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寧夏青銅峽市職業培訓促進就業工作情況的調研報告
為進一步掌握城鄉勞動力在轉移就業中的動態情況、了解他們的就業狀況、轉移就業培訓的實際效果,便于在今后的工作中,有針對性的加以改進和提高,真正發揮職業培訓促進就業的基礎性作用。最近,我中心深入部分鎮、社區、企業、園區、葡萄種植基地、移民村、培訓學校,就職業培訓促進就業工作開展了專題調研。現將調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調研基本情況
我們利用2天時間,先后有針對性的走訪了4個鎮( 青鎮、陳袁灘鎮、葉盛鎮、裕民街道辦);2家工業企業(青銅峽金昱元化工公司、杭蕭軸承制造公司);2家創業企業(新大眾農機制造公司、興豆源豆制品公司);3家餐飲服務企業(青銅峽賓館、龍海賓館、騎龍火鍋店);2家葡萄酒基地(璽天龍葡萄基地、御馬葡萄基地);2個移民村(同興村、同進村);1個社區(南苑社區);1個培訓學校(鑫源職業技能培訓學校)。通過實地調查,詳細了解了具體情況。
(一)勞動力的人員構成狀況:經調查,目前勞動力主要有6類人群構成 ,即:企業下崗職工、城鎮失業人員、復員退役軍人、應屆、往屆未升學初、高中畢業生、畢業未就業的大中專、本科專業的學生、失地農民、殘疾人。
(二)文化結構狀況:經調查后預測,在城鄉勞動力中,小學文化程度以下的占15左右%,初中文化程度占55%左右, 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占25%左右。以上數字說明,我市城鄉勞動力中,高中以下較低文化程度占絕大多數,勞動力整體文化素質偏低。
(三)技能培訓狀況 :隨著產業結構調整的不斷深入,各行各業勞動力技術技能和知識更新的需求在不斷增加,勞動力通過正規培訓和其他培訓的數量在逐年增加,但是與勞動力總量比,仍然只占很小的比例,并且培訓層次較低。據不完全統計,近年來,全市接受職業技能培訓、崗位技能提升培訓、創業能力培訓的城鄉各類勞動力約占全市總勞動力的75%左右。人社部門專業培訓占城鄉勞動力培訓總人數的65%左右,農業口各部門、扶貧辦、婦聯、工會、團委等相關部門通過以會代訓、現場會、科技三下鄉等形式普及農業科普知識約占農村勞動力總數的35%左右。培訓專業涉及中式烹飪、計算機操作、手工制作、家政服務、餐飲服務、汽車維修、果樹工、家蓄飼養、電焊工、木工、瓦工、鋼筋工、抹灰工、育嬰員等專業。以上數字說明,我市城鄉勞動力技能培訓工作逐年在提升,參與培訓人員的積極性也在提高,持證上崗的意識在增強。
(四)勞動力就業狀況:從就業方式和行業來看,一是自己到用工單位聯系參加應聘的人員。一般年齡在18至25歲之間的應屆、往屆未升學的初、高中畢業生較多,其次是一些年齡在30至40歲就業困難人員(文化低,無技能),主要從事餐飲、KTV、酒吧等娛樂場所的服務工作;二是被征地的失地農民,通過應聘進入園區企業工作的人員。一般年齡在25至40歲以下,具有初高中文化,都集中在我市嘉寶園區的企業打工,主要從事清真食品加工、機械制造、軸承加工、太陽能產品制作、包裝箱制作、糧油加工、物流配送等企業;三是通過勞務中介、輸出等方式組織外出打工人員。一般年齡在30至60歲之間,初中文化及以下的人員,多從事環衛、綠化、保安、保潔、建筑、公益性崗位等行業;四是自謀職業、自主創業人員。一般年齡在25至45歲有創業項目、創業資金、創業能力的自主創業人員,他們(她們)從事商品批發零售、家電維修、餐飲服務、家俬建材、廣告制作、家政服務、服裝零售、交通運輸、教育培訓等個體經營項目;還有一些農村青壯年勞動力搞起了農家樂、家蓄飼養、蔬菜種植等致富項目;五是一些啃老簇。無就業愿望,依靠房屋出租、季節打短工作為生活來源人員。從上述情況看,18至25歲之間人員,就業率達到15%;25至45歲之間人員,就業率達到60%;45至55歲之間,就業率達到20%;55至60歲人員,就業率達到5%。
