,共有548位大學生參與了回答。調查文件采用單項選擇、不定項選擇和主觀題三種方式來回答問題。問題涉及大學生就業期望、就業素質的自我評價、高校就業指導工作、擇業與就業的影響因素等方面,旨在對大學生就業期望與實際就業的相關問題進行實證研究,為高校就業指導和人才培養提供資料與對策研究依據。
調查結果呈現出幾個問題:
一、多數學生對于“務實”有新的認識,就業期望趨向現實,主要表現在工作單位、工作區域等方面。
(1)就業方向:先就業后擇業成為第一選擇
大學生在職業取向方面優先考慮的前三項是“先就業后擇業”、“先擇業后就業”、“繼續深造”,它們分別為41.76%、28.57%、27.84%。調查顯示,在面得就業壓力時,多數學生表現出特有的自信與成熟。
在此問題的選擇中,特別值得關注的現象是“繼續深造”,這選項占27.84%,有過四分之一學生希望繼續學習,而且此風近年經久不衰,且越演越烈。究其原因:一是知識經濟時代的影響和人才素質要求的提高;二是就業競爭激烈,優越的職業需要優秀的高層次人才;三是心理因素,有的大學生是為了緩解就業壓力,回避即時就業等因素。這一現象值得認真分析研究,其利與弊何在?其利在于緩解就業壓力,促進人才素質的提高,改善我國人才結構,增強我國高級人才的科技實力和國際競爭力。憂慮的是它反映出大學生心理素質方面的欠缺,社會壓力的承受力不夠,面對激烈的社會競爭,有相當部分的大學生選擇了回避的'方式,職業期望趨于“非風險化”。這種現象還可以從學生對就業前景的評價中看出,22.92%的同學對就業前景持有“不容樂觀”的評價,這里除了客觀實在的因素影響外,更多的是學生的心理素質因素問題。由此可見,高校加強就業指導和就業心理輔導工作是必要的。
(2)就業取向:就業地區首選經濟發達地區
調查結果表明:學生在選擇就業地區時,選擇經濟發達地區占66.54%。這說明兩個問題:一是經濟發達地區除了有較可觀的工作待遇外,經濟發達地區與國際接軌更便捷,更能為就業者提供再學習提高的機會,這與學生的“自我發展”、“自我實現”的需要密切相關。二是經濟發達地區的就業機會較其他不發達地區的高,且就業崗位多元化,這是吸引學生的一個重要原因。
大學生就業情況調查報告3
(一)大學生就業現狀 1.20xx年大學生就業形勢與現狀
【形勢】
20xx年普通高校畢業生達630余萬
20xx年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克服了國際金融危機的不利影響,實現了高校畢業生初次就業率的基本穩定和就業人數的繼續增長,需要就業的畢業生數量很大,但是形勢依舊不是很好,雖然今年第
三、第四季度高校畢業生就業情況已經回暖,不過就業形勢仍不容樂觀
【現狀】
典型現狀1:蟻族生活在勞碌奔波中尋求改變。蟻族,大學畢業生聚居群體。據統計,僅北京一地就有至少10萬蟻族。上海、廣州、西安、重慶等各大城市都有大量蟻族,在全國有上百萬的規模,他們高智、弱小、群居,但是他們卻找不到穩定的工作。 典型現狀2:與往年大學生千軍萬馬擠向大城市的現象不同,由于大城市持續增長的各種壓力,一部分大學生開始理性地反思這種唯大城市是從的就業觀念,并且反其道而行之回流中小城市。近來大學生就業出現了一股回流潮,中小城市受到了大學生的青睞。
2.大學畢業生就業形勢嚴峻
從05年的高校畢業生338萬,到09年的611萬,預計10年更是高達700萬,高校的盲目擴招,直接讓大學教育由精英化向大眾化轉變,如此龐大的就業人口直接給就業結構帶來巨大震蕩;而且嚴進寬出的教育模式更是讓就業形勢變得不可捉摸起來;再者大學的許多專業并不能很好的與市場需求相接軌,所學的難以滿足市場需求,甚至背離市場。 圖1 高校畢業生折線圖 單位(萬)
由圖可以看出:我國高校大學生的人數逐年增加,19xx年85萬人,到20xx年,應屆畢業生630萬,加上往年的畢業生,總人數已突破700萬人,這是一個龐大的數字,然而全國大學生就業率只有68%左右。
實踐調查
為更好的了解大學就業問題,我們特此對就業問題做了一份調查報告(見附表一),并對得到的數據進行了分析
調查目標:了解在線大學生就業期望,自身素質評價,學校就業指導,對就業形勢的看法,了解當前的就業形勢對大學生的影響
調查時間:20xx年12月20日?u20xx年12月31日
調查對象:湖南工學院專南校區全體學生
調查形式:走訪、問卷調查以及專家的數據分析
在這次調查中,共發放問卷100份,回收86份,其中有效問卷為86份(有14份問卷沒有作答的或者沒有按照要求作答,視為無效問卷)。數據僅供參考。
就業形勢分析調查如下:
對問卷反饋的數據可以做出結論:52.33%的大學生覺得現在的
就業形勢嚴重,就業難,而認為形勢正常占了29.07%,有12.79%的人覺得就業容易,而不了解占5.81%。我們可以看出,大部分的`同學對于找工作都抱有困難的心理。的確,現在的應屆畢業生很難一次就找到自己滿意的工作。
求職中需要具備的能力調查如下:
在求職時,大學生覺得自己最需要具有的能力是什么,30.23%的大學生選擇基本解決問題的能力;27.91%選擇溝通協調能力;11.63%選擇承受壓力、克服困難的能力;18.6%選擇了相關工作經驗;8.14%選擇專業知識和技能,而有3.49%的人還不清楚。從現在的社會需求來看,基本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溝通協調能力最能反映一個大學生的綜合素質。
就業地區選擇調查如下:
從圖像分析可得,對于工作地區的選擇,有41.86%的人希望去沿海經濟發達地區,有40.7%的人愿意留在中部的大城市,而接近20%的人有去一線城市的、回家就業等選擇。然而,隨著大學生人數逐年增加,大城市所需要的中低端人才已趨近飽和,但是,尖端的技術人才依舊缺乏。
其他調查結果如下
對于選擇職業你最先考慮的因素是什么,分析結果為:有36.1%的人最先考慮的是職業發展潛力,有20.3%的人考慮工作的環境,21.1%的人考慮工資待遇問題,也有8.3%的人考慮工作穩定有保障,
而3.8%的人考慮到家人的情況。
在得到較好的就業信息途徑問題:有一半多的同學只是通過學校或人才招聘會得到就業信息的,就業信息渠道狹窄。
(二)大學生就業難問題的原因
造成當代大學生就業壓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經濟原因、社會問題和自身原因,下面將從只幾個方面進行簡單的分析。
1. 經濟原因
中國作為國際金融體系的組成部分,也好受到金融危機引發的就業沖擊的影響,尤其是與國際貿易相關的行業所受沖擊最為明顯。如果這個過程繼續影響到經濟增長,對就業增長是一個非常不利的信息。
2. 社會原因
大學畢業生存在就業難的問題。用人單位存在選材難的問題。對于大學生從學校從學校到工作的持續轉換,大學缺乏系統的職業指導與服務規劃,導致學生或許有的專業能力,但是缺乏獲取職業信息,展示專業能力,適應實際工作以及應對職業轉換的能力,不能迅速適應就業市場。
3. 自身原因
學生期望值過高,大學生就業理念也存在一些誤區,如寧到外企做職員,不到中小企業做骨干創業不如就業,就業難不如再考
研等。很多單位認為大學生仍存在期望過高的現象,主要表現在薪酬、地域、個人發展機會、職位要求、行業要求、假期要求和要求專業對口等方面。如此挑剔,必然難以找到工作。等到原因。
(三)增加大學生就業的方法
看清問題是必要的,然而如何解決問題才是最關鍵的。既然只是了原因,那要求相應方面共同努力,解決當地大學生的就業問題。這就要求以下方面做出相應的舉措。
1.社會方面
作為工作第一線當地各高校,要把畢業生就業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更積極地態度,更有力的措施,更扎實的行動做好就業工作。注重對畢業生就業咨詢與指導工作,廣泛收集信息,形成信息傳遞網絡,建立實訓基地和內部嘗設市場。
企業應提供盡可能多的就業崗位,在保證企業利益的前提下接納跟過的大學生。
2.大學生方面
大學畢業生要充分利用整個社會營造的就業市場,按市場規律辦事。面對就業形勢,大學畢業生要以積極態度,樹立市場經濟觀念,不斷提高自己的競爭意識和綜合競爭能力。
結語
畢業生應該先就業后擇業。作為高校在校生或即將走出校門的畢業生,更認清就業的大眾化和市場化,要加強自身的素質,要明明白白知道用人單位選用什么樣的人才。用人單位的用人原則通常是:有學識有才干有素質,敬業敬崗,吃苦耐勞,有團隊合作精神和開拓進取精神。其次對文明禮貌、氣質和語言表達能力等也很講究。這就要求畢業生既要有扎實的專業知識,又要有實踐技能,更要有很高的個人素質,
大學生就業情況調查報告4
班級:XXX班
小組成員:
調查目的:近年來,大學生就業形勢日益嚴峻,就業壓力逐漸增大,就業難度日益突出,大學生就業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逐步增多,大學生就業問題已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熱點和焦點。而大學生普遍缺乏科學的就業心理是造成就業難的重要原因之一。為真實了解當前形勢下大學生就業心理狀況,幫助大學生樹立健康的就業心態、正確的擇業觀,最后通過科學地分析大學生就業心理問題的表現,提出相應的針對性的調適對策,調研結果對高校就業指導工作乃至職業指導工作的順利開展顯得尤為重要。
調查時間:20xx年4月28日~20xx年5月6日
調查對象:學生
一、數據分析(在附錄中已附上調查問卷及調查原始數據)
此次的調查對象主要是面向大二的學生,共計135名,男生63名,女生72名。選擇這一調查對象的原因在于:大二的學生是處于大學在校的中間階段,是院校的中間代表,此次通過對大二學生的調查,一方面了解他們的就業觀念,另一方面希望能通過對大二學生的調查,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心態,正確的擇業觀。
在問到學校的“一技之長+綜合素質”的人才培養目標是否符合現在的求職要求時,46.67%的認為比較符合,31.11%的認為為非常符合,22.22%的人則只是單純地認為是符合的,從這一些數據可以看出,本校學生對本校的人才培養目標是比較認同的,在他們的成才道路上,覺得這是一個不錯的培養模式,適應了社會的需求,但我們應該考慮的是要在社會上找到一份合自己心意的工作還是比較難的,我們在學校的人才目標下成大,無疑是不錯的選擇,但我們也需要自我的知識的提升,全方面的發展自己。更好地就業。
在被調查的對象中,94%的人認為當前社會的就業形勢嚴峻,就業困難,可見現在的大學生對自己未來的就業還是一片迷茫的,大學生對就業蒙上了一層迷霧,自我感覺就業困難重重。確實,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在,高職院校,本科院校,研究生,博士生的競爭下,作為二本的大學生似乎競爭優勢不明顯,處于一種被動的境地,但我們只要我們勤學苦練,沒有什么是超越不了的。
在問到是否會介意進家族式企業時,34.07%的人持中立態度,17.04%的人則非常介意,21.48%的人會介意,怕群帶關系不能很好地發展自己,還有8.15%的人則沒有考慮過這個問題。從這樣數據來看,大學生還是一群比較個性人,面對自己的就業還是有自己的想法,持介意觀念的人,更多的是想要自己去拼搏,希望的是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完成自己所要走的路,比較有個性。當然也不是說選擇不介意的人是沒有個性的,這種結果也是難免的,一方面可能來自家庭的影響,另一方面是現今社會的就業形勢不好,有輕松的路走,當然會有人去選擇。
