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建設論文
摘要: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的開設已經得到了越來越多的認可,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根據自身特點開設了《事業與人生》課程,通過問題式學習法和實踐導向法的教學方式,取得了較好效果。
關鍵詞: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建設
20XX年,教育部印發《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教學要求》,明確要求高校開設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同年,北京大學學生就業指導服務中心開設了全校性選修課《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20XX年,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開設了選修課《事業與人生》,立足于有專業特色的大學生生涯規劃教育,進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嘗試,取得較好效果。
一、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開設背景
(一)開設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課程具有必要性和緊迫性
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們要想培養能夠與全球優秀青年競爭而立于不敗之地的優秀大學生,就必須清晰地認識到大學生的特點和職業生涯教育工作的價值和意義,從而全力投入,高效產出。生涯規劃教育是讓人通過內省、測定和分析,對自己的興趣、能力、性格和價值觀進行總結,結合時代和組織特點進行權衡優化,為自己的事業和未來發展選擇合理的方向并設計出可行的步驟。可見,在新的時代背景下,生涯規劃教育是培養富有競爭力的青年人才的重要手段。
歐美等發達國家很早就開始重視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并在財政和法律上予以保證,美國前總統尼克松曾宣稱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是“由政府創辦的一種最有前途的教育事業”。更為重要的是,發達國家將其作為系統工程看待,注重在人的不同發展階段開展相應的教育,并將小學、中學和大學的教育有機銜接。在發達國家,小學往往通過開展“職業日”等方式,邀請學生家長到學校介紹和扮演各種職業,培養小學生對職業的感性認識。中學則會進行專業的生涯規劃指導,英國的《雇傭和高等教育》規定學生從高中一年級開始接受職業咨詢顧問的指導,然后根據興趣選擇大學的專業和方向。①美國大學考試中心(ACT) 在考生填報大學志愿之前,還會先讓學生進行興趣測試并據此對專業選擇提出建議。
當前,我國的普通教育還是以應試教育為主,導致與考試無關的職業思想教育和職業能力培養受到一定程度的忽視。③目前,一些中學也進行了有益的嘗試,比如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開設了生涯規劃課程。④但就覆蓋面、深入度等方面來看,我國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較大差距。筆者在與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20XX 級學生的深度輔導訪談中了解到,在高中階段接受過生涯規劃課程教育的學生不到10%,做過正式或非正式自我認知測評的也不到50%,且幾乎都只為高考志愿填報。
由于缺乏系統教育,多數學生的生涯規劃還停留在傳統的理想、信念教育,對生涯規劃不重視、不了解,甚至誤解,導致大學期間問題凸顯。這個問題,只靠學生自己摸索,或者僅通過學校開展的就業指導活動來彌補,無論從廣度還是深度上都不夠。通過開設正式的生涯規劃課程,可以讓學生樹立正確的生涯規劃理念,掌握基本理論和技巧,也必將提升學生對生涯規劃重要性的認識。
(二)以院系為平臺開設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具有特殊優勢
學校在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一是針對專業各異的學生需求,全校性選修課可以做到對學生生涯規劃意識的啟蒙,但卻難以指導他們針對現實做出科學選擇;二是松散的教學關系無法實現持續指導,無法督促學生把積極的想法落實到行動;三是在提供與專業、校友等聯系緊密的資源、信息方面,難以覆蓋周全。
相比較而言,由院系來開設生涯規劃教育課程則具有一定優勢。首先,從師資力量上,《事業與人生》課程教學團隊由接受過專業生涯發展理論和實踐培訓的院系學生工作教師組成,他們對本專業相關的信息、資源掌握最為充分,對學生的關注也會持久長效,能實現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的結合,并利用學院資源邀請一些優秀校友參與;其次,課程教學目標可以更加貼近選課學生本身的個性化需求,從而能為學生提供更專業化的服務。
1. 解釋學生在校面臨的困惑
