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就業從職業生涯規劃
大學生就業從職業生涯規劃
10月18日、19日,30名大學生選手在省會參加了河北省第二屆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設計大賽總決賽。至此,歷時7個月之久,全省72所高校、15萬大學生參加的一次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活動終于落下了帷幕。近年來,我省高校畢業生人數連年上升,為應對大學生就業面臨的新問題和挑戰,從2006年起,我省在全國率先將“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擇業指導”列為全省高校在校生的公共必修課。目前,這種做法已在全國高校推廣。
究竟什么是職業生涯規劃?職業生涯規劃對大學生就業究竟可以起到怎樣的作用?一門單純的公共必修課能不能從一定程度上破解大學生的就業難題?帶著這些問題,記者走進了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設計大賽總決賽的賽場。
他們有的想當村官,卻被評委假設的土地糾紛難為得面紅耳赤、張口結舌;他們有的想發揮自己的專業特長進個對口單位,卻被“觀察團”告知目標崗位的待遇已經不再像從前那樣人人稱羨;他們有的想自主創業,實現從小到大的舞蹈夢想,卻不得不面對一大堆成本核算之類從來沒有專門學過的難題……
他們是新一代的大學生,在中國大學教育從精英教育走向大眾教育之際,在大學生就業難的現實中,河北省第二屆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設計大賽總決賽給了全省15萬高校學子的代表一個展示人生夢想與理智思考成果的平臺。
在決賽現場,我省某高校就業指導中心的一位指導老師告訴記者,雖然在校園里的實踐中,“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并不一定像賽場展示的那樣充滿了激情和夢想,“但它破解了學生們一些很現實很瑣碎的小困惑,可以變成解決就業難大問題的一個不錯的抓手。”
規劃一問:就業難不難?
“60%。”總決賽現場,我省某專科院校的就業指導老師表示,根據該校2006年至今累計的統計顯示,約有60%的新生在初入校園時對畢業后順利找工作信心不足。“比相應年份順利找到工作的畢業生比例還低。”這位老師告訴記者,“所以我們搞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首先就是要破解學生的疑問——— 就業到底難不難。”
為什么專科生們對自己信心不足?
這位老師認為,現實的就業壓力僅僅是一個方面,學生對自身能力、高校期間學習生活的特點以及未來就業的趨勢缺乏深入的了解和思考,也是造成信心不足的一個重要原因。
信心不足的不僅僅是專科生。“大學不再像中學那樣,有‘升學’這根無形但明確的指揮棒牽引。小到上課,大到未來的就業,時時需要選擇,被應試教育包辦慣了的學生,就好像從‘計劃經濟’突然進入了‘市場經濟’,一時間無所適從是可以理解的。”燕山大學就業指導服務中心主任蘇靜表示,通過職業生涯規劃,使學生確定可行的職業目標,是幫助學生在入學后及時調整心態,完成角色轉變,盡快適應新的學習生活的一個重要辦法:“早有正確的思路,早付諸實踐,就可以少走許多彎路。”“原來覺得大學生活很漫長,就業
遙遙無期,做了職業生涯規劃才發現,在大學里要學的東西有那么多,要鍛煉提升的個人素質又有那么多,四年時間簡直不夠用——— 回頭再想就業問題,底氣卻足了不少。”
蘇靜的學生任國君是燕山大學石油工程專業的大四學生,在省會結束總決賽、趕回學校的當天,他已經按照自己的規劃,與心目中的理想就業崗位進行了接洽,頗受用人單位青睞。
一提到職業生涯規劃,許多人都將其等同于“就業”和“找工作”。事實上,職業生涯規劃的概念是舶來品,也稱生涯規劃(CareerPlanning),是指一個有意識地計劃個人全部生活的過程,包括重要的生活領域、工作、學習、閑暇及各種關系,同時積極采取行動步驟,在自己所處的社會環境中實施這些計劃。
職業生涯輔導最早起源于20世紀初的美國,經過百年的發展,在發達國家已經非常普及,如在美國、英國、日本等國家,職業生涯輔導工作都已經從娃娃抓起。
專家普遍認為,大學生應該盡早確立“職業生涯”的概念,讓 職業規劃 從入校讀大學的第一天就開始,與四年學習生活同步,以便清楚知道自己的優勢和劣勢,到了大學畢業才不會“臨時抱佛腳”,出現就業恐慌。特別是面對當前的就業形勢,不早下手,就要晚就業。“從學生個人的角度講,就是要教育和引導大學生自覺樹立職業意識,把社會需求同個人發展相結合,把職業理想同大學的學習生活相結合,激發創業熱情,提高就業能力。”河北省教育廳副廳長閆春來表示。
規劃二問:證要不要考?
