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外企職場英語潛臺詞
在外企工作,英語成為一項無比關鍵的能力。掌握日常英文之外,最要緊是能讀懂字里行間的微妙含義。以下幾句在工作場合經常使用的地道英語,你知道它們的潛臺詞是什么嗎?
1
With All Due Respect
恕我直言
直譯是“無意冒犯”的意思。和上級經理或者資深人士講話的時候,這句話能起到保護作用。
它的意思有兩個,一是我下來說的話可能會冒犯您,但我還是要說;二是我先打了埋伏,所以您不好意思跟我計較。比如:
With all due respect, Boss, Connie has very limited experience and lower than average intelligence, so she is not the proper candidate for Marketing Manager, even though she is your niece.
這說的是:“老板,無意冒犯,康妮經驗有限,智商低下,無法擔任市場部經理,就算她是你侄女也不成。”
注意,如果康妮不是老板的侄女,而是小三,千萬不要這么說。
在印度出差,當地的首席財務官以他荷蘭人特有的直率,和他高級副總裁的身份,對我所在業務部門提出尖銳的批評。在我的印度和新加坡同事驚訝和難以置信的目光注視下,我沉著地以這句話開頭,為我們展開辯護。結果出人意料的好,荷蘭人之后和我單獨聊了十分鐘,還建議我考慮調去印度工作。
如果忘了在發表意見前說這句話,還有個補救的辦法,就是在說完后加上一句“no offense(無意冒犯)” ,意境基本相同。
按照社交禮儀,對方聽到這句話,就算心里不情愿,也得回應“none taken(未曾介懷)”。
不過這段對答多少有些陳腐老套,更容易出現在《唐頓莊園》里的陰森大宅,或者《廣告狂人》里充分供應酒精的辦公室,在當今,除非是《緋聞女孩》里的上東區富二代聚會上。
2
Been There, Done That
這些我都見識過
直譯是“去過那地方,做過那件事”,引申含義是“這些我都見識過了”,文藝點說是“曾經滄海”,通俗點說是“老子吃過的鹽比你吃過的飯還多”。
通常當下屬或者同事——有時是過于囂張的候選人——侃侃而談,唾沫橫飛時,這個短語可以有效地壓倒對方氣勢,或者我母親常說的:一丈水退去八尺。比如:
Your proposal is outstanding, and similar to the one I did 3 years ago. Been there, done that.
這是在告誡對方:“你的提案再好,也是我三年前就做過的了,給我閃一邊去。”
這個句子有時可以完全按字面意義來用。我朋友Angela最近加入一家中型公司,做人力資源總監。下屬里有位女士,言必稱她之前服務的公司體系多健全,實踐多完善。
巧合的是——對那位女士來說,不幸的是——Angela若干年前也在那里工作過,對情況一清二楚。她耐心聽完對方講話——換作我,可能沒這個耐心——然后說“我也在那家公司干過”,于是她們間的人際動力學在“been there”之后,“done that”還沒說出之前,已經發生了根本性變化。
我無法肯定,也無法否定,那位女士不久后的辭職與此有關。
3
Fine with Me
我沒問題呀
直譯是“我同意,我沒問題”。但在企業中,很多時候它是用于反諷的,表達的意思正好想法,接近“我不爽但也不在乎”“愛誰誰吧”,適用你不愿意接受別人的觀點但又不想直接否定的場合,以主動的口氣表達,具備passive-aggressive美學。比如:
David's decision will push extra work and cost to my department, which is fine with me.
配合上適當的語氣和表情,所有人都會明白你說的其實是:“大衛的決定會讓我的部門產生額外的工作和成本。真以為我無所謂?”如果你的助理夠醒目,會在這時播放楊坤的同名歌曲。而大衛,說不定會改主意。
必須指出,這句話要起作用,對方需要具備一定的情商,能聽出你的弦外之音,所以要避免在工程師居多的技術或研發部門使用。
同時,還要指望對方有改變主意的可能,碰上過于強硬的老板,或者特別喜歡占別人便宜的同事,效果都要大打折扣。
4
There Is A Silver of Truth in It
還是有點道理的
直譯是“此中有零星真相”,暗含的意思是對方的論點大部分都沒用處。我很喜歡以這個句子,來安慰那些說了半天廢話的人。比如:
While Andy's comment is full of gibberish and mumble, there is a sliver of truth in it, that we all have to eat.
