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信息技術能力提升工程培訓總結范文
當前,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課的教學評價受到重視。信息技術是一門實用性較強的工具學科,重在培養學生的信息實踐能力和應用能力。下面由yjbys就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英語信息技術能力提升工程培訓總結范文,歡迎大家閱讀與借鑒!
【英語信息技術能力提升工程培訓總結范文一】
我參加了為期3個月的“20xx年云南省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訓”。本次培訓內容十分豐富,足可見主辦方的用心之處。通過本次培訓我更系統的的了解了在現代化信息技術下歷史教學的重要性及其必要性。下面是我對這次培訓的心得體會:
一、轉變機械重復的教學為合作交流型學習
師生間的一問一答式教學法,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運用十分普遍。這種在教師嚴密控制和支配下的教學活動,雖然完成得較順利,但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始終按教師的思維方式去思考問題,去回答問題。這樣的師生問答,似乎是啟發式教學,實際是滿堂灌的又一種“怪胎”。久而久之,學生的發散性思維、求異性思維、探索性思維全役了,哪還有心思去搞創新?新課標提倡的合作學習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形式。例如在學習中國古代民族關系時,我讓學生分組學習,讓他們分別作為不同朝代的代言人,舉出各自朝代有代表性的民族關系的事件。此時的合作交流有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學生就有了充分展示自我的思想,表現自我的強烈欲望,他們才會在不同的意見相互碰撞中產生創新的思維火花;才會在以后的`學習過程中學會競爭與合作,不斷增強團隊互助精神。因此,促進學生主動發展,歷史教學還必須實現簡單的師生間答合作交流學習的轉變。
二、轉變實施“自主互助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自主學習”:就學習的內在品質而言,相對的是“被動學習”、“機械學習”和“他主學習”。所謂自主學習,是指學生個體在學習過程中一種主動而積極自覺的學習行為,是學生個體非智力因素作用于智力活動的一種狀態顯示。它表現為學生在教育活動過程中強烈的求知欲、主動參與的精神與積極思考的行為。 在歷史課的學習過程中,始終貫徹實施“自主互助學習型課堂”。具體做法是展示本堂課要學習的目標,重點、難點及突破措施,要求學生自己學習,看書討論,生生之間、師生之間共同探討,然后達標測試。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前、課后做大量的工作,首先要從整體上把握內容、提出問題,對于從哪個角度與“指導”結合,要求學生達到一個怎樣的水平,都要做到心中有數。這需要教師查閱很多資料,反復研究,加強集體備課,發揮集體的智慧。
三、轉變生硬的課本知識使其生活化
歷史知識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歷史。然而,在實際教學中,大多數教師只為教歷史知識而進行設計,學生為學歷史知識而進行學習,長期以來學生的學習失去了動力,教師的教學難以奏效,學生也為此而感到歷史知識的抽象、枯燥和難學。細細思索,教材中的哪些知識不都是來源于生活?例如,學習中國古代史有關于孔子的內容,可以聯系文昌孔廟等相關的本土歷史知識,引導學生去發現身邊相關的歷史知識。所以歷史學習應該是學生自己的生活實踐活動,歷史教學應當與學生的生活充分融合起來,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己有的知識背景出發,向他們提供充分的從事歷史活動和交流的機會,讓他們在自己的生活中去尋找歷史、發現歷史、探究歷史、應用歷史。
四、轉變單純題海戰術為“再現—探究”新教學模式
《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20xx年版)》中指出,以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為核
心,注重學生學習歷史知識的過程,注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在教學過程中加強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使學生學會學習。鼓勵學生在學習時進行獨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逐步養成探究式學習的習慣。然而,不同程度地掩蓋歷史教學中的思維過程是我們當前教學中的一大弊端。知識發生過程慘遭壓迫,結論應用過分膨脹,只講正確的做法,而忽視了歧路的剖析,大搞題海戰術,形成條件反射,把解題的思維活動降低到了最低點。試問,這是在干什么?這簡直是在培養一個毫無思維能力的機器人!可悲啊!在這種情形下,怎能不為學生討個說法?還他們一個思維的空間,把真正的學習主動權還給他們,實現“傳授—接受”為“再現—探究”教學新模式的轉變!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允許學生用自己的方法去學習歷史,用自己的思維去感悟歷史;
