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談職場的“舍得”之道
“當你站在這個山頭,覺得另外一個山頭更高、更美的時候,你要做的第一件事,是走下這座山頭;舍不得,你就很難走上另一座山頭。” 2個多月前,有位朋友向我推薦一期他認為“絕對精彩、值得一看”的電視訪談節目,為佐證“嘉賓妙語連珠、極富哲理”的看法,他引述了上述原話;正好那期節目的訪談嘉賓——曾16年位列臺灣暢銷書作家之冠的劉墉,也是我非常喜歡的作家之一,得閑時,我觀看了這期節目的網絡視頻。劉墉的這番話,于我心有戚戚焉。 對于這番話,那位朋友與我一樣心有共鳴,是有原因的:他原本在江蘇一家著名的家電企業從事品牌與傳播工作,閱時10余年,位至營銷副總之職。今年初,朋友圈里的一位媒體總編,邀他赴京負責報紙的一個版面。盡管“做一名中央級媒體記者”曾是該朋友多年的夙愿,但真若選擇成為“北漂一族”,于他就意味著要舍棄很多既得利益:熟悉的環境、可觀的俸祿、得心應手的工作、住在自家舒適房子以及與漂亮女友每天相聚的機會…… 那位總編囑我幫忙“撮合”,而我也樂見兩位摯友能聚到一起共謀事業,遂為該朋友分析得失:以眼下觀之,盡管損失良多,但一旦“舍得”啦,將能收獲全新的事業平臺、難得的歷練機會、更為寬廣的人脈資源,以及可以期待的職涯前景;蓋人之及老,讓我們后悔的,不是我們做了什么,而是我們沒做什么。該朋友聞言,似有所悟,未幾,終如所請。轉瞬已過去大半年,從媒體報道上、電話問詢中,我經常可以得到他的訊息。他告訴我說,“我現在很快樂”。 其實,我們每天都面臨“舍得”的兩難抉擇。“不舍不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的道理,固人所共知也,然知易行難,“舍”的不菲成本和“得”的不確定性,使很多人選擇了索取而非給予、慳吝而非大器、保守而非涉險。有一則寓言說的是:某旅人行經沙漠,焦渴瀕死。忽見茅屋,內置木盆,存水僅半。欲飲,見有留言曰:以盆中余瀝作為引水,可從屋內“壓井”汲水。旅人猶豫久之,終不飲,依言操作,果得井水。對于我的那位記者朋友而言,為了未來可能得到的滿滿的一井清泉,他舍棄了眼下的“半盆水”。 我們不可能魚和熊掌兼而得之;既不愿舍去、而又想占全所有好處,其結果或許是什么都得不到。就像手中的沙子,越是想把它攥緊,從指縫間流失的沙子也就越多。而如果拋開功利心,心甘情愿、積極主動地去舍,不僅于己更為開心,而且,往往還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獲。 我們看小說或傳記,但凡成功人士,莫不都被描繪成少有大志之人兼算命先生,似乎他們有今日之成功,早在n年之前已被他們掐指算出;事實的情況卻不盡如此,一開始,很多人并非刻意地追求名利,只是一味默默付出,而隨著他們自身不斷進步和為他人創造更多價值,地位、榮譽、名望、金錢等等,也就自動自發地送上門來。以當前陸續揭曉的諾貝爾獎為例——你見過專門為了贏取這一至高榮譽才投身各自研究領域的諾獎得主乎?固大多數情況之下,他們只是埋頭本職;而諾獎,乃是他們努力之后不期然收獲的“副產品”。 而作為職業經理人,也須心存“舍得”精神:舍得以“空杯”心態融入新環境、舍得時時向人展現真誠的笑臉、舍得為達成一致目標而不厭其煩地上下溝通、舍得無所保留地帶出一支素質精良的隊伍、舍得為顧全大局而犧牲小我、舍得付出更多的刻苦努力、舍得經受住各種誘惑……當我們能一一做到上述要求時,不惟自身修為和重要度已攀新高,而且只要這樣的人一多,企業面貌已煥然一新矣。 這個道理,放到企業身上也是成立的。最近,有朋友由于健康原因,從他服務6年的企業請辭,他黯然告我曰:“我舍不得離開公司”。蓋這家企業非常重視人本管理,試舉一例:該朋友任職時,一日神色恍惚,老板詢知其遠在西安居住的愛人時生病住院,乃密囑手下安排駐地人員,為朋友的愛人送去了鮮花和慰問品。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即連員工離職,公司也會專門安排歡送會,這令員工心懷感激、罔有惡評。是故,該企業歷年的員工主動流失率極低。因為企業的“舍得”,換來了雇員的“不舍得”。 要得便須舍,有舍才有得。當一切塵埃落定,當一切歸于平靜,我們才會真正明白,舍得其實也是一種美麗的收獲。【談職場的“舍得”之道】相關文章:
職場的為官之道11-18
學習“小沈陽”職場之道02-18
談職業發展與用人之道02-19
職場點睛:王于的職場生存之道11-11
職場求職培訓談02-23
職場“狠角色”生存之道03-28
專家談人際——職場新人02-18
職場生存之道:迂回也是前進11-11
職場談薪的特別提醒11-27
白領職場談薪酬技巧支招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