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中國好聲音 一本生意經
7月23日,《中國好聲音》的副總導演沈寧在微博上抒發了一下心情:“感謝各位兄弟姐妹!我們是最牛的!無敵了!”他所指的無敵,是當天剛剛統計得出的《中國好聲音》的收視率。很快,名為“中國藍大家庭”的加V官方微博也發布了一條收視捷報:“7月20日周五浙江衛視全天收視0.447,位列省級衛視第一,@中國好聲音收視2.773%,以絕對優勢位居同時段所有節目榜首,當晚重播收視1.11排名第一。”沈寧在微博上打出了一長串的“嘿嘿”,開心地說“不枉我天天不睡覺”。
根據央視-索福瑞媒介研究有限公司7月20日的42城統計數據,《中國好聲音》第二集首播收視率達到2.717,位列同時段第一。
音樂選秀2.0跑出黑馬
拋開萬惡的收視率,談談最重要的觀眾。在北京東城區某棟居民樓里,從一樓走到五樓,家家戶戶傳出的《中國好聲音》能夠接上趟。“上一個,還是《甄傳》的時候。”網友sylvia_貍在某個與《中國好聲音》無關的貼吧里這樣寫道。
在2012年的7月下旬,《中國好聲音》確如一記響雷,重新點燃了中國觀眾對好聲音的期待。
是因為它夠特別?2012年7月,中國電視熒幕上“好聲音”頻發。7日,山東衛視“中國第一檔音樂教育類真人秀”《天籟之聲》總決賽開播。11日,東方衛視“大型國際音樂交流節目”《聲動亞洲》登臺。13日,浙江衛視“大型勵志專業音樂評論節目”《中國好聲音》首秀。這三檔節目都放棄了海選,出戰的“好聲音”中不乏專業或從業背景,他們將和導師緊密合作,或將捉對PK。他們不再設立投票、排名環節,并在旌旗上書“公益”、“交流”、“教育”、“勵志”一類光明字眼。
這類節目,或許我們可以將其稱為“音樂選秀2.0”,他們的終極目的,還是打造出新一代的音樂明星,來借此獲利。他們的升級換代,全因“音樂選秀1.0”的窮途末路。
在《中國好聲音》一夕爆紅之前,上一波由中國電視引發的全民聽唱追星熱潮,要追溯到7年前。2004年第一屆《超級女聲》紅遍中國。此后數年,神州大地皆選秀,為奪收視,低級手段層出不窮。2012年9月,湖南衛視宣布停辦2012年《快樂女聲》,當年10月,廣電總局再度下發“限娛令”,硬性規定“全國衛視選秀節目一年加起來總量不超過10檔,類型不得重復”,音樂選秀熱度驟降。
對此依依不舍的各大衛視,領會完精神,調整好定位,重新出發,再度廝殺。《中國好聲音》事前無甚波瀾,播出前一個月,確定了超強“導師陣容”的它,在2012年度十大歌曲類選秀節目網絡人氣總指數中僅排名第四,還不到排名第一的《天籟之聲》的1/6。《中國好聲音》首集播出收視率,只是還算不錯的1.5,但“激動得難以入睡”的網友們讓《中國好聲音》迅速占據了微博實時熱詞排行榜第一名,其選手演唱視頻迅速蔓延,并隨即涌出兩股同樣浩大的質疑與追捧之聲,媒體跟進后,拉抬起《中國好聲音》第二集人氣,于是誕生了接近2.8的首播收視率,創下2012年截至目前音樂類節目的最高峰。
在音樂類選秀節目幾乎走到絕境,《中國好聲音》的突然爆紅,算不算一個偶然?遙遙領先于其他“音樂選秀2.0版”節目,如果拂去表面的光華與紛爭,便會發現它成功背后的道理,以及它的“生意經”的意義。
來自“體制外”的制作
西方人吃到了好吃的大餐,總不能免俗地要和大廚見見面。中國人吃到了不錯的菜,也想問問廚師是怎么個做法。《中國好聲音》的播出平臺是浙江衛視,但它的主廚另有其人,叫做“燦星制作”。
