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蘋果CEO庫克演講:不容蘋果衰敗
蘋果CEO蒂姆-庫克(Tim Cook)周二在高盛舉辦的科技與互聯網峰會上發表了演講,并接受了高盛IT硬件分析師比爾-肖普(Bill Shope)的采訪。庫克在采訪中談到了中國代工廠工作條件、蘋果企業文化以及iPhone增長機遇等外界關心的話題。
以下即為庫克演講全文:
中國代工廠工作條件
首先,我想讓大家明白一點,蘋果對工人的工作條件非常重視,這也是我們長期以來堅持的原則。我們關心每一位工人,無論他是在歐洲工作,還是在亞洲或美國工作。我本人在多家工廠呆過很長時間,不僅僅是作為一位公司高管。我曾在阿拉巴馬州的一家造紙廠和弗吉尼亞州的一家鋁制品工廠工作過。我們的許多高管經常對工廠進行實地考察,我們還有數百名常駐工廠的全職員工。因此,我們密切關注著整個生產流程,對工人工作條件的每一個細小環節都有所了解。
現在,我意識到供應鏈相當復雜,我相信大家也明白這一點。與供應鏈有關的問題非常復雜,但我們的承諾也非常簡單:我們堅信每一位工人都有權利享受公平和安全的工作環境,不會受到任何歧視,可以獲得具有競爭力的工資,可以自由表達他們的擔心。蘋果供應商要想與我們保持合作關系的話,就必須做到這一點。
我們還堅信,教育還能大大促進公平,如果人們具有技能和知識,他們就能改善自己的生活狀況。我們投入了大量心血,為我們整個供應鏈的工人們提供教育資源。我們向供應鏈的許多工廠提供免費課堂,我們與當地大學合作,為他們提供英語、創業知識和電腦技能等方面的培訓。
迄今已有6萬多人參加了這種培訓,這個一個相當令人驚訝的數字。如果你將這些接受過培訓的員工全部集中到一個地方,那么他們所在園區的規模將超過亞利桑那州立大學,而亞利桑那州立大學是美國規模最大的公立大學。
其中許多工人還會獲得副學士學位(associate‘s degree)。所以,對于那些尋求改善生活、實現更高人生理想的人來說,這是一個非常不錯的跳板。至于我們正在解決的問題,大家可以從我們的網站上看到相關細節。我想告訴大家,在我們的這個行業中,沒有哪家企業像蘋果這樣關注工人工作條件的改善。
我們會不斷對各個工廠進行審計,深入供貨鏈一線,查找問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我們會公布一切事情,因為我們深信透明在這個領域非常重要。我對我們的團隊在這個方面取得的成績無比驕傲。他們專注于解決最困難的問題,他們一絲不茍,直至解決了問題。他們堪稱我們這個行業的楷模。
下面,我會給大家舉幾個例子,因為我認為這非常重要,也是時下大家關心的。
我們認為使用童工是非常可憎的行為。在我們的供貨鏈當中,這種情況極其罕見,但我們的首要任務就是徹底消除這種情況。我們以前一直致力于在組裝環節解決這個問題,現在會擴大至供應鏈。如果我們發現供應商故意雇傭童工,我們會認為這是一種赤裸裸的冒犯行為。
我們不允許任何人在安全問題上抱有僥幸心理。如果能讓生產流程變得更安全,我們就會聘請世界上最知名的權威人士、最知名的專家,制定新的標準并付諸于實施,在整個供應鏈推行。
我們專注于細節。如果餐廳沒有滅火器,那么這家工廠就無法通過審查,直到將滅火器安裝到位。“
我們會繼續專注于解決我們在這個行業所特有的問題,比如工作時間過長。我們的供應商行為規范規定,工人每周的工作時間不超過60個小時,但我們不斷發現有合作伙伴違反這項規定。所以,我們在今年初宣布我們決心推行全面改革。
我們開始從每一個細微環節管理工人的工作時間。例如,今年1月,我們收集了大約50萬名供應商工人的每周數據,并發現84%的供應商符合規定。現在的情況與過去相比有了明顯好轉,但我們可以做得更好。我們正采取史無前例的措施,每個月在我們的網站上公布用工情況,這樣,每個人都會清楚我們做的事情。
