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中國當代大學生就業形勢和就業問題分析
教育部高校學生司副司長張浩明說:“大學生就業問題與大學生就業現狀在金融危機給我國經濟和就業帶來不利影響的情況下,我國高校畢業生就業能取得如此成績實屬不易。”在社會針對高校畢業生的崗位需求出現同比下降的情況下,2009年高校畢業生總數比2008年增加52萬,同時高校畢業生就業的結構性矛盾依然存在,畢業生就業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和挑戰。
當高等教育進入大眾化階段,大學生就業問題的大眾化趨勢也就不可避免,大學畢業生就業方式也必然走向大眾化,在中國這個轉變過程與經濟轉軌、社會轉型和就業人口高峰交織在一起,從而使大學畢業生就業問題顯得格外突出。
我國大學畢業生就業形勢的特點是:壓力與機遇共存
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眾化的轉變,是社會發展和國民素質提高的要求和重要標志之一。與此相應,大學生就業問題方式和就業格局上也必然要經歷一個由精英化向大眾化轉變的過程,即作為一個普通社會成員去求職和就業。因此,大學生有必要消除自己的主觀理想預期與社會客觀實際之間的差距,主動地轉變就業觀念、調整自身素質,以充分適應社會。
首先,正確認識就業形勢與擇業困難之間的關系并理性地作出擇業意向。在一個社會中,如果就業適齡人口的數量大于社會所能提供的就業崗位數量,這種情況對于該社會而言便構成了就業絕對困難情境。可以說,就業絕對困難主要存在于社會層面。實際上,由于社會所能提供的就業崗位數量基本上是一種趨勢性估算、而且主要是以常規化就業崗位計算的,所以,對社會就業結構中的“彈性”系數以及對個體化就業崗位數量,一般很難做出精確的預測,其結果勢必導致對就業絕對困難系數的計算難以達到高度精確。這便為社會爭取從就業絕對困難向相對困難的轉變留下可能的空間。
基于這一緣由,處在現實社會背景下的個人,擇業時對自身就業意向的恰當定位和及時調整,將會有助于促進其就業難度的減小。具體而言,在擇業的同一個時間段上,如果人們在擇業標準中對就業地區、從業機構、職業類型等的選擇都過于集中化,那么,勢必導致在這些就業地區、從業機構、職業類型上的集中競爭,形成就業絕對困難情境并加大就業絕對困難系數。相反,如果面對這種情勢而及時進行調整,選擇目前被暫時忽視或“冷落”的就業地區、從業機構、職業類型等,實際上等于主動選擇了一種就業相對困難、甚至減小了就業相對困難系數,換言之,這種調整便可能意味著就業機會的形成。
其次,中國大學生就業現狀以自主創業,可以成為個人層面上減少就業難度的一種主動性的現實選擇方案。在個人層面上,減少就業難度的方法大致有兩類:一是被動選擇,如對自己原先的就業意愿進行調整。具體而言,降低擇業標準,就可能意味著獲得就業機會。二是主動選擇,如自主創業。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就業形式經歷了幾種重要轉變:第一,從最初主要是體制內就業,到出現了更多的體制外就業;第二,從原先主要是機構化就業,到出現了更多的個體化就業;第三,從最初主要是占據現有的就業崗位,到出現了更多的創造就業崗位。這種變化與體制改革和市場經濟進程是一致的。后期出現的就業形式,對個體自主性的要求越來越高。自主創業則是這一方面的集中體現,它成為個體在解決就業問題上發揮主觀能動性的重要形式。
自主創業,一方面需要以個體自身的素質和實力為基礎;另一方面中國大學生就業現狀則需要社會建立有效的導向機制和保障機制。雖然政府相繼出臺了有關政策,鼓勵和幫助大學畢業生自主創業、靈活就業。然而,我們還必須不斷推出新的和完善原有的就業政策以及加大戶籍管理、人事管理、社會保障等領域改革與創新的力度。據中國媒體援引人力和社會保障部的最新統計數據,二零一零年全國高校畢業生為630萬人,比去年的611萬多19萬人,加上往屆未能就業的,需要就業的畢業生數量很大,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十分嚴峻。
嚴峻在哪里?
隨著九十年代末大學擴招和教育產業化政策推行以來,大學生人數的增幅遠遠超過經濟增長所需要的人才增長,大學生就業難不難才是怪事,"畢業即失業"成為中國大學生就業問題的普遍現象。
盡管如此,中國教育部決定繼續擴大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招生規模,努力培養更多高層次、應用型人才。表面上看,研究生擴招能提高大學生學歷層次,可以緩解就業難。但是,如果不清理高等教育積弊,擴招研究生來應對就業難將是飲鴆止渴,使就業矛盾更加突出。
【中國當代大學生就業形勢和就業問題分析】相關文章:
精選當代大學生就業問題分析01-13
大學生就業形勢分析論文01-15
大學生就業形勢現狀分析05-11
法國留學就業形勢分析02-26
護理專業就業形勢分析06-24
加拿大就業形勢分析02-23
就業形勢分析千萬大學生找飯碗11-29
2021大學生就業形勢分析03-01
高職物流專業就業形勢分析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