“燦星制作”的榮譽墻上,除了最新的《中國好聲音》外,幾乎都是屬于東方衛視的節目。《中國達人秀》、《舞林大會》、《華語音樂榜中榜》,這些響當當的綜藝秀就出自這個原SMG(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團隊之手。為何集體跳槽到原星空衛視的“燦星制作”,又將紅火的《中國好聲音》拱手讓給浙江衛視?網絡上出現不少疑問。
要捋清燦星制作的根源,對一個非業內人士來講不太容易。現在的燦星制作總裁由田明兼任,他1992年加入剛成立的上海東方電視臺,一路做到東方衛視總監,后成為SMG副總裁。2012年,CMC與美國新聞集團戰略并購星空衛視的電視業務,成立星空華文傳媒公司,于2012年任命田明為總裁。值得一提的是,CMC的兩大股東之一,就是SMG。
簡單地說,SMG投資CMC,CMC控股星空,星空下轄燦星制作。田明執掌星空華文后,原SMG制作團隊的部分核心人物填充進入當時已無制作力的燦星,從“體制內”走向了“體制外”,繼續為東方衛視打造《中國達人秀》和《舞林大會》,也釀出了《中國好聲音》在浙江衛視上播出。
“和過往的區別主要是,在體制外的運作模式里,能規避一些體制內消耗時間與精力的事情,譬如太多的會議。現在有專人負責事務性工作,我們只要專心致志地做節目就可以了。”深夜開會到11點后,星空傳媒制作總監、燦星制作制作總監、《中國好聲音》宣傳總監陸偉給時代周報記者打回電話。
在“體制外”輕松上陣屢創佳績的燦星制作,所贏得的利潤與口碑,都將回流。“燦星制作的成功,其實也是SMG的成功。”陸偉說。
“歷史性”的制播分離
在關于《中國好聲音》的各類解讀、贊美和質疑的聲浪中,田明有一句很重要的話被掩蓋了。在接受采訪時,他說“創立了一個中國電視制作合作模式的先河”,他又說:“《中國好聲音》是中國電視歷史上真正意義的首次制播分離。”
陸偉詳細解讀了這種說法,他將中國到目前為止衛視的“制播分離”劃分了三種模式:“最原始、最基礎的所謂‘制播分離’階段,本質就是‘勞務輸出’,電視臺人手緊張,把一部分工作交給電視臺以外的人來做,但是總的控制權在電視臺,有時還會下派導演負責。它只是把一些純粹勞務,包括剪輯師、編導等基層工作請外人完成,但核心技術和節目內容都是電視臺掌控的。”
第二種模式是目前的主流:“目前常見的是,由某制作公司負責創意、理念、制作,獨立完成一檔節目。制作公司先拿出一個樣片,交由電視臺的審片委員會審查,也就是在這個時候,電視臺才首次參與其中。”陸偉說:“審片委員會由電視臺領導、部門主任、相關節目制片人和導演組成,他們會預估這個節目的收視率和廣告吸附力,再考慮是否購買。如果預估廣告吸附力是1000萬元,電視臺通常希望以較低的價格,譬如600萬元購買。”
這種主流方式簡單來說,就是電視臺負責審查、付費和播出,制作公司全職生產。如果說原始階段制作公司賺的是勞務費的話,主流模式的制作公司利潤則來自于“節流”。“廣告收益是歸電視臺的,制作公司的利潤是封頂的,他們需要考慮在電視臺給予的制作費內拿出多少作為成本,”陸偉說,“為了提高利潤空間,會使得制作公司有意識地節約成本,節目的質量肯定會受到影響。”
田明所說的歷史性的制播分離,指的是制作方和電視臺共同投入,共擔風險,共享利潤。根據報道,燦星制作和浙江電視臺之間有一道線的約定,低于這道線,燦星賠償,高于這道線,二者分紅。對于燦星而言,這有些類似“對賭協議”。
“它的優勢在于上不封頂,如果節目很成功,廣告價格翻倍。節目收視率越高,獲取的利潤越大,雙方可以分成的利益就越大。另外它不會限制你的投入,為了更高的收視率,必須提高節目的品質,必須請到非常專業的明星、制作人員。這個投入是不能省的,因為省了之后,節目品質會下降,收視率就會往下掉,這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所以這種制播分離的模式,就不是有意識節流,而是去開源。制作成本上不會吝嗇,而要想辦法把節目質量做高。”