68.15%的人選擇在云南本地工作,其余部分則選擇在東南沿海部工作,從這么大的數據分歧來看,大學生更多的就業意愿是在本地區工作。這樣的選擇結果,說明本地區,學生從小在這長大,資源優勢明顯,到其它地方,不利于自身優勢的發揮,競爭激勵,要求較高,對自身信心不足。
在問到自己現在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在當前的競爭狀況時,41.48%的人對自己沒有信心,23.70%的人覺得一般,25.93%的人選擇不知道,只有8.89%的人是對自己的專業知識是充滿自信的。由此可見大學生還是對自己所學的專業充滿著疑問,沒有很好地去了解自己所學的專業,對自己的實力存在著質疑。
在被調查的對象中,45.93%的人可以接受就業與專業不對口的工作,30.37%的人則是先就業,后找自己專業對口的工作,23.7%的人則是因為就業,而無奈接受。這一是個還不錯的結果,可見現在的大學生并沒有執意要找自己的專業對口工作,而是在就業中慢慢地來,先就業后找自己專業對口的工作,這是一個不錯的開端。
在問到對自己第一份工作的薪酬時,80.74%的人選擇的`事20xx-300元,19.26%的人選擇1001-20xx元的范圍。這一數據充分體現了,現在的高職大學生的第一份工作的期望薪酬大多數是介于中層薪酬的,既不太高,也不太低,現在的大學生的就業越來越理性了。
在擇業的時候,更多的人注重的是企業所在城市,工資與福利待遇,還有就是工作環境與工作的穩定性。這樣的選擇是比較理性的,更多的是工作的安穩性和公司的待遇問題,但我們再擇業的時候也應考慮一下該公司的發展前景,這樣才能有更多的發展自我的空間。
在問到學校對大學生最應該培養的能力時,大多數的人是全選的,可見高職大學生渴求的是全方面的發展,不斷地提升自我,充實自我,這一選項也給了高職院校一些啟示,在培養學生的時候,是否做到了全方面地去發展學生。培養學生。
通過這些的問題分析總結,最終得出了一個基本的就業觀念:先就業后擇業,發揮個人特長,符合個人興趣,薪酬介于中層,企業待遇較好,就職地點是:優勢較明顯的地區。
二、相應調適對策
1.充分了解自己所學專業
所謂充分了解自己所學的專業,就是了解自己所學專業是什么,學什么,有什么特色,在社會上的就業度是怎樣的,自己專業的發展前景是怎樣的,你自己的努力方向是什么等等,只有在充分了解自己所學專業的基礎上,我們才會有清晰地思路去學,去考慮自己應該要怎樣去應對自己的未來之路,未來的就業方面。以至于,我們在踏入社會的時候,不會是一片迷茫和無知,只是認識到就業的嚴峻,而不會有所準備。
2. 用知識武裝自己
全方面發展自己現在的社會,可以說競爭力是非常強大的,尤其是高職大學生,他的壓力不僅來源于社會,還有來自本科學院、研究生、博士生畢業的大學生。這樣的就業環境,更加提醒我們這些高職大學生,你們不努力,將來的就業之路就回事一道道的墻壁,而且一道比一道高。所以說,我們只有不斷地吸取知識,用知識的力量去改變我們的命運,知識的力量是永遠無法預測的。在現今,高速發展的社會,全面發展自己,適應社會的需要,才不會被社會所淘汰。
3. 清晰的自我定位
所謂清晰的自我定位是認識自己的能力,全面地了解自己所學的知識,自己做事的能力和處事的能力,在了解自己的前提下,找準自己的就業方向,然后去努力,這樣的方法事半功倍,比自己這樣盲目的去考很多證要來得強。
4. 學校做好學生的就業指導工作
學校是一個孕育人才的地方,學校的學習環境和對學生的就業指導是非常關鍵的,人走的每一步都可能是不同的,可能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努力方向,自己的就業觀念,但正確不正確又是一個問題了,所以學校在這里的作用就打了,通過學校的就業指導,我們可以更好地去了解自己的就業觀是否是一個明智的選擇,是否值得自己去堅持和努力,這樣,無形中便矯正了不良的就業觀念,讓大學生走上的事一條正確的就業之路
5. 學校做好學生的就業心理工作
現在的社會,爾虞我詐,處處充滿著誘惑,就業形勢嚴峻,這樣的環境,讓大學生不知所措,便有了畢業恐懼癥和社會恐懼癥,一旦想不開,便有了輕生的念頭,可見,大學生的心理教育是多么的重要,一個人的心理決定他的行為,要想大學生以積極的態度進入社會,學校的心理輔導室必須的,心理的矯正,才能幫助大學生走出就業的恐懼,轉而樂觀地去就業。
6. 政府部門的努力
隨著社會的發展,就業形勢的嚴峻是不可避免的,但政府機關的努力又是幫助大學生就業的一個重要力量,政府可以為大學生提供一些就業的建議和意見,與此同時,積極引導大學生成功就業。
如今,大學生的就業仍然是比較嚴峻的,大學生能不能順利就業,靠的不僅是學生自己,還有學校和社會。我希望通過此次的調查,能夠院校和大學生一些啟示,希望大學生在成才的道路上越走越寬,找到屬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大學生就業情況調查報告5
一、中國經濟走勢
1.當今中國經濟發展面臨四種壓力影響:
第一種影響:受到歐美經濟放緩影響。
第二種影響:中國經濟發展或到了拐點。
第三種影響:人口紅利率的下降。
第四種影響:多年來結構性矛盾的充分暴露。
2.中國今明兩年經濟增長預期 亞洲開發銀行(ADB)20xx年XX月2日公布20xx和20xx年最新經濟展望報告,中國今明兩年經濟增速料分別為7.6%和7.4%,據有關統計數據,中國GDP增長估計7.5%,保8難以持續。
3.中國的經濟增長的動力源分析 近年中國的經濟增長的動力來源于消費、投資和出口(俗稱三駕馬車)。
A、20xx年,消費對經濟的拉動為38.6%,投資對經濟的拉動為37.7%,出口對經濟的拉動為23.7%。
B、20xx年,消費對經濟的拉動為37.3%,投資對經濟的拉動為54.8%,出口對經濟的拉動為7.9%。
二、歐美主權債務危機對我國經濟的影響
首先,受歐美經濟低迷影響,世界經濟復蘇的步伐將放緩。其次,內外環境的變化,使得20xx年中國經濟增速放緩成為大概率事件。
現階段,中國的經濟面臨通貨膨脹壓力、財政債務和生態環境惡化等多種壓力,使得政府下決心調整和優化經濟結構,不再以GDP增速考核地方政府官員等措施。未來中國經濟發展的減速是大概率事件。
三、世界經濟低迷對我國就業的影響
中國受歐美經濟持續低迷、國內經濟轉型的影響,20xx年預計我國經濟增長速度繼續回落,出口增長乏力,致使大量的企業減員或倒閉,加上高校畢業生人數不斷攀升,就業形勢更加嚴峻。 據有關統計,中國GDP每下降一個百分點,將會減少就業崗位XX0-200萬人。出口每下降一個百分點,將會有30萬至50萬人失業。
四.近幾年大學生就業形勢
1、十二五期間的就業形勢 人社部部長尹蔚民依然用了嚴峻二字。一方面,就業總量壓力依然很大,勞動力供大于求的格局并未改變。
2、近兩年我國大學生的就業狀況 20xx年人社部和教育部組織開展了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大調研。調研顯示,近兩年絕大多數高校畢業生是在中小企業就業,去中西部就業的畢業生比重逐步提高。 從學歷上看,研究生初次就業率最高,本科初次就業率略低,高職高專初次就業率最低。從專業看,工科畢業生就業率較高,理科和文史哲類畢業生就業率較低。從畢業院校看,重點大學就業率較高,普通本科和獨立學院就業率較低。 值得關注的是,已就業者中,部分畢業生流動性較高。
3、當前大學生就業的心理 一些高校畢業生寧可成為大城市中的漂族和蟻族,也不愿意到二三線城市和基層就業。多數高校畢業生仍然希望在機關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就業,希望在經濟發達地區和大中城市生活和就業,到中西部地區、城鄉基層、中小企業就業的積極性不高。
4、大學生扎堆大城市
一是我國區域之間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且短時間之內難以改變。經濟越發達的地方就業機會也越多,發展空間越大,導致高校畢業生傾向于在城市、在高收入行業求職就業。
二是制度上存在障礙。現行高校畢業生就業制度、戶籍制度、干部人事制度與市場就業機制還不完全適應。以干部身份和戶籍為基礎的管理方式與社會勞動力資源的統籌管理不協調,導致就業機會不均等,就業政策不平衡,畢業生在地區之間、企業與機關事業之間流動仍然存在障礙,畢業生身份轉換困難,就業渠道不暢通,進一步加劇了結構性矛盾。
三是中小企業和非公有制企業需要大量畢業生,但工資待遇相對較低、發展空間較小,部分企業用工不規范,對畢業生吸引力有限;基層教育、醫療、農技等部門急需人才,但由于編制限制等原因,吸納畢業生能力有限。
5、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
一、我國中小企業太少,就業容量不大。
二、專門人才素質未達標,造成崗位難得其人。
三、人才供求信息不暢,造成職位浪費。
四、結構失衡是就業難的主要因素
A、時間結構 大學畢業生供給增長的速度遠高于經濟增長。
B、區域結構 由于我國經濟發展的地區間與城鄉間差異,經濟欠發達地區特別是西部地區很難對大學生形成有效需求,而且在較長的時期內,地區性的有效需求不足的局面都將難以改變。
綜上情況所述,陽光大學生網給20xx年大學生畢業生提出以下建議:
1、關于職業生涯規劃:
現在職業規劃當中,很多時候會對學生有一種誤導,就是給學生們過早的制定了一個職業點,比如根據你的個性、特征等來評定你就適合做什么,過早的給學生定了一個框框,告訴學生就這個職業最適合他,這就對學生造成了束縛。其實我們的學生不明白,人的這種個性的東西是不斷的變化的,比如講我的興趣、我的`能力,甚至我的價值取向,它是隨著外部的環境的變化和自己的學習,自己的體會,是在不斷調整的。
2.轉變觀念是實現順利就業的關鍵:
大學生應該根據自己的個性、能力、作出個性化的職業選擇,不把求職的目光盯在傳統的集中的區域、行業、單位,拓寬求職的視野。 改變短期求職為較長期求職在選擇工作時,大學生不能太理想化,一個人可能要經過3至4次的選擇,才能找到自己喜歡的工作,所以對第一份工作不要太挑剔了。
大學生就業情況調查報告6
據我國教育部、人事部相關統計資料顯示,20xx年畢業生人數有413萬人,而20xx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達495萬人,比上年增長19。9%。20xx年我國有630萬大學生畢業校園,走向社會。預計20xx年7月,將有畢業生671萬大學生畢業,畢業人數將創歷史新高。就業壓力仍然十分巨大。
在校生對未來的就業形勢持怎樣的態度呢?經調查,四成在校生認為通過努力可以找到工作,但認為自己能夠找到合適工作的大學生比例僅為8。4%。
大學生在求職路上遇到了哪些問題?他們期望的薪酬是多少?對于就業,他們又持有怎樣的態度?最新20xx大學生就業狀況調查顯示,近五成大學在校生對未來就業感到擔憂,七成應屆畢業生認為應該先就業后擇業,同時,應屆畢業生期望薪酬大幅降低——研究生已逼近本科生。
一半在校生對就業感到憂心
日前,智聯招聘發布了《20xx年大學生就業狀況調查》(以下簡稱“調查”),調查顯示,今年近九成畢業生的畢業安排是就業,截至本月,有7.5%(其中6.5%為求職考研兩手準備者)的20xx屆畢業生準備投入到新的一年考研中去。
