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關于引導和鼓勵高校畢業生面向基層就業情況工作報告模板(精選5篇)
在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報告與我們的生活緊密相連,報告根據用途的不同也有著不同的類型。你還在對寫報告感到一籌莫展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關于引導和鼓勵高校畢業生面向基層就業情況工作報告模板,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引導和鼓勵高校畢業生面向基層就業情況工作報告 1
根據省、州委組織部的安排,現將恩施市引導和鼓勵高校畢業生面向基層就業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恩施市從20xx年以來,在基層工作的大學生有128人(教育和衛生系統除外),其中省委組織部選調生24人。在城市基層工作的有5人;在鄉鎮基層工作的有121人,其中機關66人,農村55人;在企業單位的有2人。20xx年以來,從經過基層鍛煉的大學生中選拔到市直黨政機關的有8人,占同級機關新增干部總數的11.94%。
二、主要作法
(一)加大組織領導力度,為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工作營造良好的環境
近幾年,我們把在基層鍛煉大學生的培養、管理和使用工作納入干部工作整體規劃,強化管理措施,努力為他們的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環境。對新分配來的選調生及大學生,市委組織部、市人事局的分管領導與接收單位的主要領導分別進行談話,介紹情況,幫助他們克服心理障礙,使他們適應環境,熟悉工作,盡快完成從學校到社會的轉變。做到政治上關心、生活上照顧、工作上支持,為他們創造一個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環境,督促他們加強學習,努力工作,快速成長。
(二)加大培養教育力度,夯實“從經過基層鍛煉的大學生中選拔黨政機關干部”的基礎
為了幫助在基層鍛煉的大學生適應新形勢、新要求,市委組織部每年都將在基層鍛煉的大學生培訓納入全市干部培訓規劃,按照“干什么,學什么,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結合干部調訓工作,有計劃地組織他們參加上級組織的業務知識培訓,參加中青年干部培訓班、科級后備干部培訓班,采取崗前培訓、脫產輪訓和以會代訓等多種形式開展教育培訓,使其盡快掌握和提高所任職位必須的知識和能力,做到干一行、懂一行、專一行。幫助他們提高思想素質、政治素質和業務素質。全市20xx年以來到基層工作的大學生均進行了培訓。
(三)加大使用力度,加快“從經過基層鍛煉的大學生中選拔黨政機關干部”步伐
培養人才的目的是為了使用人才。由于機構改革,推行公務員制度,市直單位普遍存在人員結構老化,年輕后備干部緊缺等問題,從經過基層鍛煉的大學生中選拔黨政機關干部就成為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途徑。對在基層鍛煉的大學生,我們堅持使用也是培養的用人觀點,堅持“三重三看”,即:重德才、重實績、重公論,在關鍵時刻看本質,在工作中看發展,在發展中看主流,不搞論資排輩,不求全責備,看準了的就大膽使用,選拔進入黨政機關。一是不拘一格,選拔啟用。對那些政治素質好,工作有魄力,有發展潛力的選調生和在基層鍛煉的大學生,堅持小步快跑,多崗鍛煉,破格提拔,委以重任。二是把握時機,及時選拔進入黨政機關,特別優秀的,予以提拔重用。如20xx年畢業的選調生張國富,由于其德才表現較好,通過考察,20xx年10月及時地讓他進入了市直黨政機關領導班子,擔任團市委副書記。三是堅持早壓擔子早成才。工作中,我們把那些在基層培養鍛煉成熟的大學生及時調到市直黨政部門工作,充實到中層崗位。通過對選調生壓擔子,在客觀上縮短了他們的成長周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人才浪費。四是積極向上級黨政機關做好人才輸送工作。對在實際工作中成績突出,群眾信任,綜合素質比較高的對象,及時向上級有關黨政機關推薦,為他們今后的發展創造更有利的環境。20xx年來,向省、州輸送了經過基層鍛煉的大學生2名。
