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大學生就業現狀的思考
大學生就業應該從自身的去出發,應該腳踏實地的去做,而不是一些眼高手低的追求高工資,高待遇的職務。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大學生就業現狀的思考,歡迎閱讀。
一、大學生就業現狀
目前,我國正處在經濟轉軌的關鍵階段,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形勢十分嚴峻,用工市場已經出現了“僧多粥少”的尷尬局面,大量畢業生“漂浮”于社會。廣東省副省長宋海指出,當前我省高校畢業生就業壓力較大,2007年我省普通高校畢業生將超過27萬人,比2006年增加6萬人,增幅達28%,加上外省院校來粵就業的畢業生,以及前兩年未落實就業崗位的省內外高校畢業生,預計2007年在我省求職擇業的畢業生可能超過40萬人。根據人事部進行的有關統計,近幾年大學畢業生的需求量不斷下降;而根據教育部的數據,近幾年大學畢業生人數卻不斷上升。由此可見,當前大學畢業生“就業難”已是不爭的事實。一般說來,大學生“就業難、易”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就業率的高低和就業滿意度的高低。
高校畢業生是人才市場上非常重要的人力資源,近年,隨著高校大規模的擴招,在校大學生人數急劇上升,畢業生人數也逐年增加,隨之而來的就是畢業生就業問題。有一句話可以很生動的形容現在大學生的現狀和就業形式:“本科滿街走,碩士多如狗,只有博士可以抖一抖。這就是中國特色的就業行情。”說起來可笑,現在為就業發愁的大學生,從小接受的教育是“世界是你們的……”“要有歷史的使命感……為21世紀中國四化建設貢獻力量”。N年寒窗下來,才發現自己不但不是什么國家棟梁,而是連參與建設的機會都幾乎沒有了。曾經的天之驕子,你被誰拋棄。大學生已被用人單位拋棄!用人單位困惑:大學生在寫字樓干事不如中專生,在工廠干事不如技術工人。他們能干什么?大學生也困惑:居然被招過來搞跑腿打雜,收入也壓得低低的(尤其應屆生)。
二、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
現在的大學生就業難,首先是由于近年來的大學生擴招,使得市場上的大學生就業供過于求,大學生的就業形式也就日益嚴峻了,而究其原因,大學生自身也存在著很多的問題:
1、考證存在盲目性:
2、先就業后擇業漸流行:
3、對企業不夠了解:
4、對薪酬的期望更加現實:
5、職業規劃意識不夠強:
6、大學生自主創業的現狀:
三、大學生就業存在的主要問題
1、就業心理準備不足
(1).自我角色轉換不夠及時
對于80%的學生來說,大學階段過的是一種單純而有保障的生活,學習、生活、交際都較有規律,這樣的生活與現實社會自然存在一定的距離。在大學生活結束之際,踏上崗位之前。最重要的就是能夠迅速完成自我角色轉換,做好就業心理準備。就是要擺正自己的位置,客觀、冷靜地進入求職狀態,認識社會,了解社會,以自身的實力,積極主動地去適應社會需要.
(2).自我認識,自我了解不夠準確
個性是個體統一的心理面貌,是指人的心理活動中那些穩定的,具有個人特色的心理特征與心理傾向組合成的有層次的動力整體結構。它以個體穩定的行為模式與態度體系表現出來。能力、特長應包括教育培訓的程度,因為教育和培訓可以轉化為能力、特長。能力是求職擇業以及事業成功的重要保證。
2、擇業過程中的心理素質參差不齊
(1).敢于競爭,善于競爭。
(2).正確對待挫折
人們在求職擇業中遇到挫折是正常的,切不可因此而自卑。一個心理健康的人對人生總保持著自信心,如喪失了自信心,就失去了開拓新生活的勇氣。順境中有自信心不足為奇。逆境中更需要自信心的支持。
四、大學生就業政策
1、高校畢業生依然面臨結構性就業難題
各專業畢業生就業水平雖然會不平衡,冷熱不均,但是社會對不同專業的需求量會有所變動。如果能夠放低期望值,愿意到西部、到基層去工作,應該說無論是熱門專業的學生,還是冷門專業的學生,都可以找到工作。
2、招聘單位將更加理性化
大部分用人單位一改印象中非名牌、高學歷畢業生不用的狀況,現在更重視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專業素質的培養。
3、民營企業將成為就業機會的最大提供者
一些名企仍將為大學畢業生提供相當數量的工作崗位。
4、就業空間將就一步擴大
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就業可能。
5、人才市場趨向在轉變