在校生對未來的就業形勢持怎樣的態度呢?經調查,四成在校生認為通過努力可以找到工作,但認為自己能夠找到合適工作的大學生比例僅為8.4%;對找到工作感到憂心忡忡的大學生比例達到33.2%;感到就業形勢嚴峻、很難找到工作的比例也達到了15.4%。
職場專家表示,雖然大學生對自己的未來充滿擔憂,但對就業付出的實際行動卻并不積極。今年畢業生至今依然有56。7%的人沒有職業規劃,甚至低于在讀生55.1%的比例。
七成畢業生認為應先就業后擇業
到底是先就業還是先擇業?這個問題一直是大學生比較困惑的。調查顯示,有72.8%參與調查的學生選擇先就業再擇業。
“其實這兩個方面并不互相沖突。”智聯招聘職業顧問祝紅艷說,大學生在就業前就應該對自己的職業發展有個清晰的目標,在這個清晰的目標下對自己的第一份工作放低求職期望。對于大學生而言,社會還是個比較模糊的概念,行業和職業也只是模糊的概念。在經過社會工作的磨練后才能更加清晰地認識自己的職業發展之路,因此大學生在就業時一方面切忌盲從認定一些熱門行業,另一方面也不要期望值過高。憑借大學生目前對于行業和企業的認識,很難根據自己的判斷“擇業”。因此,在基本確定方向后,建議大學生先就業,在社會的摸索中學會擇業。
研究生期望薪酬逼近本科生
20xx屆畢業生的期望薪酬是多少呢?調查顯示,本科畢業生的期望薪酬集中在20xx至3000元,比例為45.4%。研究生的期望薪酬集中在3000至4000元,比例為34.3%,期望薪酬在20xx至3000元的比例也達到了26.4%,逐步逼近本科生。而博士及以上學歷的期望薪酬,基本在5000元以上,比例為43.6%。
而大學生畢業后是留在大城市還是去基層?調查發現,大學生就業首選地與其就讀的高校所處地區有著密切的關系。在京畢業生八成以上想在北京就業,其次是到沿海城市,排在第三位的是廣東深圳地區。在上海畢業的大學生就業首選地九成以上是上海,其次是沿海城市,之后是廣東深圳地區。
從城市性質來看,大學生希望在發達大城市就業的比例為32.3%,排首位。其次是較發達的沿海城市,比例為30.1%。縣級以下排在最后,僅為0.6%。
大家選擇就業首選地的考慮因素都是哪些呢?發展機會較多、較大的原因排在了首位,比例為75.9%,遙遙領先于其他因素所占的比例。排在第二位的.因素是良好的文化及教育環境,大家選擇就業地的原因多樣,比如說能和家人在一起也是大學生選擇就業地的主要原因。“人生的發展道路是多樣的,選擇就業地要考慮多方面因素,而不是盲目地跟著大家做決定,做出適合自己的選擇才是關鍵。”職場專家表示。
職業規劃輔導迫在眉睫
隨著就業形勢一年比一年嚴峻,大學生意識到了職業規劃的重要性。不少大學生都表示,在大四前就要開始進行職業規劃。調查顯示,大學生最想得到的就業方面的輔導為職業規劃輔導,比例達到了34。9%。
祝紅艷指出,大學生在低年級時比較難以制定出系統的職業規劃,但在進入大學以后,應該逐漸形成一個大致的目標。就業、考研或是出國,無論是哪一種,制定最基本的目標后,就應該將自己的時間和精力略有側重。“如果選擇就業,則應該開始有計劃地考慮自己未來想從事哪個行業或者哪個職業的工作,逐漸摸索自己感興趣做的事情和能做好的事情,及時調整,并在一定程度上參與實習工作。”該專家稱。
在求職輔導的內容中,大學生認為在就業階段幫助最大的是職業生涯規劃的輔導,其次是職場工作技巧課程,另外,職業素質類課程與簡歷撰寫與求職面試技巧也是目前大學生期望得到輔導的內容。
自主創業缺資金缺人脈缺理念
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創業成為人們熱議的話題,大學生自主創業更是人們關注的焦點。對于白手起家沒有豐富社會經驗的大學生而言,創業從何談起?大學生創業最需要來自于哪些方面的支持?
參與調查的大學生認為,大學生創業最需要的是資金方面的支持,比例為35.8%。其次是人脈,比例為21.7%。核心的技術和理念排在第三位,比例僅為18.9%。國家今年也出臺了相關政策支持大學生創業,對于想創業的大學生來說是很好的消息。
祝紅艷分析指出,很多大學生在創業前并沒有雄厚的經濟背景支持,核心技術和理念是吸引資金的關鍵。創業在近幾年越炒越熱,但創業并不適合于所有大學生。事實上,上述幾種因素,缺了任何一點,都有可能導致創業的失敗,相對于有社會經驗的職場人而言,大學生創業難度更大,盲目進入創業的潮流并不可取。
總的來說,大學生就業理念正在逐漸趨于理性,體現在對個人發展機會的看重,對待遇的期待值降低,對于自身綜合能力尤其是人際交往能力欠缺的認識等方面,但是大學生對于很多信息的不了解,以及就業信息不夠通暢也制約了大學生的就業,比如對三線以下城市缺乏興趣,以及對體制外職業的認知偏見,都成為了大學生就業的瓶頸,很多大學生也因此而延誤了工作機會。解決大學生全面就業問題,不僅需要轉變大學生職業的定位,同時也需要教育部門、學校的綜合努力,在如何全面培養大學生綜合素質,放開擇業視野,明確職業規劃與職業定位等方面進行改進,才能更好的解決大學生就業問。
大學生就業情況調查報告7
【摘要】近年來,我國高等教育不斷進行改革,高等教育加快了從“精英化”向“大眾化”轉變的步伐,高校大學生數量迅速增加,大學生就業問題日益凸現。如今現在的崗位越來越多,但是真正找到適合自己的崗位的大學生少之又少,那么新時代的大學生如何在畢業時候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是每個大學生都要做充足的準備,通過本次實踐調查,分析大學生就業狀況以及大學生為就業所需要提高的素質能力和就業工作指導,尋求緩解大學生就業壓力的途徑。
引言:
如今中國的就業形勢將異常嚴峻,企業用人需求下降的趨勢難有根本性轉變;回流的農民工以及新增的需要轉移的農村勞動力,將面臨難以轉移就業的問題,導致農村失業問題加重;城鎮低學歷青年以及規模不斷增大的大學畢業生就業將更加困難。隨著我國現階段畢業生數量急劇增長,社會可提供的就業崗位增長緩慢,因而造成就業矛盾十分嚴峻。同時,畢業生就業市場化與畢業生滯后的就業觀之間的沖突顯得十分突出,畢業生到經濟欠發達地區和基層就業的態勢尚未形成,人才供需結構性矛盾仍然存在,這些都影響著高校畢業生的就業。 時下又將是畢業生就業的高峰期,為了更好的了解大學生的就業心態和對目前就業形勢的認識,我們組織了此項調查,由此進一步分析大學生的就業前景,以便為學校提供未來就業指導工作的資料與對策依據,也使在校大學生在整個大學學習期間進行以提高就業競爭力為目標的就業準備,培養大學生追求最優選擇和最佳就業的精神與品質。
大學生就業難的主要問題分析:
(1) 就業市場供需失衡
大學生的就業源于市場的需求。一方面,畢業生人數每年呈上升趨勢,給勞動力市場的消化造成難度。另一方面,在金融危機沖擊之下,勞動力需求不足與新增勞動力需求萎縮;再者,企業用于培養與培訓的費用大幅減少,企業在招聘時首先考慮專業對口、綜合職業能力強的畢業生。
(2)大學生存在觀念誤區且缺少職業生涯規劃
大學生做事眼高手低,理論知識與實際工作脫節,還存在就業后穩定性差、離職率高的問題。只選擇在發達地區、高薪部門工作,不愿意去偏遠地區工作,雖然他們對社會生活顯示出較強的熱情與好奇,但缺少理性思考與合理規劃,表現在工資的高低、待遇的'好壞成為擇業的首要準則。而對職業規劃,更多的人忽視其在就業過程中的重要指導作用,多數學生都沒有詳細、科學的規劃。因此進行合理的職業生涯規劃將直接影響大學生未來的前程,避免大學畢業生在盲目求職過程中造成人力資源不必要的浪費。
(3)實踐能力弱
很多學校注重學生的理論知識學習,忽視了他們的實際動手與操作能力,有知識儲備而不會靈活運用已成為大學生的普遍現象。雖然有些學校開辦社會實踐課,試圖讓學生所學到的課本知識與實際工作相結合,但是安排的時間太少,實踐效果并沒有達到,導致了大學生缺乏實踐能力,只能紙上談兵。
(4)對就業形勢和政策及就業過程不了解,存在信息不對稱
調查顯示,70。63%的學生對20xx年的就業形勢和政策及就業過程不了解,信息不對稱嚴重影響畢業生的擇業與就業。他們只顧埋頭苦讀、熱衷考證或忙于各類社團活動,卻忽略了解就業形勢和政策及就業過程的重要性,而在實際就業供需矛盾面前束手無策,另外用人單位招聘信息的發布缺乏時效性。
關于高校問題:
(1)畢業生就業情況已成為衡量高校辦學成效的重要標志。學校教育與市場需求、職業能力之縫誰來填?目前情況下高校得擔此大任。高校應該努力提高辦學水平,應轉變觀念,把握教育國際化的潮流,加強世界高教領域的交流與合作,全面提高辦學水平。高校教學改革與社會發展、國家建設需要緊密結合。不斷進行教育改革,高校必須以市場為導向,緊密聯系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情況,加快調整高校專業結構,合理配置教育資源,以培養適銷對路的人才。專業設置、課程結構要滿足市場所需;建立“高校畢業生就業率反饋”、“高校生源報考錄取比預警”等系統,根據不同專業科學地制定擴招規模;加大社會急需專業的招生數量,控制長線專業的發展規模,對教學質量不高、專業設置不合理的專業要減少招生數量甚至停止招生。
(2)發展職業培訓機構,大膽嘗試校企聯姻。剛從學校里出來的學生除了動手能力弱外,表達溝通能力也普遍存在問題。學校應增設職業培訓機構或增加職業素質教育課程,包括商務禮儀、心理健康、與人溝通、融入團隊等內容。將職業素質培訓與實習結合起來,真正使畢業實習起到縮小、彌合學校教育與市場需求之縫的作用。
關于大學生自身的應對與改變:
自強自立,努力增強綜合素質,樹立科學就業觀 首先,努力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當代大學生必須有把自己事業與國家進步、社會的發展及人類的文明融為一體的品格,崇尚真善美美,堅持真理,有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并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大學生要爭取知識廣博,具備合理的知識結構,有一定的科學文化素養,具有創新精神,隨機性、靈活性的思維方式,做到因人、因時、因事而異。有良好的心理素質,面臨更加激烈社會競爭,能視變化為機遇,視困難為坦途,有頑強的自制力,堅定的信念,及對生活充滿期望,充滿熱情。選人標準要合理。用人單位要根據自身規模、性質、發展狀況、崗位實際,制定相關崗位說明書,細化崗位職責,按照崗位的要求,制定合理選人標準,確定招聘人員質與量。第三,確定科學招聘程序。要確定招聘考核的程序,制定考核內容,在按程序進行考核后,擇優錄用。 總 結 本次調查僅局限于徐州地區的高校,時間倉促,收集的數據雖不能全部體現中國當今大學生的就業狀況,但是這些數據基本反映了金融危機下大學生就業形勢的嚴峻。金融危機使得我國就業形勢更加嚴峻,大學生就業難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在這種情況下調查分析大學生就業狀況,從中探討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方法。緩解和解決大學生就業難不僅需要依賴經濟發展,也離不開體制改革和觀念更新。解決畢業生就業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政府、社會、學校、學生自身和企業單位等各個方面,需要政府管理部門、高校、社會、企業,包括畢業生本人的共同努力。政府應重視研究畢業生就業工作的社會分工。繼續推進就業體制改革,明確國家、高校和勞動人事等政府部門的職責和管理權限。確立學校在學生就業過程中的地位及應承擔的權利義務。加快適合我國國情的高校畢業生就業機制的建立和完善,使畢業生就業工作擺脫目前困境,走上正軌。
