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地質工程專業就業論文
導語:地質工程專業是研究人類工程活動與地質環境之間相互制約關系,主要研究如何獲取地質環境條件,并分析研究人類工程活動與地質環境相互制約形式,進而研究認識、評價、改造和保護地質環境的一門科學,是地質學的一個分支,是地質學與工程學相互滲透、交叉的邊緣學科。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地質工程專業就業論文,歡迎參考!
【篇一:地質工程專業就業論文】
摘 要: 文章作者分別從工程地質勘察中水文地質評價內容、巖土水理性質以及地下水引起的巖土工程危害三個方面闡述了水文地質問題在工程勘察中的危害。
關鍵詞: 工程地質;地質勘察
在工程勘察、設計和施工過程中,水文地質問題始終是一個極為重要但也是一個易于被忽視的問題。之所以重要, 是因為水文地質和工程地質二者關系極為密切,互相聯系和互相作用,地下水既是巖土體的組成部分,直接影響巖土體工程特性,又是基礎工程的環境, 影響建筑物的穩定性和耐久性。
在一些水文地質條件較復雜的地區,由于工程勘察中對水文地質問題研究不深入,設計中又忽視了水文地質問題,經常發生由地下水引發的各種巖土工程危害問題,令勘察和設計處于難堪的境地。為提高工程勘察質量,在工程勘察中不僅要求查明與巖土工程有關的水文地質問題,評價地下水對巖土體和建筑物的作用及其影響,更要提出預防及治理措施的建議,為設計和施工提供必要的水文地質資料,以消除或減少地下水對巖土工程的危害。
1. 工程地質勘察中水文地質評價內容
在以往的工程勘察報告中,由于缺少結合基礎設計和施工需要評價地下水對巖土工程的作用和危害,在很多地區已發生多起因地下水造成基礎下沉和建筑物開裂的質量事故,總結以往的經驗和教訓,我們認為今后在工程勘察中,對水文地質問題的評價,主要應考慮以下內容:①應重點評價地下水對巖土體和建筑物的作用和影響,預測可能產生的巖土工程危害,提出防治措施。②工程勘察中還應密切結合建筑物地基基礎類型的需要,查明有關水文地質問題,提供選型所需的水文地質資料。③應從工程角度,按地下水對工程的作用與影響,提出不同條件下應當著重評價的地質問題,如:對埋藏在地下水位以下的建筑物基礎中水對砼及砼內鋼筋的腐蝕性。
對選用軟質巖石、強風化巖、殘積土、膨脹土等巖土體作為基礎持力層的的建筑場地,應著重評價地下水活動對上述巖土體可能產生的軟化、崩解、脹縮等作用。在地基基礎壓縮層范圍內存在松散、飽和的粉細砂、粉土時,應預測產生潛蝕、流砂、管涌的可能性。當基礎下部存在承壓含水層,應對基坑開挖后承壓水沖毀基坑底板的可能性進行計算和評價。在地下水位以下開挖基坑,應進行滲透性和富水性試驗,并評價由于人工降水引起土體沉降、邊坡失穩進而影響周圍建筑物穩定性的可能性。
2. 巖土水理性質
巖土水理性質是指巖土與地下水相互作用時顯示出來的各種性質。巖土水理性質與巖土的物理性質都是巖土重要的工程地質性質。巖土的水理性質不僅影響巖土的強度和變形,而且有些性質還直接影響到建筑物的穩定性。巖土的.水理性質是巖土與地下水相互作用顯示出來的性質,下面首先介紹一下地下水的賦存形式及對巖土水理性質的影響,然后再對巖土的幾個重要的水理性質及研究測試方法進行簡單的介紹。
①地下水的賦存形式:地下水按其在巖土中的賦存形式可分為結合水、毛細管水和重力水三種,其中結合水又可分為強結合水和弱結合水兩種。