嚴格來說,《中國好聲音》并非因為“特別”才得到成功,而在于它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幾乎都做到了“極致”才爆紅。觀眾們所看到的頂級導師、原版轉椅、高級音箱、零點樂隊貝斯手王笑東和黃金調音師金少剛等“頂級元素”,其催生根源都是制播分離所帶來的壓力和動力。“優勢是,你可能賺到很多錢,劣勢是節目一旦不那么成功,虧錢的風險就很大。以前那種合作方式幾乎沒有風險,收入完全是可控的。”這種首創的真正制播分離的模式,應該也是《中國好聲音》在此前的一年多時間里找不到“婆家”的原因,也是浙江衛視考量后做下決定的籌碼。
導師們的“分紅”
在關于《中國好聲音》的眾多報道中,有一則消息格外引人注目,《中國好聲音,導師酬勞2000萬》。那英、劉歡、庾澄慶、楊坤四位導師的收入,也成了人們關注的話題。
陸偉否認了這一說法,并對時代周報記者披露了四位導師的收入模式—技術入股,彩鈴分紅。
“我們沒有跟他們談錢的問題,跟導師的合作也是創新模式。以往請嘉賓過來很簡單,你來做幾場,跟你打報價,或者按場算,來一場算一場。我們這一次不是這樣,我們把整個導師團隊跟節目后期的市場開發捆綁在一起,沒有單純的支付勞務報酬,而是把導師在這檔節目當中的參與和投入作為他的投資。我們跟中國移動有很好的合作,嘗試把音樂類的后期開發,把所有學員的現場演唱制作成彩鈴,提供給全國的手機用戶來下載。目前中國沒有一個付費音樂的比較大的下載平臺,彩鈴是收費下載,也屬于音樂相關衍生產品。”
“對于導師的話,你的學員能力非常強,很有實力,通過你的專業培訓和指點之后,他更上一層樓,將他的作品放在市場上檢驗。如果導師沒有看走眼,培訓也很好,學員本身實力也很強,市場認可的話,所有彩鈴下載的收益,會跟導師分成。”陸偉說,“中國移動對于這個項目非常有信心,他們以以往的市場經驗,預估《中國好聲音》中單個歌手能達到1000萬元人民幣的下載額。這是一個相當大的市場。”
如果按照《中國好聲音》原版The Voice里每位導師8個學員的份額來計,用中國移動的市場預估來算,《中國好聲音》一旦如愿以償,催生的就是3.2億元的彩鈴市場。即便大打折扣,也不容小視。如果節目成功,這將是導師、學員、燦星以及中國移動的盛宴。
因此,我們可以確認四位頂級導師在《中國好聲音》里仔細聆聽演唱、熱情爭取選手時的表現,絕非是設計或者表演出來的。當那英收了一個很好的選手,其他人的祝福,也是沉甸甸的。我們相信,正本清源的好聲音是讓導師們欣慰欣喜的重點,但好的游戲規則也是他們全心投入的基石。有報道稱,那英給出了自己的專業樂隊,劉歡在凌晨1時結束錄音后,早上6點打電話給導演提建議。“盲選”過程結束后,四位導師將展開對各自學員的調教,這將是讓他們更加投入的環節。
學員們的收入也將來自彩鈴下載:“彩鈴市場相當大,對學員的發展也有好處。有的選秀節目,出來的人沒有唱片公司愿意簽,花錢投資他發唱片也是虧錢的。學員通過彩鈴下載得到認可之后,還可以從中分紅,這樣至少有了一筆啟動資金可以去制作新的音樂,形成良性循環,保證不會虧本做生意。”而那些已經“淘汰”的學員,只要愿意,也可以簽署彩鈴下載協議,共贏互利。
陸偉用來形容“新舊制播分離”之不同的一句話,用在這里也合適。為什么《中國好聲音》里導師、選手的表現特別讓觀眾動容,除了他們對音樂的熱愛之外,也因為“以前的利潤是電視臺給你的,現在的利潤是市場給你的”,面對無限可能的市場,誰不想展現自己最好的一面?