結言:總之,就業難既有客觀的因素,也有主觀的多種原因。要解決這個問題,政府部門就必須加大對就業扶持的投入,制定一些積極的就業扶持政策;企業要樹立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做到不輕易裁員,在招聘過程中,不要過分強調經驗,給剛走出校門的大學生一個機會;學校要做好全方位的就業服務工作。除此之外,就業問題的解決還是要靠大學生自己,這也是解決此問題的關鍵所在。
大學生就業情況調查報告8
理想,是人生的指路燈,是生命的奠基石。生命因為有了理想而有奮斗的動力,因為有了理想而精彩。沒有理想的人如同一具行尸走肉,這樣的人只剩下軀殼,碌碌一生,無所作為,這是人生的一大悲劇。大學里的莘莘學子更是胸懷大志,誰不想轟轟烈烈干一番事業,誰不不想充當一個叱咤風云的時代寵兒。當今的大學生,他們滿懷激情,滿懷憧憬,構筑自己未來的藍圖。我們就大學生就業憧憬問題,對50名大學生進行調查,調查結果如下:
一、 發展空間與薪酬
根據調查顯示,8%的人選擇在1000元以下,41%的人選擇在10002000,30%的人選擇在20003000,21%的人選擇在3000以上,
由此可以看出,當提出第一年期望的工資是多少這一問題,大部分人選了1000~20xx元。有人說,不注重第一年的工資,關鍵是第二年,第三年的。看來大家普遍都注重的是自己的發展空間。求職時,應該明白自己看重的是什么、渴望得到什么、未來發展如何,個人的發展前景與待遇發生矛盾的時候,每個人的選擇都會不一樣。顯然薪金不再是大學生最為看重的因素了。理性地對待薪金這是個正確的心態,一心想高薪,反而影響了工作的表現,積累經驗才是第一位的。
二、關于畢業后的去向問題
根據調查顯示,63%的人選擇在沿海開放城市工作,13%的人選擇回家鄉,12%的人是去內地省會城市,7%的人選擇去國外發展,5%的人選擇在邊遠/大西北/農村工作。
由此可以看出,不少大學生還是認為留在沿海開放城市,就業發展的機會比較多,才能夠發揮自己的才能和特長。而且從數據中更可看出當代大學生還缺乏吃苦耐勞和奉獻精神,偏遠地區經濟發展較落后,很多大學生追求物質待遇和地域條件,情愿留在大城市發展。
三 、要高薪還是要愛好
據調查顯示,46%的人對與自己專業有關的工作感興趣,36%的人考慮個人愛好,還有18%的人只考慮金錢因素。
任何你再喜歡的工作都會有厭煩的時候,什么工作都一樣,特別是剛參加工作的時候,不要把工作當作事業,它只是謀生的手段而已,因此更多的人回選擇與專業有關的事業從事。當你有一定經歷后你才可能有事業,當然有可能有些人一輩子只有工作而沒有事業。還有大部分人認為,愛好很重要,只有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才可能百分之百的投入和做好,做自己所擅長的事情才有開創一片天地的可能。
四、大學生對自己的就業前景的信心程度
據調查顯示,20%的.大學生認為自己就業前景廣闊,56%的人認為就業前景尚可,11%的人認為現在考慮此問題毫無用處,13%的人則表示不知道。
信心是成功的第一要訣。在考慮自己就業前景過程中,信心不僅給大學生帶來勇氣和力量,也會使用人單位,首先從氣勢上產生認同感。要使自己在擇業過程中保持堅定的信心,首先要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能夠勝任工作。其次,要發揮自己的優勢,揚長避短。要抓住自己的特點,發揮自己的優勢,盡量避開自己的不足,這樣,就有可能使你在擇業競爭中占據主動。其三是要有一腔打動用人單位的熱情。要給人感覺到,我是熱愛生活、熱愛事業的。
大學生就業情況調查報告9
【摘 要】隨著我國高等教育進入大眾化教育階段、擴招政策出臺以后,大學生的就業形勢更加嚴峻,越來越多的大學生紛紛選擇以兼職的方式提前進入社會以提高自己的職業能力,迎接就業帶來的巨大挑戰。本文以問卷調查的方式對綿陽幾所高校學生的兼職情況進行了調查、分析,并以此為視角進一步探析當前大學生就業擇業的現狀與問題。
【關鍵詞】大學生;就業擇業;兼職;問題;探析
隨著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大學生就業問題成為社會普遍關注的重點,據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20xx年全國大學生畢業人數再創新高,達到680萬人,這對本來就面臨嚴峻形勢的就業市場又帶來了不小沖擊。越來越多的在校大學生也加入到了兼職行列,成為兼職領域的主力軍,面對日益龐大的兼職隊伍,我們不禁提出了這些疑問:大學生兼職的目的是什么,通過什么途徑需找兼職,兼職與專業的相關性如何?兼職過程中有哪些經驗和教訓,他們還需要哪些幫助?帶著這些問題,我們對綿陽幾所高校的近300名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以了解這些大學在校生的兼職情況及相關看法。
本次問卷調查法以隨機抽樣的方式選取調查對象,共抽取西南科技大學、綿陽師范學院、綿陽職業技術學院、西南科技大學城市學院四所不同類型高校的部分學生進行調查。調查中,總計發放問卷300分,有效問卷265份,有效回收率為88%,調查結果顯示:在受訪學生中有93%的學生表示具有兼職的想法;82%的學生對在校兼職持肯定態度,對于兼職收入,84%的學生用于生活費用,9%的學生用于戀愛開支,7%的則用于長期投資。當遇到不公平待遇時89%的學生均選擇忍氣吞聲,4%的學生選擇告訴家長或同學,只有1%的'同學選擇付諸法律或向相關部門投訴以維護自己的權益;在兼職與學業是否矛盾問題上,有67%的學生表示會放棄兼職好好上課,而卻有29%的學生表示會堅持兼職,4%的則表示會看情況。
1 問卷調查結果分析
1.1 學生兼職情況的現狀
調查結果顯示,兼職已經成為大學校園一道獨有的風景線,大學生兼職的比率也呈逐年上升趨勢,越開越多的大學生大一開始就投入極大的熱情于兼職工作,而學校和家長也對學生兼職持比較積極的支持態度。
1.1.1 大學生兼職的目的
大學生兼職的目的往往具有多重性,很多同學都不是因為一個單純的目的而從事兼職工作,賺錢也不是唯一目的,而更多是希望通過兼職盡早走出象牙塔,走進社會,盡早了解社會和探究社會。這說明當代的大學生具有更加強烈的獨立意識,想通過自己的方式實現人生價值,當然,學生的兼職目的也折射出目前社會競爭的激烈和就業壓力的巨大。
1.1.2 大學生兼職的主要途徑
大學生的首要任務還是學習,學生平時沒有很多的時間獨自去尋求兼職工作,他們主要通過其他兼職同學的介紹、校園海報信息、校外媒體招聘信息和中介介紹尋找兼職,其中熟人的介紹和校外招聘信息又成為最主要的求職渠道。這說明面對高額的中介費和大量的虛假信息,學生們更希望通過安全免費的途徑來獲得兼職工作,尤其是對學校寄于了厚望,多數學生急切盼望學校能夠多提供與自己本專業有聯系的工作崗位信息,或者多建立校外實習基地,與用人單位保持長期的合作關系。同時定期舉行大型的專兼職現場招聘會,增加學生與用人單位的零距離交流與接觸。
1.1.3 大學生兼職的工作種類,表1
表1顯示,家教、餐飲服務、派發傳單等簡單的工作成為了大學生兼職的首選,兼職種類相對比較單一。學生在選擇兼職工作時比較傾向于時間靈活、技術含量較低、專業性要求不高的工作,這樣不同層次、專業、年級的大學生都能勝任。從大學生兼職的崗位來看,兼職工作幾乎很難運用到他們的專業學科知識,更不要說在兼職中實現他們的人生價值,而大多數工作單位也只是看中了學生的廉價勞動力而非能力,這讓大學生想在兼職中獲取鍛煉的目的大打折扣。
1.2 大學生兼職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2.1 兼職的內容和途徑有限
大學生參與兼職的人數龐大,參與的兼職工作種類也很豐富,但是兼職的內容和途徑卻非常有限,多是以服務性行業為主,工作帶有一定的隨機性和任意性,讓學生的收獲與自身的期望存在很大差距。而從兼職的途徑來看,由于社會和學校都沒有相對比較完善正規的學生兼職指導機構和部門,學生的兼職只能是自發、各負其責的個人行為。而大學生無論是在社會經驗、人際關系還是自我保護意識等方面都還存在一定缺陷,這就不可避免的造成了大學生在兼職過程中上當受騙、權益受到侵害甚至生命安全受到威脅等一系列問題的產生。
1.2.2 大學生兼職中的維權困難
大學生初次涉足社會,不可避免的會出現很多困難和問題,拖欠工資、克扣工資、被中介公司欺騙甚至受到歧視等等都成為大學生在兼職工作中遇到的大*煩,更為嚴重的是有些學生在兼職中不知情的卷入一些傳銷組織而長時間無法脫身,更有學生因無意陷入“詐騙團伙”而喪命的悲劇發生。這些后果的產生除了大學生自我保護意識薄弱,缺乏相應的社會經驗外,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國家法律在這個領域的缺陷,我國現行法律中缺乏保護在校大學生兼職權益的相關法律規范,這就為社會上一些不法分子、中介公司、用人單位提供了可趁之機,從而讓他們能夠利用學生謀取不當利益。
1.2.3 高校缺乏專門的兼職指導機構和咨詢部門
本文開頭提及兼職中只有1%的同學選擇付諸法律或向相關部門投訴以維護自己的權益。這說明大學生在兼職的經歷中始終是弱勢群體,他們往往孤軍作戰,缺少社會、學校甚至是家庭的幫助。而學校作為大學生生活、學習的主要領域,在這方面更是責無旁貸。調查中,一般以上的大學生認為學校應該成立相應的兼職指導機構或者是咨詢部門,引導學生需找正確的兼職途徑,指導學生認識在兼職中應該注意的問題和增強自我保護的意識。
2 兼職情況所引發的大學生就業擇業思考
當前我國部分大學生的就業擇業觀不成熟,對就業形勢表現出過分的焦慮與急躁,依賴心理過重,就業壓力巨大。因此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提出有效的應對策略是我們當前應該思考的重要環節。
2.1 國家、社會、學校的正確引導和支持,為大學生的就業創造有利的外部條件
國家不僅要加強宏觀調控,還應該查漏補缺,出臺相關法律法規去彌補就業市場的缺陷和不足,從而進一步改善就業環境,完善就業市場。社會應加強監督,完善機構設置,為學生的就業增加法律和機構保障。作為學校,應積極深化教育改革,提升辦學質量,增強學生信心,從而加大就業競爭力。
2.2 家庭教育要配合學校教育
廣大學生家長要克服守舊、傳統的就業觀念,引導子女形成“先就業再擇業”,“找工作靠自己”的想法,鼓勵子女參與競爭,同時,要對子女進行畢業前心里梳理,積極將子女的思想狀況與學校進行溝通,以緩解壓力,增強學生在就業擇業問題上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2.3 大學生自身的完善和調整
大學生應該客觀公正的評價自己,認清社會形勢,了解社會所需,樹立正確的職業觀。同時,增強自己的就業技能實力,保持良好心態,提升自己在競爭中的實力,切勿在競爭中自暴自棄、輕言放棄,努力抓住機遇,迎接挑戰。
【參考文獻】
[1]經素,吳亞子,趙燕.大學生兼職情況調查報告:以南京地區高校為例[J].青年研究,20xx(10).