②巖土的主要的水理性質及其測試辦法:軟化性,是指巖土體浸水后,力學強度降低的特性,一般用軟化系數表示,它是判斷巖石耐風化、耐水浸能力的指標。在巖石層中存在易軟化巖層時,在地下水的作用下往往會形成軟弱夾層。各類成因的粘性土層、泥巖、頁巖、泥質砂巖等均普遍存在軟化特性。透水性,是指水在重力作用下,巖土容許水透過自身的性能。
松散巖土的顆粒愈細、愈不均勻,其透水性便愈弱。堅硬巖石的裂隙或巖溶愈發育,其透水性就愈強。透水性一般可用滲透系數表示,巖土體的滲透系數可通過抽水試驗求取。崩解性,是指巖土浸水濕化后,由于土粒連接被削弱、破壞,使土體崩散、解體的特性。巖土的崩解性與土的顆粒成分、礦物成分、結構等關系極大,以廣東地區的殘積土為例,一般崩解時間 5h~24h,崩解量 1.79~34,以蒙脫石、水云母、高嶺土為主的殘積土以散開方式崩解,而以石英為主的殘積土多以裂開狀崩解為主。
給水性,是指在重力作用下飽水巖土能從孔隙、裂隙中自由流出一定水量的性能,以給水度表示。給水度是含水層的一個重要水文地質參數,也影響場地疏干時間。給水度一般采用實驗室方法測定。脹縮性,是指巖土吸水后體積增大,失水后體積減小的特性,巖土的脹縮性是由于顆粒表面結合水膜吸水變厚,失水變薄造成的。巖土的脹縮性往往是產生地裂縫、基坑隆起的重要原因之一,對地基變形和土坡表層穩定性有重要影響。標定巖土脹縮性的指標有:膨脹率、自由膨脹率、體縮率、收縮系數等。
3. 地下水引起的巖土工程危害
3.1 地下水升降變化引起的巖土工程危害
地下水位變化可由天然因素或人為因素引起,但不管什么原因,當地下水位的變化達到一定程度時,都會對巖土工程造成危害,地下水位變化引起危害又可分為三種方式:
①水位上升引起的巖土工程危害。潛水位上升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其主要受地質因素如含水層結構、總體巖性產狀;水文氣象因素如降雨量、氣溫等及人為因素如灌溉、施工等的影響,有時往往是幾種因素的綜合結果。由于潛水面上升對巖土工程可能造成:土壤沼澤化、鹽漬化,巖土及地下水對建筑物腐蝕性增強。斜坡、河岸等巖土體巖產生滑移、崩塌等不良地質現象。一些具特殊性的巖土體結構破壞、強度降低、軟化。引起粉細砂及粉土飽和液化、出現流砂、管涌等現象。地下洞室充水淹沒,基礎上浮、建筑物失穩。
②地下水位下降引起的巖土工程危害。地下水位的降低多是由于人為因素造成的,如集中大量抽取地下水、采礦活動中的礦床疏干以及上游筑壩、修建水庫截奪下游地下水的補給等。地下水的過大下降,常常誘發地裂、地面沉降、地面塌陷等地質災害以及地下水源枯竭、水質惡化等環境問題,對巖土體、建筑物的穩定性和人類自身的居住環境造成很大威脅。
③地下水頻繁升降對巖土工程造成的危害。地下水的升降變化能引起膨脹性巖土產生不均勻的脹縮變形,當地下水升降頻繁時.不僅使巖土的膨脹收縮變形往復,而且會導致巖土的膨脹收縮幅度不斷加大,進而形成地裂引起建筑物特別是輕型建筑物的破壞。地下水升降變動帶內由于地下水的積極交替,會將土層中的膠結物——鐵、鋁成分淋失,土層失去膠結物將造成土質變松、含水量孔隙比增大,壓縮模量、承載力降低,給巖土工程基礎選擇、處理帶來較大的麻煩。
3.2 地下水動壓力作用引起巖土工程危害
地下水在天然狀態下動水壓力作用比較微弱,一般不會造成什么危害,但在人為工程活動中由于改變了地下水天然動力平衡條件,在移動的動水壓力作用下,往往會引起一些嚴重的巖土工程危害,如流砂、管涌、基坑突涌等。流砂、管涌、基坑。