背后的一盤棋
《中國好聲音》第二集接近2.8的收視率,只是一個階段性的成功。雖然種類不同,但和江蘇衛視王牌節目《非誠勿擾》長期保持的4點以上的收視率相比,《中國好聲音》還只是展開了第一步。
根據燦星和浙江衛視的計劃,《中國好聲音》只要反響好,將一季一季地持續做下去,這樣會有越來越多的真正的好聲音加入進來。對于這一點,制作方頗有信心。陸偉說:“田總說了一句話,《中國好聲音》唯一要考慮的是,是否能夠超越自己。”他所指的“自己”,是他們制作的《中國達人秀》總決賽曾經達到的全國收視率5.7的紀錄。
從“達人秀”到“好聲音”,燦星好似進入了一種模式:購買國際當紅節目版權,精妙學習,地道制作,推出便紅。有人問:“什么時候能夠原創呢?”
“我們必須承認中國電視行業的制作水準跟英美等發達國家有差距,差距還不小。每個做電視的人都希望能拿出好的原創的節目,還能文化輸出到國外。但這是理想化的狀態。目前來講我們需要的是學習,不能盲目地創新。每一次購買模式我們都學到了一些先進的經驗、運作的方法,這對于我們視野的提升、與國際接軌的能力的提升非常有效。”陸偉用了“師夷長技以制夷”來形容:“英美電視制作行業發展了100多年,從‘達人秀’到‘好聲音’我們用了3年。如果我們可以通過10年左右的時間來完成這一個過程,我認為是值得的。通過學習,少走彎路。”
在模仿階段,陸偉認為燦星做得不錯:“至少得到了The Voice90%以上的神韻。我個人覺得跟原版的差距在于現場觀眾和學員本身的表現力上。中國人天生就情感內斂,不像老外被導師選中時會手舞足蹈,唱歌時表情豐富,攝影機一下子可以捕捉到。場上的觀眾也非常重要,老外們非常投入地來欣賞這場音樂,觀眾會跟著選手一塊搖擺,好像在參加一個音樂派對。中國觀眾情感外放遠遠沒有達到這個程度。”
陸偉說他們從未停止過創新的念頭,《中國達人秀》團隊每年都會送一批人到英國去學習如何創新節目。“他們不是一堆人開會搞頭腦風暴,而是有著嚴格的分工和流程”,陸偉稍帶自豪地說—他的團隊全部都去學過。“我們先把一整套的比較先進的電視創意模式、電視制作模式學會之后,再來進行創新,這是需要一個過程的。”
“我們非常看好燦星制作未來發展的前景”,陸偉還描繪了燦星發展的路線圖,“從長遠來看,美國新聞集團的背景會使得它在國際媒體上比較被關注,在國內又是最頂級的制作團隊之一,有它的影響力和號召力。國內發展好了會嘗試上市,之后我們再去開拓國際市場。除了綜藝節目,我們還希望制作一些影視劇,或者翻拍星空擁有版權的香港黃金年代的電影,或者跟日本、韓國這些電視劇生產大國談創意談合作。這是一個長遠發展的計劃,我們愿意把視野從國內衛視平臺的競爭,放眼跟國際制作公司、制片方進行交流。文化輸出,對于一個傳媒人來講,這是一件很榮耀的事情。”
【中國好聲音 一本生意經】相關文章:
《中國好聲音》的成功之道04-16
80后賣場老總的生意經08-03
4萬元開哭吧 催淚催出生意經07-31
考研好還是就業好08-11
好就業和就業好的區別08-16
有什么好項目好創業08-15
女人創業的好項目_女人創業做什么好08-02
求職陷阱:輕易得到好職位是好是壞08-12
PowerPoint聲音操作總動員07-31
小資創業好項目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