(四)規范日常管理,完善“從經過基層鍛煉的大學生中選拔黨政機關干部”的管理工作機制
幾年以來,我們把“從經過基層鍛煉的大學生中選拔黨政機關干部”工作同加強領導班子建設和后備干部隊伍建設相結合,統籌兼顧,合理安排,大膽創新,常抓不懈。一是堅持跟蹤考察制度。市委組織部、市人事局對在基層鍛煉的大學生登記造冊,建檔立卡,進行跟蹤管理和考察,既注重了解他們的德才表現、工作實績,又注意掌握他們的思想動態、政策水平、發展潛力,在綜合考察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對每個人制定出培養計劃和培養方向。二是做好結合文章,堅持常抓不懈。工作中,我們把“從經過基層鍛煉的.大學生中選拔黨政機關干部”工作與后備干部管理相結合,納入培養年輕干部工作的總體規劃,對一些好的做法和經驗,及時進行推廣和交流,對培養措施不利,力度不大的,及時予以指正。
通過從經過基層鍛煉的大學生中選拔黨政機關干部,為恩施市黨政機關輸送了新鮮血液,增強了機關的生機和活力,改善了機關的干部結構;同時也探索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工作機制,在選拔上堅持高起點、高標準、好中選優,在使用上,突出“優先”原則,加大使用力度,為他們創造良好的外部條件。
三、存在的問題
一是編制問題已成為引導高校畢業生面向基層工作的主要障礙之一。
二是“來的不需要”、“學的用不上”的矛盾需解決。有些黨政機關專業要求較高,需要的專業人才引不進來;少數畢業生到基層,大事干不了,小事不愿干,不適應基層工作。
四、措施和打算
一是結合我市的實際,研究制定落實《意見》的具體辦法,完善鼓勵大學生到基層工作的優惠政策,努力做好引導和鼓勵高校畢業生面向基層就業的各項工作。
二是充分發揮市場的主導作用,鼓勵和支持大學生到基層自主靈活就業,鼓勵各基層用人單位在大學生中選用人才。
三是加大有關鼓勵大學生到基層就業政策和大學生到基層就業成才的先進典型的宣傳力度,營造大學生到基層工作的良好氛圍。
四是進一步轉變觀念,增強服務意識,自覺地為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就業創造良好的人文環境。充分發揮高校畢業生的特長,根據他們的服務意愿和專業特點,為他們充分施展才華創造有利條件;妥善安排好他們的工作、學習和生活,滿腔熱忱地幫助他們解決各種困難和問題,真正做到對他們政治上信任、工作上支持、生活上關心。
引導和鼓勵高校畢業生面向基層就業情況工作報告 2
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事關千家萬戶切身利益,涉及全區經濟社會發展與和諧穩定大局。多年來,XX區認真貫徹落實國家和省、市關于高校畢業生就業的各項政策,突出做好實名登記、就業推介、創業引領、技能培訓、扶貧援助等各項重點工作,努力促進高校畢業生積極創業、充分就業,取得了明顯成效。
一、基本情況
XX區位于XX市東北部,總面積1018平方公里,轄9鎮、1街、268個行政村(居),總人口52萬。20xx年,全區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回生源地報到實名制登記497人,實現就業457人,就業率91.95%;2012年,實名制登記613人,推介就業547人,就業率89.23%,就業形勢基本穩定。具體工作中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完善責任體系。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將其作為就業工作考核的一項重要指標,寫入了各鎮(街)年度考核目標責任書,逐級簽訂,層層落實。健全完善了聯席會議制度,明確了各成員單位職責,每季度召開一次聯席會議,分析研究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形勢與對策,形成了政府主導、部門協作、社會參與、整體聯動的良好機制。
