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重視職場積累
財富需要積累,知識需要積累,職場的成功同樣需要積累。職場是知識、技能、人脈交匯的地方,內容錯綜復雜。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重視職場積累,歡迎大家分享。
重視職場積累
小劉大學畢業六年了,這六年里他換了五份工作,平均下來幾乎要到一年更換一個工作的地步,他說,其中最短的一份工作,自己做了不到三個月。看著身邊的同學一個個逐漸步入了公司的管理層,小劉既著急又無奈。“大學畢業的時候我找的工作并不比別人差,同學們都羨慕我,可現在卻只有我羨慕他們的份了,真是風水輪流轉。”小劉說。
一直以來,小劉更換工作的理由是工作內容不適合自己,專業特長沒有施展的空間。然而,小劉雖然換了5份工作,但是所作的工作大都差不多,總體上來說就是一個打雜的。因為每一份工作都做得不長久,每一份工作都缺少耐心、淺嘗輒止,小劉根本沒有任何經驗的積累。借用網上文章中的一句話,就是“因為行業不同,到哪里都是無積累、無經驗、無資源的三無人員\,因而只能做一些不需要太多專業知識的小事。”這就是典型的職場“資深新人”。
所謂的“資深新人”是指那些頻繁更換工作,游走于不同企業,缺少必要積累的人。人們常常將這種陷入跳槽怪圈的稱為“漢堡族”。百度百科中介紹,這個稱呼最早誕生于職場,指的就是那些頻繁跳槽卻越跳越糟的人。“這些人大多具備很好的行業經驗和高學歷,還有職業資格證書或技能證書,但卻找不到一個可以真正發揮用處的工作”。
小劉的故事也告訴我們在職場中切勿心浮氣躁,只要俯下身子堅持下來,必定有所收獲。的確如此,沒有任何一家企業會舍得浪費真正的人才,讓他們去端茶倒水,而不將他們放在應有的位置為企業創造更大的價值。李老師舉過一個類似的例子:有一個女孩做前臺接待工作做了三年,三年里她認真勤懇的工作,端茶倒水、打字復印,手腳麻利,態度謙和,深得同事和領導的喜歡。可是在工作第三年就要結束的時候,她向領導遞交了辭職信,決定去另外一家公司做前臺,因為薪水比自己的企業高。然而,在此之前領導已經做出了新年過后就提升她為行政助理的決定。她知道了這個決定后很后悔,但是已經遲了。
職場上經常會出現這樣遺憾的事情,那些所謂的“漢堡族”、“職場新人”都應該以此為戒,將目光放長遠,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職場積累很重要,職場需要的是專而深的經驗,而非蜻蜓點水式的廣而散。頻繁更換工作,也就意味著之前的經歷對日后職場的發展并不能提供強而有力的幫助。
媒體對“漢堡族”的現象調查分析后得出,拒絕“漢堡化”,不當資深新人的方法中,“53.33%覺得應該調整心態,要淡定,抓住眼前的才是真的;46.67%的人則覺得應該給自己設定限制,不可無限“漢堡”,也不能隨便抓一個就不放。有關專家建議應該找準自己的定位,找一份有學習空間的工作,不斷自我更新,適應新需求。
職場中積累更重要嗎
在現代職場,僅有知識不會成功,因為學歷已經不再是搏擊職場的通行證;僅有口才不會成功,因為不會說話的人也能成就一番偉業;僅有機遇不會成功,因為時勢只能造一時的英雄。現代職場的精英受過良好的教育,并不缺智慧,也不缺目標,更不缺計劃,但惟獨缺的是能夠堅持到底每天都重復或者創新的行動力,職場的起點一定不是口號,職場的過程也一定不能是浮云,職場終點更不能是一種想象,職場的歷程只能是一種具體的行動。在 現代職場只有行動才是勝者的性格,沒有付出行動的職場永遠都會蒼白無力,現代職場誰擁有超強的行動力,誰將主宰一切。
一個人的命運不會因為你計劃了多少而改變,只會因為你做到了多少而改變;行動的真正意義是個人成功路上每天都要重復的標準動作。
首先,行動是人的存在和發展的前提。恩格斯說過:“人是唯一能夠由于勞動而擺脫純粹的動物狀態的動物——他的正常狀態是和他的意識相適應的而且是要由他自己創造出來的。”
“行動不一定成功,不行動一定失敗”,我經常這樣對自己說,可見成敗和行動一定有關系,而且不是一般的關系,是“誰”決定“誰”的關系。愛默生告誡我們:“當一個人年輕時,誰沒有空想過?誰沒有幻想過?想入非非是青春的標志。但是,我的青年朋友們,請記住,人總歸是要長大的。天地如此廣闊,世界如此美好,等待你們的不僅僅需要一對幻想的翅膀,更需要一雙踏踏實實的腳!”不要只是想著采取行動,而是要“采取正確的行動!”