[2]薛亮.淺析大學生擇業就業心理問題及對策[J].學理論,20xx(13).
[3]姜馨蓓.大學生兼職問題及對策研究[D].遼寧:遼寧師范大學,20xx.
[4]韋娜.在校大學生兼職現狀調查研究[D].山東:山東大學,20xx.
大學生就業情況調查報告10
一、調查目的:當今社會,科技經濟發展飛速,市場竟爭日益激烈。大學生的就業問題已成為社會的熱門話題。社會需要的人才概念也隨著這一發展潮流而產生變化,掌握當今社會真正需要什么類型的大學生,對大學生以后就業大有裨益。并且有利于在校大學生了解最新社會人才動態需求,做好準備。
二、調查人:xxx等五人
三、調查對象:深入農村,城鎮,企事業單位,調查走訪社會各階層
四、調查時間:20xx年xx月xx日——20xx年xx月xx日
五、調查方法:通過派發問卷進行調查,發放問卷共50份,收回有效問卷50份。
六、調查內容:通過對鄉村、城市、企業及社會各行各業各年齡段人員的問卷調查,了解社會對大學生能力的要求,社會人士對大學生科學文化素質和思想道德素質的評價及期待,以及剛畢業已從業大學生給在校大學生的良好建議,對大學生的未來全面發展,成為滿足社會市場需求的人才,實現人生價值具有重要意義,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有著重要的影響。
七、調查結果:本次調查中70%的被調察者屬于25—45歲年齡段的各個學歷層次各個行業的人。從調查中發現,大部分人對大學生關注度還是挺高的'。80%的人對大學生未來的發展趨勢比較樂觀,70%的人認為當前大學畢業生就業得十分努力,xx年來,許多用人單位在挑選錄用大學畢業生時,在同等條件下,往往會優先考慮那些曾擔任過學生干部,具有一定組織管理能力的畢業生。這正反映了時代的客觀要求。
以上主要是從普遍性這個角度來談大學畢業生應具備的知識的技能,此外,大學畢業生如能撐握一技之長,諸如文藝、球類、駕駛等等就更能增加順利就業的砝碼。
社會需要全面發展的人才,大學生就是這方面人才的后備軍,我們有能力、有責任、有信心把祖國的明天建設的更美好!
八、調查總結與建議:雖然時下大學生越來越普遍,大學生的地位也不如昔日高級。但這也是社會發達的一種表現,是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是發展的必然。說明了國家的教育越來越普及,全民素質不斷提高。再者,與中國十三億人口的相比下,時下大學生的數量也是偏少的。因此,社會對當代大學生的要求不斷提高也是無可厚非。因為我們是建設祖國的生力軍,是早晨八九點中的太陽,世界屬于我們,未來也掌握在我們手中。了解當代社會對我們的要求是必須要做的,這會讓我們懂得社會最新的發展動態,時刻做好準備。
通過這次調查,我們更加清楚了自己社會地位,身為大學生的責任和義務,以及社會對大學生的期望。我們在校大學生一定會珍惜大學階段的學習機會,把握年輕的大好時光,讓今天的大學校園更美好,更燦爛;我們緊握時代的脈搏,緊跟社會的步伐,讓明天的祖國更加繁榮昌盛,揚眉吐氣。
大學生就業情況調查報告11
一、大學生就業現狀分析
20xx年開始的世界性經濟危機席卷全球,在世界經濟一體化格局下,高速發展的中國并不能獨善其身,在一些地區、一些領域,經濟危機已經表現得非常明顯。經濟危機下,很多公司開始裁員,招聘需求大幅減少,這使得中國的勞動力市場壓力異常巨大,尤其是大學生就業問題異常突出。近期,中國社會科學院發布的20xx年《經濟藍皮書》指出:預計到20xx年底,將有100萬名大學生不能就業,20xx年還將有592萬名大學生畢業面臨找工作,大學生就業問題非常嚴峻。
二、20xx年與20xx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分析
20xx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將達到559萬人,比XX年年增加50萬人。然而,20xx年的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經濟造成的困難日趨顯現,20xx年畢業的611萬大學生就業形勢面臨著更加嚴峻挑戰。在全社會就業形勢嚴峻的情況下,高校畢業生依然面臨比較嚴峻的就業形勢。
(一)08、09年的就業率對比分析:
20xx年就業藍皮書指出,20xx年本科院校大學生就業率有所下降,而職高院校學生就業率與往年持平。統計研究數據表明,20xx屆大學畢業生半年后的就業率約為86%,比起XX年屆大學生畢業半年后就業率下降了2個百分點;20xx屆211院校畢業生半年后就業率為89%(非失業率90%),非211本科院校為87%、高職高專為84%;而XX年屆半年后就業率211院校為93%(非失業率94%)非211本科院校為90%、高職高專院校為84%。其中,20xx屆大學畢業生約三分之一的就業是在畢業后半年內完成的。
按教育部公布的數據,中國20xx屆高校畢業生總數為559萬,其中大學畢業生總數約為529萬(本、專),按本研究得出的比例推算,20xx屆大學畢業生畢業后就在國內外讀研究生的人數21.43萬,畢業半年后的就業人數達到約434萬人。在畢業半年后的73.56萬的失業大學畢業生中(包括有了工作又失去的),有51.59萬人還在繼續尋找工作,有5、46萬人無業但正在復習考研和準備留學,另有16.51萬無工作無學業沒有求職和求學行為者。
(二)20xx屆畢業生就業地點分析:
20xx屆畢業生就業量最大的前10位城市依次為: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天津、成都、南京、濟南、蘇州;
高職高專畢業生就業量最大的`前10位城市依次為: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南京、蘇州、杭州、成都、鄭州、青島。
(三)20xx屆畢業生就業率最高和最差的專業分析:
(四)20xx年就業率最高和最差的專業分析:
20xx年從本科專業大類來看,就業率最高的依次是工學、管理學、經濟學,但工學在畢業半年后平均月收入上低于經濟學專業大類。
從專業中類來看,地礦類專業獨居榜首,工科類專業就業率受金融危機影響較小,就業率前十的專業中類中,有8個為理工類專業。專業小類的就業率排名更是明顯化了這一傾向,高職高專專業也呈現出理工類專業就業率較高的趨勢。
20xx年最難就業的專業計算機科學據首
“20xx年度大學就業能力排行榜”的調查顯示,中國應屆大學生最難就業的十個專業為: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英語、會計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工商管理、法學、電子信息工程、機械設計制造及自動化、漢語言文學、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令人尷尬的是,這十個專業也是我國考生報考最熱門的專業。
這項研究對20萬名畢業半年后的學生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在635個本科專業中,最熱門的10個專業半年后的失業人數達到6.67萬人,占本科畢業生總失業人數的近三分之一。其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法學、英語3個專業畢業半年后的失業人數過萬。在應屆大學生畢業半年后失業人數最多的10個本科專業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法學、英語、國際經濟與貿易、會計學等人們心目中的熱門專業占了9個。
三、20xx年大學生就業形勢分析
(一)大學生就業形勢預測
再者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科研所聯合浙江大學就業與服務指導中心,對20xx年高校就業趨勢也進行了預測。預測結果是:20xx年我國總勞動力富余,但專業技術人才缺口大。
根據勞動社會保障部科研所的數據顯示:我國在“十一五”期間計劃年均新增勞動力需求總量為1800萬,但“十一五”期間每年新增勞動力供給為XX萬,每年將出現200萬富余勞動力。根據中國人事科學研究院《XX中國人才報告》預計,到20xx年我國專業技術人才供應總量為4000萬,而需求總量為6000萬。以上兩項數據表明:我國勞動力總體有富余,但專業技術人才仍將出現供不應求的局面,專業人才需求具體表現在第一、第二和第三產業上。
第一產業缺口218萬人
根據國務院頒布的《農業科技發展綱要(XX—20xx)》數據顯示,我國共有涉農院校43所,在校學生大約為9萬,教學和科研人員為3.5萬人,130萬大中專畢業生中已有80萬離開了農業。預計到20xx年,第一產業人才缺口將達到218萬人。
第二產業缺口1220萬人
我國大學生中38%為工科類學生,但是畢業生人數還是不夠,振興我國工業還需大量的工程師,主要集中在it、微電子、汽車、環保、系統集成、新材料、新能源與節能技術開發、條碼技術、鐵路高速客運技術等領域。預計到20xx年,人才缺口數字巨大,將達1220萬人。
第三產業人才缺口325萬人
該產業將是擴大就業崗位最多的部門。一些高端涉外人才需求很大,比如涉外會計、涉外律師、涉外金融服務、同聲傳譯、電子商務、數字媒體、物流、精算和心理咨詢等行業,都需要大量人才。預計到20xx年,人才缺口預計在325萬人。
由此可見,我國專業技術人才總量還處于供不應求的局面,大學生“就業難”僅僅為一種表象。原因有兩點:第一,作為一名大學生是否學有所成,知識和能力結構能否達到企業用人標準,這值得思考;其次,個人就業意愿和社會意愿存在很大差異。
(二)電子商務專業學生當前的就業情況分析
據統計,我國登記在冊的電子商務企業已達到1000多萬家,其中大中型企業就有10萬多家,初步估計,未來我國對電子商務人才的需求每年約20萬人,而我國目前包括高校和各類培訓機構每年輸出的人才數量不到10萬人。近年來電子商務專業應屆畢業生就業率僅為20%,而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鑒約率是47%,可見,電子商務專業應屆畢業生就業率遠遠低于全國大學生就業平均水平,這種狀況不容樂觀。造成這種局面的根本原因在于高校在電子商務人才的教育和培養方面還存在欠缺,在這種情形下培養出的學生很難符合社會對高層次電子商務人才的需求標準。主要面臨的問題有:
第一、課程開設不合理,現階段我國電子商務專業教師大多是由經濟與計算機專業方向的人才組成的。專業課程設置方面是經濟與計算機專業知識的一個簡單堆積。
第二、學生的實習大都在虛擬的環境中操作,根本不能切實感受現實中電子商務的應用。畢竟,現實與虛擬還是兩個世界。
第三、崗位群不明確,學生不知道自己今后的就業方向,更不知道畢業以后應該具備什么能力和證書,才能讓自己更有就業競爭力。
(三)就業崗位對電子商務專業學生的能力要求
第一層,電子商務建立在網絡硬件層的基礎上。在這一層次需要了解一般計算機、服務器、交換器、路由器及其它網絡設備的功能,知道有關企業網絡產品的性能、
第二層,電子商務實施的軟件平臺。在這一層次涉及服務器端操作系統,數據庫、安全、電子商務系統的選擇,安裝、調試和維護。
第三層,電子商務應用層。在這一層次,涉及商業邏輯,網站產品的設計、開發,或網絡應用程序的開發。網頁設計和圖像處理方面的技能,或網絡應用程序的開發。
第四層,電子商務運營,管理層,在這一層次,涉及各類商務支持人員,如客戶服務,市場、貿易、物流和銷售等諸多方面。
作為20xx屆的畢業生,特別是電子商務專業的學生,就業形勢還是非常嚴峻。我們需加強自身各方面能力的培養,做好充分的準備,迎接挑戰!