或許大家都知道,應我們的要求,公平勞工協會(FLA)已開始對我們的產品裝配廠商進行大規模審計。我們從去年開始在審計項目與FLA建立了合作,在今年1月,我們是第一家被允許加入他們協會的科技公司。FLA目前實施的審計工作或許是大規模制造行業歷史上最為詳盡的工廠審計,無論是在規模、范圍方面,還是透明度方面。我也會期待著最終的結果。
我們明白,大家對蘋果寄予厚望。其實,我們對自己的期望更高。我們的客戶希望蘋果繼續處于行業領先地位,我們也會繼續朝著這個目標努力。我們十分幸運,擁有地球上最具創新精神、最聰明的人才。在供應鏈責任問題上,我們在新產品開發上投入多大精力,就會在這個方面投入多大精力。這是蘋果的企業宗旨。
iPhone增長機遇
iPhone在上個季度的銷量達到3700萬部,這是一個很龐大的數字。所以,我們對這一成績十分滿意。下面,我來談一談與大家觀點的差異之處——至少在看待這些數據的方式上,我可能與大家抱著不同的態度。
我知道,上個季度3700萬部的銷量在智能手機市場所占的份額達到24%.也就是說,在四個人當中,有三個人購買了其他品牌的智能手機。在整個手機市場,iPhone的份額不足9%,也就是說,十個人當中會有九個人買其他品牌的智能手機。智能手機市場去年的規模為5億部,預計到2015年達到10億部,而整個手機市場的規模預計達到15億至20億部。鑒于此,這是一個令人驚訝的行業,具有廣闊的發展機遇,與整個市場規模進行比較,便會發現3700萬部其實并不多。
規模對我而言就意味著機遇。所以,我們當前專注的事情與以前無異,那就是打造世界上最好的產品。我們認為,如果我們繼續保持這種專注度,繼續圍繞iPhone打造生態系統,那么我們就會擁有從這個龐大市場獲利的良機。
iPhone與新興市場
首先,這些市場對我們十分重要。正如我前面所說,到2015年智能手機市場的規模預計將達到10億部,而在未來的三年內,這一預測數字的25%將來自于中國和巴西。在這兩個市場,就將銷售2.5億部智能手機。很顯然,巴西和中國是兩個非常重要的市場,但其他市場同樣重要。
我們一直非常專注于中國市場。iPhone在中國獲得了極大的成功。過去幾年,我們在大中華區的營收從原來的數億美元,增至去年的130億美元。所以,我們一直在努力了解那個市場,并將經驗教訓推廣到其他市場。雖然并不是許多人在這個問題上與我觀點一樣,但結果恰恰表明,世界各地的人的消費習慣存在共性。
事實證明,每個國家的每個人都渴望獲得最佳產品。他們不是追求最佳產品的廉價版本,而是追求貨真價實的最佳產品。所以,這是貫穿始終的一條主線。
如今,新興市場與成熟市場之間存在著天壤之別。例如,在大多數發達國家,運營商自己擁有大部分iPhone經銷權,但在新興市場,零售商則從iPhone銷售中獲得非常大的好處。正如大家所知道的,我們去年在提供補貼的市場做出了一些改變。
但正如我所說,最重要的是產品質量,這是重點。當然,還有經銷,我們已經認識到這些差異。我們認識到消費者的購買力存在差異。順便提一句,與許多人不同,我并不認同一些有關預付費市場的說法。
因為在中國,我們做的一件事就是說服中國聯通(微博)也去嘗試預付費模式,這家運營商以前在中國大部分地區并沒有采取這種模式,令人驚訝的是,他們通過iPhone實現了向預付費模式的轉變。這對消費者是個好消息,因為他們能以更低的價格購買手機;對于運營商而言同樣是個好消息,因為他們可以讓消費者長期使用自己的服務,所以,每個人都是贏家。我不是說這一規律在每一個市場都會奏效,但我們應該以不同的視角看待這個問題,這種模式肯定在中國取得了成功。
iPad和Mac在新興市場表現
事實證明,在蘋果2001年推出iPod,并導入Windows以后,在推出iTunes Music Store商店,并將其導入Windows以后,iPod為Mac創造了光環效應。這讓Mac重新走向復蘇,我們的Mac業務連續23個季度增長超過了行業平均增幅,這可是六年時間啊。
