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招生如何有效準備面試
面試要不要準備?我們的回答是“當然要”。準備面試,并非所謂應試教育的延伸,要知道外國學生也在這樣做。比如英國牛津大學“在牛津面試”的招生手冊里,就有一位現在該校化學系就讀的女生羅溫納·斯科特回憶自己的準備過程:“我的校長和高等數學的老師準備了數次模擬面試——他們都比最后的考試更難。”可見,不存在“要不要準備面試”的問題,只有“如何準備面試”的問題。
一、面試前
1.搜索特色問題
在個人面試中,學生申請材料和自我介紹中的特色、亮點是考官主要的問題來源之一。例如上海交大就要求初審專家根據申請材料提出面試建議,如“我認為此生在某方面有特長,建議面試專家如何如何”等,供面試考官參考。
學生可自己或請同學、老師站在讀者、聽眾的立場,對申請材料和自我介紹中涉及興趣、特長、所獲獎項、特別經歷(如創辦社團、策劃活動、參加大賽、出國交流等)的內容字斟句酌,將可能提出的問題列出清單,保證自己在個人陳述中濃縮的任何內容,都可以隨時應考官要求展開精彩、豐富的陳述,對于材料中的定性評價,如“創造力好”、“團隊精神強”等,要能舉例印證。
這項工作若不做好,很有可能出現“穿幫”的窘境。比如,有學生提到自己擔任學校模擬聯合國大會的人權委員會的主席。但當考官提問“談談你對人權的理解”時,該生思考了半天也未能作答;還有學生在材料中描述了自己的夢想,但當考官提問“你的夢想是什么”時,該生的答案竟與材料上判若兩人。出現這些情況,都會使面試考官對你的誠信產生質疑。
這類個人相關問題有一些“常考題”,如自我介紹(中英文),個人優、缺點,影響最深的人、事、物,最喜歡的書、最近在讀的一本書,高中生活的收獲與遺憾,個人生涯規劃等,可以事先有所準備。
2.關注時事熱點
如前所述,評述社會現象和時事熱點的題目在面試中占有一定的比重。從實際情況看,大多數高三學生平時對這方面內容的關注并不多,因此考前一定要補強短板。
首先,是最基礎的“知道”,要了解過去一年發生過哪些大事,社會上有過哪些爭論和風潮;其次,要對熱點問題略有自己的思考和總結:今年的問題和去年的哪些問題可以相互對照?它們是否可以歸入一些“母題”,比如“訴求與回應”、“改革與利益”、“規則與治理”、“市場與道德”、“話語與責任”、“權力與信任”等。另外,對于一些爭議性話題,要明確自己的觀點,并思考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爭論?爭論的焦點是什么?
每年12月底、1月初各大報紙雜志推出的年度特刊,是考生一定要收集的重要資料。學生可以通過學習別人是如何對事件、現象進行條分縷析的,掌握分析的套路、評論的思路、表達的技巧。此外,這里再為同學們支一招:與高校教授“網絡神交”。不少高校網站上均設有該校教授的言論集合,學生可通過這種方式了解高校教授是如何看待一些問題的。但切忌將此奉為圭臬,簡單記誦一些專家的判斷、結論而沒有經過自己的消化,到考場上“阿寶背書”是經不住追問的'。
3. 了解目標高校和專業
我為什么報考這所大學?我為什么填報這個專業?我對它了解嗎?它又適合我嗎?好好想一想這些問題,不僅是為了答好面試中的學校、專業相關問題,更是為了讓你的選擇更理性。
為了回答這些問題,建議你登陸所報高校網站,簡要了解該校校史、校訓、知名校友等信息,初步建立學校和專業的認同感,可能的話,可以聯系一名現就讀于該高校該專業的學生具體了解有關情況。
4.體驗模擬面試
面試技巧可以短時間內集中傳授,但面試能力卻只有通過實戰來提高。“模擬面試”就是提高實戰能力的一種辦法。
具體來說,“模擬面試”可以起到三種作用。第一,熟悉場面。可將模擬面試場地根據所報高校的模式進行擺放,力求“全真”,到正式面試時,看到相似的場景,能夠緩解學生的緊張情緒。第二,查找毛病。比如說話聲音過輕或過響、表達過于咄咄逼人或過于缺乏主見等,再如說話時雙眼不正視考官、用手扯衣服、不由自主地抖動雙腿等,把這些問題通過模擬面試找出來,正式面世時就能盡量避免。第三,體驗挫折。入選面試的學生大多為重點中學的優秀學生,較少有受挫的經歷。通過模擬面試的演練,并加以總結和反思,學生在正式面試時就能自如應對。
5.排查細節殺手
ⅰ 服裝儀容。得體的著裝與儀容不僅表明你對考官的尊重,也能給考官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建議學生著校服或其他符合學生身份的服裝。由于是正式場合,建議不要穿牛仔褲。面試前,有必要的可去理發,男生應剃清胡子,女生不要佩戴飾品或化妝。