大學生就業情況調查報告12
關鍵詞:學生,就業,調查
調查時間:xxxx年7月10日至xxxx年8月20日
學生調查分析
就業是民生之本,是社會穩定的基礎。然而目前就業形勢越發緊張,再加上如今大學門檻降低,大學生數量大增,拿著本科文憑的大學生要想找個工作已經變得十分不易。到xxxx年,全國每年畢業大學生總數已達650萬人,并在逐年上升;而未就業畢業生從20xx年到xxxx年累計竟達1115萬人。那么,就業如此困難的原因是否僅僅是人才的泛濫呢?從各大招聘會的招聘方反映的情況來看,雖然應聘的大學生很多,但是仍然有很多職位出現招工困難的情況。企業在如此多的應聘大學生中竟挑不出可用之才,十分令人驚訝,也反映了十分重要的問題。那就是當代大學生缺乏就業素質,大學生的素質與企業所需不相符。
因此我們在社會實踐活動中做了關于當代大學生就業素質情況的調查。一方面調查當今在校大學生所具備的和看重的素質,另一方面采訪已就業的畢業大學生,看看他們關于企業所需人才的就業素質有何看法,以求找出當代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誤區,并試著給出解決的辦法。
從我們的調查中可以發現,當今大學生普遍對自己的未來要求很高,同時也比較有自信。即使現在大學生在社會中已經不再稀缺,大學生這個群體仍然可以代表中高端的就業群體。受訪者中有61.1%的人會對自己的第一份工作的薪金提出20xx元以上的'要求。并且,受訪大學生普遍希望將來畢業后能在國內一線城市及其他發達地區工作,分別有58.3%的人將會選擇國內一線城市。同時,選擇國外和港澳臺等地區的有27.8%。僅有13.9%的人選擇在相對落后一些的國內二三線城市謀求職位。除此之外,調查發現有44.4%的大學生希望將來能進入合資企業或者外企。同時,有25%的大學生希望進入國企。希望自主創業的大學生占一小部分,達11.1%。于是我們得出結論,當代大學生并不缺乏自尊心,他們對自己有自信,并對自己的未來有高期望和高要求。同時,當代大學生相對比較穩重,比較多的人希望在比較繁榮的大環境下,在相對穩定的大企業下謀求職位。并沒有很多的人選擇大膽的自主創業,或者去一些前景不是十分確定的環境中謀求發展。也就是說對于絕大多數大學生來說,培養一個良好的就業素質,對于其應聘企業,以及將來在企業中工作,都是非常必要的。
既然大部分的受訪大學生都將面臨擇業而非創業的問題,而擇業又是跟所學專業及興趣有關的,我們的調查中也包含了這方面的內容。通過調查,我們發現,當今大學生在擇業時可能會比較靈活。有75%的受訪者在將來擇業時將會依據具體情況進行變動,可能不會選擇與自己所學對口的職業。事實上,受訪者中僅有13.9%的人將會堅定地選擇與自己專業完全對口的職業。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到,受訪大學生對自己所學專業的滿意程度并不高,對自己專業滿意的人不超過半數,僅41.7%。同時,有41.7%的人對自己的專業感到一般。有16.6%的人對自己所選擇的專業感到不滿。但是,我們也可看到,大部分人還是認為在校學習的專業課程在未來工作中是重要或很重要的,占到總數的57.3%。這就有一些矛盾。很多人對自己的專業不是那么滿意,我們認為在這種情況下要想學到精通的程度并非容易。然而又有大部分的同學會覺得專業課程是重要的。這也體現了現在大學生對于自己應該著重培養何種能力有所迷惑。我們還統計了受訪者對未來的規劃情況。我們共設了三個選項,其中選擇對未來只有大致方向的人占了一半,另有33.3%的受訪者表示比較迷茫,沒有規劃。只有少部分受訪大學生明確表示對自己的將來有詳盡的規劃,占到16.7%。人際交往能力雖然重要,但其地位被遠遠高估,人際交往能力往往體現在與客戶溝通以及團隊合作的過程中,良好的人際關系是團隊的潤滑劑,但是其重要性遠不及之前兩點,IT企業的話只要不與領導起沖突,有專業能力的人往往能比較容易的獲得與同事間良好的關系。
另一個被遠遠高估的則是創新能力,即使在創業企業中,創新能力也不是首要地位的,對于企業來說,一套創新的解決方案遠不如一套存在多年,雖然有缺陷但是成熟,實用的解決方案,現成的解決方案大多數時候都是最優的,這點與學術界恰好相反。最好的例子便是NASA,NASA使用的計算機技術相對阿波羅登月時期幾乎沒有改變,使用的語言都是古老的語言,因為在企業中,穩定、易維護、健壯、可擴展性都比效率重要,只有在效率成為成本的瓶頸時才需要創新的解決方案來優化。但這并不是說不需要學習新的技術,在激烈的競爭中有時冒險嘗試新的技術能帶來巨大的收益,如何取舍只能視情況而定。
對比兩邊對同樣問題的回答,可見大學生依然無法擺脫象牙塔的熏陶,對將來工作的艱辛沒有充分的準備。另一方面,社會宣傳的能力如創新能力,往往在企業中反而不受重視,也使學生對自己的定位產生了偏差,這些都是我們所需要注意的。
大學生就業情況調查報告13
第一、慎重選擇創業項目
選擇什么樣的創業項目很要害。要選擇有發展前景、投入少收益高、競爭不激烈的非傳統行業。目前和今后的一段時間里,三個行業具有發展前景。第一,互聯網將來有很大的發展前景,尤其是電子商務。第二,農村市場有很大的發展空間。設想一下假如農村每家每戶每年多花1000塊錢,能夠拉動幾個GDP的增長?第三,新能源的前景仍是廣闊的。當前傳統能源是一次性能源,對環境污染嚴重。新能源不僅為社會創造價值,而且還對環境不產生破壞作用。
第二、選擇項目別拋棄專業
大學生創業最好不要選擇開飯店、賣菜。因為開飯店賣菜之類的,普通的初中生和高中生都能干,甚至會比你做得還好,不要與他們搶飯碗。在大學里學習了三、四年,已經具備了系統的專業知識,選擇與自己專業相關的項目創業,這是中學生所不具備的。脫離自己的專業做一些常人都能做的項目,那就是浪費大學三、四年所學的知識。大學生在創業過程中應充分結合專業元素,發揮特長,需要的是所謂的'“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第三、提倡先打工后創業
給大學生們作講座的時候,問到創業什么最重要,大多數人回答都是“錢”。這種說法是錯誤的。大學生創業應當具備三個條件。第一、經驗和能力,第二、人脈資源,第三、資金。個人的經驗和能力是第一位而且是最重要的,沒有經驗,剛有想法就去干容易失敗,即使別人給你資助,你也會賠。大學生靠什么積累經驗和提升能力?去打工。打工時,積累了經驗提升了能力,同時也能熟悉一些比你強的人,增加一些人脈關系,這樣就為以后創業打下良好的基礎。
第四、注重人脈關系積累
這個社會,不管做什么事情都是人在做,所以人脈關系的積累很重要。人脈是一個人通往財富、成功的入門票,人脈關系不好,你就不能募股。擴展人脈關系,多結識比你能力強比你有錢的人,尋找他人給你投資時,對你認可的有錢人就會給你投資,這就是人脈關系作用的顯現。你擁有了能力經驗而且選擇的項目非常好,又結識了認可你的有錢人,自然有人會給你投資的。
第五、在創業中創新
大學生最不缺的就是新的思維,新的想法。大學生創業不要做傳統行業,也不要用老一套的方法去做,要做好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看看自己和其他人比哪些方面更有優勢。假如你發現自己有一個比別人強的特點,比如說你財務比較有優勢,暑假可以到會計師事務所打工,哪怕不要錢,可以補充財務知識,畢業之后找一個財務方面的工作應該不成問題。大學生怎么創新呢?要根據現有的情況,結合自己的思路,創造新的模式。
第六、積極募股別負債
大學生創業怎樣“找錢”?一般的大學生會找家人和朋友借錢,是不好的。因為你負債后心理壓力大,做事輕易沖動,沖動的結果是失敗率很高,不適合創業。募股是最好的方法,除了能找到資金,他入了股,和你在同一條船上,會幫助你把事情做好,自己借債,別人不會關心你。怎么樣去募股呢?這要靠機遇,第一,找一個比你能力強、比你水平高、也有錢的人給你投錢,他只投錢,什么都不管,然后坐等分紅,你再找幾個合伙人一起干。第二,找一個有錢人投資,他比你有能力,給你投資,你們一塊干。
總之,現在國家出臺了一系列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的優惠政策,無疑為大學生創業鋪就了一條“綠色通道”。從減免部分費用,到提供創業培訓、開業指導、咨詢服務后續扶持等“一條龍”服務,使大學生獲得了全方位的幫助和支持。加上各地方也有各不相同的優惠政策供大學生創業,可以說,創業雖比就業下得決心要大很多,但這條道路卻比就業明朗許多。“賺大錢還是賺小錢,取決于你的戰略”。
大學生就業情況調查報告14
每年七月大批的應屆畢業生走出學校大門,擠上就業的獨木橋。20xx年的高校畢業生達413萬人,比20xx年增加75萬人,按70%的初次就業率計算,年內有124萬人無法實現當期就業。而在20xx年,高校畢業生達到了495萬人。
20xx年12月15日至12月28日前程無憂薪酬調查部針對應屆畢業生就業相關問題從企業HR和個人兩方面進行了一次專項調查。本次調查共回收3528份個人問卷及225份企業問卷。參與調查的個人中,58%為工作經驗小于2年的新人,21%為20xx屆畢業生。
225家企業中有61%是外商獨資企業,其次民營企業也比較多占到23%。個人反饋方面,同樣來自外商獨資企業和民營企業的比較多,但是比重相當,各占了39%。具體分布數據見。
進一步分析參與調查的個人信息,參與者學歷分布如圖2。
調查發現一,制造行業給應屆畢業生的機會較多,國企和外商獨資企業樂于栽培新人。
多年的高校擴招,讓我國的高等教育實現了從“精英教育”向“大眾教育”的轉變。但是這些源源不斷輸出的應屆畢業生“缺乏實踐經驗”“心高氣傲”,不是企業“拿過來就能用”的現成人才。因此大部分企業中,應屆畢業生占所有員工的比重是很少的,具體比例分布如圖3。
對企業樣本進行進一步分析,我們發現制造行業(包括加工制造、汽車、消費品、化工/能源/礦產、出版/印刷等)是錄用應屆畢業生比例較高的。在不到40家應屆畢業生比例超過20%的企業中,有22家屬于制造行業。就企業性質來看,國有企業和外商獨資企業比較樂于“栽培”新人,占到了這些高應屆生比例企業中的74%,高于樣本總體分布水平。
為什么企業不愿意更多聘用應屆畢業呢?以下為HR們錄用應屆畢業生時的主要顧慮。其中“培訓時間長”是HR們決定少錄用應屆畢業生的最主要因素(圖4)。