(二)發揮政策效應。出臺了《XX區大學生創業引領計劃實施方案》,要求人社、財政、工商、稅務、金融等部門通力合作,從拓寬就業渠道、擴大扶持范圍、提高擔保貸款額度和社保補貼標準等方面,為高校畢業生創業就業提供優質服務和堅強支持。2011年以來,累計支出專項見習經費、就業補貼和扶持資金80余萬元,提供小額擔保貸款100余萬元,減免各類稅費26萬余元,撥款額、覆蓋面越來越大,政策對高校畢業生就業的巨大推動作用得以充分體現。
(三)強化就業服務。將全區高校畢業生納入勞動99ⅲ版系統管理,實現了一點錄入,全網共享,定期更新,動態管理,按照五年培訓規劃,定期組織高校畢業生就業觀念和就業技能培訓,加大就業推介力度。區人力資源服務中心安裝了大型電子信息發布屏,各鎮(街)設立了信息公開欄,定期發布求職、招聘信息。2011年以來,走訪企業50余家,組織座談20余次,積極開展就業援助月、春風行動、大中專技校招聘周、周三招聘日等系列主題活動,為高校畢業生提供區內外用工崗位2000多個,達成意向800多人。
(四)加強創業引領。深入開展創業就業見習基地的認定工作,結合ybc工作開展,依托經濟開發區和各鎮(街)特色產業園區,選定生產規模大、經濟效益好、帶動作用強的20余家企業作為見習基地,全面實施大學生創業引領計劃,對離校未就業的高校畢業生實施創業理念、創業技能培訓,以自主創業帶動積極就業。目前,已落實高校畢業生創業引領35人,其中,2名高校畢業生創辦的企業,固定資產突破了1000萬元,解決就業200余人,回饋社會提供見習崗位40余個。
(五)開展扶貧援助。把零就業高校畢業生家庭作為改善民生的重中之重,逐級落實援助責任,積極實施結對幫扶,確保動態消零。20xx年,根據省、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基層公共(就業)服務平臺建設規劃》有關精神,面向社會公開招聘了25名就業困難家庭的高校畢業生,充實到了區、鎮兩級基層平臺。
(六)多方促進就業。近年來,積極開展公務員、事業編招考工作,先后招錄400余名高校畢業生進入各級機關事業單位。努力響應省、市關于選拔優秀高校畢業生開展三支一扶活動的相關通知精神,結合區情實際,累計提供三支一扶接納崗位95個,一定程度上促進了高校畢業生就業。
二、存在問題
隨著經濟轉型、結構調整的深入推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不容樂觀,還存在以下問題:
(一)崗位供求矛盾仍然存在。我區目前總人口52萬,其中,近30萬人生活在農村。近年來,隨著農村生產方式和技術的革新,一部分農民成為富余勞動力,開始向城鎮轉移;由于農業產能比較低、農村環境比較差,新達到勞動年齡的一部分農村青年不愿意從事農業勞動,開始向城鎮集中;受金融危機影響,通過勞務輸出到外地務工的一部分農民又陸續返鄉;受企業破產改制和產業結構調整等諸多因素影響,企業下崗失業職工增多(近期,僅東風毛巾廠、農機二廠等老企業一次性進入失業程序的人員就達600多人)。加之高校畢業生人數居高不下,甚至有愈來愈多之勢,我區作為一個革命老區、貧困山區,經濟總量較小、基礎薄弱,區內廠礦企業就業崗位挖潛有限,機關事業單位編制有限,新增就業難度較大。
(二)能力結構性矛盾比較明顯。從當前產業轉型趨勢看,傳統的勞動密集型企業比例下降,新上的能源建材、機械制造、生態農業、旅游觀光等項目科技含量和機械化程度較高,體力型勞動者的就業空間越來越小,高校畢業生就業的空間相對來說大大擴展。但是,部分高校畢業生所學專業、實際能力和市場需求嚴重脫節,一些高校畢業生校內所學專業與生產實際根本不對接,純屬花拳繡腿,有些高校畢業生校內學習態度不端正,導致能力不足、眼高手低,知識結構不健全、專業知識不系統、綜合能力不突出,造成高校畢業生就業難和廠礦企業招工難的問題并存,有事沒人干和有人沒事干的現象同時存在。