“我是學小語種的,大學畢業時手里至少有六個證——— 畢業證、普通話證、計算機等級證、 英語 四級證、俄語四級證、創新能力等級證,還有駕照……”“我將來要搞藥膳,一定要考到營養師證才行……”“我的一個師姐大學四年拿了十幾個證,所有的精力都花在考證兒上了,可是畢業找工作的時候單位根本不認……”
總決賽的間隙,記者提起大學生考證熱,選手們立刻激動了起來。“原來經常有學生找我們咨詢,‘老師,我們考個什么什么證兒能不能對找工作有點幫助?’事實上,開設職業生涯規劃課就是為了讓每個學生給自己度身打造成材計劃,讓他們自己弄明白什么樣的課程、什么樣的能力是必須要重視的,什么樣的‘證兒’則完全沒有必要瞎耽誤工夫去考……”滄州師專的指導教師袁靈芬告訴記者。
河北省教育廳學生處處長王利遷告訴記者,專家對職業生涯規劃的定義多種多樣,其核心內容卻是相同的:知己、知彼、決策。
知己,指自我覺察、自我探索,認識自己的性格、興趣、價值觀、能力、特長和專業知識等。
知彼,指職業環境探索,包括行業、企業和職業三方面,認識不同職業所要求的知識、技能、經驗、個性等,認識不同行業和職業發展路徑等。
決策,指衡量自己的能力與職業理想之間的差距,有意識培養自己的全面素質,初步確定自己的職業理想和職業發展規劃,同時著手實施,并在實施過程中不斷評估、反思和調整自己的 職業規劃 。“職業生涯規劃不僅是要幫大學生解決畢業就業的現實問題,通過這種訓練,更重要的是幫助學生在接受高等教育階段,學會在未來更好地管理自己。其實,生涯輔導最重要的目的是促進個人生涯的發展,使每個人的特殊才能得以發揮,使之將來有一個美滿成功的人生。”河北師范大學的指導教師高清波表示。
規劃三問:槽該不該跳?
“大家都在喊就業難,但從我們掌握的情況看,大學生畢業后,找個‘活兒’其實并不難,真正難的是找到一個穩固而有發展的職業,一種有前途可以成為使學生認定其為終身事業的工作。”
總決賽前的座談會上,來自河北工程技術高等專科學校的指導老師周學曾的話得到了全省多家高校師生的首肯。
從近年來應屆大學畢業生就業形勢看,大學生就業起點“低定位”的特征已經非常明顯,加上靈活就業、自主創業的新就業形式,新畢業大學生跳槽頻繁的現象已經越來越普遍。
一般意義上,一個應聘者如果頻繁跳槽,人格中的忠誠度就容易遭到質疑,在職場上不會受到歡迎。因而在學校教育階段,跳槽行為通常是不會受到鼓勵的。
但邢臺職業技術學院的指導教師張磊卻另有看法。
“我的一個學服裝設計專業的學生,三年前畢業,先在大連從服裝制版基層崗位做起,去年跳槽到北京某大公司搞服裝設計,月薪很高,每個月公派去一趟意大利,我很為她驕傲。可是學生自己返校時卻說,‘老師,我后悔沒有認真搞生涯規劃,如果我早一點看準形勢跳槽提升自己,我的發展會比現在還好’。”
張磊深有感觸地說:“教育的目的不是讓年輕人走出校門有個飯碗就完了,終身就業不一定是好的就業,盲目跳槽卻絕對不是好的跳槽,職業生涯規劃應該幫學生們更長遠地看待自身的發展。”
大賽一等獎獲得者、身兼本科生輔導員和在讀碩士研究生二職的河北師范大學選手于文華告訴記者,職業生涯規劃非常重要的特征就是“全程化”,目前大學生中普遍存在的低起點就業不應該是解決就業難的權宜之計,更應該成為大學生補足實踐經驗缺項、提升自身素質和能力的必由之路。
【大學生就業從職業生涯規劃】相關文章:
職業生涯規劃與大學生就業11-11
職業生涯規劃促進大學生就業11-11
職業生涯規劃與大學生就業關系11-11
職業生涯規劃與大學生就業的關系11-09
大學生就業職業生涯規劃書06-20
職業生涯規劃:大學生就業王道11-08
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促進大學生就業11-15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有利于就業11-21
職業生涯規劃的內涵與就業的關系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