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職業生涯的加減乘除法則
踏入是人生新的開端,把握好職場的起始階段對我們每個人都至關重要。對于初入職場的朋友而言,面對全新的局面,可能存在一些茫然。筆者杜撰此文,意在與初入職場的朋友一起探討職場初期的一些注意要點,敬請大家指正。
一、職場加法
成功女士楊瀾曾說過:“在我職業生涯的前十五年,我都是一直在做加法。”為此,她做主持人、做編輯、做制片人……為此,她付出了超常的精力。所有這些積累,都為她如今的成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這與她抱有這種職場“加法”的態度是分不開的。
如何做職場加法?筆者認為至少要做到以下兩點:
1、準確定位,不斷進步
對于大多數初入職場的朋友來講,對自己將來的規劃往往非常美好:要么做金領,要么當老板。但是,對于如何實現這樣的理想,卻幾乎沒有可行的計劃而變成空想。
人生的定位固然重要,而理性的規劃更加重要。所謂理性規劃,就是設計將來要符合自身的特點且經過自我的努力能夠實現。人力資源經常談及的一個詞語叫,講的就是如何設計自己的職業發展途徑。其中最重要的一點,不是如何把將來設計得多么美好和崇高,而是保證理想在有一定高度的基礎上如何去實現。說得直觀一點,那就是把加法做好,才能實現人生的“和”。
如果把美好的將來稱為“和”,那么,每一天的工作都應該是加數。如何保證每天的加數不是零和負數,值得每一位初入職場的朋友深思。
初入職場的朋友很容易犯一個錯誤,那就是不斷調整人生的規劃。如果是基于現實的充分考慮,那還無可厚非,可往往是受到些許觸動后就立刻轉變,然后再變,最終迷失自我而不知所措,隨波逐流。這是非常不應該的。要知道每次調整都是一次自我否定,原來積累的加數統統被縮減甚至歸零,這不是在浪費時間、揮霍人生嘛?所謂無志者常立志,有志者立長志,準確定位之后就是長期不懈的努力了,哪里經得起朝三暮四的折騰?
2、加班加點,多修惡補
有人說,一個人是否成功,往往取決于每天的八小時之外。對于初入職場的朋友來講,加班幾乎是一種必需。初到企業,有太多的東西需要學習了,復印機未必會用,傳真未必會發,公司繁多的制度未必都明白,崗位諸多的職責未必都清楚,這些沒有時間的付出,如何能夠掌握?其次,學到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的結合,是需要大量的時間的。學習了財務管理,不見得會看懂公司的三大報表,更遑論去做財務分析了;學習了人力資源,不見得會運用評價中心,更別提去做人力規劃了(即便做出來,也是紙上談兵)。還有,剛到公司,往往從基層做起,很多貌似與崗位無關的瑣碎工作都會被安排過來,不付出時間,如何完成?
所以,看到辦公室的阿姨打卡下班了,不要也跟著關電腦回去睡覺。好好的想想如何充分的利用晚上的時間做點什么,為自己的人生多增加一個加數。
說到這里,不得不提一提我們的大學教育了。本科教育仍然是基礎教育,而非專業教育,加之,現在大學擴招年甚一年,大學已從精英教育逐漸過渡為平民教育。
而且,我們國內的大學教育中,社會實踐還是比較少的。還有一點,有那么一部分大學生,未必就非常努力。這造成的后果就是,一方面大學生的專業水平未必就高,一方面大學生的實際能力未必就強,如此下來,初入職場的朋友,還有什么理由不加班加點,多修惡補呢?
