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國研究顯示近半數大學生畢業后的計劃是創業
出國 2013年09月13日 12時訊 根據加國滿地可銀行(Bank of Montreal)委託Pollara行銷研究及情報協會(Pollara Marketing Research and Intelligence Association)進行有關大學生就業前景及創業志向的研究顯示,在602名受訪大學生中,有46%的學生表示在畢業后計畫創業。
滿地可銀行指出,有些學生認為創業將是他們的主要收入來源,而有些學生將創業列為次要收入來源。
另一方面,問卷結果也顯示僅有29%的學生,有自信在畢業后能夠學以致用,在所學相關行業就職。
在性別區分之下,53%的男性有興趣創業,多于女性的40%。同時,有自信找到與所學相關職業方面,男性比例仍高于女性,分別是38%及22%。
滿地可銀行商業管理的資深副理Steve Murphy指出,研究的結果雖發現有些學生仍然不確定是否會在所學相關職場就業,但這也代表他們反而會考慮如研究所或創業等其他選項。Murphy樂見加國大學生和近來畢業的學生擁有企圖心及創新力,愿意對加國經濟有所貢獻。
以區域來看,卑詩省的受訪學生計畫要創業的比例最高,高達50%,接下來則是曼尼托巴省(Manitoba)與沙士卡其彎省(Saskatchewan)49%,安省47%,魁省46%,大西洋沿岸4省為42%,亞伯達省則是41%。
依加拿大統計局的數據顯示,加拿大每年有接近13萬的小型企業創立,而這些企業的成立正是提高就業機會的關鍵,目前有40%的加拿大人在少于100名員工的公司就職。
本文章來源于臺灣教育部,請我們一起了解下臺灣教育的一些情況吧。
臺灣與祖國大陸一樣,有著濃厚的重視興學辦教的傳統。鄭成功收復臺灣后,就在臺灣開始興辦教育事業。17世紀中葉,在孔廟設立“太學”,陳永華為“學院”,也是“太學”的`主持人,可以說是臺灣最早由中國人自己建立的學校。陳永華不僅自己鼓勵鄉社辦小學,還重視高山族的教育,鼓勵高山族送子弟入學。清政府治理臺灣后,更重視臺灣的教育事業,在臺灣逐步建立府學、縣學和社學,歷任巡臺長官都兼任臺灣的學政(教育長官)。福建巡撫沈葆楨入臺主持防務后,為發展東部少數民族地區的文化教育,指示舉辦“番學”,從此高山族的教育得到了重要發展。臺灣逐漸建立起包括“太學”、府學、州學與“番學”在內的初步
加國研究顯示近半數大學生畢業后計劃創業
教育體系。當時的“太學”,相當于今天的高等教育;府設府學,州設州學,可以說是一種中等教育;鄉社設社學,即鄉塾,為初等教育;“番學”為少數民族教育。同時臺灣也開始實行科舉制度。
臺灣建省后,第一任巡撫劉銘傳推行革新,在教育上先后設立了“西學堂”、電報學堂等學校,已具備現代學校的雛形。如西學堂有較完備的設施,課程不再限于儒家經典,還設有外語、歷史、地理、測繪、算學、理化等。這些措施,為臺灣現代教育的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礎。
臺灣教育的起源
1630年代,跟隨荷蘭東印度公司來臺的傳教士干治士(出國)利用羅馬拼音將臺灣新港附近的平埔族語言文字化,并利用該文字開堂教授圣經。該文字因為 東印度公司傳授于平埔族新港社,所以稱為新港文或新港文字。
1636年,荷蘭傳教士羅伯圖斯·尤鈕斯(RobertusJunius)更開始在新港社創立學校招收平埔族學童,教授新港文、圣經與羅馬文字。后來,南部平埔族大社中,通通都有類似由傳教士設立的教育機構。這些學校,就是臺灣教育的啟蒙。
【加國研究顯示近半數大學生畢業后的計劃是創業】相關文章:
畢業后自主創業論文09-27
大學生創業計劃項目10-12
天津助大學生創業的計劃11-22
80后的淘寶創業故事08-14
大學畢業后是先讀研還是先就業08-18
儲蓄是創業之本能創業09-11
有關大學生創業的計劃書10-05
90后創業項目07-08
科學制定大學生創業引領計劃促創業的新聞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