調查發現二,應屆畢業生找工作,互聯網是最好的渠道。
機會不多,合適的招聘、應聘途徑是關鍵。調查顯示,企業HR和應屆畢業生都偏愛互聯網招聘(網絡招聘),其次是針對性的校園招聘。而對于應屆畢業生來說,熟人介紹(企業內部推薦)則是機會少但成功率高的一種方式(圖5)。
調查發現三,雙向選擇:畢業生要“專業對口”,HR重“個人能力”。
從學校出來,應屆畢業生們大多(65%)沒有明確的職業規劃,但是卻有著清晰的挑選第一家公司的標準。針對我們列出的6個主要考慮因素,應屆畢業生們做出了如下選擇(圖6):
“專業對口”是被選到最多的條件,其次“職業發展空間”、“薪資福利水平”和“企業知名度”也是應屆畢業生們比較看重的。“行業”和“企業發展潛力”則較少被考慮的因素。但是,當被問及“你第一份工作的內容與你畢業前期望的一致嗎?”,大部分人都回答“差別很大”,選擇“一致”的比例僅占7%。
專業真的那么重要嗎?!“我們更看重的是學習的能力,而不是專業。大部分的書本知識與實際操作是有距離的。我們希望所有的員工都有主動學習、時時學習的態度和能力,這樣的人才能勝任更具挑戰性的工作!”一位電子技術行業的HR經理在接受電話訪談時如此說。“學習能力”正是越來越被企業所看重的“個人能力”中的重要部分,另外還有“適應能力”、“執行能力”、“溝通能力”、“領悟能力”等等。正如我們的調查結果所示,近一半(49%)的HR認為“個人能力”是他們在招聘應屆畢業生時最關注的因素(圖7)。
在這一調查反饋中,最令我們吃驚的是——選擇“畢業學校”的HR如此之少。探究其原因,發現很多的HR吃過“招名校”的虧,他們往往抱怨名校的學生“自視過高”“容易跳槽”。他們也表示在2、3年的培養后個人能力優秀但是出處平平的員工顯得“更踏實”“更肯干”。
調查發現四,應屆畢業生“心浮氣躁”,離職率高。
“離職率高”也是HR在招聘應屆畢業生時比較大的顧慮。“培養這些孩子需要我們投入很長的時間、很多的精力。可是現在的年輕人大多缺乏遠見,在1、2年中沒有被提拔就改投門戶了。”參與調查的HR按照“年畢業生離職人數÷年錄用畢業生人數×100%”計算了自己企業的應屆畢業生流失率。該數值小于5%的企業不到一半,27%的企業應屆畢業生流失率大于20%,超過30%的達到18%。
再來看看應屆畢業生給我們的信息——56%的反饋問卷者在第一家公司工作時間不超過12個月,而在第一家公司工作超過3年的僅占8%的比例。進一步了解他們選擇離開第一家公司的原因,“沒有個人發展機會”和“薪資水平低”是促使他們重新找工作的最重要的2個原因(圖8)。
聽到這樣的聲音,HR不妨反思一下,是否我們給與這些年輕人的關注還不夠?或者應該更多了解一些他們的發展需求,盡量創造機會。
調查發現五,應屆畢業生薪資,由學歷決定。
由于應屆畢業生的實踐經驗比較缺乏,且發展潛力差異巨大。企業在給畢業生定薪時,學歷仍然是一個常規的決定因素。表1為參與調查企業提供的各學歷水平應屆畢業生主要薪資段分布。單位:人民幣,千元。薪資段包含起始值。
由上表我們不難看出,企業為不同的學歷應屆畢業生支付的薪資是存在明顯差異的。可見同學們在學校里多花的時間企業也給與了認可。當然,不同學歷的畢業生對薪資的期望也有著明顯差異。
應屆畢業生的期望薪資無論學歷均高于他們獲得的實際薪資,如圖9所示。而期望與實際落差最大的是大專學歷(42%)和碩士學歷(22%)。
調查發現六,大部分應屆畢業生可在一年后獲得加薪。
萬事開頭難,學生們最終不得不接受現實的薪資條件。不過,調查顯示,幾乎所有企業(本次調查反饋的比例為100%)會在一年后給應屆畢業生加薪,加薪幅度超過10%的比例高達61%,更有21%的企業加薪幅度在50%以上。近3成的企業為應屆畢業生提供特別的加薪策略。從個人方面反饋的比例來看,也有4成的受訪者一年后的加薪幅度超過10%,其中15%的人獲得了超過50%的加薪。
一年的.時間,足以讓一個學生氣十足的應屆畢業生熟悉本職工作、了解職場規則,足以讓部門主管和人力資源管理者看出他的自身能力和潛質。那些努力工作、踏踏實實的新人自然會用自己的良好表現贏得一致贊賞,企業也一定會慷慨加薪保留住日后的骨干力量。一年的時間,對一個人的職業生涯來說實在短暫,但是這一年對一個職場新人來講卻尤其重要,很多工作習慣、解決問題的方式都是在這一年中學到并逐步形成自己的風格。在這里,我們要請那些沉不住氣的年輕人們不要那么輕易地就因為薪資不能滿足自己的期望就決定跳槽,而是去認真想一想,第一份工作能帶給自己什么收獲。
大學生就業情況調查報告三
調研背景:雖然高校畢業生就業壓力大的問題一直存在,但只有今年,這個問題成為需要中央領導重點解決的問題。的確,全球金融風暴的愈演愈烈已經是超過半數的企業蒙受損失,畢業生就業的形勢更加不容樂觀。為了更好的幫助我校學生解決以后的就業問題,現對應屆畢業生的就業情況進行調查和分析調研思路:參考已有的 大學生就業情況調研 ,我們決定從以下幾個方面對我院應屆畢業生進行分析:
1、畢業生設定的目標或愿景
1》對未來的設計或愿景,見第2、19、14、25題
2》就業前的準備情況,見第5題
3》與是否專業對口,見第7題
4》地域意愿,見第10、11題
5》對用人單位的意愿,見第16、17、20題
2、畢業生對就業信息的獲取(包括獲取方式和程度兩方面),見第8、9題
3、畢業生對就業以及外部環境的認知,見第3、6題
4、應屆畢業生就業實際情況,見第4、15題
5、應屆生的反思、經驗(含要求學校校,見第21、22題;要求自己,見第23、24、26、12、13題)
通過對以上五大方面共25道問題的調查,我們希望分析出我院畢業生對就業的選擇、認知的程度以及作為院方應當做什么樣的工作來幫助畢業生應對就業問題。
調查分析:
一、熱能專業
1、畢業生設定的目標或愿景
1》對未來的設計或愿景:畢業生未來選擇的大體方向是考研、就業兩個,共占72%,其中選擇就業的占51%。特別注意到有9%的同學選擇了自主創業,11%的同學選擇出國留學。對于選擇考研的理由,多數人是因為研究生畢業能獲得更高的收入、學術深造。擇業觀念方面,82%的同學選擇先就業再擇業、一步到位,很少有人選擇考研。25題中,15%的同學堅決不接受最差的機會。
2》就業前的準備情況:有13%的同學有明確的職業生涯規劃,其余都沒有明確的目標,甚至沒有考慮過。
3》與是否專業對口方面:逾八成的同學以找到工作為第一目標,對于專業對口性不很關心。
4》地域意愿:北京、天津、上海是同學們的首選,其余依次為東部沿海、生源地,有11%的同學沒有固定意向。對于地域的選擇,同學們的首選標準是工作待遇和發展機會要大。
5》對用人單位的意愿:性質方面,國有企業、事業單位是同學們的首選,其他選擇比較平均,沒有人選擇自主創業。對于首份工資75%同學選擇1500--3000,沒有人選擇800--1000。
2、信息獲取方面:就信息獲取的程度,對于我校就業政策很了解的人占15%,不關心的占5%;就信息獲取的方式,不同的同學有不同的選擇并且方式很多樣,其中通過學校就業網站和網上信息獲取信息的人最多,各占17%,其它方式如輔導員老師通知、、學校就業網站、就業市場招聘廣告等都有人選擇,但人數不多,平均在10%左右。
3、畢業生對就業以及外部環境的認知:有21%的同學認為自己有實力找到工作。
4、應屆畢業生就業實際情況:有52%的同學沒有簽約任何單位,只有6%。
5、應屆生的反思、經驗:對學校,25%的同學需要職業生涯規劃輔導,30%的同學需要區域與行業發展形勢報告,只有28%的同學需要就業常識和應聘技巧或求職心理輔導,有37%的同學認為學校的就業指導工作意義不大;對自己,不同的同學認為自己欠缺的素質不同,分布很平均,其中最主要的素質是交流表達能力、改革創新能力、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對于想要自主創業的同學,四成認為需要資金36%認為需要能力和經驗。大多同學講畢業生就業不順利的原因歸為就業人數太多、金融風暴、實踐經驗少。
二、環境專業
1、畢業生設定的目標或愿景
1》對未來的設計或愿景:有七成同學選擇就業,擇業觀念方面,69%的同學選擇先就業再擇業,沒有人愿意一步到位,雖然很少有人選擇考研,但很多考研的同學渴望更好的教育環境。25題中,八成的同學可以接受最差的機會。
2》就業前的準備情況:有21%的同學有明確的職業生涯規劃
3》與是否專業對口方面:選擇各個方面的同學人數很平均。
4》地域意愿:北京、天津、上海是同學們的首選,高達61%,其余依次為東部沿海、廣州深圳,沒有人愿意回到生源地大學生就業情況調查報告工作報告。對于地域的選擇,同學們的首選標準是更好的學習機會,其次則是崗位多元化和工作待遇。
5》對用人單位的意愿:性質方面,國有企業、民樣大型企業是同學們的首選,其次是外企,政府部門、民營單位不被同學們看好。對于首份工資六成同學選擇1500--XX,沒有人選擇800--1000。
2、信息(低碳生活綠色環保調查報告)獲取方面:就信息獲取的程度,對于我校就業政策很了解的人占17%,不關心的占11%,了解比較少的共有74%;就信息獲取的方式,不同的同學有不同的選擇并且方式很多樣,其中通過網上相關信息獲取信息的人最多,占19%,其它方式如輔導員老師通知、學校就業網站、學員就業網站等都有人選擇,但人數不多,平均在15%左右。
3、畢業生對就業以及外部環境的認知:72%的同學認為當前就業形勢嚴峻,而且只有14%的同學認為自己有實力找到工作。
4、應屆畢業生就業實際情況:有81%的同學沒有任何簽約單位
5、應屆生的反思、經驗:對學校,五成的同學需要區域與行業發展形勢報告,有32%的同學需要就業常識和應聘技巧或求職心理輔導,因而有49%的同學認為學校的就業指導工作意義不大;對自己,不同的同學認為自己欠缺的素質不同,分布很平均,其中最主要的素質是信息收集、匯總、分析、處理能力,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和自我學習提高能力。對于想要自主創業的同學,五成認為需要資金五成認為需要能力和經驗。大多同學講畢業生就業不順利的原因歸為在校參加技術鍛煉機會少、沒有適合自己的崗位、實踐經驗少。
三、建環專業