但是,iPod給Mac帶來的光環效應是在發展國家創造的。它是美國創造的,是在西歐創造的,是在日本創造的,是在澳大利亞和加拿大創造,而不是在東歐、中東、拉美創造的,不是在非洲、中國以及其他亞洲國家創造的。因為人們已經從手機上獲得音樂內容。
然而,在iPhone推出之時,世界在許多方面因我們而改變。因為iPhone,數億人知道了蘋果這家公司,有些人購買iPhone,有些人沒有購買,還有人渴望得到一部iPhone.iPhone將我們的品牌介紹給以前從未用過蘋果產品的人。
以中國為例,去年中國Mac銷量同比增長100%.這是相當了不起的成績。中國個人電腦市場去年增長了10%,所以Mac的增長速度是行業平均增幅的10倍。很顯然,iPhone正在給Mac創造光環效應,iPhone還給iPad創造了光環效應。所以,大家可以清楚地看到這些產品的協同效應,這種效應不僅存在于發達國家,還出現在新興市場。
下面,我用數據來說明這一點:2007年,iPhone在大中華區、印度等其他亞洲國家、拉美、東歐、中東、非洲等國家和地區的營收總計為14億美元。我之所以選擇這個年份舉例,是因為在2008年以前我們尚未在美國以外的地區推出iPhone.去年,這些國家給蘋果貢獻的營收達到220億美元。而且,我們僅僅觸及這些市場的表面。這的確是我的真實感受,因為我們主要專注于中國市場,去年才開始將天平稍微向巴西和俄羅斯傾斜。這些市場擁有更多的機遇,所以我認為這對于蘋果的未來發展意義深遠。
iPad市場需求
5500萬,這是一個沒人會猜到的數字,包括我們在內。我們花了22年的時間才賣出5500萬臺Mac,花了5年時間才賣出2200萬臺iPod,花了3年的時間才賣出同樣多的iPhone.iPad的軌跡的確不同尋常。
為什么?因為這款產品絕對令人不可思議。iPad的創新步伐一直令人不可思議。所以,從iPad 1到iPad 2,這個過程相當短暫。開發者幫助我們打造了一個完備的生態系統:目前有1.7萬款應用可供iPad優化使用,所以說,這一切真的令人難以置信。但是在我看來,iPad如此成功的最大原因是,它站在了前輩巨人的肩膀上。
iTunes Store和App Store均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人們通過iPhone對多點觸摸功能有所了解。所以,有人開始使用平板電腦時,一切都變得如此直觀,我意思是說,我給我母親買了一臺iPad,她竟然知道如何像這樣觀看廣告。
令人驚訝的是,iPad竟然受到了如此多人的青睞——大家都在使用,我母親也在使用,我七歲大的侄子也有一臺。我今早去健身房時,發現我的教練也在用iPad.在星巴克,我環顧周圍,竟然人手一臺,用來讀報紙或從事其他活動。它還被應用于教育領域和企業界。我認為,iPad是迄今我所見到的普及速度最快的一款產品。
競爭和平板電腦市場的未來
很明顯,我們在蘋果內部開始使用iPad要遠早于該平板電腦的發售。當然,我們的一切開發工作都得秘密進行,這樣就沒有人會發現。當我開始注意到我的個人行為時,它迅速占據了我80%-90%的精力,iPad的開發工作也已完成。
坦率的講,從iPad開始出貨的第一天起,不僅是我,蘋果大部分人都認為,平板電腦市場規模將最終超過PC市場,這只是時間的問題。今天我比之前更加認同這一觀點。因為我注意到,使用iPad的人群數量讓人難以置信,開發人員的創新進度也讓人難以置信。
如果我們今天在這所賓館里舉行會議,并要求開發最酷PC應用的所有開發者來參加會議,你可能連一個人都找不到。但是如果你邀請iOS或其它系統的開發人員來參加會議,包含所有著手該項目的人,那么這個賓館將無法容下這么多開發者,旅館每一平方英寸都會站滿人,這就是創新的力量。這并不意味著PC即將走向滅亡,我愛Mac,而且它還在增長,我認為它仍會增長。
但我深刻的感覺到,平板電腦市場產品銷量將超越PC市場,這只是速率、速度和時間的問題。業界發生了太深的變革。總而言之,這是我的觀點,人們可以表達不同觀點,如果你不能說服我,我會深信不疑。
我們的產品價格