【篇二:地質工程專業就業論文】
0概述
廣明高速公路廣州段起點位于廣州市番禺區化龍鎮復甦村北側,接番禺區金楓大道,畢業論文范文自東向西依次途經廣州市番禺區化龍鎮、石碁鎮、南村鎮、鐘村鎮、佛山市順德區陳村鎮,終點位于佛山市順德區陳村鎮吳家圍,沿途經過市廣路、學院路口、祈福大道等多個路口以及祈福新村活力花園和祈福醫院環境敏感點路段。為解決交通問題,減少對周邊居民的干擾,在該路段設一下穿隧道—祈福隧道。祈福隧道全長1988m。其中,東端敞開段長100m,西端敞開段長240m,市廣路平交路段和祈福醫院路段為封閉段,分別長498m和680m ,在敞開段和封閉段之間設天井段,分別長130m、220m和120m。此外,為排出隧道范圍內匯集的雨水,在K19+312和K20+588處各設雨水泵房一座。祈福隧道總體平面布置如圖1所示。
1工程地質及水文地質
隧道地處剝蝕殘丘間夾洼地或三角洲平原地貌。巖土層主要由第四系沖積粘性土、砂層、海陸交互相軟土及殘積粘性土層及基底震旦系混合巖系及少量中侏羅統的砂巖、泥質粉砂巖組成。隧址區地下水主要由第四系松散層中的上層滯水、孔隙水及基巖裂隙水組成,地下水水位埋深變化較大,約0.98~6.52m,砂層富水中等,其余巖土層總體富水性不大,基坑最大涌水量約3377.66m3/d。
2設計技術標準
與其他城市下穿隧道不同,祈福隧道公路等級為高速公路,按設計行車速度100km/h(由于隧道平面存在550m小半徑曲線,根據交通安全需要,隧道內行車按80km/h限速),雙向六車道設置。隧道設計主要依照《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 50010-2002)、《公路工程技術標準》(JT-GB01-2003)、《公路隧道設計規范》(JTG D70-2004)等進行設計。隧道建筑限界凈寬:0.75m+0.5m+3×3.75m+1.0m+1.0m=14.5m;建筑限界高:5.0m。襯砌內輪廓的確定在滿足隧道建筑限界的要求下,應考慮隧道照明、運營管理設備設施的布設以及必要的富余量等。工程結構安全等級:一級;結構抗滲等級:P8;鋼筋混凝土裂縫寬度控制:≤0.2mm;輔道等級:城市次干道;基本烈度:Ⅶ度。
3結構設計
按結構形式,隧道可分為U型框架段、頂部支撐梁雙孔框架段和封閉雙孔框架段。
(1)敞開段采用U型框架結構,其典型斷面如圖2所示。
U型框架結構底板厚度按隧道埋深分別為70cm、80cm和100cm,對應的側墻厚度分別為80cm、90cm和110cm。不同結構厚度設3m的過渡段。敞開段側墻頂部設高80cm的綠化帶擋塊。
(2)設天井段采用頂部支撐梁雙孔框架結構,其典型斷面如圖3所示。
頂部支撐梁雙孔框架結構底板厚100cm,外墻厚100cm,中墻厚80cm。40m區段頂部支撐梁為100cm×125cm(高×寬),間距7.75m;30m區段頂部支撐梁為100cm×120cm(高×寬),間距7.2m。天井外沿上方設防護欄桿。
(3)封閉段采用封閉雙孔框架結構,其典型斷面如圖4所示。
封閉雙孔框架結構頂板厚100cm,底板厚100cm,外墻厚100cm,中墻厚80cm。結構計算模型按荷載結構模型考慮。結構框架用梁單元模擬,結構與地基的作用按彈性地基梁考慮,地基反力用受壓彈簧模擬。公路橋涵結構按承載能力極限狀態設計時,采用基本組合和偶然組合;按正常使用極限狀態設計時,根據不同的設計要求,采用作用短期效應組合和作用長期效應組合。計算中尚考慮了膨脹土的膨脹力,地震作用下砂土液化和軟土震陷等不良地質情況對隧道結構的影響。