1》對未來的設計或愿景:畢業生未來選擇的大體方向是考研、就業兩個,共占78%,其中選擇就業的要略高一些。特別注意到有10%的同學選擇了自主創業。共有43人選擇考研,對于選擇考研的理由,多數人是因為緩解就業壓力、學術深造。擇業觀念方面,83%的同學選擇先就業再擇業、一步到位,很少有人選擇考研。25題中,九成的同學可以接受最差的機會。
2》就業前的準備情況:只有4%的同學有明確的職業生涯規劃,其余都沒有明確的目標,甚至沒有考慮過。
3》與是否專業對口方面:逾六成的同學以找到工作為第一目標,對于專業對口性不很關心。
4》地域意愿:北京、天津、上海是同學們的首選,其余依次為東部沿海、生源地,有16%的同學沒有固定意向。對于地域的選擇,同學們的首選標準是崗位的多元化和發展機會要大,其次則是工作待遇和國際化水平。
5》對用人單位的意愿:性質方面,國有企業、民樣大型企業是同學們的首選,其次是政府部門,外企、事業單位不被同學們看好,值得一提的是有 11%的同學愿意選擇自主創業。對于首份工資五成同學選擇1000--XX,極少數選擇800--1000或XX--30000
3、信息獲取方面:就信息獲取的程度,對于我校就業政策很了解的人占27%,不關心的占9%,了解比較少的共有65%;就信息獲取的方式,不同的同學有不同的選擇并且方式很多樣,其中通過學院張貼通知公告獲取信息的人最多,占24%,其它方式如輔導員老師通知、、學校就業網站、就業市場招聘廣告等都有人選擇,但人數不多,平均在10%左右。
3、畢業生對就業以及外部環境的認知:62%的同學認為當前就業形勢嚴峻,而且只有13%的同學認為自己有實力找到工作。
4、應屆畢業生就業實際情況:有76%的同學已經簽約了3個以上的單位
5、應屆生的反思、經驗:對學校,四成的同學需要職業生涯規劃輔導,16%的同學需要區域與行業發展形勢報告,只有16%的同學需要就業常識和應聘技巧或求職心理輔導,因而有37%的同學認為學校的就業指導工作意義不大;對自己,不同的同學認為自己欠缺的素質不同,分布很平均,其中最主要的素質是溝通協調能力和自我學習提高能力。對于想要自主創業的同學,五成認為需要資金五成認為需要能力和經驗。大多同學講畢業生就業不順利的原因歸為就業人數太多、金融風暴、實踐經驗少。
調研結論:
一、縱向比較
對于熱能專業,目前仍有過半的同學沒有簽約就業,有的選擇出國留學或考研。除了金融風暴對于產業的影響,大學階段沒有明確的職業生涯規劃、就業招聘信息、區域產業發展信息流通不暢也是主要原因,同學們在學校訓練的數據處理能力、獲得的專業職業證書并不如交流溝通能力、信息搜集處理能力重要,特別是同學們并沒有在大學期間培養良好的自學能力;對于環境專業,與以往相同八成的同學沒有就業,其中多數選擇考研,另外多數同學認為自己欠缺數據出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綜合素質較低。對于建環專業就業,同學們的就業率突破七成,但仍認為學校的就業信息支持比較匱乏
二、橫向比較
1、比較實際就業情況,建環專業的同學就業率最高,其次為熱能和環境,其中環境專業的同學考研人數最多。2、在大學期間,有自己職業規劃的同學不足三成,其中環境專業最高為21%,其余同學對于未來沒有明確的認知。3、面臨日益嚴峻的就業形勢,同學們的普遍認識實現就業后擇業,能夠接受工資待遇較低的工作,專業是否對口已不再成為同學們擇業的首要標準,國有企業依然是同學們的首選。4、歸納同學們的經驗教訓,學校的信息支持、在校期間職業規劃教育的普及、自學能力的培養是首先需要重視的方面。
綜上所述,作為學校應當在職業規劃教育、自主學習教育、實習實踐教育以及信息支持方面加強工作;作為同學自己,應當為自己的未來早作準備,認清當前的外部環境,明確自己的目標,找到理想與現實的交匯點,通過提高自己的各項素質來提升自己的綜合能力,在未來的競爭中占據有利的位置。
大學生就業情況調查報告15
一、大學生為什么要創業 很多大學生認為“創業”本身就是一種職業,在就業高峰期,給自己一片更廣闊的天地。很多人還認為在今后的社會中,自主創業的人會越來越多,甚至成為就業的主流,成為大學生畢業后就業的首選。自己認為實現自我價值是證明自己的最好途徑。為此,選擇創業,具體有以下幾點:
1、處于“經濟”的社會——經濟原因也是大學生選擇自主創業的一個重要原因。在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大環境中,工作待遇是不得不考慮的一個重要因素,自主創業可以給自己帶來良好的經濟效益。
2、一些自我意識很強的學生,不愿意庸庸碌碌,選擇自主創業是為了通過這一途徑來證明自己的能力。在一些單位由于制度的約束,無法按照自己的想法來做事,創業可以有一個空間來發揮,來實現自我價值,得到社會的認可。
3、給別人打工不如為自己打工,大部分選擇自主創業的學生都是這種心態,認為自己的事業,做起來會更有工作激情、更投入,從而更容易成功。這種成功是屬于自己的。就算失敗,也是自己造成的,不會去怪別人,不會感到遺憾。還是自己做老板好。特別是當金融危機到來之時,大量的畢業生涌向市場,一些人找不到工作,或是短時間內找不到合適的工作,而選擇創業也是一種無奈之舉。有的學生,他們的中學同學或是朋友早就中專畢業或是下海,事業已小有成就,而大學生的清高和嫉妒心理促使其產生創業的想法,為的是“我要過得比你好”。雖然這并不是壞事,但不能否認,在一些想創業的人中,確實有這種心態。
4、成功人士的觸動。比爾.蓋茨等人的名字在大學生中并不陌生,他們的創業經歷也為同學們津津樂道,希望自己有那么一天也能像他們一樣成就一番事業,出人頭地。
5、對于一些大學生來說,時間上的自由可以說是他們最大的動力,覺得朝九晚五的工作時間不是每個人都能適應的。如果自己創業,時間的掌握上就比較自由。基于這個原因選擇創業的學生認為,沒有必要沒有事還要守在單位里浪費時間,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如果自己創了業,就算不睡覺也無怨無悔。
二、大學生創業的優劣勢分析
大學生創業有以下優勢:
第一,現代大學生有創新精神。他們有對傳統觀念和傳統行業挑戰的信心和欲望,而這種創新精神也往往造就了大學生創業的動力源泉,成為成功創業的精神基礎。
第二,大學生創業的最大好處在于能提高自己的能力、增長經驗,以及學以致用;最大的誘人之處是通過成功創業,可以實現自己的理想,證明自己的價值。
第三,大學生往往對未來充滿希望。他們有著年輕的血液、蓬勃的朝氣,以及“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精神,而這些都是一個創業者應該具備的素質。
第四,大學生在學校里學到了很多理論性的知識,他們有著較高層次的技術優勢,而目前最有前途的事業就是開辦高科技企業。技術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大學生創業從一開始就必定會走向高科技的領域,“用智力換資本”是大學生創業的特色和必然之路。一些風險投
資家往往就因為看中了大學生所掌握的先進技術,而愿意對其創業計劃進行資助。 大學生創業也存在劣勢
第一,急于求成、缺乏市場意識及商業管理經驗,是影響大學生成功創業的重要因素。大學生雖然掌握了一定的書本知識,但終究缺乏必要的實踐能力和經營管理經驗。更由于大學生對市場、營銷等缺乏足夠的認識,很難一下子勝任企業經理人的角色。
第二,由于大學生社會經驗不足,常常盲目樂觀,沒有充足的心理準備。對于創業中的挫折和失敗,許多創業者感到十分痛苦茫然,甚至沮喪消沉。大家以前創業,看到的都是成功的例子,心態自然都是理想主義的。其實,成功的背后曾有過更多的失敗。看到成功,也看到失敗,這才是真正的市場,也只有這樣,才能使年輕的創業者們變得更加理智
第三,大學生的市場觀念較為淡薄。不少大學生很樂于向投資人大談自己的專業如何如何,卻很少涉及這些技術或產品究竟會有多大的市場空間。就算談到市場的話題,他們大多也只是計劃花錢做做廣告而已,而對于像目標市場定位與營銷手段組合這些重要方面,則全部沒有概念。其實,真正能引起投資人興趣的并不一定是那些先進的東西,相反,對那些技術含量一般,卻能切進入市場需求的.產品或服務,常常會得到投資人的青睞。同時,創業者應該有非常明確的市場營銷計劃,能強有力地證明贏利的可能性。
第四,大學生對創業的理解還停留在一個美妙想法與概念上。在大學生提交的相當一部分創業計劃書中,許多人還試圖用一個自認為很新奇的創意來吸引投資。這樣的事以前在國外確實有過,但在今天已經是幾乎不可能的了。現在的投資人看重的是你的創業計劃有多高的技術含量,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可復制的,以及市場贏利的潛力有多大。而對于這些,你必須有一整套細致周密的可行性論證與實施計劃,決不是僅憑三言兩語就能讓人家掏錢的。
三、大學生創業的政策 國家對大學生創業實施全方位扶持政策,而且有充分的組織保證。20xx年,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發文,要求各地勞動與社會保障部門為到基層創業的高校畢業生提供創業培訓、開業指導、咨詢服務等“一條龍”服務,并配合有關部門對從事個體經營的高校畢業生實施免征登記類、管理類和證照類各項行政事業性收費的政策,同時積極促成小額貸款擔保或貼息補貼政策的落實。大學生創業還有“中國大學生西部創業基金”的啟動。凡是有志向到西部創業的大學本科及以上的應屆畢業生,憑創業計劃書,或到西部邊遠地區從事科、教、文、衛工作,都可向中國大學生西部創業基金會申請資助。此外,還有大學生創業教育試點項目的啟動。據悉,該項目是由中央國際聯絡部、國際勞工組織等為培養大學生創業意識和創業能力而專門開發的,以在校大學生為主要對象、以選修課形式在大學開展,學生可獲得相應學分。
【大學生就業情況調查報告】相關文章:
大學生就業情況調查報告03-28
大學生就業情況調查報告11-08
大學生就業情況的調查報告03-13
大學生就業情況調查報告03-02
就業情況調查報告03-04
就業情況調查報告02-17
就業情況調查報告12-20
大學生就業情況調查報告【精】11-11
【薦】大學生就業情況調查報告11-12
大學生就業情況調查報告【薦】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