價格不是最重要的因素。廉價品也能有一部分銷量,有些人會在家中使用它,當消費者掏錢買它時會感覺很棒,但是當他們將產品拿回家使用后,就沒有那么高興了。每天使用時都不會感到高興,這也是為什么他們以后不再使用該產品的原因,你不會想“哦,我達成了一筆好買賣”,因為你討厭它。
這就是發生在去年的事情,PC領域和手機領域的每一個人都感受到了這一點,每個人都決定必須擁有一部平板電腦。據不完全統計,去年有100款平板電腦上市。每個廠商都以iPad 1為目標,而我們則想盡快創新推出iPad 2.當他們覺得能夠與iPad 1競爭時,我們已經推出了iPad 2.我們因為推出了17萬款應用而興奮,我不確定其它平臺是否推出了100款應用。
我認為人們最終需要的是偉大產品。亞馬遜是一個不同類型的競爭對手,他們擁有不同的優勢等。我也認為他們將銷售很多平板電腦。但蘋果iPad針對的消費者不會滿足于一款功能有限的產品。我認為平板電腦市場的真正催化劑將是創新和推進下一個邊界。坦白的講,我們將與所有廠商競爭。我喜歡競爭。只要廠商發明自家的產品,我就喜歡競爭。
iPad對Mac的銷量影響
我認為iPad抵消了部分Mac銷量,我們比其他廠商更愿認可這種方式。我們不會抑制蘋果任何一支團隊開發最偉大的產品,即便是它會影響其它領域產品的銷量。我們的最高優先選擇是,讓消費者滿意,我們希望他們購買蘋果的產品。
現在,我不會預測PC產業的滅亡。我也不同意這一點,我確信,考慮到現在的環境,iPad抵消了部分Mac銷量,抵消了更多Windows PC銷量。iPad抵消其它產品的銷量要高于Mac,這對于我們來說是一個加分,。我認為平板電腦最終會取代PC.
隨著時間的流逝,平板電腦很大程度上將取代PC.我對政治并不了解,但我認為它會強迫你壓制你的信息,告訴你本身的身份。所以,我認為這對于PC業界有利,因為他們已經擁有了強大競爭對手;這對于平板電腦市場有利,因為他們將進行瘋狂的創新。消費者最終會選擇購買的產品。我也認為PC業界規模將會更加強大,只是平板電腦市場將比它更加強大。
蘋果現金流、支出和股東回報率
當談到蘋果持有的現金流時,我首先談談你們使用的“節儉”這個詞,因為我并不同意這一點,至少我不會在同樣的語境中使用這個詞。我們已經在供應鏈上花費了數十億美元,在收購上花費了數十億美元,包括知識產權收購。我們還在零售領域花費了數十億美元,在基礎設施、公司、數據中心、蘋果應用商店和iCloud等花費了數十億美元。但是你們說的對,我們還剩下很多現金。但我認為我們還擁有清楚的頭腦,我們需要深思熟慮。我們每花一筆錢都像是對待最后一筆錢,我認為股東們希望我們這么做。他們不希望我們以富有的形式行事,老實講,我們也從未有這種感覺。這也聽起來可能有些不可思議,但這是事實。
對于現金的使用上,自從我擔任CEO以來就一直表示,我不會對此迷信,迷信持有或支出。我們董事會層面都在非常積極的討論如何使用這筆錢,但我認為每個人都希望我們深思熟慮,這就是我們目前所做的事情。我們不會做出一些稀奇古怪的決定,因此大家不用擔憂在我們身上虧本。
外界一直討論我們的現金流水準,這已經不是什么新鮮事。只不過現在討論的更多,更為詳細。我認為每一個人都非常清楚,我第一個承認,蘋果現在擁有的現金已經超過了維持每天業務運營所需要的費用,相信每一個在場的人都會同意這一點,所以我們在積極討論它的使用。我只要求你們更加耐心一點,這樣我們就能以更加從容的方式使用這筆錢,為股東做出做好的決定。
Apple TV和未來的客廳市場
我不想討論未來細節或進行評論,因為大家可能會誤解我說的話。從現有產品來看,我們去年賣出了不到300萬臺Apple TV機頂盒。如果你沒有Apple TV,你應該就去買一臺。它是款很酷的產品,離開它我無法生活,就像促銷期間無法進行充足的休息。
上一財季我們賣了140萬臺,也不算很高。但真實情況是,我們之所以將它稱之為業余愛好,是因為我們不想向大家和我們股東傳遞一種信息,一種我們認為電視市場規模等同我們其它業務規模的信息,這其中包含手機業務,Mac業務、iPad業務以及iPod業務。我們不想發送電視市場和我們其它業務規模同等的信號,所以這就是我們將Apple TV稱之為業余愛好的原因。