據調查顯示,人才市場未來長期的趨向是,有新知識,高技能的良好品質的人才有機會,而非大學生身份,這就要求我們大學畢業生,必須在畢業后,繼續學習各種知識,不斷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
五、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對策思考
如前所述,我們學院畢業生近三年的就業率雖高,但仍面臨著“就業難”問題。要有效解決此一現實問題,筆者認為,當務之急是要大力提高大學生的就業競爭力、端正就業意愿和提高供求匹配的效率。
1.大力提高大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構成大學生就業競爭力可分為就業能力和創業能力,其要素主要包括知識結構、心理素質、交流表達能力、與人合作能力、自我學習能力、問題解決能力、追蹤和掌握新技術的能力。其中,知識結構是基礎。只有不斷優化知識結構,求職者才會顯得“有內涵”。而心理素質是否過硬,已越來越成為“雙向選擇”成與敗的關鍵。交流表達能力、與人合作能力、自我學習能力、問題解決能力、追蹤和掌握新技術的能力則是能否持續工作和取得工作成功的關鍵。
2.進一步端正當前大學畢業生的求職意愿。
這些事例和數字進一步向我們說明了一個簡單的事實:當前年輕人的求職意愿明顯偏離社會用人需求。這也可以說是當前大學生“就業難”的一個重要原因。因此,教育青年大學生樹立職業平等觀、幫助年輕人樹立正確的求職觀已成為當前高校就業工作的迫切需要。
就業問題是社會問題,它直接關系到國家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的穩定,是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晴雨表”。在我國耕者有其田,勞者有其工,則更是歷史上各朝各代的人一直在追求的一種社會理想。大學生群體中的就業困難群體在學校的學習過程中沒有遇到困難,但在參與就業時困難卻很突出,這種現象無論是對用人單位,還是對學生本人都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分析大學生就業困難群體的構成狀況,解決其面臨的現實問題,尋求針對這一弱勢群體的扶助對策是一項當務之急的任務。
六、就業困難群體是大學生群體中的客觀存在
大學生就業困難群體泛指由于家庭、經濟背景、個人的主觀因素、生活經歷、社會關系、心理品質的完善程度、身體條件、所學專業及在某些方面有欠缺的,不能被用人單位接納認可的群體。
根據調查顯示這部分學生占北京聯合大學師范學院畢業生的26%,并有逐年上升的趨勢。就業困難群體是開展就業指導的重點和難點,為學生解決就業問題,使他們順利走入社會,是幫助學生成長成才的重要內容。
1.困難群體的種類
(1)綜合困難群體。一部分學生由于交往能力較差,思維能力有限,無法主動表達出自己的意愿,也不能獲取對方的用人信息,不懂得主動向用人單位推銷自己;還有一些學生職業道德和行為習慣較差,缺乏責任感,缺乏堅強的意志品格,缺乏吃苦精神,給自身就業增加了難度。
(2)由于身體條件形成的困難群體。一些學生雖然專業水平不差,但對于有些比較看重外表形象的單位,則顯不出自身的優勢,工作條件較艱苦的崗位則根本不收女生,造成了許多理工科女生就業難的現象。
(3)定位不準形成的困難群體。有的學生在擇業過程中,對自身的專業水平和個人能力評價不實事求是,沒有認清自身的優勢和劣勢,擇業目標與現實之間存在著較大的反差,導致錯失很多工作機會;還有的學生在求職過程中出現自卑、依賴、盲從的交織心理過程,沒有明確的目標,人云亦云,患得患失,最終導致就業失敗。
上述三種就業困難群體是就業指導過程中碰到的主要困難類型,歸納起來就是就業困難、有業不就和有業難就。每一名學生,只要他保持良好的道德品質,正常參加大學學習,每天認真學習,探求知識,那么就應該受到尊重和寬容,受到必要的指導。因此,有針對性地開展就業指導,才是對待困難群體的態度。
2.困難群體的特點
(1)不能及時就業。這是這個群體的標志,也是這個群體的特征。受就業困難的影響,該群體的學生在學習和生活方面較脆弱,經不起挫折或打擊。他們的注意力就是其自身的就業問題,就業問題順利解決,則標志著其擺脫了就業困難。
(2)社會活動參與減少。就業困難的學生對學校及社交生活參與相對較少,除非與就業有關,其精力和心理對上述活動有一定的排斥,造成社會需要、學校生活對其的政治影響和文化交流減少。
(3)心理上比較敏感。大學生就業困難群體在就業上的困難和社會生活中的相對弱勢,使他們的心理壓力高于有就業意向的大學生群體,相對失落,茫然、不滿、焦慮甚至仇恨的心理伴隨著學生,對生活和社會缺乏應有的熱情。