(三)就業期望與客觀實際沖突嚴重。一部分高校畢業生就業觀念存在偏差,走出校門后,自身期望值偏高,受傳統觀念的影響,在就業方向的選擇上,不愿吃苦受累,追求虛榮面子,一是想到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二是想到大型企業從事管理工作,三是缺乏自主創業意識與能力,不能準確自我定位,不愿放下架子從基層做起,從工人做起,因此喪失了在普通工作崗位上就業、成長的機會。另外,不排除一些私營企業用工制度不合理,在工資福利、社會保險等方面存在問題,讓高校畢業生不能接受。
(四)基層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建設仍需加強。區、鎮(街)兩級人力資源市場的硬件建設和設施配套,由于財政緊張等客觀因素的影響,功能還不是很完善,社區就業平臺沒有實現全覆蓋,制約了統籌城鄉就業工作的開展。由于經濟薄弱、財力有限,不能完全按照政策規定的范圍和標準兌現社會保險補貼、崗位補貼和職業培訓補貼,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相關高校畢業生就業政策的落實。
三、工作建議
影響高校畢業生就業的因素涉及方方面面,全面做好此項工作,需要政府、用人單位、高校畢業生及社會各界共同努力。
(一)大力發展經濟,擴展就業空間。穩步推進區內企業轉型,扎實開展產業結構調整,積極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增加企業對高校畢業生的吸納力;不斷加強鎮域經濟建設,支持各鎮(街)依托特色產業園區,做大做強,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尤其是金融、保險、營銷、餐飲、旅游及生產服務業,為高校畢業生提供適合的就業崗位。
(二)特設公益崗位,提供就業機會。積極挖掘基層、公共服務崗位,繼續加大人才支農、支教、支醫的.力度,選拔優秀高校畢業生充實到農村一線、社區基層和困難邊遠地區工作,完善相關人員的管理制度,提供基本的工作條件和業務支持,加強考核培訓,健全機關事業單位面向基層服務人員定向招考的提升機制,確保高校畢業生愿意到基層公益崗位上去,呆得住、干得好。
(三)完善基層平臺,優化就業服務。完善人才資源市場服務功能,進一步整合優化,建立統一、規范、高效的人力資源市場,加強與周邊區(市)人才市場的通聯互動,實現資源信息共享,提高就業服務效能。積極籌措資金,打造設施設備標準化、人員隊伍專業化、管理服務規范化、工作手段網絡化的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公共(就業)基層服務平臺,建設半小時就業服務圈,加強就業推介和勞動維權,努力為高校畢業生提供優質服務。
(四)加強引導幫扶,推動自主創業。對有創業意愿、創業思路和創業能力的高校畢業生進行創業指導服務,結合ybc工作的深入開展,大力提供政策咨詢、項目指導、技能培訓、小額貸款等一條龍服務,鼓勵高校畢業生投身種植、養殖、農副產品加工、商貿流通、電子科技等各項產業。加強見習基地建設,做好高校畢業生創業的跟蹤服務指導工作,確保高校畢業生能夠成功創業、持續發展、穩步提升。
(五)實施就業援助,促進充分就業。設立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基金,強化對困難高校畢業生的就業援助,把困難高校畢業生及時納入困難人員就業援助范圍,在政策規定的范圍內,積極予以安置。對接收就業困難高校畢業生的各類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和民營企業,提供財政、稅收、金融、社保等方面的優惠政策,以吸納更多高校畢業生就業。