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機會和空間,培養探究意識。學生的親歷探究與發現的過程,不僅僅是為了讓學生通過多種活動去探究和獲取歷史知識,更主要的是使學生掌握發現、認識并理解歷史的一般方法,學會在社會中發現并創造歷史,培養敢于探索、勇于創新的精神。因此,親歷探究與發現的過程,已不是獲取知識的教學手段,而它本身就是教學的重要目的。所以,歷史教學必須實現從被動獲取知識向親歷探究過程的轉變,培養出具有思維能力、創新能力的學生。
五、轉變由重教師“教”向重學生“學”
傳統教學中教師的講是教師牽著學生的鼻子走,學生圍繞教師轉。這是以教定學,讓學生配合和適應教師的教。長此以往,學生習慣被動學習,學習的主動性也漸漸喪失。顯然,這種以教師“講”為中心的教學,使學生處于被動狀態,不利于學生的潛能開放和身心發展。新課程提倡,教是為了學生的學,教學評價標準也應以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況為主。正如葉圣陶老先生說過“,最要緊的是看學生,而不是光看老師講課”。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讓聯想教學在初中歷史復習課中發揮其應有的作用。作為歷史教育工作者應該不斷學習,豐富自己的知識,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我們還應不斷地研究和實踐,努力探求與時俱進同時又有利于學生的可持續發展的教學模式。
【英語信息技術能力提升工程培訓總結范文二】
通過一個多月的信息技術培訓學習,我對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有了進一步的理解。聽了專家的講座和培訓老師的指導后,我感觸最深的是微課的認識與制作方法。培訓中,老師一方面要求我們以超脫姿態,踏實前行,堅持遵循教育規律,研究微課新思路;另一方面也要求我們自覺培養自學發展意識,力求適應現代教育技術的要求,促進學校的信息技術教學上新的臺階。通過深入學習,下面談一談這次培訓學習的一些感悟。
一、認識了新的課程——微課
在4月24日余德興老師和25日陳展虹教授的講解下,我初步認識了“微課”這一門新的課程。他們指出“微課”是指以視頻為主要載體,記錄教師在課堂內外教育教學過程中圍繞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節而開展的精彩教與學活動的全過程。“微課”具有教學時間較短、教學內容較少、資源容量較小、資源使用方便等特點。對教師而言,微課將革新傳統的教學與教研方式,突破教師傳統的聽評課模式,是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途徑之一。對于學生而言,微課能更好的滿足學生對不同學科知識點的個性化學習、按需選擇學習,既可查缺補漏又能強化鞏固知識,是傳統課堂學習的一種重要補充和拓展資源。在網絡時代,隨著信息與通迅技術的快速發展,特別是隨著移動數碼產品和無線網絡的普及,基于微課的.移動學習、遠程學習、在線學習將會越來越普及,微課必將成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和學習方式。
二、如何根據本學科的特點設計微課
通過這一階段的學習,本人從別人的身上學習到一些有關微課設計的知識。一節微課能否設計得好、教學效果佳,知識點的選擇和分析處理非常重要。因此,在設計每一節微課時,我首先慎重選擇知識點,并對相關的知識點進行科學的分析和處理,使它們更符合教學的認知規律,學習起來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嘗試做到如下幾點:
1、知識點盡量選擇教學的重點、難點。
2、知識點的選擇要細,十分鐘內能夠講解透徹。
3、知識點要準確無誤,不允許有文字、語言、圖片上的知識性錯誤或誤導性的描述。
4、要將知識點按照一定邏輯分割成很多個小知識點。
例如:在這次培訓中,我根據本學科小學四年級語文的教學,我選擇了“習作”指導作為一個知識點設計一節微課,讓學生在短暫的10分鐘內對習作審題、習作方法等內容進行微課的設計。這節微課在前一節課“口語交際”的基礎上進行微課的設計,突破了本節習作課中幫助學生審題和習作方法教學的兩個重難點。
三、培訓模式微課化
在這次培訓中,除了三天的集中培訓外,大部分的時間都是通過培訓老師的培訓微課進行傳授知識。在這些培訓微課中,老師講解非常明了、清晰,只要培訓者發時間去觀看,就能掌握其中的知識點,即使一下了看不明白,可以反復地去看,直至自己學會為止,這符合了微課的設計理念。同時,學員可以通過qq群平臺以及微信等方式與主講教師進行互動,而主講老師又會不厭其煩進行一一地解答,這樣就產生了學員與老師互動,學員與學員互動的培訓模式。這樣的培訓方法既讓我們學得了技術又可以在教學中邊學習邊實踐,讓我們做到學習工作兩不誤,真是兩全其美。
培訓時間雖然短暫,但使我們受益匪淺,其感觸非一言能盡。在以后的工作崗位上,我一定扎實工作,努力學習,把用所學到的教育技術知識更好地應用學校的信息技術教學中,做一名對學生負責,對學校負責,對社會負責的優秀教師。
【英語信息技術能力提升工程培訓總結】相關文章:
英語信息技術能力提升工程培訓總結范文12-17
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訓總結11-18
2022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訓總結09-02
信息技術能力提升培訓總結06-20
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訓心得11-09
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培訓總結06-12
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培訓總結05-09
最新信息技術能力提升培訓總結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