一百個決定,不如一個行動,再淵博的知識,不如一個行動,再好的想法,也要付出行動才又可能實現。當人們還在爭論到底是行動重要還是知識重要的時候,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冷靜地斷言:“管理是一種實踐”,而且“行動大于知識”。
《老子》第六十四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春秋時期,著名的哲學家老子根據事物的發展規律提出謹小慎微和慎終如始的主張,他主張:“處理問題要在它未發生以前。治理國家要在未亂之前。合抱的大樹是細小的幼苗長成,九層的高臺是一筐一筐泥土砌成的,千里遠的行程不管路有多難,多崎嶇都是一步步用腳走出來的。”可見,路再長也是一步一步走出來的。
有一個人很是讓我敬佩,因為25歲那年,他不辭勞苦,歷時18年,行程5萬里,到印度取真經657部,一生譯經1335卷,成為我國歷史上偉大的法相宗創始人、思想家、哲學家、翻譯家、旅行家、外交家、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他的足跡遍布印度,影響遠至日本、韓國以至全世界。這個人就是唐代著名高僧玄奘,她的貢獻是中國、亞洲乃至世界人民的共同財富。
當一個人承擔起一份責任或使命的時候,自然會得到人們的尊重;當一個人用畢生的時間和生命把之前所承擔的使命或責任,化為行動一步一步走出來的時候,這個人將會讓所有人對他肅然起敬,頓時變得偉大起來。
還有一個人也更讓我敬佩,他6歲到濟南投奔叔父季嗣誠,入私塾學習,10歲開始學英文,在高中開始學德文,歷任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北京大學副校長、中國社科院南亞研究所所長,是北京大學惟一的終身教授。通英、德、梵、巴利文,能閱俄、法文,尤其精于吐火羅文,是世界上僅有的精于此語言的幾位學者之一。“梵學、佛學、吐火羅文研究并舉,中國文學、比較文學、文藝理論研究齊飛”,其著作匯編成《季羨林文集》,共24卷。生前曾撰文三辭桂冠:國學大師、學界泰斗、國寶。季羨林在世界被許多人尊重,并被一些人奉為中國的“國學大師”語言學家、文學家、國學家、佛學家、史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
曾被授予2006年“感動中國”人物。頒獎詞中稱:“智者樂,仁者壽,長者隨心所欲。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貧賤不移,寵辱不驚。學問鑄成大地的風景,他把心匯入傳統,把心留在東方。……季羨林先生為人所敬仰,不僅因為他的學識,還因為他的品格。……他的書,不僅是個人一生的寫照,也是近百年來中國知識分子歷程的反映。”
如今,這位受人尊敬的國學大師已經離我們而去,他這一輩子所做的事情和所取得的成就我們連想都不敢想,精通英、德、梵、巴利文、俄、法文,尤其精于吐火羅文,是世界同時精通多國語言位數不多的學者之一。可是大家想過沒有,獲得了這么大的學問和成就是老人家一步一步走出來的啊!
【重視職場積累】相關文章:
重視“遲到”問題03-29
為什么要重視電話面試?08-10
八則職場小故事-職場禮儀01-29
職場新人如何高效職場充電02-10
學生到職場的轉變-職場禮儀02-18
職場人要掌握的職場習慣10-12
職場人必看的職場充電技巧07-29
職場人做職場充電的原因08-01
職場必須知道的職場法則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