(六)深化教育改革,轉變就業觀念。各大院校要積極探索構建適應經濟發展與社會形勢的實用人才培養模式,完善課程設置,把創業教育引入國民教育體系。當前的高校教育已經從精英教育變成大眾教育,學校和社會要積極引導高校畢業生及其家長轉變就業觀念,理性地認識就業形勢,先就業求生存,后擇業謀發展,要更新觀念,轉換思路,正確定位,樹立積極主動的就業觀念,不等、不靠、不挑揀、不依賴,實現就業的多樣化。
引導和鼓勵高校畢業生面向基層就業情況工作報告 3
近日,重慶市教委發布了《重慶市20xx屆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情況報告》。20xx年,全市共有普通高校畢業生約21.49萬人,截止20xx年8月31日,我市20xx屆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率為89.65%,與20xx屆同比上升0.56%。從總體來看,男生就業率略高于女生0.31%,女生就業絕對人數比男生多1.86余萬人。
21.49萬人畢業就業率為89.65%
《報告》顯示,20xx年,我市有普通高等教育畢業生的高等院校共計65所,其中本科院校25所(含獨立院校6所),高職高專院校38所,科研機構1所,軍院校1所。截止20xx年8月31日,全市共有普通高校畢業生約21.49萬人,比2016屆增加了約0.74萬人,增幅約為3.57%,就業率為89.65%。20xx屆普通高校畢業生中,男生約為9.69萬人,女生約為11.80萬人。
本科畢業生中,工學、管理學畢業人數占比均在20%以上;文學和藝術學占比均在10%以上。畢業研究生中,工學畢業人數占比例最大,為30.95%;法學、管理學和醫學畢業人數占比均在10%以上。我市專科畢業生涵蓋了除公安大類外的其他18個專業大類,其中財經、土建、電子信息和制造大類畢業人數在專科畢業生中占比均在10%以上。
超7成畢業生在各類企業就業
我市畢業生主要在各類企業就業,占已就業畢業生的73.83%,其中有64.27%的畢業生在非國有企業就業。從行業分布來看,主要在建筑、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教育、制造和批發(零售)業等行業就業。我市畢業生主要選擇在西南地區(重慶市、四川省和西部其他省區)就業,占畢業生總數的79.81%,其中有64.90%的畢業生選擇留在重慶就業。
本科:
冶金工程、服裝與服飾設計、地理科學排名就業前三
畢業生中各層次就業情況如何?《報告》顯示,20xx屆本科畢業生約10.66萬人。截至20xx年8月31日,就業率為88.03%,與20xx屆同比上升0.38%。本科畢業生中,男生就業率略高于女生0.29%。女生就業絕對人數比男生多14059人。本科各學科大類中,工學、藝術學、理學、管理學、文學、教育學和經濟學就業率均高于90.00%。
本科畢業生主要就業單位的性質為各類企業,所占比例約為68.72%。從行業分布來看,主要在教育、信息傳輸(軟件與信息技術)服務、制造和建筑業等行業就業。有超過半數的本科生畢業后選擇留在重慶工作,其次是到東部地區就業。
本科畢業人數較多的前5個專業分別是英語、會計學、法學、漢語言文學和土木工程。
就業率95%以上的專業(不含畢業人數200人以內的專業)
1、冶金工程 99.16%
2、服裝與服飾設計 98.66 %
3、地理科學 98.59%
4、數字媒體藝術 97.84%
5、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 97.54%
就業率85%以下的專業(不含畢業人數200人以內的專業)
1、 應用心理學 73.06%
2、法學 79.76%
3、公共事業管理 82.27%
4、臨床醫學 83.32%
5、環境科學 83.52%
6、金融工程 84.91%
專科:
藥品質量檢測技術等4個專業就業率達100%
20xx屆專科畢業生9.28萬人。截至20xx年8月31日,就業率為92.64%,與20xx屆同比上升0.31%。專科畢業生中,女生就業率高于男生約1.45%。我市專科各專業大類畢業生就業率均在92.00%以上,其中,農林牧漁和輕紡食品大類就業率位居前茅,分別為98.26%和98.09%。