(五)勞動力就業分析。從調查情況來看,城鄉勞動力就業主要呈現以下三個特點:一是就業渠道多元化。隨著城鎮化建設步伐的加快,失業、失地人員的增加,企業用工需求擴大,據預測,約36%有知識、有技術的年輕人走向企業,絕大多數城鄉勞動力從業于二、三產業,其中,約有13%的人員從事批發零售業務,約14%的人員從事居民家庭服務行業和其他服務行業,約 8%的人員從事建筑業,約17%的人員從事交通運輸業,約12%的人員從事住宿和餐飲服務業,從業趨勢朝多元化發展。二是就業人員素質參差不齊。尤其在二、三產業的從業人員,大中專以上文化程度的約占 10 %,高中文化程度的約占 22%,初中文化程度的約占 43%,小學文化程度的約12%,文盲半文盲約占13%,呈現從業人員素質偏低,以初中文化程度為主的文化素質格局。三是就地就近就業。其中從事二、三產業人員大部分集中在本市區域,在本市就業人員占總人數的 80%,體現了就業區域以本市為主的特點。
(六)求職人員的培訓意愿就業愿望及企業培訓用工需求。調查顯示,就業人員中大部分是年齡偏高、文化程度偏低、勞動技能單一的城鎮下崗失業人員、就業困難群體和農村失地農民,還有一部分未升學的應屆初、高中畢業生及少數復轉軍人。通過深入部分鎮、社區及移民村開展實地調查,城鎮求職人員的培訓意愿分別是中式烹飪、工藝美術、家政服務、餐飲服務、商品營業員、商務禮儀、計算機操作等技術專業培訓;農村失地農民需要參加中式烹飪、裝載機駕駛、電氣焊、電工、瓦工、果樹工等技術專業培訓;城鄉其他求職人員對就業崗位的需求分別是司機、保安、公崗、餐飲服務、電氣焊工、家電修理工、家政服務、美容美發、電腦維修、計算機操作員、普工等就業崗位。通過對寧夏金昱元化工有限公司、嘉寶工業園區新大眾農機制造有限公司、寧夏杭蕭軸承制造有限公司、寧夏菲斯特軸承制造有限公司、青銅峽市興豆緣清真豆制品有限公司、青銅峽賓館、騎龍火鍋店、寧夏御馬國際葡萄酒公司、裕皇葡萄酒基地等部分企業進行了企業用工情況的走訪調查,無論是民營企業,還是合資企業,乃至一般企業,都存在一定程度的“招工難”問題。一是企業在普工招錄方面,最看重的是年齡優勢。近年來青銅峽市加快了城市建設步伐,一些城中村、城邊村因為國家征用耕地而出現了一定數量的失地農民,其中不乏青壯年,但這一部分勞動力,大多因手中有土地補償款,寧可賦閑在家,也不愿從事有一定勞動強度的工作。大中專畢業生完全也可勝任這類工作,但大多因為普工工資較低,勞動強度較大,兼之自負具有一定的學歷,所以大中專畢業生也多不情愿從事普工職業。二是在一些有一定技能專業需求的用工方面,一定數量的大中專畢業生看似勞動技能并不低,但是由于所學專業不對口,很難滿足企業用工需求。三是一些大中專畢業生被招錄到企業后,因為需要一個培訓、培養期,而在這一期間,工資待遇較低,部分大中專畢業生不愿等待,大多干上一兩個月就另擇它業。另外部分大中專畢業生到企業就職,并沒有從一而終的想法,大多都是抱有邊做邊看的心理,不愿和用工企業簽訂勞動合同,以方便自己隨時離崗。同時,不愿企業為其辦理各類社會保險,并要求將單位繳納的社會保險金直接計入個人工資中。四是我市下崗職工年齡偏大,并且大多在勞動技能方面很難適應這些企業的要求,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企業“招工難”的問題。五是部分企業在工資、福利待遇方面偏低,致使許多求職人員不愿進入該企業從業。同時也無法穩定現有的從業人員,導致這些企業就業人員流動性大,造成用工企業今天招工明天走人的現象時有發生。六是部分企業工資待遇看似較高,但工作時間、勞動強度又比較大,一些用工企業的做法甚至違反了《勞動法》的規定,所以也很難招到員工。
二、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通過深入城鄉基層開展調查,職業培訓促進就業工作仍然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就業意識和擇業觀念陳舊,與市場需求不相適應。 分析其原因是一部分失業人員怕冒風險、怕吃苦受累,怕上當受騙等保守思想嚴重,就業觀念狹隘,同時受年齡、文化程度、勞動技能等方面的限制,缺乏通過參加技能培訓實現自主創業和自謀職業的信心和勇氣。一部分失地農民自持手中有土地賠償款,安于現狀。部分民營企業雖有需求,但多為技術性工種,多數人員卻是眼高手低,既缺乏技術特長,又無工作經驗,但對自身有過高的期望,都想到條件優越體面的單位工作,認為這才是就業,對參加技能培訓抱消極態度。
(二)技能培訓方式簡單,培訓層次低,專業設置不能滿足需求。其原因是城鄉勞動者中既有 30 歲以下的年輕人, 也有“4045”人員,他們在文化基礎、技能水平、接受能力方面存在很大的差異,就業培訓采取單一、簡單的培訓方式及標準,顯然不能滿足就業崗位的要求,人員組織難度較大,由于種種原因,參訓人員不能按課程設置全程上完課。另外培訓工作僅注重勞動技能的培訓,滿足失業人員的吃飯問題,忽視了對失業人員進行職業道德和就業觀念的教育。