ⅱ 舉止儀態。進入房間前先敲門,得到同意后推門進入,并輕聲關門;入座前,可先說“老師您好,我是xxx學校的xxx:”(若規定不得泄露學校信息則勿犯規),得到考官示意后入座;結束面試時,簡短地表示感謝并向考官道別。
ⅲ 文明禮貌。近入考場時,要主動和考官打招呼,如“(各位)老師好”;離開考場時,要主動與考官道謝、道別,如“謝謝(各位)老師”、“(各位)老師再見”。
ⅳ 非語言符號。
臉:盡可能保持自然;
眼:保持和考官的眼神接觸,避開眼神交流被認為是缺乏自信或不真誠;
手:避免拉衣角、扯頭發等傳遞過度緊張情緒的動作;為了增強表達的有效性,必要時可用適當的手勢輔助表達,但要注意幅度和頻度,且要自然,不自然的手勢比不用更不好;
腿:不要習慣性抖腿或翹二郎腿。
二、面試中
1.答題前先要有規劃
面試過程中,應試者始終處于高度緊張的狀態。在這種狀態下,人的思維往往會因為過度緊繃而陷入空白狀態,從而出現“短路”的局面,使得面試的成績大受影響。為了避免這種情況,許多同學被迫采取“拉到籃里都是菜”的態度,一拿到問題就急于作答,往往中途發現角度不佳卻又進退兩難。
判定問題的切入點,是成功答題的一個關鍵要素。聽到問題時,要在第一時間對提問進行分類處置:如果是關于個人發展的,學校、專業選擇之類的問題,馬上回憶自己在申報材料中提及的內容;如果是知識性問題,則馬上調動自己的知識儲備,積極回憶與之相關的內容。
回答問題時還要注重表達的邏輯性,切忌“東一榔頭西一棒子”、“說到哪里是哪里”。比如,對某一問題采取“正反合”的表達,先說正面影響,再說負面影響,最后總體判斷。又說對某一問題采取層層推進式表達,A會導致B,B會導致C,C會導致D……嚴密的邏輯鏈條能讓你的答案更具說服力。再如對某一問題采取分類討論法,從公民角度看、從政府角度看;從國內看、從國際看;從過去看、從現在看、從將來看;從短期影響看、從長期影響看等。
2.識讀非語言信號
研究表明,高達93%的溝通是通過非語言符號進行的,其中55%通過面部表情、形體姿態和手勢,38%通過音調。我們平時在談話中也有這樣的經驗,當談到你感興趣的話題時,你會不由自主地身體前傾,神情專注。在個人面試中,學生要尤其重視非語言信號的識別與傳遞。在傾聽提問時,學生應全神貫注,通過不時點頭或答應聲“嗯”,告訴考官“我在認真聽”;在回答提問時,學生要根據考官透露的非語言符號及時調整表達內容,或擴展、或收縮、或轉換。
3.不要輕易說“不知道”
一些學生面對考官拋出的問題,一遇困難就吐出“不知道”三個字。這種輕易“繳械投降”的行為,往往會給考官留下不佳印象。若遇難題,學生完全可以用多種方式應對。
一是“追問”。禮貌地表示自己沒聽清楚問題,想請考官重復一遍,以期從考官的復述中獲取更多有用的信息。
二是“請教+嘗試”。有什么初步想法出現在腦海中時,不妨就像平時向學校老師請教問題那樣大方提問,不要害怕沒有水準。只要有理有據,讓考官明白你分析的思路,自然會獲得認可。有時,考官只要看到你在思考,還會循循善誘地“拉你一把”。在筆試時只能看出最終結果而不能反思思維過程不同,面試能將學生的這一過程完全“曝光”在教授面前。因此,你完全可以從現有知識出發,步步趨近位置問題的答案。
三是“轉移”。如說“這個問題我倒確實答不上來,不過我對與此有關的…有些了解”,從而順水推舟地將話題轉移至自己熟悉的地方。
以上這些回答,都比僅僅說“不知道”三個字好得多。一位考官這樣說:“學生從疑惑到醒悟、從錯誤到正確的轉變過程,更能夠令人信服的表現他們的思考能力,比起最后答案的對或錯更加重要。”由此可見,千萬不要輕易吐出“不知道”三個字!
4.跳好“個性”與“安全”的平衡木
學生在面試中往往有兩種極端的想法。一種是中規中矩、四平八穩,不越“雷池”半步,但求“保險”第一。他們的回答雖不能說有錯么有的甚至滴水不漏,但也多是大道理、套話或“正確的廢話”。這樣的學生,如何讓考官留下深刻的印象?如何給考官一個錄取你的理由?另一種則正相反,個性突出、棱角分明,對大量問題的看法都與主流觀點相左甚至完全相反,將“真性情”百分百地展現在教授面前。一位高校分管招生工作的校長曾說,高校面試的本意就是要看出學生本性的東西。但是,從實際情況看,這種“劍走偏鋒”的做法要冒很大的風險。學生應在兩者之間求得平衡,既要亮出個性,也要保證安全。
【自主招生如何有效準備面試】相關文章:
如何準備自主招生面試?08-15
如何準備2016自主招生面試?10-27
自主招生的面試準備08-31
2017自主招生報名如何準備10-25
千分考后,如何準備自主招生面試08-11
2017年自主招生如何準備09-23
2017自主招生初審后如何準備高考08-07
自主招生面試提前需要準備的工作09-09
如何進行有效的面試前準備09-03
2017自主招生面試如何表現10-30