專業畢業生中,75.99%的`畢業生在非國有企業就業。從就業行業分布來看,主要在建筑、制造、批發(零售)和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等行業就業。我市專科畢業生絕大多數選擇留在重慶工作,所占比例約為80.31%。
專科畢業人數較多的前5個專業分別是工程造價、建筑工程技術、學前教育、護理和會計電算化。畢業人數200以上,無就業率在85%以下的專業。
就業率95%以上的專業(不含畢業人數200人以內的專業)
1、藥品質量檢測技術 100%
2、計算機通信 100%
3、汽車服務與管理 100%
4、計算機控制技術 100%
5、藥品經營與管理 99.5%
研究生:
控制工程專業就業率達100%
《報告》顯示,20xx屆畢業研究生約1.55萬人。截至20xx年8月31日,就業率為82.91%,與20xx屆同比上升0.54%。畢業研究生中,男生就業率高于女生8.27%,女生就業絕對人數比男生多274人。
研究生各學科大類中,管理學和工學就業情況位居前茅,就業率分別為94.86%和93.75%。畢業研究生中,有51.18%的畢業生選擇在各類企業就業,另有31.84%的畢業生在事業單位就業。從行業分布來看,主要在教育、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衛生(社會)工作和制造業等行業就業。
選擇在西部地區(含重慶市、四川省和西部其他省區)就業的研究生占該層次畢業人數的60.15%,其次是在東部地區就業的研究生占24.7%。畢業研究生人數較多的前5個專業分別是工商管理、會計、公共管理、建筑與土木工程、法律(法學)。
就業率95%以上的專業(不含畢業人數100以內的專業)
1、控制工程 100%
2、工商管理 99.68%
3、公共管理 99.46%
4、信息與通信工程98.65%
5、控制科學與工程 98.59%
6、機械工程98.30%
7、電氣工程 98.00%
8、電子與通信工程 97.19%
9、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96.83%
10、材料科學與工程 96.48%
11、車輛工程 95.83%
12、計算機技術 95.30%
就業率85%以下的專業(不含畢業人數100以內的專業)
1、民商法學 67.28%
2、訴訟法學 70.00%
3、法律(非法學)71.57%
4、經濟法學72.39%
5、新聞與傳播72.52%
6、法律(法學) 76.09%
7、外科學 82.61%
8、英語語言文學 82.93%
9、英語筆譯 84.02%
10、內科學 84.77%
引導和鼓勵高校畢業生面向基層就業情況工作報告 4
隨著社會經濟結構的調整和轉型升級,高校畢業生數量逐年增加,高校應屆畢業生面臨的就業、創業形勢更加嚴峻,就業、創業問題更加突出。今年4月,國務院發布《關于做好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就業創業工作的意見》,指出要鼓勵高校畢業生多渠道就業、創業。
為深入了解衢州市高校應屆畢業生就業創業情況,對就業創業政策的關注度,以及對政府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的意見建議等,國家統計局衢州調查隊對衢州學院、衢州職業技術學院2所高校的就業指導中心和36名應屆畢業生開展了專題調研,其中衢州學院17人,衢州職業技術學院19人;從性別上看,男生20人,女生16人;從學歷上看,本科畢業生10人,高職(專科)畢業生26人;從畢業去向看,已落實就業單位的有31人,為繼續深造做準備5人。他們中過半數沒有關注就業創業幫扶政策,其余關注的政策大多集中在創業貸款和就業社保領域。
一、就業情況
20xx年,衢州學院和衢州職業技術學院分別有應屆畢業生2343人和1991人,截止到5月底,兩校分別就業956人和732人,升學489人和155人,就業率61.7%和44.6%(含升學人員)。從歷史統計數據看,每年8月高校應屆畢業生的就業率最高,截止20xx年8月底,衢州學院就業率為98.0%,衢州職業技術學院為95.8%.調查顯示,高校畢業生就業主要有以下特點:
(一)就業渠道廣泛。被訪的31名已落實就業畢業生中通過各類招聘網站落實就業單位的有8人,通過校園招聘會和老師、校友推薦的各6人,通過家庭或其他社會關系的有4人,通過工作實習和直接向用人單位申請的各3人,通過學校發布的招聘信息的有1人,無人通過高校畢業就業信息網、政府(社會機構)組織的招聘會、報紙(雜志)發布的招聘信息渠道落實就業。可見專業招聘網站、校園招聘會、師友親屬等社會關系仍是畢業生落實就業的主要渠道。
(二)二三線城市更受青睞。31名已就業畢業生就業單位所在地在直轄市的有1個,省會城市的12個,非省會城市和縣級市各8個,鄉鎮和農村只有2個。畢業生更傾向于選擇發展機會較多,競爭壓力更符合自身承受能力的城市就業,壓力較大的一線城市和條件相對落后的鄉鎮農村對畢業生吸引力不大。
(三)非公經濟是吸納就業的主力。31名已就業畢業生去國有企業的有6人,事業單位1人,三資企業3人,其他企業(民營企業)21人。以民營經濟為代表的其他企業依然是就業市場最大的需求者。
(四)所學專業與崗位相關度一般。31名畢業生所學專業與即將從事的工作很相關的有5人,相關的有12人,一般的有6人,不相關的有7人,很不相關的只有1人。過半數被訪畢業生能夠學以致用,但所學專業與工作無關的也有四分之一。
(五)工作滿意度較高。31名畢業生對已落實的工作認為很滿意的有2人,滿意的有12人,一般的有17人,沒有不滿意勉強就業現象,表明自由擇業能夠讓近半數畢業生找到滿意的工作。
(六)受到能力制約影響較大。31名畢業生認為求職中遇到的主要困難是缺乏實踐經驗,同時也有就業能力不足、缺乏求職技巧等問題,選擇崗位信息不足、社會關系欠缺等客觀因素的較少。
二、就業指導服務情況
衢州學院和衢州職業技術學院均在就業指導工作上采取了強化組織保障、制度保障,健全工作機制,強化隊伍建設,加快改革創新,強化就業幫扶等措施。衢州學院表示今年就業形勢嚴峻,在為學生提供就業創業指導和服務上存在人員緊缺困難。衢州職業技術學院認為就業形勢與往年基本相當,但存在專業不對口、就業層次不高問題。學生求職時定位不準,心態不穩,經常變動單位;個別學生缺乏憂患意識,求職時不積極主動。
(一)就業指導與服務成效顯著。36名被訪畢業生均接受過職業生涯規劃指導、簡歷制作與求職面試指導、就業政策宣傳解讀、招聘信息發布、就業形勢分析與判斷、就業心理輔導、創業指導與訓練、就業實習與實踐、校園招聘會、就業困難幫扶、升學(或出國) 指導等就業指導與服務,所有指導服務項目均被過半數畢業生認為有很大或較大幫助。最受認可的是簡歷制作與求職面試指導,認為有很大和較大幫助的各有12人,其次是舉辦校園招聘會,認為有很大幫助的12人,有較大幫助的11人。就業心理輔導項目認可度相對較低,認為有很大幫助的只有7人,說明畢業生就業心理問題和心理幫扶被各方忽視。
(二)就業指導服務仍需加強。36名被訪畢業生認為學校就業指導服務的.不足主要集中在就業信息的收集發布不到位,就業政策宣傳解讀不夠,需要有針對性的就業培訓指導。大部分被訪畢業生不了解國家或地方基層就業項目和就業服務政策,僅有6名被訪者表示有所了解,他們相對認可應征入伍服兵役、對困難家庭畢業生就業援助、鼓勵高校畢業生靈活就業等政策,對三支一扶計劃、畢業生到基層或中西部就業專項政策的認可度最低。
三、創業情況
兩校選擇創業的應屆畢業生都非常少,但大部分被訪畢業生有強烈的創業意愿,沒有馬上選擇創業的主要困難是缺乏資金、人脈和經驗。
(一)創業意愿強烈。被訪畢業生普遍懷有創業理想,同時對自身現有能力有清晰認識,大多選擇先就業提升綜合素質后再開始創業。36名應屆畢業生中有29人表示愿意自己創業,其中26人打算工作幾年后開始創業,畢業后馬上創業的僅2人。從創業形式看,選擇合伙創業的有12人,個體商戶形式的7人,互聯網創業的5人,自己辦公司等其他形式的5人。