(三)培訓意識不強,培訓效果差。近年來,自治區先后出臺了許多優惠政策,為城鄉勞動力免費進行職業技能培訓,讓他們學到一技之長,考取相應的資格證書,達到持證上崗、實現就業、增加收入、改善生活。但從培訓督查情況來看培訓效果較差,主要原因:一是參培學員意識較差,培訓學校沒有好的辦法來約束管理學員,導致參學率不高。二是培訓學員自由散漫,不守紀律,不服管理,有興趣就學,沒有興趣就拍屁股走人,對國家實施的免費培訓機會不珍惜,自己不花錢,沒有壓力,沒有負擔,提不起精神,抱有看熱鬧混日子的思想。三是職業資格證書沒有“含金量”。在農民工實際工作中起不到多大作用,有證無證一樣干活,一樣拿錢。
(四)創業培訓總量較少,電子商務培訓滯后。受資金限制,目前我市創業培訓的年培訓量在350人以下,且IYB高端培訓,難以大規模開展。電子商務培訓區廳沒有明確補助標準,地方財政無資金支持,受資金、場地的限制培訓工作難以開展。
三、對策建議
針對職業培訓促進就業工作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結合實際情況,提出以下工作措施和建議。
(一)加強創業就業意識教育,創新就業培訓模式。圍繞“以培訓促就業、以創業促發展”的目標,開展創業就業意識培訓。以市職教中心、各民辦培訓機構為依托,以失地農民、高校畢業生、城鎮就業困難群體為重點,廣泛開展創業就業意識培訓,力爭做到參與創業就業意識培訓面廣,受眾人數多。組織有創業愿望的失地農民、高校畢業生、就業困難人員參加創業就業專題講座,邀請有資質的創業培訓老師、專家教授、有創業實踐經驗的創業成功人士授課。通過開展創業意識培訓,使廣大受教育者充分認識創業就業、全民創業的重要意義,激發全民創業的激情和活力。積極鼓勵全市城鄉居民把自主創業作為實現人生價值的重要途徑。通過大力宣傳創業先進典型和動人事跡,扎實推進以下崗失業人員自強創業、返鄉農民工回歸創業、婦女群體巾幗創業、高校畢業生圓夢創業為主體的“四類”群體創業,積極樹培各類創業典型,發揮示范引領和帶動作用。
(二)緊密結合經濟特色,突出重點崗位開展職業技能培訓。重點依托全市商旅服務的經濟特色和崗位特點,圍繞文化旅游、葡萄種植、餐飲服務等急需崗位,合理安排培訓內容開展就業培訓,為商貿經濟發展提供人力支持。培訓工作要分層次有序推進,通過技能培訓、創業培訓,著力提高培訓的針對性、實效性、便捷性,不僅注重勞動技能培訓,同時積極注重開展職業道德和就業觀念的培訓。要采取多元化的培訓方式,一是實行聯合訂單培訓。把技能培訓與市場有效對接,聯合本地企業大力開展訂單培訓,培訓后的失地農民直接到企業就業,成為有一技之長的產業工人。二是實行聯動培訓。實行城鄉聯動、校企聯動,依托各類培訓資源,因地制宜的開展培訓,實行“量身”培訓。
(三)以園區重點企業重點項目為抓手,搭建勞務對接平臺。市就業服務機構強化與嘉寶工業園區、新材料基地的協調配合,加強工業園區重點企業重點項目與求職人員的勞務對接服務工作。就業部門一方面深入轄區工業園區重點企業重點項目單位開展用工調查,摸清用人單位的基本情況和用工需求,另一方面對已進行失業登記的大中專院校畢業生和城鄉勞動力的基本情況和就業愿望進行調查摸底,掌握他們的就業需求和工作意愿,為工業園區用工企業與求職者就業對接牽線搭橋。其次是按照轄區企業單位的培訓愿望和用工需求,組織企業新增員工開展崗前培訓和崗位技能提升培訓。
(四)建議政府加大對創業培訓、城鄉勞動力職業技能培訓資金的投入力度,將培訓補貼資金納入青銅峽市每年的財政預算。加大舉辦SYB培訓班力度,適度擴大IYB培訓,增加電子商務專業的培訓,帶動更多的人實現創業就業。通過建立專家指導隊伍對成功創業的人員給予跟蹤服務,逐步解決創業者在創業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困難和問題。
【寧夏青銅峽市職業培訓促進就業工作情況的調研報告】相關文章:
縣婦女創業就業工作情況調研報告范文10-11
促進留守婦女就業創業調研匯報材料08-28
寧夏就業促進計劃已使1.7萬名大學生就業10-14
家庭服務業促進就業情況的調研材料08-18
婦女就業情況調研報告08-09
婦女就業情況調研報告06-24
農村青年就業情況調研報告01-28
畢業生就業工作情況報告10-22
農民就業問題調研報告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