一般來說,在中小學階段,學生只要學好知識,就會被認為是“好學生”,并在升學時占有優勢。這一階段對學生的評價往往采用單一標準,大家的區別只是因分數不同而引起的高低分層。上了大學之后,如果仍然采用單一標準看待問題,就會面臨很多困惑。當升學不再是大學畢業后的唯一選擇,學生們便開始問自己,讀書讀到什么程度才是頭?畢業后哪一個職業才是自己適合的?如何實現?“只要學好知識就行”這一過去屢試不爽的風向標變得不再可靠,而且不再有人能告訴他們到底還要學些什么就夠了。
大學期間,教學和生活環境的急劇改變帶給大學生普遍困惑,同時學科的不同也會使得各院系學生具備不同的特點,因此,以院系為平臺開設課程有助于聚焦重點。
2. 有助于大學生重建自我發展的評價體系
根據美國學者舒伯的生涯發展理論,15~25 歲是人生職業探索期,大學生正處于這一年齡段。大學期間不再只是學習的延續和知識能力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完成從未成年人到成年人的轉變,從單純學習知識到考慮知識、能力結構與未來職業發展的接軌,從學生向職業人、從子女向持家人的過渡。能否適應大學生活并完成這些轉變,將直接影響到大學階段的學習,乃至未來的事業發展和個人幸福。
是留在本專業還是轉到別的專業?轉往哪兒?這是很多學生入校后遇到的第一個需要自主決策的生涯發展問題。而畢業后學生們面臨的各種職業的性質更是千差萬別,難以取舍。筆者根據深度輔導統計結果,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2010 級本科生110 人中,希望將來從事生物科研或生物產業的占46%,打算轉行的占23%,沒有明確想法的占31%。在近兩年訪談的92 名研究生中,未確定發展方向的達42%,其中完全沒有想法的達13%。很多學生從來沒有科學地關注過自身的特質,對未來的發展感到迷茫,面對各種選擇表現得無所適從。因此,幫助學生重建自我發展評價體系,是幫助學生學會科學決策的先決條件。讓學生自主地量體裁衣般建立起適用于自身發展的評價體系,是課程的重中之重。院系掌握關于學生現狀和發展路徑的第一手數據,能給學生提供積極有效的重要參考。
3. 有助于大學生積極完成學業
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有助于大學生的就業,但又不能簡單地將它看成是就業指導課,這是一門對學生價值觀、責任感和能力素質多方面進行教育和提升的綜合性培養課程。與中小學相比,大學的教學、管理模式有著極大的不同,大學生面臨課程、專業和人生發展方向等一系列的選擇。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的開展能夠幫助大學生理解并正視大學的情況,協助他們做好學業規劃,將有助于他們更好地完成學業,為高校的人才培養服務。
在普通教育階段,由于是以打基礎為主,學校一般比較強調各科目全面發展,升學一般也都是按照考試總分劃定錄取線。于是,好學生們通常會將很大一部分精力集中到“補短板”上,避免原本不擅長的科目拖后腿,而對于擅長的科目則往往滿足于課本要求的內容,不愿意“浪費時間”按照興趣去探索。進入大學之后,是否具有某方面的特長和特點變得更加重要,而且因為學習方向的多元性和知識范圍的開放性,幾乎沒有人能做到多方面齊頭并進應付自如。只有做好職業生涯規劃,在學業上有的放矢,才能在精力分配上有所側重,使自身各方面素質的培養與事業發展需求協調一致。
二、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教學進程組織和教學方法
(一)課程教學進程組織
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教學內容主要分為建立生涯與職業意識、職業發展規劃、提高就業能力、求職過程指導、職業適應與發展、創業教育等6 個部分。由于學分和學時的限制,我們根據學院實際情況,開設了2 學分的《事業與人生》課程,安排了32 課時的教學和實踐。課程采取理論講授、名家講堂和社會實踐相結合的形式,力求做到將能力培養融入到課程的每一個環節,使學生掌握基本的生涯規劃知識和技能,在培養初步職業意識的同時,增強自我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同時,根據課程的目標進行了詳略不同的安排。理論部分僅講授經典易學的理論,重在啟蒙,有興趣的學生通過課后自學的方式深入。對普通學生而言,經典理論的提示也足以引發他們思考,指導他們實踐規劃。
在名家講堂模塊中,課程邀請不同領域、不同經歷的代表人物與學生見面,講述他們的成長經歷、思想觀點或自身的感悟,并回答學生在學術或生活、思想等方面的問題,幫助他們更好地選擇未來的專業與人生道路。
社會實踐部分則指導學生用自己的眼光去進行社會觀察,謀定而后動。生涯規劃的意義就在于把規劃轉化為行動力,從而讓生涯得到積極發展,所以在課堂上安排了大量的討論,把一個接一個的問題拋給學生,使其充滿興趣和好奇。課程還特設了大量的實踐課,保障學生可以親手去實踐自己的設想,讓學生分組走進社會去尋找一個個活生生的例子,去勇敢地嘗試自己有意向的方向,并發展協調好各種職業素養和能力。學生在實踐之后,又返回課堂,和同學們分享,討論并分析總結,為自己的長遠發展提供決策依據和熱身訓練。
(二)課程教學方法
在課程中,我們注重采用問題式學習法和實踐導向法,取得了較好效果。問題式學習法是將學習置于復雜的、有意義的問題情境中,通過讓學習者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共同解決復雜的、實際的或真實性的問題,來學習隱含于問題背后的科學知識,以促進他們解決問題、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能力的發展。⑤實踐導向法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老師的角色由編導者變成活動的引導者、輔導員和主持人。⑥通過一些環節的合理設計,學生在有限的課時中培養了團隊精神、小組討論技巧、隨機應變能力、交往能力、答辯技巧和守時意識等。主要活動有:
1. 建立團隊
根據興趣島游戲將全班分成幾個小組,并設計自我介紹和快速民主選出組長環節。此后的課堂活動均以小組為單位來組織,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
2. 無領導小組討論
為讓學生感受到有無領導的差別,在某次討論環節要求所有組長輪轉到下一組擔任觀察員。
3. 情景模擬
安排一名教師扮演團隊負責人,某個小組的學生扮演團隊成員,進行現場表演。
4. 意外事件
在“備戰備荒”游戲中,突然宣布因為意外事件而改變規則,檢驗和培養學生隨機應變的能力。
5. 生涯人物訪談
每個小組自行查找資料,確定并聯系好訪談人物。在正式訪談之前要求提交訪談提綱,由教師進行適當指導。
6. 現場答辯
分小組進行生涯人物訪談的現場答辯時,將會場組織工作交給學生。開場時老師介紹答辯規則和注意事項,此后只作為旁觀者傾聽。答辯會取得圓滿成功,學生表現個個精彩,且沒有超時。
7. 撰寫生涯規劃書
根據所學知識,撰寫個人職業生涯規劃書,讓學生全面梳理課程上學到的知識和技能,同時促進學生思考自己的發展。
三、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教學的效果與意義
《事業與人生》課程從職業生涯規劃理論出發,認真剖析每個獨特的個體,提供具有重要參考價值的他人經驗、社會觀點,引導學生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做出正確的選擇,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學生修課之后開始具備正確職業意識,在做出選擇和判斷時,會通過職業興趣、性格、價值觀和能力等維度來剖析自我,通過探索外部世界的方式分析,并利用適當的工具幫助決策,做到對自己負責,并進而實現對社會負責。學生在社會實踐的環節中,學會團隊合作,并至少深入地了解一個自己感興趣的職業,對社會和職場做出基于自身考慮的分析,自我管理能力也得到了鍛煉。學生的團隊合作和獨立決策等核心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和社會責任感的提升,有助于他們求職,更有助于他們實現事業的成功和人生的幸福。曾有一名學生很想學醫學,但因為父母反對一直猶豫不決,為此很苦惱,通過課程學習和探索,最終下定決心轉專業,并利用課堂所學知識成功取得父母的支持,最終如愿以償。
此外,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在課程中也力求將多種能力培養融入課程。一般來說,人的能力分為三種:專業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和可遷移能力。專業能力主要來自日常的課程學習,而對自我管理能力和可遷移能力,幾乎沒有課程特別設計,但正是這兩種能力往往影響甚至決定了學生事業發展的走向。在職業生涯指導課程中后兩種能力的訓練成了必不可少的內容,被融入到每堂課中。在北京大學教務部組織的課程評估中,本課程取得了總平均93.6 的好成績,有學生留言說,課程“聯系實際,給我們很大的收獲”、既能“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又能鍛煉團隊合作意識”。
開設正式的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是幾場生涯規劃報告和講座無法取代的。而根據學生個性化的需求和專業的差異,采用院系開課、小班教學模式的生涯規劃課程是最有成效的形式。當大學生們對自身思考得比較清楚,有困惑知道如何排解時,必將會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專業學習和科研之中。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建設論文】相關文章: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論文07-19
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論文09-16
關于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論文09-04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發展論文10-27
貧困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論文06-26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論文參考06-18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指導論文10-29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考試論文08-26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論文怎么寫10-23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方面的論文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