(二)創業指導服務欠缺。36名被訪畢業生認為學校創業指導服務主要問題在于對學生創業上的指導不夠,創業孵化基地配套不完善,未能全部發揮作用,創業信息、政策宣傳解讀不到位,希望得到更有針對性的創業指導,完善創業基地相關配套措施。他們中認為大學生創業優惠政策需要在加強資金支持力度上改進的有14人,簡化審批手續的有10人,加強場地支持力度和提供科技創業實習基地的各有8人。
(三)希望政府加強幫扶。衢州學院希望政府在推動高校就業創業工作上加強幫扶力度,關愛基層就業創業工作者;衢州職業技術學院認為應當及時落實相關政策,支持大學生創業項目。被訪畢業生對政府的政策期許主要集中在提供低息貸款的資金幫扶和技術、法律方面的指導等。
四、幾點建議
(一)加大就業、創業幫扶投入。提高高校就業、創業環境建設投入,增加校園招聘活動補助。加大高校就業、創業軟硬件設施建設,提高高校就業、創業師資隊伍素質;積極利用現代化科技平臺,提高學生就業、創業能力。科學設置專業和招生規模,簡化高校專業設置和招生審批制度,讓教育教學與生產實踐緊密結合,貼近市場和社會需求,加大對行業急需但生源不足的專業財政投入,減免人才緊缺專業學費,保證人才緊缺專業生源,優化人才供給。
(二)建立高效的聯動機制。加強校企合作、校校合作、政校合作,優化就業創業環境,實現產教融合。加大政策宣傳力度,及時共享人才供需信息,定期發布本區域行業人才需求情況和行業總體薪資水平,規范行業薪資信息發布披露。完善創業指導服務,加強創業宣傳和引導,簡化畢業生申辦各類創業政策手續,優化畢業生就業歸口管理,為畢業生提供快捷方便的服務。
(三)培養畢業生正確擇業觀,提高就業能力。加大基層環境建設,加強基層工作宣傳,引導畢業生全面認識、科學擇業。建立向基層傾斜的分配機制,提高基層工作補貼,保障基層工作者收入,抓好基層用人單位社保補貼、培訓補貼、稅費減免、畢業生落戶、人事檔案管理等政策宣傳和落實。優化非公有制機構的權益保護機制,轉變傳統擇業偏見。加強對"雙困生"的個性化幫扶,在提供物質幫助的同時,強化就業能力指導,重點解決家庭困難、就業困難學生就業問題。
引導和鼓勵高校畢業生面向基層就業情況工作報告 5
現將本地區引導和鼓勵高校畢業生面向基層就業的工作情況匯報如下:
一、工作開展情況
政策制定與宣傳:制定了一系列優惠政策,包括基層就業補貼、生活津貼、住房優惠等,通過校園宣講、網絡平臺等多種渠道廣泛宣傳,提高政策知曉度。
就業渠道拓展:與基層單位建立合作關系,開發了大量適合高校畢業生的基層崗位,如鄉村教師、社區工作者、基層醫療崗位等。
培訓與指導:為畢業生提供基層工作技能培訓和職業指導,幫助他們更好地適應基層工作環境和要求。
二、取得的成效
就業人數增加: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高校畢業生選擇到基層就業,基層崗位的吸引力不斷提升。
人才結構優化:為基層輸送了大量高素質人才,改善了基層人才結構,促進了基層事業的發展。
社會影響力擴大:形成了良好的社會氛圍,鼓勵更多畢業生投身基層,為基層建設貢獻力量。
三、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措施
部分政策落實不到位:加強政策執行的`監督和檢查,確保各項優惠政策切實落實到畢業生身上。
職業發展通道有待完善:進一步完善基層崗位的晉升機制和職業發展規劃,讓畢業生看到在基層的發展前景。
觀念轉變仍需加強:持續開展宣傳教育活動,引導畢業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增強他們面向基層就業的意愿。
未來,我們將繼續加大工作力度,不斷完善政策和措施,為高校畢業生面向基層就業創造更好的條件,推動基層建設和發展。
【引導和鼓勵高校畢業生面向基層就業情況工作報告】相關文章:
高校畢業生就業情況分析01-26
福建省引導高校畢業生基層就業創業08-10
2015年高校畢業生就業情況08-18
重慶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情況報告07-24
2015年青島高校畢業生就業情況07-29
美國高校專業就業情況分析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