一般來說,蘋果不做興趣愛好,我們非常專注,只做幾種產品。不過有了Apple TV后,雖然該市場還存在一定障礙,但對于我們這些使用Apple TV的人來說,總還有機會。如果我們繼續追隨這一靈感,并不斷發展,我們可能會發現更大規模的市場。對于那些已經擁有Apple TV的人來說,消費者的滿意度從圖表中就能看出,但是我們仍然需要努力讓它進入更多主要市場,成為一款嚴肅的產品。如果你還沒擁有Apple TV,你應該去買一臺,因為它是款很酷的產品。
Siri和iCloud
我認為蘋果推出Siri和iCloud具有深遠意義。如果你使用了iCloud;將時間撥回到10年前,12年前,史蒂夫-喬布斯(Steve Jobs)當時宣布了一項將Mac或PC定位于人們數字生活的策略。蘋果開發了一整套應用,名為iLife,你可以連接任何設備,同步所有音樂和相片,你可以編輯相片,編輯電影等。我們的理念就是,Mac或PC就是儲藏庫。
iCloud首先變革了人們生活,多少年來,特別是近20年、30年,我們生活在多種設備環境中。將iPad信息同步到Mac上,將iPhone信息同步到Mac上,然后再同步到iPad上,這已經不再是一種偉大用戶體驗。我們現在已經擁有1億iCloud用戶,別忘了我們去年10月才發布了該服務,現在已經達到1億了,這難以置信,很明顯我們可以做的更多。
我們并未將iCloud看做一年或兩年的產品壽命,而是下一個十年以上的策略,我認為這真的意義深遠,還有Siri.這些年來,如果你是一個PC或Mac用戶,你就需要使用物理鍵盤,使用鼠標進行輸入。你們肯定很長時間以來一直這么做,這一領域正在進行演化,但并沒有很多真正的革命。
然后蘋果突然在MacBook Pro上推出了多點觸摸,這很酷,并將它拓展到了手機和平板電腦上,所以這完全變革了業界。但是Siri是另一個劇本深遠意義的變化,是我們一直夢寐以求的輸入方式。人們肯定想把它引入到工作中。令人難以置信的是Siri現在還只是測試版產品,我從未感覺到,生活中不能沒有一款測試產品伴隨,但是我現在感覺到離它無法生活。
我認為Siri和iCloud都具備了深遠意義,我們不需要考慮它的盈利或虧損,因為我們并不擔心。我們希望提供一個偉大的用戶體驗,以盈利虧損來衡量就不會開發出這種偉大產品。它們不是壽命在一年或兩年的產品,而是你未來將與子孫后代討論的產品,這確實是一項深遠的變革。
蘋果文化和戰略
蘋果是一家獨特公司,擁有你無法復制的獨一無二文化,我不會見證或允許它的緩慢衰敗,因為我深信:這么多年來,喬布斯激勵了我們所有人,蘋果應該以偉大產品為中心,專注于極少的產品,而不是做更多不擅長的產品。我們只會進軍對社會做出巨大貢獻的市場,而不是僅僅在市場中銷售大量產品。
所以這些理念,與保持優秀作為外界對于蘋果的期待是我們專注的所在,因為我認為這些造就蘋果成為了一家魔力十足的公司,吸引真正聰慧的人想來這里工作。他們所做的不僅是生活中的工作,也是他們生命中最好的工作。
看著人們使用iPhone,或在健身房中使用iPod,或在星巴克中使用iPad,沒有比這更令人激動的了。這些都讓我感到欣喜,沒有什么可以替代它們。
所以我們一直專注文化,我們不會坐下來考慮昨天的偉大產品。我喜歡這種品質,因為它推動我們向前發展。所以這是我們緊握不放的理念,成為我們戰略中獨具特權的一部分。
【蘋果CEO庫克演講:不容蘋果衰敗】相關文章:
蘋果CEO收入縮水99%11-07
蘋果公司面試之誰能吃到蘋果11-21
是誰種的蘋果林?11-12
蘋果 面試題11-19
職場小測試:吃蘋果11-13
“模擬CEO”挑戰“正牌CEO”11-11
警惕辦公室的“壞蘋果效應”02-18
蘋果代工廠承認使用童工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