這里的意思是“雖然安迪說的都是些胡扯和嘟囔,令人費解,但有一點他說對了,人總要吃飯。”沒有了安迪這樣的人,會議可能會更高效,但一定會很無趣,我的優越感也會喪失殆盡。
當我還是某公司人力資源副總裁時,有個新加坡人Chong是業務發展副總裁,他腦筋脫線,經常詞不達意,口不擇言,不過他脾氣很好,其他人怎么嘲弄他都不會生氣。
有次他又胡言亂語后,我及時指出Chong的話固然無稽,但a sliver of truth in it是有個稱職的業務發展部門負責人太重要了。眾人紛紛撫掌,連Chong自己也同意呢。
5
It's A No-Brainer
這還用說么
直譯是“不用想就知道”的意思,引申含義是“這問題太簡單了,連傻瓜都明白”。這句話的強大之處在于,你的論點無論正確與否,一下子變得有壓倒性的說服力,因為反對你的人要冒著被當成“傻瓜”的風險。而企業里的任何人,都最怕做傻瓜,即使不少人其實就是。
使用得當,你可以輕松地在會議中推進自己的議程。比如:
Shared service center should focus on the chain itself, instead of fixing on links in the chain. It's a no-brainer.
翻譯成中文是“共享服務中心要關注鏈條本身,而不僅僅是鏈條的結點。傻瓜都看得出來”。
不明白我的意思嗎?沒關系,我是瞎編的。重點是,誰也不會發表不同意見,尤其那些確實沒有商業常識的。
毫無疑問,在觀點里加入大量云山霧罩,晦澀難懂的詞匯,會讓no-brainer更無法抗拒。
6
I Have A Friend at the Zoo
我在…有人
直譯是“我有個朋友在動物園工作”,引申含義是“我的意見來自我的專業朋友”,這會讓你的觀點頓生一種權威性。在實際情況中,要根據具體話題,隨即應變調整你朋友的工作地點。比如:
The old strategy is not valid anymore because recent demographic development has already shifted the target client profile. I have a friend at the statistics bureau.
我向同事們指出:“舊的戰略已經行不通了,因為最近的人口發展已經改變了目標客戶的構成。我在統計局的朋友說的。”
用這句話時可以適度夸張,但不能太過分。被人揭露你的朋友不在統計局,而是水務局工作是很尷尬的,起碼你得有個在計生委的。
還有千萬記得,說這話前要搞清楚其余在場人是否有比你更可靠的消息來源。如果有人配偶就在統計局工作,趕緊換個話題。
還可以用這句話來打斷偏題的討論。有一回我向管理團隊匯報,人力資源團隊通過在離職面談中取得的信息,成功查獲員工監守自盜的案件,就在大家紛紛了解詳情時,前面提到的Chong又插嘴了:那個提供證言的員工怎么樣了?我沒好氣地說:我把他送去證人保護計劃了,I have a friend at FBI.
7
It Is What It Is
就這樣吧
直譯是“事情本來如此”的意思,但在企業當中用,更多體現了“束手無策”的窘境,和“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的無助。比如:
The client changed the deadline to today? Well, it is what it is.
這通抱怨是說:“客戶把最后期限提前到今天了?該死,但也沒辦法。”我們都聽過老生常談說企業中唯一不變的是變化本身,頻繁的公司并購、部門重組、領導更替,都會讓人筋疲力盡,這時候,也就只有說一句it is what it is的份了。
某公司在杭州開人力資源年會,當時正好是新人力資源模式歷經兩年成型,全國各地同事齊聚一堂。
會議主題也很應景地列為:One Company, One Team, One Direction,翻譯成中文是“企業一體,團隊一心,方向一致”,在場人未必都同意這個標題,但大局已定,it is what it is. 放到今天,這個名字就不合用了,除非主辦者是英國男孩偶像團體One Direction的歌迷,打算邀請Niall、Zayn、Liam、Harry和Louis來現場演出。考慮到出席人力資源會議的已婚婦女居多,她們應該不會中意這樣的正太組合。
等等,我剛查了Facebook,One Direction的歌迷主體就是已婚婦女。我不明白為什么,不過,it is what it is.
【外企職場英語潛臺詞】相關文章:
學英語 練好外企職場“必殺技”11-14
四法則讓你玩轉外企職場11-12
職場攻略:如何在知名外企開始職場生涯11-21
外企面試英語問題11-27
外企英語面試流程11-22
外企英語面試秘訣11-20
職場寶典:畢業生如何進外企11-11
外企職場的三條生存之道11-11
外企白領:職場“好似一場比賽”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