二、職場減法
作家劉墉大學剛畢業時,一家電視臺請他去主持一個節目,那節目的導播看他文筆不錯,又要他做編劇。可領酬勞的時候,導播不僅不給他編劇費,還扣了他一半的主持費。當時劉墉沒吭聲(續致信網上一頁內容)照簽了。后來那導播又找他,他還照樣幫他做了幾次。最后一次,導播沒扣他的錢,變得對他很客氣,因為劉墉被總經理看上成為了電視記者兼新聞主播。
劉墉用親歷的很極端的例子給我們樹立了一個榜樣:不急不躁,沉下心來做事,最終必有收獲。這就是初入職場的減法。
1、年少輕狂,不懂謙卑
年輕的朋友往往不乏血性,做事敢沖敢闖,這本是很好的事情。可問題在于不少年輕的朋友往往自視甚高,表面或者內心里面認為自己已經懂了很多,完全可以獨當一面了。這就取之不得了。
殊不知,職場有太多的學問需要用心體會了,職場也有太多的經驗需要慢慢積累了。如何與同事相處,如何向領導匯報,如何理解部門工作規劃,如何實現崗位價值,這些如果不低下高傲的頭顱,是不能很好的完成的。我們經常用一個詞語叫做“歸零”。初入職場,確實需要歸零的心態,既然是一個全新的起點,那就真正把自己當成一個新人來從頭開始學習。
更重要的是,謙卑是一種美德,謙卑是一種力量。大概沒有多少人會欣賞一個狂妄自大的人。老是抱著老子天下第一的態度,是不會討人喜歡的,從而會失去很多機會。尤其對于初入職場的朋友來講,如果認為自己已經很厲害了,則不管是寫在臉上而口出狂言,還是印在心里而貌似謙虛,最終都會被同事看穿,從而被大家疏遠和隔離。謙卑,并不是一味的點頭哈腰,謙卑是需要足夠的能力支撐的。精通和忠實于專業和事實,從而提煉出自我的見解,落實到具體的工作計劃或工作匯報中,在必要的時候適當的亮出來,既讓別人心悅誠服,又不會顯得飛揚跋扈,才能真正贏得別人的重視甚至是尊重。
收起輕狂,學習謙卑,這是職場最重要的減法法則。如果不懂這點,則即便一時得勢,也會得而復失;如果沒有吸取教訓,則終生碌碌無為。
2、急功近利,頻繁跳槽
如今有一個很奇怪的現象,那就是跳槽成了加薪的絕好機會。第一份工作月薪2000元,干了一年半載之后,突然有一個機會從天而降,被許諾月薪3000元甚至是更多了,于是,匆匆忙忙的提交辭職信,高高興興的卷包走人。一段時間之后,又發現了月薪4000元甚至是更多的機會,于是就故伎重演,再次把企業炒掉,挾起皮包走路。
如果是基于“先就業,再擇業”的無奈,如果是基于對現有公司的具體分析和對新機會的深入了解之后的綜合考慮,這樣的選擇無可非議。問題在于,不少初入職場的朋友并沒有想那么多,一方面是看到了薪金現實的大幅增長,另一方面可能也是對現有公司很多方面的不解和不滿,于是就選擇了跳槽。
這就是急功近利的表現了。
首先弄明白一個問題。什么對初入職場的朋友最重要?工資嗎?恐怕大多數朋友都不這么認為。如果把十年寒窗看成一種投資,則不要一味奢望投資回收期在初入職場的前幾年完成。對于初入職場的朋友來講,扎扎實實的經驗積累才是最重要的。老老實實的學習如何把最基礎的工作做好,點點滴滴的實踐如何把最簡單的知識落實。這里面會有一些技巧,但是任何技巧都取代不了一手一腳的辛勤勞動。初入職場,沒有兩、三年的鍛煉,很難說會積累多少經驗。
可能有的朋友會說,老單位太糟糕,新公司很好,所以我要走。也許如此。但是不能無視,企業不是溫室,哪里沒有風雨?新公司就一定絕對的好嗎?恐怕未必;再者,匆忙離職,是對公司不負責任,職業道德不好,長此以往,留下了一份支離破碎的簡歷,誰還敢用你?還有,再糟糕的公司也是自己當初的選擇,當初是有選擇這家公司的理由的,而且,這家公司也肯定有值得學習的地方的,為何不靜下心來好好做一段時間呢?
收起功利,用心做事,這也是職場的一條重要的減法法則。
三、職場乘法
舉世著名的銷售員喬·吉拉德的“250定律”很有名,其定律認為:每一位顧客身后,大體有250名親朋好友。如果你贏得了一位顧客的好感,就意味著贏得了250個人的潛在市場;反之,如果你得罪了一名顧客,也就意味著得罪了250名顧客。
這,就充分體現了職場的乘法法則。
【職業生涯的加減乘除法則】相關文章:
職業生涯規劃的黃金法則12-14
職業生涯中“示弱”五法則02-27
自我職業生涯規劃5W法則06-23
制定職業生涯規劃要知道的法則02-24
維達紙業的加減乘除12-01
加減乘除求職法11-12
職場生存法則05-20
職場黃金法則11-27
創業的黃金法則11-15
職業轉型曲線法則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