4防排水設計
隧道防排水設計遵循“防、排、截、堵相結合、剛柔并濟、因地制宜、綜合治理”的原則,保證結構物和營運設備的正常使用和行車安全。采用多道設防、復合防水、節點密封的措施,確保結構使用不滲水。
4.1防水設計
4.1.1主體結構防水(1)隧道主體結構采用C40防水鋼筋混凝土。防水混凝土抗滲等級為P8。為防止由于隧道縱向發生過大收縮和地基不均勻導致結構過大變形引起的裂縫,每25m~40m設一道變形縫。為降低混凝土水化熱,防止溫度裂縫的產生,在混凝土澆筑前應對混凝土的水化熱、收縮、溫升和配合比等項目進行試驗,選擇合適的水泥用量、配合比及添加劑等。混凝土的澆筑應合理分段分層進行,使混凝土沿高度均勻上升,澆筑應在室外氣溫較低時進行,混凝土澆筑溫度不應超過28℃。暗埋段和敞開段60㎝以上厚度側墻結構內可采用在澆搗過程中加入冰水,控制砼的.溫度,抑制裂縫發生。(2)主體結構采用外包式防水板。在隧道結構外側先涂3mm水泥粘結層,再鋪設4mm厚寬幅雙向自貼橡膠瀝青防水卷材,并作保護層以防止施工作業損傷防水層。
4.1.2變形縫及施工縫(1)變形縫的防水處理采用外貼式和中埋式注漿止水帶雙重防水設計,每道止水帶均獨立成環狀封閉。碩士論文范文隧道階段施工時必須特別保護止水帶安全。(2)混凝土澆筑時底板和墻體、頂板分兩次澆筑,兩次澆筑之間設縱向水平施工縫;混凝土結構分段澆筑時在兩次澆筑之間設橫向施工縫,在施工縫中部設置鋼板止水帶防水。
4.2排水設計廣州地區年降水量大,6~8月間經常有大暴雨,因此,排水設計至關重要。本次排水設計暴雨強度采用重現期為50年一遇,匯流時間5min計算。隧道進出口端設截水溝截斷地面水,防止隧道范圍以外周邊雨水進入。在隧道路面下設置排水溝,收集路面雨水,并沿著隧道縱坡流向路面最低點匯集至泵房,再經泵房導致地面,經跌水井、檢查井與周邊管網銜接。根據暴雨強度,通過計算匯流面積及排水量,雨水泵房分別設在市廣路口封閉段K19+312處和縱坡最低點天井段K20+588處。
5抗浮設計
據地質勘察報告,隧址區地下水水位埋藏較淺,地下水穩定水位(鉆孔混合水位)埋深為0.50~3.52。隧道為全埋式結構,一般情況下抗浮水位取至地面標高。整體抗浮驗算公式:
式中:Fw—浮力作用標準值;γw—浮力分項系數,不計側壁摩阻力時取1.05,計入側壁摩阻力時取1.15;G—結構自重;γG—結構自重分項系數,取1.0;Rt—抗浮樁抗浮承載力。經驗算,上方覆土大于1m的封閉段,結構自身滿足抗浮要求,可不設抗浮樁。設計中需采取抗浮措施的地段,抗浮樁可采用以下兩種方式設置:(1)支護樁聯合抗浮。基坑支護采用支護樁+內支撐的區段,隧道結構可利用支護樁和立柱下的鉆孔樁抗浮,節省造價。支護樁設計除滿足基坑支護要求外,尚應考慮隧道結構抗浮。(2)隧道結構底板下設抗浮樁。
【地質工程專業就業論文】相關文章:
工程地質勘查就業方向介紹11-21
工程管理專業就業方向與就業前景10-06
工程管理專業就業方向及就業前景02-08
信息工程專業就業方向與就業前景08-15
工業工程專業就業方向11-20
食品工程專業就業方向06-27
建設工程專業就業方向11-23
信息工程專業就業前景11-10
信息工程專業就業方向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