(4)難以得到實惠。在我國經濟高速、健康、持續的發展中,各行業的從業者的收入都得到了相應的改善,他們的收入水平不斷提升,如不參與到各類工作中,則難以體驗到經濟發展帶來的實惠,影響其對社會改革、經濟發展的信心。
3.困難群體的思想狀況
困難群體在思想上擁護黨的領導。根據《北京聯合大學思想和行為特點調查》,83%的學生對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抱有信心,對改革開放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表示滿意,能克服困難去追求理想,顯示了學生們追求理想的執著與堅定,同時對中國政府的執政能力充滿信心。他們贊成國家的就業政策,即“市場導向,政府調控,學校推薦、學校和用人單位雙向選擇”。83.36%的大學生對學校的教學工作總體評價比較滿意。依賴和埋怨不能解決問題,要在就業競爭中獲得更多的機會,最好的方法是在競爭中總結經驗,提高自身素質,適應社會對人才的需要。
但仍有部分學生對國家有關的就業政策和措施不了解,對學校給提供的就業信息不滿意,對找到工作崗位的信心不足,對人對事冷漠。"
七、積極應對,幫助大學生困難群體就業
多年來,廣大教育工作者在解決就業困難群體就業方面不斷探索,解決了許多實際問題,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1.發揮班主任、輔導員的作用
輔導員與學生接觸機會多,時間長,具有相對的穩定性,通過介紹就業形勢、社會需求及就業政策,為學生提供高效優質的就業指導和信息服務,幫助學生擺脫心理壓力,達到就業的目的。對就業困難群體而言,可將就業指導貫穿整個大學四年,并在不同的階段開展不同的社會實踐,以輔助學生職業意識和就業競爭力的培養。在一年級培養自我認知能力;二年級培養職業素質,塑造和完善自我,提高綜合素質;三年級鍛煉實踐能力,提高責任感、自信心和受挫能力;四年級面對就業問題分類指導,重點是就業技巧和心理調適,以達到符合自身特點的職業崗位的要求。
2.從制度方面解決就業困難群體學生就業
一個好的產品可以產生好的經濟效益,社會活動中,好的畢業生同樣可以產生好的社會效益。從大學生困難群體的特點出發,根據崗位要求的高低,可以采取相應的援助策略。對沒有崗位可去的就業困難學生,優先提供要求低的崗位,解決崗位有無的問題;對有崗位可去,但猶豫不定的學生提供中等要求的崗位;對崗位要求較高的學生,則推薦一些素質較高的困難學生參與競爭,采取了遞進的援助措施,實現了在就業困難群體中的分類指導。
3.發揮家長作用開展就業指導
在大學生的擇業過程中,家長起著重要作用,父母的價值觀、擇業觀極大地影響著子女的擇業觀。家長也要從學生成長成才的角度來考慮,緩解畢業生就業心理壓力,采取積極、健康的心態幫助學生渡過求職擇業的難關。多年的就業工作經驗告誡我們,就業工作離不開家長的支持與協助,家長通過了解有關政策、法規、形勢等,配合學校的就業指導心理輔導同步進行,互相補充,以實現畢業生順利就業。
4.積極開展心理指導
有心理學家曾說過:“人類的心理適應,最主要的就是對人際關系的適應”。早在新生入學時教師就應積極引導大學生主動融入同學群體,積極參與學院的各種校園活動,及時發現心理不適應的學生。對于性格內向的學生,要多給予鼓勵,引導他們正確評價自己,消除自卑,接觸不同性格的同學,摸索與大多數同學的相處之道,為以后適應職場競爭做好準備;對就業期望值過高的學生,則推薦層次較高的工作,并耐心地幫助他們分析,客觀地評價自己,以便適時就業;對于缺乏實踐能力和實習經驗的學生,鼓勵學生勇敢走出課堂、走向社會;引導他們學會整合資源,將輔導員、專業教師、校友等資源合理利用,建立自己的信息網,拓寬擇業面。
5.構建個人的支持系統
指導學生明確自己的支持系統,這個支持系統是指個人在社會關系網絡中所能獲得的,來自他人的物質和精神上的幫助和支援,社會關系是指親人、朋友、同學、教師等。教導學生困難群體也需要彼此支持,共同發展,必要的時候,也要懂得求助;要有意識地去經營它、維護它。建立的過程也是學生了解社會、融入社會的過程。如果不懂得體貼、關心并幫助他人,不懂得與他人分享生活,那么就很難維護好個人的社會支持系統,也很難獲得更多的幫助。
就業困難群體的學生只要善于將個能力與社會需要相結合,利用大學生就業政策,克服自身的弱項,一定會達到就業的目的,成為社會所需要的人才。
【大學生就業現狀的思考】相關文章:
大學生就業壓力現狀06-25
思考大學生“就業焦慮”03-03
大學生就業形勢現狀分析05-11
大學生就業觀念現狀11-23
2017在北京就業現狀02-22
化學專業就業現狀分析06-28
海歸就業的現狀和前景01-23
大學生就業難問題現狀研究報告11-28
關于應對就業面試的思考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